知识联动

2024-05-31

知识联动(精选4篇)

知识联动 篇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科学技术和智力资源打破了国界, 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拥有关键的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保护和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 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作为对技术创新成果保护载体的知识产权, 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法权, 而且也是经济学意义上重要的无形资产, 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利器和盾牌。

近年来, 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为我国政府面向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与此同时, 国内一些企业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关系认识的不足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提高创新能力, 必须认真研究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关联的机理, 构建有利于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 才能在知识产权竞争中赢得优势。

1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创新的动因

1.1 技术创新的内涵

创新 (innovation) 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可以理解为引入新的事物, 造成了变化。创新可以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学范畴, 创新主要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来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

技术创新理论 (Innovation theory) 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Joseph A Schumpeter) 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系统提出的新概念。熊彼特认为, “创新”是将技术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 所引起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 即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 这种新组合 (创新系统) 包括:①生产新的产品;②引入新技术;③开拓新市场;④控制或掌握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⑤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 在熊彼特提出的新组合中, 既包括技术创新, 又包括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

从20 世纪60 年代起, 管理学家们开始将创新引入管理领域。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是较早重视创新的管理学者。德鲁克认为创新有两种, 除技术创新以外, 还有社会创新。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创新也有许多种提法, 如知识创新、理论创新等。成思危认为, 从创新本身的定义角度来说, 可能有三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把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的服务引入市场, 实现它商业价值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把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 或者新的组织形式引入到企业或者国家的管理中, 并取得相应的效果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者新机制引入到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 并且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技术创新。

根据上述国内外学者对创新理论的研究和定位, 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把一种新技术、新产品或者新工艺引入市场, 实现它商业价值的过程。

1.2 技术创新的动因

任何技术创新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性。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进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 只有当某种需求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时, 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才会有利可图 [1]。熊彼特认为, 企业之所以冒不可避免的风险进行技术创新, 其主要目的和动力就是希望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垄断地位, 并且保证在垄断维持期间能够保持占有超额利润的能力。一旦一个企业实现了“创新”, 其它企业就会相继“模仿”, 形成“创新浪潮”, “创新浪潮”的出现, 引起大量投资、信贷扩张和对生产资料的需要扩大, 这样就会出现经济高涨, 形成经济繁荣;当“创新”普遍化以后, “创新”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便会逐渐消失, 于是人们为了追求新的超额利润又开始新的“创新”, 从而使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可见在创新理论中, “创新”, 是将新的科学技术注入经济过程所发生的经济变动。创新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国家对技术创新进行保护的机理。

2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内涵界定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Wagman和Scofield (1999) 认为知识产权战略不论是专利战略或其它形式的战略, 其目标是授权给发明者市场贸易权或享有创新成果, 以便来促进这种类型的企业战略。[2]Robert H. Pitkethly (2001) 认为,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通常指依据知识产权法和企业战略的有关规定, 通过知识产权的单独使用或将知识产权与企业的其它资源组合使用, 来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3]。这个战略既包括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外部交易活动 (知识产权在外部交易活动中被作为企业战略中一种特殊资源) , 又作为内部资源管理 (其目的是管理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创造和保护) 。

吴汉东教授等认为所谓“知识产权战略”是指运用知识产权及其制度去寻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战略。[4]冯晓青教授认为,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与手段[5]。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内涵的研究, 我们认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等法律制度, 通过知识产权的获得、管理、运用和保护机制, 使知识产权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价值流转, 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与手段”。

3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机理

经济学家认为,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为了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技术创新需要投入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 大多数技术创新成果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的特点。也就是说, 花费高昂代价的技术创新成果一旦被开发出来, 可被其他经济主体以低廉的成本快速复制和使用。例如, 购买一张正版软件需要几百元人民币, 而购买一张盗版软件则只需要几元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对创新成果不进行保护, 不赋予其财产权, 其他主体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复制, 从而造成了一大批“搭便车者”。这样, 创新者的投入成本将无法收回, 更谈不上创新的投资收益。企业就不会积极地从事技术的发明创造。正如波斯纳所说, 如果生产厂商预见到无法补偿其发明成本, 他开始就不会去从事发明;如果他不能收获, 他就不会播种。而且, 在一个没有专利的世界里, 发明活动也严重地偏向于可能被保密地发明, 正像完全无财产权会使生产偏向预先投资最小化的产品[6]。

由于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依法保护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正是利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来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管理制度。因此, 各国法律普遍认为, 知识产权制度是驱动创新引擎的重要动力。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 投资者将失去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并将其创新成果投放市场的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还会使风险资本的来源枯竭, 投资环境恶化, 公平的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并最终损害本地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可以说, 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 就没有今天的微软, 比尔·盖茨也不会成为世界的首富。另据德国的一个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 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制度, 21%的发明创造不会产生, 另有26%的发明创造不会向社会公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技术创新的起点是市场需求, 终点则是通过市场获得高额的投资收益 (见图1) 。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 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主体对技术创新成果一定时期内的合法垄断权, 创新主体通过自己实施、许可他人实施或转让创新成果等方式获取高额的投资收益。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以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使创新主体形成了一个创新→高额投资回报→再创新→再高额投资回报的技术创新良性循环机制[7]。

4 构建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

从我国企业目前所处的经营环境观察, 主要存在两个特点:一是企业技术竞争激烈化, 二是企业活动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必须适合这些特点。竞争是企业经营的原动力,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依靠新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获得新技术和利用新技术来扩大自己竞争优势以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的基本能力。因此,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1 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战略指企业根据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为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 从全局的、系统的、长远的战略高度把握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技术的研发、创新、引进、许可和转让等活动的时间、步骤和方案, 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作出的整体谋划方案。它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应研究开发何种新技术;二是应在何种领域寻找技术领先地位;三是技术引进、许可及转让的方式;四是技术创新合作或技术联盟的方式。根据对技术创新进行保护的方式, 形成不同的专利权。从专利权形成的角度来分, 则可以把技术创新分为基于原创性发明的技术创新、基于改进发明的技术创新和基于组合发明的技术创新[8]。根据技术创新的形式, 我们一般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技术领先 (自主创新) 战略、跟随 (模仿) 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三种基本类型。

4.1.1 技术领先战略

技术领先一般指自主创新或原始创新。技术领先战略指企业通过研制开发新技术, 在市场上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 最早推出新产品、新工艺等, 引发一项新产业, 当竞争对手跟进时, 立即着手第二代产品的创造, 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始终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地位。一般来说, 技术领先者与跟随者相比较, 领先者在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形象、顾客忠诚度等方面存在着独特的优势。技术领先战略若运用成功, 便能够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保持市场持续竞争优势。当然,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依靠该战略取得成功。技术领先战略一般适用于研发能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如IBM、微软等公司。

4.1.2 跟随创新战略

“跟随创新”指在别人的基础上, 做一些必要的扩展或者变动, 以便去发展出一些新的东西。例如, CDMA手机, 第一代是模拟型的, 第二代是GSM型的, 第二代半是CDMA型, 第三代是3G型。CDMA最初是美国和欧洲开发出来的, 但是韩国在引进美国技术的基础上, 在技术的外围做了很多研究工作, 所以它也形成了拥有它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这就属于一种跟随创新。虽然它的核心技术还是美国的, 但是, 它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了。跟随创新战略, 指企业应密切注视技术领先者的行动, 根据领先者创新的成功与失败的具体情况, 再决定是否实施跟随行动。若领先者创新成功, 就迅速跟上。这样, 跟随者既能减少创新的成本、化解创新投资的风险, 又能节约创新的时间, 使创新具有更高的水平。当然, 跟随创新战略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时滞性、被动性和技术获得难度的增加等。

4.1.3 合作创新战略

合作创新是指技术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 以技术合同为基础, 依照各自优势投入创新所需资源, 联合进行研究开发, 组织技术创新活动, 按照合同的约定分摊创新风险, 分配创新收益的合作过程。合作创新战略通常以合作主体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 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 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条件和合作规则, 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和共担风险, 可发挥各方优势加快开发速度。合作创新有利于达到优势互补、改善资源结构、分散和降低风险、缩短创新周期、扩大创新空间、减少无效投资、降低交易成本, 从而带来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同时, 合作创新也存在如合作创新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产权归属、机会主义倾向、内部管理协调成本等一些问题。

通过对上述三种创新战略的分析, 跟随创新战略是一种低水平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技术领先战略是一种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跟随创新与技术领先两者之间有着递进与互动的关系。一个企业要做到技术领先, 一般要有好的跟随与模仿的基础, 在模仿中有所创新, 并在模仿创新中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 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最终过度到自主创新上来。总之, 自主创新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自主创新不排斥跟随与合作, 合作也有自主创新, 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

4.2 构建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4.2.1 制定和完善激励和支持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第一, 完善支持和激励技术创新与转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法律环境。国家应逐步完善和制订、发布和有效落实促进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财税与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知识产权、科技基础设施等政策实施细则, 支持创新目标的实现。积极宣传《科学技术进步法》, 依法履行推进科技进步的职责, 将保护和促进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纳入法制化轨道, 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第二, 制定和出台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应措施, 加大对银行科技贷款的支持力度。第三, 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 调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支持创新的力度。

4.2.2 增强自主创新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

研发 (R&D) 资金投入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保障。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 专利的数量与R&D资金的投入密切相关, 研发资金代表了科技投入的资源量, 反映了投入科技创新的能力, 是影响专利申请的最直接的因素,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R&D资金的投入将直接影响该国或该企业发明专利的产出, 从而影响该国家或企业的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从国家层面来看, 近几年来, 我国的R&D活动经费总额大幅度增长, 投入强度逐年增强。统计公报显示, 2006年我国研发投入高达3000亿元,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003.1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1.42%。2007年我国研发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研发支出总额达到3664亿元;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49%。从科技投入规模看, 经过连续几年的较快增长, 我国的研发投入总量已进入了世界前列。据有关国际比较资料显示, 按当年汇率计算, 2006年我国研发投入次于美、日、德、法、英位居世界第六;但从科技投入强度看, 目前我国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尚不足1.5%, 与“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2%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要赶超世界领先国家3%的水平更要付出巨大努力。从微观层面, 企业的领导层应保证R&D资金在企业的销售收入中保持一定的比例, 逐渐提高R&D资金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 使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4.2.3 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科技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2006年我国投入的研发人员达150万人年, 位居世界第二。但是能够掌握高端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应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重点创新和完善人才评价、奖励、流动、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注重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 培养优秀青年人才, 造就高层次领军人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大对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吸引力度, 在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尖端人才和科研团队。企业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合作创新, 实行优势互补,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2.4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第一, 国家应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倡导求真务实、科学民主的风气, 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形成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良好风尚, 宣传优秀科学家的典型事迹, 引导科技界在创新文化建设中作出表率。第二, 企业可以设立创新风险基金, 鼓励创新与冒险, 健全技术创新的产权归属等科技管理制度,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4.2.5 加强对创新成果的管理与保护

我国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 在创新成果的管理和保护方面, 存在重科研成果, 轻申请专利, 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 保护方法比较简单等现象。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由于由于没有及时申请专利, 被他人抢先申请, 导致知识产权的流失。创新成果的管理与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使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贯穿于企业创新过程的每一个阶段。①在构思和研发立项阶段, 通过对相关专利文献信息的检索, 可以规避侵权风险, 节约研究成本, 提高研发的起点;②在研究开发阶段, 一方面, 密切跟踪与项目有关的知识产权动态变化的状况, 充分关注竞争对手的技术动向, 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另一方面, 通过对专利机关发布的专利公告的监视, 发现不当的专利申请及时向专利管理机关提出专利异议或提出专利无效的申请;③在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阶段, 在产品进入目标国家或地区之前, 及时在目标国家或地区申请专利, 以获得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保护, 避免被他人抢先申请专利而造成市场进入的障碍。

第二, 制定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章程, 规范知识产权保护行为。

企业可以在劳动合同、员工守则、劳动纪律、技术开发成果归属、保密协议、“竞业禁止”等条款中明确知识产权保护责任, 包括但不限于离休、退休、调动、离职以及高管人员。严格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对外交流中的保密制度, 通过合同管理对知识产权开发和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归属予以明确约定。

第三, 建立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评估管理制度。

对于核心知识产权, 如基本发明专利不轻易许可、转让给他人使用, 对于关键技术诀窍不对外披露。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定期的评估, 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

第四,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

配置专职人员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市场和网络等方面的监控、跟踪和监管, 及时发现和收集可能出现侵害企业知识产权的证据和信息, 做好知识产权的纠纷预防、协调、诉讼事务, 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侵权行为的打击。

第五, 重视和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 关注我国所签订的国际条约、协议的新动向, 建立一整套科学合规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流程。

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教育, 增强员工的保护意识, 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学会规避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 增强企业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4.2.6 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科技创新成果形成的专利技术只有通过有效的利用, 才能给权利人带来收益。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九条规定了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等五种转化方式。但在实践中, 这些转化方式运用的普遍较少。目前我国有些企业将知识产权仅作为一种荣誉或者一种防御工具, 不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据有关媒体报道,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约为30%左右, 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因此, 国家应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机制, 企业自身应提高知识产权的战略经营意识, 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例如, IBM公司在2000年有总利润81亿美元, 而专利转让就占了17亿美元, 专利转让许可收入已成为IBM公司增长最快的利润来源之一, 专利战略已成为IBM商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束语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因。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知识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制度, 能有效整合资源, 促进和推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制定和完善激励和支持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 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加强对创新成果的管理与保护, 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等战略措施, 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提升市场竞争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对技术创新成果保护的载体, 已成为规范企业间技术竞争和影响企业间利润分配的重要制度工具。在对技术创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关联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BRYANALUKAS, O C FERRELL.The Effect of Market Orentationon Product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0, 28 (1) :239-247.

[2]WAGMAN G, SCOFIELD S.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J].SAM Advance Management Journal, Cincinnati, 1999, 64 (3) :4-10.

[3]ROBERT H PITKETHLY.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in Japaneseand UK companies:Patent licensing decisions and learning opportuni-tiesJ].Research Policy, 2001 (30) :425-442.

[4]吴汉东, 肖志远.入世后的知识产权应对-以专利战略为重点考察对象[J].国防技术基础, 2002 (4) :37-40.

[5]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第2版)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6]理查德.A.波斯纳.蒋兆康, 译.法律的经济分析 (上)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47.

[7]周寄中, 张黎, 汤超颖.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联动与效应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8 (5) :106-112.

[8]吴敏.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06 (5) :87-91.

知识联动 篇2

试营业期间凭各商户的会员卡或优惠卡或优惠券或宣传单页到中影名邦影城可免费观影一次,场次不限。2 凭各商户的会员卡可免费办理中影名邦影城会员卡一张。顾客用手机扫二维码关注“中影名邦影城”即免费赠送小爆米花一份。所有进店顾客在影城卖品处购买小吃和爆米花套餐全部5折,买满15元即送小可乐一杯,可累计。

当顾客进店后,员工向顾客推介以下活动:

首次开卡并成功充值100元,即可免费获得小可乐一杯;充值200元送电影通兑券1张和单人套餐一份,充值300元送2张和双人套餐一份,充值500元送3张和家庭套餐一份。券有效期为充值日起3个月内。

知识联动 篇3

出版传媒联动的必要性

新闻界所称的传媒联动, 主要是对新闻事件的合作报道, 但传媒联动也同样适用于科技信息的传播。科学传播中的传媒联动, 是指在科技传播机构个体之间对同一科技信息相互协作联合行动共同报道的活动。事实上, 书刊出版机构联动现象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在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进行联动前, 期刊社与出版社合作将期刊上发表的科技信息汇编或选编结集出版已相当频繁。在科学传播国际化的背景下, 各种科技出版传媒各自为政就难以构建中西融合的科学传播平台, 因此科技出版传媒联动是非常必要的。

联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一位传播学者曾提出这样一个假设:一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 广播、电视可以最先报道, 说个大概。这两者因时间短促, 也许只能说个大概轮廓。报纸不但有更多时间进行采访, 也有更多版面登出详情;杂志更可以就这个发现作进一步的探讨, 写出学术性的专文来介绍与分析。等到这个发现已成为公认的成就, 有久存于世的价值时, 便需要写一本书或几本书来传世, 并且将这个发现列入化学、自然教科书里, 把知识传给后一代。 (4) 由此可见, 在科学传播过程中不同传媒有着各自的优势, 传媒联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某一科技信息在广播、电视上播出后, 印刷媒体可以继续跟进报道, 印刷媒体的报道往往使信息更详细、更全面、更有深度。

联动可以扩大科技信息的传播效果。传媒联动可以充分发挥传媒各方传播渠道的优势, 通过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全面覆盖把科技资讯最快速、最全面、最生动地展现在广大受众面前。不同传媒针对同一科技题材进行报道, 可以在广大受众之中形成传播强势, 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在媒介融合渐行渐近的今天, 科技出版机构各自为政将难以胜任构建中西融合科学传播平台的重任。

联动可以降低生产投入获得最佳效益。科技出版传媒联动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同一科技内容资源, 可以相对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 降低传播个体信息生产的成本, 实现“一次内容生产, 多种传媒发布”。科技出版传媒联动可以通过各方的参与和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用, 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对传播资源的最大占有和有效利用,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联动可以突破区域传播实现国际传播。目前, 世界各国传媒市场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 跨国传播新闻往往受到各种限制。但科学无国界, 传播科学技术完全可以突破限制, 实现科学技术的跨国交流。出版传媒联动进行科学传播可以把区域传播转变为国际大传播, 即打破区域局限, 实现科技信息全球覆盖, 促进中西科技的大融合。

出版传媒联动的形式

同类出版传媒的联动。同类传媒之间的联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家传媒的优势, 相同传媒联合行动以形成传媒合力的一种传媒合作行为。由于联动传媒之间存在较多接近性, 具有便于操作、易于沟通和协调等特点, 因此同类传媒之间的联动在出版物的对外引进和推出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例如, 由广东科技出版社牵头, 与江西、吉林等十几家科技出版社组成的百通公司, 该公司在对外引进、推出图书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与海外数十家出版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 有的已成为长期合作的伙伴。 (5)

不同出版传媒的联动。不同介质的出版传媒联合行动就是跨媒体联动, 把科技信息传输到不同传媒上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其优势在于各种资源 (包括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受众资源等) 被多种传媒和渠道共享, 从而能够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扩大传播范围。跨媒体联动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实现科学传播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在科学传播中, 跨媒体联动最常见的是印刷传媒与电子传媒的联动。目前一些科技期刊由数字传媒提供商按原版原文制作电子数据库 (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 供用户付费浏览,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人员主要依赖数据库而非纸质期刊来查阅科技资料。纸质期刊与网络传媒的联动, 已经有效地扩大了传媒整体科学传播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科技出版传媒联动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科技传媒联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使得传媒联动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例如, 传媒联动处于低层次阶段, 科技信息重复摘录现象严重;传媒联动忽视传播效果, 传媒各自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传媒联动只是一种短期行为, 缺乏长远打算;传媒不善于利用外部人力资源, 与科技精英的合作甚少。针对以上传媒联动中存在的不足, 笔者认为科技出版传媒联动构建科学传播平台应采取以下措施:

重视科技信息的二度开发。以往传媒联动只是一种低层次的联动行为, 科技内容往往没有进行二次挖掘, 科技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各个传媒传播科技信息要走出相互摘录的误区, 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己拥有的各项资源, 对科技信息当中蕴涵的科技价值进行深入挖掘, 并根据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对科技信息进行再加工, 把科技信息当中蕴涵的科技价值通过不同传媒充分展示出来。如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就十分注重信息资源的二度开发和利用。该学会除了主办世界著名的《国家地理》以外, 还利用学会成员在各项考察、探险活动中获得的资讯出版了《旅行家》 (Traveler) 、《探险》 (Adventure) 、《国家地理儿童杂志》 (World) 、《国家地理探索者》 (NG Explorer) 等姊妹刊。此外, 该学会还发行地图、电视、音像制品和网络作品;通过网络在线销售图片赢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共同成立的国家地理电视频道, 以23种语言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拥有1.49亿的收视观众, 使得该学会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 (6) 美国地理学会大力开发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源、并在不同的传媒上进行传播的做法完全值得科技传播机构在科学传播中加以借鉴。

重视不同介质传媒各自优势的互补。书、报、刊的文字和图片, 广播的声音和电视的声像都有各自的优势。有些需要深度报道的科技信息借助于书、报、刊传播效果更佳, 有些科技新闻借助于电视或广播传播效果更好些。传媒联动最关键的还是科技内容资源的整合, 不同的传媒应当根据不同受众的兴趣和需要加以报道。如《科技与出版》杂志设有“科技前沿”栏目, 把其他传媒上刊载的近期科技动态加以整理、摘编发表, 由于提供了最新的科技前沿信息, 所以令科技出版人员颇感兴趣。一般说来, 针对同一科技信息或动态, 报纸等大众传媒应当从普通受众利益相关的角度对科技信息加以报道, 专业期刊则应从学科前沿的角度加以阐释, 专业书籍则可以比较系统全面地展开论述。大众传媒应着重传播正在发生变动的、处于萌芽状态的科技资讯;科技期刊应着重传播处于科技前沿的、正在积累的科技知识;科技书籍应着重传播经过长期积累的、比较成熟的科技知识。唯有如此, 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科技信息的需求。

重视传媒联动的策划与组织。以往传媒联动只是为了报道一个特定的科技题材, 报道结束后, 合作与联动也就终止了, 传媒之间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 缺乏长期合作的谋划, 传媒联动通常是临时搭台、临时唱戏, 缺乏长期合作的打算。传媒之间的合作与联动要逐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联动, 不同传媒在实施联动之前应进行精心的策划, 包括报道的总体规模、各个传媒的报道重点、报道时机、报道方式等。甚至是某一传媒内部各部门的联动, 也应当进行精心策划。例如,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实施的“三千工程”战略之所以在国内科技界受到好评, 主要得益于这项工程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每家世图分公司的出版活动都是步调一致的。所谓“三千工程”, 即向国外出版商购买原版影印科技期刊1000种;购买原版影印科技学术著作、教材1000种 (套) ;购买科技文献、数据库光盘1000种 (套) 。这项“三千工程”完成的跨度是2001年到2008年。在实施这项工程中, 世图进行过多次深入调研、召开过专家咨询会、选聘了100名专家教授作为顾问, 在此基础上, 世图首选出100个最新、最急需的学科专业, 要求每家世图分公司第一年出100本, 第二年出200本, 第三年新书和再版书要达到300本。由于这项工程策划十分成功, 所以得到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7)

重视与华人科技精英的合作。在当今世界上, 华人科技精英遍布各地, 其中尤以旅美华人当中的科技精英最为引人注目。旅美华人当中有许多科技精英, 他们已取得众多科技成就, 在科技界享有很高声誉。旅美华人科技精英不仅在物理、化学等方面成绩斐然, 而且在超导研究、艾滋病研究、生物化学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们是一个对美国和中国科技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特殊群体。发动世界华人科技精英参与科学传播, 不失为实现科学技术中西融合的一条捷径。华人科技精英与传媒合作的优势在于:他们既精通汉语, 又精通居住国语言;既了解居住地区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又熟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 他们可以协助传媒从事许多科学传播工作。例如, 海外华人科技精英可以在科技书刊出版方面协助出版传媒从事许多具体工作。由于他们精通汉语与他们居住国语言的互译, 所以他们是比较理想的书刊翻译者;由于他们掌握某一科技领域最前沿的信息, 并且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 因此他们是科技书刊理想的选题策划者、撰稿者和社外审稿者。传媒只有与海外华人科技精英开展合作, 才能借助他们的声望和影响, 切实有效地使中华科技精品大规模走出国门, 远播五洲四海;才能凭借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把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 实现科学技术的中西融合。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出版传媒联动的必要性及出版传媒联动的形式, 针对传媒联动存在的不足, 提出科技出版传媒联动构建科学传播平台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出版传媒,联动,科学传播,中西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1) 。

[2]居浓、王婧:《核心期刊“版面费”真相》, 《南方周末》, 2008年2月28日。

[3]聂震宁:《要“走出去”, 也要“走下去”》, 《科技与出版》, 2009 (4) 。

[4]许清茂:《杂志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张昕、黄姗姗:《科技出版30年硕果点滴:科技出版“走出去”30年经验探讨》, 《科技与出版》, 2009 (3) 。

[6]黄升民、周艳:《中国报刊媒体产业经营趋势》,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三调联动总结 篇4

2011年我市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三调联动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种调解方式有机结合,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今年来,我市三调联动共调处矛盾纠纷128起,调处成功128起,调解结案率100%,成功100%。为建设“富裕、开放、文明、绿色、幸福”的沅江,推进富民强市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现将三调联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强化“三调联动”工作组织领导和构建“大调解”阵地。

根据省、市三调联动工作会议的要求,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三调联动”工作列为维稳工作突出任务来抓,由市委常委、政法书记张伏初任组长和市直部门26个单位组成成员,办公室设司法局。为确保“三调联动”工作抓出实效,一是各乡镇、部门单位相就成立“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本辖区和跨部门的三调联动活动研究、部署、协调指导、督促检查。以各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平台,形成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统一由中心受理、分流、调处、督办、报结、回访的调处 机制,使组织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有效推进了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和群众性案件的防控,确保三调联动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明确分工,配齐配强人员,按时工作实际需要和各部门的职能,整合内部资源,发挥综合优势,联动联调,保证每起纠纷有人问、有人管、有结果。三是严格办理,规范流程,按照受理、约谈、告知权利义务、移交调解、整理归档、办结的工作流程,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坚持依法调处,切实规范“三调联动”的工作流程。

二、建立完善制度,构建“三调联动”规范的工作体系。“三调联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部门多。我们坚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围绕“五个一”构建“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即“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个流动调解庭”、“一套机制”、“一条热线”。为进一步密切机关职能部门和上下对接联动工作的配合,我们通过建立情况报告、衔接联动、考评督办、管辖责任、协议书联评、警民联调、诉前调解、诉中调解、督查、回访和定期培训制度,规范了“三调联动”的办案的法律文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各单位有工作职责、工作方案,开展矛盾纠纷联动调处。目前,“三调联动”工作在我市全面开展实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即发挥各自独特作用,又有机结合。紧密配合联动调处,防控工作格局格局已形成。

三、强化调处责任,实现对接联动促进“三调联动”工作成效。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加强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每月一次排查,对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的矛盾纠纷,建立一事一卷纠纷登记台帐和移送(委托)人民调解书,严格实行奖罚机制和责任追究制,使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四、上下“三调联动”网络畅通。

各乡镇三调联动办与市联动办保持信息畅通,有专人值班和信息及时反馈,并且市三调联动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积极上报益阳市三调联动办有关文字材料信息,使三调联动开展情况能够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重视。

今年来,通过“三调联动”形成合力,使全市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的化解,全市呈现人民安居乐业,各行各业迅速发展,使“富裕、开放、文明、绿色、幸福”的沅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沅江的明天更加美好、灿烂。

【知识联动】推荐阅读:

校企联动07-18

联动发展07-19

报警联动05-19

智能联动06-24

联动07-12

联动战略07-24

经济联动08-09

企业联动08-17

城乡联动08-21

项目联动08-21

上一篇:电费计算下一篇:生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