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

2024-05-31

生药学(共12篇)

生药学 篇1

《生药学》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基础课程, 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 (药材) 的来源、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真伪鉴别、质量评价、资源开发、新药研究及医疗作用等方面的学科。本课程学习常用中药169种, 其中掌握重点品种53种。重点药材品种, 要求掌握中药来源、品种、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等内容, 知识容量大, 记忆点多。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更新教学内容, 注入学科发展的新知识

随着我国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不断深化, 大大的丰富和拓展了生药学的内涵, 推动了生药学的发展。《中国药典》上有定量标准的中药不足30%, 只有全面提升和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 才能生产出质量和疗效有保证的中药, 确保人民的用药安全。我们讲授每一味生药时都应该将最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新的提取手段等内容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对该味药的研究进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注重《生药学》与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等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 在教授生药学药物有效成分鉴定内容之前, 安排学生在天然药学化学实验室参观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实验, 这样使学生将与生药学有关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生药学的各项内容。

2 增强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熟悉教材,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将教材内容深入浅出, 融汇贯通。目前高职使用生药学教材内容多, 难度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本进行精简的同时, 还自编了适合教学对象使用的学习指导、实验大纲和习题集。在授课方法上, 针对不同内容采用启发式、精讲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常见的一味生药大黄的教学中, 我们没有使用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式, 而是让学生自己在中药标本馆观察大黄的原植物、生药、饮片、粉末, 对照教师给出的学习要点总结大黄的鉴定特征, 事实表明, 教学效果良好。

3 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动手能力

生药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 而实践能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同时, 同样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将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一体化, 使学生马上可以验证课堂的内容,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增加感性认识。注重与《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并增加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 例如,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将生药学药物有效成分鉴定实验和天然药物化学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实验设计成综合性实验, 将生药学药物形态、粉末鉴定实验和药用植物学植物形态实验设计成综合性实验, 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难度, 但实验效果良好, 避免了过去由于不同学科教学进度不同步, 学生前学后忘, 学科之间有联系内容无法及时融会贯通的情况。此外开展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 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这种能力的获得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增加社会竞争力。

4 制作课件, 突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利于把所传递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变抽象为具体。同时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 辅之以语言的有机结合, 比传统的讲授法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便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启发学生思路, 加强记忆。随着科学的发展, 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和药材图片。课件应深入浅出地显示了生药学授课的全部理论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内容, 演示形式多样, 选择的范围多, 例如在教授乌头的课件里, 我就加入了一些影视剧主人公服食乌头后中毒的相关片段。另外在制作过程中, 不仅要反映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 还应参考其它教材, 这样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尤其是贵重药材和主产地在国外的药材更适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使学生容易掌握性状和显微特征, 利于判别品种的真伪。使生药学的微观知识宏观化, 抽象知识形象化, 间接知识直观化。

总之, 在生药学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东方, 韩宏伟.案例结合访谈教学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 2014 (1) .

[2]张春平.药学专业生药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新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 (12) .

[3]贾献慧.生药学教学中关于“主动学习”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7) .

[4]杨俊.联系教学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 2013 (12) .

生药学 篇2

含挥发油的生药:肉桂,五味子,沉香,贯叶金丝桃,人参,砂仁(乙酸龙脑酯),薄荷(薄荷脑),小茴香,金银花

含三萜皂苷:人参,黄芪(黄芪皂苷),三七(三七皂苷),甘草(甘草酸<=甘草甜素>),柴胡(柴胡皂苷),党参,桔梗,西洋参 含生物碱

麻黄(麻黄碱),槟榔(槟榔碱),百部(百部碱<可做生物农药呢~>),石斛(石斛碱),洋金花,马钱子(吲哚类生物碱<马钱子碱性,木鳖子碱>,剧毒,中枢兴奋作用),防己,石杉(石杉碱甲),浙贝(甾体生物碱:浙贝甲素,贝母素甲乙),川贝,川乌,附子中的剧毒成分:双酯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等>,麝香(吡啶类生物碱<麝吡啶>),蟾酥(吲哚生物碱,此外含有强心甾体类)

含小糪碱(异喹啉类生物碱):黄连,黄柏,延胡索(原小糪碱,四氢巴马汀<镇痛成分>)

含黄酮类:黄芩,银杏叶,金银花(木樨草苷),甘草(甘草苷),葛根(葛根素),山楂,黄芪,红花(查尔酮),葛根(异黄酮<葛根素>),茵陈,贯叶金丝桃(金丝桃苷,槲皮素)

含挥发油:当归,薄荷(此外还含有黄酮类),小茴香(此外还含有香豆素),金银花,茵陈,砂仁,细辛,五味子,肉桂(桂皮醛)

含环烯醚萜苷类:地黄(地黄苷),金银花(此外还含有绿原酸,挥发油),杜仲

含木质素:厚朴(厚朴酚),五味子(五味子甲素)(联苯环辛烯型),杜仲

含马兜铃酸(肾毒性):关木通,细辛,广防己

含蒽醌类:大黄(蒽醌及其衍生物<其中泄下成分为:番泻苷。抗肿瘤:大黄酸。抗菌消炎:大黄素>),何首乌(此外含有卵磷脂),番泻叶,芦荟,决明子

含多糖类:

茯苓:茯苓多糖,三萜类,有机酸

天麻:天麻醚苷(酚苷类),有机酸,多糖 灵芝:灵芝多糖,三萜类 枸杞:枸杞多糖 其他:

锦马贯众:黄酮,三萜类,挥发油,间苯三酚 丹参:二萜类菲醌(丹参酮)苦杏仁:苦杏仁苷

红豆杉:紫杉醇(三环二萜)

冬虫夏草:核苷酸,麦角甾醇,多糖,氨基酸 斑蝥:斑蝥素,羟基斑蝥素,脂肪 特殊成分 :

甘草解毒作用的活性成分:甘草甜素

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药理作用:黄连,金银花,大青叶(靛蓝,靛玉红),黄柏

洋金花,颠茄致幻作用成分:莨菪烷类生物碱

使地黄变黑的成分:环烯醚萜苷类(水解成苷元后变黑)

丹参中抗凝血的主要成分:丹酚酸

能截疟成分:青蒿,槟榔,信石,何首乌,雄黄

特征结构:

草麻黄:气孔保卫细胞电话筒状

大黄:饮片断面有星点

何首乌:饮片上有云锦样花纹

黄连:过桥杆

粉防己:车轮纹(放射状纹理)

附子:钉角

苦杏仁:与水共研产生苯甲醛香气

黄芩:“烂心草”

茅苍术:“朱砂点”

黄芪:“菊花心”

甘草:“菊花纹”

茅苍术:“朱砂点”

商陆:“罗盘纹”

三七:“狮子头”

川芎:“蝴蝶片”

党参:“狮子盘头”(根头疣状突起)

川贝母:“怀中抱月”(大瓣抱小瓣)

百花曼陀罗:“南洋金花”

防风(根茎):“蚯蚓头”

槟榔:胚乳大理石样花纹

天麻(冬麻):红棕色,鹦哥嘴状顶芽 牛黄:乌金衣,同心层纹

大黄:能使唾液染成黄色

野山参:芦长碗密枣核节,紧皮细纹珍珠须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牛黄:动物病理产物

玄参要黑,丹参要紫,黄连要黄

香气浓郁的药材:川芎,当归,木香,大黄

杜仲:折断面有银白色橡胶丝 粉末鉴别(导管,结晶,腺毛,气孔,纤维等特征)(结合生药实验和图片理性记忆):

需要掌握的:草麻黄,黄连,五味子,甘草,肉桂,大青叶,黄柏,当归,大黄,何首乌,金银花,砂仁,小茴香,苦杏仁,川乌,关木通,马钱子,红花,人参

石细胞形态:(主要区分点:形状,大小,纹孔形状,细胞壁增厚情况)

黄柏:分支状石细胞,层纹明显,鲜黄色

黄连:孔沟有分支,层纹明显

黄芩:淡黄色

厚朴:分支状石细胞

肉桂:三边增厚,一边菲薄,石细胞群

苦杏仁:种皮外层纹清晰,种皮内孔沟清晰 气孔:

小茴香and沉香:气孔不定式

薄荷:气孔直轴式

贯叶金丝桃:气孔平轴式or不等式

大青叶:气孔不等式 结晶:

方晶:猪苓,黄柏(草酸钙方晶),红花

针晶:山药,(草酸钙针晶:肉桂,天麻)

砂晶:砂仁,草麻黄(草酸钙砂晶)草酸钙簇晶:大黄(棱角短钝),人参(棱角尖锐),小茴香,关木通,何首乌,山楂,金银花,砂仁,银杏,白芍

含橙皮苷结晶:薄荷,大青叶

含硅质块:砂仁,石斛

含菊糖(主要出现于菊科,桔梗科,龙胆科中):党参,木香,桔梗,苍术(根细胞中)

晶鞘纤维:黄柏,甘草

嵌晶纤维:草麻黄(砂晶)

微量升华:大黄,薄荷,斑蝥(P22)表面被毛:

金银花:柔毛

茵陈:丁字形 非腺毛

马钱子:绢装绒毛

饮片质地:

角质:郁金

油润:当归

划之有油痕:厚朴,肉桂

嚼之粘性:黄柏

粉性:山药,何首乌

薄荷:茎横切面上少见内皮层

大黄:能将唾液染为黄色

花粉粉末比较(鉴别点:形状,大小,萌发孔,外壁雕纹): 洋金花:1类球,长圆形2表面有子午向排列条纹状雕纹

红花:1类球形,长球形2深黄色,3三个萌发孔4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 金银花:1类球形2三孔沟3细密短刺及细颗粒雕纹 道地药材

当归:甘肃岷县,宕县

三七:云南东,广西田东田阳

地黄:河南

人参:东北三省(辽宁,黑龙江,吉林)川芎,黄连:四川

厚朴:湖北,四川

大黄:青海

春砂仁:广东 多来源品种(药用部位?)

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需要详细对比显微镜横切面特征)

致力百部,蔓生百部,对叶百部(需要详细对比显微镜横切面特征)

金钗石斛,流苏石斛,鼓槌石斛(栽培品和其他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or干燥茎)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根&根茎)

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根&根茎)

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根&根茎)

滨蒿,茵陈蒿(地上部分)

狭叶番泻,尖叶番泻(干燥小叶)

柴胡,狭叶柴胡(根)

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根)

蒙古黄芪,膜荚黄芪(根)

白木香,沉香(含树脂的木材)

黄糪,黄皮树(干燥树皮)

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成熟果实)

马麝,原麝(成熟熊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

中华大蟾蜍,黑框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

蚂蝗,水蛭 化学结构式(图见课本)

麻黄碱,虫草素,虫草酸,斑蝥素,麝香酮,桂皮醛,槟榔碱 伪品鉴别(一般是贵重药材,出大题<要去列出常见伪品,及相应的鉴别方法>):麝香,番红花,天麻,人参(老师上课应该有笔记的)天麻伪品:1紫茉莉根2大丽菊3芭蕉芋4羽裂蟹甲草 人参伪品:1商陆根2华山参3土人参4马铃薯

麝香伪品:1掺假(熟蛋黄粉,动物干粉)2掺入(儿茶,肉桂,锁阳粉)番红花伪品:1染色的滤纸条2其他植物的花丝,3掺假(加淀粉增重)

水浸法鉴别真伪:西红花(黄色液体),秦皮(日光下蓝萤光)

火烧法鉴别真伪:沉香(浓烟,强烈香气,黑色油状物溢出),麝香(轻微爆鸣声,起油点,气味类似燃烧毛发,无臭,灰烬为白色)

理化鉴别(王旭敏老师很喜欢这块的,不过我们去年没有考,这要看是谁出题)麻黄碱,肉桂,苦杏仁苷,槟榔碱,乌头碱

马钱子,薄荷,斑蝥,天麻,麝香,黄柏,黄连,洋金花,番红花,沉香,茯苓,人参,朱砂(反应式?)

一些TLC展开系统的准备方法(含量测定)大黄,甘草,人参

贵重稀有有毒药品的采制 沉香,肉桂,虫草等 一些重点药的拉丁名 其他(?部分自己在书里找答案)

1矿物药对比总结(化学成分?来源?功效?)2人参栽培品和野生品种形状对比 3沉香的显微镜三个切面的对比

4对比(以下为举例:拉丁?功效?科属?成分?鉴定?)红花(活血通络,散瘀止痛):查尔酮类,山奈酚

芙蓉菊的生药学鉴定 篇3

【摘 要】:目的:对芙蓉菊进行生药学鉴定,为今后药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法。结果:描述了药材性状、横切面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结论:药材根、茎、叶横切面及粉末的显微构造特征明显,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鉴定依据。

【关键词】:芙蓉菊;生药学;性状;显微特征

【中图分类号】R282.6;R28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15-03

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为菊科芙蓉菊属植物,别名玉芙蓉、海芙蓉、蕲艾、千年艾、香菊[1]等。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台湾省、东南亚及日本等。其性味辛苦,微温,能祛风湿,可治疗风湿关节痛、胃脘冷痛[2],并能治风寒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以及痈疽、疔疮等。岭南地区亦有用水煎服芙蓉菊治疗糖尿病的传统民间疗法。有文献报道[3],从芙蓉菊枝和叶中分离水解得到的芙蓉菊寡糖水、5%乙醇洗脱组分有一定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已知的化学成分为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4]、异石竹烯[5]等。目前其生药学方面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首次对芙蓉菊全草进行生药鉴定,为今后的该药材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采自广西南宁市,经广西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与生药学教研室焦爱军副教授鉴定为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的全草。

1.2 仪器与试剂 Leica-Mps60生物显微镜及Qwin图象分析系统(德国徕卡公司);Leica-RM 2145 切片机(德国徕卡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醇。

2 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法将芙蓉菊根、茎、叶进行横切后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取干燥药材适量,剪成小段后在50℃以下烘干粉碎并过60目筛,取适量,用水合氯醛透化,稀甘油装片观察粉末特征。

3 结果

3.1 原植物形态 半灌木,高10~40cm,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根的表皮易剥落。叶聚生枝顶,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4cm,宽4~6mm,全缘或有时3~5裂,顶端钝,基部渐狭,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质地厚。头状花序盘状,直径约7mm,有长4~15mm的细梗,生于枝端叶腋,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外中层等长,椭圆形,钝或急尖,叶质,内层较短小,矩圆形,几无毛,具宽膜质边缘。边花雌性,1列,花冠管状,长1.5mm,顶端2~3裂齿,具腺点。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1.5mm,顶端5裂齿,外面密生腺点。瘦果矩圆形,长约1.5mm,基部收狭,具5~7棱,被腺点。冠状冠毛长约0.5mm,撕裂状。花果期全年。

3.2 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长30~100cm。根圆柱形,直径0.3-1cm,多弯曲,有分枝。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和沟纹,外皮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或淡黄绿色。茎圆柱形,多分枝,表面灰棕色,外皮易剥落。质硬,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木质部淡黄色。叶互生,紧聚枝顶。叶片多皱缩,展平后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3cm,密被灰白色短柔毛。顶端叶3~5齿裂或分裂,基部狭长,裂片卵形或狭矩圆形。全草有特殊香气,味辛苦,性微温。

3.3 显微鉴别

3.3.1 根横切面 木栓层细胞7~13列,细胞长方形,易剥落。皮层由14~26列类圆形的细胞组成,含有成束或单个散在纤维。韧皮部由12~20列细胞组成,细胞方形,排列较紧密,有散在的分泌腔。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类圆形、多边形,细胞壁增厚、木质化。射线细胞径向延长。见图1、2

3.3.2 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5~9列,细胞长方形。皮层由19-22列类圆形的细胞组成,排列疏松。韧皮部由5~11列细胞组成,细胞方形,排列较紧密,外侧有纤维束环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类圆形、多边形,细胞壁增厚、木质化。射线细胞径向延长。髓部细胞较大,类圆形。见图3、4

3.3.3 叶片中脉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一列,上表皮细胞较大,类圆形或椭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和丁字形非腺毛,非腺毛顶端细胞多断落,柄1~3个细胞。上表皮下方有1~3列栅栏组织,不过中脉。海绵组织由数列类圆形或不规则薄壁细胞构成,排列疏松。中脉较小,维管束外韧型。见图5、6

3.3.4 粉末显微特征 粉末灰绿色。丁字形毛非腺毛众多,顶端细胞长而弯曲,多断落似纤维状,细胞长82.6~271.8 μm,直径10.5~12.4μm,基部1~3个细胞。纤维为单纤维,长梭形,两端渐尖,直径为6.9~12.3um,长66.8~139.9 um。石细胞呈现淡黄色,为不规则形,长方形或类方形,多见长方形,直径为8.9~16.8um,长29.8~62.2um。方晶大小不一,多为类方形,直径为8.5~21.5um。导管为螺纹导管,直径为4.4~8.9um。见图7

4 小结

本文从性状、显微及粉末鉴定几个方面对芙蓉菊全草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其主要的鉴别特征是①根部有长方形木栓层细胞,易剥落,并含有纤维束和分泌腔。②茎的韧皮部由5-11列方形细胞组成,排列较紧密,外侧有纤维束环列。③髓部细胞较大,类圆形。④叶上下表面及粉末中可见众多丁字形非腺毛。⑤含草酸钙方晶及石细胞。

参考文献

[1]侯宽昭.广州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537.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1977:1047-1047.

[3]谭树晖,黄海波主编.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三)[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8.

[4]邹磊,傅德贤,杨秀伟,康瑞娟: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2007,19:250-25.

[5]Saki S,Aoyagi S,Hsu HY.The isolation of taraxerol,taraxeryl acetate.and taraxerone from Crossostephium chinese, Makino(Compositae).Chem Pharm Bull,1965,13:87-88.

桃花的生药学研究 篇4

故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中药资源, 参考相关文献[3,4], 我们对桃花药材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为其定性鉴别方法以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Nikon S2500数码相机 (尼康公司) ;光学显微镜 (PH100 2B41L-IP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TU-1810) ;电子天平 (BS 124S)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桃花药材于2012年9月购买自武汉市中医医院中药房, 并经湖北中医药大学陈科力教授鉴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鉴别

本品为初开放的花, 单生, 花萼5枚、淡棕色、离生;花冠5枚、粉红色、倒卵形、离生;雄蕊多数分离;雌蕊1枚, 子房上位 (见图1) 。

2.2 显微特征鉴别

粉末显微特征:淡棕色, 气微, 味苦。非腺毛为单细胞, 长而弯曲, 壁薄, 光滑。花冠表皮细胞, 类圆形, 壁较厚。导管多为环纹, 细小。花粉粒众多, 淡黄色, 球形, 外壁较光滑, 萌发孔3个, 内具颗粒状物质 (见图2) 。

2.3 理化鉴别

2.3.1 总灰分测定

取桃花药材粉碎, 过2号筛。取粉末约2g, 精密称定。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XK项下总灰分测定法测定 (见表1) 。结果表明, 5个批次的桃花总灰分含量最大值为9.14%, 最小值为7.28%, 平均值为 (8.47±0.68) %。

(±s)

2.3.2 浸出物测定

(1)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A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取药材粉末4g, 精密称定, 置250mL锥形瓶中, 精密加蒸馏水100mL, 密塞, 冷浸, 前6h内时时振摇, 再静置18h, 迅速过滤, 精密量取滤液20mL, 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 水浴蒸干, 105℃干燥3h, 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 称重, 计算含量 (见表2) 。结果表明, 桃花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大值为13.21%, 最小值为10.37%, 平均值为 (11.96±0.96) %。

(±s)

(2)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A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方法测定, 取药材粉末4g, 精密称定, 按“2.4.1”项下方法测定 (见表3) 。结果表明, 桃花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大值为19.89%, 最小值为17.48%, 平均值为 (18.66±0.88) %。

(±s)

2.3.3 化学成分鉴定

根据文献[5]所述, 对本品进行化学成分检测, 分析并得出结果 (见表4) 。结果表明, 桃花含有多糖、生物碱、黄酮、鞣质等化学成分。

2.3.4 紫外光谱特征

取桃花药材粉末2g, 4份, 分别加入水、无水乙醇、氯仿及石油醚各30mL, 超声提取30min, 过滤后取滤液备用。取蒸馏水滤液适量, 稀释, 以蒸馏水作空白对照, 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6], 在200~800nm间进行扫描, 结果表明, 桃花粉末的蒸馏水提取液在360nm处有最大吸收。取乙醇滤液适量, 稀释, 以无水乙醇作空白对照, 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200~800nm间进行扫描, 结果表明, 桃花粉末的乙醇提取液在330nm处有最大吸收。

取氯仿滤液滤液适量, 稀释, 以氯仿作空白对照, 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200~800nm间进行扫描, 结果表明, 桃花粉末氯仿提取液在416nm处有最大吸收。取石油醚滤液适量, 稀释, 以石油醚液作空白对照, 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200~800nm间进行扫描, 结果表明, 桃花粉末石油醚提取液在442nm处有最大吸收 (见图3) 。

注:1水提取液;2乙醇提取液;3氯仿提取液;4石油醚提取液。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桃花药材在性状、显微以及理化鉴别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特征。在理化鉴别中, 光谱测定的特征可作为该药材鉴别的辅助手段。我们还对其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 为进一步完善桃花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数据。本实验采用的方法简单可行, 结论可靠, 可以较好地鉴别桃花药材。

参考文献

[1]宋立人.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665.

[2]周玲.桃花的药用食疗[J].山东食品科技, 2004 (11) :24.

[3]刘平怀, 许琼情, 赵容丽.广南天料木的生药学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 (5) :1223-1224.

[4]李亚玲, 李俊, 叶云, 等.三七花的生药学鉴别[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6) :48-49.

[5]裴月湖.天然药物化学实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5.

生药学名词解释 篇5

科。

2. 鹦哥嘴:指药材天麻一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苞,呈鹦哥嘴状。

3. 当门子: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由于多集中于囊口,习称“当门子”。

4. 挂甲:牛黄用清水调后,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称为“挂甲”。

同时有清凉感透入指甲称为透甲。

5. 方胜纹:指蕲蛇背部中央共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的大斑纹,习称“方胜纹”

6. 拟薄壁组织:

7. 模式标本:

8. 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9. 莲花:仅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称为单门;具二个侧枝者习称“莲花”;具三个侧枝者

习称“三岔”。

10.解理:

11.星点:大黄髓部的异常维管束

13.珍珠疙瘩: 指人参须根上的不明显的疣状突起。

14.连珠斑:蕲蛇腹部鳞片灰白色,杂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

15.镶嵌细胞:

16.管黄:

17.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18.菌核:真菌的菌丝组成的坚硬的休眠体,包括营养菌丝和能育菌丝,如猪苓、茯苓。

19.艼:根类生药上具有的不定根

20.走油:

21.怀中抱月: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2.二杠:仅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称为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具二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23.朱砂点:有的生药断面黄色,散有众多红棕色或橙黄色的油点,习称朱砂点,如茅苍术、木香。

24.芦头:根类生药根头上的根状茎。

25.芦碗:存在于根类生药的根茎上的凹窝状茎痕。

26.疏丝组织:

27.过桥:又称“过江枝”,指黄连根茎中段有细廋、光滑如茎杆的节间。

28.晶鞘纤维:

29.皮类药材:

30.通天眼:指羚羊角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31.蛋黄:

浅谈分子生药学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分子生药学 教学建议 存在问题

【Abstract】The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is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which involved in multi discipline.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order to better construct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blems based on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teaching practices and curriculum of our colleg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suggestions; problems

【基金项目】基金名称:利用叶绿体基因组超级条形码构建鼠尾草属亚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基金编号:NJZY1621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41-02

分子生药学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生药的真伪、优劣和成分的一门科学,是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融合而成的前沿学科[1]。分子生物学不仅为生药学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为其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分子生药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系统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保护生物学以及药用植物育种学等基础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涉及到一些新技术和方法,因此授课难度较大,对于教学中的主要角色(学生和老师)的知识储备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2]。目前我校分子生药学课程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璐琦和肖培根主编的《分子生药学》本科系列教材,笔者通过授课实践和对该教材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初步的摸索,现总结如下:

1.实验课与理论课并行,突出重点与难点

实验课与理论课并行开展,结合学校现有的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尽量让学生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最基本仪器,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更加直观地去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第二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时,结合理论课,让学生进行PCR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PCR的基本步骤(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和影响PCR主要因素(Mg2+、dNTP、酶、模版、引物、温度参数和循环次数),而且能锻炼了学生对于基本仪器(移液枪和离心机等)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液体配制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的熟悉。通过以上实验课与理论课并行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对于本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将网络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教学相长

分子生药学本身就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应用基础学科。它不仅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更与很多其他基础学科关系紧密,例如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等,因此要求教师与学生掌握与了解多门专业课的基础知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们都在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各样教学实践探索。而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例如,推荐学生利用中国大学慕课(MOOC)网络在线平台自主学习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药学等课程,并对有关问题与授课教师通过邮件即时沟通。此外,推荐国内及国际先进研究团队或相关专业网站,让学生能跟踪分子生药学方向最新研究内容。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课题组对于中药材的DNA条形码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其开发的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http://www.tcmbarcode.cn/china/)对于部分中草药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相关专业网站如下(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http : //www.ncbi.nlm.nih.gov)、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 (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database ,EMBL,www.ebi.ac.uk)、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DNA database of Japan,DDBJ,www.ddbj.nig.ac.jp)、http://www.boldsystems.org/。

3.开展文献阅读课,引入新技术新手段

生药鉴定是生药学的核心内容,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最初主要依赖于药材的形态特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4种方法,但是以上4种方法在实际生药鉴定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生药准确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为生药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通过阅读最新综述文献,来引领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历史,并对最前沿的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例如,通过阅读《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相关最新文献[3,4],了解生药鉴定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方向。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利用该技术在基因组水平解决生物学问题。植物药在基因组方向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如人参[5]、黑药花科华重楼[6]、小檗科十大功劳[7]等很多名贵药材的基因组已经进行测序,为该类植物及其近缘种的可持续利用、品质定向调控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

本课程共16个课时,2个学分,主要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开设。而本教材共包含8章,每章包含2-6节内容。因此,课时安排较少,未能够将重点内容讲透。另外,分子生药学开课3年来,一直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未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足够重视。迄今为止 ,全国已有30多所院校开设了本课程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已将其设置为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必修课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课时和学生的重视度,旨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解决中药资源和中药鉴定突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最新技术和手段来解决生药的分子鉴定和中药道地药材的形成机制等。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将本课程设置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4.2 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为200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黄璐琦等主编的《分子生药学》本科教材,其部分内容需要结合目前研究成果进行更新。例如在讲授到第三章第三节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时,仅仅介绍了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部分常用片段,并未引入近几年来研究较热的利用全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信息来构建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框架的方法。此外,本章节未涉及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常规步骤,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无法从总体上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一个了解。另外,本教材中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应用仅仅介绍了两方面,一方面为药用植物的鉴定和分类,另一方面为新药用植物的寻找。若结合利用叶绿体基因组构建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前沿内容,这里可以扩展为药用植物抗病性、基因型鉴定、转基因育种等。

参考文献:

[1]黄璐琦,肖培根,郭兰萍等.分子生药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中国科学,2009(12):1101-1110.

[2]俞年军,戴敏, 谢冬梅等.《分子生药学》课程开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5 (07):290-291.

[3]林小涵,刘志华,李卿等.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 (12): 442-446.

[4]倪梁红,赵志礼,米玛.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J].中药材,2015(9):1990-1994.

[5]殷金龙. 人参基因组测序和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研究 [D];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

[6]李晓娟, 杨振艳, 黄玉玲等. 药用植物华重楼(黑药花科)叶绿体全基因组研究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 (06): 601-613.

生药学 篇7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以药用植物为基础的学科。药用植物学是生药学的基础, 生药学是药用植物学的继续和延伸, 两者密不可分。结合药学专业学过的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知识, 辅助以本草学、中医学相关知识研究生药的来源、加工、成分、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的一门课程。这门课为药学专业介绍生药, 不仅为药学专业开设的天然药物化学介绍天然药物的来源, 并且还为以后学习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生药鉴定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与研究型大学不同, 药学本科专业在我校是一门应用性专业, 其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大部分将要到药厂、药房、医药销售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 因此掌握好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知识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而且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作用。如何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进行教学改革, 使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和手段符合教学实际, 许多专家和教师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在理论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 结合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努力创造条件, 多角度促进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1.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 ( 多媒体教学) 的同时,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的优点, 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但是生药学有其特点, 特别注意利用感官, 对生药进行包括质地、气味等的识别和鉴定, 而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 传统教学方法 ( 包括实物教学, 使学生亲自触摸、口尝植物或药材等) 有效地补充了这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2.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课堂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注重对教材相似理论内容的归纳总结和比较, 从整体上让学生对生药学课程有一完整的认识, 重点掌握生药鉴定方法与步骤, 从而培养学生相关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如生药学的种类有限性与实际工作如药材的种类较多的矛盾, 保证作为应用学科的生药学教学目的的实现。

3. 在增加教学趣味和学生能动性方面下功夫

如通过引入药材生物学等知识, 通过解释教材上人参根茎每一年增加一节、叶片数目与生长年限的关系, 使学生善于思考和比较。另外, 如在野生药材与栽培品药材性状、显微构造组织差异比较研究中, 我们通过要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 如野生黄芩、丹参、银柴胡、防风、何首乌、黄芩、与相应的栽培品进行比较后) 选择其中三种写出一个综述报告,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生药学专业知识视野,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锻炼了学生获取知识与总结知识的能力。

4. 充分展示显微结构

实验课学时有限, 很多生药的显微结构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理论课上学生对生药的显微鉴定缺乏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特别是墨线图与实际的显微结构视觉上存在很大相差, 即使对墨线图有印象, 在实验课上依旧找不到。因此, 要在理论课的显微鉴定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没有涉及到实验课中的药材, 由教师和实验员制作显微镜切片或粉末临时片, 并拍摄成数码照片, 同时将教材中的生药显微结构墨线图扫描也制作成数码图片, 然后制作成可对比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进行对比辨别。通过教员的讲解、多媒体展示, 学生可以充分感知较为抽象的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 富有真实性,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心理活动一直处于积极状态,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知识点的及时总结

生药内容繁琐, 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很多, 这需要平时及时的对很多横向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总结, 便于学生进行记忆。例如: ( 1) 药材的产地总结。如白芍有杭白芍、亳白芍、川白芍等; 厚朴有紫油厚朴和温朴之分; 龙胆有关龙胆、苏龙胆和川龙胆等。 ( 2) 横切面显微鉴定上。具有异常构造的有蓼科、防己科、红景天属、夹竹桃科中所含藤本植物茎部分; 构造特殊的有毛茛科等植物。 ( 3) 混伪品的总结。有人工伪造、拼接品等形式出现, 如人参、何首乌等; 生药外形相似, 但内部构造不同, 如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及天山大黄外形与大黄相似, 但其根茎横切面上均无星点。 ( 4) 相似名词上归纳与总结。如人参中的芦头、芦碗; 三七中的剪口、筋条等。

6.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 Problem - 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法

PBL教学是当前医学教学改革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其优势不言而喻, 但不足也是显而易见: ( 1) 教学质量监控无法确切掌握。 ( 2) 本科教育阶段的自我导向式学习也要适度, 由于目前我国的药学生较缺乏前期自我学习的基础能力和习惯, 对未来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了解不够, 如在本科阶段的药学教育中进行PBL的教学改革自然还需谨慎, 即使是研究生教学也有相当难度。 ( 3) PBL教学明显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在教学中应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接合。教学有法, 但无定式, 采用任何单一的教学方式, 学生都可能会感到方法“疲劳”, 通过生药学PBL教学模式的实践, 可拓宽教学方式, 进而提高药学高等教育的质量。

二、实践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1. 生药学实验教学改进对策

更新实验内容, 与时代并驾齐驱更新实验内容, 并非指的是将所有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 毕竟在限制的实验经费和限制课时下, 对整个时代中的新型内容全部讲解那是不可能; 因此该项实验内容的更新, 是指在原有“少而精”的经典实验教学上, 与当前更新的生药技术及方法相联系和拓展; 同时删减被当前时代已经淘汰的教学内容, 减少与培养目标无关的内容; 将相关性联系较为紧密, 存在一定重复性的实验进行整合, 并适当引入当前新型技术, 这对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保证与时代的同步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

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学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关系。既要改变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 又要防止过分强调实验教学的作用而忽视理论教学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生药学这门课程理论课知识点较多、抽象琐碎, 需要实验课来进行具体化、形象化,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生药组织结构显微观察、粉末显微鉴别、药物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别是鉴别生药真伪、优劣必不可少的手段, 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验内容一般为验证性, 是对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理论的验证。实践证明, 采用理论与实验同步教学,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通过思维、操作及每个实验的总结讨论, 获得感性认识、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达到三维统一。克服了理论与实验相脱离的现象, 提高教学质量, 又节省时间,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蜡叶标本的制作

药用植物学是生药学学习的基础, 没有较好的药用植物学知识, 在学习生药基源鉴定的时候就会出现抽象枯燥的情况,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及腊叶标本的制作为更好地掌握生药学相关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离开课堂教学, 到野外采集原植物标本, 学生往往好奇心和新鲜感强,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心理变化的特征,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从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到加深和巩固, 但要防止学生走过场。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具体指导。

4. 强化野外实习和校外药企合作

配合教学进行野外实习。利用暑期开展野外采集实习活动, 由任课教师带队, 让学生在野外亲自识别和采集药材, 回去后对照相应图鉴或由教师指导进行识别。可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原植物形态和原药材特征, 真正提高生药基源鉴定技能、明确品种真伪、评价质量的优劣的能力。跟周边药企进行合作, 带领学生参观药材库或药材加工厂, 进一步让学生实际接触生药和饮片, 掌握其形态特征, 对药材的性状、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进行详细观察, 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 加深对药材性状的理解, 增强辨认生药材和饮片的能力。

5. 改进实验考核方法

传统生药学实验的评价, 通常以平时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为依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 我们增加了粉末鉴定考试和书写小论文两种形式, 三部分构成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平时操作和实验报告占30% 。药材识别和粉末鉴定考试占40% , 小论文占30% , 每位学生挑选一味生药, 以生药成分和药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主线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并以论文形式递交。学生在巩固查阅文献能力的同时, 可以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改进后的考核方法, 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教学改革关系到专业的发展, 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 影响着人才的质量。生药学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不断通过改革把理论、实践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 适应课程的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钦.药用植物学[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2]罗集鹏.生药学[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

[3]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1.

[4]阎玉凝.对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内涵外延的探讨[J].中医教育, 2005, 24 (3) :42-43.

[5]汪洪.浅谈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19) :220-221.

生药学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篇8

1 更新教学内容,注入学科发展的新知识

生命科学将对科学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围绕全球从中药开发新药研究热点的兴起,生药研究特点将是多学科的紧密配合,以重组DNA,单克隆抗体技术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对生药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应用生物技术开展中药资源研究;应用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鉴定;应用交叉学科手段开展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中药新药开发研究都将是生药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在课程内容上增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等新知识。例如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等知识的介绍以及相关文献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我们还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等新的文献报道收集并编写成生药学补充讲义,供学生使用,使学生能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不断深化,丰富和拓展了生药学的内涵和外延,推动了生药学的发展。《中国药典》上有定量标准的中药不足30%,只有全面提升和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才能生产出质量和疗效有保证的中药,确保人民的用药安全。我们讲授每一味生药时都将最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新的提取手段等内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该味药的研究进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授课方式上,我们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相关药物或相关内容,运用鉴别比较并与其内涵理论体系相结合的方式讲授,突出生药鉴定,活性成分,药理功效等核心内容。注重《生药学》与《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基础》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将生药的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提取分离技术等中药研发系列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较为深刻地理解现代生药学的各项内容。因所设课程中没有安排中药学,生药学也以鉴定为主,学生所学的中药功效的应用知识很少。我们适当的增加了常用滋补、清热中药和传统方剂及其适应症的介绍,争取让学生多学一点中药的应用知识。我们将每一类生药都有代表性地选取几种,对其性味、功效、适应症、常见配伍和临床应用以及使用注意等作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理论和用药知识,并能做到触类旁通,以便日后在工作中可以更好的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2 增强学习兴趣,向教学科研型模式转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熟悉教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深入浅出,融汇贯通。在授课方法上,针对不同内容采用启发式、精讲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我们让学生查阅文献、每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中药撰写读书报告、规定参考文献在15篇以上,近5年文献不少于50%。有的学生写中药提取的新技术;有的写中药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也有写中药毒性的最新报道和配伍不当或剂量过大产生毒副作用的不良后果,如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还有的同学研究自己家乡的特产药材;有不少同学写了自己对某味中药的错误认识,通过学习如何纠正了这些错误认识的全过程。通过撰写综述,参与老师的科研兴趣小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同学在学期间就能发表科研论文,为今后的毕业实习和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文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明白知识无处不在,学会了随时搜集身边的资料充实自己。从而使过去的教学模式逐渐过度到教学科研型模式。

3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生药学是连接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的桥梁。要搭好这座“桥”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同时,同样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将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一体化,使学生马上可以验证课堂的内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增加感性认识。注重与《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增加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开展综合性实验是对所学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增加社会竞争力。综合实验使学生将中药的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提取分离技术等中药研发系列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较为深刻地理解现代生药学的各项内容。

近年来中药材的用量和价格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企业采购药材的数量和金额也随之不断上涨,药材的真伪及质量的优劣成为摆在药品生产企业面前的大事,没有大量优质药材做保证,企业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药品。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具有扎实生药学背景的人员为企业药材采购把关[1]。由于生药学具有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特点,所以在职位竞争中具有优秀药材鉴定能力的学生,相对具有较强的职位竞争能力。我们在授课时,特别注意显微鉴定特征与各伪品、代用品的异同点,培养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通过对比观察认准正品,熟悉伪品和劣品,把好药材质量关,以保证药效。

4 制作课件,突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重要。注意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声资料是一种控制注意力的工具,而视觉的注意力要比听觉高得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2]。从生药的特点来看,其内容大多抽象复杂,而且大量的内容需要记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利于把所传递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抽象为具体。同时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辅之以语言的有机结合,比传统的讲授法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路,加强记忆,发挥直观教学容易理解的优势,研制了《生药学》辅助教学课件,其内容包括了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论,其内容主要有绪论、生药的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等,第二部分各论,按授课顺序包括根和根茎类生药、茎木类生药、皮类生药、叶类生药、花类生药、果实及种子类生药、全草类生药、菌藻类生药、树脂其它类生药、动物类生药、矿物类生药等。第三部分实验,包括全部的实验,每个实验均含有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作业、思考题。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和药材图片。该课件深入浅出地显示了生药学授课的全部理论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内容,演示形式多样,选择的范围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容学习和复习。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反映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还参考了其它教材,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尤其是贵重药材和主产地在国外的药材更适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容易掌握性状和显微特征,利于判别品种的真伪。使生药学的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间接知识直观化。以往学生考试前死记硬背,经常有记混的现象,使用课件后,弥补了这些不足,课件中除文字、彩色图谱还配有音乐,使同学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学和复习,避免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及厌学情绪。充分显示了现代化生药学教学的方法。即使第一次接触生药的学生也能很快地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将不断探讨和改革生药学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国外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生药的研究和资源开发的利用,更好的弘扬祖国中药宝贵的医学遗产。

参考文献

[1] 刘嵩,张永忠,杨曦亮,等.浅谈生药学教学改革[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 1789~1790

生药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浅说 篇9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生药学教材中融入了环保、生药资源保护、合理开发、生态变化等内容。生药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生药合理采收、生药资源合理应用和再生, 而其中又把生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为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十分重要。课堂讲解应让学生弄清楚生药采收加工对生态环境变化、植物和动物药材品种变化的影响, 同时生态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植物动物品种, 尤其是野生珍稀和需求量大的药材资源。在教学中逐步渗透, 让学生明白良性循环的资源利用可促进各方协调发展, 由此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说明药材采收和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剧增以及对医疗保健事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中药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长期以来, 由于对自然资源保护认识不足, 以致在全国范围内对药材资源过度采挖 (或捕猎) 和不适当垦殖, 使一些药用动植物丧失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减弱了再生能力, 造成了中药资源的下降和枯竭。

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在急剧下降, 但中药材出口量却在飙升, 野生药材资源遭到极大破坏, 3000多种动植物生存受到威胁。例如, 冬虫夏草是三大补药 (人参、鹿茸、冬虫夏草) 之一, 是名贵的中药材, 这几年其身价节节攀升, 每公斤销售价已经上升到目前的5万元。受利益驱使, 人们滥挖滥采, 野生资源破坏严重, 数量急剧下降。过度的采挖给冬虫夏草造成了灭顶之灾, 而且一个采挖虫草的人一年就要破坏数千平方米的草地, 而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再恢复。所以, 生态环境与药材资源息息相关, 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 不仅严重影响当前中药材的供应, 而且关系到生态平衡、环境恶化以及人类生存的大问题。这些都迫使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对学生应多讲解这方面的事例, 课堂多做引导, 使学生形成中药材资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介绍国家相关政策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 学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对中药材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例如, 国务院发布了对甘草和麻黄有条件地采挖的专项文件, 足以说明国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人类自身的生存依赖于其他物种的存在。在生药学教学中要不断渗透这种理念, 逐步引导学生。

研究表明, 某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 该地区拥有的物种就越多, 承受环境变化的能力就越强。而某一物种的消亡将会带来破坏性的连锁反应。我们在发展人类经济、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 应该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所以, 我国在发展具有优势的中药产业时,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可让学生根据国家政策和药材现状展开讨论, 深化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促进中药发展。

让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 深化生态资源保护意识

(一) 转变观念, 把保护自然资源放在教学重要地位上, 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 得到全方面的认识, 明确自身的责任

长期以来, 有一种观念, 认为我国地大物博,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事实上,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生物资源虽然可以更新, 但如果取之过多、用之过度, 也会使生物资源衰减和枯竭, 甚至濒于灭绝。保护和利用是矛盾的统一, 是长远利益与近期效益的合理调节。正确处理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兼顾近期开发和长期使用的关系, 是合理利用中药资源的关键。应把保护中药资源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 改变向大自然无限索取的错误做法, 更新观念, 加强对保护中药资源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自觉地进行保护和利用。身为药学工作者, 我们一定要广泛宣传。尤其是药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的地区, 更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广泛宣传, 让人们了解无限度采挖野生药用植物带来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环境方面的严重后果, 并让人们理解杀鸡取卵式的短期掠夺行为将导致严重的资源破坏, 造成惨痛的经济损失, 使人们能够自觉保护资源, 并相互监督, 抵制破坏资源的不良行为。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在校园和社区设报栏进行宣传,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我国自古以来采药就有注意保护药材资源的优良传统, 中国药农在这方面有不少好的经验, 应使学生详细了解, 并予以继承和发扬, 对毁灭性地乱采、乱挖坚决制止。生药学教材对生药材采收原则的阐述具体如下: (1) 采小留大, 采未开花、结果的, 留下有花、果的植株, 使种源不至于断绝, 如各种川贝母等。 (2) 在植株果实成熟后采集, 将种子摘下撒回原地, 再挖药材。 (3) 采挖根及地下茎, 只切下部分或大部分作药材, 留下芽头、芦头部分, 栽回原地, 或移栽另一处。 (4) 采全草、果实、种子、花入药的, 决不采挖地下部分。 (5) 对生长集中成片的野生药材, 每年除草、松土1~2次, 使它生长良好, 以后采大留小, 采密留稀, 或在种子成熟后采挖。结合相关原则让学生到草药园中亲自进行栽种、采收药材, 养成合理种植和采收的观念, 将理论渗透到实践中, 从而获得全方面的认识, 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二) 带领学生参观药材生产基地, 知晓药源基地有计划地发展药材生产、减少污染的新技术策略, 增强学生对药材发展与环保关系的系统了解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全国正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力图经过实践,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一系列措施的结果是恢复了植被, 保存了资源, 保护了环境, 提高了中药产量与质量, 促进了药材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形成了良性循环。实践证明, 这是一条保护与发展我国药材资源的有效途径。应让学生亲历从药材种植到加工的整个过程, 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和思考, 感悟保护生态环境在现今药材采收加工和合理应用等方面的必要性。

(三) 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生态和物种的观念

保护物种, 主要是保护野生物种,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资源保护区, 在保存和保护种质资源, 特别是珍贵稀有、濒危的药用植物物种方面, 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野生药用资源集中分布区域或有保护价值的区域, 可建立野生药用资源保护区, 根据《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 经国务院或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建立国家或地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或征得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同意后, 在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内建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如贵州东南部建立“穿山甲自然生态保护区”, 四川建立峨眉山、瓦屋山综合性资源保护区和麝、乌梢蛇单一种类保护区等等。二是贯彻《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三是引种驯化, 变野生动物、植物为家种家养, 变野生药材为人工栽培, 增加药用资源, 保护市场供应, 减轻对野生资源的采挖量。经试验成功后, 扩大生产, 补充野生资源的不足。要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了解国家保护自然物种的具体举措。

保护野生物种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封山育林, 保护森林野生物种。封山育林是采取封禁措施, 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 保护培育林木资源。实行封山育林, 不仅成林快, 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资金和劳动力,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 木本药材的85%属中幼林, 封山育林对促进中幼林的生长尤为重要。森林内乔、灌、草、藤类植物的根、皮、花、果、枝、叶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微生物、菌类等资源都是药材和医药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封山育林不仅促进了木本药材的更新繁育, 也保护了森林内野生药材的生长繁衍。学生是未来的主人, 他们选择了做药学工作者, 就要让他们系统知道保护生态和药材物种的具体措施, 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进一步深化学生保护中药材物种的意识

对于野生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提高效率, 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合理应用生药材。近几年, 中药材原料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 但其创汇能力却越来越小, 可以说目前我国仅仅是在卖原料。长期下去, 对生药资源具有一定影响, 自然就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因此, 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护生药资源和促进资源再生, 这些都需要加强科技在其中的作用。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生药材发展的问题症结所在, 让学生明白科技是促进我国中药发展的重要动力, 激励学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 为药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孔繁德.试论环境保护产业要面向生态保护[J].燕山大学学报, 2002, (1) .

[2]李建民.天然药物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孔繁德.生态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生药学实验内容及考试改革探讨 篇10

1 该校生药学实验教学及考试现状

笔者学校生药学实验共36学时,学生实验内容主要为学习常用生药的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现有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教师通过主控台传输实施教学,同时可监视学生端显微镜下图象或电脑屏幕,用以指导学生操作,并将任一学生显微镜观察到的典型结构进行处理并传输到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教学示范。教师与学生通过师生对讲模式进行一对一语音交流或短信交流,使师生间的交流更直观有效,达到真正的互动效果,显微鉴别的教学效果得以大大提高。并且实验考试要求学生识别3种未知药材混合粉末,计入考试成绩,学生对此非常重视,学习效果良好。

但目前笔者学校生药学实验课程仍存在一些不足。(1)实验内容分布不均。生药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至少应具备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四大鉴别能力[3]。但实际上,因学时限制和条件限制,所开设内容信息量不够大,显微鉴别重视程度较高,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理化鉴别能力的培养。(2)药材标本量不足。药材的标本量不能满足学习要求,缺乏足够量的伪品标本,同时此项内容未纳入考试内容,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3)实验学时数不足。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巩固,由于学时数的局限,药材性状鉴别的训练时间严重不足,虽然对显微鉴别的教学实践有所侧重,但依然需要加强。(4)实验课考试内容较单一。要客观衡量学生的实际药材鉴别能力,需要建立合理的实验课考试制度。以前实验课考试内容比较单一,不够全面,成绩主要是以实验报告和期末显微鉴别考试为主,实验课平时成绩为辅。而实验报告基本以板书为模板,加上实验报告要求的绘图内容,实验报告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仅仅靠实验报告的成绩,并不能真正衡量出学生的实验水平,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掌握情况更不能体现出来。而期末粉末显微鉴别则侧重于显微鉴别,无法评价学生的药材性状鉴别能力。

2 改革方法

2.1 建立完善生药图库,随时随地学习

生药的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是生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学习巩固记忆才能掌握鉴别技能。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中建立生药原植物图库、药材图库、生药显微特征图库,同时将图像上传至药学院网站,学生不仅可在实验课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还能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对各种药材特征进行复习比较,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2 补充药材和伪品标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生药学实验内容繁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实验课上要准备足够的实物药材,尽量做到学生能边听讲课,边观察药材性状,掌握药材鉴别的要点,尤其是经验术语。前人总结的经验术语是对药材特征描述的生动概括,是区别于其他药材的最重要特点,言简意赅,便于记忆。比如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因呈星散状排列而称“星点”;何首乌的块根横切面皮层中出多个异型维管束组成的“云锦花纹”;天麻顶端的红棕色干枯残留芽苞,皱缩似辫状的“红小辫”;还有党参的“狮子头”,人参的“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等。这些术语使性状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掌握。

笔者学校生药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300种常用生药的性状鉴别,此外,还应添置足够量的伪品标本。补充更新药材标本后,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标本室进行技能练习或标本观察,并做好辅导工作;另一方面,设计木质生药托盘,每托盘可分装12种生药,每班发放25个托盘,在实验室完成生药性状鉴别要点的教学之后,学生将托盘带回宿舍,每天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观察,确保学习效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巩固,可以有效弥补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

2.3 组织生药性状鉴别竞赛,丰富考试形式

生药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目前,无论是药材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不缺少擅长仪器分析检测的毕业生,而是大量急需具有药材实际鉴别能力的生药学人才[4]。原有的实验课考试是将3种未知粉末混合后进行显微鉴别来判断药材。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的还有性状鉴别。针对实验课考试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笔者扩展了考试内容,重新设置实验成绩的组成比例。笔者设计了生药性状鉴别竞赛,并将成绩纳入实验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压力。该校已成功举办了药学院首届“中药性状鉴别大赛”,要求学生识别30种药材的名称、科名和入药部位,并设置个人单项奖和集体奖项,通过这项改革,促使学生对实验课更加重视,增加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2.4 调整实验教学计划,修改实验讲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安排,重新调整生药学实验的教学计划,同时对实验讲义做相应的调整,与时俱进。由于显微互动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显微鉴别的学习效率,适当增加了其他鉴别方法如植物鉴别、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的内容等。教学计划和实验讲义的修订,使实验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使实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丰富学生第一手实验资料,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

3 结语

生药学实验内容及考试改革旨在通过建立药用植物图库、药材图库、生药显微特征图库,并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系统中进行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实物的观摩认知,加深记忆,达到教学目标,并且通过不断创新改进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进一步提升实验技能,培养生药学实用型人才。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内容全面而又突出重点,生动形象,有效地提高了生药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希望能为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少青.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2]吴立人.生药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

[3]魏东华,徐东花,宋智敏,等.药学专业《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医药,2008,12(3):276-277.

生药学 篇11

摘要:针对我国医药根据我国医药卫生服务岗位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我们对我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开发了药学服务岗位必需的课程——《实用药学服务》。从课程性质和定位、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初探.

关键词:药学服务;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R9

Vocational Technical Curriculum on Practical Pharmaceutical Service

--the Exploitation and Design

Diao Aiqin,Zhou Ruifang,Yuan Haijian,Wang Hui,Zheng Tao

(Tai 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 Zhou, Jiang Su, 2253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harmaceutical market demand to medical talented person, adjustments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training have been made to agree with such situation. Meanwhile, we reconstructed training and teaching system, adding a new curriculum on medicine service--Practical Pharmaceutical Service.The supplemented curriculum i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cultivation aims,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and training exertion, and etc.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Service; Curriculum Design.

在我國,传统的药学教育培养的是以制药工业研究为重心的药学人才,是以药物为传授体系,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医药企业工作,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零售药店、药品超市的兴起,以及人们对医药保健需求日益旺盛,对药学人员的要求也发生着转变,掌握药物应用知识的药学服务性人才正成为社会的紧缺型人才1-3。高职药学专业肩负着培养面向医药卫生服务岗位一些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传统的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重新调整。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发现,我院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有50%以上在医院、药房等机构从事药学服务工作;通过对药厂、医院、社会零售药房等药学服务岗位的调研,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在我院共建共管药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对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开发了药学服务岗位必需的课程——《实用药学服务》,从而使得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满足药学服务工作岗位人才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实用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临床常见病症知识和药患沟通技巧,合理使用常见药物和医疗器械,在医院药房和社会零售药房为患者(或公众)提供相关药学服务。

本课程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开设,是对前期所学的课程《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要》、《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医学和药学相关内容的综合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广泛的药学专业知识如处方的调配、用药指导等,具备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及知识迁移的职业能力,为后期学生在医院和药品零售企业的顶岗实习、就业及执业药师证的获得奠定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根据课程定位,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学会使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就患者所涉及到的药物相关知识向其本人或家属交代;同时学生能熟悉药学服务岗位工作任务及临床常用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如对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可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来说明:一是知识目标:掌握假冒伪劣药品的识别、处方调配知识、合理指导用药及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二是能力目标:能对临床常见疾病和病症进行问病荐药,能进行处方分析与初步处方调配,能对患者进行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指导,会使用常见简单医疗器械为患者进行简单的治疗或检查。三是素质目标: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创新工作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药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要求,结合药学服务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学生所需药学服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合理设计每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依据医院药房和社会零售药房药学服务工作的工作流程,结合学校教学条件的具体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顺序。基于上述设计标准和思路,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选择

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必须从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医院和社会药房的岗位异同点,针对具体岗位如医药商品购销员、西药剂师等确定药学服务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选取和整理。4-8

表 实用药学服务教学内容安排

单元内容课时

第一单元 药学服务概述1.药学服务的对象、目的、内容,药师必备的素质2endprint

第二单元 实用药学服务技术2.1 药品分类陈列4

2.2 假冒伪劣药品识别4

2.3 处方调配与处方分析4

第三单元常见疾病的用药指导3.1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2

3.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用药指导4

3.3 慢性咽炎的用药指导4

3.3 便秘的用药指导4

3.4 手足癣的用药指导4

第4单元医院药学工作4.医院药师的岗位职责及药房药学服务4

第5单元社会药房药学工作实务5.医院药师的岗位职责及药房药学服务4

第6单元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6.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4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多元化

灵活组合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教学法等,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重难点的学习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交叉、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以“处方调配”内容为例:

以一处方案例导入新课。

①教师讲授新课:讲授处方调配流程及注意事项,观看视频。

②教师派发处方、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模拟演示药店处方调配工作过程。

③学生小组间互评、老师点评总结。

(二)考核评价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所评价。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考核模式应该以突出药学服务能力模式为主,要注重过程考核、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多元评价。制定学习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式、考评内容,采取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及过程考核三方面结合的方式。如实验考核,学生的情景模拟过程采用学生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的形式确定实训成绩。9-10

近年来,我院对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在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课程已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我们将继续努力,使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蓉. 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医药导报》,2013,01(32):130-132

2. 于广华,常唐喜,吴争鸣. 面向药学服务的药学高职人才培养. 《药学教育》,2008(24):1-3

3. 邓献良,陈吉文,周乐清等.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中国药学杂志》,2007,5(42):799-800

4. 施天慧. 高职药学专业《医院药学》课程开发与建设. 《职业教育研究》:33-34

5. 宋卉,赖满香.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过程的高职“实用药学服务”课程开发. 《职教通讯》,2011(06):1-4。

6. 秦红兵,熊存全. 药学服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临床合理用药》,2012(05):7-8。

7. 刘振华. 优化高职《药学服务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技术》,2011(02):41。

8. 孙鹏.陈绍成,赵欣. 高职药学类专业药学服务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中国药房》,2014,25(16):1534-1535

9. 劉振华. 高职《药学服务技术》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中国医药导报》,2010,24:02):154-155

10. 曾令琴,范文军. 高职课程考试模式可行性转变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与职业》,2007,(20):14

浅谈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12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生药学是一门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别特征、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信息科学、现代分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生药学科不断吸取新的技术,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大。由于生药学涉及面广,内容庞杂且分散,历来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一门学科[1]。如何针对学科特点并顺应学科发展,与时俱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生药学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 转变思想,结合学科发展,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生药学的教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讲述生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生药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生药的鉴定程序和方法、化学成分、采收和加工、质量标准的制订、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及其调控等多方面的内容。然而,目前生药学的课堂教学普遍对总论部分不够重视,很多教师都把重点放在各论中的具体生药上,而对总论部分的内容草草带过。笔者认为,总论部分的讲解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其一,通过总论的学习,学生可强化对整个学科的认识,了解生药学这一传统学科的历史和面临的现状,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站在学科发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度去认识生药。其二,总论概括了生药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一般技能,可对各论中具体生药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比如,总论中系统阐述了各类药材的组织构造、粉末特征等鉴别要点。如皮类药材,学生在学习肉桂、厚朴、黄柏等药材时可据此要点联系起来共同记忆,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纵观生药学发展的近200年,其研究目的和任务已由最初的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到今天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然而这一发展并未在生药学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很多教师仍倾向于重点讲解药材的鉴别,特别是性状和显微鉴定,导致不少学生对生药学课程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辨认中药。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根据不同院校对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及重点。对于应用型药学本科生的培养,生药学的教学应突出其实用性,面对中药市场的品种混乱和使用不当的现状,可重点讲解药材的真伪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用法,使学生能够准确鉴别并正确应用生药。而对于重点院校的药学专业,可能更注重培养研究型的药学人才,课程教学更应顺应生药学科发展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利用其方法和技能从事相关研究,以期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生药”。分析当前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生药学将重点围绕着“中药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中药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中药资源及可持续利用”三大主题开展研究[2]。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此三大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生药侧重讲解,借以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

另外,生药学教材内容多、任务重,各论中涉及百余种生药,每味生药项下均有来源、植物形态、采收加工、性状、显微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多个条目,要对每味生药详细讲解显然是不现实的,课时不够而且重点不突出。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进行合理取舍,在各类药材中选择一些典型的生药详细讲解,对余下的生药则可根据具体情况侧重一两个条目简单介绍,力求做到“少而精”,使学生容易消化吸收。

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生药学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形态学知识,如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因此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声像毕竟看得见却摸不着,也存在失真的现象,无论如何也无法取代实物标本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生药的性状鉴别项目。对于此,我们的经验是:将要讲解的生药事先准备好,包成若干小份,于课堂之前发放给学生,课后回收。普通药材1-2人一份,贵重药材可多人一份相互传看。在课堂中以文字结合实物对照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看、摸、闻、尝等多种方式逐一认识药材的各种特征,如眼观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口尝甘草的特殊甜味,拉扯杜仲断面的银白胶丝感受其弹性等。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易学易记;另一方面也使得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笔者认为,结合实物进行授课,虽然教师准备标本多了些辛苦,但其教学效果远远高出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也优于带领学生参观生药标本室,因为参观标本毕竟是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生药,学生容易走马观花,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十分重要[3]。比如,在讲解马兜铃科生药关木通时,引入“龙胆泻肝丸事件”这一案例,将关木通的来源、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应用禁忌,以及与白木通的关系等知识点融入其中,学生在弄清该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互动式教学法亦是广泛运用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结合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观察、讨论并陈述药材特征,由教师进行总结,对有疑惑的地方可由老师引导再次观察。此外,在授课时并不局限于书本,而是常常与学科的研发动态以及自身的科研经历联系起来,即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促进对实际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理性分析把握。

另外,笔者建议推进生药学双语教学,在课堂中尽力营造英语气氛,对重要内容以英语逐段逐句讲解,英语提问,并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这样比单纯的中文讲解多一份紧张感和新鲜感,可使学生思想集中,也可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强化了专业英语的学习,为进一步深造以及从事药学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双语教学也是顺应中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对于能促使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 改革实验教学,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4,5]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学生掌握生药的鉴别与评价技能的关键环节,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生药学实验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

首先,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一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目前,多数高校的生药学实验项目仍以生药的鉴定为主,特别是显微鉴定占相当大的比重,内容单调、方法单一落后。笔者认为,以鉴别为主的实验已不能满足生药学科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前期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药材性状及显微实验,所以在生药学实验中可适当减少其比例,增加生药的质量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的相关实验,如药材的灰分、水分、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药典中常规的检测项目,借以增加实验的深度和广度。

就实验体系而言,目前的生药学实验大多为一些验证性实验,如显微鉴定,只需在显微镜下找出生药的组织粉末鉴别要点,加以验证即可,学生易感枯燥无味,失去探索兴趣。对此,将整个实验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其中前两个层次为药学本科生必做实验。

验证性实验以操作为主,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项目是一些方法成熟、应用广泛、技术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实验,如生药大黄的鉴定。综合性实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的多维的、动态的、有机组合的系列化技能训练。如未知生药的鉴定,需要学生通过感官、理化、显微甚至仪器分析等多种手段准确鉴别出该药材。同时,综合性实验可以是与药学其他专业的综合,如将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打破药学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如中药槐米及有效成分芦丁的实验研究,将其生药学鉴定、有效成份芦丁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槐米中芦丁的含量分析、芦丁的药理活性等作为一个整体安排有关实验。

在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可拟定1-2项创新性实验,即由教师设定题目,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获取原始数据。创新性实验针对的是优秀的药学本科生,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生参与,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及创新能力,如某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创新性实验往往会应用先进设备及大型分析仪器,鉴于许多大型仪器同时也是教师从事药学科研的硬件支持,为了缓解仪器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冲突,建议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将实验教学融入到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于学期内完成一个小课题。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即使课程结束,也可进行持续性的研究,这对于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4 结语

对于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我们结合以往的体会,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浅见,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总之,生药学教学的改革应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嵩,张永忠,杨曦亮,等.浅谈生药学教学改革[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89-1790.

[2]屠鹏飞.生药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思路[J].中国天然药物,2006,4(6):411-419.

[3]王翔飞,王琪,刘雯霞,等.生药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05-106.

[4]高春华,刘建云,戚薇,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96-197.

上一篇:知识联动下一篇:GIS常见故障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