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课程

2024-10-08

生药学课程(精选12篇)

生药学课程 篇1

摘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几个方面,对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生药学是一门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别特征、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信息科学、现代分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生药学科不断吸取新的技术,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大。由于生药学涉及面广,内容庞杂且分散,历来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一门学科[1]。如何针对学科特点并顺应学科发展,与时俱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生药学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 转变思想,结合学科发展,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生药学的教学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讲述生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生药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生药的鉴定程序和方法、化学成分、采收和加工、质量标准的制订、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及其调控等多方面的内容。然而,目前生药学的课堂教学普遍对总论部分不够重视,很多教师都把重点放在各论中的具体生药上,而对总论部分的内容草草带过。笔者认为,总论部分的讲解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其一,通过总论的学习,学生可强化对整个学科的认识,了解生药学这一传统学科的历史和面临的现状,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站在学科发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度去认识生药。其二,总论概括了生药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一般技能,可对各论中具体生药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比如,总论中系统阐述了各类药材的组织构造、粉末特征等鉴别要点。如皮类药材,学生在学习肉桂、厚朴、黄柏等药材时可据此要点联系起来共同记忆,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纵观生药学发展的近200年,其研究目的和任务已由最初的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到今天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然而这一发展并未在生药学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很多教师仍倾向于重点讲解药材的鉴别,特别是性状和显微鉴定,导致不少学生对生药学课程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辨认中药。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根据不同院校对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及重点。对于应用型药学本科生的培养,生药学的教学应突出其实用性,面对中药市场的品种混乱和使用不当的现状,可重点讲解药材的真伪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用法,使学生能够准确鉴别并正确应用生药。而对于重点院校的药学专业,可能更注重培养研究型的药学人才,课程教学更应顺应生药学科发展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利用其方法和技能从事相关研究,以期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生药”。分析当前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生药学将重点围绕着“中药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中药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中药资源及可持续利用”三大主题开展研究[2]。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此三大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生药侧重讲解,借以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

另外,生药学教材内容多、任务重,各论中涉及百余种生药,每味生药项下均有来源、植物形态、采收加工、性状、显微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多个条目,要对每味生药详细讲解显然是不现实的,课时不够而且重点不突出。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进行合理取舍,在各类药材中选择一些典型的生药详细讲解,对余下的生药则可根据具体情况侧重一两个条目简单介绍,力求做到“少而精”,使学生容易消化吸收。

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生药学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形态学知识,如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因此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声像毕竟看得见却摸不着,也存在失真的现象,无论如何也无法取代实物标本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生药的性状鉴别项目。对于此,我们的经验是:将要讲解的生药事先准备好,包成若干小份,于课堂之前发放给学生,课后回收。普通药材1-2人一份,贵重药材可多人一份相互传看。在课堂中以文字结合实物对照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看、摸、闻、尝等多种方式逐一认识药材的各种特征,如眼观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口尝甘草的特殊甜味,拉扯杜仲断面的银白胶丝感受其弹性等。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易学易记;另一方面也使得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笔者认为,结合实物进行授课,虽然教师准备标本多了些辛苦,但其教学效果远远高出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也优于带领学生参观生药标本室,因为参观标本毕竟是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生药,学生容易走马观花,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十分重要[3]。比如,在讲解马兜铃科生药关木通时,引入“龙胆泻肝丸事件”这一案例,将关木通的来源、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应用禁忌,以及与白木通的关系等知识点融入其中,学生在弄清该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互动式教学法亦是广泛运用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结合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观察、讨论并陈述药材特征,由教师进行总结,对有疑惑的地方可由老师引导再次观察。此外,在授课时并不局限于书本,而是常常与学科的研发动态以及自身的科研经历联系起来,即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促进对实际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理性分析把握。

另外,笔者建议推进生药学双语教学,在课堂中尽力营造英语气氛,对重要内容以英语逐段逐句讲解,英语提问,并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这样比单纯的中文讲解多一份紧张感和新鲜感,可使学生思想集中,也可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强化了专业英语的学习,为进一步深造以及从事药学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双语教学也是顺应中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对于能促使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 改革实验教学,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4,5]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学生掌握生药的鉴别与评价技能的关键环节,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生药学实验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

首先,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一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目前,多数高校的生药学实验项目仍以生药的鉴定为主,特别是显微鉴定占相当大的比重,内容单调、方法单一落后。笔者认为,以鉴别为主的实验已不能满足生药学科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前期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药材性状及显微实验,所以在生药学实验中可适当减少其比例,增加生药的质量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的相关实验,如药材的灰分、水分、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药典中常规的检测项目,借以增加实验的深度和广度。

就实验体系而言,目前的生药学实验大多为一些验证性实验,如显微鉴定,只需在显微镜下找出生药的组织粉末鉴别要点,加以验证即可,学生易感枯燥无味,失去探索兴趣。对此,将整个实验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其中前两个层次为药学本科生必做实验。

验证性实验以操作为主,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项目是一些方法成熟、应用广泛、技术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实验,如生药大黄的鉴定。综合性实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的多维的、动态的、有机组合的系列化技能训练。如未知生药的鉴定,需要学生通过感官、理化、显微甚至仪器分析等多种手段准确鉴别出该药材。同时,综合性实验可以是与药学其他专业的综合,如将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打破药学专业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如中药槐米及有效成分芦丁的实验研究,将其生药学鉴定、有效成份芦丁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槐米中芦丁的含量分析、芦丁的药理活性等作为一个整体安排有关实验。

在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可拟定1-2项创新性实验,即由教师设定题目,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获取原始数据。创新性实验针对的是优秀的药学本科生,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生参与,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及创新能力,如某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创新性实验往往会应用先进设备及大型分析仪器,鉴于许多大型仪器同时也是教师从事药学科研的硬件支持,为了缓解仪器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冲突,建议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将实验教学融入到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于学期内完成一个小课题。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即使课程结束,也可进行持续性的研究,这对于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4 结语

对于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我们结合以往的体会,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浅见,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总之,生药学教学的改革应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嵩,张永忠,杨曦亮,等.浅谈生药学教学改革[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89-1790.

[2]屠鹏飞.生药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思路[J].中国天然药物,2006,4(6):411-419.

[3]王翔飞,王琪,刘雯霞,等.生药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105-106.

[4]高春华,刘建云,戚薇,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96-197.

[5]杨月娥,段宝忠.浅谈生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84-986.

生药学课程 篇2

探讨

[摘要]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中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笔者结合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加以总结,从药物分析的理论教学内容、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讨论,以培养出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 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学探讨。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1 ] ,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学科。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难以把握药物分析的特点和规律,无法提高学习水平,有的甚至难以入门。如何帮助他们消除这些障碍,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药物分析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进,现将体会报道如下。理论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 2 ]。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此目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以分析化学的各类方法为主线,在介绍各种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测定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供学生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的主题,抓住药品质量控制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方面的基本规律,紧扣各类药物结构的特点与分析方法之间关系,突出剖析具有特性的方法,尤其重视同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药物分析中的异同点比较。此外笔者还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把药典知识、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药品管理、药品质量标准以及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也作为讲授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药物及药物质量管理有关的知识,在课堂和实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具体地讲授过程中,药物分析教材中各类药物基本上是以化学结构进行分类的,所以笔者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结构-性质-检验(即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这条主线,并结合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剖析

药物结构入手,分析其相应的理化性质,介绍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实训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3 ]。高职高专教育中,实训课所占比例较大,这就要求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笔者对药物分析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首先,笔者设计一些基本技能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如通过对盐酸普鲁卡因、葡萄糖及其注射液等一些不同类型的药物原料或制剂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及纯度检查实验,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性状观测设备及性状描述术语,了解并掌握药品真伪鉴别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熟悉药物纯度检查的常规项目及限量的计算,并能熟练规范地进行检查操作。

其二,笔者还增加了综合性实验,主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实验内容主要综合药物分析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分析。

如通过对牛黄解毒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制剂的质量全检验实验,学生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检验工作的程序、项目和过程,为其独立进行药品质量的检验、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积累技

能。

另外,笔者根据药物分析方法学的要求以及药物分析在实际工作总的发展趋势,安排的七次学生实验涵盖了旋光法、薄层色谱法、容量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用药物质量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笔者的最大教学资源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工作中将会用到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方式。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践,操作性、应用性强的学科,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严格的技术动作、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反复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另外,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目前假药劣药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并受到法律追究的实例,近年来接二连三出现的严重药品事故:广西半宙制药集团第三制药厂生

产的“梅花K黄柏胶囊”非法搀入过期的四环素,致湖南株洲中毒58人;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不完整,从而导致欣弗(克林霉素膦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集中出现患者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80多例,死亡9例;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因使用了强毒的工业溶剂二甘醇原料,导致多名患者肾衰竭等。假药劣药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患者与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最终生产厂家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核方式。

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笔者对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进行改革。期末总评成绩包括2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30% ,根据学生实验课表现及实验报告、讨论分析的情况作出综合评定。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在理论课试卷设计上,着重主观题的分量,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和学生知识面。这样,试卷不再是成绩的最终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既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避免了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

总之,药物分析课的教学探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育思想及观念的转变,又涉及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既涉及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又涉及平衡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笔者希望通过与同仁们的不断探讨,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生药学课程 篇3

【摘要】《云南民族药学》是云南中医学院面对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定向班的学生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文从涉及的教学内容出发,结合专业特点,采用传统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方法,对比二者方法取得的效果,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云南民族药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R29;G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82-02

《云南民族药学》目前是云南中医学院面向中医学定向班和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新的必修课。课程所讲授的药物未收载于《中国药典》及本科教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之中。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民族药学和民族医学研究进展,掌握云南民族医药情况和云南民族民间常用药材的应用和民族用药经验,为今后学生从事民族民间药物研究、服务于基层奠定良好的专业知识。

该课程是为云南中医学院相关专业学生了解云南民族药研究进展、药材来源、性状、临床应用经验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讲授的内容繁杂且有跨专业知识的交叉。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包括总论、260多味药材、制剂等十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如果任课老师只能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站主导地位,讲授的内容围绕教材,学生忙于记忆,被动接受知识,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不能识药认药,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将来在工作中难以更好地服务于基层,达不到该课程对人才培养的目的。

为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值得探讨。本文探索了基于“理实一体化”模式下的云南民族药学课程教学模式。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其优势在于不仅是授课老师在理论上、技能、教学能力的一体化,也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更是教学场所的一体化,是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1]。该教学模式力图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框架,理论知识以“必需”为原则强调“实用”性,教学方法上,配置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使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更加牢固[2]。

[BT(1+1]2 云南民族药学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 云南民族药学课程的特点 云南民族药学课程讲授的是云南本土民族民间常用药材,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实践应用基础,从药物的来源、别名、民族药名、植物形态、分布与生境、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民族用药经验等方面对药物进行介绍,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内容多,跨两个专业教学且侧重点不一样,使教师和学生都觉得理论课堂效果不佳。

2.2 云南民族药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实施

2.2.1 教学方法比较 对照本门课程在中药学和中医定向班两个专业实施教学,两个班互为教学对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的课程安排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26学时,实践课6学时,讲授的知识以药物的来源、形状等为侧重点,该专业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医定向班总学时为45学时,全为理论课,无实验课,以临床应用、民族药用经验为侧重点,该专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中药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时理论结合实践,理论课以教材为基础,实验课以学校博物馆的民族药展厅和腊叶标本馆为平台,用药物的实物—腊叶标本和药材标本为教学内容,授课内容与学生所见的实物相结合,学生可以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直观地认识药物的植物形态和药材的性状和鉴别特征,配以理论课上讲授的知识点容易掌握,学生对药物的认识具体化,是识药认药的快捷方式。

中医定向班的教学为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以教师占课堂主导的“填鸭式”,学生只能枯燥地学习书本知识,机械地记忆,对药物的特征形态没有直观的认识,造成学生对药物的认知抽象化。

2.2.2 考核方法比较 课程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考核内容分理论和实验两个模块,实验的考核以理论课讲授的药物,用腊叶标本和药材标本进行实物考核。通过实验学习和实验考核加深了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点的印象,客观、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使学生在掌握云南民族民间药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在以后职业生涯中从事民族民间药物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中医定向班的学生的考核方法仅限于理论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不全面。

2.2.3 教学效果比较 中药学专业由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民族民间药物的具体性和可见性,同学的课堂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发言积极、互动性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点和研究发展趋势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中医定向班的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是服务于基层,云南地处边疆,基层的医疗卫生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偏僻、交通不便的乡镇,缺医少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能够正确灵活应用当地的民间民族药,为当地老百姓医治疾病,是他们必备的能力,所以这些民族民间药物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经常应用,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点讲授临床的使用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药材的生长环境和性状。在课程安排上如有实验课,学生在实验课上可以直观了解药材的植物形态和外观性状,将来更好地服务大众。该班级的课程安排只有传统的理论教学,没有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直观的认识,通过走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

3 小结

本门课程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还在初步探索阶段,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不仅要将跨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用实例生动地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客观、全面;同时,最大化利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汤继强.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2009,26(18):154.

[2]陈优生,刘晓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06.33(7):118-119.

生药学课程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探索 篇4

生药学是将原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的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两门课程优化整合后形成的一门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综合化课程。主要介绍天然药物与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天然药物的资源、采收加工和贮藏、中药的炮制以及常用天然药物的鉴定方法等内容。囊括了天然药物的名称、来源、采收加工、性状鉴定、化学成分、质量评价、资源开发、药理毒性及临床应用等内容,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内容教学当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人文素养进行了探讨。

一、药学经典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藏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为人的内在品质。“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在中国古代药物的发现过程中,与医者的博学是密不可分的。在生药学开篇传授基础知识时会讲到我国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其中会提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故事,向学生说明了医者的不易及发现创新的艰难,同时肯定了这些古人的成就,里面提及的药物沿用至今而不衰,说明了古人以身试药的严谨态度,为今人所肯定、颂扬。通过我国第一部官方药典《新修本草》的介绍,肯定了其在当时世界医药史及后世医药学上所作的巨大贡献,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集体自豪感[1]。在讲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和《本草纲目》的时候,除了感叹古人的博学之外,又充分肯定了民间个人和家族团体对中医药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将自身的发展与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中国大江南北,为的是解救中国千万被疾病缠身的病患,这是多么宽大的一种胸怀。中国医药方面的经典不可枚举,除了让学生知道许多经方验方多来自这些药学经典可供我们挖掘之外,更让同学们感受到经典的铸就是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大公无私、锲而不舍、舍我其谁的精神密不可分的。

二、花草树木是我们探索世界的一个窗口

药用植物学部分我们是从微观的一个细胞开始讲述的,然后到组织、器官[2],确实是有那么些抽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推知,寥寥众生、大千世界也可从一颗树木当中、一朵小花里管中窥豹。佛说:一花一世界。于是在讲授知识内容的同时,随时提到我们每一个个体就是学校的一个细胞,一个班级就是学校的一个组织,一个部门就是学校的一个器官,我们学校就是一颗茁壮成长的大树。大树的生长是离不开各个器官组织分工协作,离不开每一个细胞充分发挥它们自身的力量,每一个细胞都有自身的价值,进而让学生对自己在学校、乃至在家庭、社会中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充分结合多数学生为文科生的特点,在讲述植物的时候,引进诗词、成语、国画、礼仪、文学著作与植物的联系。如说到杨柳科的柳树时,可解释到古人常于送别时折柳相赠,以表示心中的离别愁绪,更以唐朝王维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注解。说到桃花的颜色时,可引用《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或“人面桃花相映红”进行形象的说明,让同学们对美好的爱情予以憧憬。提到桃、李的时候可讲述“李代桃僵”“桃李满天下”的故事,以兄弟的互助互爱、老师对门生的培养要求同学珍惜自己的朋友、老师甚或亲人。说到菊科植物的时候,可用陶渊明独爱菊的事例来说明菊的清新高雅。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要对学生的为人处世、审美情趣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就需要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将知识的传播与价值观的培养巧妙融合在一起,真正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2]。

三、保护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然药物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3]。虽然总体来说我国的药用资源品种繁多,较为丰富,但随着我国医药事业迅速发展,药物的生产与日俱增,加之部分药物对外出口,我国的药物资源已经不同程度出现了过度采收或捕猎的情形,造成了资源的下降或枯竭,甚至导致许多重要的种类濒临灭绝。因而教师在讲授天然药物资源的时候,自始至终都需贯穿资源保护这一重要观点,将资源保护提升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这个高度来。如甘草这一广泛使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主要生长在北方地区,对西北地区防风固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在中药方剂当中十之八九都会用到,加之现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甜品饮料当中,野生资源面临灭绝式减少,同时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已相当明显,有关沙尘暴的报道日益增多,因而需通过更多地进行人工养殖来解决这一问题。冬虫夏草生产条件苛刻,不能人工养殖,只能靠藏民对其进行掠夺式采挖来满足目前因夸大宣传而导致的过度需求,最终会导致西藏部分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羚羊角和麝香是动物类药材,虽然已经是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但仍遭到许多不法分子的非法采猎,几近造成这类动物的灭绝,而一旦灭绝,会使当地这一生物链遭到破坏而引起更多物种的消失。教师在讲授严重后果的同时也会提到一些解决措施来对资源的不足进行弥补。野生动植物的资源的不足可用人工栽培养殖来弥补产量;或寻找新的替代资源也是一个办法,如目前已明令禁止使用的犀角可用水牛角进行代替。如此才能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药需求。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也使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提高。

四、诚信自律是巩固药品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在生药学的绪论中就明确提出,该课程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定和质量评价”[4]。如今的中药材市场上还大量充斥着假药、劣药,不法商贩的作假手段已趋向高科技、高水平和高利润;制假手段、水平高,真假难辨;贵细、濒危药材成为目前制假的主流。如把牛蒡子根加工成升麻、人参、丹参;小天南星加工成半夏;用聚乙烯加工成假羚羊角、假穿山甲;紫河车填入淀粉、水泥、滑石粉,海龙、海马腹内灌入糊精、水泥,全蝎、土鳖虫掺盐掺矾以增重;将红花、西红花提取后染成红色,姜黄、延胡索染成黄色,且使用了可疑致癌物金胺0、金橙Ⅱ等工业化学染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有的药材由于在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操作不当,造成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严重超标,不但没有治疗作用,且对人体的危害极其巨大[5]。通过众多例子,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大环境并不乐观,同时自己肩负着学好相关鉴别知识,保证家人和人民生命安危的重大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同学们树立药品质量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特别是应把诚信、自律作为巩固药品质量的第一道防线,以身作则,严把药品销售的质量关。

五、学法守法是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法制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环节,除了思想品德政治课以外,其他课程当中也应把法制观牢牢植根于同学的思维过程当中,特别是结合新闻报道与药事管理和法规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使内容更具说服力,课堂也更为生动。如生药学讲到麻黄,会提及里面的主要成分麻黄碱,虽然不是毒品,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来合成制造冰毒,而从事这一不法勾当的往往涉及到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根据最近新闻报道的某大学教授因此而锒铛入狱的事例告诫同学们知识应当用到对人民有意义的地方,否则知识越多,反而危害越大;讲到罂粟时,结合新闻报道,也提醒大家虽然罂粟花朵美丽,但由于不学法知法,随意种植却可能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因为罂粟与虞美人同属罂粟科的植物,也有些人是把罂粟错认为虞美人来栽植而获刑,这样也就得不偿失。在讲到熊胆时会说明其有效成分为熊去氧胆酸,以前都是靠熊死后而获得,资源有限,而现在在暴利的趋势下有工厂大肆进行活体取胆,引起了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强烈反对。虽然这样做资源得以丰富,但对黑熊实施的非人道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在社会上引起了一系列的激烈争辩,特别是涉及到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规,让同学们通过讨论的方式对现今市场经济下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的合理性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在讲授时广泛结合新闻和周边一些现象,让大家对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强化,做到明辨是非,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综上所述,在生药学的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各个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景法、案例法、讨论法等等方式,巧妙将素质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在知识的传播当中,让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一点一滴,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美好的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教师自己需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完善自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做到教学相长,“传道、授业”的同时更加注重“解惑”。教师与学生双管齐下,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小红,陈蓉等.专业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浅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1010~1012

[2]王立威.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17~18

[3]黄建民.探讨中药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教师,2014,11:102

[4]訾慧.浅谈生药学专业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270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所学课程 篇5

大一:药学导论、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大学英语

(一)生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体解剖学、数理统计、医用物理学、有机化学

(一)、大学英语

(二)大二:中国近代史纲要、有机化学

(二)、分析化学

(一)、大学英语

(三)、生物化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二)、大学英语

(四)、药用植物

大三:波谱分析、中医药学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一)、药学英语

(一)、免疫与微生物、药事管理、生药学、职业道德、药理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药学英语

(二)、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体内药物分析

大四:药剂学、生物药剂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化学、医学文献信息检索 注:大一大二时还要上体育课,其余课程学习的时间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但基

药学院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思考 篇6

关键词:药学院;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22-03

一、出发点

1.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加强民族医药研究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来适应国家社会对民族医药发展的需要。

2.现代制药行业包括药物研发、原料药物生产、药品制剂成型三大方面。西药一般指具有确定结构的化学与生物分子药。其药物研发主要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有效成分,并对该成分进行结构分析、结构修饰,使其产生更好的药效与副作用。原料药生产主要涉及化学原料药的合成与生物原料药的合成。药品制剂成型是将原料药制成不同形式的制剂,以便于应用与临床。中药是在中医指导下使用的天然产物药。分饮片与成药两种类型。饮片是中医临证开方使用的药材,其研发是中医师根据病人病情辨证施治。饮片的生产涉及种植、采集、炮制、储存等环节,不涉及复杂的剂型。中成药是将一些治疗某些疾病的常用方剂制成特殊的标准化剂型,用于该类疾病的通用药物。其药物制备一般是寻求中医验方,对其参与配伍的药物进行提取与浓缩,去粗取精。制剂成型是将上述浓缩的混合物按不同制剂类型的要求进行成型。其研发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分析,有效成分的量的控制,药理药效研究,药物报批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等。民族医药是指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医药系统。它以特殊的思维方法,特殊的疾病谱,特殊的药物资源与中医药区分并彼此区分。民族药多利用天然动植物与矿物资源,多用鲜药,有些只进行简单的炮制,不能形成类似中药饮片的原料药。民族药拥有大量的验方,有望开发出治疗各类疾病的成药,其开发过程与中成药相同,也有研发、原料药生产、制剂化三大阶段。民族药的资源调查,品种保护,规范制定,成分分析,药效鉴定,相对中药起步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3.制药行业的方方面面均需要人才。特别是研发、生产、制剂化、质量控制、市场等几大主要方面,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其中研发人才主要去向是大专院校与研究所,企业的研发部门,他们主要需要药化、药理、药效、临床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包括原料药、中间体、辅料、标准提取物的生产,需要化学合成与分析、生物合成与分析人才。制剂化设计机械设备、制剂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测等内容,需要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操作方面的人才。

二、药学院的专业定位

1.现有专业设置与专业方向。药学院现有药学、药剂学、化学生物学三个本科专业。药学专业主要学习药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开设一些民族医药的专业课程。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包括民族药物)、生物药物分析、临床合理用药、药品生产与管理、药品营销以及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药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各类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医院、药检所、药政管理、医药情报等单位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检验、管理、营销。本科,学制四年,招理科生。药物制剂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工、制药工程、药物分析、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等专业知识。培养从事药物剂型设计、制药工程、新药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和质量分析、药物检测管理等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各类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药生产和商业企业、医院、药事管理和药检所等单位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制备、生产、质量监控。本科,学制四年,招理科生。化学生物学专业是由化学、生物、医药全面交叉结合的新兴学科,除了开设化学方面基础课外,主要开设化学生物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分子设计与药物合成等专业课程。该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化学与相关生物学实验技能,具备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以报考化学、生物、药学等方向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也可以在医药、生物技术、食品、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本科,学制四年,招理科生。

2.现有专业设置与专业方向的弊端。①专业之间区分不明显。尽管理工不同,基础与应用有别,但三个专业都将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自己的基础。因而三个专业可以找同样的工作。由于同质化,没有形成分工、系列、配套,也没有因材施教与按需育人的空间。②专业特色不彰。药学专业数理化生医药全包,知识庞杂,学生学习负担重,能在实战中直接应用的知识少,操作技能弱。药剂学不工不理,工程数学、工程力学严重不足,学生完全不能报考工科研究生。工程设计、工程操作与管理、现场实习严重不足,不能适应药剂学的人才需求。化学生物学希望办成具有坚实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毕业后可进一步深造的专业,可与生源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相矛盾,结果研究生报考意愿最差,录取率最低。可又不能直接背靠制药行业,毕业后工作难寻。③与办学宗旨,制药行业人才需求脱节。学校办学宗旨是为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学院办学目标为努力加强民族医药研究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对民族医药发展的需要。民族医药需要怎样的研究,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为民族地区所需要?民族药性理论建设,民族药组方原则研究,民族药炮制工艺的传承等工作没有成为我们的研究与教学目标。制药行业需要研发、原料药与辅料的制备、制剂化等多方面的人才,我们的专业是否强化了这些方面的培养力度,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这些方面的工作?

3.药学院专业方向的设想。①适应制药行业需求,按制药行业的分工凝练我们的专业方向。制药行业有研发、原辅料生产、制剂化三大阶段,药学院现有的药学、化学生物学、药剂学三个专业可以与其一一对应。药学专业主要负责培养药物研发方面的人才,化学生物学专业主要负责培养原辅料药研究与生产方面的人才,药剂学主要负责培养制剂工程方面的人才。除一些共同的基础课程外,课程设置按人才需求行业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安排:药学侧重于药分、药理、药效、药事管理等方面(理科);化学生物学侧重化学制药与生物制药(理科);药剂学侧重制剂工程(工科)。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有恒定的行业需要。②三大专业形成一个产业链、知识链与人才链。由研发到主辅药生产再到制剂化三大专业形成一个产业链。主要课程围绕产业链构成一个知识链。毕业生构成一个人才链。专业之间有侧重,有联系。不同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工作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大药学与制药行业的发展任务。③处理好现代制药科技与民族医药的关系。民族医药是民族院校药学院主要的研究方向,但不是专业方向。民族医药的理论正在形成中,民族医药服务市场相对狭小,民族医药的产业还很弱小,因此如果以民族医药作为专业方向将很难招收到足够的生源。但发展民族医药是我们的责任,故学院的主要科研方向应聚集到民族医药方面,主要任务是借鉴现代医药研究的方法,在保持民族医药的特色基础上,发展民族医药。而大学本科课程一定要以学习现代制药技术为主,以培养现代制药人才为主要任务。

三、化学生物学专业定向与课程设置

1.09版培养方案。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包括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生物学等分支)和相关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分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和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知识面较宽,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力图培养化学和生物学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除开设化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外,还开设了化学生物学、生物分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加强化学基础与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化学生物学实验技能的训练。在第三、四学年,可作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方向选修若干专业课程。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研究化学、生物物理系、化学生物学、仪器分析、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生物学、新药研究与开发等。

2.09版方案的不足。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09版方案加强化学基础与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强调培养化学和生物学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即按照基地班的形式培养高素质人才,主要希望学生能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但现实是该专业的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基础课的课时量与上课质量得不到保证;专业课的师资力量弱;专业教研室对本专业主要课程课时少,对学生培养质量无能为力。故从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情况看,无论考研意愿还是考研录取率都是全院最低,没有实现高考研率的预期。虽然毕业的两届学生使用09版以前的培养方案,但09方案并没有大的改进。②就业不顺。由于没有对应的行业,化学生物学专业学生毕业无法找到整块就业市场,只能在化工、制药两行业中进行选择。因为没有系统进行化工、制药工程的训练,无法与化学、药学、药剂学专业学生进行竞争。因此毕业的两届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学生面对考研无望,就业无着的前途,思想迷茫,精神无助,大面积要求转专业。留下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

生药学课程 篇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大病进医院、小兵进药店”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统一观念。同时,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 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中明确提出: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促进社区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实现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县, 常见病到乡镇卫生院 (社区) ”的目标[1]。这一方针政策的提出为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职药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把握这一机遇,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培养满足当今新形势所需的药学服务专业人才。本文以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为例, 探讨基于当前新形势下, 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

一、调研结果

为充分了解苏南地区基层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 项目组成员在苏南各市分别针对当地常驻居民、药学服务一线人员以及同类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另外, 为全面了解目前苏南地区医疗卫生机构 (含医院、医药零售与生产企业) 对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还选取了5家地方医院及4家医药企业进行调研。各类调研结果如下:

1. 针对苏南地区常驻居民的有效调查问卷1279份 (共发放1410份) , 结果表明:48.6%的居民对当地现有的药学服务不满意, 他们最希望获得的药学服务是:用药指导、免费健康测试、建立个人用药档案、药品送货上门及药学相关问题的电话咨询。另外还有54.7%的居民希望药店或医院能够开设网络在线的药学服务。

2. 针对苏南地区药学服务一线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142份 (共发放150份) , 结果表明:为了适应当前药学服务需求,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公众进行用药教育的能力。并且有88.7%的从业人员认为, 学校应增加人文社会课程的比重, 以提高学生药学服务的综合能力。

3. 针对同类高职药学专业在校生的有效调查问卷491份 (共发放500份) , 结果表明:69.2%的学生认为, 目前学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药学专业知识教育,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 学校应增加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比重。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最重要的就是从业者的职业能力, 除了必需的药学专业知识以外, 还需要足够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技能。另外有75.2%的学生认为, 学校应增开药学服务方面的实训课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另外见习课程的比重也应增加。

4. 结果表明: (1) 医药零售、生成企业。医药零售及生成企业目前录用的高职药学专业人员岗位通常为一线操作工、质检人员以及销售人员。他们开展的药学服务主要有:药物的售后咨询、药品知识宣传以及协助医生进行用药方案跟踪。 (2) 地方医院。地方医院目前录取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岗位主要有制剂配置、药品调剂、静脉药物配置以及库房管理。他们开展的药学服务主要有: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和处方分析, 对居民进行药品知识宣传及开展药品常识讲座等。所有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都更为看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品德修养,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我院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我院及其他同类院校的药学专业都延续“化学—药学”教育模式, 课程设计重在药品本身, 课程中《化学》、《有机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与医学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很小, 课程内容上缺乏与临床知识的联系。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仅仅适合从事药品生产领域的工作, 无法适应当前药学人员直接面对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需求。另外, 当前高职医学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大多长期脱离一线实践工作, 因此教学观念陈旧, 且不会根据当前形势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求。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虽具备了应有的药学专业知识, 但缺乏足够的生物医学知识, 并且与药学服务密切相关的用药指导、疾病诊断、药物治疗结果预判、分析与解决问题、人际沟通交流等知识与能力不足。如此很难适应基层药学服务实际工作的需求。因此对当前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三、我院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方向

1. 强化医学类相关课程。

充分利用我院是医学类院校的优势来建设药学专业, 适当增加《临床医学概要》、《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课时量, 另外增开《临床药物治疗》。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为今后开展药学服务奠定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整合、优化专业课程。

在保留《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 对部分课程进行适当删减、整合, 特别是化学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的课时量可适当缩减或进行进一步整合。

3. 增加人文科学课程比重。

药学服务是药学工作者与患者之间面对面的服务, 其中人文关怀、情感交流的成分对服务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 人文科学课程在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 并需适当增加。如《心理学基础与医学心理学》和《人际 (医患) 沟通》的课时比例可适当增加, 另外还可增开《医药伦理学》、《职业道德修养》、《临床沟通技巧》等相关课程。

4. 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重。

目前我院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技能, 对学生从业后工作能力的提升实际意义不大。见习课程的开设往往也是流于形式, 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难以给学生形成深刻概念, 这种方式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难以承担药学服务任务。因此要着力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综合性实验, 减少验证性实验[2]。实践课程不仅要增加课时量, 另外要增开《实用药学服务》、《职业角色体验》、《人际 (医患) 沟通》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可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3], 也可通过情景教学视频等具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要充分利用学院模拟药房开设“药学服务窗口”进行用药咨询服务, 让学生充分融入药学工作者与患者面对面进行药学服务的真实情境中, 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还可提高学生药学服务能力。

5. 与用人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的革新。

目前我院与用人单位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主要用作学生毕业前的专业实习, 大多数实习实训基地不会对学生药学专业技能的提高进行系统的指导与培养, 学生的实习也仅停留在某个岗位具体事务的执行当中, 极大地影响学生实习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与用人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模式需逐步转变。实习实训基地仍要重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 只是教学形式区别于课堂讲授。在实训基地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 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带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今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这种即学即用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6. 改革学生成绩考核体系。

传统考核方式主要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不注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考核方式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书本知识, 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运用。新的考核方式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考核, 这种考核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核, 既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实践技能, 并且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优化师资队伍, 革新教学观念。

高职药学专业教师必须跳脱学科型教学的思维模式[4], 转变教学观念, 增强自身的职业教育意识和职业教育能力, 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 专业教师要积极增加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 在高职药学专业建设中还应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 提倡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校企双向兼职, 双线评聘职称[5]。只有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才能根据学生从业岗位的需求变化来灵活调整教学活动, 将真实、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服务型药学人才。

结语:

我们课题组目前只对苏南地区药学服务人才需求状况做了调研分析, 并对我院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做出了初步建议, 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更加细致地调研、探索和分析。但我们必将抓住当前政策机遇, 紧紧围绕基层药学服务新需求, 尽快重新定位我院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革新课程体系, 努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职药学人才。

摘要:顺应当前基层药学服务需求增加的新形势, 对苏南地区高职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调研, 找出目前我院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缺陷, 并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开设、实训基地建设、考核体系及师资队伍几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药学服务,课程体系,革新

参考文献

[1]张文玉.高等药学教育培养服务型人才的思考[J].医药教育, 2009, 13 (16) :128-129.

[2]周振华, 王文渊, 等.试论基层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药事, 2014, 28 (8) :914-916.

生药学课程 篇8

一、针对中药学专业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是培养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相关知识, 熟悉药品贸易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能从事中药制剂生产、品质鉴定与质量控制、新药研发、药品经营行业的高级专业人才[2]。由于没有中药学专业专用的《中药学》教材, 教师往往是按照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讲授, 这就使得课堂讲授的内容没有针对性, 所以制定中药学专业相应的大纲是非常必要的。在拟定教学大纲时, 应以功效主治认识为基础, 研发和使用中成药为目标。总论部分重点讲授中药性能、功效与主治、配伍用药等中药基本理论。各论的各药应以功效为核心, 上推功能, 下联主治以及特殊用法和注意事项。与中医临床专业不同, 中药学专业毕业后的学生很少直接面向临床, 大多数从事中药生产、剂型研发、新药推广等行业, 因此, 针对中药学专业《中药学》的教学大纲应突出中药学专业的特点, 补充相关的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适量增加现代制备工艺、常用剂型、中药药效及毒理研究等内容。

二、补充辨症、论症的知识, 促进学生对症型的理解

由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缺乏临床相应学科的知识, 对于不同病症的辨症方法缺乏理解, 教师可适当地补充中医诊断学的内容,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症型具体的临床表现,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中药的临床应用规律。例如在讲到清热药的板蓝根这味药时, 在其主治病症中教材中列举了痄腮这一病症, 为了便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对病症能很好地理解, 可进一步解释痄腮又称为流行性腮腺炎, 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舌炎、龈炎、腮腺区肿大等, 中医辨症其为热毒蕴结所致, 而板蓝根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故可用其进行治疗。再如解表药中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等都可以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 但临床上又根据头痛的部位所属经络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药物。由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过经络学说的理论, 故在记忆和理解药物的主治范围方面有困难, 教师在讲解时可适当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如羌活入足太阳膀胱经, 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脊柱两旁的肌肉, 并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头枕骨处, 故羌活主治风寒感冒所致的后头痛连及项部;又如白芷入足阳明胃经, 而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起于鼻翼两旁迎香穴, 夹鼻上行, 沿发际到额前, 并入齿中, 故白芷主治风寒感冒所致的前额头痛、眉棱骨痛及牙龈肿痛。通过补充中医的辨症、论症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病症名能够充分理解, 有利于其记忆。

三、不良反应中增加药理及毒理学内容

《中药学》课程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不会重点讲授, 经常是一带而过, 而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中药的药理和毒理学内容。因此, 在讲授具体中药的不良反应时, 可引用目前研究较多的药理实验或是毒理实验的例子来加以解释, 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 增强理解。如乌头及附子生用引起中毒时, 首先会感到唇舌辛辣灼热, 继而发痒麻木, 久煎后毒性会减低但药效并不会减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 附子中所含的生物碱毒性较大, 经较长时间煎煮后, 可使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等, 而所含强心成分却变化不大。再如关木通剂量过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讲解时, 可进一步解释其所含的马兜铃酸是导致肾损害的主要原因, 通过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及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生长而导致出现肾毒性。通过这些相关药理及毒理学知识的补充, 使学生能够将《中药学》课程与其他药学专业课程结合到一起进行系统学习, 也有利于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研发提供思路。

四、结合《药用植物学》课程, 指导中药学的见习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药用植物学》课程后, 对于植物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药物的感官认识强于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4]。因此, 《中药学》见习课可采取药园见习为主, 标本馆见习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及课堂, 讲授药物的理论知识, 再集中到药园中, 通过具体的原植物与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讲解, 补充药材的鉴别及采收、炮制等药学相关学科的知识, 最后再去标本馆中指导学生观察具体中药药用部位的性状。例如牵牛子这味中药, 在课堂讲授时可首先强调其入药部位是种子, 在药园见习时再要求学生辨认不同颜色的牵牛花, 结合牵牛花的颜色, 讲解其种子的颜色与花色的相关性, 从而进一步解释在中药饮片中, 根据种子的颜色不同, 牵牛子的称谓有黑丑和白丑的区别。最后, 再去标本馆, 让学生辨别白丑和黑丑的中药饮片。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既熟悉了牵牛子植物的形态, 也对其中药饮片有了很深的印象, 并提高了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中药的兴趣。

总之, 《中药学》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 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及联系现代药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药学专业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也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中医药人才奠定了基础。

摘要:中药学是中医院校的骨干学科, 如何针对中药学专业讲授课程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 对中药学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建.基于不同专业的《临床中药学》的合理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9) :139-140.

[2]陈学习, 彭成.附子毒性影响因素探析[J].陕西中医, 2007, 28 (2) :217-219.

[3]谭勇, 王恒, 朱芸, 等.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 29 (14) :51-52.

动物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探索 篇9

1 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以往, 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 这是不够全面的。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 使课程结构、内容合理。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 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先后顺序合理, 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 能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训练, 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 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它是学校培养目标在一定课程计划中的表现。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曼曾指出:教育机会寓于某种特定课程的接触之中, 达到的课程水平越高, 所获得的机会就越多。因此, 学校的课程蕴含着特定的教育机会, 暗含着深层次的教育平等之内涵。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 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校课程设计应保证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英国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指出, 一个社会如何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和评价它公认的教育知识, 既反映了社会权力的分配, 又反映了社会控制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 对课程知识的选择、对课程门类的设置以及选修课程的安排, 体现了深层次的教育公平问题。因此, 要求学校课程设置改革应以更适合于大多数人的新需要为方向进行, 具体表现为设置多样化的课程, 让学生根据发展潜能、特长、兴趣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 使自己的潜能获得最大发展。

2 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

2.1 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 建立动物药学研究型人才后备输出和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兼容模式

在动物药学专业基础学科中, 一方面加强与生命科学有关内容的联系;另一方面强调化学与动物生命科学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 需要更多“宽”与“专”人才[3]。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满足一部分渴望向更高研究层次发展学生的需求, 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 以培养基础药学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制的后备人才为目标, 加强基础教育, 确立基础教育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的指导思想, 深化现代药学理论基础。在实用型人才培养方面, 课程设置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为办学的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出发点, 增设相应的选修课程, 力争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接轨。

2.2 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力求教学内容及结构的系统性和多样性

以重基础、宽口径培养思路为指导, 强化公共基础教育。开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大学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大学物理等课程, 为培养宽口径、研究型人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课是保证培养动物药学专门人才的主体课程。专业基础选修课是在学科大类中根据各专业的共性设置的一组选修课程, 是学科大类内体现专业交叉的课程, 能够有效拓宽专业面, 促进兼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选修课是体现动物药学专业内涵和特色的一组选修课程, 目的是进一步扩充和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2.3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重点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尤其要加大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力度。调整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比例, 使理论课与实验课达到2∶1~3∶1的比例, 结合理论和实践, 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通过实践使学生将动物药学的零散知识连贯起来, 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的重要环节, 是独立的教学体系,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未来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建设者,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

2.4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应保证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为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不同时期人才需求的变化及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 必须在保证主干课程教学的同时, 留下一定课时设置相关课程, 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实施, 将稳定性和灵活性融为一体。

明确的目标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有远大目标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并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的原因在于它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此类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因此, 开设的选修课应当可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能够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课在教学计划中一般不作硬性规定, 分限制性选修课程 (指定选修课程) 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 2种。

3 课程的基本设置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药学专业课程设置见表1、表2。

参考文献

[1]任建鸾, 李祥瑞, 邹思湘.动物药学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农业教育, 2005, 5:55~56.

[2]谢麟.论动物药学的建设与应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20 (4) :306~307.

生药学课程 篇10

化学药物的创新发展,为人类攻克疾病和促进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化学药物被发现,成为临床药物的主力军。因此,新药研究和开发、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成为国内外科学、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药物合成反应》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一门重要课程,药学专业学生学好该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药物合成研究工作中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性思维,为《药物化学》和《制药工艺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对提高药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出药学专业应用型卓越人才。

二、讲好第一堂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源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 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教师留给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其中第一堂课的影响最为关键。因此,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第一堂课的教学非常重视。首先要讲好绪论课,重点是通过合成药物的发展和重要性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两千多年前希拉蒂让病人咀嚼树皮止痛而发现水杨酸,而水杨酸由于酸性大会造成患者肠胃不适,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改造得到阿司匹林,成为经久不衰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麻醉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炎药、中枢兴奋药、心血管系统药等,大多是合成药物。通过最早的合成药物到近年来一些新药的发展合成史,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教学中的知识扩充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知识扩充。首先,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经常会涉及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虽然学生已经在前一学年学习了有机化学课程,但是难免遗忘了一些知识点。在教学中不时穿插讲解这些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有机知识,可以减轻学习本课程的难度。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应多结合最新相关文献和新的研究热点,将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比如介绍绿色化学概念,以及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期刊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同时引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

四、发挥学生能动性

1.首先应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是对课本的预习能力。我们使用的课本是闻韧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合成反应》一书。 该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共分为八章,前七章主要是重要的合成反应,包括卤化、烃化、酰化、缩合、重排、氧化和还原,第八章是合成设计原理。这些内容都有一定难度,如果仅靠上课听老师讲解,学生会觉得学起来很困难。如果学生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和自学准备,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效果会好很多。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内容多难度大,需要教师先给学生预先点出重点和提纲,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

2.上课讨论。在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堂讲授之后,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共同梳理知识点脉络,并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实现准备一些经典的药物分子,让学生讨论应该选择什么原料,什么反应条件来合成目标产物。每组讨论完后,将自己的答案向全班同学介绍,再由各组讨论哪种合成方法更好。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学生做必要的鼓励,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

3.课外知识补充。除了要求学生主动去整理归纳书本知识外,还应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课外知识补充。指导学生主动搜索辅导书或网络资料作为补充,特别是查阅国内外期刊。并鼓励学生将这些内容作为课堂素材,跟班上的同学分享。

五、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教学手段,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用于多媒体教学的多媒体课件,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适当模式,根据最优化原则来制作课件,课件要与符合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并对教学难点针对性进行解析。将合成反应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和应用通过多媒体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更有效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反应机理和应用范围。同时,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药物合成反应是新药研究和开发、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成为国内外科学、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围绕如何有效开展《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培养出药学专业应用型卓越人才,从《药物合成反应》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教学中的知识扩充、发挥学生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教师注重从以上多个方面结合开展教学,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从而造就药学专业应用型卓越人才。

摘要:《药物合成反应》是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文结合药物合成反应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更好开展药学专业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并培养出应用型卓越人才,从《药物合成反应》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教学中的知识扩充、发挥学生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药学,药物合成反应,教学

参考文献

[1]沈美华,葛正鸿.浅谈药物合成反应课的教学艺术[J].广东化工,2013,12,197-198.

[2]孙玉,汤琳,邵太丽,等.基于典型药物专题讨论的《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探索[J].今日药学,2014,24(8),13-614.

生药学课程 篇11

关键词:《药学概论》;趣味教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55-02

《药学概论》是我校面向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等非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介绍药学各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范畴、研究领域、发展前沿等,使学生对药学领域的基本概况,对各学科的地位、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初步的认识。由于《药学概论》包含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较多,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的高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很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渐对本课程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明显提高。

一、明确课程定位,创新教学设计

《药学概论》内容庞杂,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所有内容一一掌握到位是很困难的,也没有必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应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遴选,如护理专业,课程重点为不同的给药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药物在配伍使用过程中的宜忌、输液过程中药物浓度的计算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重点为常用的保健药品、药食同源的中药、对理疗具有辅助作用的药物等。

在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使学生亲近课堂,创新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教学中,把每一次上课内容演绎为一部连续剧的剧集,并对剧情进行归纳,如第一季药的起源分三集:巫医时代、大自然的恩赐、药的百态,第二季传统中药分三集:名医风采、杏林巨著和趣味中药,学生在观影的轻松氛围下学习,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情趣。

二、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新增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容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资料,往往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1]如讲解药的起源时,引入远古时代的东方巫医到西方的巫药趣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提升,课堂讨论也变得非常热烈,从抨击秦始皇“长生不死仙丹”、憧憬哈利波特的魔药、评价将药渣倒在路口的“黑巫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大大提升。在讲解本草沿革时,补充介绍长孙无忌的历史功绩、李淳风的千年预言、李时珍的生平趣事,便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中药发展的脉络,感受大家的人格魅力。在讲解各论时,补充“可口可乐”作为止咳糖浆的研发经过,印第安人从狮子那里发现了可以提取“奎宁”的抗疟疾药物,从猫、牛等动物唾液中提取的生发药,这些都提高了学生对药物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悦纳”。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定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离不开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采用比拟法。比拟法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事物及其运动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然后将其中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理到另一事物中去。[2]利用类比法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性的知识,如在讲述中药配伍理论“七情”时,将“相须”比作“X战警”、“相使”比作“福尔摩斯和华生”、“相恶”比作“小白兔和大灰狼”等,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的配伍关系。在讲述中药人参的生长规律时,将人参比作人,从小名“三花”、“巴掌”到“二甲子”、“六批叶”,学生觉得很有意思,降低了记忆难度。

(2)采用口诀法和诗歌法。口诀法和诗歌法是指把知识点整理归纳,编为口诀或诗歌的方法。口诀法和诗歌法可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如讲中药冬虫夏草时,补充蒲松龄的诗歌“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无穷”,讲解野山参时,补充了描述其性状的口诀“雁脖芦、枣核钉、灯草心、铁肩膀、短横体、细洁皮、铁线纹、少数腿、珍珠尾”,帮助学生进行真伪鉴别。

(3)采用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对形象思维强、直接经验不足的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效。如讲解降压药和降糖药时,展示血压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讲解阿司匹林时,展示药品实物;讲解药物剂型时,展示不同剂型的药物图片等等,都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习兴趣。

(4)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个任务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3]如讲解行业现状和前沿时,针对医药行业时弊,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专题调研、小组讨论和汇报,如讨论新医改下“医药分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抗生素滥用的现状调查和解决措施、如何应对医药行业的“回扣”问题等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小组汇报中,有的小组往往“语出惊人”,如有的小组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认为“医药分家”在我国目前是难以推行的,对付医药行业的“回扣”必须判重刑等等。任务驱动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文献检索、分析判断、语言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在小组汇报中,学生的激情演讲往往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热烈,面对学生有时“偏颇”的观点,既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适时引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改进考核方法,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核

传统的闭卷考试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难以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养。在考核本课程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社会调研、专题演讲等均纳入总评中,重点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上述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在主动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得到了职业成长。但趣味教学在应用的时候,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结合,合理把握分寸,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机智有很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房屋建筑学的趣味教学[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4).

[2]阴继翔.比拟法在《传热学》教学中的作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

[3]刘国光.任务驱动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药学类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实践 篇12

药学类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有机化学课程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张扬个性、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创新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按此要求, 以培养医药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为基本点, 对有机化学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改革, 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验教学的改革及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1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设置以有机化学为核心, 其他学科知识为重要补充, 强化实践, 增加对理论知识应用过程的讲解和实践。采取专业不同特色化上课, 教学内容上贯彻基础知识和药学应用相结合, 教学方式上贯彻能力提高和创新意识相结合, 教学体系上贯彻本科课程与社会实践相衔接, 师资安排上贯彻应用研究水平高和教学效果优秀相结合。

如为了强化学生对化合物结构决定化学性质这一有机化学精髓的理解, 将有机化学实验与仪器分析有机结合, 利用现代分析仪器—红外光谱, 对实验室学生制备的实验样品进行定性的仪器分析:了解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深入理解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别。

2 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积极探索能够体现药学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的建立、问答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抛锚式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肯定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药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通过学生备课、讲课的过程, 指导学生理解教学大纲, 学会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与把握, 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扩大了知识面, 并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 指导学生正确的词语表达、语速语调的控制、以及肢体语言的运用。

新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普遍使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了多种学习软件, 丰富了教学模式, 设立BBS, 应用网络进行理论课程答疑。同时设立公共邮箱, 对学生感兴趣的有关有机化学教学和科研问题进行网上解答。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进行了考核形式的改革, 该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以课堂提问、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的形式记分, 占课程总成绩的70%;实践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形式为实验课制度管理分、实验过程管理分、实验报告分和实验考核分。整个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理论考核+实践考核) , 60分为及格。

3 实验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科研作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历来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验课比例占到总课时的40%以上, 并努力把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至50%。

重新制订实验教学大纲, 自编了《药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验讲义, 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 以满足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实行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实验研究三层次的一体化教学, 既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前期实验教学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 实验内容则要压缩验证性实验, 保留部分能反映学科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内容紧随基础训练实验之后, 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锻炼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能力;在实验教学的后期, 安排综合性强的设计性实验, 由学生自主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 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当前药学学科发展的显著特征, 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 迫切需要药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综合化改革。以“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为切入点, 将相互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以“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为改革重点, 打破过去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在课程设置上过于独立, 缺乏联系的局面, 整合原有课程内容, 拓展学生知识结构。

强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间的融合, 开设了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该课程在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前统一开设。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制剂学等实验贯通于若干个实验中,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药学基本操作技能, 又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强化综合技能训练和综合设计实验, 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验问题能力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的途径。经过四年多的实践, 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课已逐渐成熟,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也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好评。

增加开放性实验, 以教师科研促进教学, 产学研结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实行教师科研实验室向高年级学生开放制度, 坚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让学生进行自选课题研究, 提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及学习兴趣。这些措施有利于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的实践操作技能。

教研室于2007年建成“化学与生物工程制药校企合作实验室”, 是以应用基础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的研究单位, 直接针对市场需求选题, 同时为药学专业学生开放, 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以兴趣小组的方式进入实验室, 有针对性的培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通过药物合成、新药筛选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基础研究性课题, 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和素质, 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为日后药学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5 人文素质的培养

积极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工作, 利用教学和科研资源, 积极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广泛而持久地开展好这一活动, 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不仅能巩固和消化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而且还能起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本课程教师教学过程中, 侧重于人文素质中的学术民主与自由的人文精神培养, 以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为中心,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研活动中指导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绝对的权威, 相反要鼓励学生敢于置疑, 大胆发表意见, 自由进行争辩, 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 在这样的反复思维碰撞过程中, 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态度, 严谨的作风, 并树立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时养成谦虚谨慎、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交流合作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只有加强交流、咨询与合作, 取长补短, 才能完成科研任务, 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展望

在药学专业1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 特别是我院药学专业在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过程中, 有机化学也聚集了一批从事有机化学教育的专业教师, 他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在药学人才培养上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社会资源。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与思想, 根据现代药学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 按照“生物-医学-药学-社会”模式, 充分利用我校医学教育的优势, 突出“以人为本, 药学服务”的药学教育理念, 明确有机化学在培养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方面所担负的工作;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经实践验证, 该模式符合药学学科性质, 对加强药学本科人才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

摘要:为达到培养实践型应用型药学人才目的, 以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以“以人为本, 药学服务”的现代药学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为先导, 构建药学类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药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努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性实验

参考文献

[1]印晓星.培养临床药学人才应分两步走[N].健康报, 2007-12-06 (6) .

[2]刘毅, 安琳, 张玲, 等.复合应用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6) :1086-1087.

上一篇:国际问题下一篇:油田施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