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共12篇)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篇1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黄丽娟
大班幼儿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固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突破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寻找更新的、更好的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新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无疑是一条快速、有效的教学途径。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丰富多彩中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是分散和隐藏的,幼儿难以主动感知。但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身旁有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比如车牌号、电话号码、时钟、电视机、摩天大楼等等,在寻找与发现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快速的帮助幼儿建立了数概念,还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比如幼儿园的小架子是各种图形样子的;吹出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一起数数有几个;大一班的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是按照高矮顺序来排列的灯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但是,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里毕竟还是局限的,因此还需要教师更加广阔的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电话号码,除了感知数概念,还会发现几个相同的数字因为排列位置不一样,所表示的数字也不一样;身边矗立的大楼原来是从下往上数的,电影院的座位跟我们平时的座位排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借助幼儿己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
二、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从幼儿一入园,孩子们就开始了与数字打交道。8点开始吃早餐;今天来了33位小朋友;早操的时候,原来老师的左右和小朋友的左右是不一样的;学习了歌曲《鸭子上桥》,更加理解了正数和倒数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妞妞扔进了4个沙包,浩浩扔进了5个沙包,他们一共扔进了9个沙包。这一系列再平常不过的镜头,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我们不需要去刻意的挖掘,只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任何的数概念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时间,让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数学教育中更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幼儿拼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拼出鱼、小人、小房子、鲜花、机器人、小汽车等画面。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灵活应用,同时在拼摆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间餐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中的小饼干,算算吃掉一块、两块、几块后还剩几块;模拟一个小超市,给孩子“十块钱”,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看看花掉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带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找找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第几号。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体验到数学带给我们的方便和乐趣。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影响的积极的、深远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的这些数学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发现、感受、体验和学习。
四、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以往的教学观念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幼儿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更可以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幼儿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小朋友过生日,与幼儿一起平分蛋糕;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购物的快乐,在这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丰富了社会经验,更让孩子在买与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加减关系。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我要买一瓶可乐和一包薯片,一共要用多少钱?答:3+3=6;我们班一共有16个女生,长头发的有3人,短头发的有几人?答:16-3=13。认识钟表后,让幼儿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请家长配合,让幼儿运用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橱,或到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计算购物的数量和价钱、学做记录等。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义务,在家庭里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不是泛泛而谈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开展的。大班面临着上小学,要给孩子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孩子一对灵巧的小手,给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篇2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应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借鉴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幼儿的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将幼儿的生活实践与数学活动结合起来,让数学活动变得更生动、具体,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发现身边的数学,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一、注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将操作材料生活化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是数学活动的关键,操作材料的多样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在操作中亲近数学,感知数学。生活化的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是熟悉的、便于操作的,这样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操作需要。所以说数学活动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学有所得。
例如:在认识长方形的活动中,我会引导幼儿现在我们的活动室内寻找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如挂历、书、白板等,然后与幼儿一起总结长方形的特征,随后引导他们继续观察周围的环境,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发现桌子、窗、门、铅笔盒、蜡笔盒、黑板等物体都是长方形的。除了引导幼儿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找出有关长方形的物体外,还请家长协助,和孩子们一起在家里、社区中观察,将观察记录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我们的调查表中,并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特征的了解。
这些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十分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经常使用的,操作简单,更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二、注重利用生活环境,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一些隐形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周围的这些环境,引导幼儿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去生活中寻找那些藏起来的数学的影子。
在益智区,我们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数字,让幼儿为小汽车进行车牌号匹配;提供大小不同的积木,让幼儿学习按大小排序。在进行活动《会动的玩具》时,请幼儿从家里带来不同类型的玩具,有电动的、拖拉的、毛绒的、发条的等,让幼儿学习玩具归类摆放。通过益智区这些材料的投放,让幼儿知道,原来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也能用来玩、用来学习,让他们了解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数学,体验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除了组织专门的数学活动外,还会利用整个一日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像晨间分发桌面游戏材料时,引导幼儿思考人多的组和人少的组该如何分配,才能使得每个幼儿都能有玩具操作;做操排队时可以进行第几排、第几个的序数练习;体煅活动拍皮球、跳绳时可以练习数数。此外,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提供各种各种材料,让幼儿边玩边练习创编应用题,如:我有两颗红色的珠珠,三颗蓝色的珠珠,我一共有多少颗珠珠?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在各类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
在家里,家长也可以配合老师,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春天外出野餐,要准备带的物品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统计,准备要带哪些东西,一共有几样,还有几样没有的要准备去超市采购的;今天家里来客人了,平时吃饭需要摆几个碗、几双筷,几个盘,现在又增加了几个碗、几双筷,几个盘,等等。总之,家长要充分发挥与孩子一对一的优势,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尽量帮助幼儿真正建立起抽象的数的概念。
三、注重实践,实现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就是实践,要让幼儿去实践,通过实践发现数学,掌握数学知识。
1.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情境能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化,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在活动导入部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小班幼儿点数配对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请小朋友为纷纷赶来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分类,并且给小动物们送点卡。在“这是我家”活动中,提供小朋友们他们最爱的贴纸,请他们贴一贴自己家客厅的布局,并说一说各种家具的摆放位置,从而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上面、下面、旁边、前面、后面等方位词表述。
2.让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在数学活动中,如果幼儿没有亲自动手操作,很多知识仅靠教师的示范讲解幼儿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例如大班数学活动《体验一分钟》中,一分钟的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十分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幼儿可以想出好多能做的事情,可是真正能做些什么、做好什么事,还是需要幼儿通过实践找到答案,这样得到的结论比凭空想象来得准确,更有说服力。所以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搭积木、拍皮球、画画等活动感知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了解一分钟我能做些什么、做多少,引导幼儿珍惜时间。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掌握,从幼儿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把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
摘要: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幼儿的教育需要生活。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相结合,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幼儿的活动更生动、有趣、生活化,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又能够让数学活动真正“活”起来。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篇3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原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数学教育,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现就数学教育如何生活化,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数学活动材料选择生活化
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观点,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因而,数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选择那些合适的、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选择幼儿熟悉、喜爱的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应用。例如:插塑玩具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它以五彩缤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吸引着幼儿,数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它,让幼儿进行形状、颜色、大小的分类,还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进行排序、分合、加减的操作练习;中班数学活动“估算”中,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木珠、弹子等大小不一的珠子,让幼儿通过往相同的杯子中装珠子,发现相同容积下,珠子的大小不同,则装入的数量也不同的道理;在学习分合时,我让幼儿把笔筒中的笔分给自己的左、右手,看看有多少分法,并记录下来。这些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幼儿十分熟悉并喜欢,因而操作、探索的欲望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产生了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二、数学活动学习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们教师应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与抽象的数学之间的本质联系,把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大班数学活动“体验一分钟”中,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十分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但我把它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插雪花片、抛沙包、看动画片等活动来感知时间、体验时间,从而珍惜时间;在“有趣的数字”活动中,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电话、日历、遥控器、图书页码、门牌号等物品,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的用途;又如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时间对于幼儿来说是摸不着的、抽象的,但我们的一日生活是有时间可以遵循的,起床、吃饭、游戏、家长接送、睡觉等都能给幼儿时间的提示,于是教师把整点、半点的时钟画面与这些活动有机结合,幼儿在反复观察的过程中就很自然地认识了时钟。
三、数学活动学习方式生活化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而数学活动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现在的幼儿对于去超市购物及货币的认识已经十分熟悉,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大班幼儿两人一组,带十元钱去超市购物,比一比,看哪一组的购物金额最接近于十元。幼儿在挑选合适的物品、估算其价格(对于价格不是整数的物品,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估算)、算账、付钱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有关数的组成、十以内的加减等相关知识。在此方式下,幼儿学习数学更感轻松、愉快,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数学活动存在于一日生活中,我们的周围随时都有很多数学教育的契机。我们应该在幼儿的生活中发现,然后有机地设计,进行有机和随机的数学教育。如幼儿在进餐、吃点心时,可以进行一一对应的教育,一个小朋友,一个碗、一个茶杯、一把小勺;排队时可以进行第几个、第几队的序数练习;户外活动时幼儿拍球、跳绳时可以练习数数;此外,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提供各种各样材料,让幼儿边玩边练习创编应用题,如:我有两个红色的雪花片,三个蓝色的雪花片,我一共有多少雪花片?
四、数学活动学习环境生活化
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促进幼儿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我以前带过的班级是蒙氏班,所有蒙氏教具上都要贴上标签,帮助幼儿取放。进入中班后,我们将原来的动物标签换成了数字标签,让幼儿与数字有更多的接触;幼儿在看完图书,将书送回书架上时,总是摆放不整齐,影响图书角的美观。于是,我们就请幼儿想办法,在大家的讨论下,决定在每层书架和每本图书上标上数字,这样一来,图书摆放整齐了,幼儿也知道了对号放书了,真是一举两得。又如:幼儿的桌子总是歪歪扭扭,摆放不整齐,我们就在每张桌子的两个对角相对应的地面上画上圆圈,这样桌子摆放好了,无形中也对幼儿渗透了有关对角线的知识。此外,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把环境布置与数学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大班数学活动 生活中的数字 篇4
《生活中的数字》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3.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师幼共同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实物。
2、物质准备:常见的数字标记图片
①将幼儿收集的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在活动室进行展览,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
②图片资料:家里、大街、小区、超市、幼儿园、银行、医院、运动场等场所中带有数字的图片。
第一组:各类常见的有数字标记的物品、生活场景。(如:日历、时钟、尺子、称、有刻度的药杯、电话、车牌、书、电影票、遥控器、鞋子、门牌、楼层标记、电梯楼层标记、公车号码、价码等等)第二组:标有数字2的各类常见数字标记图片。(如:2路公车、2元人民币、2元的食品、第2层楼等)
第三组:按数字代表的意思进行归类排列的物品和场景图片。(时间日期类、号码类、长短、多少类、地址类等)
3、请家长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数字,并让幼儿记住自家的电话号码、自己穿的鞋码等。
四、活动过程:
1.以数字儿歌的形式引出课题
师:今天蔡老师真开心,所以我为你们带来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不过蔡老师有一个小要求,希望你们听完后要告诉我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数字。
师:1象铅笔细又长2象鸭子水中游3象耳朵听声音4象红旗飘呀飘5象秤钩来称菜6象号子吹呀吹7象镰刀割青草8象葫芦摇啊摇9象气球飘呀飘0象鸡蛋做蛋糕
师:我念完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蔡老师你都听到哪些数字啦?
2、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指导语: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很多数字,那这些数字都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呢?
(1)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和物品上的数字。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标有数字的物品,现在请小朋友分组上来每人拿一件物品。师:小朋友都拿到物品了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同伴说说你拿到的是什么物品?上面有什么数字?
(2)个别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师:都和同伴介绍了你的物品了吧!那现在谁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物品? 师:介绍时物品时请你像老师这样说:“我拿到的是计算机,上面有0123456789这些数字。师:这位小朋友说得很完整!还有谁再来说一说?(鼓励幼儿举手发言,估计三四个小朋友发言。)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手上的东西放到篮子里。(请幼儿拿两个篮子从两边同时收。)
(4)介绍教师带来的有数字的物品。(日历)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有数字的物品,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上面都有哪些数字? 师:上面有1——31的数字。师:还有哪些数字啊? 师:哇!日历上一共有三组数字,第一组是2017,它表示的是2017年;第二组是10,它表示的是2017年10月,下面1——31日是表示10月份里的每一天,比如:5,就表示10月5日。师:哦,原来日历上的数字是表示几年几月几日的。
2、讲讲生活中的数字,初步理解数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指导语:老师在生活中也发现了一些数字,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用途呢?
(1)观看第一组课件(各类常见的有数字标记的物品和生活场景):幼儿园、银行、医院、运动场等场所都有数字,逐一出示,猜猜说说数字的各种用途)。师:这是什么?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有什么用呢?(随幼儿回答概括数字的用途。如: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小结:这些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表示时间日期的,有了这些数字我们的生活就会井然有序;有表示号码的这些数字能方便我们识别事物;有表示地址的,这些数字能让我们快速地找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有表示长度的,有表示重量的,有了这些数字我们就能正确的测量出我们想要知道的结果。数字的用处可真大啊!
(2)观看第二组课件(标有数字2的各类常见数字标记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同一个数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师:不同的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那一样的数字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再来看看这组图片!师:小朋友看看这些图片,上面都有数字几? 师:它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那它们表示的是什么啊? 小结:原来,数字不仅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而且,它们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地方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3)讨论:“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播放无数字的图片)师:数字的作用这么大,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教师可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假设性思考,如:如果公车上没有数字,电梯里、电话上,红绿灯等没有数字,会怎么样,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体会数字的重要性。)
小结:有了这些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数字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所以,希望大家都要和我们的数字交好朋友。
三、游戏:1.设计车牌号。规则与玩法:教师出示汽车图片,每个车牌号码都是M开头的,表示是我们梅州的车子,后面还有5个数字,桌上的盘子里有0-9的数字,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从盘子里选择5个数字,任意排列成自己的车牌号贴在苏D后面,这5个数字中有的数字可以是重复的,如用到2个6,但最多只能选5个数字,而且一定要自己设计,不能看别人的,因为每个车牌号是不能与别人的相同的。
幼儿设计车牌号,与同伴进行交流,全部设计好之后,幼儿按照0-9开头的车牌号顺序,依次检查自己的车牌号,观察是否有重复的车牌号,如有重复,要重新设计排列数字。
2.游戏《数字排队》:让幼儿自由选择数字,自由进行组合,并充分讲述。
五、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车子要上路了,路上如果遇到问题,请小司机们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1)前方发现有房子着火了,你会想到什么数字?拨打什么数字号码请求帮助?(119)(2)路上又发现有一个老奶奶需要急救,拨打什么数字号码请求帮助?(120)(3)街上有坏人在干坏事时,怎么办?拨打什么数字号码请求帮助?(110)
师小结:110、119、120这些数字是我们生活中的特殊号码,平时没事不能随便拨打。(4)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找到了警察,警察叔叔问你,你家住在哪里?有谁知道? 如果警察叔叔想要打电话到你家里,或打给你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来接你,你知道他们的电话是多少吗? 活动延伸: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数学生活话,为了 让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生中到处都有数字,同时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来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去体会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达到会运用数字的目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会数字给同学们带来的乐趣,让同学们爱上数字,本着这样的设计背景和《纲要》的精神,我设计了本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字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数字的乐趣。
2、通过生活实际中找数字,让同学们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找到生活中的数字。
2、难点:感受数学的奇妙,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每人带一个有数字的玩具。并在家找找我们的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有数字。
2、电话、表、数字卡片、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QQ星成长体操》
二、师生互动,检查课前准备。
1、让同学拿出从家带来的带有数字的玩具,互相展示,互相交流,互相玩。
2、让同学们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有数字。
3、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
三、数字的作用:
1、出示:119、120、110等数字,让同学们说说这些数字在生活中见过吗?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2、出示电话号码,让同学们说说它的作用,!.来并用数字卡片摆摆自己家和自己亲人的电话号码。
3、用数字表示数量,说说你有几枝铅笔,你几岁了,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等等。
四、课堂延伸:
1、猜数字:找个同学在纸上写一个数字,让同学们,通过大了,小的了方式,让同学们猜,从而让同学们知道数字的比较大小。
2、老师拿出钱,让同学们玩物品买卖游戏。
五、教师总结后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本课的教学首先符合《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的幼儿教学要以幼儿生活为基础,让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我创设了多个活动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也都能积极的参与,体验生活经验,学习知识。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同时也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学生物品买卖的活动环节组织的不够好,人员分配上有点问题,另外还应该养成学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的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数学宫 篇6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活动准备: 算式题(挂于幼儿胸口)、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停车场标记、沙包(上面有数字)、篓子(有数字1―10)、奖品(有算式题)、塑圈、黑板。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开着汽车一起到数学宫玩玩吧!(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活动室)师:数学宫到了,让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师:汽车停好了,我们一起进数学宫吧。
二、闯关游戏
1、录音:欢迎来到数学宫,请闯第一关:对暗号。师:进数学宫还得闯关啊!让我们看看闯关的要求是什么!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对一个数,两数合成小旗上的数。这样就能闯关成功。师:嘿!嘿!我说数字2。幼儿:嘿!嘿!我说数字6,2和6合成8。
2、录音:小朋友你们真棒!欢迎进入第二关:投掷。师:这一关的要求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师:请小朋友算出沙包上的得数,然后站在线上投到相应的数篓子里。(幼儿分组检查)
3、录音: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快快来闯最后一关吧!第三关:看谁报得多。师:这一关的要求是:听一个数,请你说说有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它。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篇7
一、搜集生活信息, 感受身边数学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变革的重要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提高学生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的使命。生活是信息的海洋, 生活是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起点与归宿。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 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 让其观察生活, 收集信息, 能有效地激发其认知冲突。这既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使学生感到数学亲切、易懂、自然。学生在课堂上, 面对新知识, 头脑中不再是一片空白, 而是满载着自己获取的信息、不理解的问题、初步的感受,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之前, 让学生到超市搜集自己喜欢的食品单价, 在课前引入时让学生汇报, 很明显学生已经会读写小数, 还知道“2.50元就是2元5角”等有关小数的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已经在我们身边广泛存在, 经常见面。消除学生对新知的恐惧心理,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如果在课尾进行“信息发布”, 还会宣起课堂的高潮。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 学生在课尾汇报了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环保信息等。既检验了学生多位数读法的掌握情况, 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等方面的教育,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经常搜集和交流一些有用的信息。
二、运用生活现象, 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成功, 就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小情景,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的力量,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常的生活现象中隐藏着大量的数学奥秘, 如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屋顶、自行车的三角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汽车的里程表是怎样计程的?药瓶为什么做成圆柱形?一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3米, 一个身高1.4米的人在水池里学游泳安全吗?……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三、运用生活实例, 实现原型启发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公民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必须开放小教室, 进入“大课堂”, 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 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瞄准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结合点, 并架起桥梁, 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在观察和经历生活实例时得到原型启发, 化抽象为具体, 化理性为感性, 减少教师过多的指导。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例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下两个片段:
1、星期六, 小明一家人准备到野外游玩。
小明的爸爸给小明121元 (一张100元、一张20元和一张1元) 钱, 让他到超市去买全家人中午吃的食品。这下小明可高兴了, 蹦蹦跳跳地来到了超市, 选了一大包全家人喜欢吃的食品, 到服务台给服务员一算一共98元钱。小明拿出100元给了服务员。服务员找回了小明2元。小明现在还剩下多少钱?
2、小红到学校后勤部去领取本子, 他对后勤部的李老师说:
“我要领49本数学本和98本作业本。”李老师先数出49本数学本给小红, 又拿出一捆100本的作业本给小红, 再从这捆作业本中抽回2本。小红共领了多少本作业本?
学生观看完后, 分别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情景列出算式, 并说出是怎样快速想出答案的?学生很快列出算式:121-98=121-100+2=23 (元) , 49+98=49+100-2=147 (本) 。再让学生根据这两道题的思考过程, 很容易自己得出加减法的速算方法。实践表明, 从数学问题出发, 寻找学生生活的相关实例, 并有机联系起来, 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既有利于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借助生活经验, 解决疑难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意识。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 搭建认知平台。学生已经会做的不教, 学生已经会说的让学生充分地说, 学生能理解的让学生思考。
如:一位优秀教师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 他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学习人民币的认识和进率, 而是在课前准备一些人民币和商品,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上课时, 把教室变成小超市, 模拟超市购物,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涨, 真有点像超市里搞促销活动一样, 热闹非凡。下课前教师让学生质疑, 只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钱都是1角、2角、5角、1元、2元、5元一张的, 而没有3角、4角一张的呢?”教师也没有及时回答, 而是说:“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 下课后我们一起去查一查资料, 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好吗?”就这样一堂课结束了。这位教师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构建教学的认知平台, 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实际问题,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回归生活实践, 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 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 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生活问题数学化, 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初探 篇8
关键词:大班;数学教育;思维发展
大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
一、大班数学活动的重要作用
幼儿期是发散能力发展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在这一时期学习和教育对幼儿智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幼儿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为其以后系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创
新思维
(二)在大班数学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
二、大班数学活动的实践展开
(一)环境的创设是数学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
环境具有教育功能,环境对幼儿可以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富有启发性、教育性、开放性的环境;一个引人入胜,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能激发幼儿好奇、深思和想象的环境。
(二)用多种方法激励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是数学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求知兴趣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萌发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强大动力。
1.提供多种材料,在操作中培养创新思维
2.在问题情景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3.通过多解的方法,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
4.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讨论能够活跃幼儿思维
数学游戏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这种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大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帮助幼儿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教师必须帮助幼儿获得某项专门技能,例如等分、比较物体的重量等等,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自发的活动逐渐掌握。
(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活动
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时、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三)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当幼儿操作物体时,教师通过提问孩子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干什么,你准备怎么做,这类问题能够扩展幼儿已有的探索活动。
总之,在大班数学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抓住数学的本质,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将幼儿的思维活动插上翅膀,将其智力带到一定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周艳.让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0(06):139.
[2]柠檬杨.一日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EB/OL].2013-04-22.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10
1、自己动手制作有线电话机,培养幼儿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大致能分清声音在三种导体中的传播情况。
3、培养幼儿对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教师做好的成品一个。已在底面穿好孔的旺旺牛奶罐子每人一个(半成品)、塑料绳、毛线和铁丝两人一条,教师用的钳子,幼儿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在谈话的过程中引起幼儿对自制简易电话机的兴趣。
1、你知道两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吗?
2、你想不想自己拥有一部电话机呢?
二、制作电话机(全班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用塑料绳做,一组用毛线做,一组用铁丝做。)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罐子,两人一根绳子,请幼儿自己结对。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将塑料绳的一端从罐子后面的孔里钻进去,想办法打一个比孔大的结,将两个罐子系在绳子的两端。(对用铁丝制作的那组幼儿教师需要特别的帮助,帮助幼儿将结打好)
三、请幼儿辨别声音并记录。
1、两名幼儿合作完成后,将电话线拉直,一名幼儿讲话一名幼儿听,说完后可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再请幼儿合作尝试听听毛线和铁丝作电话线的声音效果,请幼儿分辨听到的声音的大小效果,再记录在表格里。
3、幼儿总结三种不同电话线的电话机声音的大小。
4、教师小结。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电子白板 幼儿园 数学活动 价值 运用
一、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价值
1.电子白板的应用能让数学活动化抽象为形象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对于多种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于数学活动的参与度受兴趣与爱好的影响较为明显,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与直观感受紧密联系,所以数学活动的展示形式应更为形象生动。借助电子白板的应用幼儿园教师能够将数学活动的主题进行具体详细化的展示,活动情境的营造能够使儿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数学活动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展进行。同时,电子白板这种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展示,能够帮助儿童形成基本的数学观念,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培养儿童基础性的数学思维,对于儿童智力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2.电子白板的应用提升了数学活动中的交流水平
电子白板功能丰富全面,除了直观教学内容的展示外,其互动交流功能的应用能够全面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水平,不仅能够让儿童在交流中进行分享学习,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更加及时的获取教学反馈。在电子白板上展开幼儿园数学活动,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将数学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可针对电子白板上儿童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提出建议。此外,电子白板应用过程中,能够帮助儿童形成相应的合作意识和求助意识,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办法。
3.电子白板的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设计选择
在以往的教学研究设计环节中,幼儿园教师的选择较少,能够有效应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具和内容相对单调,儿童能够直接动手实践的对象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图形剪纸或者几何积木等。应用电子白板后教具和展示模式实现了全面化的拓展,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全面拓展了幼儿园数学活动能选择的形式与内容。在电子白板上,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活动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视频、照片、3D图形等提供给儿童进行操作,实现数学活动目标的途径更为多样化。
二、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1.制作生动的课件,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强,但关注度和兴趣的持久性不强,而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相关知识要点则有一定的难度,儿童在参与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乏味而不愿意继续学习。因此,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首先重视白板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以此唤起学生的共鸣;在表现特征上,应综合调动声光电等多种元素,为儿童营造立体化的数学情境,将学生有效代入活动主题,持续吸引注意力,让儿童的目光和思维始终追随活动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
2.巧设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探索新知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学中白板的应用,应注重游戏性的体现,这是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游戏形式进行有机的融合,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收获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儿童对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面对数学知识的时候想到的不在是枯燥的数字或者图形,而是欢快活泼的游戏活动,学习有了持续的动力,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儿童在完成数学活动后,往往能够将游戏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为其他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运用动态演示,增进师生间的互动
白板课件以其本身的直观形象性特点具备了最佳的视听效果,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往往是常规教学手段所难以达到的,它会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师作为执教者可直接站在电子白板前,利用手中的笔在板面上进行操作,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儿童也可以亲自走到电子白板前面,留下他们探索学习的痕迹,让幼儿收获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成功感。如在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分类》中,“捉迷藏”“变魔术”“找宝藏”“进小屋”等环节,可请个别儿童进行连线、送图形进小屋的方式,来动手操作,进行练习,儿童兴趣十足,能从中发现一些小问题,并加以改正。当然除了预先设计的操作环节,还有许多生成的内容可以及时地在电子白板上显现,使儿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给予了儿童实践参与的机会,体现了儿童与教学内容的有效互动,为教学活动增色不少。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数学活动是教师将数学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之中,通过实践参与的形式提升儿童对于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能力。在当前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电子白板作为重要的教具,实现了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为数学活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内容展示的生动化,儿童针对活动主题在电子白板上直接实践参与,活动过程双向互动化,有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大大提升,数学活动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玉娟.巧用“新技术”,激活“新课堂”——以课例为载体谈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绘本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229.
[2]冯仙.电子白板应用于幼儿园——数学活动认识粗细的改进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7:9-10.
[3]唐黎明.电子白板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中班数学活动《我的纽扣》为例[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2:30.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篇12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本研究以数学活动为切入点, 通过数学活动, 培养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发和逐步形成自身的需要, 进而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目标、 内容、 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一是探索在数学活动中,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二是研究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 研究内容
所谓习惯, 就是经过充分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我以《纲要 》、《指南 》 为指导, 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为依据, 在研究中坚持两点:
一是立足数学活动, 培养幼儿善于倾听做事认真的习惯、 好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勇于探索尝试的习惯、善于观察克服困难的习惯、 注意看书、写字的习惯等。
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自信。将情感、 能力、 行为的发展融为一体,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研究方法
课题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辅助采用自然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案例分析法、 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通过寻找问题、 设计方案、 实施行动、积极调控、 不断反思、 积极评价、 完善修正等路径, 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达到研究目标。
1.行动研究法
制定、 完善幼儿教育养成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的途径, 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富有教育价值的活动, 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自然观察法
按照计划, 有目的地搜集观察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外部表现, 进而对获得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研究, 从而获得对问题较深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性,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 通过分析研究, 有针对性地选择、 调整数学活动的内容, 总结教育规律。
4.经验总结法
将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实施教育的情况以课题总结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提升。
研究过程
(一) 愉快的情感体验, 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切入点
教师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 我以幼儿数学教育为载体, 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 激发幼儿对学习的乐趣, 从中获得乐观自信的情感体验; 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内容, 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 获得成功体验,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从小养成对学习活动感兴趣, 好学好问的主动性, 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1. 激发兴趣, 培养好学好问的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 我设计《撒豆豆 》 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感知数的分合规律; 设计 《找朋友》 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感知10以内单数双数的特点; 设计 《小动物比尾巴》 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等等。我还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 幼儿站队比一比谁高谁矮, 大家怎样站队伍整齐?或提问你排在第几个? 幼儿通过比较, 学会按照高矮顺序排队; 通过数数说出自己所在序数的位置。 在自然轻松氛围中感觉数学不再是枯燥、 乏味、抽象的, 而是美丽、 生动、 具体的, 感受数学的有趣和魅力。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 好问、 好动的特点, 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 《有趣的对称》中, 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颜色大小不同的窗花、 脸谱、 风筝、 蝴蝶等帮助幼儿了解对称的特点。 然后请小朋友找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找一找大自然中有哪些昆虫是对称的, 并说说对称有哪些方便和好处。 带着这些的问题, 我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 孩子们通过向家长询问, 看书寻找答案。
同时, 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 对待幼儿的提问, 要给予关注和鼓励, 要积极回答, 保护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班级了我设计了 “问题树”, 将孩子们的问题写在树叶上, 粘贴在树上。 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现实需要, 设计教育活动。 当孩子们提出 “为什么我的影子有时长, 有时短?” 我设计了数学测量活动 《会变的影子》。 当孩子们提出 “为什么钟表有三个针, 有什么用?” 我开展了系列数学活动 《我会看时间》、《一分钟有多长》 等。 将孩子们的兴趣转化为探究学习的过程, 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法寻找答案, 使孩子们的问题得到有效回应。
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抓住幼儿的兴趣,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帮助幼儿寻找答案获得满足感,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形成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2.独立思考, 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完成任务, 会逐渐的对自己产生信心。如果幼儿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 就会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评价,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自信心。
独立思考, 是幼儿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会发现自己的能力, 发现学习的快乐。在数学活动 《超市理货员》 中, 孩子们分成三组对超市里的玩具、 生活用品、 食品进行分类。 有的组按不同的品牌、 不同的用途分; 有的按大小、材质的种类分等等; 孩子们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尝试进行操作。 为了便于孩子们尝试自己的想法, 我将材料投放到超市游戏中。 随着游戏的开展, 幼儿创造性的将生活用品按套装进行分类。 这里既有孩子们生活中的经验, 同样也包含着他们的创造。 教师要创造条件, 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作决定; 给他进行创造性尝试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并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 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一方面来自成功的体验, 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受成人和同伴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对自我的信心。 在数学活动中, 教师要给与幼儿积极的评价。 如: 分类游戏中, 幼儿在独立思考下发现不同的分类方法, 我及时给予肯定 “你的想法与别人不同, 很棒”, “你找到它们的特点分得正确”; 在计数游戏中, 我会给幼儿这样的肯定 “你数的很正确, 真清楚”, “或你数数的方法很简便, 又快又对” 等。 教师积极肯定的评价帮助幼儿建立了信心, 面对出现问题或出错的幼儿, 我鼓励他们:“ 如果你多练习, 你也会数的好” , “你看再试一试, 就对了” 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成人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这样更有利于形成自信心。
数学活动对幼儿的思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 孩子们通过自己努力观察到新发现, 完成各种任务, 创造各种新变化, 都会从中体验到强烈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最能激发幼儿成功感的是幼儿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独立性、 创造性之后体验到的成功, 才是最自豪的。“ 叠叠高———认识正方体” 的活动。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发现立体与平面的不同。 尤其在最后环节, 引导幼儿用8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孩子们积极的动手操作探索, 尝试不同的方法, 终于找到可行的办法。 他们高兴的欢呼, 嘴里不断的喊道 “我搭出来了, 我搭出来了”。 孩子们在探索中强烈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深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学习活动充满信心。
(二) 正确的学习方式, 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点
幼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 它与其他教育一样, 要在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对幼儿有良好的熏陶。 如: 培养幼儿善于倾听做事认真的习惯、 好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勇于探索尝试的习惯、 善于观察克服困难的习惯。 这些幼儿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数学教育中都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1. 学会倾听, 形成交流表达的融合性
倾听和表达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品质。 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别人说话, 学会倾听要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幼儿运用语言交流, 理解他人的讲话, 同时要组织自己的思维, 表达自己的想法。 良好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在帮助幼儿获取信息的同时, 发展着幼儿的思维, 使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数学活动中幼儿同样要学会能够认真地倾听, 抓住重要的信息, 才能够完成一个个的游戏和任务。 在数的分合活动 《撒棋子》 中, 在讲解游戏玩法, 我提示幼儿要仔细听, 听清楚, 才能把游戏做好。 我还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幼儿倾听的效果, “要数几个棋子, 有笑脸的数量记录在哪边, 没有笑脸的记录在哪边, 重复的一样的怎么办?” 当幼儿圆满完成任务后, 我会用称赞的语言和眼神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让会倾听的孩子充满信心;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幼儿, 会耐心的重复, 再一次帮助他体验倾听的重要。幼儿完成游戏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 这时我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同伴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 也是幼儿学习倾听的好时机, 我引导幼儿在其他小朋友说话时认真听, 听听和自己的结果是否一样, 如果不一样, 也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 要等他人说完以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认真的倾听和表达中, 幼儿会感受到成功, 感受到同伴不一样的想法, 获得思路的开阔。 慢慢的幼儿逐步学会认真听对方讲话, 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 学会不打断别的说话, 耐心地听完, 听懂对方的话, 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对幼儿以后学习、 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2. 善于观察, 形成认真专注的注意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是知觉的最高形式。 观察方法有多种, 而根据幼儿对事物认识的特点, 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学会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事物, 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是学习习惯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观察方法直接影响观察效果。 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 幼儿观察的条理性、 系统性都较弱。 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 就会把要观察的重要特征遗漏掉。 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 还会形成不良的观察习惯。
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 自主的、 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 “ 小动物在哪里” 活动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树林里隐藏着哪些小动物, 学习由上到下、 由左到右观察发现小动物。 说说哪些小动物是露出整个的身体? 哪些小动物露出局部的身体? 在排序活动 “ 种花”中, 引导幼儿发现花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花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种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幼儿通过比较、 判断发现花颜色和形状的不同特点; 通过分析、 思考, 发现排序的方法和规律, 从而正确、 完整的排列。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日积月累。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 培养幼儿勤于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尝试探究, 形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坚持性
在数学活动中, 幼儿的操作探究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数学活动不可分割的形式, 幼儿在操作探究中积累有益的经验, 获得直观的信息, 而且在动手动脑中, 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尤其是在尝试和反复摆弄中, 克服困难和失败, 不放弃,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才是最重要的, 才会给幼儿带来新的动力, 才会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坚持性。
不仅在数学教育活动中, 注意引导幼儿做事有坚持性。 在幼儿的自由活动时, 也把握这一教育的原则。比如, 在益智区的幼儿, 在进行拼图活动时, 受到其他的吸引, 将自己的事情放下, 半途而废。 或由于遇到困难无法将拼图完成, 我都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拼图; 幼儿坚持性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在幼儿的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问题, 在幼儿遇到困难或受到其他的吸引时, 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和给予帮助,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原因, 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推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发展。
做事有始有终、 有坚持性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表现出, 遇到任何困难能够不畏缩, 乐于尝试, 坚持不懈的品质, 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然而,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的年龄特点, 生理特点, 表现出的确是自控能力差这样的特点。 教师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 培养幼儿做事有恒心, 不怕困难, 遇到困难想办法, 坚持完成任务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习惯。
(三) 明确的行为要求, 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落脚点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习用具的使用, 如, 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看书书写姿势等。 还包括端正的坐姿, 用品收放整齐放回原处等。
大班幼儿处于书写的最佳期, 他们对书写自己名字和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 孩子书写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活动中, 幼儿经常会在探究记录操作结果时, 使用各种记录符号和书写自己的名字。 这时我会提醒幼儿做到 “三个一, 即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书本一尺, 手离笔尖一寸” 注意书写的姿势。
在教育活动讨论和小结的过程中, 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 我会引导幼儿说:“哪个小朋友的身体坐直了, 长高了。” 马上有的幼儿会坐直了, 示意自己长高了。 在幼儿探究和操作完成时候, 引导幼儿懂得做事不拖拉, 引导幼儿及时的将材料和用具收放整齐, 或放回原处。
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中, 教师要做幼儿的表率。 对幼儿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 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 并树立同伴间的榜样, 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通过正面教育的方法, 把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行为要求, 贯穿在数学活动的始终。 将良好的行为要求落实在实处, 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我班幼儿在情感、 能力和行为方面, 逐渐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习感兴趣, 好学好问, 乐于探索, 能够克服困难, 有坚持型, 看书、 写字姿态正确等。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自信,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07-27
数学课堂中的探究过程08-31
数学探究活动过程07-23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探究10-13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05-11
数学活动中的学具运用06-08
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8-09
数学探究教学05-17
探究小学数学09-17
化归法在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运用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