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2024-10-20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共11篇)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1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新民幼儿园

许秀梅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确定规则,更多地发挥创造性的有趣的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大效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在角色游戏中,可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是具体象征性的,它以假想和想象为条件。在游戏中,幼儿常说:“你假装是爸爸”,“我是老师”,在游戏中,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例如,把积木当作饼干,把椅子当汽车,幼儿当爸爸、当老师、当孩子等。幼儿能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的直接信号刺激,进入假设想象的世界。同时又能意识到真实的世界,这标志着幼儿思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在角色游戏中,能培养幼儿友好相处,共同合作的精神。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游戏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爱心门诊”中,幼儿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医师的,还有两个护士。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相互谦让,发展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在角色游戏中,能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 现问题时,我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幼儿,而是尊重他们,启发他们妥善解决。游戏中幼儿有时出现争当角色的现象,除了启发他们谦让协调解决外,还应注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玩角色游戏中孩子“钱”用完了怎么办?没有客人了怎么办?

四、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尤其是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情绪的机会。例如幼儿的愤怒、厌烦、紧张等不愉快情绪,在游戏中得以发泄、缓和,它是幼儿消除生活情境产生的忧虑和紧张感,向自信和愉快情绪过渡的方法。在“娃娃家”游戏中,饰演父母的幼儿体验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五、在角色游戏中,可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规范。

扮演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例如,教师扮演顾客到医院看病,如发现“护士和医生”态度生硬,就应建议:“护士和医生”顾客说话一定要和气。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会迁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形成。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2

作为教师应该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游戏观念, 重新定位幼儿游戏中自身的角色, 真正发挥游戏的关键作用以及应有的价值, 真正做到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以及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多重角色之--观察者

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 教师首先是一名观察者。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在兴趣爱好、体能技能、情感行为等方面, 不同的幼儿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与反映, 这就决定了在游戏的选择、游戏的玩法、对待游戏的结果等方面, 每个幼儿是不同的。因此, 真正了解幼儿游戏的前提必须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幼儿游戏, 在观察的基础之上,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自身性格特点, 再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 对幼儿游戏加以引导。

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 发现幼儿选择的游戏类型有哪些, 游戏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在游戏中不同幼儿都喜欢扮演哪些角色,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解决问题的意识是否强烈等等。因此教师应认识到, 观察游戏是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的前提, 细致的观察是非常必要的, 在观察基础上进行的指导才能是有效的。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与记录形式, 成为一名合格的观察者是幼儿教师最应该达到的标准与要求。

与此同时, 观察还能让教师发现平时注意不到的小细节, 找到本班幼儿真正的兴趣点, 抓住时机及时开展新游戏, 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 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多重角色之二--组织者

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包括从幼儿出发选择游戏内容以及科学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两方面。幼儿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游戏活动的内容也应当越来越新颖充实, 教师要树立正确合理的科学游戏理念, 着眼于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 游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游戏活动的教育效果。

学前期幼儿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 具有直观性、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因此这一时期投放的游戏材料应以直观形象性和具体操作性为主。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 既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又要兼顾不同游戏类型的特殊性, 同时结合五大领域的不同特点, 有的放矢的投放游戏材料、做到种类适宜、数量适当、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 使游戏材料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首先,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各个游戏区域在量上的分配有所侧重。比如小班幼儿都会经历“入园焦虑”阶段, 他们刚刚离开父母家人的怀抱, 来到陌生环境, 特别需要幼儿园能够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因此这一时期的游戏应以角色游戏为主, 特别是“娃娃家”, 与家庭环境类似的布置及布娃娃的使用能够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使幼儿逐渐熟悉和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同时, 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 又具有好模仿易受暗示的心里特点, 因此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一定要相同种类的数量多些, 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幼儿之间出现争执的现象。中班的游戏可以围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展开, 如小医院、美发店等角色游戏, 其中还可以穿插建构游戏、简单的有规则游戏等, 中班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日益增强, 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都发展的很快, 所以这一时期开设表演游戏是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大班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有必要为其投放包含动手操作的材料和动脑思考益智类的材料, 如数量较多较为复杂的拼图等, 还可以为大班多提供半成品或者是废旧材料, 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其次, 同类材料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要求不同。例如, 同样是“娃娃家”里面的游戏材料, 可是不同年龄班选择材料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不一样。给小班幼儿提供的“娃娃家”材料, 应该尽可能多的是成型的玩具材料, 形象逼真, 与实际生活接近, 易于小班幼儿接受;给中班幼儿提供的“娃娃家”材料就应该种类众多, 有助于游戏情节的扩展与推进;给大班幼儿提供的“娃娃家”材料, 最好是半成品或者废旧材料, 让大班幼儿自己动手, 需要什么创作什么,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多重角色之三--参与者

在幼儿游戏中, 教师不仅是观察者、组织者, 还是支持者、合作者与参与者。教师应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 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与材料, 积极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 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在合适的时机科学恰当的选择有效的干预策略, 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中, 能够让幼儿更顺利的接受教师的引导, 自然而然的扩展和延伸幼儿的游戏情节与内容, 减少幼儿之间的不必要冲突, 也有助于幼儿愉悦情绪的获得。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影响方式有很多, 其中以参与式的指导最能被幼儿接受。参与式的指导, 是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 幼儿不会感到教师身份的压迫感, 使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 不着痕迹的达到对幼儿游戏实施干预的效果。幼儿对教师有种天生的崇拜感, 对于教师参与到游戏中, 会使幼儿更加兴奋, 更愿意在游戏中展现自己, 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之中。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 与幼儿成为游戏伙伴, 和孩子们共同分享游戏中的喜怒哀乐、感受游戏带来的愉悦与成就, 使教师与幼儿更亲近, 同时也增进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使孩子们觉得亲切和睦, 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活动气氛。这样的活动气氛不仅可以增加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对游戏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这样的气氛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减少幼儿对成人的依赖心理, 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参与意识, 有益于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多重角色之四--引导者

虽然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但学前教育研究界普遍认为,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干预是有效的, 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益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干预手段有很多, 比如前期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言语交流等等, 但是不管干预的方式是平行式、交易式和垂直式, 它体现的都是教师对游戏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 幼儿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与规律,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对幼儿进行科学适当的教育。教师在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的同时, 要时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职责, 注意发挥自己在游戏教育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应掌握好干预尺度和时机, 干预过多与放任不管均不可取。干预过多就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放任不管则不利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有益的成长, 而是应该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与方式适时的对幼儿加以引导。教师以自己的行为去积极地影响他们, 引导幼儿学习自然科学与社会知识、遵循社会公共道德、习得行为规范, 并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尝试、反复实践, 并逐步形成自身稳定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开汽车”游戏中, 售票员与某些乘客都是“娃娃家”的小朋友, 他们是一家人, 于是售票员并没有让他们买票。这时教师及时以游戏中的角色——乘客的身份介入游戏, 并提出他们不买票我也不买票这一要求, 这一举动引起了幼儿的议论。在游戏结束后很长时间内, 小朋友们都在讨论, 是不是“娃娃家”的乘客有权利不买票, 现实中有没有这种特殊情况, 我们到底应该遵守哪些社会行为规范等等。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有效引导, 能够协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针对游戏中幼儿的表现与反映, 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影响幼儿游戏的过程及结果, 将幼儿的兴趣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提高游戏价值影响力的实现, 使游戏得以深入开展。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所谓角色游戏主要是在幼儿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合理运用模仿和想象的方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情况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当前幼儿教学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活动,也是在幼儿时期较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幼儿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1.角色游戏内容需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3到6岁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社会的主要年龄。通过观察生活的幼儿,发现: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常常表现得较为积极,表演的游戏角色也就越逼真,语言内容更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内容时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2.引导幼儿捕捉角色游戏中的信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的思维具有模仿思维、单向思维、形象思维等几个特征。因此,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充分发展自己的模仿思维,有效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善于捕捉游戏信息,教师适当给予引导,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受到成功。

如,在一个《点心店经营》角色游戏中,安排几个幼儿扮演服务员、一个幼儿扮演店长。当点心店生意冷清时,教师可以转换思维,提出:点心店里能否卖蛋饼吗?以此来激发幼儿捕捉角色游戏的信息,从此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到角色游戏中的生活再现,其中幼儿捕捉到游戏新内容,便能够成为激发兴趣的新鲜点,以此来达到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施科学引导和开展跨班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实施科学教导,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在幼儿整个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其主要是以幼儿的学习问题为主要中心,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相互沟通实现的一个过程。

幼儿能够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体验角色生活,并且在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但是这与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分不开。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将幼儿限定在一定的游戏框架中,因为,幼儿才是游戏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幼儿角色活动中的重要指导者。因此,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其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会观察游戏,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从中去感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情感。如果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便应该及时指导,从而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交往水平;二是注重指导方法,实施隐性参与。

在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便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帮助幼儿继续开展游戏活动。但是这种干涉参与需要隐性的方式,很自然地参与到角色游戏过程中,避免强制性中断幼儿开展的角色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开展跨班游戏,提升交往技能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涉及较为广泛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幼儿了解更多的事物,有效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因此,在角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实施跨班游戏,能够有效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互动性,这样有利于提升幼儿的交往技能。这样能够让幼儿完全融入社会角色活动中,从而提升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当前幼儿教学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入手,充分发挥角色游戏活动中对幼儿教学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伟大作用 篇4

摘要:游戏是智慧的体现,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不断的与环境相互作用,学习与人交往,动手操作来获得学习经验,真正地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观察者和创设者,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游戏环境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教育

3-6岁幼儿处于智力萌发时期,对周围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美好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幼儿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都是在游戏着,即使吃饭、睡觉,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着,可见,游戏是幼儿自主而快乐的活动。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能解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假想装扮各种角色,进行各种活动来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并从中获取经验,健康成长。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甚至对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运用到教育活动之中,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1.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特别是体育游戏和户外的体能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等各系统的发育,也通过体育游戏的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比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奔跑,跳跃,攀爬、钻等让大肌肉动作和多种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其协调性,灵敏度和平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在摆弄、操作各种物品材料的游戏中,小肌肉动作和技能的获得了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其他各方面甚至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幼儿期是奠定其智力发展基础的最佳时期,而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操作物品材料,感受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进而意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能对物体进行分类,形成概念。游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激发他们思考,从而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独特的方式重新加以组合,寻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源泉。通过玩练习各种本领,比如折纸、穿珠子、骑车、拼图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游戏中交流的需要,幼儿有许多运用语言的机会,从中可以学习,理解他人语言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3.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幼儿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价值。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放松的实现自己的愿望,自然的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物体操作材料,大胆创造,创造的欲望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愉快。

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情感,适当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从来学习对冲突或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行为,学会放松的技巧,解决情感上的冲突和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如害怕打针的幼儿可以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护士给娃娃打针来克服由真正的经历所带来的害怕感;当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用游戏化的场景引导他,孩子改进的效果要好很多。

4.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成员必须自觉遵守集体的规则,学会一些社会行为。如轮流、合作、分享和互相帮助,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习并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孩子在合作游戏中,学会了与同伴进行协商,自己解决各种问题和冲突。在考虑和接纳他人的观点中学会互相尊重和照顾,从而产生积极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过渡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幼儿正是通过游戏学习社会文化,习得社会行为,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获得自信和满足。它是幼儿的一种独特的,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一种积极行为。正是由于游戏这种幼儿个体内在动机激发的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使他们认识世界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组织策略。

1.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

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游戏中孩子们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自愿参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航人,我们一定要把握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发挥出游戏对幼儿成长所具有的价值。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创设者、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教师作为幼儿游戏伙伴参与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其中,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孩子们也更愿意与教师亲近,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想法、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告诉教师,有利于教师结合幼儿的个体性格以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他们的游戏内容,使得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第一,要善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各方面先进入角色之中,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小朋友吸引过来。

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在游戏能力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尊重并且认可他们的发现,多地鼓励、肯定幼儿的活动,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适时地以角色的身份将其引入游戏之中,以角色的身份、启发性的语言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玩耍、学习。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选取游戏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与知识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游戏的选取与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心思考,反复斟酌,选取难易适中,幼儿能够接受的游戏,同时根据幼儿接受情况适时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活动来进行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模仿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生活知识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丰富活动的趣味性。

3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情景

3.1激发学习兴趣时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口述,学生被动听讲,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显然并不适合幼儿教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是幼儿阶段的显著特点。游戏教学模式在空间环境的布置上,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道具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交流方式上,游戏中的交流是平等的,幼儿没有心理压力,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辨识水果游戏过程中,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味道不同的水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学真实性时应用

年龄小的孩子对生活处处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可能带着所有孩子到真实的场景中去学习、去认知,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课堂上构建各种情境,通过情境游戏能增加教学的真实性,解答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雪为什么会融化?针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情境游戏的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时应用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时期是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这一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以幼儿教学中常见的积木游戏为例,指导孩子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样子摆放无形中遏制了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引导为主,允许不同事物的存在,为孩子将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打下基础。

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幼儿在常识认知方面大有裨益,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身心发展、性格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的选取和设计都应科学、合理,从幼儿阶段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孩子的接受能力,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做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5

一、游戏有利于让幼儿学会倾听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倾听能力差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呢?游戏就具有这种能力。如玩游戏时,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说你做,我做你说,我说你模仿,我问你答”的游戏。在游戏之前,教师要向孩子说明游戏规则,让孩子留神听,这样可逐渐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在幼儿园,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有趣的暗号,如集体活动时要听琴声集合;区域活动结束时听到规定的音乐就要收拾玩具;户外活动时,要听口哨声变换队形,看教师手势进行活动等,孩子不知不觉便逐渐养成了注意倾听的习惯。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耐心倾听幼儿在活动中的谈话,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表述,要注意正确引导、指导、尊重幼儿,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二、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个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让幼儿学会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意志力不强。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经常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活动中要适当地设置一些有困难或循序渐进的环节,当他们感到不容易解决时,要鼓励幼儿敢于表现,还要注意让幼儿自己得出结论,用活动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能力,让每个孩子坚信“我自己能行”,“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增强幼儿的挫折体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和谐、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培养了意志品质。

三、游戏有利于幼儿养成自主学习、自主解决矛盾的能力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能使幼儿建立自信,由被动到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发展,更是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每天的区角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较长,必然会遇到如何安排活动、玩中学的问题。我们就利用幼儿入园和教育课活动后的时间,采用个别指导、适当建议等方法教幼儿游戏计划。如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以建议的形式提示幼儿不但去做那些熟知的事情,也去尝试那些自己不熟悉或有困难的事。游戏活动如果使幼儿感到困难,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降低目标或延长时间,这样无论处于何种水平的幼儿都能体会独立实现目标的乐趣。学会尝试运用自己的能力,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会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幼儿自主解决矛盾的能力。为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建立自信、不断探索,充满自信地自主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四、游戏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幼儿的习惯养成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促进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积极性行为。幼儿的游戏千变万化,不同的游戏可以给幼儿带来不同的乐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释放个人的情绪,表达个人的感受,这将有助于幼儿形成乐观向上、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性格。游戏也是培养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良好方法。在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创造性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交流思想,商讨玩法,对于提高幼儿的组织能力、分配能力、社交能力非常有效。同时也为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由于他们年龄相仿,对事情的理解和认知比较一致,幼儿又喜欢模仿同伴的语言和动作,因此在游戏交往中,就很容易沟通,语言表达也会更加流畅。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通过游戏还可接触到不同性别、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从其他幼儿的行为和说话中可以增强对自我的了解。此外,幼儿一起游戏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排队轮流使用工具或玩具,促使他们学会如何分工、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以适应群体生活。在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有规则的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规则的约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勇敢的良好品格。在各类游戏中,随着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体验到分享的公正、态度的诚实,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得以不断进步,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渐形成。

五、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6

一、球类游戏给幼儿发展带来的益处

(一)球类游戏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孩子很单纯,但有丰富的情感、自己的感受,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老师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都是孩子们心灵的抚慰,激起他们美好的情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所以教师要参与到球类游戏中,发现孩子们的闪光处并表扬,或给予能力差的孩子更多的鼓励及帮助[[1]].例如,在游戏中,有的孩子跑接球但是没接住时,对他说:”加油,你能行的!“有的孩子能连续拍三个球时,对他说:”你真棒,继续加油“ [[2]].在活动中,关注每位幼儿,从他们的表现来探索他们的内心,给予每位幼儿不同的鼓励,让他们在球类游戏中表现更出色。

(二)球类游戏中提供活动充分的空间

球类游戏中,创造空间给他们的奇思妙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在自由活动中,帮幼儿准备了各种球及辅助工具,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出各种不同玩球的方法,可以一个人玩的、两人合作的、多人集体玩的,越多越好结果,孩子们探索出各种玩法:有人单手拍球,用球杆赶球,双脚夹球走,有的你抛我接,双人夹球走,自抛自接球,绕障碍赶球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积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三)球类游戏中提高幼儿成功的体验

不断的给幼儿成就感,提高幼儿的成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成就感能激发幼儿的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虽然短暂偶然的成就动机不能根本改变幼儿的自信心,但是多次重复的成功体验必然会影响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二、在幼儿球类游戏中的引领

(一)进行积极的评价

幼儿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所以成人的`评价对幼儿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球类游戏中,我们不单单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赞许,还可以通过很多非言语的方法来进行评价[[3]].

评价语言丰富在孩子们做的很棒时,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处在的具体情景,进行积极的评价,例如:你做得很好,老师很喜欢;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加油等,直接引导幼儿应该怎么做,慢慢地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球类游戏活动。 、

(二)创设丰富环境

丰富的游戏环境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有足够的游戏空间场地、多样性的游戏材料、充足的游戏时间和一定数量、富有个性的游戏同伴等,这是开展游戏所必备的条件;另一方面是指游戏环境要具有刺激性,不仅在数量上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在质量上也要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需求[[4]]. 因此,在创设球类游戏环境时它既要是幼儿熟悉的环境,又要有能引起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空间。

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经验和发展水平有很人差异,教师创设的球类游戏应体现出年龄的层次性。小班游戏相对简单,以便使幼儿愿意与人交往从而使交往技能的愿望得以实现;中、大班球类游戏与幼儿逐渐发展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相适应,因此,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必须体现幼儿的小同年龄层次要求。

三、有效指导幼儿球类游戏活动

(一)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创编和改编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球类游戏,使幼儿积极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编制球类游戏时,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少数人玩、多人玩、分组玩、集体玩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己玩,又可以结伴玩,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幼儿的学习密度,又能适应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利用游戏培养习惯

教师要利用球类游戏,在幼儿玩耍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良好的习惯,养成爱动脑筋和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教师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孩子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良好习惯,实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悦学习、健康成长。

球类活动,幼儿园在开展球类游戏活动时,要为孩子们努力营造的氛围,为球类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各类球类游戏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逐步形成了乐观向上、团结合作、坚强勇敢等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增强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研究的意识,提高了教师们教笠研的能力,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养成多种良好的品质,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角色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 篇7

一、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我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是他们的特点, 很少能够想到主动的去关心别人, 不过在角色游戏中, 孩子们能够充分体验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乐趣。如在玩角色游戏“娃娃家”时, 孩子们不仅能当好“爸爸”、“妈妈”, 还能照顾“生病”的“宝宝”, 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 小朋友们玩玩具总是你争我夺, 不知道相互谦让, 但通过游戏, 他们变的懂事了, 连一向任性的孙国浩小朋友在扮演“宝宝”的角色时, 也能够听“爸爸”、“妈妈”的话, 做一个乖巧的宝宝。因此, 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又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照顾别人的快乐, 品尝到团结合作的乐趣。

二、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意识

1. 创设自主游戏环境。

我们要创设一种自主游戏的环境, 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一个成功的引导者, 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和谐地发展, 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关爱照顾每一个幼儿, 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2. 创设自主游戏条件。

自主游戏就是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 自己动手准备游戏材料, 自己确定所扮角色, 从内容、材料到玩伴完全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搭配。如“小商店”、“小医院”等游戏, 我首先帮助幼儿确定主题, 然后让孩子们商量准备哪些材料, 如何去准备, 让幼儿自己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 然后由幼儿自己或家长帮助搜集材料。幼儿和家长都非常乐意, 他们纷纷从家里把饮料瓶、玩具等带来设置“小商店”, 从医院找来药瓶、吊水瓶等布置成“小医院”。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 自己动手准备游戏材料, 自己决定所要扮演的角色, 把主动权给幼儿自己, 孩子的内心感受得到体现, 自主性得到了发展。

三、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 和幼儿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学习, 这样, 才能体现幼儿和教师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 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参与游戏, 也才会无拘无束, 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 积极的评价, 是让幼儿参加角色游戏的动力。幼儿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都较差, 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 我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时, 经常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表扬幼儿的行为, 同时多用肯定的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幼儿, 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让幼儿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之中,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 设置情境, 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年龄小, 靠兴趣参加活动。因此, 在组织活动时, 我先设置情境,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然后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 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如角色游戏中, 我开放非常6+1、激情广场等环境, 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在地随意选择活动区开心地进行活动, 他们可以随意地唱, 随意地喊, 随意地舞动, 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经验。使幼儿的积极情绪在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

四、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处于经济腾飞的时代, 个体老板经营的各种店铺到处可见,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

你们瞧, 我班的游戏区就开设了“小吃店”、“理发店”、“茶吧”等, 孩子们正在学着“做生意”。“理发店开张了, 大家快来理发噢!”“吃饭了, 红烧牛肉面。”在这热闹的气氛中, 只有“茶吧”的生意清淡。我过去一打听, 原来“茶吧”里只有白开水, 太单调了, “顾客”们觉得没味。于是我把情况反馈给“老板”, 他们马上动脑筋想出了各种茶, 有红茶、绿茶等, “顾客们”看见好看又好喝的茶, 纷纷跑来光顾“茶吧”, “茶吧”的客人多了起来。“理发店”的“老板”一看, 这可不行, 我的客人不能让别人抢去, 赶快喊:“今天我们打折喽, 原来洗头一次8元钱, 现在只要4元钱。”“顾客”一下子又涌到理发店, 其他几个店也不甘示弱, 赶紧想尽办法招揽生意。各个店在不断的竞争, 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在孩子们有了竞争意识的基础上, 我又让他们观察别人生意不好时, 我们应该怎么办, 让幼儿讨论如何去帮助他人, 从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美德。

五、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由于担任一个角色, 就必须创造这个角色的动作、语言、态度等, 而且要根据情节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有的还要以本身的角色的行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能全面培养幼儿的语言创造力, 形体创造力、组织创造力等。如:在“小商店”游戏买卖的讨价还价中, 能锻炼幼儿的语言创造力, 在“医院”游戏治病过程中, 能锻炼幼儿形体创造力等。作为老师在游戏中还要进行适当的渗透, 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 不断地给幼儿出难题。比如在玩“小商店”游戏时, 从买一种物品到买多个物品, 增加游戏的难度。在玩“银行”游戏时, 不断给“出纳员”出难题, 取钱时除了用到存折本, 再增加身份证, 存折丢了要挂失等。以此丰富游戏的内容, 启发幼儿动脑思考,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马卡连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也如同在劳动中一样, 既要努力工作, 又要努力思维。”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使得我们要注重多给幼儿这样的“劳动”和“思维”。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相互交往, 他们逐渐体会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 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 而克服自我中心。幼儿角色游戏更好地培养了幼儿的现代意识, 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知识经验, 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 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心境下选择游戏自主活动, 充分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 增强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更好的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Z].2001.

[2]陈蕾.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4) .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8

摘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童年的欢乐愉快、自由以及权利的象征。在丰富多彩游戏的中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角色游戏同样也能为幼儿带来许多童年的欢乐。为此文章分析了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

关键词角色游戏;特点;幼儿教育

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超市商店,娃娃家,糖果铺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一、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1.角色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内容、情节、环境布置以及材料的使用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幼儿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的自然。我们开展了“家长进课堂”的活动,通过采取家园共育的活动帮助幼儿累积更多的知识经验。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开设的“豆豆理发屋”,为幼儿提供各种“理发工具”结果幼儿不是很感兴趣,理发屋的生意也一直不好。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幼儿对理发的不是很了解。为了丰富幼儿对理发屋的了解,我带幼儿来到我班一位小朋友家的理发店参观,请家长向小朋友介绍各种理发用品,让幼儿对理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了相应的活动,请来了家长当场为幼儿解说、演示理发的过程。最后再在角色游戏中开设了“豆豆理发屋”。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对理发屋重新产生了兴趣。所以与现实生活结合,更有利于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又如在开展“寻找秋天”亲子游活动时,请家长在游玩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观察公园里的绿化等。有了这一经验,小朋友在下次搭建“豆豆公园”时就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游戏时更注意力爱护“公园”中的绿化,知道花儿好看我不摘的道理。引导幼儿在生活上观察的越细致,感性认识就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反应也就越逼真。

2.角色游戏能贴近幼儿现实生活

为了让角色游戏在进行时更贴近于现实生活,我们班为每位上班的幼儿提供“工资卡”,以便于下了班的幼儿领取工资卡后可以自由的进入到其他角色游戏中。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例如在我班开设的“美佳超市”,幼儿扮演收银员会扫条形码并向顾客索取“工资卡”;超市的服务人员在看到有顾客光临时,会在门口喊“欢迎光临” 顾客走时,会喊“谢谢光临;欢迎下次光临。”有例如在“绿杨馄饨店”的游戏中,幼儿馄饨店的老板,会根据以有的经验,问顾客要吃点什么并向顾客要“工资卡”实行刷卡消费。在“娃娃家”中,幼儿扮演宝宝的爸爸妈妈。起床时会给宝宝洗脸穿衣服,吃饭的时候会给娃娃喂奶或者给娃娃烧菜煮饭,吃好只好还回抱着娃娃出门散步。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

二、幼儿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1.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幼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各种角色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可以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有时当在进行游戏时,部分幼儿会由于扮演角色还忘却自我,真实的表现出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

2.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角色游戏进行良性指导,可以达到熏陶幼儿情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首先在游戏前,可以先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从而按规则游戏。如在角色游戏“小猫钓鱼”中,规定了幼儿需要排队轮流进入,教师可以在游戏前向幼儿解释这一规则,并引导幼儿按规则游戏。这样对幼儿的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力,如果有幼儿不按照游戏规则时,教师不因以训斥的态度,而应以引导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可以蹲下来对该幼儿说:“你看,这么多小朋友都在排队呢,我也想去钓鱼,我们一起去排队吧,好不好呀?”这样教师以角色进入游戏,以角色的身份与幼儿交流,幼儿更容易接受。又或者可以在游戏后共同讨论应不应该排队,有的幼儿说这样是不对的,应该要排队。也有的幼儿说我们是好朋友,当然可以排在他前面。最后通过大家的共同发表意见得出了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该排队的时候就要排队,插队是不对的。其次,在幼儿能按游戏规则游戏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交流。例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接待同伴来家里做客,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等;当有客人带礼物来做客时可以说“谢谢”;当客人要走时是可以说“再见”等等。角色游戏是幼儿社会性的体现,从角色游戏中,只要教师注重引导,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角色游戏需要幼儿的想象力。所谓游戏的角色,就是一个人代替他人,把一人想象成为另一个人。提供的玩具材料,就是一物代替另一物,即把一物想象成另一屋。这些想象活动,就是把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所保留的生动形象,在游戏这种新情境下重新组合起来。例如在“娃娃家” 请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给宝宝做做点心,把以往爸爸妈妈给自己做饭时的情境想象成为现在给娃娃的做饭的情境,并用提供的操作材料想象成真实的东西。如果幼儿不会进行改造、想象也就不会进行游戏。幼儿依靠想象进行游戏。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游戏能组经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幼儿最初只会简单的联想,通过教育,能够使想象越来越有目的性。在游戏之前先先好行动计划和行动结果,然后按计划去开展详尽的想象活动。这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教师应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幼儿成长为中心的观念,探究出更多更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指导方法。在游戏中让幼儿充分自由的发挥,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这便是角色游戏的宗旨,也是幼儿教育的根本途径。

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9

摘要:针对幼儿的身心、智力现状与性格特点,采取更加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其开展教学,如,游戏教学。对幼儿科学实施游戏教学,能有效提升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概念;作用;实施方法

游戏教学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教学方法,严格来讲它在各个年龄段的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应用,但从受教育者的身心、智力与性格特点来看,它最适宜被应用于幼儿教育,对幼儿教育与幼儿的成长、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游戏教学的概念与含义分析

从字面上来讲,“游戏教学”非常容易理解,即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当然,这种简单的概念理解并没有任何的不妥,反而最为直接的反映出了游戏教学的本质,即“游戏与教学的结合”。但如果从科学的教育角度来讲,“游戏教学”却远不止这么简单。从游戏与教学的结合方式来讲,它们是有机的,即相互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而不是被强硬的组合在一起,只有游戏与教学实现真正有机的结合,才能在保证游戏趣味性的基础上,发挥出有效的教学效果。从游戏教学的目的上来讲,它强调的并不是知识灌输,而是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它能够通过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受教育者(尤其是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将对游戏的探究转移到对学习的探究上来,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对知识的探究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所学习到的知识,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是更加深刻的,因此,教育教学的质量更高。从游戏教学的特点上来讲,其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趣味性,由于教学被结合进了游戏当中,所以教学过程本身的那种严肃性被降低,转而取代严肃性的则是游戏的趣味性,这可以让受教育者在学习中感到非常的放松、自在,没有束缚,对于幼儿这种非常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的受教育群体来说非常适用[1]。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增强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前文中已经有所提到,幼儿的身心与智力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非常不足,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弱,因此,常规的学校教育教学方法难以在他们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如果教师以严肃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他们实施教学,往往会使他们对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开小差、睡觉甚至是影响同学。我们知道,幼儿都非常喜欢游戏,这是他们的天性,在游戏教学下,教学过程被有机地整合进了游戏中,所以幼儿都会非常愿意参与其中,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游戏,这样一来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大幅度提升,会更加积极配合教学的开展[2]。

2.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幼儿活泼好动、探究欲强、吸收知识的能力强、速度快,游戏教学正好符合他们活泼好动性格特点,能够进一步刺激他们的探究欲,将他们吸收知识能力强、速度快的优势全面地发挥出来,这对于提高幼儿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来说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3.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知识能力发展,只是幼儿教育应当关注的一个层面,而并不是所有,幼儿教育还应当重点关注的是幼儿的身心发展。因为幼儿的身心还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影响和伤害,过于高压的教学显然与其身心特点、性格特点相冲突,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而游戏教学则完全顺应了幼儿的身心、性格特点,可保障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1.合理选择游戏形式。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首先是要合理选择游戏形式,因为在前文游戏与教学的结合方式方式中已经提到,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并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要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首先要考虑的便是游戏形式。在现实生活下,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可以被随意地创造,但是在游戏教学当中,游戏形式的选择却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是要让幼儿能够对之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前提条件与动力,如果游戏的选择不能让幼儿产生兴趣,教学便难以开展;第二是要能够促进教学的开展,即能够与教学形成一种呼应;第三是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具有对知识的探究空间,让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幼儿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钓鱼游戏来让幼儿参与其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教师首先在教师中央做一个“池塘”,用小铁片做成若干小鱼,每个小鱼上贴上需要教学的字,然后给幼儿准备一根鱼竿,鱼饵用磁铁代替,让幼儿围坐在“池塘”边钓鱼,教师说出一个字,然后让幼儿钓出对应的鱼,这样一来幼儿在不知不觉当中便能实现对字的认读与记忆,在幼儿熟练之后,教师还可以说出一个词语,然后让幼儿钓出多条对应的鱼。

2.确保游戏与教学紧密结合。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确保游戏与教学紧密结合,及不仅要合理选择游戏的形式,同时还要使教学内容与游戏形成一种直接的关联,具体应当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游戏教学的目标必须明确,应清楚知道通过游戏教学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第二,游戏教学的内容要自然、合理,不能一味为了趣味性而不顾教学内容是否恰当。如,在幼儿英语字母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将大、小写字母卡片发给幼儿,让幼儿给大写和小写字母配对。教师可随机请拿到卡片的幼儿读卡片上的字母,这时拿到相应的大写(或小写)字母卡片的幼儿站起来响应,并出示字母卡片领读。在这个游戏教学当中,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即让幼儿听、认英语字母,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游戏的结合也非常自然,没有顾此失彼[3]。

3.提高游戏教学对幼儿的针对性。在幼儿教育的游戏教学中,无论游戏形式如何变化,游戏内容如何丰富。游戏手段如何新颖,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明确这一目标,并提高游戏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基础提高针对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游戏教学应以幼儿为主要对象。在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中,为了提高游戏教学的整体效果,除了要对游戏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将幼儿作为主要的教学对象,保证游戏教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提高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将幼儿作为主要教学对象是提高游戏教学效果的关键;第二是游戏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游戏教学中,游戏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应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代表,并根据游戏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个性化教学措施,提高游戏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游戏教学只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才能满足幼儿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三是游戏教学应满足针对性要求。为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及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游戏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游戏教学的整体水平,也能够指导游戏教学的全面开展。因此,游戏教学只有满足针对性要求,才能提高游戏教学的整体效果,实现对幼儿教育的推动和帮助[4]。例如,在教幼儿认识时间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特点,必须设计一种数形结合的游戏来开展教学,并且要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出时间的概念,要具有“时间代表性”,然后设计一个“人体时钟”的游戏,让若干幼儿上台来,教师说出一个时间点,如,吃早饭的时间、睡午觉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等等,再让幼儿用手作为时间的指针,指出对应的时间,没有参与游戏的学生作为“评委”,看哪个学生指出时间的速度最快、最准确。

4.做好游戏教学评价。在游戏教学完成后,教师必须要对幼儿做出教学评价,评价要具有明确的激励性,要对幼儿在整个游戏教学过程当中的表现给予肯定,以进一步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幼儿,他们在游戏过程当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也非常遵守游戏的规则与秩序,这便是一种对他们的肯定与认同,也对他们具有激励性,不用过于强调他们的智力因素表现情况。总之,游戏教学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我们必须要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工作当中加强研究、探讨及实践,不断完善和实施游戏教学,以促进和保障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岳丽双:《幼儿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与方式分析》,《吉林教育》2016年第8期。

[2]韩慧萍:《解读童心,快乐游戏―――幼儿区域游戏内容构建的实践研究韩》,《中华少年》2016年第12期。

[3]罗桂珠:《幼儿园游戏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学苑教育》2016年第1期。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篇10

社会性是指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动作模仿了,而是喜欢扮演各种游戏角色,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从中得到乐趣,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发展了其社会性。

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二是游戏中离不开想象。幼儿游戏的主题、情节以及玩具等都是自行选择、设定的。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如爸爸、娃娃、司机、医生等来反映现实生活,游戏中具有真实性也有虚构性。角色游戏中几乎都是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这就决定了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的交往程度直接反映了幼儿社会性水平的高低。心理学家帕顿曾研究发现,幼儿进行合作游戏,(角色游戏为其中一种)是社会性水平发展较高的标志。也就是说幼儿的角色游戏开展得越好就表明幼儿的社会性水平越高,愈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

首先,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行为。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发出的社交行为如微笑、请求、邀请 等很常见。幼儿再游戏中不断练习巩固自己已有的社交经验。如一个幼儿卖烧烤,开始时只埋头做,结果没人 买。老师见了以顾客身份参与游戏,问他:“你卖的是什么东西呀?”老师试着尝了一口说:“好吃。”这话给了幼儿鼓励,老师接着说:“我来帮你卖吧!”然后老师就吆喝起来。这个幼儿就试着跟老师叫卖,不一会儿就吸引了许多幼儿来买。幼儿掌握社交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并逐步运用掌握,幼儿对于别人的请求等也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

其次,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也不同,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所做出的表现各不相同,存在差异。当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同伴间相互模仿、学习,扩充了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认识水平。如两个幼儿的妈妈分别在医院和饭店上班,他们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社交环境使其认识也各不相同。当他们在交往时,就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经验,提高认知水平。开展角色游戏成了提高幼儿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幼儿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学会了对事物作客观评价,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正确的认知水平评价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的发展,为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重要的基础。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交往,认知水平的提高,自控能力的加强以及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同情、、关心并帮助他人,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也能相互指出、纠正。幼儿到大班后,同伴间基本能共同商量角色、玩具分配,而不会用攻击性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同伴间会互相谦让。可见角色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该如何组织开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迅速、全面的发展呢?

第一、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以便在角色游戏中能灵活运用。幼儿知识经验越多,想象越丰富,游戏的内容也就越新颖、有趣。幼儿知识经验的传授者主要是教师和父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组织幼儿参观、游玩,但这些活动是有限制的,而父母则不同,可以根据条件让幼儿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接触范围更大,更有利于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知识。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知识经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幼儿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难免全盘吸收,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

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时,不要只注意“物”,更要注意“人”。角色游戏反映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带孩子参观时,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时于幼儿在开展游戏中学会了分配角色、协调同伴间关系有很大影响,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创设良好环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角色游戏。

良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幼儿游戏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布置的环境、材料的投放。教师所选的材料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爱玩娃娃家的游戏,而到了大班就不适合了。其次,材料的投放种类丰富,不一定要形象、逼真的。材料简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果提供的材料是现成的,分工非常细,幼儿就不需要协商讨论,更不需要想象与创造,那么孩子就不感兴趣,材料就成了摆设。再次,定期增添或更换部分材料,吸引幼儿兴趣。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材料,往往会对幼儿所熟悉的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如在“娃娃家”放一支笔,会使“妈妈”教娃娃画画,放上牙膏、牙刷,会让“父母”提醒“娃娃”刷牙,保护牙齿健康。材料的投放可以是逐渐增加,变换的,不要一步到位,这样就限定了游戏情节。

利用自然环境开展角色游戏也是有许多的优点。一是活动范围扩大,幼儿可以大胆的游戏而不受场地限制。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二是可以就地取材,以物代物,变废为利。游戏中树叶可以当餐具,小草做菜,泥土做粮食„„。三是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矛盾纠纷。幼儿可以按意愿结伴游戏,司机、警察等,可以请几个幼儿扮演餐厅、医院可以设好几个,这样避免了因场地窄而引起的纠纷。

第三,教师认真观察游戏,适时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开展。

在游戏中教师先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情况,如果情节简单,应考虑如何丰富幼儿这反面的经验。然后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如有的幼儿用手拿东西“吃”,“司机”开车到处跑,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需要教师纠正。

幼儿特别喜欢教师跟他们一起玩,教师参与游戏时,幼儿非常兴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在一次游戏中,司机开了很久的车都没有乘客。教师看见了,就当乘客乘车并问:“这车的售票员呢?”幼儿回答生病了,老师说:“我来帮你卖票怎么样?”幼儿高兴地答应了。其他幼儿看见了,纷纷乘车,司机开车特别带劲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各有分工但有相互协调配合,教师要鼓励得到锻炼与发展,为幼儿以后的社交提供必要的准备。

第四,让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教师应该进行简单讲评。

要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就需要教师掌握时机,即在幼儿游戏兴致尚存的时候结束游戏让幼儿还盼着下次的游戏。收拾整理材料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好的结束可以培养幼儿爱惜玩具,做事有始有终。游戏结束后应进行简单的讲评。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得失,更有利于促进下次游戏的开展。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11

一、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儿童通过游戏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注意、记忆和想象,发展思维,并从游戏中获得知识。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化的过程是在交往中实现的,但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幼儿之间的交往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幼儿园是幼儿共同生活的场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幼儿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设施,因地制宜地为幼儿设置多种游戏活动区,如在寝室里设置表演区,走廊里设置结构游戏区、小超市、娃娃家,甚至在窗台、凉台上设置花店、盆景等。在每个活动中,教师应尽其所能地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并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各种游戏材料,使幼儿在活动区中自选自玩、互相交往,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不直接干涉,只是扮演一个启发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幼儿在不同游戏区与教师、小伙伴的交往中角色身份也在不断变化。一方面,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活动学习社会行为准则,使自己成为社会成员;另一方面,幼儿通过扮演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在各种游戏情境中学习社会交往,自然而然地体验着社会化过程。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游戏的环境是儿童的小社会,在游戏时,不同性格、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在一起,他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选择在完全属于他们的时间、空间去感受、发现、创新,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此时他们往往表现得积极、投入,同伴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谦让,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幼儿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在游戏中,其好动好玩的天性、好奇好问的习惯、天真淘气的神态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们认真地绘画、剪纸,细心粘贴,玩得那样尽兴,即使平时性格内向的孩子也会交到新的朋友,会把他的需要、兴趣、个性品质充分显露出来,性格也会开朗多了。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全体幼儿都感到快乐,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三、给幼儿提供探索机会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从发现问题、进行探索,到尝试解决问题,从中获取许多经验,这些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是难以获得的。为了发展孩子的智力,成人应该给予孩子探索的勇气,不要对孩子过多限制。我们不能强制垄断幼儿的游戏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失去学习的机会。幼儿在有趣的实验中探索着物体沉浮的原理,在饲养角中专心地数着小蝌蚪有几条腿,认真地思考着它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在这种有趣的游戏过程中,他们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丰富幼儿的语言

上一篇:高级职称证挂靠协议书下一篇:七年级思品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