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表演中互动的艺术(共7篇)
话剧表演中互动的艺术 篇1
一、辩证地理解“从自我出发”
演员创作人物的基本任务是刻画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主张性格化创作的同时又提出了“从自我出发”这一观点。斯氏之所以认为创作人物应当“从自我出发”正是源自他所坚持的创作原则——“体验角色”。斯氏自称“体验派”,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应当有真实的体验,反对表演上的虚伪做作。在谈到“从自我出发”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在舞台上,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你自己。随时要以人——演员的名义来动作。离开自己绝对不行。如果抛弃自我,那就等于失去基础,这是最可怕的。在舞台失掉自我,体验马上就停止,做作马上就开始。”从斯氏的这段话来看,他提出的“从自我出发”就是演员让自己置身于角色所处的规定情境中,而且以演员自己的名义在规定情境中行动,也可以用人们常说的“设身处地”来概括,实际上就是在要求演员从本人的内在需求出发去行动。斯氏的这一主张是为了反对那些在舞台上虚假、造作的表演方式,是针对演员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出真实的、有些有肉的人物形象——这一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中心任务提出来的,它是为了达到真实体验的技术方法的一个起点,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指从演员本人的条件出发。
实际上,在戏剧理论界,对斯氏的“从自我出发”这个提法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斯氏始终强调的是:“必须经常从本人出发,而不是从角色出发去生活,从角色那里所取得的只是他的规定情境罢了。”他认为演员永远只能体验自己的情感,不可能去体验角色的情感,因此,有很多人认为“从自我出发”将不利于角色性格化的创作。作为演员,应当是去体验角色的思想感情,创造角色的情绪体验,而决不能仅仅是体验自己的感情。
然而任何理论我们都应当辩证的去看待它,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从自我出发”而言,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必须肯定的是它把演员在舞台上真实的体验作为揭示形象的手段,因为演员创造任何角色活生生的情感是离不开演员本人的体验过程的。
(一)坚持从自我出发的原则,但不要我演“我”
首先我们清楚,既然是说从自我出发,那么立足点应当是在“自我”,任何一个角色的情绪体验都是通过演员自身的体验来传达的。如果在表演时失去自我,那么“体验就会停止,做作就会开始”。而丹钦科曾经说过:“从自我出发,力求自然,这在艺术中本来是件好事,但有时我们把这当作目的本身,这就没有意思了。”这就是说从自我出发只是一种创作方法,而不是目的,演员的最终任务是要在舞台上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因此,演员在运用“从自我出发”这个创作方法时,应当考虑的不是“假使是我在那种情境中会怎样”,而是“假使我是角色,在那种情境中会怎样”。“从自我出发”应当是从“自我的体验”出发,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体验的主体是“自我”,而对象是角色的情感,目的是创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决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我演“我”的概念。
(二)从人的普遍规律出发,不能泯灭了自己的天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从自我出发”,他说要“按照人的方式行动”,“诚心诚意地去动作”实际上是建立在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一个观点的基础上的。表演创作中的“天性”可以说是人的行为的自然、和谐规律。他说:“最完善的演员技术都不可能跟那些不可捉摸的、难以揣测的、极其细致的天性的艺术相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如果强制了演员的“天性”,必然要掉进表演情绪、做作、虚假过火的泥淖中去。
如过演员在创作时只考虑角色此时会怎样行动,片面地认为一旦带入了自己的态度就违背了创作人物的原则了,那么他们在创作时无形之中就会强制自己的感知能力,因此所扮演的人物永远都“活”不起来。实际上,他们应当考虑的是“如果我是角色,我将会怎样?”而“如果我是角色”要考虑就很多了,包括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角色的人物身份,心路历程,以及人物关系等等规定情境,然后还要结合作为一个“人”所共有的本性和感知,也可以说是人的天性,在这个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才是符合角色的,才会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斯氏所说的“从自我出发”也可以理解为从人的“天性”出发,在这个基础上去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共性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只有这样,所塑造的人物才是饱满的、真实的、鲜活的。
二、正确运用“从自我出发”
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认为:真听、真看、真感觉这七个字要一个老演员一辈子都做到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实际上“从自我出发”运用在实际的表演中就可以概括为“真听,真看,真感受”,如果很好的理解这一点,就会发现,“从自我出发”与性格化创造并不矛盾,甚至是人物性格化创造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从自我出发”可以理解为从“自我的体验”出发,而不是从“体验自我”出发,创作人物时体验的永远都是人物的情感。这就要求演员在舞台上一定要通过真听、真看来体验人物真实的感受。
其次,演员应当在准确理解人物的基础上,“从自我出发”来创造角色。在创作时一定要先对人物和剧本进行详尽地分析。在组织舞台行动的时候,要通过想象“假使我是角色,该如何?”,也就是要从自我出发、站在角色的角度和立场去体验。有些演员在创作时,把对这个人物概念化、脸谱化的认识凌驾于“自我”的感受之上,极端的认为在扮演人物时,只要“像”那就对了。相应的,他们就会通过外部造型、形体姿态、语音腔调等等表现方式来模仿出他们自己所认定的这个人物的状态,当然,必须承认的是这些工作在演员塑造人物时是一定要做的,但是,这些工作一定是建立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的,真正地去感受他们所扮演的人物的境遇,真正地去体验人物的情感,也就是“从自我出发”来创造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从自我出发”是只一种创作方法,不是目的,演员要充分吸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从自我出发”这一理论中有助于创作人物的思想精髓。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这一创作方法,极有可能会走入两种极端:一种是“我演我”的本色表演,另一种是只表演形象的“匠艺”式的表演。我们应当将前人的理论和当代戏剧表演的发展以及自己的理解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新一代的戏剧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并且有义务来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注释
1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6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2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4卷)395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33 .《外国戏剧》1979年第四期24页.
44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269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浅析话剧表演艺术下的话剧教学 篇2
一、话剧表演的语言艺术
最近这些年的影视剧, 无论是翻译剧还是国产剧大都配上了字幕, 在立体传达台词的同时也多多少少地干扰了观众的注意力, 甚至有些人养成了非要借助字幕才能理解台词的习惯。然而话剧对台词的要求是更高, 众所周知, 话剧没有上字幕的传统。长期在字幕下看表演的观众失去字幕的支撑后对语言的信息传递会有更强的诉求。话剧演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表达台词就必须要有更专业和更独特的技巧。
首先要有气场。这个气场不是一种很玄的概念, 而是指一种很具体的气质。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一个名角出来之后还没说话就把大家给“镇”住了, 这个“镇”就是指的演员自身所具备的独特魅力和气场, 这也是演员自身长期的训练和修养所练成的。当然, 光“镇”住是不够的, 要把内容通过声音传达下去, 台词的抑扬顿挫掌握不好, 观众就会觉得太平;也许演员自身感觉很好, 但是观众根本就不知道演员在说些什么。这就要求演员要控制好气和息, 气是声音的动力, 声音发出时必须要有气息的支持, 所谓“气由声也, 声由气也, 气动则声发, 声发则气镇”就是这个道理。所以, 演员在台上要做到口齿伶俐, 清新准确、吐字如珠、铿锵有韵。声音要清澈明亮、优美圆润、变化丰富、有比常人有更宽广的音域和音量, 这样, 才能适应各个角色的变换。
演员要做到这点, 必须严格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只是基础, 就像一个画家仅有明亮的眼睛是不够的, 还要经过训练才能具备独特的观察方法。然而, 这种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训练, 不是每天练声就能达到的。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职业嗓音使用者, 应当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注意劳逸结合, 每天不但要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身体, 而且, 也要有充足的时间来保证休息。睡眠不足, 体力便无从恢复。象声带肌这样细小的肌肉, 对疲劳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睡眠不足的人, 在用声时往往会感觉力不从心, 平时能够达到的水平此时也达不到了。而且, 时间稍稍加长声音就会出现出叉、不干净等现象。
但是在话剧教学改革中, 我们注意从其潜在表演元素出发,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使学生深入研读文本, 探究文本的主题和美学气韵, 挖掘其潜在文学价值, 提高学生的鉴赏和理论学习水平。
二、话剧教学要激发学习兴趣
话剧教学中的话剧表演不同于艺术院校表演系的表演, 它实质上是文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即“情境设置”, 是学生对原有经典剧本进行研读, 将片段进行改编, 由学生来表演剧中的情节、人物, 将教学内容以形象予以还原的一种集教学和表演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海德格尔说:“艺术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他认为:“作品属于‘世界’, 作品建立和开辟‘世界’。大地作为自我掩蔽, 作为与自我开放相反的掩蔽的例子, 就此而言, 它是世界的对应概念。显然, 自我开放和自我掩蔽都是在艺术品中出现的。”这就是说, 艺术是对存在意义的敞开过程, 作为艺术的话剧也是如此。它用话语和行动来揭示世界和人生的意义, 把人生和社会展现在舞台上, 让观众自己去咀嚼去品味。因此, 学习话剧除了要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外, 更重要的是感应作者的情绪、情感和美学意蕴。为此, 我们引入“情境设置”, 要求学生自己把经典剧本改编成自己的表演剧本并且自己当演员。这样, 选哪一幕, 主题是否加进时代内容, 情节怎么改编, 人物性格怎么发展, 道具用什么, 演员是否反串以增加戏剧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都由学生主动思考、编排, 教师从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敢于创新的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鉴赏和语言运用等综合能力, 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积极参与。
三、不断培养表演者的合作意识
排演话剧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学生在排练剧目中, 找道具, 选服装, 画布景, 群策群力;学习台词时, 互挑毛病、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学习;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 人物的出场、退场, 又要互相配合, 互相提醒。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 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 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它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 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并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从而使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得以强化。由此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每个学生对作者创作动机、剧本和人物的理解不同, 所以演绎出来的思想状况、情感情绪、肢体语言也不一样。和传统的讲授不同, 学生表演话剧, 不再是以个体行为被动接受, 而是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 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 并认识到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306.
[2]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217.
[3]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 (2) :16.
大众话剧表演的艺术性分析 篇3
话剧艺术的表演门类众多, 划分的标准也各有不同。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内演出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演出团体市场化改革的陆续完成, 我国的话剧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而这其中大众话剧无疑最具有生命力和艺术吸引力。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话剧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要对大众话剧的艺术特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从中进一步总结出振兴我国话剧事业的有效途径。
一、大众话剧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1. 大众话剧的定义。
所谓“大众话剧”实际上是一个含义比较宽泛的概念。笔者认为, 大众话剧是相对于精英话剧和实验话剧等小众化的话剧形式而言的一种话剧表演形式。换言之只要是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和接受方式的话剧作品, 都可以从属于大众话剧的范围[1]。
按照这个定义, 大部分的话剧作品都应当属于大众话剧。但是受到观众认可程度的影响, 大众话剧这个大类别的内部还可以相应地划分出若干层次, 不同层次间的艺术特点并不完全相同。
2. 大众话剧的主要特点。
笔者总结和归纳了大众话剧的主要特点, 列举如下。一是大众话剧的观众群体庞大。正如前文所述, 大众话剧符合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 也符合大部分观众的审美需要和特点, 因而会受到大部分观众的接受、认可和喜爱。与其他的小众化的话剧类型相比, 大众话剧的观众数量众多,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 因而也就构成了话剧艺术观众的主体。
二是大众话剧贴近现实生活。很多优秀的大众话剧作品的创作题材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或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凝练和艺术提升。观众在欣赏这些剧目的过程中, 会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并体验到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很多观众在欣赏完大众话剧作品后, 都会感觉作品中的某一个人物形象、某一句台词就发生在他的周围, 因此会对大众话剧作品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及深刻地思想共鸣, 这是其他话剧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
三是大众话剧会对社会主流文化构建产生一定的影响。之所以认为大众话剧会对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础上的。曾几何时, 话剧作为市民休闲和日常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 深刻地影响到了社会的主流文化发展趋势, 其中人物角色传递出的观念也影响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当今时代人们的休闲方式多样化, 但是话剧的独特艺术魅力是无可替代的, 很多观众在欣赏话剧作品的同时, 会对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对白、表情、动作等产生深刻地记忆[2]。进而这些观众会因为相同或相似的审美方式形成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 影响到社会主流文化的构建和形成。
四是大众话剧人物具有鲜明的类型化特点。大众话剧来源于现实生活, 其主要人物角色都带有十分鲜明的类型化特点。为了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和社会阶层观众的审美要求, 大众话剧的编剧在创作过程中要将现实社会中的类型化人物主要特点集中于话剧人物角色之中, 让其始终保持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也是大众话剧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很多观众在观赏大众话剧作品后都会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形象, 就是由于其主要人物带有鲜明的类型化特点。
二、现阶段大众话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 作为我国话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 大众话剧的整体艺术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话剧艺术总体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大众话剧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大众话剧的市场认可程度尚需提高。
虽然近年来国内演出市场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 但是与电影、电视剧相比, 话剧艺术特别是大众话剧的市场认可程度仍然十分有限, 观众市场还需要重新进行培育, 观众对于大众话剧的认可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而从目前我国话剧演出创作实践来看, 浮躁性、短期化的趋势仍然存在, 缺乏有效的市场培育手段仍然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大众话剧的艺术性亟待提升。
虽然大众话剧以迎合大众审美需要为主要目标,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话剧等同于低俗化。很多观众的审美要求带有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对于大众话剧来说, 不能够为了单纯迎合这部分群体的欣赏要求而降低艺术标准。目前很多大众话剧集中存在着艺术性不强的问题, 人物性格扭曲, 对白用语粗俗, 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话剧行业整体艺术性的提升。
3. 大众话剧的创作题材来源单一。
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 无疑是大众话剧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现阶段我国很多大众话剧在创作过程中集中存在着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 创作题材雷同化趋向十分严重, 存在着明显的模仿和抄袭痕迹, 大众话剧创作题材狭窄, 部分作品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三、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大众话剧艺术水平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大众话剧艺术水平, 我们首先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逐步培育壮大大众话剧的表演市场, 根据演出市场的规律来进行商业包装和宣传, 为大众话剧的发展提供肥沃的艺术土壤。其次要提高大众话剧创作的艺术性, 深刻全面地分析社会观众的主流审美需要, 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依据, 创作出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性的大众话剧艺术作品。最后要不断拓展大众话剧创作的题材来源, 不断贴近现实生活, 贴近观众的审美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中国话剧史.三联书店.2013.
浅析话剧表演中的舞台管理 篇4
一、话剧中舞台管理者的职责和应作的准备
1. 话剧排练的前期准备
在舞台话剧排练前期准备阶段的舞台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同剧本的主创人员一起, 安排演员试演, 确定主持人, 演讲稿, 购置演出服装道具等, 并且联系排练场所。这个工作可以说是一场话剧最基本的东西。
然后要带领团队组成一支管理舞台的管理组, 他们掌握着整个演出过程中的命脉, 包括灯光音响的合成组合。舞台监督要熟悉舞台工作, 要和艺术家门和工作人员一起合作, 并且要有耐心, 要眼勤、心勤、手勤;执行监督要习惯同导演和演员一道工作, 因为执行监督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和演员及导演一起度过, 同时, 执行监督也要具备基本的舞台设备操作能力。例如, 话剧团的排练场有音响控台和灯光控制台, 话剧团的执行监督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 配合排练的顺利进行;一场好的话剧, 拥有好的舞台管理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只有灯光音响很好的配合演员的情绪, 和要表达的感情, 才能衬托出整个舞台的气氛, 好比演员们是红花, 开在外面让人欣赏, 那管理组就是必不可少的绿叶, 在绿叶的衬托下, 红花才能开的娇艳欲滴!而剧组在排练期间使用的临时道具有的时候是买不到的, 有的时候是需要节约成本, 这就要求助理监督尽量去找一些道具, 通过赠送之类的来节约成本, 同时, 助理监督也要有制作临时小道具的动手能力。
无论管理组的规模是大是小, 管理组所有成员都需要密切合作, 当某位成员遇到麻烦时总会有其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舞台管理工作需要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下面就大致把演出前要做的工作做下整合:
在演出进行之前, 舞台管理需要组建一个团队, 既管理组管理组的建立, 既需要考量组员的组合素质, 也要从专业考虑, 通过专业选择, 合理优化配置。舞台管理应根据音乐剧剧组的需要, 有目的性的配置, 负责各个方面, 可以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的人员, 如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化妆、绘景、道具等等。各组员听从舞台监督的管理, 直接对舞台监督负责。当管理组组建完毕, 舞台管理就要开始分发剧本, 这是基本的要求, 在一部音乐剧中, 各个部门, 无论是演员还是职员, 都要对剧本有基本的了解。接着是对剧场的勘察, 需要考虑到剧场的各方面:安全性、总体布局、所有主体及附属建筑、结构、给排水、强电、弱电、装修、舞台机械、音响灯光、空调、道路、环境景观、消防、节能环保等。勘察相当重要, 在一部准备充足的演出中, 最容易出岔子的也恰恰是上述的一些环节, 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 如果发生断电、无声或者火灾, 将对演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舞台监督要尽量做到事无巨细, 层层兼顾, 前期的准备一定要充足, 这是音乐剧演出可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当然, 还有一点相当重要, 作为舞台管理, 对演出团队一定要非常了解, 要做好联络工作。如果有需要, 还可以安排演员试演, 制作提示本和图表等等。
为了使工作细致周到, 制作经理要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一起, 对布景服装道具和道具部门估算成本和经费。如果超出预算资金太多, 导演和设计师还要商定对策, 或者调整构思, 或者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方案顺利通过, 制作人、制作经理、主创、和导演们还要商定彩排时间演出时间, 场景布置等细节东西。
2. 话剧排练时需要做的准备
这要安排一个比较正规的排练场地, 这样演员在排练的时候才有归属感, 面对观众时不至于紧张。不过一些大型剧团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排练场, 不需要到处去寻找场地, 只有小剧团、剧社或者演出公司的一些剧组需要找场地排练。常用的排练场地一般有会议室、厅堂, 或者一些大型闲置的地方。选择场地时要注意一下问题:
(1) 要注意场地的大小, 最好用舞台的表演区相当, 这要演员在演出前就不用浪费时间去适应舞台
(2) 屋子中间是否有柱子挡光之类的东西影响舞台效果
(3) 要了解场地的通风、采光、交通、噪音等各方面因素对排练有无影响
(4) 要了解场地用电量大小
(5) 要了解排练时音乐或表演发出的声音是否会影响周边人的生活
(6) 若是音乐剧可能还需要额外的房间用于音乐、舞蹈的排练
(7) 是否还有其他房间或空间供演员休息使用, 排练需要更衣间, 能否安排两间更衣间供男女演换装使用
(8) 排练场地的房门钥匙, 很关键!排练时要准时到场。了解场地的使用时间, 附近的食堂, 交通停车场, 能否上网, 以及场地内的电源使用情况。
(9) 要了解在房间里是否可以布置一些布景?布景能否从场地的户门进来, 地面可不可以使用胶带
(10) 要清点房间里的桌椅板凳, 排练道具等, 记清楚排练时缺哪些东西, 场地清洁要注意保持。
这些细节的东西, 都需要很细致的记下来, 并且加以试验, 避免真正开车的时候出现抓瞎的情况。
接下来要准备排练用品: (1) 舞台监督安排助理根据临时图表准备排练用品。要根据服装, 家具, 道具来准备东西, 为了保证排练顺利, 这些工作在排练之前都要准备好。 (2) 在排练中其实最理想的是使用演出时的道具, 不过实际上并不可能, 一些易碎的, 需要摔碎的道具, 不可能演一次就牺牲一次。因此, 管理组要提供一些仿真的, 手感重量差不多的来代替, 不要让演员做无实物表演。 (3) 在排练过程中管理组要管理好道具, 分清楚演员和管理人员的道具。
布置排练场:制作会以后, 舞台监督要带领管理组的其他成员布置排练场。首先他要根据设计师给的平面图来布置会场, 用胶带在地面黏贴家具位置。表演区的两侧个放一张和桌子来放道具和物品方便演员取用, 在台口的前面放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供导演和执行监督使用, 最好要靠近门的一侧。如果排练场是第一次使用, 那么最好从街道到排练场做一些路标。同样从排练场到洗手间也做点指示路标。在排练场室内显眼的位置贴上当天的通告, 以及以后几天的预备通告等。
总之在演出之前, 会多次排练, 加强默契, 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舞台管理组要配合演员们做好准备工作, 以保证话剧能顺利进行。
3. 演出的制作周
制作周是正式演出前的最后一个准备。不过制作周这个概念是引自英文production week。制作周是指从剧组进入剧场后从开始装台到首场演出之前舞台上的工作的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 舞台监督需要协助灯光和布景部门装台、指导舞台工作人练习迁换、配合导演进行技术合成和彩排, 最后才进入正常的演出阶段。制作周之前他还要做好进场前的准备, 并安排好各部门的进场工作。
这一环节舞台监督需要安排进场准备, 监督装台及技术合成。确保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化妆、绘景、道具等等全部到位, 音效和特效可以使用。还要为正式演出做出规划及应急方案,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要考虑, 一个是正式演出中演职人员的应急方案, 二是正式演出中, 灯光, 道具, 布景等舞美技术的应急方案, 三是表演中前台后台的安排。还要综合考虑到各种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4. 正式演出
首场演出, 正式面对众多观众, 剧组所有成员难免会有些紧张, 这个时候管理人员还有演员们要放平心态, 不要太过紧张, 以免出现平时不该出现的差错。因为需要化妆, 弄造型所以演员们要提前三至四个小时到剧场, 工作人员要做好演出的准备, 所以也要提前二至三个小时到剧场。而舞台监督要轻点人数, 联络没有到场的人员, 检查当时的灯光音响、舞台布景、小道具, 等等有没有就位。
演出期间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此时大家神经都很紧张, 那么这个时候舞台监督人员就要负责巡视, 检查个部门的工作。而执行监督就要时刻注意场上的灯光音响, 换场前通知工作人员准备道具, 监督工作人员换场。演出结束, 舞台监督负责通知第二天的行程和工作, 若第二天还继续, 那就要把剧场恢复到首场状态。
总的来说正式演出中, 舞台管理先要发散演出通知, 待各部门就位, 做好几样基本工作, 比如监督舞台上演职人员工作, 负责舞台演出的舞美制作、演员在演出前和演出期间的联系、安排和协调, 解决演出制作过程中诸多部门出现的无人负责问题, 处理演出运营过程中出现在舞台上的突发事件, 有需要的, 还要准备提示设备做好舞台提示工作。表演进行中, 兼顾前台和后台, 保证演出顺利进行。10年的宿州春节晚会时, 我主要负责的是催演员和预告下个节目。在一个儿童歌舞类的节目即将出场时, 一个小演员突然找不到了。这件事很严重, 因为少了个人, 艺术效果肯定会打折扣, 而且人命关天, 的确怕小朋友出事情。我便急忙的放下了手头的所有工作, 跑去到处找那个小演员, 最后被我在厕所里找到了他。原来他跑到厕所上厕所, 一不小心睡着了。演员找到了, 演出也顺利的进行了。在这件事后, 我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在演出之后, 舞台管理要监督收尾工作, 收回灯光音响和特殊道具, 把演出记录档案。如果是巡回演出或多次演出, 舞台管理还要联系下次演出的各项事宜, 安排出发和进场。
二、舞台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
其实当今社会, 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是充满了责任与挑战的经营群体。在这点上, 舞台管理并没有大的区别。舞台管理的工作是承上启下的, 他们是演出团队和观众之间的一座桥梁, 肩负着演出质量的重要使命, 舞台管理还是剧团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润滑油, 他们需要结合各部门合理分配工作,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发挥团队的合作能力与创作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舞台管理需要具有以下的几项基本素质。
1. 长期的钻研与学习
舞台管理包含着管理学, 舞台表演, 物美设计等等知识面。是个十分浩繁的职业, 对人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有很高的要求。对一名舞台监督而言, 只有长期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管理方法先进、管理技巧灵活、能更好的带动剧团的各部门。所以, 作为一名舞台管理, 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更要在演出中, 在实践里,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断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
2. 融洽欢乐的沟通
舞台管理的日常工作就是沟通, 应该这么讲, 能不能在一种欢乐的氛围下和演出团对的各部门及个人进行沟通反映出舞台管理的基本能力。工作计划的传递、执行困难的反馈、演出进行的现状都必须在沟通中反映出来, 更要在沟通中不断地加以解决。融洽的氛围就意味着思路开阔, 代表着不急不躁。
3. 几近偏执的仔细
试想, 在演出的进行中, 一次小小的失误带来的也许就是毁灭的后果。演出中, 灯坏了, 音响突然不想了, 布景突然掉下来, 演出的质量也就可以想象了。对于舞台管理而言, 演出中事无巨细, 必须一一到位。对于演出的顺利进行, 对于演职人员的人身安全, 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细心都可以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4. 勇敢沉着的果断
舞台管理最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决断力。演出进行中, 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在这些不好的情况出现时, 就要求舞台管理处事果断, 风格鲜明, 决不能拖泥带水。日常工作中的果断体现在对规则的熟悉和坚持, 对责任的分析和承担, 对不合理现象的认定和批评。在剧团中, 营造出一种赏罚分明, 规则明确, 责任到人的良好工作氛围。
另外, 想做一名优秀的舞台管理还要善于激励下属, 要能很好的控制情绪, 要有认识事物的智慧, 绝不彰显的奉献精神, 永不放弃的执着, 对人的宽容等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简单的物质享受已经渐渐满足不了现今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渴望超出有限的物质生存需要, 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在这种情况下, 舞台表演艺术格外受到当代人的青睐。在这个大条件下, 舞台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社会需求。现在也已经有很多学校开设了这门专业, 随着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舞台管理也必然向着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舞台管理》作者:李茜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
试析台词在话剧表演中的应用 篇5
一、台词的特征
1、台词的动态性
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话剧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绪状态把人物的特点展示出来。所以,话剧要求台词必须具备动态性,其表现为台词的连续表达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剧本中每一个人物的台词都应为人物冲突服务,台词的动态性可以促使相关人物积极采取行动形成冲突,进而推动人物关系发展和剧情深入。因此,台词的写作必须以创作表演艺术的需要为前提,让演员能够展示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舞台上动起来。
2、台词的个性化
剧本通过台词和动作行为对人物的塑造,必须在相应的时间、地点进行,这就要求台词高度脚本化。首先,设计台词必须以人物的年龄、职业、经历和社会条件为基础,符合话剧人物的语言特点。其次,台词在掌控戏剧发展前进的同时,还要拿捏好人物的多面性、矛盾性。实现台词个性化就要了解剧中人物有哪些特点,深入到他的内心深处,用自己的内心感受人物的情感,进行合理语言的表达。
3、台词的诗歌化
受时间、空间所限,话剧要快速利用台词在观众面前建立起鲜明的艺术形象,感染观众,这要求话剧台词必须具有诗歌的特点。诗歌化台词并不是指完全用诗歌体表达人物语言,而是让诗歌融入到台词之中。所以台词不仅要含蓄且精炼,还应当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力求用最精干的语句表达最深远的意境。
4、台词的口语化
只有话剧台词通俗易懂,观众才能清楚的理解剧情,理解人物,接受剧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口语化的台词给人感觉亲切、不做作,更贴近生活,具有生活气息。在台词中运用常见成语、歇后语都有助于台词的口语化。同时,台词的表达应当规范化,并保持内容纯洁性,重视对日常用语的整合、提炼,创作出表达多彩生活的文艺语言。
二、台词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话剧表演专业台词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戏剧表演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台词应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艺术类院校对台词应用教学的重视不足。作为戏剧表演专业基础教学的一部分,台词教学没有得到教师应有的重视。作为话剧表演者的重要基本功,台词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故而多数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师都不愿在台词应用教学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又因为在短期内台词应用教学无法取得明显效果,教师对其更难以重视起来。
2、台词应用的教学方式不合理
目前,一些艺术院校的话剧表演专业的台词应用教学与舞台表现相背离。教师对学生进行台词应用教学时仅讲授台词理论,简单地口头传授台词的意义、使用规律。没有认识到应用台词技巧要通过大量的实际舞台表演积累培养,简单的理论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台词应用能力。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师没有认清到这一实质,仅仅关注台词教学的理论意义,使得台词应用教学和舞台表演相脱离。
3、台词应用教学涵盖的范围不广泛
作为生动的文学艺术作品,优美的台词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一些话剧表演教师在台词应用教学过程中简单要求学生背诵大段的台词,这种做法损害了台词本身具有的广泛艺术内涵。这些教师没有对台词进行读研,不了解其中的文学旨意,难以帮助学生掌握台词中蕴含的内在信息,使台词的文学性遭到了损害,从而缩小了台词的表达范围。
三、提升台词应用水平的建议
戏剧表演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对话剧的兴趣为核心,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夯实话剧表演的基础。对于提升话剧影视表演专业台词应用,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重视话剧表演专业的台词应用教学
认识话剧艺术的内在规律,提高对台词应用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话剧表演教师要充分认识话剧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将台词应用教学作为出发点,真正认识到台词应用教学的巨大意义,从而带动提高学生话剧表演基本功的训练水平。广大专业教师还要认识到台词应用教学的长期性,将其作为一项持久教学工作开展。
2、将台词应用教学与舞台表演相结合
台词应用教学不能脱离舞台表演而单独存在,要将台词应用教学与舞台表演相结合,在舞台表演中展开台词应用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舞台表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探索和积累话剧台词的运用规律和技巧。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对其在实际表演过程中的不当运用进行指正。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展开台词应用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台词应用能力,也验证了台词理论正确与否。
3、对台词应用教学进行不断延伸
台词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运用台词技巧的能力的提升,还要不断拓展台词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变得丰富而生动。帮助学生从艺术、文学等不同角度审视和认识台词,分析台词内蕴含的信息,以便更好的运用台词,掌握话剧的表演规律。
四、结语
优秀的台词能够让话剧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张力,话剧的成功与否台词至关重要。艺术院校的话剧表演专业教师要充分重视台词应用的教学,不断延伸台词应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将其与舞台表演相结合,不断提高话剧表演专业的教育水平。
摘要:话剧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其中台词表达对展现剧情和感染观众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升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水平,专业教师应认识到台词在话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出发开展戏剧的专业教学。
试论台词在话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篇6
关键词:话剧表演,台词,话剧专业
话剧是一门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深受观众的热爱。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 演员通过大量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传递各类信息, 推动剧情发展, 这其中台词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
众所周知, 所谓“话剧”即指话剧表演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台词, 而这些台词也构成了话剧表演区别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的关键。正是由于台词在话剧表演过程中的作用非常突出,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本科阶段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台词教学工作, 并将其作为提高表演专业教学水平的着力点。
一、台词在话剧表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话剧表演的一般性规律, 笔者认为台词在话剧表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台词可以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对于大部分题材和形式的话剧表演来说, 台词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演员通过现场的对白, 能够向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或者是剧情的发生背景, 或者可以作为剧情基本概况的介绍, 如果没有演员的对白和台词, 观众很难在短时间内弄清楚人物关系、剧情梗概等等。另一方面台词还具有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 很多台词都蕴含着大量的潜在性信息, 这些信息或者能够预示剧情发展的趋势, 或者向观众提示破解剧情的线索。总而言之, 台词对于话剧剧情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 台词能够有效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无论是任何一种台词, 都是由演员的口中说出的, 势必要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性格特质。在很多经典的话剧作品中,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非常鲜明, 而许多台词也都成为了经典之作。台词必须要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也要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因此说, 台词对于舞台人物性格特征的揭示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演员在舞台上的台词和对白, 实际上就是对其自身艺术形象的丰满过程。
3. 台词具有很强的动作性。
话剧艺术是一门行为艺术, 需要演员通过舞台动作展示剧情发展。它必须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时间内迅速地展开人物的行动, 并使之发生尖锐的冲突, 以此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这就要求台词服从戏剧行动, 具备动作的特性[1]。话剧现场表演过程中大量的戏剧化的矛盾和冲突都需要通过台词得以实现。深刻有力的台词不仅仅能够实现表演上应有的艺术效果, 而且可以深刻地震撼观众的心灵。
二、现阶段本科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台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说, 在现阶段许多艺术类专业院校在开展话剧与影视表演专业台词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戏剧表演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1. 话剧专业对台词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
当前, 很多艺术类专业院校对于台词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由于台词教学是基础性教学内容, 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忽视。作为话剧演员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才能获得进步, 因此很多艺术类院校的戏剧表演专业教师都不愿意在台词教学方面倾注更多的精力, 而且由于台词教学需要的时间很长, 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的成效,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专业教师对台词教学的重视程度。
2. 台词教学脱离舞台表演。
很多艺术类院校存在着台词教学与舞台表演脱离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台词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采取理论教学方法, 将台词的重要意义、使用规律、注意事项等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传授。殊不知台词的使用技巧是要靠大量的舞台表演实践积累起来的, 单纯地通过理论学习是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台词运用能力的。而很多戏剧表演专业教师却忽视了这个本质性的艺术规律, 而过分注重台词教学的理论性, 进而造成了台词教学与舞台表演相脱节的现象。
3. 台词教学的涵盖范围较为狭窄。
台词不但是话剧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对白和话语, 同样也是带有生动鲜明文学性的文学作品, 很多优美的台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2]。许多话剧专业教师在台词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学生对于台词的机械记忆, 大段的人物对白都需要学生背诵下来,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生动性, 也损害了台词本身涵盖范围较为广泛的艺术规律。这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台词本身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行研读和教学, 也没有帮助学生分析台词背后所蕴含的潜在信息, 而这无疑是损害了台词的文学性, 人为地缩小了台词的涵盖范围。
三、对于提高本科阶段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台词教学水平的建议和思考
笔者认为, 本科阶段的戏剧表演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对于话剧艺术的兴趣为宗旨, 重点在于强化基本功训练, 夯实表演基础。因此, 为了提高本科阶段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台词教学水平, 我们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 充分尊重话剧艺术的本质规律, 提高对台词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各类艺术院校来说, 应当充分尊重话剧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将本科阶段的话剧专业教学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避免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心理, 以台词教学为基本出发点, 充分重视台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并以此带动学生话剧表演基本功训练水平的提高。
2. 将台词教学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 将台词教学与舞台表演紧密结合, 一方面要将台词教学贯穿于舞台表演教学环节之中, 不能单独脱离舞台表演而独立存在, 另一方面则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舞台演出实践, 通过现场演出逐步积累和摸索出话剧台词运用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引导作用, 对于学生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运用台词技巧的不当之处, 要及时进行纠正。
3. 不断拓展台词教学的外延。
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台词技巧的同时, 教师还要在台词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从文学、艺术乃至历史等不同视角全面分析和审视台词, 理解台词背后蕴含的丰富潜在性信息, 从而更好地理解台词, 掌握话剧艺术表演规律。
参考文献
[1]刘宁.话剧语言训练教程.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浅析话剧表演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篇7
一、体态语言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结合对体态语言与话剧表演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可以发现, 其可以分为情态类、身体类、空间类三种。根据话剧表演的不同情节、不同剧情可以在三者的选择上进行合理调整, 从而达到提升话剧表演的语言表达效果的目的。
情态类体态语言主要着眼于话剧表演者的面部语言特征, 比如五官动作及其配合方式等。按照情态表现来源, 情态类体态语言可以分为目光语言、表情语言两种。目光语言主要指从表演者眼睛、眉毛等眼部器官的动态组合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语言, 透过目光语言, 话剧观看者可以体会到表演者传递而来的内心世界。通常情况下, 目光语言在表演者近距离表演时的应用频率较高。表情语言则将情态来源从眼部周围扩展至表演者的整个面部, 其在效果方面与目光语言类似, 都以调动话剧观看者的参与度与观看积极性为目标进行特殊动态组合。在话剧表演过程中, 情态类体态语言是一种较为重要的与观众对话的途径。
身体类体态语言可以说是话剧体态语言中的主体, 其语言来源为话剧演员们的四肢、头部、身体, 通过手、脚、头、身体的动态组合与综合带动, 将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话剧剧情进一步渗透给观看者。透过身体类体态语言, 话剧表演者希望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包括话剧人物的内心情感、话剧角色的个人风格、话剧剧情的主题内容, 以此为标准可以对此项体态语言进行细分, 分为基本型与深入型两种。基本型身体类体态语言指的是话剧表演者对四肢、头部、身体的综合运用, 其目的在于提高话剧演出的舞台艺术感, 其被观看者理解的难度不高, 比如跺脚以表达剧情人物气愤、捂脸以表达剧情人物害羞、挠头以表达剧情人物疑惑等。而深入型身体类体态语言则是在基本型身体类体态语言的基础上, 增加了性格感受、人物姿态, 以此完成剧情人物角色思想的表现与传递。这类身体类体态语言对于话剧表演者的个人修养、学识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在话剧表演者能力评定过程中, 这一部分占据重要位置。
空间类体态语言的主要特色在于这类体态语言借助空间距离的无声特点遵循话剧剧情内容为观看者设置悬念, 营造剧情起伏氛围。通常情况下, 空间类体态语言在话剧剧情表达过程中起过渡效果。空间类体态语言可以理解为话剧剧情内容的延伸渠道, 可以取得深化话剧主题的效果。
二、话剧表演中体态语言的运用现状
结合实践经验可以发现, 当前我国话剧演员在体态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整体水平较低, 直接表现为话剧的艺术感染力不强, 现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 话剧表演从业者中的年轻演员由于表演实践机会数量相对较少, 其自身累积的话剧表演经验不足, 加之年轻话剧演员在艺术修养深厚程度方面相较于经验丰富者存在欠缺, 导致这些话剧演员为观众呈现出的话剧表演不仅体态语言过于机械、僵硬, 而且情态、动作表现过分程式化。也有的话剧表演者因未能深刻领会体态语言内涵与应用目的而出现过分夸张的体态动作, 打乱了话剧剧情与人物设定。
其次, 在当前的话剧表演行业, 大部分表演者对于体态语言运用的认识水平存在偏颇, 体态语言运用在表演者们心中仅仅起话剧对白的辅助作用。这一现状也形成了如今该行业内体态语言运动方面“为了运用而运用”的不良局面。
再次, 体态语言的运用能力可以认为是话剧表演者的基本功之一, 而由于观念理解偏差、经验丰富度不足, 令现在的话剧表演者们在体态语言运用方面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三、话剧演员提高自身体态语言运用能力的建议
第一, 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以贴近生活的体态语言降低观看者情感认同获取的难度。体态语言的运用也需要表演者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归纳可利用要素, 并在不断的训练与实践过程中学会将生活元素融入体态语言的组合设计中。
第二, 基于对体态语言运用对话剧表演效果影响的深刻理解, 对自身的艺术修养及性格魅力进行反复训练、提升。
四、结语
话剧表演中的体态语言的运用目的在于延续、拓宽话剧演出中的现实生活元素。而基于话剧内容的体态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则要求话剧表演者需要通过丰富的体态语言运用手段、遵循体态语言运用原则予以探索、训练, 从而更好地将话剧剧情中的精髓内容以及艺术精神传递给话剧观看者。
参考文献
[1]刘海霞.再议话剧表演过程中体态语言的运用[J].青春岁月, 2011, (10) :117.
[2]邓葳, 殷玉鑫.话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和研究[J].鸭绿江, 2014, (03) :79.
【话剧表演中互动的艺术】推荐阅读:
话剧表演艺术的特征07-01
话剧表演艺术11-02
话剧表演的新10-18
话剧表演的角色创造06-06
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05-12
儿童英语话剧表演剧本06-04
看童话剧表演07-14
作文四年级话剧表演09-13
中学生英语课前口语表演短话剧10-12
童话剧《小老鼠得第一》大班表演游戏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