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表演中的艺术美(共7篇)
武术表演中的艺术美 篇1
本文在梳理与“艺术”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来勾勒一下“艺术化武术表演”的概念,其多变的风貌以及在现今社会中出现的多样形态,从而促使本文对艺术化武术表演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艺术形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期望为现今社会中所存在的现象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定义。
在进行概念界定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概念的特性,温力先生在《中国武术概论》一书中提到:“关于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概念本身是在发展变化着的,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社会实践在不断地变化,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武术概念的表述显然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在一个时期里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或不能正确地表述一个概念,所以我们看到武术的概念在不同时期的表述不同。”[1]武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其概念也一定会随着武术的变化而变化。
1 概念的再认识
1.1 “术”的概念
从“武术”与“艺术”两个词开看,同有一个“术”字。《现代汉语实用词典》中对“术”进行了这样的解释:“技艺:技艺、学术、技术、武术;方法:方法、策略、防御之术”。[2]它们是两个门类的专用术语。这两者之间究竟有着什么联系和影响。我们在“术”概念的解释中看到了技艺与方法,这也就说,武术与艺术同时具有这两个特点,两者既是技艺之术,也是一种表现客观与主观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武术”与“艺术”两词的概念。
1.2 “艺术”的概念
古今中外,世界上的各个时期关于艺术概念的界定,历来提法不少。近代的《辞海》中对艺术做了这样的解释:“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阶级社会里,艺术往往带有倾向性”。[3]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是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书法、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既要有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还要有独特而美观的外在形状。对于艺术,有的学者从这三个层面来认识:(1)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者是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并且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同行。(2)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并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和对现实的模仿活动。(3)从活动结果层面来看艺术的活动结果有可能是客观存在的艺术品。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事物,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的表现形式有可能会经过艺术创作过程而成为艺术品。这种艺术品与艺术过程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
1.3 解读武术相关概念
“武术从它的起源和它在历史上的价值来看。它在古代就是一种发生、发展于中国的技击术”。[1]我们已经引用了中国著名武术家温力先生的话说过,事物的概念会随着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在遵循着世间的发展定律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的概念是怎样界定的。《现代汉语实用词典》中对“武术”作了这样的解释:“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是由带有攻、防性质的基本动作,按照一定的结构与劲力连结而成的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及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2]而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中,对“武术”的记载更为详细和精确。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认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4]邱丕相教授却认为:“武术运动“不能代替”武术,武术发展至今,体育的功能日显突出,归属体育部门来发展它,又使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强。近些年来,它的定义被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然而,从广义上说,武术的定义并不是体育能够涵盖的。从它的功能上来说,也不局限于体育”。由以上的概念叙述,我们可以试着总结出“武术”概念:“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但也不仅仅只属于体育。它使武术在以技击技术为本质的前提下,进行了其他价值的延伸。使武术的健身价值、表演价值、竞赛价值、教育价值、国际交流价值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得到体现,同时还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2 对“艺术化武术表演”概念的界定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武术”与“艺术”的概念,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艺术”与“武术”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具有差异的同时两者之间又处于怎样的关系?因此,了解他们的之间差异和关系,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它们。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的差异。武术以技击为主,以单、群斗为形式的格斗技术,以对方、敌人为对象,同时存在的武术表演形式也是在技击为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主要是用来防身抗敌和提高攻防格斗技术的熟练性;艺术是以观众为对象,以表现人物、剧情等为主要表演方式。在精神领域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不具有真实的过程,而是进行模拟、再现性的真实过程。
其次,两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从人类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武术与艺术,两者是共源的。它们都产生于生产劳动,并作为不同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大系统中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逐步地发展起来。看他们的发生是同源于生产劳动,他们的功能却存在着真与假(扮、演),同时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而艺术化武术套路则是受到艺术元素的影响,逐渐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体系。如武术被借鉴到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中,虽然表现出来的是戏曲的“把子功”;舞蹈的“武舞”,但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武术的艺术现象。而武术在吸收了戏曲的亮相;舞蹈的夸张肢体动作;杂技的技巧与难度等艺术手法,形成的表演形式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来吸引观众。
我们暂且认为“艺术化武术”是被中国其他艺术形式借鉴过去的武术内容,虽然不是武术原来的面貌,但是它仍然属于武术。这样的艺术化武术表现形式经常出现在“舞蹈、戏曲、文学、杂技、绘画、音乐、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中”。艺术化武术套路影响着、促进着武术表演或竞赛套路表演形式,而武术的内容和形式同样促进着艺术化武术表演的真实感和技击方法的再现性。
艺术化武术表演形式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也不是在今天才有的。“武术运动创始以来,始终是以“技击”、“舞蹈”这两个艺术方面在发展的。因此我们看武术,必须从它的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来看。属于舞蹈艺术方面的,我们比较容易见到,如我们常见的武术表演中的舞剑、耍刀、演拳等等以及“对拐战剑”、“单刀战枪”等的对打表演,总是一套假设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假设的对打,正是将实践性的实战对打予以艺术加工而成为舞蹈化的艺术表现,这种技击与艺术相结合的舞蹈形式,就正是它的特点,也正是与其他舞蹈有所不同的主要之点。因此我们看武术不要以笼统的眼光去看它。如果是表演,那我们就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它”。[5]站在艺术的角度来看武术,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动态的“武术表演及表演过程中的技术动作”,如武术套路剑术的演练动作及演练的过程动作;静态的“武术动作造型或造型的雕塑”,如剑术套路的演练过程中出现的定势动作或由造型动作而制作的石头雕塑。
3 结论
从“艺术和武术”的定义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化武术表演”的概念。本文提出的概念:“艺术化武术表演是一种反映武术的技击技术形态,它追寻着以技击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的表演艺术来重现生活现象”,即“实战而形象化的艺术” 。
武术广泛的被其他表演艺术所借鉴和吸收,主要表现在戏曲的打斗、舞蹈的技巧,影视武打等艺术场景,武术的艺术化表现形式成为表演艺术的重要因素,这样的武术表现形式暂且称之为“艺术化武术表演”。“武舞”的表演结合反映了武术的艺术化观赏价值,武舞的表现虽然没有体现出更多的武术技击特点,却彰显了武术的艺术价值。
摘要: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来体现社会价值,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武术虽为一种以技击搏斗为本质的技术,但那只是表面的格斗对抗技术。其实,武术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修养艺术,它不但在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中讲究特殊的“美”之外,还追求内在的美和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升华。文章主要在“武术”与“艺术”两词概念上界定和认识的基础上,给出艺术化武术套路的概念,期望为提升武术表演艺术化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艺术化,武术,表演,武术艺术化
参考文献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潘晓龙.现代汉语实用词典[M].海口:南方出版社,1996.
[3]辞海[M].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584.
[4]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6.
[5]蔡龙云.琴剑楼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武术表演中的艺术美 篇2
现在场上将要进行的是山师实习教师的武术组合表演。他们每个人都是武术精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认真看。
(他们的表演精彩吗?同学们喜欢吗?喜欢,你们可以长大以后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的民族传统系,圆你心中的梦想。)
我们继续比赛。请二年级1、2、3班的同学们快速上场,找到自己的位置。4、5、6、7班的同学做准备。
最后是来自五年级同学们的表演,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口号响亮,动作整齐划一,充分展示了胜利一小学生的精神面貌。我们期待他们为大家奉献精彩的表演。
大会进行第五项:请领导为获胜班级颁奖。(请各班级派一名代表上台领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获奖班级表示衷心的祝贺!
浅析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艺术 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与“情”;技法运用;表演艺术
一、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
在声乐演唱中,表演可以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艺术想象力是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始终和形象思维、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艺术的精髓,是歌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掌握好影响歌唱中情感表达的内外因素,是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歌唱艺术水平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在声乐教学中,表演是尤为重要的。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声”与“情”的完美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而表演又进一步促进了演唱者声情并茂地演唱。“声乐艺术诸多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其在矛盾中变化,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表演者通过艺术想象力的功能,依据作品提供的想象材料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积累进行表演,让自己在想象的环境中生活,在这种状态中表演者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获得真实情感,从而把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可以促进声情并茂。
二、声乐表演的艺术特性
1、声乐表演的模仿性特征。声乐表演的模仿性特征,指的是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过言语、面部表情以及音色等多个维度仿造某一个对象完成声乐艺术作品的过程。这是声乐表演的最初阶段,在声乐表演的模仿阶段,表演者能够通过效仿其他表演者的先进经验,为自身的表演积累一定的基础,为今后表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声乐表演的模仿性特征对表演者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2、声乐表演的特殊性特征。声乐表演的模仿性特征,指的是声乐表演者自身所具备的个性化特点。尤其表现在声乐表演者自身所固有的一种特定风格以及特殊潜能。声乐表演的特殊性特征是声乐表演者个性化嗓音以及个体腔体结构等条件的重要表现,是表演者自身所独有的一个特征。
3、声乐表演的创造性特征。声乐表演的创造性特征,指的是声乐表演者在对声乐作品进行充分理解与把握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声乐作品进行创造性再现的一个过程特征。声乐表演艺术就是在声乐作品创作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使得原创声乐作品在更高层次上得以充分表现。
三、培养声乐表演中的表现力及形体表现力
声乐表演中的表现力建立在对作品的完整认知和深刻理解基础上,仅仅认识了曲谱、记熟了歌词,还需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作品主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才能让自己的表现力有根可循。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即什么样的条件下写出来的歌曲,往往和曲中主人公的故事密切相关;其次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样可以明白作者的性格和经历,是在怎样的遭遇之下写出的作品,作品中体现了什么。最后就是要把握好作品的主题,作品想要讲述的是什么,有的作品不仅仅有一个主题,而是通过起承转合、对比再现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主题,具有一定的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这种脉络和情感是演唱者必须事先了解把握好的,否则就会失去歌曲的中心。
现代歌唱表演是听、视合一,既要有感人动听的声音形象,也要有优美大方的形体动作。歌唱的形体动作是辅助歌唱表演的一种手段。形体动作与歌声一样,要发自内心,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就是一切歌唱的外部形体动作,都来源于内心的感受,都从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出发,切忌在外形上故作姿态,无目的的乱动。形体动作只是作为歌唱的一种辅助,一定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喧宾夺主。形体表演也是需要训练的,平时练唱时就要注意歌唱站立的姿势,要端庄大方,精神充沛。可适当做一些形体训练,使手势、形体动作优美协调,既要有精、气、神,又要自然放松,不能全身紧张僵硬。除了平时的形体训练时,还应多观摩一些优秀的歌唱舞台演出,学习别人在表演上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面部表情主要是通过眉、眼直接来表现。如喜悦的眼神、悲伤的眼神、愤怒的眼神、慈祥的眼神等等。这些眼神主要是通过心理情绪和情感而提供的,有什么样情绪和情感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眼神。形体动作是为了使观众明白歌词内容,控制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加深观众对歌曲情感的理解等。所以形体动作一定要做到恰到好处,要简练、大方、准确。总之,形体动作越精炼,越有实际意义,表演就会更加生动感人。
四、声乐表演中的“声”与“情”
在数年的声乐教学工作中,发现许多学习声乐的学生及演员,往往只单方面注重声音技巧的运用,忽略了在训练中“情”的运用,以及艺术表现的运用。有许多人练起声来呆呆板板,练声只练声,唱歌只唱歌,毫无生气与朝气,缺乏奋进的激情。声与情,技与艺,从来都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词和内容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又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好的歌唱不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内容表达的好,比如:演唱《骑着马儿过草原》。这首歌曲,作者根据词意体验草原牧民赞美家乡美好生活与秀丽景色的奔放感情。歌颂今日的美好生活,充分表现内心欢快的幸福豪情。如果演唱者没有到过草原,那么就可以间接从看到过的电影,图片或其他资料中去丰富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加深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在现代社会,更是听觉与视觉结合的艺术。歌曲写的好,还要*歌者唱的好,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形体动作大方,成为多种因素汇集于一体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唱声”与“唱情”也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看法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溶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主张技、艺结合,声情并茂、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寓情于声。因为“声”是基本功,没有唱“声”之功,也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没声乐艺术。声与情是相辅相成的。精湛的声音技巧可以促使艺术感染力的产生,没有“技”,也就无所谓绝妙的“艺”,没有纯熟的声音技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对于声乐工作者来说,“声”与“情”、“技”与“艺”是完美的艺术结合。
nlc202309081433
五、声乐教学中表演的教学艺术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单方面注重了声音的运用,声音技巧的运用。而忽略了在训练中“情”的运用,以及艺术表现的运用。声与情,技与艺,从来都是歌唱艺术中的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好的歌唱不仅要技巧好,更重要的是怎样把作者要表现的内容表演得好,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在现代社会,更是听觉与视觉结合的表演艺术。歌曲写的好,还要靠歌者唱的好,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形体动作大方,成为多种因素汇集于一体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表演重要声音技巧不重要,声音也是不能少的的,没有声音技巧就谈不上演唱。“演”和“唱”是“声”与“情”的统一。没有声音技巧,就无从谈以“声”传“情”。声音技巧不是目的,但声音(尤其是美的声音)是传达语言及作品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声音技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声音技巧越高,就越有演唱再创作在表演的条件,你的演唱综合水平,就会有飞跃的提高。
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歌唱技巧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亦要注重表演(形体、修养,感情、韵味)的总体艺术效果。教者应该把技、艺结合,声情并茂、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寓情于声。因为“声”是基本功,没有唱“声”之功,也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没声乐艺术。学生的声音需要训练、培养,而歌唱中的情感运用和表现也同样需要训练和培养.只有训练有素的演唱者,登台时才有可能自如地表达歌曲内容的内在美,这样才能真正把作品演唱好,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歌唱情感是演唱者对自己演唱的作品所持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也是一种能带给听众美感、给人以教化的艺术。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表演的技巧,训练歌唱情感,发挥其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这些主要在于是否能够充分认识到表演艺术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能够具有良好的扎实的演唱技法、丰富的音乐修养,就能为演唱者提供更好发展艺术才华的基础,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表演在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这样才能使声乐演唱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升华。
参考文献
[1] 曹明明.论声乐中的“情”[J].黄河之声.2011(11).
[2] 王均栋.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J].大众文艺.
[3] 徐黎钟.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2013.07.
[4] 唐红英.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0,(10).
浅析武术表演的艺术价值 篇4
1 武术表演的艺术价值
1 . 1 武术表演的文化价值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瑰宝,承载了中华5000年的文化精髓。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亚洲其它武术形式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中国武术的影响,跆拳道、柔道、泰拳以及菲律宾的棍术都有中国武术的影子。可见,中国武术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儒家、道家、佛家、中医、哲学、美学等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一个门类众多、门派林立的武术体系。正是由于受到多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中国武术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武术表演是武术的一个重要的呈现形式,通过观看武术表演,可以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中国武术的文化魅力和精神价值,产生一些顿悟。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几乎是中国功夫的代表,2011年在第九届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上,以少林武术为主题,上万人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武术表演,表演中整体的队形、攻防的对换,体现出“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中庸文化思想。整场演出“以武为魂、以武出彩”,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禅学和佛学思想,完美的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少林武术的精髓和魅力。
1 . 2 武术表演的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是武术表演最重要的价值,武术表演的本质是一种娱乐形式,带给受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满足审美的体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事实上,自古以来,武术表演就是古人闲暇时娱乐的重要活动之一。早在春秋时期,贵族之间就盛行“斗剑”,这项运动主要目的不是比较功夫的高下,而是为了纯粹的娱乐表演而已。著名的鸿门宴事件中,项庄与项伯舞剑也是酒席中的一种娱乐形式。时至今日,随着观众个人品味的提升和审美观的提高,武术表演的观赏价值被充分的体现。武术表演类节目连续上中央春节晚会十余载,本身就说明了舞蹈表演得到观众的认可。《盛世雄风》《对弈》《行云流水》《功夫世家》《英雄小哪吒》等春晚武术表演节目被反复的播放,依然受到观众的喜爱。
要谈武术表演的观赏价值,就不能不提武术表演的服饰变化,服饰是舞台表演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要元素,服饰的选择对武术表演节目的艺术化呈现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武术表演节目中正是采用新颖的服饰,烘托出其独特的艺术特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对弈》节目的表演中,为了烘托中国传统围棋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表演者刻意穿上灰红相间的表演服,将中国围棋时而飘逸灵动时而刚猛迅疾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另外,中国武术门派众多,不同的武术门类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武术文化,表演者身着不同武术门派的服饰进行表演,观众可以清楚的欣赏到不同武术门类的拳法和文化习俗,感受到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总之,服饰使武术表演无论是在文化消费还是在视听盛宴都有一定的提高。
灯光也是武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武术表演过程中,恰如其分的灯光对于烘托人物心理、营造剧情气氛、表现天气景物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成功的武术表演中,有经验的灯光师通过忽明忽暗的灯光变化和色彩的不断调换,让观众感受到武术表演剧情的紧张和情感的变化。2002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大会上,武术表演节目《武术风》获得了参会人员的好评,节目表演过程中,灯光师充分利用灯光色调和明暗的对比,将中国武术的内涵完美的表现出来,日本代表团成员赞不绝口。
道具也是武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提高武术表演欣赏价值的重要载体。武术表演的道具有大道具和小道具之分,假山、巨石等属于大道具,刀剑等器械则属于小道具。2007年,大型武术表演节目《禅宗·少林》中极好的运用到大道具来展示武术魅力,整场演出都是以巨幅的嵩山图像为背景,恰如其分的烘托了气氛。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武术表演,则是在巨大的“和谐”二字的背景下进行,巨幅的图片加上上千人整体划一的表演,将中国武术内涵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道具同样可以提高观赏价值,器械是中国武术表现的重要内容,2005年春晚上武术类节目《壮志凌云》中,表演者手持牧羊鞭、少林剑,头顶梅花桩,将少林武术的特点和精髓展现出来。可见,武术表演正是借助灯光、道具、服饰等元素,来不断提高其审美价值。
1 . 3 武术表演的教育价值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教化和熏陶的作用,武术表演也不例外,武术表演给观众呈现的不仅仅是武技动作,还包含武德。在中国古代,习武之人不能比拼好勇斗狠,更要以德服人,武术道德和武术精神是习武之人必须恪守的原则,不可逾越。武圣关羽之所以流传千古,被后人所崇敬,不仅是因为其武术出众,更因为其身上的仁义精神;岳飞、戚继光为后人称颂,也是因为其身上浓厚的民族精神。武术表演作为武术的另一个新的走向,同样继承了武术伦理观的核心—武德,在2004年《功夫传奇》的节目中演主要讲述一个名叫“纯一”的小和尚从小进行练习武术和修禅,在少林寺中渡过了他的童年,最后经历了艰辛万苦的磨难,到达了人生大智大勇的境界。从“纯一”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现代人也必须去面对的问题,这就教育人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是充满坎坷和挫折,必须要靠自己毅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才能在困难的环境下成长,最终成功。观众在欣赏武术表演的同时也就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它的教育。
1 . 4 武术表演的美学价值
我们在观赏武术表演的时候,首先是受到武术表演的外在美的吸引,通过外在美的吸引在想进一步的了解它的意境美。“意境”是在武术中会提起的两个字,也是中国人向往的最高层次。武术表演中注重实用性与艺术的相结合,既注重外在表现形式的美,更注重内在的修炼。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千人太极表演中,表演者以圆形队列、八卦图形演绎太极,配合着自然主义的行云流水,直接渲染出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态,在短短4min的时间里,由2000多名白衣武者飘飘若仙,柔美舒缓的动作又透露出一股阳刚,以最符合人体健康的技击术,用武术阐述着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传递给世界人民的是激昂,优美运动的乐章,是生动搏击的磅礴的画卷,从有形联想到无形,韵味深远,在给人完美壮观的艺术展现。
2 结语
武术表演作文 篇5
在路上,秋天鲜果飘香,让我感到秋高气爽,就像站在大海边一样的凉爽,一阵阵秋风轻轻地吹动着路边的小草,小草好像笑嘻嘻的在说:“小朋友们,恭喜你们,现在你们是代表着学校出来的学生咯!所以你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注意了,还有表演的时候不要紧张,最后祝贺你们拿到好名次!”
我惬意地靠在车座上,放松紧绷了一早上的神经。不知不觉就到了表演场地——香华实验学校。表演开始了,我是第一个上场的选手,我带着紧张又害怕的心情向主裁判敬礼,裁判说:“开始!”我立刻把老师教的一路长拳打了一遍,退场后我的心情放松了不少。我在旁边看着第二轮表演,选手们的表现都很好,不知道我的表现怎么样呢?当裁判公布上一轮表演的分数,说到曾令滨的时候,我的心情又回到上场表演时的紧张中,知道自己拿到8。07分的时候我才松了一口气……
经过了这次武术表演,我深深的感觉到学武术不但能锻炼身体,而且能到大场合去表演,为学校争光,真不错!
舞台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贯通性 篇6
关键词:舞台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情感;贯通性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71-01
表演艺术,是演员塑造的载体。这种载体来源于生活的积累,不是平实的过日子,也不是无意识的流年,而是有意识的去体验,去琢磨,善于观察周围生活的一切,用心去体验生活诸多的细节[1]。笔者思考,表演艺术家是神圣的,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精益求精的演绎着别人的生活,感知着他人的情感,把人物性格、情感表现得淋漓精致。同时,也将表演艺术的多重功能特点传播给大众,令受众不止观看表演,也深刻体会着其中的情感寄托。
一、舞台表演的艺术功能
长期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舞台表演艺术较之其它形式的艺术更具感染力,它的功能特点体现在诸多方面,是衡量剧目价值的基础,是展现演员能力强弱的根本,也是衡量观众接受心理的依据。同时,舞台表演艺术的功能,又是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检验舞台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2]。
(一)舞台表演艺术的行为性
舞台表演给演员创建了展现自我的空间,但舞台上的大多数表演是虚构的,演员们演绎出的情感也是进行过艺术加工的。所有演员的表演是自我想象力与行为束缚力的矛盾体,他们无尽的想象着被表演人物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但他们也无法挣脱戏剧人物中的束缚,无法真正的用自主思想演绎人物。整场演出,演员都只能将戏剧人物的情感贯通在表演之中,用艺术行为代替自我意识维持表演艺术的情感贯通性。
(二)舞台表演艺术的自我性
这里所提到的自我性,并不同于上文中提及的自我意识。舞台表演是一种艺术展现,它需要演员即使在演绎别人的生活,也要充分突出自信性。正如戏剧意识上的武戏大师盖叶天说的一样:“自信,把自己就放在一个搞艺术的人中,自己很神圣,才有可能做到神行兼备。”笔者认为,表演是演员的生命,若你不充满自信,迟早有一天你只能演绎别人的生活,而自己的生活却被影响得一塌糊涂。演得好别人,也做得好自己,不是将演绎与真实的情感刻意分离,而是将生活中的情感表达放在舞台上,令其无限扩大,贯通在艺术表演的内在与外在,用艺术去演绎真实。
(三)舞台表演艺术的教育性
艺术结合生活的演绎,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舞台表演并不仅是宣传艺术,更应有启发大众、教育大众的作用。因此,舞台表演艺术必须面向大众需求,反映百姓心理,表演者要时刻谨记,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牵动受众的心,给他们带来多方面影响。所以,舞台表演艺术要向大众展现美好的事物、表达积极向上的态度、抒发愉悦欢心的情感,或者揭露丑恶的事件、批判令人憎恶的言语与作为。塑造的是真善美,厌恶的是假恶丑,让正确的是非判断、美好的心灵教育不断改善人们在生活中所承担的巨大压力,舒缓人们精神世界的紧迫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二、舞台表演的艺术情感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由不同情感堆砌而成的,情感是展现艺术的最佳武器,是突出艺术表现力的优质方式,也是渲染艺术价值的得力助手。笔者思考,情感伴随着艺术表演,贯通性是持久而延续的,目的是让观众在艺术表演中产生共鸣。
(一)记叙式情感表现
所谓记叙式情感表现,就是表演叙事类的艺术作品时,演员对于情感的记叙式贯通。在叙事累的艺术作品中,故事情节是特定的,剧目中所含有的情感是有限的,演员并不是直接演绎剧目中人物的情绪,而是将人物性格、特点细致刻画,逼真再现真实人物特质,从而间接的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爱憎褒贬。这样的表现形式,让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含蓄的表达,融合在整部表演作品中,更真实的体现演员的功底,使观众感觉似乎观看的并不是表演,而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在记叙式情感中,演绎是抢眼的,情感的表现是不奔放的,是内敛的。例如京剧《白毛女》中黄世仁的扮演者袁世海,他将黄世仁的恶霸形象演绎的十分逼真,将观众完全带入戏剧的情节中,甚至使袁世海在现实生活中都被误认为是土豪、是恶霸。难道仅仅对角色的深刻再现就足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吗?不,袁世海的确没有运用明显的情感表现模式,但却将角色情感贯通在角色的内心世界,准确的把握了角色的情绪。
(二)抒情式情感表现
所谓抒情式情感表现,可以简单理解为将情感灌入整部艺术作品中,用情感支撑情节。演员将大量的情感注入到演绎技巧之中,在展示剧目人物情绪的同时,倾注了自我情感,让感性贯通在整部戏剧之中,烘托剧目的情感真实性。例如莎士比亚的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看着为爱假死的朱丽叶这段,丝毫没有情节的铺垫,完全是罗密欧情感的集聚。殊不知心爱的人是假死,看着她的尸体摆在眼前,怎样的心里活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肢体动作,都必须倚靠人物情感的贯通展现出来。演员将过去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时的愉悦、爱情遭到家人反对时的愤恨以及爱人死在面前时的痛心统一起来,贯通在这段剧情的演绎之中,才能真实表达罗密欧的完全绝望,以致为最后罗密欧为爱殉情做好充实铺垫。
无论是记叙式的情感表现,还是抒情式的情感表现,情感在艺术表演中的贯通性始终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结语: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所有的艺术都是以原始生活为基础的创造,是生活的精益加工品。生活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是因为在生活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情绪与感受,愉悦、愤怒、感伤、绝望等等,都是生活赋予人们的“礼物”。更重要的是,这些情感从不曾脱离生活的轨道,只要你活着,情感的抒发就贯通在你的生命之中,使生活不至于因单调而让人无视。情感贯通在艺术创作中,为艺术与真实架设了桥梁,不仅创造了艺术的真实感知力,也为真实的生活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宗维洁,梁闻铭.论武术舞台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势——从央视春晚武术节目的视角[J].山西体育科技.2013(03)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艺术 篇7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表演艺术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表现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如果一个人站在那从头到尾只是在演唱,并没有任何动作表情就会显得呆板并缺乏生机感,违背了声乐艺术的本意。所以为了加强歌唱的艺术性,不仅运用歌唱方面的专业技巧,还要有丰富形象的脸上的表情,有眼神手势、还要有优美得体的肢体动作,适宜的服装、道具、情景与歌唱相匹配来进行表演,进而呈现准确、自然的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是通过某种行为反映乖表达人们某种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借助表演上的细节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的,表情性和细节性是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之一。本文结合表演艺术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诸多关系及教师与学生对表演艺术的理解认识,实践运用等方面做一浅显的探讨。
一、表演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表现
表演艺术是通过某种行为反映和表达人们某种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表情性和细节性是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具体到表演上的细节,比如眼神和面部肌肉的微妙变化,神态、情绪的细小变化,手部、手指的细微动作,体态、状态的把握运用等,是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之一。
从形体表演上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不少的学生站不直、仰头、凹胸、挺胸、驼背等现象。教师在对初学者进行授课讲解时就要明确的要求学生挺胸抬头、肩膀放松、收腹拔背、目视前方。这确实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在上课时,不断的、不厌其烦的提醒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歌唱姿势。因为,它不仅是形体表演的需要同时也是获取最美好声音色彩的需要。
身体姿态是对“美”的创造。在歌唱表演中埘姿态美”不仅指的是外貌的美丽,而且更是对身体姿态美的一种要求。放松的状态、自信的面孔、积极的身体状态不仅对歌唱发声有很大的帮助,更是教学表演艺术中强调的关键。通过身体姿态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的姿态,如朴素、清新的;秀丽、甜美的;潇洒、豪放的等。在声乐作品中不同的唱法,要求也不同在演唱美声作品时,歌唱者要注意姿态端庄、稳定;在演唱民族作品时,演唱者要融入各民族的特色,在演唱通俗作品时,姿态可以随意轻松的进行表演。
从眼神表演上看,人之情感发源地。一双有定力的眼神,需要长期训练并在舞台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人的情感无论再怎么掩饰,始终会通过其眼神流露出来。从参考文献来看出,古时候文人就爱好在一起交谈切磋琴棋书画,他们在追求一种令人向往印境界,那便是“镜中花,水中月”,可遇不可求,其实那就是在探讨一种意境广寻求—种神韵。正如我们去判断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无论他表现出怎样的镇定或不安,或喜或悲,皆于眼神之中。
从情感融入表演上看,在对学生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传授动作,眼神等方面的教学,而且更要引导学生对整个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思想感情占整个作品的核心。所以,在教学中,在对学生讲解作品历史背景的基础上,作者的思想、感情、情绪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出作品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融入。歌唱是一门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投入情感,在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不能松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差异性来针对性的选择练声曲,在练习基本功时单调的音阶,枯燥的音符往往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时教师可以发挥自主创造性来设计练声曲的趣味从而活跃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还要想尽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演唱的热情口如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在转换时,把其比喻成流动的河水,把连音与跳音分别比喻成舞蹈家的旋转与芭蕾演员脚尖上的跳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每一位教师都认为练声曲是表达音乐感觉、提高技术、音乐表现力的综合要求。在练声中必须要求学生细心感受、透彻分析演唱曲目的良好习惯,把每个练声曲或作品都准确自如的演唱,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尽情完美的演喝好一首声乐作品,不仅能够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愉悦,而且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增加学生艺术感受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优点,这不仅会产生师生之间情感的共鸣也是促进学生前进的动力,使教师和学生亦师亦友。在这种和谐的状态下来进行学习,学生会将这种状态刻录到自身从而不懈的努力更高的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会积极创造自己和表现演唱热情。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表演艺术的运用
教师首先在接触一个新的作品时,通过学唱学生能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但是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并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意境。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是有统一的教材,但是声乐技巧的训练是没有具体的文字语言来表达的。在教学中教师讲丹田呼吸、讲头腔共鸣,并要求吸气时横膈膜下移、喉头稳住、腔体打开等。对于这些抽象的复杂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巧,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在对学生进行示范時,学生只能感知教师的具体要求,浅显的对方法和技巧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在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时,教师要用模仿的办法来让学生辨别教师的声音与学生的有何不同,区分两者的差异。从而认定哪些声音是科学的,哪些声音是不科学的;哪些声音是主观的,哪些声音是客观的;哪些声音是可取的,哪些声音是要抛弃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学生在课下练习时不是盲目地练习。例如在训练学生练习呼吸时,教师应做好示范前的准备,提出明确的目的,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各方面的动作,使学生在观察中产生形象思维井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教师可以让学生触摸教师的两肋,让学生领会从轻音到强音声音力度引起腰肌的变化。学生就可以在观察模仿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自己的体会,渗入一些合理的想象来理解呼吸的要领。
nlc202309090511
高校声乐教学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易于和观众沟通,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入们的生活习性。声乐不仅仅是一门歌唱其中还包括肢体的动作、语言、情感等一大门综合的艺术。它的魅力不仅在于歌唱家优美的歌喉,而且能将观众带入到一种独特的意境当中,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在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演唱作品时只是一味的歌唱,多数人在乎的是旋律、节奏、技巧上的处理,而忽视了作品真正的内涵,其情感和意境往往被漏掉,在感情上欠缺一种深度的理解,在语言上欠缺一种真实的感觉。声乐本身有纯技术的一面.,但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方式,技术训练从一开始就是和艺术文化相依相伴。这其中的理论是由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是经过历史反复证明的。
高校声乐教学主要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言传身教”这四个字充分体现了高校声乐教学的精髓所在。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的正确的示范,才能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认知的,可以接受的东西;再对声乐演唱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歌唱作品的完美艺术,使其在演唱作品的时候,提高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演唱的热情。
三、表演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表演不仅是形体是的表演,其巾还包括语言、眼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最直观,最贴切的表现,学生能够感觉非常的亲切,易于理解,并根据自身的感悟,感知有条件去模仿或者是根据自己理解,感悟去再次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形成二次创作。
从表演的训练的角度看,在初级阶段表演训练时,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进行表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为初学者选择恰当的适合他们的表演作品,比如,对于小型歌曲的情景模式表演,在根据创作背景时代的需要,语气的重音、顿音、疑音、叹音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其次,在为初学者选择内容较容易理解的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进行表演中表演的作品无论是体裁大小,都要从一开始就做到声情并茂,只有这样长期以往的训练,表演艺术的舞台效果才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郁青.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J]. 中国音乐. 2007(04).
[2] 汤雪耕.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初步探索和几点体会[J]. 人民音乐. 1963(Z1).
[3] 梁卫金.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養[J]. 大众文艺. 2012(15).
[4]南利华.浅谈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作者简介:陈亚亚(1984-1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武术表演中的艺术美】推荐阅读:
武术表演专业09-26
武术表演的节奏12-19
武术表演节目串词-两个人表演的节目11-19
小学生作文:武术表演01-14
舞蹈中的表演艺术05-29
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艺术07-31
歌唱表演与表演艺术12-22
武术艺术化08-10
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表演09-13
艺术表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