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修养

2024-09-10

表演艺术修养(共12篇)

表演艺术修养 篇1

第十三届“隆力奇”杯青年歌手大赛刚刚落下帷幕, 很多人会为自己喜欢的歌手感叹:就差那么一点就可以进入决赛或拿奖了。其实这些选手刚开始比的是专业,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比赛, 到最后比的是综合素质。每当一个选手综合知识得分是一分时, 场下的观众都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 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欣赏和鼓励。特别是一个选手我印象很深, 她不仅专业好, 而且文化综合知识得分都很高, 最后得了金奖, 我想她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她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真正的艺术家没有一个不是不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沈湘这些大师的声乐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代表了声乐演唱者和声乐教育领域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们之所以能达到如此辉煌的艺术巅峰, 除了有娴熟的专业基础做后盾外, 更重要的是他们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积累, 正是如此, 使得他们成为具有非凡气质和独特人格魅力的人, 成为中国声乐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一、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 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文化修养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

理论与研究

--------

物认知多少, 把握多少, 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 那么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深厚, 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审美尺度、价值取向等, 就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从而变得深邃而深刻, 丰富而博大, 厚重而成熟, 向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去显示自己的本质力量。

艺术修养就是艺术家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各自的艺术专业领域里展现出的艺术水平。它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的重要因素。艺术修养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 也包括对各个门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了解。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 能够主动的、充分的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协调起来, 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艺术修养对人的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 可以培养人的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 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

二、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属于表演艺术, 需要通过演奏、演唱, 才能为人们所感知。音乐表演是表演者在自身文化基础和音乐理解力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重新解读和建构。音乐表演, 如同戏剧表演一样, 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这种创作不是机械地再现原作者的构想, 而是表演者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的二度创作。表演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他的表演只能是干枯无味。我国著名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傅雷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大意是:你要做一个钢琴家, 首先要做一个人, 之后是做艺术家, 最后才是钢琴家。以下我从演唱和演奏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 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

声乐表演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个人歌唱技术、技艺的表演艺术, 是作曲家个人生存状态、思想感情的外射, 是对现实世界与心灵生命相关联产生的情感表达, 是通过演唱者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因此, 声乐表演艺术是对演唱者技术、技能的表现, 是歌唱者对音乐作品的风格表现及对作曲家创作风格和作品包含内容的表达。

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能使演唱者把握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音乐运动形态, 可以较好地运用其内心听觉, 也能在头脑中形成音响运动图像。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 良好的乐感尤其重要, 因为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内在感觉, 而且还会通过音乐表演体现为实际的音乐音响。音乐表演者在乐感上的任何缺欠都必然会在音乐表演中暴露无遗, 并对音乐表演造成损害。尽管乐感的形成受着先天条件的影响, 但是, 没有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难以完善。一位演唱者如果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那么其一定会在声乐表演中去追求并有可能获得最佳的演唱感觉。当演唱者进入演唱意境后, 就只能凭直觉去把握了, 这就是音乐表演的感觉。然而, 凭感觉的表演, 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 但其中却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闪烁着“修养”的火花。

歌唱者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可帮助演唱者轻而易举地进入忘我的“下意识”的境地。凡掌握“下意识”的演唱程度越高的演唱, 越有迸发情感意识的余地。歌唱者, 在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自然引导下, 既能充分调动自身平素的情感积累, 唤起真实的情感回忆, 又能获得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情感。这种真实的投入已远远超出了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体验。

(二) 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对器乐演奏的重要作用。

器乐演奏从根本上说是一次表现音乐内容, 反映演奏者文化修养的外在艺术表演行为, 它的一切技术表现手段都是为揭示音乐的内容为表现意念而服务。而所有意念及想象又必须通过技巧才能被清晰地传达出去, 而各种技巧的表现又不是机械的, 是有感情、有生命、有内容的。辉煌的技术是演奏的前提, 但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会使演奏放出更灿烂的艺术光芒。

综上所述, 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是音乐表演的灵魂。音乐表演者必须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加深对音乐文化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只有充满无尽的激情, 才能在音乐表演中真正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表演艺术修养 篇2

——《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艺术修养》培训班学习心得

摘要: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勤奋好学,不断增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医护工作的需要。

最近,我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岭南文化传承与文化艺术修养》培训班的学习,我对文化艺术修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对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所谓艺术修养,指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只有具有音乐听力的人,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只有具有视觉美感受力的人,才能欣赏大自然景色之美和绘画等艺术之美。我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下面试从医护人员的角度说说如何通过增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诚沟通,密切配合的情境与状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外在表现,是提高诊疗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前提条件。而目前的医患关系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医患之间冲突频繁发生;医患之间的诚信缺失;医患冲突引发其他问题。

医患关系不和谐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是加剧了社会诚信危机。医患之间的诚信是生命相托,是分量最重的契约。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医疗行为的商品属性和消费属性被强化,公益性和服务性被削弱,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互不信任,不仅引发矛盾,而且危及社会诚信的底线。二是制约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暴力索赔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严重挫伤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使医护人员不得不将保护自己放在第一位。不宽容的医疗环境人为地设置了许多禁区,阻碍了对医疗极限的突破,妨碍了医学的进步。三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难以得到公平地维护。最近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发生率不断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很大程度上就是医护人员在做出治疗前没有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病人的知情参与。当前医疗纠纷大多数不是由医疗技术引起,所以,必须立足实际,找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着力点,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修养和职业素质,以构建和谐的隐患关系,减少医患冲突。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一个新的提高和飞跃,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只有这样的理想追随,我们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们知道,文化能使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艺术能使人的生活更加精彩。一个素质较高的医护人员,也往往有较好的气质,而气质又往往来源于文化艺术修养。在多年的医护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有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强化服务意识。从教育上强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从方式上认真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改变“不和谐”的服务流程;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服务礼仪培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规范医护人员的言行;开展亲情化服务,实行医患双方互动式沟通,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只要医护人员信守“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

心,让病人放心满意”的服务宗旨,处处想着病人,把病人当朋友,切实把病人的生命健康权和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任何问题和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2、加强自觉与病人沟通的意识。思想上要强调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制度上要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体系,让所有医护人员掌握医患沟通的内容、方法和技巧;理念上要全方位加强医患沟通,自觉与病人进行沟通。简单地讲,做好面对病人的“四个一”,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笑容、一个问候,让病人切实感受到和谐温馨、亲切自然的就医氛围。主动及时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地解除医患之间的误解,增进感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医患矛盾,及时发现、掌握和制止一些不和谐的苗头,避免部分不良事件的发生。

3、加强防范恶意纠纷的意识。医疗纠纷“大闹多赔”、“少闹少赔”等不良现象的存在,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专业医闹”,这些现象模糊了已有的医疗事故赔付标准,扭曲了社会的正义与公平。加强防范恶意医疗纠纷的意识,熟悉医疗纠纷处理预案,遇事沉着、冷静,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应是目前形势下医护人员的必修课之一。

4、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明确医患关系的法律地位及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对有效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意义重大。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知道自己依法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保护权益、履行义务的前提。

5、强化处理突发事件时的程序意识。医患冲突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内按照既定的应急处理预案报各级职能部门和领导。各相关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行动起来,互相配合,做好防范和现场处理工作,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程序意识、大局意识和及时性,一定要按照相关程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杜绝隐瞒不报和互相推诿。

我们需要艺术滋养,精神也需要艺术丰富,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艺术底蕴,才能提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做一名优秀的医护工作者。

语言修养与语言艺术 篇3

关键词:修养;艺术;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99-01

所谓语言修养,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两个方面。在现代化的大道上,把演讲和口才作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普遍的共识。语言修养必须做到:文雅、谦和、得体、简洁。教师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活用语言、讲究艺术。

一、文雅,指说话要文明雅致,不卑不俗

说话文雅是语言净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的表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模范遵守这种超码的法则。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师不注意语言修养,讲出一些不怎么体面甚至令人惊愕的话来。在办公室里说脏话有之。又如,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不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等,而遭到教师厉声训斥的现象屡见不鲜。殊不知,这些粗野带刺的话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局面。在这种时候,教师应本着循循善诱的态度,语言要文雅、朴实,要显示出热情和耐心。用眼神或手势等形体语言,采用新颖的语言艺术制止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学生则会心情愉悦,精神放松,思路很快畅通,也才会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你想一想,课堂是学习的净地,是儿童的乐园,怎能允许不礼貌的语言进入呢?

二、谦和,指尊重对方,态度诚恳、恭谨,口气和蔼热情,显得委婉贴切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美的一种优良传统。语言谦和能使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和谐,同时谦和也是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只有热情诚恳地和学生进行商量讨论,学生才能从教师谦和的语境中体会到情感,进而引起共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得体,指说话要看对象,看身份,看场合,说的话要合适、生动形象

我们每天给五六十个学生上课,这些学生脾气性格各异,有的开朗,有的内向;学习基础不齐,有好有差;成绩和能力不等,有高有低;毅力和意志有别,有强有弱。情况如此复杂,即使教师只说了那么一句不恰当的话,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一位同学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生气地说:“你真笨。”不仅使这位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丢了面子,受到刺激,而且其他的同学也会因老师说话不得体,以后再发言就有顾虑,惟恐答错也挨训。事实证明,老师的尖刻语言必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由讨厌老师而导致厌恶老师所教的学科,其危害性很大,所以,教师讲话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说话要有分寸,绝不可冷嘲热讽,或信口开河。教师语言可接受性同其得体与否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务必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变化,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言既要得体,还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融教育、知识、趣味于一体,吸引学生。语言具有了幽默感,不但能强化信息反馈,而且加强了教育效果。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它可化深奥为浅显,使人精神放松,令课堂气氛和谐。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教师的水平也能照常发挥。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珍惜光阴的活动中,由羡慕学生的学习生活、留恋青年时代到向学生借条红领巾、一只大蝴蝶结,并请一位同学帮她戴上,一句“我年纪变小了,可以和你们一起当小学生了”,再由此转入主题,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懂得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这就是说,恰当的比喻、生动的语言能活跃思维、启发联想,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赞美,可产生学习的迁移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简洁,举手投足亲切自然

不仅仅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不讲,即使是属于教学重点方面的内容也不宜去反反复复地讲、颠三倒四地说,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事与愿违。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就那么40分钟,倘若教师讲的过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则必然太少,这又怎么能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呢?

体态语言是无声的,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言,能为有声语言增光添色。教师的和蔼可亲,有助于发挥情感效应作用,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教师说理的可信度。“亲其师,信其道”。正因此,当学生胆怯时,鼓励的语言应丰寓多彩,当学生表现不一般时,肯定的语气也应伴随一些必要手势。例如,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点头、眼神、微笑、挥手等,这些无声胜有声的体态语言同有声语言若是配合默契,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次在教学一年级加法算式“5+5”时,我把两只手合并在一起,并让同学跟着做,让他们感知到加法的意义,同时知道了计算结果。当然,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一定要注意适度,讲究体态语言的协调性,不可过分,因为这毕竟不是某种表演。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一项基本功,必须坚持长期的实践锻炼,达到过硬的要求,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风度,而且在课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字斟句酌,讲究分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自己的语态表现。

总之,语言是一门艺术,掌握语言的艺术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

浅谈歌唱者舞台表演的艺术修养 篇4

没有音乐创作, 音乐欣赏就失去对象;没有音乐欣赏, 音乐创作的价值就无从实现, 而“表演”则是联结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唯一中介。然而舞台表演要达到以美感人, 以情动人的效果, 要求歌唱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演唱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 才能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可以说, 歌唱者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演唱成败的关键。

(一) 掌握声乐演唱的技术技巧

声乐表演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因此, 表演者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 当然, 在此基础上长期的基本功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气息控制、语言处理等基本专业技术的训练, 演唱者要获得完美的艺术表现也是不可能的。这里并不是说高超的表演技巧决定一切, 而是对声乐演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不仅要具有完善高超的演唱技巧, 而且要有丰富、深刻的人生体验与积累, 这种体验与积累往往有助于个人技巧的提高与展现。

(二) 拓展音乐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文化知识

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 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熟悉和理解音乐艺术创作、表演的基本规律, 从而提高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对于音乐表演也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音乐, 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容作出准确的诠释;文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歌词含意, 进而对歌曲的内容更准确地把握,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的吐字和发音;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表演时, 准确把握作品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乐曲的特点;美学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三) 感悟音乐情感, 丰富生活积累

音乐来源于生活, 许多音乐作品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要唱好一首作品, 首先应了解生活,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挖掘作品内部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就拿我唱过的歌曲《永远的花样年华》来说, 这首歌曲是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的唱段曲目之一, 整部歌剧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 0周年而创作的, 歌剧中的情节离我们的时代较远,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呢?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体会作曲家的创作背景, 分析歌曲的结构。笔者认为其中人性的挖掘是其唱段的闪光点, 创新不仅在于形式, 更重要在于内容, 要真实可信的完成人物塑造, 就必须在人性上加以深刻的开掘, 正如指挥家卡拉扬所说“指挥家不只是总谱的执行者, 而是赋予总谱以生命的人。”当金环唱起:“让远山描我的黛眉, 让流水梳我的秀发, 战火中的女儿呀还是这样俊美, 永远的花样年华……”非常人性的表达了她对青春的赞美、对生命的留恋, 以及牺牲后自己将会变成一颗星的浪漫而崇高的情怀, 真切感人, 发人肺腑。要想真实自然的表达其中的感情首先需要表演者创作性的将个性融入其中, 如[美]约瑟夫·巴诺威茨所说:“成功的演奏必定是演奏者的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 而不是任何一方受到压抑, 这两者的个性之间永远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其次, 需要表演者平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学会仔细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当然也可以更直接地通过网络聆听观看歌唱家们的演绎, 从中融入自己的体会, 最终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二、歌唱者的情感把握

音乐是听觉艺术, 时间艺术, 表演艺术, 抽象艺术, 再创造艺术, 也是情感艺术。情感就像一条红线, 连接了作曲家的创造——歌唱家的二度创造——听众的感受。在《与元九书》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 则必动于情, 然后兴于嗟叹, 发于吟咏, 而形于歌诗矣。”而在《乐记·乐本》中也提及:“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我国古代《唱论》中尤其强调:“声音发乎情”“情动而辞发”, 音乐中声乐演唱的高境界重在讲究:“未成曲调先有情”, 强调:“歌欢则声与乐谐, 歌戚则音与泣共”1。这些都充分说明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相谐对歌唱的重要性。

三、歌唱者的舞台表现

声乐表演是舞台艺术。歌唱者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自我、表现自我、体现自我的艺术价值。那么, 我们如何来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力呢?

(一) 调整心理状态

歌唱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歌唱的声音效果和舞台表演。良好健康的歌唱心理, 是获得舞台表演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常说:“艺高人胆大”, 艺高是通过一点一滴不断积累磨练出来的, 而要想胆大首先要战胜自我。在演出前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充沛的精力;在演出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并能根据客观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然更要有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 进而才能尽情地、投入地歌唱。正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在演唱时所说:“在我的头脑中一瞬间出现了真空的感觉, 这时就只想到所唱的歌词和表演中所要求的东西。”2

心里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及“知”、“情”、“意”。“知”:人的理性认识能力, 包括认知、记忆、判断、推理等要素。“情”:人的情感领悟与表达能力。“意”:意志力, 即人调整、控制个体行为的心理素质能力。

(二) 注重艺术实践锻炼

舞台表演不仅仅是听觉艺术, 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视觉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 声乐不单单只是一个人演唱的好坏, 并且进入了一个表演时代, 一个传媒时代。

在舞台表演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与钢伴的配合。此外, 演出的环境、场合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演出效果, 所以在演出之前一定要先适应一下舞台环境, 认真对待每一次彩排。比如话筒与自己的距离, 钢琴摆放的位置, 演唱者的方位等都要特别留意。舞台上歌唱者优美的形体动作同样可以使演唱增色。歌唱者的表演动作对激发歌唱激情, 表现歌曲意境, 刻画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演唱《红旗颂》当唱到:“一份份祝福, 一份份感动, 一片霞光在我的心里上升”时, 我们可用端掌来展现内心的情感, 同样也给观众以激情。如果歌唱者的表演动作恰到好处, 往往会使歌曲的艺术效果更为强烈, 使演唱更加打动人心。但有时歌曲中的休止往往能带给人“歇时情不断, 休去思无穷”,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受, 这也就是无声之美。总之, 我们平时应该重视舞台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以歌唱者的自身素质为基础, 以情感表达为灵魂, 以舞台表演为关键, 三者的融合与统一, 是完成二度创作、展示自身独特艺术价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前提, 对歌唱者的舞台表演以及歌唱水平的提高无疑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春阳.试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戏剧文学, 2004, (10) :95-97.

[2]陈海珍.歌曲演唱的处理与表现[J].戏剧文学, 2004, (8) :88-99.

[3]李大光.浅谈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文学, 2004, (11) :99-100.

[4]佟成杰.浅谈声乐教学对艺术歌唱的理解[J].戏剧文学, 2004, (6) :96-97.

[5]张丽英.想象力在歌曲演唱中的运用[J].戏剧文学, 2004, (6) :9899.

[6]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3.

[7]许讲真.歌唱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8]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9]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辞职的修养与艺术 篇5

不要在现有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下一家公司很可能会联系你现有公司了解你的具体情况和离职原因。

辞职的礼仪修养

年终跳槽似乎已成为一种职场现象。尽管有年终奖、年终礼品,还有来年看得见的职位提升,可还是有人等不及过了春节,选择了“年终大逃亡”:交上辞职信就走人。因为新公司画了个更大更圆的饼,因为新公司急着有业务要开展。

于是提早30天交辞职的规定也就顾不上了,旷工就旷工吧,估计新公司也已经允诺了一定的补偿。可是,世界很大也很小,更何况同在一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职场混,一个成熟的职场中人,应该在辞职之时多考虑一下自己的离开对原公司可能造成的冲击,更应该考虑降低自己的辞职成本。

其实辞职是一种艺术。当你决定辞职,不仅对你自己有影响,对同事对上司,甚至对部门都会有影响。所以,最好的做法是直接跟主管提辞呈,而且诚实地说明辞职的原因。有些人可能会选择欺骗,这种逃避的方法短期或许可以避免尴尬,可万一很快“穿帮”,给原公司发现真相,难保你的未来信誉不受影响。

第二步,你应该与主管讨论,什么时候让同事们知道,以及如何将工作合理移交。有的公司为便于工作有严谨的代理人制度,交接过程会容易一些。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那你在走人之前有5件事是非做不可的。

1.如果你想把属于自己的档案带走,交辞职信前就应该处理好。离开前匆匆忙忙地准备,难逃“瓜田李下”之嫌。

2.任何资料要带走,先确认是否有知识产权问题,伤害原公司利益的事情不要做。

3.若是进入原公司的竞争公司,尽量少谈原公司的竞争策略与业务机密。谈论这些虽然可能会暂时性地讨得新主的欢心,甚至可能因此提高自己的薪酬与职位,但更会因此而落个背叛与出卖的恶名。

4.避免以负面方式谈论原公司,这会影响你在行业内的声誉。

5.不要积极挖原公司的人进新公司,否则新公司虽然短期获益,却会令新公司对你渐生防范之心,怕你再度离职时再挖墙角。

所以,纵使你对公司有强烈不满,离职要低调。因为外人很难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弄得

满城风雨,不免让人质疑你的EQ和为人处事的方法。

融艺术修养于美术欣赏中 篇6

一、专题欣赏

专题式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根据一定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自然世界、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从而感知作品的内涵、形式、风格以及相关的历史与文化。在小学阶段进行美术专题欣赏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小整体感知美术形态与人类文化。现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国青铜艺术》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1.揭开封存的记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与学生的认知是有距离的。很多学生对青铜这种质朴、粗犷的艺术并不感兴趣。因此,我以“秦国吞并六国时都要将这个国家的青铜所制的鼎带回咸阳”的故事激起学生对欣赏古代青铜艺术的兴趣。然后打开制作好的幻灯片,配合图片进行配乐讲述青铜器的世纪历程,让学生整体感知青铜器,初步领略青铜之美。

2.感悟文化的灵性。专题美术欣赏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首先,我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青铜”,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强度和熔点等角度对铜和青铜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对古人的智慧与才干的钦佩之情。然后,我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带有青铜名称的成语,如一言九鼎、破釜沉舟、拔山举鼎等,通过成语带领学生感受青铜用途和分类,从文化的视角带领学生感受鼎的尊贵。

3.体会文化的力量。专题欣赏课,就是要通过文化的力量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体会文化的深层力量,感受文明的印记和人类的辉煌。因此,在学生自主欣赏、充分交流后,我利用课堂的结束语部分,总结了我国“青铜时代”在世界青铜文明史上铸写的最为辉煌的篇章,帮助学生对青铜的理解从点逐渐走向面。

二、随堂欣赏

随堂欣赏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对于学生的目标达成,攻克重难点,提高美术素养都有很大的作用。

1.精选作品。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解决好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随堂欣赏的题材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选择,让学生更易理解重点知识,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例如在教学第九册《中国画欣赏》时,我选择了《六君子图轴》和《容膝斋图轴》作为随堂欣赏,引导学生从线、墨、运笔等方面进行分析。

2.恰当呈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只用语言来讲述,学生既缺乏兴趣,又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手段进行随堂欣赏教学。构图知识比较抽象而且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电教手段渗透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在欣赏和比较中认识构图的重要性,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深刻解读。新的美术教材把欣赏贯穿于每一节课。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让学生大胆说、大胆评、大胆写,给学生自由表达、自由表现的机会。还可以采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等方面细致地体味。当学生的思维渐渐活跃起来的时候,在“三言两语”的表述中,在深浅、对错的矛盾冲突中,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有意味形式”的画面不断来回碰撞,也才能让学生走到笔墨背后去倾听画家的心声,充分地感受和欣赏。

三、现场欣赏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所进行的欣赏活动。这不仅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能让他们更加热爱美术。

1.欣赏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可以是课内外作业,也可以是优秀的国内外学生作品。欣赏学生作品时,教师可以从构图、造型、用色、个性等方面引导学生,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看所想用艺术术语表达出来。例如学校可以组织“艺术周”,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本班同学的美术作品,也可以欣赏到全校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同学的优秀美术作品。

2.参观美术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例如,在学习《现代雕塑》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环西广场雕塑、体育公园雕塑、濠西书院雕塑、城市博物馆雕塑去参观,不仅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了现代雕塑的形式美,也让学生了解现代雕塑的造型特征,体会现代雕塑在环境中的应用关系和象征性。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浅谈一名伬唱演员的表演艺术修养 篇7

要论表演艺术, 曲艺演员难度大、要求高。不仅文化素质要高, 专业技艺要要求全面。尤其伬唱演员。因为:其一, 伬唱演员要会自拉、自弹、自唱、自演。不但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 而且身兼演员则在形体训练及行当表演程式和风格掌握方面, 都必须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其二, 伬唱演员通过曲艺演唱、表白的技巧一人包揽几个角色, 如没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高度的生活体验和积累, 丰富的民情民俗知识和语言技巧表达能力, 是很难胜任的。其三, 作为曲艺的伬唱艺术, 演员往往身兼三个人称, 通过第三人称的“表”进行叙述和描绘, 使时空转换绝对自由跳跃, 达到有戏则长, 无戏则短, 情节发展节奏简练而明快。而有时以第一人称或第二称, 作角色自白, 或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对白与交流。曲艺演员身份多变的艺术技法, 自然加大了演员刻画人物的难度。

而修炼和提升一名伬唱演员的表演艺术修养,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唱技巧的修养

要表演好福州伬唱, 首先要学好福州话。第一, 福州话的发音要标准, 最好是带有一定的“虾油味”、“地瓜腔” (“虾油味”、“地瓜腔”都是形容带有浓厚福州特色的意思) 。只有发音标准, 才能打好福州伬唱的表演基础。福州及十邑 (福州方言区, 含闽侯、永泰、长乐、福清、连江、闽清、罗源、平潭、屏南、古田) 出生的演员是挑选福州伬唱演员的首选。笔者是福州市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从小在亲人的福州话环境中长大, 因此, 对学习福州伬唱有天然的优势。第二, 福州话的典故要了解。福州伬唱的选段唱词中有大量的福州话的典故或歇后语, 如果伬唱演员不了解, 就不能做到感同身受, 唱出来或说出来时就没有感染力, 舞台效果不佳。就好像福州伬唱中的一段祝词“祝大家的财运就像大桥下涨水日进斗金”, 伬唱一代宗师陈润春老师因为对福州典故十分了解, 在美国为福州乡亲表演时应景地唱出这一句, 台下立刻心领神会, 喝彩连连。如何了解福州话的典故, 伬唱演员要多多请教老艺人、民俗专家, 平时勤学相关知识, 阅读《福州熟语》、《福州方言音韵词典》等福州方言专业书籍, 做到了然于胸。

其次, 要掌握好伬唱的唱腔。福州伬唱主要靠唱、表来讲述故事, 塑造人物角色。福州伬唱对唱腔首先要求字眼要明, 字音要正, 要唱“文化曲”, 不能唱“文盲曲”, 要让听众听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因此, 唱时一定要注意字音准确。要做到这一点, 要“字重腔轻”, 也就是腔要服从字音, 不能字音迁就腔。第二, 伬唱唱的咬字吐音很讲究, 运腔也很细腻, 有一定要求, 要做到高山流水, 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 停顿煞泊。这就要求讲究板眼, “搭板搭签”, 要知道换气吐气, 唱腔才能做到自然流畅, 不涩不拗, 圆润好听。第三, 量体裁衣, 根据演出需要和自身条件, 选择合适的曲牌和唱腔。同一个曲目, 因为各人师承和个人声音条件不一样, 唱腔也不一样。就是同一个曲牌, 不同的人唱, 也可以唱出不一样的味道来。就是同一个人, 不同的时期或场合唱, 唱腔都不一样。但是, 伬唱虽然变化丰富, 但这种变化, 是有一定章法和要求的, 一个曲牌, 最根本、最基本的东西在了, 其他你变很多, 听众听起来还是这曲, 味还在。如果连这基本的东西都变了, 那就没伬唱的特色和韵味了。

二、器乐演奏的技巧修养

如前所述, 伬唱一般表演时是自弹 (拉) 唱, 略有表演。这就要求伬唱演员要一人多角色, 要掌握各种行当的唱腔外, 还要熟练乐器演奏。伬唱传统采用的弹拨吹奏乐器有:双清、三弦、椰胡、二胡或低胡、月琴、横箫、笙、逗管及高、中、低音笛子、琵琶。打击乐方面有:摔磬、木鱼、箸、板。板又分长板、短板、竹板。评话伬还加用铙钹。伬唱演员对器乐的掌握程度要让器乐能为自己的表演服务。在伬唱演员表演唱腔的时候, 要自弹自唱或者有他人伴奏, 无论何种情况, 都需要演奏者的配乐合乎音准, 合乎节奏, 这都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器乐演奏基本功, 否则就不是伴奏, 反而会影响甚至毁掉演唱者的表演。笔者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民乐二胡两年的时间, 参加福州市艺术学校的首届曲艺班又学习了琵琶, 现在单位又组织学习笛子, 结合演出的实践, 深深认识到加强乐器演奏基本功的必要性和它对伬唱表演的重要意义。乐器演奏基本功对于伬唱演员而言, 就像盲人的探路棒, 不可或缺。

三、形体表演的技巧修养

福州伬唱的艺术形式以说唱为主、表演为辅, 虽与闽剧着重点不同, 还是需要一些配合剧情的表演, 因此, 一些有故事情节的伬唱节目, 伬唱演员就要根据剧本的要求来表现人物, 这就对伬唱演员的演技提出了要求。伬唱演员作为曲艺演员, 虽然与戏曲的表演形式有所不同, 没有太多的动作, 大多是站立原地或端坐演出。但是在表现人物时, 伬唱演员大量借鉴了戏曲演员的表演技巧, 特别是手、眼、身的表现方式。伬唱演员虽然没有根据角色量身打造的戏服, 也要通过手、眼、身的表演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笔者演出过《和尚娶亲》中的媒婆“没厝姐”, 也演出过《祥林嫂》选段, 演媒婆要体现她的贪婪急切、演贺老六要表现出他的朴实厚道和对祥林嫂的怜爱、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演祥林嫂要表现出她对被卖的愤怒与对未来的迷茫、对贺老六的同情, 这都需要演员对剧本人物的深入研究和自身演技的表现力。

表演艺术修养 篇8

声乐表演是一类综合表演艺术, 但中包含了文学诗歌、音乐乐曲以及戏曲戏剧, 又互成一体。它要求我们的表演者既要有纯熟的专业技巧, 还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全面的艺术修养。声乐作品是乐曲和文字的结合, 歌唱者必须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各个历史阶段声乐作品的演绎风格以及作者的思想内涵等, 才能更好地去演绎声乐作品。只有我们主动去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以及文化演变特征, 各个时代不同作者的生活和思想变化过程, 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汲取, 使其转变为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才能在声乐作品的表现和演绎中传达出作品本身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思想。所以, 文化修养的提高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 否则我们的声乐表演将停留在苍白乏味, 华而不实的表面, 不能称之为艺术表演。

二、如何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每个声乐作品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处理的过程, 声音控制的过程, 是一个歌唱演员以自己当前的歌唱技巧与控制能力, 结合自身修养而进行的。对声音进一步的控制是建立在歌唱状态稳定之上的, 而这种控制也是建立在其音乐修养上的。

歌唱是一项综合的艺术, 我们欣赏优美的歌声, 不仅可以听到声音的纯净、技术的完美, 还可以听到歌者内心的情感和智慧。因此,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过程当中, 不仅要学习和提高发声、呼吸等技巧, 还要注重我们的知识结构、审美感、情绪调整能力和艺术直觉等几个方面的综合提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积累、不懈努力才能养成的, 而不可能一蹴而就。歌唱是一项综合的艺术, 我们欣赏优美的歌声, 不仅可以听到声音的纯净、技术的完美, 还可以听到歌者内心的情感和智慧。就声乐演唱来讲, 我们需要“多听”、“多看”。“多听”唱片琢磨名家的演唱方法;“多看”音乐会来学习他们的舞台表演。另外, 大量欣赏器乐表演, 积累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艺术审美感以及不同的艺术情绪处理方式。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触类旁通的从其他的各类艺术类别中吸取精华, 陶冶情操, 提高对不同艺术美感的鉴赏能力。从古至今、从中到外, 都可涉猎, 例如, 绘画、诗歌、文学作品、雕塑、甚至于电影、摄影、艺术设计等现代艺术表现方式都是我们可以去观摩学习的。因为各种艺术门类虽说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但主题都是为了表达不同的

现在的老年合唱团的绝大部分团员都把合唱的“愉悦性”放在第一位。通过以上方法对老年合唱团进行有效的、生动、有趣的发声训练, 使他们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唱出快乐、唱出健康”, 能够有效地推动老年合唱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大维.合唱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美”:喜悦之“美”、恋爱之“美”、凄凉之“美”……胜利的“美”、劳动的“美”、丰收的“美”等。所以, 在艺术当中, “美”是相通的, 我们从不同艺术门类中去感受和体会不同的“美”, 去发现不同的表达“美”的方式, 其实就是一条提高艺术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人们常说的“十年磨剑”“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这充分反映了艺术表演这条道路的艰辛和漫长。古今中外所有的著名歌唱家, 表演家漫长的修行和千锤百炼才走到了艺术的巅峰。在舞台上耀眼炫目的表演来自于台下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训练, 让我们为之倾倒和钦佩的不止是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 更是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求索的精神, 这些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榜样。

三、在文化艺术修养中养成良好的声乐美感

声音美感是建立在歌唱者和观众的心理上的, 歌唱者把情绪和情感注入到歌声中去, 使歌声具有美感。情绪和情感蕴含越深, 歌声的美感就越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打动观众、感染观众。这就要求歌唱者不仅仅是一个发声者, 除了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唱好音准、节奏节拍、速度、强弱等基本要求外, 还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这需要歌唱者通过在生活和学习中去体验和感受:体验和观察生活中的生动事件;观摩身边各种形形色色各种人的说话、表情、和情绪;在大自然中体验自然风光的美感;通过听录音、看录象及观看歌唱家的表演, 从中去领略声音与读字的美感、韵味;通过电影、电视、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体验人物内心活动和场景氛围的音视觉渲染, 丰富和积淀我们的音乐美感。

同时, 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美感。情绪美感与声音美感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推动的, 只有声情并茂才是歌唱艺术的最高造诣, 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所以说艺术真正的魅力就在于情感的表达。歌唱艺术则是考验表演者能否准确而又饱满的表达和传递出作品包含的真实情感, 从而感染和打动观众。首先就要求表演者自己被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所感动, 进而把这种情绪和情感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 传递给观众。然而, 歌唱者的情绪感受是通过自身的审美观所决定的。这种审美观必须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喜欢的, 是社会审美和主流舆论所倡导的, 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理想。我们通自己的对声乐作品的表演将这种情绪真实的表达给听众, 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四、总结

作为一名歌者, 应该具备细腻宽厚的感情, 真诚炽热的激情, 崇高的理性和对人文的深深的关切。我们应该明白, 只有在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生动的艺术表现力。任何动人的歌唱, 无论是语言、音乐, 还是感情的渲泄和意境的创造, 都是演唱者过去的生活和艺术的积累在内心融化后的产物。要想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美的价值, 只有当自己拥有了深厚的艺术积累才能做到, 从而产生对作品的热情, 在演唱中使歌曲生动感人。

[2]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3]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胡洋.老年合唱团的合唱训练[J].才智2010.8.作者简介:

余姗,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

摘要: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学习者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要表现好一个声乐作品, 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巧, 首先要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才能合理运用自己的声线表现出歌曲的含义和内涵, 才能根据作品的文学诉求和文字内容以及音乐风格进行最佳的设计和演绎。所以, 我们要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 多多观摩、欣赏和学习各种门类的艺术表演以及器乐表演, 积累和沉淀音乐的艺术感和审美感, 提高艺术修养。让观众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真情实感, 并且从你的歌声中得到美的享受。

浅谈艺术修养的提高 篇9

一、艺术修养的概念

“修养”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修身”,这主要体现在道德层面之上。在《大学》中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修养”一词的内容与范围不断得到充实扩大,涵盖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知识才能、技艺技巧、思想情操、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与品质。特别是在物资充盈、生活富足的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层面,通过学习、锻炼、陶冶等实践活动,使自己得以充实、提高和完善。

艺术修养,亦可称作艺术素养,通常指一个人对艺术和美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评价和创造的能力。她也泛指艺术家在各自专业领域里所展现出的水平高低及完善程度,是对艺术形式及艺术内涵的理解与感受,是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与境界。艺术修养对健全人格的养成影响极大,她往往借助某种艺术精神、艺术理想,以及艺术态度等人文气质显露出来。

二、提高艺术修养的方法

(一)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艺术的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在审美需求驱动和审美意识调控下,调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对艺术作品进行观照、体验和解悟的精神活动过程,遵循的是一种更突出的情感和理解逻辑。通过对每件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意象和外在美感进行体验和领悟,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情满足。同时,随着欣赏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强艺术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逐渐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体会作品中的艺术之美,通感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审美的情趣在于艺术欣赏的格调,需要更多注重作品的质量,因为高雅的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低俗的作品则会给人以不良的影响。歌德指出“: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而且越是优秀的作品,它的艺术描写越生动,艺术形象越鲜明,越能引起人们的欣赏兴趣。舒曼曾说过“:美的音乐,是与世间的褒贬荣辱无关系的尊贵的心的发露。真正的音乐,必须常是高远的心的表现。”例如:贝多芬的交响乐、罗丹的《思想者》等都值得我们慢慢欣赏,细细品味,认真学习,从而净化我们的心灵,培养我们对崇高艺术理想的追求。

(二)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艺术创作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将心灵营构的艺术构思物态化,最终形成现实存在的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也是艺术活动最基本的形式。艺术创作有助于掌握艺术的规律,培养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开拓想象能力,强化艺术知识和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艺术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准备阶段、构思阶段、传达阶段。

准备即是深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阶段。艺术源于生活,根据创作的需要,通过观察、体验、享受生活,才能从生活的点滴之中获得对美的艺术感受和创作素材。

构思即是构建艺术意象的阶段。艺术毕竟是高于生活的,创作者将素材进行加工提炼,构思整理,才能升华为艺术。此时想象力是最为基本和主要的,是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了想象力就没有了艺术活动,提高艺术修养也无从谈起。

传达即是艺术意象物态化的阶段。每种艺术形式的传达都离不开艺术知识和技能。他们是艺术修养的构成因素,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训练,再经由不断的创作体验,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技能,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三)通过批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将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不断地感受、理解、诠释艺术,并以某种艺术价值标准为尺度,对作品的形式、寓意、审美等作出合理、公允、准确的评判,进而促使自身艺术修养水平的提高,这就是艺术批评。

在对艺术的批评过程中,不是仅停留在对艺术美的享受,而是站在一个相对高的角度,通过连续的感受、思考与理解艺术,去发现和感悟蕴藏在艺术深处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使艺术感知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使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有更大的飞跃。

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对艺术批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别林斯基曾说:“敏锐的诗意感觉,对美文学印象的强大感受力——这才应该是从事批评的首要条件,通过这些才能够一眼分清虚假的灵感和真正的灵感,雕琢的堆砌和真实情感的流露,墨守成规的形式之作和充满美学生命的结实之作,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强大的才智,渊博的学问,高度的教养才有意义和重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能用一系列的比较、鉴别、思索和考问的方法对艺术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感受力越强大,情感体验越真挚,想象力越有创造性;思考能力越强烈,则理解越深刻,评判越情理。

(四)通过学习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认识和经验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在学习中提升艺术境界,正所谓“艺通于道”。

首先是生活知识,因为艺术的来源就是生活。从欣赏主体来说,了解作品时代背景,熟悉作者人生阅历,可以与作品融为一体,心心相印,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获得丰富、真实的艺术体验。从创作角度来讲,生活是艺术的发端,也是艺术的依据和前提,从生活出发是艺术最根本性的规律。正如高尔基所说:“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

其次是文化知识。一部传世经典《红楼梦》,涉及诗词歌赋、工艺美术、建筑园艺、农业医药甚至还有烹调技艺,涉猎范围之广堪称百科全书。艺术是文化的子系统,载歌载舞、琴棋书画是文化,天文地理、数学历史也是文化,艺术与其他学问都是相通相连、相互影响的。

浅析评剧演员的艺术修养 篇10

一、曲不离口——掌握扎实基本功

基本功是戏剧艺术的表现形式, 是戏剧的基础。所谓“戏无技不惊人”, 戏剧的基本技法是构建整出戏的基石, 也是验证一名演员是否合格的凭证。将它形容为盖房子的地基并不过分, 将它形容为戏曲演员入行的敲门砖也是恰如其分。戏曲舞台上的“技”指的就是“唱、念、做、打”, 而在评剧上, 指的就是清晰、明白的板腔体, 经常做到“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也就奠定了提升评剧艺术修养的基础。评剧演员张亚君在谈论评剧《灯魂》的角色创作时说道 :“在唱腔方面, 我的师父也给了我很大启示, 她说唱腔不是单纯唱旋律, 要唱情、唱出人物! 咀嚼着老师的引导, 我用心处理每一句唱腔, 兰子在第三场幕后唱到 :‘骤然间雨瓢泼风云突变!’这一句的规定情景是 :兰子在雨中未曾追赶到负气返校的女儿, 心中装着规划拆迁的大事, 鼓足勇气冒雨再闯母亲这一关。我用了‘顿’‘连’‘收’‘放’的演唱技巧处理这一句, 来彰显兰子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令兰子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融会贯通——提升文化修养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演员, 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但他们在舞台上塑造的艺术形象却不够深入人心。也有些艺术家, 将每一个故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使观众如身临其境。究其原因, 就在于演员们的文化修养。

这里的文化修养, 不仅在于演员对剧本的反复钻研, 更在于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修养。一名优秀的评剧演员, 在面对每一个崭新的剧本时, 都要反复推敲、专研, 力求尽快融入故事中, 融入角色里, 与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品位产生共鸣。

另外, 戏曲演员要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就更需要广泛的文化知识以及和戏剧有关的常识性知识, 而提升文化素养的关键则是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戏曲演员经过对文化知识的不断刻苦学习, 广泛涉猎历史、地理、文学、哲学、音乐、美术等文化知识, 就能得心应手, 融入到戏曲表演、渗透到角色中。

说到评剧艺术中的博采众长,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戴月琴的评剧表演就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对戏曲的研究, 戴月琴还悉心钻研历史故事、文学名著。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反复揣摩各个历史人物的内心所思所想, 再联想到评剧剧本中的每一个相同或相近的角色, 让自己能够站在角色的历史环境中演绎, 这样, 塑造出的艺术形象想不深入人心也很难了。

除了提升文学素养, 戴月琴老师平时也酷爱画画。她说, 自己幼年时代就喜欢画画, 最爱画的是仕女, 也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进行国画创作的学习。拜新凤霞为师后, 凤霞老师不仅教她唱戏, 还教她绘画。戴月琴老师曾说过 :“现在我经常画自己所饰演过的角色, 如刘巧儿、张五可、小翠、焦氏等。我深深感到书画艺术与戏曲表演艺术具有的密切联系, 我的画也是我对剧中人物的另一种理解。”所谓涉猎广泛、博采众长在戴老师身上得到了体现。

三、以情动人——情感修养

戏曲演员的情感修养能够决定他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否生动、深入人心, 也能体现出他们在艺术品位上的高低雅俗。表现在评剧上, 评剧演员的情感修养要从民族使命、道德修养两方面体现。

体现在民族使命上, 评剧演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 自然要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对国家、民族的感情之中, 一名崇高的评剧演员会把评剧事业看作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崇高使命, 将祖国美、家乡美通过平民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他们会顺应着时代的脉搏, 鲜明地将时代精神反映在舞台形象的创造中。

体现在道德修养上, 不仅表现评剧演员在舞台上的相互帮助, 更表现在生活上的扶持以及对长辈的尊重, 对晚辈的教导上。每一位优秀的评剧艺术家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大家”, 不仅是要有卓越的艺术功底, 更应该有深厚的道德修养, 为评剧艺术的振兴和发展发光发热。

中国评剧院院长王亚勋曾说评剧是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 评剧肩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责任, 中国评剧需要广大评剧演员进行在艺术修养上的提升和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丰富和完善。将评剧演绎出灵魂, 深入到群众中去唤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 是发展和振兴评剧的目标。而每一位评剧演员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基本功、文化修养、情感修养以及对戏剧的创新意识, 才能将艺术角色塑造得淋漓尽致, 才能让评剧重焕光彩, 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摘要:演员是戏曲的灵魂, 而以亲民性为特色的评剧则更需要演员赋予其灵性。对于评剧演员而言, 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还需要努力提升文化修养、情感修养以及对戏剧的创新意识, 归根结底, 就是提升评剧演员的艺术修养。

声乐艺术中的“专一”心理修养 篇11

一、声乐艺术中 “专一” 的分配和转移

由于“专一”具有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就使注意的对象变得鲜明、清晰,从而保证歌唱者能对演唱的某一方面更完善、更细致的表现。 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专一”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专一”的分配和转移。在声乐学习中,“专一”的分配和转移的合理、科学的运用,能使各种发声技巧有效地搭配起来。 那么,在声乐学习中,“专一”的分配是指什么?“专一”的转移又是指什么? “专一”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实践证明注意分配是可能的,比如歌唱家在视唱新作品时,眼睛视谱,嘴巴唱词,手指弹琴;歌唱家在舞台上表演时,眼看观众,耳听伴奏,嘴唱歌词,甚至还要加上身段表演等等。当然,这些注意分配的多种技能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经过专门的训练,已把获得的技巧与心得融化为潜意识和潜能而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功能。事实上,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至少已经由一二种活动已经达到熟练和自动化的程度,所以,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多种活动,必须分别练习,各个突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逐渐形成一定的反应系统,才能同时完成多种活动。 “专一”的转移就是从一个对象迁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它是有目的的主动调动,当调动好以后,又能在另一种对象和活动上稳定下来,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有计划地调动注意。这并不是注意力分散,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目的,能否在各种情况下稳定下来。例如:当在演唱开始时,首先注意伴奏,然后依次注意歌曲中的开始起唱、歌词、表现、表演动作、声音共鸣、演唱效果等等,这些都是注意转移品质的良好体现。在声乐艺术中,标志着一个声乐从业人员的整体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这种心理品质主要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在许多情况下,转移会通过“预备口令”而能顺利转移。比如:独唱时,前奏就是总预备,前奏的最后一拍是预备,演唱者做到了正确的吸气、起唱即说明其运用了正确的注意转移,而歌曲的每一句都须做好换气的预备,如果演唱者每唱一句都能做到这一点,则说明其具备了良好的注意转移品质。上述这些都必须在平时的声乐学习中不断进行训练和巩固,才能逐渐达到专一的合理、灵活转移。 实践证明,在学习声乐的各环节中,只有做到专一的合理、科学的分配和转移,各种发声技巧才能有效的协作好,从而科学地发出美妙的声音。事实证明:只有做到了这样,才能在声乐演唱艺术活动中做到任何意外的干扰都不会影响到歌唱表演的完整性,从而使歌唱者能进入一种自然投入的演唱状态。

二、声乐学习中“专一”的培养

在声乐学习中,“专一”作为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使人的心理活动富于组织性、积极性、清晰性和深刻性,作为一种意识倾向特征,能使歌唱者避免各种外在干扰,从而集中注意力进行歌唱,并能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从而大大提高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成功演绎作品的机率。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声乐学习中的“专一”心理呢?

(一)要加强意志的锻炼,做到凡事要集中注意

所谓“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就是使注意成为自己所掌握的一个武器。为此,首先养成因时因地而注意的习惯,也就是说做什么,就要想什么,不去想以此无关的事情。为了能够学习和掌握高超的演唱技能,必须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和追求的目标,并在学习与实践中有目的的支配、调整自我的行为动作和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包括自己的认识活动和情绪状态,将歌唱器官原来并不随意的运动改变为随意运动,从而将更大的“专一”集中指向艺术表现方面,使演唱水平达到更高层次,最终实现自己的预定目的。在意志的锻炼过程中,为了追求和实现既定目的,声乐学习者还必须做到藐视困难和克服困难。当然,困难越大,需要意志行动的力量也就越要坚强。

(二)一定的地点注意一定的对象

注意的对象不宜太多太杂,要学会用耳朵倾听自己的歌唱。声乐学习者要与其他音乐艺术学习者一样,在发声和演唱过程中必须把耳朵自己作为自己最好的老师,时刻监听自己的歌唱效果,并随时调整。在学唱过程中还要注意要用饱满的感情的进行歌唱,使自己处于全身心表演的境界。

(三)要锻炼自己在不顺利条件下能够正常演唱的良好习惯

正在演唱时,对于剧场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如:灯泡爆裂、台下的尖叫、观众的吵闹等,演唱者要照常集中注意力,沉着冷静地保持演出状态。这就要求声乐学习者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学会控制自己、调整自己,把一切集中在艺术表现方面,忘掉除此之外的一切事物,达到忘我的境界。这需要演唱具备对艺术崇高的追求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这正是许多中外歌唱大师所共同具备的优良品质。所以,加强注意品质的培养,还要求声乐学习者应该多向前人学习,学习他们对声乐艺术专心致志、执着追求所表现出来的高度注意的优良品质和为艺术献身的崇高精神。另外,声音学习者还应该有意识多让自己在各种场合进行演唱,以锻炼自己在各种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其实,“专一”的种类和品质表现在个人身上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声乐的学生中,有的注意转移能够做到灵活而容易,有的比较迟钝而显得困难;有的容易实现集中,有的则由于“专一”比较广泛而难以集中;有的能做到“专一”的持久、稳定,有的则难以稳定持久;有的内部注意发展较好,有的则难以做到内部“专一”。 “专一”的个别差异往往还表现在“专一”类型上。比如老师提出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清晰和自然、适度,而粗心的学生往往会去注意其他方面,如:声音位置的问题,而不会去注意当前由于要实现自然、准确地咬字、吐字而必须对发声器官的合理调整。并且,学生的“专一”品质还由于其他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不同、理想信念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另外,培养学生在歌唱时保持兴奋状态,对其在发声和演唱过程中做到“专一”的集中、声音的轻松自然都有极大的好处。 事实上,声乐学习中的发声、歌唱和舞台上的演唱都是一种复杂的、整体性的活动。所以,影响歌唱者的演唱水平的因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专一”这一心理素质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高水平的演唱者还应该具备其它许多的优良品质。从这一点来说,了解和培养“专一”这一心理素质,是不能孤立进行的,还应该与其它因素相结合而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一”这一心理素质在实际演唱中,对歌唱者的演唱产生更多、更大的积极作用,从而真正为进一步提高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而服务。因此,声乐学习者必须全面把握、整体学习,使其在整体素质上能够全面、协调地得以发展,最终真正掌握声乐的真谛,从而真正实现学习目标——高水平的演唱。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表演艺术修养 篇12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音乐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从音乐的起源来看, 人类早期的音乐是与诗歌、舞蹈同步产生的。从音乐的发展看, 它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都有联系, 特别是它与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细读历史, 我们就会发现, 文艺复兴正是发端于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碰撞;而以贝多芬为代表的德国古典音乐也是来源于德国文化和德国大革命的碰撞。正是由于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相互碰撞, 与其他文化的互相作用和影响, 才使得音乐具有了非常丰富的人文内涵, 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生生不息, 流传至今。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 围绕着音乐就产生了大量的作曲家、歌唱家, 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数量繁多的作品, 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 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成为一个音乐的王国, 具有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并且这个体系中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那么, 作为一名歌唱者, 要想熟练掌握这门艺术, 就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能力, 而这较高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歌唱技术之外,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比如, 中国的歌曲中就涉及到了很多体裁, 包括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明清小说等等。拿现已知的著名声乐作品来讲, 就涉及到几十首古诗, 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 以及近现代的作家诸如刘半农、徐志摩、田汉等。外国的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同样也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 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 从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赞美诗、故事、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从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歌曲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由歌词的文学性所决定, 而对声乐作品中文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样也能反映出歌唱者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我们要想演唱好一个声乐作品, 首先就要理解透彻作品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 只有做到了充分理解和掌握, 然后才能通过歌唱准确表现出一部声乐作品的丰富内涵, 表现出声乐作品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的艺术特征。只有具有相当扎实的文学素养积淀, 对于《红豆词》、《玫瑰三愿》、《阳关三叠》等歌曲, 才有可能充分理解其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思想内涵。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来说, 歌唱者的歌唱不仅是对声乐作品的一种再现, 从更深层次上说还是一种富有创作性的艺术活动, 这就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所以, 要想歌唱和演绎好一部声乐作品, 就需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古典文学的知识和文化的修养, 对这部声乐作品的产生背景、文化内涵、创作手法、地域特点等, 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把握, 唯有如此歌唱者才能选取一种最佳的设计和安排, 来体现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学内容以及表现特征, 只有做到这些, 歌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才会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因此, 歌唱者应该具备较深厚的文化修养, 我们只有认识和体会到这一点, 并且主动地尽力地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我们才不至于对声乐作品的表现显得枯燥乏味, 我们才能在声乐艺术的茫茫瀚海中显得游刃有余, 富于创造性和自己的独特魅力。

在大学的课堂上, 老师纵然经常论及文化修养对于声乐艺术有这么重要那么重要, 但是很多的音乐专业的学生, 包括毕业后从事声乐艺术的专业歌唱演员, 大多都对此不重视甚至不当回事儿。很多的歌唱者会觉得读书与搞研究不是自己应该做的功课, 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感觉无所谓, 不重视对于专业学习和歌唱中相关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这就会造成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不够, 就会影响到歌唱水平的提高, 使自己的歌唱仅仅只是技巧的展示, 而谈不上拓展音乐素质, 更不用说升华音乐精神。

首先, 要提高思想认识。音乐与文学密切相关, 歌曲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歌词的文学性。歌唱者在歌唱中, 对声乐作品文学性的把握尤其可以看出自身是否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我们要想演绎好一部声乐作品, 就先要理解透彻这部作品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 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歌唱来准确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最后是表现出声乐作品的艺术境界。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一样, 两者都具有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鲜明特征, 它们既有相同的特征, 又相得益彰, 互为补充。歌唱者无论想学习好哪一种领域的音乐, 都必须具备很好的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 当然还应积累相关的音乐审美经验。歌唱者只有深入体会到音乐和其他文化形态的紧密联系, 特别是一旦歌唱者掌握了音乐和其他艺术种类的联系规律, 其对一部声乐作品的表现才有可能摆脱机械的简单模仿, 提升一个层次, 转而理解、体验和领悟作品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这才算是进入了艺术创造的新的天地。歌唱者只有在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的基础上, 勇于探索新领域, 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 提升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并做到对于音乐的刻苦钻研,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歌唱水平质的突破和提升。

其次, 要做好基础工作。歌唱者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歌唱水平, 另一方面, 要着力加强对于相关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 进行脚踏实地地研究, 在此基础上, 积极收集、查询相关资料, 进一步提升歌唱水平。打个比方来说, 歌唱者要了解声乐发展历史、中外声乐文化异同、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歌唱者做好了这些基础性功课, 不但能够提升自身的歌唱技巧与理论素养, 还能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的大量声乐作品与声乐知识, 提升自身对于声乐作品的分析和把握的能力。当然, 歌唱者如果还能研究一些声乐理论, 更能开阔自己的思路, 并逐步积累一定的音乐文化。举个例子说, 歌唱者只有深入研究声乐演唱的心理学知识, 探寻自身与听众之间互动等各方面的心理因素, 就能够控制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也才能协调好各个发声器官的密切配合。

最后, 要准确把握作品。歌唱者在演唱作品时, 对作品的表现方式, 不应只停留在仅仅理解表面字意和简单模仿的层次, 要从声乐作品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的高度来分析和把握。在已经掌握的文学修养基础上, 分析和掌握一部声乐作品的产生背景、艺术特征, 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歌唱者就不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演绎出自己的水平和特色。当然, 歌唱者利用业余时间, 还要深入地学习相关文化, 在学习的基础上开拓视野, 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歌唱和演绎。

摘要:声乐艺术用歌唱者的歌唱来表达情感, 歌唱者的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 歌唱——作品——情感, 在歌唱和情感之间, 作品承担着桥梁的作用。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内涵, 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由人创造的, 同时文化又影响着人, 塑造着人, 所以歌唱者必须非常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声乐艺术,文化修养,作品把握

参考文献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2]俞子正, 田晓宝, 张晓忠.声乐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4]朱艳彬.音乐教学中演唱艺术的情感表现[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7 (9) .

[5]王瑞如.声乐艺术与文化修养[J].剧影月报, 2008 (12) .

上一篇:历史性事件下一篇:平板光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