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演团体

2024-06-22

艺术表演团体(共9篇)

艺术表演团体 篇1

艺术表演团体以剧目生产和戏曲传承为事业发展目标, 它所使用的资金来自财政拨款, 对成本管理并不重视。随着文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文艺院团除纯公益性的团体外, 相当一部分已走向市场, 有的已改制成企业。文艺院团如何引进企业管理机制, 加强内部成本管理, 正确处理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 已经是摆在文艺院团财务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我国学术界对文艺院团的成本管理研究甚少, 笔者曾经于1998年发表论文《艺术表演团体内部成本核算与效益考核问题思考》详细阐述了文艺院团的内部成本核算方法, 该文被《文化报》全文刊载。现在看来仅仅强调成本核算还远远不够, 因为核算只是事后反映, 所以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尚需在成本管理上下功夫。笔者认为, 文艺院团的内部成本管理应包括内部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几个方面。

一、内部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内部成本管理首先应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以便正确归集费用和绩效评价。一般来说, 文艺院团需要进行内部成本核算的有剧本、剧目、曲目等。这些对象, 在以往财政体制下, 一般并不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 有时由于领报经费或其他上报需要, 偶而做一些单项成本核算也往往出于某种利益考虑, 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按不同的上报要求取舍数据, 得出的数据一般弹性较大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内部成本管理则是要对这些成本对象进行正确核算, 科学管理。

二、内部成本核算

文艺院团的内部成本核算与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有区别的, 剧目的策划、创作、排练、演出的各个环节之间不具有价值转化问题, 它本质上不同于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体制来看, 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必须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这就根本上排除了直接在帐面上进行费用、成本、产品转化处理的可能性。所以, 文艺院团成本核算只能通过辅助帐记帐核算 (见拙作《艺术表演团体内部成本核算与效益考核问题思考》) 。所谓辅助帐核算是指在不影响大帐记帐核算的前提下把需要进行内部成本核算的费用同时记入辅助帐进行内部核算。辅助帐是在本单位总帐之下设置, 并不是“两本帐”, 这与法律禁止的“两本帐”有本质区别。

如果某文艺院团在同一时期同时创作排演多个剧目, 公共资源消耗费用的归集、分配可以参照适用企业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下应正确确定成本动因、作业中心和成本库。笔者认为, 文艺院团的作业成本增减与剧目的参与人数有关, 应以剧目参与的人数作为成本动因;作业中心可以按剧目的策划、创作、排练、演出等同质作业行为进行划分;而成本库则是归集了一个作业中心所耗用的全部公共费用。如果某文艺院团同时上马甲、乙两个剧目, 以排练作业中心为例, 甲剧目应分配排练费用的公式为:

以上公式中的排练费用应该在成本辅助帐中直接取数。如果某演员同时参与甲、乙两个剧目的排练则甲、乙两个剧目各计算1人, 总人数应计算2人。这样计算仅仅是成本核算需要, 与统计学意义无关。

三、目标成本的管理

文艺院团内部成本核算不仅要简单地反映排演某个剧目究竟化了多少钱,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控制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笔者的经验, 目标成本法是很适合文艺院团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 目标成本的设定

文艺院团在决定要上马一个新剧目的时候, 首先应确定这个新剧目需投入多少资金, 成本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根据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目标成本应该等于产品合理的市场价减去必要的利润。然而这一理论并不适合文艺院团。不仅剧目并不完全等同于企业的产品, 不能批量生产, 也没有市场价格可以参考, 而且大多文艺院团属国有事业单位, 因为是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事业发展目标, 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文艺院团剧目的目标成本应根据剧种自身的特点结合剧目题材进行科学测算。

剧目的目标成本设定应考虑的因素应包括人员工资、创作稿费、研讨论证费用、服装道具费用、舞美设计制作费、差旅交通费等, 其参照系数应该有参与的人数、差旅费标准, 以及其他各类商品、服务的购买成本等。目标成本的设定应以所生产剧目的实际需要进行安排。

剧目目标成本的设定是类似“零基预算”成本预算的, 它完全是根据现有的资料进行测算。剧目的目标成本设定以后就应围绕这一成本目标组织创作、排练, 改变以往无目标上剧目的模式。

(二) 目标成本的事前控制

剧目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指在剧目设计时按目标成本的要求对剧目中涉及的费用加以事先安排, 避免实际操作时不计成本的情况发生。事前控制将目标成本落实到剧目的创作设计中, 以目标成本来约束剧目创作设计, 是成本管理的基础。

剧目设计通常包括前期策划和创作设计。前期策划是剧目创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 文艺院团应根据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或艺术传承本身的需要确定创作题材, 对所要创作剧目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论证, 并对未来各阶段的经费使用制定方案。剧目可行性应包括题材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文艺方向, 是否受群众欢迎, 经费能否得到落实。经费使用方案是要细分剧目创作排练的各个分项目, 把目标成本确定的经费额度分配给各个分项目, 力求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对于服装、道具、舞美设计制作, 声、光、电设备等开支较大的购买还应做好政府采购预案。

剧目经前期策划后应组织创作班子进行剧本创作设计。为节约成本应尽量使用本单位现有创作人员进行创作, 确需向社会购买剧本也应符合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剧本创作应贯彻目标成本, 剧中的场景、人物等尽可能以节约成本为要务, 不搞华而不实的布景设置, 不设无关紧要的人物。场景设计应优先考虑本单位现有的声、光、电设备, 能不添新设备尽量不添, 能租用尽量不买。服装、道具应优先使用现有材料, 新添置的服装、道具应考虑以后新上剧目能继续使用。

(三) 目标成本事中的控制

目标成本事中控制是指在剧目的具体的排练、演出过程中严格按剧目设计的方案实施, 最终落实目标成本。事中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成本管理过程, 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阶段。事中控制的成败关系到目标成本的实现与否, 剧组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成本责任主体, 有必要将目标成本宣传到每一个人。

剧目设计成熟后即应进行排练, 将其搬上舞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排练期间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不作无谓的消耗, 如果不是赶任务、赶时间, 尽量利用工作时间进行排练。如果是少数演员之间的对手戏完全可以由演员自己抽时间完成而不拖累全剧组成员。彩排、响排地点应优先使用本单位排练场或剧场, 尽量不租用其他单位场地。排练期间的降本增效还体现在演职人员的纪律管理。目标成本设定得最好, 如果人员松松圬圬、迟到早退, 不但排练任务完不成, 成本也降不下来。有些院团为了能使演职人员安心排练去地租用场地搞所谓“封闭式”集中排练, 这虽然能抓住人, 但却陡增了排练成本, 不应提倡。为落实目标成本有必要引入奖惩机制, 有效发挥团体的作用。

剧目演出成本控制类似于企业流通环节的费用控制, 演出费用属于下游成本, 演出成本高低取决于演出场次的多少, 但是每次演出的成本费用仍然是可控的。此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交通费、差旅费、宣传广告费等, 演出成本的控制应以控制参与人数、控制宣传广告费为主。交通工具首选自有车辆, 自有车辆不能满足需要的应以招标形式向租赁公司租用;差旅费各项开支不得突破政府规定标准;宣传册印制以政府采购方式发包;有必要在演出后召集观众、专家、学者开会研讨的, 出席会议的人数应当严格控制。

四、成本绩效的评价

成本绩效是指投入资金后所能产生的效益、效率和效果, 文艺院团的剧目成本绩效通常分为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 个别剧目还包含政治绩效。成本绩效评价是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产出和效果进行评价, 其目的是明确支出责任, 提高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提高戏曲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大多数传统戏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应当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 经济效益更多地体现在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和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而不是追求所谓的利润“最大化”。事实上绝大多数剧目都是“只赚吆喝不赚钱”, 尽管如此, 其社会效益仍然不可估量。通过剧目创作、创新带动人才培养, 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在传承的同时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甚至将中华文化传播海外。文艺院团所设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应包含体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和体现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有效性的指标。

剧目成本绩效评价指标包括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主要评价目标成本设定的投入资金是否到位, 是否按事先设定的用途使用, 自筹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是多少。产出指标包括剧目演出场次、观众人数、观众满意度, 主要演员参演率、青年演员的参与率, 获奖情况, 演出收入额、非税收入上缴国库情况等。此外还应设定因剧目建设带动剧团建设的相关指标, 包括引进人才的数量、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情况、剧种以及演员的知名度提高情况等。

五、结语

文艺院团成本管理它是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作业成本管理, 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对于文艺院团, 成本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文艺院团管好用好资金,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职责所系, 会计人员应多研究, 摸索出符合本单位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孙亚萍.探讨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J].中国科技信, 2013, (10) .

[2]陈涓.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探索[J].现代商业, 2011, (4) .

[3]陈祥有.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的作业成本法[J].审计月刊, 2009, (6) .

艺术表演团体 篇2

预算报告

一、道具类型及数量:

1、向日葵 模型264个

2、书 模型132个

3、彩色大花132个

合计:528个(实际要做600个)。

排练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道具会有损耗,所以实际制作时,需要多制作一些,以备替换损坏的道具。所以,实际应该要做 600个左右。

二、所需材料:

1、三合板16张,25元张,加运费,计430元。

(说明:用于制作向日葵模型的底板,一张三合板规格是2.4*1.2,一张三合板大约可以制作16-18个向日葵模型的底板,平均每个底板成本是1.3至1.5元。

如果采用废硬纸盒来制作,将纸盒买进来,大约要0.8到1.00元一斤,一斤大概能制作一个向日葵底板。纸盒的损耗大,硬度差,不及三合板有形,也不及三合板坚固耐用。成本上,总体上看,二者差不了很多。)

2、纸盒 160个左右,0.80--1.00个,加运费 计200元。

(说明:用于制作书模型。既是书,就必须要能翻动,所以只能用大纸盒制作。困难在于,需要这么多数量的大型的纸盒,到哪里找?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要跑很多路,所以还要考虑人力成本和交通费用。)

3、彩色发光铜板纸 1300张左右,0.80--1.00/张,计1200元。

(说明:用于做向日葵模型、书模型的面板,每个模型有两面,考虑到有损耗,所以需要1300张)

4、彩色皱纹纸,600束0.80-1.00/每束,计500元。

(说明:用于制作彩色大花,每5束,制作一朵花,需要这么多数量。)

5、金黄的布,30米,18元/米,计480元。

(用于,制作向日葵模型的“花瓣”,1米布大概可以制作六个模型的“花瓣”。)

6、强力胶,140支,3.00元/支,计420元。

(说明:用于在三合板上粘牢“花瓣”。每个“花瓣”用半支,需要140支。)

7、双面胶 150卷,2.00元/卷,计300元。

(用于粘贴书模型,向日葵模型的面板。书有两片,正反各2面,共有4个面需要双面胶粘,132本“书”共计528个面;向日葵模型面板,有正反2个面需要双面胶,264个向日葵模型共528个面。两项共计1056个面需要双面胶,1卷双面胶大概能粘7个面,就需要150卷双面胶。)

以上7项合计:3530元

三、人力工资:

一个人平均一天大概制作可以做25个道具,600个道具需要24个工日,平均每个工日100元计算,共计2400元。

以上材料3530元,工资2400元,合计5930元。如果在这基础上,按八折计算费用,也需要要投入4774元。

团体操表演 篇3

运动员入场仪式结束后,精彩的团体表演开始了,花样跳绳令人眼花缭乱、足球操激情飞扬……现在场上正在表演的是团体太极拳。

100位运动员站成了一个方阵,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动作整齐划一,观众席上不时传来啧啧称赞的声音。

萌萌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他问旁边的胖胖熊:“这个方阵的最外面一圈有多少位运动员啊?”

胖胖熊想了想,说:“他们排成了一个正方形,每排每行都是10个人,也就是每条边上都是10个人,所以最外面一圈一共站了10?=40(人)。”

没想到萌萌虎却摇摇头:“不对,应该只有36人。”

胖胖熊不服气地说:“怎么可能呢?”

萌萌虎胸有成竹地说:“去除最外面的一圈,里面的运动员每排8人,站了8排,一共8?=64(人),所以最外面一圈有100-64=36(人)。”

胖胖熊有些糊涂了:“明明每边都是10个人啊?”

萌萌虎解释道:“你把四个角上的人在横排和竖排上都算了一次,算重复啦!”

胖胖虎恍然大悟:“我有办法了,四个角上的人先不算,每边中间都站了8个人,8?=32(人),再加上四个角上的4个人,这个方阵最外面一圈一共站了32+4=36(人)。”

略论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 篇4

近年来, 我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迅速, 发展中的艺术表演团体对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 传统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艺术表演团体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组织, 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方向、转变思路, 探索出一条适应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有效途径。如何进行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是当前艺术表演团体关注的焦点。因此, 研究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 笔者对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提升开放理念, 树立创新思维

提升开放理念, 树立创新思维, 是新形势下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关键。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 在提升开放理念方面, 艺术表演团体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艺术表演团体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 在艺术表演团体中, 开放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提升开放理念是新形势下艺术表演团体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提升开放理念方面, 艺术表演团体应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与时俱进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 积极拓宽演出渠道, 在开放的社会和人文环境中赢得发展。

没有创新性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 新形势下艺术表演团体管理, 树立创新思维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 新的创意、新的思潮、新的理念层出不穷, 对艺术表演团体而言, 艺术工作者是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群, 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这样才能使表演出来的艺术有新意。不但艺术作品的构思创作要有新意, 演员的表演要有创新, 所有与演出有关的辅助工具也必须有所创新, 只有全体成员都对创新有高度的认识, 并把创新的想法不断引入自己的工作中, 整体的演出水平才能提高, 艺术作品才能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 坚持人本法则, 有效协调沟通

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 还应坚持人本法则, 有效协调沟通。在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中, 人本法则中的人本是指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表演团体的从业人员是艺术表演团体的主体, 在新形势下, 坚持人本原则, 就是要以团体中的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 坚持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过程中, 对于艺术表演从业人员的创作活动, 要多予以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 在情感交流方面, 还应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另外, 观众的主体地位也不容忽视, 对于观看艺术表演的观众, 还要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 使艺术表演团体的创作演出活动围绕观众来进行。

有效协调沟通也是新形势下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中, 关系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 如果各部门之间没有做到有效的协调沟通, 无形中会使各部门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矛盾, 不利于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 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还应有效协调沟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 在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中, 协调包括组织与外部的协调沟通以及组织内部的协调沟通。首先是外部沟通, 艺术表演团体面临的外部环境中包含着两种公众, 一是顾客公众, 一是社会公众。艺术表演团体与外部公众的协调, 可以使公众支持和配合团体的工作。其次是组织内部的协调沟通。艺术表演团体要保持正常有序地运行, 必须保证团体内部的稳定和各部门关系的协调。

3 加强质量管理, 增强风险防范

加强质量管理, 增强风险防范, 对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对艺术表演团体而言, 艺术表演演出的质量是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命, 艺术表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管理和其他管理相比, 不同于其他的管理活动, 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这是因为艺术表演团体的艺术生产是现场的, 产品生产的同时就面向观众, 这种表演方式具有瞬时性和不可预见性性, 因此存在着一定的表演风险, 只有加强对艺术表演的质量管理, 确保艺术表演的质量,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艺术表演的风险防范。

在加强质量管理方面, 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可以建立演出质量监督机构, 通过设置的质量监督机构, 实时了解演出过程, 随时掌握演员的工作状态, 一旦发现有损演出质量的现象和事情,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使艺术表演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增强风险防范方面, 由于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面临的风险主要有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因此, 增强艺术表演团体管理风险防范的措施, 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要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 以规避财务风险。二是做好市场定位, 有正确的目标市场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把艺术表演的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三是要把握好艺术表演团体经营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4 提高组织效率, 努力回报社会

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 提高组织效率和努力回报社会相辅相成。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组织效率关系到艺术表演团体的经济收入, 因此要提高组织效率。但也需要注意到的是, 不能片面地关注艺术表演团体的经济收入, 艺术表演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才能艺术表演团体可持续发展。因此, 艺术表演团体在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的同时, 还要兼顾艺术表演团体的社会利益, 努力回报社会。在提高组织效率方面, 由于艺术表演团体的运转系统由多个部门协同组织运作, 一个艺术表演的上演往往关系到诸多环节, 从时间上要经过资料采集、艺术构思创作、节目排练、一次二次合成、、彩排、演出等;从空间上要经由排练场、录音棚、剧场等;从内容上要包括剧本、音乐、舞蹈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影响整个演出的进度和效率, 因此, 提高团体的工作效率非常有必要。在努力回报社会方面, 因为艺术产品是精神与心灵的创造活动, 它也将影响和教化人的心灵活动与行为方式, 艺术表演团体应该比任何一个生产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 有更强烈的社会意识。艺术表演团体只有把艺术的社会价值放在艺术创作的首位, 其艺术产品才能有真正的市场, 艺术表演团体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5 结语

总之, 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新形势下, 对艺术表演团体的管理, 应提升开放理念, 树立创新思维;坚持人本法则, 有效协调沟通;加强质量管理, 增强风险防范;提高组织效率, 努力回报社会;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新形势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荆涛.京剧艺术发展与创新[J].理论界.2007 (06) [1]荆涛.京剧艺术发展与创新[J].理论界.2007 (06)

[2]任有胜.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表演团体亟需转变思想观念[J].剧影月报.2011 (01) [2]任有胜.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表演团体亟需转变思想观念[J].剧影月报.2011 (01)

[3]王丽岩.论艺术表演团体的可持续发展[J].剧作家.2008 (02) [3]王丽岩.论艺术表演团体的可持续发展[J].剧作家.2008 (02)

[4]徐春晖, 姜楠.中国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J].文化学刊.2007 (04) [4]徐春晖, 姜楠.中国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J].文化学刊.2007 (04)

[5]颜聪.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1 (04) [5]颜聪.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1 (04)

团体操表演心得体会 篇5

我们级部的全体女生每天下午的第三、四节课去连团体操。虽然才练习了短短的几天,但我也在过程中感受到了酸甜苦辣。

一开始,还没有进入正常状态,我们很不守纪律,老师狠狠的批评了我们。我们开始了第二次训练,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我们不敢乱了,乖乖的站在那里。老师让我们往东,我们绝对不敢往西。老师拿着话筒像国王一样指挥着,我们像士兵一样服从指挥。总算学完了前面的一小段,练得团体操还不错,老师还夸我们呢!

我们每次练完团体操回到教室时,值日生已经开始做值日了;而且,我们每次都是很晚到家,作业也做得乱七八糟的。经过这几天的训练,我尝到了练团体操的酸甜苦辣,这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艺术表演团体 篇6

关键词:基层,艺术表演,团体,公共文化,服务

伴随着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步伐,我们看到, 历史的机遇又风尘仆仆地迎面而来。这个机遇就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几年来我们更体会到:国有基层艺术表演团体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 是一种水涨船高的依存关系。

乐之一:农村文艺演出市场与日俱增

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 完全是以市场为价值导向的。然而我们对农村实际存在的演出市场到底有多大、有多深等诸多问题都还没有透彻的了解,这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改革紧迫性的认识。只有积极投身于公共文化演出服务之中,我们才能对农村演出市场有清醒直观的了解。每年剧团(当阳市歌舞剧团)送戏下乡都在150场以上,但这并不是农村文艺演出市场的全部,还有不少的演出份额正在被个体演出社团所分领,但这还是不能满足农村演出市场的需求。

乐之二:农民的审美观基本没变,瞄准农民心理进行创作

一个剧团犹如一个人,如果久住城镇少下农村,或不接触农民,就会被这时尚、那风向、那思潮摇得稀里糊涂。

笔者经历了多年的基层文艺演出工作后发现:当今的农村就像一条流动的河,留下来真正务农的一是中老年人,二是留守儿童,他们立足家乡,在文化审美上颇具稳定性:歌舞类节目(如流行舞、流行歌曲等一些都市文化类节目)少儿们非常喜欢,但中老年人不怎么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舞台上讲述的有头有尾的故事、个性鲜明的现代人物、土腔土调的本地典型,这种审美观基本上延续了中国农民的传统审美观。难怪在文艺界有人这样说:只有心与心的交融才能打动人心。

乐之三:投身城乡一体化建设,冶炼剧团营运之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时时都在变。 公共文化服务之所以能够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其实是农村深刻变化的结果。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又成为了农村变化的新主题,公共文化服务必将对基层剧团发出新的呼唤,二者将长期处在相互促进、水涨船高的关系上。

基层剧团和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基层剧团与政府之间、基层剧团与其他文化机构之间、基层剧团与农民之间、基层剧团自身之间的关系。

基层剧团与政府之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历来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准则。由政府买单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还是固定市场行为,没有竞争对手,而基层剧团是被政府选择的对象之一。今后随着社会投资创办的文化团队的队伍扩大和演出质量的提升,基层剧团将和它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被选择。如果仅靠剧团与政府的一点行政关系,是不一定能争取到更多更大的演出市场的。因此,基层剧团还应该加强与政府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人才队伍地建设,增强创作实力, 巩固自身在各种文艺演出团队中的整体优势地位。

基层剧团与其他文化机构:基层艺术表演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两个方面尤要注意:一是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团结,如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有偿和免费之分,但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以服务群众为己任的,应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二是以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建立起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精神队伍,并以此不断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

基层剧团与农民之间:由于有人先期或后期买单,基层剧团投身公益性演出活动容易出现不负责任的倾向,出现如质量低下、草草收场等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把服务对象当人,只要钱到手,什么都忘了。实质上,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是人心对人心的交换。

基层剧团自身之间:基层剧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剧团自身所表现出的作风至关重要,尤其是剧团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作风和原则是什么呢?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的“文艺家应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因此,基层文艺工作者要从自身做起,提高政治觉悟、文学修养和专业技能,更好地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 先行者、先倡者,更好地服务农民。

艺术表演团体 篇7

改革前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经费不足, 养老压力大。大部分专业团体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演员们解决不了后顾之忧, 难以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去;二是人才流失、用人机制不活。由于个人经济效益低下, 演员难以养家糊口;三是演出“七多七少”。即公益的演出多, 商业的演出少;外援节目多, 自己节目少;本地演出多, 外地演出少;演出场次多, 演出收入少;后续培养多, 科班毕业少;年老演员多, 年轻演员少;单一演员多, 复合演员少。

改革后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解放不彻底、创新思路不前卫, 存在很浓的“戏班子”管理痕迹;二是没有把握好主旋律, 偏离演艺行业宗旨;三是没有自己的生力军, 后继人才接续不上;四是缺少企业市场化管理观念, 没有完全适应市场能力。

面对这一现实, 怎样才能使改革后的专业表演团体用新的思维去占领市场, 走出困境更好地发展呢?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建立新型运行机制

(一) 服务中心, 适应市场, 整体推进演艺事业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模式, 把以前等政策性或指令性的演出变为围绕全县 (市) 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社会各项事业的时令性节目, 编排演一系列新编剧目, 如反映城市建设、财税体制改革等;积极配合和参与本地大型文艺演出和“三下乡”、慰问等演出活动;聘请专家排导符合各类观众群体的大型戏曲、歌舞晚会等。

(二) 从自身实际出发, 找准切入点, 打造品牌效应

剧团要实行“哪里有观众, 哪里就是市场”, “低姿态占领市场, 高质量赢得观众”。剧团走到哪里, 就要贴近群众和群众建立真挚的感情。

为提升剧团知名度, 树立剧团品牌形象, 可以开展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剧团专业艺术人才深入到工厂、农村、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 参与和辅导社会文艺团体开展活动, 同时, 也吸纳众多优秀的社会文艺骨干加盟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二、大胆尝试、勇于实践, 稳步实施各项改革

(一) 加强内部科学管理, 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由于大部分剧团领导干部多是表演水平较高的演员, 加之属于“团带班”, 文化水平普遍低、管理能力比较弱、管理方法不多, 对于科学规范的剧团管理、市场营销等, 在心理上“怕”、在策略上“差”、在方法上“拙”, 存在很浓的“戏班子”管理痕迹, 基本上是等客上门, 而不是主动去找客户。这一瓶颈可以实行全员待岗, 竞争上岗, 择优聘用等办法解决。演职人员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择优聘用, 以签约的方式吸收少量有较强艺术表演特长的年轻演员、编导人员和营销人员, 利用这些人才资源, 开发编排一批质量高, 上档次的剧目;利用老演员、老职工的社会人脉关系, 拓展商业演出市场。

(二) 合理分配制度, 调动演职员积极性

工资是评出来的, 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上不封顶, 不管年龄多大, 资历多高, 完全凭贡献, 真正实行按劳取酬。将财政工资标准作为基础工资, 按政策定期调档、晋级, 实行“基础工资+演出补助+年终效益奖金”的分配方式, 还可以提取一部分经费用于创作新节目、聘请编导和奖励营销人员。每一次演出都签约确定岗位、角色, 适应每一场演出的不同需要。

商业演出的演出补助计发方法, 以签约的方式确定人员每一场演出的岗位、角色、工作量, 每月或季度按实际演出场次计算、发放。但是, 每场商业演出的收入并不搞“分光吃完”, 提取一部分作为年终效益奖。效益奖的计发以平时的考勤、培训、遵章守纪以及工作绩效为基础。

(三)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

文艺产品有它的特殊性, 不同素质的人生产出的文艺作品是有差别的。要提高市场竞争性, 必须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人才匮乏、断档是不少艺术团体, 特别是基层艺术团体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四) 面对市场竞争, 加强自身建设

剧团要有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 建立不断培养后备人才的机制和留人留心的环境和条件, 才能真正解决人才危机。每个演员都能争取扮演主要角色, 大家出成绩的机会是均等的, 这种齐头并进、能上能下的模式, 其结果是绿叶红花相映生辉。

艺术表演团体 篇8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他们的市场准入、财税支持、资格认同、人才培养、职称评定等方面还不具有与国有院团同等待遇, 这种状况制约了民营表演团体的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模式在我国逐步成熟的今天, 民营表演团体的发展相对滞后了。为此, 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 其目的就是通过鼓励发展民营表演团体, 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把演出市场活跃起来,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义重大

鼓励民营表演团体的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六中全会又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同时还必须注意发展的协调性。因为如果长期发展不协调, 不仅发展本身难以持续, 而且会引起社会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缩小不同社会群体经济方面的差距, 还要缩小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社会发展方向的差距。民营表演团体的发展就是要弥补城乡在文化消费、文化生活方向的差距。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城乡和谐发展。

2.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当前, 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还非常突出, 广大农村文化生活还相对贫乏,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除国家要加大投入,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外, 更重要的要靠发挥基层群众自身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 服务于民间, 是农村演出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和国有院团互为补充,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文化艺术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改革的重点就是培育市场主体,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一方面要通过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发展一批具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大中型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产业, 形成以国有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演出市场的重要主体, 长期以来他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所以尽管存在着资金微薄、经营粗放、道具简陋、艺术水准不高等不足, 但却以灵活多样的办团方式、特点鲜明的地方风格、充满生机的营销机制、不畏艰苦的创业精神等优势, 赢得了市场, 赢得了观众, 实现了演出资源的最佳配置,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目前国有院团改革比较艰难, 进入市场怕没活力。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破解国有专业院团改革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4. 鼓励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是文化市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化市场这几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基本走上了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从2003年起, 文化主管部门调整了工作思路, 一手抓管理, 一手抓繁荣, 加大了抓繁荣发展的力度, 用繁荣发展促进规范管理。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在繁荣发展健康的文化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演出市场还存在一些严重的无证经营现象, 不管有无资质是个人都可随便组织演出, 以低价位冲击、竞争市场, 直接影响正规民营团体的市场发展。

二、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演出市场以国营为主导, 以民营为主体, 适应广大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是大势所趋, 是发展的必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得到了迅猛发展, 并已成为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1. 是异军突起,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近年来发展迅猛

近几年来, 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速度很快, 在全省每年的演出场次中, 民营团体的演出就占了60%以上;民营表演团体的迅速发展充分弥补了国有演出团体数量上的不足, 壮大了演出队伍, 培养了一批演艺人才, 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满足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需求, 填补了演出阵地的空白, 为我省文化市场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2. 是民营表演团体各具特色, 演出内容异彩纷呈

“艺术品种全、各具特色”。这是我们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突出特点。他们当中, 综合性艺术演出团体中占居全省民营表演团体的“半壁江山”。有各类歌舞团体 (包括民族歌舞、现代歌舞以及民间舞) 等。另外, 全省还有各种地方戏剧各种乐团, 还有杂技、魔术团队等。综合性的民营艺术演出团体, 主要是以灵活方式, 多层次、多渠道地承办各种演出,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可观。

“演出形式多样、内容异彩纷呈”是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既有地方戏曲又有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杂技、马戏、魔术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和歌舞等等艺术形式。他们常年深入农村、企业、部队、学校演出。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这些事例, 都不同程度地说明民营表演团体的演出水平在不断提高, 演出渠道在不断拓宽, 并已经逐渐由国内走向国外, 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3. 是运作机制灵活, 适应演出市场需求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演出市场当中嗅觉灵敏、机制灵活, 这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又一个特点。因为民营文艺团体的演出, 是由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来决定的。所以, 是求生存决定了他们必须要嗅觉灵敏、机制灵活。不但演出机制要灵活, 而且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也要灵活。

为了求生存、求发展, 我省的民营表演团体有的走出本地区, 走向南方各大城市, 演出具有燕赵风格的文艺节目;有的则远到偏远山村去演出;也有的仍然把目标瞄准本地农村市场, 坚持把常年送戏下乡作为立团之本, 一切工作紧紧围绕为农民演出、为农民服务。他们的团体规模小, 演员精, 费用少, 灵活机动。大部分都有自己交通工具和演出器材, 演出成本低, 利用自己办团的优势开展演出活动。我省有的偏远山村经常没电, 环境非常艰苦, 他们有时是点着蜡烛在农家的院子、屋子里演出。节目形式灵活多样、节目内容都是自编自导的老百姓生活中的事, 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小节目, 深受群众欢迎。

学校开展团体操教学与表演的探讨 篇9

本文试图在分析小型团体操教学与表演对学生、学校及社会的影响的基础上, 通过走访调查、实验对照, 了解学生、家长、教师、编训人员对开展小型团体操教学与表演的态度, 以期为小型团体操成为学校体育课校本教材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在查阅有关团体操方面的文献资料基础上, 确定实验学校, 选择了三个年级的两个实验班共252名学生和两个对照班248名学生。征询5名团体操创编及研究领域专家, 设计适合三个年级的小型团体操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验。经过两个月的教学, 在该校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表演, 并在表演结束后访谈了相关老师及家长。

二、结果与分析

1. 团体操对学生、学校及社会的影响

(1) 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团体操教学与表演对于提高青少年、儿童各项身体素质, 包括体能、柔韧性、肢体力量、协调性、身体灵活性和灵敏性以及对自身的本体感觉等非常有益。它对学生良好品质、精神面貌及心态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家长、教师的走访调查, 家长和教师能够认识到小型团体操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各方面的积极影响, 尤其在对学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团结帮助同学、增强乐感和身体感觉及方位感、培养学生不怕失败与挫折的良好心态、提高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达成共识。

(2) 团体操表演对学校的作用

(1) 团体操的竞赛与表演可以提升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

团体操表演具有窗口作用, 它是展示学校风采、提高学校地位和影响的舞台, 是学校管理水平和体育、文化、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是展示本校学生强健的体魄和蓬勃向上、富有朝气、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和良好校风的重要平台。期未在校内进行小型团体操竞赛, 可以渲染校园体育气氛。

(2) 团体操表演对学校体育有宣传作用

团体操是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本身就有宣传的功能, 它完全可以承担起对学校体育进行宣传的任务。在各种节日庆祝会、运动会、体育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进行团体操表演, 不但可以为大会渲染气氛, 而且可以借此向社会、家长、师生们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 弘扬体育精神, 同时也强化了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使体育在学校“德、智、体、美”全面教育中回到应有的地位, 对于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淡化了体育的现象是一种有力的纠正。

(3) 团体操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容, 为基本体操提供教学途径

我们都知道基本体操对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及运动技能的提高有十分重要地作用。目前, 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基本体操教学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 但是如果我们把基本体操作为小型团体操的基本功进行教学, 并且融入各种新型、有趣的教学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练习, 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基本体操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走访调查结果表明, 家长和教师们能够认识到团体操表演对学校的影响作用, 他们大部分认为通过团体操表演可以展示学校风采与学生的精神面貌、有助于提升学校运动会的热烈气氛、能渲染校园体育气氛、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容。

(3) 团体操表演对社会的作用

(1) 团体操表演可以渲染大型活动的气氛

团体操表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它有音乐的伴奏, 有新颖、色彩绚丽的道具, 有优美的动作造型, 这些都给欣赏者以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还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 如果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可以增强运动会的竞赛气氛。

(2) 小型团体操可以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身体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开展团体操活动能够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这样可以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3) 学生团体操是推动团体操发展与影响的重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人们普遍认为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团体操表演可以增强运动会竞赛气氛, 并且可以让每个孩子参与表演, 为全民健身计划提供途径;大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团体操表演可以给观赏者美的享受, 其教学为其他大、中型团体操表演打下基础, 同时可以调动观赏者的情绪。说明人们对团体操表演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基本能达成一致。

2. 家长、教师及小学生对在学开展团体操教学及表演的态度

通过在实验学校进行团体操教学与表演, 对参加表演的学生和观看的学生以及家长、教师们进行走访调查, 以了解和分析他们对团体操项目在小学中开展的认识与态度。

(1) 家长、教师对团体操表演的态度

多数的学校师生和家长都认为此次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团体操表演很成功。在147名被调查家长及教师中, 有76.2%的家长和教师表示同意在每年的运动会开幕式上搞这样的团体操表演, 有23.8%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应两三年搞一次这样的表演, 没有人表示不同意。此外, 有96.6%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在学校适宜开展团体操教学活动, 有2.27%认为不适宜。

总之, 此次的团体操表演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并对团体操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使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团体操表演, 并为开展团体操活动获得了很大的社会支持。

(2) 学生对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 多数同学愿意参加团体操表演。对于在体育课上进行团体操教学与训练的态度, 实验班中有83.3%的同学表示愿意, 10.7%的同学表示一般, 只有6%的同学表示不愿意, 他们不愿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其他项目有兴趣, 在体育课上只想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自由活动;而对照班有60.9%的同学愿意在体育课上加入团体操教学, 有23%的同学表示一般, 余有16.1%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实验班和对照班产生的差异,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对照班的学生对在体育课上进行团体操教学的情况不了解。

统计结果表明, 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 都有多数同学表示愿意在体育课上学习团体操, 这说明实验班通过参加表演对团体操这项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同时, 对照班的同学通过观看表演也对团体操有了兴趣, 而兴趣正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前提。学生们对团体操有了兴趣就为在小学开展团体操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 对团体操训练时间安排的认识态度

关于在学校中进行团体操训练的时间安排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家长、教师及学校领导的调查结果显示, 他们中有55.8%都希望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有16.3%认为只在体育课上, 有15%认为在课外活动中, 还有7.8%认为在寒暑假或课间操。结果表明, 大多数都认为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同时进行团体操训练较好。

三、结论与建议

团体操教学与表演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学校风采与学生的精神面貌, 团体操训练渲染了校园体育环境, 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 能够为学校更多的学生提供参加表演、展示自我的机会, 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有效途径。此外, 团体操教学与表演还对学校体育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学校团体操活动得到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大多数家长、教师认为在学校中适宜开展团体操活动, 多数学生都愿意参加团体操表演, 并愿意在体育课上学习;多数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团体操的学习、训练与表演。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以及学生对团体操的兴趣为在学校推广团体操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把团体操开发为一种特色体育项目, 引进体育课中, 并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2]季浏主编.体育 (与健康) 标准解读 (实验稿)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沈斌.试论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艺术.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

[4]季浏.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马永超.从新课程改革看中小学体育课的发展.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6.

上一篇:造林规划设计下一篇:打开写作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