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提问

2024-07-29

高效提问(共12篇)

高效提问 篇1

在一节课中, 提问什么, 怎样提问, 什么时机提问, 都要精心安排, 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 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精心设计提问, 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索的乐趣

所谓“精”, 就是精心设计提问, 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 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 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 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提问既要有深度, 又要体现层次性, 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 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 找准关键处, 可抓住“完善”一词, 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 他是怎么做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 层层递进, 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 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二、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善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 正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定会事半功倍。

1、找题眼。

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 学生问: (1) 谁向谁借? (2) 为什么借? (3) 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 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 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 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 (1) 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 他算对了什么? (2) 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3、揭矛盾。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 双手拄着拐杖, 背靠着一棵槐树, 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句话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 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 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动力。

4、比好坏。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

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5、抓感兴趣的部分。

如《田忌赛马》一文, 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 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 就可以转败为胜呢?”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中插图、标点、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的是浅层次的, 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 有的是深层次的, 具有较高或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 能在短时间内, 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

三、提问要促使学生在质疑辨疑中体验成功

质疑主要指学生质疑问难, 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习惯,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见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辨疑是指教师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或一部分知识后, 对易混易错的相类似的字、词、句、段、篇组织学生讨论辨析, 通过争论辨析后形成正确认识, 正确掌握知识并体验成功。

四、挖掘内涵, 主问题设计尽量追求真善美

学校教育最终目的是教化学生, 如果语文教师能深入挖掘作品的真善美, 来滋养学生的生命, 让他们在真善美的熏陶下, 快乐成长, 那么, 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因此, 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就要有利于把语文作品中隐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挖掘出来, 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设计方向一方面可以从整体作品的思想内涵上着手, 如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 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小鸟和大树有一个怎样的约定?2、小鸟怎样寻找大树?3、小鸟找到大树——灯火时它想说什么, 又做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交流, 逐步认识到:小鸟与大树约定第二年回来唱歌给大树听, 小鸟历经千辛万苦, 找到了化为灯火的大树, 唱起了去年的歌。这样, 学生就会明白, 作品要告诉我们珍惜友谊、信守诺言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 也可以从作品词句深层意义下笔, 引导学生琢磨理解语文教材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

高效提问 篇2

巫山县南峰小学:谭发礼

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起着提示矛盾、引发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等作用。课堂提问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中努力做到“善问”、“巧问”,在动态的提问过程中策略性地调节提问的发展,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课堂提问要注重指向

提问是使学生处于“集中精神”或“集中注意力”的思考状态,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瞬间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或真正弄懂,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批判思维技能”。有效提问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工具,它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同样一个问题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调节其回答范围的大小,根据问题的回答所要求的思维域限可以把问题分为宽问题和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适当调节问题的范围,使之适合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乐于给出答案。

问题1: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问题2:路程一定,行走时间和速度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问题3:1/5和1/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问题4:1/5和1/13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吗?

上述的问题范围逐渐缩小,问题2、4的提问方式还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增加了学生给出答案的可能。一般来说,当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时,教师应使用窄问题,随着知识的增长或在需要解决过于容易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范围较大的宽问题。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安排的是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然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拼成后我适时提出问题:拼成后的近似长方形和标准长方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把边再变得直一点?想象一下,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会是什么情形?(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比较并观看课件演示很快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边越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结论的得出为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打好了基础。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激活自身的创造力。

二、课堂提问要善于开放

开放式地设置问题才能促成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对话。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向,戴维斯把问题分为封闭型问题、开放性问题。封闭型问题是指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开放型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有多个正确答案的问题。多数教师的提问以封闭性问题为主,有的问题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是”与“否”,还有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答案,而且大多是事实、记忆类的常识型问题。比如:“什么是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从题目中读到了哪些信息”„„从表面上看,学生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老师实际上通过问题牵引、甚至控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既定的轨道。在获取学生的回答方面,开放式的、以思考为中心的问题比封闭式的、缺乏思维的问题更有效。开放性的问题,要能够广泛囊括教学内容,又能明确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思维操作,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对问题的导向作用,以便能够在提问过程中收放自如。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六年级教材学习了“圆的认识”,对于圆各部分名称,学生已经知道了,但“圆心角的大小与圆的大小有无关系?”“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吗?”等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讨论后学生会明白:圆心角的大小与圆的大小没有关系,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必须要有在同圆或等圆这一个前提条件才成立,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提出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具有亲切感。从心理学上分析,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即具有“愤”和“悱”的状态,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提问1: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提问2: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提问3: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以上几个问题都包含了老师认为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而且都是开放性的、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但实际上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抽象的提问往往使学生不愿意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而是消极地等待老师的答案。上面的范例可以改为“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我们该怎么办呢?”“已知直径或半径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如何运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则无疑能排除提问中学生不愿意关注的因素,把教学限制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想做某件事情却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但又很想解决的情境状态中。

三、课堂提问要富于逻辑

有些教师虽然设置了很多问题,但各个问题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彼此间没有问题转换、缺乏明显的逻辑联系。这种孤立式设问,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些散乱的事实性知识,却无助于他们完整的思考问题,也影响其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问应该有连贯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变换和组合,而不是分散、孤立的知识识别与再现。富有逻辑性的连续设置问题,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建构成网状的知识系统。

逻辑性的设问,是指教师要提出“一连串按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的问题,和一系列能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支持和重新回答问题的问题”。有逻辑性的渐次推进提问,需要老师讨论的内容有递进式的把握,在问答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后接触问题的核心。

很多时候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无法看出其思维过程是否恰当或考虑是否全面,有时答案正确而理由却是错误的。教师在提问时可多采取探询性提问的方式,即在学生对提问有一个回答后接着迫问几个问题,它常常能起到激发新信息、扩展答案、重新引导提问发展方向的作用。试比较下述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提问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 提问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提问4: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 提问5: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6: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

上述提问一个接着一个,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问得好即教得好,它所具备的变化使得追求高质量的提问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

四、课堂提问要追求超越

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的认知水平与学生回答的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较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能带来较好的成绩,因此教师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并设计较高水平的问题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前提之一。凡是回忆具体的,前面学过的事实、定义、公式、性质等提问都属于较低的水平,而高级思维水平的提问往往要求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或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解决新情境下所遇到的困惑。数学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人手,设计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的高水平的提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再现推导过程,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都是通过切、割、拼的方法,把要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并为后面自主探究 “能不能把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和猜想“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做了充分准备。

教师作为引导者只是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把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剪拼,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我把各小组剪拼的图形逐一展示后,又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推导过程中,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学习讨论,共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本节课,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这种较高水平的提问既能突出重点、难点,更能从方法与过程的角度整体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个好的设问,不局限于对所学内容的回忆、再现,提问内容要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分析或批判性思考。由此,问题的设置应以知识的建构与应用为出发点,立足于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相关情境的设置,要求学生通过批判性或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问为学生打开另一片认识与思考的天空。

有效提问,高效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提问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种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在此基础上,初中英语的课堂提问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追求提问的高效性。以下,我便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提问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调节课堂气氛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唤醒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节枯燥的课堂气氛。一个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疏密相间、张弛有度,当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涣散之时,立刻采用一定的课堂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之中。

2.反馈教师的教学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之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初中英语课堂。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提问来反馈自身的教学,进而更好地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弊端,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

二、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所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之中,存在一部分教师为了完成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型目标,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我们在讲解《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提问这样的问题:“Do you know some scientists, can you introduce one?”由于初中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量有限,这类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过大,不但不能起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对于这章内容的学习,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为“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2.提出的问题过于统一,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然而,从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学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统一,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们在讲解《This is my sister》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提问都是“How do you think about your sister?”然后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模仿“My sister is…”实则,我们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对于家中没有妹妹,而又弟弟的学生,我们就可以对其提问“How do you think about your brother?”对于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的,我们就可以提问“How do you think about your father/ mother?”通过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提问,更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初中英语的课堂高效性提问策略

在了解了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我们就要寻求一定的解决措施,进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问的基础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产生一定的教学合力,进而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为高效的课堂提问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我们要循循善诱,通过鼓励、激励的方式增强学生回答的信心,进而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2.适宜、有尺有度的提问是高效课堂的推动剂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尺度问题,通过适宜、有尺有度的提问推动初中英语的高效发展。有尺有度的提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注意点:第一,提出的问题要与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第二,提出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我们在讲解《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章节的内容,我们就能够以教学为出发点,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对学生提问“What does he/ she look like?”

3.充满新意、创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单一的、机械化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更具新意、创新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迎合时代的发展特征,促使提出的问题更具挑战性与思考性,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我们在讲解《My name's Gina》这章节的内容时,我们除了可以对学生提问“What is your name?”还可以对学生提问“How do you think about you?”

结语

高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本文论述了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高效性措施,希望这些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初中英语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提升自身的课堂提问有效性,点燃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林柯. 英语教学中提问教学的策略[J]. 内江科技,2010(31).

[2] 王艳丽、马永刚. 浅谈中学英语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技信息,2010(36).

高效提问, 活力课堂 篇4

一、提问氛围要和谐

交流是需要良好的气氛作前提的, 课堂气氛的营造者是老师, 老师如果能够带着良好的情绪进课堂, 与学生交流时亲切和蔼, 那么学生就会感到特别的放松, 从而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减少心理障碍。而且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中, 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的创设可以借助各种手段, 如放松心情可以在课前播放音乐, 教唱英文歌曲。借助电影视频对话学习英语口语, 在模仿中学习英语对话的“洋腔洋调”, 在轻松愉悦的“学说”活动中掌握更多的语言点。学生愿意说才会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 一定要先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上Unit7《Shopping》时, 老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商场的样子, 让学生自己根据购物的语言交流进行购物训练。开始老师做“店员”, 让学生扮演“顾客”, 老师设计出问题对话, 鼓励学生回答。如“T:Hello!Can I help you?S:Yes, I want...”老师可以用学生的文具作为“道具”, 进行互问互答, 然后学生之间也可以模仿老师的问句进行对话练习。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水果、食品、衣服等的图片, 引导学生把本课所学的单词进行重点练习。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互问互答, 效果比较好。

二、提问目的要明确

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与本课的目标相联系。问题的设置不要太长, 要让学生听得懂。而且提问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关键时刻设问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简单的题目无需问, 节省课堂时间;琐碎的知识点综合问, 有利于学生系统归纳知识内容;较难的问题化解问, 有利于学生思维有个接受的过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 要把课堂问题做好预设, 结合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提出问题, 回归学生的有意注意。

在教学牛津译林英语七年级上Unit2《Let’s play sports》时, 在学习新单词的时候, 老师可以设计问题: (1) What sport is Sandy good at? (Sandy good at playing volleyball) 学生在回答的时候, 老师板书“volleyball”。 (2) What sport is Kitty good at? (She likes tennis very much.) 这样, 把单词镶嵌在句子中, 由问题引出, 学生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

三、提问机会要均等

提问的机会要均等, 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要照顾尽可能多的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班级都有那么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 如果老师不加限制, 那么课堂就是这几个学生的天下, 其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老师可以运用问题联系法进行辐射提问。由一个问题生发出其他的问题, 被提问的学生可以向同桌、前后桌等波及, 尽可能扩大提问面。这样, 没有勇气主动举手的学生也可能被提问到。即使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在多次回答问题并获得成功后, 他们也可以增强勇气和信心。

在教学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上Unit3《Welcome to our school》时, 互动交流的问题可以设置得更加随意。无论学生英语学习的程度相差多少, 他们对自己的学校是很熟悉的。“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chool?”“I can see...”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现去回答, 老师逐渐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单词和词组in front of, ground floor, hall, playground, 等等。因为句式比较固定, 景物比较熟悉, 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 回答问题可以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四、提问反馈要及时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以后, 老师要给予客观的评价。无论哪个学生,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有可取的地方,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答语中的“亮点”。优秀的学生亮点多一些, 老师要注意发现其不足, 有利于优生更优;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时, 老师要寻找可表扬的地方,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摒弃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心理”, 减轻心理压力。所以, 提问要“巧”, 评价要“妙”, 无论面对怎样的答语, 老师都要耐心引导, 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赏识。

高中化学课堂提问如何做到高效 篇5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化学课堂;提问艺术;疑问;高效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55-01

课堂提问是设疑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有效课堂提问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又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现在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很传统,“填鸭式”“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二十一世纪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而不是一堆复制品。因此,要提高我国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做起,把改革重心移向课堂,让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来一次真正飞越。要飞越就一定要先从课堂提问下手。

二、有效课堂提问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走向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育”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虽然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极评价者。然而,任何一个学习活动又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适当的提问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如何将有效课堂提问教学运用在高中化学提问策略中,成为高中化学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来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醋时,我这样提问:“很多家庭主妇在烧鱼时都喜欢加点醋去腥,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这样的提问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在这种生活化问题的刺激下参与意识更加浓厚了。只有发挥有效课堂提问,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

要善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地讲解与“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特别学生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中学化学课堂提问,将在提高提问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应答、师生协作、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对自己教学提问进行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提问中提出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整合、优化,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过程有效提问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问题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提问时机,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化学课堂提问还要注重趣味性与生活性。如,学盐酸时我这样问:“人体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有些缺钙的人会食用钙片(主要成分CaCO3)你知道为什么呢?”在学习“铁与铁合金”时我这样问“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吧,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很快变深,哪位同学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呢?”这样的问题避免了课堂的枯燥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惟其如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有效教学提问,善于思考,积极开展有效课堂提问,才会有利于提高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教师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

四、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上看,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从教学的进程来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从教学的灵活性来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问或追问。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应答。它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1.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开车不等客”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思维。

2.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尽量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矫正认识缺陷。

3.学生合理的回答要给予表扬,时刻给学生公正热情的鼓励。教师民主,学生踊跃发表观点,让课堂氛围更和谐、宽松。

“有效提问”引领“高效课堂” 篇6

一、“问”有趣味,“学”有动力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敏捷,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根源,对新事物比较敏感,且更容易接受,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背景、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到知识点的趣味性,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问得有趣,既能消除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如:我曾在教学三数《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我把课前准备好的漂亮图片在故事中引入:在花园里,一只蜻蜓在草地上飞着玩耍,这时又飞来一只蝴蝶,它跟着蜻蜓飞来飞去,蜻蜓生气了,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蜻蜓怎么也不相信,蝴蝶带着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蝴蝶说在数学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蝴蝶要这样说吗?开头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此时,教师的提问“为什么蝴蝶要这样说呢?”激起了学生思维中的认知冲突,顿时,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立即被激发出来。

二、“问”有时机,“学”有思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能最好。因此,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特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如何让存有思维疑惑的学生去疑解惑?

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之后,我只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按什么分类标准分铅笔的?”由于“分类标准”这个词是一年级孩子第一次遇到,词语意思难于理解,只有在活动中体会效果才能更好,所以我即刻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展开分类的活动:运用1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的;有按长短分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橡皮头分的等。在学生汇报了自己分法之后,我找了分错的学生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分?”他带着疑惑的表情表示无法说出理由,自然就有学生站出来辨析他的错误,然后在大家纠正下他又修正了自己的想法,我在学生探究出不同分法后指出,这些不同的分法就是分类标准,学生就轻而易举地理解了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去分类。

教师在学生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让大家来辨析他的分法,这样就很自然地注意了学生的学法指导,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可以在平淡处引出新奇,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在“迷宫”里亮起指路明灯,使学生在思维疑惑后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

三、“问”有探究,“学”有创新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的问题能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机,引起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我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学习了黄爱华老师的思路,设计了一个转转盘游戏让学生比大小,每个小组学生转动四次,记录所转数字。第一小组转得:5.7、1.0,而另一个小组学生也转动四次,得:6.3.8、7,这两个小组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数比对方大,就可以任意组合,第一小组为:5710、5701.1075.7501……时,第二个小组就组成:6837、6873.7368、7386……当第一个小组最大为7510时,第二个小组为7683.7863.8673.8763……这时,第一小组总是输,这个组的学生觉得游戏不公平,这个时候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组赢不了?”学生在经过观察比较交流之后发现了赢不了的秘密。于是他们决定比小。第一组为1057,而第二组最小也是3678。所以第一组反败为胜,我又问“为什么这次第一组能赢?”学生自然就在探究活动中发现了赢的秘密。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的问题抛出比较适时,具有探究性,会强烈引起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有了这样的探究性问题而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学习活动过程变得开放,学生都以探究者的心态去探索问题,去寻求独创性的解题策略,所以远比靠老师讲解获取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创造性地提问,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数学课堂中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有效提问引领课堂的高效,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更加促使数学课堂绽放出高效之花。

巧妙提问点亮高效课堂 篇7

一、提问问题设计不精致

如果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那么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而言, 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来进行问题设计, 尽量把涉及该问题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做到依旧带新, 融会贯通, 并且注重难易问题的相互结合。“问题太难, 会使回答者为难而退;问题太容易, 学生不屑回答。二者都会使学生对提问失去兴趣”。然而, 笔者通过多次课堂观察发现,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部分教师对课堂提出问题的方式、时机、频率、叫答分布以及问题本身的难易度、清新度把持的不够到位。

二、提问策略运用不科学

课堂提问绝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 而是要讲究方法。它是一个“发问—侯答—叫答—理答”四合一的过程。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课堂提问常出现以下几种倾向:

一是“满堂问”, 教师的问题多, 出口即是, 问题“遍地开花”。这似乎是“以问题为先导”, 但问的烦琐, 缺乏重点。

二是“个别追问”, 对于一个知识点、语言点, 向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连续追问, 多数学生闲置一边。

三是“连续反问”, 学生回答出问题后, 为了制造出表面热闹的课堂场景, 教师又连续反问, 并没有突出重点。

四是“模糊问题”, 有的提问问题本身与教学文本缺乏联系, 又或问题的题干冗长, 叙述不清晰, 指代不明确, 从而使问题出现歧义的不良倾向;

五是“零散提问”, 有的提问缺乏教学思维的逻辑性, 前后问题之间无认知联系, 显得零乱无序, 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手作答。

六是“即问即答”。一般情况下, 学生理解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三秒钟时间。部分教师在提问一个问题后立刻叫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还在思考问题本身的过程中, 教师又叫另一个同学回答, 这种课堂提问方式很容易打断学生思维训练。

三、问题分配不公平合理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倡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活动者”, 而教师则是“管理者”、“辅导者”和“引导者”。体现在课堂提问中, 教师要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开口, 通过师生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来帮助学生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促进语言习得。问题分配关注的是教师是否均等地向每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以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思考的一种提问技巧。听了多节公开课后, 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控制着;问题一定是教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好的, 甚至对一些答案也进行了预期和假设, 课堂上按部就班演绎。尤其对那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而言, 在这样的课堂他们只是在痛苦地充当“群众演员”。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顾及全体学生, 让人人有机会参与回答。

四、教师反馈不具体

教师的反馈主要有评价性反馈 (Evaluative feedback) 和话语性反馈 (Discoursal feedback) 。前者关注的是教师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做出的评价。后者与前者的目的有本质上的差别, 教师更关注回答的内容, 而不是语言本身, 目的是让交际顺利进行。经常看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只是笼统、机械地反馈:“Good”, “Very good”。这种模糊性地评价反馈往往不利于师生的进一步交流, 而且会让学生怀疑教师评价的真实性, 这实际就形成了低效课堂。课堂问题设计是一种预设, 但课堂终究是动态的、生成的。对于教师预设的问题, 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会使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 对所提出的问题灵活调整、提示引导, 或者改变原有的问题, 生成新的问题。因此, 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如其分的反馈, 这样不仅使得交流顺利进行, 而且最大程度地诱发了学生话语的输出, 也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课堂提问可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 帮助教师析疑, 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帮助教师就某些细节问题进行检查, 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但如果提问不当, 则会起到相反的结果”。有效提问是实践挑战性的思维训练, 是驱动持续性的教学过程, 有助于实现预设性的教学目标。总之, 高效课堂教师更善于提问, 巧妙提问, “抓住问题不放”, 从学生答语中了解其知识理解、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暴露的学习思维过程, 又提出下一个新问题, 进而激活思维。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陈晓瑞.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适切提问推动高效对话 篇8

英语学习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着语言学科的特征,强调听说读写,同时又有着鲜活的地域文化特征,有着不同于学生生活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外来文化影响,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需要我们教师多动脑筋,更加注重提问的策略。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我们要能够发挥导入提问的教学价值,让学生之前所学的旧知与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知有一个完美的串联,在复习中迁移新知,在提问中充满期待。如在教学译林版(下同)小学英语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

T:We know Saturday and Sundayare weekends.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weekend ?

S:I’m going to …

T:David is calling Gao Shan, whatare they talking about ?(课件出示Flash)

S:They’re talking about their plansfor the weekend.

T: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 Doyou know ? Let’s watch the cartoonagain.

在这样的导入环节中,学生既运用了所学的词汇与句式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同时也让自己真正参与了课堂的思考,从自己的实际体验出发,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了情感牵连,对课堂的学习也更加充满了兴趣。

二、新授—以深度提问激活思维

新授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完整体现。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的提问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要让学生的思维焦点始终聚焦于教师所授的内容,同时要能够帮助学生在思维的深入中逐渐进行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此时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不能停留于浅层的知识表象,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经历一番思维的碰撞,以此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

(1)问在学有疑惑处。新授环节的提问不是以大量的一问一答来进行,而是要设计出具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巧妙地在学生的疑惑之处通过问题进行点拨与引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深化学习的重点。如在小学英语4B Unit 2 At a party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弄清“in”与“with”的运用方式,避免学生将这两个单词进行混淆,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内容:

T:Look, who’s the boy ?(PPT出示一个男孩)

S:He’s Ben.

T:Who’s the boy with big eyes ?(PPT中出示两个男孩,其中一个男孩眼睛较大)

S:He’s Ben’s brother.

T : W h o’s t h e b o y i n a r e dsweater ?(PPT中出示第三个男孩,身穿红色毛衣)

S:He’s Mike.

T: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 and “with”?

S:“in”means“穿”, “with”means“有”.

在这样的提问与对话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思维的活动过程,从现实的判断中了解了英语表达中“in”和“with”的实际区别,也在观察与理解中进行了表达的训练,一举两得。

(2)问在学有困难处。英语课堂学习中需要接触大量的词汇与语法句式,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对其中的表达规律产生混乱,不利于今后学习的深入,因此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教师要能够根据知识点的困难程度设计出具有梯度的分层问题,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最终化难为易。

三、巩固—以实践提问学以致用

英语学习最终是要形成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所学内容,设计出实践性问题,帮助学生运用语言、内化语言、丰富语言。如教学小学英语4BWhat’s your job ?时,教师可以用“Whatdo you want to be ?”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面对学生的表达,教师也要注意适度调控,关注学生的表达,进行行为价值的适度引导。

四、总结—以开放提问拓展延伸

一节课的完成不是英语学习的结束,而应是学生另一个知识的起点,在英语课堂的收尾阶段,我们也要注意提问的策略,要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与今后的学习进行衔接,将今天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在运用中领会英语学习的价值,在实践中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如教学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the way时,教师用“If you were Nancy,What will you do ?”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真正做到学用结合。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式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要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价值,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从改变课堂提问入手,以适度的要求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提问内容和时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活思维、锻炼口语、巩固新知,呈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格局。

优化提问策略创设高效课堂 篇9

一、合理设疑, 注意提问的适度性

初中政治课每周只有两课时, 一般每课时要上完一个框题, 而每个框题的教学内容都比较丰富, 又与生活、时政紧密相连, 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因此, 在短短的45分钟里提问不能过多, 否则会使学生应接不暇, 缺少充分思考的时间而陷入迷茫、麻木状态;当然提问也不能太少, 否则学生会因刺激不够而分神、走神。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难点而提出的, 能够激发学生认真读书, 钻研教材, 正确思维, 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种问题, 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储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 用外部控制的手段,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这就需要教师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 把教材的内容弄通, 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 才能提出有价值、有品位的问题, 给学生以有效的刺激, 达到调动学生思维, 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了解学情, 增强提问的思维性

提问落实在“最近发展区”, 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 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 从而实现“跳一跳, 摘到桃”的目标。为此,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了解学情, 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课时, 我运用这样一个案例:“守寡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女儿小英抚养成人, 女儿成家后还帮着照看外孙。外孙长大后参加了工作, 小英却把母亲当成了累赘, 平时恶言相向, 生病后不闻不问。老人悲愤难忍, 悬梁自尽。小英虐待母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司法部门经查证实, 以遗弃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原来我设计的问题是:“读完材料你有何启示?”学生要不就是无言以对, 要不就是答案“五花八门”, 很难引向“法律体现、维护社会主义道德”这一知识点。后来我将设问改成这样阶梯式的两步: (1) 小英的什么行为引起公愤?如果你是小英的邻居, 你会怎么做? (2) 小英最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说明法律和道德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如此一来, 有了第一问的铺垫, 不仅把“法律体现、维护社会主义道德”这一空洞的知识点讲透, 学生对其的印象也更为深刻了。

三、创设情境, 增强提问的生活性

学生不仅仅是“书本世界”中的人, 更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政治课教学要回归生活, 联系生活, 着力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教材的知识世界, 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 把现实摆进去, 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非常直白地提出问题, 尽可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然地展示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真实, 以便于学生明了解决问题的意义, 激活探究的意向, 最好是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 由学生来展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一课时, 我整堂课就是围绕一条线索:中学生小飞要参加英语口语比赛, 需要一身得体的参赛服装。据此我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却又熟悉的场景并设问: (1) 超市如何挑选早餐? (2) 街角地摊“买一件终身包洗”可信吗? (3) 大商场季末商品5折, 怎么很多衣服都不打折? (4) 选定衣服付钱时老板说不要发票可以便宜点, 你该怎么办?这样就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成为成熟的消费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而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

四、反问析辨, 注意提问的生成性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有错误是正常的事。学生错误的答案会暴露出学生知识的缺陷, 或思维方法不对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 教师应随机应变地作出引导, 将学生的思维渐渐带到正确的思路上来。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 如果一味简单地加以否定并授予正确的结论, 不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导向性上发生错误时, 不妨将错就错, 以错误结论为前提, 施加新的问题, 衍化出许多荒谬的结论, 学生在“上当”“中计”中思辨, 在处处碰壁中顿悟。在初三中考复习《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 我选用了当时的热点新闻:“上海浦东机场的一次航班因雷雨天气延误, 航空公司没有给予合理的解释和赔偿, 延误了10多个小时后的旅客情绪失控, 于是20余名旅客冲入跑道逼停国外飞机。在一系列冲动的行为后, 旅客最终与航空公司达成协议, 每人获赔1000元, 但拦机乘客也被处以治安处罚。”设问: (1) 旅客作为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2) 乘客维权反而受处罚, 请你从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谈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在第2问的答案中, 出现了另类的声音:“如果旅客不这么闹一闹, 谁来重视你啊?”此时, 我如果简单地否定和训斥, 反而会刺伤学生的心灵, 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针对这一插话, 我就继续发问:“‘拦机维权’可能会产生哪些危害?”通过学生自己的回答, 自我矫正错误观点。

注重有效提问,实现高效课堂 篇10

一、有效提问要为“答”把脉开方

有效的“问”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问”与“答”, 教师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 不少教师问题设置的非常好, 不论是重点、难点, 还是问题的梯度都设置的相当好, 但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其中, 致使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虽然有少数学生参与了回答, 但显得很不情愿, 很不自然. 针对这种现象, 我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 发现不少学生怕被提问的原因是害怕不会或答错丢人, 更怕被教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 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 没有回答的心理准备, 原因是: 以前上课都不提问, 一到教师听课时就问了, 不习惯, 不愿回答, 等等. 从调查结果看, 学生出现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回答”的习惯. 因此, 问不仅要坚持, 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学生对问的畏惧心理,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才有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二、有效提问要注重氛围及设计

针对学生的问答心理, 提问时, 教师要想办法营造轻松问答氛围, 并巧妙设计. 我在教学中想了不少点子, 如, 兴趣法、奖励法、小组合作法和鼓励法等. 对于兴趣法, 我在教学中总是引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轻松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习分子的性质时, 我这样提问: “你知道什么情况下50 +50不等于100吗?”学生一听很来劲, 怎样才能做到50 +50不等于100呢? “请将你实验桌上的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 认真观察混合后的体积并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很容易得出分子的有关性质. 对教学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往往可采用奖励法, 化学课有时在上午第四节, 有不少学生到此时会因疲劳、饥饿而不能集中精力听课, 而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学生回答, 而且提前声明哪位学生回答的好中午请他吃饭. 学生都很高兴, 冲着这顿饭认真思考.

三、有效提问要化难为易

在教学中让学生轻松理解难点是很不容易的, 教师在处理难点时, 要想办法化难为易.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要根据教学及学生的情况设置合理的问题, 且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 以便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层进性. 教师要十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有意识地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基础上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 设问的难度应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 难度过高过低都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学习“原子的构成”一节时, 原子的结构较难理解, 甚至有的学生对原子是否真实存在还存在疑虑.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 1) α粒子的特征有哪些?

( 2) 结合图一分析: 1高速运动的α粒子经过原子内部时, 大部分α粒子的运动轨迹没有发生偏转, 说明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2少数运动轨迹发生偏转的α粒子经过原子内部的什么位置?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 说明原子中存在什么? 3图示中极少数的α粒子为什么会被反弹?

直观的图示, 简单而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 学生很容易认识并归纳出原子的结构, 从而轻松的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四、有效提问要注重层层推进

教师要想办法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重点知识. 可为学生多设置几个比较提问, 做到层层推进, 突破重点, 使学生更深刻、完整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 复习元素的概念时,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元素这一概念, 我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 1) 钠离子与钠原子为什么同属于钠元素?

( 2) 一个甲烷分子的质子数是多少?

( 3)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都属于同种元素吗?学生的回答简练且准确, 重点已突破.

五、有效提问要“问”出知识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以化难为易、层层推进的方法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这还不足以说明课堂教学是高效的. 我认为, 还必须使学生对本节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前后知识点联系的关节点、教材体系线索及学科基本思想掌握得很清楚, 才能完成该节课的教学, 才能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因此, 教师的提问还应考虑到怎样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 学生才能很好的把握学科的基本思想, 开阔思路, 真正达到开启心智, 提升能力的目的. 例如, 在复习溶液的性质时, 我设置问题: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要在机动车的水箱内加入适量的乙二醇?能否用食盐代替乙二醇? 为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把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有效提问要注重课堂延伸

只要学生动起来, 就会思考就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 当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出问题, 关键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也体现出了高效课堂的特征: 主动性、生动性和生成性. 因此, 问题解决除了在课堂中讨论生活问题, 探索问题解决方案, 还可以走出课堂, 延伸到课堂之外. 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大课堂, 去发现问题, 尝试去解决问题. 例如, 学完酸的性质后, 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食醋为什么不能存放在铁质容器? 食醋也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吗? 这些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 通过课下实验很容易找到答案.

重视课堂提问,建设高效课堂 篇11

一、要抓住每堂课中的兴趣点提问

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作,分数是学生的兴趣点,是学生特别关心的,针对这一情况,如在讲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十三课,“分数的品质”中,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乎考试分数吗?为了考试分数你会去作弊吗?身边有同学作弊得到高分你是怎样态度?为了分数,在“友谊”与公平,“集体利益”与公平之间,你会做出怎样选择?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就能了解分数的品质,实际是人品的表现,从课堂的反映看出这种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明辨是非,提升学生能力。

二、要抓住每堂课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在讲到《纯真的友情》时,要遵循“自然”与“适度”的原则,学生对这一原则不太能理解,我先让学生表演两段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片段,然后提问学生“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自然与适度原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平常在学生交往中有哪些违反这一原则的行为和话语?请同学们列举,这样一提问课堂一下就活跃了,学生有了这种感受,对理解这一原则就不难了,难点就突破了

三、抓住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一念之差》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抓住“危险的诱惑”这一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良诱惑?它们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最容易受诱惑?青少年应该怎样抵制不良诱惑?以网络为例,说说你怎样避免网络的不良诱惑。这样提问既便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身边的各种“诱惑”,初步具备对各种“诱惑”的辨别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明辨是非,自觉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四、抓住知识矛盾点提问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矛盾之处,也就是认知上最感困惑地方,有已有知识与新的未知知识所产生的矛盾冲突,有现实和理论的矛盾中突等。在这些地方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教学“关心与互助”这一内容,可出示一段材料让学生讨论:一个老人上了公共汽车,没有人让座。售票员请一个年轻人为老人让座,年轻人无动于衷。站在一旁的王丽生气地说:“你难道不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吗?”年轻人反问道:“现在都讲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样,凭什么要我给他让座呢?”请你帮王丽讲出反驳那个年轻人的道理。通过这种设计问题,学生解决这一矛盾点。

五、要抓住社会热点来提问

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社会热点资源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对于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若能恰当地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创造问题情境,又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彰显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和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时,我给学生看一段空袭利比亚的视频,然后提问“北约空袭利比亚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现象反映当今时代面临什么重大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国应当怎样应对?

六、要根据教学重点来提问

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不可能字字句句都有反应。每课都有相关的教学重点,抓住教学重点提问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内容给予一定的重视,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做出反应,给予注意并加深印象。如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提问“杨斌被判重刑说明什么?”劣质奶粉事件的发生又说明了什么?,针对这些现象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目前我国大为加强法制建设对经济建设有什么作用?请列举你们了解的经济法律,说一说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总之,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威慑,而是交流;不是教条,而是艺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朱熹亦说过:“学贵有疑,小疑进,大疑则大进。”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能力,触动学生的灵魂,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起!

精巧提问——高效课堂的保证 篇12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要掌握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原则有: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集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就是所提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 为完成本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启发性原则, 即设问富有启发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的知识,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集体性原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设问, 切忌偏难问题;趣味性原则是设问要新颖富有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讲究设问的适用性

教师应熟悉和钻研教材, 根据课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设问:

1. 复习旧知识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旧知识的目的不仅是为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记忆, 为理解新知识做准备, 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因此, 在组织基本训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多对后进生设计一些判断性问题, 多帮助他们复习旧知识,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自信心, 产生“我能学、我要学、乐于学”的内驱力.如笔者在教学完五年级下册中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后, 出示了7和11, 4和10, 8和16, 1和100这四组数, 提问:这几组数中有哪几组数是可以直接找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的?以此来复习“有倍数关系”“互质关系”, 如何很快地找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这样设计, 学生能在复习旧知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传授新知识, 应问在知识易迁移处

清晰地掌握与新知识有直接逻辑关系的旧知识是顺利地产生知识迁移的保证, 让同学来“引路”使后进生也能顺利地实现理解思路和语言表达上的迁移.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 我首先复习了两个内容, 一是把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分;二是计算两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一步, 既是巩固了旧知识, 也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的必不可少的知识内容.复习之后, 我出示了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试题, 问学生:不同分母的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加减吗?老师创设了这一问题情境, 引发了学生去探索的欲望, 学生们积极地去思考、分析, 去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实践, 学生明白了: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关键是通分.这一做法, 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 同时, 学生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3. 巩固练习时, 应问易错处

巩固练习是新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这一环节中的设问更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 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强化认识, 形成技巧, 发展提高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 也给后进生一个再学习的补救机会.有些问题虽不太难, 但易错.例如:在教学圆周长C=π×d计算方法后, 组织练习时, 小黑板出示了一个半圆, 问:“这个半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待学生纷纷举手, 抓住一个时机, 让一个比较粗心的后进生回答, 他不加思索地说:圆的周长除以2, 显然思维定式产生了错误.这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大家讨论、纠正.事后他也不甘示弱地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由此可见, 在知识易错处设问, 让后进生回答, 使其能暴露出错误的想法, 但要耐心引导他们自己矫正, 从而使他们更加自信、愉快地学习.

三、提问要善于铺垫, 给予评价

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 教师要耐心等待, 任其多方位思考, 实在答不出来教师要提出一些中介问题, 给学生搭桥铺路.如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 要求学生用运算定律计算, 578×99+578这一道变式题, 有一部分学生看不出与运算定律有什么关系, 这时我提出2× (99+1) =2×99+2×1, 我用红笔圈出了“1”, 我又提出了这个“1”我们在计算时可以不写, 如果不写,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道题和原来的题目是不是就一样了.学生通过对两题的对比, 得出了原来那道题是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运用.这一个式子一个问题就起到了搭桥的作用.另外, 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确切的评价, 精彩的思考, 正确的回答, 要及时给予表扬, 若有欠当, 要善于纠正, 在教学关键的地方, 学生理解偏了, 说错了, 教师要注意抓住时机, 借题发挥, 不能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等.

上一篇:话剧表演中互动的艺术下一篇:发电厂通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