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技能

2024-08-11

提问技能(精选12篇)

提问技能 篇1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但当前课堂上的很多提问是一种虚假提问, 并没有实质内容和意义, 因此教师要掌握有效提问的要领。结合以前听过的很多名师大家们的课, 笔者为有效提高提问技能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 目的明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在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既能体现文本的主要内涵, 又能紧紧吸引学生眼球和思维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王崧舟老师《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吧。上课一开始, 王老师在与学生谈话的同时, 用粉笔轻轻地在课题的“深”字下面画了个着重号, 之后便抛出了整堂课的第一个问题:为何要在“深”字下面画个着重号呢?这个“深”字要表达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 既有效地把握了文本的教育目标, 同时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指向明确。

二、难易适中, 逐步深入

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处在学生已有知识系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几乎所有名师都很好地掌握了这一尺度, 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 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不断寻求文章内涵。来看看蒋军晶老师的《生命的药方》一课吧。课堂伊始, 蒋老师就很直接地在学生读文时提出了一个能帮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的问题: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分别讲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基于学生读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之后提出来的, 我觉得非常适宜。只有了解了全文写了几件事, 才能进一步地深入课文, 最后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明知吃药不管用为什么还要很高兴地吃药?明知去新奥尔良不可能为什么还会欣然同往?明知死亡是非常可怕的为什么还要玩死亡游戏?问题难度逐步提高, 层层深入, 最终明确了课文的重点:是希望、快乐、友谊围系了这一切。

三、新颖别致, 充满情趣

一样的话, 通过不同方式说出来所达到的效果会截然不同。在语文教学中, 问题的提出也是一样。好的方式, 新颖别致, 会让学生情绪高涨, 乐于参与, 这样我们的语文课上起来就容易多了。就如周益民老师的《童年的月亮爬上来》一课的教学中, 周老师的一个问题紧紧地吸引了学生:月亮, 月亮, 究竟有几个?这个问题充满情趣, 刚开始的确让全场师生惊讶。是啊!月亮究竟有几个呢?哦!原来是有多少首诗就有多少个月亮;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一轮自己的明月。如此精妙的提问为后续教学作了一个很有力的情感铺垫, 接下来周老师就很自然地引入了一首首有关月亮、饱含思念深情的诗。

四、循循善诱, 曲径通幽

不经历风雨, 又怎能见彩虹?名师大家们的课都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问题刚提出来时是“山穷水尽疑无路”, 可经过一番引导之后, 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永正老先生的《把作文写的有声有色》习作教学就很有利地诠释了这一点。教学伊始, 于老便用课件展示了两段优美的短文, 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大家读一读这两段,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学生积极地在短文中寻找着, 找到了相关内容的词语之后, 于老又提出一个问题: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什么词?学生立即回答:拟声词。于老随机就说:“在这样的短文中, 我们不仅看到美丽的景物, 还听到了一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既写出了看到的, 又写出了听到的, 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有声有色。”如何“把作文写的有声有色”是个多么抽象的问题, 可经过于老的简单分析之后, 它便迎刃而解。

五、因势利导, 灵活多样

好的提问, 总能启人心智。那么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呢?我认为, 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既要适用于学生, 又要适应于教材, 还要富有变化。因为学生的思维在一刻不停地变化着, 我们的教师也要能跟上这样的变化。曾听过窦桂梅老师上的名著导读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窦老师从古诗和中国四大名著入手, 引出《西游记》, 进而引导学生认识《西游记》中的人物, 提出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人物、情节) 。在分析小说内容时, 窦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白骨精一共变化了几次?分别变成了什么人?在揭示完变化之后, 窦老师转而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孙悟空打了几次?结果如何?分析到这里, 课文似乎应该就此打住。可窦老师却富有变化地抛出了第三个问题:孙悟空三打之后, 唐僧的态度都起了哪些变化?引出唐僧对孙悟空评价的话 (无心为善, 有意为恶) , 升华了课文蕴含的主题内容———善与恶的关系, 同时也延伸了课文内容, 起到了名著导读的作用。

好的提问, 总能让人深思, 发人深省。而我们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更要紧密联系每一个学生。所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育大师无不体现做为一个师者的示范作用, 让人望而叹之, 望而羡之, 更应望而学之。

摘要: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课堂教学技能, 但流于形式的虚假提问无任何意义。因此, 为人师者要掌握提问的要领, 精心设计, 循序渐进, 使得问题新颖且具启发性, 这样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因势利导,因材施问

提问技能 篇2

一、提问的概念及作用

(一)提问的概念

提问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教学行为。

(二)提问的作用

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巧妙的提问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智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引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问答。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如下: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

2.启发思维,主动学习

提问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等。

3、清理思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

每一科目的教学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提问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

4、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相活动的有效手段,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流露情感、发表看法、与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聆听他人对问题的回答,展开争论,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理解、记忆。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5、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并给学生适宜的紧张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组织语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6.反馈信息、促进交流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7.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问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课堂提问的类型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课堂活动形式。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事实、现象、过程、原理、概念、法则等,对这些知识有的要求了解,有的要求理解,有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不能是千篇 一律的,应包括多种类型。

提问类型的分类由于标准、角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从认知层次和提问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根据认知水平分类

1.低级认知提问

低级认知提问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即可,不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教师判断学生的回答也较容易,只简单地分为正确与错误。包括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三种。

(1)知识性提问。这类提问是考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

①二择一提问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这类问题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迅速的反应。例如“植物的生长是由于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个数增加,以及细胞的长大两方面原因,是吗?”学生回答:“是。”也可以把问题改成:“植物的生长是由于细胞的长大,是吗?”学生回答:“不是。”

②要求用单词、词组或系列句子作回答的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是和教材上的表述相一致的。例如,“遗传物质有哪两种?”学生答:“DNA和RNA。”“DNA和RNA有何区别?”学生答:“DNA含脱氧核糖,RNA含核糖。”“DNA和RNA有何关系?又是怎样控制生物性状的?”这种由一个单词到包括系列句子的提问,是向较高级提问的过渡。知识性提问是一种最简单的提问。对于这类提问,学生只需凭记忆回答。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逐字逐句地复述学过的一些内容,不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简单的知识性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局限在这一层次上。在知识性提问中,教师通常使用的关键词:谁、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有哪些、写出等。

(2)理解性提问。这类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

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学生通过对事实、概念、规则等的描述、比较、解释,究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作更深入的理解。在理解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请你用自己的话叙述、阐述、比较、对照、解释等。理解提问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一般理解。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例如,你能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吗?你能说说根毛吸水的过程吗?

第二级,深入理解。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例如,你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如何理解的?你对生物的适应性是如何理解的?

第三级,对比理解。是指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三大遗传规律有那些区别和联系?存在于三者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3)应用性提问。这类提问是检查学生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方式。在应用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分辨、选择、举例等。例如,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起因。

2.高级认知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是在学生的内心引起新知识的问题。通常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组织加工,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判断时,主要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无独创,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较哪一个更好些。包括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三种:

(1)分析性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学生必须能辨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这类提问多用于分析事物的构成要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原理等方面。在分析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为什么、哪些因素、什么原理、什么关系、得出结论、论证、证明、分析等。

(2)综合性提问。在进行综合性提问时,教师需要学会分析综合与推理想象两方面。

①分析综合,是要求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结论。例如,森林对人类有什么意义?破坏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这就要求分析树木的光合作用能给人类提供氧气,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根对于土壤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从而预见到破坏森林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恶果。

②推理想象,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事实推理,想象可能的结论,也就是由已知推未知。比如知道亲本的基因型来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综合提问的表达形式一般如下: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吗?为了……我们应该……?如果……会出现什么结果?

(3)评价性提问。这类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评论性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是最高水平的提问。在评价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例如,通过《项链》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怎样看待法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你怎样看待少女贞德的牺牲精神?你是赞成这个结论还是反对这

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研究 篇3

新课改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关注学生的主动思考,而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所以教师的提问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关键。目前我国关于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研究比较少,而且过于笼统,专门研究地理课堂提问技能的就更少了。本文在对提问技能一般性把握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对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研究方法,来试着探讨地理课堂中的提问技能。

合理安排和有计划的提问,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原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比较高水平的行为。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因此,教师只要抓住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自主地去思考、主动地吸收,从而使地理课堂变得精彩,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课堂提问技能研究综述

2.1 课堂提问的内涵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景,以引导学生积极、定向地思考而提出疑问的一种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

课堂提问是推动课堂教学过程的动力,不仅可以达到反馈的目的,而且还是促进学生思维、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是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最好形式。

2.2 关于课堂提问技能的文献总结

目前我国关于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研究比较少,过于笼统,局限与提问的类型、功能、原则几个方面,而且多有重复。对运用提问技能时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提问技能的方法这两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在对提问技能一般性把握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对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研究方法,来试着探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提问技能时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提问技能的策略。

3 地理课堂提问的功能

3.1 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心理活动总是集中于某种对象的,因此注意可以使我们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同时具有一定的方向。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朝着教师引导的教学内容上指向和集中,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这时教师的提问恰好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那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来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求知,自然就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及时的反馈

反馈是实施调控的必要前提。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迅速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指导教师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冷场时,教师的一个导向性提问可及时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此来控制教学方向。

地理学科的知识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及时的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获得反馈信息,灵活地改变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一步解释。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使其紧紧跟随教师的步伐。

3.3 提问可以刺激回忆、巩固知识、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

这种问题一般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可督促学生回忆并及时复习巩固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

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很突出,地理概念、原理的获得离不开发人深思的问题的启发,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解题技能的巩固强化来自精心设计的问题的诱导。教师若能巧妙地提出系统联系前后所学知识的问题,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当知识被系统地串联在一起时,它就很容易记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也更加深刻,建构地理学科的思维模式,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4 地理教师运用课堂提问技能时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教师满堂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关注学生自主性、关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这种教学模式中,提问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提问技能不易掌握,所以很多教师对提问持有“可以不必学、不愿学”的态度,也有一部分教师对提问技能的理解不够,提出很多无效的问题,造成表面上的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实际上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学生没有帮助,纯粹浪费时间。

4.1 提问的内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很随意。比如说提问课本上的概念,学生机械地照课本来念,不经思考。还有“……是不是啊?”,“对不对?”等等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提问,学生只能简单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起不到启发思考的作用,还会形成学生的懒于动脑的坏习惯。

(2)对提出的问题的难易把握不好。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不明确,提问时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提出的问题过于零碎、过于简单,学生“不用跳就能摘到果子”,这不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第二,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于回答,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造成课堂上的“冷场”局面。

4.2 提问的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频繁。课堂上提问的数量过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思路,同时还会造成学生的疲劳、反感情绪,破坏课堂的气氛。

(2)提问缺乏普遍性。教师怕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不出正确答案影响教学,只提问成绩优秀的几个学生。每个班级中成绩差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教师这样提问就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提问时机把握不好。提问没有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的提出问题,导致提问的效果不好。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及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加强学生的理解,若是讲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后提问前一个知识点的问题,就会扰乱学生的思路,同时没有及时加强学生理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

5 地理教师提高课堂提问技能的策略

5.1精心设计课堂中要提的问题

课堂中的提问不是随便想起什么就问什么,而是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在什么时间提问什么问题,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大概会遇到什么情况等等。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鉆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这是提高提问技能的前提。只有吃透了教材和教学大纲,提出的问题才能契合教学目标、紧扣重难点,不然只能是浪费时间。

(2)把握提问的时机。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问题,并及时“解惑”。

5.2 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

(1)语言要科学严谨、简明易懂。地理知识本身有着严密的科学性,课堂中的提问要有科学性,措辞要恰当,不能有歧义。如指图说明地理事物位置时,不应说上、下、左、右,而应说北、南、西、东等。

(2)提问要图文相结合。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的课堂提问中,或依课本插图设问,或让学生指图回答,或让学生填绘空白地图、板图,着意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的基本技能 。

6 结论

提问技能是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技能之一,我们广大的地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提高提问技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课堂中要提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中才能运用自如。

(2)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这是提高课堂提问技能的理论前提,有理论才能知道实践。

(3)教师自身加强训练。自我训练是提高技能的关键。

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能 篇4

关键词:提问,技能,兴趣,课堂效果,能力

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提问还可以达到诱发学生思考, 开发学生智能, 调动学生思维, 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的目的。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比较、分析、综合和总结, 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提问可以反馈信息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 比其它任何形式的反馈信息都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更快捷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 改变教学策略, 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二、提问可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 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定理、定律, 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 其实这远未达到要求。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定理定律是从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律, 应用性非常强,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 诱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 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 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反的问题, 展开深入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诱发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三、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课堂上, 如果注意力集中, 大脑达到兴奋状态, 听课效率就比较高, 效果也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比较集中, 而听讲有时会有散漫的表现。教师仅仅依靠讲、维持课堂纪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 而应以课的内容和质量来吸引学生, 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 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 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 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冷静考虑, 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 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 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 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五、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 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 提问的角度不同, 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 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 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启发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 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地雷式”能铺路架桥, 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 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扩散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 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解剖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 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范围太大, 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 教师可以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的提问方式, 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 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深思;“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 找出相同的特征, 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样问。“递进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直问”是指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以便直接寻找答案, 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 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 问在此而意在彼, 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 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 会使学生幡然醒悟, 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 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 即使是同一个内容, 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 也要注意转换角度, 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 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提问要选择好对象和把握好时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 一些面部表情, 姿势或微小动作, 体现出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他有把握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 他便会嘴微张, 身体稍前倾, 自信的看着老师, 或者抬起头微笑, 注视老师, 这表明他有能力回答好这个问题;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 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有所顾忌或形成的答案正确率不高, 对自己能力有所怀疑, 信心不足。因此,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 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 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 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 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给出更完整的答案, 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 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五环节实践体会 篇5

课堂提问五环节的实施策略是在“简约·灵动·有效”的教育哲学理念下的具体实施,是问题设计、问题表达、问题候答、问题叫答、问题理答五个环节的有机整合。关于有效教学,近年来的探讨相当广泛而深入,人们关注各个环节的研究,并且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有效教学,我们以“课堂提问有效性”为抓手,以“简约·灵动·有效”为理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提高认识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在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课堂提问为基础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切实落实以下操作理念:

第一,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教学过程应呈现出高度凝炼的简约性,但简约并不等于简单。简约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等方面下功夫,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研读教材,深入浅出。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是每一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才能把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整体上把握教学,把复杂深刻的教学内容以凝炼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有的教师常常是一股脑儿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目标全面,主次分明。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教学中,这些目标是系统地体现在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一册、第一学段中的,要将它们都具体落实到某一节课上,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该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来突出主次,着重某一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形式新颖,富有价值。新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然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与内容相结合。有的教师热衷于花样百出的形式,“牵”着学生团团转。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和足够的思考时间,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盲目地进行“学习”活动,根本不能领会活动的意图,更谈不上掌握知识,“流于形式”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新颖的形式要与课堂内容相融合,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

——语言精炼,有感染力。课堂上,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示范,是教学语言美的体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可以预设的语言要推敲斟酌,对于生成性、随机性的语言要注意记录,进而分析教师的教学语言,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诊疗与改进。

第二,灵动而不放任。灵动产生活力,封闭导致僵化。课堂教学应在课程资源开发、知识引入、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适度开放,将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资源引入课堂,丰富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有机整合,用好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用教材教”并非可以随意改变教材内容,而是要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和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撷取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以生为本,尊重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往往已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找准课堂与社会、课本与生活的结合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将它作为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的生长点。

——有效组织,活而不乱。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活动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些活动是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合作、分享等情感态度与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也对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组织,活而不乱是活动真正取得成效的前提与保证。教师要精心预设,关注细节,留意学生的操作和活动状态,并及时指导,纠正错误做法。

——立足课堂,适度延伸。课程标准都有关于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用学科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延伸,是达成这一目标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三,有效而不机械。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又要重视发展能力,既要形式活泼,又要扎实有效。

——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根据布鲁纳的认知理论,学习是学生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这次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巩_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一定要选取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及时指导、点拨;在探究结束时,要启发、帮助学生科学地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充分体验,快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应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富有灵性的、愉快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自我,在互助中调整学习策略,在碰撞中发展思维,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在快乐中构建知识体系。

——方式得当,注重效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灵活选择或综合运用学习方式,而不要固守某一种学习方式,从中感受、发现知识规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已经领会到,课堂提问有效性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手段而已,在实践运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从其内质来说,就是要能够使“简约·灵动·有效”的教育哲学理念具体化,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操作化,能够为教师研究提供实践平台,能够促使学校的教育科研走向平民化。

数学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分析 篇6

关键词:有效提问;无效提问;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坚持有效的提问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实效原则和梯度原则。

1.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2.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式。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1.激趣性的提问。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公式。

三、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此外,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提问技能的表现性评价 篇7

一、研究内容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自己得出结论, 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行为方式[2]。本研究运用表现性评价, 通过微格教学, 对学生提问技能中问题设计、提问方式和介入与回答评析三个环节10个要素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并提出相应提高提问技能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样本。以一所地方师范院校两个年级125名本科师范生为样本。

2.表现性评价量表设计。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3], 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重要评价手段。在分析提问技能构成要素的基础上[4.5], 结合建立基本要素分析量表的基本步骤[6], 设计了由环节、要素、学生表现水平三部分组成的提问技能表现性评价量表。

三、测评方法

运用表现性评价量表, 结合微格教学, 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分析学生在提问技能上的优势与不足。评分标准为学生表现符合一个要素得一分, 不符合不给分, 没有其他分。

四、结果与分析

1.问题设计。

从表1可以看出, 在问题设计四个要素中, 大多数师范生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在问题种类方面, 近一半的师范生不能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 只提了低层次的问题;在提问秩序方面, 大部分学生设计的问题逻辑性强。在问题表述措辞方面, 40%的学生所提问题措辞不清楚, 不能抓住问题的重点, 听课学生难理解问题的本质。

2.提问方式。

从表2可以看出, 在提问方式四个要素中, 大部分师范生能把不同问题分配给不同学生, 关注面较广;但只有67.2%的师范生一次提问一个问题, 符合提问数量的要求。35%的师范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时间和回答时间;还有约1/3的师范生提出了修辞性问题。

3.介入与回答评价。

恰当的介入可以鼓励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从表3可以看出, 在介入方面, 30%的师范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和引导;在问题回答评析方面, 42%的师范生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或只有简单的“回答得好”的评价, 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

五、提高提问技能的策略

1.加强案例教学, 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引领和示范能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进行技能学习。在问题设计、提问和介入与回答评价三个环节, 以问题解决为核心, 适当地引入案例, 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领悟提问技能的理论、设计思路和方法。基本操作程序为:提出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研究案例、解决问题→交流观点和学习心得→依据理论剖析案例, 评价学生观点, 加深对案例理念和设计的理解→师范生进行提问技能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设计→实践训练→反思、总结。

2.加强反思、观摩, 促进技能内化与生成。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老师, 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 正是向着教育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7]。通过问题, 指导学生对提问的目的、提问类型、应用原则和提问要点进行反思, 提出自己的观点, 加深理解提问技能理论。运用表现性评价量表, 指导学生对提问实践训练进行反思, 明确自己在提问技能三个环节上的具体表现, 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通过观摩同学和老师的课堂提问, 学习和借鉴她们的优良表现, 提高提问技能。

3.分析问题类型, 提高问题设计水平。高水平的问题比低水平的问题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但近一半的学生在训练中所提问题属于低层次问题。重要原因是学生对问题的类型认识不清楚, 难于设计高水平的问题。另外高水平的问题评析有难度, 师范生也怕提这样的问题。教学过程中首先可指导学习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 并应用问题案例, 引导学生探索回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六类问题的内涵和要求, 为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提供支持。其次, 指导学生分析自己教学设计中提出的问题, 确定问题的层次, 设计更多要求学生分析信息的高水平问题。再次, 鼓励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理解等待意义, 提供思考和组织时间。35%的师范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时间和回答时间, 主要是没有理解等待的意义。可指导师范生有针对性地把不同层次的问题指派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问题后, 留出适当的等待时间, 使学生回答前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想法, 并促成更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更多的发言。如果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 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

5.完善介入的心理支持和方法指导。教师以友好的、支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式及时介入, 能鼓励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提示学生给出问题答案。部分师范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和引导, 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紧张、拘束, 不能集中注意倾听学生回答或对介入的方法理解不好。在教学中, 首先指导师范生课前进行心理调适, 克服紧张感, 教学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倾听学生回答, 为及时介入提供心理支持。其次, 指导学生明确介入的方法, 并有针对性地预设提示、重复或追问[4]。

6.拓展回答评析方法。在问题回答评析方面, 大部分师范生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评价或只有“回答得好”等简单评价, 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有的是没能记住学生回答的内容, 不知评价什么。有的是学科基础薄弱, 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做出合理判断, 难于评价。也有不知回答评析的方法, 只能做简单评价。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师范生认真备课, 预设问题的评价方式, 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回答的要点。其次, 掌握回答评析的方法, 可通过重复学生的正确观点, 更正错误的观点, 巩固学习效果。通过继续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使学习得以扩展和延伸。通过强化, 激励学生,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许雪莲、徐斌艳.谈为准教师搭建教学技能学习的脚手架[J].教育探索, 2013, (5) :51-52.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177-178.

[3]Elliott, Stephen.Creating Meaningful Performance Assessments[J].ERIC Digest, 1995, 9.

[4]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63-67.

[5]俞如旺.生物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189-255.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技能 篇8

(一) 课堂提问的作用

1. 提问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提问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

3. 提问能让师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自然地实现信息传递与交流。

4. 提问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切实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 课堂提问的原则

1. 精心设计, 注意目的性;2.难度适宜, 注意科学性;3.灵活多样, 注意角色性;4.正确评价, 注意肯定性;5.面向全体, 注意集中性;6.因材施教, 注意针对性。

(三) 课堂提问的类型

1. 程序性提问;2.理解性提问;3.检查性提问;4.拓展性提问;5.总结性提问。

(四) 课堂提问的技巧

1. 巧妙利用提问时机;2.正确把握问题难度;3.善于控制提问频率;4.合理运用提问类型;5.认真分析提问对象;6.注意保持提问态度。

(五) 课堂提问设计案例【案例】Gifts for everyone

Step 1 Warm-up:

T:Hello, everyone!

S:Hello!

T:I’m Miss Yang.I’m your friend.Today we’ll learn the new lesson.

T:Now I do actions, and you do actions, too.OK? (cry, laugh, sad, smile, big, small, just right)

Step 2 Presentation:

1. 忽然听见响声, 教师很吃惊地提问:“What is it?Where is it?” (全班一起找)

2. 当4位学生找到礼物后, 请他们上讲台来。

教师提问:“These gifts are for you.You can open them.”学生打开之后教师提问:“Do you like them?”启发他们回答:“Yes, I do.”教师继续说:“But I’m sorry.It’s too small.It’s too big.Oh, it’s just right.It’s wonderful!”提问:“Are you happy?”启发学生说:“Thank you.”教师答:“You’re welcome.”

3. T:Look at the screen.Lesson 29.Follow me.

4. T:Look at the three words:gift, buy, bought.Please look for these words in the text.Then please draw and write. (让各小组从课文中找出单词并写下来)

5. T:Look at these two words.What question do you want to ask?当学生提出问题后, 教师说:“I will give you one sentence.I bought the books on Monday, April seventh.”

6. T:Please watch the vedio.Watch and listen carefully.

7. T:How to say“礼物”in English?

8. 教读单词girft。

9. 出示课件的句型I bought_____for_____.

Step 3 Consolidation:

1.T:Give you five scenes.Please practice and perform.

2.请一两个组来表演。

Step 4 Practice:

1.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练习题的纸, 让他们自己完成并和小组成员讨论。

2.请一两位学生上来展示作业。

Step 5Ending

教师小结

如何运用微技能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篇9

因此, 课堂提问在教师课堂话语中占有很大比例, 是主要的教学策略之一, 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互动形式。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什么是有效课堂提问?有效课堂提问与英语教学有什么关系?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生成适当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 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有效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监控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有效提问要引发有意义的内容生成, 实践挑战性的思维训练, 驱动持续性的教学过程, 实现预设性的教学目标。有效课堂提问是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构建起以“学生为认知主体, 教师为教学主导”、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学习能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 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

2.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尤其是课堂教学微技能

①导入技能。

要求运用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②提问技能。

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③变化技能。

它是教学技能中信息传递, 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要求使教学充满生气, 唤起热情, 丰富学习环境, 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利用各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其方式有教态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等。

④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技能。

要求根据教学内容, 设置语言交际场合及情境, 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流。在活动中学会使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教师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很多中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和情感联系不紧密, 课堂上的教学缺乏趣味性, 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其实,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活的气息。例如, 在八年级英语中出现了关于Dr. Martin Luther King和A national hero in China—Yang Liwei的人物知识介绍, 针对这个内容在教学中提出了What kind of people can be famous?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famous person in the world? Why?这样的源于生活感受和趣味的问题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能通过阅读完成课后有关的练习。接下来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 should we know when we write this kind of article?引导学生据此复述课文, 非常流利。实践证明, 这样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概括课文要点, 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时趁热打铁, 让学生稍作讨论和准备后, 各自就全班所熟悉的一位老师或同学作一简单介绍, 然后提问全班:Can you guess who he/she is?便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2.课堂提问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的提问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中学生对事物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力, 他们不愿做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和模仿者, 而是力求成为主动的接受者和发现者。在同一个问题面前, 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视角和见解。具有一定深度的提问往往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使其透过事物的表象发现本质, 探明事物之间的联系, 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 提高他们对诸多事物的认识能力。具有一定广度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八年级下册的教学中, 让学生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If you have lots of money, what will you do?该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有的学生回答说:I will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 will buy myself a car./I will let my parents live a rich life.也有的学生回答说:I will help the poor./I will give away some money to make more children go to school.或I will give money to schools and charities, and do a lot of work to help people.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时,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如, 在九年级Unit9的教学中, 学生通过学习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 I think it was invented in 1876.之后, 又向学生提出了其他问题:How about cars? When was the TV invented? When were hand-held calculators invented? When were personal computers invented? 这种具有推理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3.课堂提问的实践性与时代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出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技能和丰富其英语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教学问路后, 向学生提问:How can I get to the People’s Hospital/the cinema? 要求学生据实回答, 这便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 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时代性特征, 以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又如, 在九年级关于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的话题, 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environment?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通过讨论, 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树立和增强了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4.课堂提问的创造性与鼓励性

在课题教学提问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 学生才能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每次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有创见者更应该大加鼓励;让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吃上颗“定心丸”, 而不至于在同学面前丢脸。这些评价语可采用:OK! Good! Very good! Great! Nice! Well done! Excellent! I’m pleased that you ha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now. 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but there are two small mistakes.对回答问题困难者要及时启发诱导, 给予提示帮助;对回答片面者, 要给予补充;对回答错误者, 要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 并给予纠正, 切忌冷嘲热讽、恶语伤人。决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 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战场, 是师生学习训练使用英语的主要时空。因此, 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落实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应加强对有效提问的研究, 掌握提问的技巧, 加强课堂教学微技能的学习,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周蓉.“设问有方”才能“教之有效”——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9 (6) .

[3]洪松舟, 卢正芝.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2) .

[4]张晓兰.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研究.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

[5]胡庆芳.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9 (6) .

[6]绳立堂.论微格教学培养教师教学技能的优势.英语周报教师版, 2003 (277) .

数学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分析 篇10

一、坚持有效的提问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 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 解决问题”, 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 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时应注重坚持实效原则和梯度原则。

1. 实效原则。

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 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 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 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 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 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 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 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 达不到预期目的。

2. 梯度原则。

现代信息论认为,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 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 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 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 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 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 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问题, 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 从易到难, 由简到繁。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 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 恰到好处, 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达到良好的效果

1. 激趣性的提问。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 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创造愉悦的情境, 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 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 用手托住枪杆 (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 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 这种形式的提问, 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 发散性的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 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 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 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 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 现每边长扩大b米, 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 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 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公式。

三、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 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 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 要提在点上, 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 更应慎重, 要紧紧围绕着重点, 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此外, 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 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 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 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 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 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 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把问题提得太难。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问在疑处, 点在惑时, 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 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 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 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养十分重要, 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 就可能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 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效提问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

提问技能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能;问题;改善对策

G623.5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课堂提问教学思想,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进而实现有意义且目标明确的小学数学教学。 虽然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对提问技能逐渐重视起来并有所改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仍暴露着一些问题,故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对于课堂提问技能的粗浅认识,从而帮助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其自身的提问技能。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设问技能不够重视。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准备问题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设计好的问题仅占了一节课所提问题的一小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大部分问题都是临时想的;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当。例如针对例题: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级,求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教师直接提问:“你能算出是多少棵树苗吗?请列式计算。”有的学生会列式计算,而有的学生不会计算甚至还没弄懂题意。显然,教师并没有做到由低到高、逐层提问。

其次,教师对发问技能的使用不够恰当。教师的发问比较乏味,很少变换提问方式,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新课时,教师总会问:“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时间久了,这样的提问会显得很单调。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以理解型和记忆型的为主,尤其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基本上提出的都是记忆型和理解型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从书本中或者经过简单的思考和计算就能得出结果,且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最后,教师对导答技能的掌握不扎实。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出现障碍时,教师并未及时给予适当的导疑。虽然部分教师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引导方式比较单一,比如:教师习惯性地引导学生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并未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来进行引导。由于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他们对之前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而数学又是一个联系性比较强的学科,这样就会导致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更加困难。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改善对策

1.优化提问内容,改善提高质量

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准备问题,明确提问意图。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增加准备问题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提高问题的质量。在准备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教学中每个环节应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更要考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并能将问题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这才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锻炼哪种能力,以便更好地设计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难易适中。教师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问题要少設计,将低水平和高水平的问题相结合,一般与重点问题相结合;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从而确保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来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逐步突破重难点。

2.完善发问技能,提高提问效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采用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

(1)激趣式提问。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有意识地设计好问题情境,使问题情趣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迁移式提问。小学数学知识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以旧引新、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在问题情境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引导下从而迁移到新的知识中;(3)悬念猜想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后,留给学生一个悬念,而不是先作答,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把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例如:钱守旺老师在教学《秒的认识》的时候,他组织学生观看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精彩片段,片段中播放了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金牌的过程。观看完视频后,钱守旺老师提问:“刘翔夺冠用了多长的时间?”并由此引入时间单位“秒”。

3.耐心启发引导,提高导答技巧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障碍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先核查学生是否听清问题、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如果学生没有理解题意,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一是按照问题的基本成分分解问题情境;二是抓住问题中的关键性信息(如词句、符号等);三是注意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人而异。对待基础较好的学生,当他们回答出现障碍时,小教师可以采用复习巩固的导答方式进行引导,也可以采用探询的方式,使其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把应答与已学的知识相联系,进而解决问题。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缩小思考

范围或提供部分答案让他们进行思考;还可以通过直观的材料让他们对问题进行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时,在设问技能、发问技能及导答技能等方面的掌握和应用上存在诸多不足,故本文从优化提问内容、完善发问技能、提高导答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彭亮,徐文彬.小学数学教师提问话语的有效性探究[J].江苏教育,2015(2).

[2]郑云娥.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2(4).

提问技能 篇12

一、提问在各教学阶段中的作用

提问是与所有教学方法相关的基本技巧, 是通过措辞简洁的问题, 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 优秀的教师往往是随时提问。在此列出一些提出问题的特定方式在各教学阶段中的作用。

●在新知识传授阶段:

-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当前的实践经验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活动阶段

-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加强小组讨论的话题性

-使小组活动产生更多的想法

●在知识回顾总结阶段

-鼓励学生 (例如, 比较安静、沉默的学生)

-检查学生知识理解程度

-促进讨论, 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加强

-确定课程之外的应用 (例如, 实践工作)

●在所有阶段

-让其他学生 (而不是教师) 回答某个人的问题

二、提问的措辞技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说过:“好问题比好答案更重要”, 提出正确类型的问题来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是非常重要的。而最能刺激学生想法和见解的问题应以下列词语开头:什么?何时?何地?何人?为什么?怎样?

因为回答这些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给出详细的解释。

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很简单, 以“为什么”开头, 在提出一个问题, 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若想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或探察学员的实践经验, 可以使用下面的短语:

“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在……方面的经验”

“告诉我们更多关于……的情况”

“能不能为我们举例说明……”

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 可以将提问的措辞风格归纳为三种, 这三种措辞风格可以用来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下:

●主动回答

将问题交给全班, 每个人都要想出一种答案, 其中一位学生自愿回答

例如老师问:我所说的你们都理解了吗?

这是主动回答, 没有指定哪一位学生, 而是抛给所有学生, 但这样的提问措辞并不合理。因为这样的提问不够具体, 没有让学生说出哪不理解。如果改成, “我所说的关于……你们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这样就更具体, 学生回答哪些地方不理解, 老师就可以选择相应的措施, 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指定回答

先指定一位学生回答, 然后提出问题

例如:小明, 你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指定回答, 但是语气太生硬了。如果改成“小明所说的……我还不明白, 能不能再解释一下。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推迟指定

先提问题, 然后停顿, 以便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然后指定学生回答。全组成员都要思考答案, 但由教师来决定由谁回答。

例如:那么重点是什么呢, 小明?

这是延迟指定, 但是这样提问的题目太大, 学生不知道老师问的是哪个重点。如果改成“那么这句话的重点是什么呢, 小明”

所以合理的措辞才能达到设定问题的理想效果, 才能成为真正的好问题, 甚至比答案更重要。

三、提问的多种类型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 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 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使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让学生自由讨论, 自由发言,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 可以将此问题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先提一问题, 然后随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学生思考, 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启示,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使学生有成就感,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将提问的类型分为以下四类:

(一) 开放式问题

以“什么、怎么、为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为疑问词的问题是最有用的问题, 因为这种问题需要被提问者做出解释和说明性的回答而不仅仅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作为售后服务人员你在处理客户满意度调查方面有什么经验?”

(二) 诱导性问题

教师可以使用诱导性问题或陈述句来鼓励其他学生继续谈下去或对他们已经说过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例如:

“你是否能够举一个例子?”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关于哪一点请你多谈谈”

(三) 探究性问题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某个回答不完全满意, 或则由于各种原因需要了解更多的细节, 教师可以使用探究性问题对其他学生进行进一步询问。例如:

“你之前说过, 如果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不会放弃。在那种情况下你具体是怎样做的?”

(四) 挑战性问题

使用一两分挑战性问题能够向其他学生施加一点小小的压力。但是注意不要过度使用挑战性问题, 不要留露出批评的态度, 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而只去应付, 不愿积极回答。例如:

“是什么让你认为你的操作完全规范?”

以上四种类型的问题, 能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创造和谐的课堂秩序。教师亲切慈祥的态度, 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 给学生提供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这样不但能增进师生相互的情感交流, 还有利于教学双方的互动相长。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适当的启发引导、旁敲侧击、纠正提示、鼓励赞扬都是极其有效的促学促进的良好方法, 教师真正起到了循循善诱的指导作用。

总之, 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是最基本的教学互动方法。有趣有效的提问, 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情绪, 变沉闷乏味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学堂, 使课堂气氛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另外, 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 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 是师生双方的互动, 不是教师唱独角戏, 进行个人表演, 所以,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 摸清学生的学习心理, 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 善于创设情境, 运用好提问技巧,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提问, 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教师的核心技能。通过提问可以考察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掌握情况,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是最基本的教学互动方法。

上一篇:ADSP-TS201下一篇:新闻语言的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