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

2024-06-20

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共4篇)

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 篇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采用双电源作为主要的供电方式,用以提升供电可靠性[1]。针对敏感性负载来改善供电问题,静态切换开关(STS,Static Transfer Switch)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供电可靠性议题[2]。模拟脉冲触发器使用多个模拟器件,器件参数较为分散,不仅调试不便,而且产生的脉冲对称性差。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触发技术逐渐开始代替模拟技术[3,4,5,6]。传统的静态开关,仅具有一般的切换功能,现采用DSP芯片控制数字触发信号,用软件编程的方法得到可调的触发脉冲。传统的换流方式不能达到在8 ms内完成切换过程,并且切换过程中,负载可能会出现电压尖峰。本静态开关每相换流只需一组无源元件,并且也不需加馈能二极管来避免电压尖峰,从而降低了整机的损耗。通过对功能样机的多次实验,验证了此静态开关的有效性。

1 基本工作方式

如图1所示,静态开关两路不间断交流电源输入输出检测信号经处理后得到的采样信号送入DSP芯片的A/D转换模块,DSP芯片根据采集到的信号作出dq0变换数学分析,以便侦测出主电源出现的异常现象,然后第一时间触发数字信号,该信号控制LC桥式谐振换流电路中相应的晶闸管门极,目的是先将主电源侧晶闸管换流至谐振换流电路,再由谐振换流电路换流至备用电源。由于切换过程时间较短,因此可以认为两路电源电压以及负载电流近似不变,期间DSP作出相应的状态报警显示以及与外部通信。

2 硬件系统

2.1 数字触发原理

为简单起见,图2仅示出了一路数字触发电路,其它路数字触发电路原理相同,故未示出。DSP芯片的通用I/O口控制图中GPIO_DSP_O1~GPIO_DSP_O14,再经过3.3 V转5 V芯片U11后控制光耦O1,O1主要起到数模隔离作用。排阻R75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增加DSP芯片的输出驱动,二是使系统上电初始时刻O1输入端处于不导通状态。D14和D15防止电源电压24 V突波异常发生,起到稳定变压器B1输入端电压作用,G1和K1控制晶闸管门极。另外DSP芯片还控制图中发光二极管LED13和LED14的亮灭,用来状态报警显示。图3示出了系统未发生异变时主用电源A相的触发脉冲,g9和g10分别是A相正向和反向晶闸管门极G、K间触发信号。

2.2 LC桥式换流辅助原理

图4给出了三相电源中A相换流过程,其它相换流电路相同。UI为主用电源A相输入,UI_BY为备用电源A相输入。系统给谐振电容C1充电时,开通晶闸管T3、T6,关闭其它晶闸管,利用UI与WI之间的线电压为C1充电,当线间电压之瞬时值超出突波吸收器所标定之最大可容许电压时,充电电流则开始流动。当突波吸收器恢复到高阻抗状态时,充电电流会下降至零。此时,电容器之电压为线间电压与突波吸收器所标定之最大可容许电压的差量。在换流过程中,谐振电容器C1必须要有足够的初始电量以对流经主电源之电流进行换流,并克服晶闸管之逆向恢复特性,同时满足晶闸管所需的截止时间 。 谐振电容初始电压应满足

V0ΙpeakL1C1×1+1L1C1(QrrΙpeak+tq)2

式中Ipeak为负载电流最大值,Qrr为晶闸管反向恢复时间,tq为晶闸管阻断恢复时间。

一般的静态切换开关常采用如下控制原理:当数字控制电路在执行切换操作命令时,它首先发出控制命令立即封锁原来处于导通状态下的静态开关中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与此同时,开启谐振回路上晶闸管的门极,最终由谐振回路换流至备用电源。然而这种切换方法会将谐振回路电容上的多余能量注入到负载端,形成一个电压尖峰,这对晶闸管和负载都是不利的[7]。

现采用一种新型的LC桥式谐振辅助换流电路切换方式,通过反向晶闸管T10吸收电容上的多余能量(如图5中阶段3),避免了电压尖峰。另外,此电路进一步减少了无源元件,每相只用一组LC元件,降低了整机的成本;此电路不需要增加馈能二极管来吸收谐振电容上的多余能量,从而降低了整机的损耗。

如图5和图6所示:对主用电源A相换流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l(t0~t1):主电源未发生异变时,开启T9和T10门极触发脉冲,负载电流流过晶闸管T9与T10,关闭其他晶闸管的门极驱动,此时由主用电源向负载供电。谐振电容C1上已储存有初始电压V0。

阶段2(tlt2):当某一时刻DSP侦测出电压异变时,首先由ipri判断出当前导通的晶闸管。假设切换时T9导通,立即开启T4和T8的门极触发脉冲,这时C1和L1开始谐振放电,谐振电流ilc上升,T9的阳极电流i9逐渐减小,此时由i9和ilc共同承担负载电流iload。

阶段3(t2~t3):当t2时刻谐振电流ilc等于负载电流iload时,此时,i9下降至零,T10开始导通。期间关断T9、T10 、T4和T8的门极驱动。

阶段4(t3~t4):ilc经过谐振电流峰值Ipeak后开始下降。t3时刻谐振电流ilc下降并等于iload时, i10下降至零,之后T10反向阻断,负载电流全部流过T4和T8。

阶段5(t4~t5):当T1两端出现正向偏压时,开启T1和T2门极驱动。负载电流开始由T4和T8换流至备用电源。

阶段6(>t5):t5时刻ilc下降至零,流过T1的电流i1等于负载电流iload,之后T4和T8关断。至此切换过程全部结束。

如果在阶段2或阶段3中负载电流方向改变,这时需要对T10进行相应的二次换流。

通过以上换流过程可以看出,当DSP控制电路侦测出主用电源异常现象时,它没有立即封锁原来处于导通状态下的静态开关中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而是在T10馈能的过程中关断T9和T10的驱动。这样,谐振电路中剩余的能量通过T10流回电容,所以负载端不会产生电压尖峰。

3 软件设计和系统的实现

3.1 软件设计

本系统利用dq0变换对电能质量信号辨识[8],整个系统软件运行流程如图7所示。

3.2 系统的实现

实验平台为两路三相交流供电,经多次实验,系统能够在8 ms内完成切换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图8所示,主用电源B相发生电压异常,骤降30%,系统在1 ms内检测到电压异变,之后在0.8 ms内完成从主用电源到备用电源的切换。负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电压尖峰。

4 结束语

静态切换开关在电路设计和换流策略上做了改进,克服了传统静态开关存在的问题。该设计是一种性能较为完善的方案,系统切实可行,可用在双电源UPS之间快速切换,满足敏感性负载不间断供电要求,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此静态切换开关在抗震等级、使用寿命和电磁兼容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魏爱成.浅谈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的应用.山西电子技术,2010;(3):53—54

[2]崔江海.UPS供电可靠性分析.低压电器,2009;(7):59—61

[3] Xu Wu-xiong.Design of thyristor digital trigger circuit based on micro-controller unit.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and Engineering,2009:5337—5340

[4]郝浩,李宏.基于单片机的晶闸管触发器的设计.电子设计工程,2009;17(2):62—66

[5]宋晓梅,杨金涛,荣庆华.基于FPGA的全数字触发器的设计.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23(4):98—102

[6]王卫兵,孙永杰,刘卫东.单片机和FPGA的可控硅触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9;14(3):1—4

[7]温家良,傅鹏,刘正之,等.HT27U托卡马克高功率双向直流快速晶闸管开关的研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14):50—53

[8] Schonardie M F,Ruseler A,Coelho R F,et al.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PV system with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using dq0transformation.9th IEEE/I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yApplications,2010;1—6

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 篇2

尚晓峰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静态网页制作”课程的特点,指出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特点,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的改革思路与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静态网页制作技能,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静态网页制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资助项目: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尚晓峰(1973-),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研究。

一、“静态网页制作”课程介绍

“静态网页制作”课程的内容包括通过介绍万维网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当今万维网应用的发展情况;通过静态网页制作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其制作流程,更好地掌握设计与制作静态网页的过程;通过对静态网页制作过程的学习,使学生适时地了解最优秀的静态网页设计思想,并能制作精美的静态网页,为学生今后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静态网页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集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为一体。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具备信息技术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网页制作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网站策划、网页美工、网站设计与制作、网站推广、网站运营与管理等岗位的能力,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Web技术应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Web应用的相关理论及社会要求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新经济环境对Web应用人才的需求,“静态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需要适当改革。

二、“静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落后,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静态网页制作”课程主要由理论课与实验课两部分构成,理论课以讲授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然而在旧的教学计划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学时比较少,且分配不合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不能充分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难以升华理论知识的导向性作用。

2.教学模式单一,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满堂灌的环境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虽然教师在授课时常用实际案例作辅助教学,同时也向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来巩固和检验学生所学的内容,但学生得到的始终是书本知识,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内容缺乏课程群的教学观。“静态网页制作”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仅围绕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案例和实验练习相对孤立,没有从整个专业课程群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三、“静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总纲,课程改革首先要从教学计划人手。版教学大纲中,本课程共有60学时(24学时理论课和36学时实验课)。与之前的本科培养方案相比,2014版共增加了12学时(新增4学时理论课和8学时实验课)。增加教学学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改变以往理论教学不能深入展开、实践教学不能进行工作过程导向训练的状况,这样调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分两个侧重点:一个侧重是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需求重新组织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授课内容,按照工作岗位需求将课程内容分成10个模块,突出一个导向(工作过程为导向),两个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工学结合),三个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使课程教学内容能与职业岗位工作需求对接,使实际工作所涉及的工作要求转化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岗位工作所做的内容,即是学生所学的内容,也是教师所教的内容”,体现了“教、学、做”的统一。另一个侧重是考虑后续课程对本课程能力要求。基于此,课程内容的模块具有拓展性,内容上渗透后续课程能力需求。有了工作过程导向体验和后续课程能力渗透,学生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探索和实施在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引入“五步法(认知—归纳—实践—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即使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差”的文科生也可以精通静态网页的制作技术。五步教学法强调理论与实践并举,其中的实践、创新和实践教学过程以企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体,强化职业岗位技能,同时兼顾后续课程知识和能力需求,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课堂课件和课外讨论材料,方便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知识,提交与课程相关的学习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本质上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由10个工作模块组成,它们具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特点。通过这些模块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转变角色,平稳实现从课堂走向实验室再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

实践环节由项目子模块、子模块点评和综合模拟实训几个部分组成。依据工作过程设计项目子模块,这些模块紧紧围绕熟练使用现有流行标记和运用样式实现静态网页制作能力的要求,项目子模块练习覆盖本课程的全部内容。模块点评环节主要针对学生在子模块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在前两个环节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整体知识的测试考核,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通过综合模拟工作环境实训,培养学生将分散的模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系统化的能力。

4.建立科学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的课程考核注重理论知识的检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弱化一次终结性考试为主确定成绩方式,适当增加教学全过程多元、多次考核比重,引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由一元向多元转化,改变以往学生被动评价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多用纵向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自信。这种评价使学生明确了今后学习的方向。

四、“静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真正实现了由教师主讲演变为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交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加深刻。引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后,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相关工作的主要流程,并能够根据具体工作需求提出自己的见解及解决办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教学的改革,不仅使学生扎实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需求与环境条件相适应,以及产生了问题和为解决问题所具有的能力,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实际应用的环境。考核制度的改革,解决了学生只在期末时为了应试而突击学习考点、平时却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综合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静态网页制作”课程是专业基础性课程,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需求的能力。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静态网页制作”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从事Web应用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实践方法,为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门秀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126-128.

[2]王晓东,吴雅琴“。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45-46.

[3]佟喜彦,张瑾。关于“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6 ):94-95.

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 篇3

1 设计条件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要求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灵活且可用于多个试验系统;可对多种试验件分别或同时开展静态腐蚀试验, 要求试验期间互不影响;要求能观察试验件是否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及反应后的变化情况;要求具有温度调节功能, 满足多种工质与多种试验件反应所需的温度要求。

2 结构设计

2.1 整体结构设计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 包括小车、反应容器、不锈钢管道、阀门、金属软管、循环水管道等。反应容器固定在小车上, 反应容器与阀门间通过金属软管连接。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小车车轮要有一定的承重强度;小车底板的钢板要有一定厚度, 达到硬度和水平度的要求。小车底板上焊有固定不锈钢管道、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支架。反应容器通过地角螺钉或其它固定装置固定在小车底板上, 便于水平拖动;反应容器与小车底板间非焊接连接, 可根据需要随时拆卸。反应容器的个数可根据试验的需求而定。通过手动真空阀门截断和连通气路, 每个反应容器前均装有两个手动真空阀门, 可保证每个反应容器与其它反应容器及外部系统可靠截断料, 避免反应容器间交叉反应且保证了各反应容器可单独充料、抽料。

2.2 反应容器结构设计

反应容器是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的重要部件, 其结构设计合理才能满足功能要求[1]。反应容器纵向侧剖如图2 所示。

1.快速接头;2.DN3阀座;3.上盖法兰;4.筒体法兰;5.橡胶垫;6.筒体;7.水套;8.进水嘴;9.出水嘴;10.螺栓孔

反应容器用于放置试验件, 试验前需要对反应容器表面钝化处理[2]。反应容器结构说明及达到的功能:

1) 筒体法兰与筒体焊接连接, 上法兰与筒体法兰间放置橡胶垫, 螺栓穿过螺栓孔, 用螺母锁死, 使反应容器达到密封要求。试验在其内部与工作介质反应时, 保证了反应容器内气体不泄露到外部环境, 外部空气不能漏入反应容器内[3,4]。

2) 通过拆卸螺栓、螺母, 可使反应容器打开。可在试验前放置试验件以及试验后直观观察试验件的变化情况。

3) 反应容器上设计有DN3 阀座, 与上盖法兰焊接连接, 用于连接DN3 手动真空阀门, 阀门另一端接压力计, 可监测反应容器内压力, 通过压力变化可间接观察反应容器内试验件是否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及反应速率。

4) 反应容器周围设计有水套, 水套与筒体焊接连接。水套上设计有进水嘴和出水嘴, 分别与进水管和回水管连接。能通过调节循环水温度来控制反应容器内温度, 保证试验件与工作介质反应所需的温度。

5) 反应容器上设计有快速接头, 与上盖法兰焊接连接, 可用于连接手动调节阀或不锈钢软管。

2.3 密封结构设计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是由多个部件连接组成, 连接部位良好密封是该装置安全可靠应用的关键。反应容器上盖法兰与筒体法兰采用凹凸法兰压紧密封垫型式密封。其余连接部位均为快速接头与不锈钢软管或不锈钢软管之间相连 (不锈钢软管接口与快速接头接口结构形同) , 采用中间压紧定位环固定好的O型橡胶圈, 周围再用夹链夹紧的型式密封。两种密封结构设计, 密封性能均良好。真空检验达标, 达到装置设计要求, 满足试验研究需要。

快速接头、不锈钢软管间密封型式剖视图如图3 所示。

3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应用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与充料系统、抽料系统通过金属软管连接, 该装置应用示意图如图4 所示。

结合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应用示意图, 对该装置应用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1) 将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与充料系统、抽料系统、循环水系统连接。检查隔断储气罐、尾气回收罐, 依次连通真空泵组, 冷冻容器 (至少提前1 个小时向冷冻容器内加入冷媒) 和各反应容器, 开始抽空。抽至合格后, 检查管道连接接口及各反应容器密封处有无漏点。

(2) 如系统无漏点, 断开抽空系统, 即断开尾气回收罐、冷冻容器和真空泵组。连通储气罐和各反应容器, 通过控制储气罐后阀门来调整饭厅容器内压力至预设值, 然后断开储气罐, 用工作介质钝化各反应容器。

(3) 钝化结束后, 各反应容器内钝化后气体经过冷冻容器抽空。抽空合格后, 断开抽空系统并将各反应容器用氮气破空至大气压。打开反应容器放入试验件, 连通抽空系统继续抽空。

(4) 抽空合格后, 断开抽空系统, 连通充气系统, 分别给各反应容器内通入工作介质至预设压力。然后断开充气系统并封闭各反应容器, 同时通入发生反应所需温度的循环水。观察各反应容器内压力变化情况。如压力有变化, 说明试验件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反应容器内压力基本不再变化后, 抽空反应容器内气体, 然后重新充入工作介质, 直至试验件与工作介质充分反应。

(5) 试验结束后, 抽空反应容器内气体, 用氮气破空, 打开容器观察试验件腐蚀情况。然后封闭各反应容器、断开充料系统、抽料系统及循环水系统, 可将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移至其它需要的系统。

4 结束语

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并可用于多个试验系统, 避免再建固定式静态腐蚀试验系统, 节约了成本和时间;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合理的结构设计, 使得操作安全可靠;反应容器独特的设计, 使移动式静态腐蚀试验装置满足试验要求。严格的密封结构设计, 装置经过历时一年、多次的静态腐蚀试验实践考核, 无故障发生, 装置稳定可靠, 为静态腐蚀试验研究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祖尧, 胡宗武, 徐履冰, 等.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袁秋礼.化学清洗后的钝化处理[J].洗净技术, 2004年第2卷第6期Vo1.2No.6:38-41.

[3]付平, 常德功.密封设计手册[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静态网页设计与制作 篇4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主要思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认为,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将课程的教学模式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 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掌握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 这样学生在就业时能与就业单位实现零对接,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我院信息工程系筹建了一支校企共建的《高性能静态网站设计》课程开发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来自企业的项目经理、Web开发工程师, 以及本课程的专业教师。小组将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开发和建设, 按照工作过程中的顺序, 将学生各个部分需要掌握的知识嵌入到整个设计当中, 具体实施方案按照下面几个步骤进行。

2.1 职业能力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必须准确定位课程面向的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高性能静态网站设计》课程对应的岗位是Web前端开发工程师。Web前端开发工程师是伴随互联网发展出现的一个新型职位, 主要职责是利用XHTML、CSS、Java Script等Web技术进行客户端产品的开发。

我们通过到多个软件开发就业单位调研, 访谈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技术部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等, 得出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特定能力为:掌握基本的前端开发技术HTML、CSS、Java Script并能独立运用Dreamweaver及相关的开发环境完成网页的设计、编写和调试。应具备的行业通用能力为:熟悉网站开发流程, 能根据实际网站前台需求设计网站策划书和网页效果图, 能根据网页效果图设计合理CSS样式方案和Java Script效果方案, 并能对网站进行测试和发布。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为: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和设计素质, 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专业知识梳理

课程开发小组根据上面分析总结的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应具备的这些职业能力, 同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校外指导专家一起梳理出培养这些职业能力需掌握的知识包括:XHTML文字、链接、列表、表格、表单、图像、多媒体元素;网站的规划、管理、发布;CSS语法结构;CSS布局和定位;网站中背景、图片、表格、表单、超链接的CSS样式设计;Java Script语法知识;Java Script内置对象的使用;Java Script特效。

2.3 典型工作任务确定

根据这些知识点, 课题组跟校外指导专家一起根据职业工作过程,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最终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将整个课程的内容设计为3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模块, 分别为高校网站设计、旅游网站设计和门户网站设计。

2.4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实施

首先, 班级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 形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5-6名同学, 推举一名同学担任组长。然后, 每个工作任务都按照德国联邦职教所的六阶段模式实施教学, 通过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这五个步骤进行。下面以第一个工作任务“高校网站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2.4.1 明确任务

小组同学通过访谈使用网站的具有代表性人群, 参考大部分院校主流网站的组织结构, 确定网站的主题内容、风格、色调、组织结构和主体功能。并进行小组讨论, 并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确定并编写网站策划书。

2.4.2 制定计划

小组根据网站策划书, 搜集相关的材料 (包含图像、视频、文件、校标等) , 并对材料进行加工。利用Photo Shop对相关图片进行处理, 绘制出网站的效果图。

2.4.3 做出决策

根据网站效果图, 小组讨论分配每个小组成员要分担的工作, 如有分歧, 组长拥有决定权。

2.4.4 实施

小组成员根据分工, 设计制作网站模板文件、样式表、动态效果方案, 并实现网站首页和其他子页面的布局和编码实现。

2.4.5 控制和评价反馈

小组成员将所有的页面整合完成网站, 对网站进行测试、发布, 并利用PPT进行讲解展示, 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分和讨论, 最后指导老师给出评价和总结。

3 结论

通过在《高性能静态网站设计》课程中的实践, 我们得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习得能力, 为学生走上Web前端工程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 我们将逐步将这种课程改革模式应用于其他的计算机课程中。

摘要:《高性能静态网站设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 主要为学生将来走上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岗位奠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现阶段, 很多学校的《高性能静态网站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但仍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主要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的改革中, 以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黄睿.浅谈高职情景化教学之项目化教学[J].科技信息, 2008 (36) .

上一篇:化学小探究实验论文下一篇:前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