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静态)

2024-06-05

动态(静态)(精选12篇)

动态(静态) 篇1

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没说没想的时候, 我们的大脑好像空空如也, 什么也没有, 可一旦进入交际、思维状态, 许许多多的词就从我们的嘴巴中、大脑里蹦了出来。要认识这一语言现象, 就需要考察词的两种重要存在形式———动态词和静态词。

一、什么是动态词和静态词

所谓动态词, 是指交际、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词;所谓静态词, 是指大脑中存在的能够激发并帮助人们识别、理解动态词的词。比如, 张三说“我”, 这个“我”指张三;王五说“我”, 这个“我”指王五;我说“我”, 这个“我”指我本人。这些“我”都是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词, 属于动态词。其实, 我们三个人之所以能说出、想出并能相互识别和理解这些动态词“我”, 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中都相应地储存着静态词“我”, 这个静态词“我”不专指任何一个具体的人, 而是谁说话指谁, 表示说话人自己。只承认动态词“我”, 不承认静态词“我”, 那就无法解释这种语言现象:张三、王五和我, 我们为什么都能说出、想出并能相互识别、理解这些动态词“我”?而一个没学过汉语的外国人, 他为什么就无法这样去做?只有从大脑是否存在静态词这一角度, 才能合理解释这些语言现象。

二、动态词与静态词的物质属性

不论是动态词还是静态词, 它们都有各自的物质存在形式, 具有物质属性。

交际过程中的动态词具有物质属性,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交际过程中, 说话人所说出的每个动态词都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对立统一体, 它当然具有自己特定的物质存在形式, 正是这种特定的物质存在形式刺激听话人的听觉器官, 听觉器官将它转化成特定的能量信号, 进而刺激大脑, 形成大脑对动态词的感知, 最终达到理解其意义的目的。而这种特定的能量信号,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 又被称为神经能。[1]因此, 交际过程中的动态词具有物质属性, 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离开动态词的物质属性, 我们显然不可能借用语言进行交际。

那么, 思维过程中的动态词是不是也具有物质属性呢?我们的回答是:它们同样具有物质属性。人们在思考过程中, 大脑会想出许许多多的动态词来。比如, 我现在想:“我想去。”在我想的时候, 我明确地感知到, 我大脑里冒出了三个词:“我”、“想”、“去”。那么, 我为什么会感知到呢?这种感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令人深思的问题。依据现代科学对人类大脑的基本认识, [2]我们认为, 人类的任何感知都是物质运动以特定的物质能量刺激大脑而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特定形式的生理、心理反应形式。离开物质运动与大脑的相互作用去谈论感知, 这种感知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这种看法成立, 并且承认, 在思维过程中想到某个或某些动态词, 这其中就包含大脑特殊的感知现象, 那么我们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思维过程中所想到的每一个动态词, 其实都是带有特定信息内容的能量信号刺激我们大脑的结果。比如上面说的“我想去”, 我之所以能依次感知到“我”、“想”、“去”, 这其实就是三个具有不同信息内容的能量信号连续刺激我的大脑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感知过程和结果。如果上面的看法是合理的, 那么大脑在思维过程中所出现的动态词, 其实也是大脑的一种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也具有自己的物质属性。

从动态词的存在, 我们可以推知, 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 必定还存在着相应的静态词;否则, 许许多多的语言现象, 我们都无法解释。比如, 像前面所说的, 张三、王五和我, 我们为什么都能说出、想出并能相互识别、理解那些动态词“我”?而一个没学过汉语的外国人, 他为什么就不行呢?合乎情理的解释是:在张三、王五和我的大脑中, 还存在着静态词“我”。正是这个静态词“我”,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在大脑复杂机制的作用下, 激发我们三个人说出、想出并帮助我们识别、理解动态词“我”;那个外国人, 他的大脑从来就没有储存过汉语的静态词“我”, 因而在任何语言环境中, 他也无法说出、想出并识别、理解汉语中的动态词“我”。

承认静态词是人们大脑中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我们就不能不承认:静态词必定是以特定的物质存在形式存在于人们大脑之中的。因为, 静态词既然是大脑中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这种存在就应该有它特定的物质存在形式;离开特定的物质存在形式, 而静态词又是大脑中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这当然是我们不可理解和无法想象的存在。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静态词和动态词一样, 它一定也具有自身特定的物质属性。

动态词和静态词尽管都具有物质属性, 但它们的物质属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 静态词的物质属性具有储存性, 而动态词的物质属性却不具有储存性。换句话说, 静态词是以特定的物质形式储存在我们大脑之中的, 而动态词并不是以特定的物质形式储存在我们大脑之中。人们没有交际、没有思维的时候, 他的大脑可以储存静态词, 但并不储存动态词。

其次, 静态词的物质属性具有激发性, 而动态词的物质属性却不具有激发性。换句话说, 在交际、思维过程中, 静态词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激发特定能量信号, 而动态词却不激发什么能量信号, 而是静态词所激发的这种能量信号刺激大脑的结果。

最后, 动态词的物质属性具有直接可感性, 而静态词的物质属性却不具有直接可感性。换句话说, 在交际、思维过程中, 我们大脑受静态词在特定条件下所激发的特定能量信号的刺激, 这种刺激的结果是我们直接感知到了特定动态词的存在, 但我们并不能直接感知相应静态词的存在。

三、动态词与静态词的相互关系

简单地说, 动态词和静态词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联系, 具有一种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对立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个别”与“一般”的对立。动态词受具体语境的制约, 是特定语境中的一种特殊反映, 具有个别性特征;静态词不受具体语境的制约, 是不同语境中共同特质的反映, 具有一般性特征。

其二, “无限”与“有限”的对立。在我们大脑中储存的静态词是有限的, 而借用这些有限的静态词所激发出的动态词却可以是无限的。

动态词与静态词的联系, 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动态词离不开静态词。因为, 如果我们大脑中没有静态词, 我们就不可能说出、想出并识别、理解相应的动态词。

其二, 静态词也离不开动态词。我们大脑储存了许许多多静态词, 其中每个静态词的储存都离不开动态词, 都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动态词不断刺激我们大脑, 大脑经过分析、归纳的结果。离开动态词的刺激, 我们大脑不可能储存相应的静态词。

四、结语

动态词, 其实就是索绪尔所说的言语中的词;静态词, 其实就是索绪尔所说的语言中的词。[3]我们认为, 区分言语中的动态词和语言中的静态词, 必须和人的大脑思维相联系。本文就是试图从这一角度, 简要考察动态词与静态词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克雷奇, 克拉奇菲德尔, 利维森等著.周先庚等译.心理学纲要 (上册) [M].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0.克雷奇, 克拉奇菲德尔, 利维森等著.周先庚等译.心理学纲要 (下册) [M].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1.

[3]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 1982.

动态(静态) 篇2

朋友从朝鲜旅游回来,向我喋喋不休夸赞,首都平壤街道上如何干净,每天都有学校组织小学生,在马路上捡拾掉落的树叶。还有就是交通方面,半个小时才有一辆车经过,安静且安全。

北京是做不到的,别说一环路了,就是五环路,早晨六点钟开始堵车,到了上班高峰期的七八点钟,公交车,私家车,货车,像一条条蠕动的虫子,大家急的横鼻子瞪眼,一个劲按喇叭,却也无可奈何………每个人都在赶时间。好不容易挤上地铁了,前胸贴后背,鼻子贴着脸,呼吸都困难。假如你艰难的挪动一下手,不小心碰到身边的姑娘,会招来一个厌恶的眼神,或者一阵骂声………色狼!

记得有一次,出了地铁门,为了赶时间,脚步匆匆。不小心踢到了前面姑娘的脚跟,她回头瞪眼

…………你想干什么?!…………我不做辩解,这种情况,越解释,越说不清楚,反而浪费时间。

去过朝鲜的人,都说,人们很忙。每天早晨开始,就看见首都马路上,一群青年男女,西装革履,夹着公文包步履匆匆,赶时间的样子,可是不多久,又看见同一个身影,匆匆忙忙迎面而来,赶时间的样子…………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工作。只不过为了尊严,国家的尊严,或者个人的尊严,出来做做样子,给游客们看的。让外来游客,有一种朝鲜很繁忙的感觉。

朝鲜的繁忙,多少有些虚假的。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国民。然而,中国的拥挤与繁忙,却是不争的事实。前几年,一个北京某著名杂志社主编,下班回家,在六号线等地铁时,突然间倒下猝死,年仅三十多岁………过度加班劳累所致。

不可否认,一个繁忙的.,欣欣向荣的国家,在外国人眼中,在世界眼中,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畏惧感。因为繁忙代表繁荣,代表价值不断增长,代表思维不断前进,就像一个武术家,不停的练拳或者磨刀,总让人不敢轻易靠近,产生敌意。

反之,一个太过于安静的 国家,反而给人一种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的感觉。这自然也让心怀不轨者惦记。

行业本质: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篇3

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赚钱的方式,是平衡行业需求与供应的工具和方法,是组织参透行业进行有效活动的一种基本途径和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握行业本质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内在条件。

国内著名经济学者郎成平,对行业本质有过诸多的论述和著作。他认为,对行业本质的挖掘和提炼的基础是市场龙头品牌的销售策略、市场走势,即通过梳理行业龙头品牌的营销特点,总结出行业本质,而行业本质是企业基础性的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战略,是企业要在某个行业取得成功必须遵循的“发展路径”。

我们不判断这个定义和方法的对与错,也不分析这些行业本质概括的深度和准确性,而是以事实为基础,来看看郎咸平的几个行业本质案例。

从表中可以看出,就概括的行业本质而言,有些言及某个行业的一些特质,指明了行业的特殊价值,有些则是大而化之的哲学意义上的道,缺乏明确具体的解释功能和现实指导意义。从逻辑上讲,郎咸平对行业本质的概括首先在概念的属性上就不统一,也就是说,这些行业本质在属性上不是同一个范畴,所以根本不能叫行业本质,因为本质是事物的基本性质,其属性应该是同一的。他对行业本质的概括,实质上是对企业核心能力或者是产业链核心价值的控制,就同一行业而言,不同阶段的核心能力和环节的价值其实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中也不一样。所以,根本不是什么行业本质,因为事物的本质是不会随意变化的,它是一个静态的属性,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它的形式不会随便变化,但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往往有所不同。人们在提炼行业本质的时候,其实绝大部分仅仅是在内容上探讨,而不是形式上的突破。对一个行业而言,把握内容才是应对市场的基础,但内容不是行业本质,只有形式才可以概括行业本质。

那么,形式意义上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呢?

行业本质就是行业的基本性质及其演变规律。行业是基于产品和服务存在的,所以,行业本质的基础是产品和服务的本质及其延伸。抓住产品和服务的本质,才是解析行业本质的基础。新经济是消费者需求主导的经济。企业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抓住行业本质。所以新经济力量下的行业本质,其实是消费者需求的本质,或者说是消费者认可的核心价值的本质。同时,因为产品和需求都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要求,所以,这种本质包括了精神文化的内容。这样,我们就给行业本质界定了一个基本范畴,即产品、需求以及蕴藏其中的精神文化的本质。在进行行业本质分析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进一步分析行业发展的周期性特点。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其发展周期和规律,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企业的核心能力要求不一样,其战略竞争的方法和策略就不一样,价值链各个环节体现出来的商业价值也不一样。

总而言之,简单地说,行业本质其实就是行业的演变规律,也就是产品和服务的演变规律、精神文化的演变规律、价值需求的演变规律、行业周期和核心能力的演变规律(参见行业本质图)。

界定了行业本质的内涵和外延,下面就产品、精神文化和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分解。

我们发现,产品层次,其演变规律是从基础的材料组合往精神文化宣扬方向发展;在精神文化方面,是从生活品质上升到精神层面。市场经济是市场导向的经济,导致这样演变的根本驱动力是需求从基本功能向感觉和精神归宿递进。在产品和需求的高级阶段,与精神文化逐步接近了,所以精神文化才是产品的真正竞争力,是塑造形象和品牌的根本。

行业本质提炼的目的在于运用。行业本质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我们在分解行业本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时,不仅要考虑阶段的特点和要求,也要考虑行业本身的分解,比如有些大行业可以细分成若干个小行业。同时,小行业内的需求又可以分解成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阶层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下面我们以服装行业为例,将行业本质进行一次分解。

首先,我们将服装行业分解出一个小行业,例如女装行业,并判断目前这个小行业的发展阶段,然后进一步剖解行业本质。

对于某女装品牌来说,如果定位于时尚,那么对快速反应的能力就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定位于生活方式,那么对品牌的塑造就要下很大的工夫;如果定位于一个持续的品牌,就要让消费者产生精神依赖感,找到精神的归宿,这就要求从更高的层次持续宣扬品牌文化。

一个品牌定位的群体往往不是单一的,并且不同的群体表现不一样。这就要对每个群体进行分析,甚至将细分的群体进一步分解。在进行群体细分时,往往是根据不同的价格区间甚至是不同的子品牌来进行区别。同时,在不同的行业周期,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行业价值链环节的商业价值更是千差万别。

很多时候,我们分析行业本质,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对行业需求本质演变规律的一个阶段的提炼。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行业,规律演变的内容会有所变化,这就是行业的特殊性,也是行业本质运用的真正价值所在。

行业本质分析不仅是设计商业模式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在分析行业本质制定竞争战略的时候,企业结合行业周期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评估自己的资源能力和行业环境,就有了比较扎实的依据。

动态(静态) 篇4

上海一贯注重发挥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的调控、引导的作用。近年来制定实施的两轮交通发展白皮书以及三轮停车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均强调, 要通过加强停车规划建设管理等静态交通工作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等动态交通问题。在实施途径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制性方面, 针对交通拥堵矛盾突出区域, 通过提高停车收费价格、控制停车供给规模等手段调控停车需求, 降低驾车出行意愿, 从源头减少动态交通流量, 缓解道路拥堵状况;二是引导性方面, 通过形成适度合理的停车供给布局, 加快落实停车信息诱导措施, 引导出行车辆快速入库停放, 减少因寻找车位而在道路上长时间巡游产生的无效交通流量, 缓解动态交通压力。

目前, 上海“以静制动”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基本形成“路内高于路外、中心高于外围”的差别化停车收费体系。道路停车收费执行较高的政府定价收费标准, 公共停车场 (库) 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 (最高限价) 、市场调节价和政府定价相结合的价格管理模式, 并按照中心区、外围区、郊区等不同区域实行“由内到外逐级递减”的差别化价格管理, 对限制车辆在中心城长时间停放、减缓道路交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初步建成中心城停车信息诱导系统。上海市已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停车信息平台, 接入上海市所有公共停车场 (库) 和道路停车场的经营服务静态信息 (名称、地址、泊位数、服务时段和收费价格等) , 并在中心城重点商务区建设了动态发布的停车信息诱导系统。三是试行控制中心城停车设施供给规模。上海市于2014年修订了《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 (场) 设置标准》, 研究制定了体现“区域差别化”的商办、娱乐建筑的停车配建指标, 尤其是对中心城一类区域的办公楼停车位指标进行了上限控制;同时, 近年来严格控制中心城道路泊位总量, 特别是主要服务于出行停车需求、仅允许白天停车的道路泊位总量近三年来基本实现零增长。

二、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通过停车收费调控停车和驾车需求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目前, 上海市90%以上的公共停车场 (库) 收费执行政府指导价, 不超过政府核定的最高收费标准, 而最高收费标准根据场 (库) 所处的区域和配备的设施设备情况确定, 自1995年以来未做调整;仅有9%的外资建设运营的公共停车场 (库) 执行市场调节价, 可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自主定价。对于公共停车收费价格的管制过严且执行的政策标准明显滞后, 抑制了市场自主调节机制对停车和驾车出行需求调控作用的发挥。

(二) 停车信息诱导系统建设有待完善

上海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目前还缺乏主动调控、引导车辆出行的服务功能, “以静制动”的效果还未全面体现, 需要加快完善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功能, 开发“动态信息查询、泊位预约”等拓展服务功能。

(三) 控制停车供给与缓解“停车难”问题需要平衡

随着道路交通拥堵加剧, 需要通过适度控制停车设施总量 (特别是商办配建车位和道路停车位) 来减少停车和驾车出行的道路交通需求。与此同时, 随着近年来上海市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 “停车难”矛盾日益凸显;如果停车供给过少, 不但会加剧“停车难”矛盾, 在供需严重失衡时也会导致出行车辆在道路上长时间巡游寻找停车位, 增加道路交通压力。

三、“以静制动”的愿景目标和对策建议

(一) 总体目标

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交通发展白皮书要求, 统筹平衡停车与行车的关系, 构建与道路容量相协调、规模适宜、布局均衡和结构合理的停车系统, 发挥停车对道路交通的调控作用。通过实施差别化的停车供给、收费和管理政策, 引导小客车合理使用, 促进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协调发展。

(二) 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放松公共停车收费价格管制。在实施策略上, 按照“试点推进、逐步放开”的原则, 加快完善上海市公共停车场 (库) 收费管理政策, 逐步放松对公共停车收费价格的管制范围和力度, 扩大市场调节价适用范围, 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通过价格杠杆调控停车和驾车需求。在分步实施计划上, 在2016年, 完成杨浦区五角场交通示范区公共停车收费价格调整试点, 并在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和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中确定公共停车场 (库) 收费管理试点区域, 实施“逐步放开, 加快实施”的差异化停车收费价格调整试点方案。在2017年, 在相关区全面开展公共停车收费价格调整试点, 并在跟踪评估有关试点情况的基础上, 制定形成上海市公共停车收费价格政策调整的总体方案。在2018~2020年, 贯彻落实上海市公共停车收费价格政策调整方案, 物价、交通主管部门联合加强对公共停车收费的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加快建设“全面覆盖、功能完善”的停车信息诱导系统。在实施策略上, 按照“政企合作、加强应用”的原则, 积极引入具备一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社会第三方企业参与停车收费系统改造和公共停车信息应用工作, 立足出行前预警和出行后引导, 通过实现停车供需双方在泊位查询和预约等方面的信息畅通, 引导居民在出行前理性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减少出行交通流量, 驾车出行到达后及时将车辆就近入库停放, 控制因寻找车位而在道路上长时间巡游产生的无效交通流量。在分步实施计划上, 在2016年, 实施由社会第三方企业带资与停车经营企业合作改造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年内基本完成列入实施计划的公共停车场 (库) 电子收费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基本建成公共停车信息平台, 实现上海市公共停车动、静态信息的全接入, 向公众提供停车信息查询等基本服务功能, 试点开发停车“动态信息查询、泊位预约”等拓展服务功能。在2017年, 指导各区对接利用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数据, 完善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建设, 指导有关第三方企业向公众正式提供停车“动态信息查询、泊位预约”等服务功能, 并加强大数据应用, 建立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数据分析处理机制, 支撑行业管理决策。在2018~2020年, 保障公共停车信息平台稳定运行, 不断完善服务公众出行、支撑管理政策调整的相关功能。

动态(静态) 篇5

静态信用检查(static): 作定单时或发货,过帐时检查信用额度

动态信用检查(dynamic): 在设定为动态信用检查时要输入一个horizon,还是举例说明理解比较快点:

比如,对于静态,系统将不考虑时间因素啦!只要有销售订单进来,系统马上扣减信用额度。哪怕这个订单是100年以后交货,信用额度也照扣不误。但是对于动态来说,系统就要考虑时间因素啦!例如,只有要在未来30内交货的销售订单才扣减信用额度,之外的就先不扣减信用额度,直到这个订单的交货进入到未来30天内,才扣减信用额度。这里的未来30天就是“horizon”,用这个词其实很贴切,可以翻译成“时间视界”,就是太远的看不到的时间就先不进行信用控制啦!先控制可看得到的时间界限(如未来30天)内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horizon”是一个不断向未来移动的固定时间长度(如30天),其起点是“当天”,不是一个具体固定的日子,终点时间是从当天算起的经历了“horizon”这个时间长度的那天,当然也不是固定的,因为“当天”总是在变的!!

测试一下 结果是:

1.如果配置自动信用检查时horizon不填, 系统默认为当天, 比如今天3月6号(在FD32里会显示这个时间), 在3月6号创建定单的交货日期下系统推算出的material availble日期为界 如果在3月份的话计入Credit exposure扣减额度,如果在3月份以后则不扣减.(例如 创建定单交货期是4月20,这时material availble时间是4月1, 则系统不扣减信用额度)

动态(静态) 篇6

一、导言

加工贸易应国际经济产业转移的发展而兴旺起来。进入20世纪80年代,加工贸易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我国加工贸易也迅速发展:1981年加工贸易出口额仅有10.6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的4.8%;1994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首次超过一般贸易进出口额;90年中,加工贸易出口额已经占我国整个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最主要贸易方式,在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增加就业以及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近乎停滞,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减弱。近几年来,关于加工贸易是否要继续发展的争论一直在进行。本文将引进要素差异静态和技术差异动态加工贸易模型,并结合我国国情来分析中国的加工贸易经济效应。

二、理论模型的借鉴

(一)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静态加工贸易模型 。假设世界经济由两个国家组成:本国和外国,两国拥有相同的生产技术,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然而两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本国劳动相对充裕,外国资本相对充裕。两国经济中各有两个生产部门,分别生产两种产品X、Y。其中,Y是最终消费品,X是生产Y的中间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X是资本密集型,加工部门的Y是劳动密集型,即Cxk/CxL>Cyk/CyL,其中Cij表示生产单位产品i所需的生产要素j数量,i=X、Y,j=L、K。另外,要素不能跨国流动。两部门企业的生产函数如下,规模报酬不变,符合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性质。X=X(L,K)Y=Y(L,K,X)

CxLX+CyLY =L (1.1)

CxkX+CykY =K(1.2)

CyLw+Cykr+aPx=Py,a为常数(1.3)

CxLw+Cxkr=Px(1.4)

对价格方程(1.3)(1.4)进行全微分:CyLdw+Cykdr+adPx=dPy-(wdCyL+rdCyk) CxLdw+Cxkdr=dPx-(wdCxL+rdCxk)。为简化计算,假设X为计价物,设其价格Px=1,所以dPx=0。此外,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把要素价格视为外在给定的,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在利润最大化时得最优生产条件wdCiL+rdCik=0。其中i=X,Y。以上三个微分方程化简为:

CyLdw+Cykdr =dPy(1.5)

CxLdw+Cxkdr =0 (1.6)

由方程组(1.5)(1.6)得到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dw/dPy=Cxk/B(1.7)

dr/dPy=-CxL/B (1.8)

其中B=CyLCxk-CxLCyk>0表示方程(1.5)(1.6)的系数行列式

国民收入等于各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N=wL+rK,微分得:

dN=dwL+drL(1.9)

把以上两个方程带入国民收入微分方程(1.9)化简为:

dN/dPy=(LCmk-KCmL)/B (2.0)

在两部门的模型中,假设中间产品X是资本密集的,最终产品Y的加工过程是劳动密集的,而经济中总的要素比例K/L处于Y和M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中间,那么Cmk/CmL>K/L>Cyk/CyL,因此dN/dPy>0,dw/dPy>0, dr/dPy<0,因为发生贸易后,外国对Y的部分需求转移到了本国产品上,需求的增加引起本国出口产品Y价格的上升,所以本国的工资以及实际国民收入将会增加,资本产品价格下降。

(二)基于技术差异的动态加工贸易模型。假设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经济中只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本国和外国的劳动总量分别为L和L*,劳动是同质的,但不能跨国流动。经济中存在两个部门X(技术密集型)和Y(劳动密集型),其中X部门的产品是中间产品,不能直接用于消费,只能通过进一步的加工生产出最终消费品Y。两部门均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简化起见,将劳动作为计价物,本国和外国的部门Y的技术相同,外国部门X的技术水平高于本国即Ay=Ay*,Ax

Y=AyXaLy1-a0

其中,Lx和Ly表示两部门的劳动投入,Ax和Ay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的技术系数。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以简单设定为:U(y)=Y。中间产品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的完全竞争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时满足:w=PxAx(2.3)

Py=PxX(y=1)+wLy(y=1)(2.4)

方程(2.4)中的X(y=1)和Ly(y=1)表示生产1单位最终产品所需的中间产品X和劳动L。

对于中间部门Y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各投入的边际成本相等,即Px/w=aLy/{(1-a)X}(2.5)

作为价格接受者,部门Y的竞争企业单位产出所需的中间产品和劳动投入分别为:

X(y=1)={Px(1-a)/wa}a-1/Ay (2.6)

Ly(y=1)= {Px(1-a)/wa}a/Ay(2.7)

产品的价格等于单位成本,将(2.6)(2.7)代入(2.4)通过数学变换得到相对价格:

Py/Px=X+wLy/Px=Ax1-a/{Ayaa(1-a)1-a} (2.8)

消费者的当期效用为未来各期效用的现值之和:

U(t=0)=∫∞0e-ptU(t)dt p为效用水平的贴现率,t表示时间。 (2.9)

其中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等于最终产品的人均产出:U(t)=AyAxaaa(1-a)1-a。将干中学引入技术系数:Aj(t)=qjKj(t)j=X,Y。每期各部门通过干中学获得的经验增量由下式决定:K`j(t)=ujLj(t)Kj(t)。由上式求出技术的增长率为gj(t)=ujLj(t) (2.10)

又将(2.1)(2.3)代入(2.5),可得劳动在两部门间分配比例:Ly/Lx=(1-a)/a

当本国经济达到封闭均衡时,劳动力市场出清,即Lx+Ly=1,将其代入上式得两部门的劳动投入:Lx=aL;Ly=(1-a)L(2.11)

由(2.10)(2.11)得到两部门技术水平的均衡增长率:Gx=uxaL;gy=uy(1-a)L。

由(2.9),当期的消费者效用为

UA(t=0)= ∫∞0e-ptAy(t)Axa(t)aa(1-a)1-adt=Ay,0 Ax,oaaa(1-a)1-a/(p-agx-gy) (2.12)

其中Ax,o和Ay,o分别表示第0期两部门的技术水平,p-agx-gy>0保证积分收敛。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按比较优势进行完全专业化分工,原先,本国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具有比较优势,本国的劳动全部转移到部门Y,部门X停止生产。然而本国推出加工贸易政策,改变贸易模式,本国完全专业化生产X并出口,最终消费品依靠进口。X的产出为X=AxL,依据贸易平衡条件Pys*Y=PxsXe,式中Xe表示本国出口的最终产品。进口的最终产品为Y=(PxsX)/Py*s,可以求出各期消费者的效用水平:Us=Ay*sAxsaaa(1-a)1-a(2.13)

变量的上标s表示政策干预状态,代表性消费者的跨期效用水平:

Us(t=0)= ∫∞0e-ptAy*s(t)Axsa (t)aa(1-a)1-adt=A*y,0 Ax,oaaa(1-a)1-a/(p-agsx-g*sy)(2.14)

p-agsx-g*sy>0保证积分收敛.比较(2.12)(2.14),分子是当期的即期效用,分母是增长率。由于假设本国和外国的最终产品部门具有相同的技术系数,两式的分子相同,跨期效用的差异由分母表示的增长率决定。

另外,在政策干预下,本国的技术均衡增长率变为:gxs=uxL,gys=0;gx*s=0,gy*s=uy*L*

对于低技术的最终产品部门来说,通过干中学获得知识的吸收率uy很小。

(p-agx-gy)-(p-agsx-g*sy )=(agsx+g*sy)-(agx+gy)=a(1-a)uxL+uy*L*-uy(1-a)L>0 Us>UA

总体上,本国获得的动态技术增长利益大于技术损失,本国的经济规模越大,专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越低,所获动态贸易利益越大。这两个模型的假设简化了现实,重点在于说明理想状态下,加工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原理,现实中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差异,在此可以忽略。

从两模型得到:加工贸易的静态利益通过出口创汇、增加就业与劳动报酬来促进经济发展,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通过从本质上改变产业和产品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中国加工贸易的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本文把一国的GDP看做财富的象征,人均GDP看做衡量该国资本和技术丰裕程度的指标。增值率指加工贸易净出口值与进口值之比,它反映了生产加工环节的增值程度,国际上通常以它来衡量一国加工贸易对该国产业的提升作用。通过人均GDP与加工贸易的进口与出口的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来考察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与人均GDP的长短期关系:加工贸易静态与动态利益是否充分发挥。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及《中国统计年鉴》,主要包含1985—2006年加工贸易的进口、出口额、人均GDP和物价指数。将加工贸易的进口、出口额、人均GDP除以相应的物价指数(以1985年为基期,设为100)得到真实值。加工贸易进口、出口额,人均GDP分别用jim、jex、pcgdp表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原先单位为美元,根据各年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转化为人民币,各变量单位分别为:亿元、亿元、元/人。为克服异方差,将上面的结果分别取对数得Lnjim、Lnjex、Lnpcgdp。

(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为避免伪回归,采用ADF方法来进行单位根检验:Lnpcgdp是二阶整单整过程,Lnjex、Lnjim是一阶整单整过程,满足协整分析基本条件。

(三)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利用Eviews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经济变量间因果关系。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变化影响人均GDP的变化,加工贸易出口额对人均GDP的影响的滞后期比其进口额短,但人均GDP不一定引起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变化。加工贸易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四)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建立协整回归模型分析,AEG=-4.009370,协整检验临界值为-3.71(a=0.1)。结果表明,协整方程的残差在10%水平下具有平稳性。因此,Lnpcgdp和Lnjex、Lnjim之间有显著的协整关系,建立的协整方程是合理的。

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

△Lnpcgdp=0.090554-0.672000△Lnjex+0.708020△Lnjim-1.4657091ut(-1) ⑵

(5.350390) (-4.155328)(4.867287)(-3.581701)

R2=0.651790R`2=0.590341F=10.60703 DW=1.650203

结果:模型⑵通过了全部统计检验,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ECM模型显示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存在紧密关系。平均来说本年度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量以0.672的比率反向影响本年度人均GDP增量变化,而进口增量以0.70802的比率正向影响本年度人均GDP增量变化;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1.465709的比率对本年度的人均GDP增量作出修正。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与人均GDP的长期关系如模型⑴所示:加工贸易出口量以0.556391的比率反向影响人均GDP,加工贸易进口量以0.5869361的比率正向影响人均GDP。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与人均GDP呈反向变化,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与人均GDP负相关。

四、结论

综上所述表明,我国加工贸易的静态利益已经不能支撑人均GDP的增长,继续以粗放型方式扩张加工贸易,只能造成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稀缺要素的积累,不能有效地促成比较优势。造成加工贸易出口额、增值率与人均GDP负相关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发挥受阻。具体体现:国内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诀窍的能力,无法实施“逆向工程”。创新意识薄弱,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扩散没有发挥应有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反而冲击和打压了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因国内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产品或知名度,或质量和服务水平难于满足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的需要,加工贸易的中间产品国内采购率低,加工贸易链条短,前后向关联度弱。此外国内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吸引机制,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训练有素的熟练工资源在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间流动度较低。这些因素阻碍了加工贸易的技术外溢和示范效应,使加工贸易的动态利益对经济增长的牵动作用不明显。

尽管加工贸易有许多缺点,目前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有限,但仍符合我国国情,至少它解决了大批就业,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根据“出口成长阶梯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分为五个发展阶段:⑴初级产品出口;⑵面向出口的加工、组装;⑶零部件供给的分包;⑷国外品牌产品的生产与出口;⑸自创品牌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我国总体上还处于第二、三阶段。今后,我国应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吸引机制,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争取尽快迈向第四、五阶段。

动态(静态) 篇7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及互联网的普及, 新兴的教育模式正在出现。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和教育资源共享等教学模式和手段, 正逐渐产生新的教育理念, 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对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面向对象技术, 运用统一建模语言, 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 构建一个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 分析静态和动态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建模过程。

1 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语言UML

1.1 面向对象技术

面向对象技术就是尽可能地按照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使人们分析、设计一个系统的方法尽可能接近认识一个系统的方法。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和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是指利用面向对象的概念和方法为软件需求建造模型, 使用户需求逐步精确、一致、完全的分析过程;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是指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面向对象的技术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提高复用性和维护性, 降低费用, 提高软件质量。

1.2 统一建模语言UML

UML是一种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 它提供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展示系统各种特征的标准方法。在UML中, 从任何一个角度对系统所做的抽象都可以用几种模型来描述, 而这些来自不同角度的模型最终组成了系统的完整模型。UML提供了静态、动态、系统环境及组织结构的模型, 它被建模工具所支持, 这些工具可以将UML模型转换为程序设计语言代码, 反之, 也可将程序源代码转换成UML模型。

UML的视图是由一个或多个图组成的对系统某个角度的抽象。图就是系统架构在某个侧面的表示。UML提供了9种基本的图, 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静态图, 包括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组件图和配置图;另一类是动态图, 包括状态图、活动图、时序图和协作图:

(1) 用例图 (Usecase Diagram) , 用于描述人们希望如何使用一个系统, 从用户的角度指出每个功能的参与者 (Actor) , 一个用例图最常用来描述系统以及子系统。

(2) 类图 (Class Diagram) , 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 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 描述类之间的联系, 如关联、依赖、聚合等, 还包括类的内部结构, 如类的属性和操作。

(3) 对象图 (Object Diagram) , 描述的是参与交互的各个对象在交互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状态, 它可被看作是类图在某一时刻的实例。

(4) 组件图 (Component Diagram) , 描述物理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5) 配置图 (Deployment Diagram) , 描述系统执行中系统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元件到这些资源的映射。

(6) 状态图 (State Diagram) , 通过建立类对象的生存周期模型来描述对象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行为。

(7) 活动图 (Activity Diagram) , 描述了活动顺序, 展现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控制流。

(8) 时序图 (Sequence Diagram) , 描述对象之间传送消息的时间顺序, 用来表示用例中的行为顺序。

(9) 协作图 (Collaboration Diagram) , 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描述系统元素间的交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网络教学系统的建模

网络教学系统借助网络这一平台, 改变了日常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普通教学方式, 是一种有效的课前和课后的补充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系统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教师, 学生和系统管理员。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课件, 发布课程消息, 以及修改和更新相关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登录网站浏览信息, 查找课程资料和下载相关文件。系统管理员主要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 批准用户的注册申请。该系统的实现主要有3个模块组成:数据库管理模块对系统的所有数据进行管理;基本业务模块主要实现教师, 学生和管理员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存贮;信息浏览模块主要是对网站教学信息的搜索和筛选。

2.1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的目标就是建立系统的用例模型, 找出系统的参与者和各自要通过系统来进行哪些操作。网络教学系统的参与者主要有教师、学生和管理员, 他们利用该系统完成不同的操作任务。

2.2 系统设计

用例图描述参与者要实现的功能, 但对于系统内的功能实现及相互关系, 就要通过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来描述。系统静态模型可以根据系统的问题抽象, 找出系统的对象, 定义出类图, 来表示系统静态模型。建立静态模型后, 为了表达系统的动态特征, 可以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可以采用状态图、活动图、时序图和协作图表示, 本文选择了活动图和时序图来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动态建模。

2.2.1 活动图模型

活动图描述了参与者的一系列行为, 用来反映系统用例或操作执行的状况。它适用于工作流和并发的处理行为, 其主要任务描述并发活动和用例的协同任务, 图2描述了用户登录系统的活动, 该图有3个对象参与全过程。

2.2.2 时序图模型

每个用例都可以画一个时序图, 但实际应用中, 我们通常省略那些过于简单的时序图, 时序图表达了类与对象间信息传递的时间顺序。水平轴表示不同的对象, 垂直轴表示时间。时序图中的对象用一个带有垂直虚线的矩形框表示, 并标有对象名和类名。垂直虚线是对象的生命线, 用于表示在某段时间内对象是存在的, 对象间的通信通过在对象的生命线间的消息来表示。如图3使用时序图描述了管理员管理系统的动态模型, 该图中有4个对象参与。

2.2.3 系统设计实现

在系统设计实现阶段, 把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通过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转换成源代码,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 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系统中的类进行抽象和实例化。系统中的类和对象是程序实现的重要基础, 同时增加新类来解决诸如数据库、用户接口、通讯、设备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对UML表示的模型进行转换时, 最好不要直接把模型转换成代码, 因为在早期阶段, 模型只是对系统结构的概要描述。

2.2.4 系统测试

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之后, 要对系统进行测试, 通常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几个不同级别。不同的测试小组使用不同的UML图作为它们工作的基础。

3 结束语

面向对象模型把系统中所有角色作为对象, 把隶属于每一个角色的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 既符合人的思维习惯, 又便于系统的移植、修改和扩充, 而且在构建新的网络教学系统时可以重用这些对象类。UML模型的建立对整个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清晰而一致的设计指导, 对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也给予有力的支持, 是软件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TOM PENDER.UML Bible[M].Wiley Publishing, 2003.

[2]WENDY BOGGS.Mastering UML with Rational Rose[M].MichaelBoggs.SyBEX Inc, 2002.

[3]尤克滨.UML应用建模实践过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动态(静态) 篇8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特网上的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站来发布的, 人们一般也是在特定的网站上获取所需的信息, 因此, 网站在人们获取信息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已成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会团体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拥有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网站, 通过网站来发布消息、通知、提供服务、开展经营、网上支付等等[1]。

截至2012年12月, 全球网站数是6340万个, 中国仅占了4.2%的比例。全国网站总数约为268万个, 比上年增长16.8%。中国网页数量为1227亿个, 比2011年同期增长41.7%。其中, 静态网页数为603亿个, 比上年增长1.71;动态网页数为624亿个, 比上年增长129%[2]。面对数量众多的网站及其需要动态更新内容的需求, 人们已经认识到网站的重要性, 并且在网站改进上花费了很多资金和财力, 但是我国大部分网站仍还停留在界面层次上, 并没有真正从网站管理的角度来认识网站。

2 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的比较

2.1 网站开发技术的比较

随着技术的发展, 目前网站建设已经十分成熟, 开发技术日新月异。静态网站和动态网站主要是根据网站开发所使用语言来区分。

静态网站开发主要使用HTML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语言, 即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语言, 也是构成网页文档的主要语言。HTML文本由HTML命令组成, 而且HTML命令可以实现文字、图形、声音、动画、链接等内容。HTML文档编写简单, 功能强大[3]。

目前, 动态网站开发技术有很多, 例如CGI、ASP、JSP、PHP以及.NET技术等。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众多站点上采用动态的页面发布手段, 动态网站中, 不仅用户和站点出现大量的交互, 而且网站的管理、维护、更新都方便了许多。

2.2 网站工作原理的比较

网页在服务器端是否需要执行代码, 是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 动态网站中的网页在服务器端需要执行代码, 而且网页会随用户、时间的不同, 返回的网页也不同, 即传向客户端的网页是动态生成的, 并不是预先编好存在于服务器上的, 例如CGI、ASP、JSP、PHP、.NET技术等。而静态网站中的网页在服务器端不需要执行代码, 传向客户端的网页是预先编好存在于服务器上的, 并不是动态生成的, 它们是一直不变的, 例如html页、Java Script Flash等,

总之, 网站是采用动态网页还是静态网页, 主要取决于网站的功能需求和网站内容的多少两个方面。如果网站功能比较简单, 而且网站内容更新量不是很大, 就可以采用纯静态网页的方式实现网站, 反之一般要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实现网站。

3 从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比较分析看财务处网站改革

无论是动态网站还是静态网站, 都可以向网站浏览者展示基本的文字和图片信息, 但从网站开发、管理与维护的角度来看差别就很大。就学校而言, 由于现在各大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 校园信息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的所有教学与行政部门的网站进行考察, 发现学院财务处网站目前仍采用传统的静态网站, 传统的静态网站, 在功能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4], 主要有:

(1) 维护难。为了不断更新网页内容, 必须不断地重复制作HTML文档。

(2) 没有数据库支持, 因而网站的内容不能保存成为永久信息资源, 更不能用于查询、搜索、统计、分类。

(3) 不能自动更新, 并且不能与用户交互, 无法因时因访问者而变。

财务处作为管理学校财会工作的职能部门, 财务处网站不仅对内起到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方便办公管理的作用, 对外也是宣传学校财务工作的窗口。随着业务复杂度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这些局限性直接影响到财务工作的效率。传统的静态网站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采用动态网站技术来改变传统静态网站, 已经成为改善可用性、降低管理成本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具有深远的意义。动态网站建成后, 学院财务处利用该网站将信息发布到网站上, 并利用网站的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维护;简化财务管理信息的发布流程, 提高学院财务工作的效率, 提升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从网站开发技术、网站工作原理、网站网页特点上方面对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了传统静态网站功能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必须进行改革, 而采用动态网站技术来改变传统静态网站, 已经成为改善可用性、降低管理成本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动态网站,静态网站,比较

参考文献

[1]李红升.基于ASP的网站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8) :158-158.[1]李红升.基于ASP的网站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8) :158-158.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2013.1.15[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2013.1.15

[3]韩双旺.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的比较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 (6) :1-2.[3]韩双旺.动态网站与静态网站的比较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 (6) :1-2.

动态(静态) 篇9

关键词:静态与动态,音节构成,音节论与音素论,音调与声调,发音衔接方式

关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动态与静态的对比, 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连淑能教授曾经做过分析。连先生主要是以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的选择倾向上的不同为着眼点, 认为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 因而叙述呈静态 (static) ;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 因而叙述呈动态 (dynamic) 。他对动态和静态的理解是借鉴于R.Quirk等人曾经作过的阐述:Broadly speaking, nouns can be characterized naturally as'static'in that they refer to entities that are regarded as stable, whether these are concrete (physical) like house, table, paper, or abstract (of the mind) like hope, botany, length.At the opposite pole, verbs can be equally naturally characterized as'dynamic':they are fitted (by their capacity to show tense and aspect, for example) to indicate action, activity and temporary or changing conditions.连先生通过大量实例的对比论证, 揭示了英语语言的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 (1) 英语具有名词化倾向, 即用名词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 (或形容词) 要表达的概念。过分使用名词会使文句冗长、含糊, 缺乏活力。 (2) 名词优势造成介词优势, 英语常常用介词短语取代动词短语, 以“静”代“动”。 (3) 动词的弱化。英语常常通过动词的派生、转化、弱化、虚化等手段, 采用非动词的形式 (如名称、介词、形容词、副词等) 表达动词的意义, 因而表达呈静态。相反, 汉语则倾向于多用动词, 其动态倾向主要表现为: (1) 动词连用是汉语常见的现象。汉语中连动式、兼语式、把字式和被动式句子常常互相包孕套用, 构成各式各样的多动词谓语句。 (2) 动词 (词组) 可以充当汉语句子的各种成分。 (3) 汉语动词常常重复或重叠, 明显加强汉语动态感的表现力。而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语音角度入手, 从英汉两种语言给人在听觉上造成的不同感受来对比分析英汉静态与动态的不同。当然, 这里所说的动态与静态都是相对的, 作为口头表达的语言, 在声音的产生、传送等过程中, 英汉两种语言都表现出动态特征。本文主要从音节构成、“音节论”与“音素论”的对比、“声调语言”与“音调语言”的区别及词句发音衔接方式的不同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层面静态与动态的差异。

一、音节构成

音节由辅音和元音构成, 也可单有元音独立构成。声带振动的元音是响亮的, 辅音则相反, 所以一个音节的响亮程度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元音。汉英音节构成的不同形式造成两种语言在发音响亮程度上的差异。汉语的音节结构中元音的使用和组合占据优势, 每个音节都是以韵母结尾。按照汉语的术语描述就是“韵多声少, 响亮悦耳。”汉语三类韵母中都是元音和复合元音, 鼻韵母也是元音加声带振动的无擦通音, 并不影响它的响亮, 如tā与tang, 不能说tang不如ta响亮。在现代汉语中, 一个音节最多包含两辅音, 而且两个辅音不能连在一起, 比如[han], 两个辅音间一定有元音隔开, 没有两个辅音同在元音前, 如hna], 也没有两个辅音同在元音后, 如[anh], 这就使不响亮的辅音失去了集中起来构成沉默的语境, 以致汉语在多音节连接的语流中到处都是响亮的。而英语中很大一部分单词是以辅音结尾, 辅音相对元音而言响亮程度要低得多, 如house[haus]。此外, 英语中一个音节里经常有几个辅音连在一起, 如:speak[spi:k], strict[strikt], 不响亮的辅音连续并列听起来就更加不具动态。可见, 不同的音节构成使得汉语比英语更响亮, 因而更具动态倾向。

二、汉语的“音节论”与英语的“音素论”

“音节论”源于音素组合的混成共起性, “音素论”源于音素结合的离散继起性。所谓混合共起性是指音素结合的界限, 紧密难分, 听感上瞬间一体;所谓离散继起性指音素结合的界限若连似断, 听感上线性流逝。汉语和英语在发音上的区别之一正好体现了音节语言和音素语言的差别, 如英语的sway (摇摆) 与汉语的suei (岁) , 国际音标同为suei], 但在实际发音过程中, sway的发音表现为s-u-e-i, 音素之间的界限较明显, 时值较长;“岁”的发音表现为s{u ei, 即先作合口状, 然后将声调包裹着的整个音节脱口而出, 混然一体, 时值较短, 很显然, 音素组合上具有混成共起性的汉语发音时值较短, 跳跃性比较强, 相对英语而言比较富有动感。

三、声调语言与语调语言

汉语和英语发音上的差异还体现在两种语言对声调和语调的不同侧重上。汉语发音中, 声调举足轻重, 而在英语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语调。声调和语调的不同作用也促成了汉语和英语在发音上动态与静态的差别。汉语的每个字 (音节) 都是“三位一体”的, 除了由元音、辅音组成之外, 还有一个附在上面的声调, 这个声调起着区别或改变字义的主要作用, 如“翻” (fān) , “凡” (fán) , “返” (fǎn) , “泛” (fàn) , 这四个字的音位完全相同, 只是因为它们的声调各异, 所以成了四个不同的字, 有了不同的意思。所以现代的的语音学家就把汉语称为声调语言 (tone language) 。汉语声调的高低曲降打破了单一线性的语音趋向, 在表达错综复杂的意义的同时, 语音跌宕起伏, 抑扬顿挫, 节奏明朗, 极具动感。

英语则不然, 单词的声调不能改变其词义。如book一词, 无论是升调book↗还是降调book↘, 意思仍是“书”, 所以英语单词无固定的声调。但是把英语的单词用在语句中时, 为了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或语气等, 得给它一定的语调, 这种语调的核心一般在句子的末尾。如:This is a book.↓ (肯定) Is this a book?↑ (疑问) 有时为了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英语语调的中心也可能改变, 如This is my↑book. (这是我的书。) 因为英语没有词的声调, 但是有句的语调, 所以语言学家就把英语称为一种语调语言 (intonation language) 。英语中常常位于句末的语调变化没有汉语的声调变化频繁, 所以远不及汉语的发音有动感。当然, 英语单词虽无声调, 却有重读音节 (stress) , 重读的音节声调较高, 响度较大, 念得很清楚, 而轻读音节经常被弱化, 响度较小, 念得比较含糊。但英语单词多为多音节, 且其中一般只有一个音节为重读音节。而汉语中每个音节的声调皆各不相同, 且除了少数几个轻声词 (如:了、的) 外, 其他每个音节都响亮, 所以重读的频率仍比英语大得多。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说明 (+为重音, -为轻音) :

从对比中不难看出, 汉语的重音显然比英语要多, 因而更响亮, 相对更具动态感。

四、词句发音衔接方式

从英语单词内部音素结合的离散继起性和汉语音素组合的混合共起性的对比中, 可以看出英语单词的读法比汉语词语的读法更显静态。同时, 在说话的语流中, 不但音节与音节之间, 词与词之间语音上的衔接方式也不同, 在发音和听感上有明显的区别。汉语连续发出的各个音之间有间断, 而英语中连续出现的音圆滑而无间断。汉语的语句又好比一串串的珠子, 虽然穿在一条线, 但珠子与珠子之间还有明显的间隔;而英语的语句像一股流水虽然波纹起伏, 但平滑无间。打另一个比方, 汉语说话就像钢琴的跳动音, 各个音节之间都听得出明显的分界线, 而英语说话却像小提琴的滑动音, 一连串的音节之间听不出什么分界线。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可见, 汉语的词句发音连接方式比起英语更显跳跃性, 动感更强。

以上我们从音节构成、“音节论”与“音素论”的对比、“声调语言”与“音调语言”的区别及词句发音衔接方式的不同探讨了英汉在语音层面的差异。不难看出, 从语音角度观察, 汉语比英语相对更具动态感。

参考文献

[1]R.Quirk, S.Greenbaum.G.Leech and J.Svartvik: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3:48.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104-127.

[3]赵杰.汉语语言学[M].北京:朝华出版社, 2001:333.

[4]李葆嘉.理论语言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325.

[5]桂灿昆.汉英两个语言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现代外语, 1978, (1) .

[6]杨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65.

动态(静态) 篇10

锅炉机组的运行, 必须与外界的负荷相适应。当锅炉负荷变动时, 必须对锅炉机组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操作, 改变锅炉的燃料量、空气量和给水量等, 保持锅炉的汽温、汽压和水位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 且锅炉蒸发量和外界负荷相适应。对于汽包锅炉, 由于汽包水容积的存在, 给水量的调节和汽温调节互不相关;由于过热器受热面积固定不变, 汽温调节较方便。对于直流锅炉, 加热、蒸发和过热各区段之间无固定界限, 一种扰动将对各种被调参数起作用。直流锅炉的气温、汽压和熬发量的调节相互关联。直流锅炉的鼓热能力差, 也使工况变动时汽压和汽混变动剧烈。因此, 直流锅炉的参数调节和自动调节系统要比汽包锅炉的复杂得多。

1 汽包锅炉汽水系统的动态特性

1.1 汽包锅炉的蒸汽压力变动速度

为了简化分析, 假定: (1) 汽包、下降管、上升管、卜下联箱、汽水导管组成的锅炉蒸发区域看作具有相同状态参数的集中容积, 其内部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均匀分布; (2) 在压力变动时, 蒸发区域内总是处于饱和状态; (3) 水循环的管系和联箱全部金属的温度与饱和温度同步变化;汽包壁较厚, 它与工质之间的放热速度比较慢, 根据经验, 汽包的50%金属与饱和温度同步变化。

1.2 过热蒸汽温度的变动速度

过热蒸汽温度是锅炉运行时要严格监视和控制的最重要的运行指标之一。过热蒸汽焓值的热平衡式为:

式中:i1, i2——过热器进口和出口的蒸汽焓;Q——对应于单位燃料量的蒸汽吸热量;△ijw——减温器引起的单位蒸汽量的焓减。

式 (1) 不论对整个过热器, 还是对于某段过热器, 都是正确的。式 (1) 右侧第一项和第三项对出口气温的影响都是单向;第二项则说明, 不论什么原因使其B/D的值有所变化, 都可引起出口汽温的变化。此式左边是工质侧的吸热, 右边是烟气侧的放热。因此, 引起气温变化的原因有两方面, 即烟气侧放热工况的改变和蒸汽侧吸热工况的改变。影响烟气侧放热工况改变的主要因素有燃料数量和性质、风量及风率、燃烧器运行方式、给水温度计受热面清洁程度等的变化。影响蒸汽侧热工况改变的主要因素有过啦负荷饱和蒸汽温度和减温水等变化。

实测发现, 在扰动发生时, 气温的变化不是阶跃, 一般都是从快到慢, 然后再从快到慢的过程, 因此, 出现汽温变化的原因是过热器金属管子储热。在烟气侧对过热管子的加热强度增大时, 过热器金属管子首先吸热增加, 提高管子的壁温, 即金属管子储热过程。管壁温度升高以后, 管壁对蒸汽的传热温度增加, 才有更多的热量传给蒸汽, 使蒸汽温度提高。

2 直流锅炉汽水系统的静态特性

2.1 汽温静态特性

直流锅炉各级受热面串联连接, 水的加热与气化、蒸汽的过热三个阶段的分界点在受热面中的位置不固定而随工况变化。由此而形成了直流锅炉不同于汽包锅炉的气温静态特性。

(1) 假设新工况的燃料发热量、锅炉热效率、给水焓都和原工况相同, 则直流锅炉保持燃料量和给水流量比例, 主蒸汽焓可保持不变。

(2) 对于有再热器的直流锅炉, 不同工况会影响辐射、对流传热型式传热量的分配, 使再热器占锅炉吸热份额发生变化。因此, 为维持主蒸汽温度不变, 不同负荷下的μ/g比值要作适当的修正。

2.2 汽压静态特性

直流锅炉压力是由系统的质量平衡, 热量平衡以及工质流动压力降等因素决定的。

(1) 燃料量扰动。

假设燃料量增加, μ>1, 汽轮机调速气阀开度不变, 新工况汽压的变化规律如下:a.给水流量随燃料增加, 保持μ/g比值, 则由于蒸汽流量增大使汽压上升;b.给水流量保持不变, g=1, μ/g比值上升, 为维持汽温必须增加减温水流量, 由于蒸汽流量增大同样使汽压上升;c.给水流量和减温水流量都不变, 则汽温升高, 蒸汽容积增大, 汽压也有些上升。如汽温升高在许可小范围内, 则汽压无明显变化。

(2) 给水流量扰动。

在给水量增加, g>1, 汽轮机调速气阀开度不变, 新工况汽压的变化规律如下:a.燃料量随给水流量增加, 保持μ/g比值, 则蒸汽流量增大使汽压上升;b.燃料量不变, 减小减温水量保持气温, 则汽压不变;c.燃料量和减温水量都不变, 如气温下降在许可范围内, 则汽压上升。

3 直流锅炉汽水系统的动态特性

3.1 锅内工质贮存量变化

直流锅炉受热面可简化成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三个受热管串联组成, 如图1所示。水通过省煤器进行加热, 水冷壁进口为欠焓水, 在水冷壁中进行加热、气化和蒸汽微过热, 蒸汽通过过热器加热。

燃料量或给水流量扰动, 会使水冷壁热水段、蒸发段和微过热段长度发生变化, 从而使锅内工质贮存量发生变化。例如, 燃料量增加使受热面热负荷增大, lm缩短、Lzf缩短、Lq增长, 部分空间的贮水转变成蒸汽, 短时间内蒸汽质量流量大于给水质量流量。

3.2 汽温汽压动态特性

(1) 燃料量扰动。

燃料量扰动ΔB>0, 动态过程锅内贮存水量减少, 使蒸汽质量流量先上升而后回复至等于给水流量。主蒸汽温度开始时由于Ggx上升而下降, 后来由于ΔB作用而升高。主蒸汽压力开始由于Ggx上升而升高, 后来由于主蒸汽温度上升而保持在较高数值。

(2) 给水流量扰动。

给水流量扰动ΔG>0, 锅内贮存水量增加和给水流量增加的共同作用, 使蒸汽流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上升至等于给水流量。主蒸汽温度开始时由于蒸汽流量不变而不变, 后来由于蒸汽流量上升而下降。主要蒸汽压力随着蒸汽流量增大而上升, 后来由于主蒸汽温度下降而有些回落。

(3) 汽轮机调速气阀开度扰动。

汽轮机调速气阀开度扰动Δμ>0, 蒸汽质量流量随着增大, 后来由于主蒸汽压力下降而逐渐回复至等于给水质量流量。主蒸汽压力开始时下降较快, 随着蒸汽流量和给水质量流量逐步接近, 汽压下降度减慢, 最后稳定在较低数值。

摘要:对锅炉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可为锅炉设计及运行的优化提供依据, 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锅炉,静态特性,动态特性

参考文献

[1]王广军, 王媛.锅炉蒸发系统动、静态特性一体化计算方法[J].锅炉技术, 1998 (6) .

动态(静态) 篇11

摘要:针对传统静态频谱分配方法导致大量频谱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认知无线电电磁频谱管理方法,该方法对授权用户采用静态的频谱分配和管理方法,结合动态频谱调度管理方法为非授权用户分配频谱,给出了系统结构和频谱管理过程,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该方案兼容现有的频谱管理体系,又能实现对非授权用户的频谱动态调度管理,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是一种易于实施且效益明显的改进电磁频谱管理方案,

关键词:静态;动态;电磁频谱;管理分配;认知无线电

DoI:10.15938/j.jhust.2016.04.007

中图分类号:E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683(2016)04-0036-04

0引言在“陆海空天电网核”全维联合作战的现代高技术信息战争中,依赖先进的电子战装备夺取到制电磁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法宝,现代战争中,电磁频谱是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最主要媒介,是信息依存的核心载体,夺取了“制电磁权”就为最终夺取制“信息权”创造了有利条件频谱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稀缺资源,为了避免各种不同的通信业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目前各国采用的大都是静态频谱分配体制,由专门的无线电频谱管理部门对无线电频谱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

信息化战争中,电磁频谱环境日益复杂,尤其近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朝着智能化、宽带化和无缝化的方向演进,对频谱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现代战场上装备数量和通信业务量不断增加,己方通信网的自扰也日益严重,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现有的技术手段多是采用时域、空域、频域、码域复用的方法,但是与日益增长的新业务和对带宽的需求增长相差甚远,另一方面,据实测数据表明3 GHz以下的频段利用率不到30%,3~4 GHz频段利用率只有0.5%,而4-5 GHz频段竟然有99.7%未被充分使用,由此可见,传统的频谱资源静态管理方式导致大量的授权频谱在不同地域和时间严重浪费,是造成当前频谱稀缺的紧张局面的重要原因,采用动态频谱接入和共享的方式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来替代传统的静态频谱管理体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

由于存在巨大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且一直以来静态频谱资源分配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故想在短期内从根本上废除静态频谱分配和接人体制是不现实的,所以论文基于认知无线电思想提出了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频谱共享模型,可以很好地兼容现有静态频谱分配体制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授权用户的权益,且可以大幅提高频谱利用率,由此,论文引人认知无线电,建立一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频谱分配体制,对军事通信中提高频谱利用率、建立可靠通信以及通信抗干扰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频谱管理

认知无线电(CR)是以软件无线电为扩展平台的一种新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作为频谱动态调度管理体制的核心技术,它可以对周围的电磁环境特征进行感知,通过无线电描述语言与通信网络进行沟通,采用构建理解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实时调整系统传输参数,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规则与输入的无线电激励的变化相适应,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达到随时随地的高效性和高可靠性一系列适合无线频谱合理使用的空中接口、时空模式设置、射频带宽及相关协议称之为无线规则,系统的重构能力是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重要特性,该功能的实现是基于软件无线电为平台,除此之外,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也可作为认知无线电的实现方式,

一个基本的认知无线电实现周期要经历3个过程,分别是:

1)无线电信道分析和估计:负责分析和估计无线电环境干扰温度、检测无线环境空闲频谱;

2)估计信道状态并进行预测建模:包含估计信道状态信息、对发射机可用的信道容量进行预测等;

3)频谱资源管理和发射功率控制:该部分主要完成认知无线电周期中的多址接入及控制,其中动态频谱分配由发射机来实现。

认知无线电系统其认知功能的实现依赖上述环节的顺序执行,一个完整的认知环路如图1所示。

2.动态与静态结合的认知无线电频谱

管理

2.1无线电频谱管理现状

现有的无线电频谱管理体制采用的是静态频谱分配方案,即某个频段被无线电频谱管理部门分配给某项业务、某业务部门或团体,则该频段只能由某项业务、某业务部门或团体使用,非授权用户不得使用该频段,即使该频段处于空闲状态,这样就导致一方面频谱利用率很低,另一方面许多亟待使用该频谱的用户无法使用该频谱,这种传统的静态的频谱分配机制限制了对频谱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因此亟需进行优化改进,

在传统的无线电管理体制中,无线电频谱管理机构负责制定频率使用规则,使用者、部门或团体向其申请使用频率,无线电频谱管理机构将频率分配给无线电频谱使用者、部门或团体,该过程如图2所示,

现有的无线电频率分配包括频带划分、分配和指配3个层次,这3个层次具体为:

1)频带划分:制定频率划分表,将某个特定频带列入表中,对该频带使用指定使用条件,条件满足时可将频带分配给无线电业务使用者使用,

2)频带分配:规定频带使用区域和使用条件,将无线电频带分配给指定部门的无线电通信业务使用,

3)频道指配:制定使用条件,使用对象为无线电台,满足条件时将频道指配给某个无线电台使用,

2.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电磁频谱管理方法

在静态的频谱分配体制中,某些频道被占用,某些未被使用,其中某些已分配的频道的利用率很低,大部分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可以利用时分复用的思想来提高这些频道的利用率,我们将已经分配但在某时某地用户未使用的频谱称为“频谱空洞”,根据频谱被占用的时间长短,定义3种类型的频谱空洞:

1)黑洞:频带资源被授权用户的业务占据,存在较强的发射功率干扰,不能被非授权用户利用,

2)灰洞:频带资源被授权用户的业务部分占用,存在低发射功率的干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非授权用户使用,但使用效果不理想,

3)白洞:频带资源未被授权用户的业务占用,仅存在背景噪声,能够被非授权用户利用,

现实中频谱空洞已经被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实测所证实,意识到上述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时间复用的方式利用灰洞和白洞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就成为要研究的关键问题,而这恰恰是认知无线电的优势所在,

在认知无线电中,用户被分成两类:授权用户和非授权用户,通过申请获得授权频带且可以独享已分配频段的用户称为授权用户;在一定条件和规则下复用授权频段且不影响授权用户使用的称为非授权用户,而非授权用户具体又分为两类:一类用户具有认知功能,能够自主探测频谱空洞并自动调整无线电通信参数;另一类用户不具有认知功能,系统中设置了动态调度管理系统,由管理系统负责探测频谱空洞,用户向管理系统申请频谱和无线电通信参数,具有认知功能的用户极其少数,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重点研究不具有认知功能的非授权用户的频谱分配和管理机制,论文针对其提出了一种频谱动态调度管理方法,

开发一套自适应管理和分配机制来充分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是频谱动态调度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其重点是构建无线频谱使用状况数据库,并根据频谱空洞检测和分析结果动态更新数据库,另外要实时处理非授权用户的频谱申请并应答,为申请用户从数据库中优选频道,从而在不影响授权用户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频谱空洞,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

频谱动态调度管理系统需要考虑授权业务出现时非授权业务的实时规避,且非授权业务出现时不能影响其它用户的正常通信,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动态的频谱管理和分配方法,同时专门设置频谱动态调度管理部门为非授权用户分配频谱,

因此,在现有的静态频谱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认知无线电的思想,需要设计一种频谱动态调度管理方法为非授权用户分配频谱,原有的静态频谱分配管理方法仍适用于授权用户,该方法本文称之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认知无线电电磁频谱管理方法,

本文给出的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频谱管理系统的最高管理机构称为无线电频率管理部门,该系统接受授权用户和非授权用户的申请,同时按照一种自适应的策略利用频谱空洞来为非授权用户分配频谱,在本系统中,针对授权用户,频谱管理部门将频带分配给次级频管部门,再由其指配频率给授权用户,针对非授权用户,频率管理部门下属专设的频谱动态调度管理部门,由该部门为非授权用户指配频率,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频谱管理体系如图3所示。

针对非授权用户,要同时满足频谱管理的性能要求和实时性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频谱动态调度管理系统,它由频率使用状况数据库、频谱动态调度管理中心、频谱侦测单元和被侦测的实际的无线电频谱使用环境构成,

整个频谱管理和分配过程包含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或规则,实际的无线电频谱使用环境由授权用户和非授权用户构成,无线电环境的变化被频谱侦测单元周期侦测并将结果上报频谱使用状况数据库,数据库对频谱数据进行实时更新,

整个频谱动态调度管理过程如下:

1)无认知能力的非授权用户按照规定格式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包括频谱使用需求、业务类型、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等,形成申请信令提交给动态频谱调度管理中心;

2)动态频谱调度管理中心接收到申请信令后首先回复一个申请已接收应答,然后根据申请信令提供的信息按照查询规则在频谱使用状况数据库中为申请用户匹配频谱,并对符合条件的结果进行优选,构建优选频谱集合;

3)频谱动态调度管理中心再将优选频谱集自动形成分配信令发送给申请用户,申请用户收到分配信令后进行解析,获得优选频谱集合和使用条件,条件达到后即可接入;

4)在整个动态频谱调度管理过程中,频谱侦测单元在满足实时陛要求的条件下作周期性的循环侦测,获取无线环境中的频谱空洞信息,并根据侦测结果实时更新频率使用状况数据库,在侦测到授权业务出现后,立刻发送规避信令要求非授权用户退出当前频谱接入,使用次优选频谱接人;

5)非授权用户接收到规避信令后立即退出接入并使用次优选频谱接人,如果接入不成功则继续选择优选频谱集中的其它频谱接入,如果接人不成功或接入效果不理想,用户可以重新发送申请信令申请新的优选频率集,

频谱动态调度管理系统的具体构成和动态频谱管理过程如图4所示,

非授权用户申请过程和频谱动态调度管理中心分配过程完全依靠网络自动实现,一个完整的频谱动态调度管理过程体现了高度的自主性,一方面非授权用户的申请是自动的,另一方面频谱动态调度管理中心的受理过程和应答也是自动的,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无线频谱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如某授权用户结束业务释放频谱出现新的频谱空洞,频谱侦测设备会立刻侦测到此频谱空洞,并据此更新频谱使用状况数据库,数据库将此频段的状态由忙碌改为空闲,

3.结论

动态(静态) 篇12

为了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财权必须依照一定原则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财务经理、监事会之间进行纵向静态分配,进而使企业治理结构趋向完善。

(一)所有者财权的配置。

反映在所有者方面的财权,包括出资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财产索取权,对企业重大财务战略决策权等。其最高的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具体表现为:股东大会决定企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审批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审议批准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对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对发行企业债券以及企业合并、分立或解散等重大事宜做出决策;享有企业剩余收益分配权和配股方案的决策权等。但企业实质上是多种资本的结合体,是“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特别合约”,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因而,企业的所有权不应当由股东独享,而是由利益相关者共享,即“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逻辑”。

(二)所有者和经营者财权的交叉配置。

利益相关者财务共同治理不仅包括财务控制权的共有,而且包括财务收益权的分享。财务收益权分享意味着利益相关者都应获得企业剩余,关键是如何确定分享的份额。应当根据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权对应原则,按照分配董事名额比例来决定各方分享剩余的比例。其拥有的财权具体表现为:决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企业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定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以及其他在股东大会闭幕期间可能涉及的重大财务决策,如投资、增资、配股、收购、合并、分立或解散等议案的提出;对企业财务经理人员的任免等。所有者财权的监督,由监事或监事会,代表投资者对股东出资并授权经营的法人财产行使财务监督权:检查企业财务;对董事、经理执行企业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企业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经营者财权的配置:经营者层的财权,主要是行使企业法人财产的经营权中包括董事会授权的企业重大财务问题执行权。经营者除了全面掌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表现在财权的配置上有:经由董事会授权进行日常财务决策,包括如“聘任或者解聘企业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事宜;为董事会制定财务战略决策拟订方案;负责实施董事会制定的财务战略方案。

(三)管理层财权的配置。

财务经理以及具体的财务管理人员,由经营者授权,具体行使日常财务活动的执行权和控制权。在财务经理层及具体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中,按照企业机构设置和具体岗位的授权,具体可分为财务部长以及其下的财务科(股,组等)主管等层次,他们负责具体的财务事项和业务的处理,仅有岗位职责范围内的执行权和授权范围内的控制权。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对财务总监来说,往往具有双重身份,在母公司是财务经理,代表经营者行使董事会授权的执行权;而在下属企业是所有者的代表,以出资者的身份行使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等项权利。

财权在安排上应遵循监督主体与决策主体必须实现有效分离,使监督主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原则。对财务经理人员的制度约束主要包括:健全财务经理市场竞争机制以及相关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加强对财务经理人员的约束,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财务经理人员的隐性收入的来源渠道,通过监事会加强内部审计,切实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明确责任与道德约束,财务经理人员在享受一定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对股东、对社会、对企业员工的责任,财务经理人员应遵守财务人员相应的职业道德。总之,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效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也为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二、企业财权配置的动态分析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利益相关度是动态变化的,影响利益格局变化的因素有:各利益相关者投入的专用性资本、各利益相关者的谈判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等。财权要随着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的变化进行动态分配,并通过筹资结构的安排来实现。企业筹资结构的安排反映了企业财产权、债权人债权、出资人所有权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调整筹资结构就相当于改变了这三权的分布,从而实现财权的重新配置。

(一)资金结构的动态制衡。

资金结构的调整可以激励委托人努力工作,减少代理成本,完善企业治理结构。1.债权融资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程度的负债率能够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增强责任心,更努力工作,减少失误,以降低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对企业财务治理也形成一种担保机制。2.经营管理者持股则可以降低企业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降低代理成本使企业得以稳定发展。为了降低代理成本,避免企业财务治理严重失误,在实际工作中可增加管理者在企业的持股比例、实施经营管理人员股票期权制,使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3.增加股利支付比例以增加外部权益资本筹资机会。在企业盈利稳定的情况下,股利支付的增加,将吸引企业外部投资者直接投资的兴趣,如证券交易所、证券监督机构、新权益持有人等。他们的监督行为将促使管理者的行为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4.债转股的实施,优化了资金结构。债转股是指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资产管理企业的股权,在企业经营情况好转后,将资金收回。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本的充分流动,增加资本的集体回报率。债转股后,降低了企业的负债率,改善了股权结构,通过资产重组,可以使企业盈利增加。在债转股的运作体系中,无论是债权与股权的转换,还是股权的阶段性控制与退出,均属于财权的变更和流动,也是治理结构完善的有利保障。

(二)关注债权人在财权配置中的地位。

资金结构在治理中的作用,还要求财务治理权配置应关注债权人的地位。在经营正常的情况下债权人无权干涉企业的管理过程。所以,债权人关键的角色在于,通过对企业资金收付的监控,能够低成本地获取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信息,从而削弱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由于有充分、真实的信息来源,债权人并不盲目地干预企业活动,而是当发现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时才行使控制权,所以,在财务治理权配置中,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相机治理机制值得借鉴。通过债权人的相机治理地位及其运行机制,使债权人能够根据不同的财务状况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财权表现在:债权人对企业提出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并对企业和项目本身进行信用评级。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债权人对投资项目信息的收集和筛选;债权人提供资金以后,为防范企业经营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必须密切监察经营人员的行为及企业的一般经营活动,尤其要关注资金的使用;债权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确认,研究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及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事后监督的关键在于债权人对某一财务状况必须做出可置信行动,即在签订债务契约时,债权人承诺,一旦企业出现亏损,债权人将设法更换经理。如果在契约期内,该企业果真财务状况恶化,出现亏损,债权人果断行使控制权,设法更换了经理,那么就说明债权人实行了可置信行动,其承诺是一定要兑现的。倘若债权人的承诺是可置信的,企业的经理人员就不敢偷懒;倘若债权人是不可置信的,经理人员就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所以,道德风险的遏制与债权人承诺的可置信程度有关。

上一篇:利率水平下一篇:猪食盐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