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活动

2024-09-18

静态活动(精选7篇)

静态活动 篇1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显示,1991-2005年间城市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从0.6%和0.9%上升至9.7%和6.8%,而男、女生的肥胖率则从3.8%和1.8%增至12.4%和7.3%,中国儿童超重、肥胖迅猛的发展态势已不容置疑[1]。95%的青少年肥胖均为单纯性肥胖,膳食及不良生活方式是影响肥胖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静态活动方式的增加是青少年肥胖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2,3]。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9~18岁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睡眠时间、静态活动水平对肥胖的影响,为青少年肥胖干预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北省黄石、孝感、恩施、十堰4个地区进行抽样,在每个地区抽取农村和城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各2所,再在每个样本学校内选取小学四~六年级、初中一~三年级、高中一~三年级各2个班,排除严重身体疾病的学生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共抽取3 182名学生,其中男生1 604名(50.4%),女生1 578名(49.6%);平均年龄为(13.64±2.78)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编制的“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最近7 d各种静态活动及睡眠情况等。获得知情同意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班调查。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由调查员或班主任逐一读题,确定被试听懂后作答。问卷回收前,调查员检查问卷完整性,如有遗漏项目,现场补全。

1.2.2 体格检查

由经专门培训的体检医生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测量过程中要求受试者空腹、脱鞋,并只穿轻薄内衣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采用立柱式身高坐高计和杠杆式体重计,严格按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手册进行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2004年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4],将所有被调查学生分为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结合本研究调查结果,并参考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对学生睡眠调查所用标准[1]:过去7 d内,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9 h,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10 h定义为睡眠不足。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数据核对无误后,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

3 182名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1.7%,其中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8%和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9,P<0.05);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3%和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0,P<0.05)。见表1。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2 中小学生睡眠和静态活动情况

以过去7 d平均睡眠时间来计算,小学生睡眠不足为1 003例,占98.9%;中学生睡眠不足为1 659例,占76.5%,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学生(χ2=253.40,P<0.05);而不同性别的睡眠不足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每天平均看电视时间≥2 h的发生率小学生为13.6%,中学生为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其中小学男生为17.3%,女生为10.0%;中学男生为17.9%,女生为8.9%,且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0,P<0.05)。小学生上网时间≥2 h的为33.7%,中学生为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5,P<0.05);不同学段男女生上网时间≥2 h的比例相差不大。见表2。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2.3 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将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分成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不足的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睡眠时间充足学生的1.515倍,上网时间长的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平均上网时间短(<2 h)的1.518倍。见表3。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P<0.05。

在控制性别、年龄、家庭类型等因素后,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对看电视、上网时间及睡眠时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网时间进入模型,标准回归系数为0.332,OR=1.393(OR值95%CI为1.031~1.883),P=0.03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湖北省黄石、孝感、恩施、十堰4个地区9~18岁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现象,占总调查人数的83.7%,该结果高于以往文献报道[5]。学生睡眠不足可能与湖北紧抓教育、学生学习紧张和负荷较重有关。小学生睡眠不足发生明显高于中学生,可能因部分农村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所调查的多数中学为住宿学校,小学生反而需要每天早起;且农村低龄儿童多习惯与家长同眠,影响其夜间睡眠质量,增加了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发生。目前,儿童青少年的睡眠不足导致其肥胖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对儿童肥胖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研究均发现儿童睡眠不足与肥胖之间相关性,且为独立于看电视和缺乏体力活动等的危险因素。Sekine等[6]调查发现,慢性睡眠剥夺为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每天平均睡眠不足8 h的儿童超重肥胖率是睡眠时间≥10 h儿童的2.87倍,睡眠时间9~10 h儿童的1.49倍。本研究结果显示,睡眠不足的学生中超重肥胖率达到12.3%,并且睡眠不足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是睡眠充足学生的1.515倍,验证了儿童睡眠时间越少越容易肥胖,与周芳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静态生活方式是指身体活动很少、消耗的能量接近于静息代谢率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包括看电视、使用计算机、玩电子游戏、阅读等活动。本研究只针对中、小学生看电视和上网2种活动的时间情况进行分析。随着家庭拥有电视和计算机的增加,青少年静态生活方式越来越趋于主流。大量研究发现,过长时间看电视和上网与青少年肥胖呈正相关,静态活动时间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静态活动水平高的人群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性约是静态活动水平低人群的3~6倍[8,9]。本研究结果显示,看电视时间≥2 h及上网时间≥2 h的学生中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3.0%和15.8%;控制年龄、性别、家庭类型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由于样本不够大,只有长时间上网这一指标进入模型,且上网时间长(≥2 h)的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是上网时间短(<2h)的1.393倍(P<0.05)。

综上所述,湖北省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静态活动时间偏长情况,且均可能与超重肥胖相关。因此,应该保证青少年充足睡眠,同时避免静态活动特别是上网时间时间过长,鼓励其多参加体育活动。

志谢 香港因玄学院汤伟奇和杜祖贻为“联校教育社科医学论文奖计划”提供资助和指导,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学校出版社,2007.

[2]ELGAR FJ,ROBERTS C,MOORE L,et al.Sedentary behaviour,physical activity and weight problems in adolescents in Wales[J].Public Health,2005,119(6):518-524.

[3]MITCHELL JA,MATTOCKS C,NESS AR,et al.Sedentary behavior and obesity in a large cohort of children[J].Obesity(Silver Spring),2009,17(8):1596-1602.

[4]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5]钱蔚珍,李莉,余巍.广州市2-12岁儿童睡眠时间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5,2(7):756-757.

[6]SEKINE M,YAMAGAMI T,HANDA K,et al.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 sleeping hours and childhood obesity:Results of the toyama birth cohort study[J].Child Care Health Dev,2002,28(2):163-170.

[7]周芳,傅君芬,王春林,等.儿童期肥胖与睡眠时间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9):910-913.

[8]CARVALHAL MM,PADEZ MC,MOREIRA PA,et al.Overweightand obesity related to activities in Portuguese children,7-9years[J].Eur J Public Health,2007,17(1):42-46.

[9]MORAES SA,ROSAS JB,MONDINI L,et al.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school children from ur-ban area in Chilpancingo,Guerrero,Mexico,2004[J].Cad Saude Publica,2006,22(6):1289-1301.

静态活动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市区的60所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学生12 683名,其中初中生5 095名,高中生5 132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2 456名;男生6 102名,女生6 581名。年龄为11~18岁。

1.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每所调查城市随机抽取市区内的全日制中学(包括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普通技校、普通职专)各3所。学校确定之后,列出该学校各年级的班级数及各班级人数,组成2级抽样框架;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班级一旦确定,该班所有学生参加调查。

调查问卷采用中国CDC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静态活动各项指标是其中一部分。由经过培训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调查现场无学校教师,并对学生填写资料保密。调查时允许学生不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涉及静态活动相关行为的问题应答率为99.3%~99.9%。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SPSS 12.0进行。

2 结果

2.1 各项静态活动相关行为报告率

河南省城市中学生各项静态活动相关行为报告率见表1。

2.1.1 每天看电视或录像时间

82.4%的学生在调查前的7 d中,每天看电视或录像时间≤1 h,2~3 h,≥4 h的报告率分别为51.0%,22.7%和8.7%,只有17.6%的中学生平时基本不看电视。每天看电视或录像≥3 h的报告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0,P<0.01);普通初中生(18.4%)高于重点初中生(16.1%),不包括职专在内的普通高中生(15.9%)高于重点高中生(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每天看电视或录像≥3 h的报告率为初中男生高于女生(χ2=5.18,P<0.05),而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1.2 每天课外作业时间

91.8%的学生在调查前7 d中,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课外作业,其中≤1 h的占41.0%,2~3 h的占35.9%,≥4 h的占14.9%,仅有8.2%的学生报告每天基本无作业。每天课外作业时间2~3 h的初中生为40.4%,高中生为37.2%,职业技术学校为23.4%。尤其是每天课外作业≥4 h的,重点中学(19.3%)高于非重点中学(15.3%)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4.9%)。每天课外作业时间≥3 h的报告率三年级学生(54.9%)高于一年级(48.8%)和二年级的学生(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1.3 1周内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

43.2%的学生在调查前的7 d中,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间至少1 h以上。经常参加课外辅导班(≥5 h/周)的报告率为6.9%,其中男生为7.5%,女生为6.4%;初中生为10.9%,高中生为4.3%;三年级学生(7.5%)高于一年级(6.6%)和二年级的学生(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1.4 玩电子游戏时间

在调查前的7 d中,有46.9%的被调查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包括游戏机、掌上游戏机、手机和计算机、网络游戏等)。32.6%的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的时间≤1 h;9.5%的学生每天玩2~3 h,男、女生分别为13.5%和5.7%;每天玩4 h及以上的学生为4.9%,男、女生分别为7.9%和2.1%。每天玩电子游戏时间≥3 h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和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男生从不玩电子游戏的报告率(41.2%)显著低于女生(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1.5 每天上网时间

44.4%的学生报告在调查前的7 d中每天都上网,其中男生为52.8%,女生为36.5%。每天上网时间≤1 h的学生为30.0%,2~3 h的为10.2%,≥4 h的为4.2%。无论初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天上网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每天上网≥3 h的报告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8,P<0.01)。

2.2 相关因素分析

2.2.1 父亲不同文化程度其子女相关行为报告率

在调查前的7 d中,学生每天看电视或录像≥3 h的报告率随父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每天课外做功课≥3 h和每天上网≥3 h以及1周内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5 h的报告率随父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2.2.2 1周内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1周内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的长短与中学生不良心理/情绪障碍的报告率关系密切,随着1周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的延长,中学生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经常或总是失眠以及经常感到伤心或绝望的报告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3。

2.2.3 静态活动相关行为聚集情况

将每天同时存在看电视或录像≥1 h、玩电子游戏≥1 h、上网时间≥1 h和课外作业≥1 h 4种静态活动相关行为中的2种及2种以上的现象视为静态活动相关行为聚集。调查结果显示,有24.9%的个体存在静态活动相关行为聚集现象,其中男生为32.5%,女生为17.8%;初中生为25.1%,高中生为19.3%,职专生为36.1%;非重点学校学生为28.4%(不包括职专),重点学校学生为19.9%;家庭健全的学生静态活动相关行为聚集发生率为24.6%,单亲家庭为26.0%,父/母缺失家庭为25.2%,继父/母家庭为30.9%。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中学生以静态活动方式安排课余时间的现象非常普遍。首先是完成课外作业,91.8%的被调查对象每天都有课外作业,而且50.8%的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时间在2 h以上;其次是每天都看电视或录像的学生占到了82.4%,其中1/3的学生每天看电视或录像>2 h;另外,近半数的学生每天都要用至少1 h的时间玩电子游戏和上网,报告1周内至少用1 h以上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的学生也占到了43.2%。虽然这些数据显示了河南省城市中学生课余时间静态活动行为的普遍性,但是由于该省目前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相对于其他省市,该省在校学生的升学压力较大,课业负担较重,因此,被调查学生课余时间用于课外作业和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报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国内一些相关的报道,而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时间≥2 h的报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国内一些相关的报道[1,2,3]。

近年来,伴随都市化、工业化、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儿童青少年膳食能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不足、生活方式由“动”趋“静”等不良生活行为共同构成“肥胖易感环境”,加速儿童肥胖流行[4]。而且,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还具有一定的聚集现象[5,6](个体同时具有2种至3种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本次调查结果亦显示,城市中学生静态活动相关行为存在聚集现象。如果各项静态行为所占时间在个体叠加的话,则其每天静态活动的时间是相当长的,这无疑挤占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各种体力劳动等动态性活动的时间,长此以往,必将因为体力活动不足、能量消耗减少而导致超重和肥胖等,甚至影响到其成年后的健康。有资料报道,看电视时间越长,成年后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越差[1]。由于不良饮食和缺乏锻炼导致的肥胖人群在成年期后将成为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某些癌症以及胆囊疾病的高危人群[7]。不仅如此,长时间的静态活动方式还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此次调查结果显示,1周内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时间≥5 h的中学生不良心理/情绪障碍的报告率显著高于时间较短者。

青少年时期是大部分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及时给予正确地引导和干预,将对青少年一生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城市中学生的课余生活方式及持续时间应针对不同的家庭背景、学校环境等因素加以科学地引导和安排。要指导学生将静态活动方式和动态活动内容有机结合;安排任何课外学习负担,都必须符合青少年合理生活作息制度的要求,尤其不能以课外活动来取代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对课外作业负担相对较轻者(报告基本无或仅有≤1 h课外作业或参加课外辅导班等)也应积极干预,防止可能发生的其他健康危险行为;重点中学和学习相对更刻苦的女生尤其要给予重点的指导和帮助[1]。同时,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问题,更新“重智轻体”的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引导他学生养成“动”、“静”结合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中学生静态活动相关行为现状,为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60所中学的12683名学生,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前的7d里,中学生各项静态活动平均每天≥3h的报告率分别为看电视或录像16.7%、做课外作业29.3%、玩电子游戏7.9%、上网7.1%,1周内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间≥5h的报告率为6.9%。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与中学生孤独感、失眠、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障碍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城市中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以静态活动方式为主,且每天静态活动时间较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加以科学地引导和干预。

关键词:电视,作业完成和分析,因特网,精神卫生,学生

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72-82.

[2]孙莉,朱鸿斌,张成云,等.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69-1072.

[3]刘梅艳,苏玲.2005年福州市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29.

[4]季成叶.儿童肥胖流行和肥胖易感环境.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464-466.

[5]星一,季成叶,张琳.中国北方两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特点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6,10(2):151-154.

[6]罗春燕,彭宁宁,周月芳,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聚集现象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18(3):194-195.

静态活动 篇3

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 从挖掘教材的意图方面谈谈在“数与代数领域”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思考。

一、经验积累, 独立思考先行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五年级的学生在“数与代数”领域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 如能够独立计算、能够探索算理、会用转化的策略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等。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上,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让学生先要有思考, 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课堂, 将自己的思考与他人进行碰撞, 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质疑、辨析等活动的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教材的例题是:

在分画版面的活动过程中, 唤醒了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认识, 教师从学生的活动中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和学习起点。

二、积累经验, 同伴互助随行

基于教材中对于异分母分数的算法、算理是放开的, 这样的留白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于是笔者将探索算理和算法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 通过小组汇报、互相补充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分享与争鸣。果然, 学生的想法精彩纷呈。

【教学实录】

师:还有没有补充?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要和其他伙伴交流?

生5:我觉得是类似于约分。我不知道对不对, 我觉得这是以后要接触的“假”分数吧。

师: (课件出示) 同学们有用折一折、分一分的方法研究的, 有用通分的方法研究的, 有用化成小数的方法研究的, 我们都是用到了哪种数学策略?

生1:转化的策略。

师:那么这几种转化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

生2:我最喜欢通分, 它最方便, 因为折一折、分一分, 分母很大的话不好分, 而且身边没有纸的话就没办法折了;化成小数的话遇到除不尽的那也不好用。

生3:我喜欢折一折的方法, 比较方便。

生4:那刚才那位同学说没有纸怎么办?

生3:我在脑子里运算。

师:你把图想在脑子里, 真棒, 空间想象能力很强。

生5:我要反对一下, 因为万一分母是100的话很难想的, 我喜欢通分的方法。

……

同伴的互相启发、思辨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和经验, 这个过程十分精彩, 这个精彩出自于学生课前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和思考, 也精彩在学生的认真倾听, 对于别人的意见能及时思考评价。在“数与代数”领域中, 算理和算法是抽象的, 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算理具体化,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思考, 积累数学思考的经验, 才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积累经验, 练习思索中潜行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埃得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 而是不懂得该怎样去学习的人。”在教学中,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 要重视学生思维训练, 挖掘学生的潜能, 精心安排好练习, 使学生学得轻松, 用得灵活。

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填数练习:

帮助这部分学生来理解, 孩子们的眼神一下子明亮了起来, 豁然开朗。画图的方法的确有效。

静态活动 篇4

电力系统稳定问题是电力运行和生产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1,2]。在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方面有静态功角稳定问题和静态电压稳定问题[3,4]。静态功角稳定指的是电力系统经受小扰动后,系统能否维持在初始工作点的能力[5]。静态电压稳定指的是系统在经受小干扰后,系统维持负荷节点电压在初始工作点的能力[6,7,8]。长期以来,一直用静态稳定储备系数评估静态功角稳定,但用单机无穷大系统推导出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评估系统的静态功角稳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容易引起认识上的误区;对于静态电压稳定,同样存在用静态电压稳定系数评估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程度[9,10,11,12]。

现从线路输送功率理论上推导了二者的联系,并修正了人们对静态功角稳定判据在认识上的误区。

1 静态功角稳定

静态功角稳定主要指发电机转子角之间的角度差。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可表示为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要求有较高的静态功角稳定裕度,系统的静态功角稳定判据为

其中,dP/dδ称为整步功率系数,其大小表明发电机维持同步运行的能力,即表明系统静态稳定程度。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应具有一定的储备,一般用储备系数表示:

式中PM为最大传输功率;P0为初始运行点功率。

我国现行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13]: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系统的静态储备系数应不小于15%~20%;在事故后,系统的静态储备系数应不小于10%。而文献[14]指出,系统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应该在30%~35%左右。

由式(3)可见,易引起系统静态功角不稳定的情况是δ接近90°,否则系统一定满足静态功角稳定[5,15,16]。这种情况是建立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上推导出的结论,而如果在实际系统用此判断功角稳定可能产生“误导”。因为若要系统静态不稳定,则必须使发电机的内电势和端电压的夹角为90°,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此时电流必为系统向发电机注入电流或为容性电流,其相量图如图1所示。

单机无穷大系统是建立在无穷大系统的基础上,而无穷大系统的一个重要假设条件是母线电压保持恒定,但实际系统线路传输功率时,必定引起电压的降落,其端电压很难保持在恒定值;特别是系统存在重负荷时更是如此。因此,实际系统发生静态功角失稳要比这种理论情况严重得多。

2 静态电压稳定

静态电压稳定的机理可用简单戴维南系统进行解释(假定系统为无损系统),系统接线如图2所示。

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如式(1)所示,无功功率为

将式(1)(4)相结合,可得:

若负荷仅为有功功率负荷,而无功功率为0,对U求导,可得:

此时有

最大有功功率为

因此,由上式可见,当电阻等于电抗时,系统有功功率达到最大值。

此时,对应的发电机功角为

由于负荷增大、电压降落,迫使原先的稳定状况(δ=45°)移至δ=90°,此时到达了静态功角稳定临界点(见图3),同时也达到了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临界点。

由图3可见,用单机无穷大系统和简单戴维南系统推导出的结论不同,故文献[14]指出电力系统静态功角稳定的δ应该控制在44°范围内。

由式(1)(4)联立可得:

对上式求导:

若负荷为纯感性负荷,令上式右边为0,可得Ucrit=Em/2,此即为到静态电压临界点。此时对应的起初功角为0°。由于仅传输无功功率,因此系统不存在功角稳定问题,由此可见静态电压不稳定的系统功角应该在0°~45°之间。

3 上述理论的统一证明

上述讨论的静态功角稳定性问题和静态电压稳定性问题是分别建立在2个不同的前提下得出的,即单机无穷大系统,在静态功角稳定中,认为无穷大母线的电压为恒定值;但在静态电压稳定研究中,认为电源为恒定值。为了二者统一,现在可以用统一的输电线路传输功率来推导静态功角稳定和静态电压稳定,并且使分析结果更趋于实际。

输电线路首、末端的电压满足下式:

式中U1为线路首端电压;U2为线路末端电压;P1

为线路首端注入功率;P2为线路末端注入功率。

对上式进行统一,得:

进一步化简,得:

3.1 仅传输有功功率

线路仅传输有功功率时,并令传输线路的电阻为0时,令U1=1.0,式(15)可写为

令y=PX,有

此时曲线构成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最大功率出现在PX=0.5 p.u.时,此时线路末端电压和两端的相角差为

这与式(8)和(9)求取的结果相同。上式也表明:当线路两端的相角为45°时,系统发生静态功角失稳,同时也发生静态电压失稳,该点是静态功角不稳定和静态电压不稳定的交叉点。

3.2 线路仅传输无功功率

当线路仅传输无功功率时,式(15)可写为

令y=QX,有

此时:

此时曲线构成如图5所示。最大传输功率QX=0.25 p.u.,此时有

两端的相角差为

由上述分析可见:

a.当线路仅传输无功功率时,功率极限的传输点为U=E/2,因此,无功功率的传输更容易引起电压的降落,当超过此点时,发生静态电压失稳;

b.由于仅传送无功功率,因此不会出现静态功角稳定失稳;

c.仅传输无功功率时,传输功率极限仅为有功功率传输极限的1/2,因此,无功功率相对于有功功率而言不能大量传输,这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电抗远大于电阻的原因造成的;

d.静态功角稳定和静态电压稳定的交点是线路两端相位差为45°,在线路两端相位差为45°以内时属于静态电压稳定失稳区,在线路两端相位差为45°以上时属于静态功角稳定失稳区。

3.3 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感性)相等当有功功率等于无功功率时,式(15)可写为

令y=PX,有

此时曲线构成如图6所示。

此时线路传输有功功率的极限为0.21 p.u.,传输视在功率极限为0.30 p.u.。

对应的线路末端电压和线路两端的相角差为

由此可见,随着无功功率的传输,系统的有功传输极限下降,其静态稳定性下降,故无功功率的传输影响系统的静态有功稳定极限。因此,无功功率不适宜大量传输。

3.4 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容性)相等

当有功功率和容性无功功率相等时,式(15)可写为

此时有

此时曲线构成如图7所示。

由图7可见,当为容性无功功率时,系统不存在功率极限值,也就不存在静态功角稳定问题;同样也不存在静态电压稳定问题。因此,容性无功功率有助于系统静态功角稳定和静态电压稳定的提高。

3.5 线路传输的仅为容性无功功率

当仅传输无功功率时,式(15)可写为

令y=QX,有

此时有

此时曲线构成如图8所示。

由图8可见,仅传输容性无功功率时,系统不会发生静态电压失稳和静态功角失稳。

4 结论

文中分析了传统静态功角稳定和静态电压稳定的区别和联系。

a.从线路输电功率理论对二者进行了推导,指出通常当线路两端相位差在45°以内时失稳是静态电压稳定失稳;而超过45°是静态功角稳定失稳。

b.指出用传统的静态功角稳定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评估静态功角稳定的不足,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静态活动 篇5

生物组织的弹性与其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 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方法,通过获取组织弹性的相关信息,弥补了传统医学成像模式不能直接提供组织弹性情况的不足,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目前超声弹性成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目前已经获准上市产品中利用超声获取组织弹性的功能从原理上分为三种 :静态 / 准静态弹性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和瞬时弹性超声。前两种为成像技术,可以获得组织弹性的分布图像, 第三种则不能获得弹性的图像。本文重点对静态 / 准静态弹性成像技术及国际监管要求和技术审评思考进行简单介绍。

1.成像原理及产品情况介绍

对组织施加一个压力,较软组织的形变比较硬组织大。如图1所示,在同样的压力下,上方较软组织形变较大,而下方较硬组织的形变则较小。静态 / 准静态弹性成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通过用超声灰阶成像功能观察软组织在压力作用下的形变情况来判断组织的相对软硬,给出组织硬度的信息。

大部分公司的产品在成像时组织所受到压力源为医生持探头手动施加的压力,有些公司(如日立医疗)的产品也可以利用人体自身的生理搏动(如动脉血管)作为压力源,还有一些公司(如西门子医疗)的产品是通过探头发出的声波产生声辐射力作为压力源,该技术称为ARFI(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成像法。

这种原理的弹性成像产品提供的信息主要是组织硬度分布图和与弹性相关的指数。其中硬度分布图是以感兴趣区域(ROI)内的组织平均硬度作为基准,ROI内组织相对于基准硬度的软硬程度用彩色编码的形式叠加在二维超声灰阶图像上,并用color bar来提示使用者颜色与硬度的关系。

应变比是比较常用的与弹性相关的指数。根据弹性的定义,杨氏模量 = 应力 / 应变。在假设邻近组织应力相等的前提下,通过目标组织和参考组织应变的量化关系可以获得两者杨氏模量的比值。其中,参考组织通常为整个ROI区域内的组织或用户在ROI区域内选定子区域内的组织。 因为此计算是基于应力相等的假设,考虑到力在组织内传播存在衰减,所以在选取参考组织时, 通常选择相对于作用力源深度相近的区域。有些产品还对硬度分布情况进行进一步地计算,向使用者提供进一步的信息,如 :相对平均应变值、 相对应变值标准偏差、低应变区域所占面积比例、 复杂度、对比度等。已有文献报道这些参数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例如乳腺导管内癌的正确识别等) 有潜在的用途[2]。

目前大部分进口和一部分国产超声生产企业能够生产具有弹性成像功能的超声设备,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利用的是静态 / 准静态的弹性成像原理,其中日立医疗在这个领域属于领军者。

该原理的弹性成像功能可用于多处人体部位的检查,如肝脏、胰腺、甲状腺、乳腺等。临床诊断价值仍处于经验积累阶段,已有不少文献显示其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但要想成为主要的诊断手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利用手动按压和生理搏动作为压力源的方式,不能检测较深的组织和没有生理搏动部位的组织,应用受到限制。以声辐射力作为压力源的方式,应用的人体部位相对较多。此类产品由于原理的限制, 只能给出组织硬度的定性和半定量的信息,具有局限性。

2.国际监管要求和技术审评思考

超声弹性成像作为比较新的成像方式,国际上尚没有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发布。国内医用超声设备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于2013年审定通过的推荐性行业标准YY/T 1279-2015《三维超声成像性能试验方法》已于2015年3月发布,尚未实施。 参考资料的缺乏,给审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1实验室评价

实验室评价主要从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

2.1.1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主要考虑电气安全、生物相容性和声能安全。电气安全和生物相容性安全与普通影像型超声设备的要求相同。

声能评价应依据原理不同分别进行分析。利用手动压力和生理搏动作为压力源的成像方法, 并没有较普通超声成像引入更多的声能风险。而使用声辐射力作为压力源的ARFI技术,增加了声能方面的风险。ARFI技术是观察声辐射力所作用区域组织的应变情况,为了满足成像分辨力的要求,要向组织发射密集的声辐射能量,其声能方面的风险较其他方式的弹性成像技术都要大得多。

目前对于声能的风险,全球的监管标准主要有两个 :美国FDA的声输出控制要求和IEC60601-2-37的要求。根据美国FDA诊断超声上市申请指导原则中声输出公布的Track 3,MI指数不得超过1.9,Ispta.3指数不得超过720m W/cm2[3]。

IEC 60601-2-37则要求探头表面的温升不得超过10˚C(体外应用),要求在说明书中公布MI和TI指数的极限值,并对高于一定数值TI和MI指数进行实时显示[4]。西门子医疗生产的ARFI原理的成像产品在美国FDA申请上市时,除了上述美国FDA指南要求外,美国FDA还要求其测量了极端发射条件下的温升。目前可以认为除利用手动压力和生理搏动作为压力源的静态 / 准静态弹性成像产品与普通超声在声输出要求上可以采用同样的标准。而对于ARFI,应考虑评估极端条件下的温升。

2.1.2有效性评价

有效性的实验室评价主要为性能指标的检测。目前作为科技部“十二五”课题的一部分,新型超声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报批稿已基本完成,其中对于静态 / 准静态原理的弹性成像功能应验证的参数进行了规定,主要考察其定性地区分不同硬度组织的能力。检测的性能指标包括: 探测深度、应变比、空间分辨力、几何成像精度、 与B模式图像重合性。区分不同硬度组织的能力与目标的深度、目标的尺寸、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弹性模量的差异大小都密切相关,在设置检测参数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有效性的实验室评价存在一个客观的困难, 就是受到测试用体模的限制。受体模制造商技术能力的限制,体模材质的弹性模量数值很难做到 “指哪儿打哪儿”,往往是“打哪儿指哪儿”,所以很难完全按照弹性成像设备制造商的需求生产出体模。而且市售体模结构设计也很难满足测试的所有需求。这就使得制造商对设备能够做到的测量能力的宣称受到体模生产能力的限制。

2.2临床评价

临床评价方面,静态 / 准静态弹性成像由于相对比较成熟,在各国家地区上市均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6823子目录,超声弹性成像设备管理类别不低于第二类[5]。根据《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6]和《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7]( 以下合称《目录》),静态 / 准静态超声弹性成像设备不能依据《目录》直接免于临床试验。根据《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8]和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9](以下简称 “临床评价指导原则”),静态 / 准静态超声弹性成像设备并未被强制要求进行临床试验。

就目前已有设备情况而言,对于已生产过此类设备的厂家而言,同品种设备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如果同品种设备已有一定量的已发表的临床文献资料,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根据临床评价指导原则,需要将申报产品与同品种医疗器械进行对比,对比项目涉及基本原理、性能要求、安全性评价、适用范围等方面。其中基本原理主要考虑对比前文所述的压力源 (外部压力、组织搏动、声辐射力)的差异。性能要求主要考虑对比本文2.1部分所述的应检测的性能指标。安全性评价主要考虑对比本文2.1部分所述的声能安全。适用范围主要考虑对比成像的人体部位,如肝脏、乳腺等。

3.结语

谈静态扭矩开发 篇6

谈到扭矩,熟悉汽车技术的人应该很快就会联想到动态扭矩和静态扭矩,动态扭矩和静态扭矩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扭矩控制过程中,动态扭矩是作为紧固工具的设定值标准,而静态扭矩则是作为判定工具检测的扭矩结果是否合格的标准。动态扭矩是在产品设计开发时,针对使用的紧固件强度、材料等,以及紧固件所使用的部位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本文将对静态扭矩开发作介绍。

1 动态扭矩和静态扭矩的概念及特点

如图1所示,为了拧紧螺栓,必须施加力以便拧紧螺母/螺丝,施加力是旋转螺母或螺栓使螺杆受力伸长,螺杆伸长产生的夹紧力把连接件夹紧,拧紧过程中90%扭矩被摩擦力消耗,只有10%的扭矩转化为夹紧力,而我们需要的就是连接件中的夹紧力。

我们需要的是夹紧力,能够用工具监控测量的是扭矩,所以为了保证通过拧紧螺栓能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夹紧力,大部分整车厂都是通过监控扭矩的方式来保证紧固件的拧紧质量。

扭矩可分为动态扭矩和静态扭矩。

(1)动态扭矩是指当紧固件在被固定的过程中测量得到的最大峰值。扭力扳手和动力工具都可以施加动态扭矩,动态扭矩不能在紧固件被紧固之后测量。

动态扭矩是零件设计者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实验结果和路试结果,释放动态扭矩标准。设定动态扭矩时不仅要考虑紧固件,还要考虑被紧固件及紧固件工具。动态扭矩太小,容易引起紧固件松动和疲劳断裂,同时不利于充分发挥紧固件的作用;动态扭矩太大,容易引起紧固件屈服,甚至断裂、滑牙,以及被紧固件被压溃。被紧固件的材料硬度、表面粗糙度、表面摩擦系数及其结构,都会影响动态扭矩。同时,还要考虑被紧固件的强度,保证它不会被压溃,进而得到被紧固件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动态扭矩标准需要由紧固件和被紧固件共同确定。最小动态扭矩应该保证紧固件在客户使用的过程中不会松动,最大扭矩应保证紧固件及被紧固件不失效(例如出现屈服、断裂、滑牙、压溃、变形等)。制造装配工艺将根据设计者释放的动态扭矩来设定拧紧工具的扭力值。

(2)静态扭矩是指拧紧完成后用手动拧紧工具使螺栓再次旋转或离开拧紧位置时输出的扭矩(克服静态摩擦力),检测扭矩即静态扭矩。通常静态扭矩的测量方法有以下3种:①往螺栓拧紧的方向施加力,在螺栓再次旋动的一瞬间测得的扭矩;②往螺栓反松的方向施加力,使螺栓反松的峰值扭矩;③在已拧紧的螺栓和被连接件上画线,反松螺栓,再次拧紧螺栓至画线位置时测得的扭矩。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第一种。

随着拧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拧紧工具应用到了汽车行业。例如电枪,它带有传感器,可以直接在打紧扭力的同时读取紧固的动态扭矩,但电枪设备有时也会出现故障,而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维护和标定,所以仅靠动态扭矩来保证拧紧质量是不够的。静态扭矩仍然是一种最主要的监控手段,如果能充分发挥静态扭矩的监控作用,还可以在购买紧固工具时节约一笔不小的支出,因为只要监控手段到位,就没有必要投入大笔资金购买先进的紧固工具,使用普通、便宜的click扳手就能保证拧紧质量。下面具体介绍静态扭矩的开发流程和计算方法。

2 静态扭矩开发的流程和计算

2.1 静态扭矩开发的流程

静态扭矩的释放过程需要整车厂各部门协同合作完成。

(1)步骤一:产品工程师(PE)释放动态扭矩和初始静态扭矩。

(2)步骤二:车间(plant)和质量工程师(QE)根据释放的动态扭矩范围,分别将紧固部位上紧到动态范围值的上极限和下极限(通过表盘式扳手进行操作,可以直接读数),上极限和下极限各验证30组数据,检查紧固件是否有滑牙、断裂或松动、紧固不到位的情况,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则说明动态扭矩释放有问题,需要反馈给PE,要求其重新释放。如果没有问题则进行下一个步骤。

(3)步骤三:车间根据释放的动态扭矩名义值(一般指目标值)设定动力工具,并验证动力工具。①对于使用带扭矩显示控制器的动力工具,在采集30组静态扭矩测量值时,记录扭矩显示控制器显示的30组动态扭矩,如果采集的动态扭矩平均值小于或等于动态扭矩名义值的5%,动力工具的验证结果为合格;如果采集的动态扭矩平均值大于动态扭矩名义值的5%,则检查工具是否标定到位或者有故障等,待排除工具问题或者更换新的工具后重新验证,直至验证结果合格为止。②对于不带扭矩显示控制器的动力工具,在采集30组静态扭矩测量值前,采集并记录5组动态扭矩样本,如果采集的动态扭矩平均值小于或等于动态扭矩名义值的5%,则可以进行静态扭矩数据的采集。在采集30组静态扭矩测量值后,采集并记录5组动态扭矩样本,如果采集的动态扭矩平均值小于或等于动态扭矩名义值的5%,动力工具的验证结果为合格;如果采集的动态扭矩平均值大于动态扭矩名义值的5%,必须重新进行验证,方法同步骤三。

(4)步骤四:根据步骤三,得到验证结果合格的同时,汇总采集到的每一个紧固位置的30组静态数据。需要注意的是,这30组数据必须是连续生产的30台车的样本数量,如果是非连续的数据有可能会受到零件批次变化、人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扭矩波动较大。

在采集静态扭矩时,从成本角度考虑,通常使用表盘式扳手作为检测工具,当然也可以使用数显式扳手,而且要在紧固件被紧固后5 min内进行测量,超过5 min,其测量值会有较大衰减,特别是对于软性连接。一般情况下,如果连接件的扭力衰减程度较大(软连接等),静态扭矩就会低于动态扭矩;如果连接件固定得很紧(硬连接等),静态扭矩就会高于动态扭矩;如果是一般的连接(中等连接),静态扭矩一般接近动态扭矩。在工具、人员、方法及零件质量等条件稳定的情况下,静态扭矩检测值应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最后,将采集的静态扭矩数据反馈给制造工程师(ME)。

(5)步骤五:ME对汇总的静态扭矩数据进行分析后,计算出静态扭矩的上、下限及目标值。一般情况下,静态扭矩的目标值应不高于或低于动态扭矩的名义值的15%,静态扭矩的偏差范围应不超过名义值的35%。

经评估合格后,由各区域部门工程师在静态扭矩汇总表上会签并正式发布,随即生效,车间、QE的扭矩监控包括QCOS控制等都将根据此发布结果来执行。静态扭矩开发流程图如图2所示。

2.2 静态扭矩的分析计算

静态扭矩是根据静态扭矩统计数据运用SPC原理来确定的扭矩审核控制限,这里介绍的静态扭矩生成是在根据3Sigma原理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静态扭矩数据的取得是在保证所有连接件和被连接件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动态扭矩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测量静态扭矩,收集静态扭矩值,样本容量最小为30组。

(1)下面列举一组动力转向泵与支架连接点的例子进行静态扭矩的计算过程分析。30组样本数据见表1。

求平均值:(其中Xi为采集的静态扭矩,n为扭矩的个数,n=30)

求标准差:

目标值;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所以,动力转向泵与支架连接点的静态扭矩计算结果为:21+/-5.4 N·m。

(2)检查该静态扭矩是否合理。检查静态扭矩的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及能否发布的方法是采用与设计释放的动态扭矩作比较后进行判定。根据长期的试验总结,静态扭矩的目标值应不高于或低于动态扭矩的名义值的15%,静态扭矩的偏差范围应不超过名义值的35%,则判断释放的静态扭矩为合格。下面举例比较。

该位置动力转向泵与支架连接点的动态扭矩释放值为:22+/-3N·m。动态名义值的15%=22×15%=3.3。静态扭矩的目标值的偏差=22-21=1<3.3,所以判断静态扭矩的目标值为合格。

动态名义值的35%=22×35%=7.7。静态扭矩的范围偏差=3σ=5.4<7.7,所以判断静态扭矩的范围偏差为合格。

得出结论:静态扭矩计算结果为21+/-5.4N·m是合理的,可以释放。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判断静态计算结果为不合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去做前“五钻”的分析,包括人员的操作、使用的工具、使用的零件、零件的质量及工艺操作,如果分析人员操作正确,下一步则分析使用的工具是否正确,依次进行分析检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后,重新测量30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计算。如果前面“五钻”都分析完了,没有发现问题,则将结果反馈设计者,让其研究是否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或者动态扭矩的释放有问题需要进行重新修正等。

3 结语

通常,整车厂对控制扭矩的合格率非常严格,如果能有效利用和发挥静态扭矩这一监控手段的作用,就能够对整车的过程控制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静态扭矩是生产控制过程中用于扭矩控制环节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静态扭矩的开发仍会受到不少复杂因素的影响,但是排除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是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家全.用静态扭矩测试仪测试动力工具的方法[J].汽车工业与材料,2005(11).

语文课堂的静态之美 篇7

一.静读

阅读有多种方法, 静读是指在安静的环境中无声默读或细吟慢读, 自主徜徉于作品的美妙境界之中。余秋雨说过:“阅读是个人的事, 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 很多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可见, 默读是有利于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首先, 阅读是读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要对话就要了解文本, 而了解文本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默读。其次, 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避免互相干扰和暗示, 有利于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 真正进入自我的学习状态。现在的课堂教学, 好些学生为了取悦于老师, 就只在乎表面的大声, 而不去关注文章的内容, 结果在轰轰烈烈的读之后, 学生一无所获, 甚至连课文写了什么都不知道。由此可见, 静读, 是学生课堂上不可少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在表面的安静中泉思翻涌。

二.静听

静听, 就是营造静谧的氛围, 让学生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听, 完全融入作品的精神世界,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的过程。静听更能让人走进文本的内在世界, 更有利于和作者及文本对话。让学生潜心聆听, 沉浸在作品的精神世界中,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化抽象为形象, 化无形为有形, 便能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意境。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们往往会忽视听的能力, 觉得语文学习会说会写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听话的能力很弱, 我们绝不能忽视听的能力的训练,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静听的训练, 提高学生思维注意力集中, 从而进入文章的情境, 更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的深处, 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三.静思

静思就是静静思考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现在的课堂习惯于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 好多教师为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往往设计了多个活动, 为了赶时间, 教师就压缩或省略了学生静思的时间, 这样的课堂讨论就变成了形式。学生心中的感, 必须先要有静静的思为前提, 通过阅读, 然后思考, 再细细地去品味, 最后组织好语言表达出来。我认为语文课堂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完整就囫囵吞枣地去完成每个活动, 我们应该给学生时间更充分地完成好每一个活动, 我们宁可舍弃某一个活动, 也不能减少学生静思的时间。学生静思是暂时的沉默, 是课堂高潮产生前的酝酿、蓄势阶段。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疑惑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那种感受真是其乐无穷。

四.静写

“写”这个环节不是每堂课必备的, 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写的机会。把所想的内容写下来, 通过理顺思, 使问题的答案更加条理清晰准确;也可以是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练笔, 表达他们最真切的感受。静写, 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锻炼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 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写这个环节, 往往被放在课前进行, 这样学生就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思维高度集中, 缺少了时间限制, 学生即使能写出比较出彩的片段, 一旦到了考试, 学生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质量较高的答卷了。所以, 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练笔的机会, 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时代在变, 教学的要求、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但教学承载的让学生从无知到博学的使命是永远不会变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活动形式的热闹, 还需要安静学习的空间。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 学生课堂的学习形式更灵活了, 气氛更活了, 我们不妨再给学生一些静的空间和时间, 这样, 我们的课堂教学会“亦活亦静, 亦静亦美”。

【静态活动】推荐阅读:

动态(静态)06-05

静态博弈06-07

静态影响06-11

静态分析06-20

静态特性06-20

静态定位06-28

静态规划07-27

静态视角08-07

静态网站08-17

静态性能09-04

上一篇:图形与图像下一篇:剖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