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精选9篇)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 篇1
华夏民族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与丰富多彩的情感品味,而中国动画设计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情感意境的缺失。这是因为在动画创作中鲜少关注对情感的设计与挖掘,究其根本是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照与活化应用。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讲道:“中国人完全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一种情感或者人类情爱的生活。”1既然如此,不妨将这种心灵生活抽象地运用到动画情感创意中,并转化为鲜明的动画艺术形式。
一、动画创作中的情感元素剖析
情感,是人类思想活动的情绪集合,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与行为方式。那么,如何通过动画设计的物体对象表现抽象的情感,是动画设计师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动画艺术形态一般传达两种信息:其一是理性信息的传达,如人物角色形态、场景环境布局、灯光照射,以及排列、色彩风格设定等动画设计的本体形态;其二是情感信息的传达,如人物的行为性格、台词语言、思想活动、内心矛盾、关系冲突等。理性信息是动画生成的基础,而情感信息是动画升华的关键,二者互为作用,为观众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听感受与无形的情感体验。当设计师使动画在角色、场景、动作、色彩上传递于人的真实感受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设计具有了“人性化”时,我们将此称之为动画的情感设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动画的生命力”表现。
二、动画创作中的情感诉求与设计体现
(一)从整体上把握动画情感环境
众所周知,动画片的创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概念。这个系统包含众多元素,诸如故事情节,场景造型、剧本语言、灯光色彩、动作设定、音乐音响、角色塑造等,这些基本因素在一起相互作用发展变化,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策划,就形成了动画片的整体情感环境氛围。而这种情感环境的创意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动画设计师个人的专业修养、设计经验以及自我体验来决定的。观众通过物化的角色形象感受着动画片散发出的个性情感,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内心。从整体上把握动画情感环境,营造情感设计的意境氛围,来最终满足观众对自身的情感诉求,这是行之有效的动画情感创意设计途径。
(二)借助符号表达动画的情感意境
在动画创作中,情感的设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转化为特定的视听符号而呈现,也就是设计师对动画设计要素的全面整合,并以符号化的形式再现在观众的面前。观众对动画影片的情感感知,是通过视听的方式来获得,这种视觉与听觉又是情感物化的符号表现。综上所述,动画情感意境得以完美实现必须借助视觉符号和语音符号来共同建构。下面就以美国定格动画影片《鬼妈妈》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剖析情感意境符号化的具体体现。
1.借助人物语言的运用对情感进行表述
人物的语言对白是一部动画片中最易于出彩的地方,其中不乏神秘悬疑而又魂牵梦绕的台词语句。这不仅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且幽默诙谐地流露出引人入胜的领悟。经典的台词加深了人物的形象,突出了角色的内心独白,进而赋予了动画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鬼妈妈》开场中女主角卡罗琳与小黑猫初次相遇时,卡罗琳的内心独白便深深地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而接下来小黑猫的主人小男孩坏比特的出场方式,以及与卡罗琳之间的对白,更是将影片的感受引向神秘隐晦,并充满探索的情绪之中。
2.将造型和场景的设计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动画影片《鬼妈妈》在造型和场景的设计上是极其考究的。整部动画的造型大体倾向于压抑之感,巨大的头部,纤细的身体和四肢,让人觉得头重脚轻。故事的主角卡罗琳身穿黄色雨衣,给人十分好动的感觉。而反面角色“鬼妈妈”是一只由很多缝衣针组成的巨大蜘蛛怪物,“鬼妈妈”造型多用坚硬的直线构成,再加上尖锐的针形,整个角色的形象极具攻击性和距离感。影片造型中最有特色的是一双纽扣眼睛,纽扣的定位是这部动画电影别具一格的视觉符号,它代表危机的产生,也是主人公卡罗琳拼命挣脱的枷锁,又是她迫不及待渴望得到的诱惑。总而言之,该片中的纽扣,这个简单的符号,充分体现出了借助造型抒发影片情感的途径。
影片场景的色调处理,一开场便被整体定位在神秘诡异的哥特式基调中,场景环境是昏暗迷惑充满神奇感受的。影片采用了几种不同的场景色调处理表现,比如女主角卡罗琳所居住的诡异阴森的小镇,是暗淡冷漠的灰色;卡罗琳家里的环境设计氛围是相对温暖的色调;而鬼妈妈居住的室内色调定位却是高度温暖的亮色调,所以不同场景环境色调需要与个体情感表达相一致,和谐构成完善的视听画面,从而给予观众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3.通过动画音乐的感染达到情感共鸣
从动画影片《鬼妈妈》的音乐背景中,创作者完美地将神秘莫测的画面内容与个性鲜明的主题音乐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优美而舒畅的视听语言中徜徉,并从中深刻地体会到影片所散发出的情感意境。动画片的这种情感属性不是仅留存于剧情之上的表层情绪宣泄,而是透过情节刻画展示出角色内心结构矛盾与思想情感变化的过程积淀。影片《鬼妈妈》的整体设计包括角色造型、场景环境、台词对白等都与具体细腻的情感抒发相呼应,让观众沉浸在温暖、诙谐、冷漠、恐怖、喜悦、滑稽等多种情感的包围中,充满无限的回味与深思。动画片的音乐不仅紧跟情节的跌宕起伏,起到渲染故事的作用,而且是情感发展的有利助推器。
(三)画面语言的情感传递与体验
定格动画电影《鬼妈妈》以别致的视觉语言为冲击,逆向阐述创意的线索路径,寻求内容与情感的契合,这不失为动画情感设计表现的有效途径。《鬼妈妈》中精致传神的角色造型,瑰丽花园的完美演绎,世界抽象化的美学展现,无不闪烁着每一帧画面的精美语言。
动画片情感诉求的实质是借助强烈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审美效应,以达到个体情感的群体共鸣,这也是一部动画片情感设计的最大成功。在当代动画设计的创作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语言为动画情感的设计创造了多元化的表达介质。设计师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运用鲜明的形式语言将客观物象以不同的方式和结构进行重新整合,再通过动画设计的基本要素来创造动画的视觉效果,增强观赏的价值及情感的品味。动画片中的基本元素本不具有感情,是设计师在主观能动性下对人物角色情感塑造的创造变现。
三、结语
情感设计是动画片的灵魂所在,作为动画的情感设计创意,时常受到无意识的偶然因素或是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在动画情感设计的创意中是随机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情感突发体现。事实上,这些因素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设计师个人修养、经验累积以及情感爆发等综合基础上的多元整合。遵循动画创作的本质规律,注重动画片情感设计的传递与体验,回归动画创作的初衷。动画片的成功,正是源于对动画创作中情感传递与体验的不断探究与挖掘。
摘要: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被人们赋予了千差万别的情感思想。事实上,动画的创作有着其独特的情感设计元素和感情意境的传达体验。设计艺术创作方式的多元化及动画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促使动画情感设计借助画面意境的符号化创意、动画视听语言的认知传达等方面,来有效地表达动画创作中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与传递,以达到动画创作的实质目的。
关键词:动画艺术,情感设计,创作手法,传达体验
广告设计中情感诉求的运用 篇2
【关键词】广告设计 情感诉求 运用
人类是通过语言沟通来交流,物品与人则是通过物品功能、形态的传达来交流的。人类在创造物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外在形态,表现其特有的“性格”,赋予其生命。我们在了解物品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广告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信息来源,通过广告能够引起观者不同的情感。现代情感广告除了传达物品外观、色彩、肌理等信息,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体验,同时使物品更具有“人情味”。 设计者如何赋予物品情感、给予其生命,我们如何实现广告的情感诉求,这对广告创意、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这样一则故事:很久以前,一位盲人坐在大雪纷飞的街头行乞,他的胸前挂着一块牌,上书:自幼失明,乞讨为生。然而,路人见之,虽有同情者,但掏口袋者却寥寥无几。忽然有一日,街头路过一位长发披肩、风流倜傥的诗人,他凝视盲人片刻,把手伸进口袋——诗人不是掏钱,而是掏出一支笔,走到盲人面前,把盲人的牌子翻转过来,端端正正地写上:“春天就要来了,我多想看看她……”從此以后,凡路过盲人跟前的路人,莫不掏钱资助。
故事中诗人的题词,也许就是现代情感广告的雏形,情感广告的作用和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以一种令人惊诧的速度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而设计与当下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现代广告设计正是为适应现实生活、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对艺术家、设计师而言,思想可以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计划,一种能够表达的特殊态度和立场;一种解决视觉问题的生活方式;一次针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索。很多艺术家在在创作中加入情感诉求,通过作品意境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人们被作品吸引,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情感上被它征服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创作者的最终目的。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曾提出过“人类需要层次论”。从低级向高级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这个需要层次理论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层次就是“爱的需要”,他有情感和归宿的精神需求且承上启下。考察人类造物历史,我们就知道:造物、消费物,还停留在生存的阶段;造物美、消费美物,则上升到享受的阶段。现代社会的需要正从量和质的满足上升到美的情感满足,到达高层次需要,人们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的心理象征性价值、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权力、荣誉、地位等。就如同拥有豪华高级轿车已不再是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高级社会地位和富有的显示,表达个人成就。同样,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始终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情感广告正好打中人类的一个软铛。
在现代设计中,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产品,而且提供一种生活样式,消费创意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从目前广告发展的现状来看,以体现交流、激发消费者情感为中心来创作的广告,已成趋势,就连素来偏重于理性诉求的欧美广告也不例外。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以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而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则以知觉为媒介,艺术创造的基础就是客观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情感诉求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它的创作以现实为基础,以现实为对照,不满足于现实而表达理想和激情。广告必须在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充分的理性分析后对表现对象进行简化、抽象、象征,使最终的着眼点始终弥漫浪漫的色彩,这种知觉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理性思维的差异所在,而这种差异就使得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广告产生了异曲同工的作用,并逐渐成长为现代广告设计中的主导诉求手段。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还要注意,不能因为设计所在的物质消费社会的享乐性、逐利性而有所减弱;相反应该在设计思维理念中加强。
情感诉求广告所表现出来的浓郁感情色彩和审美抒情产生了情调,它经常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与人的关系,要求设计师结合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技术美学、设计基础理论、艺术理论等方面知识;以广博的文化背景和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能力;以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广告内容,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境界,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
现代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诉求,通过制造情调来提示广告主题,往往能够拔动人的心弦,并且使人回味无穷,情系于怀。因而,情调虽基于平常却能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内涵,它归属于一个视觉出发点,但却又远远地超越了画面的视点,它所营造渲染出来的气氛和意境给人们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感。所以,如果善于在广告设计中将审美融合到创意表面中,巧妙地进行“感情投入”,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消费者引进“情文并茂、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情理相随”的艺术境界中,自然就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现代广告设计离不开好的创意,没有好的创意作品至多只能算作点缀或是装饰,一个好的创意就像一束明亮的火花,他将点燃你的灵感,帮助你围绕这一创意,巧妙地向公众传达有效的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奇异的构思、非凡的想象力和充满智慧的激情结合在一起,将一些貌似互补关联的元素结合起来,将现实和超现实、自然和非自然、理想和浪漫的事物及观念揉合交织在一起,运用多种表现技法综合营造出一种情调。比如现代都市生活纷繁复杂,快节奏,高压力,人们在追求特质的同时中,渴求着宁静、企盼着祥和;作为房地产广告就可以把舒缓身心,躲避喧嚣、远离污染、崇尚环保、投入大自然等现代都市人所渴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目标作为情感诉求广告的切入点,通过项目隐含的资源,再现大自然的美景、渲染轻松欢娱的气氛,来唤起都市人的“潜意识”,从而达到“心动而行动”,表现“让都市成为园林的背景”、“鸟声比人声多的地方”、“流淌着天人和谐的灵韵”等广告主题。
了解思维的诸要素:直觉、知觉、感性、理性、灵感、想象等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情感诉求广告通过比喻、夸张、对比、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联想等手法,通过对美的赞扬和对丑的嘲弄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受众直观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理念和态度,从而产生认同和特殊审美效果。情感诉求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淡化了传统商业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赞许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设计者的意图及信息,从而减少了公众对广告的逆反心理,增强广告的感染力。
情感诉求广告运用最多的要算激情及其令人震惊的诱惑,激情是一种在广告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够把观众的心吸引过来,让他们获得全新的感受,满足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潜在需要和欲望。设计者只有在充满激情状态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柏拉图认为,艺术创作极其需要灵感,而创作的灵感就是一种“迷狂”状态。法国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柏格森更是认为艺术创作应该舍弃理性,注重直接、刹那间的情感,他认为只有在直觉中人和客体世界才能在本能冲动下互相渗透,达到统一,从而洞察到世界的本质。保持激情是情感诉求广告中设计者和受众都需努力做到的,尤其是设计师如何通过作品激发受众的激情。
人类是一个能创造文化的“动物”,这种文化创造将以自己所具有的价值传递给他人并实现对他人的驱动为其创造的根本目的。现代广告设计运用情感诉求,绝对不同于一般的设计创作,它是有目的有目标的艺术创作,他必须须注重效果,具有较为直观和外露的性质,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并接受。因此在进行情感诉求广告的创作时,鼓励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宣泄激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设计对象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情感设计的感性成份越多,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情感诉求广告的目标群体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物质满足,他们不仅要求广告能告之他们商品信息,而且要求商品信息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满足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因而,情感化设计对设计者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上的。社会不仅需要理性化的设计者,更需要同时具有多种知识以及拥有责任心、道德感具有情感的设计者,它无疑是对设计者素质的挑战。当然,这也是机遇。所以,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情感诉求广告总是容易引起目标群体的注意与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达到设计的最终成功。
参考文献:
[1]布莱恩 L.彼得堡:创意设计基础: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
[2]张建辛:平面设计创意: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
[3]陈楠:平面设计与创意思维: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 篇3
广告作为一种劝导手段与引导模式, 发展至今日势头依旧甚至以较之过去更为广泛的形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广告与其他媒体——诸如电影电视——等微观传播平台的广泛互动, 已经以新的形式成为了传媒最终的依赖和经济决定力量。在广告诸多的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中, 又分为两种传播途径, 不同传播途径作用下的广告也具有其迥异的情感表达方式。
所谓“情感法则”, 即对一个行为与情感宣泄具有同时性和情景同一性的原则的阐释。首先, 阐述广告的“共情性”。作为软性的规劝形式的广告, 通过对产品实体之上的意象性的发掘与追求, 进而达到商品精神实质的宏观体现与能够引起人们情感暂时宣泄抑或彻底宣泄的情境的融合, 并最终达到符合现代意义上的消费模式, 即实体性消费与符号消费共时性的行为的实现。如进行婴幼儿用品广告营销策划时, 针对母亲特有的母性关怀实现的愿望和情感的诉求, 相对多的加入亲子互动的温馨细节, 同时相对少的进行硬性的消费规劝, 用细小的关怀促进受众情感的宣泄, 并最终达到宏观行为表达的实现。而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物质文化精粹——白酒——的情感表达形式, 则在广告营销策划时, 发掘白酒所蕴含的意象性核心情感则极为重要。例如, 在我国, “酒浓于水”能够不完全对等地表达“血浓于水”的亲情, 同时, 凛冽的浓香型及酱香型白酒也可宏观不对等表达兄弟之情。再同时, 作为民族物质文化精粹, 白酒所特有的代表中华民族开阔视野, 宽广胸怀和终极的人文关怀的意象性也可作为精神内核融入广告之中。例如我国国酒茅台酒通过对“相逢, 相识, 相知”的情感过程的深入与表达, 体现出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却浓于酒的缘分观点;酒鬼酒通过我国的神话传说和侠客精神的主观表现, 使酒鬼酒显示出其特有的人文关怀和传统信仰积淀, 从而使白酒界新贵酒鬼酒拥有更多的魔幻现实成分而吸引受众目光;而郎酒的平面幕幅广告则直接打出“神采飞扬·中国郎”及“四川依旧美丽”以促进受众豪迈感情的提升和爱国关注灾难后我国进一步崛起的民族热情的升温, 进而达到物质与意象性相互融合, 并达到商业利益的最终实现。
其次, 针对广告中的思维误区阐释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感法则, 即情感宣泄引导的力度和尺度把握。受众思想的流动性遵循“物极必反”的法则, 即如果在短时间内由于某种概念观念性引导过于着力, 则会引起受众情感的反向运动, 使受众产生一种近似于厌恶的厌倦感, 并最终影响受众心理认同程度的提升和消费行为的表现。如短时间内对同一种消费品进行轰炸式的优势陈述与过于强烈的消费行为规劝式引导, 易使消费者产生深重的厌恶感和被轻视的失落感, 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故而, 减少广告传播途径中的过于激进和强烈的表达方式, 以相对柔和的情感引导方式进行商业广告传播不失为合理途径。
最后, 针对情感法则中情感的情境性结合技术因素进行相关阐述。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大肆发展, 影像广告作为现今广告普遍采取的表达形式, 影像的拍摄和表达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电影本体论的运动摄影的表达, 立足于现代声光技术的音场录音制式及色调打光技术, 立足于表演艺术的情境融合和肢体语言的表达, 对广告综合艺术效果的表现尤为重要。例如, 香港著名摄影师鲍德熹所拍摄的香港红磡体育场宣传片中, 用斯坦尼康及大摇臂的镜头剪切技术完成了对体育馆外围及内部的单镜头运动摄影形式表达, 使受众如临其境, 通过对镜头充当“眼睛”的镜头运动效果的发掘表现出了红磡体育场的宏伟壮观及现代性精神展现;丰田旗下威驰广告片中通过众多明星对产品的故事性叙述, 融入44.1HZ录音频率的音场表达及《The Colorful Day》的主题歌选取, 同时进行适当的快慢镜头表现及合理的滤镜选取及适当表现情境的色调选取和颜色搭配, 在张艺谋导演的策划和诸多明星的加盟下一枝独秀, 使威驰汽车有了产品之上的意象性意义, 进而达到了提升销量的作用。现代摄影技术与广告融合, 同合理下家的选取, 最终促进了现代广告的腾飞与商业价值的终极实现。
广告作为一种具有工具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应当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告的合理性情感选取, 适当的情感宣泄的引导, 合适的情景选取及声光搭配、运动摄影, 都成为其情感法则的最终落脚点。以上观点通过对商业广告情感根基的尝试发掘, 表达了广告精神实质的探索与对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双重关怀。
摘要:广告作为现代社会引导消费的重要行为, 是艺术创造和心理唤起的双重过程。一方面, 现代艺术形式的改进促进广告业发展, 其对情感的发掘更决定着其作用的大小。本文将从广告的情感法则入手, 围绕着其外在形式对心理唤起的途径与效果展开探讨。
关键词:广告,情感表达,影像技术
参考文献
[1]鲍德里.国际广告艺术设计基础教程:广告文案写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2] (美) 波德维尔, 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2.
民众的情感诉求不容忽视 篇4
也许,李兴浩提出议案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尽可能地平衡了各方的物质利益关系,考虑了获赠者的“幸福感”,但是,他却忽略了转赠者的情感诉求。对于拥有二胎指标的人,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是否也会有二胎的需要?难道因为贫穷,他们就得放弃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和幸福?而“转赠二胎指标”的议案,似乎只传递出一种信号:生活保障和二胎,穷人只能选一样;没钱,穷人就得放弃生二胎,就得将这份幸福“转赠”给富人。
李兴浩甚至还忽略了人类的基本情感诉求。在“计划生育指标转赠平台”内,被当做“物品”“有偿转赠”的正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生育权。无论是将生育权用于交换还是转赠,其本身都是对人类道德底线的挑战和侮辱,自然很难获得众人认同和接受。
其实,舆论炮轰“转赠二胎指标”,也在为决策者们提醒:制定政策时,使各方物质利益达到平衡或许很重要,但满足各方情感诉求同样很重要,任何忽视这一点的政策举措,都需要三思而后行
中外影视广告情感诉求对比研究 篇5
关键词:情感诉求,实用性,艺术性
一、我国影视广告中情感诉求的特点
通过对《IAI中国广告年鉴》的分析,从年鉴的10-15共五版601件作品,十五个具体分类来看,带有情感诉求的影视广告共有500件,占到总数的83.2%。(本文数据均至小数点后一位)其中,酒水、家纺、公益等行业的广告中,情感诉求比例较大,可占到93.6%。
实用性和表现普世情感,是我国影视广告中情感诉求的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实用性特点:在这里我们提到的实用性并非是通过数据或者事实进行的对消费者的理性引导(这种引导方式属于理性诉求)而是以情感诉求的方式去突出产品的实用性作用。
第二,普世性情感:任何一个国家的影视广告都会变现具有本国特色的普世性情感。由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千差万别,但其中势必包含一些普遍的共性,只要把握住了这些共性,就能立刻抓住大多数人的心理共鸣。
在消费环境正由理性向感性过渡的现阶段,充满着中国特色普世情感的影视广告是广告行业的主流。然而,我国的影视广告行业同样面临着一些困境:根据德国中央广告协会于2012年颁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2年,我国的广告业规模处于第二的位置,但与之对应的影视广告收入却十分微薄,而占据影视广告中绝大多数的情感诉求类型自然是值得研究的对象。那么与我国相比,外国影视广告中的情感诉求有什么不同呢?
二、国外影视广告的发展情况和情感诉求特点
以美国为例,作为全球广告界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的普通老百姓一年要收看至少两万四千条影视广告。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电视节目的普及开始,美国的广告行业便开始领跑,欧洲和日本紧随其后。
美国的影视广告在情感诉求方面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总能巧妙的打动人心。这一点跟其民族的普适性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个人主义,作为席卷欧洲的启蒙运动的代表性思想,自传入美利坚以来,便成为所谓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文化的发展中,个人主义逐渐成为其思想内核,也成为其普适文化的代表。
如果说在高端消费品的广告中,我国的广告行业也采用过很多情感诉求的方式的话,那么在一些日用品、快消品的环节上,我们的广告大多就变成了凸显产品功能、优点的理性诉求。然而在美国的影视广告中,针对此类目标产品,影视广告的制作是以极具想象力的剧情和创意为突破口。如美国LG公司的一款吸尘器广告,以地毯上的众多玩偶为主角,将地毯变幻成了一片凶险的海域,地毯上的灰尘螨虫变成了海洋中的猛兽,玩具们在地毯上四散奔逃,而此时吸尘器从天而降,拯救了玩具们。整支广告情节完整,制作精良,宛如一部可以上映的院线大片。
三、结论
中外影视广告中的情感诉求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总结起来有如下两点
1、普适性情感的区别
传统思想和个人主义是中外影视广告工作者在情感诉求方面的主要不同之处。诚然,面对不同的受众,两种情感诉求方向各有利弊。但也不能绝对的说二者之间没有可以借鉴的余地。
面对越来越年轻化的国内市场,适当的在影视广告中加入个人主义的诉求点,也许能成为点睛之笔。对于当代,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个人主义的思想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通过个人主义,更能激发出年轻人心中的情感共鸣,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也许比中国传统普适性情感更能吸引年轻群体。
2、细分市场的区别
如前文所提到的,快消品和日用品市场中,我国的影视广告并没有过多的利用情感诉求去吸引消费者,仍然还停留在理性诉求的层面上。反观国外,在此类细分市场上也早早采用了情感诉求的方式。无论是一桶泡面,一把梳子,还是前文提到的一台吸尘器,情感诉求都是他们优先考虑的方式。
也许我们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直观的数字和产品的效果,但理性诉求毕竟是初级诉求方式,我们的广告行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和进步,此类细分市场也必须要向感性诉求过度,这一点也是我们的影视广告工作者们需要注意的。
希望国内影视广告的创作者们能够与国外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让我国的广告行业再创辉煌。最后,引著名广告大师李奥贝纳先生的一句话“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也不至满手污泥。”
参考文献
[1]《IAI中国广告年鉴》2010-2015版.
房地产广告中的情感诉求 篇6
房地产广告中情感诉求出现的原因
情感诉求是指采取“动之以情”的方式, 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某种冲击, 引发人们的某种感情、情绪, 进而产生适当的反应 (认同、共鸣、喜欢、购买) , 以达到广告的目的。现今的房地产广告中出现大量情感诉求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理念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情”为上的国度,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直推崇伦理道德、人之情感, 而房地产楼盘的销售往往倡导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无论是两口之家, 还是三口之家, 或者其他, 都是一种宣传温情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或是倡言尊贵, 或是倡导温情, 或是倡言独立, 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 能够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所在, 广告中以“情”动人, 那么楼盘就有销售力了。
“以人为本”思想的大力宣扬。赋予广告以人文品格,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也是广告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 现今的房地产广告中更多地出现了人文关怀, 越来越具有“人情味”。
接受渠道多元化。如今, 房地产广告的覆盖范围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广, 从报纸到电视、广播、杂志、网络、路牌、房展, 到处渗透着大量的房产广告信息。在这些各类媒体的包围下, 使得消费者接收的信息量成倍增长, 但消费者的接受能力终究是有限度的, 当信息存量趋于饱和时, 要么排斥, 要么选择接受, 要么失去方向。 (2) 因此, 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更有效地传播和实现销售目的, 塑造楼盘品牌形象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从现实效果看来, 情感诉求较之以往生硬、呆板的理性诉求可谓是“独辟蹊径”,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
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和质的满足上升到情感满足, 这就是消费者的高层次需要, 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 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 即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 如荣誉、地位等。 (3) 拥有一套舒适豪华的住宅不仅仅是为了遮风避雨, 更是一种富有和高级社会地位的显示, 是个人成就的表达。
房地产广告情感诉求的表现手段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用真实的情感去写, 用温馨的画面去渲染, 这些能够感动自己的文字、画面, 也一定能够打动其他人。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的融入, 让原本只是钢筋、水泥建筑混合物的房地产具有了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消费者从中找到自己真正的情感寄托并能产生情感共鸣。具体看来, 房地产广告中的情感诉求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标题。标题对于广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来自广告大师David Ogilvy的著述, 他写道:“平均起来, 人们读广告标题的次数, 是读广告正文的5倍。要是你的广告标题做臭了, 你就浪费了90%的广告费。”“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现今的房地产广告中的标题处处充满了“情”:上海瑞虹新城的广告语“住得好, 一切都好”在上海脍炙人口, 它以“大空间格局”、“精装修房”、“E-Living”和“Loft-Living”等生活概念, 引领着上海住房观念新潮流, 体现了人们对于“质量、舒适、实用”的追求; (4) 北京潞河名苑的“好房子满足三代人”, 很好地抓住了消费者心理, 将老年人的宁静、中年人的情趣、小孩子的乐趣之情显现出来;杭州中豪晴园“让心情品尝阳光的味道”的广告语意在让现代都市的人们即使在繁重压力下, 也拥有一份轻松愉悦、享受自然的美好心情。
正文。正文是房地产广告表现主题和创意、传播房地产信息的重要工具。广告正文的诉求点, 即房子的卖点, 它的选取正确与否以及重点是否突出, 关系着整个广告的表达效果。在过去的房地产广告中, 诉求点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和价格理性诉求两个方面,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心理的变化, 更多的房地产广告集中于情、爱、生活情趣等情感诉求点上。
“在自己的私家花园里种上一棵常青的桂花树, 透过双层生态窗欣赏河景和绿意, 使得建筑也成为一个充满人性的绿色城堡。”这是成都上河城的广告正文。没有华丽的言词, 有的只是一种怀旧, 它营造出了极富感染力的怀旧氛围, 透出深深的眷恋情结, 直沁心脾, 深入人心, 实现了文案对于表现形式恰当、有效的把握, 达到了广告效果与广告文案策划的协调与统一。
画面。面对众多的广告, 要在同行中显现出来, 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广告画面视觉效果的冲击力显得尤为重要。为突出广告的感性因素, 情感诉求的房地产广告非常讲究整体构思, 往往把图案置于广告整体中的突出地位, 刺激受众的视觉, 并以言简意赅和煽情性的文字与图案相配合。温馨家庭、幸福情侣、快乐儿童以及自然风景类的画面已较多运用于房地产广告。
上海绿地启航社的一系列广告将其严格定位于青年人的生活需求, 画面的意境很温馨:书桌上一碗妈妈临出门前煮好的面条、手机里一条充满爱心的短信、已是夜深人静加班劳累了一天在等候小区班车的白领, 都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点点片断为画面主体内容, 画面的冲击力很强, 让人看后内心是一种暖暖的感觉, 对其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以上海奥林匹克花园为例, 在它的一系列平面广告中, 几乎全是运用了大幅实景照片, 这些实景照片不同于一般的效果图,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产品更能打动人心。视野开阔的水景, 宽大的游泳池和钓鱼池相隔不远, 还有各种户外运动设施。最重要的是广告创意抓住了奥林匹克花园特有的东西———运动和健康, 一个将房地产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的居住文化品牌, 提倡科学运动、健康生活, 实现了多方面资源共享和规模最大化, 这是奥林匹克花园创新精神的独特之处。 (5) 广告的画面全面展现出了一个规划完善的运动型社区, 可谓是匠心独具, 很好地抓住了目标消费者的心理。
色彩。色彩是广告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告色彩的功能是向消费者传递某一种商品信息。因此广告的色彩与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色彩对广告环境、对人们感情活动都具有深刻影响, 广告色彩对商品具有象征意义, 通过不同商品独具特色的色彩语言, 使消费者更易识别和产生亲近感, 商品的色彩效果对人们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6)
房地产这类以色彩为情感诉求方式的广告, 常以固定的色彩以及稳定统一的风格进行推广, 而且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这类广告往往以报纸的整个版面作为支撑。相对密密匝匝的文字, 固定统一的色彩往往更容易使购房者形成对某个楼盘的认识, 同时也更容易因为对于颜色的记忆而对楼盘形成惯性认识。
我们可以发现日常生活中不少房地产广告色彩通常会以耀眼的红色、绚烂的金色、深沉的黑色、典雅的灰色为画面主色调, 以此显示出楼盘独具的特色, 渲染气氛。苏州湖岸名家的广告色彩以蓝色为主基调, 那抹蓝透了半边天的“蓝”, 加之碧波荡漾的湖水, 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西安紫玉公馆的一系列广告甚至没有出现楼盘的外景图, 整幅广告全是以紫色为基调, 一方面显示出产品整体高贵、典雅的气质, 另一方面又与楼盘的名称十分吻合, 让人过目难忘。
近些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别出心裁的以水墨风格为基调的房地产广告, 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上又不失现代风范, 实在是赏心悦目。
广告代言人。作为俘获消费者眼球最快捷、最实效的方式, 请明星、名人代言助阵也是房地产商惯用的情感战术。深圳东海花园请香港演艺界影星任达华做形象代言人, 国际影视巨星梁朝伟代言了上海世贸滨江花园, 上海苏堤春晓选择费翔、刘翔做楼盘形象代言人, 这些都对当时楼盘的销售起到了促进作用。楼盘、房地产已渐渐进入到品牌销售的时代, 起用形象代言人来提升本楼盘的形象、扩大知名度是简单快捷的一种办法, 这种办法正被地产界人士看好并呈蔓延之势。
房地产广告中情感诉求应注意的方面
房地产广告的创作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广告创作, 它需要先使购房者产生共鸣, 产生认知、态度、行为的改变而最终促成购买行动。因此房地产广告中的情感诉求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诉求要真实。一些房地产广告常常想以“尊贵”、“帝王般的享受”、“皇室的生活”这种字眼去感染消费者, 这些夸大、虚无的承诺起不到广告的效果, 反而会有负面影响。真实是广告的基础与生命, 只有真情与真实才是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利器, 要用亲身感受或了解到的别人的亲身感受去活化广告。叙述描绘上越真实越好, 越能贴近消费者的心理, 也能让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留下深刻的记忆或回忆。
情感诉求要适度。“过犹不及”, 恰到好处的情感表现确实能够打动人心, 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独特利益。但是房地产广告中如果太多、太滥地使用情感, 文案中用大量华丽辞藻堆砌、创意太虚幻境, 到处都是诗情画意的流露, 广告的主题内容模糊, 让人读后依旧不知所云, 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情感诉求要得体。一些房地产广告总喜欢用一些椅子、笔、苹果等价值不大的物品来做比喻, 它既不能使人们产生感性的联想, 也看不出与房地产项目间的逻辑关系, 很是令人费解。 (7)
情感诉求要有特色。亲情、爱情、友情的融入是当今房地产广告中情感诉求常用的手段, 若能在广告创作中结合具体事件从中融入情感或是融合其他更高的情感因素, 相信房地产广告会释放出更大的生命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广告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 成功的房地产企业必须提高对“情感诉求”的重视程度, 情感诉求可以通过强调与产品或服务伴随一起的感觉和情感而直接打动消费者的心, 从而保证产品获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强势地位。也只有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房地产广告的情感诉求的创作与实施方法, 才能真正达到最终的目的。
注释
1《你会看房地产广告吗》, http://sh.house.sina.com.cn, 2003年3月20日。
2徐国亮:《报纸广告的情感诉求》, 《现代广告》, 1999 (6) 。
3乔焱林:《浅析广告的情感诉求》, 《新闻前哨》, 2004 (9) 。
4《房地产十大上榜广告语》, http://mastermind.iader.com/advertising-slogan/con-tent_1178927292d128499.html, 2007年5月12日。
5《陈穗建总裁谈复合地产品牌发展创新》, http://blog.soufun.com/5109571/1230656/articlede-tail.htm, 2007年9月4日。
6汤晓山:《广告设计色彩》,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5年4月第1版, 56页。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 篇7
品牌形象的属性形象
品牌形象受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感知方式、感知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感知和评价是不相同的。因此良好鲜明的品牌形象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产品表面的东西,还有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共鸣和认同。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一想到品牌名称就会联想,这种联想可分为:硬性属性——有实质感受和对功能属性的认知, 如低价位、高质量、易操作等;软性属性——品牌的情感利益,如时尚、高贵、信任、活力等。当今许多品牌形象在硬性属性方面差异很小,而在软性属性方面则差异显著。
品牌形象一般由三种属性形象构成:一是产品或服务提供者的形象, 即企业形象;二是使用者的形象;三是产品或服务本身的形象。这三种属性形象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别和品牌,对品牌形象的贡献有差别。如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集团的声誉,在形成品牌形象方面几乎无足轻重。太太口服液、汰渍洗衣粉都强调使用者的形象及部分产品形象, 完全未提及企业的形象。而汇源果汁却渗透了汇源集团、产品和消费者要素的影响力。
消费者情感诉求与品牌形象的关系
大卫·奥格威将消费者的需求分为功能性利益需求和情感性利益需求,倡导通过多方位的宣传来增加品牌形象的情感性利益。他认为,在同类产品差异性减少的情况下,品牌之间的同质性相应增大,因而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的理性就会减少,更注重品牌形象上所附着的情感价值。
随着产品和服务的更新速度加快,创新被复制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如果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只是提供功能性价值,那么当竞争者生产出质量更高或价格更低的产品时,消费者就会转向其他品牌。现在,消费者在接受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已不仅限于产品和服务本身, 更关注这一过程承载着哪些文化和精神因素。文化和情感的认同促成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品牌对消费者精神层次的满足将会提高他们的忠诚度。
中美史克最大的止痛药品牌——“芬必得”早在1995年就进入了消费者的情感领域,在产品和情感层面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芬必得”定位为“有效安全缓解日常生活中各种疼痛”,并从消费者忍痛的事实出发,以世界游泳冠军庄泳为品牌代言人,选取她与丈夫温馨的生活片段,以一个冠军和妻子的口吻传递出“芬必得帮助我对付成功背后的疼痛,使我无需忍痛”的感念。树立了“止痛专家”的形象后,“芬必得”继而又以围棋国手刘晓光为代言人,从情感入手,描述父子之间与夫妻之间相互关怀,最后又归于“无需忍痛”的利益点。2000年“芬必得”为了建立强有力的情感关系,创造了一个“无痛世界”的品牌概念,这不仅仅是消费者情感诉求的突破,也是品牌形象的提升。2008年“芬必得”讲述了民办学校的石青华老师——这个给成百个孤儿当爹当妈当老师的好心人,还有邬建梅——这个为民工讨薪、在乡村普法、为盲人争取权利、为没有爹的孩子讨公道的女律师,由于长期辛劳,浑身肌肉和关节异常疼痛,最终通过“芬必得”的治疗战胜了病痛。“芬必得”利用感情纽带,提升了品牌形象,将一个冷冰冰的止痛药品牌变成一个富有人情味,更富有爱心的情感互动品牌形象。
品牌的本质属性之一的附加值更多地表现为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满足, 是一种感性的、人文的心理感受, 它体现出消费者一种难以具体描述的情感或人文价值。这些价值通过市场营销组合等要素传递到产品中, 这种感受就是一种文化。如果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独特的情感,那么就会形成竞争者难以复制的、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个性消费时代,品牌更应注重消费者的情感诉求。
从消费者情感诉求出发建设品牌形象
1. 做好品牌定位
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越来越细分化,这是因为消费者的个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因此企业应选择特定消费者作为目标群体,如百事可乐以年轻人作为目标群体那样。未来的市场是以品牌为主导的,品牌定位应以品牌形象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一致为目标。而产品同质化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不只是考虑产品的功能属性和利益属性,更在于产品内涵是否与消费者的精神产生共鸣,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相互沟通,从而使得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不可替代的印象。换言之,独特的品牌形象能够使消费者从众多品牌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品牌。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从消费者情感需求出发,做好品牌定位。
2. 塑造打动人心的品牌文化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建设品牌形象的过程就是文化渗透的过程,消费者接受了品牌文化就是接受了品牌。品牌形象与消费者的情感诉求达到一致,就是内在的品牌文化与消费者的情感相吻合。品牌文化体现了两种内涵:
(1)品牌蕴含着打动人心的故事。凯文·罗伯茨说:最强大的品牌应该建立自己的神话,或帮助忠诚的消费者建立这种神话。我国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认为:什么利器能降低品牌建设的繁复性和不确定性,直达品牌体系的核心?——故事。故事关系着一个品牌的成功,激动人心的品牌故事尤其珍贵。在二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ZIPPO把所有的产品打火机都提供给了美军。这样ZIPPO就随着那些英勇的战士和JEEP走遍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在残酷的战场上,在百无聊赖的深夜,士兵们用ZIPPO来点火取暖,或用它暖一暖冻僵的写着家书的双手,或用它点燃一根“万宝路”,还有些士兵竟然用ZIPPO和一支空钢盔做了一顿热饭。艾森豪威尔将军也赞赏ZIPPO是他所用过的唯一在任何时候都能点得着的打火机。还有ZIPPO抵挡子弹保住士兵一条命的故事,还有将ZIPPO化作“信号灯”求援获救的故事……这些故事使ZIPPO具有了人性化的特征,让人倍感亲切。“不灭之火”ZIP-PO用故事让自己的品牌成了一个不朽的神话。品牌故事不是编造出来的,也不是广告吹出来的,而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积淀,并且传递着浓浓的情意。
(2)品牌文化应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金利来,男人的世界”的品牌诉求满足了消费者作为一名男人特有的气质;奔驰汽车在“品质与高贵”的品牌文化中体现了消费者尊贵的身份象征;百事可乐“年轻、活泼、刺激”满足了年轻消费者个性化的心理需求。这种品牌文化既深入人心,培养了消费者忠诚度,还树立了极高的品牌形象。
3. 品牌深度传播
情感诉求与包装设计 篇8
如今的影视动画呈现出了声画一体化的特征,而在这当中,动画音乐如同调味料一般使影视动画呈现出了更丰富的效果,可以充分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使其沉浸到作品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内涵。
(一)想象力与作品产生感情共鸣
在欣赏影视动画时,音乐审美体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于推动观众想象并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欣赏影视动画时,眼睛和耳朵这两种人体器官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影视动画信息。在一部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当中,往往从开始到结束都伴随着丰富优美的音乐,观众在接受画面传递的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耳朵接听到的音乐, 因此可以体验出影视动画角色在所处情境中的情感,既而在认知内容的同时调动起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与动画角色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理解动画角色的处境,体会到影视动画所要传递的文化观念和价值理念。
(二)依托良好叙事前提完善影视动画的审美艺术
动画音乐是为影视动画而生,是动画综合艺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动画音乐的呈现需要通过现代化的音响、录音设备以及对白等组合在一起,达到渲染环境气氛、宣泄角色情感、推动叙事节奏等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动画音乐是视觉画面必不可少的补充,对于丰富画面内涵、扩展故事情节、延伸想象空间,具有特殊作用。动画音乐的存在,可以让观众得到一种画面之外的独特感受,领略到更深层次的审美内涵,更好地完善动画艺术的审美追求。
二、我国动画音乐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动画作品数量乃至质量,都有重大突破, 一些优秀作品如《宝莲灯》、《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但是,这其中却没有可以让人为之狂热迷恋并愿意长时间追捧的作品,究其根源,在于国产动画一直都忽视了动画音乐的创作。
(一)重视视觉效果而忽视听觉效果
一般我们说影视动画,总是强调其中由视觉画面所传递的内容,而忽视了动画当中的听觉效果,无论是动画音乐还是对白,都是如此。但对比西方动画,他们在大成本投入的过程中,听觉效果也占了很大部分投入。例如,《功夫熊猫》 中,背景音乐达到了46段,且每段都有数百位甚至上千位音乐人士的介入。而其中的人物配音,亦是重金请来好莱坞的优秀影星,例如金猴就是由中国的成龙配的音。相比之下, 中国动画作品中的音乐,根本就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更别提让观众感同身受并引起共鸣等高级情感属性了。
(二)脱离动画剧情,缺乏对动画音乐的深刻认知
我国当前的动画片虽然也配置了一定的动画音乐,但整体来看,其音乐往往脱离动画剧情。究其原因,这与我们对动画片的定位有关。中国人仍停留在传统的认知当中,认为动画片是给少年儿童看的,因此不少动画人认为在动画作品中花大力气去配置与剧情紧密结合并可以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动画音乐是多余的,忽略了对动画音乐的认知。
所以,这就使得我国动画作品如今仍旧是思想单薄、情节简单、音乐单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即使其受众群体只对准少年儿童,但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情况下,少年儿童可以通过网络等先进手段获得大量视听享受,由此,如果中国动画再不奋起,不重视满足观众的情感诉求,忽视动画音乐,那么被观众摒弃、被时代抛弃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三、结论
在网络科技推动人类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人们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需要通过诙谐有趣、兴趣盎然的影视动画让身心得到放松,在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下感受惬意的生活,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又领悟到生活内涵、人生真谛,这就是影视动画需要做到的。音乐可以带动情感,情感可以推动影片,两者紧密联系,是动画影片中缺一不可的部分。音乐与情感贯穿、推动、渲染、抒发和描绘着整部影片,牵引着观众去体会影片的内涵与魅力。音乐在动画影片中的运用, 能使动画影片的视听艺术效果更加完美,有利于动画影片艺术品位的提高。
摘要:本篇论文在探讨了动画音乐当前发展现状、动画音乐满足受众情感诉求、动画音乐需要具备的特征属性的基础上,对比了我国动画音乐的不足之处,为更好提升我国动画音乐的制作,努力探究满足受众情感诉求的新途径。
关键词:动画音乐,情感诉求,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刘洋.中国与日本动画、漫画产业的比较思考[J].齐鲁艺苑,2003(3).
[2]耿明海.影视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个人随身听的情感诉求及其实现 篇9
关键词:个人随身听;产品;设计;诉求;实现
个人随身听是时代的产物,不同时期的个人随身听及其设计观念都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有着重大关系。在物质极大丰富而精神相对匮乏的今天,产品的更新换代让人瞠目结舌,在倡导人性化设计的设计大潮里,设计师们除了在造型和外观上丰富自己的设计,更是纷纷在自己的设计中加入各种各样的情感元素,试图用生活的语言设计生活,用设计改变生活。
一、个人随身听的诞生及其发展
随身听因为其小巧、方便、可随身携带而倍受当今年轻人的喜爱,可是在19世纪70年代前,并没有现在这么小的随身听,许多日本人喜欢拎着立体声录放机在汽车、公园里和海滩上欣赏音乐。当时的立体声录放机非常笨重,而且随身卡带播放器主要是给工作上需要录音的人士使用,比如记者或商业人士。虽然生产商当时也在追求使录音机小型化,因为要有录音、放音还要安装喇叭,所以始终无法做得更小。当时日本一家生产录音机公司的员工除去了喇叭及录音的机能,又装了音响的主板,由耳机直接收听音乐。如此一来,录音机的小型化得到很大的改进。一种全新的随身听就这样诞生了,并从此风靡世界。
这个偶然的想法成为现实,从1980年11月开始全球统一使用“Walkman”这个不标准的日式英文为品牌。就是这款小小的磁带随身听,从此改变了世界各地人们收听音乐的方式。Walkman的诞生是源于偶然的因素,但是将Walkman定位在充满年轻活力与时尚的青少年市场确实是一个独到的见解,Walkman能迅速流行的原因也就是在于顺应了日本以及欧美年轻一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音乐的心理诉求。
在第一款Walkman面世之后,随身听的家族越来越庞大:第一款MD随身听、第一款MP3随身听、第一款可在互联网上下载而不用花一分钱的随身听、第一款2.5英寸硬盘的随身听、第一款支持多种音频格式的随身听、第一款闪存式彩屏的MP3随身听、第一款带摄像头的MP3随身听相继面世。这些产品风靡了整个新工业时代,为无数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重新定义了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方式。
直到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最新产品:iPod。Apple iPod的出现真正掀起了硬盘的潮流!作为一款MP3,它在很多方面并不出色:价格高、音质一般、使用时间短以及缺乏对的支持等等,但它却是第一个把互联网音乐与随身听捆绑销售的产品。排除产品本身漂亮的外观和人性化操作外,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成为了音乐文化的一个标志。
继MP3后,MP4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世界。MP4既指MP4音乐格式,也指一种支持视频播放的播放器。MP4音乐格式是一种全新的音乐格式,其压缩比高于MP3音乐格式,音质却比MP3音乐格式更好,更重要的是,MP4音乐文件内置了包括与作品版权持有者相关的文字、图像等版权说明,并且内嵌播放器,在Windows里直接双击就可以运行播放。
随身听的历史也给予我们启迪,随身听设计的先驱者告诉我们,设计将使我们的生活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二、个人随身听的现状
我们在享受它给我们带来音乐便利的同时,它也带来了影响。首先,它对身体的影响。长期使用随身听会对我们的听力带来影响,然而音乐的爱好者们希望随时随地听音乐,当我们戴上耳机,就将尘世的喧嚣与自身隔离,在嘈杂的人群里营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听觉空间,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随身听在满足人们这一需求的同时,却导致人们不与人沟通、交流,自闭,使人产生一种孤独感,就像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感受一样。网络的出现代替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电子文本代替了对于书籍阅读的乐趣,电视在扩展了我们的听觉和视觉的同时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左右了我们的判断,随身听的出现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其次,它对技术的影响。数字化的音乐,一直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完美的音乐。当琴弦和簧片连续的振动变成了1和0的序列,即使再高采样率的转换设备,也不能将声音完美地转换出来,也就是说,为了方便,我们正在逐渐放弃真实,正如为了iPod我们放弃了Walkman的卡带和CD一样。技术是个发展的观念,它有着时代的特征。科学技术是日新月异的,人类求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是实现和满足人的自身需要。这一过程的最为现实的基础是物质产品的满足。随着新科学的产生,必有新的材料、新的能源、新的工艺连环式地产生出来。这样,现代设计的实现就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技术的实现。再次,它对欲望的影响。随身听产品所显现的就是人对于音乐的欲望,源于对音乐的欲望,引发出了人们的购买欲望。随身听的目标消费者是年轻人,他们追赶时尚、消费随性、个性自我。作为一种时尚的移动影音产品,打动他们并驱使他们去购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外型时尚、携带方便、国际品质、音质一流等,消费者买随身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随心所欲地享受音乐。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无论年龄、种族、性别、地位,音乐的共鸣是相通的,音乐才是产品最本质的诉求。而所谓时尚、方便、音效、品质等,要么是音乐派生出来的附加物,要么就从属于音乐本身。
三、个人随身听的情感诉求
人们希望随身听能够个性化。在设计的创造领域,个性本身就是法则。电子产品的个性化能引领潮流,个性化的产品无疑是设计的一大热点问题。随身听不能也不会“千机一面”,特别是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到来后,每件物品的需求将更加个性化。时下的消费者不仅需要产品的功能性,更希望产品能个性化。其实个性化设计是指以个人为中心,着眼于个人的内心需求,创制出让个人开心和共鸣的产品。消费者对随身听产品的心理价值和象征性的含义越来越重视。青年人在获得周围人认同和增强自信心反面的需求最为强烈,说明青年人受周围的参照群体影响很大,因为青年人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同事、朋友的影响青年人追求个性释放,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也喜欢风格独特的产品与品牌。
人们希望随身听充满趣味性。产品的趣味性蕴含着美感,从目前随身听产品的发展趋势看,其愉悦性功能已经与其实用性功能同等重要,成为关系到使用者使用的重要因素。最开始冷漠的如同机器的随身听,今天已经缤纷多彩,形式多样的充斥着消费者的视觉、触觉甚至是嗅觉感官,设计出能够最大程度上愉悦消费者的随身听,成为当今产品设计师面临的最大问题。产品的趣味性像跳跃的精灵根植于生活的每个角落,调节人们的心情,填补人们的空虚,感受生活不乏创意,指引人们在创意的大道上放肆的奔跑,情感化产品的趣味性义无反顾的征服着时间和人们的审美,没有人能轻易拒绝这种功能和活力。
人们希望随身听具有体验性。产品的物质功能是由使用者的物质性需求决定的,同时受到技术的制约。以往对产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信息时代的产品还有一些新的数字特征,例如智能化。所谓智能化,指产品自己会“思考”,会做出正确判断并执行。我们都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如果产品能像人一样能听、能看、能说,而且应能“善解人意”,即理解和适应人的情绪或心情,那么将大大减轻人在产品交互过程中的负荷,能够更加轻松的完成人机协作。
四、个人随身听的情感诉求的实现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对于设计的接受,是从表层体验到深层体验的。首先,是对作为产品本身的接受,即表层体验。表层体验就是消费者接触到产品后的感官体验。一看造型结构。在产品造型上,设计者要对周围事物多加观察和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形态或是打破原有形态的单调,以增加产品的趣味性。二看材料。人们通常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材料领域的科学家们不断发现和创造出新的材料,带给消费者新鲜感和趣味性。三看功能。功能是产品存在的首要要素,同一产品也可能同时具有多种功能,除了使用功能外,还包括审美功能、文化功能等。四看色彩。色彩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好。其次,在消费者和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接触的时候会产生更多的体验,如心理上或者情感上得到满足,这是深层体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优秀的设计作品的存在,潜在的表达着设计师通过设计所传递的设计理念和精神,它不仅带来生活的便利,而且带给人美妙的精神享受。同样是苹果公司的IPOD,苹果公司创造了一种生活,如何通过设计传递更多的情感体验,让顾客找到一种情感归属。MP3 现在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苹果在研发阶段就设想,如何让顾客在使用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设计带来的惊喜,于是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他们将IPOD和
ITUNES结合起来,让顾客可以自己去发现更多的娱乐方式。可以进行升级和转换,这就比现在市面上的单纯的播放形式的
MP3播放器要高明的多,也为它赢得了更多的市场。
五、个人随身听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是电子产品发展的一大趋势,智能和环保将使个人随身听更给力。首先,在视频方面,新的技术扫除了视频播放的各个障碍;其次,在阅读方面,支持更多格式文档的阅读和编辑;此外,在图片方面,可以运行各种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增加各种特效和修剪,实用而富有趣味性;最后,在音乐方面,可以安装各种播放软件,扩展音乐格式兼容范围,提升音效水平,体验各具特色的音乐交互享受。然而,仅仅注重产品的智能只是一个方面,环保化的产品也是设计的一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由于整个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了设计界对环境的进一步关注,使设计从关注人与物到关注人与环境及环境自身的存在,出现了关注生态环境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潮流。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问题,更是电子产品产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探索绿色发展道路是电子产品产业的一个必要方向。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设计更时尚。随身听产品已经远远超出其作为电子产品的范畴,而是集人的情感和设计于一身的时代的风向标,我们期待随身听在历史的长河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刘清平:情理利欲——大众审美中的文化反思[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2] 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意]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M].迟轲,译.海南: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
[4] 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