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产品设计

2024-07-26

情感与产品设计(精选12篇)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1

摘要:情感化设计作为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设计情感在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上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 并合理运用到设计当中, 会对设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设计师、销售者和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设计情感,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

设计情感是复杂的、综合的、交互的情感体验, 存在来自生理和心理上的多种体验。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人们对物品的情感体验根据大脑活动水平的高低分为三类, 即本能水平情感、行为水平情感和反思水平的情感。

一、本能水平情感使产品对用户产生吸引, 促进产品外观设计

本能水平的情感是人与物交互时, 本能的、直接的、因感觉情感的体验。在这个层次上, 人接受外界的刺激, 直接根据生物的本能做出回应。例如, 人看到美景自然心旷神怡, 走在深夜不免心生恐惧等。虽然在这个层面上所激发的情感多属于较为低级的情感, 但却是最为直观, 并且最难以抗拒的。常见的本能情感体验包括形色刺激、情色刺激、恐怖刺激和悲情刺激。

首先, 形色刺激是设计中直接利用新奇的形状和色彩, 以及他们夸张、变形、超写实的形式来吸引人的注意。此刺激多用于儿童产品中, 比如玩具采取新奇的形状--小小的闹钟做成小房子的形状, 转笔刀做成大象的仿生外形等, 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烈的特点达到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目的。在此刺激基础上促进了产品的外观造型和颜色的无比多样。其次, 情色刺激主要是将产品的特质或性能与性或性暗示结合在一起, 吸引人的注意, 并产生愉悦感。性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本能, 在产品中的应用必定会吸引用户的眼球, 同时为产品造型提供又一种思路。电视广告中常见的女性洗发水广告, 柔顺丝滑的长发搭配上身材火辣的美女, 在沐浴完之后清新脱俗性感迷人的样子必定会令无数观众为之垂涎。洗发水瓶类似于人体的曲线造型也就能更加快速的被消费者所接受。再次, 恐怖刺激通过激发人的恐怖感而达到特定目的的设计。危险品的标志用骷髅头标志提示人们注意危险, 大黑背景下的一点亮色犹如黑暗中的亮光吸引人的注意, 给人温暖与希望。最后, 悲情刺激通过呈现他人的不幸和遭遇, 以激发人的同情心为目的的情感激发方式。以非洲儿童放在封面的赈灾公益广告, 让人联想到非洲的贫穷与困难, 同情感油然而生。禁烟产品外包装的泛黄牙齿或肺部恐怖画面亦能一定程度的减缓人们吸烟的兴趣。

二、行为水平情感使人机产生良好的互动, 促进产品交互设计

行为水平顾名思义来自于人的行为, 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这一层面上的设计情感来自于人们对物的感知和体验。具体到设计当中则对应着产品的实用性, 不仅外观优美, 实用性也很强, 从而增加了设计物的价值。

行为水平所带来的情感, 首先体现在高效率给人们的愉悦感。《庄子》中锻钩之匠、游刃有余的庖丁, 人们在熟练从事技能性行为中获得了自由的乐趣, 并且这种情感同时与其他作业时使用的工具产生了同化作用, 好用、称手的工具本身就给人良好的情感体验。其次, 行为水平的情感, 还体现在人机交互中的良好体验。例如, 一款普通的台灯可以给人提供照明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而一款外表柔软可以使人揉捏的台灯, 不仅仅具有照明和装饰的作用, 还能够通过用户的揉捏或者旋转来调节亮度, 增加了用户和台灯--即人机之间的互动, 增强了人机交互的快感。而作为台灯的设计者, 可以在进行相关产品设计的时候, 更过的考虑照明与装饰之外的其他功能, 例如可折叠、可旋转或者可变形的台灯, 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升交互快感, 促进产品的交互设计。我们在购买汽车时候的试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们拿不准购买那款汽车的时候, 试驾带来的愉悦感与舒适度会一定程度增强人们的购车欲望。反之依然, 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试驾体验也促进了汽车交互设计的精益求精。

三、反思水平情感使用户对产品念念不忘, 促进产品文化永恒

在这个层面上, 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们的高级思维活动, 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和意味的理解与体会而产生的情感。主要体现在自我形象表达、对物品的蕴含意味的反思、叙事性解读和象征与符号几个方面。

设计物能在与人的互动中传递文化, 它被当成了重视或非正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日本茶道、插花艺术以及佳佳日中各种类似“道具”的器物。在这些活动中, 器物的使用已不简单是为了实现它的功能, 茶道中的茶具, 人们在使用它烹茶或饮茶时, 远不是为了止渴, 而更多的在于通过这些器物以及仪式搬的使用过程, 是人体会坚韧、纤细、精致, 略带伤感的禅意, 感受文化的意境。与之类似, 人们生日时吹灭的蜡烛, 婚礼中碰撞的酒杯也同样寄托者深远的文化或传统的意味。手机原本的价值在于通话, 但我们能通过一个人所使用的手机推测此人的身份、阶层、职业等方面的信息, 这时物品就反射在个人的形象上, 使主人和他人都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美国的苹果手机成为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追逐的对象, 除苹果手机本身使用方便、性能优良外, 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身份和追求价值, 代表这一种时尚和品位。如果国产手机能做到苹果这般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也不失为一种作为优秀的设计的评判标准。笔者作为著名球队英超曼联队的球迷会购买曼联正版球衣和大量的附加产品, 正是源于对曼联品牌的念念不忘以及对其文化的深深吸引。

综上所述, 设计情感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设计情感影响设计产品, 设计产品又承载着设计情感。设计情感的层次性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也有着不同的体现, 本能水平的设计情感从外观上对用户产生直接的刺激, 使用户因形色、情色、恐怖、悲情等外观表现产生惊奇、兴趣、恐惧和怜悯等诸多本能的情感;行为水平的情感从交互上对用户产生刺激, 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体会设计物的高效快捷、舒适愉悦等超出本能情感之外的体验;反思水平的情感则赋予了设计物更多的象征、符号、叙事性和自我形象的表达, 用户看到和用过设计产品之后, 仍然对产品念念不忘, 回味无穷, 期待下一款产品的更新和出现, 从而使产品设计达到抓住用户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

[2][美]唐纳德·A·诺曼.情感设计[M].中信出版社, 2012.6.

[3][美]唐纳德·A·诺曼.如何管理复杂[M].中信出版社, 2010.3.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2

姓名 邹丽莎

学号 1112582 院系 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年级 11级

课程名称平面设计史

任课老师 崔克刚

摘要:图标作为表象图形符号在城市交通,建筑和网络等方面承担着指示,引导,警示和强调等作用。本文首先对图标的概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图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的文献。在了解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从整体化设计的角度探讨图标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最后,提出大胆合理的构想。探讨研究图标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和情感设计。

关键词:图标 历史发展 图形语言 情感设计

一图标的概念界定

“图标”这个词语起源于英语的表达,记作,希腊语为,意思是图像所以,可以这样定义图标是所代表真实事物抽象化或简单化后的符号 ,相比图示的比较严格的形式和规范而言,图标是不用受到规范的制约,可以自由构形的图形符号,所以在图形符号的造型方面具备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允许有较高的娱乐效果,甚至可以通过趣味化的图形传达信息,同时图标也能在电脑,手机,或其他数码产品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图标主要应用于计算机,手机和网站的界面上,它的构思都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动作,表情等,并用直观,娱乐的手法表现出来,让使原本机械,冷漠,不真实的计算机虚拟世界变得更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本质而言,图标承担着一个复杂过程简单化过程中接口的作用,比如对于计算机初学者来说,面对一台不会说话的机器不免会不知所措,但是有熟悉的图标指导操作就能够比较轻松的熟悉和适应计算机的使用。

图标在继续承担传达信息这个主要功能之外,越来越表现出图形语义的多元化和娱乐性,图形语义所表达的含义受到观者自身理解的差异而呈现出多义性的特征,多义性导致观者对图形的解读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在现今的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图形语义被注入了信息时代的更多特征:例如表现出更加高度浓缩的内容。更加具有强烈的视觉传达效果。更加具有多维的空间感!更加蕴含丰富的感情色彩等等,这些都使得现代图标的图形语义更加多元化,为了更加吸引观者的眼球并且满足人们渴望轻松愉快的心情,图标不再呈现出冷冰冰的功能性,而是出现了Q版,高仿真,卡通等娱乐化倾向,如原本的鼠标指针就是个黑色边框的白色箭头,逐渐出现了音乐指挥手势,恐龙卡通形象,羽毛形状,花形等,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不同的需求。二图标的产生和发展进程

图标的产生比较晚,可以说是伴随着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们可以在所有的机器操作界面,按钮,计算机或手机界面上看到图标。最初,这些地方只有文字符号协助人们完成操作任务。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文字符号受到了国家语言的限制,以及不容易辨识等原因给用户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所以,就需要一种能够满足国际上通用需要的视觉传达手段,图标这种更加直观,易懂的新型表达方式就应运而生了,著名设计师苏珊.卡勒为苹果公司设计的图标操作系统可以算是最早的图标设计。由于当时计算机的图像是黑白像素组成的小网格,图标在表达形式上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像素网格制约,但是并不影响它成为冰冷的计算机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给计算机使用者在操作方面带来了便利和支持。现在,黑白像素网格已经发展成了百万像素网格,图标的形式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三 图标整体设计及应用分析

3.1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图标的整体设计

图标所处的环境相对图示来说,更加的具体和单一,因为图标主要出现在计算机,手机,数控设备以及其他数码媒介的用户界面上。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普遍提高,对时尚!趣味的不断追求,图标设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无论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还是各种软件中的图标设计的越来越精美和富有想象力。可是,从另一个重要的角度一可用性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图标设计的越花哨就越被用户接受,因为过度精细或者复杂的纹理会分散使用者的注意力,从而使其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处理图标想要传达的信息,从而降低图标本身的可识别性,适合图标所处环境的设计才是真正的好设计。目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有window XP系统,vista系统,苹果电脑IMAC系统等。3.2网页中图标整体设计的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络渗透到都市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查看网页的方式已经由阅读式变成了扫读式,也就是说人们的视线首先不会关注大段的文字,而是根据页面中活跃元素对其视线的吸引程度来决定是否继续停留在该页面,网页中的活跃元素包括了图标。图片,以及优秀的版式等。其中图标是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吸引用户的方式。网页中的图标多为导航性图标,它能帮助浏览者进入网站的任何不同的区域,通常这类图标都带有链接,点击图标后会打开相关的页面。

还有一种网页图标属于状态类图标,用来表示网站中某种特定变量的状态。例如购物网站中卖,买家的等级用五角星图标和皇冠图标来表示:或用图标的形象感描述文字信息等。使用图标是为了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吸收和处理信息,更好地丰富内容,而不是削弱或者取代了网页内容。对比可以发现,每个信息内容的标题前方添加一个图标的网页要比没有图标的网页更利于人们视线扑捉到信息,页面呈现的效果也更加清晰和丰富。

3.3软件中图标整体设计的应用分析

软件中的图标多为操作命令式图标,即点击图标会执行一种命令例如,Office1),图标从左到右分别代表了新建空白文档,打开(某文件),保存,(自由访问)的权限、电子邮件、打印、打印预览,(检查)拼写和语、剪切、复制、粘贴、撤销键入、插入超链接、插入表格、插入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命令。聊天工具成为网络用户的必备软件。聊天软件通常拥有小巧的用户界面,这就要求不能有太多的文字,这种情况下图标的设计和合理运用就成为其主要的考虑因素。其中,表情图标让图标的娱办公软件界面中的操作图标(见图乐性有了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四 图形语言的合理运用

4.1合理大胆的运用抽象图形和意象图形

作为沟通手段,图形语言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它克服了不同地域因为人类语言差异而带来的许多沟通交流上的障碍。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相比,无论是从传播速度还是从承载的信息量来说,都远远优于文字信息的传播。

由于两者都是传达信息或意义等的方式和载体,所以在某些方面也有相似之处,语言体系中有一定的构成要素和语法规则,那作为非语言系统的图形语言来说也有类似的要素或规则,即1.组成图形的元素,如点、线、面、颜色、形态、空间等。2.元素的组合关系及方式;3.图形的结构、形式法则和视觉形式的基本规律的应用。由于图标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能像广告或插图那样包含大量的内容,据研究表明,图形语言传达的视觉信息越集中和单纯,就越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引起观者的视觉注意和心理反应,并起到迅速传达的效果。所以,图形语言运用在图示和图标中必须做到:1.合理大胆的运用抽象图形和意象图形,保证信息传达的清晰和准确;2.鲜明而独特的色彩效果也能提高图示和图标的视觉可识别性;3.关注隐喻性对图形语言与信息之间 表达的影响。图形语言的表现形式从视觉图式的角度分为:具象图形、抽象图形和意象图形。具象图形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客观世界可被认知的具体事物(包括自然物和客观物)和形态的真实描绘,用最直观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一眼就能了解它表达了什么,其特征是容易让人由已知的经验,直接引起识别及联想。具体图像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摄影图片、绘画图形为主要表现手段。图标中相对多以现实生活中实物的具象图形出现,形象的表达抽象的含义,这样更利于理解。现代汉语词典对“抽象”一词的解释为: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做抽象,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抽象图形一般多用点!线和面变化组成有间接感染力的图形“抽象的点、线、面变化可以成为联想表现的手段,引导观者的联想感受。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然具象进行加减”提炼或重构解析,如毕加索的5公牛6,就是图形从具象向抽象变化的过程,画家将公牛的现实形态通过简化等手法,提取出最本质的要素,完成了极简约的抽象图形;另一类是完全用远离自然和现实的一些形式元素构成的抽象形态,如蒙特里安变现的“冷的状态”抽象图形表现自由、丰富多样,从手法上有人为抽象圆形!偶发抽象图形、抽象肌理、电脑辅助设计几类。意象则可以理解为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转化而来的意念之象。意象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意象世界创造的动力。意向图形多用夸张、想象、象征、变形等表现手法。

4.2鲜明而独特的色彩效果可提高视觉的可识别性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跨国间的交流也更频繁,联合国一个专门机构为了统一全世界的交通图示,调查了现有的交通图示制度,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试验得出色彩方面的统一标准:红色用于表示禁止、规定等含义,色用于表示警告等含义,蓝色用于表示提示等含义,绿色用于表示安全、解救、通行等含义。为了更好的达到图标整体设计的目标,强调色彩的一致。这里并不是要求一组图形都使用一种颜色,而是在根据图形表达含义的不同,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的同时,选择一种或两种颜色作为整组图形的主色调,部分图形的特殊细节可以使用少许其他颜色以示区别。

4.3隐喻性影响着图形语言与信息之间的表达

图形符号从设计完成到被完全接受,要经历设计师的初次艺术加工和受众的二次理解这两个过程共同完成。受众的二次理解是需要去联想。去体味图形符号要表达的含义。也许由于人类思维本身具有隐秘性以及图形语言的隐喻性,决定了受众在调用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创造能力解读图

形时,需要透过图形去发现和感悟图形语言背后所传递的潜在含义,并且随着对其意义的深入理解而逐步加深认识,从开始不太明白到逐渐明白其中的真意,直至与设计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获得了美的愉悦和享受。图形语言与所表达信息之间的关系称为“隐喻”,也可以说成是映射关系。它需要运用象征、比喻或联想等手法表达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与含义,让受众在解读图形语意过程中了解它丰富的内涵。五 图标的情感设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文思想不断充实、发展。传统文化中的情感积淀能让我们的设计充满了感染力和亲和力,与不同的观者产生了共鸣“Google”的图标设计一直以来备受大家的关注,作为一家大型跨国网络公司,为了更好的开展不同国家的业务,它会根据所处国家的文化特征,在每个节日或大事件时更换当天的fogo。原本只有6个英文字母的fogo,经过与富有情感的图形结合变得格外的生动,很好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Google这种做法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和推崇,其他网站也开始竞相效仿。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其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Google更关注情感因素在设计中的运用,深入挖掘出了受众潜在的情感动力,使人们产生一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对作品的强烈归属感。

Google的图标设计就很好的把握和满足了人类对趣味的心理需求,将简单有趣的小故事和fogo的巧妙结合,诱导网友每天都来关注故事的下一步进展,甚至还引发了网友对图标下一次变化的热烈讨论,进而,这种不动声色的方法吸引网友更多去浏览该网站的其他内容,很好的为网站增加了流量并且提高了网友豁着度。通过图标的有趣变化,人们对Google公司和品牌的认识也有了改变,这不只是一家冷冰冰的网站,更是我们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朋友。

六 结语

图标是所代表真实事物抽象化或简单化后的符号,常出现在机器界面中,图标可以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形式传达信息。

参考文献

产品语义与用户情感 篇3

在探讨产品语义时,往往会关注设计师想要给用户带来的某种情感,但对于用户而言,在选择产品时,使用产品后,产品对于其含义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在逐渐延伸与变更。本文从用户情感的角度出发,在产品外观、功能及环境氛围三个层面去分析用户如何去赋予产品不同的语义关键词,并结合已有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语义 用户情感 行为层次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54-02

在设计产品时,设计师常会在设计初期赋予产品一定的语义,产品所谓语意,即语言的含义、意义,产品语义学乃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以及如何应用在工业设计上的学问。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出的产品象征着自己的孩子,因此对产品的情感含义往往具有更细腻的设定。但当用户去描述一件产品时,则会根据自身的情感经历去联想到不同的形容词,例如温暖的、好用的、有质感的。对于用户而言,选择产品时,使用产品后,产品对于其含义都随着时间的变化在逐渐的延伸。唐纳德.诺曼曾提出用户的情感体验包含了三个层次,本能、行为与反思。在每个层次中,产品语义对于用户都有不一样的解读,产品语义的存在是在用户的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在被用户使用之前,产品只拥有设计师赋予它的语义,但当用户在接触产品的那一刻以及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都会根据个人的情感经历去赋予产品不同的情感语义,因此,每个产品对于不同的用户,语义都是不同的。本文从用户情感角度入手,从产品的造型、功能及环境三个角度去解读产品语义,并结合已有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一 产品外观语义与用户情感

产品外观在用户情感的三个层次中处于本能层次的位置,用户看到产品的时候对其的印象、感觉与定位都发生在看到产品“外貌”时的这一刻。相对于去评价这个产品的功能是否好用,用户对外观的初步印象更偏重于触感、色彩、及造型特征。

下面来看看这几个以“鸟”为造型元素的产品。第一只鸟是1977年开始问世的Stelton经典款啄木鸟保温壶家族(图1.1),尽管造型如此简洁干练也不能阻止人们对其的喜爱,干净的线条透露出了严谨与理性。第二只鸟则是来自normann-copenhagen的滨鸟(图1.2),这只可爱的鸟让人第一眼看到就会情不自禁微笑,圆滚滚的身体对比着纤细的脚,在地上啄食的形态极其生动,当看到一群滨乌们翘着屁股在你的书架或桌面上啄食的场景时,想必都能让用户发出由衷的快乐感。第三只鸟则是来自芬兰Littala的玻璃乌(图1.3),独特的色彩与纹样让自然与艺术不经意地结合在一起,看到它就很难不被其身上所散发的自由个性气质所吸引。以上三件以鸟为仿生对象的产品都各自从自身的造型色彩上以或理性或感性的形式吸引着不同的用户,用户在接触到产品的这一刻,脑海中便会根据个人的情感经验为产品选择关键词,这便是产品外观语义与用户情感发生反应的瞬间,也就是产品的外观语义被用户所定义的一刻。

二 产品功能语义与用户情感

产品的功能语义存在于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也就是用户情感的行为层次。产品在使用前,用户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得知产品的使用方式与功能,能够让用户直接从产品身上阅读出使用方式无疑是最自然与舒适的指导方法。通过产品的尺度感和造型细节去指导用户使用是大多数设计中被采用的方式。例如Muji的弹出式烤吐司机,通过定义面包槽的宽度,能够让用户通过尺度去感受应该放入的吐司的片数,按钮的形态则指引着用户应该去旋转它还是按压它(图2.1)。

另一种能够让用户自然得知使用方法的设计方式则是利用用户本身的生活经验与习惯,从惯性和直觉上让用户理所当然地去操作。例如Muji的CD播放器(图2.2),像挂扇一样贴在家中的墙壁上,即使没有使用过CD播放器的老年人或孩子也会自然去拉动下面的绳子。能够自然得知产品的使用方式而不是捧着说明书研究大半个下午,能够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一定的亲近感。这时候,“容易使用的”、“操作简单”这类的关键词就会被用户赋予在产品身上。当用户觉得产品难以理解及产生疑惑时,部分用户会认为责任是设计及制造产品的人,会因为自己买到了不满意的产品而产生失落感。另一部分用户则会对自己的理解能力产生一定的挫败感,例如老年人用户群,在接触新的科技产品时都会多多少少出现这两种负面的情感。因此,产品的功能语义也是随着用户对产品的理解程度被定义的。

三 产品的环境氛围语义与用户情感

好设计带给用户归属感,产品除了自身的功能属性,还具有和周边环境相互配合的环境属性。深泽直人曾在《让设计自然存在的新.设计教科书>中提出产品的“affordance”一概念,“affordance”是指某人在某种状况下所发掘出、保藏在环境中的价值,不断向环境诉说其价值的存在。affordance不是事物的物理性质,而是“对动物而言的环境性质”。产品的环境氛围语义也就是产品自身在不断地和其所在的环境对话中所被用户得知的。

用户的归属感,从情感的细化角度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产品本身和所处使用环境所产生的反应,也就是产品能否与周边环境共同创造出某种特定的氛围。在购买产品后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购买回来的产品不再有它在橱窗时所呈现的感觉,产品也会根据周围的环境呈现出另外一种气质,或产品在环境中显的格外突兀,很难作为环境氛围的一份子自然融入。下面来看一个产品和室内环境融合度较高的案例,抽油烟机作为厨房电器经常被赋予功能大于其装饰的定义,但elica的一款抽油烟机nuage(图3.1)则不同,其主打的产品氛围为“你是你所呼吸到的”,nuge充分考虑到如何通过产品造型与室内环境的结合营造出轻盈清新的感觉,整个油烟机像一片纸张从墙壁上飘出来。当产品和环境共同为用户创造出所期望的环境氛围时,用户的归属感才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第二个层面则是用户品味价值归属感,用户在选择不同品牌的产品时,其实都是在“说明”自身价值品味。例如喜欢在家中摆放高品质产品的用户希望来访者品味出其注重生活品质的生活态度,也就是主人希望被别人认可自身品味的这份情感。当用户能够通过产品和环境成功向别人诉说出自身的品味价值,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品味价值归属感。第三个层面是产品通过环境带来的回忆归属感。产品通过时间的轴线在环境中不断的变化,凝聚了用户的情感记忆。例如老旧的咖啡壶,表面已不再具有不锈钢光滑反射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咖啡渍与火焰烧过的痕迹,但依旧让人难以丢弃。即使用户已经更换了居住场所,但仍然能够通过咖啡壶去回忆当时所居住环境的相关回忆。也就是说产品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同时具有了承载相关环境的情感记忆的功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

四 结语

产品的语义是根据不同的用户经验和环境所赋予的,所以同一个产品的语义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用户被定义为不同的关键词,并且这些关键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在谈及产品语义时,我们也许更多的去关注设计师的初衷,其实产品的语义是由用户去定义的,就像一百个人心目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样,作为设计师,不能够强求用户去将产品定义为心目中特定的语义词汇,而是需要在设计的初衷中考虑到用户的情感需求,通过造型、功能、及产品和环境所创造的氛围上去考虑能够给用户带来定义的可能性。

论动画电影的情感诉求与设计体现 篇4

一、动画创作中的情感元素剖析

情感,是人类思想活动的情绪集合,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与行为方式。那么,如何通过动画设计的物体对象表现抽象的情感,是动画设计师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动画艺术形态一般传达两种信息:其一是理性信息的传达,如人物角色形态、场景环境布局、灯光照射,以及排列、色彩风格设定等动画设计的本体形态;其二是情感信息的传达,如人物的行为性格、台词语言、思想活动、内心矛盾、关系冲突等。理性信息是动画生成的基础,而情感信息是动画升华的关键,二者互为作用,为观众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听感受与无形的情感体验。当设计师使动画在角色、场景、动作、色彩上传递于人的真实感受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设计具有了“人性化”时,我们将此称之为动画的情感设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动画的生命力”表现。

二、动画创作中的情感诉求与设计体现

(一)从整体上把握动画情感环境

众所周知,动画片的创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概念。这个系统包含众多元素,诸如故事情节,场景造型、剧本语言、灯光色彩、动作设定、音乐音响、角色塑造等,这些基本因素在一起相互作用发展变化,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策划,就形成了动画片的整体情感环境氛围。而这种情感环境的创意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动画设计师个人的专业修养、设计经验以及自我体验来决定的。观众通过物化的角色形象感受着动画片散发出的个性情感,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内心。从整体上把握动画情感环境,营造情感设计的意境氛围,来最终满足观众对自身的情感诉求,这是行之有效的动画情感创意设计途径。

(二)借助符号表达动画的情感意境

在动画创作中,情感的设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转化为特定的视听符号而呈现,也就是设计师对动画设计要素的全面整合,并以符号化的形式再现在观众的面前。观众对动画影片的情感感知,是通过视听的方式来获得,这种视觉与听觉又是情感物化的符号表现。综上所述,动画情感意境得以完美实现必须借助视觉符号和语音符号来共同建构。下面就以美国定格动画影片《鬼妈妈》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剖析情感意境符号化的具体体现。

1.借助人物语言的运用对情感进行表述

人物的语言对白是一部动画片中最易于出彩的地方,其中不乏神秘悬疑而又魂牵梦绕的台词语句。这不仅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且幽默诙谐地流露出引人入胜的领悟。经典的台词加深了人物的形象,突出了角色的内心独白,进而赋予了动画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鬼妈妈》开场中女主角卡罗琳与小黑猫初次相遇时,卡罗琳的内心独白便深深地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而接下来小黑猫的主人小男孩坏比特的出场方式,以及与卡罗琳之间的对白,更是将影片的感受引向神秘隐晦,并充满探索的情绪之中。

2.将造型和场景的设计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动画影片《鬼妈妈》在造型和场景的设计上是极其考究的。整部动画的造型大体倾向于压抑之感,巨大的头部,纤细的身体和四肢,让人觉得头重脚轻。故事的主角卡罗琳身穿黄色雨衣,给人十分好动的感觉。而反面角色“鬼妈妈”是一只由很多缝衣针组成的巨大蜘蛛怪物,“鬼妈妈”造型多用坚硬的直线构成,再加上尖锐的针形,整个角色的形象极具攻击性和距离感。影片造型中最有特色的是一双纽扣眼睛,纽扣的定位是这部动画电影别具一格的视觉符号,它代表危机的产生,也是主人公卡罗琳拼命挣脱的枷锁,又是她迫不及待渴望得到的诱惑。总而言之,该片中的纽扣,这个简单的符号,充分体现出了借助造型抒发影片情感的途径。

影片场景的色调处理,一开场便被整体定位在神秘诡异的哥特式基调中,场景环境是昏暗迷惑充满神奇感受的。影片采用了几种不同的场景色调处理表现,比如女主角卡罗琳所居住的诡异阴森的小镇,是暗淡冷漠的灰色;卡罗琳家里的环境设计氛围是相对温暖的色调;而鬼妈妈居住的室内色调定位却是高度温暖的亮色调,所以不同场景环境色调需要与个体情感表达相一致,和谐构成完善的视听画面,从而给予观众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3.通过动画音乐的感染达到情感共鸣

从动画影片《鬼妈妈》的音乐背景中,创作者完美地将神秘莫测的画面内容与个性鲜明的主题音乐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优美而舒畅的视听语言中徜徉,并从中深刻地体会到影片所散发出的情感意境。动画片的这种情感属性不是仅留存于剧情之上的表层情绪宣泄,而是透过情节刻画展示出角色内心结构矛盾与思想情感变化的过程积淀。影片《鬼妈妈》的整体设计包括角色造型、场景环境、台词对白等都与具体细腻的情感抒发相呼应,让观众沉浸在温暖、诙谐、冷漠、恐怖、喜悦、滑稽等多种情感的包围中,充满无限的回味与深思。动画片的音乐不仅紧跟情节的跌宕起伏,起到渲染故事的作用,而且是情感发展的有利助推器。

(三)画面语言的情感传递与体验

定格动画电影《鬼妈妈》以别致的视觉语言为冲击,逆向阐述创意的线索路径,寻求内容与情感的契合,这不失为动画情感设计表现的有效途径。《鬼妈妈》中精致传神的角色造型,瑰丽花园的完美演绎,世界抽象化的美学展现,无不闪烁着每一帧画面的精美语言。

动画片情感诉求的实质是借助强烈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审美效应,以达到个体情感的群体共鸣,这也是一部动画片情感设计的最大成功。在当代动画设计的创作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语言为动画情感的设计创造了多元化的表达介质。设计师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运用鲜明的形式语言将客观物象以不同的方式和结构进行重新整合,再通过动画设计的基本要素来创造动画的视觉效果,增强观赏的价值及情感的品味。动画片中的基本元素本不具有感情,是设计师在主观能动性下对人物角色情感塑造的创造变现。

三、结语

情感设计是动画片的灵魂所在,作为动画的情感设计创意,时常受到无意识的偶然因素或是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在动画情感设计的创意中是随机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情感突发体现。事实上,这些因素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设计师个人修养、经验累积以及情感爆发等综合基础上的多元整合。遵循动画创作的本质规律,注重动画片情感设计的传递与体验,回归动画创作的初衷。动画片的成功,正是源于对动画创作中情感传递与体验的不断探究与挖掘。

摘要: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被人们赋予了千差万别的情感思想。事实上,动画的创作有着其独特的情感设计元素和感情意境的传达体验。设计艺术创作方式的多元化及动画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促使动画情感设计借助画面意境的符号化创意、动画视听语言的认知传达等方面,来有效地表达动画创作中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与传递,以达到动画创作的实质目的。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5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民众基本物质条件已经可以得到满足,部分富裕的人们在拥有基本的物质基础上开始转向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需求。另一方面近二三十年中国以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速度进行着城市化进程,在给民众带来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相比于室外,人在室内空间所停留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室外空间,因此能够给人有情感慰藉、给予民众正面情感支撑的室内布置设计开始显得举足轻重。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对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重视,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使用超出单纯使用的层面。当前人们住酒店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住酒店”,而是在满足基本食宿的基础上,追求生活愉悦感与环境体验的更高层次。因此,设计着眼点应该从过去仅仅局限在建筑室内上转换到建筑室内与人的关系上。这要求更多的设计原点从“人”本身出发,重视空间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人文的一种关怀。这种转变是当今社会的.进步,也是大众对更高精神文明层次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室内设计及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JAYA 设计的上海璞丽酒店是首个定位“都市桃源”概念的奢华酒店。设计师将“情感表达”融入整个酒店的氛围营造中,把都市繁华融于自然造景的轻松氛围中,为宾客提供独特的“都市度假村”体验。酒店入口的长过道迅速将都市喧嚣繁华与室内空间进行了划分和界定,通过中庭的仪式感和停顿,进入一层的大堂,立即给人不同的感觉,除了静谧的氛围,的确能够让人产生“世外桃源”的感觉,但不同于质朴的乡村感,而是一种升华的中国文化神韵的低调奢华感和品质感。上海璞丽酒店的极大成功充分说明了情感表达在室内设计尤其是高端酒店的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为未来酒店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6

关键词:床;情感;交互设计;情感满足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23-1

产品设计不仅关注的是如何能更加简单更加容易的识别产品的操作,更加强调和重视消费者如何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以人和床之间的情感为例,从产品设计情感的视角思考,对于用户所追求的情感,很是值得设计师们的关注。

一、“床”的出现

对于床的记录,最初在《广博物志》中,床与人结下不解之缘,迎人初生,送人归魂,有始有终,无尽悲欢。

清人李渔甚至将床排在妻妾之前,理由是床和他最先有了亲密接触,可见床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家具。再穷的人,桌椅可能没有,但是一床一席还是要有的,而富裕人家则尽可能的在这上面做文章。中国人讲究品位精致的生活,睡卧这等大事,从来不得有丝毫马虎。

二、“床”的理解

对“床”的解释,或认为是一种“坐具”,从西域传入,俗称“胡床”,即凳的一种;或认为“床”即“睡床”;或认为“床”就是“井栏”“井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床不仅仅是睡觉时必要的工具,还担负着待客、倚坐等功能,如果只是理解成现在的意义,仅限于睡觉用的床,难免小看古人了,也轻视了休息这等大事。在中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所以睡觉的地方就是生活的中心,主人待客基本上都在睡卧之间。

中国人对床的情感全世界算独一无二的,中国的家具中,大概只有床拥有自己的神祇。有个关于床的传说,据说床神分男女,床婆嗜酒,床公嗜茶,所以用酒祭祀床婆,用茶祭祀床公。祭献时,把茶、酒、果糕等放在卧室中,以祈祷终岁安寝,祭拜床神,是希望新婚夫妻幸福美满,安居乐业。

床,绕不过它的功能,除了安睡之外,儿女之私确实是最紧密的大事。床上虽不见刀枪横飞,但也不仅仅是燕语莺声。床之侧畔,夏亡于妹喜,商败于妲己,西周毁于褒姒,吴国灭于西施,唐破于杨贵妃,清一代三百年败亡于慈禧太后,好好的睡床无端被赋上爱恨喜憎。

三、“床”的情感

一生在世,昼夜平分。在白天的时候,可以去任何任意地方,而到了傍晚时分,只有床才是最终的归宿。世界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在床上出生死去,所以艾萨克·德·本赛雷德才会说:“床见证了人类从快乐到痛苦的全过程。”

当然“床”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一点儿,床允诺的面积比它承载的面积要大得多,几乎有世界那么大。

在床上,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小红帽掀开床单时,发现床上睡的是大灰狼;沉睡了百年的公主,翻开床单时,跌入伦敦极为贫困的深渊等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床一定还是固定在屋子里吗?事实并非如此,旅行用的床、便于携带用的床、折叠式的帆布床、列车中的卧铺等等,这些可移动便携的床也好像不少。这些床时常在各个国家来来往往,睡袋、帐篷等旅行用的各种各样的床,与其说这些是搬运身体的床,还不如说这些是搬运梦想的床来的更为贴切。

床不但是个舞台,同时也是个特别的装置。在床上的时候,床可以替我们抵抗重力的作用,我们可以关注完全跟自己无关的事或人。例如Jean-BernarddeCazenave阁下,修道院的院长,他从叙利亚传统社区来到比利牛斯群山中的小镇。夏天的时候,他搬到房子北面,那里有张路易十六时期的床;冬天的时候,他住在厨房里的18世纪晚期贝亚恩床上,有图图中是他正躺在拿破仑睡过的床上看书。

就像人与床之间的牵绊一样,就是表示出人们总会想找个东西、找个物件作个念想,为过去的记忆寻找到一把开启的钥匙。

四、“床”的思考

如果将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应用到交互设计中,就可以使人们在第一时间最直接的产生直观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一种无需通过使用说明书或经过思考,就可以识别和操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本能的意识,用直观感知产品,不需旁人指导就能进行操作。

借助这种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更容易帮助用户,对产品正确的判断和实现直觉的交互式目标:能够直觉化认知;优化使用注意力;易形成无意识操作;无师自通,反应迅速;信息沟通直观高效。

五、结语

对于交互设计,更重要的思考是:设计思维与服务观念的转变。重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互设计的核心是服务和关注人,围绕人的需要与情感体验来看待设计的意义与方向。交互设计的卖点并不是设计师自我创意的行为体验或灵感,而是针对目标群体有形设计与无形服务的目标价值综合体。

关注人在商品使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加强服务精神与动态设计的思想观念。此外,如果可以将交互设计的思想融合到与设计相关的其他社会领域中,站在一个更高的、整体而多维的平台看待设计交互方面的问题,那必然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反映出富有人文关怀与情感设计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带你找寻曾经的记忆——小评怀旧设计[EB/OL].http://www.ithlj.com/news/2009-9/88548.html

[2][美]唐纳德·A·诺曼著,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陈仲辉.时尚生活与审美态度[C].无锡:CMW全国设计风尚交流研讨会,2010.

[4][美]AlanCooper著,ChrisDing译.交互设计之路——让高科技产品回归人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7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审美,情感

现代艺术设计包括设计者对艺术的追求以及设计者的艺术追求, 通过艺术的主题和设计作品来表达艺术家的精神追求。现代艺术设计的灵魂在于设计意境或创意, 很多设计者渐渐重视设计的心理特点, 以此来传达设计的审美信息, 表达审美个性, 美是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现代艺术设计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 是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艺术魅力的体现, 并且将设计者的艺术修养、情感的表达和精神追求得到充分发挥。

一、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体验与人文精神的艺术表达

审美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 也可以叫做移情。审美经验基本上是从内部开始, 反应首先出现在身体的某些部位, 从内部产生的这种感觉会引发某种情感, 情感的形式将有一个相应的美感。置身于审美对象的情绪, 把审美主体的情感影射到审美对象的结构中, 从而把自身置换为审美对象而进行感受体验。在审美中, 人们通常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外射转移到审美对象上, 然后享受和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艺术设计当属文化精神范畴, 是传承文化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 时代的特点, 独特的设计师的个性, 以及民族文化和艺术内涵作为共同追求融合在一起, 在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 并因这类载体而绽放出艺术魅力和精神光彩。艺术家或设计师对艺术设计的独特想法, 体现出了设计师们才华与个性, 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是艺术家对艺术的不同追求, 对美的不同理解, 以及对美的认识的创建或再现。

用景观设计作为例子, 现代设计艺术把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人文精神与文化韵味体现出来。如苏州园林, 其艺术设计风格是自由的, 清新的, 淡雅的, 就是巧妙地融合了现代设计与古典文化, 并且融合的非常自然、和谐、统一, 使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和美丽的意境得到充分体现。景观设计方面的规划思想, 艺术构思以及规划格局 (或建设模式) , 每一点都将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审美追求展现出来。他们继承了古典艺术的设计精神, 唐代山水画艺术的美感, 古典园林的设计魅力, 和优良的品质以及人文价值。这些设计都是对中国文人精神“外师造化中观内心”精神的传承, 在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方面, 尽显中国文人追求的审美精神和审美追求。拥有精美绝伦和精湛无比外观的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 用其外观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自然的古典魅力充分的展现了和诠释了美丽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使得现代艺术设计体现出了古典神韵, 同时, 现代艺术设计也体现了现代设计元素, 人文之美, 把现代与古典艺术创新相结合也展示出来。此外, 现代艺术设计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 也受到西方思想和风格的影响, 中方特点和西方特点都有所呈现。人文精神是不受国界影响的, 不管是西方非常前卫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或者是西方文化精神的载体和表达方式。体现人文关怀, 表达的精神追求, 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意义所在。

二、形态与色彩的审美情感

形态通过大量符号的运用集中体现了审美情感。而这些承载了特定的内涵及寓意的艺术符号, 在创作时就已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在被创作者们纳入至作品设计结构中时, 是作为具有特定观念意义的符号, 包含了创作者的情感并给予具体的视觉表现形式。这些符号形式多种多样, 并且具备象征性和传承性, 是人民, 文化, 习俗和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的表现形式。丰富的内涵, 不同的图案, 更多的设计师的灵感来源材料数据库。

如凤凰卫视电影频道使用了总台标志的部分, 是现代版本的标志解构主义。色彩是独特的信息在视觉上的表达, 能瞬间吸引住人们的注意。除此之外, 色彩会影响人的心理与情感倾向, 不同的颜色会让人产生的联想和感受也不同。因此, 在色彩作为艺术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 已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最具吸引力的设计手段。现代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 在其色彩的选取上, 大部分都是相关于某些民族民间文化的概念, 在运用色彩方面, 将民族对色彩的喜好程度和民族文化心态表现出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阴阳五行这类哲学思想的形成是通过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在此基础上, 相应的中国传统的五个基本颜色就产生了, 即红、绿、黄、白、黑。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色整体概念。

三、现代艺术设计情感与精神表达

艺术设计, 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出现的, 凝聚了设计者的情感和心血, 表达了设计者情感和内在精神。艺术家将对生活的体会及对艺术世界的理解与体验, 提炼并升华为特定的艺术形象, 展示艺术形象的具体形式是图画, 这样就将艺术转换成视觉可见的, 目的是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强烈共鸣, 并由此带给人们独特的心灵体验。在这种艺术转化的过程里, 艺术家的真实感情是桥梁, 桥梁的作用是把艺术构思与表现形式连接起来。艺术家将自身内在情感的对外展示出来就是艺术作品, 情感是艺术家们艺术创作的力量。充满了生命和情感的设计作品就是优秀的、卓越的, 没有真实感受的设计不可能是好的艺术设计。只有融入了作者的真实感受, 作品才会展现出充满生活的张力与生命力。

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企业, 不同的款式风格会给人以特定的情感印象。像苹果公司的设计给人的感觉是简洁, 现代与时尚, 他们把公司的设计理念和表达情感化设计的产品向消费者推销。人们便会接受, 认可并达成共识, 设计情感在生产者、产品、消费者中循环, 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 却不知道, 情感印象已在心中中形成的。对于品牌的包装设计, 以龙井茶为例, 设计者在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把中国的人文精神充分的展现出来, 在此品牌包装设计中, 设计者也融入了自己对于茶文化的喜爱, 通过每个细节将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通过设计体现出来。这类的设计就是中国文人精神的真人秀, 也将喜爱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设计师的热情和自豪感充分体现出来了。

艺术设计之精神表达, 既是当代艺术设计的功能之一, 也是能够深刻的影响艺术设计的品质的精神表达。这种精神信息的诉说, 既强调艺术家内心精神的外在表达, 也强调艺术家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充分体现的其精神追求。艺术设计的精神表达要同时兼顾艺术家内心信息的外在表露, 也要在艺术作品中充分体现设计者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表达重在神似, 讲究格调、内涵、品性。在进行实际艺术设计的时候, 更是要求以独特的思想内涵贯通艺术作品之中, 以便让作品能够呈现出其独特的意境、内涵与品性。同时现在进行代艺术设计时也注重个性的展现, 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实现现今艺术作品个性化的内心表达。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实现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传统的艺术创新, 打破了传统模式, 在设计过程中, 充分展示自我, 以特色的创意展现了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个人精神表达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四、总结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行业应更加注重设计的内在表达。首先要形成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清晰的整体的中心思想, 围绕这一中心思想, 辅以设计者自身长年累月积累的浓厚艺术修养与技艺沉淀, 结合中西双方之设计技巧, 把握住艺术设计的精髓部分, 并充分展示出自身的设计特征与思想内涵。只有设计师内心充盈、较高的艺术修养、熟练的技艺, 才可成就无与伦比的完美艺术品。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杜少勋现代艺术设计中的精神理念》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09 (08)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的丰富,人类继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迈入第四个经济阶段———体验经济[1]。根据Pine和Gilmore的体验经济理论,在体验经济时代,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加关注其是否能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带给自己良好的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因此于产品比较集中、注重用户体验的电商和产品垂直网站来说,在商品的分类中加入情感属性,对产品进行情感化描述和展示越来越重要。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感受,情感因素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之一。感性工学作为研究用户情感的有效工具被引入到用户体验和网站设计领域。目前Lokman AM(2009)[2]、王猛(2012)[3]、金文婕(2010)[4]等人的研究在发现、总结已有感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网站分析改良的有效方案,但这并没有为网站注入新的感性要素,无法为设计师提供更具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此外,从用户信息认知处理过程的角度来看,用户体验是用户与网站信息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感觉[5],因此信息资源的分类、展示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又因为用户使用相关网站上商品的查找、商品的浏览选择、获取商品信息、执行购买等流程环节是用户体验最直接的活动,所以能准确反映用户需求的商品分类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特别是反映用户情感需求的商品信息分类。

综上,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将感性工学相关技术方法应用到对商品的情感化分类中,为网站融入新的情感因素。

1 研究方法的提出

感性工学研究用户情感的一种高效技术方法,以往通常被应用到产品情感化设计中,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将其应用于产品的情感化分类。产品的情感化分类即根据产品的感性意象或用户对产品的情感需求对其进行分类。首先需要获取用户对于该产品的感性意象及其种类,并据此对产品进行意象匹配、分类、排序,其中主要有感性意象词汇聚类、产品与意象的匹配两大步骤,如图1。

主要通过感性语汇来获取用户对产品的情感需求。感性语汇的收集方式可以灵活调整,对于种类多、受众面广、成熟产品的感性意象语汇表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可以借助计算机通过文本分类获取目标产品的用户评论、测评文章、广告等相关文本,然后进行文本降维,去掉不相关的词句,再进行人工筛选;产品种类比较少的新型产品,可以直接进行人工采集,包括访谈、检索相关文本。

对于通过感性意象词汇的聚类分析获得用户情感需求的种类,在聚类分析过程中,如果词汇量比较大,可以采用分步多次聚类的方法,先随机获取少量的感性意象词汇进行聚类,获取初始聚类种群,然后再对剩下的词进行聚类,这样可以减少文本数学描述的工作量,灵活方便,准确性高,适合大规模的互联网应用。

随着情感词汇的不断丰富,定期为聚类后的种群加入新的感性意象词并且重新聚类,并根据相关词汇的点击、搜索、出现频率看是否需要更换每类情感需求或感性意象的代表词汇、热门意象词汇,从而迎合、预测用户不断变化的情感需求。

聚类完成后,让相关人员根据聚类结果完成产品意象匹配,进而完成产品情感化分类。可以让商户、厂家、网站管理者在上传产品图片、文本等信息时对其标注情感属性标签,让计算机对其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网聚人”优势,分布协同完成大量工作。同理,利用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李克特量表等心理测量法完成感性意象值的测量评价,用于产品排序、推荐等。

完成产品情感化分类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应用在产品分类和排序、产品情感化描述和检索、产品个性化推荐等方面。所采集的数据亦可用于后续产品开发的感性分析。

2 研究方法的应用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文以基本型乘用轿车为研究对来进行产品情感化分类的研究与应用。汽车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各大厂商技术差距缩小,产品之间同质化的现象开始显现,特别是国内的自主品牌轿车。同时轿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办公的代步工具,其与用户之间交互比较频繁,也经常和用户一起出现在社交场合,由此无论从内饰还是外观上,都需要轿车能体现一定的情感,反映出用户的性格、品味,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轿车相对于其他商品来说,价位相对较高、配置复杂,关系到消费者的形象与尊严,并且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处理大量信息,高度参与到商品整个购买活动中[6],因此轿车的购买决策属于复杂决策。在购买轿车前的复杂决策过程中,消费者会拿出时间搜寻信息,仔细地分析处理所获信息,并基于自身的购买需求(比如情感需求、经济性、功能性等)来评估、考察可供选择的各种车型。由此,在综合销量、用户群、外观设计和情感附加度的大小,本文选择基本型乘用轿车中的紧凑级和中级轿车为研究对象。

2.2 感性词汇和轿车样本的收集

通过网络、杂志上的测评文章及用户评论收集轿车的感性意向词汇,去掉重复的、不合适的,一共得到霸气、力量感、凶悍、动感等70个感性意象词汇,如表1。

对于轿车样本图片的采集,参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各型轿车的销量,并结合点击率较高的七大汽车网站上相关车型在销量、关注度、外观评分3个指标中出现的位置和频数,选出30个代表性的基本型乘用紧凑轿车和中级轿车款式车型作为意象看板和研究对象。

2.3 基本型乘用轿车情感化分类所需数据的采集

本文应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感性词汇进行分类筛选,主要是通过聚类分析将收集来的感性意象词汇分类处理,再结合词频统计方法选出最能反映消费者感性意象的词汇。为了确保初始分类依据的准确性,同时尽可能多地获取受试者的隐性反馈,本次感性数据采集采用结合实地访谈的问卷调查。

首先,选取20个受试者,受试者全部来源于设计专业和车辆专业。让受试者从轿车样本图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5款车。此步骤,不仅是热门车型选择的过程,也是受试者对样本图片进行熟悉、明确其感性意象、激发或明确自己情感需求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后期将要进行的感性词汇分类的合理性。

接下来,让受试者利用词汇分类表对感性词汇进行分类。分类时受试者不用把所有的词都看完,只需从前往后依次把词汇填入分类表的第一栏,当遇到与前边所填词汇语意相近的词汇时,只需要把该词汇填入近义词汇的下边一栏即可,不断的重复该步骤,直到所有词都归类为止。可以把上述方法称为循环取词法,词汇量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它与向量法构建距离矩阵相比,避免了重复填写数字0或1的枯燥性,减少了词汇间的重复对比和受试者的心里负担。

受试者完成感性词汇分类后,让其用自己的语言或分类后的感性词汇形容一下自己所喜爱的车型。此步骤完成了热门车型的感性意象与感性词汇的匹配,同时也选出了热门感性意象词汇。

2.4 基本型乘用轿车感性意象词汇聚类分析

接下来,对感性意象词汇的处理包括:对感性意象词汇聚类,选出每类感性意象代表性词汇和热门感性意象词汇,从而获得轿车的感性意象种类及最受用户欢迎的感性意象。

本文将所有问卷中两个词被分到一组中的次数作为其亲近度的定义,并建立相应的对称矩阵,由于词汇量相对比较多,在此不作展示。将70个感性词汇构建的矩阵输入SPASS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5类,结果如表2。通过基于词频的统计,热门感性意象词汇为表2中粗体字,并把轿车根据其感性意象分为5类。

除上述方法外,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应用多维尺度法(ALSCAL)构建语意空间,再结合专家小组讨论进行分类;还可通过多维尺度法(PROXSCAL)算出词汇间的距离再进行聚类分析。

2.5 基本型乘用轿车情感化分类

可以让受试者在感性词汇聚类前,为每个轿车样本图片标注不超过3个感性意象词汇,选出某款车被标注次数最多的感性意象词汇,对比感性词汇聚类的结果确定其感性意象的种类;也可以在意象词汇聚类分析完成后,直接让受试者根据聚类结果对轿车感性意象进行分类,根据某款车被归入某类感性意象的次数确定其感性意象。限于篇幅,本文在图3中只展示了部分车型感性意象的分类结果,图中车型排序以消费者的喜爱度(被选择的次数)为依据,图5中四款“动感”意象车型的排序以感性意象值的大小为依据。对于轿车样本图片感性意象值的评定将采用改进后的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不再规定具体的数字,而是通过让受试者标定长度来表示感性意象值大小的方式来进行(如图2a),具体的数值转换让计算机(图2b)或调查者人工测量来完成。这种方式更加直观、人性化,不再强迫受试者把感性意象的强弱转换为刻板的数字,但是如果在后期数据处理时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将长度转换为数值时,将会增大调查者的工作量。

2.6 轿车的情感化分类研究成果在应用层面的可视化展示

以国内某知名汽车垂直网站为例,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应用进行界面层的可视化展示,轿车情感化分类方法在网页上的标签为“意象风格”。

图3、图4为网站主页上当“意象风格”处于选中状态时的状态,力量感、霸气、动感、尊贵感为比较受欢迎的感性意象,每类感性意象词后边都有数个同类热门感性意象词,其关注度越大字号越大,用户还可以输入自己喜欢的感性意象词汇,若后台数据库中有该词汇,则该词汇及所对应的车型将会呈现在用户的页面上,若没有该词汇、则该词汇被录入感性意象词汇库。

图5为用户选中某类感性意象词之后所呈现的页面,图中以“运动”为例展示了具有浓厚运动意象风格的轿车,并按意象值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列。

图6为用户选中具有特定感性意象的某款车之后的页面,图中以运动气息比较浓厚的凯美瑞为例,此外用户可以拖动滑块改变所选轿车感性意象值的大小,可以为喜欢的车子自行添加标签,标签可以包括用户群属性、轿车情感或功能属性等,研究人员由此可获得用户的偏好。

3 结论

产品的情感化分类迎合了用户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为产品的情感化描述和展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便于用户基于自己的情感需求对产品进行检索,降低搜索的时间和心理成本;同时为商品增加情感属性后还可增加个性化商品推荐的准确度;能激发用户潜在的情感需求,通过引导增加产品感性意象与用户情感需求匹配的成功率;并且为系统科学的对网站信息进行情感化分类奠定了基础。

相比以往感性工学在用户体验或网站设计中应用的研究,本文为网站融入了新的情感因素,将感性工学相关技术方法应用到产品的情感化分类中,并以基本型乘用轿车为例进行了初探,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但本文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探,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实践,为电商、产品垂直网站的商品情感化分类提供可行的方法,为其他领域感性设计实践提供一定参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能够让产品情感化分类方法变得更加成熟,可以更好的为设计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PineⅡB J,Gilmore J H.The experience economy.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Lokman A M,Noor N LM&Nagamachi M.Expert Kansei Web:A Tool to Design Kansei Website[J].Lecture Notes in Business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09,24:894-905.

[3]王猛.基于用户情感需求的电子商务网站首页界面设计研究[J].东北大学,2012(06):1-6.

[4]金文婕.基于感性的B2C电子商务网站界面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01):1-7.

[5]单鹏.基于C2C网络购物平台的用户体验研究[D].江南大学,2011(03):1-6.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9

一、浅谈当代建筑环境设计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住”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发生很大的改变, 取得很大的进步。相较于之前简单的建筑设计理念, 将人们禁锢在混凝土建造的房子中, 如今的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协调人和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 设计师在建筑的设计上也力求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在建筑环境中得到满足。要想做出完美的建筑环境设计, 就应做好人体活动和心理情感因素的研究。

二、人体活动因素分析

人类是一种群居的物种, 人的存在和生活都离不开周边的环境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 他们的行为主要受到环境和社会的相互影响。建筑环境对人体活动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首先, 人们的感官接受到建筑环境的刺激, 然后造成人们情绪上的波动, 再通过与人们的过往的经历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后产生人们对建筑的行为上的反应。所以,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人体活动因素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能够使建筑真正做到服务于人。

历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德雷弗曾经说过:“本能是神经系统的先天秉性, 具有明确的神经联络上的关联和协调性能, 以至于某一特定的刺激一定会唤醒某一特定的行为以及之后一系列的行为, 无论其是否具有某种与其配合协作的刺激。这种先天秉性是由于生物学上的自然选择作用造成的, 它决定了行为的模式, 达到某种生物上有用的目的, 而逼供不需要预见这种目的或达到这种目的的经验。”另外, 人们在之后的研究中也得出:“正常的感觉、意识和思想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才能维持下去, 如果没有变化, 就要出现丧失感觉的状态。心理实验也表明一成不变的环境容易产生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甚至智力退减。”所以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顺应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满足人体功能的需要。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设计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才能做出既符合人们的需要, 又能有最大的产量和最小的花费高效率模式, 并且在建筑环境的设计手段、设计材料、设计风格、颜色、温度等方面达到完美。

另外, 当今的建筑环境设计更应该贴近自然, 使人们能够融进自然,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而不是像之前的建筑一样, 一味地搭建钢筋水泥, 修建高楼, 将人们和自然隔离开来, 这就是人类的悲哀。所以, 现在的建筑环境设计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的流水、阳光、高山、坡地, 修建于大自然紧密融合的建筑环境, 这样也有利于保持人们的身心愉悦, 直接面对自然的大好春光。

三、心理情感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 人是环境的产物, 人只能顺应环境的发展,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 人的心理行为也是环境塑造的, 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 为了设计出适合人们的建筑环境, 对人们的心理情感因素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心理情感因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心理感受。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主要依靠两种手段, 一是人的感觉属性, 这是人的基本本能, 通过人的图形认知为前提, 再综合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二是环境的空间属性, 空间属性受到本国文化以及国外信息传入的影响, 研究这一属性, 能够研究出这一空间中人们的心理态势, 得出人们对环境的认知。

人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没有一定的标准, 是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们而有所不同的。随着经济和文明的发展, 建筑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而已, 他更是在人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场所、背景和媒介的作用, 是人的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思想, 这也注定了人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增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是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扩大, 建筑也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的阶段发展着。所以在建筑环境的设计中应该强调人在建筑环境的认知、感知、情绪和行为的交往。建筑环境既应该物质的因素, 也应该包括精神的因素, 发挥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 创造出能够带给人们积极的情感感受, 激发人们积极性的建筑环境。

(2) 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情感体验。人们是能够感知环境的, 而反过来环境也能够带给人们情感活动的变化。例如, 当人们看到秋季落叶纷飞, 会产生悲伤的感觉;听到悠扬的笛声, 会不自觉地产生愉悦的情绪;看到春天万物生机勃勃, 会产生一种激动的心情, 这些都是人们通过对环境的感觉和感知而产生的情感活动。这种情感体验也可以应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中, 所以建筑环境的设计要研究人们对建筑环境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大理石由于光滑的表面就可以营造出一种大气整洁的感觉;在建筑环境中加入大自然的流水声, 会使人心情愉悦;良好的采光效果, 也能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还有建筑环境中色彩的应用, 也能搭配出不同的效果, 给人不同的感觉。例如, 医院和图书馆这种安静的场所, 就应以白色等冷色调为主, 给人宁静的氛围;而快餐店等场所则应以红色等暖色调为主, 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也给人愉悦的感受。

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追求不仅仅是物质上的, 更多的来自于其对环境的情感上的追求, 这才是真正让建筑的存在有意义的地方。建筑环境的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必须研究设计中的心理情绪因素, 领悟人们各色情感, 并且将他们体现在建筑当中, 完美地呈现于人们眼前, 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结束语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需求不断增长, 在建筑环境的设计中也是如此。而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倡导下, 建筑设计上越来越重视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人成为建筑环境设计的服务对象。而由于建筑环境对于人体活动和心理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研究建筑环境的设计成为当今设计师的主要探讨课题。而做好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基础是掌握人们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以及人们的行为特点。其次, 应做好人们在不同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心理情绪的研究, 做好人们的不同行为的预估。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建筑环境, 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每天充满活力, 保持身心愉悦, 达到人和建筑环境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

摘要:建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审美需要是人们精神需求的高级表现。人们的视觉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强烈的反应, 建筑的形态, 体量, 轮廓, 颜色, 工艺等对人们的视觉都是刺激的条件, 感受建筑的外部特征, 与内部空间是一个人们对一个完整建筑更整体的心理感受。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强调整体的概念, 从整体来考虑和分析所涉及的事物, 把握建筑的空间感、尺度感和建筑特性的定位以及颜色对人们心理和情绪产生很多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环境,设计,人体活动,心理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1]蔡华.关于行为场所在建筑环境设计中作用的重新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10 (05)

[2]吴祥忠.民国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 (04)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10

一、平面广告设计

平面广告以其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视觉冲击力强、媒体传播形式多、容易传播、容易重复利用、价钱灵活等特点, 成为广告投放的主要形式之一。平面广告设计种类繁多, 包括标识 (商标和品牌) 、出版物 (杂志, 报纸、书籍) 、广告牌、海报、网站界面设计、产品包装等。平面广告设计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 通过符号、图形、色彩结合多种表现形式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平面广告设计包含多种设计基础知识, 如设计思维、广告创意、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 这些基础学科里都蕴含了情感形式与表现。

二、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情感形式

文字、图形、色彩是平面广告设计的三大要素, 平面广告设计主要是利用文字、图形、色彩作为媒介运用视觉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等原理对相关项目进行设计的基础学科。它并不是一门抽象的知识, 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起来的技能。情感形式与表现贯穿在所有的平面广告设计中, 能不能合理传递信息是好的平面广告设计的关键, 而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的模式,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与表达, 广告借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情感, 从而达到广告目的。本文希望借用已知的学科基础, 摒弃一些繁琐独立的理论知识, 用整合整体的形式对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表达与形式进行浅薄的探讨和分析。

情感是人类社会亘古的拥有与需求, 是人类物种最宝贵的财富, 艺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我们的情感与经验。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与表达, 是人类情感的提炼与升华, 现代设计借用艺术的特点去获得其目的和效果, 特别是广告设计, 利用文学、音乐、美术等各种感官经验开发的艺术形式去对创作其作品, “以情动人”去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

苏珊·朗格的美学观点提到:“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就是将人类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 把人类情感转变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情感是抽象的, 但也是具象的, 抽象的情感是由具象世界的经验通过内心的反馈得到。所以情感的表现往往是可以被艺术的形式所模仿的。情感的模仿可以分具象的模仿与抽象的模仿两种类型。具象的模仿可以通过具象的艺术形式获得, 摄影和写实性的或者具象的绘画作品通过电脑数字合成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实际案例的运用中, 运动品牌的广告创意应该偏选择更年轻、运动、自由、流行的元素和画面风格, 以符合运动品牌的情感形式;女性化妆品品牌目标群体是少女和熟女的广告作品呈现的也应该是符合相应目标群体的情感形式而有所区分。情感形式的抽象模仿可以通过抽象的图形和符号来表现——文字、色块和抽象的图形、图像。例如, 在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偏小的文字能呈现宁静、精致、高贵等品质;居中型的文字排列也能传达高格调、有文化、古朴等气质;不同的字体也能呈现不同的情感感受。色彩的表现同样也存在情感形式:红色的生活经验联想到太阳、血液、火焰、战争等, 具体的情感形式和心理感觉表现为——热情、激怒、危险、警惕、恐怖、勇敢、野蛮等;蓝色的生活经验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等, 具体的情感形式和心理感觉表现为纯洁、干净、博大、永恒、平静等。抽象的图形也同样具备情感形式:圆形象征圆满、圆融、和平、无害等;锐角三角形呈现危险、敏感、冲突、不安稳等感受。有国外相关研究人员做过实验, 把一部分人长时间放置在一个低温却是充满红色的房间;另一部分人放置在高温充满蓝色的房间, 被实验者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红色的物体是冷的, 蓝色的物体是热的。

前面所述某方面说明了人类的情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经验, 红色的太阳是温暖的, 我们尝试把红色运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去表现温暖的气质, 用红色的锐角三角形去表现强烈的不安和危险的同时再用蓝色的圆去稳定画面, 形式美法则里谈到的和谐与冲突, 实际上也是我们的情感特征的表现, 和谐的画面有安全、稳定、和平的感觉, 这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里提到的安全需求, 然后稳定久了人就会感觉乏味, 没有冲击, 所以广告设计往往需要在稳定的画面里打破常规, 这和形式美的另一法则统一和变化是一个道理。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里提到五种需求里面, 除了生理需求是物质的需求, 剩余的四种可以说是人类情感的需要。我们需要安全的感觉, 需要爱与被爱的感觉, 需要被尊重的感觉, 需要自我的实现的感觉。设计者可以尝试在人类共同而稳定的需求里去创作作品。例如, 让作品充满安全感, 充满爱, 充满尊重并充满理想。平面广告设计的情感形式由此而来, 由我们的生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影响到心理再形成情感, 不管是视觉心理学还是阿恩海姆和苏珊·朗格的美学观点, 尝试说明的都是这么回事, 在实际的设计运用中需要从我们的内心出发去感受作品本身所要传递的情感, 运用恰如其分的形式并且把这些形式都整合起来, 让所有的“力”都为同一个作品服务时, 才能够设计出更加高效优秀的平面广告作品。

摘要:平面广告设计种类繁多, 不同的设计类型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看到不同的设计类型却容易忽略设计的共性, 笔者认为平面广告设计是视觉心理学、生理学影响下的情感形式的表现。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版式设计,情感形式

参考文献

[1]苏珊·格朗 (美) .情感与形式 (第一版)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11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水资源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5–003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5年江苏省教研室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中我校陈捷老师参赛课题为“爱护水资源”。本次评比要求为: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等的联系,发展科学思维与决策能力。评比主题为:基于学科观念的中学化学教学。备赛过程为全组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不仅使我们对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更领悟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1 “爱护水资源”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中均提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其对应的二级主题分别是:水与常见的溶液;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保护我们的环境。课标中提及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如表1所示。

2 “爱护水资源”教材解读

江苏省内九年级学生主要使用上教版、人教版、鲁教版教材,各版本教材对“爱护水资源”主题在章节和内容编排上有不同的特点,如表2所示。

3 “爱护水资源”教学现状

我校使用上教版教材,第3章第3节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为水的组成并拓展氢气相关知识,简单介绍硬水和软水;第2课时为水的净化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为水的净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教学流程通常为:结合教材图表介绍水在工、农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和用水量比较,通过调查反馈使学生了解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分析水污染来源,介绍海水淡化。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5~8分钟,课后通过校本作业的反馈将相关考点进行补充完善。到第9章保护水资源教学时则通过污水净化实验等对上述相关知识复习并适当拓展。

反思教学现状,这部分考点应不会失分,但是身处鱼米之乡的扬州,学生平时并没有缺水的体验,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是否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和“爱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是否强化了生活中节水的意识和习惯呢?通过学生访谈,情况不尽人意,很多学生表示课前和课后在爱水和节水方面并无大的情感共鸣,行动上也几乎没有改变。

4 “爱护水资源”备赛实录

4.1 个人上课

陈老师在校内首先试上,课前布置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调查世界、中国、扬州水资源状况,南水北调工程,水在工、农业等方面的综合利用。课堂主要教学流程为:戈兰高地战役引入,小组汇报世界、中国、扬州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南水北调工程。教师介绍以色列出色的水资源管理并迁移到水在工、农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围绕水污染图片交流讨论水污染原因及防治。教师讲解海水淡化工程,最后以节水标志、世界水日、防治水污染的公益广告结束。耗时约35分钟。

组内评课:本节课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课堂翻转,先学后教使学生对水资源状况和应用印象较深。但整节课更像是关于水的科普介绍,缺乏化学味。大量资料的堆积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课堂缺乏思维的碰撞,观念的辩论,更无学科观念的支撑,师生互动显得单一而苍白。

4.2 组内备课

全组成员一致认为“爱护水资源”一课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涉及不多,学科观念还需要调动教学智慧去挖掘,突破点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以体验性目标为主。经过热烈讨论形成了以下赛课方案。

(1)学科观念:物质的循环思想和物质的转化观。

(2)教学设计要素:以学生活动、问题引导和媒体辅助(实验、视频)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3)教学设计主要结构:以上教版内容为主线索,本节课可以设计为水的拓展性复习课,水的组成和净化知识可以提炼渗透于本课中,本课核心应是水的综合利用,设计可分为四个版块。

版块一:水的现状——水资源的匮乏和人类的不合理使用。教学手段:先学后教——课前反转。准备4个小话题请四人学习小组准备,上课每小组各展示1分钟,其他小组评价,教师以一组有趣的图片加以小结。4个话题分别是①全球水资源调查;②我国水资源调查;③盐城和扬州水资源调查;④市民的水资源意识调查(呈现市民对身边水质问题的看法的采访视频)。时间控制在5~8分钟。

版块二:水的综合利用。教学手段:先学后教——课中翻转,学生观看教师事先精心准备的资料并进行思考分析(扬州所有市直初中均设置ipad教室,本节化学课人手1个ipad,相关资料预先拷在ipad)。教师搜集资料并剪辑,对国际先进的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和愚昧的、低效的水资源利用的反例进行对比,在介绍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视频中渗透水的循环观、转化观、守恒观,同时也是对已学水的知识的总结和为以后涉及的有水参加的化学反应埋下伏笔。具体资料:以色列滴灌技术;韩国海水淡化技术;中国新疆坎儿井;中国上海中水使用等。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版块三:聚焦水循环。该版块与版块二内容密切相关。教学手段:话题引领下的自主生成。话题①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海水等地表水—水蒸气-雨水-海水等;话题②人体中的水循环,如水-血液-尿液,呼吸作用中的水循环等;话题③水在化学变化中的循环,如氢氧燃料电池,C6H12O6-H2O-C6H12O6等。本版块需要准备的教学道具有小白板、水笔,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版块四:节水小达人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创作节水简笔画或节水宣传标语,全班展示并相互评价。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备课时,我们认为还可以通过制造悬念提升趣味性,如利用贝尔荒野求生的一组视频剪辑,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用生命吸管、自制水净化装置的展示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等。

4.3 区域磨课

预设与生成常会有出入,经过校内试讲,我们不断调整课堂内容和细节,如取消ipad的使用,增加南水北调的展板等。区域教研活动时陈老师面向扬州市直学校和广陵区开设研究课,教学主线如下:

贝尔荒野求生净水视频引入复习水净化知识,一组缺水图片引发水资源概况的师生互动,得出世界特别是中国水资源缺乏的结论。由水污染图片和自拍的市民对水质感受的采访视频引出水污染话题,教师介绍水在工、农业及生活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水污染源。通过海水淡化、坎儿井、云南储水一组视频介绍水的综合利用亮点。让学生分组画出自然界、生物体内、化学反应中的水循环,学生展示并相互评价。由生活中浪费水的一组图片激发学生爱水节水情感,组织全班设计节水宣传标语,选择优秀作品作为全班的节水宣言。

评课教师提出了如下质疑:本节课核心主题究竟是爱护水资源还是水的综合利用?课堂主线还不够明晰。开头视频的目的是什么?水循环是否与授课主题有逻辑关系?本节课后学生爱水节水的意识和情感是否更强?

4.4 专家诊课

根据同行的意见我们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确定为“爱护水资源”,将版块二主题改为节水的主要措施,开头视频改成了电视连续剧《水问》的片段,强调水对生命和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搜集了我校学生优秀的爱水节水宣传画插入PPT中;对若干细节又进行了修改。再次试讲时请扬州市化学核心备课组专家来诊课。专家组认为本节课设计的问题指向不够明确,特别是逻辑结构在观念上有自相矛盾之处,质疑如下:①地球实际并不缺水,水和水资源是一个概念吗?②水既然是循环和守恒的,为何还要保护?水循环与污染之间有联系吗?③海水淡化与废水处理是同类方法吗?④生活中节水仅仅是低层次的淘米水来浇花类行动吗?⑤植树造林、保护绿化与水资源有关吗?

专家组的质疑让我们重新审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是否能形成水资源十分宝贵的观念,是否强化了节水的意识进而逐渐形成节水习惯,是否有利于学生为更好地“爱护水资源”而树立学好科学的志向,通过水循环版块是否能渗透循环思想和物质转化观和守恒观,本节课是否弘扬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正能量。

带着质疑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次修改,删繁就简舍弃了华丽而少直指人心的视频,弘扬正气增加了反映人类进步的科技节水案例。特别是就版块间的逻辑结构展开研讨和辩论,最终确定这节课的逻辑主线为:地球到底缺不缺水?教学流程为:一是图片对比,引发是否缺水的争论。二是围绕缺水,分析原因(淡水缺乏、地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污染性缺水-采访视频);围绕不缺,解读水的总量不缺(过渡句:人类很聪明,正巧妙地解决缺水问题)。三是解决缺水的方案。转化法~反渗透、中水;节约~滴灌、坎儿井;调度~南水北调;收集~水窖(过渡句:看来,水在自然界一直在循环着)。四是水循环。学生讨论、分组绘制不同类型的水循环,展示和点评。五是再次引发争论,既然有水循环那总水量应该不变,为什么还要强调爱护水资源呢?首先人类解决缺水的方案大多需要消耗能源和资源,其次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会导致一些水资源不可逆转(工业重金属,农业农药化肥),还导致次生污染(土壤不可修复、大气污染等)。绘制节水宣传图或口号。展示,点评(结束句:水,孕育了生命;水,滋润着万物。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爱水者必有大智慧)。

5 “爱护水资源”赛课后记

分析“爱护水资源”一课,主要知识点有: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对水资源状况及污染事例的讨论、交流等逐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强化爱水节水的意识,渗透循环思想和守恒观,通过科技节水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的欲望,弘扬人类进步的正能量。

纵观磨课过程,经历了三部曲。最初的课属于资料堆积型:将水资源相关知识通过调查反馈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会积累一定的科普知识,也有信息搜集和筛选的过程,但是并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烙印;随后的课属于版块叠加型:四大版块的设计使课堂内容和深度有所改进,特别是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教学目标有了落脚点,但主题不够突出,特别是版块间缺乏合理逻辑,课显得生硬而做作,因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属于创新体验型:以是否缺水为逻辑主线,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学习相关知识,在思维碰撞中领悟学科观念,在情感共鸣中升华个人素养,在活动体验中感悟社会进步。本课最成功之处是在深度融合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5.1 三维目标的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相互交融。“知识与技能”目标往往可在相对较短的课时内实现,“过程与方法”则需要较长时间的体验、较多课时的积累而习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能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熏陶以及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达到,三者不是割裂而是浑然一体的关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进行有所侧重的设计。本节课正是在学习水资源概况、水体污染知识及工农业和生活节水措施中激发了学生爱水节水的情感和学习科学的热情。

5.2 融合于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应触碰学生心灵深处,最好借助问题引发思维冲突,继而产生情感或观念的碰撞或共鸣,由此修正并逐渐形成。资料的堆积和展示,生硬的说教和宣传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学生在地球究竟缺不缺水的思维冲突中,在水循环中水量不变为何还要强调爱护水资源的深入思考中明确了爱水节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值得一提的是,每节课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和课堂结构的逻辑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5.3 融合于学生活动

学习需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有效的学生活动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心理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互动中领悟。学生活动的形式应生动多样,特别要重视发挥现代教学资源的优势以提高课堂效率,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本课中对于地球是否缺水的讨论、水循环图的绘制和展示、节水宣传画的设计和评价等都让学生产生了质疑和共鸣等情感体验,无形中引领了他们的价值观。

值得重视的是部分教师虽然在理念上认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但在操作层面往往存在着两大误区。其一是忽视,即口头上认同,教案上有痕,但由于地域性应试的压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隐形和反馈局限,不少教师在理念与行动上选择了分裂。其二是割裂,表现在操作层面有不少教师将教学的三维目标割裂开来,甚至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特别设计学生活动或教学板块来达成。两大误区的存在易造成学生过分重视知识建构,缺乏情感态度体验和价值观引领,长期以往不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和正向的价值观形成。实际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学科知识是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与德行发展的智力基础,无论是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将三维目标深度融合,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王祖浩,王磊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情感与产品设计 篇12

一、情感教育法在高职“基础”课中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 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 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 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1) 这段话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面对不少高职生没有认识到“基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上这门课合班上课比较普遍的现实, 对教师能力和教学方法是更严峻的考验。采用情感教育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改变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实质性缺位的状况。

首先, 情感教育法可以协调师生关系。人是感情动物, 总是按照一定的情感方式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基础”课中, 教师和学生构成一对矛盾主体, 学生只有在和谐的关系中会主动接受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少高职学生接受知识过程, 很多时候就是接受教师的过程。老师通过真实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来提高学生对知识认知和对道德的认同。

其次, 情感教育法有利于感化学生。虽然有些高职生学习习惯不太好, 但是多数学生思想很单纯。当老师在语言和行动上表达出对他们的爱、对社会的爱、对教育的爱等真挚情感, 推心置腹与他们进行沟通时, 他们更容易被感染和感化, 会更加积极主动投入课堂。教师只有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情感才能感化学生, 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反之, 老师对学生缺乏感情, 特别是态度冷漠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法的最大的作用师生双方积极投入情感, 学生主动性增强, 课堂气氛活跃, 在双方的努力下, 提高本课程的实效。

二、情感教育法在高职“基础”课中具体方式方法的运用

下面以“基础”课绪论为例阐述情感教育法中具体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一) 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的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成都女孩上大学遭父亲反对 (2)

课堂互动:如何看待玲玲的父亲及其观点?

案例教学:中学校长的一封信 (3)

课堂互动:从这封信中领悟到了什么?

案例教学:我校大一学生患焦虑症 (4)

调查讨论:这位同学带给各位的思考?用最恰当的字眼描绘入学以来的心情。

调查讨论:用最恰当的字眼描绘入学以来的心情。

讲授:正确认识自我;大学是什么;上大学学什么, 怎样学?

多媒体教学: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5)

课堂互动:在乔布斯的演讲中, 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讲授:大学是什么?大学里学什么?

多媒体教学:天堂的午餐 (6)

责任心课堂互动:谈感受

人际关系课堂互动:自己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原因?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讲授:怎么学?自主学、全面学、创新学

创新学:多媒体教学:国家创新元素 (鼠标现象) (7)

课堂讨论:我们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怎么办?

终身学

小结:大学阶段的生活适应起来并不难, 建议大家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 多关注那些能够掌控的事情。你将度过或许不是最幸福的, 但肯定是最怀念的一段大学时光。

课外作业:分班级辩论“大学生学习以专为主还是以博为主”时间地点定好邀请老师参加。

(二) 情感教育法在高职“基础”课中具体方法的运用

下面以“基础”课绪论为例阐述情感教育法中具体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讲授法。它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获得认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教师首先要投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在讲授“大学是什么”的时候, 系统介绍高职院校的特点的优势和特点, 从情感上明白是否成功不取决于上什么大学, 而是在大学怎么学的问题;在讲“上大学学习要求变化”中自主学习时, 要求他们自主系统的学习, 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学习专业类、哲学类、人文类的相关书籍。学生会积极主动的问哪些属于哲学类、人文类的书籍, 这时候就可以推荐和引导了。因为高职高专都是专科生, 会涉及到拿本科文凭的问题, 这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两种途径:一种是专升本, 一种是时间灵活、成本不高的途径是自考。讲一些关于自考的问题, 学生很感兴趣。从高职生自身角度出发的讲授, 更能引起其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互动式课堂提问。在问答中, 既活跃气氛, 又在情理交融中构建双方满意的课堂。成都女孩上大学遭父亲反对, 问:“你如何看待玲玲的父亲及其观点”?多数学生坚持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这种提问的方式, 就比直接问该不该读大学能够激起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自我认识中, 当问“你是什么, 不是什么?有什么, 没有什么?想要什么, 不想要什么?”的时候, 学生一片哗然。三个问题虽然能够从角色、资本、目标三个角度来回答的很少, 但通过问答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实际情况, 而且课堂气氛很活跃, 为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讲到大学要学会与人相处时, 通过问答引导他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既要相信别人, 又要保护自己;学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能换角度思考问题;要会倾听同时又能适当的展示自己。这种教育方式, 教师学生都投入情感, 身临其境, 学生会明白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不足而改进。

案例教学法。选择典型、真实、最好是能够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教学案例。这样既能提起学生兴趣又有现实意义。比如, 选了“中学校长的一封信”这个有广泛社会效应的案例。它能够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反思, 进而考虑本课程究竟有什么作用, 改变他们认为学“基础”课没意义的状况;本校同学的焦虑症案例把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困惑结合, 说明不适应大学阶段的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

课堂讨论。在教学中, 一种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进来教学方式就是课堂讨论。讲到“认识自己和学什么”时, 让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不少高职生的独立性都较强, 也比较自我, 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正确的。通过讨论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参与度, 改变了学生在课堂实质缺位的问题。老师在归纳总结的时候, 由于学生事先有思考更易于受到启发。

多媒体教学。对于有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基础”课而言, 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教学, 特别是播放一些视频资料更直观, 效果更好。比如“乔布斯的演讲”视频使学生去思考三个问题:第一,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第二, 失败并不可怕, 机会给有准备的人;第三, 以良好的态度对待生活。学生看完后发表感叹:不浪费大学这三年时光;看完“天堂的午餐”, 部分学生流泪了。有的觉得自己对父母不够孝顺, 要转变对父母的态度, 通过努力使父母生活得好些;看“中国制造的鼠标现象《国情备忘录-创新元素》”后, 不少学生都很感慨, 爱国热情一下迸发, 这时候引导学生要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

三、情感教育法在高职“基础”课中要注意的问题

情感教育法固然很好, 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

(一)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来思考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 确定一个以高职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为起点, 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全面目标。

教学设计要以高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高职生的特点和水平以及教师自身的能力作为依据。首先, 分析高职新生的特点和现状。教学设计从思想和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惑、迷茫以及矛盾入手, 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其次, 要设计轻松的学习环境, 使高职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最后, 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既要注重结果, 更要注重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以及真正受教育的程度作为评价学生一项重要的指标。

(二) 情感教育法的具体教学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讲授法需要教师吃透理论, 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讲解。马克思曾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 (8) 只有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过硬, 讲解中只要做到情理并用, 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就会增加, 学习积极主动性会增强。

提问法中问题首先要有启发性、有明确的目标。要解决高职生思想认识和实际生活或者社会中某个现实问题,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思考。其次, 提问方式恰当。要尊重、信任学生, 杜绝以质问和怀疑的语气提问。最后不能忽略归纳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获得新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讨论法要注意:提前布置任务, 让学生充分准备, 以免出现讨论时无话可说的状态;讨论的内容要有吸引力;在学生讨论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对学生反思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起着积极作用。这种方法在情境交融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法要求选择的案例能反映社会和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引发他们对自身思考, 提高学习的兴趣。案例不能太复杂, 说明的道理不能太深奥。对于高职生而言, 必须是可以理解并能够引起其情感共鸣的案例, 才能围绕这个案例有能够开展讨论的内容, 学生的参与度才会高。

情感教育法是高职“基础”课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思想动态, 找到合适的“起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师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学生。以帮助学生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 用讨论、案例、提问、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在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做到情理交融,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变目前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实质缺位的一种现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 1995.

[2]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 1991.

[3]徐继存, 赵昌木.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5]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合肥:合肥工业出版社, 2012.

[6]朱宗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 (7) .

[7]黄艺羡.情感激励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2) .

上一篇:《我爱记歌词》下一篇:学困生问题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