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2024-09-19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精选11篇)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1

人之为人, 贵在有情。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说的都是一个“情”字,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诸葛亮的《出师表》,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等都是至情至性至美之文, 古今中外有很多名著之所以流传千古, 是因为和人类最珍贵的思想情感产生了共鸣。基于这一点, 本文就语文教学与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 谈一孔之见。

一、语文教学要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有人说过, 不了解祖国的历史, 就是不爱国的表现, 忘记历史, 就是背叛。所以语文教学中要体现爱国主义的理念, 要让爱国主义的旗帜飘扬在课堂的每一角, 我在讲《天上的街灯》这一课时, 主要介绍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在讲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 挖掘我们民族的情感—爱国、爱家。而“五·四”爱国精神就是这一情感的体现, “五·四”的火炬点燃了中国革命, 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序幕。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永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人结合有关课文, 如《论持久战》、《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文章, 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揭露日寇的暴行, 歌颂抗日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 用“血战台儿庄”、“北团大战”等战役, 证明中华儿女不可辱, 炎黄子孙不甘当亡国奴, 由此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痛恨, 对骨肉同胞的无限热爱。结合南京大屠杀内容, 用三十多万同胞的不安灵魂揭露倾略者的疯狂野蛮;用对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的虐杀, 暴露出日寇的惨无人道和丧尽天良;用不择手段的杀戮, 暴露出大和名族的变态和文化的劣根性。至今岛国有人还没有彻底反省, 不过, 历史已经证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玩火者必自焚”、“多行不义者必自毙”。日本应向德国学习才会有出路。通过以上文章的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爱憎思想情感, 教育他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华名族。

二、语文教学要贯穿集体主义教育

我们的文化受儒家学说极深, 儒家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宣扬的是有所作为, 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思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结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 重点学习了俄罗斯民族的正义和勇敢精神。俄罗斯民族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站起来的一个民族, 是在克服一切艰险及大敌当前众志成城而强大起来的一个民族, 保尔有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临死的时候, 他就能够自豪地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一至理名言映射出俄罗斯民族积极进取, 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正是这一精神引导了苏联革命向前发展, 引导了苏联红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都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通过这些讲解, 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的, 从而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情感,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三、语文教学要结合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良传统, 结合课文《为人民服务》一文, 介绍了许多先进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模范人物, 学习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助人为乐”、“公而忘私”的自我牺牲精神。结合课文《朱德的扁担》, 着重学习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结合历史, 讲了无论是在过去, 还是在现在都应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结合历史, 突出中国共产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只要你说得对, 我们就改正, 只要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就照你的办。” (《为人民服务》) 。这一至理名言, 永远成为我们做人的指南。“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传统, 来自于革命实践, 今天的我们决不能丢弃这些传统, 要教育学生发扬革命传统, 牢记革命传统。

四、语文教学要渗透中华民族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很多美德, 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美德教育, 使学生热爱美, 追求美, 崇尚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好情感。结合课文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为材料, 着重讲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友情的传统, 交友交心、诚信为本, 把真诚对待朋友看成是做人的永远追求。又如,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孝”治天下, 结合课文李密的《陈情表》, 讲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举, 反之, 则为可耻之举, 文人李密是一位非常孝敬祖母的人, 读了他的《陈情表》, 我们师生都非常感动。字里行间一片孝心呼之欲出。如文章开头“……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祖母刘, 愍臣孤弱, 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既无叔伯,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读到此处, 作者之可怜, 实在到了“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地步”。再如结尾“……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晋武帝招为太子洗马, 而圣朝以孝治天下, 作者赡养祖母, 无法远离故土做官, 因而写了《陈情表》。读罢感人至深, 作者一腔肺腑, 流传千古。中华民族美德源远流长, 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美德教育的源泉。

五、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更离不开思想品德的教育。

1.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明辨是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的是林冲无端遭受迫害, 终于被逼上梁山, 走向反抗道路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 我们要思考林冲为什么造反?造谁的反?是谁的错?要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 得出官逼民反, 是封建制度的错, 林冲并没有错。历史的看, 林冲和他的战友们所走的路是正确的, 光明的路。《狼和小山羊》一课, 小山羊怎么会弄脏上游的水呢?并且小山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呢”, 怎么会在背后说狼的坏话呢?狼要吃小山羊,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小山羊难道有错吗?学习了这篇课文, 激起了师生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弱小者的无限同情, 相信河附近有一猎枪正瞄中了狼。

2.语文教学要教育学生分清善恶

《渔夫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渔夫无意拯救了一个魔鬼, 而它恩将仇报, 却要吃渔夫, 渔夫冷静斗争, 最后收拾了魔鬼。《农夫和蛇》写了一位农夫在冬天里遇到了快要死的一条蛇, 农夫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 到了夏天, 蛇复活了, 却要吃农夫, 这就是恶魔的逻辑。但恶魔不管多么凶残、狠毒, 即就是武装到了最后的牙齿, 也逃不出“猎人背后的一枪”。蒲松龄笔下的狼, 更是阴险和狡黠, “狼亦黠矣”, 但还是没有逃出屠户的大刀。“禽兽之变几何哉!”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 教育学生分清善恶, 认清真相。“不因善小而不为, 不因恶小而为之”。

3.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坚持正义

都德的《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中, 普鲁士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区, 而法国人民不甘做亡国奴, 奋起反抗侵略者的时代场面, 小弗朗士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和课堂上不同寻常的气氛, 正是一个有良知的有正义感的心灵的真实流露。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四对主要矛盾,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战争, 乌云遮不住太阳, 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事实雄辩的证明, 不管侵略者多么猖狂和凶恶, 都会被正义的光芒扫射的无影无踪, 世界永远是世界人民的世界, 亚洲永远是亚洲人民的亚洲, 中国更是中国人民的中国。相信正义永远属于那些爱好和平的人们。

总之, 语文教学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 学生美好思想情感的养成, 语文教学应有意识地去挖掘、去引导。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2

丁立群

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感受到了学生工作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面对学生工作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探索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

对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方法,我做为一个辅导员,责无旁贷地思考、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担任辅导员的加工9.10班,由于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在学院的表彰中,两年获得六个奖项:两年的先进班级和四个文明寝室。成绩的取得与学生处、系领导的正确指导及学生的努力分不开,借此机会,与大家谈谈我做学生工作的体会,和大家切磋。

一、我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我院学生特点:自律综合素质偏低,表现在集体观念、劳动观念差,意志力不强,自身修养差,行为规范不到位等;学习专业思想不稳定,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业对毕业后的自主择业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只有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学生才能在学会做人,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职业能力上,与学校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同时要清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虽然它应融合和全方位地渗透于各项工作之中,但不能包容和代替一切。因为教育与管理必须如影随形,才能相得益彰。所以,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的要求和管理,注重整体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运用情感效应,实现个体教育的有效性。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影响和造就跨世纪一代新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品质。

二、严格管理与情感效应并用的工作方法

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作用,将外在规范与学生的内在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条件。基于此,必须在日常生活规范、量化上严格要求。这是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但个体的差异,需要我第 1 页

们注重个体教育的有效性。在个体教育中,我较多地运用了情感效应。

情感效应的含义: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当外在情感触及到学生在的情感需要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状态。我们要运用情感艺术来推进学生的正确认知,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运用情感效应的前提是思想上的勾通。必须深入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关爱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心灵上的沟通从加工9.10班入学起,我每周末都要去宿舍,和同学谈心,下棋娱乐,有时间到课堂听课,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时间允许的话,参加学生的劳动、演讲、才艺对抗赛等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既能建立真挚的师生情,又可以发现很多鲜活的思想动态,工作针对性强,实效大。

下面谈严格管理与情感效应并用在学生工作中的几个运用实例。很多同学对学校的严格管理有认识上的误区,觉得大学生应是活跃、自由的。我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及深入同学得到有关第一手材料:第一,学生不能理解或完全适应学校的严格管理;第二,学生就是学习,奖学金就只应考虑学习成绩;第三学校只重视量化,不重视学习,值周、劳动、整理内务占用时间多。

为此,我利用热点辩论、演讲交流主题班会或调查实践等形式提出:⑴一个集体没有制度、制约机制行不行?⑵严格的管理与灵活的头脑、思想是对立的吗?⑶志不强者智不达。⑷大学生能否谈恋爱?⑸劳动中的苦与乐⑹学业、就业、事业。⑺知学、好学、乐学等问题,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影响,最后达成共识,用共同的认识来指导行动。因而,同学们正确地认识量化,明确做人是第一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培养是第二位的。所以,同学思想非常活跃,学习、各种活动主动性高,针对性强,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敢于向自己挑战、敢为人先的风气。量化、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学院前矛。

严格的管理还要有恒。今年下半年开学后,因为已到三年级,同学们一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我没有放任自流,而是体现了管理的严而有恒。就要不要保持集体的先进性与同学座谈,班集体中的正确

第 2 页

舆论形成后,再与一些较散慢的同学谈心,指出养成教育、意志力对人一生的影响,我也坚持出操、听课,进行检查、监督,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班集体保持了积极进取的态势。

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我管理,需要一支过硬的班干部队伍,但同学中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全局观念差的现象,所以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如班干部换届时,有个女同学想由原来的学委改任班长,她的见解、威信、能力都无可厚非。但从全局出发,团支书已是女生,为了男同学工作的开展,任命一男同学更合适。当时,这名同学挺冲动,一人去海边坐了一天,然后找到我辞职,原因是心照不宣的。我耐心地听她渲泄后对她说:做班长是锻炼,其它工作也是锻炼,为大家服务;人应该正确地评价自我,同学选你做班干部,是希望你做学委而不是班长(我将选票给她看了一遍)。进一步开导她,每个人都应顾全大局,有整体观念,老师和系里的最后分工是从全局出发的。她是个明事理的学生,同意了老师的观点,但还没能完全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我同意了她的辞职要求,并鼓励她集中精力学习提高。事后又多次与她谈心,并介绍她加入科研课题组。使这个原本很出色的同学在一上一下中,走出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端正了态度。现在,她与老师和同学仍保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已成功地应聘于鲅鱼圈嘉荣公司。

由此,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还有欠缺,对此,我们做师长的要包容,要有胸襟。有时候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遇到,这时情感效应的运用更为必要。

如刘红霞同学入学之初,父兄迭遭意外而离开人世,她在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各方面比较消沉。我与全班同学每人写一封信从精神上鼓励她;也在经济上给她承诺,告诉她我会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又为她在饭店联系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彻底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现在她已顺利完成学业。

第 3 页

我觉得对贫困生,“助其贫困”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育其精神”,让他们自信、自强,有坚韧的意志力。

谭明辉同学患腰脱,医生嘱其不能剧烈运动,我一方面为其调换床位(原床位在窗前)、联系针灸,怕他因治病花费而影响生活,多次找他到家里吃饭,谈心,给他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没因其有病放松要求,明确告诉他,早操可以不上,但必须按时起床,整理内务,参加不受病情限制的活动。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受到影响。经过治疗,病已好转,现信心十足地参加实习,准备在实习单位就业。

还有一同学因父病故,突发感应性精神病。当同学把我从课堂找出来见到他的病态时,我流泪了,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又是预备觉员。我想,我们一定要挽救他。我与周书记一道,安抚他,使其镇静,周书记为其脱鞋盖被,联系医院和车。我在第二天要考计算机二级而准考证还没取回的情况下,带着两名学生将其送到鞍山康复医院。

一周后,我与周书记带着礼物再次乘车去医院看望他,鼓励他振作起来,让他明白学校和老师不会放弃他。我与全班同学一道为其捐款(他现在仍不知情),在师长和同学们的关爱下,现已完全康复,顺利通过学业,在鞍山蔬菜保温贮藏库实习。

个别生人数虽少,但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心理、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付出大量爱心和精力,也最能使学生接受你、拥戴你。

经过在校期间,学校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这个集体产生了院学生会主席、卫生部部长、保卫部部长、英语协会会长、红杏文学社社长等优秀学生。在刚刚开始的毕业前顶岗实习中,由于全面发展,具有竞争力,同学主动出击寻找岗位和机会的占50%左右,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觉得,严格管理和关爱是可以协调统一的。只要正确引导,达成共识,学生自我管理是没问题的。说句实话,我工作虽有热情,肯付出,但由于教学、实验、科研和自身提高培训,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是不客观的。可我勤奋务实进取的做法,也在影响感召

第 4 页

着学生。学生看我太忙,都说,给老师省点心吧,老师太累了。我与学生建立了真挚的情谊,工作和思路易为学生接受,工作效果较好。另外,健康心理教育和挫则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工作来达到目的。

总之,我们做师长的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后者有着大量的、无形的、不计工作量的工作。我的原则是: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恒,严中有活,不管以何种方式,只要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才算不辱使命。我的信条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01年1月

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思想 篇3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教材分析。

(1)教材体裁和结构特点。《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三篇不同,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它是以叙事散文的笔法写的。所以既可以把它作为小说来教,也可以把它作为叙事散文来教,文章主要采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2)教材内容。小说中的父亲由于自家的台阶低,总感到低人一等,他“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正因为如此,父亲就把一生的追求目标锁定在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上。这座九级台阶高的新屋,让父亲进行了漫长的准备:捡砖拾瓦,抱土背石,为一草一木而拼搏,为一卵一石而奔命,数十年如一日。新屋盖成了,台阶垒起来了,而父亲却老了,身体也垮了。这座九级台阶高的新屋就成了父亲的人生坐标。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①体会父亲用劳动证明自身价值赢得尊重的愿望及作者对父亲饱含敬佩与辛酸的情感。②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4)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体会作者的感情。②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充分认识生活的艰难,培养对人、对事的悲悯之心。同时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2.教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题。

3.学习小组准备:笔者面对的是60个学生,把他们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一组由一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的讨论记录。目的是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合作探究来创设情感,让学生更深入情感体验的氛围中。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我设计了一组带音乐的动画,画面中是一个个沧桑、衰老的父亲形象,音乐是崔京浩演唱的《父亲》。这一组震撼人心的画面再配上歌手深情、凄婉的演唱为文章创设了情境,渲染了气氛,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2.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

3.整体感知和学生互动阶段(10分钟)。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点和问题,要求各小组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结果综合起来,这些问题是:(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3)“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4)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5)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6)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7)谈谈你对这位父亲的认识。

4.各组发表意见(7分钟):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对老师设计的问题发表本组的看法。

5.协作质疑:(2分钟)让各小组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调查得出这些问题是:(1)父亲与三级台阶之间的关系?(2)父亲对这三级青石板台阶的感觉怎样?

6.师生互动(5分钟):针对得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其他学生再作补充,不足部分老师总结。

7.课文知识拓展(12分钟):(1)谈谈你的父母在购买住商品房或建筑新房子时所做的各种努力和艰辛。(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练习,略)

三、课堂小结(1分钟):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淳朴、无私、敢于拼搏的精神。文章的过程与结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坚韧,也启迪我们对前辈生活价值观作全面的审视。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4

一、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展开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创设情境, 开展研究性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 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动口去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 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同时, 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朋友, 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 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只有这样, 学生才敢于进行奇思异想, 质疑问难。现在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作用, 提高他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 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 教师要力求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索的热情,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灵活运用教材, 把注重知识灌输变为培养学生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在国家既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目的指导下编制而成的, 它不仅是教师用于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源泉,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首先, 避轻就重。要避免将所有的知识生硬地凑合在一起全部加以讲述, 更要避免偏离主题去讲述或者开发其他学科的知识, 而要顺着教材的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事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上;其次, 重组教材。教师要不断去适应政治课本身的这一特性, 可以考虑在党和国家的新方针政策之下增加教材的新内容和新观念。

三、用亲身体验代替空洞说教

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目前,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推行和教材的调整, 国家已经加大了教材改革的力度, 从编写的形式上、内容上更加强调生动、有趣和日益接近学生的生活, 改变了原有知识的偏、难、繁、旧, 并从课程管理上改变了过去过于集中的做法,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而, 教师的教学更具灵活性, 尤其需要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所谓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是指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跟上时代的步伐, 符合时代的要求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复习过程中, 一些内容需要一节课完成的, 但真正操作起来是难以完成的, 如自尊自信、理解与宽容等。而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就会加快复习速度。虽然很多时候, 学生都会积极配合, 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 真正能把知识掌握好的学生是不多的。因此, 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只讲速度不讲效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容易忽略知识点, 而且学生也不能真正地把知识扎扎实实地学好, 长期下去, 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就会有所下降。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就得一步一个脚印, 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好, 既要把握时间的度又要讲究效率, 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掌握知识, 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同时还应把过程抓牢抓实, 不能蜻蜓点水。

教师要想得到有效的成长, 除了自身的努力外, 还有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多听同行授课。俗话说:“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与同行交流和探讨, 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借鉴别人的长处。比如, 新课程谈到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对于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感到很费解, 我是听了同行的课之后与自己的相比较, 才领悟到其中的奥妙, 才真正明白“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区别。还有, 要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 也离不开学生这个重要主体。学生接受新知识较快, 对新事物了解较多, 我应该多向他们学习, 正所谓“三人行, 必有我师。”对于缺点, 我能改则改, 难改则想办法改, 师生感情增进, 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教学效果自然也有了改善。

四、利用讲故事进行道德教育

给学生讲一些有趣味的故事, 既可以帮助教学, 又可以趁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经常利用这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利用讲故事进行道德教育, 可以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体会的发展, 有利于道德行为的养成。品格教育研究者基尔帕奇克认为, 讲故事能创造对象的体会依赖, 刺激学生成善的渴望;故事能提供大量的良好示范, 这种示范在儿童的日常行为环境中经常缺乏;故事能够使学生熟悉他们需要知道的行为规范, 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他们的生活。可见, 通过讲故事, 学生就会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心灵就会受到触动, 内心的道德体会油然而生, 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思考故事里人物的道德示范, 并参照日常生活进行自我激励。在利用讲故事进行道德教育时, 建议学生不要仅仅停留在对故事内容的了解上, 还必须根据故事人物的行为来判断真实道德生活中自身及别人的行为正确与否, 并认真地进行道德思考。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上, 传授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和态度的统一, 创新教育十分重要。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 提高学生创新的心理素质, 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 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敏锐观察力、心理承受力, 在挫折面前能很快调整自己的心态, 自立、自强、自尊、自信。

总之, 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加强学习,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 勇于探索, 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摘要:怎样才能做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呢?曾经听到有一首歌唱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给人很多启发。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是不是爱的不够放手, 而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呢。管得太多, 管的太死, 教的太多, 学生做的太少, 是不是其中一个原因?为此, 从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展开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灵活地运用教材, 把注重知识灌输为培养能力;用亲身体验代替空洞说教;利用讲故事进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5

摘 要:高校教师应该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坚持严管善导的工作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用科学理念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奉献。

关键词: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引导;情感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84-03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证明,教学过程中保持情感维度的和谐性,让师爱发挥“心理调节器”的作用,实现师爱的激励效应、感化效应和调节效应,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而,情感教育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法,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受到了较为严峻的挑战,使德育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疑虑与困惑。是什么原因使情感教育法如此的尴尬?如何让情感教育法走出当今高等教育德育工作的困境?下面从“管”、“导”两方面谈谈情感教育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继承与创新。

一、严于管理,善于教育

俗话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今教育工作者也把“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严格管理,善于教育”作为规范学生行为举止的重要施教原则之一。

(一)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法

所谓自我教育法,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长斯的教育探索实践证明,自我教育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只有让学生自发地激发出主体的需要欲望,不失时机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道德教育的影响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才能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时,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没有自我教育的愿望,就没有自我教育,更不可能达到预想的自我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综合素质观念,同时要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力,借以克服自我教育中的障碍。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一出世就开始自我教育了”,这是很有科学哲理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塑造自己,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慎独”是指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在独处之时,也能自我都督、自我控制,坚持良好的品德行为。老子说:“自知者明,自制者胜。”这就说明老师不在时,同学们是完全能够相互监督、检查的。由学生骨干负责管理,让学生从别人“要我遵守纪律”的意识逐渐转变为“我要遵守纪律”的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独处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律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适的能力亦是自我教育的起点,又是自我教育的方法。只有使学生的这种能力充分发展了,才有可能使他们将自我教育付诸实践,并收到教育效果。青年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行为规范的形成将影响其终生。因此,引导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自我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关注学生一举一动的同时,还要有选择性地组织一部分同学交流个人自我教育的心得体会,促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批评教育法

所谓批评教育法就是通过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否定,削弱其错误影响,使之转化到正确方面来的一种方法。在运用批评教育法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批评的方式。可根据不同的事例和不同的情况,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夹在赞美中的小批评”。这是一种与表扬相结合的批评。二是避开他人的个别批评。这种方式既缩小了对当事人的负面影响,又较好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理。三是采取对事不对人的批评。这种方式既可给学生留情面,又可使学生产生压力,促其醒悟,且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达到超出想象的效果。四是采用暗示的批评。以暗示的手段,在语言表达上多为提醒、启迪之类,让当事人自己真正从思想上认识自己问题的危害性,树立求上进的信心。五是进行启发式批评。在批评学生时要点到即止,适时沉默,启发其自我认识,以此达到所需要的教育目的。六是开展反推批评。有时学生还不能认识其缺点和错误,批评时还可以以其错误观点为假设前提,一步步推导出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使其错误观点不能自圆其说,使之恍然大悟。七是进行直接批评。对于那些常推诿责任、事后矢口否认的人,就要采用当场、当事、当时的直接批评,使其无言以对,不得不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

第二,批评的艺术。学生是否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教师的批评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1)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不同性质的错误,说话要以事实为根据,不随意下结论。因为否定一切是不利于学生错误和缺点的转化的。只有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缺点,才能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化消极为积极向上。(2)平等公平、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既然是平等公平,充分发扬民主,就要让人说话,允许犯错误的学生申辩。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也作了明确规定。师生之间应该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说话要推心置腹,以诚相见,不能不让人说话,更不能“一棍子将人打死”。(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原则。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应做到情理交融,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以信赖的,以此为前提使学生懂得错误的性质及其危害性,再引导学生向先进模范人物及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针对“四种学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笔者以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实际把学生分成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群体教育,用“爱”浇灌,用“心”栽培,逐渐形成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分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一)新生教育工作

大一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高中跨入大学,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新生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大学教育的成败,而“关爱”在新生教育中至关重要。针对大一新生思想不稳定的状况,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设计好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规划。

(二)女生教育工作

女生教育,一直是整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些高校就开展了女生“四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教育活动。开展“四自”教育不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举办一系列女大学生喜爱的活动,以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塑造女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和健康的人格。女大学生一入校,学校就“先入为主”,邀请著名的妇女研究专家向女生讲述她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从而为女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明确前进的方向。针对女生心理问题多的特点,还把“四自”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举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周等活动,有效地消除、诊治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

(三)贫困生教育工作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据统计,目前的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贫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大学新生一入校,就要组织各院(系)调查统计贫困大学生,然后为这些贫困大学生建立档案。通过贫困生档案库的建立,为高校从整体上开展贫困生资助和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解决贫困生的贫困问题时,学校要采取多种激励方法,将原有的单纯助困措施,变助困为奖困。因为有很多贫困生由于自尊心的作用,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所以不愿接受学校的贫困生补助金。因此,改革助学金政策,变“助”为“奖”,扩大奖励面。这样既保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又激励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劲头。

(四)毕业生教育工作

毕业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毕业生群体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打包式”推销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学校每年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制作成表,然后将全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表寄给用人单位。还可以把这个基本情况表挂在校园网上,向全国各地推荐,用人单位随时可以点击参考。这种“打包式”推销让用人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毕业生的情况。另外,学校还要为毕业生提供网络、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和设备,满足他们求职的需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三、善于引导,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孜孜以求,循循善诱,通过说理、激励、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使所有的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追求发展、追求进步,使之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说理法

“说理法”是一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是师生思想交流、是非交锋的有效方法,以此达到师生之间心灵交融、情感互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的,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采取讲述具体形象、有血有肉的事例,学生才乐于接受。这样,感性认识才能升华到理性认识,老师所要阐明的道理才能深入人心。

(二)激励法

“激励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某种思想和行为的肯定,利用激发鼓励的效应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1.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是为实现人们所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而激发人的内在潜力的一种方式。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著名学者或校内有影响人才的故事,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成功的经验;还有学生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优秀人士成才的道路等等。这就是说,老师必须让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永远燃烧,要使他们美好的心愿化成一个具体的、可以实现的目标,不断鼓舞激励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时刻约束自己完成既定的任务,并通过考核,在适当的时候表扬那些积极向上,努力实现阶段目标的学生。

2.荣誉激励法。对于为社会、为学校、为集体作出贡献的学生,要适时地给予相应的荣誉,因为荣誉能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对于荣誉获得者,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和发扬成绩的力量;而对于周围的人,荣誉激励同样有强大的感召力。

3.情感激励法。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在得到老师的关心、赞许、鼓励时,便会产生坚持下去的激情;而当其思想和行动不被理解,甚至被讽刺、打击之时,积极性就会受挫。因此,情感激励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受到挫折又产生消沉情绪、思想压力较大的学生,老师从关心、爱护学生的情感出发,鼓励学生振奋精神、正确面对过去、坚定必胜的信心,并使他们重拾信心,激活人文关怀的氛围。使情感激励真正展现出强大感染力,能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三)对比法

所谓对比法,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比较,达到锻炼和培养鉴别善恶、好坏、美丑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时经过对比与思索,领悟到人生的艰难,认识到唯有用顽强的毅力与之抗争,才能最终取胜。并运用一些感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比较和鉴别,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也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之目的。

总而言之,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要坚持“管”、“导”结合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同时还要育好人,用对社会、对民族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忘我的爱,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敬业奉献。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6

一、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人是有感情的, 小学生尤其重感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师生间感情的传递与交流是很重要的,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思品课上, 教师必须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 增强信誉度, 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关心爱护学生;课堂上态度和蔼, 把微笑带进教室。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 愿意和老师交朋友, 讲心里话。这样, 不仅师生关系融洽了, 也培养了学生尊师的情感。学生一旦对老师有了情感, 那么对老师任教科目就会产生兴趣。因此, 思品课教师应以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如在教《老师, 您好》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爱”的情感线索, 当学生畅谈如何尊师时, 教师深情地说, 早上进校门, 同学们主动向老师问好, 老师进教室, 同学们起立向老师问好。

二、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先进的道德榜样能给学生成长以巨大力量。小学生是处在道德的接受与模仿阶段, 接受与模仿能力也特别强, 用先进的道德典型教育学生, 让学生仿效、学习, 要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鲜明性、也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鲜明、具体的道德形象, 会使学生产生共鸣, 特别是那些被推崇的具有美好心灵而又各具特色的道德模范人物。他们中既有功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 也有闪耀时代光辉的英雄模范, 还有享有盛誉的科学家, 体坛英雄, 学生中的好人好事等, 这些典范人物的言表, 以及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无疑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感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上述人物蕴含的道德情感,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我们爱领袖》一课时, 先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江泽民的业绩, 接着讲革命领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寄予的希望, 增加学生对革命领袖的亲近感, 领袖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高大形象, 深深地印在了学生脑中,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革命领袖的感情。

三、创设与主题相应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 情境对儿童有巨大的感染力。而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 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可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情感上产生共鸣, 以拨动学生心弦,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进入角色, 产生情感体验。因此,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渲染情境, 运用学生角色表演、音乐、讲故事、实物演示等再现情景, 努力做到在情景交融的道德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通过借助彩色挂图展示故事情节, 学生被这些深深吸引, 情不自禁地关心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中各种角色的命运, 对善的事物的同情和爱, 对恶的事物憎恨和厌恶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角色表演,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角色表演激发了学生情感, 延伸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深化了学生爱学、会学、学好的情感。用音乐唤起学生的听觉形象虽然看不见, 却能激发学生原有的视觉积淀, 使学生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 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一定的教育影响,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 才能为他们所接受, 并逐步转化为个体的品德。人的认识来自实践, 而情感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辩证发展的过程, 而知、情、意、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离不开实践。只有投身于社会道德实践中, 才能认识社会, 才能认识和体会自己哪些言行是道德的, 哪些言行是不道德的,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目的、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活动, 多鼓励学生实践, 在实践中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如上《热心公益劳动》一课后, 让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清理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 用学生自己的行动编写一个个美好的故事, 塑造美好的心灵, 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实践中得到激发。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7

1. 更好地促进认知目标的实现

政治课教学有认知的目标, 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德育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 就必须发挥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以看出, 关注情感体验的教学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富有活力, 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政治课堂中, 能够融入愉快的情感体验, 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认知目标就能在“感动”“感化”中顺利实现;反之, 缺乏情感体验会消退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认知目标的实现变得困难。

2. 可以增强学生内化德育要求的自觉性

政治课教学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是育人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认知水平的提高, 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 但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要将这些准则内化是不可能的。现在许多的“口头上的君子, 行动上的小人”就是一个明证。这也是重道德原则灌输、轻情感体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政治课教学中, 有了情感体验的成分, 多了亲近感,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就明显增强, 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认同感, 从而使知识的传递更加容易, 学生的接受更为主动。例如, 在讲到“人生价值”这一内容时, 教师单纯地从理论上向学生讲授人生价值, 学生也可能理解和认识, 但很难内化为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大学生张华在粪池救老农是否值得”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心灵碰撞, 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这样做就很容易为学生所接纳并主动内化。

3. 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 成为知识的权威, 只注重灌输、传递, 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创新思维被压抑, 阐明自己态度和观点的机会被剥夺。这种单向传递和接受的过程由于缺乏情感参与, 缺乏交流和沟通, 课堂气氛凝重, 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在关注情感体验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带着积极的情感去教, 可以使其心情舒畅,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 可使其精神振奋, 充满学习的热忱和探索的欲望, 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快、保持记忆久的良好效果。由此可见, 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是教学双方互动的最好的催化剂, 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 而且有了态度方面的体验;不仅学会了接收, 而且还学会了合作、沟通、表达, 把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统一起来。

情感体验对政治课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能给学生以切身感受, 并促使学生的情感升华、认识和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应积极加以渗透。那么,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教师主导下, 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应主动地创设一定的情境, 优化教学环境, 以适应教学过程中认识的需要和情感体验的要求。如在教学中, 学生对某一观点分歧较大时, 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 使多种观点思想发生碰撞, 达到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之功效;在进行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内容教学时, 教师可选播优秀电影的片断, 以直观的画面感染学生, 烘托气氛, 以实现知情统一;在进行哲学原理讲解时, 教师可以厚积薄发, 深入浅出, 以故事导入, 使学生在诙谐幽默的故事中领悟出哲学原理的内涵, 从而把趣味性和哲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 图片展示、诗歌朗诵、歌曲的聆听、名言警句的吟咏、名人传记的叙述等都能创造出激发学生学习的情境。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针对授课内容, 有的放矢地去选取具体的方式, 而不能随意选用, 否则会适得其反, 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 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性课程, 而不能就事论事, 以理说理。这种回归生活的教育, 使学生更利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如在讲授银行储蓄利息时, 不妨模拟一次存取活动, 由学生根据利率去计算应得利息,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意识到学有所用;在讲授法律常识内容时, 采用案例教学法, 引入典型案例, 特别是学生熟悉的或身边发生的案例, 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 掌握相关的法律要求;在谈到国际关系问题, 把富有典型意义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背景,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贴近生活的教学, 让学生获得了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 能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有所感悟、有所内化, 并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

(3) 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情感修养。在强调情感体验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以良好的行为和美的情趣去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创造一个美好的情感交流空间, 使学生得到熏陶。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爱, 去燃起学生心灵的火花, 鼓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中用充满爱意的目光、手势、语言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就能激起学生心中的层层浪花, 使学生显得自信和满足。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这种影响, 还受到教师平时为人处世方式、态度、习惯的影响。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生活态度, 就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 起到春雨润物般的作用。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激活,情感

情感是个体的道德认识, 是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必要因素。情感有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 例如:正义感、崇敬感, 对国家, 对集体的热爱等。消极的情感有:对别人做的好事不屑一顾, 因别人取得成绩而产生嫉妒心理等。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 应该遵循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 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一、调动各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1. 用对比激发情感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 但是, 要使情感和行为有机的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对比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例如:在谈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中, 知道许多同学喜欢捉青蛙、捕蜻蜓, 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可他们仍然在做。于是给他们播放了几组课件, 在一棵棉花上, 几条害虫正往棉桃里钻, 一只燕子飞来, 把这几条虫子捉吃了;一个小男孩在屋檐下, 把手伸进了燕子窝, 几只小燕子在喳喳地叫;一个小女孩正在给一个受伤的麻雀包扎伤口。这时让学生说出你喜欢谁, 不喜欢谁, 为什么?他们内心的爱恨已清晰可辩, 这样的正反对比体验, 学生的情感自然被激发了。

2. 用体验激发情感

亲身体验能使情感达到最高境界, 反过来正确的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讲诚信问题时, 提前告诉学生明天教你们一首歌, 学生们都非常高兴。第二节上课的时候好像忘记了这件事, 不慌不忙地拿出思品课本准备上课。同学们的心情一下子由兴奋变成了失望, 甚至有的低声说老师不讲诚信。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讲诚信”三个字, 大家开始撇嘴了, 都说老师都做不到讲信用, 怎么让学生相信他呢。看到大家低落的情绪, 估计预期的效果达到了, 但仍然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问:“大家为什么不高兴呀?”他们一起说:“这节课为什么又不唱歌了啊?”“没说这节课不教你们唱歌啊, 上课二十分钟后再学唱歌怎么样?”他们一下变得非常高兴起来了, 此时的情感体验就非常深刻了。

3. 用活动激发情感

教学中如果能设计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 不仅让学生玩得开心, 又能在玩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如何团结合作时,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 让学生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让他们进行拔河比赛。先把甲组的同学喊到一边, 让他们在拔河时统一都要喊一、二、三, 同时用力拔河, 比赛开始后, 甲组的同学都按照老师说的做了, 连续几次都胜利了, 现在让他们分析一下, 两组都是同样多的人, 甲组为什么能连续取胜。经过分析发现, 原来甲组的同学都是一齐用力的, 此时力量达到最大, 而乙组的同学用力不一致, 力量没有达到最大。通过这样分析, 找到了原因。于是又进行了一轮比赛, 结果出人意料, 于是大家都深刻地体验到了团结合作就是力量。

4. 用悬念激发情感

设置悬念让学生的情感一波三折, 就会引起情感共鸣,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要有坚强的毅力》中, 设计了邓亚萍领奖的短片, 在奏响中国国歌, 国旗徐徐上升时, 为了启动学生们的情感, 就提问:“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他们回答:“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啊!”“是呀, 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但是, 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能站在领奖台上啊?请大家说一说。”接着继续播放邓亚萍在夏天挥汗如雨、冬天手上冻裂的伤口血流不止仍然不停训练的场景。此时, 他们的情感已由自豪转化为敬佩。“你们看完这个短片有何感想啊?”此时他们情感已达到高潮, 懂得做什么事情必须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行。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始终贯穿情感原则

1. 引发情感

通过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 设计好教学过程, 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纪律在他心中》一课中, 先播放一组反映战争年代的配乐短片, 把学生带入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中。这样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调。在此步设计上要求教师配合课题导入, 精心设计片断, 以图建立教学主题与学生实际的关联点, 使教学内容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导入环节常用的方法有:渲染意境、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

2. 体验情感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内心体验, 以达到共鸣的效果。在学习《爱惜粮食》一课时, 模仿农民插秧、割谷动作, 仅练习1分钟, 学生就真切地体验到田间劳作的辛苦。这就是诱发学生体验的作用。其次, 教师还应该总结心理换位体验, 在评价中体验多种体验方法, 用好体验方法, 找准体验点, 激起学生多点而有序的体验。“多点有序”就是在一堂课教学中, 不仅要设置多处体验点, 还要使各处体验为达到情感教育目标而相互配合, 从而有序地展开。

3. 深化情感

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态度, 与深化明理相配合。以情育情, 促情深化。以知育情, 使学生在辨析评价中反复强化情感体验, 以达到共同深化的目的。以形育情。在初中思品教学中, 可采用以图育情, 让学生在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 感受道德形象的感染, 使其情感得以升华。

4. 投射情感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9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施

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情感、思想道德教育, 这就要求高校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 实现认知教育与情感培养的有机统一。

1 当今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 思想政治教育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陷入了与教育对象脱离的困境, 教师按照统一的没有情感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 采用填鸭式灌输与被动式接受成为一种普遍式的教学模式, 道德教育偏重于向学生系统传授书本知识, 过分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 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

1.1 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最终目的,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应该包括着情感的全面发展。但是, 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学生个体要求过高, 而大学课程对学生情感世界的介入太少。仍旧强调学术、智育优先的教学理念, 忽视了教育主体的情感投入, 没有把科学、健康、合理的情感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 忽视了受教育者多层次的情感需求, 从而得不到学生的情感支持, 无法实现思想上的内化。

1.2 教育方式的情感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 强调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 居高临下, 只注重讲理论、说道理、辨是非, 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 和受教育者的感受,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导致认知教育与情感培养的分离, 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2 情感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情感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唤起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 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

2.1 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激发作用

情感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 他反映着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主体的人的需要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总之, 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教育双方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平台, 情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主客体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 可以增强教育者的信心, 引起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反馈, 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2 情感教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 一个人与他人之间总要发生各种各样物质的或精神的关系, 而情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 一切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情感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情感, 提高他们的认知、评价和表达能力, 使情感和认知同步健康发展, 增强他们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 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 而且还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建立真诚的情感沟通, 帮助大学生挖掘人类的真善美, 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3 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大学校园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大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用关爱和互助创建友善、和睦的氛围;用一个个奉献和付出的故事描绘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大家庭, 让每一个大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教育,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有效的发挥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 使其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3 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 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 通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程序, 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情感、道德意志和品德行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3.1 培养教育双方积极的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 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没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就没有良好的教育产生。

首先,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 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有情, 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对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适当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 了解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 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育者积极情绪的感染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并产生积极的情感。

其次, 在双向交流的活动中, 一方单向的感染力量是有限的, 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受教育者要有健全和丰富的情感, 要对教育者有基本信任和尊重;要对教育者所讲授的内容有基本的认同感, 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转化成为自己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传递、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工具及其使用的方法, 不断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 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改革教育手段,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2 够建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围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方向, 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氛围。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注重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 重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 坚持以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 在这种情感氛围的熏陶感化下学生的思想、精神、道德、信念、价值观、待人接物方式等都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启迪。心理学研究同时也表明, 和谐的校园环境更容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成果。

3.3 增加情感育人的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生活中, 可充分利用情感育人资源, 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学校的传统活动, 如迎新晚会、军训、运动会, 对学生宿舍管理等,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 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 培养学生积极奉献、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情操;总之,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化抽象为具体,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怀他人, 实现人生价值,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 建立和健全心理辅导中心

情感教育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 当大学生在生活和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而无法及时的解决时, 心理辅导的人文关怀就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建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心理咨询中心, 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 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 预防极端行为的产生有很大帮助, 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 通过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大环境, 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

总之, 为了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 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性知识的教育, 又要注意情感的积极引导, 还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统一, 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积累的情感, 实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让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J].人民出版社, 2007.

[2]张耀灿, 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J].人民出版社, 2006.

[3]邱柏生, 张怡.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4) .

[4]张梅娟.情感效应: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视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 (7) .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10

一、讲述故事,使学生入情入境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蕴涵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则有利于学生“听中喻理”。

1.以讲述故事作为学生入情入境的导线。学生入情入境了,再晓之以理。例如,我在教学《抗日小英雄》一课时,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亲切的声调把学生引入了情境,使学生的心中不由自主地树立起了一位为祖国争光,为人民立功的英雄形象,接着我让学生围绕 “抗日小英雄王璞为什么能这样为祖国献身”展开发言,最后我以强烈的感情对中心加以总结,同时对学生提出深切的希望。这样以情激情,以情动人,既让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又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受到了教育。

2.以故事作为教育学生的主体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边讲故事边议论,在讲义中使学生入情知理,受到教育。

3.以故事来深化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认识。例如,在教学《科学创造奇迹》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二十一世纪知识爆炸,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特点。接着向学生提出了新时代主人要做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然后向学生讲述了古人司马光“破缸救人”“曹冲称象”的故事,向学生讲述了小发明家五年级学生方黎发明“多用升降篮球架”,已有好几家工厂投产,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赞扬的事迹。最后号召大家都做这样胸怀大志、勇于创造的人,其效果是人人深受鼓舞,个个跃跃欲试。

二、借助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将音乐引入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必会创设良好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

例如,在教学《礼貌待人》一课前,我先请学生跟随伴奏带齐唱歌曲《礼貌歌》,唱后,问学生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接着我因势利导,传授教学内容。

三、组织活动使学生入情入境

道德情感是小学生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纽带,共产主义道德只有以激动人心的形象展现出来,才易于激发儿童的情感,易于使学生接受,进而受到教育。因此,当向学生进行某一思品内容的教育时,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精心设计的趣味性、形象性、实践性的活动来进行。例如,在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洗手帕、钉扣子等技能竞赛。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使学生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内涵,在教学《我爱爸爸妈妈》一课时,班内举行了《我爱爸爸妈妈》的演讲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分别讲述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关心自己的,讲述父母怎样辛苦,自己应当爱父母。当时,教室内异常肃静,演讲的学生和听会的学生均热泪盈眶,最后我向全体学生提出号召:

1.悄悄地观察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

2.访问大哥哥、大姐姐和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尊敬父母的。

3.悄悄地为父母做件事,做件使父母最高兴的事。

四、榜样分析,使学生入情入境

伟人、英雄、模范形象的针对性,典型性,生动性,易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榜样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道德形象甚至会使人毕生难忘,并可能成为学生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各种榜样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不挑吃穿》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周恩来爷爷的一件白衬衣》的故事。当我讲到,周爷爷的这件白衬衣穿了很多年,已经破旧了,但他舍不得丢弃,换一换领子、袖口仍然爱不释手,并且穿着它视察全国各地、接待外宾……学生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尤其是当我讲到这件白衬衣仅仅是周爷爷生前带补丁的衣服之一,他老人家还有很多衣服都打上了补丁时,学生都很受感动,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学生纷纷表示,以后要像周爷爷那样生活简朴、再也不挑吃穿了。在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的教育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雷锋叔叔的故事。其中雷锋给战友的父亲寄钱和把节约下来的钱支援灾区等事迹,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他们行动的榜样和动力。当学生得知邻班的一位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学家内失火后,都踊跃地为他捐钱捐物。

五、抓住时机使学生入情入境

抓住最佳教育时机,给予学生良好情境。例如,国庆节前讲《我爱祖国》,教师节前讲《师生情深》,新的班集体组成时,讲《可爱的班集体》。

六、利用电教,使学生入情入境

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课中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情入理,情理交融。

听广播、录音、看影碟、幻灯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尽力多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幻灯展示出灿烂夺目的五星红旗,同时播放“我爱五星红旗”的配乐诗,把学生引入到幸福欢乐的情境中。接着我讲述了国旗的构成和象征意义以及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道理,焕发了学生爱国旗的感情。最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影碟《升旗仪式》,学唱“国旗国旗空中飘,五颗星,金光照,一颗大来四颗小,小星围着大星笑”的儿歌,跳《五星红旗我爱你》的舞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思想受到陶冶,达到了知之深、爱之切的目的。

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篇11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道德品质,情感渗透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 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因此, 我们要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从小培养学生有爱心, 有责任心, 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课堂教学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

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在选择上已经比较注意品德与生活的联系, 并且教材的内容和我们丰富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把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离不开生活, 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 作为教师就要深入教材文本, 挖掘教材, 找出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两方面进行。

1.激发兴趣, 增加情感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育多是以“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的,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情感就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风景美、人物美、语言美等文质优美的文章, 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鲜活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这有利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进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比如, 在学习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时, 可以通过问题说说你自己周围有哪些商店, 主要经营哪些商品, 这个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学习气氛高涨, 教师这时可以深入挖掘文本, 进一步让学生说出这些商店给你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通过学生的述说, 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美好。

2.分角色表演, 深化情感体验

分角色表演就是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的感受体验, 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学生分角色表演活动进行之前, 教师要让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某些特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感受。比如, 在学习《过去的游戏真有趣》时, 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最经常做的游戏是什么?然后利用思想品德活动课让学生进行表演, 通过对以前游戏的表演学生可以看出游戏在我们生活中的变化, 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也可以让学生向父母请教, 问问他们小时候的游戏是什么样的, 通过学生表演, 再现了当时情景, 在学生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 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游戏表现形式, 但是以前的游戏还是很吸引我们, 它给了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给我们带来了健康和快乐, 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 通过分角色表演活动, 加深了学生对小时候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

二、从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信任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好,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主动、积极愉快的进行学习,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教师要着力体现“情感”的特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思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课程, 要想在思想品德课上体现“情感”的特点, 就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 切实做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体现一种友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采取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 在这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形式, 它直观、形象, 很容易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从课堂组织形式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点, 教师课堂教学情感的好坏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此, 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把自己情感乐观、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入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比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看看谁能管住自己的小嘴巴”来取代“不要说话了”这种强制性命令来提醒学生不要说话, 注意课堂秩序;再比如当学生从情绪高涨的课堂氛围回到正常的教学秩序时, 有的学生还不能马上适应这个转换, 如果教师这时用个“一、二、三”来代替“大家马上坐好”, 或者“看一看谁坐得最端正”将会更容易把学生从嘈杂的局面转变到正常上课秩序上来, 这都是情感教育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 总之, 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上, 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情感。

四、从课堂评价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性为主, 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体验和机会, 评价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 首先教师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理解学生就是一切要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 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尊重不同学生的感受、体验。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尤其是对于后进生, 教师要充分理解他们, 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有时即使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不够全面, 对问题的回答说不到点子上, 教师也不能直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情感出发, 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态度以及情感方面进行评价,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积极鼓励为主, 始终保证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另外,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用真挚的语言、亲切的话语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进而使学生自觉的遵守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反映。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 如果心理有满足感, 愉悦感、情感上得到了尊重, 那么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极大发挥, 因此,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 使他们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王莉.初中政治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学理论, 2012 (31) .

[2]潘春霞.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J].教师, 2012 (36) .

上一篇:税务筹划的理论体系下一篇:基础管理与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