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思想汇报

2024-08-03

大学生的思想汇报(共11篇)

大学生的思想汇报 篇1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大学城市学院级学生军训。

学生接受军事训练,既是最实际的国防教育,也可以说,组织我们大学生军训是落实我国的《兵役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从这个层面来讲,大学生参加军训本身就是执行国家法律的一种强制性的行为。

学生军训是培养“四有“新人,使我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真才实学;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既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又有健康体魄和勤劳朴实工作态度的优秀人才,是我国新时期赋予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强盛,民主发达的战略目标。学生通过军训,不仅可以磨练意志,增强斗志,培养组织纪律性,树立修身立人的标准;同时也丰富了头脑,拓宽了知识,增强了体魄,促进了专业学习。所以说,学生参加军训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国家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党是一个先进的组织,所以先进的组织需要先进的人才,当代大学生正是新鲜的血液。

大学生在军训过程中,不但要领略军人们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的崇高品质,也要发扬我们“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我们要坚持一般的纪律,严于律己,服从命令,坚决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用顽强的意志,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的思想汇报 篇2

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传统文化和思想, 不能认为传统思想腐朽堕落, 在现今社会一无是处。相反, 把我们灵魂内在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中的好的精髓提炼出来, 加以思想引导, 我认为, 更能真正为青年大学生所接受, 更能触动大学生的灵魂。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是中国历史上跨度最长、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思想派别。谈及传统文化和思想, 就不能绕过孔子的哲学思想。几千年的重儒理念、儒家文化的传播和研究已深入国人心中, 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哲学思想理念已跨越千年, 但是它里面好的思想精髓和教育理念仍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学习实践及思想教育有着深刻的教育和引导意义, 更能引起我们大学思想教育者的深思和大学生的共鸣:

孔子强调对待人的管理应该是以教育引导为主, 思想引导是教育和管理治本的方法, 用法制和刑法只能使被管理者因为害怕受惩而不去犯罪, 他提出:“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就是在强调这一点, 强调提升被管理者的思想和道德觉悟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

1“仁”的思想意义

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 简单的说, 就是“爱人”。首先, 他提出:“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就是谈及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 重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他是把这做为仁的根本来说的。其次, 他将这种爱推至社会:“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也就是说, 不仅要爱家人还要爱其他的人, 将这种爱推到社会大众。第三, 他也提出人的本质、人的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只能依托他人、只能在集体里实现。

这就提出了对青年大学生有益的三个理念:重视家庭、关心亲人是根本;关爱他人是事业成功的必要理念;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他人的发展, 人的成功必须要与他人合作, 有一个好的团队和环境。

2 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2.1 孔子认为:

“为仁由己”。也就是说, 一个人的道德和思想境界的高度完全取决于自己。要成就自己, 就必须有自己的原则, 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违反道德原则和自己的内心。这样长久下来必然会获得大家的信任, 事业才有可能走的长远。

2.2 孔子提出:

“己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 一个人自己要自立, 就必须使他人也自立;自己要有成就, 就必须使他人也有成就。这里, 孔子认识到人际关系中的复杂多样性, 把个人的发展与他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起来, 将个人与他人放在一个系统中, 合作共赢, 有利于合谐共处和健康合作关系的形成。

2.3 在面对不同意见的情况下, 孔子主张: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 在遇到与他人意见不同的时候, 不能盲目屈从他人也不能固执己见, 而是要在正确承认和面对双方观念差异的基础上, 在尊重对方、肯定自己的基础上寻求双方可以共存、共同接受的方案, 双方共存、共发展, 达到一种和谐的进步。

3 学习与实践

3.1“笃信好学”。孔子一生都没有停止追求学问, 强调学习, 强调通过学习来明了事理, 成就自己。注重虚心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习, 强调学习在成就人生中的重要性。他在回答弟子子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时就说:因为他“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3.2强调学习要勤于思考, 脚踏实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就体现了这种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3.3“躬行实践”。孔子非常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鄙视只会说不会做的人, 甚至强调要做了再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强调实践对学习的反馈作用。强调“言行一致”。

4 客观的认识社会环境和保持积极的心态

4.1 孔子一生力志宣传自己的思想理念, 努力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但是未有所成。

与其他思想家不一样的是, 他承认“时命”的存在, 这种存在, 不是“鬼神”所定, 也不是人格化、神化的“天”所定, 而是客观环境所定。他提出:“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就是承认环境及外在条件对人发展中的限制作用, 这种对社会和周围环境冷静、客观的认识, 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4.2 面对这种环境, 孔子怎么做呢?

首先, 他没有迷信“鬼神”和“天”, 对“鬼神”和“天”的存在存怀疑的态度, 而相信自己的努力;其次, 他认为自己的理念和思想是正确的, 只是需要大家有一个认识了解的过程。第三, 他在承认“时命”的同时, 不是消极等待, 而是积极宣传、践行自己的理念, 甚至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因为, 他认为自己的理念和思想是正确的, 最终必会被大家所接受的。

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升华, 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核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很多积极的一面, 也有很多消极的, 不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一面, 如:孔子的整个哲学体系过于强调道德性, 过于强调礼和上下级关系, 强调极端的个人道德规范修养等, 是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分析和鉴别的, 但是做为传承几千年, 内在在我们灵魂内的思想, 一旦激发, 将会令人更加容易接受和传承, 我们所做的, 就是要扬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好传统文化的这块阵地, 才能培养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冯达文, 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大学生的思想汇报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大学生呈现的新变化,只有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过时的空洞说教方式,增强其说服力,真正做到把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

一、客观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在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迅速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思想特点,具体表现为:

1.自我期望值过高,践行能力弱。由于受“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置身于学校襁褓中的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形式的估计过于乐观,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择业时的就业意愿和对工资水平的要求上。大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使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现实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的人才。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2.价值取向功利化,责任意识淡薄。传统的家庭教育片面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择业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再则,目前大学生实行“自主择业、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就业机制,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舍弃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大学生越来越追求实际。此外,目前,我国还处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大学生身处于市场经济这个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因此,有些大学生理所当然的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对功利的追求结合起来,为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宁可忽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弃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3.个性特征强,心理承受能力弱。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日益鲜明,成为其重要思想特征之一。这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上。大学生活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獨立的过程。他们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其追求独立的动机越来越强。且能冷静的思考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大学生拥有一腔热血,加上他们接受的前沿知识,更容易激发爱国热情,其强烈的批判精神上。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当差,每遇挫折,极易引起心理失衡,甚至出现迷茫、困惑和悲观厌世情绪。大学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这与其社会阅历不足和缺乏实践锻炼息息相关。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新变化的因素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客观现实世界的产物。大学生思想上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点,与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方面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只有深入分析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新变化的因素,才能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

1.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和时代的新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更加的开阔,比起以前,更愿意接受新事物。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使得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也引起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变化。物欲的横流使人们更注重利益和效率,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也使得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一切,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其责任意识逐渐淡化。大学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

2.大众传媒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融合,信息透明化程度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加重了人们自觉认知、选择、消化、接收信息的负担,大学生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各种消极文化的侵袭,在此情形下,由于个人所选择的文化内容和排列组合形成自身价值体系的结构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各异,造成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

3.传统家庭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偏差。传统的家庭教育是典型的“唯智教育”,家长片面强调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其思想道德修养,对其心理方面的辅导极少,导致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薄弱。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分的强调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轨,再加上理论的陈旧,无法与时俱进。不能紧密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进行教学。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拓展其载体,改进其方法,提高教育实效。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实践锻炼。“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三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增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实践,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差距,帮助其看清现实,合理定位,减少学习和生活中的盲目性。

2.营造积极文化,加强教育渗透。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不断的更新观念,自觉接受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感染子女。与此同时,学校是大学生活动的最主要的阵地。丰富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锻炼能力提供舞台,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文化活动与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3.提高教育主体素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俗话说“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教师自身也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培养人格魅力,做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做人、做事的态度。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加紧转变观念,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其自主意识。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不断变化的,要想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加以改革和完善。

大学生的思想汇报 篇4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又到了跟党组织交流的时候。虽然我要说的跟党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既然叫做思想汇报,我就谈谈我最近的一些思想上的学习感悟吧。

最近看了一些成功人士关于成功的看法的书和视频。突然发现其实他们的很多观点和结论都大致是一样的。比如成功是离最近的目标越来越近,而并非是非要达到一个最终的目标才算真的成功了。我想既然这么多我们所认可的人都这样给出了他们的类似的看法,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运用他们总结的方法去达到一些目标。同时,这个现象也说明了事情都是有共通点的。懂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话,不论对于今后的工作还是现在的学习都会让我们事倍功半。但是如何让我们可以具有这种能力呢?

通过读了一些书我了解到,在大学期间我们更主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一个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就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比一切都更重要。经常思考,思想才会逐渐深刻起来,看问题才不会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经常思考,那么遇事自然就会将它与之前学过的东西拿来对比,这样两件事情的异同才会体现出来,再加以总结的话,就可以看出很多事情的大的框架,做事也就会从容点。

同时,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学生,可以让我们经历的事情不多,所以要想思想深刻,深思一些事情的话,我们只有通过读书才可以实现。书中有很多人的经历,它们会让我们了解一些更深层的我们还不曾体会到的东西,同时,又因为是读书,所以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所写的事情,从中找到自己的一些感悟。最近总去图书馆借书读,倒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并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个事情:当你知道的越多,你会发现你懂得的太少了。越读我才越发现我有这么多的好书都还没看过,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以上是我近来的一些感受,我会努力成长,汲取知识,希望在思想上的认识可以越来越深刻,思想也越来越成熟。

大学生思想汇报:不变的承诺 篇5

为人民服务,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今天通过政法学院老师的教授之后,我对为人民服务的深层次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也许我们会对这感到疑惑,难道还有人真会这样做吗?答案是肯定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的公仆的党员,应该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不变的一辈子的承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呢?这是因为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的。这具体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上的一切物质财富,包括衣食住行,都是人民都过自己的劳动一点一点的积累。可以这么说,没有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人类基本的生存不可能实现,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作者。社会上的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有功不可没的作用。没有他们,我们还会有流传后世的四大名著吗?没有他们,还有脍炙人口的《命运交响曲》吗?没有他们,我们还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吗?正是因为他们,人类的文明得以创新并不断发展。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秦王朝的土崩瓦解,清朝的分崩离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改革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第二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真正的共产党都应该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根本宗旨,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特殊的私利。中国近几年灾难频繁,从非典,到南方大暴雪,到汶川地震,中国共产党经过了太多的考验,共产党员在应对灾难面前,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实现当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党*。共产党*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其特征是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被描述出来的,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角度进行了合理的构想。

还处在求学阶段的我们,或许现在还不具备具体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但只要把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一辈子的承诺,踏踏实实的学习,打好基础,在不久的将来,必能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

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的思想汇报 篇6

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的思想汇报

我从地方大学生到武警部队基层排长“角色”的转变历程,是段向往、失落、理解、融合、热爱的心路历程。

到部队没多久,踌躇满志的我就被失落所代替。作为支队惟一一名“学生官”,战友们一提起我都夸“年轻又有文化,大有前途”,但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跟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干部不一样”。这句话像一堵无

形的墙横在我和战友们之间。如何赢得战友的信任,如何融入到他们当中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3年6月下旬,皖南地区暴发山洪,我所在中队受领了抢险任务。我想,作为排长,这不正是与战友打成一片的好机会吗?当天抵达抗洪一线已是晚上9点多钟,来不及休整,我们就上了大堤。暴雨如注,天黑路滑,我和战友们扛着几十公斤的沙包,奔跑在圩堤上。背磨破了,脚扭伤了,手划破了,我都咬牙坚持,并不断提醒战友们注意安全,为他们加油鼓劲。就这么坚持干了6个多小时。在返回驻地的路上,又累又困的战友们,有的走着走着就打起了瞌睡,稍不注意就可能掉进滚滚洪水中,但谁也没有叫苦叫累。10多天的抗洪战斗,我和战友们转战在安徽省的宣城、芜湖两个城市。抗洪中,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宣传员,每天和战友们一起制管涌、固大堤,苦在一起,累在一起,笑在一起。“没想到大学生干部也能吃苦!”这是抗洪期间领导和战友们给我的一句评价。在他们的目光里,我看到了赞美和敬佩。这次抢险救灾,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军人担负的神圣使命,感受到了战友们的可爱和伟大,也懂得了理解才能融入,融入才会懂得热爱的道理。在这里我想告诫刚刚步入军营的大学生战友们,初入军营,你们有着许多先天不足。俗话说:开好头,起好步,踢好头三脚。但如果自以为是,一迈进部队就想着如何“烧火”,如何体现与众不同,往往会陷入被动。“踢好前三脚”的关键在于适应环境,融入集体。因此,你们既要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与官兵们打成一片,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又要勇于面对挑战,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敢于在关键时刻施展自身的才华。这样,你就能成功!把特长放在最合适你的支点上发挥

●2002年7月,我取得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后,到武警上海总队一个基层中队任排长。刚到中队,我有一种找不着北的感觉,心里十分着急。我是总队惟一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大家的眼睛都在盯着我,看我怎么干呢。

我怎样才能融入这个集体?该如何开展工作?心理学是我的主要特长,可我又该如何施展?直到“杨阳事件”的发生,我才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验证了“把特长放在最适合你的支点上发挥”这句话的内涵。战士杨阳,性格急,脾气爆,凡事总以自我为中心,且急功近利,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战友关系不融洽,经常与班长顶撞。中队干部多次找他做思想工作,但效果不佳。对此,有人主张给他处分,也有人提出作为“个别人”处理。我凭着专业的敏感,私下对杨阳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不是思想上的问题,而是心理上的问题:他性格急躁兼暴躁,是典型的躁狂症。杨阳家在村里是个外姓,从小就遭人歧视,导致他性格暴躁怪僻。杨阳的症状只有从心理上进行矫治才能取得效果。我毛遂自荐,向中队要求为杨阳做心理疏导。我运用“气质遮蔽”原理为他制订了“治疗方案”。杨阳对烹调技术感兴趣,我为他买了食品雕刻书籍和专用刀具,送他到地方饭店培训,让他学食品雕刻、练手工剪纸等慢工细活,培养他的耐性,磨练自控能力。杨阳学成之后我又向中队建议将他调到炊事班工作。时逢老兵退伍会餐,杨阳主勺的“凤凰展翅”、“水上行舟”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食品雕刻作品,赢得了大家的称赞。杨阳第一次听到这么多人称赞,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通过疏导治疗,小杨心理障碍得到排除,就像换了一个人,处理问题冷静多了,从此再也没有和别人吵过架、动过手。

杨阳的转变让我找到了体现自己价值的支点。随后,我又先后利用心理学的“转移代偿”、“认知治疗”、“潜意识释放”等原理,对有心理疾病的官兵进行了治疗,都有收效。

现在,我在支队开辟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热线、心理网站,并开展书信咨询,先后收到战士来信1000多封。我还注重吸收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华,比如谈心、“三互”、“双四一”等活动,不断丰富心理工作的内容。

去年以来,我先后为官兵心理咨询1000多人次,治好了28人的心理疾病,为基层培训心理咨询员22名。今年6月,在总队召开的心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领导安排我介绍了开展心理工作的经验。作为一名地方入伍的大学生干部,坐在主席台上的那一刻,我还真有点自豪感呢。

大学生的思想汇报 篇7

一、“生活即教育”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1]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 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 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2]可见, 有什么样的生活,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生活中发出的一切信号, 都会对人产生作用和影响。生活对教育有决定作用, “人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 人生需要面包, 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要对生活符号做出反映、理解或者是解释, 把这些信号传播, 就要靠教育的力量。高校是文化信息聚集的地方, 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交织和传播,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为培养现代化需要的“四有”新人提供重要条件, 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产生的文化氛围, 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 改善他们的文化心理结构, 将新观念、新思潮内化为自己的文化行为, 从而把校园文化产生的积极效应带向社会和未来。校园文化建设无形之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阵地。

二、“社会即学校”与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营

“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相连的。它是指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 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教育活动中的社会文化是与个体的主观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教育活动也可以看成是社会的文化结构与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双向的, 既是社会的文化结构作用于个体的过程, 又是个体通过他们的活动对社会的文化结构进行继承和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在1939年曾形象地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 是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3]这是因为学校即社会, 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进来, 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 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 使它能任意翱翔当前, 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界去[4]此法简单地讲就是吸收社会资源促进教育发展, 又以教育来改造社会。二者是个互动的过程。当前, 我们面临一个伟大的新世纪, 新时代, 机遇和挑战并存, 国际环境极为复杂,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情况, 要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探索新方法, 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大学生日常暴露的思想问题, 要及时工作, 尽快疏通思想, 指点迷津,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教学做合一”与肥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土壤

陶行知提倡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 他说“单单劳力, 单单劳心, 都不能算真正的做, 真正之做, 须在劳力上费心。活的书只可活用, 不可死读。新时代的学生要用活书去生产, 用活书去实验, 用活书去建设, 用活书去革命, 用活书去建立一个比现在更可敬可爱的社会。”[5]“‘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 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 对事说是做, 对己之长进说是学, 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 ”[6]教学做的过程是耕耘土壤使之肥沃, 共生发展的过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要深入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信息,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就事论理, 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首先, 要改革传统思想教育模式, “两课”教学要力避“满堂灌”,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对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 交流思想, 使他们明辨事理, 受到教育。其次, 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智, 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与择业和就业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 长才干, 做贡献, 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本着“请进来, 走出去”的原则, 引导大学生尽量要多方面, 多层次, 全方位的接触实际, 以了解国情、民情, 了解改革开放的现状。

参考文献

[1][2][4][6]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633;180;187;289.[1][2][4][6]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633;180;187;289.

[3]陶行知全集: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476.[3]陶行知全集: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476.

大学生的思想汇报 篇8

[摘 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协同是合乎必然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现实情况是两者在教育目标方面缺少一致,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缺少渗透与融合,在教育方法上缺少借鉴与配合。有必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协同意识;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协同机制;整合育人队伍,提升协同能力,多方面努力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协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56-03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对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工作,前者主要是以校园党团活动和日常管理为载体,由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对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后者则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两者各有侧重,既对立又统一,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联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从协同学的视角来看,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的理论必然

协同学(Synergy Theory)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提出。哈肯从各种复杂的开放系统着手研究,分析它们从旧结构转变为新结构的异同,探寻它们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规律和机理,进而得出结论:系统内部大量子系统的协同效应是形成系统整体性的重要因素。[1]因此,协同学可以被看作是关于子系统协调合作形成系统整体的学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大系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其中的两个子系统,根据“协同学”的理论,如果我们能够创造条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就可以催发两者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形成“1+1﹥2”的整体合力。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在的对立统一是两者协同的哲学基础。列宁指出,只有对立统一规律“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2],“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尽管在理论基础、工作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对立性,但两者共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支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在教育环境、教育主体、教育过程等方面存在着多个相同或类似的要素,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勾连的关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为两者之间的协同提供了基础。也就是说,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整体中,只要我们认真剖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探索出增强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方法,我们就真正掌握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性的一把“钥匙”。运用好这把“钥匙”,创造条件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协同,一定可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的根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4]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实现这一目标,理论灌输必不可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思想素质的提升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则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即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灌输的理论的认同程度,这种认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5]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主要功能就是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丰富的党团活动中产生对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形成价值认同,逐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的统一,是思想政治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统一,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状态,它在客观上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协调统一起来,前者侧重于实践方面,后者侧重于理论方面,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认同。“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6]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的现实困境

在理论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协同是合乎逻辑、毋庸置疑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实效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协同问题上出现了应然和实然的分离。

在教育目标方面缺少一致。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指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根本目标上两者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前者归口于学生管理部门,后者归口于教务部门,不同的管理序列在教育目标的要求上出现了分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党团活动,参与度越高,获得的奖项越多,表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成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灌输,让学生掌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考核方式上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藩篱,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其结果就是学生在闭卷考试时死记硬背、开卷考试时教条抄书。显而易见,在教育目标方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是缺少相互协调与配合的,在客观上加剧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认知和道徳行为的脱节,出现知行不一。

在教育资源利用方面缺少渗透与融合。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保证。然而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在客观上造成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条块分割,限制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配合明显不足,合作程度不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出现了资源闲置与资源不足共存的现象:一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在长期开展的校内外党团活动中,掌握了大量的校本教育实例,以及学生情况信息,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态度倾向、个人兴趣爱好、未来发展规划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取得教育成效的重要前提,但它们很少被用于支撑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用达不到最大化;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专业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他们却很少被引入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形成资源浪费。

在教育方法方面缺少借鉴与配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教育方法上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对立,前者侧重于实践育人,后者侧重于理论育人,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只见对立,难见统一。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看,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忙于学生管理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以辅导员队伍为例,他们普遍毕业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面对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了学生思想困惑的社会思潮或社会问题时,往往缺少政治的敏感度,难以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入有效的解读,实践育人缺少理论深度。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层面看,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抵触,教师们普遍在努力研究推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但在组织实施方面还面临许多具体的困难,难以真正有效地展开。

三、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协同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实践上也会难以突破。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过去,我们在两大领域的工作中,对于协同价值的认识明显不足,往往只是简单强调要立足本职,各司其职,但这种工作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教育的成效。相关主体有必要在思想上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再不是过去单一的理论内容、现实途径与课堂方式、而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社会与学校、课堂与课外等各个生活层面高度综合化、社会化的体系。”[7]思想政治教育多领域化的趋势,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各领域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相关主体必须尽快摆脱过去那种“各扫门前雪”的工作观念,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教育目标,加强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工作过程中要增加理解,相互支持,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防止出现主体因认识错位而导致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各执一词、相互矛盾。尽快推动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观念和协同意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两者的差异只不过是在共同目标下的分工不同,而且只有在这种分工合作和相互支撑下,才能形成合力,完成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协同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主体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规范有序地协同展开工作,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制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能够在教育方向、教育准备、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评价中为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提供制度保障。而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党的领导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8]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前提。二是整体性原则。要全面考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整体性,整体功能的实现并不是各个要素作用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充分调动各个要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现各要素功能最大化的基础上,推动系统整体质的飞跃,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统筹兼顾。要科学深入地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特点和功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相互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能各自为政,更不能相互冲突。三是协调性原则。要重视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构建协同机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分层推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有效衔接,以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上的连续性和协同性。四是激励性原则。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9]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目标,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协同创新评价机制,以达到激励的效果。然而,从教师的角度讲,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统筹考虑两大领域的协同工作,在评价考核制度和薪酬激励机制度中并没有在两大领域之间形成交叉点,这些自然会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协同配合产生不利影响。要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制度和惩罚奖励制度,将协同配合的工作绩效作为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科研立项的重要依据,从制度上解决好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问题,推动产生协同效应。另外,从教育学生的角度讲,要改革现有的考试方式和考核办法,将日常思想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体系,将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统一起来,科学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

(三)整合育人队伍,提升协同能力

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不仅需要各参与主体具有较强的协同意识,更需要充分挖掘两支队伍各自的潜在优势,提升参与主体的协同能力。如前所述,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虽然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功能、地位和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术业有专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专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开展学生党团活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类情况是其工作重心,但其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思想需求了解不多。因此,提升相关主体的协同能力,有必要从队伍内涵建设方面下功夫,打破两个系统、独立运行的状态,让教务系统的教师知道学生的生活状态,让学务系统的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10]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渠道实现:一是加强两大领域的信息交流。高校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优势,引导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期召开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或QQ、微信等新媒体交流、分享并研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推动两大领域的人员交流。可以通过导师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入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管理领域,也可以通过选拔优秀的学生管理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强化联系,互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学队伍的科学化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哈肯著,徐锡申等译.协同学引论—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的非平衡相变和自组织[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53.

[2] 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8.

[3]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5.

[4] 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40.

[7]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汇总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5).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9] 郭益鹤.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运用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2(9):205.

[10] 王炳林,张润枝.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5):69.

大学生党员关于军训的思想汇报 篇9

我终于得偿所愿,考进了理想的大学。转眼已是国庆,回首来到中大的点点滴滴,却还是那么记忆犹新。

我忘不了开学时的迎新。

党员迎党员。我的师兄师姐们一来就让我有了家的感觉。紧接着我们开始党员培训,由于被迎新时的气氛所感染,于是在临时党支部会议上,我竞选为临时宣传委员,想多为大家做些事。经过了三天的培训,我们认识了中大,了解了中大历史以及其党组织的结构、工作方式和职责等,接下来,就换我们帮助师兄师姐去就、迎接其他新生了。

两天的迎新,着实很疲惫。原来每一项工作都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但是为了能把工作做好,从辅导员到学生会再到党员,大家都尽职尽责,一干甚至到晚上8、9点钟。累,但却又很开心,因为可以为大家做点事,感到颇有成就。而且从中也认识了不少新的朋友。

很难说从一次迎新活动中就体现出多少党员先进性。就算是其他同学,如果愿意,也可以加入进来,像学生会的同学们,不一定都是党员。但我想说,党员先进性并不是要在哪些场合突出表现的,而是潜移默化在生活的点滴中的。像当初师兄接待我时,那只是简单的欢迎,而这种欢迎就对从北方来的我产生了莫大的温暖的感觉。可以说这是和谐社会最细节的表现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套用大话,但生活中的细微让我们党员融入其中,既是先锋队,也是和谐一大家。

我忘不了金色九月的军训。

中国武警8730部队。教官们都是与我们同岁甚至好比我们小!想到这就不由得很羞愧,也不断地激励自己要好好表现。然后我进入到了警棍表演的特训方队。我们亲切地称之为“钢三营独立侦察连”。营长说,我们要做到绝对能吃苦,绝对能忍耐,绝对能奉献,还冠上了《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的连歌改编版。那段日子真的很苦,帽子随便拧拧都是满地汗水。

在那之前,我在的是三营十三连五排。在那里,也有很多值得珍惜的回忆。团队、集体、合作。永远忘不了连长把我们副排拉出来说教,因为我们散漫。他让我们坐,自己却一直保持蹲姿,一谈就是半个小时,我也知道他们是有过专门的训练,但还是感觉很愧疚,自己蹲上5分钟就已经不行了。从连长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集体。

个人离不开集体,党员也离不开群众。一人再怎么努力也是孤掌难鸣。在集体中,有一个人做得不好,整个集体都会受到牵连,五排是这样,十三连是这样,三营更是这样。

难道拉歌只是为了好玩吗?这也是一种集体的“作战”。包围一营是不是很爽?那歌声便是集体的力量。

大学生思想汇报:近期的状况回顾 篇1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就应该具有先锋的精神,积极为开创中国的未来而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我积极学习了党章,加深了对党的了解,为了更好向党组织靠拢,在这里我准备对这个月思想做一个汇报。

工作上,学到了很多。第一作为班干部要有奉献精神,做事要以班级利益为重,当自己的安排和工作上的时间冲突时就得有牺牲,奉献精神。第二对待工作上的事要有耐心,很多事可能不是一下就能处理好,不是一次就会成功。第三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想法不一是班级多样性的一大特色,对有些事可能有分歧,这时我们就要尊重大家的意见,共同商量,不能武断做主。

这个月做了很多主题班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感恩的主题。我们要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谢老师,是他们教育了我们;感谢朋友,是他们让我们生活更加精彩。感谢敌人,因为他们让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砺了你的心;感谢轻视你的人,因为他们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恩一切让你成长的人。常怀感恩,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

生活上加强了锻炼。身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最后只是社会的累赘,所以我报了健身,通过两天一次的锻炼,基本是维持了身体的机能,让自己的身体保持着健康的状态。在锻炼过程中,我感觉的到,人的身体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你给他一点点增加压力时候,最初可能不是很适应,但他不会崩溃,多次后越觉得越来越轻松,最后即使最剧烈的运动对他也不是难事。所以我们生活中就应该给自己一点点压力,在这温暖的大学港湾中磨砺自己,让自己具有抗压能力,使自己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学习上。前不久我们年级里组织了党史知识考试,我又加深了对于党的认识,我知道要想成为共产党员,得具有和党一样的先进性,不论是思想还是行动上。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我报了金融,虽然跟我们本专业没什么关联,但是我觉得以后会有用的着的时候,我相信以后即使不从事着金融的事业,对于自己的个人理财,投资方面也会有更好的帮助。越来越接近考试了,我会更好的安排好时间复习,应考。

以上便是我近期的状况,请党组织给予指点和监督,继续考验我!

大学生的思想汇报 篇11

关键字:国学思想 大学语文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在现今的大学语文教育中,忽视了大学生民族精神与民族意志、良好的道德修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而国学思想教育对这方面的教育又是显而易见的,是大学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笔者通过论述国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而阐述思考了国学思想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影响,希冀为国学爱好者和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者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何为“国学”

“国学”这一词汇产生于20世纪文化转型时期文化界讨论的关键词。对这一词汇的理解,众说纷纭。在这里,笔者主要从这一词汇本身的意义出发来理解。所谓“国学”,就是中国本土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这一词语本身是一種文化精神、民族精神。“国学”在20世纪初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潮,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学”的发展才步入正轨,甚至出现了“国学热”的现象。“国学热”是社会上民间自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人为了寻求民族文化的认同。在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一味地向外国学习,导致了文化的失落,造成对“国学”的长期否定。因此,民间逐渐自发地进行民族文化的复兴,像大型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国学爱好者,国学也走进了中小学课堂,甚至有些幼儿园将“国学”作为自己的办园特色。那么,高校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场所,怎样将国学运用到日常教育中来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与研究的兴趣,探讨国学思想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中的影响。

二、国学思想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影响

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国学思想教育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学思想教育中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

国学思想教育中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容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财富,内容博大深远,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表现在:第一,保持爱国主义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国学思想有助于保持学生的爱国主义的传统。第二,养成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等国学思想,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三,形成明礼诚信的道德修养。“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等国学思想,引导学生明事理,诚信待人。第四,养成和谐的处世风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国学思想,突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对于高校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启示。

(二)国学思想教育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提供一定的教育方法

国学思想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至今对我们的教育仍有借鉴价值,在高校大学语文教育与学生思想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第一,重视实践。国学思想教育中强调实践的价值,如“博学之,审问之,明牟之,笃行之”,笃行所指的就是社会实践,而博学、审问、明牟所指的是道德修养,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第二,内外兼修。“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等国学思想,强调自省的价值;而外部环境对于人的成长也是有影响的,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孟母三迁”等国学教育思想,都是讲通过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年轻人的成长。第三,德育先行。在国学思想教育中,强调德育,如“礼、乐、射、御、书、数”中将“礼”放在所有技能的最前面,强调将德育置于最优先发展的位置,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国学思想教育可以提高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大学语文教育与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相结合,本质上是为了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提高高校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全球化环境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倡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才不会让学生的价值取向偏离,逐渐形成对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唤起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这是国学思想教育中的精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国学思想,可以凝聚海内外侨胞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解除大学生发展中的困惑,以古代的仁人志士为榜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四)国学思想教育富含构建和谐的教育理念

“和”在国学思想中占据中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重要特点。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国学思想教育中的“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和为贵”等都蕴含着这样的道理。随着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治国的理念,和谐再次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关键词。国学思想教育与当下和谐社会理念具有一致性,对高校思想工作的启示有:

1.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中将社会热点、国际话题引入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内容的常变常新,通过身边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2.传递人文主义关怀,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人文关怀,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教师可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解决学生身上具体的问题,实现教育工作者将创新意识具体应用到自己的社会实践中。

国学思想教育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健全的、良好的道德,可以通过大学语文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转化为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教育资源,通过国学中丰富的人生哲学,让学生领悟学习正确的道德规范,厚积薄发,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国学思想可以作为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有积极的影响,把国学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罗金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于国学精粹的渗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04).

[2]陈金园.浅析国学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3]伍洁.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4]任静.“国学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启示[J].学理论,2010(25).

上一篇: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下一篇:专业英语重点段落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