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2024-09-08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精选12篇)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篇1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德育纲要》提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 它是个人按照一定的道德观念去评定行为、人品的善恶, 或由于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 产生合乎道德的行为。学生的道德情感一旦形成, 将激励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和行为规范, 为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习惯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一、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人是有感情的, 小学生尤其重感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师生间感情的传递与交流是很重要的,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思品课上, 教师必须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 增强信誉度, 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关心爱护学生;课堂上态度和蔼, 把微笑带进教室。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 愿意和老师交朋友, 讲心里话。这样, 不仅师生关系融洽了, 也培养了学生尊师的情感。学生一旦对老师有了情感, 那么对老师任教科目就会产生兴趣。因此, 思品课教师应以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如在教《老师, 您好》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爱”的情感线索, 当学生畅谈如何尊师时, 教师深情地说, 早上进校门, 同学们主动向老师问好, 老师进教室, 同学们起立向老师问好。

二、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先进的道德榜样能给学生成长以巨大力量。小学生是处在道德的接受与模仿阶段, 接受与模仿能力也特别强, 用先进的道德典型教育学生, 让学生仿效、学习, 要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鲜明性、也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鲜明、具体的道德形象, 会使学生产生共鸣, 特别是那些被推崇的具有美好心灵而又各具特色的道德模范人物。他们中既有功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 也有闪耀时代光辉的英雄模范, 还有享有盛誉的科学家, 体坛英雄, 学生中的好人好事等, 这些典范人物的言表, 以及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无疑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感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上述人物蕴含的道德情感,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我们爱领袖》一课时, 先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江泽民的业绩, 接着讲革命领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寄予的希望, 增加学生对革命领袖的亲近感, 领袖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高大形象, 深深地印在了学生脑中,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革命领袖的感情。

三、创设与主题相应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 情境对儿童有巨大的感染力。而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 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可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情感上产生共鸣, 以拨动学生心弦,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进入角色, 产生情感体验。因此,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渲染情境, 运用学生角色表演、音乐、讲故事、实物演示等再现情景, 努力做到在情景交融的道德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通过借助彩色挂图展示故事情节, 学生被这些深深吸引, 情不自禁地关心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中各种角色的命运, 对善的事物的同情和爱, 对恶的事物憎恨和厌恶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角色表演,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角色表演激发了学生情感, 延伸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深化了学生爱学、会学、学好的情感。用音乐唤起学生的听觉形象虽然看不见, 却能激发学生原有的视觉积淀, 使学生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 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一定的教育影响,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 才能为他们所接受, 并逐步转化为个体的品德。人的认识来自实践, 而情感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辩证发展的过程, 而知、情、意、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离不开实践。只有投身于社会道德实践中, 才能认识社会, 才能认识和体会自己哪些言行是道德的, 哪些言行是不道德的,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目的、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活动, 多鼓励学生实践, 在实践中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如上《热心公益劳动》一课后, 让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清理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 用学生自己的行动编写一个个美好的故事, 塑造美好的心灵, 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实践中得到激发。

综上所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关系的融洽, 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等来创设与主题相应的情景, 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等多种方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篇2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的主要方法是:

一、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二、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篇3

一、讲述故事,使学生入情入境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蕴涵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则有利于学生“听中喻理”。

1.以讲述故事作为学生入情入境的导线。学生入情入境了,再晓之以理。例如,我在教学《抗日小英雄》一课时,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亲切的声调把学生引入了情境,使学生的心中不由自主地树立起了一位为祖国争光,为人民立功的英雄形象,接着我让学生围绕 “抗日小英雄王璞为什么能这样为祖国献身”展开发言,最后我以强烈的感情对中心加以总结,同时对学生提出深切的希望。这样以情激情,以情动人,既让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又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受到了教育。

2.以故事作为教育学生的主体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边讲故事边议论,在讲义中使学生入情知理,受到教育。

3.以故事来深化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认识。例如,在教学《科学创造奇迹》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二十一世纪知识爆炸,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特点。接着向学生提出了新时代主人要做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然后向学生讲述了古人司马光“破缸救人”“曹冲称象”的故事,向学生讲述了小发明家五年级学生方黎发明“多用升降篮球架”,已有好几家工厂投产,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赞扬的事迹。最后号召大家都做这样胸怀大志、勇于创造的人,其效果是人人深受鼓舞,个个跃跃欲试。

二、借助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音乐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将音乐引入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必会创设良好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

例如,在教学《礼貌待人》一课前,我先请学生跟随伴奏带齐唱歌曲《礼貌歌》,唱后,问学生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接着我因势利导,传授教学内容。

三、组织活动使学生入情入境

道德情感是小学生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纽带,共产主义道德只有以激动人心的形象展现出来,才易于激发儿童的情感,易于使学生接受,进而受到教育。因此,当向学生进行某一思品内容的教育时,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精心设计的趣味性、形象性、实践性的活动来进行。例如,在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洗手帕、钉扣子等技能竞赛。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使学生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内涵,在教学《我爱爸爸妈妈》一课时,班内举行了《我爱爸爸妈妈》的演讲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分别讲述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关心自己的,讲述父母怎样辛苦,自己应当爱父母。当时,教室内异常肃静,演讲的学生和听会的学生均热泪盈眶,最后我向全体学生提出号召:

1.悄悄地观察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

2.访问大哥哥、大姐姐和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尊敬父母的。

3.悄悄地为父母做件事,做件使父母最高兴的事。

四、榜样分析,使学生入情入境

伟人、英雄、模范形象的针对性,典型性,生动性,易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榜样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道德形象甚至会使人毕生难忘,并可能成为学生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各种榜样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不挑吃穿》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周恩来爷爷的一件白衬衣》的故事。当我讲到,周爷爷的这件白衬衣穿了很多年,已经破旧了,但他舍不得丢弃,换一换领子、袖口仍然爱不释手,并且穿着它视察全国各地、接待外宾……学生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尤其是当我讲到这件白衬衣仅仅是周爷爷生前带补丁的衣服之一,他老人家还有很多衣服都打上了补丁时,学生都很受感动,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学生纷纷表示,以后要像周爷爷那样生活简朴、再也不挑吃穿了。在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的教育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雷锋叔叔的故事。其中雷锋给战友的父亲寄钱和把节约下来的钱支援灾区等事迹,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他们行动的榜样和动力。当学生得知邻班的一位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学家内失火后,都踊跃地为他捐钱捐物。

五、抓住时机使学生入情入境

抓住最佳教育时机,给予学生良好情境。例如,国庆节前讲《我爱祖国》,教师节前讲《师生情深》,新的班集体组成时,讲《可爱的班集体》。

六、利用电教,使学生入情入境

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课中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以情入理,情理交融。

听广播、录音、看影碟、幻灯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尽力多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幻灯展示出灿烂夺目的五星红旗,同时播放“我爱五星红旗”的配乐诗,把学生引入到幸福欢乐的情境中。接着我讲述了国旗的构成和象征意义以及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道理,焕发了学生爱国旗的感情。最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影碟《升旗仪式》,学唱“国旗国旗空中飘,五颗星,金光照,一颗大来四颗小,小星围着大星笑”的儿歌,跳《五星红旗我爱你》的舞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思想受到陶冶,达到了知之深、爱之切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篇4

一、设计精彩的导入,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的智慧喷发出来

一节课是否会有效而顺利地进行下去, 教师的导入是关键。运用一个精彩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学生喜爱的角色扮演、寓教于乐的适度游戏等导入形式, 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使课堂充满精彩与高效。如, 我在教学苏人版《维护人格尊严》内容时, 是这样导入的:一进入教室, 就板着脸说:“我上节课在班里上课的时候, 《补充习题》的答案本没有了, 我怀疑是你们当中的一位同学收了起来, 我现在要搜查你们……”话音未落, 全班学生的精神都高度紧张起来, 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也传进了我的耳朵:“我没拿, 我不怕搜。”“老师怎么会这样做啊?”“老师这样做好吗?”“这不是把我们当小偷吗?”……我装模作样地搜了几个学生, 然后微笑着从自己的书夹里拿出答案本向学生亮了出来, 接着就问学生并在黑板上写下了以下问题: (1) 老师的做法对吗? (2) 这样做侵犯了大家的什么权利? (3)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4) 你认为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下来, 同时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教师问题的思考、探索中, 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 让学生的情感自觉流露出来, 从而悟理,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理论是灰色的, 生命之树常青。”的要把书本上灰色的理论知识融入常青的生活中, 离不开创设理论运用的情境,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激发学生的情感, 唤醒学生的智慧。例如, 在讲授苏人版《感受社会变化》一课时, 我首先用Flash播放了我拍摄的一组反映新沂城市变化的图片:越来越高的建筑群体、川流不息的车辆、繁花似锦的城市夜景、窑湾镇—马陵山—骆马湖旅游景点的美丽景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情境, 激发学生的灵感, 调动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情感。然后,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社区或村庄的变化,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给学生真实的感受———我们的家乡在变化。以上活动, 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起来, 达到了心灵的碰撞, 使抽象的理性知识变得直观而真切,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 在教学苏人版《天下父母心》一课时, 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新闻背景———《儿子, 妈妈拾垃圾也要让你上大学》, 让学生通过阅读原文、讨论问题、结合自身体验畅谈感受, 从而认识到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 夯实知识的同时, 也让学生热爱父母之情被激发出来。

三、设计体现教材内容、与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 完成教学目标, 让课堂效果实起来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但问题的设置要科学严谨: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过于繁难、指向不明等, 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 在教学苏人版《生活需要宽容和友善》一课时, 设计了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生活中需要宽容友善? (揭示本课框题) (或者问生活中充满宽容友善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直接的大问题就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拎了出来。但是, 问题太大可能会引起学生回答混乱, 或者无从下手, 达不到理想效果。于是我又在“大问题”的下面设计几个“小问题”: (1) 从“六尺巷”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 分别分析镜头一、镜头二中矛盾处理方法,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 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3) 面对曾经伤害过你的而现在需要帮助的人, 应不应该宽容? (4) 宽容对个人、家庭、国家、民族和谐有何影响?这几个“小问题”, 注重启发性、层进性教学原则,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智慧, 并最终指向课堂重、难点的解决, 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使课堂效果扎实起来。

四、因材设练, 明理导行,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实行分层练习, 或可将练习分成A、B、C三个层次, 且对应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A层设定为基础层, 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B层设定为巩固型, A层完成铺垫后再尝试“递进”;C层设定为拓展型, 让部分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索。再如, 在讲授苏人版《维护人格尊严》内容时, 使用教材第35页的材料, 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1) 《员工守则》中的规定合理吗? (全做) (2) 《员工守则》侵犯了员工的什么权利?内容有哪些?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守则或做法? (全做) (3) 如果你是那位司机或售票员, 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优生做, 中等生做) 。通过设计分层练习, 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当然, 还可以将课堂练习延伸到课外,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情感。再如, 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内容时, 布置学生调查身边污染的情况, 收集相关材料, 让学生探究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具体方案的作业, 在学习苏人版《人不能选择父母》内容时, 我布置了在家庭中为爸妈做一顿饭、洗一次脚的作业, 并让学生反馈到课堂中, 从而落实了“导行”实效。

实践证明,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才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行为。也只有如此, 才能打造精彩纷呈的思想品德课堂, 提高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篇5

以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关注的常常是认知要素,而对情感要素则缺乏应有的注重。这种失衡现象招致了学生厌学、学习效率降落、身心安康受损、个性片面开展等,使教学潜力的开展遭到限制,已不能顺应社会和时期的需求。教学内容要经过故事、游戏或课件等方式表达出来,从学生的经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协作交流的情境,充沛地激活他们的积极性,思想活泼,盲目投身其中,加强练习的乐趣。小学生的学习,常常带有浓重的感情颜色,在熟习的情境中,他们可以发现学问、控制学问和运用学问,感遭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联络。生命是绰约多姿的,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天才,都蕴藏着宏大的.潜能。人类中最实质的需求就是盼望得到尊重和赏识,赏识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假如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充溢生活的情味、美的享用以及教师的赏识,那么学生就会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亲切感,在教育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感遭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与价值,使学生的思想一直处于积极、活泼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2.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安康开展。小学生处于身心开展的活泼期,思想开展很快,对四周世界充溢了猎奇,对一切都想问个为什么。疑是探求新知的开端,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因而,在引导学生了解教育内容,特别是学生预习、自学时,应鼓舞学生进行了解性发问。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提问者,表现了对等对话和民主协商的肉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见愿和自我发现的积极表达者。在教育中应开辟学生思绪,应用开放性或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关于那些有创见的观念,即便是不成熟、不完好,也要给予应有的肯定和鼓舞,以培育学生勇于求异探究的肉体。发明性思想不是单一的思想活动,而是多种思想方式的综合表现。在教育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理论活动,充沛发挥本人的发明才干。

3.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篇6

关键词:兴趣;方式;丰富;情感;积极

自2000年推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不难发现思想品德课在所有科目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初中教学阶段面对中考思品课所占的分数比例较少,学校、学生不够重视,但在中考指挥棒下老师不得不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课堂,就我个人仅有的经验来看,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首先要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

作为思想品德科的老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随时了解掌握实事,使自己的知识适应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还要习惯于跨学科学习,老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风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共处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老师必须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教学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你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师生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民主、和谐的关系。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大家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还要尊重学生。总之,只有师生平等,才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从而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助,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我县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下,我个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希望探求出适合我,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来,之前的洋思、杜郎口等模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他们自主创新,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去,发现我们可爱的学生有很多独到见解,使我在教学中对他们刮目相看,也增强了我的自信,这种自信我想是相互的,并以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学会驾驭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互助的课堂。构建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例如,在“珍爱生命”这一框题中,学生看了他们喜欢看的《狮子王》的生动的动画片后,感人的故事情节使他们联想到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动物、植物有生命,我们人类同样有,并且还想到在尊重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在一步步的启发下很轻松地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和目标,当然我个人认为落脚点则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和有健全人格、有情感积极热爱生活高尚理想的人。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展示给学生,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使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理性认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教育效果绝对不是单纯的说教所能比拟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兴趣浓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丰富的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用歌曲、神话等,如讲九年级全册“关爱集体”一课时,我就用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支竹篙也,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导入新课,学生在歌曲中就听明白了,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而集體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此同时学生还联想到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警句,还有发生在集体中的趣事,所以说,教师妙趣横生的导入,会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教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备学生、备老师,提出有价值、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

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激发 篇7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合作与交流的过程, 因此, 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反之, 僵硬的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和距离感, 自然对该教师的教学敬而远之, 甚至不愿意见到他。而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有喜爱之情, 就会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而喜欢上他的课, 愿意接受他教授的知识和道理, 自然就会对教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所以, 要想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建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和学生相互帮助, 相互信任, 在课堂上共同进步。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个人魅力, 以高尚人格魅力, 增进师生情感的凝聚力。

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这其中, 教师是改革的主要承担者和实践者, 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理念和想法, 在教学的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中, 教学评价是重要的环节, 在促进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所采取的教学理念, 所执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同时还可以看到教师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心, 同时还能够反映出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能够加深教师和学生的情感, 实现师生高效的交流和互动,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

良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堂能否在教学的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是其取得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课的伊始产生学习的欲望, 他们才能够有听课和学习的耐心, 才能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因此, 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开始就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 尽快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要做到这些, 教师就要在课前深入了解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明确其中的难点和重点, 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 设计导入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都喜欢的故事、成语等导入, 也可以一开始就提出问题, 抓住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 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创设情境, 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据研究表明, 当人的情绪乐观高昂时, 他们就会有浓厚的工作和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为学生创建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学习的欲望。

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 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因此, 教师要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 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 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它融合了图画、声音、视频等为一体, 可以渲染气氛, 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创建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课件, 学生愿意欣赏, 愿意参与, 学习兴趣倍增, 课堂气氛活跃,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 新的政治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同时,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南戴河中学是一所特殊的农村中学, 身处旅游胜地, 生活条件优越, 生源复杂, 外来人口较多, 学生差异很大。在教学中, 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 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鼓励大胆、合理地想象, 提倡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 竞赛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 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在竞赛中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和信任。例如, 在讲第二课《男生女生》时, 我以竞赛的形式, 让男女生分别列举各自的优势, 把描述性别优势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通过这一活动, 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性别差异, 促进男女生之间的沟通, 培养与异性同学积极交往合作的态度, 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利用当地优势, 在实践中收获成功

南戴河旅游胜地,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培养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

学生获取的知识包括课内学到的知识和课外由自己实践和体会学到的知识。在课内通过教材和教师学到的知识比较抽象, 理论化强, 较为难懂。而在课外由自己亲身实践学到的知识则比较感性, 具体形象, 且印象深刻。而且在课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课外的实践和体会才能够记忆得牢固, 知识也才经得起考验。

为此, 我们一方面充分挖掘当地的各种有益的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 开展红色旅游, 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学生到海边观察旅游概况, 义务导游, 义务清洁员等, 让他们体会到思想品德在生活中无处不体现;深入到工矿、企业、居民家中, 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事例。另一方面, 学生应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 道德标准联系到实践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 帮助游人解难、维权、进行社会调查、评析时政热点、解答生活疑难等, 使学生知识学以致用、用有所思、思有所悟,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想品德课。当然,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课堂气氛必须是师生高度互动, 师生情感和语言完美结合, 师生从始至终饱含深情, 充满激情。

激发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篇8

一、要用教学魅力感染学生, 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思品课教师要通过继续学习, 了解社会政治形势, 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 不断充实自己, 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 带领学生了解时政,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在日常教学中, 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老师的责任不仅是教学生了解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激励和鼓舞学生。充分利用思品课这门课的优势, 教会学生如何待人处事和立志做一位有贡献的人。老师要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和开导他们, 努力把自己变成他们的朋友, 一起学习, 共同进步, 实现民主平等这一新型师生关系。要发自内心地爱护和关心每一位学生, 从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们,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切的关爱, 学生才会喜欢这个老师, 同时会喜欢老师讲的课, 自然而然会对思品课感兴趣。

二、教学过程要富有情趣, 激发学习动机

思品课的新教材改变了以往那种沉闷的说课形式, 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为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条件, 彰显出富有活力的课堂新局面。从版面的设计、生动的语言体系和有趣的教材构思等入手, 运用活泼有趣的画面, 通过优美动听的语言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主动参与到思品课课堂中来。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在愉悦和谐的思品课课堂情境下, 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要创设思品课活动机会, 促进学生提高参与意识

思品课的教学需要创设各种活动机会, 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 以及学好思品课的愿望。在思品课教学实践中, 力争每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课堂上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根据地和博物馆实地考察、缅怀先烈, 感悟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这样学生会在和老百姓的交流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动力和人民的创业热情。当然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爱国主义情操对培养, 还要重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使他们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化“四有新人”。

四、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学习意愿

初中学生大多处于心智发展重要阶段, 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需要老师对他们有效地加以帮助和正确引导, 更需要老师的示范带头。他们的思想处于活跃阶段, 自主参与活动的意识比较强, 学习过程中渴望得到老师或其他学生的认可。因此, 教师要全方面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 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学生就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

总之, 激发学生对思品课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老师要认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能创设出愉快的课堂氛围, 学生就会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并接受思品课教学的知识, 从而达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 (以下简称思品课) 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 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品,兴趣,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兰.由教师提问到学生发问[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7 (6) .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篇9

一、搞好课前预习,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学习动机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连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 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 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 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 兴趣随之产生, 学习的热情也就高涨了。

二、巧设导语, 引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 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 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 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 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 创设各种教学情景, 渲染气氛, 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引发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 使学生想听下去, 急于听下去,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如, 可以用歌曲开头, 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等等。

三、巧妙设疑, 培养思维, 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思、疑是密切相关, 辩证统一的。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思维以疑问为起点, 有疑问才有思维, 经过思维才能解疑, 有所进取。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设疑,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 联系生活, 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 做到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 师生间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 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 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的教学中, 多数采用“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 教师只是讲讲、写写, 学生只是听听、记记, 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 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 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 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诸如电影、电视,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 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觉得生动有趣, 自然就能激发起学习热情,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巧设课堂结尾, 激起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篇10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材枯燥无味,教师的满堂灌使学生厌烦;二是教师语言呆板,照本宣科,无法使学生产生兴趣;三是考试设计不科学,使学生认为只背书本就能学好,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呢?

1. 发挥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的是语言的魅力。“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都说明了一个人语言的重要性。

首先,要注重导语的魅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离不开教师对导课的精心设计。语言是教学中师生进行交流的基本工具,导语导得好,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吸引力,又能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因此,要注重让思想品德课的导语充满魅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在讲七年级“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这节内容时,笔者引用了清朝蒲松龄一生历经坎坷,屡遭挫折,面对困境,终于写出名著《聊斋志异》的故事。还用生动丰富的语言讲述了他的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蕴含的历史故事,使学生积极对待人生挫折。这样,运用历史典故导课,既使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富有了丰富的文学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强化了思想品德的育人功能。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有感染力,巧妙运用一些谚语、诗歌、歇后语、顺口溜、名人名言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八年级上册“报得三春晖”时,笔者背诵了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学生对这首诗很熟悉,这样便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进而为本课“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激发了学生兴趣。

2. 搞好课堂设计,培养思维,激发兴趣

在授课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

2.1 巧设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加强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笔者把学生在课堂上能否主动回答问题作为学生成绩考核内容之一,平时记录在案,期末加入总评,这种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七年级下册《走向自立人生》时,笔者针对有些学生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依赖有什么危害?”“结合自己实际,谈一谈自立的表现?”“怎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3 分组学习,集中讨论。

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交代知识点;学生课后复习知识点,枯燥无味,学生厌学。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适当分组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各负责一个重点,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再由组长代表全组和其他小组交流,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无法解决或理解不透时,笔者再加以补充和完善。

3. 活动课教学,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活动中让学生受到品德教育是活动的目的,这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在八年级上册学了“我知我家,我爱我家”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人编辑一份手抄报,把有关家庭方面的知识、自己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孝敬父母的点滴编辑出来,大家互相交流。活动,不仅能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心,真正做好一件事。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篇11

一、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实践角度看,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的讲课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使其“亲其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和学科特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师生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使学生“信其道”,从而“乐其学”。

二、学启于思,思源于疑

古人说:“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新奇的刺激是激发求知欲产生的必备要素,求知欲越强烈,学习兴趣就越浓厚。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疑问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使他们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例如,我在讲“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内容时,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法现象。我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电动车辆常被盗窃、路上常见交通事故等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及社会管理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该怎么处罚?依据是什么?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法律规范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一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道理。

三、“潜在水平”与“最近发展区”合理搭配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除了最低的教学界限(现有水平)外,还存在着最高的教学界限(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界限。因此,适时适度提高教学难度可以刺激学生的智力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要求,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当地提高教学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使学生有一种在“摘果子”时“跳一跳”的感觉,难而有趣。

四、运用效果评价激励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教育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倾向的强度,决定于可能获得一定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就要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感受成果,体验成就,获得满足感,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知识测试成绩,用学习效果去激励学生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获取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就会感到喜悦,提高学习兴趣。

五、将时政内容渗入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和介绍时政内容,将时政材料(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尔街金融风暴等)有机嫁接到教材理论中来。因为时政内容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起到增加知识、扩充内容、激活兴趣的作用,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取材要精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否则就影响到教学进度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加重学业负担。直接反映党和政府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时政材料,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其代表性、针对性、教育性、时效性,涉及现阶段理论或能充分论证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要首选,如“十一五规划”“科学发展观”等。

六、实验移植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实验教学法移植到思想品德课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这个物理实验:在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此时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对哲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多媒体有助于解决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视频《共和国六十年》,让学生从歌声和视频中体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之处,并坚信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又如在讲授“诚实守信”相关内容时,可以播放巩汉林和赵丽蓉表演的小品《打工奇遇》,使“诚实守信”品德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日常生活中应做到诚实守信。

实践证明,学无止境,教无定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措施,思想品德课才会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而学生也定将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 篇12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青少年心理特点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

2. 现行教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依据。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 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 从实际事例入手, 调动情感因素, 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 为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

3.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上的兴趣, 寓教于乐, 力求让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4. 激发学习兴趣是全面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需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 就是喜欢学, 可见, 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尤其重要。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有效方法

1. 搞好课前预习,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学习动机。

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老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 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 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 兴趣也随之产生, 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2. 巧设导语, 引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 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 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老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 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 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如, 可以用歌曲开头, 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 也可以用一个故事开头等等。

3. 巧妙设疑, 培养思维, 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 辩证统一的。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思维以疑问为起点, 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 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 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比如, 我在讲“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时, 根据我校的具体位置, 提出了以下现象, 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我校外面的电话亭不时有小孩乱报警, 让公安机关出动警车, 这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及社会管理带来什么影响?同学们在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甚至还向老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 教师和学生都增强了法律意识, 从而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守法, 起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 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 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的通道, 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 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 在教学中, 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 真诚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 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 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诸如电影、电视,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 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有身临其境之感, 觉得生动有趣, 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通过形式的多样化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靠培养, 也要靠感染, 才能诱发出来。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形式的多样化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 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

2. 以形象幽默的漫画激发兴趣。

漫画, 它不仅生动、形象、幽默, 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 发人深思, 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 学习兴趣倍增, 课堂气氛活跃,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强调从教学方法上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 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巧设课堂结尾, 激起学生兴趣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 清音有余。”可见, 小结的语言要巧妙, 要有激情, 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要带有悬念, 让学生乐于去探究, 起到耐人寻味, 课断而思不断, 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领域特征下一篇:农地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