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课

2024-07-02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通用12篇)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 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感恩父母,异性关系,民族团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 并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道德文明, 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学生继承传统, 感恩父母

大多数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在思想上容易与父母产生分歧, 隔阂与冲突等代沟现象出现了。根据笔者在课堂上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 成人感、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开始显露, 并迅速发展, 和父母的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双方的隔阂加大了, 矛盾加深了。例如, 学生认为父母不应该动不动就训责他们。对此, 笔者教育学生先反省自己, 认真审视矛盾冲突的根源, 教育学生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 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 克服逆反心理, 主动走近父母, 体会父母为抚养他们付出的辛苦, 并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 从而理解父母、尊敬父母, 与父母和谐相处。如在讲授《走近父母》的内容时, 笔者从“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开始, 和学生共同将这首诗诵读三遍, 并听歌曲《母亲》《世上只有妈妈好》, 让学生感受父母的恩情, 感恩父母, 尊敬和体谅父母。

二、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异性关系 (白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如在讲授《男生女生之间》的内容时, 针对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早恋现象”, 笔者列举了一个人人熟知的事例:农民会将幼苗上过早的开花芽摘除, 为的是幼苗更加健壮地成长, 将来有较好的收获。另外, 笔者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即通过课堂辩论会等方式使学生明白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纯真的同学友情是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当然, 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毕竟不同于同性同学之间的交往,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烦恼, 影响学习和人生。因此, 要遵循“自然”和“适度”的交往原则, 面对异性同学的“爱”、“求爱信”等感情问题要理性处之, 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进行解决。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问题一定要记住:果实到秋天才能成熟, 不提前在春天采摘, 否则尝到的将是苦涩的滋味。

三、教育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知识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我国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历史, 党和政府从政策和法律两方面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等知识。例如, 在讲《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关于藏族的内容时, 笔者运用课文中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问题, 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互助共荣的政策, 并结合实际讲了西藏在公共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率先在全国实行“普九”教育, 国家对西藏初中生实行“吃、住、教”的“三包”教育, 农村免费医疗、现代化的青藏铁路等都说明了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和支持。又如, 在教学《共同的愿望》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典, 讲述了当年笔者的感受和体会, 用事实说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审势度时, 与时俱进, 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 篇2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能力:能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3、知识: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知道如何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活动

一、“新闻播报”

[视频]电子眼避免司机选择性守法

二、读书·自学

环节一:知道法制建设的要求是什么?地位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52—P56,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青少年怎样增强法制观念?

环节二:深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1、教师重点突破:设计两个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①这四项要求去掉其中一个会怎样?

②得出什么结论

2、教师归纳:

①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

②没有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就没有依据;没有执法和司法,所立的法律就失去权威,守法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

环节三:理解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意义,树立法制观念

1、课件展示

案例一:法律家族的新成员

案例三:观点大声说

正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利大

反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弊大

①小组争论,达成共识

环节四、学以致用,落实行动

教师:我们知道了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我们中学生能为法制建设做些什么呢?

案例四:视频:网友的积极建言体现了思品课的哪个道理?

案例五:

《人民日报》11月2日发表评论,题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文章强调,站稳群众立场,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

“问于民”是源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

回顾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的法制建设为人民,法制建设靠人民,法制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公民,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现象依然存在。建设法治国家除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健全法律监督。

演练·实战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综合自测题 篇3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看右图,下列四位同学对孝敬父母的看法正确的是( )

A,同学甲:“孝敬父母只不过是在课堂上说说而已,回到家就忘了。”

B,同学乙:“孝敬父母是爸爸妈妈的事,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c,同学丙:“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D同学丁:“现在不孝敬父母的人很多,又不犯法,我们管不了。”

2,有人说:“生活里最重要的是对人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下列行为属于礼貌表现的是

( )

①与长辈相处时举止文明②与长辈交谈时认真倾听③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和抱小孩的人讓座④在学习中,不理睬成绩差的同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就要做到

( )

①拒绝不良诱惑,不迷恋网络游戏②远离网吧,拒绝网络③提高分辨能力,利用有益信息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语句能体现宽容美德的是

( )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宝剑锋从磨砺出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5,“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对这句歌词,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

A,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B,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c,家是束缚人自由的地方

D,家中要有优越的物质条件

6,“没有朋友,世界不过是一片荒漠。”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

( )

A,人生离不开友情

B-友情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

c,在与同学交往中,如果封闭自己,就会陷入孤立

D,要消除闭锁心理,就要不讲原则地与所有人交往

7,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堂训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堂训说明了( )

A,诚信是为人处事的美德

B,人无信不立

c,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

D,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8,2009年10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面对挑战,本地区国家深化合作、联合自强的愿望更加迫切。这表明

( )

A,竞争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B,合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C,加强合作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D,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二、请你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

9,观察下图,进行概括。

10,小永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学会了玩网络游戏,从此迷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并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请你简答

11,近段时间以来,人们津津乐道一个卖粮还钱的故事。卖粮后,赖在华老人发现粮站多算给他8000多元钱,便把多给的钱还给了粮站。事后赖在华老人说:“不是我的我不要,这样的钱即便拿了也会睡不安稳的。”

阅读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看法。(两个方面即可)

四、请你辨析

12,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京剧目前已经走进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小学课堂,成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此,有一部分人认为京剧蕴含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知识,把京剧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这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也有一些学生家长提出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当前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将来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实施京剧进课堂这一举措,实在是多此一举,这不但不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阅读以上材料,请你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辨析。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13,在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温总理说:“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

(1)“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尊敬自己的老师?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14,聂玉萍,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母亲。20年前,她孕育了儿子的生命;20年来,为供养孩子上学,有至少9年时间她靠卖血来凑齐学费;20年后,她又把自己的一个肾脏给了儿子。聂玉萍说:“为了儿子,别说是一个肾,就是两个肾我都愿意。”

学习聂玉萍的感人事迹后,某中学八年级(二)班开展了一次“孝亲敬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进来,探究以下问题: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围绕活动主题,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3)请写下你的行动。

当父母生病时,我会:

当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麻烦时,我会:

当父母不理解自己时,我会: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AB 6,ABC 7,ABCD 8,BD

二、9,①现在许多年轻人在逐渐忘记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②中华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舞台。③青少年要珍惜、传承、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④要坚持与时俱进,赋予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新的内涵等。

10,①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不良诱惑。②网络是把双刃剑。③中学生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做网络的主人。④中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良诱惑等。

三、11,①诚信是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②诚信是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③诚信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④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⑤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⑥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等。

四、12,①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代表——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实现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五、13,(1)①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对人类文化的积累、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2)①尊重老师的劳动,体凉老师的辛苦。②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真诚接受老师的批评。③对老师要有礼貌等。

学好八年级思想品德的三部曲 篇4

八年级是同学们在初中三年的过渡阶段, 也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学习时期, 在面对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时, 一方面需要我们延续初一学习的心理知识, 开始关注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会, 一方面又要为这些关系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正确理解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合法权益。那么, 如何把握好八年级的思品课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下:

一、课前进行自主学习, 构建知识的大框架

学习思想品德特别需要先找到课程内容的框架脉络, 因为一旦我们的关注点只放在一课一框的内容上, 极容易混乱而出现好像这门课就是在讲一些零散的道理这种想法, 所以要识庐山真面目, 我们就不能只是“身在此山中“, 而要跳出来, 找到它的知识逻辑。

比如你发现了吗, 八年级的上册主要探讨的核心词是“交往”, 我们从第一单元学习“家庭交往”, 跨越到第二单元学习“学校交往”, 再到第三单元的“社会交往”, 三个单元层层递进, 将我们的交往范围逐步扩大进行探讨, 而最后一个单元是前三个单元的一个升华, 更注重强调交往的品德。整册书的安排, 既要让我们认识各种交往关系, 又要让我们学会怎样正确合理地去处理这些关系。

而八年级下册主要探讨的核心词是“权利”:第一单元带领我们明确法律中权利和义务的由来和范围, 第二单元则探讨跟我们切身相关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姓名肖像权、隐私权, 第三单元进一步延伸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受教育权、继承权、消费者权益, 同样是层层递进, 步步加深, 直到最后一个单元形成一个升华, 着重强调学习法律的意图, 明确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需要人人拥有法律意识。当我们提前整理出这些框架, 学习八年级的内容才不会觉得零散, 找不到重点。

二、课堂进行合作学习, 实现事与理的大交融

学习思想品德, 需要我们在课堂上不断开发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甚至是从别人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 只有努力把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 才能使书本内容具有实际意义!比如, 在学习关于怎样与父母交流沟通时, 我们可以在讨论中把各自与父母交流的苦恼说出来, 找到和你有共鸣的同学, 然后大家可以一起探讨出合理正确的沟通方法;在学习网络交往时, 我们可以把平时聊天中用到的网络语言、新新词汇搜罗出来, 大家一起思考网络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学习隐私权时, 我们可以大量的从生活中举出涉及隐私的事例共同探讨, 比如父母翻看我们的书包日记、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管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摄像头等等。当我们把书本知识放到生活中去对证, 会发现思想品德是一门非常贴合我们生活实际的课程。

三、课后进行探究学习, 实现知识的大延展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特别是当涉及八年级下册的法律部分的知识学习时, 我们并不是要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法条, 而是可以在课后大量关注时事新闻, 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 运用书本中的法律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案例, 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那些跟我们切身相关的权利。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看看类似于《道德与法治》这样的法律节目;可以养成每天上网看新闻的好习惯, 时刻关注国内国际大事, 保持自己的开阔的视野, 培养自己看问题独立的思考方式, 腾讯网、凤凰网、新浪网等等网站都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咨询平台;可以阅读大量的经典书籍, 无论是文学类还是社科类, 日积月累的读书习惯会让我们自然养成属于自己的看问题的方式, 这会反过来更好的促进我们学习后面的理论知识, 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篇5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山东泰安人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向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的勇气与豪情。因此,他被评选为2009“感动中国”人物。

A.沈浩B.翟墨C.王强D.张正祥2、2010年3月5日至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工作报告,高票通过了修正案。

A教育法B食品安全法C选举法D未成年人保法3、2010年“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

A.明明白白消费B.营造放心消费环境C.消费与服务D.消费与发展

4、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与闭幕式时间分别确定为2010年4月30日晚和2010年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台

C.城市经济的繁荣D.城市科技的创新

5.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

A低碳经济科学发展B.低碳经济绿色发展

C.节约能源D.保护生物多样性

6、在刘翔的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背后,有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教练、医生和科研专家队伍,分析他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录像,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便科学地调整他的状态,确定比赛策略和战术,帮助刘翔树立起战胜对手的信念。2009年的十一屑垒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再次夺得冠军,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110米栏“三连冠”选手。刘翔的成功告诉我们

A.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个人的生括、学习和工作离不开集体

B.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C.集体能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D.个人与集体不可分

7、刚进中学某校七(2)班同学经过讨论,制定了他们的班级格言:“进班一刻,七(2)班是我的,出班一刻,我是七(2)班的。”这句格言要求该班同学。

①努力为班级和老师学习②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③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④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09年12月5日是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自1993年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累计已有将近4亿多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超过78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在志愿活动中,志愿者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但也收获了更多的快乐。据此回答8-9题。

8、对志愿者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一种亲社会、奉献社会行为②会获得人们的赞誉、社会的好评③会实现人生的价值,体验到奉献的快乐④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不值得推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学习志愿者,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就要

①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②把志愿服务作为人生的首要追求目标 ③热心为他人、为社会服务,重视人生的价值④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无私的关爱别人1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乐乐是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有一次他感觉好玩和几个同学去网吧玩,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从此以后,他经常从家里拿钱偷偷和同学去网吧,在那里认识了一些经常旷课玩游戏的朋友。学期末乐乐的成绩一落千丈,他内心十分痛苦。乐乐的故事告诉我们

①从众是把双刃剑②生活中不能盲目从众,否则会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

③性格软弱的人才会从众④从众行为弊大于利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I、“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智慧和劳动成果。这说明

A.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B.独占只能导致保守和封闭

C.独一日不但会阻碍自己的进步。还会妨碍集体的发展

D.分享就意味着失去

12、人们在观察、欣赏、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江山如此多娇!”于是怡情雅趣油然而生。这说明

①自然风光之美会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深深的爱恋之情②可以感到自然之美给人们的愉悦和享受③大自然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④大自然能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翠翠听说北京香山的红叶很美,就在2009年元月与妈妈一起去观赏,结果并没有发现满山红叶的美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

A香山红叶徒有虚名B观赏红叶的时间不对

C观赏红叶的角度不对D观赏红叶的心情不对

14、据有关部门统计,每隔一个小时,就有一个历经千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自然历史原因②自然灾害原因③物种自身退化原因④人为破坏原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5、“过去我们吃青蛙,现在虫子吃庄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肆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②生态平衡遭破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③人类末日已经来临④现在大量使用农药,又会加剧生态平衡,而且威胁人类健康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人类来自于自然,只是生命之网中的一个结点。一旦生态链条断裂,生命之网支离破碎了,人类将无法生存。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这说明

①人类只能做自然的奴隶,被动地适应自然②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也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③人类应该做大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共处④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下列产品中属于新科技产品的是

①变频空调②有线电话③掌上电脑④纳米洗衣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告诉我们,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

A.学会独立思考B摆脱思维定势

c.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D敢对权威的“结论”提出质疑

19为了说明血型和输血的关系,人们做了一个通俗的比喻:O型血可以给任何血型的人输血,所以把O型血比喻为是最大公无私的;而AB型血只能给AB型的人输血,同时又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所以把AB型血比喻为是最自私自利的。其实,这只不过是在输血问题上对血液类型的比喻,一

些人却把这个通俗的比喻加以描写,并到处传播,于是就有了《血型与性格》、《血型与命运》、《血型与爱情》之类的小册子出现。对此,你认为

A.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迷信,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牵强附会

B.这是一种科学的比喻,人们应该相信

C.我们在相信科学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地相信迷信

D.这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20、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党委会第七玖会议表决通过了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七)和修订后的保险法。这说明

A我国法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B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具体化

D宪法是食品安全法、刑法和其他法律的总和

21、下面这四幅漫画表明

A.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括质量,并逐渐政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B享受快乐安逸的生活成为人们的唯一追求

C科技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

D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从2001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定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2009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据此回答22-24题。

22、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因为

①究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部问题 ④公民的法制观念需要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3、下列做法体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是

①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②国家依法打击网络犯罪③依法维护校园安全

④依法惩治制假售假行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2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

①认真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精神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③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④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法制观念的好公民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②③

25.在2009年12月4日第九个全国法制宣传日这天,某校举办了灯谜火联猜活动。其中一个谜面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法由我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A环境保护法B刑法C教育法D宪法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8分,29题18分,共50分)

26、2010年4月14目7时40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l级地震,灾情严重。1.7万多名救援人员紧急驰援,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在灾后7天内,救援人员累计搜救营救被困群众1.7万人,其中,从废墟中救出6870人,救活6110人。全国各地国家机关、组织、团体、个体也纷纷自发地伸出援助之手,从企业到个人,从大陆到海外,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牵挂着玉树,彰显出大灾面前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定精神。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思想品德》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IO分)

(2)作为生活在平安区域的中学生,我们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2分)

27、2009年12月7日至18 日,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这次会议被喻为“拯日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碱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40%-45%的减排目标是我们13亿中国人的共同承诺。这一承诺是针对我国什么现状提出的?请谈谈它的危害。(4分)

(2)为履行这一诺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8分)

28、我与总理“面对面”。201 0年2月27日下午3时至5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台专访,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广大网友就医疗、教育、就业、分配等问题提出了大量的问题震建议。

广大网友向总理提问题、提建议,以如此高的热情关注两会、关注政府工作,这是在行使什么权利?(2分)公民行使这些权利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201 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舍举行开幕式,历时半年到2010年10月31日结束,世博会的灵魂是创新。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无疑为在我国弘扬创新精神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氛围。

某中学为让全校师生感受世搏会科技创新之风。决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节”。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作动员发言,请简要写出发言要点。(9分)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把自己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你认为应该如何去做?(6分)

(3)“奇思妙想”交流展示会。请你针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设计几个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3分)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法初探 篇6

该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来提问,所提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还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讲“品味生活——情趣与兴趣”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情趣与兴趣的联系与区别,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同学们交流自己在做感兴趣的事时的感受。2.为什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会特别投入?3.情趣与兴趣的关系。4.情趣与兴趣的区别。

二、小品表演法

在教材中,当教材内容适合小品表演时,组织进行表演能让他们在激烈而愉快的情景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展示自我,还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如讲“欢快的青春节拍——感悟青春”这一课,当需要强调“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时,我设计了小品《风波》。其简单的情节是两个女生言语不文雅,给男生取外号,结果遭到男生的攻击,这时一个女生过来拉走她们,并留下一句话:“别理男生,都不是好东西。”表演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小品中的人物做得对不对?”讨论后自然得出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所应遵循的准则。

三、多媒体教学穿插法

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内容,有目的地穿插一些与教材内容相类、相关或者可以相互印证的生动材料,也能创设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七年级学生好动,性格更趋于感性冲动的率真,所以教学过程中内容不能太枯燥、严肃。运用多媒体教学,把音乐、漫画、图片等视觉材料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让生命之花绽放——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我运用汶川特大地震中的图片资料,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讲“追寻高雅生活”时,让学生欣赏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学生有情感的涌动,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四、游戏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有意义的游戏,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如讲“珍惜新起点——创建新集体”,我组织学生玩协调游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两人组合体,各组的人又两两绑住双腿比赛竞走,看哪一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之间尽快建立起默契,形成和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五、专题讲座

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我在运用上述教法的同时,还会开办一些专题讲座。在开办讲座之前,我会大量搜集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资料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为了教会学生应对挫折,我就举办“挫折面前也从容”主题讲座;为了教会学生做到自我保护,我就举办“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主题讲座;为了教会学生懂得依法自律,我就举办“法不可违”专题讲座,都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三中学)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 篇7

一、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该课题相关的问题

要查阅的问题包括:我国有哪些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既迎合了学生喜欢上网的心理, 又解决了问题。

通过以上环节, 学生得知了环境问题的种类, 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生态的恶化、森林草场面积的减少等等。这些环境问题, 绝大多数是人类不遵守自然规律造成的, 是人为的。要克服这些问题, 人类就要敬畏自然, 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不要人为地破坏自然。

二、播放一则公益广告的视频

广告内容为: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 妈妈牵着一个小女孩, 微风轻轻吹来一片纸屑, 小女孩挣脱了妈妈的手, 将小纸屑拾起来放进路边的垃圾箱。

视频播放完毕, 提出两个问题:

1.这则公益广告的含义是什么?

2.在你身边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

关于广告的含义,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 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有的说, 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的说, 保护环境要从娃娃抓起……

关于第二个问题, 对做得好的学生, 大家报以热烈掌声。也有学生自我解剖, 说出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并面带愧色, 决心今后从自身做起。教师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了表扬, 对做得不到位的学生则肯定了他们能严于律己, 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也给他们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屏幕显示以下内容

1为了大方或风度, 致宴席上剩菜太多;2为了耍派头显威风而鞭炮震云;3豪华车后尾气缭绕;4为了省事, 焚烧秸秆, 浓烟滚滚;5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

视屏结束后要求学生回答:以上这些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哪些危害?

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雾霾影响交通, 影响人们的出行;汽车的尾气、燃烧鞭炮的硝烟、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 都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可想而知, 如同火烧一般, 几天后全部枯死。

四、自查自找, 自我发现

屏幕显示:

1.有关资料显示,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水里, 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一粒纽扣般大小的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 这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电池里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物质, 这些都是对自然环境威胁很大的几种物质。若将废旧电池与生活垃圾一起填埋, 或随手丢弃, 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2.播放公益广告:100个人, 100辆车, 每天碳排放量1350千克;100个人一辆公交车, 每天碳排放量189千克;100个人, 100辆自行车, 每天碳排放量0。低碳生活, 请选择绿色出行。

提问: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从身边的小事说起, 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 学生发言非常踊跃。

对于第一问, 各小组给出以下答案。

小组 (1) :乱抛纸屑、乱扔粉笔头的现象。

小组 (2) :随地吐痰, 零食的包装袋乱扔。

小组 (3) :快餐的饭盒和一次性筷子乱扔。

小组 (4) :吃饭不光盘, 乱倒剩饭剩菜, 既影响环境, 又不节约粮食。

对于第二问, 学生总结出更多。

小组 (1) :多运动, 少看电视, 少上网, 多与家人出去散步。平时照明多用节能灯, 少用白炽灯;不乱扔垃圾, 对垃圾进行分类。

小组 (2) :多喝水, 少喝饮料;近距离外出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没必要时不开空调。

小组 (3) :多开窗多通风, 随手关灯, 关紧水龙头、煤气阀门, 少开电脑;叫家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晚上手机关机, 一可以省电, 二可以防辐射;尽量不开空调, 可以开电风扇或用以前的芭蕉扇。

小组 (4) :洗菜水、淘米水用来浇花草, 生活废水再利用;包装纸、广告纸反面是空白的可用来做草稿纸;不乘电梯爬楼梯, 既省电又锻炼身体;吃饭不用一次性筷子, 到市场买菜带菜篮子不用塑料袋。

概括起来, 就是要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哪怕是一草一木。

教学反思“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注重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通过参与丰富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 打破了以前思想品德课的空洞说教和一些条条框框的“纸上谈兵”, 这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认识, 从中感悟, 真正体会到保护环境不只是一句时尚的口号, 不只是一幅显目的标语, 而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要坚持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 就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我们要自觉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 篇8

1.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分析。

首先是思想品德学科考查要求。众所周知,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新教材的逐渐普及, 材料解析题愈来愈受到中考思想品德命题时的首选, 特别是开卷考试的实行, 这类试题开放度和难度更是大大提升。所以, 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正确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卷面考查成绩。

作为思想品德考试中的重要题型, 材料分析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 除传统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外, 材料分析题更倾向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思考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 材料分析题都是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供考生分析, 解题时需要学生立足材料设置的情境, 通过审题, 明确题目要求及其隐含条件, 然后回忆所学的知识或课本上相关的原话, 最后联系材料的事例进行简单分析或详细论述。

其次, 分析八年级学生特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初中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 也是从儿童向成人迈进的过渡期、“断乳期”。此时的他们生理、心理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和完善。初中三年, 他们的各项能力会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慢慢得到培养和锻炼, 尤其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会有较大的发展。八年级, 作为初中的中间年级, 有其特殊的群体特性。与初一、初三学生相比, 他们既无初一学生的好动与好奇, 又无初三学生那样明确的升学目标, 所以对他们的引导过程中, 一个不注意, 就很有可能让其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如逆反、闭锁心理就以八年级为高发群体。

此外, 笔者注意到在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的编排上也体现出了编者对三个年级学生群体特征的考虑。

例如:“课标”第7页中有“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 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内容。其中, 七年级要求:行为和后果的联系 (拒绝、调节、遵守) ;八年级要求: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沟通、积极行使) ;九年级要求:人应该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负责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张秀芝老师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讲座) 。

这无疑很好地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思维会逐渐趋于理性, 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实际的案例与材料, 从中建立自己的思考并得出结论。

2. 会谈技巧在教学中应用这一问题的提出。

会谈一词如果让我们顾名思义地去作解释的话, 就是会面和谈话。在这里, 会谈中的双方就不仅仅是通过谈话交流的, 会谈双方视线的接触和身体的姿式等也会成为会谈中交流的要素。会谈技巧, 一方面需要接收、理解来访者各种方式的言语或非言语信息, 另一方面则要对来访者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反应, 从而有效地促成来访者的良性改变, 起到助人自助的咨询目的。笔者认为, 日常教学中, 教师们都希望学生能在其引导下逐渐靠自己的领悟与体会习得某项技能或锻炼某项能力, 这与会谈技巧在心理咨询中的操作目的是一样的。

基于此, 笔者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所教授学科, 将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融入实际材料分析教学过程中, 以期达到让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掌握一定的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提高个人的材料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实现其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

二、具体的实践与研究

1. 倾听与询问技巧的应用。

倾听与询问技巧中咨询者虽然处于听的位置, 但这是一种主动的听, 是一种以收集信息为目的的倾听, 是心理咨询中不可缺少的。常见的倾听与询问技巧包括开放性提问、封闭性提问、鼓励、澄清、释义、情感反应、概述等。其中, 开放性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在笔记的材料分析教学中比较常用, 前者常以“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可不可以”、“行不行”等设问, 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回忆和表述所学知识、个人体会或见解;后者通常以“是不是”、“要不要”、“有没有”、“对不对”等设问, 用来限制学生回答的内容, 避免其在表述时不自觉地偏离主题。

另外,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还需要适当加入一些鼓励性语言, 如“接着说”、“还有吗”、“需要补充吗”、“嗯”, 以此表示教师对回答问题学生的关注, 并鼓励其讲出更多。

例一:

亲爱的妈妈:

你的儿子在给你写信。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 因为我出差、度假、住医院了……

我们这里现在正是春光明媚、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寒冬腊月的时节。

我现在的身体还好、很好、不太好、很不好。

前不久我去逛过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

我打算再过1个月、1年、5年去看你。

我知道你没钱花了, 所以寄给你30、20、10、5个卢布。

我已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厂长、总局局长。

我和妻子祖莉菲娅向你问好。

你的爱子彼佳

12月31日

这是一位母亲写给儿子的信, 在信的背面有这样一句话:“亲爱的彼佳, 你只需将多余的字词划去再将信寄回来即可。”母亲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过程:

生:母亲想让儿子给他写信。

师:母亲为什么想让儿子给他写信?

生:因为她想知道他儿子的情况。

师:为什么她想知道他儿子的情况?

生:因为母亲很关心自己的儿子。

师:母亲关心儿子其实就是母亲对儿子什么的一种表现啊?

生:母亲爱自己的儿子, 想自己的儿子了。

师:悟性非常高啊!所以我们在审题时就要明确, 题目问的是“用意是什么”, 用意指的就是本质上的原因, 所以我们要学会一步步挖掘进去, 直到找到根本原因为止。

学生似乎有些恍然大悟, 并且在接下去的几个材料分析题中, 学生开始尝试着用这样的刨根问底式的倾听与询问技术展开对问题的思考, 事实证明当堂效果比较明显。

2. 影响性技巧的实践运用。

会谈中的倾听与询问技巧主要是在来访者发出的信息上展开的。这对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发现问题等有明显效果, 但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往往是缓慢的, 甚至是不易察觉的。所以, 在咨询过程中, 咨询者也需要在某个时刻从自身角度出发, 依靠个人的专业能力 (包括观察力、感受力和个人价值观等) , 主动影响来访者, 促使其更好更快地认识到问题所在, 加速个人的成长。这便是会谈技巧中的影响性技术, 是一项比倾听和询问技术来得更加直接的会谈技术, 其内容包括解释、指导、提供信息、影响性总结、自我开放等。

结合学校教学和思品教学的特点, 应该说, 笔者日常课堂教学中对影响性技术各项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运用, 但在材料分析题的教学中主要以指导和影响性总结为主。在此, 笔者将以对指导技术的运用为例来分析。

说白了, 指导就是直接告诉该干嘛、要怎么做、会怎么样等, 是一种常用且较有影响力的技巧。应该说, 这也是和常见的学校教育方法最接近的一种技术。

例二:

下面是一位女中学生的叙述:

我现在都有点不想上学了。在班上, 我没有朋友, 有时候, 别的同学在一起说悄悄话, 也都故意背着我, 大家好像都联合起来对付我。前不久, 我又因为一点小事和一位同学吵了一架。我承认自己脾气不好, 总爱和同学吵架, 可是我觉得同学们也不理解我。我很孤独, 不知道该怎么办……

请你帮这位女同学出个主意:如何解决她与同学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师指导:既然是要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我们首先就应该明确她的问题是什么才好, 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啊!

于是学生迅速地再次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最终一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3. 非言语交流的意外效用。

心理咨询中的会谈与常规理解中的会谈有所不同, 并非只有用耳朵听和用嘴说, 还包括用个人的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改变去“说”、用眼睛去“听”。所以非语言性交流是会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通过实验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资料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非言语。另一位心理学家伯特惠斯戴尔就人际交往中非言语沟通发生的数量进行推测, 在两人的交往中, 言语所传递的信息不到全部信息的35%, 而6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的形式传递的。 (沈正元, 《非言语沟通: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1993) 简单来说, 非语言交流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暗示性教育, 是一种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外界信息的方法。这是与八年级学生的特点相吻合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造成教育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 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三、延伸思考

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著名的电脑软件专家李开复曾在一篇文章中谈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时指出:21世纪更多的工作是靠人的脑力的创造, 要靠平等的竞争, 已经没有国界的差别, 世界已被铲为平地, 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和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合作或者竞争, 任何人都可以接触、使用、共享到同样的信息。21世纪需要的不再是19、20世纪那种听话的、没有自己意见的、努力且有毅力的蓝领或者白领工人, 更需要的是创新实践者、跨领域合成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他对其中的跨领域合作者的诠释大致是这样的:他认为21世纪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些只把所学专业学好的专才, 更多的是需要那些在学好本专业基础上能将本专业与其他任何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的人。

在拿破仑的军队中, 即使是一名实力最弱的士兵, 也会梦想着自己当将军的那一天。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笔者也一直在考虑自己到底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李开复先生的一席话无疑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培养以后社会需要的、能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人, 也许他们的知识未必全面, 但他们却拥有随时将生活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悟纳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能力。而思想品德课堂无疑是目前最好的实践平台。

因此, 笔者愿以自身的尝试为例, 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个人经历、生活经验等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扮演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 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个人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其见证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融合并用的可能性, 并让他们逐渐建立起“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会且应该努力去获得相应的本领”的观念, 为其今后个人目标定位、职业选择等提供前瞻性的、潜在的课堂教育。

参考文献

[1]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第二版

[2]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8.第五版

[4]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教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民族出版社.2005.8

[5]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6]于淑云、黄友安.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第二版

[7]秦榆编著.老子学院.老子的无为而治.[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8

[8]刘守旗.试论非言语沟通与青年思想教育.中华硕博网.2008.5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点滴体会 篇9

一、密切结合实际, 认真开展平时的教学工作

现在开卷考试的题目, 突出社会热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突出知识的应用能力, 突出对学生的觉悟水平和实际行为等方面的考察。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运用。为了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 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肤浅的探索:

1. 上课“四步走”。

第一步, 以每课的框题内容为单位, 给学生提供好相应的导学提纲, 让学生自主预习、读书找答案;第二步, 在新授课上, 就本课堂上要学的内容, 请学生相互合作将思考题分组讨论并作答;第三步, 师生共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探究、讨论;第四步, 归纳总结, 收获知识。这样举一反三的组织教学, 不仅使学生摆脱了以往“老和尚念经式”的背诵, 而且容易使学生掌握所要学的基础知识。

2. 精心设疑,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例如, 在学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 不管多么小的问题, 只要乘以十三亿, 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 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 只要除以十三亿, 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 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深情地说:“作为中国的总理, 每念及还有3000万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 还有2300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人口, 还有6000万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 我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请问:

(1) 温家宝总理的“十三亿乘除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2) 作为中国的总理, 为什么每念及这些人群就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3) 请你针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为总理献计献策。

此题不论从材料到设问, 都充满着较强的感情色彩, 通过对温家宝总理的谈话这一情境的设计, 吸引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 使学生主动去查询材料, 积极去寻找相关的报道。问题一层层地得到了解决,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回归教材, 注重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复习

政治中考试题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 而是突出知识的相关、相通性, 根据知识的内在有机联系, 从整体上、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加以考查, 强调对基础认识、基础理论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掌握。我们只有把握好这些具有相关相通性的知识整体, 才能融会贯通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那么, 怎样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重视对所学知识的整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并重点把握知识相关、相通的地方。即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使之系统化、网络化, 同时研究相关知识的内在有机联系, 在有机联系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复习, 从而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理顺知识系统, 形成知识网络, 达到融会贯通。需要注意的是, 把握教材知识一定要依据《中考指要》。《中考指要》是规范教材、教学和考核的依据, 中考严格仿照《中考指要》的规定和要求, 考核所学教材的内容。《中考指要》对各个知识点都规定了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 如哪些是了解的内容, 哪些是理解的内容, 哪些是运用的内容。这些规定和要求都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实, 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都反映了《中考指要》的要求。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 立足于教材, 弄清哪些教材知识是要考知识、哪些重点内容、《中考指要》要求掌握到什么程度;要搞清一个重点、热点问题有哪些知识点与之相关系, 有怎样的关联, 为什么有这样的关联。一般说来, 凡是《中考指要》中要求理解和运用的内容, 都是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尤其是能与时政热点相关联的内容, 都有可能设计主观性试题;凡是与学生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方针等都是命题的重点。

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寻找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开卷考试后, 题目新颖, 材料广泛, 答案灵活, 命题更加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 以真实、全面地模拟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要有反映和体现社会现象及热点 (包括地方热点) 的问题。比如, 房子、物价、就业、食品安全等, 还有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低碳经济等内容, 我们都能找到它们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可以把课内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所以, 我们一方面是要广开教学门路, 走小课堂大社会的路子,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要搜集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 以大量真实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 而且还要搜集国内外实例及社会热点问题, 并与材料内容结合起来, 加强理解教材知识,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既要克服那种只依赖教材的“纯知识化”的说教, 又要反对脱离基础知识的“纯时政化”的报告, 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耳濡目染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培养创新思维, 巩固和提高解题水平。

四、瞄准中考试题, 重视知识的专项训练

综观近几年来扬州思想品德中考试题, 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社会热点, 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考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二是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广, 较好地体现了对知识考查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三是突出能力方面的要求, 淡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要求, 较好地体现了由考查知识为主到考查能力和思想觉悟为主的转变, 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四是试题的灵活、多样、新颖, 增大了主观性试题的比重, 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 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针对这些特点, 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必须重视对不同题型的专门训练。

1. 要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

进行试题训练, 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 而应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和题目, 有的放矢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各地中考试卷的特点上, 精心挑选和设计一些题目新、材料广、问题宽、答案活的试题, 让学生通过做题, 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答题。

2. 要有计划的进行训练。

教师应根据二轮复习的不同要求, 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第一轮复习, 应以基础性的试题, 以每课的小综合训练为主。第二轮, 应以综合性的试题为主, 着重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 训练后要及时批改和评讲。

试题做得再多再好, 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批改和评讲, 或者只是把答案印发给学生, 或者只是简单地说一下答案, 都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事实上, 教师通过批改, 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及时补救复习过程中的不足,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浅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篇10

一、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

随着开卷考试的展开, 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 认为“抄书就行”。于是思想上消极应付;上课不专心听讲;对教材基本原理不熟, 主干知识生疏;缺乏对基础知识必要的识记和理解。为此, 老师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 中考的着重点是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基础知识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试题非常灵活, 不可能有从课本或资料中简单移植或“克隆”现成的答案, 学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探究知识的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链接、观点辨析、材料分析等栏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的序言和正文前的引文, 在教材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还以问题的形式指出了本课或本节的主要内容, 教学中要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教材的重点上去。

三、教学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开卷考试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考查。降低了识记的题量和分值, 教师不能认为掌握基础知识不重要了。其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能力是知识的运用, 考能力也就是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针对考试题型把学生“摆”进试题的情境中,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逐步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四、多供以习题, 多进行测试

开卷考试涉及的范围很广:古诗、歌曲、漫画、图表、与社会热点相联系的案例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都能考, 都可以考, 平时应多练多考, 让学生见多识广, 不能因为有的题未见过就认为无从下手而不答或胡答。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 在练习中掌握。通过做习题来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教给他们如何抓住关键词来审题和答题, 如何紧扣课本的知识点, 如何结合题中材料来联系实际。让学生把课本上的“死知识”在考试中“活用”出来。

八年级数学(上册)思想聚焦 篇11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每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常常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数形结合思想即是把代数、几何知识相互转化、相互利用的一种解题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可见数形结合之重要.

在《整式的乘除》中,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与乘法公式的推导,都配有直观的图形来诠释说明,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例1图1所示是一口直径AB为4 m,深BC为2 m的圆柱形养蛙池,小青蛙经常坐在池底中心O观赏月亮,则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是多大?

分析: 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即是∠COD的大小,可根据条件先分别求出∠AOD、∠BOC的大小,再求∠COD的大小,也可直接求∠COD的大小.

解:在Rt△BOC中,OB=AB=×4=2,BC=2.

由勾股定理,得OC2=OB2+BC2=22+22=8.同理可求得OD2=8.

而在△OCD中,因为OC2+OD2=8+8=16,CD2=42=16,

所以OC2+OD2=CD2,所以∠COD=90°.

故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为90°.

评注:这里以形助数,数形结合,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使得答案一目了然.

二、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适当设定未知数,把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法.方程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理解方程思想并应用于解题当中十分重要.对方程思想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二是列方程(组)解决代数问题或几何问题.

在《勾股定理》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中,常常通过勾股定理列方程求某一线段的长.

例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6,AD=8,将△ADC沿AC翻折到△AEC,AE与BC相交于点G,求GC的长.

分析: 抓住折叠图形互相重合的部分是全等图形,以及全等图形的性质可知CE=CD=AB=6,AE=AD=8,∠E=∠D=90°.又由条件知CG=AG,若设CG=x,则EG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于是,在Rt△CGE中,可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从而求得问题的答案.

解:由图形的翻折可知AE=AD=8,CE=CD=AB=6.

因为∠DAC=∠EAC=∠ACB,所以CG=AG.

设CG=AG=x,则EG=AE-AG=8-x.

在Rt△CGE中,CG2=CE2+GE2, 所以x2 =62+(8-x)2.

解得x=,即GC= .

评注:本题利用方程思想,将所求的量(线段CG的长)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x2=62+(8-x)2,通过解这个方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思想,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题就意味着转化,即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悉”,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把“一般”转化为“特殊”,把“高次”转化为“低次”,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等.

转化思想的应用最典型莫过于“梯形的性质”一节,凡涉及梯形的有关问题,大多是通过作辅助线将其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问题予以解决的.

例3如图3,梯形ABCD中,AD∥BC,AD=10,BC=21,∠C=70°,∠B=55°,求CD的长.

分析:此题乍看无处着手,仔细观察已知条件与未知的关系知道上、下底之长以及同一底上两角的大小,而求的是一腰长,若过顶点D作DE∥AB,则易知EC、∠1与∠2的大小,进而可知△CDE是等腰三角形,于是,所求问题的答案唾手可得.

解: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

则∠1=∠B=55°.

因为∠C=70°,所以∠2=180°-∠1-∠C=55°.

所以 CD=CE=BC-BE.

又AD∥BC,DE∥AB ,所以BE=AD=10.

因此CD=21-10=11.

评注:过梯形一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转化 (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是解决梯形问题中最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四、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要针对数学对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从而克服思维的片面性,有效地考查同学们思维的全面性与严谨性. 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之为分类思想.要做到成功分类,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每次分类要按同一标准进行,善于从问题的情境中抓住分类对象;二是找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满足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在《勾股定理》一章中,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之长,且较大的边长未告知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在求第三边时,就需要用到分类思想求解.

例4在△ABC中,AB=15,AC=13,高AD=12.求△ABC的周长.

分析: 这里没有图形,也未告知△ABC的高AD是在△ABC内,还是在△ABC外,因此,应分两种情形解答.

解:(1)当高AD在△ABC的内部时,如图4,

在Rt△ABD和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

BD2=AB2-AD2=152-122=81,CD2=AC2-AD2=132-122=25.

所以,BD==9,CD==5.

所以,BC=BD+DC=9+5=14.

因此, △ABC的周长为AB+BC+AC=15+14+13=42.

(2)当高AD在△ABC的外部时,如图5.

同前可求得BD=9,CD=5,而此时BC=BD-CD=9-5=4.

△ABC的周长为AB+BC+AC=15+4+13=32.

因此, △ABC的周长为42或32.

评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求第三边时,慎解无附图题.

五、整体思想

研究某些数学问题时,往往不是以问题的某个组成部分为着眼点,而是有意识放大考查问题的视角,将要解决的问题看做一个整体,通过研究其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作整体处理后,达到简捷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整体思想.

例5已知a-b=1,a2+b2=25,求ab的值.

分析: 这是课本第45页B组第15题,这里有两个未知数(a、b),两个条件方程,若试想由条件先求出a、b的值,再代入ab中,也是可以的,不过,对于八年级的同学而言,这又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起码得学习了后面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后才能求出a、b的值.但如果我们视所求的问题“ab”为一个整体,利用乘法公式的变形式,那么此问题就可以得到整体解答.

解: 因为a-b=1,所以(a-b)2=12,即a2-2ab+b2=1.

把a2+b2=25代入上式,得25-2ab=1.

所以2ab=25-1=24,所以ab=12.

评注:通过本例我们不难看出,新的课标实验教材已密切注意到数学思想的适时渗透.

六、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也叫代数思想.在《整式的乘除》一章中,幂的四条运算法则的推导大多是从具体的数开始,然后用字母表示数,得出更一般性的结论.这种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例6已知P=-,Q=-,R=

-,则P、Q、R的大小顺序是.

分析: 这是一道数学竞赛试题,现在同学们若利用计算器,也会很快计算出答案.但若要求你直接用笔算,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下面我们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来解答,相信同学们定会眼前为之一亮.

解:设a=12 345,那么12 346=a+1,12 344=a-1,于是P=

-=-,Q=-=-,R=-=

-.

因为a=12 345,所以a2+a>a2-1>a2-a.

所以->->-, 即P>Q>R.

评注: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于解决大数字问题,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对称思想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对称思想,同学们可较简单地进行图案设计并能解决一些有关对称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现象,大到宇宙空间的星体,小到微观世界的原子,精致的艺术珍宝,尖端科学中的基因工程,都可以找到图形对称的素材.

九年级《思想品德》指瑕 篇12

一、教科书中部分文字表述不严谨、欠科学

1.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关心社会发展,教材第8页引用了古代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注明作者为:顾炎武。但笔者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查阅,发现:第一,此联出自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其次,顾宪成与顾炎武并非同一人,顾宪成是明朝人,卒于1612年。顾炎武生于1613年,生活在明末清初阶段,留有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呼吁人们自觉承担起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2.教材第42页最后一自然段简析了勇于创新对我们个人的积极影响后,便得出结论: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是指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必须经历的过程,战胜困难和挫折必须要创新吗?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建议将原来的表述改为“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重要途径”。

3.教材第104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目下引用的一段楷体字材料中提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67%,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紧接着在第106页“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一目下引用的一段楷体字材料中又提到“1979年到2006年的2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平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6%,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前后表述不一致,显然是不严谨的。

4.教材第113页在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提到“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这一提法是不科学的,应改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二、教科书中部分材料说服力不强

1.为了论证教材第26页中“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抗争;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我们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的观点,教材在第25页安排了两幅图片:第1幅图片是“群众义愤填膺地严正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暴行”,图片中人物的举止与所显现的表情能充分反映“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抗争”;但第二幅图片“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峰”(如下图1所示),从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我们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可换成“尽情欢呼中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图片(如下图2所示)。

2.教材第64页为说明“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前面引用了一段材料:“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虽然历经风雨,但一直生生不息。目前,已发展为拥有31亿多元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名列全国中药企业之首。同仁堂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能一以贯之地坚持诚信为本的药德思想。在同仁堂下属的各药店里都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下联是‘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他们严把药材质量关,认货不认人,紧紧堵死假冒伪劣药材的渠道,取得了‘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殊荣。”

仔细阅读分析,不难发现,上述材料的中心思想是:“同仁堂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中药企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企业能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这与“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要求”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用这段材料说明教材第65页中“诚信对促进企业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则更具有针对性,建议作一调整。

三、教科书中部分知识的引入缺乏必要的铺垫

1.教材第127页在介绍完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后,总结时提出,在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人们的收入可分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目前,我国正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依法拥有财产性收入。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而且“财产性收入”与本框介绍的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紧密相关。新教材适时增添这一新的提法,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但是,什么是财产性收入,这蕴藏着什么含义?对这个涉及到“居民收入”统计的专门术语,学生并不熟悉,如果教师在教学上简单处理,就只能让学生生硬地接受结论,但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都是不利的。因此,建议应在其后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增加对“财产性收入”的解释说明:“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2.教材第129页在表述“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必要性”时,提到:“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也就无法理解性地进行学习。但教材第108页中提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议此处作一调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四、教科书存在知识重复现象,部分内容有待整合

1.教材第70页安排了“尊重个人隐私”一目,正文部分阐述了“隐私及隐私权的含义、尊重他人隐私”,而同样的内容在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十七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已出现;如教材第119页介绍“权利和义务关系”时提到:“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而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十五课《神圣的宪法》中介绍权利和义务关系时又提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虽然是从不同角度讲的,但知识上令人有重复之感,而且使用该版本教材的地区在组织中考复习时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

2.教材第7课《维护合法权利》将第1框的标题定为“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该框题由导言和“了解继承法”及“依法维护民事权利”两个话题构成。在导言中,首先强调了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简要说明了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等。然后安排了两个“知识链接”,分别介绍了“我国宪法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话题一“了解继承法”,介绍了“继承权的含义、财产继承的方式、分配继承遗产的原则、法定继承的顺序、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正确对待遗产继承”等内容;话题二“依法维护民事权利”,通过一则股票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且在正文表述中提到“我国公民的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公民依法行使自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而“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都是财产所有权的内容,上述内容的安排显得非常混乱。建议:(1)将话题二中的内容调至话题一前面,并将原标题改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原第86页“知识链接”中,在介绍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后紧接着点出“财产所有权所包括的四个内容”;(2)话题“了解继承法”改为“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本框介绍了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继承权两项公民依法享有的重要经济权利,且篇幅相当。故本框原来的标题“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可将其改为“公民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

五、教科书中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

1.教材第59页“参与竞争,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既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相信我能行’,勇敢地参与竞争;也要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要有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要克服竞争中的自私心理与妒忌心理,正确对待别人取得的成功,特别是当自己遭遇挫折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分析,及时总结,调整方法,战胜困难,努力进取”。

2.教材第109页“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上一篇:监禁体验下一篇: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