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2024-10-05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精选8篇)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篇1

第 8 课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一、第3单元知识结构

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强国富民之路----党的基本路线指明了强国富民之路

<总 揽 全 局 高 度>

1.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2.改革是国家发展的直接动力

3.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科教兴国之路

<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角度>

1.走科教兴国之路是时代的选择

科教水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更替;

在科技领域,我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压力

2.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

科技创新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

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角度>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2.可持续发展重在行动

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

坚决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发展必须靠民族精神的支撑

<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角度>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文明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当代青年应该高举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二、基础知识点

1.人口______、资源______、环境______,危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p______)

2.我国面临着怎样的人口形势?有何负面影响?(p______)

我国面临着______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______,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面临着怎样的资源形势?(p______)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再加上开发______、利用率______、资源浪费______,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4.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怎样?有何危害?(p______)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______,局部在______,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_________,生态赤字____________。

环境恶化加剧了__________________,威胁____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p______)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______、相互______、相互______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________________之路。

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______)

以_____为本、全面、______、______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7.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具体要求、意义分别是什么?(p______)

目的:控制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

具体要求: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可以概括为“利国利民利国际”

8.我国制定的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我国采取的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有哪些?(p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部基本法律。

9.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哪些成效?(p______)

_______________势头得到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增强。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p______)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我们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____________,积极向公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从__________________做起,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三、巩固练习

1.邓小平同志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多是好事,人多力量大,因此人口越多越好

b.只要生产发达了,人口的多少无所谓

c.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的仅仅是吃饭、教育和就业问题

d.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下列图表是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表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耕地 淡水 森林蓄积量 铜矿

32% 24% 13% 29%

上述图表表明 ( )

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②我国人口的数量无法控制

③必须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④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①对外开放②可持续发展③科教兴国④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

a.①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4.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①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②我国的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③我国生态环境的范围在不断扩大④我国人口总量大,素质偏低 ( )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c.贯彻依法治国战略 d.抑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总量

6.有一个山村,原先山清水秀,盛产竹木、草药、蘑菇等,特别是山上到处有泉水,各家各户都用竹管将泉水引进家门,用上了“自来水”。但该村近来人口数量猛增,一对夫妇,少的生三个、四个,多的生五个、六个。村民们还滥伐树木,毁林开荒。原来茂盛的竹林,几乎全部被砍去卖掉;原先遍地的草药、蘑菇,也因年年采摘而濒临绝迹。最后,大部分青山成了“秃岭”,“自来水”也由少到无,村民们只好到山下挑水。现在,该村村民很想致富,但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人们怀念的“自来水”,再也没有流出来。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该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这些问题分别有什么不利影响?

(3)请说出我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及两大国策分别是什么?

(4)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7.材料一: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数的四分之一。

材料二:据报告,我国低于严重缺水线的省(市、区)有16个,缺水城市400多座,严重缺水城市100多座。我国有50%的河段、90%以上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某校九年级(6)班准备举行一次以“珍爱水资源”为主题的学生座谈会,请你来参与: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向与会者介绍一下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

(2)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你认为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战略或基本国策?

(3)“节约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向与会者介绍生活的节水经验。(至少二条)

8.为了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国策,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和治理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

(1)我国制定的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不少于三条)

(2)我国采取的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有哪些?(不少于三条)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篇2

一、图文呈现不一致, 有违严谨性

教材第11页在“生活在线”环节中图文并茂地对动物奇特的本领进行了列举, 其中文字介绍中提到了四种动物:蟋蟀、螳螂、蝉、樵叶蜂。美中不足的是, 文字中间穿插的图片却只有三幅, 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因为教材这样的漏洞使学生无法将四种动物的文字描写和三张图片一一对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最为困难的是无法准确得知第三幅图片指的是蝉还是樵叶蜂。通过查找发现, 教材漏掉了“樵叶蜂”的图片, 建议教材将这幅图片补充进去。

教材第46页表达同一主题时, 选材、用词不够严谨, 前后表述不一致。首先, 作为原创艺术画, 画面上没有显示徐悲鸿作品版权的印章和签名, 而徐悲鸿创作这幅画时是有印章和签名的, 教材选用的是后人仿制的图片, 放在这里显得不够严肃。其次, 教材出现了《奔马图》和《六骏图》两个名称, 使读者误以为是两幅图, 但教材实际上只呈现了一幅图画, 经过查找, 我们发现这两个名称表示的其实是同一幅图, 但教材却没有作任何交代, 很显然编者在文字表述和图片选择上脱节, 建议教材将图画的名称统一为《奔马图》或《六骏图》。

二、漫画选择不当, 具有误导性

教材第60页右边那幅漫画并不能表达青少年沉湎网络的内容。首先, “网吧”两个字中规中矩, 不能说明“网吧”是一个不适宜青少年去的场所。其次, 并没有任何服饰等标志可以说明正在上网的三个人是青少年。最后, 三个人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没有任何内容, 不能说明他们正浏览不健康的网页或打游戏之类。因此, 该幅漫画是“伪图片”, 对教材要说明的问题起不到任何作用。建议教材把该幅图换掉。

教材第65页左边一幅漫画虽然能够揭示出某种社会现象:烤肉串等校外流动摊点卫生状况堪忧, 具有威胁中学生生命健康的可能性。但是漫画对摊主的衣帽服饰、面部特征描写过于“写实”, 结合烤肉串的场景, 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这是一位少数民族 (新疆维吾尔族) 的人在烤羊肉串吸引青少年消费。因此, 作为省编教材, 编者选用这幅漫画有民族歧视之嫌, 在选用时应慎重。建议教材将这幅漫画撤换。

三、内容前后相悖, 有违连贯性

教材第13页告诉我们:“人的生命不在长短, 而在其质量”, 但在本课第17页“拓展天地”中却又设置问题让学生计算:“自己的生命已用去了多少天?”和“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天?”这明显和第13页的观点自相矛盾, 既然人的生命不在长短, 又何必精心计算?让学生计算人生的长短纯粹是画蛇添足, 问题的设置过于消极, 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除了传播消极情绪外还冲淡教材要说明的“人的生命在其质量”这个内涵。建议教材删去这部分内容, 以更加积极的内容加以充实, 以积极的正面的人物、案例去体现“人的生命在其质量”。

教材第29页“信息点击”中最后一句话:“世界上出现完全一模一样的人的可能性只有三百万亿分之一!”虽然这只是从遗传学角度所作的纯理论分析, 但毕竟这是未经证实也无法证实的主观臆断, 首先就世界现有人口总数来看, 已经超过65忆, 但绝对不会有三百万亿!这个结论从实证角度来看是无稽之谈。其次这种说法会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混淆。因为教材第5页已经明确界定过“我是独特的”含义, 即人海茫茫, 找不出任何相同的两个人。综上所述, 教材这句话是多余的, 只会对学生理解“我是独一无二”的这部分内容带来困惑和反面作用, 建议教材删去这句话。

教材38页表明:“喜、怒、哀、惧是人类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但在本课第41页中又这样表述:“现实生活中的人, 有血有肉, 有喜有悲, 有哀有惧……”前后表述不一致, 建议将“有喜有悲”修改为“有喜有怒”更加严谨。

四、史实与小说混淆, 有违科学性

教材第41页“拓展天地”环节中提供了一段阅读思考题, 文章标题是“以史为镜——三气周瑜”, 所留的问题是“读了‘三气周瑜’的故事, 谈谈自己的感想”。很明显, 这里的“三气周瑜”是来源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的故事, 故事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 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 便想方设法谋害, 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 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 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 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 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 何生亮”的仰天长叹。但《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正史。恰恰相反,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不仅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而且根本不存在所谓“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廊, 大率为得人”, (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因此, 从小说的角度看, 《三国演义》中对周瑜、诸葛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 极为生动,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 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 则全属子虚乌有, 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作为教材要分清“史实”和“小说故事”的区别, 保持严谨性, 将“以史为镜”与“三气周瑜”放在同一标题是互相排斥, 无法成立的。建议教材或者将“以史为镜”删去, 或选择其他能够表达该主题的史实素材。

五、文字选材欠妥, 具有不恰当性

教材第50页“拓展天地”环节中“快乐是什么”一文的选择值得商榷, 从正文第五段作者的文字:“记得我在你的这个年龄, 常看着大学生, 心想要是我进入大学之后, 没有了高考的压力, 该多快乐!”可以看出, 编者在选择这篇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时并没有考虑到阅读的对象, 孩子们还在上初一, 别说高考, 就是中考离他们还有两年的时间。从文章的写作语言来看, 作者使用第一人称的口气面对读者的时候, 对象很明显是高中生, 甚至就是高三的学生。所以这篇文章放在初一教材里并不合适, 建议教材在修订时加以改正。

教材第59页讲解“社会保护”时, “信息点击”环节中所引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不是法律, 而本课的课题是《法律护我成长》, 教材其他三种保护 (学校保护、家庭保护、司法保护) 的“信息点击”内容均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所以, 此处也应当引用法律规定为宜。

六、文字运用错误, 有违准确性

教材第53页第一段“书声朗朗”应该修改为“书声琅琅”。 (参见《中华大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第704页, 书声琅琅形容金石相击的声音、清朗响亮的读书声或清脆的鸟鸣声等)

教材第98页和103页:“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把……”这句话的表述不够严谨,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有全国、省、市、镇之分。教材在这里很明显表述有误, 漏了“全国”二字。建议修改为:“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同理, 第103页“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 把……”也应修改为:“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篇3

[关键词]教科书思想品德修订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67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可见,思想品德课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极其重要。但是,不容否认,一些思想品德教科书存在落后于社会形势等弊端,亟须修订完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以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为例,试就其中的不足与修订意见略陈个人管见。

一、未能更好地体现生活和新课标的要求

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是“一标多本”, 这对打破单一教科书的垄断,更好地适应各地的教学实情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就河北省来说,就存在教科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但是多年来教科书版本未能及时修订、更新,不能体现当前社会和教学的变革。

1.观点、材料滞后于时代

笔者现在教授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属于教科版,2007年6月第一版,距离今天已将近九个年头,鲜有修订。这九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涌现、层出不穷,这些都未能及时体现在教科书中,观点、材料滞后比比皆是。

如,第四课《走向小康》引述的材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引“全民小康”的资料来源于2003年的《南方日报》,当时还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目标已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五课《财富之源》引用了2003、2004、2005年甚至更老的资料,时效性不强。第十课《聚焦两会》引用的是2003年“两会”期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未能做到与时俱进。须知,鲜明的时代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色。这些过时的资料既不能反映当下的时政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业已脱离中学生日常的生活,对一线教师的授课实在不利。教师不得不去寻找补充最新的一些资料,来弥补教科书的缺陷,如依法治国、崇尚宪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2. 未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新课标的要求

现行的这本教科书依据的是思想品德旧的课程标准编制,众所周知,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早已出版施行。而教科书未能与时俱进地根据新课标进行修订就是最大的弊端。

如新课标规定:“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这一规定在这本教科书,甚至整套初中教科书里都难觅踪影,这对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十分不利,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资料,若没有教师的适时补充,对学生参加考试以及今后走向社会都极其不利。

又如新课标指出:“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样重要的规定在教科书中更是难觅踪迹,尤其是在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我们急需对学生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进行引导。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各地评价教学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是各省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命题的重要依据,教科书不能很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实令人遗憾。

二、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上述弊端,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修订这本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把近年来一些党的大政方针及时予以补充,更新有关论述,剔除陈旧过时的材料和数据,以便与时俱进,增加时效性,方便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授课。

当然,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思想品德课程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注定修订后的教科书都具有滞后性。因为教科书至少要使用一学期,而这一学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太大了,理论上讲,教科书修订出版之时就是其落伍之时。这样带来的频繁修订也将不胜其烦。

笔者认为,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探讨这样的修订方式:对一些不太受时政影响的基础理论,可重新修订成册成套,确保稳定使用几年不用修订;对一些时政知识可以单独修订成册,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都有新的修订本,这样有利于解决在独自成套的教科书中无法频繁修订的问题,对应考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时政知识,不至于让学生所学和所感知的社会生活脱节。

以上所言,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和思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克服自身弊端修订后的教科书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篇4

苏人版思想品德七上第1课《我是中学生了》教案

第一课 我是中学生了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学校新生活,自觉融入新的集体,为创建良好班风而努力。 2.为新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不断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进入七年级以后学习任务、校园环境、自己的心理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2.初步了解中学在学习环境、学习任务、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新特点、新要求。 3.主动与同学沟通,相互帮助,友好相处,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优良的班风我们创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说它是重点,因为班风好坏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说它是难点,主要是因为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需要长期的努力。现在的中小学生,往往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做个阳光少年要解决的是怎样尽快适应环境的问题,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本课生活主题“我是中学生了”的总结和归宿。“我是中学生了”,那就必须认真思考做一个什么样的中学生,“做个阳光少年”是认识上的升华。说它是难点,是因为环境适应的快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人而异。实践中应如何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是一个难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们的新集体 导入新课:生活在线(教材P2) 新授: 一、我们的新集体 1、相识的快乐 活动1:说说你的新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跨进中学大门后的真实感受。 教师:概括为两种感觉:作为一名中学生既感到很高兴,但又感到孤单。怎么消除孤单呢?就需要我们在新的班集体里,结交新的同学,新的朋友。 内容:(教材P3~4) 活动2:交流活动 活动过程: 大家都想认识更多的新同学,同时也想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你。现在老师和大家来一个交流活动。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来,在纸的左边画上你的自画像,自画像可以简单一点,表现出你的外貌特征就行了。在纸的右边写下以下内容:让咱们尽快熟悉起来。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空白纸和一支笔。(课前要准备好) 2、大家先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注意突出你的特征,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你。 3、在纸上写下你的基本信息:姓名、你的生日、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毕业的学校、爱好兴趣和你的家庭地址等, 4、收上来,打乱顺序,发回给同学们。 5、你拿到的是谁的自画像?可以说说吗? 6、说说我的收获: 我和 等是同一所小学毕业的; 我和 等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我和 等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 我和 等是同一个区(镇)的。 认识了集体中的新成员,我的心情是 。 只要我们 ,我们一定会成为新的朋友。 老师小结:相识是容易的,而要成为朋友则需要彼此之间的真诚和心灵的沟通。认识一个人并成为好朋友,快乐时就会有人与我们共享,痛苦时就会有人与我们分担,迷惘时就会有人给我们指点,我们的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优良班风我们创 出示名人名言,学生集体朗读。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马克思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合干涸,一个人只有把他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雷锋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海洋”就是集体,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那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 活动3:讲故事,谈体会。“宏志班”的故事(见教师用书P18~19) 问题:(1)“宏志班”的故事对我们个人和我们班集体建设有何启示? (2)说说我们心目中的班集体(要求用三个词来描绘自己喜爱的班级,并说出理由,活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良好集体特点的认识。) 或我爱我班 班集体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另一个家,过去的班集体有值得回忆的,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你心目中班集体是怎样的?你期待的新班级的班风如何,请我们同学认真思考,你将如何建设、美化你的新家?请填写下表: 活动4:我班的班风 活动过程: 步骤1:每个人将本班的你期待的班风用1-4个词写下来,并将你认为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由学生个人自由上黑板板书。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一块面积,如果本小组其他同学己写了你想的`内容,你只要写下最重要的那个词就可以了。 步骤2:每小组总结,将本组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统计下来 步骤3:全班小结,将全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统计下来 步骤4:教师点评 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后记: 第二课时 适应学校新生活 导入新课 新授: 二、适应学校新生活 1、打开心扉说变化 活动1:谈感受 组织学生围绕教材P6“中学与小学的差异”(寄宿生班还可以再具体一些),写下感受并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进入中学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面前,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环境、新的挑战面前,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阳光少年呢? 2、做个阳光少年 活动2:学生交流经验和生活困境(教材P8) (1)学生交流:在过去的日子里,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用什么方法克服的,这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2)照镜子:人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成长起来的。旧的困难被克服,又会有新的困难,下面的困难你遇见过吗? 初中新生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表现 首先,已有的适合小学学习特点的习惯与方法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中学学习的要求,因而导致学习上进步不明显、停滞不前甚至大幅度退步。面对学习内容的增加、教师讲课方式的变化,很多同学感到困惑、失意、焦虑,甚至丧失自信心,产生较强的挫折感。 其次,刚入中学,学生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往往带着理想的色彩看待中学生活,当发现事实与之有差距时,失落感与恋旧情绪便会油然而生。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一些学生在小学时是所谓的“尖子生”,是老师宠爱、家长夸奖、同学羡慕的对象,荣誉的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可是在一个新的集体中,特别是强手很多的时候,“尖子生”对荣誉的需求就不易得到满足,于是就会产生自卑感。 问题:你身上有没有上述现象?你准备如何去克服? 教师总结:适应新的环境,不仅需要迎接挑战的勇气,还要求每个人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做好角色转换,做好心理上的调整,主动调整生活节奏。这样才能做一个阳光少年。 活动3:订计划 要求:围绕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制订一个“做阳光少年计划”。 范例:我的“阳光少年计划” 生活方面: 心理方面: 思想方面: 体育方面: 学习方法方面: 学习成绩方面: 个人特长爱好方面: 等等 教师总结:做个阳光少年,实质上就是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珍惜今天所拥有 的,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希望,我们就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生活的乐趣,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学时代。 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教后记: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5

第8课时 教学设计

一、面对生命的思索

1、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是不同的。

2、生命让人留恋,让我们善待生命。

(1)、决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2)、善待他人的生命。

(3)、如何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高低。

要看他对生命的态度,对自我生命的意识和珍视他人生命的情感。

3、生命有长短,价值有差异。

人生的意义在于:既实现个人幸福,又为社会尽到责任,做出贡献,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1)、造福于人,幸福自身。

(2)、美好生命的表现:个人生活幸福美满;对社会履行责任,做出贡献。

第9课时 教学设计

二、实现人生的意义

1、从日常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

(1)、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生命价值。

(2)、服务他人、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2、青少年学生要从现在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1)、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创造人生价值。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篇6

(一)时代的选择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技的重要性)

(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3)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

最重要的因素。

2、教育的地位及作用如何?(教育的重要性)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2)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

3、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原因)?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3)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哪个国家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哪个国家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4)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压力。

(5)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意义)?

(1)科教兴则国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2)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3)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创新是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科技的整体水平,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是靠创新。

(3)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4)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7、我国怎样进行科技创新?(措施)

(1)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确定新的科技发展目标。

(2)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速培养创新人才。

(3)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8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创新?

(1)科技创新, 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2)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9、我国怎样进行教育创新?(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措施)

(1)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2)构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3)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

10、为做创新型人才,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在学习生活中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

(2)从身边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做起,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3)气氛学习,敢于质疑,培养求异思维;勤于动脑、动手,不断探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贡献。

11、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2)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8 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我国面临着怎样的严峻人口形势?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2)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3)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4)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

(2)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

3、我国面临着怎样的资源形势?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2)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4、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怎样?有何危害?

(1)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危害: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没有履行好保护环境的义务,乱仍垃圾; ②企业没有依法规范自己的 生产行为,乱排污水、废气;

③国家对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行为打击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

④人们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

6、我国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③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7、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2)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3)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二)我们在行动

8、针对人口问题,我国实行什么国策?其目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2)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青少年为贯彻计划生育做点什么?

(1)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

(2)积极揭发、举报那些违反计划生育的违法行为。

(3)坚决拥护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将来做计划生育的坚决执行者。

10、面对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我国制定了什么国策?

国策: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1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哪些成效?

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增强。

13、实施可持续发展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2)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如:①使用节能型、环保型产品;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随手关灯、关闭水龙头,用淘过米的水浇花,等

(3)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4、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

(2)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9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耀中华

1、列举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表现。

(1)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有: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

(3)新时期体现时代色彩的民族精神:竞争意识、民主法治一是、求知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自由平等精神.科学理性精神等等。

2、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二)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5、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

6、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为什么要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任务。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怎样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国家的角度谈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②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④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青年学生要成为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与建设者。

(2)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包括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

(3)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亲身体验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4)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的事例:

a组织开展有关民族精神的演讲、知识竞赛或文艺演出; b组织参观爱国主义展览;

c星期一升国旗唱国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d聆听革命老人讲革命传统故事等。

第10课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一)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

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共同理想的作用?

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有共同理想的鼓舞,全国人民才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如何认识我国目前已经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整体小康)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现在达到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4.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六个“更加”]

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奋斗成就未来

6.为什么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由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②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达到共同理想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③当代青年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我们提倡艰苦奋斗,是为了用今天有限的财力、物力去创造明天美好的生活,是为了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7.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 学习上做到: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科苦钻研,知难而进,不甘落后。

(2)在生活上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不攀比、不浪费。

(3)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不断创新,无私奉献。

8、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第11课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1、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使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挑战的因素)

(1)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3)全球贫富分化在加剧 (4)贫困和疾病仍在困扰着发展中国家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它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它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4、怎样认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

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把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作用:(1)我国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二)在竞争中和平发展

5、目前我国面临哪些机遇?

(1)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

(3)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4)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目前我国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所影响;

(2)经济全球化也让某些西方大国,控制国际经济组织,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困难;

(3)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等。

7、我们应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

(1)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切实提高抓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

(4)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5)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8、开放的中国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对于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⑴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关心国际形势,关注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3)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篇7

一、初中思品课教师提高教材整合能力的必要性

(一) 提高教材整合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理念转变, 但实践中这一理念的转变还是存在困难。当前初中思品教师对教材的利用往往存在两种现状:一是完全依赖教材, 照本宣科, 二是走向一个极端, 脱离教材, 天马行空, 这暴露出一些教师特别是新上岗教师缺乏教材整合能力的问题。教师的活动应该是创造性的活动, 当教师打开教材, 面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时, 需要对教材做一定的调整与加工, 对有关内容做一定的整合完善梳理, 这一过程融入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演绎、取舍、加工与创造, 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教学中存在教材编写的普遍性和具体教学的特殊性的矛盾, 这一对矛盾决定了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教材整合, 就是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删、调整和加工, 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 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实际, 结合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最新的时事事件,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处理教材, 实现教学目标。

(二) 提高教材整合能力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 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全面启用了新教材, 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 正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不断推进, 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 教师对教材缺乏必要的整合改造的能力, 课上, 一些教师依然习惯于教“书”教“案”, 课堂教学形式化、低效化, 这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的最大挑战。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效参与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并且要落实到学校课堂教学中, 课堂成为教师的成长阵地。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资源,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树立新型教材观, 自觉运用新的理念钻研、处理和改造现行教材, 做到既尊重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教材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最终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三) 提高教材整合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深入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一线教师的普遍重视, 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课程改革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参与和态度, 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教材观, 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对课程改革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新课程强调教学不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过程, 而且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的过程。面对教材, 教师不应该只是执行者, 更应该是创造者, 教师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初中思品课教师提高教材整合能力的要求

(一) 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出发, 精心安排知识内容 。

新课程改革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和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知识点是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和理解的内容, 因为毕竟步入初中的学生年龄段大部分在12岁~15岁, 心理成熟度和社会阅历还不够, 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深入, 生活经验不足, 同时对社会的观察度不深, 造成对教材中某些抽象内容理解不了, 不知道如何把学到的教材知识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要活用教材, 灵活地将教材中的抽象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 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更深刻地思考和观察理解社会现象。

例如:导入第十课, 教师可从生活入手, 以城乡学生在生活、教育中的巨大反差对比, 让学生认识到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 依据新课程标准 , 从教学目标出发 , 把握教材整合的主线。

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教材整合不是把现有教材全部否定, 而是去除教材中不合理的部分, 修正教材中不切实际的内容和摒弃教材中空洞而又不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 加入有利于教师讲解、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 知识点。教材整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和出发点, 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的指路灯和航向标, 教师只有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 时刻把握教学目标这一中心点, 才不会盲目崇拜教材, 学生不会只是单纯地完教材中的知识后认为就学到了知识的精华, 而是要以教材为索引, 更加深入地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发挥, 把教材知识进行整合, 由教材而至生活实践, 由实践再返回到教材中, 发现教材中的精华和不合理之处, 提出修正教材的好的合理化建议, 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更合理的保障。

例如:第十课我们会遇到一个教学难点: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其他分配方式, 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的来源情况: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_______

1父母参加工作获得的工资、奖金;2打工获得的劳动报酬;3做生意赚的钱;4购买股票赚的钱;5买彩票中的奖金;6转让专利获得的钱;6把钱存进银行获取的利息……归纳出劳 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 生产要素 都等按贡 献参与分配。

(三) 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 实现整合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

过去的初中思品教材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学术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致使学习内容偏多、偏深, 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现有教材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一方面注意控制教材内容总量, 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 力图把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 但导致现有教材比较“散”。在实际教学中, 时常听到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抱怨:“内容太零碎了, 没有体系! ”“知识点太少了, 到底讲什么呀? ”……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 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学习第十课时, 要理顺本课三框之间的逻辑结构, 教师可以指出第一框主要解决如何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第二框主要解决如何把蛋糕分好的问题, 第三框主要解决公平分配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当前要既重视做大蛋糕, 又要重视分好蛋糕, 把两者统一起来。从顺序来说, 只有先做大蛋糕, 才谈得上分好蛋糕;从两者的关系来讲, 应对做大的蛋糕及时进行公平分配。公平分配蛋糕,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

总之, 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整合教材, 为教材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 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许多教师认为改革后的初中思品课教材偏简单、内容少、形式散, 在教学中不好把握。其实新教材设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留下了巨大空间, 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教材整合的观念和能力, 否则新教材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教材整合能力,《走共同富裕道路》

参考文献

[1]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李晓东.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思想品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篇8

田自新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课时安排: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

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新授: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教学后记:

第一课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

一、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是假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二、我的承担 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二)相关链接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一、教学目标:第二课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觉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弄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关爱集体。

三、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己举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以及美妙的歌曲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多媒体课件中的一首歌:《爱的奉献》,让学生一起唱。

(教师提问):(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什么?(2)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这些歌词说明了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二)讲授新课: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我是集体的一员

【为什么毕业20年后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 【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小铭为什么犹豫?】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从而能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

(四)巩固新课:

先放一遍板书,老师一边问学生一边回答讲过的一些知识点。师生一起唱《爱的奉献》,体会其中的歌词说明的道理。

(五)课后思考:

1.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 2.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

五、板书设计:

第一框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我是集体一员

1、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第二课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主动服务社会,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难点: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

请同学们讨论着三段话的含义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我们今天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该如何去做? 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怎样?

2、如何才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承担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

5、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讨论:请你来参加

1、出租车司机小李向全市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

2、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3、九年级某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

请你写出三种你已经参加过或想参加的类似的活动。

并说说以上这些活动是应该做的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相关连接:

1、资料《1998年的抗洪救灾》

2、写出“抗击非典”的三位英雄的姓名、、讨论:

1、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是在什么时候?

2、你打算怎样向他们学习?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三)情感升华,争做好公民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激发学生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从小就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第二课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要把履行各种职责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要自觉承担责任,做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难点:自觉承担责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见课文P26 讨论:

1、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那么会„„

2、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机送到而刘家没人等候,那么会„„

3、根据你的理解,请把故事续写下去。

小结:我们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什么是自觉承担责任?

3、怎样做到自觉承担责任?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相互交流:

1、请说出你心目中最守信用的人的姓名及典型事例。

2、请你说出你的记忆中因失信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

3、请你说说守信的重要性、失信的危害性。自我反思:

1、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是勇敢认错,还是逃避责任?

2、如果你有勇敢认错的经历,请与同学交流一下。调查报告:

1、请写下你在学习、家庭、班集体、社会中承担了哪些责任?

2、哪些是你被动承担的?哪些是主动承担的?

3、请你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三)情感升华,争做好公民

名言赏析:希望你们不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的一代。

第三课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

1、我国的基本国情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国家的根本任务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民族制度及实现祖国的和平和统一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国家的根本任务(重点)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设想

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

六、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可用录音机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或与学生一起歌唱该歌,使学生产生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而要真正肩负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以及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等。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板书)

(教师把本框要讲述的内容先告诉同学们:“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师):请同学们把最近中国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的情况简要讲述。(生):举例(:)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点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板书)(结论: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副板书)

(同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供认。”)(让学生举例说明)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看书本材料并结合了解到的苏南苏北差距、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差距的点滴实情,以及家乡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在许多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竞争的机遇时刻显现在眼前,挑战的压力步步紧逼着我们,因而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快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板书)(让学生从自己家庭中房屋、车辆、电视、手机等拥有的情况来说明)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板书)

①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国民平均收入)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受教育的程度与状况)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教师讲解,但不十分展开)(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板书)

①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还不发达。(教师简要解释)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这样的主要矛盾,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即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5)、国家的根本任务(板书)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明确了我们应走什么样的路?应干什么样的事?)

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

(这部分主要告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的含义:(板书)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举例让学生判断并解释)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B、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C、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分析教材图片,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着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教学后记

第三课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导入:(从自己家庭成员的美好愿望如何实现为切入口,引入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板书)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制定这一路线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板书)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或根本目的(板书)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而可以看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基本路线的内容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以教材组图中与学生一起得出: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并且都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种体现。)(如何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先请同学们看P38页第一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要地位”这段话,然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而以家乡、地区、祖国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加以证明,从而得出:)①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答案见P38页第一节“只有„„才能„„才能„„才能”。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中的两个基本点,那么:)②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板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体朗读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副板书)(指导学生从书本中寻找,教师分析)A、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B、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C、如果„„都是„„

(告诉学生):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彩色副板书)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或强国之路(彩色副板书)(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不是全盘推翻,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可用一些通俗的谚语来进行鲜明的对比说明.)(彩色副板书)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比不可少的条件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四项基本国策

(可以历史的史实来证实,也可以用国外象越南等一些地区的现状作比较.)

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在学生课前对自己家庭20年前与后的状况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双边合作探究,得出一个结论:)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国力会强大,人民得实惠,社会保安定,国际地位会提高,民族精神会增强。

(从课本的相关知识连接入手,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板书)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同图片和邓小平同志的话结合教材最后一节内容进行小结这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后记: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得出:)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以活动中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在创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从而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2)、自觉维护民主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作到“三个尊重”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说明。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深情并茂朗读相关连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再从连、宋打破僵局,访问大陆到目前台湾民众意愿来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趋势。)

(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第三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学生预习第四课内容。)预习提纲:①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要发展,应当怎么办?中国如何走发展之路?

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教学后记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

3、科学发展观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祖国的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明确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2、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难点)

3、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

(重点)

4、科学发展观

(重点和难点)

四、教时安排:4课时

五、授课过程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板书)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板书)

让学生自己举例了解的或感受到的开放的世界的表现,并以加入世贸以及最近中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受阻状况来总结。说明:(1)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

(2)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坚持对外开放

(板书)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副板书)(从填表中说明)

(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副板书)

① 既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 又必须实行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学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5分钟演讲赛)

(结合课本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事例组织讨论,再次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借鉴和利用外国有益经验的关系。)二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板书)

1、计划生育关于国计民生

(板书)

(一是用书本资料说明问题,二是用家庭人口数量变化与收人分配事例说明,从而使学生了解。)

<1>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

(副板书)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

此外,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

(副板书)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从人均生活水平、就业压力、社会保障压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举例说明。)

<3>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副板书)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就是要求同学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副板书)

(教师综合分析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见P52)

(过渡:从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入手,转到环境方面的内容。)

2、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板书)

(让一学生朗读P52材料,请另外的一部分学生讲讲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而明确存在的哪些环境问题。)<1>我国的环境问题的表现:

(副板书)①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

② 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 ③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④ 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

(可广泛举例,用电视新闻中和身边周围的事实来说明,能让学生自己讲更能引起共鸣。)<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副板书)①决不能走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路来发展经济; ②只有保持环境,才能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顺利实现。

(举例说明:A、用浙江某皮革厂的事例;B、华士绝缘材料厂的事例。)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板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副板书)

(可以预先通知学生,回家了解家中爷爷,父亲辈交通工具,住房或通信工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这些变化?)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副板书)

①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以资本主义的三次产业革命为例论证科技的作用)<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以阳光集团发展之路依托科技为例,以点到面加以说明。)小结时强调: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副板书>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举例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经济发展与人才或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所占比例的状况来引证,也可以我国以前经济发展与人才状况同现在经济发展与人才拥有状况来引证。)①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根本的事业。)(请学生具体朗读P57关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作用的地位的相关内容,然后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设问: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②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地位,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关键要把教育事业搞上去,教育上去了,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才会有强大的后劲,举例说明中国在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等事例加以说明。)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让学生阅读书本材料,教师列举在职“充电”,和“银发大学生”等事例来引导学生抓住大好光阴,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小结: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地位(见P57)

3、科教兴国

(副板书)<1>实施科教兴国

(以中央的有关规定,江泽民的讲话以及周边相关企业科教兴企,科教兴才的事例来说明。)<2>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从亦步亦趋难以摆脱从前,难以超越别人说明创新的重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领会创新的重要性。)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板书)

1、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

(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得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我国的资源现状:(板书)

A、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方面的国情)(副板书)

B、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副板书)(举例:遍地开发区、地下水的开采)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一味地索取,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否则,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可见: 〈2〉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板书)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让学生分别列举人口、环境、资源方面的事例,说明:)〈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影

响人类生存。(板书)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呢?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板书)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副板书)

举例本地区的工业发展及部分厂家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来说明 〈3〉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板书)(举例 养殖场——农作物种植肥料——农作物生产——鱼塘鱼儿饲料——塘底污泥——农作物养料循环发展之路等例子来说明,并根据课本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重要,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归纳小结:

本课中提及哪些基本国策和哪些战:,我们已经学到了哪些基本国策? 布置作业:(:)教学后记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五周到第七周授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书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教学后记

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 民族精神我传承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讨论一:

鲁迅话:见课文P68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讨论二:

戴望舒诗:见课文P68-69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三:

毛泽东话:见课文P70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三)情感升华

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填写表格:见课文P69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教学后记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教案

第七周到第九周授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简案: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 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6、教材P75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讨论: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可以说:(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高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讨论:从P75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②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

④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P76相关链接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得法律实施机关。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法律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落实。

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的实施。⑤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P77 ⑥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教学后记

第六课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2、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四)教学简案: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P78-P81)并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其次,小组讨论,从那些方面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感知:请学生阅读教材P78小字材料,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 大家讨论后的出结论:

(1)从宪法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普通法律治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某一方面的问题。(2)宪法的构成

学生再讨论: P80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的?

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

(3)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肃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

引导学生从教材P80图示中得出宪法所处的法律地位

做一做:P80宪法与普通法律得“母子”关系(行政诉讼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

(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①宪法使其他法律得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各人的活动准则。(2)法律效率,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3、从宪法的制定、修改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

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2.能力目标: 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简案: 【学生感悟】

① 阅读教材:5分钟

②小组讨论小字材料提出得问题:10分钟 【教学简要】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板书)

同学们已经看了教材,现在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教材的内容 【题问】选举权属于那种公民权呢?

政治权利 那么政治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①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板书)

【查一查】: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那些?

【提问】:来广洲打工的外地大学生„„,遭毒打致死,给我们什么启示? 权利需要监督和制约,每个公民要承担起监督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关注身边的事,也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的建议和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及其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得我权利。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做一做】 :P83最后小字材料 【提问】

② 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方式有那些?

A 向人民代反映或人大常委会反映。

B 可采取举报信向有关部门反映。C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③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A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B 应当事实求实,以事实为依据,如时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C 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的政治义务(板书)【提问】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地图完整:反映着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富强。地图不完整反映着国家利益受损害,领土不完整,也反映了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①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 什么是国家安全?

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提问】 :p86小民有几种选择,分别会产生什么后果? 【选择一】:出卖情报

后果 :使工厂倒闭,损害了国家、集体的利益,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国家安全。对小民及其父亲而言,要受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承担法律责任。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选择二】 :拒绝

后果:保护了工厂的安全,保护了工人们的利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保护了国家秘密,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是热爱祖国的的具体表现。②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从小民例子也给我们启示 :

③公民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第九周到第十一周授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三步走”的发展战:,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

2、能力目标

体会“三步走”发展战: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体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体会树立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和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4)、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使用比较法;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四、课前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性的变化,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收集一些学生消费的心理,消费行为方面的材料

(3)收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关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方面的材料。

五、设计依据(1)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学情分析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

②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生活水平提高,还要提倡节约

六、教学活动设计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导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其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学会合理消费,这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负的使命,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讲授新课:

第一框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㈠感受身边的变化(活动)杨妈妈的帐本

(讨论)(1)杨家的帐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帐本记载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比较杨妈妈与女儿的帐本有哪些差别?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

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体现在祖国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三步走”战:

目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出发点:我国国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100年”的目标

到建党100年时(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100年时(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注意: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横的小康 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地位:积聚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集体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4、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㈠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经济制度

在分配中注意的问题: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在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并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㈡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

从个人的角度看: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框

学会合理消费

上一篇:取缔无证无照歌舞娱乐场所行动执行方案下一篇: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