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思想品德

2024-05-09

7年级思想品德(精选8篇)

7年级思想品德 篇1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热点专题

专题一:守望相扶,雅安平安

材料一:“4·20”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习主席、李总理立即赶到一线指挥;一批批人民子弟兵、公安特警和从各地抽调的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排除万难赶赴灾区,一批批抢修道路、电力、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一批批急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

材料二:面对这场地震灾害,国民同心,党民同心,军民同心,不畏艰难,并肩战斗,共同承担,携手相助。凝聚成空前巨大的民族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精神。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某班要宣传抗震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答:可采取故事会,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

(2)、我们中学生在抗震救灾中能做些什么?(或:如何奉献我们的爱心?)

①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②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③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④当一名志愿者,奉献我们的爱心等。

(3)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做?

①保持冷静,不要慌张;②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③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④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撤离;⑤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4)假如你今后遇到了被困的陌生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积极帮助他人摆脱困境。因为:①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③青少年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5)请你为我国预防突发性自然灾害,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国家要建立和健全灾害预警机制。②要制定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③做好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物质储备,如食品、衣物、帐蓬、发电机等。④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有忧患意识,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等等

(6)地震给灾区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痛失亲人的悲伤、孤独、恐惧„„假如你也是一名心理辅导志愿者,你将运用哪些心理知识帮他们抚平创伤?

答:(1)人身难免有挫折,面对挫折要保持冷静,迎难而上,从容应对;(2)学会自我疏导,调节不良情绪:(3)增强信心、百折不挠,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把挫折当成增长智慧的“磨刀石”等。

(7)受灾群众,勇于面对挫折,给你什么启示?

①人生难免有挫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个人条件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它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每个人都无法避免。

②我们要向灾区人民学习,积极对待挫折。面对挫折要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获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

(8)雅安地震后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体现了什么?

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难需要帮助时,尽自己可能伸出援助之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国家处在困难时,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担,与国家共度难关;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专题二:身边的最美

材料一: 12月22日晚,《新闻联播》播出“十岁男孩为母亲撑起一片天”报道,反映贵州农妇杨能芬因患尘肺病在四川就医,十岁男孩胡镓豪独自照顾母亲的故事。李克强对此高度重视,指示国务院医改办尽快了解情况,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

材料二.:83岁的山东临沂市临沭县老人周元武因在青岛一地下商城边乞讨边举牌寻找银行卡失主而蹿红网络。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纷纷赞叹老人的举动,将老人称为“最美乞丐”。12日,周元武老人委托早报记者寻找失主,终于在当天下午将捡到的钱包物归原主,失主大二女生薄艳利登门向老人道谢。

1、我们学习先进人物、榜样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他们感动中国的原因)

(1)热爱祖国(2)敬业奉献(3)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使命;

(4)他们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5)不畏艰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胸怀大志;(6)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2、青少年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化感动为行动?

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

4、了解了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后,某校立即为此开展系列“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现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设计几种活动形式答:①办板报;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

(2)请任选一种形式,设计出活动主题和活动步骤。

答:主题班会,主题:“„我们学习的榜样”;步骤:① 组织同学们观看先进事迹的相关图文、影像资料 ②自由发言,补充自己所知道的洪战辉先进事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请老师说一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向XXX学习④为„开展爱心捐助

专题三:未成年人保护

材料一:6月14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以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能有效实施。实施细则规定,学生“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供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为确保食品安全,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

材料二: 12月14日上午7点40分左右,河南光山县文殊乡一名男子在该乡陈棚村完全小学门口砍伤22名小学生和一名民众。据悉嫌犯已被逮捕,官方称伤者皆无生命危险。据大河报记者微博透露,嫌犯疑为精神病……

(1)材料一中教育部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体现了什么? 教育部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材料二中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折射了什么问题?

答:学校:安全意识淡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没有尽到学校保护的责任

未成年人自身:未成年人经验不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3)请你为本校校园安全管理提一些建议?

答:把学校老化的电线换上新的;在学校加强巡查,避免出现追逐打闹、学校暴力的事件等等。专题四:谣言止于智者,邪教定当铲除

材料一:“2012年12月21日(冬至),地球将会有连续3天的黑夜”留言在四川双流流传。一些听信流言的市民在集市上疯狂抢购白蜡烛和火柴,造成白蜡烛脱销。成都和隆昌等地也在流传这个谣言,有部分人在抢购蜡烛、火柴。去年日本地震后,因为坊间传言日本的核辐射会对海水造成污染,今后海水盐制作出来也会有辐射,所以应该先囤积一些未被污染的盐,于是中国一些城市发生了“抢盐潮”。“抢蜡烛的,你家当初抢的盐吃完了吗?”针对近日四川内江市隆昌县发生的市民抢蜡烛闹剧,有网友如此评论。

材料二:散播“世界末日谣言”与一个名为“全能神”的邪教组织有关。统计发现,连日来,全国公安机关已控制16省份邪教相关人员1300多人,大部分人被行政拘留,也有少数人被刑拘。根据各地媒体的公开报道,统计发现,“全能神”邪教组织从北向南,遍及大部分省份。从查处的数字来看,青海、贵州两地最为猖獗,有近800个邪教人员被查处。

(1)结合材料分析邪教组织散播谣言造成了哪些危害?

答:邪教组织制造社会恐慌和**,煽动信徒对抗党和政府,还以奉献为名大肆骗取信徒钱财,导致夫妻反目、家庭破裂,严重影响和干扰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

(2)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抵制邪教和谣言?

答:(1)加强品德修养,提高判断力和控制力,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克服盲目从众,做到明辨是非。

(2)树立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依法律己。

(3)不信谣,不传谣,在重大问题上需要相信有关权威部门。

专题五:弘扬雷锋精神

材料一: 1963年的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每年的3月5日已成为学习雷锋纪念日。“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总会在每一个春风泛起的日子,轻轻地在我耳畔响起。50年过去了,但雷锋精神永不退色。2013年的3月5日是毛主席题词50周年,也是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

材料二: 2013年3月是第二个广东“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1)我们应向雷锋同志学习什么?

答:①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②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③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等等。

(2)开展学雷锋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标识。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人民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永远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鲜艳旗帜。雷锋精神是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倡导雷锋精神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激励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3)有人说,时代不同了,雷锋精神也过时了。你怎么看?

答: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原因: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健康成长,当今时代,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其中就包括弘扬雷锋精神。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新的时代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树立新的典范和楷模,但雷锋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不竭力量之源。

(4)青少年应该怎样向雷锋同志学习?

(1)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如关心帮助残疾同学和困难同学,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向灾区捐款献爱心等;

(3)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4)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开拓进取,不贪图享乐,不盲目攀比。

(5)你如何向雷锋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答:(1)雷锋虽然只度过短短的22个春秋,但是他通过为他人为社会的服务,实现并延伸了生命的价值。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3)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实现并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6)请列举两条雷锋名言、推荐一些学雷锋的歌曲、电影或书籍。

答:名言: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②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③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电影:《雷锋之歌》、《离开雷锋的日子》 书籍:《雷锋全集》、《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

【社会现象分析】

探究学习小组在调查活动的基础上,整理了以下材料:改革开放后,雷锋精神曾一度渐渐陌生了,甚至有人因社会上存在助人为乐反被误解的现象,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可近年来,人们又开始怀念久违的雷锋精神,也不断涌现出新时代的活雷锋,仅广州目前在册志愿者人数就达69万之多。在中学生中也不断涌现出雷锋式的好学生,如2012年初,黑龙江省的一位初三女生小郭,面对突然飞驰撞过来的汽车,奋力将身旁的同学拽到了自己身后,而自己却受伤住院。湖南“最有爱大学生”毕明哲从初一开始的8年时间里,一直充当残疾同学王理的“铁马”,一直坚持背着王理上下学,上厕所、上浴室、上下教学楼以及各种出行,毕明哲必然鞍前马后,一直照顾着王理。请结合“弘扬雷锋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探究主题,谈谈你对这两位爱心中学生行为的看法。

答案提示:①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两位中学生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勇于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以实际行动弘扬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②助人为乐、奋不顾身等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两位中学生用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中华传统道德的优秀品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③她们用行动为我们广大青少年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请你列举几个学雷锋实践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活动:①到社区宣传雷锋先进事迹;②到老人院、福利院做义工;③打扫街道卫生。标语: ①弘扬雷锋精神 点亮道德灯塔; ②学雷锋精神,树校园新风 ; ③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专题六:莫言

材料: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莫言家是中上农成分子,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小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答: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等。

(2)运用课本知识,说说莫言的成功经历对你的启示?

答:①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②要立足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③培养自力的能力,大胆投身社会实践; ④要自强,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积极进取,实现人生的价值。

7年级思想品德 篇2

一、教科书中部分文字表述不严谨、欠科学

1.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关心社会发展,教材第8页引用了古代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注明作者为:顾炎武。但笔者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查阅,发现:第一,此联出自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其次,顾宪成与顾炎武并非同一人,顾宪成是明朝人,卒于1612年。顾炎武生于1613年,生活在明末清初阶段,留有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呼吁人们自觉承担起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2.教材第42页最后一自然段简析了勇于创新对我们个人的积极影响后,便得出结论: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是指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必须经历的过程,战胜困难和挫折必须要创新吗?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建议将原来的表述改为“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重要途径”。

3.教材第104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目下引用的一段楷体字材料中提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67%,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紧接着在第106页“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一目下引用的一段楷体字材料中又提到“1979年到2006年的2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平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6%,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前后表述不一致,显然是不严谨的。

4.教材第113页在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提到“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这一提法是不科学的,应改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二、教科书中部分材料说服力不强

1.为了论证教材第26页中“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抗争;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我们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的观点,教材在第25页安排了两幅图片:第1幅图片是“群众义愤填膺地严正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暴行”,图片中人物的举止与所显现的表情能充分反映“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抗争”;但第二幅图片“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峰”(如下图1所示),从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我们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可换成“尽情欢呼中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图片(如下图2所示)。

2.教材第64页为说明“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前面引用了一段材料:“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虽然历经风雨,但一直生生不息。目前,已发展为拥有31亿多元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名列全国中药企业之首。同仁堂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能一以贯之地坚持诚信为本的药德思想。在同仁堂下属的各药店里都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下联是‘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他们严把药材质量关,认货不认人,紧紧堵死假冒伪劣药材的渠道,取得了‘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殊荣。”

仔细阅读分析,不难发现,上述材料的中心思想是:“同仁堂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中药企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企业能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这与“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要求”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用这段材料说明教材第65页中“诚信对促进企业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则更具有针对性,建议作一调整。

三、教科书中部分知识的引入缺乏必要的铺垫

1.教材第127页在介绍完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后,总结时提出,在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人们的收入可分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目前,我国正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依法拥有财产性收入。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而且“财产性收入”与本框介绍的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紧密相关。新教材适时增添这一新的提法,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但是,什么是财产性收入,这蕴藏着什么含义?对这个涉及到“居民收入”统计的专门术语,学生并不熟悉,如果教师在教学上简单处理,就只能让学生生硬地接受结论,但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都是不利的。因此,建议应在其后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增加对“财产性收入”的解释说明:“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2.教材第129页在表述“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必要性”时,提到:“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也就无法理解性地进行学习。但教材第108页中提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议此处作一调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四、教科书存在知识重复现象,部分内容有待整合

1.教材第70页安排了“尊重个人隐私”一目,正文部分阐述了“隐私及隐私权的含义、尊重他人隐私”,而同样的内容在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十七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已出现;如教材第119页介绍“权利和义务关系”时提到:“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而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十五课《神圣的宪法》中介绍权利和义务关系时又提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虽然是从不同角度讲的,但知识上令人有重复之感,而且使用该版本教材的地区在组织中考复习时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

2.教材第7课《维护合法权利》将第1框的标题定为“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该框题由导言和“了解继承法”及“依法维护民事权利”两个话题构成。在导言中,首先强调了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简要说明了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等。然后安排了两个“知识链接”,分别介绍了“我国宪法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话题一“了解继承法”,介绍了“继承权的含义、财产继承的方式、分配继承遗产的原则、法定继承的顺序、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正确对待遗产继承”等内容;话题二“依法维护民事权利”,通过一则股票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且在正文表述中提到“我国公民的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公民依法行使自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而“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都是财产所有权的内容,上述内容的安排显得非常混乱。建议:(1)将话题二中的内容调至话题一前面,并将原标题改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原第86页“知识链接”中,在介绍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后紧接着点出“财产所有权所包括的四个内容”;(2)话题“了解继承法”改为“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本框介绍了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继承权两项公民依法享有的重要经济权利,且篇幅相当。故本框原来的标题“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可将其改为“公民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

五、教科书中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

1.教材第59页“参与竞争,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既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相信我能行’,勇敢地参与竞争;也要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要有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要克服竞争中的自私心理与妒忌心理,正确对待别人取得的成功,特别是当自己遭遇挫折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分析,及时总结,调整方法,战胜困难,努力进取”。

2.教材第109页“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九年级《思想品德》指瑕 篇3

一、 教科书中部分文字表述不严谨、欠科学

1.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关心社会发展,教材第8页引用了古代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注明作者为:顾炎武。但笔者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查阅,发现:第一,此联出自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其次,顾宪成与顾炎武并非同一人,顾宪成是明朝人,卒于1612年。顾炎武生于1613年,生活在明末清初阶段,留有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呼吁人们自觉承担起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2.教材第42页最后一自然段简析了勇于创新对我们个人的积极影响后,便得出结论: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是指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必须经历的过程,战胜困难和挫折必须要创新吗?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建议将原来的表述改为“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重要途径”。

3.教材第104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目下引用的一段楷体字材料中提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67%,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紧接着在第106页“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一目下引用的一段楷体字材料中又提到“1979年到2006年的2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平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6%,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前后表述不一致,显然是不严谨的。

4.教材第113页在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提到“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这一提法是不科学的,应改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二、 教科书中部分材料说服力不强

1.为了论证教材第26页中“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抗争;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我们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的观点,教材在第25页安排了两幅图片:第1幅图片是“群众义愤填膺地严正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暴行”,图片中人物的举止与所显现的表情能充分反映“当民族、国家、利益遭到侵犯,身处危亡时,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抗争”;但第二幅图片“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峰”(如下图1所示),从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当民族国家幸逢盛世,喜讯连连时,我们会精神愉悦,共贺同庆”,可换成“尽情欢呼中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图片 (如下图2所示)。

2.教材第64页为说明“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前面引用了一段材料:“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虽然历经风雨,但一直生生不息。目前,已发展为拥有31亿多元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名列全国中药企业之首。同仁堂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能一以贯之地坚持诚信为本的药德思想。在同仁堂下属的各药店里都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下联是‘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他们严把药材质量关,认货不认人,紧紧堵死假冒伪劣药材的渠道,取得了‘天下第一中药店的殊荣。”

仔细阅读分析,不难发现,上述材料的中心思想是:“同仁堂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中药企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企业能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这与“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要求”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用这段材料说明教材第65页中“诚信对促进企业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则更具有针对性,建议作一调整。

三、 教科书中部分知识的引入缺乏必要的铺垫

1.教材第127页在介绍完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后,总结时提出,在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人们的收入可分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保护。目前,我国正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依法拥有财产性收入。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而且“财产性收入”与本框介绍的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紧密相关。新教材适时增添这一新的提法,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但是,什么是财产性收入,这蕴藏着什么含义?对这个涉及到“居民收入”统计的专门术语,学生并不熟悉,如果教师在教学上简单处理,就只能让学生生硬地接受结论,但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都是不利的。因此,建议应在其后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增加对“财产性收入”的解释说明:“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2.教材第129页在表述“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必要性”时,提到:“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也就无法理解性地进行学习。但教材第108页中提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议此处作一调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四、 教科书存在知识重复现象,部分内容有待整合

1.教材第70页安排了“尊重个人隐私”一目,正文部分阐述了“隐私及隐私权的含义、尊重他人隐私”,而同样的内容在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十七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已出现;如教材第119页介绍“权利和义务关系”时提到:“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而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第十五课《神圣的宪法》中介绍权利和义务关系时又提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虽然是从不同角度讲的,但知识上令人有重复之感,而且使用该版本教材的地区在组织中考复习时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

2.教材第7课《维护合法权利》将第1框的标题定为“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该框题由导言和“了解继承法”及“依法维护民事权利”两个话题构成。在导言中,首先强调了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简要说明了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等。然后安排了两个“知识链接”,分别介绍了“我国宪法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话题一“了解继承法”,介绍了“继承权的含义、财产继承的方式、分配继承遗产的原则、法定继承的顺序、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正确对待遗产继承”等内容;话题二“依法维护民事权利”,通过一则股票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学会依法维权。且在正文表述中提到“我国公民的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公民依法行使自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而“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都是财产所有权的内容,上述内容的安排显得非常混乱。建议:(1)将话题二中的内容调至话题一前面,并将原标题改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原第86页“知识链接”中,在介绍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后紧接着点出“财产所有权所包括的四个内容”;(2)话题“了解继承法”改为“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本框介绍了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继承权两项公民依法享有的重要经济权利,且篇幅相当。故本框原来的标题“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可将其改为“公民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

五、 教科书中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

1.教材第59页“参与竞争,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既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相信我能行,勇敢地参与竞争;也要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要有一颗平常心,胜不骄,败不馁。要克服竞争中的自私心理与妒忌心理,正确对待别人取得的成功,特别是当自己遭遇挫折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分析,及时总结,调整方法,战胜困难,努力进取”。

2.教材第109页“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上面所列两段,第一段宜将第2个逗号改为句号,第1个分号改为逗号,第1个句号改为分号;第二段宜将“强大动力”后的句号改为分号。这样层次就会显得非常清晰,更利于学生有条理地理解和把握句意。

7年级思想品德 篇4

主题目标:

1.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

3.亲自体验或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情况,体会和感受他们的辛苦。

一、我认识他们 活动准备

1.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2.教师随机拍摄几张反映服务人员工作情景的照片。

活动过程

1.看照片导人。出示几张随机拍摄的照片,如修鞋师傅、理发师傅、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的情景等,说说他们是谁,在~llUL见过他们。

2.阅读教科书上的范例。说说这个同学认识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们给予了别人怎样的帮助。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们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最好是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4.做游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玩这个‘‘接龙游戏”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至10人。5.活动总结。

活动要求: 1.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及时补充别人的发言。2.班级交流座谈时,教室里的气氛应热烈而有序。教师在学生发言完后可以将学生知道的行业归纳一下,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对为人们服务的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活动准备

1.学生调查一天当中,有多少人为我们付出辛苦。2.学生准备彩笔、绘圃纸。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假如没有为我们服务的人们,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2.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自由想象并绘画。3.把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张贴出来,让学生自由观摩。4.畅谈感受。学生畅谈观摩后的感受。

5.做爱心小卡片。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做张爱心小卡片,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注意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

(2)小组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3)制作爱心小卡片,写好想说的话,启发学生多写几张,装饰得漂亮些。(4)随机交流几张卡片,读给同学们听。(5)把爱心小卡片送给为大家服务的人。活动要求

1.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这个问题时,一开始教师不要给结论性的语言,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允许有不同观点出现。当不同观点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而应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可从多个职业的多角度去探讨。当学生的看法达成一致时,再进行归纳小结。接着教师可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对学生不要有任何限制,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画完后把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2·送完爱心卡片后,教师要让学生反馈,并组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尊重他人所得到的快乐。(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活动:体验或者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 活动准备

在体验活动前,老师或者家长和学生一起与要采访的劳动者接洽一下。活动过程

1.读体验日记。读教科书43页上的体验日记,说说我与叔叔一起送了报纸后有哪些收获。

2.三今班交流。自己还希望体验或者了解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的工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体验或了解? 3.分组讨论.制定体验计划。4.教师指导学生修订计划。

5.亲自去体验或者了解一下,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怎么工作的。6.全班交流。活动要求

1.学生不要在老师或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去体验。2.学生交流自己参与体验后的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只有亲自体验,感受才会发自真心。通过学生的充分交流,多方信息汇聚在一起,他们自然会体会到:各行各业都是很辛苦的o 3.学生一定要亲自去体验或了解那些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这样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才是真正融于生活的真实的课堂。

(建议此内容为一课时)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2.能否体验和感受劳动者的辛苦,并真心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劳动。

八年级年级思想品德(范文模版) 篇5

B.对等性C.广泛性D.平等性 2013——2014学(下)北票市第三中学期中考试 7.下列对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线A.权利即义务,两者具有一致性B.放弃享受权利就可以不履行义务 八 年 级 思 想 品 德 试 题C.两者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D.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8.“小时候,妈妈为我洗脚;长大后,我为妈妈洗脚。”从法律角度看,这句公益广告词体现了()此A.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B.和睦相处的家庭关系C.义务比权利更加重要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9.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遵守______的基本道德规范。()A.自尊、自信、自强过

一、B.见义勇为、舍生取义、公而忘私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依次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

。)C.爱党爱国、明礼诚信、互助互爱、勤俭节约、爱岗敬业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超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重视法制建设,也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因为()A.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目的和任务相同,可以相互代替 B.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围和实现的手段相同 C.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准D.凡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都是我国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11.下列行为中,属于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是()1.2010年5月22日,中国篮球巨星姚明妻子叶莉在美国休斯敦当地医院顺利产下一女婴。A.参加集会、游行、示威活动B.捕捉老鼠、蛇、青蛙等动物 姚明女儿将是哪国公民,引起了广大球迷的关注。姚明女儿要成为中国公民,必须()C.参加植树劳动,种植和保护树木D.攻击外国的计算机系统不 A.达到一定年龄B.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12.我国宪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害或破坏自然资源。”这就要求公民C.长期居住在中国D.履行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2.在一次讨论会上,小苏同学说,只要是中国人,就属于人民的范围。显然,他是错误理解A.积极去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B.不做与法律有关的事情题了人民的含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范畴的是()C.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D.依法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3.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1点2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型客机在执行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正在监狱服刑的劳改犯 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航班任务时与地面失去联系。这架航班凌晨0点42分从吉隆坡起3.以下列举的四种人中,不属于中国公民的是()飞,航班号为MH370。机上一共搭载了239人,其中旅客227人,包括两名婴儿;机组人员答A.长期居住在国外的华侨B.具有中国国籍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12人。机上人员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乘客150多名。得知消息之后,中共中C.具有中国国籍未满18周岁的人 D.具有中国血统而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人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我有关驻外使4.公民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法律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领馆加强与所在国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A.社会保障B.家庭保障C.法律保障D.自我保护 善后工作。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公民_____的尊重。()生5.近年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认真清理超期羁押案件,超期羁押的现象大为减少;各级人民A.生命健康权B.财产权C.劳动权D.人身自由权 检察院加大了依法查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员等案件14.酒后驾车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威胁。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严厉的力度。这表明,我国()打击酒后、醉酒驾驶行为。这一举措: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②表明我国法律是

A.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B.保障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专门用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 ③表明我国重视和保障人权 ④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维护

考C.尊重和保障人权

D.保障公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交通秩序()

6.我国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并保障的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会、家庭等各个方面。这体现了公民权利的()

八年级期中考试思想品德试题 第1页(共3页)

15.从2013年3月23日福建南平市某小学发生血案到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惨案,在不到A.阿美工作表现差,承受能力差,应该辞职

40天的时间内,我国发生了5起针对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伤害案件,造成了严重后果。B.张贴“猪头榜”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这警示我们:①保障校园安全刻不容缓,国家应加强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依法保障师生安C.该公司的做法侵犯了员工的人格尊严

全 ②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校园安全管理 ③未成年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D.辞职是员工维护自己尊严的唯一手段

学会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④远离人群既是远离暴力也是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唯一途径24.某幼儿园在为中班幼儿过集体生日时,拍了一组照片,效

()果相当好。一家蛋糕店老板恰好有机会看到这些照片,选了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两张准备做宣传广告用。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16.右面漫画讽刺了有些煤矿主____的现象。()A.这样的宣传有益无害,因此不必征得任何人的同意

A.忽视安全生产,漠视矿工的生命安全B.只要幼儿园同意使用这些照片,就不存在侵权之嫌

B.非法开采煤炭,赚取黑心钱 C.使用幼儿照片须征得幼儿家长的同意

C.违规开设煤矿,一夜暴富D.使用幼儿照片须征得幼儿本人同意

D.贪图享受,忽视管理 25.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中考、高考考生的成绩等信息,除通知考生本人和相

17.王某欠任某5万元钱,久拖不还。于是,任某将王某骗到自己的家里捆绑起来,并给王某关录取单位外,其他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掌握考生信息。这有利于保护考生的()的妻子打电话,要她拿钱来才能放人。直到第二天,王某的妻子拿来钱以后,任某才将王某A.荣誉权B.知情权C.隐私权D.姓名权

放走。对此事,正确的看法是()26.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接受审讯时,认为他享有隐私权,拒绝回答公安人员的所有问题。

A.王某欠债不还,任某扣人索债无可非议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B.任某扣人索债是错误的,但不违法 A.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不受法律保护

C.任某扣人索债侵犯了王某的人身自由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犯罪的人丧失了公民的资格,不享有隐私权

D.任某扣人索债是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犯罪的人侵害了国家和他人的利益,自动丧失了隐私权

18.刘某是一位先天性残疾人。一天,他来到街上乞讨,为了博得他人的同情而自残。刘某的D.犯罪嫌疑人在被问到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时可以拒绝回

这种行为是()答

A.不珍惜自己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B.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别人不得干涉27.右图中“二道贩子”的行为()

C.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无可非议 D.符合社会道义、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A.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9.中学生王某在教室里随地吐痰,被班长黄某看见了,黄某便强迫王某当众将地上的痰舔干B.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净。黄某这样做()C.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A.是正确履行职责的表现B.有利于王某的健康成长D.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C.侵犯了王某的人格尊严D.侵犯了王某的人身自由权 28.近年来,“人肉搜索”在网络上流行。“人肉搜索”的特点是网民通过各种途径对同一个人

20.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自己名誉的民族,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进行地毯式搜索,被搜索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肖像、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银行账号、工作

A.他人的高度评价B.个人的良好表现 单位、家庭成员、财产状况等都会在网上一览无余。这种随意搜索、公布他人信息的做法

C.父母的社会地位D.个人的专业方向 A.是网民的权利,别人不得干涉B.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权和名誉权

21.右边漫画反映了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侵犯了他人____的行为。C.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D.能遏制违法犯罪,伸张正义

()29.下列关于隐私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姓名权B.肖像权A.尊重公民的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C.名誉权D.隐私权 B.隐私权包含在名誉权之中,侵害隐私权等于侵害名誉权

22.某中学生写作文时,用邻居的真实姓名,虚构邻居家重男轻C.隐私权是公民享有不公开一切个人信息和私事的权利

女的情节。这篇作文被某晚报选登,造成了较恶劣影响。该学生的行为侵犯了邻居的()D.尊重个人隐私权有利于弘扬“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优良传统

A.健康权B.隐私权C.名誉权D.肖像权 30.小军在学校收发室见到有同学小刚的一封信,便假冒小刚领取了这封信,然后将此信拆

23.近日,阿美辞掉了在某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员工作。她说,离开这家公司的原因只有一个阅后交给了小刚。小军的上述行为侵犯了小刚的()

──自己的名字连续几个月上了公司的“猪头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荣誉权B.生命健康权C.肖像权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学生1:谁叫他昨天考试时不把试卷给我抄的!哎,昨天我把“猪头”在澡堂洗澡的雅照发

31.(8分)材料一:中学生李阳在课堂上非常爱回答问题,有时候不举手就大声地表达自己的到网上了。你看到了吗? 观点或者嘲笑回答错误的同学。当老师和同学提醒他遵守课堂纪律时,他生气地说:“上课学生2:你真无聊。(学生2走开了)线积极发言,这是我的权利。” 学生1:哎,别走啊,陪我聊聊吧„„ 材料二:中学生张明是部队某军官的儿子,也是“军事发烧友”。他经常和同学们讨论一些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军事知识,有时候在网上也和陌生人聊很多有关父亲部队的地理位置、军队调配等情况。当(1)学生1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呢?请你帮他找出原因。同学提醒他不要泄漏国家有关军事秘密时,他说:“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你无权干涉!” 此材料三:部分学校在周末或寒暑假补课,引起一些学生的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有休息权和集(2)请你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这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回自己的友谊。会、示威等权利,就组织起来,聚集在学校大门口进行抗议,还在校门口张贴一些大字报等。上述材料中的主人公是否正确地行使了公民权利?为什么?过超34.(12分)鲁勇的一天:早晨,八年级学生鲁勇背起书包上学。午餐后,鲁勇到邮局寄信,32.(12分)某公司职工鲁天明爱好文学,经常在业余时间写一些小说和散文。他在向报刊回校的路上,看到有两名社会青年在持刀敲诈勒索一名低年级的同学,鲁勇急忙到附近的公 准投稿时,都署名“文锋”。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用电话亭打“110”报警。晚上,他就前两天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的“六合彩”赌博泛滥的现象,(1)鲁天明向报刊投稿时署名“文锋”,行使了什么权利? 向有关部门提出综合治理的书面建议。(2)这项权利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1)鲁勇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不(2)我国公民为什么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义务?(3)公民应该如何忠实地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题答生33.(8分)下面是小品《他为什么找不到友谊》的片段。学生1:李清,“猪头”呢? 学生2:你叫谁呢?

学生1:胖子李琦呗!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6

第一框 我们向往公平

一、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公平感的产生;②公平(不公平)的含义;

③社会公平的含义; ④为什么要维护公平? ⑤如何维护社会公平?⑥怎样做一个有公平感的人?⑦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如何?

2、能力目标: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3)分清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2)维护社会公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树立规则意识,遵守正义制度,敢于、善于同不公平现象、行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合作公平、社会公平的含义是重点;

2、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是重点;

3、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是重点

4、公平感的产生;公平的必要性的认识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活动等的运用。

四、教具教学手段:(略)

五、教学过程: 引言部分的讲解:

在这个故事中,让同学们思考老人的同学提出“比赛不符和公平正义的要求”,为什么违反了比赛规则,比赛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正义的?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公平正义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通过问题的列出,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着问题学习课本。

并且在引言的第二段上初步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正文: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通过课本P3—P4材料分析,让同学门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公平有不公平感?(教师点拨)合作就利益关系,从作中产生了利益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感。

2、认识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的含义?在这里要抓住判断公平的标准是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否则就是不公平。

通过对教材P4—P5的阅读分析让同学们理解讲究公平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的知识思考王某的做法对刘某是否公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王某李某是好朋友,二人合作开店,王某在合作中,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承担的越来越少,而在合作中的获利并没有减少,按照公平的标准就是不公平的。

那么,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他们的合作就很难继续下去,必然导致失败。的出结论,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在此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当今世界的谈判要双赢、外商投资也要照顾外商的利益、遵守国际交流的准则等。

3、所以,合作的必要性也就解决了。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另外,通过P5填一填的小活动交流,进一步认识合作公平的表现、要求和必要性。既然公平是必要的,那么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要学习下一个标题的内容了。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让同学们知道,除了在个人与个人合作公平外,还有社会公平。

(1)什么是社会公平?含义,区别合作公平。它们主要是产生的具体途径不同。社会公平是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机会和利益中产生的。

(2)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见P6图片、P7材料填空部分,充分交流介绍在各方面的公平表现。(3)通过公平表现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得到了基本实现;但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在这里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正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平。自然而然的引出下一个问题。

2、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重要性?(教师点拨)注意:这个意义要从个人与个的合作公平以及社会公平两个角度去分析。

教材有三点作用,前两点是从个人合作的作用上看的,第三点主要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的。阅读教材下面的材料加深对维护公平意义的理解。温家宝总理帮民讨工资主要体现了第三点作用,总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和对我们的要求:(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1、维护的途径有:一要靠国家政府的力量(制定公平的法律制度、行为规范,并且打击和制裁、纠正不公平现象和行为);二要靠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宣传、监督、履行);三要靠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包括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学生。

2、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必须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这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完成填一填 说一说 的内容,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六、板书设计:

1、公平的产生(合作——利益——比较)

(一)良好的合作

2、公平的含义(注意判断的标准)需要公平

3、不公平的含义

4、合作公平的必要性及

人们向往公平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启示

1、社会公平的含义

(二)公平有利于

2、社会公平的表现 社会稳定

3、社会公平的现状

4、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①②③)略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及对我们的要求(略)

七、作业布置(见练习资料部分)

八、教学后记(略)

第二框 为正义高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明确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3)明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态度。(4)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的认识掌握区分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标准;(2)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行非正义行为为耻;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标准;②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性的体现;③如何做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①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以及正义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作用;②认识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之间的关系地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小活动的形式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图片、收集的资料、小品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首先,要认识我们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正义这个问题,理解正义的重要性作用。在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社会正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还有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可以利用书本的图片和材料引出讨论,引导到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的认识上来。其次,认识什么是正义、非正义行为的问题,把握区分衡量的标准。

第三、正义的要求、正义的规则如何体现和确定呢?人们按照什么来做才是正义的呢?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正义制度的知识。在此要讲清以下几个知识点:

(1)什么是正义制度?有哪些具体的正义制度?这里可以让同学们看P9下面的几幅图片来说说。比如:大到道德、各种各样的法律,小到劳动纪律、行业规定、学生守则、课堂纪律等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让学生列举、交流感受)

(2)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正义的呢?可以让学生讨论,以班级公约的制定为例如何才是对没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而且通过这个讨论也就引出了正义制度对维护公平的意义所在。(3)理解正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及与公平的关系。既然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制度,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正义制度。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这一体现。

第四、树立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态度。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对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会受到什么结果,分别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既然,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要受到不同的对待,那么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就引出一个结论和要求那就是“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从书上吕毅的选择开始分析问题: ①吕毅为什么还要投何雯的票? ②他在投票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

③从这个事例中你看可以明确,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从这些问题中,来了解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树立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那么,怎样才是遵守了正义制度呢?那就是要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解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3、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呢?阅读之后有学生回答、交流。

4、那么要使自己做的更好,更有正义感呢?那就是要不仅对自己要求好,还有就是在对别人的非正义行为要勇于揭露,敢于和善于跟这些行为做斗争。

在这里要注意这四点要求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同学们认识到做个有正义感的人是对没个人的要求,也是可以做到的,有标准可循的。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施非正义为耻!

六、板书设计:

1、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

(一)分清生活中的

3、正义制度(含义、正义性的理解、要求)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4、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的态度 为正义高歌

1、前提:树立规则意识。

2、集中体现:

(二)要求、启示:

3、最起码的要求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4、更高的要求:

七、作业布置:(见联系资料部分)

八、教学后记:

第2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一框 责任对于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责任的含义、产生途径; 分析责任的特点和要求;

(二)能力目标:

在不同的身份和时间中责任的交流和探讨,认识总结责任的特点; 树立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责任的含义、特点;(重点)

2、认识责任的特点,这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四、教具:(略)

五、教学过程: 引子:

要讲公平讲正义,就必须讲责任,负责。在前言中可以先认识一下责任的重要作用。“责任是一盏航标灯,有了它,生命之旅便不会迷失方向;责任是一副担子,扛起它,我们才会拥有充实而有价值的人生。”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负责任。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责任。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1、认识责任的来源。阅读书本材料回答书上问题。(1)列举生活中的承诺现象。(有学生交流)

(2)想一想承诺意味着什么?揭示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

(3)那么,承诺主要在什么当中产生的呢?是在同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人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在这里可以列举不同的社会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来认识不同的责任。有老师提醒,同学说出责任。另外,就是看相关链接,从多方面了解责任的来源。而“相关链接”的内容不必要求,只是感受责任的来源是多方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什么是责任?

从上面对责任来源的分析,诱导学生分析责任的本质,从而认识责任的含义。明确,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了解责任的特点)

因为人们有着许多种不同的社会关系,那就有许多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十分中也就有着不同的责任。阅读书本材料,分析李华在不关系中承担的不同责任有哪些?(学生交流回答,老师点拨)通过这个分析理解引出第一个特点。“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也就不同。”完成P19的“填一填“

另外,人的社会关系也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的。这里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举例。如:我们的学生现在是儿子、女儿、学生等身份,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是爸爸、爷爷等,女同学会是妈妈、奶奶等;或是其他身份的出现如企业的员工、单位的领导、老板等等。那么我们学生的责任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通过这种讨论和思考,引出第二个特点“责任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所承担的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最后,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责任呢?在这里先引出面对责任的正确态度和要求。那就是要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负责任的公民?有什么意义?这就要学习第二框的知识,分析面对责任的不同选择会有什么不同的后果。从而树立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负责任的人。

六、板书设计:

1、了解责任的来源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责任对于你我他(产生)

2、责任的含义 担负起自己应负的(了解责任)

1、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责任,作一个合格

(二)身份不同、每一个人都承担着多种责任 的负责任的社会

责任不同 成员(特点)

2、责任是变化发展的

七、作业布置(见作业材料)

八、教学后记(略)

第二框 面对责任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

2、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也是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责任意思,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各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分别如何?(2)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2、难点:

(1)讲明责任不仅仅是代价还有重大的意义。而且,相比是意义远远重于代价。(2)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法、知识比较法、教师的启发式点拨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准备:布置预习、准备书本问题材料的交流等。

五、教学过程:

引子:上节课我么学习了知道“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人们有许许多多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应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所以今天就学习第四框。(板书框题)正文讲授:

(一)、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讨论:你认为什么有人就是要逃避责任不负责任吗?

(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认识)在许多的回答中,最后老师总结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从而引出第一个知识的学习。

2、充分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为承担责任作好思想准备。让同学们知道,代价有大有小,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承担责任有的时候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3、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4、那么,承担责任是不是就是只有付出代价呢?如果是那样,那确实没有承担的理由。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同学们阅读P20李岚的材料。思考:

(1)在承担讲解员的责任中,李岚都付出了哪些代价?

(2)李岚咱付出代价之后,对自己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学生讨论)

对此,学生肯定说不是,对自己也有好处。那么就从学生的回答出发,探讨到底有哪些作用、意义。在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之后,教师要对作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指明对自己;对社会、国家、甚至人类有益。

在此,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几由此产生的意义。起到对知识和情感的提升作用,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还有是把书本上的阅读材料用起来加深对知识的把握。

(二)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现实社会中是不是所有的人到在积极承担责任呢?不是,也有大量的不承担责任,不履行应尽义务的行为和人。了解在承担责任方面的现状。

2、运用,P19表格的责任认识,如果不承担这些责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由学生交流讨论。明确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既然如此,必须制止这些危害的发生,并对这些危害采取一定的措施。那么,他们到底会得到什么后果呢?人们和社会会对他们有什么反应呢?(也有学生交流讨论)引出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的结果。但是,不是所有的不负责任的行为都要受法律的制裁,要看社会危害性的程度,这一点必须讲明。

3、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从负责任的后果到不负责任的后果的比较中再来认识,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得出行为启示:“一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归结到本课的落脚点,实现教育目的。

六、板书设计:

1、承担责任会负出一定的代价

(一)承担责任(具体代价、基本要求)

意味着什么(1)对自己

2、意义

面对责任的选择(2)对社会 努力做一个负责

任的公民

1、不负责任的现状

(二)不承担责任(1)受到道德的谴责

有什么后果

2、后果

(2)受到法律的制裁

七、作业布置:(见练习材料部分,另有材料)

八、教学后记:

第三框 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基本要求。

2、明确公民该如何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能力目标:

分清公民与他人的责任、公民自己的责任、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积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途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承担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会承担责任,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怎样承担责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手段、教具:活动准备、投影制作

五、教学过程:

复习前知,引出新知:既然承担责任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自己的内在需要。那么我们因该如何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呢? 正文讲授:

(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阅读书本材料,回答问题:(由学生讨论、交流)(1)生活中的李勇积极承担了哪些责任?

(2)观察自己周围,积极承担责任的人都有哪些表现特点?(3)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积极承担责任的人?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来认识怎样学会承担责任的问题。

1、要树立责任意识,从思想上出发,解决思想问题,也为责任的承担提供了主动性。

在生活中,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够促使我们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2、有了思想的认识就应该把它化为行动。那怎么行动呢?

首先,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就是只想做大事,不想赶小事的思想。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么还是一个行动的矮子,还是没有成为负责任的人。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始。从小处见真情。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阅读P24材料二,在诸多事务面前,为林轩出谋划策他该如何处理才是相对合理的? 由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学会选择责任,学会处理责任的技巧和主次。树立效率观念、时间观念、科学的工作方法的培养。

(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秩序?

从破坏、违反社会秩序的危害性、意义对比上分析,见课本图片、材料遵守不遵守的不同感受认识。所以遵守社会秩序是每个人的自身需要;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也是社会的需要,道德法律的要求。道德法律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2、怎样遵守维护社会秩序?

在这里要搞清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基本要求,并且分清各个内容之间的区别。重在从感性上认识就可以了。见图片P26四幅的认识区分。还有就是跟青少年学生直接有关,身边的、力所能及的小事的认识处理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见(P27的材料一中的六种情境的处理)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在这里跟同学们认识下列几个问题即可:

1、如何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出金点子)

总之,就是要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做不到,就是想不到。请每一位同做社区的有心人,热心人。认识到第一点,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思: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在为我们负责,我们又应该怎样回报社会,做一个负责的公民?(阅读书本材料讨论)

指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2、为什么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这要从外部要求和个人自身需要两个角度去分析认识。

最后,要把公平、正义、责任的关系讲讲,明确揭示给学生。关系如下:

(1)社会是一个合作的体系,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没有公平,合作就不能维持,社会就不能发展;(2)社会公平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撑,需要赋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公平今年感是正义的基础;正义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

(3)公平和正义都需要通过承担责任来落实和实现的。

六、板书设计:

1、树立责任意识

(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从我做起,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3、选择责任,讲究效率

让社会投

1、为什么要维护? 给我赞成票

(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2、如何维护?(基本要求)

1、如何承担?最有条件做到的是?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好形式是?

(承担社会责任)

2、为什么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注:活动设计另外再设计

七、作业布置(略)

八、教学后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百姓生活的变迁过程;

第2单元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第 3 课 腾飞的东方巨龙 第一框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2、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决定性因素、现状;

(二)能力目标:

1、从大量的图片、数据、访谈中感受国家的巨大变化;

2、通过变化的感受,分析认识变化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以下几个道理:

1、社会主义的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

3、我国已经是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百姓生活的变迁;综合国力的含义、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从发展的事实认识重要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交流资料。

五、教学过程: 引子:

多媒体课件打出有关中国发展的外国媒体和政要的评论,以及有关的图片,感受中国的巨变在世界的影响,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认同、和羡慕等。从而引出本课话题。正文的教学: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1、感受百姓生活的变迁: 多媒体课件打出百姓生活新旧对比图片,和歌曲和声,营造气氛。在看的过程中让学生回答(1)是哪方面的变化?你们家如何的变化?(交流、讨论)(2)看课本预习下来说明的是实行哪一个政策的结果?

(3)从建国初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4)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点拨)认识到::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媒体打出,学生记在课本上并齐读)

2、填一填:百姓生活数据的变化(书本)略

这有学生通过课前的收集来交流,再次有自己的直接收集来感受变化的巨大。由此,树立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光荣。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个问题:

(1)你们认为当前国际间的形势怎样?是一片太平呢还是竞争激烈?

学生肯定会说竞争很激烈。由此教师引导下去。

(2)那么,你们认为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靠什么呢?是贩卖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介绍少林武术、还是你认为的有其他东西?请同学们交流讨论,最后,有教师总结。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力)

2、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及决定性因素的学习掌握。这里主要有学生朗读、记忆、感受。

3、认识我国一系列大事、成就的取得的,还有重大工程的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就是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多媒体播放08年审办奥运成功、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的画面)那么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发展的如何了呢?

4、综合国力的发展: 可以有学生收集的材料交流,中间有老师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补充;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总结:对本课的道理再次明确一下,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情感的升华。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也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要成为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改革开放的行动者,已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自己更美好的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课件播《放社会主义好》、《春天的故事》歌曲,同唱两首歌。

六、板书设计:

1、百姓生活大变迁表现、经历过程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2、分析变迁的原因

感受共和国巨变

3、得出变迁的道理(略)

1、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决定性因素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综合国力的现状

3、认识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略)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判断、填空、简答题)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党的地位性质;(2)党的先进性的主要原因;(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

(4)三个代表的含义、即有关的具体体现。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发展过程的分析学习,能自己形成结论:党是我们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充分认识党的先进性。

(3)认识党的领导和旗帜之间的关系,及旗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党是我们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旗帜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旗帜的明确;

2、难点:对党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有是结论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手段:

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材料收集(书上要回答的填空的让学生先尝试完成)

五、正文讲授: 引子:

复习前面一课的道理,在讲出这些道理的时候让同学们认识一下他们的关系。党是我们的领路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作为话外音播放。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1、回忆了解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的提出背景。明确党是如何一步步的带领人民走上幸福大道的。回答讨论下列问题:(投影)(1)在整个国家发展中共产党处于何种地位?起了什么作用?(2)从这些认识出发,说明将来国家的发展仍然离不开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自然得出书本的道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过国党是如何保证现代化建设的呢?学生交流、老师介绍。(投影)如:

抗击非典、顶住东南亚金融危机、98抗洪抢险、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在危难之时岿然不动,稳步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有这样的地位?就是源于她的先进性。在这里主要是教师讲授先进性的主要原因表现。指导思想先进、奋斗目标先进、性质先进,所以共产党能有这种作用的产生。

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及其本质。

4、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描绘的本世纪头20年的宏伟蓝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里可以再次回忆一下前框学习的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变迁,现在已有的水平是什么?还有是我们苏州已经率先实现建成了高水平小康社会。(有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园区亲商之路等)加强乡土教育,认识到这个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1、阅读说一说,中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的三次理论飞跃是什么?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引领人民前进的?

3、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其中,特别是认识当前指引我国前进的旗帜三个代表的有关知识。补充:(1)三个代表的含义;

(2)三个代表的关系、本质、核心、关键等;(3)有关三个代表的具体事例。

阅读填写,P43的材料,认识三个代表,认识党的性质宗旨。

4、总结,认识旗帜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动摇了旗帜的指导,就必然导致思想的混乱社会动荡,背离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就会化为泡影。

六、板书设计:

1、回顾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得出的结论:

(1)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2、为什么会有这?(2)些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先进性)

3、目前我国的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旗帜是什么?

2、旗帜分别有何意义贡献?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3、旗帜间的关系如何?

4、旗帜的重要性

5、三个代表的有关知识:(略)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试卷、简答、填空、判断(略,见有关材料)

八、教学后记:

第 4 课 全民共同致富

第一框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及其分类;

2、掌握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各自的地位重要性;

3、了解我国生产力国情;

4、大力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现实意义;

5、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内容,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

(二)能力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为什么要实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从不同的原因中认识到我国正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决定性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2、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原因(重点);

2、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材料交流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1、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每人了解苏州、东渚的一两个企业名字即性质;认识你了解的企业对社会、国家、个人分别有什么作用。

2、收集我国法律关于发展非公有制和公有制的规定;

3、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投影)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开门见山的引出第一个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后,首先可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有哪些?可以让同学们看书回答,同时投影打出。

在列出了各个经济成分后,老师简单的揭示一下它们的性质。然后自然而然的分析归纳出经济成分的分类,一类是公有制其他的就分为非公有制;(讨论、交流)书本P44的材料问题:

(1)小宋妈妈开办的服装加工店与原来的服装厂在经济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自己父母在什么经济形式中工作劳动?充分讨论交流,从切身感受中形象的认识所有制、认识经济成分。

(3)有好多同学都是农村的,那么你父母在家务农?主要是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成分呢?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老师可以帮他们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是公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

2、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公有制与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同非公有制地位的区别;这里主要有老师讲述为主。

在此补充: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见老书的知识)

在学习了各自的重要性后很自然的得出一个结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呢?对于这个问题要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我国的国情,看P46图片,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再配以投影材料。认识我国当前的生产力状况。最后明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底且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必须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此,国家特别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见P47相关链接)国家对非公有制的正确态度。(略)

其次,从作用的角度分析:

一方面,看公有制经济的变化,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主体地位加强了,作用力量更大了,特别要注意其中的国有经济。(投影)有关公有制的数据表格、典型事例、图片、还有是领导人的讲话等,加强对公有制作用的认识。

另一方面,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意义,这主要通过学生的感受交流来完成。可以把原来准备的调查的结果,同时老师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讲。具体的作用例:

扩大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人民生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等等

最后,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在这里不用从理论上作过多的解释,一方面从现实角度的证明,另一方面从现代化建设好坏、正确与否的标准来认识就可以了。引出“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说明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的。使同学认识到,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上面的问题、疑虑自然解决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讲不断发展完善。

六、板书设计:

1、是什么?(1)公有制

2、我国的经济成分及分类

(一)基本经济制度(2)非公有制

3、公有制的地位重要性: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4、非共有制的地位重要性:

基本经济制度

1、从国情看原因(决定性因素)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社会主义性质、生产力状况)

度不动摇

2、从作用看各自的原因:

3、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第 二 框 切好“蛋糕”共同富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

2、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

3、先富共富的关系;

4、如何致富的要求;及国家对个人收入的政策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认识实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认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3、分清何种是按劳分配、何种是非按劳分配方式的收入;区分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分配方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树立诚实劳动合法致富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我国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意义;致富的要求等;

2、分配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调查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调查自己家的收入来源;教学课件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课件打出原来的分配制度的分配原则体现的弊端,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必须进行改革。

1、了解我国的分配原则,由学生阅读后回答,同时分析生产要素。这个原则体现了公平、正义。可以和其他的因素防在一起比较,在比较中见优势。如:性别、权力、资格、年龄、关系等等。

2、认识掌握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这里的“适应”要跟同学们解释清楚。

课堂交流,自己父母的收入是属于何种分配方式得来的?(学生交流、讨论)同时完成P50材料2的问题,区分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3、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在分析分配原则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可以总结出来。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的就出人情”,每方面的人员的积极性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而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了,就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所以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分配制度都可以而且必须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结论认识可以有学生来完成。

(二)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认识怎样致富的问题?)阅读P51材料1回答思考问题:

(1)你认为这位大学生的选择值不值?为什么?(2)这位大学生及周边的人是怎样富裕起来的?

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就必须来分析和树立正确的富裕观,致富的途径的把握。

1、首先要分析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必然产生的结果是收入分配的差距,导致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比其他人、其他地区先富起来。那么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呢?(1)先富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2)先富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这里,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先富是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必由之路;而且国家可以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各种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

2、面对广阔的致富之机会,我们青少年学生,每一个公民应该如何做?怎样致富? 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最后,老师要加以点拨:

(1)每个人都应抓住有利的条件,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走上富裕之路。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用合法正当的方式。

3、国家对公民收入的法律保障。(1)怎样保障?规定

(2)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的区别;

(3)为什么要打击非法收入?非法收入的危害性

(三)本课总结: 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认识“做蛋糕”就是如何解放发展生产力,“切蛋糕”就是如何分配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分配方式)

2、我国的分配原则是什么?(生产要素)

(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3、意义作用如何?

4、与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 切好“蛋糕”

1、先富的意义:

共同富裕

2、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二)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

3、公民如何致富?

4、国家对公民收入的法律保障

5、非法收入的危害性

七、作业布置:

练习册、简答、填空、背诵,见资料。八:教学后记:

第 5 课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第一框 一年一度人代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人民代表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

2、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人民代表的产生、与人民的关系;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等

(二)能力目标:

1、从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人民代表、人民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学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靠人民代表实现自己的当家作主的权力的能力和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热爱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尊重人民代表,积极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到小主人的责任。

2、认识区别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其他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难点:认识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各种关系中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交流法等

四、教学手段和准备: 教师资料的收集; 学生收集2005年全国和苏州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材料;

设计一份“假如我是人民代表”的畅想书,在学完本框的时候交流分享。

五、教学过程:

(一)阳春三月看人大

(投影)播放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图片、代表讲话和画面,营造气氛。引出下列几个问题: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2)反映了我国在政治方面的哪个制度?(3)这个制度的目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为什么我国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呢?看书和结合我国的性质回答这个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如何呢?

性质是国家的权利机关;设置包括: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等五级。

3、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性质、职权、常设机构、首长等)可以通过投影把它的机构情况投放出来感受一下即可。

4、(投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各个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的场景,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其他机关为什么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什么性质?(2)这种情况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特别是要明确“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

(投影)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图表,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苏州的国家机关有哪些,他们的性质关系分别怎样?

(二)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1、看相关链接:认识人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在这里主要要分清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区别,思考我们东渚镇、苏州高新区、苏州市、江苏省、全国的人大代表分别是如何产生的?

2、人民代表的职权:阅读明了就可以了。问题是要认识到大标题的提示“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

3、人民代表和人民是什么关系呢?知识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还可以配以一些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加以认识。

(三)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地位及对我们公民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地位如何?

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课后活动:交流假如你是一位人民代表的畅想。(如果来得及也可以在当堂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1、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阳春三月(2)人口国情

看人大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

一年一度人代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常设机构、首长

4、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直接、间接)

(二)代表人民

2、人民代表的职权

行使权力

3、人民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地位及 对我们的要求启示

七、作业布置:

练习册、发放材料、试卷等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的民族关系;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共同繁荣的原因、途径;

4、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含义特点、意义;

(二)能力目标:

认识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们必须履行坚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义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必须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多作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途径的理解;良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意义;

2、难点:从国情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实现屹民族的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手段和准备:

不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我国民族的分布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有哪些;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的内容等;

教师要做好教学课件,及有关的资料收集,用于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预备铃的时候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营造气氛。

(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民族历史资料片段,展示旧社会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遭遇、我国的民族构成等;说明两方面,一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旧社会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特别是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受到不公正待遇。马上引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说明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通过材料让学生确认我国确实在坚持这些原则。P58材料分别反映了国家坚持了什么原则?

由于在这种正确的政策的实行下,必然形成良好的民族关系。那么我国的民族关系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掌握。通过P59材料一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确实如此。教师介绍,我国针对民族地区采取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如:书本P59材料二的内容。让同学们思考国家就是在坚持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引入对共同繁荣的学习。搞清下列几个问题:(1)为什么我国要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一方面学生看书回答,一方面教师提醒他们从国家的性质上想想。就是要想到我古哦市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

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2)如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点拨,要指出其中的关键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己的艰苦创业。那么这种良好的民族关系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呢?

联系前面第二课的成就,还有我们的宏伟奋斗目标都要靠各民族的团结。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1、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国家性质,民族分布特点两个角度认识。学生交流自己的收集材料。(趣味拼图)课件拼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区的位置和名称。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认识。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特点。(投影)介绍自治权的内容,明确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本质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的当家作主。

4、分析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优越性。可以用其他国家的反面事例作为例子,证明意义重大。

(三)青少年学生如何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应有的贡献?把知识化为对自己的行为要求,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六、板书设计: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一)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和

2、我国的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独具特色的

4、如何实现共同繁荣的途径? 民族区域自治

5、维持良好关系的意义重要性

1、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2、这一政策的地位

享有自治权

3、这一政策的含义、特点:

4、这一政策的意义

(三)对青少年和每个公民的启示、要求如何?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第 6 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一框 发展是硬道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基本路线的含义、核心内容;

2、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地位、意义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起讫、主要特点主要原因等;

(二)能力目标:

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等;

2、难点:理解核心内容的关系;分析“发展才识硬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小组交流、教师讲授法辅助等;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资料收集、收集有关华西村的材料;教学课件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

(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1、阅读P66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春联反映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爱党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由衷的高兴之情。(2)说说你所知道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哪些? 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引到基本路线的学习上来。回忆第3课的知识。

起讫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由学生朗读1—2遍,指出这个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2)制定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初级阶段的国情、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知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从社会性质、发展程度两个角度分析的;而主要特征也是分析为什么我国正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论证认识;还有是注意起讫的时间和事件的区别。必须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3、基本路线实施以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

在这里要指出基本路线的制订的依据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灯塔);所以我们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4、认识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及其关系。这里主要由老师讲授为主,补充关系: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促进的,两者都是为了更好的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二)“一个中心”是关键

1、P68阅读书本材料:

(1)回答讨论列举现代化的内容;联系综合国力的知识回答。

(2)一起讨论经济建设在众多内容中的地位,作用问题。引导认识是整体,经济建设是中心。

2、阅读P69材料,回答思考问题:(1)从材料上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2)反映我国正初在什么阶段?

(3)材料表明我国哪些方面的问题?你知道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吗?请交流一下。(4)你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讨论,说错说对都可以,问题是要积极参与开来。教师适时的引导到我们的课本知识上来。认识形成“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等观点。这里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从根本原因上讲的,另一个是从作用意义上讲的。注意:在这里还要对“发展”的内容进行解释。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其他各个方面。从本质上说,是全面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协调和谐的发展,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我们如何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贡献?)略 六:板书设计:

1、基本路线含义:

(一)指引我们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起讫、主要表现)

前进的“灯塔”

3、基本路线的实质和意义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发展是硬道理

1、了解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二)“一个中心”

2、经济建设的地位 是关键

3、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4、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七、作业布置:(略)

八、教学后记:

第 二 框 讲述春天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了解开放的形式、重要性;

3、明确改革开放下的青少年必须树立如何的正确态度?

(二)能力目标:

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祖国的能力,为改革开放事业多作贡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拥护、支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2、难点:如何从基本规律的角度分析好,引导好对改革和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改革开放的利弊;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图片展示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学唱听歌曲《春天的故事》;收集改革开放前后对照的图片和资料用于上课的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了解改革的过程必要性:

(投影)十一届三中全会画面和92年邓小平南巡画面及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 思考问题:(1)图一是什么会议?

(2)在这个会议上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这个决策是在哪位领导人的领导下进行的?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在此,马上认识改革的时间和过程发展的介绍。

(投影)安徽小岗村的资料片片段。认识书本上的问题:(1)小岗村改的什么内容?这种改革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猛增?(2)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的必要性要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角度分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想适应的地方就要实行改革,但是因为基本制度是适合生产力的所以只是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2、了解改革的内容和本质:(略)这里主要是教师讲解为主。

3、改革的重要性、意义的分析学习。最后也要说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4、认识改革的影响和公民应有的正确态度。

对于改革的影响的认识:首先对于国家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种种困难和问题,要正视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会涉及到许多认得切身利益,有的人的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可能还会受到削弱;但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和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角度认识改革,拥护改革。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其中的两方面的影响。

5、认识公民(青少年)应有的正确态度。可以通过一个活动来加深认识。“现学现用” 设置情景:

(1)假如你的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现在减员增效实行改革,你的父亲被下岗了?你该怎样跟他做工作?

(2)假如你是改革政策的制定者你应该及考虑到提高效率、积极性,又要很好的照顾到那帮人的利益不?

(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阅读书本材料,回答讨论书本问题:

(1)说一说:我们周围与对外开放有关的人和事?(2)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形式。

(3)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也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分析提示,当然,课文主要是从重要性的角度讲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介绍,对其的意义和挑战的介绍。

3、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对外开放?(略)最后,要总结改革开放和一个中心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1、改革的历史发展

2、改革的必要性

(一)改革——社会

3、改革的主要内容、本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的重要性 讲述春天的故事

5、对我们的启示、要求:

1、开放的形式、基本途径:

2、开放的必要性

(二)开放———现代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4、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第七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

第一框 时代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科学技术、教育、人才的重要性;

2、我国科技和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3、科教兴国的基本要求。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性和现状的学习,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迫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拥护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现状;

2、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三、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教师讲解、课外参观、四、教学准备、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收集有关科技、教育、人才的资料、了解本地的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等;

五、教学过程:

(一)科教兴则国兴

1、了解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了解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每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首发国;(2)对首发国的影响如何?

(3)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和民族与科技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2、投影:袁隆平研究成果的投影、有关的图片等,思考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见课本P78。

列举高科技产品的威力。如:高科技武器的杀伤力、高科技医疗设备等等

3、了解教育、人才的重要性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材料的介绍来认识这几者的关系和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的介绍等。了解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面对竞争与差距

1、要讲清、认清当前国际形势。

通过投影、录像的播放介绍世界各国的高科技发展战略。认识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制定自己的高科技发展战略重视发展那高科技,这主要要由学生自己观察获得。

2、从国际形势的角度得出,我国要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人才,迅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介绍863计划的情况,了解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情况。回答课文问题: 认识科技的重要性、国际的形势、还有是跟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有关。

3、了解我国在科技和教育上的现状。思考: 现状的总体情况如何? 查找差距的有关表现:(略)差距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怎样才能缩小这些差距?

由学生交流回答,认识科教兴国的紧迫性。

4、科教兴国战略的的基本要求。及各自的目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2、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关系

(一)科教兴则国兴

3、人才强国战略

一、时代的选择

1、当前国际形势

2、我国的对策

(二)面对竞争与压力

3、我国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4、科教兴国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七、课堂作业、练习:见练习册和基本思考题、简答题。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创新是关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创新内涵的理解;

3、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国家、个人)

(二)、能力目标:

1、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素质,为改变祖国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创新内涵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收集准备我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规划和有关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

(一)科技创新 赶超一流

1、辩一辩:见书本P83男女同学的交流。(投影)思:

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引进科学技术的意义和局限性;

2、科技创新的现状的介绍。材料展示,学生谈认识。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世界制造大国,并不是创造大国,自主创新能力低。

3、我国在这方面实施的对策:交流、介绍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和计划。

(二)教育创新 人才蔚然

1、认识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在教育创新方面的措施。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认识和介绍。

3、青少年学生的措施、启示:

(1)了解符合素质教育的几种学习方法。

(2)设计几个具体的活动,让同学们选择何种学习方法。

(3)除了改变学习方法还要注意作好哪些事?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具体认识做个有用人才的内涵。

4、理解创新的内涵。(略,见最后一段)科教兴国,学子任重。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终生学习是人们的普遍观念。我们惟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有所作为,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板书设计:

1、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一)科技创新赶超一流

2、创新的现状

3、科技创新的措施

二、创新是关键

1、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国家实施教育创新的措施

(二)教育创新 人才蔚起

3、学生个人的措施、要求:

(三)对创新内容的全面理解。

七、作业:(略)

八、教学后记:

第 8 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框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我国人口问题的危害性;基本特点;

3、资源问题的现状;环境问题的种类、基本状况和危害;

4、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

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核心的认识;两者的关系等;

(二)、能力目标:

1、在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之后,能自己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2、发现自己身边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现状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核心;(重点)、2、从国情现状的角度分析认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难点也是重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研究性学习、实地调查法;等等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分3组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图片、文字、统计资料; 预习课文思考书本材料的问题;完成书本的天空思考部分的内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投影)

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通过这个引入课题。回答问题:

(1)每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问题?(2)谈谈在这种情况下的感受如何?

(3)所有这些图片说明了我国面临了什么问题?必须实行什么战略?(4)看书回答:世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总的情况如何?

2、我国的人口问题:

(投影)

2、感受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个图片分别从不的角度体现了三个基本特征: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的文化素质偏底。(投影)

3、有关人口问题的危害的认识。四幅图片资料的展示反映四方面的危害,必须由学生来回答认识;

通过对人口国情的认识,初步思考应对措施,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认识我国的资源问题:

(投影)

4、我国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同世界水平的比较,认识我国环境的总特点; 说明,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投影)

5、我国资源利用率同发达国家的比较以及我国资源的利用情况;认识我国不合理的利用、开发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4、认识我国的环境问题:

(投影)

学好八年级思想品德的三部曲 篇7

八年级是同学们在初中三年的过渡阶段, 也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学习时期, 在面对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时, 一方面需要我们延续初一学习的心理知识, 开始关注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会, 一方面又要为这些关系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正确理解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合法权益。那么, 如何把握好八年级的思品课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下:

一、课前进行自主学习, 构建知识的大框架

学习思想品德特别需要先找到课程内容的框架脉络, 因为一旦我们的关注点只放在一课一框的内容上, 极容易混乱而出现好像这门课就是在讲一些零散的道理这种想法, 所以要识庐山真面目, 我们就不能只是“身在此山中“, 而要跳出来, 找到它的知识逻辑。

比如你发现了吗, 八年级的上册主要探讨的核心词是“交往”, 我们从第一单元学习“家庭交往”, 跨越到第二单元学习“学校交往”, 再到第三单元的“社会交往”, 三个单元层层递进, 将我们的交往范围逐步扩大进行探讨, 而最后一个单元是前三个单元的一个升华, 更注重强调交往的品德。整册书的安排, 既要让我们认识各种交往关系, 又要让我们学会怎样正确合理地去处理这些关系。

而八年级下册主要探讨的核心词是“权利”:第一单元带领我们明确法律中权利和义务的由来和范围, 第二单元则探讨跟我们切身相关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姓名肖像权、隐私权, 第三单元进一步延伸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受教育权、继承权、消费者权益, 同样是层层递进, 步步加深, 直到最后一个单元形成一个升华, 着重强调学习法律的意图, 明确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需要人人拥有法律意识。当我们提前整理出这些框架, 学习八年级的内容才不会觉得零散, 找不到重点。

二、课堂进行合作学习, 实现事与理的大交融

学习思想品德, 需要我们在课堂上不断开发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甚至是从别人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 只有努力把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 才能使书本内容具有实际意义!比如, 在学习关于怎样与父母交流沟通时, 我们可以在讨论中把各自与父母交流的苦恼说出来, 找到和你有共鸣的同学, 然后大家可以一起探讨出合理正确的沟通方法;在学习网络交往时, 我们可以把平时聊天中用到的网络语言、新新词汇搜罗出来, 大家一起思考网络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学习隐私权时, 我们可以大量的从生活中举出涉及隐私的事例共同探讨, 比如父母翻看我们的书包日记、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管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摄像头等等。当我们把书本知识放到生活中去对证, 会发现思想品德是一门非常贴合我们生活实际的课程。

三、课后进行探究学习, 实现知识的大延展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特别是当涉及八年级下册的法律部分的知识学习时, 我们并不是要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法条, 而是可以在课后大量关注时事新闻, 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 运用书本中的法律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案例, 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那些跟我们切身相关的权利。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看看类似于《道德与法治》这样的法律节目;可以养成每天上网看新闻的好习惯, 时刻关注国内国际大事, 保持自己的开阔的视野, 培养自己看问题独立的思考方式, 腾讯网、凤凰网、新浪网等等网站都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咨询平台;可以阅读大量的经典书籍, 无论是文学类还是社科类, 日积月累的读书习惯会让我们自然养成属于自己的看问题的方式, 这会反过来更好的促进我们学习后面的理论知识, 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

浅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 篇8

【关键词】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

一、更新教育观念,注意学生差异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思想品德(政治思想)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着着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如学习死记硬背、被动接受、教师照本宣科、不知变通等现象依然存在。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落到实处势在必行。特别是近一年来思品测试从开卷测试面向闭卷测试,对教师和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讲、多省,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形成注重社会科学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的教育理念。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差异。学生因遗传素质、个性倾向、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水平有高有低,知识面有宽有窄,能力有大有小,兴趣爱好各异,学生之间各有所长。因而,不能把学生简单分为好、中、差,更不能见到优秀生就眉开眼笑,见到中等生就不闻不问,见到差生就大喊大叫。现在有很多有识之士也摆出了“世上没有坏孩子”的观念。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就应当重差异。尊重差异,不应当把某一种优势当作唯一有价值的特点。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予以表扬,又要善于利用他的优势互补,促进其相互交流。总之,教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从差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汲取力量、总结经验。

二、体现学生主体,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教师的指导、点拨、服务。体现学生主体,不但表现在教师精讲、少讲,学生多说多练、多切磋、多讨论,不但表现在学生活动的多少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焕发生命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质就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自己做主、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这样才能使思品教学相长。

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当实施赏识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用表扬、鼓励的语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发挥能力的空间,通过表扬、鼓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制、自主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超越自我,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能力培养,突出情感教育

传统的政治思想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而当今综合文科测试则强调知识间的联系、综合与适用,注重能力与素质考查,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思品新课标》除知识目标外还设定了能力目标,思品教学的核心就是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迁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锻炼独立思考,独自归纳、总结、分析、综合,并能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以培养卓越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其情感目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思品学科所应重新关注的教学目标之一。这是智力因素之外,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适时适当地加强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制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出热爱祖国、品德高尚、意志坚强、高瞻远瞩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受益一生。

四、重视过程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思想品德新课标》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善学者事半功倍,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给学生以学法指导。如:注重探究式学法指导,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是活动的、探究的、双边的、开放的、互动的,学生要通过真正的思考、调查、讨论、研究、交流和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要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真心提高学生素质。

上一篇:战胜自己高一作文下一篇:口红的特色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