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2024-08-04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精选8篇)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篇1

下面为大家推荐一篇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敬爱的党组织:

加入中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进入大学后,我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严格要求自己。在本学期,我有幸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一员。在此后的时间里,借助学校课程安排的机会,我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上课认真听讲、课下独立思考以及与同学的讨论,我在思想认识方面取得了许多收获,尤其是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改革与开放紧密相连,***一方面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开放政策都叫改革,另一方面,又把改革政策也称为开放政策。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坚决抵制和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但这并不妨碍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但由于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敌视、封锁和禁运的政策,以及后来我们自己所犯的“左”的错误,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许多正确思想未能完全付诸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外开放的问题,多次论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极其重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30多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56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企业也在加快“走出去”。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考验。

汇报人:党团范文网

2011年9月3日

浏览本文章的人还查看了入党思想汇报栏目如下文章

入党思想汇报之铁的纪律 自觉遵守

个人入党思想汇报:在党课学习中不断进步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篇2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思想文化冲击的表现

1、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融为一体

经济的发展是文化交流的基础, 有时候甚至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方向, 与此同时, 文化的发展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能动作用, 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方向。在此情况下, 中外文化的交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文化的冲击也呈现多方面的特点, 不能单就文化而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紧密, 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融合、摩擦。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跨国公司最充分地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全球经济战略为其发展提供了机会。但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由于战略目标和实施行为的矛盾, 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和文化摩擦, 使得我国的经济文化市场面临文化困扰。因为文化造成的摩擦难以通过经济策略来克服, 文化造成的偏差只能通过调整文化来纠正。

2、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国力强盛的中国文化直到19世纪早期都表现出很强的扩张性, 但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 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开始影响中国正统文化, 西方列强以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向中国输出地不仅仅是工业品, 还有无处不在的西方文化。以欧美等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平民为主体的商业社会文化和市民社会文化, 以我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发展取向是重群体、重道德、重实用, 西方文化发展取向则侧重于个体、重科学、重思辨。这两类不同的性质的文化决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不同发展取向的整体差异。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 西方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入, 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比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 中国年轻一代对西方快餐肯德基、麦当劳视为家常, 美国文化已经深深渗入中国这片土地。

3、思维习惯与价值取向存在文化差异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 经常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的行为合理性, 由于双方的行为存在误差, 那就容易产生文化冲击, 产生误解。在西方文化体系中, 欧洲人注重权力和地位, 美国人欣赏创新精神和成就, 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 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变化, 因此我们要采用辩证的眼光, 西方文化也在时刻变化, 与我国文化的融合与冲击在新时代还会有新的表现。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 根据它可以确定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乃至一个社会的生存形态。在东方文化中, 中国人崇尚谦虚谨慎, 追求随遇而安, 同时倾向于照顾大众情绪, 抹掉个人锋芒, 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平等、自由、个人, 他们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英雄主义, 不依靠他人而存在。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中, 双方的文化交流必然产生冲击。

二、面对中外思想文化冲击采取的适应策略

1、以积极的心态学习

为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冲击中获得成功, 努力学习西方文化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显而易见的一种策略了。我们在适应外国文化的融入时要抱有积极的心态, 学习它、了解它、征服它, 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可以在文化冲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当今我国的教育事业中, 英语教育受到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在社会生活中,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 开始重视语言的学习。另外, 还可以通过旅游观光、阅读英文书籍、上网、收看外国节目等方式来了解西方世界, 并从这些外在信息中来了解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其实在当代, 这种方式的文化交流已经越来越多, 比如很多的好莱坞电影制作在中国上映, 受到很大部分中国观众的欢迎。在中国年轻一代身上, 还有网络交流日趋频繁, 近几年, 美国的连续剧在中国年轻人中间非常流行, 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积极学习的表现。

2、充满自信, 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过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文化重新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深入, 中国文化开始重新影响世界。在当前中国的高速发展中,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而应努力奋斗, 振兴中华文化。跨入新世纪以后, 中国向西方社会传输文化的力度正在加强, 而且取得了优秀成果。比如2008年奥运会的胜利举办, 不仅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同时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 针对热爱汉族文化的外国人开设的“孔子学院”更是如雨后春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召开, 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的中国。当然,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并非是去主宰别人, 而是要对世界的文化创造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传统文化的创新问题

世界文明的发展史无数次地证明了, 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文化的精神面貌, 在今后的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中, 中华民族能否立于不败之地, 能否通过文化交流促进自身发展, 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民族素质的高低。当代中国要面对世界文化的不断冲击, 对于科学精神与民主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既十分迫切又任重道远。如果人民未能积极自觉参与学习科学和民主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那么当我们在与西方科学和民主精神泛滥的世界交流时就会出现意识形态的差异, 带来很大的文化冲击影响。当人民主体在探索新文化发展道路中, 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就是创新问题, 在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冲击中, 要运用现代的观念来创新文化精神, 解决新时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 这样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 中国的现代文化发展才能得以持续进行。

面对新时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给我国这30年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契机, 但是在此过程中, 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冲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文化大国, 其具有的包容性、凝聚性让现代中国社会变成一个大熔炉。在这个不同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 我们面对中外思想文化的冲击应该怎样面对, 采取什么策略, 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一直孜孜不倦、认真探索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 中国社会对于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的认识会越来越成熟, 中国文化将会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在世界文化之林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忠利.中西文化纵横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王前.中西文化比较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王祥云.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4]贺毅.中西文化比较.[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年

[5]5..金怡邬文兵.中外战略联盟中的企业文化冲突及管理策略.[J].科技与管理.2006年03期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成绩;经验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27-03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培养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认真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之下,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这一根本任务,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推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经验,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的这些经验和成绩对我们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下面就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成绩作一些基本的总结和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加强,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在中央和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各高校的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抓手,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制订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逐渐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生动局面。

第二,以教材建设为突破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得以全面加强和改进。根据胡锦涛多次重要批示,中央提出了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明显改善的目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以高校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为突破口,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总体规划》,组织力量编写100余种系统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已发行使用,基本解决了一度出现的教材散乱差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进”工作。

第三,各高校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各高校一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推进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考察、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在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数量规模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学队伍的素质和质量。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并结合高校4门理论课新教材的使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培训教师达12万人次。还把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學科研骨干培训纳入《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央和地方培训骨干教师近4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一批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辅导员队伍规模大幅增长,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专职辅导员已近10万人,比2004年增长一倍多。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向孟二冬、方永刚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产生了一批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先进集体,起到非常重要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二、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面临新挑战的高度,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是我们成功的重要经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形势发展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要求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等综合素质,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明确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长期而艰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同时,我国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正在深入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任务非常的艰巨、复杂和繁重,当前新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有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智力精神的支撑。因此,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格高尚,成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今世界的日益多元化。世界范围内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的思想文化发展态势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力量发展出现新的态势,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其次,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参与国际性事务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这既为我们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了解和吸收当今世界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给西方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和侵蚀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既要引导他们善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让要他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的侵蚀,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发展作贡献。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引发了社会体制和环境的急剧转型和深刻变革,社会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日益多元、多样和多变,这对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既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动,社会利益格局面临深刻的调整,社会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日益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等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不断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这些都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們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看待我国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自觉把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兴媒体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爱到它们的影响,这对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思想文化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而网络手机的广泛应用更是使网络信息由固定向移动延伸,网络信息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它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然而,互联网所具有的两面性使它既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各种负面、消极,甚至是有害的思想观点和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另外,网络的虚拟化特征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沟通、表达乃至思维和人际交往方式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面对着当代大学生运用网络等各种新兴媒体越来越广泛和普遍的趋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发挥提高新兴媒体的正面作用,防止其有害、不良作用的产生,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五,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观念也更显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和多变性的重要特征,这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他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是认可的、是赞成的。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也准备积极投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他们善于接触各种事物,获得信息多,于是兴趣广泛、观念新颖,有参与和担当意识。他们希望有更好的自我发展的机会。由于当代大学生有这样一些特点,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时代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三、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努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取得的经验,按照200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和国务院新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在在以下几个方面争取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第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建设上,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教学工作,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和体现,把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线是十分必要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认真学习中国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使大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地理解并且懂得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和明白事关我国“发展之本”的“六个为什么”等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进一步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大学生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发愤学习、立志成才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第二,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据,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4门新编教材,认真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要进一步总结各种有效教学方法,要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更加注重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多采取对话和问题教学等互动形式,广泛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为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而努力奋斗。

第三,要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以及亲和力、感染力。要联系时代要求和大学生成长规律,拓展渠道,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保持蓬勃生机。要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要坚持学校组织引导和学生自愿参与相结合,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参与范围,充分用好寒暑假集中开展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内、课外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补充和促进,进一步增强实践育人的效果。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政治关、业务关和师德关;二是要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要鼓励他们积极进行科學研究,以科研支撑教学;三是要加强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和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努力建设一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还要利用寒暑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开展社会考察,开阔视野,了解国情,丰富教学素材,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针对性,要落实《2010—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规划》,继续办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使教师系统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结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加大对先进典型的表彰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全身心投入教学与科研,做到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就要做到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生的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动摇。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成败的一项重大任务,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建设人才强国、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篇4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青年,从来都是教育的主角,也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恢复对外派遣留学生,高校大扩招,助学政策出台,义务教育免费……每一项教育政策出台,每一次教育改革实施,都与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命运息息相关,都是中国教育在这30年中留下的历史脚印。而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的大学生,拥有知识和技术,还有先进的观念,其思想意识的迁演,侧面影射了改革开放中社会的发展,也唤醒人们对教育的重视。

恢复高考:希望破晓

1977年,从国家决定恢复高考的那一刻开始,570万青年纷纷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军营哨所奔赴考场,一个国家的光明前途在一夜之间被重新点亮。恢复高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也是全面拨乱反正的突破口。从这一刻开始,中国教育步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征程。刚开始有个问题,面对全国上下百废待兴的状态,高考报名费如何收取?据当时参与招生文件起草工作的原教育部学生司有关人员回忆:我们觉得如果要考试,比方要印卷子,要评卷子,总要一部分钱,全靠国家拿也是很困难的。我们希望报名费能定在一块钱。当时中央政治局讨论说,不要增加群众的负担,收五毛钱就行了。

正是这五毛钱伴随着恢复高考的好消息让千千万万有志青年拾起了书本,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了复习,高考之后,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进入了大学校园,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每一个人都学习认真,因为他们深知学习机会来得不易,很多人苦苦等了十年。不过那时的校园容纳不了莘莘学子火热的求知热情,每天晚饭后图书馆“抢”座位也成了校园一景。从二楼绕着楼梯一直站到大门外总是长长的队伍,有的先放书包占着队,匆匆刨两口饭又匆匆赶回,还有的干脆晚餐免了,买个面包对付对付就成,精神的饥渴甚至远胜于物质即肚皮的饥渴。很多人走路、排队买饭都在背单词,谁要是看了一场电影、上了一趟街,就觉得吃了大亏,一定要补回来。每一个人都不服输,每一个人都在暗中较劲。那个时代的学生注重身体的锻炼,每天早上的早操、下午的体育活动都是自觉参加的,因为他们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人似乎都有一种油然的使命感,觉得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因为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的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沿,十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又拉长了,努力学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把当时学生的刻苦求学称为“革命”并不为过。

人们那个时候普遍都把恋爱当作低级趣味,高等教育当然地对大学生恋爱实行全盘禁令。大多数高校在学生管理条例等文件中,明文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甚至批评、处分、歧视谈恋爱的学生,并在学生毕业时有意将恋爱双方分往不同地区工作,造成人为的分居两地或劳燕分飞。这种管理模式与人性相违背,在大学生这样观念先进的群体中,在校园这样纯净浪漫的环境里,大学生恋爱有禁不止,暗中进行的不少,地下恋人颇多。

不要以为他们只是死读书而已,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刚经过“文革”浩劫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都处于百业凋敝的可悲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陈景润就成为国人民族振兴愿望的一个投射对象。一篇《歌德巴赫猜想》

激发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大学生对于科学的无比热情。另一个新鲜的面孔就是来自台湾的邓丽君。她的歌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斥为“靡靡之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年轻人对她的喜爱。她的歌曲因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赢得了青睐。她差不多是大陆第一个完全来自民间的、非官方确立的娱乐偶像。当那些熟悉的乐曲《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响起的时候,不知多少人会涌起万千思绪,回到那个温馨的年代。

80年代:热情依旧燃烧

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实行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中规定了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分配制度,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等 内容。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旧思想和体制解冻,各种思潮在高校校园产生了空前激烈的交锋,大学生很自然地成为中坚力量:演绎理想,创造激情。80年代的大学生都是天之娇子,无论是国家,社会,人民还有他们自己都这么认为,因而他们都有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那时候大多数人每天的生活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每天早上6点上早操,晚上10:30熄灯后(学校实行灯火管制)很多人用自制的小油灯继续学习到深夜。那时的大学生都想要一台收音机,但谁都没有钱,幸好学校设有奖学金,如果谁想买点什么奢侈的东西,就只能拼命学习,努力拿到奖学金。大三大四时大学生们要到单位实习,曾经的工作和生活阅历,令这批学生显得格外勤奋格外能干也格外成熟,吃苦受累在他们看来是家常便饭,冲锋在前他们毫不畏惧理所当然,不止一家单位给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极高评价,希望他们能留下来,或者至少毕业后能分到这里来。

大学生们不但对学习充满热情,对恋爱也充满好奇和期待。上个世纪80时代,恋爱有其独特的印记。那时女大学生是比较幸福的。那个时代,学校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文科中的英文、中文等,男女比例一般能达3:2左右,哲学、历史一般为4:1左右。为了争取这为数极少的稀缺资源,许多男生以淳朴敦厚的方式积极地追求。举个例子,某次聚会。男生红着脸问女生的系科和宿舍号。女生很含蓄地说:“咱俩适合做朋友吗?我觉得你是个书呆子(那时很光荣的称号哩!)”男生急了:“我不但学习好,邓丽君的带子我都听了三盘了”。他俩以后真好了,那女生说他“很懂音乐”。其实最普遍的还是只要男生爱读书,期期艾艾地说,自己将来要考研,或者有什么理想,约会时每每迟到,说某本书写得太好,读书忘了时间了,等等,保准能成杀手,不用求,绝大多数女生就会跟着大胆地往前走,不回头。这也是一个春回大地的年代,仿佛一夜之间,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社会更趋于包容多样,许多新鲜事物开始出现,偶像也一样,这个时期的偶像如同雨后春笋,从社会的各行各业冒出来,令人应接不暇。上世纪80年代的偶像,可以清晰地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传统的社会道德楷模。他们当中有身残志坚的“中国保尔”张海迪,救火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还有为救掉进粪坑的大爷而牺牲的张华。另一类偶像则是在各行各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人士。在体育界,中国女排以“五连冠”为中国人找回了自信和骄傲,成为万众仰慕的焦点;在文学界,顾城、北岛、舒婷等诗人成为无数文学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同时,来自港台的金庸、三毛、琼瑶也在内地产生了一大批“迷”和跟随者。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中中外名著、言情、武侠、人物传记盛行,也是拜他们所赐。港台娱乐明星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入内地,使国人形成了早期的明星崇拜,这个时期的港台歌星有BEYOND、张雨生、费翔以及以一曲《我的中国心》传唱大江南北的张明敏等等。由此大学生渐渐地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业余娱乐生活,模仿当

时的明星留长发穿喇叭裤手抱吉他,唱着当年流行的校园歌曲;爱好诗歌的同学们,自发地组织起诗社,在草地上大声朗诵自己喜爱的篇章;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和文艺演出,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文学是他们的武器,美术和音乐更是在一帮呐喊助威;诗人多如牛毛,先锋派比比皆是;高谈阔论,畅言理想爱情,社会人生,文化风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多么潇洒的校园生活,由此我们谈谈当时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80年代中期以前,当时高等教育仍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就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该阶段中国青年的择业观念比较被动、单一。由于社会就业制度、招聘制度比较硬性和僵化,强调一切服从社会需要、服从国家分配,“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大学生数量少,美好的未来不用发愁,都由国家铺垫。大学生就业最看重的就是“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普遍对理工科感兴趣,追求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后来成为祖国建设中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或者业务精英,是改革开放发展的中流砥柱。

90年代:带着迷惘面临变化

1991年,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211工程”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被正式提及,并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的《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提到党和国家决策的高度。此后,1999年6月,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正在执行当中,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对中国高等教育进行大扩招。

90年代的大学生远没有以往那么好的环境,上大学要交不菲的学费,生活费也不低,家庭困难的还要出去打工赚钱。在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的背景下,商业活动日益频繁。改革开放中,国外思想文化涌入国内,与国内文化形成摩擦纠结,各种思想影响着大学生。努力学习还是那个时代不变的主旋律,毕竟就业环境开始变得恶劣,竞争也逐渐开始激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技术知识,很快就会被淘汰。此外,大学生们开始有了商业意识,做做兼职,打打零工,甚至有人“下海”。

没有了“铁饭碗”,没有了“天之娇子”的观念,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闲适逗笑的休闲,来排解他们内心的某种迷惘,这个时候社会文化的叛逆者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罗大佑和崔健是早期的叛逆者,他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以“愤怒青年”的形象对现实社会发出了批判的声音,表达对时代的清醒思考,因此很快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同时他们也是整整一代青年人在充满向往与迷惘的成长岁月中难以磨灭的印记。“愤怒”过后,大学生们可能怒吼累了,身子软了,渐渐地进入颠覆传统与精英主义、消解一切深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在这个时代,周星驰和王朔成为叛逆的英雄,他们以嘲弄一切正经事物、调侃一切权威和正统的游戏态度成为了青年的新偶像。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求之后,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

恋爱被从低级趣味中解放出来,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认知和管理也随之有了质的变化。九十年代初,高校对学生恋爱的管理变得宽松,基本不提倡不反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公开场合还是不主张学生在学期间恋爱。九十年代中期,高校对学生恋爱主张加强正面引导,尽量减少和避免恋爱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是默认了在校期间可以谈恋爱。从旧传统压抑

下解放出来的人性必然反叛传统,难避膨胀。一时间高校学生恋爱成风,双双对对,花前月下,热闹起来。九十年代末,在校大学生能否恋爱已不是问题,高校管理呈空白状态,大都没有制定实质性的管理条例,大学生恋爱基本是放任自流。

大学毕业生更趋于“物质”,其就业观念的最大变化是“经济地位”成为择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超过了执牛耳多年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希望到特区和沿海地区的中外合资或“三资”企业工作;二是不求高学位,只求高收入。三是第二职业和职业流动性增长。出现了大学生踊跃奔赴沿海开放地区的热闹景象。四是经济收入成为择业的第一标准。当时青年在择业过程中考虑的第一因素是收入和福利待遇;青年最喜欢的行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工业企业、国家机关、服务业、科研机构等。

20世纪至今:困惑下的挣扎

在目前的招生制度下,各种学校层出不穷,五花八门,而进入门槛不高,教学质量和生源质量均得不到保证。中国经济在高速地发展,相较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难免有滞后的地方,而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经常被人们忽略。在这个缤纷的社会中,信息化发达的时代,很多惑和喧嚣都伸向校园。在周围不难看到,当今的大学生鲜有雅士,更多的是嬉皮。虽说学习还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我们看到很多同学还是选择了逃课,玩电脑,上网,看闲书,或是忙碌着各种各样社团里大大小小事务。临到考试,除了即时突击之外,便是毫不羞耻地作弊,和老师拉近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成绩,突破60分大关。“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成了他们的口号。当今的大学生,面对求学,除了教材和一些畅销书之外,恐怕没有认真读过一部经典著作的。而对于学术论文,不乏有部分人四处剽窃、随意拼凑。他们几乎没有学术意识,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毕业证镀金,为了找一个出力不多、但报酬丰厚的工作,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享受。我们看到大学里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少了,大师的讲座少了,更多的是歌唱大赛,风采大赛,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大学文化和精神的缺失。但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这代大学生是垮掉的一代,他们为自己为家庭想得更多,不像旧时代的大学生那么“纯”,他们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他们有先进的思想和观念,他们有强大的能力。只是他们在当今的中国教育体制下艰苦地挣扎,上着很多不想上的课,考对他们来说并不难过的试,参加很多不想参加的活动,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推着,去顺应一种潮流。

这里不得不提到当下大学生的恋爱观。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使人们对大学生恋爱越来越宽容,高校对学生恋爱的管理也越来越模糊、松散和边缘化,在校大学生获得了恋爱的绝对自主权,却也产生了由此带来的认识和行为上的缺损及偏差。所谓的恋爱,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好奇和紧张后的空虚而形成的。两个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对人生还未完全了解的年轻人,就因为好奇走到一起,看看电影,吃吃饭,聊聊天,天天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聊的重复活动中。不少学生认为恋爱就是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认为轰轰烈烈的恋爱必须“放任感性,放逐理性”。有的学生以为恋爱就意味着性爱,因而放纵自己的欲望,双方了解不深就踏入了最后阶段。实际上,在很多学生在好奇的尝试中,以苦涩的没有结果的结果为自己的恋爱划上了句号。

毕业之后,大学生都要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在大学生对择业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要求。首先,在择业标准方面,看重发展前景、施展才干机会、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其次,在就业认识上,逐渐打破机关、事业、企业和国有、集体、个私单位

之间的等级观念,“创业也是就业”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第三,是在择业意向上,由“重工轻商”转变为“工商并重”,往日不被看好的服务行业也成为择业的热门。第四,是在职业评价上,政治色彩更加淡化,而是向往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把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第五,是在就业地点与父母所在地的距离上,对父母和他人的依赖心理淡化。“考证热”、“外语热”、“出国热”正是这种自主意识强化的证明。第六,是勇于创业,由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2002年共青团中央青工部主办的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网正式运行,各地方团组织也相继成立并出台了青年就业与创业的支持平台和措施。

此外,作为毕业之后的一种出路,出国在大学生中也涌起了一股热浪。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外国教育水平较高,生活环境较好,拿到“洋证书”能更好帮助自己达成职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此外,他们还认为国外生活也是一种磨砺,教会他们成长。目前国内留学情况是,公派留学生稳中有升,自费留学生迅速扩大,留学人员成分更加多元化,学习领域也非常广泛,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留学生的自信心也大为提高。

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确实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人民文化观念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一定程度上引领和代表着当时主流社会的思想。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国家政策应该符合大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舆论和各种媒体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关注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文化建设问题,让他们真正成为国家可靠的未来和接班人。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篇5

要不断总结经验,要继承传统经验,要借鉴外来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超越,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迎接挑战中坚持,在适应新环境中发展,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认真总结和概括30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特点:

30年来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从不同角度和侧面都可以做出一定概括。从宏观上看,大体可归纳三个特点:阶段性、创新性和转型性。

㈠阶段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经过了四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到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新局面的开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思想政治工作端正了前进方向,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从1983年开始,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阶段(1983年到1992年等小平南方讲话):思想政治工作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过程中曲折发展。十二大以来,两个文明一起抓 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针。但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向,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没有始终一贯的进行下去,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1989年政治**过后,全党全国上下认真总结经验,开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阶段(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面创新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指出了明确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市场体制相对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始全面探索和创新。

第四阶段(2002年到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发展中呈现明确的人本趋向,致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指导思想,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鲜明的人本转向。以人为本,关注民主,倡导和谢,化解矛盾,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等,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价值趋向和指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㈡创新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地位和作用、内容和方法等在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前进。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的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理论上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层面的理论创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创新。这些新理论新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迫切要求。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创新。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这种地位和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同时,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工作格局的方位,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科学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道德和心理教育;到民族精神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断创新。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和方法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原则和方法上有一系列创新发展,包括重视疏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发扬民主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坚持思想教育和经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想结合,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和内容的层次性,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通过举办重大活动进行集中宣传,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以及借鉴国外公民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理论与方法等。

㈢转型性。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适应、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转型性。这个转型虽然还未完成,但一些方面的转变已经表现出清楚的苗头和趋势。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转型:比如从实施领导向注 重服务的转型;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泛政治化到以政治为核心的综合文化转变;从“小政工”向“大政工”格局转变。从单纯工作视野向工作与生活的视野融合转变;从超功利教育向关照物质利益与引导精神追求相结合转变。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转型:比如从孤立地解决思 想问题,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转变;从单纯增动力向增动力与减压力相结合转变;从权威指令式向平等商量式转变;从政治优势向政治优势与专业优势相结合转变;从只允许一种道理向引领各种不同思想的转变;从注重说理向情理交融转变,从只讲大道理向大小道理相结合转变。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转型:比如从主要依靠传统 媒体和渠道向更多地利用新兴媒体转变;从集中型、运动式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向日常性、渗透式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转变;从单向灌输式向双向对话转变;从自外部实施教育向发动群众自我教育转变。

基本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探索中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总结经验的任务逐步提上了日程。第一,坚持生命线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是我们党90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宝贵经验,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必须继续坚持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遇到了新挑战,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一再重申“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论断不是“左”的口号,而是科学的论断。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仍然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地位。当然我们要全面科学理性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即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观点和“淡化”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它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危害不浅。

第二,立足党的理论创新,解决改革开放中干部群众的重大思想困惑。改革开放是一个崭新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广大干部群众因此会产生许多思想困惑。面对干部群众的重大思想困惑,思想政治教育依靠党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解决干部群众的重大思想认识困惑,克服群众认识上的片面性、模糊性,明确努力方向,有力地配合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重要新鲜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依托党的理论创新,来做好干部群众的解疑释惑工作,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人为本是新实践的呼唤,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针对性、时效性的根本保证。

第四,坚持利益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它的历史依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群众物质利益的优良传统,它显示要求是改革开放以来物质利益问题的凸现。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造成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创造财富的氛围,摆脱传统的“不敢言富”的束缚,鼓励社会成员勇于致富、敢于致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理性看待个人物质利益。

第五,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日益相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属性日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软约束盒硬约束相互补充,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二者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合则双美,离则两伤。”与管理想结合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制度的教育功能。

第六,区分层次,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人的思想觉悟和才能是有层次性的,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区别层次,以增强针对性。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认识不够,在实践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而忽视了广泛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日益重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全面区分层次,注意区分对象的层次性、区分目标的层次性、区分内容的层次性、区分工作方法的层次性、区分教育系统的层次性,从多个方面做到先进性要求和防范性要求的结合。

第七,树立载体意识,重视大众传媒的载体作用。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重大变化,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载体对人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载体意识,要独辟蹊径不断翻新载体花样;要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确认 合适的载体;要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探索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都有巨大发展。基于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和巨大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

第八,注重学科支撑,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道路。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国高校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专业,培育了大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世纪工作和理论研究的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2005年我国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一个二级学科,学科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研究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篇6

题记:作为21世纪大学生我们担负着祖国繁荣发展的重任,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得很好方式,因此改革开放与我们大学生休戚相关

一:一篇来自某大学生对于改革开放伟人邓小平的真实感言想起一位老人

——谨以此诗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自三十年前的那个冬天

一位矮个子老人

以农村和城市为背景

设计了一幅强国蓝图

然后 站在中国经济的制高点上

把手一挥

封闭已久的国门便敞开了

刚毅沉稳的姿势

恢宏的战略构想

给贫瘠的中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令华夏子孙精神大振

同时世界的目光一起聚焦

开始正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

秋去春来 左搏右击

三十年风风雨雨

三十年坎坷磨砺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中国人增长了胆识

古老的中华民族

抓住了富强的时机

三十年岁月匆匆 仿佛一闪而过

然而在这历史的瞬间里

一群共产党的优秀分子

却带领有志的中国人

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倾注了满腔沸腾的激情

让历代伟人的灵魂悄然站立

注视这人间的奇迹

在今天 在生活的馥郁中

我写下这三十四行纪念的文字

以表达对一位老人的敬仰之情

并真诚的道一声——

谢谢您 我们的总设计师——小平

青春广东

——谨以此诗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的青年

二:大学生论改革开放后知识产权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实习生、西北大学常洁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今年五月份我进入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实习。自此,我对于知识产权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了解到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对于我国知识产权的完善的重视和所做

出的巨大努力。

知识产权制度是促进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的基本法律制度。随着世界科学

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得到历史性提升,对

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

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规则国际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诞生于80年代初,它是在邓小平总设计师的积极倡导下建立的,是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建立起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可以说,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正是伴随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应运而生,没有改革开放,就没

有中国今天的知识产权事业。

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制定了较

为完备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今年6月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快速

增长。知识产权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的进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竞争能

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与国家同步,陕西的知识产权工作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建立了协调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机构,连续四次向社会公众发布了《陕西省知识

产权保护状况》,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国率先召开了全省

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开展了知识产权特派员、知识产权企业服务小分队等特色工作,完成了《陕西省知识

产权战略纲要》的制定工作、即将发布等等具有前瞻性、又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我省将会按照立足原创、优化机制,服务先导,重在运用的方针,努力建成西部知识产权强省。

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我们国家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走完的知识产权立法进

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在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方面取得了令人

骄傲的成就。我国于198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专利法》到2008年6月,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总量突破

400万件。我国专利申请总量达到第一个100万件,用了近15年的时间;第二个100万件,用了4年多

一点的时间;第三个100万件,只用了2年零3个月的时间;第四个100万件更是仅在两年内就达到了。

而早在2006年,中国就已经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发明专利受理国。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在改革开放旗帜的指导之下,在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努力下,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飞速且重大的进展。

当然,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相对落后和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建立起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知识产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完善知识

产权制度,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已经成为关

系我们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必然选择。

值得我欣喜的是,我的母校就建成了一个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基地——西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而作

为一名即将离开大学校园、走向为我们国家和社会服务道路的学生,我深知,国家未来发展的“接力棒”也

即将传递到我们的手中。我们的前辈为国家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巨大努力、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快速发展日

益强盛的大国,而我们的任务,则是要在前辈们的基础下,勇做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

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践者,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统一运用,为国家的强盛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改革开放与当代青年的爱情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爱情观栉风沐雨几经变迁。从羞羞答答面红耳赤的对视、牵手,到大庭广

众下“我爱你”的表白,人们的爱情观也悄悄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而改变。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恰恰印证

了这一点。

80年代:牵手谈恋爱

在80年代初,有种夸张的说法:“凡有华人处,便有人能吟唱邓丽君的歌”。她那清甜圆润、缠绵柔情的歌声飘扬在人们耳际。具有颠覆效果,让大陆听惯了激昂高亢的革命歌曲的年轻人耳目—新。如邓丽君的《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恰似你的温柔》、《小城故事》等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倾诉个人

情感、带着微微颓废和忧伤的旋律存在。唤醒了,是很多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温柔与忆旧的情调。

1977年后恢复了高考,谈恋爱也成为了那个时期的关键词。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

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政治面貌、家庭出身已不再成为择偶话题。知识、学历则成为新时代青年们择偶

最重要的条件。理想,或者是理想主义,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关键词同时也主宰着我们的择偶观和爱情观。

90年代初:让你亲个够

1994那一年间出来了三首歌,《牵挂你的人是我》、《爱情鸟》和《纤夫的爱》,分别捧红了高林生、林依轮、尹相杰和于文华。

《牵挂你的人是我》迅速火起来,并不是靠广大学生传唱,而是在老百姓中间流传甚广。这是一首情

歌,老百姓长久以来在这方面的听觉都是空白。中国人向来在感情方面含蓄内敛,突然听到一首直抒胸臆的歌,顿时觉得畅快,压抑了很久的对爱情的向往,终于得以释放。这首歌的诞生,极大满足了中国老百

姓对情歌的渴求,自然也就火了。

和《牵挂你的人是我》同一时期的《爱情鸟》,能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歌词兼容了直白和含蓄。尽

管歌名只有三个字,但将这是一首情歌的信息传递得清楚无误。这是中国第一首把“爱”和“情”直接用在歌

名里的歌。歌词更是紧扣“爱的脉搏”,一共十二行,出现了六个“爱”字,平均每两行一个,再傻的人也能

听出这首歌唱的是什么。但是再细琢磨,就会有点儿乱,一会儿这只鸟呼呼叫,一会儿又静悄悄。人们或

许没弄清楚树上到底有几只鸟,却记住了林依轮这个人,估计林依轮自己也不知道有几只。

和前两首歌相比,《纤夫的爱》不仅够通俗,同时充满挑逗性,特别是“只盼日头它落西山沟哇,让你

亲个够”这句词,在男欢女爱方面超越了心理描写的局限,开始出现动作,在中国史无前例。中国人基本都

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这首歌的明目张胆,无异于一管强心剂,让国人敞开了心扉。尹相杰和纤夫哥哥的形象,除了眼镜,基本吻合,于文华长得也像小妹妹,人歌互捧,一夜成名。随后二人演唱的《天不下雨

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等歌曲也持续走红。可能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2000年后,“小妹妹”于文华抛开情

爱,转型走亲情歌曲的路线。她的《想起老妈妈》等感人至深的歌曲让她当之无愧地拥有了“亲情歌者”的美誉。2008年,于文华又紧随改革开放30年怀旧热的脚步,推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歌曲《我生在1978》,这潮流一点都没落下。

这三首歌,对于中国听众,就像甘露降临在久旱的土地上,很快便被吸收了,中国人知道了爱不仅要

说出口,也要唱出口了,于是开始堂而皇之地歌唱情和爱了。

90年代中后期:移情别恋

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了,实行一国两制,中国的婚姻制度仍奉行一夫一妻制,但这丝毫不会阻碍一

些人吃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的。这一年歌坛上出现了悲情情歌,光看歌名,就知道出什么事儿了:《移情

别恋》。就是这样一首让人“出轨”的歌曲在那时也小红了起来。《心太软》也是对情感背叛的哭诉,任贤

齐因为这首歌一夜之间从台湾三线歌手跃升为亚洲人气天王,尽管这首歌被很多玩摇滚的人所不齿,但它

还是不可阻挡地红遍全国,成为一个时期KTV里的主打歌。虽然这是一首口水歌,却道出爱情的真谛,其

实,爱情就那么回事儿,别苦着自己就完了。

新世纪:网络里的爱情

新的纪元,网络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2004年,网络歌曲盛行,凡

是和动物沾上边儿的,都火了,如《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猪之歌》,前两个是跟爱情有关的。

对于《老鼠爱大米》,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歌词空洞,苍白,没有任何真实的能唤起人们记忆的细节,通篇是永远陪你、永远对你好,永远爱着你这种口号式的话,和初中生的作文套路差不多,如果情书写成这样,肯定会被人看不起,不打光棍儿才怪。但是这首歌确确实实的火了,火得都上春晚了,让那些以音

乐为理想的人极其愤慨,对大陆的音乐环境倍加失望。

《两只蝴蝶》的流行也是偶然,一个从中国有流行音乐就开始唱歌的歌手,终于靠这首歌成了歌星。

这首歌最初是一部电视剧的插曲,艺术总监和制片人是刘晓庆,她觉得庞龙行,就用了,结果电视剧没火,歌和人火了,看来中老年妇女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这首歌师承了《梁祝》,人家是人变成了两只蝴蝶,这个是两只蝴蝶拟了人,只是人家没这么煽情、矫情。这首歌宣扬的爱情观,和《老鼠爱大米》异曲同工,都是不切实际地缠缠绵绵,恩恩爱爱。

四:总结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有着深刻影响,尤其是

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有着意义重大的影响。我们要融入到改革春风中

来,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篇7

一、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际化进程中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其根本体现在如何利用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 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清华大学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 而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实力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近年来, 清华大学努力开拓校内外多种渠道, 积极搭建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平台, 明确了高水平大学学生国际化培养目标, 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眼光和视野, 掌握国际水平的全面知识, 具备国际交流能力, 并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能够最终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1. 培养“面向世界的学生”的4种能力。

围绕“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重点培养学生以下4种能力:第一, 了解世界的能力。要求学生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具备有关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知识, 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理解能力。第二, 精通专业的能力。能充分了解本专业领域中学科前沿、国际通行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惯例, 能充满自信地、坦然地、有效地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第三, 开拓创新的能力。能客观看待不同文化和宗教, 能自觉学习和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领导力和竞争力。第四, 服务国家的能力。有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类命运高度的责任感, 能成为世界的“中国人”, 为中国的发展与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

2.“面向世界的学生”的培养体系。

在分析和对比世界范围内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长期以来学生国际化培养的具体实践, 清华大学总结归纳了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体系 (如上图所示) , 主要分为境内学习和境外学习两个环节, 包括师资力量、课程资源、校园环境、素质拓展、学习交流和学位教育6大方面, 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体系。

改革开放为实现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供了先决条件, 主要表现在:首先, 它极大地拓展了人才培养的空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其次, 它从更广的角度和更多的方面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 有利于整合国内外的丰富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第三, 通过日益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清华大学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实践与特征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 清华大学调动各方资源,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 聘请海外知名专家, 充实学校师资队伍。

清华大学历来注重吸引名师。早在20世纪30年代, 梅贻琦校长就坚持“以师资为努力奔赴之第一事”。改革开放以来, 清华大学加大“请进来”的力度, 按计划、分学科、有重点地主动聘请海外知名专家, 逐渐形成了如今每年800余人次、学科分布合理的长短期外国专家队伍。他们通过开授课程、举办讲座等多种方式, 把学术前沿信息和多元文化带进校园, 增强了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2. 整合丰富优质资源, 扩展特色课程内容。

课程建设是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清华大学整合国家元首政要、诺贝尔奖得主、一流大学校长、著名企业总裁和世界知名学者来访的丰富资源, 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设了“清华海外名师讲堂”, 并纳入学生选修课体系中。该讲堂包括“全球领导力”和“前沿科技”两大系列, 以其演讲嘉宾层次高、讲座内容覆盖面广、选修学分方式灵活等特色成为广大学生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的课程。到目前, “清华海外名师讲堂”已成功举办32期, 共有来自40多个院系的5000余名学生参加, 成为校园里独具特色的品牌课程, 对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 清华大学还积极推动全英文课程建设。全校已开设107门本科生全英语授课课程, 10套硕士学位全英文课程, 分布在20多个院系, 为学生了解国际学术动态、提高专业英语交流水平提供了条件。

3. 倡导学术文化交流, 营造校园国际氛围。

改革开放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 也知晓了清华。随着清华大学国际学术地位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 如今她已成为众多海外学子日益青睐的留学目的地。近年来, 清华大学的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位留学生比例逐渐提高, 其中, 研究生呈较快增长趋势。2008年清华在校留学生人数已达2404人, 学位生占留学生总数的66%;留学生国别数高达103个, 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周边国的留学生显著增加。他们把丰富多彩的语言和独具特色的异域文化带到校园, 让古老的清华园感受着改革开放浪潮带来的国际化气息。此外, 全校每年举办近400次跨文化交流活动, 主办几十次国际或地区性学术会议, 使校园学术文化始终与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同步。

4. 拓展海外实习项目, 增强学生竞争实力。

随着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 清华大学在“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计划中特别重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海外实习机会, 增强其国际竞争实力。许多海外实习项目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例如, 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实习项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实习项目等。同时, 学校借助长期以来与国际知名企业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 积极推荐学生到海外企业实习。例如INFOSYS全球实习生计划项目、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实习项目等。学校还投入经费专门资助学生参加各类国际竞赛、国际夏令营等活动, 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加强境外学习交流,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派学生赴境外交换学习是学生培养的重要方面。至今, 我校已与世界上近50所大学签订了学生校际交换协议, 2008年仅本科交换学生数已达256人次。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国家加大了对学生境外学习的投入, 启动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我校已完成该项目第一期和第二期的选派工作, 于2007和2008年分别派出了167名和196名学生赴国外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学习。针对学生赴境外学习经费不足等问题, 学校积极争取外援, 建立资助基金, 努力使更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有一次出国学习机会。

6. 突出重点优势项目, 适度扩大学位教育。

清华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已具备足够能力并到达了相当水平, 所以对于境外学位教育, 学校采取适度扩大的方针。对于一些已有的重点项目, 例如清华-UIUC项目、中法4+4项目等, 我们与国外合作院校积极沟通, 力求推进深层次教育合作, 优化培养模式。同时, 学校着眼世界名校, 与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建立了派出学生攻读学位的渠道, 以期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世界一流大学学习, 实现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目标。

回顾清华大学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特征:清华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是从简单的、局部的、个别性的探索逐步发展成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合作交流;从学生培养目标来看, 是由培养工科人才为主发展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从学生国际化培养模式来看, 是从单一的、分散的培养发展成为包括境内境外双重培养环节的体系化培养模式;从学生国际化培养途径来看, 已从单一的派出学生赴美留学发展为包含联合培养、联合学位、交换生、合作研究、海外实习、夏令营等多种方式在内的目标明确、有针对性、成建制的海外教育系列项目。

三、启示与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来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也给了我们如下启示与思考。

第一, 中国高等教育应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和发展要求。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一个投资商品服务和劳动力的全球化市场正在形成。这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宏观背景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去。在全球化进程中, 全球性的资本流动及其新的流动格局的出现与形成, 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目前, 全球性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形成, 尤其是高端人才国际流通的新格局与市场, 对我们来说, 这既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

第二, 高等院校应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总结30年来清华大学学生培养的经验, 其中, 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全球性和世界性的知识结构体系, 这是高等院校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体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加强“国际教育”作为一项重大国策, 希望用开放的政策, 吸引先进的学术资源, 创造优质的教育环境, 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继提出了符合本国高等教育特点和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此, 中国的高等教育仍需加强与提升。

第三, 高等院校在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和工作重点上应与时俱进。坚持对外开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深刻内涵和工作重点, 高等院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这种调整和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在进一步扩大交流的同时, 更加注重彼此之间实质性的合作。如果说以前我们更多地是打开国门, 彼此往来, 沟通信息, 那么, 下一步我们应重点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向纵深发展, 把着眼点从交流转移到实质性的合作上来, 这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 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教育能不能培养由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变革所需要的创造力?教育和培养系统对目前国际反应的应对是否足够灵敏, 教师是否意识到这些发展和变化?不同国家在国际上经济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是否反映和体现在各个国家的课程和教育系统中?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不断思考的。

第五,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 我们既要总结过去, 也要面向未来,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丰富资源和绝佳机遇, 那么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中国的高等教育又应该怎样通过改革开放来为中国的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改革与开放》 篇8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86-02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中说:“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必须坚定不移地对全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党一如既往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作用,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坚持完整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提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培养“四有”新人。其中“有理想”,即要求青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德治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民的主体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内容,更是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表现。

二、贯彻以人为本,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要为满足社会进步、个人发展服务。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社会价值服务服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地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正确把握人的思想特点和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培育“四有”新人成为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指出了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成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旗帜鲜明地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人、鼓舞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个人价值所在。

三、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钱学森说过:“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科学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了从经验到科学再到一门独立二级学科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开始,采取正规化方法培育了一批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大大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于1984年决定在12所高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的起点。1987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到1997年,全国70所高校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5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专业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独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本科点约有300个,博士点60多个,硕士点250多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朝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前进。“为更好地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编写、出版了《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及时对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效果显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发展。”[3]

四、加强队伍建设,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主力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估能否得到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备受重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后备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也就显得至关重要,1984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1990年,国家教委提出:“积极创造条件,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深造和锻炼的机会,努力造就一批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是高等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2000年教育部提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2004年16号文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继“16号文件”之后教育部又出台了一系列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可见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视,旨在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主力以增强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

五、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改革开放以前,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关注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强调正面教育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对直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为重视。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注重现代的、隐性的、虚拟的教育载体,改变了之前单一依靠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的状况,拓展了如文化载体、管理载体、大众传媒载体和活动载体等其他形式。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载体更受重视,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6号文件”中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主渠道,把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范围中。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借鉴国外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的理论, 不断采用新的方式,比如QQ、BBS、博客、微博、网上教程、手机上网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新的载体的使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被教育对象所接受,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六、拓展教育对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新的社会阶层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经济地位不断增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政治诉求也不断增强,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把新的社会阶层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协调功能、保证功能。对新社会阶层进行有效引导,使他们拥护社会主义,并以实际行动来建设社会主义;协调新社会阶层内部以及新社会阶层和原有阶层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提高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培育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质就是理想信念教育问题,要将“中国梦”的教育、“三个自信”贯穿到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总结和提升,为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三十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也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坚持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科建设——郑永廷教授访谈录[J].思想教育研究,2013,(1).

上一篇:汽修顶岗实习总结下一篇:预制桩打桩工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