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2024-09-06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精选11篇)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篇1

引言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不但但是一个具备高技能的技术人员, 更应该是培养的是具备完整的德、智、体、美的人才。近年广泛应用的网络教育给予高职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 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主要局限于以文字沟通为基础的知识交流层面, 但情感的沟通相对比较缺乏, 很大程度上使得高职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发展失衡。

一、网络教育、情感教育的概念

(一)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情感不仅仅是由遗传因素决定, 主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情感教育包括自我认知与自我感受的技巧训练, 积极情感、健康的情绪和正向态度的培养, 影响个体人格、道德、审美及人生价值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掌握。

(二) 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 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 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 传递数字化内容, 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2]。具有共享功能, 虚拟功能, 交互功能, 协作功能, 检索功能, 服务功能。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 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知、情、行"统一的协调功能

(二) 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即情商 (EQ)

三、网络学习环境下加强情感教育的对策

(一) 改变教育教学理念, 开辟情感教育道路

1、改变教育观念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理念, 把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网络教育环境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网络教育教育不仅是要教会学生技术, 知识, 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与认知不应该有所偏废, 应使二者协调统一。

2、融入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网络教育中师生之间复杂的精神交往简化为"机"和"机"之间的交往,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文关怀被淡忘。应在网络教育中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文理念, 使高职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进入一种智慧化、人性化、人文化的学习文化境界。

(二) 设置网络学习环境, 加强学生情感参与

网络教学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利用网络网络媒体的优势, 为学习者营造崭新的学习环境。情感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丰富人的感受, 包括对自然、艺术形式、社会人际的感受, 珍视、保留人的敏锐感受能力、强烈的感受欲望及其细致和独特, 反对用逻辑能力的提高抑制和牺牲人的社会性感受和审美感受[4]。网络教育应合理设置网络教学环境以便达到很好的情感教学效果。

网络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4]:

1、渗透性原则

2、认知性教学交互与情感性社会交互相结合的原则

(三)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注入情感因素。需要在教学信息包含两方面:学习方面的内容和情感方面的内容。在网络条件下,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语速、语调、表情、动作和眼神等情感信息中的非语言符号用一些文字或图片、动画来表达情感。所以在设计网络资源交互时要把情感符号考虑和设计进去,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心的, 有学习的归属感。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人际关系[6]。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从关注知识和技能转向关注在真实情景中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应能促进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三方面的互动, 支持合作学习。这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情感健康的发展、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深度、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一方面, 教师和学生要加强网络教学中的协作和交互, 多开展协作学习和集体活动;另一方面, 网络教育作为虚拟的环境,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虚拟的联系并不能培养真实的社会感情, 教师应组织学生定期见面, 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以及易于控制的优势, 使网络在虚拟教学与现实交流中平衡发展。

(四) 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增强情感教育

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中, 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 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任何规章制度和纲领, 任何人为设置的机构, 不管它设想的多么巧妙也罢, 都不能取代教育事业的个性。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 就不可能有深入人心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 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7]

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增强情感教育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热爱、尊重学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网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构建友好的教师网页

4、建立针对学习者个人的电子情感档案

5、转变教师角色

四、总结与展望

作为传统教学有力补充教育的网络教育存在着忽视情感的教育倾向, 在网络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应重视整个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重视认知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人的价值观、态度体系和情感反映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发展, 创设合理的网络学习环境, 设计网络情感教育内容, 并有机结合传统教学,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网络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1) .

[2]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11) .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4]张晓莉, 任瑞仙.远程学习环境中促进情感交流的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9) .

[5]刘景福, 钟志贤.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6) .

[6]任瑞仙, 张敬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J].开放学习, 2004 (5) .

[7]吴志华, 邹翠霞.情感教育--新的课程目标[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6) .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篇2

单位:盘州市两河街道两河小学

授课教师:刘欢欢

一、学习成果

1、我能恰当的赞美别人,让他们感到舒适。

2、当别人给我赞美时我知道说什么。

二、课前准备

1、根据班级人数分组,准备相应数量的色子或卡片。

2、准备好展示相关问题和图片的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活动:播放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师生随音乐做动作(5分钟)

(二)主题导航:赞美的意义(5分钟)

1、教师提问: a、你们平时有没有赞美过别人? b、你都得到过什么样的赞美? c、被赞美后你觉得心情如何?

2、每组根据老师的问题,说说自己被赞美和赞美别人的具体事例。

讨论“为什么要赞美别人。”

3、师小结:“同学们,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就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赞美能让人心情愉快。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那么我们该如何赞美别人呢?下面我们来听一段故事:

(三)探究与体验(25分钟)

活动1《长颈鹿的烦恼》

1、听故事《长颈鹿的烦恼》

2、师:听到长颈鹿的话,你们猜一猜它的好伙伴们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师生交流)

3、出示课件:小动物们的说法。

4、带领学生探讨: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5、师小结:世界上没有人只有缺点没有一点优点,但如果你总是习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那么你永远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值得赞美的地方,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

活动2 《赞美的力量》

1、听故事《赞美的力量》

2、思考:小狗和小刺猬为什么都这么开心呢?

3、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 理?

(赞美使人充满了力量。)回味赞美 师: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过很多被人赞美的经历,你在哪些事情上被人赞美过呢?请大家回忆,在自己的成长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赞美,说说当你被别人赞美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学生交流被赞美的经历,重点交流当时和现在的心理感受。)

小结:赞美不仅能使人的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更能让人感到愉悦和鼓舞,还会对赞美者产生亲切感,相互之间的交际氛围也会大大改善。因此,喜欢听赞美的话是人的 一种天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活动3赞美和谢谢

1、分组:6人一组,每组发一个色子,小组成员按照1到6编号。

2、活动规则:学生轮流掷色子,扔到数字几,小组内同样数字编号的同学就要给掷色子的人一句赞美。例如:一个同学扔出数字3,小组里编号为3的同学就要对他说一句赞美的话。如果扔出的数字和自己的编号一样,那么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要给这个人一句赞美。

3、提示:大家在观察对方优点的时候可以从很多方面出发,除了外在的外貌和衣着,还有对方的性格、品质、特长、纪律、卫生、劳动等等。

4、要求:

受到赞美的同学要微笑着对称赞他的人说:“谢谢“!赞美一定是真诚的,友好的,是真实存在与别人身上的优点,不要过于夸张,更不能说反话。

师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表现得非常好,所有的同学都接受了赞美,也对赞美表达了感谢。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对方的很多优点,同时也在别人的赞美中发现自己的很多优点和长处。所以赞美是一件很棒的事,因为赞美和被赞美的人都会从中获益,收获快了乐。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把赞美大方的送给周围的人。

活动4:无言的赞美

1、讨论:除了用语言赞美别人,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达我们的赞美。

2、出示课件:多种多样的赞美。

3、组内自由练习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赞美。

4、师小结:赞美的形式师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肢体语言、书面语言、一句平平常常的话,一个充满敬意的眼神,一下轻轻地拍肩,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篇3

关 键 词:新媒体环境 互动创意 情感化设计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现今环境下,随着媒体交互设备、媒体应用内容、媒体创意形式与媒体受众的不断变化,新媒体环境也在极速自我更新与改变。

1 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创意特征与执行概述

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创意的执行媒介通道有哪些?

以创意目标受众为中心,以电子和光学技术为基础,新媒体互动创意的执行媒介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媒介,是在现有相对传统媒介基础上(如平面媒体、户外媒体、电视媒体等),加载全新互动应用技术,使其具有全新的互动生命力与沉浸性;第二类媒介,则更多依赖技术表现,这些技术包括大数据运算与存储、全息影像技术、光场技术、计算机虚拟显示、互动影像装置、3D打印技术等等,

通过如上技术手段,设计师(含策略企划岗)与工程师根据品牌运营、公益宣传或个人需要,向受众呈现角色实验性强、虚拟成限度高的全新媒体互动创意。

当媒介消费习惯被不断颠覆时,互动创意的设计可行空间随之扩大。互动设计空间的扩大,一方面是因为交互体验技术的变革,另外一方面,则是设计师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情感维度的不断洞察与挖掘,技术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全新的创意内容。

2 消费者情感反馈模式的剖析

设计行为的中心,是用户体验,在商业层面,用户体验即为消费者体验,消费者看、听、触、闻,行为引发本能反应或思考,并进一步判断设计行为是否符合自身价值观与审美力,从而产生特有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形式。

2.1 广义的情感反应模式

对于广义设计的三种情感反应形式,美国西北大学norman教授与其同事将其归纳为三种水平:本能的(visceral level),行为的(behavioral level)和反思的(reflective level)。每一个水平在人类整体机能中发挥不同作用,而与之对应的,每一个水平需要不同的设计风格与形式。

新媒体时代中,在商业设计与传播层面,上诉三种情感反应落实于双向互动传播与互动体验的行为模式中。

在新媒体中, 由于发送者能决定谁接收信息,使两者之间的信道变成两点一线间的畅通渠道, 他们有条件进行直接传播---反馈这种双向交互式的交流。这种模式下, 信息流动更频繁, 而且反馈也更及时。双向互动可以提升人对物的认知程度,改变消费者的购买模式。认知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即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由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和想象等要素组成。由外界信息——刺激大脑——加工处理——转换为内在心理活动——支配人的行为。

2.2 新媒体环境中aisasa消费反应模型

在新的信息渠道中,消费者购买模式也从过去的AIDMA 反应模型转变为AISASA 反应模型:

AIDMA 反应模型:

产生注意(Attention)——引起兴趣(Interest)——引发欲望(Desire)——留下记忆(Memory)——采取行动(Action)

AISASA 反应模型:

产生注意(Attention)——引起兴趣(Interest)——检索信息(Searches)——互动体验(Alternation)——分享(Share)——采取行动(Action)

可以发现,在AISASA反应模型中,从产生注意到分享内容,甚至最终采取行动,消费者与新媒体设备的交互触点越来越多,而创意“生产商”为了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除去“硬内容”的基础曝光,更多的“生产商”侧重在消费者“软心理”层面发现机会,在AISASA环节中与消费者做心理互动,并进一步产生传播促进行动。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各自在AISASA反应模型中的着力点也不禁相同,成长期的企业致力于创造品牌声量(如在“产生注意”与“引起兴趣”阶段加大投资),成熟期的企业则更多将精力打造优秀的产品,同时,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其品牌价值的认知与认可,将产品力与品牌力植入进消费者的情绪当中。

3 本能反馈下的情感化互动设计

3.1 正向(愉悦化)本能反馈设计

在广义设计的情感反应当中,本能反应相对最为直接,出自于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体验与感受,对设计而言,是创造一种审美体验,对消费者而言,则是对喜悦、快乐以及美好等正面情绪的宣扬。在AISASA反应模型中,本能层面情感反应可以在第一时间创造与消费者的互动,使其产生注意并引起兴趣。在完整的I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整合营销)链条中,成功的品牌传播以包围式媒介、统一的传播思路(Core Idea)、相互影响与促进的互动体验,向消费者传递一致的品牌信息。

1886年,可口可乐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诞生,自此便与社会发展相互交融,激发创新灵感。这些依次展开的历史时刻精彩纷呈,成就了这个全球品牌的百年传奇。现在,它每天为全球的人们带来怡神畅快的美妙感受。

一百多年来,不论何时,不论在世界何处,可口可乐都不断向消费者传播着简单而温暖的品牌理念“快乐”, 其经典的瓶身设计、暗红色曲线和优雅的字体时时向消费者传递着幸福的正能量。在新的传播纪元里,可口可乐更是借助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基于全新互动理念与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本能”感官愉悦体验。相应,成熟品牌(尤其是快销品)更依赖其品牌好感度赢得消费者。

品牌需要灵魂,一个拥有着正能量与积极感的品牌,当品牌DNA本身闪耀着璀璨光芒时,更深度的消费者互动营销体验将会快速传达品牌精神与理念。美与爱,是消费者在“本能情感反应”的基本诉求,而长时间、反复的品牌教育,将“可口可乐”与“快乐分享”达成一定“本能”反馈,造成看到“可口可乐”就感到愉悦的心理反应,是最强大的品牌DNA营销与宣传。

3.2 负向本能反馈设计

正面的“本能”反馈能使人感到愉悦与安全,而负能量则使人产生警觉感,不安全,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对观者而言,也尤为重要。

以上两则广告给观者以“本能”层次的痛感,这种痛感的产生有利于消费者保持警觉力,对蛀牙的警觉进一步传达的信息是“你需要一只防蛀牙膏,远离蛀牙!”,进而促进牙膏品牌的宣传。

“不舒服”的记忆反馈,有时可能比美满幸福的感受在脑海中留存时间更久、记忆更深刻。

在“痛”的感受里,人与动物有着相同的本能反馈,为了提升中国公众的认知以及停止皮草贸易的增长,亚洲善待动物组织 (PETA) 与北京奥美合作举办了一场整合传播活动“一件皮草,千针万痛”,包括具有争议性的装置艺术展、公关活动以及社交媒体网络活动。

北京奥美广告通过与当地艺术团队合作实现创意,由备受赞誉的沈阳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解勇和他的学生共同创作一系列共九幅独特的作品。栩栩如生的雕塑描绘了在中国皮草贸易中受到巨大伤害的动物,如兔子、貂和狐狸。

这些动物身上昂贵的皮毛,将被由千千万万根缝衣针刺出的皮毛取代,表达了动物们在皮草商手中所承受的活剥之痛。这些动物的雕塑将在辽宁省沈阳市卓展购物中心进行展览,辽宁省是中国皮草需求量最大的寒冷的东北省份之一。现场还会提供皮草贸易背后非人道对待动物的纪录片,以及邀请民众承诺拒绝购买皮草。北京奥美公关同样通过发动媒体以及意见领袖来传播该活动。

为了最大化此次装置艺术的曝光,北京奥美广告通过制作迷你站点将活动上线,在活动网站上,动物雕塑将被重现,并在旁边附有网上请愿书。每收集一个签名,动物身上的一根针将被移除,并重新长出皮毛。这象征着在中国现实社会中,动物们也有机会保全他们的皮毛,远离活剥的痛苦。网站鼓励参与者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承诺。

在AISASA反应模型[产生注意(Attention)——引起兴趣(Interest)——检索信息(Searches)——互动体验(Alternation)——分享(Share)——采取行动(Action)]中,上诉案例得到较为完整的演绎,案例传播目的很明确——“让动物远离痛苦”,首先需要使观者感同身受地产生痛感,线下(户外)艺术装置与线上活动网站有机联动,而互动体验也相互关联,观者真正参与其中并向好友传达“保护动物”的讯息,最终的愿景,当然是使全社会行动起来,远离皮草。

4 行为与反思层面的情感化互动设计

在广义设计的情感反应当中,另外两个层次——“行为”与“反思”从表面语意解读,相较“本能”层次更加高级,但人类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反馈,对个体而言,情感是综合而复杂的,每个人因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以及审美能力的差异,对事物的反馈所对应的情感加工也各不相同;对群体而言,文化背景、性别、年龄、履历的差异,也使得群体对事物的反馈更加复杂。

但看似“复杂”的情感,在基础反应层次上是共通的,是对广义上“爱”与“美”的无限向往。

获得2012年戛纳广告节品牌互动营销类金奖的“Insight”案例,将看似不太可能相关的两个元素做情感化连接——“盲童”与“摄影”。

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三星电子旗下三星数码相机在韩国影像设备领域占据着绝对领先地位,让三星数码相机思索的是,除了优异的成像画质与精湛的制作工艺,还有什么能让相机变得更加出众?

他们的答案是:情感与爱的记录和分享。

一张照片的背后,在没有光的世界里,一群孩子将利用自己所听、所闻、所触、所想,记录那些看不见的美好。

一张照片的呈现,除了色彩、明暗的变化,如何能更深入情感、生动呈现世界的美?温度、凹凸与声音,赋予照片全新的生命力。

联合整合营销运营服务商Cheil Worldwide(韩国第一企划广告),三星数码相机向世人呈现了影像与爱的记忆之美。为11位盲童提供为期50天的摄影课程,在摄影大师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在听觉、嗅觉与触觉(肌理感知)方面的天赋,在丰富的想象引导与情感指引下,他们在济州岛充分发掘感知力,日日拍摄。50天后,三星电子集成盲童的拍摄作品,在展览形式上别出心裁地使用4D展览形式,从而使得观者(包括盲童)调动行为层面的感知力,围拢式创造记忆体验形式。

“Insight”活动得到媒体超高关注度与报道率,而盲童教育与发展的相关议题不仅在三星电子,于韩国国民也受到反思情感层面的关注与反馈。项目所展出的80幅作品均被售出,所得50000元美金被用作项目基金,以继续启动下一期盲童摄影培训与摄影作品展。

优秀的品牌宣传与创意设计,更多是一种精神与价值的传达,这种传达会覆盖到观者由外而内的行为与情感自发反馈,并进一步将此精神与他人分享。

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在本能反应层面产生对美的向往,在行动反应层面产生互动与反馈,在反思层面,则有机会创造群体性的交流方式,甚至,让生命多一种可能。

东方人情感相较西方而言较为细腻,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的表达有时也显得较为婉转含蓄,压力的分散与释放方式相对单一。在韩国,因经济发达,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较高,其全国自杀率8年来维持在世界第一,居高不下。

怎样才能阻止人们自杀?韩国三星生命保险联合Cheil Worldwide(韩国第一企划广告),通过互动技术手段与情感化沟通将夜幕中的“自杀之桥”改造为“生命之桥”。

工作人员将传感装置安装于护栏,当行人走过,LED灯珠会根据行人运动轨迹依次点亮,点亮的,不仅是灯珠,更有问候的话语、温馨的祝福、承载记忆与美好的生活片段、诙谐幽默的笑话、满是笑容的照片以及为人熟知的歌词等等,用光、语言和图像的互动,安抚并温暖企图自杀者的心灵。这些互动化信息,自然而然伴随行人走过长达2.2公里长的Mapo大桥,吸引观者注意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安全度过生命中的低谷和困难期。

现在的Mapo大桥,已经变为韩国夜间观景必去之处,而“生命之桥”的自杀率,从2012年9月互动装置上线到2013年4月统计,陡然下降77%。首尔政府与三星生命保险也会将此设计进行推广与普及,从而使得首尔成为一座温情四溢的城市。

对光的渴望,是一种人类原始求生本能;行走和阅读,是行为层次的情感反应;而信息互动的温暖反馈,则在反思层面给人予最大求生力量。致力于情感反馈个层面的相互作用,最终使得Mapo大桥真得获得了“生命力”,成为一个温暖心灵的设计综合体。

于AISASA反应模型[产生注意(Attention)——引起兴趣(Interest)——检索信息(Searches)——互动体验(Alternation)——分享(Share)——采取行动(Action),大桥与观者通过光、语言、图像等信息进行互动交流,仿佛她本身就是一位能与观者分享心情的老友,“采取行动”,或许就是不行动。

前文提到,新媒体环境下,互动体验因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分享手段的更新,其设计空间也越发广阔,沉浸性也越来越强。以往看似严肃的一些话题或信息,现在表现形式也越发丰富,体验内容也越发精彩。

蠢蠢的死法(Dumb ways to die),是由澳大利亚墨尔本铁路运输公司Metro Trains为宣传铁路安全而制作的一个公益广告,因为那里一年里有979人掉落轨道。MV以幽默诙谐的手法表现了各种蠢蠢的死法,但是,没有比“在火车周围不注意安全而死掉”这种死法更蠢的死法了。这首歌曲视频在发布的24小时内即飙升至iTunes排行榜前十名的位置,在之后一段时间内,MV更是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取得超千万人气点击量!这个3分钟的小MV,曲风无比小清新,歌词却很暴力,画面更是重口味,萌到一脸血!

在MV上映受到热烈欢迎后,墨尔本铁路运输公司Metro Trains又进一步推出相应游戏(IOS/Android/PC)供大众使用体验,同样萌趣十足。线下开展的路演活动以及延伸玩偶的设计制作,将Campaign传播统合力发挥到极致。

同样的问题,根据新生代受众情感与互动的进化型接受模式,在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先进互动技术与传播理念,如今的Big Idea在传播力上已经得到数量级倍增。

利用AISASA反应模型与广义情感化设计的感应模式分析,根据受众偏好,发现创意设计的新机会,通过整合性媒体通道进行One Big Idea包围性传播,品牌将获得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的新机会!

注:本文所提及案例版权归属于其广告主、广告执行公司或执行媒介平台所有。

参考文献

[1] 张婧頔. 浅谈新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6):240.

[2] 张楠,詹琰. 科学传播中新媒体艺术的文化诉求[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9):67-70.

[3] 石磊.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1.

[4] 王璐.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J]. 艺术教育,2011 (4):26.

[5] Markus H,Nurius P.“Possible selves”. American Psychologist.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86.

[6] 段永朝. 互联网: 碎片化生存[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9.

[7] 赵文君. 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变迁[J].传媒观察, 2007, ( 5) : 30- 31.

[8] 符国群. 消费者行为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01: 147- 163.

[9] 李彬彬. 设计心理学[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01: 40- 74.

[10] Donald A. Norman. 情感化设计[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05: 18- 75.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生情感教育 篇4

一.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 融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网络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传统教育观的一种映射, 在教育观念上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 依然是重“知”轻“情”, 即重视知识的灌输, 轻情感的激发和培育。由于网络教育中师生之间精神的交往被简化成“机一机”或“人一机”之间的无情交往,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文关怀被淡忘, 因此, 在网络环境下更应该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知情并重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全面提升学习者人格, 促进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网络课程中情感教育因素的教学设计

为了增强网络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网络课程在设计上应体现以下的教学策略: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 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重视问题与回答方式的设计,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实现软件的超链接结构, 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同时注重网络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 对于同一知识内容, 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生闪光的思想火花。此外, 还要注重评价反馈的设计,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立讨论区, 开展网上课程学习的对话和讨论。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关于“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氛围, 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达到最佳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 必须创造良好的情境。为此, 在网络学习中, 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恰当的情境, 以促使学生形成勇敢、自信、自尊、自强、同情、仁爱、正直、刻苦、责任心、荣誉感等积极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四.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 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和他人合作互助学习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中个人学习的成功是建立在他人成功的基础上, 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相互合作的, 他们共享信息与资源, 共负责任, 共担荣辱。协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而且能促进学习者之间更加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有利于学习者的健康心理、社会责任感和自尊心的建立。在协作学习中, 教师同时也可以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 与学生共同合作, 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教与学在和谐的共同环境中更好地完成, 体现一种新型的协作关系, 而且在协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

五.加强引导,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篇5

新旧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对比如下:

①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②能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爱护、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學会自己独立地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从不知开始,一步一步地达到问题的核心,直至最终的构建和解决;发展学生的认识力——对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能力。

本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感受乘法公式的直观解释。

3.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体现情感价值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情境创设

师: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都曾通过图形认识了一个数学公式。

如下图:你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吗?

你发现了什么?

情感价值一:四个“古”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历史的古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渗透了德育思想。

二、探索活动

问题一:如何用字母表示上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

生:将上图看成一个大正方形,则面积为(a+b)2。

师:很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生:可将上图看成是由两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那么它的面积为a2+2ab+b2。

师:两种方法都求出了大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呢?

生:(a+b)2=a2+2ab+b2.

问题二:你能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推导公式(a+b)2=a2+2ab+b2吗?

生:(a+b)2=(a+b)(a+b)=a2+ab+ba+b2=a2+2ab+b2.

师:这个公式称为完全平方公式。

情感价值二:学生了解了公式的几何背景,从“数、形”两方面对完全平方公式的本质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也有了种不输古人的自豪感。

三、范例点睛

例1.计算:(a-b)2

生:(a-b)2=(a-b)(a-b)=a2-ab-ba+b2=a2-2ab+b2.

师:想一想,你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提示语:减去一个数等于?)

生:(a-b)2=[a+(-b)]2=a2+2a(-b)2-(-b)+a2-2ab+b2.

师:(a-b)2=a2-2ab+b2,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另一个完全平方公式。

小结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情感价值三:这里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思想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未知到已知,让学生发现新知识,有成就感,有创新思维的训练。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统一,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一个层次,数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师: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两个公式吗?

两数和(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师:你能说出这两个公式的特点吗?

生:左边是两数和(差)的平方,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师:按老师以往的经验,很多同学运用这个公式的时候会犯一些错误,但是,听了老师下面这个故事后,就不会再犯公式的计算错误了。开始讲了哦,听好。从前,有个小伙子和一个大姑娘,他们二人相爱了,组成了一个温馨美满的小家庭,过上了二人世界。有同学猜到了,就是(a+b)2。两个人相亲相爱,好像头上戴着一朵漂亮的小花。

生:是a2和b2。

师:同学们继续猜想下面发生了什么?对了,他们有了下一代——你,你的身上各有你爸爸妈妈的一半,是他们二人的结晶,所以就用符号2ab表示。那它前面的正负符号表示什么呢?

生:可以表示性别。

师:对了,让我们对照完全平方公式再想一遍这个小故事。

情感价值四:这个小故事是本节课的亮点,学生们体会着(a+b)2、(a-b)2象征着自己父母用汗水撑起的温馨的小家庭,自己是父母爱的结晶和感情联系的纽带。爱家、爱父母,想到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身为学子更体会到了学习之责任。“三口之家,爱的统一体和责任”,这个形象而又感情色彩很浓的比喻,把完全平方公式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例2.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5+3p)2 (2)(2x-7y)2

(3)(-x+2y)2 (4)(-2a-5)2

情感价值五:点评例题的时候,贯穿了“家”的比喻,学生们的情感价值得到了升华。在完成计算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位同学犯漏项的错误,省去了找错误的环节。

例3.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比比谁算得快),你能出个类似的题目吗?

(1)9982 (2)1012

情感价值六:学以致用,进行简单计算。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后面开放式的一问,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创新,数学思维得到训练,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对学生的应用巩固训练。

四、随堂练习

1.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x)2 (2)(y-4)2

(3)(-3x+2)2 (4)(■x-■y)2

2.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

(1)(x+y)2=x2+y2 (2)(-m+n)2=-m2+n2

(3)(-a-1)2=-a2-2a-1

3.试一试。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cm,如果边长减少6cm,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少了多少?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试着小结,师再评议。

笛卡儿名言:我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范例,用以解其他问题。数学的教育价值,最终取向是育人,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让理性思维、理性文化、理性精神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素养之一,也是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具幸福的基本条件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构筑人生的长、宽、高。

本节课的设计发挥出了学生情感价值在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充满了对学习的热情——爱学,特别是“小故事”,将冷的数学公式化成学生火热的情感迸发和热烈的数学思考,笔者认为是一节值得借鉴的好的课堂设计。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篇6

1.1 Learning Motivation

In simple words,motivation is what moves us from boredom to interest.However,the concept of motivation has passed through a number of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for the change of psychology theories.Gardner and Lambert(1972)[1]define language learning"motivation"as th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overall goal or orientation.

Motivation is believed as a key factor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whose importance can be summarized in Corder's phrase"Given motivation,anyone can learn a language.According to Dulay e al,three types of motivation affect language learning most:integrative motivation,instrumental motivation and social-group-identification motivation.

Integrative motivation may be defined as the desire to achieve proficiency in a new language in order to know about the other culture,participate in the life of the community that speaks the language(Wang Lifei,2000:163)[6].

1.2 Learning Attitude

Most of the theories refer the notion to some aspects of an individual's response to an object or class of objects and situation which it is related(Wang Lifei,2000:164)[5].Attitude can be dichotomized into negative and positive aspects.Researchers find that positive attitudes benefit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while negative attitudes may lead to decreased motivation,input and interaction,and eventually to unsuccessful achieve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1.3 Learning Personality

Compared with attitude and motivation,personality factors have received scant attention in the study of affec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However,in the eyes of many language teachers,the personality of their students is a majo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success or failure in language learning.Personality involves many aspect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ree of them:self-esteem,anxiety and inhibition.

People's self-esteem largely depends on their experience,negative or positive,that they have in their environment,on how they are viewed by the significant others and how they see themselves.

Research evidence shows that anxiety comes from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otential sources anxieties..The construct of anxiety plays an important affective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Just as Scovel[4](1978139)comments,"Facilitating anxiety motivates the learner to fight the new learning task;it gears emotionally for approval behavior Debilitating anxiety,in contrast,motivates the learner to flee the new learning task;it stimulates the individual emotionally to adopt avoidance behavior".

2 The Strategies of Avoiding Negative Affects and Creating Positive Affects

2.1 Boosting 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s the saying goes,"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Interests kept for a long time will be eventually transformed to a kind of love to the language,which becomes a strong internal drive.

Competition is originally an external force;however,it has become a characteristic of learning nowadays.Competition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classroom for vocabulary memorizing,stories retelling,etc,or be enlarged to the whole school as language competence competition However,the competition utilized should not be too fierce,or it may lead to great anxiety and inhibition.

Praise,encouragement and criticism are actually expressions of agreement or disagreement to learners'behavior or attitude Experiments(quoted in Wang Yunying,1990:116-118)[6]have been made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raise and criticism.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given praise gain best achievement in learning,those criticized rank second while those given neither perform worst.So,the teachers should make proper remarks to the students'performance and provide more praise rather than criticism so as to raise learners'internal drives.

2.2 Making Proper Feedback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learners are most sensitive to teachers'response to them.They are always aspiring for feedback from their teachers.

Proper feedback should be effective but never hurt learners.The way of making feedback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Public negative feedback will undoubtedly bring learners greatest hurt,which will make learners who may originally possess anxiety inhibited to take any risks.All in all,making proper feedback is an essential duty of facilitators who aim at leading learners into effec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s a whole person with low affective filter.

参考文献

[1]Garder,R·C·and W·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Newbury House,1972.

[2]Guiora,A.et al.Th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ly induced changes in ego states on pronunciation ability in second language:An exploratory study[J].Comprehensive Psychology,1972.

[3]Rogers,C.R.Client Centered Therapy[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51.

[4]Scovel,T.The effect of a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J].Language Learning,1978.

[5]万云英.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篇7

一、网络学习环境中情感交流的特征

网络环境下交流的手段多,对象也比较多。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还可以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可以进行实时交流,还可以进行非实时交流,可以与教师、同学交流,还可以与更广泛的社会人群交流,交流对象也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因此,这种情感的交流对象具有不确定性、间接性、共存性、自主性等特点。

1. 交流对象的不确定性

这里所指交流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但包括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个人属性,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认知结构等的不确定,还包括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学习者自发组织的学习团体的不确定。甚至对于同一学习主体,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不同时间段也可能表现出阶段性的不确定性。例如:在网络学习中师生在时空上处于分离状态,学生长时间面对计算机进行学习,有可能产生烦躁、倦怠等一系列情绪问题。情绪不稳定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以及对问题的看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及时地调控和学生自我控制而得到较好的解决。在网络学习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并保持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

2. 师生交流的间接性

由于师生之间在物理空间上的分离,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不像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那样直接、丰富。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的情感很难有效地传达,主要通过文字、声音等网络媒体进行间接传递。对隐含在文字、声音等符号中的情感成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当时的情感情绪状态。

3. 实时与非实时交流并存

师生时空的分离导致交流会随时呈现出实时与非实时性,两种方式共存于网络学习环境中。非实时交流仍是网络学习的主要交流形式。在非实时交流中,学生或教师的情感一般是通过E-mail、BBS、微博、论坛等手段传递,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同时,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 学习者交流的自主性

由于网络交流具有主体互动性、交流内容的开放性、交流的非线性等特点,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建立自已的交流模式。学生在网络中与谁交流、不与谁交流,有极大的自主选择权,其选定的交互方式能有效又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效果。

二、影响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

1. 交互方式影响情感交流效果

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一切交流活动都是以语言或文字通过网络传输实现的。对学生来讲,学生面对的是隐匿在彩色显示器后的“教师形象”,无法聆听教师富有表现力的讲解语言,看不到具有个性风采特点的教师表情、体态,接收不到教师或关注或严厉的目光。对教师来讲,教师无法通过观察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专注度等。因此,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师生的交流显得单调无趣,缺乏真正的互动且效果不佳。

2. 网络课程质量影响情感交流积极性

许多教师由于对网络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往往把网络教学内容错误地理解为课本的数字化,把丰富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变成了简单的“电子教案”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变成了缺少教师人性化教学特色的、机械的、冰冷的文字,像这种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复制书本的课程内容,理所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会极大地影响学生与教师或同伴交流的积极性。

3. 网络交流工具影响情感交流的持续性

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与此相对应,也有多种用于网络交流的工具供学习者选择使用。网络学习环境中交流工具的设计与开发还不完善,有时候,虽然教师在学习界面设置了讨论区、同学传呼、作业、留言等功能模块,但这些交流工具的设计往往简单粗糙,功能不完善、页面不够美观,交互不够人性化,在交流过程中甚至出现信息发送延时、页面乱码等问题,学生在初期使用后可能就会失去继续交流的耐心,从而影响了与教师情感交流的持续性。

4. 在网络学习中师生关系的异化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部分学生可能会把自己与教师及同学的网络交流理解为“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和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被认为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会使学生对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性认识产生偏差。因此,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不再是“具有完整生命的人”,缺失情感化的学习者,就这样作为一个“丧失学习者内在的人格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的教育对象,被网络教学模式复制成一个个“学习机器人”。这样的师生关系的建构,不仅使学习者异化,而且最终也使教师异化,背离了教育目的。

三、促进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情感交流的途径

1. 合理设计网络课程资源

在进行网络课程资源设计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传播学、心理学、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指导,尊重学习者的情感与体验,设计的课程要考虑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发展水平,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进而更乐于与教师或同伴进行情感交流。

首先,教师在制作网络课件时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把学习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热点时事、故事传说等相链接,使枯燥乏味的内容更具趣味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关注度。

其次,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性网络课程,加强学生的情感参与。情境是情感教育的基石,网络学习应该在丰富的、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进行。情境设计可以借鉴各国教育学者的研究成果,如:德国远距离教育方法论教授霍姆伯格(Holmberg)提出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重视远程学习媒体的教学设计,强调采取模拟谈话的策略,开发具有谈话风格的学习事例,促进学生与学习材料间的交互,促进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巴特利特(Bartlett)提出利用讲故事的方法促进交互;朱乐尔(Juler)提出“自由交谈”方式,建议在教材中鼓励学生随机交互;塞姆斯(Sims)的“演员策略”建议学生要作为一个演员在网络的环境中参与学习过程。这种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不同于学习者与机器或学习内容的交流。[1]

2. 实施探究、发现、合作式学习

1996年,詹诺米·布鲁诺(Jerome Bruner)说到,人类非常强烈地需要对其它人进行回应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共同工作。学生的这种需要被描述为学习的社会性和教室的心理社会环境。[2]当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团队中时,学习效果会获得提高。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探究、发现与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必须通过与同伴合作、与教师沟通交流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与同伴之间,特别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交流的发生。

3.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虽然本文探讨的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情感交流,但是,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在一定时间里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那么对于促进网络环境下的师生情感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理念提倡将远程教学与面对面授课方式相结合,把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最终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自然而然地从现实生活中延续到虚拟的网络中,能够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

4. 完善与发展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育领域。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或组织陆续开发出一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学习平台,在这类平台上,学习者不但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过程,而且能够实时地与“虚拟教师”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语音的,虚拟教师的形象可以由学习者自己选择,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还伴随一些真人模拟的表情、动作,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到亲切与自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面对单调的对话框缺乏交流兴趣的难题。

伴随着交互视频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网络教学已经具备了多种交互手段和交互工具,允许教师和学生之间实时与非实时以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形式进行交互式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习伙伴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或多项交流的需求。网络过滤系统、课件制作软件、WAP技术中的Peer-to-Peer的应用,使网络教育中的个别辅导与协作学习成为可能,这些技术拓宽了师生交流的空间,有利于情感发展目标的实现,为网络教育的情感交流增加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1,(6).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篇8

一、桌面虚拟实验研究概述

虚拟实验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 借助于多媒体和VR等技术, 模拟创造出可以辅助或者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真实实验操作环境和过程的虚拟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实验者可以在这种虚拟的计算机模拟环境中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所需要的实验项目, 所获得的实验效果对于真实实验相等甚至更优, 以弥补部分真实实验的不足, 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实验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 给教育也带来了深刻变化。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提出, 到2020 年, 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其中一条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在信息化进程中, 教育的内容、方法、理念及手段等均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教育领域的变革, 为虚拟实验走向教学应用创造了契机。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能够提升学生者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一些实验的危险程度和实验成本很大, 造成很难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 基于此, 桌面虚拟实验应运而生。

虚拟实验系统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 关于桌面虚拟实验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 多集中于一些著名大学的研究所和实验室中。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发的关于化学工程的虚拟实验VRICHEL。印地安那州立大学的MBL化学实验室在给新生开化学实验课时用计算机来辅助做这样一些事, 用计算机采集与分析实验数据, 用计算机展示实验, 在网上发布相关的实验指导材料。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利用Java技术建立了基于Web的探索式虚拟物理实验室的LAAP, 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基于Java Applet的虚拟实验设备和实验设施, 相关的实验课程模块, 实验学习结果评价模块, 协作学习模块。国外的这些虚拟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后台软硬件平台、用户界面等方面。

在国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尝试将虚拟现实应用于教育, 2000 年以后对虚拟实验的研究才进入蓬勃发展期。笔者通过知网以“桌面虚拟实验”为关键字进行学术论文搜索, 得到7328 条结果。通过对搜索结果的整理分析发现, 国内桌面虚拟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桌面虚拟实验环境的或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其次是桌面虚拟实验教学理论的研究, 再次是具体学科或针对某一实验的虚拟实验的设计。总体来看, 国内外关于桌面虚拟实验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虚拟实验的设计和环境的搭建, 以实验为主体, 而忽视了学习者。而桌面虚拟实验本身是一种人机交互的教学模式, 长期处在这种虚拟学习环境中, 对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桌面虚拟实验研究正缺乏这种情感的研究。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情感体验不足是目前桌面虚拟实验研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也是设计和开发网络虚拟实验系统未来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桌面虚拟实验存在情感缺失的问题

在当今信息发展非常迅速的今天,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实验教学有其特有的优势, 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桌面虚拟实验的实验环境的虚拟性, 实验过程中桌面虚拟实验室通过图像和声音等实验要素对真实实验进行模拟, 模拟后的实验效果通过显示器音响等设备进行反馈, 纵观虚拟实验当中学习者整个情感交流活动, 学习者总是围绕计算机界面来进行学习, 始终面对的是图像化的计算机界面和程序化的实验环节, 所以造成了“人—机”交互这一实验特征, 使得桌面虚拟实验变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实验环境。学习者长期的面对这种虚拟的枯燥单一的“人—机”交互实验环境会产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 降低实验感受效果, 而且由于感情交流的缺乏, 很容易对学习者造成情感缺失。其次在心理方面, 首先由于虚拟实验的非真实感, 给学习者一种对实验的不可信感, 信度的降低造成学习者的心理影响, 学习者对待实验的态度就会有所影响;另外, 由于桌面虚拟实验安全性这一特点, 将真实实验的危险性降低了很多, 满足了学习者心理安全这一需要, 然而正是这样一种安全感, 使得学习者在实验过程中, 产生一种自己无需为自己的实验操作承担任何后果的误导, 从而造成学习者实验责任感的缺失。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实验教学当中的情感来源一般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实验本身学习者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来自精神层面而引发的情感, 比如对实验的态度, 对实验过程的满意度, 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满意度等等。其次来自实验当中参与者这一要素引发的情感, 比如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讨论, 实验教师的协调指导。然而正是由于桌面虚拟实验“人—机”交互这样一方面特征, 使学习个体面对的都是一些“冷冰冰”的, 缺乏情感, 被动枯燥的虚拟实验图形图像, 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整个实验学习不能使学习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体现不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桌面虚拟实验情感补偿策略

情感交互对人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 情绪好坏影响着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当今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很好的模拟出真实的实验环境, 大多数的虚拟实验只能模拟出理想状况下实验现象和结果, 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 僵化学习者实验思维, 学习者的情感得到不了满足, 完全指望桌面虚拟实验来达到学习者技能和情感教学目的是完全不够的, 所以就需要有一些情感补偿策略来完善桌面虚拟实验。

其一, 可以采用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一些在一般环境下无法实现的或非常危险的实验, 可以将其由专业人士完成的真实实验影响资料插入到虚拟实验模拟系统当中, 学习者在开始进行模拟实验时, 先观看一遍这些真实实验影像, 使其对真实实验有一定了解, 不至于脱离现实;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完成的实验, 可以采用混合学习法, 将虚拟实验与课堂实验教学相结合, 以课堂实验演示为主、虚拟实验为辅, 发挥教师启发引导实验教学的情感作用, 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互, 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归属, 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实验效果。

其二, 在虚拟实验过程中设置交互环节。情感交互对培养学习者合作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在真实实验当中许多实验需要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 必要时还要有老师的指导。因此, 在桌面虚拟实验当中, 可以设置交互环节, 让学习者不只是独自面对冷冰冰的计算机。例如, 在计算机组装虚拟实验当中, 将学习者分成不同小组, 不同成员选择不同型号的硬件进行组装实验, 最后选择最合适的硬件进行最终的组装合成实验, 在这过程中, 成员之间可以交流讨论各自的实验心得、分享经验。交互环节的设置可以弥补桌面虚拟实验中情感的缺失, 减小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中情感的心理差距。

其三, 可以在虚拟实验系统当中设置故障反馈程序。在真实实验中, 学习者在做实验时, 由于疏忽或错误操作总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或问题, 对实验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桌面虚拟实验当中, 实验过程是按照程序设定好的, 学习者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即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学习者与真实实验缺乏一定的心理情感体验, 造成责任感缺失和对现实的漠视。因此在桌面虚拟实验当中设定一些在真实实验当中学习者容易出现的故障程序, 比如在计算机组装虚拟实验当中, 如果学习者没有将内存的位置放置正确, 系统将给出错误提示让学习者处理, 并扣掉一定分数, 最后的实验得分体现到课堂表现分数当中。通过增加故障程序, 使学习者获得真实实验相同的心理情感体验, 培养其解决问题处理事故的能力, 积累实验经验, 提升责任感, 以至于面对真实实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有利于学习者在虚拟实验当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迁移到真实的生活当中。

另外, 还可以通过增强虚拟实验沉浸感来提升实验中学习者的情感。人的情感体验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需要外界刺激才能产生, 同样, 桌面虚拟实验当中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也需要外在的刺激, 而这种刺激主要来源于学习者所面对的计算机虚拟实验沉浸感程度。因此, 桌面虚拟实验的界面设计和实验内容相对真实实验模拟出的现实程度, 对桌面虚拟实验情感补偿有着重要意义。以为桌面虚拟实验主要是通过个人计算机组建起来的, 因此这种情感体验刺激就主要通过显示器模拟出的实验场面的视觉刺激和音响设备的听觉刺激。所以在设计制作虚拟实验的时候应该在运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之上, 合理运用形状、颜色、光影、质感、声音音效等图像声音元素之间的组合, 增强虚拟实验环境的真实感, 提高学习者实验的沉浸感以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等非常多的功能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但在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新的教育模式发展过程中, 人和技术之间的问题则凸显出来。情感对人的学习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尤其在教育活动中, 良好的情感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在掌握知识技能之外还应该强调情感教育。然而, 在虚拟实验当中对学习者进行情感补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涉及到很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因此, 对桌面虚拟实验的研究还有很多路要走。

摘要:桌面虚拟实验因其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弥补了一些危险的或当前真实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 为实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但是在完成一系列实验教学工作的同时, 学习者情感缺失问题也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对桌面虚拟试验的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桌面虚拟实验中学习者情感缺失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一些弥补情感缺失的策略。

关键词:桌面虚拟实验,情感缺失,情感补偿

参考文献

[1]魏书莉;桌面虚拟实验中的认知摩擦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10.

[2]杨雪;庄泽林;吴泊晓;学生在虚拟和真实实验中的心理差距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07) .

[3]王洪旭;桌面虚拟实验沉浸感的提升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 2009.

[4]王丽;网络虚拟实验系统中情感体验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 篇9

一、幼儿园担负的职责功能

幼儿园是一个对孩子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机构。幼儿园室内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好的幼儿园环境设计有利于引导、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心理, 他们渴望被认知, 被赞扬, 我的理解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赏识教育吧!尤其学龄前的幼儿喜欢模仿, 那么当他们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 环境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想必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这就是在强调了环境对一个人的作用。

创设环境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 许多幼儿园在具体操作上还很不到位, 从而影响了环境设计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无论是幼儿园老师的“一手操办”, 还是各种不切实际“中看不中用”的设计, 无疑都使得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想初衷。有了情感的投入和映射, 多了几分人文关怀, 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 他们的兴趣、爱好, 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有利于幼儿个体的充分发展, 才能给他们提供更优质的环境, 让他们在轻松自主, 没有心理压力, 不受局限的环境中成长, 培养健康的人格。所以我们关注的不仅仅只是设计, 而是把重点放到如何使设计参与到幼儿的教育里面, 为孩子营造一个真正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区域的功能和作用

既然环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它就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 因为每一个环境都是根据幼儿、家长、教师的需要所创设的, 都是他们共同研究、共同创造的。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校门口、教室、广场和工作坊。

校门口是会“说话”的展示长廊, 用每一个精心的布置向来访者、家长传达学校的概况, 一目了然, 形象生动, 无须语言解释和说明;教室一般会被分隔成二、三个活动空间, 以适应开放式学习的需要, 这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对幼儿来说, 在小组中, 幼儿倾听他人和被倾听, 可以让沟通更容易进行, 幼儿更有机会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 使教师更有机会设计具有建构性的探索和活动情境;广场也就是操场, 是各种想法、玩法诞生的地方。幼儿在广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或为解决某问题寻找材料, 或与同伴、老师畅谈他们的奇思妙想……工作坊则是孩子们双手和心智探索的空间。工作坊里摆放了各种工具箱和电脑等设备, 或是钢琴或是画笔等等, 工作坊是课程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鼓励幼儿用各种“象征语言”表达世界的地方, 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地方;是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地方;是教师进行研究的地方。

三、色彩心理情感对幼儿的影响

人类社会飞速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高, 婴幼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更注重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情商的培养。那么, 儿童心理学则必不可少, 也是很关键的因素。通过对其研究, 抓住吸引儿童的元素进行设计, 引导幼儿的兴趣爱好, 发展他们的健康人格。注重情感投入的设计不仅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发展, 也是每个幼儿园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园的硬件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娱乐的保教场所, 那么软件呢?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由于幼儿特殊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特征, 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色彩的时候要符合幼儿的心理感受。恰当的、良好的色彩环境, 有助于影响和塑造幼儿的性格以及改善个性上的缺陷和倾向, 有助于调节幼儿的情绪变化, 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同时色彩可以改善空间环境, 使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愉悦和快乐。

儿童色彩心理学是指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有着相当的关联性, 色彩的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 孩子对色彩的选择, 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曾就一百五十名二至五岁的孩子, 进行一年有关儿童色彩的追踪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 对孩子来说, 色彩与线条各有其固定的意义。譬如, 酷爱黄色的孩子, 表示依赖心较强, 宁愿一辈子扮演小孩子的角色;爱好蓝色则具有老大或自私欲的意思;喜欢红色意味性格较为刚烈、喜欢惹是生非, 且感情丰富;喜欢粉红色除了象征着充满爱心之外也意味这个孩子具有高度的审美观、幽雅、柔顺及体贴.每个年龄阶段的人对色彩的喜好也有很大不同, 年龄越小的孩子喜欢的颜色越单纯, 喜欢把颜色具象化。例如, 他们总是把太阳画成红红的, 树木是绿绿的, 又或者当你问他什么是红色的时候, 他们会回答“红红的苹果”等。此外, 对于颜色的喜好还因性别的差异而不同, 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女孩儿的娇柔之美都影响着他们的审美倾向。

幼儿园色彩在应用上要遵循幼儿的审美情趣、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的特点, 每一间教室在选择色彩的时候, 首要考虑孩子的年龄、他们是三岁的小班朋友呢, 还是5岁多的大班小朋友呢。既要能够体现他们年龄阶段的特点和喜好, 又要富有特色, 符合幼儿色彩心理学的要求。

主色彩是强调了一间幼儿园的象征色和标准色, 它引领幼儿园色彩的主流, 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操场的大环境, 跑到是什么颜色的、操场的墙面是什么颜色的, 并且尽量规范化、整体化。要尽量选用高明度调和的色彩。除了幼儿园主色彩外, 还应有其他的颜色, 我们称之为辅助色。比如一些“走廊静悄悄”“随手关灯”“右侧通行”“安全通道”等有标示作用的装饰色彩, 这些则应采用鲜艳、醒目的颜色, 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来增强识别和突出的效果。

辅助色和主色彩的运用应该遵循整体与局部、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协调的形式美法则, 既照顾了幼儿情感需要, 又有一定审美情趣。

同时要考虑不同区域的色彩应有一定区别。活动室及活动区域适合明快且丰富的色彩;卧室的颜色不能太过明亮, 另外, 暖色可能会有助于人的睡眠心理;读书室及其区域宜用单一明亮的色彩, 有利于幼儿在明亮轻松的环境中专心阅读图书, 也可以适当增加些纯度不是很高的调和的绿色, 以便让眼睛有适当的放松;科学活动室及其区域宜用蓝色, 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奥秘”以增强科学感受和时代氛围, 引导幼儿去探索, 去观察, 去发现, 去实践有关科学的原理和活动。

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设计探讨 篇10

【关键词】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98-01

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渗透和普及,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电子书包、游戏化学习等新的教学形态,正逐渐发挥其价值和作用,这些新的教学形态迫切需要新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翻转课堂正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产物,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为信息载体,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学习环境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而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对学习环境设计进行探讨。

二、学习环境的构建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外部环境。传统的自然学习环境具有资源匮乏、资源拥有不平等、信息单向传播、手段单一等特点。学习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进程,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环境的积极功能,降低学习环境的消极影响,就必须科学地设计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要经过教学分析、教学资源采集整合、学习策略环境选择、教学流程设计、评价环境设计等环节。

乔纳森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共同体一起学习或相互支持的空间,学习者控制学习活动,并且运用信息资源和知识建构工具来解决问题。学习环境是以技术为支持的,在学习过程中技术是学习者探索、建构和反思学习的工具。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对学习环境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经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将从学习环境设计从四个维度进行探讨,即从物理环境设计、学习资源环境设计、学习策略(情意)设计和效果评价环境设计等角度进行设计和探讨。

三、学习环境设计

(一)物理环境设计。

物理环境设计包括自然环境和技术支持平台。翻转课堂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他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和技术平台,以支持他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自然环境包括噪音,空气,光线等环境。技术支持平台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使用计算机硬件以及网络的运行状况。包括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自由选择学习,支持系统要有良好的界面设计,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各功能模块有良好的导航机制,便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进程进行任意的学习链接,同时该平台可以支持学习者进行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界面的友好程度及工具的完毕都需要技术支持。这些平台设计影响者学习者的情绪与学习动机。设计者应当针对学习主题,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二)学习资源环境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那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比如教材、学材、工作页、课件、微课、网络资源等,这些信息资源可以不同媒体和格式存储和呈现,包括印刷、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软件等形式。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海洋,资源的质量良荞不齐,而学习者检索信息的能力有限,这些因素都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干扰。这需要教师把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优化、整合,围绕学习需要合理组织信息资源。

(三)学习策略(情景)设计。

学习策略(情景)设计包括学习情境创设和学习策略设计两个方面。

学习情境创设一种是以信息资源为主体,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另一种是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建构。以上设计环节经过循环设计后,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学习情境中实现,这就是学习情境的设计。在学习情境设计中需要将以上策略、资源、工具、模式以人机界面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并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情境的设计应当尽量采用与学习主题有关的真实的问题情境。

学习策略设计是学习环境设计的核心环节,是对目标、资源、工具、策略设计的综合,在宏观上形成稳定的教与学活动的程序。对于预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往往采用有指导路径,教学策略设计还包括媒体的选择,即对某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内容应当采用何种媒体表现形式以及何种交互方式。自主学习(个性化)和协作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中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四)评价环境设计。

教学评价在优化学习环境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学评价一方面是对教学活动成果进行评判,另一方面又因其价值导向的功能而左右着学习活动的发展方向。优化教学评价有利于学习环境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在现实教学实际活动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恰恰是导致教学活动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克服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手段单一、简单;评价标准呆板;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等等。

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学中强调设计实施多角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习者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设计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成员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三是是否达到目标的要求。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总之,学习环境能否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决不是随意的,而是取决于我们是否对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我们应根据遵从学习理性原则,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并且持续地加以优化,从而使学习环境发挥积极的功能,以建构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有机整合的教学系统,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桑新民主编.《学习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高东怀,沈霞娟,许卫中,等.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及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38-40

[3]张金磊,王颖,王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 篇1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高级情感,培养,意义,方法

情感是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实现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与人们的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是与人的高级需要即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人对社会客观现实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一定的社会要求作出相应评价时的情感体验。高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一、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高级情感的意义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人的道德需要相联系。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规范,因而其道德感就不相同。在我国,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情感主要有爱国感、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道德感能极大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热情。例如,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上,“新”建筑的产生不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自然演化出来的,而是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强加给中国的,因此掀起了一股完全西化的建筑潮流。这个现实深深刺伤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于是,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一批中国爱国建筑师起来与之抗争,掀起了“民族形式”的建筑探索,其中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馆等。显然艰难条件下中国建筑师探索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及其优秀作品的诞生与中国建筑师具有的道德感是分不开的。

理智感就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新的未知的东西,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对于不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惊奇、疑虑;对于自己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充满了无比喜悦的心情。所有这些情感体验,都是理智感。理智感产生于认识活动中,是推动人们探索、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在设计领域,优秀设计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设计师的不断探索。例如,在家具设计史上,没有迈克尔·索耐特(Michael Thonet)对实木的软化和弯曲木技术的探索,就不会有能够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家具发展的最高水平的索奈特曲木椅的问世;没有芬兰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对多层单板胶合技术的探索,也就不会有帕米奥椅(Paimio Chair)等胶合弯曲家具的面世。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美的情感体验,如客观事物符合自己美的标准和需要,就会产生美感。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表现美、创造美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是重要的设计原则之一,对于学生而言,要能表现出美、创造出美,首先就要多感受、体验和发现客观事物的美,将客观事物的美内化成自身的美感体验。例如,丹麦设计大师娜娜·第赛尔(Nanna Ditzel)对蝴蝶极为着迷,多年精心观察这种美妙的动物,由此产生一批非常美妙的家具设计经典,如1990年设计的“蝴蝶椅”。可见,没有设计师对蝴蝶美的感受和发现,就不会创造出著名的蝴蝶椅。

总之,高级情感有助于环境艺术设计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以下几种方法,以飨读者。

二、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高级情感的方法

1. 榜样法

榜样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对学生的情感能起到正面激励作用的环境艺术设计界人物和事件,为学生树立情感榜样。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榜样对孩子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每一个成长中的人,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人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也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在介绍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及其代表人物时,选择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国际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作为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人物,在介绍贝聿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时,介绍他的爱国事件为学生树立爱国情感的榜样。贝聿铭祖籍中国苏州,18岁后定居美国,曾应中国政府邀请商谈紫禁城附近的大厦。他说:“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如果你从紫禁城的墙往上望去,你看到的是屋顶金色的琉璃瓦,再往上望就是天空,中间一览无余,那就是使紫禁城别具一格的环境。假如你破坏了那种独树一帜、自成一体的感觉,你就摧毁了这件艺术品。”在他85岁高龄时又应中国江苏苏州市政府之邀,承接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获得了世界顶级建筑奖(普利兹克奖),他将10万美元的奖金捐作中国留学生“游学基金”(专门用来帮助学习建筑的中国留学生周游世界用)。这些事件都是贝聿铭热爱祖国和民族文化的生动表现。采用榜样法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道德感。

2. 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比较的机会,在比较中产生情感体验。如在Autocad课程教学中,在教学生学会室内平面布置图的绘图技巧基础上,再教立面图的画法时,老师先不进行示范,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己尝试完成一张给定立面图的绘制。一定时间后,老师进行检查,然后请画得较快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接着老师再进行不同方法的示范。通过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比较机会,学生在将自己的操作方法和老师以及示范同学的操作方法进行比较之后,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不如老师或同学会产生羞愧、挫折感、成就感等情感体验,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优于老师或同学会产生愉悦感、自豪感、成就感等情感体验。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所花费的时间比老师直接进行操作示范要多,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理智感。

3. 问答法

问答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精心设置问题,鼓励对问题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求解,于下一次上课时以课件或者口述的形式把问题解答的过程和答案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比如,在讲日本现代建筑章节时,设置问题:(1)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出身贫寒,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任何建筑学学位,甚至没有得到过任何建筑大师的培训指导,但是却获得了世界上所有的顶级建筑奖项。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建筑大师,他的自学历程是怎样的?他成功的奥秘是什么?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2)日本和中国相比,土地面积、人口、历史、资源等都不如中国,但日本的建筑设计却遥遥领先中国,日本的世界级建筑大师有丹下健三、稹文彦、黑川纪章、安藤忠雄、伊东丰雄等,其中丹下健三、稹文彦、安藤忠雄都获得过世界建筑顶级奖项普利兹克奖,而中国没有一位世界级建筑大师,更没有一位获得过普利兹克奖。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何在?中国建筑设计落后的原因何在?……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后求解。在环境艺术史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次设置了课后思考题,每次都有不少学生乐于完成这样的作业,有不少学生甚至主动要求完成这样的作业3次以上。学生在整个作业过程中经历了如下情感历程:对所设置的问题会产生好奇感,分析问题时会产生困惑怀疑感,解决问题后会产生愉悦感,向老师和同学表达认识成果时会产生坚信感。问答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理智感。

4. 欣赏法

欣赏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欣赏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机会,使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作品的美。对于经典的但难以见到实物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以精美的图片或视频方式呈现给学生欣赏。例如,在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将中国古代家具的集大成者明式家具的代表作和西方现代家具设计大师设计的一些经典之作,如具有雕塑之美的郁金香椅(Tulip Chair)、具有浪漫色彩的香皂椅(Pastil Chair)、20世纪最舒适的椅子卡路赛利椅(Karuselli Chair)等以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作品的美。有机会则组织学生去考察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实物,如组织学生考察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园林,考察之后,学生表示感受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美。应用欣赏法可以使学生获得美感。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有着可以增进学生高级情感的大量素材,如中国北京故宫被誉为东方宫殿建筑的代表、世界宫殿建筑的典范,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威格纳的经典之作“中国椅”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明式圈椅,2009年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博览会上中国家具设计师朱小杰的作品获得了西方主流人士的赞叹和认可的消息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还有着其他有助于培养学生高级情感的教学方法,如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对学生进行公正、合理、鼓励性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心等。

总之,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和导入可以增进学生高级情感的素材,并不断探索和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高级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高级情感,这样可以发挥高级情感的动力作用,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成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慧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意义[J].艺术百家.2007.

上一篇:区位分析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的戏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