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情感

2024-09-16

激发学习情感(精选12篇)

激发学习情感 篇1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制约着认知活动的进行, 它以兴趣、愿望、热情等形式构成学习动机, 对学习过程起着驱动、诱导、调节的作用。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辩证统一, 二者是同时发生、相互作用的, 只有当学生的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对于处在青少年期、身体和智力均在迅速发展、思想尚未定型的中学生, 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标准》指出, 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来加以综合考虑。因此, 我们在关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乐观、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 重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很有必要的。笔者结合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谈几点体会。

一、以美育情

英国数理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待它,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也具有至高无尚的美。”如学生学习科学记数法, 感觉到数学的简练美,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包含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 令人对公式之美赞叹不已。三角形的3条高、3条中线、3条内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 是很美丽的, 让学生亲手作图, 当学生发现它时兴奋不已, 美妙的感觉油然而生。因此,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 应尽可能挖掘出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再对之进行“美化处理”, 即采用审美手段对教材作合、分、增、删等调整, 使其精美, 从而提高数学材料的启发性、趣味性, 使材料好学、好记、好用, 使学生尽可能乐于接受、乐于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做到:设计精美的数学问题, 寻求最优的解题思路, 运用高雅的数学形式, 绘制精美的数学图形进行形象描述, 使用优美生动的数学语言, 采用优美教态, 使学生从中获取喜悦、亲切、激动、自信等情感体验, 而产生情感“合力”, 学生不仅学得生动, 学得轻松, 而且审美心理获得满足。

二、以疑生情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 必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关键之处, 有意识地设置疑问, 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掀动学生情感波澜, 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和教师一起进入思维佳境。

如在教学完全平方这一节时, 采用师生计算竞赛引入新课, 师生同时计算852、952、1012、992的平方, 教师口算, 学生笔算, 结果总是教师领先, 然后再由学生随便报一个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 教师都能对答如流, “真奇怪!老师为什么这么快?”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奇妙感, 产生了疑问, 引发了兴趣, 。此时教师把主题一转, “欲知此法, 得从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开始。”同学们一个个睁大好奇的眼睛, 期待老师的讲解, 课堂气氛进入到一种最佳境界。

教学中, 适当地把课本的习题延伸,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教师充分了解学生, 一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就一定能把数学课堂改造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以趣诱情

好奇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 它作为一种内部动力, 可以使人产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造设计新奇的情境, 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 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 以引起好奇与思考, 诱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促使他们学习故事中描述的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精神, 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 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 设计充满趣味的“数学故事会”活动, 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知识, 介绍好的学习经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如“棋盘上的学问”“代数的由来”“七巧板的来历”“瞎转圈的道理”等, 都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领域,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此时, 他们处于心求而不解, 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 急切地等待教师“下回分解”, 于是怀着好奇, 带着满腔热情开始了下一步的学习。

四、以用促情

在现实生活中, 数学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空间, 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去解决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 实现数学的价值, 是衡量现代公民数学修养的最为重要的标尺。

数学教学应使初中学生逐渐具备上述能力, 较早地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社会生活, 以便今后更好地生存于社会, 服务于社会。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这一要求, 从近处入手,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激发学生为美好明天而学习的情感。

例如, 走在大街上, 我们时常会听到或看到商店招徕顾客的许诺广告, 什么有奖销售、大酬宾、八折优惠、买一送一, 等等。那么这些商家是否真的愿意做赔本买卖, 真的无利可图了呢?我向学生介绍了物价方面的数学知识, 并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何等重要, 商家促销的内幕是什么。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又把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使他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感受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现实意义。

五、以爱激情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 任何教学和教育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 没有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学生对教师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 教学和教育实践就都不可能是成功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端正学习动机。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呢?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 那么你讲上一句, 他就知道下一句。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为此, 教师应以身作则, 树立威信, 真正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示范”。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 具有严以律己、为人正直、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 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 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 心悦诚服。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此时, 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刻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 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 而是对自己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这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 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通过数学学习促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 启迪他们的人生智慧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激发学习情感 篇2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技能,还要求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身心。变苦学为乐学,只有乐学,才会有独享其味的“苦学”,才会有发现和创新。数学作为一个开放体系,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它既多姿多彩,能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使其更趋合理、科学),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这就是数学赋予人类的感情与价值。

(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张扬“个性”的天地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体验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习者真心感悟,真心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从学生身边有趣的具体事件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所接受,并从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在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三围情感关系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鼓励性语言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 大胆质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表现,让他们享 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时,教师用一颗通融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一片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这时的学生自信心油然而生,思维是无拘束的,产生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时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身体力行,培养求真品质

数学具有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同时也有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无限逼近的过程。数学知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的一个要求是对数学智育的客观基础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力量,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如在探索“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结论时,学生在得出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后,教师通过课件在屏幕上显示过一点的直线在不停转动画线,便提出:“若使动的直线固定下来,有什么办法?只须怎样做?”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无限探索的境地,让学生自已发现“只须使动的直线再经过一点”,结论浑然天成,真理无可辩驳,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准确地描述数学对象,做到严谨、规范。如数学语言要清晰,有条理,有趣味,合乎逻辑,富有启发,板书要突出重点,有利于启发思考与运用。在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以谦虚的态度和同学共同探索,关心帮助、引导同学质疑、调查、实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热情宣传和捍卫真理,体现出数学的科学性和高尚的师德,使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踏实向上的人生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

(三)揭示数学美,发展审美能力

数学的美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实践、探索、观察,总结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来揭示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千姿百态的数学美的形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数学的简洁性是数学家刻意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有了简洁美的体验,就注入了精益求精的内部动力。通过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式、结构形式的表述简单明了去获得,如:学了有理数后,a可以简单明了表示一个有理数。对和谐对称美的欣赏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数的对称性、式的对称性等获得。如 | a | 的几何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对数学统一美的欣赏可以从数学各知识点提炼、综合以建立起知识网络,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象征性的建筑物,花纹图案,以及几何题的代数智取等,让学生领略数学的奇异之美。惟有从不同的侧面揭示数学美的特征,才能从根本上变“苦学”为“乐学”,显现数学的文化意韵,陶冶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四)凸现数学思想,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粹。是普遍适用的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应用这些数学思考的方式的经验构成了数学的能力,它是人的智力特征,它能使人判断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察偏见,能估计风险,能提出变通的办法,能使我们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

激发学习情感 创设教学情境 篇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问题是学生产生出探究欲望的内在动力。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根据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一连串令学生感到迷惑的惊奇物理问题,以此而创设出系列物理问题情境,用以不断地激起学生对于物理问题的好奇心,就能够不时地引发出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浮力”这一物理学概念时,就可以用“钢铁在水中下沉,但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理问题,来促使学生生疑,诱使学生迷惑;以此而设置出一种既令学生顿生疑惑、又令学生渴望解惑的急切求知情境,从而紧紧地扣动着学生的心弦;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他们获取的信息、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来释疑,并且在学生“知疑”的瞬间,又立刻制造出新的疑惑——轮船受到的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进而促使学生在不停地“生疑——解惑——生疑”过程中,不时地感受到物理学习获得成功的无穷乐趣,就能够不断地诱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2.注意情境

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注意,就是学生把意志指向或者集中于物理学习内容或者物理学习活动。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自始至终引起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注意意识,就必须要想方设法净化物理课堂教学环境,确保没有物理学习内容以外的多余信息资源刺激着学生,以免干扰他们的物理课堂学习;同时还要运用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心紧紧地吸引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来,以此而营造出学生学习物理的最佳注意情境。教育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注意力集中时,学习情感的浓度将会达到最大。因此,学生一旦产生出了物理学习的注意意识,思维的活动就会都集中在物理学习的内容方面,从而激起最深厚的物理学习情感,学生就会立刻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去清晰地感知所接受到的各种物理知识信息,深入地思考正在探索的物理问题,即时地排除与物理学习活动无关的外界多余信息资源干扰,也不会有任何内心杂念,而是集中全部精力,专心致志地学习物理。

3.启迪思维情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物理教学活动的特点,充分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策略,即时地创造出启迪学生思维活动的良好情境,以使学生迅速开动脑筋,及时地根据探究物理问题联想起已经学习过或者自己解决了的类似物理问题,从而将探究物理问题的特征与解决了的类似物理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以此而抓住新旧物理问题之间的共同特征,尤其是抓住探究物理问题的关键性要素,即刻地识别出探究物理问题的模式,并且以此模式为索引,从大脑的长时记忆中迅速地提取出现成解决探究物理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将掌握了的物理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与当前探究的物理问题情境建立起联系,进而利用学习过类似物理问题的知识和已有经验处理探究的物理问题,或者把探究的物理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了的类似物理问题,以此为探究物理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学生才会产生出探究物理新问题的情感。

4.自主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完成一个知识点或者知识体系链学习过程的新型学习方式,目的是要使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正确学习价值取向的发展。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物理教学进程的设计,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而诱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物理教学活动,从而激起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进而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良好情境,就可以实现学生独立思考、专心探究并且主动求解物理问题的自主学习目的,又可以使学生产生出独自个性的物理学习特色,以此而让学生在经过对物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自我测评与反思,来增强他们的物理学习自觉性,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物理的智力潜能,并且及时地激发出他们的物理学习热情,以使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自主学习物理情境中,不断地体验出物理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学生就会产生出继续学习物理的情感。

5.合作情境

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需要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依据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物理教学进程的设计,按照不同能力、性别、性格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依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同质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个体的物理学习能力差异和物理教学设计安排,选择合适的时机,创设出让学生合作解决开放的、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一些物理问题,用来安排学生实行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运用最富有吸引力的激励性教学策略,营造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良好物理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出全班学生集体学习的动力,从而让班级学生在实行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时,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出物理合作学习的情感,即既成为物理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又从同组同学那里随时地得到启发和教益,以此而不时地共享小组同学集体思维的智慧成果,进而实现博采众长、合作交流的物理学习优越性,就能够达成物理合作学习中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多赢效果。

6.观察情境

物理教学的研究表明:观察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物理实验信息的感知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可能有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只有创设出良好的观察情境,以使学生有目的地全面精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学生才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再经过深入细致地科学分析,就能够得出探究的结论——物理原理。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观察情境,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诱惑力,可以使学生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以此让学生专注于观察的事物。例如:我在课堂上演示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这一物理现象时,就用紫草浸泡过的有色酒精,为学生创设出有趣的观察情境,实验时学生就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玻璃管里水和酒精混合时的体积变化,从而用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探究这一物理学奥秘的境界之中。

7.实验情境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可以说没有什么比实验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了;特别是进行物理学启蒙的初中学生,实验对他们几乎有着魔术般的魅力,自始至终都能够紧紧地扣动着他们的心弦,使他们欲罢而不能。正因为如此,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通常不需要刻意追求实验操作过程的完美程度,只要能够使实验顺利地获得成功,往往就能够创设出良好的实验情境,以此而增强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引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强烈关注意识,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从实验观察中不断地获取到物理实验探究的信息,从而不时地激起并且保持住物理实验探究的情感。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想方设法做好演示实验;又要努力创造条件,以此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从而使学生不断地通过实验探究来获

取物理知识;尤其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探究,以此收获物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物理实验探究的情感,并且会积极主动地运用实验探究来得出物理规律。

8.制作情境

成功的制作能够使学生找回自信,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制作活动时,应当创设出良好的制作情境,用以指导学生用身边的一些常见废弃物品,进行成功的物理制作,以此而让学生用自制的器材,自己通过实验来再现物理现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以此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进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物理制作目的。物理制作活动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制作器材进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敏捷,制作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心元杂念,注意力集中,能够即刻地把与制作无关的事情抛开,即时地把手、脑、眼协调起来,同时参与制作工作。物理制作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制作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一旦制作成功,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共同分享制作成功的喜悦,并且在老师、同学的赞誉和欣赏过程中,成就感和自信心驱使他们激起继续学习物理的情感。

9.探究情境

探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灵魂,新课程的物理教学离不开探究,探究的源泉是问题。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疑问生而探究至。当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遇到疑难问题而产生出疑惑时,就会立刻产生出探究的强烈欲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现象之始,学生听了,先是一脸的狐疑,以此而产生出了疑惑,进而就会产生出强烈地探究欲望,渴求着能够迅速地解惑释疑。这时,教师面对着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或者是让学生利用物理实验器材,即时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此而让学生在物理教师的适时引导下,自己运用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物理原理,他们在心中就会立刻洋溢出物理探究获得成功的无比快乐,从而激起物理学习的情感,他们就会勤奋努力地学习物理。正因为如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时地运用疑问来创设出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最佳学习情境,才会不断地引发出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物理的情感。

10.应用情境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可以说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没有。在物理课堂上,学生经过探究得出了物理原理以后,教师则立刻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绘声绘色地描述学生身边与探究得出的物理原理密切联系的各种物理现象或者应用物理原理的事例,以此创设出学生应用探究得出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就会激发出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热情。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述蒸发制冷、浮力选种等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物理原理的具体事例,从而创设出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情境,然后再请学生根据探究得出的蒸发和浮力的物理原理,解释蒸发制冷和浮力选种的科学奥秘,以此而让学生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学生由于对应用物理原理阐述物理问题的事例耳闻目睹,甚至于是亲身感受或者体验过,他们在探究获得物理原理的余兴驱使下,就会兴致勃勃,畅所欲言。这样,学生不仅学习热情高,而且学习效果好,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诱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11.互动情境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始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依据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互动教学方法,以此而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教学情境,从而不时地营造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的宽松和谐教学气氛,努力做到:教态自然真挚,说话和蔼可亲,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此而用无私的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以辛勤育人的汗水去感化学生的心灵,处处想学生之所想,事事急学生之所急,从而用教师真情关爱学生的实际行动,去及时地帮助学生排除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扫除物理学习上的障碍,以此而让学生在物理教师的引导下,并且在与老师、同学的不时互动和交流过程之中,自己构建物理知识、收获物理学习成果,体验物理学习收获的喜悦心情,学生才会在物理课堂教学的不断互动和交流之中学会学习物理,学生也才会乐于学习物理。

12.新奇情境

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新颖的信息,往往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常都能够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物理教学的经验证明:学生主动地探究物理原理,大多就起源于学生对于物理原理的好奇心;并且学生的好奇心越强烈,探究的劲头就越大。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有意识地呈现给学生新式的教具、新鲜的材料,给学生演示新颖的物理实验、从而在课堂上再现神奇的物理现象,以此而创设出物理教学的新奇情境,来引起学生不断地产生出好奇的意外效果,从而激发出学生物理学习的情感,引发出学生对于物理学奥秘的强烈求知欲望,进而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就能够实现学生自觉学习,主动钻研的物理教学目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好奇心是学生学习情感的原动力。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抓住学生对于新事物好奇的心理特征,以此让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出探究的情感,进而转化为求知欲,学生就会刻苦努力地学习物理。

13.爱学情境

教学的实践反复证明:教师对学生赋予深厚的感情,可以使学生喜爱上教师所教的课。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越深,学生就越爱上他的课,而且会以加倍地努力来学习他所教的课。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不时地通过自己的体态、表情和语言,时刻向学生传递着自己的情感信息,始终对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努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投资,一步步地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友爱,以此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与学生情深谊浓,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学生就会不时地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挚爱、热切的期待和无限的希望,从而产生出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以此而激起物理学习的情感,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物理教师不断地运用自己充满师爱的情感,创设出学生对于物理课的爱学情境,才能够把学生的心紧紧吸引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学生就会不时地产生出学习物理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爱上物理课。

14.愉悦情境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努力增进学生对于物理的好奇心,不断地激发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不时地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以使学生对物理课愿学、想学、爱学、乐学,并且还要使学生的物理学习经常地取得进步,以此而创设出学生物理学习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情境,学生就能够在物理学习活动的熏陶下,孕育出物理学习的情感,从而始终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物理,他们才会不以物理学习为负担,而以物理学习为享受。他们也才会不断地在快乐愉悦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

的过程中,大脑的细胞才会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以此而思维活跃敏捷,接收和处理物理知识信息快,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效果好。这就是所谓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物理课得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够以学为乐,勤奋好学,以此而在刻苦的努力学习中,不断地寻求获得物理知识的无比快乐,进而把对物理课的乐学而变成要学。

15.意志情境

学习意志是学生为了实现学习目的而达到心理控制和调节的状态。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物理,必须要教育学生确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树立崇高的学习理想,以此而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意志力;并且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物理,他们才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出自信心,以此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活动中去,并且具有着战胜物理学习上一切困难的勇气,从而创设出学生物理学习的最佳意志情境,以激起学生物理学习的情感,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地学习物理,即使是暂时遇到了物理学习上的障碍,也都不会退却,而是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争取在他们的指导或者帮助下,及时地把问题弄懂;或者是通过自己孜孜不倦地钻研,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物理教学的经验证明:学生一旦具有了坚定的物理学习意志力,就会有着极强的物理学习抗挫折能力,从而坚持不懈地学习物理,一步步地攀登物理知识的高峰,直到取得物理学习的最后成功。

16.总结情境

总结,即是课堂总结,既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又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升华。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通常要先引导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回顾、归纳和梳理物理课堂所学知识,以使学生的物理课堂所学知识网络化和条理化;然后再由师生共同补充其遗漏、同时纠正其错误,以此而完成对物理课堂所学知识的检测、整理和反思,从而实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和深刻化;进而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而又综合地运用,来拓展学生的物理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课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创设出物理课堂总结的良好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出继续学习的情感,以此而进一步激活出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智慧的思维火花,才能够使物理课堂总结,既对学生的物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能够及时地巩固并且强化学生的物理课堂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学生对物理课堂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来拓展和升华学生的物理课堂所学知识。

17.作业情境

物理作业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所作的检测,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的基本途径。作业形式要多样化:物理制作、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各种形式应有尽有;内容要尽可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而且具有或者融入趣味性;难度要与学生的物理知识程度相适宜,才能够及时地激起学生做作业的欲望,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在经过认真思索或者探究以后,大都能够独立地解答出来,以此而能够让学生即时地体验出作业解答成功的愉悦,即既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兴趣自主、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又要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前提下,再根据自己的物理学习兴趣,独立设计并且完成适量的作业。只有这样,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学生大多都会做,并且又有兴趣做,他们才会乐意做,而且能力超常的学生还有余兴自己再设计作业做,以此而创设出学生快乐解答作业的情境,学生才会自觉努力进而不折不扣地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才能够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感。

18.复习情境

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之前,通常要先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或者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以此而引导学生联想以前课堂学习的情境,来回顾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从而通过复习旧知而顺利地导入新知,进而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后,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余兴,使学生产生出即时复习所学知识的情感,以使学生于课间或者晚间或者其它休息时间,把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全面系统地复习一遍,以此而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及时、准确、快速地巩固起来。同时,教师还要逐步通过学生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回味,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出了良好的物理复习情境,学生才会按照物理知识的记忆规律,自觉主动及时地进行复习,以此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学习的效率,以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课堂上的所学知识,进而引发出学生继续复习物理的情感。

19.记忆情境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和目的,也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没有记忆就不会有学习活动。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刚刚结束时,必须要通过耐人寻味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出及时记忆课堂所学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创设出学生即时记忆课堂所学知识的良好思维活动情境,以使学生在剩余时间或者课外,及时地回想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以此而使学生在余暇时,试着用自己独特的回忆知识方式,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系统地回想一遍,然后再对照课本或者课堂笔记纠错补遗,从而完善和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物理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记忆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记忆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以此而使学生按照物理知识的记忆规律,对课堂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有效地记忆,并且使学生养成即时记忆物理知识的良好习惯。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而巩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诱发出学生即时记忆物理知识的情感。

20.成功体验情境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而又综合地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创新物理学习方法,努力使学生对课堂上所教授的物理知识,都能够主动学、学得会、而且会应用;并且还要使他们在历次的检测、考试、制作甚至于竞赛等活动中,都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以使学生的物理学习不时地获得成功,并且还能够不断地得到教师的鼓励、表扬、赞许或者肯定,以此而创设出学生物理学习一次次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情境,才能够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出并且保持住物理学习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够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维物理教学互动,从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时刻产生出共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时地激起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内在需要和内驱动力,学生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不断地获得物理学习上的成功,以此而不时地产生出物理学习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从而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他们才会更加发奋刻苦地学习物理,进而取得物理学习的更大成功。

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情感 篇4

一、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所选文章中蕴含着丰富、复杂、深刻的情感因素, 几乎所有的课文中, 都蕴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倾向。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悟和理解。

教学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时, 我先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景物的精彩片段,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进而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美丽的家园, 岂能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然后又让学生诵读故事, 充分领略白洋淀人民保家卫国, 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的英雄主义风采。以教材之情, 直接打动学生之情。通过学习这篇课文, 我发现白洋淀人民的英勇行为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 以情动人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真挚的情感, 可以使人感动, 并能使人的心灵沿着一种特定的轨迹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 作品之情、教师之情无时不在强烈地感染着学生。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 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起情感的共鸣, 使教学过程因情感的参与而发生质的变化。

教师的情感感染还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一方面, 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 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 使学生少一点设防, 多一分安全感, 学生才能与教师主动配合, 积极合作。另一方面,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态亲切, 语言生动形象, 以良好的仪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这种师生间的心理交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效而且富有成效。

三、创设引发情感的情境, 营造课堂情感氛围

人的情感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的信息和知识, 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官来实现的, 情感是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种与教材内容相近的教学情境, 或热烈活泼, 或轻松自如, 或深沉凝重, 或哀怨悱恻, 不仅能将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意境当中, 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而且能帮助学生接受思想的陶冶、感化。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 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创设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情境, 将学生融入文中所描绘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诱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如:在讲课的时候, 教师要精神饱满, 热情奔放, 随时随地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讲课前, 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 精心选择需要的背景材料, 用直观的图片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等等。

激发作文情感,体验创作喜悦 篇5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的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运”,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创作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一、启迪心灵,诱发情感

鲁迅先生说得好:“即使一个伟大的天才,他在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几乎和其他儿童没什么两样。”除了个别的高智商以外,人的智力开发关键靠后天的积累和发展。我给小学生上作文课,总是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通过观察事物,激发他们进行思考,又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从而达到启迪心灵和诱发情感的目的。 例如,春天来了,从农民播种、种子发芽,到地里长出小苗,我三番五次地带领学生们到田间观察,在观察时给他们讲解为什么种

子会发芽,能长出小苗,小苗又为什么能结出果实。青蛙繁殖后我把小蝌蚪和水装到一个小盆里,天天让学生观察,不多天,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通过几次观察以后,我让孩子们练习写心得体会,他们写道:“一粒种子种到地里就会发芽长大,我要像种子那样,在老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现在我们像蝌蚪一样自由地成长,长大了我们就会变成一只大青蛙,蹦得老高老高的。”??学生的.写作思路打开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情感怎么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作文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可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快的特殊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因此产生亲切感与积极的情趣。

在元旦来临之际,我引导学生自制贺卡表达深情。作文课上,我让学生一吐为快地介绍精美的贺卡和贺卡的制作过程后,进一步引导悟性,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情感活动过程。“你们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贺卡准备送给谁呢?”话音刚落,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了,有的说要送给老师,有的说要送给父母,有的说要送给同学。“除了要给身边的人,还有没有远处的呢?”我启发道。沉默了一会儿,又有人举手了:“我要送给福州的大姑!”“我要送给厦门的叔叔!”??“除了亲朋好

友外,还有别人的吗?”我继续启发,略停片刻,有的同学又举起了手:“解放军在救灾中为人民立下了大功,我要把贺卡送给他们。”“我要把贺卡送给参加了奥运会的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要把贺卡送给造火箭的科学家。”??真是情动而“辞发”。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学生的愉快体验,情绪的把握和感情的投入,让学生感到“情义就是眼前”,“我即在情义中”。

三、丰富情感,以情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需要学生对写作对象产生情感体验,必须以教师为中介。教师不仅要酝酿愉快的心境,激发作文情感,体验创作喜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捕捉能产生的积极情感,同时还要努力寻觅自己感情的立足点,以教育对作文对象的挚爱之情感染学生,唤起他们的作文动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具有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调动他们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具有创作的激情,从而享受到作文的乐趣,使写作成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杨铮传.小学语文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

[2]任玲.什么样的课是不好的课.语文教学通讯,(01). [3]刘建新.儿童语文情感教育立体化及情感培育策略.教育探索,(07).

利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学习兴趣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在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都发生变化。把情感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中,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产生正确的行为。情感与认知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积极的认知会引发积极的情感,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感;而反过来,情感对认知具有一系列的影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加强以情感为手段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就可以加强学生认知和情感的联系紧密。不仅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谈谈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点具体做法。

一、 利用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此即为“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在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利用影像资料演示2008北京奥运主体育场“鸟巢”的场馆建筑,引导学生愉快地入“境”,领略这座宏伟的钢结构建筑的风采。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情不自禁地产生出:此建筑由何种材料构建而成的?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材料学的热情,为此后深入学习材料理论作好铺垫。.

二、利用情感的泛化扩散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对象上去。此即清感的泛化扩散规律,或为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激起学习的热情。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三、利用情感与认识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方面,认识是情感的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起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智,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的难点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这一难点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共柝钢等温转变冷却曲线图,即“C曲线图”,大致判断钢以不同冷却速度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化,使复杂难懂的知识,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做了调整,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情感教育目标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突出了情感因素在新课程中的地位。而情感目标的提升,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实施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实施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利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卢家楣. 教育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教学研究,2002(12).

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7

情感是人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教师的情感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因此, 爱应当成为教育学生的情感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 我感受到:当师生间产生了和谐的情感, 就能有效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 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教好, 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并把对教师的热爱迁移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上, 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愈想学, 我就愈想教, 形成良性循环。相反, 如果师生情感淡薄, 甚至关系紧张, 教师会因为学生厌烦而失去热情和信心, 学生对教师怀有戒备乃至抵触心理, 对教师所教的语文课失去兴趣。学生愈不想学, 教师就愈不想教, 形成恶性循环, 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所以, 情感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既然如此, 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平时要注重培养师生情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造令人愉快的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情感来感染学生。语文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而且伴随着教学的内容要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以陶冶学生。没有情感升腾和冲动, 语文课堂便如一潭死水, 学生就谈不上对语文产生兴趣。只有教之有情, 将无声的文字化作声情并茂的语言, 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与自己胸中的波澜, 引入学生的心田,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 既注重让学生领会作者那种深沉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又注重如何才能使学生受到课文字里行间情感的感染, 即辅之以教师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 以及得当的授课方法去表现。

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就能深入到课文中去, 情感因素就会转化为动机, 成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 他们不仅愿意进一步体会课文和教师的言语活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而且更愿意去探究课文作者和教师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那些思想感情的, 就能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篇8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现在这个注重人格, 张扬个性, 高度重视问题意识、思维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创造教育时代, 有着信息多远、易得可选、教育者权威削弱、教育更民主的特征。所以, 新时代的新教育呼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教学技巧上做出改进外, 其最重要的一面, 还是转变教育观念, 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位置, 同时调整相互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 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当然可以把教师角色定为“导游”、“主持人”以及“导演”、“舵手”等, 但更重要的是, 不管什么角色, 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这里的“对话情境”, 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讲座或争鸣, 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这种“对话”, 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 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 心灵的互相接纳, 情感的相互交流。

关爱每一个孩子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文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教育就是爱, 爱就是教育。当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时候, 你的话语就自然会变得亲切温馨, 目光就自然会变得满含信任, 举手投足都会变得优美动人。

有调查表明: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 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 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 从而自觉主动的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二、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

每个学生, 相貌和智商都有差异, 但人的尊重需求, 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 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 还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 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弱小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 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 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 变嫌弃为喜爱, 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 让学困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 也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尊重学生还要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 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 分享学生的快乐。法国的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曾说到:“做老师的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样子, 企图让学生把他看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样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要打动别人的心, 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我们经常说教学相长, 这不正说明了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就是老师, 老师就是学生。老师不可能在不平等的环境中的得到尊重, 所以就是为了自己, 作为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

三、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对于孩子来说, 自制能力差、就更容易犯错误。学校是个允许人犯错误的地方。如果学生都不会犯错, 那还需要我们老师来教育吗?所以,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应以平常心对待, 切忌在没有了解事实真相或还没有把握地去评价学生之前, 不要随便批评学生, 更不要批评过滥、过激。要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就需要教者有教育的智慧和艺术了。如果在学生犯错误时, 只要我们有耐心, 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学生的所思所想, 然后从正面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并以宽容、理解的心态, 给学生以改正的机会。又有谁不愿意进步呢?对待学生的优点, 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 要用“缩小镜”, 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错误。有的错误, 学生是会一犯再犯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出现反复, 这是正常的, 他们毕竟还是孩子。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产生浓厚的求知欲。电教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生动活泼,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 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刺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获得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 在教学时, 要尽可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情景,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首先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三件圆形物体:圆桌面、钟表、车轮, 让学生观察形状, 然后把物体外形显示出来, 抽出实物, 得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从而建立圆的表象, 接着为了学生明确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借助计算机技术在屏幕上出现:在一望无垠的草地上, 一只小羊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树上, 小羊围绕树木跑一周, 小羊跑的轨迹, 电脑用红色光圈闪烁出来,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封闭的曲线——圆, 通过以上两个过程的演示, 使抽象、难懂的几何概念变得生动形象, 使学生一目了然, 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习情感 篇9

一、抓住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内外联想, 激发情感文学是再现的艺术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 散文中的人物更带有原型的明显痕迹。教学中教师利用艺术真实引发学生联想生活真实, 再回头品味艺术真实, 从而增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 学生的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例如朱自清《背影》这篇散文, 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文章主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行动来刻画形象。我教这一课, 就让学生带着对自己父亲的真切感、亲昵感去体会父爱。我引导学生说, 你们觉得文中哪些事情最能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文中的父爱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说, 父爱往往用行动而不用语言, 作为子女的一般不易感受得到。

二、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环境诱发学生去深切体会

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有的是作者身临其境活动过的, 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 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关于课间看电影的情景就很值得体验。我是这样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情景中的。我先抓住“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这句话中的“自然”一词激问学生:为什么日本战胜俄国是自然的?大概是作者承认日本战胜俄国吧。学生很有兴趣地看书揣摩, 然后纷纷说不是, 是日本人自以为是强国, 狂妄自大的口气, 是作者对日本人的讽刺。我接着问围观枪毙中国人的镜头出现时喊“万岁”, 拍掌欢呼的“他们”是指谁, “他们”拍掌欢呼表明什么?学生根据前文的情景很快明白, 这个“他们”是前面认为“我”考及格分便不是中国人能力的所谓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拍掌欢呼是嘲笑中国人。我顺势利用学生的生活情理引发学生说, 假如你们也在那里看电影, 听到这种拍掌欢呼声将会怎样?有什么感受?学生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 有的说我要痛骂他们, 有的说我站起来走掉, 但也有的说不一定, 说不定也会随大溜拍掌欢呼, 因为那时我们也不一定有觉悟, 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不是还留着辫子吗?不是还有中国人围观枪毙中国人并且喝彩了吗?那时的中国有不少人精神还麻木啊。我又说作者当时什么感觉, 表明什么, 学生说“感到刺耳”“从此意见变化了”, 表明作者觉悟早, 是个爱国者。

三、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吸引他们去领略

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情感的激发 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感激活,积极情感

小学生英语学习认知规律告诉我们,以情感为主线,注重学习潜能的激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语言感知思维。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要的前提是让学生能够带着激情参与课程,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增强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效果。

1. 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发掘学生的主观潜能

小学生需要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和感知英语,以此来促进其知识技能转化生成。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价值意义,让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可自由学习探究的氛围。

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应在了解学生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多为学生营造自由的环境氛围。首先,营造的氛围要结合课程学习内容,突出相似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情感。其次,设置丰富多彩的情境学习背景,设计合理的音乐背景、动漫等内容,以调动学生多种语言的学习感官思维。最后,教师应该多深入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形成团队式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感受英语,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积极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5A Unit4 Halloween的“Read and say”教学中,可布置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互联网搜索等方式来深入了解“What’s the story about Halloween?”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化妆的形式重新展示自己的形象。在教学中,播放美国庆祝万圣节的相关场面。教师还可与学生来扮演Ben,Dad,Mum,Ron,Assistant等角色,对话交流,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加深感悟。

2. 构建自由表达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英语学习需要一定的情景氛围,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情感。通过表达,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潜能得到激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妨创设一定的学习表达交流情境,营造自由表达的学习平台。

学生通过自由表达交流,能够有效拓宽自身的学习思维和视角。以这样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表达知识的深入理解感悟,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识记和运用。学生在相互自由表达交流中,能够尽情表达,有效综合运用语法知识,以此来提高表达技能运用水平。实践证明,构建自由表达平台更能够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的自由表达,能够缓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紧张与畏难心理,丰富其思维情感。像在《牛津小学英语》的6A Unit 7“At Christmas”的A 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建议学生发挥想象:在圣诞节上,你遇到了圣诞老人,你会向他要什么样的礼物?建议学生发挥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将教室布置成圣诞晚会的形式,要求学生围绕“What do you want to get on Christmas?”和“Why do we like Christmas?”来进行自由表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感悟。学生在这样的表达交流中,更能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 突出自主模拟表达,鼓励学生发展创新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以英语的语言表达为载体,建议学生从对话交流、阅读理解等学习过程中把握语言知识运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也可通过对学生英语模拟表达的指导,更利于发现学习问题,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前提,多为学生提供可模拟表达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模拟表达,提高语言实践体验和运用能力。学生模拟运用能够在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基础上,丰富学习情感,更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模拟再现的综合运用,更是对文本课程知识外化和升华的体现,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激情和兴趣始终保持高涨的状态,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活力。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尝试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丰富模拟学习内容。

学生要在模拟表达中积累语言文化知识,更具有持久力和渗透力。笔者在《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Ben’s birthday”的A 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就要求学生根据生日宴会及相关祝愿的礼仪习惯,要求学生模拟Ben的同学,为Ben表演一个节目,以活跃生日宴会的氛围。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对话中的词汇来深入表达,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发展创新能力。

小学生英语积极情感的激发,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英语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体现人文关怀和良性互动。教师通过激活学生的英语积极学习情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2]郭晓燕.探讨如何创设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环境[J].现代教育教研,2012(03).

[3]丁永祥.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D].复旦大学,2012.

[4]孙颖.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

重视情感渗透,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篇11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作用,变为学习的动力。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注重培养师生情感,感染学生

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创造机会和学生交流、沟通,关心爱护学生,耐心帮助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后进生”身上。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如在课堂上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回答对了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树立他们的信心,在课后给他们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尽可能地做到面批。教师应主动多和学生交流,试着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觉到你不仅仅是他们的师长,更是他们的朋友,从而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真正做到 “亲其师, 信其道”,自觉地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调动起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真诚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误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注意在课堂中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常有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忽略了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贵情深”,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增加教学的魅力,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而且伴随着情感交流,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保持饱满的热情,更要以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协调一致,以达到加速双边活动的进程。教师爱学生越深,学生也敬老师越深。老师对好学生和差学生都要有良好的态度,不能对差生总是看不顺眼,应该有意识的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如:对回答的好的学生,别忘了用“Very good!” “Excellent”; 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 “Well done”来表扬,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和冷嘲热讽,可用“Make it easy” “It doesn't matter,just have a try.” “Try it again”, “I believe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这类激励性的话,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如果老师能厚爱后进生,在他们心中建立可亲可敬的形象,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赖,两者交融情感,互为作用,致使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没有人的情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日常用语、日常生活用品类单词入手,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同时适时适度地给予表扬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自然会乐意去学。二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爱心带进学生的心坎,要主动接近学生,与他们交朋友,特别是给希望生以充分的爱和帮助,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三是树立主体意识,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其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探究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三、寓教于乐,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

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孔子的“乐学”之道。我积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老师的态度要热情关切,耐心细致,平易近人,使学生对老师和所教的学科具有好感。

在教学中我努力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实物、挂图、卡片、录音等以及体态语言等进行教学,激发兴趣,寓教以乐。例如教四个季节时,我自己设计课件,让学生在欣赏四季美景时学到新知识,学生乐于参加“Which is the best season?”竞赛辩论,使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当学生疲乏时,用唱歌,做游戏等来缓解情绪,学生会从老师的评语中发现自我价值。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应该在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环境中顺利开展。因而我深深的体会到困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时比有效的方法更重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生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用英语交际。因此,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他们最关心或最热门的话题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到既熟悉又亲切,他们就愿意开口练习。

由此可见,情感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很大,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注重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激发学习情感 篇12

职高学生是一群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 他们普遍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投入, 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亲和力, 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作为职高英语教师, 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师生信任的开始, 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开端。

1. 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取得信任, 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

2. 合作的师生关系。

建立合作互信的师生关系,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学生合作, 学生得到充分的信任, 得到必要的锻炼, 收获成功的体验。

二、挖掘职高学生的兴趣点

1. 利用英语歌曲引发学生兴趣。

职高学生多数都喜欢在空闲时间听歌曲, 流行歌曲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笔者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注意搜集和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内容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英语歌曲, 并运用于课堂, 能起到很好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 在教学职高英语第三册Unit 6 Famous People—Yang Liwei—China's first Space Man时, 笔者给学生导入了Hero这首歌曲。

伴着优美的旋律和具有哲理的歌词, 学生对英雄有了另一种理解。有关杨利伟的阅读材料, 顺理成章地被引入到了课堂。

2.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在英语课堂中引入游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职高英语第四册Unit 3 Disaster是关于如何安全自救方面的话题。在教学时, 笔者设计一个小游戏:当同学A发出某个灾难, 如fire (火灾) 、earthquake (地震) 、flood (洪水) 、snowstorm (暴风雪) 等词汇时, 同学B必须做出相关躲避灾害的动作。通过游戏, 学生熟记了词汇, 理解了课文。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是一种不在于传播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教学艺术。”成功感是学生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学生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动力, 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 让学生会说英语。

由于受英语基础的限制, 在课堂中职高学生多数不愿意讲英语。由于不会说, 英语学起来就很费力。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说, 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用英语表达思想, 从而体验成功, 是职高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例如, 职高英语第三册Unit 6 Expressing Feelings中, 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 教材提供一个话题:Why are Chinese people so happy?在教学完本课生词后, 笔者让每一位学生假设一份自己未来的职业, 如worker, doctor, businessman、teacher、driver等。让他们各自谈论将来工作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所感受的快乐等。

2. 让学生会用英语写文章。

许多职高学生由于基础差, 英语不会说, 也听不懂, 更不会写, 在英语学习中很难获得自信。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设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在一次次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希望。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 确立一个适当的写作目标, 使其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四、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教学

笔者教授的是职高服装专业班级的英语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将英语教学和学生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下面图示为例, 图中标示了有关服装的专业词汇, 学生看图记忆单词, 效果较好。

又如, 职高英语第四册Unit 10 Job Hunting是有关学生毕业后岗位竞聘的话题。笔者根据专业, 给学生模拟某服装公司招聘营销人员的情景。

结合专业进行教学, 英语学习具象化, 对专业知识也能加深巩固, 两者相得益彰。

五、学习中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

丹麦教育家叶斯伯逊说过这么一句话:“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本族语言学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进步会受到关注的鼓励。”这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职高学生在初中学习中是落后群体, 在他们的学习经历中, 感受更多的是失败。教师通过多种鼓励性评价,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课堂体态语言鼓励学生。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恰当运用体态语言 (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 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 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调节课堂氛围, 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等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 课堂用语中鼓励学生。

在职高英语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在慌忙中答不上问题时, 笔者并不急于叫别的同学回答, 而是用鼓励的语言说:“Try, please!”“Don't be nervous.”“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经过鼓励, 学生一般都能作答, 答对后再给予表扬。即使答不出来或答错了, 也不必苛求责备, 而是给予安慰:“Don't worry!”“T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I'm sure 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I'm sure you can answer it after class.”

3. 作业中多用激励性评语。

职高英语的作业要求相比较初中阶段要低一些。但即便是要求再三降低, 职高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形成的不良习惯, 作业总是完成得不好。面对这些作业, 教师要多理解, 运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 如:Your homework is better than yestarday.If your mother know your homework is much better than before, she will be happy.对他们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予以肯定, 这对于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静.以“情”施教, 用“情”促学——高职英语教学新思路[J].考试周刊, 2008 (42) .

[2]侯丽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促进英语学习[J].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

上一篇:语文教学课堂下一篇:标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