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英语学习动机(精选12篇)
激发英语学习动机 篇1
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带动了中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 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然而, 如今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英语水平停滞不前。长期以来, 很多学者研究表明, 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英语学习质量的提高。了解英语学习动机有利于英语的教和学。
1 学习动机的定义
动机的原意是指推动或引向行动。在外语学习中, 著名的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 (1985) 教授对它的定义是:“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的综合。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学习动机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结果, 强化学习行为本身, 使学习者变得更需要学习, 更乐于学习, 最终形成“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 (裴燕萍, 2007) 。
2 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Gardner (1972) 的理论, 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融合型动机 (integrative motivation) 和工具型动机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融合型动机即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着真正的或某种特殊的兴趣, 希望能用目的语与社团成员进行交流, 最后达到参与或完全融入到目的语社团中去的目的。工具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 如为了通过考试或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 或能够阅读目的语国家的新信息和文献资料等而学习某种外语, 带有更多的“功利性”目的 (裴燕萍, 2007) 。
高一虹等 (2003) 在《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一文中提到中国大学生的动机类型不仅包括“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还有一个重要的类型——情境型动机, 即周围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氛围、教师因素、教材等都是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
笔者就英语学习动机对某校06、07级的国际贸易等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共回收128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 95%的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动机是“可以看英文电影、电视及报刊等或可以学唱英文歌曲、听英语广播”, 认为“旅游时有用”的有89%, 认为“学好英语可以使自己找工作时更具竞争力”和选择“英语是一门必修课”的均为88%, 选择“能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使我感到很有成就感”的有84%, 选择“想与讲英语国家的人作朋友”的有75%, “学习欧美先进科学技术的必要条件”的有70%, “对讲英语的国家、民族及其文化、历史背景感兴趣”的有66%, “我对英语学习很有兴趣, 这是让人令人激动和兴奋的活动”和“为了出国, 在国外生活时有用”均有57%, “学英语是为了通过等级考试”的有47%。
从调查结果分析得知, 该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以工具型为主, 包括看英文电影和报刊、找工作时更具竞争力、出国旅游等。但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本身及英语国家文化还是感兴趣的, 这体现出他们的融合型动机。由此可得, 能够善用学生的工具型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亦不可忽视激发学生的融合型动机。
3 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3.1 激发融合性动机
目前, 学生的学习动机仍以工具型为主。然而, 具有融合型动机才是最终成功获得语言习得的关键。为此, 学习者应有意识地去激发自己学英语的“融合性动机”, 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为考试而学英语的“工具性动机”。实际上, 要培养融合型学习动机, 首先要激发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知, 它是植根于一定认识基础上的。认识是兴趣的媒介, 无知便无趣。当人对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 一般不会对它产生任何兴趣;只有当对某种事物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后, 人才会想慢慢地揭开事物的本质, 感受事物的神奇。所以, 英语学习应当由浅入深, 不要一下子把目标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刚开始阅读英语作品就选择莎士比亚的作品, 这样并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事实上, 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前期, 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些个人感兴趣的、浅显易懂的作品, 如“书虫”系列等。
兴趣产生于好奇。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 善于将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 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施宝林, 2007) 。
3.2 善用工具型动机
无可否认, 工具型动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推动力。所以, 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学习任务。惰性是人的天性, 学生需要一些外在的推动力, 例如老师的要求。而这里的学习任务指的是难度适中, 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难度太大, 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和继续学下去的勇气;过于简单, 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 在设置任务时,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完成能力。并且, 应采用变化多样的形式, 例如角色扮演、游戏、辩论等。周利萍等 (2007) 曾经通过学习者自我报告的方法调查了80名大学新生对于不同授课方式的看法, 以及不同的授课方式对他们英语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课本前四个单元时, 主要以教师讲授、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要课堂形式, 中间穿插学生小组活动。到第五个单元时, 教师改变授课方式, 将课文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 要求学生课后细心准备, 课上以学生上台演示、学生互相提问的方式学习, 教师只是以协助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参与。该单元学习完后, 教师要求学生以自我报告的形式表达对不同授课形式的评价。46%的学生表示改变授课形式后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加强, 课堂较活跃, 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有40%的学生在肯定形式变化的同时, 提出了活动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和建议。只有14%的学生完全反对该种授课形式。即使部分学生对活动的设置提出不同意见, 但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学生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进行积极的思考, 做出自己的评价。由此可见, 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3 发展情境型动机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和表现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所以要创造轻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 减少学生的拘束和焦虑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尊重信任的关系, 与学生平等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身在一个放松自由的环境中, 勇于表达自己。从前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 学生则养成只听不想的习惯, 这样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并适时给予指导,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努力给予经常性的赞美以及鼓励, 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也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有获得老师肯定和赞美的需要, 所以哪怕是学生的一点儿进步, 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树立学生的目标和信心。不要对无回答问题的同学加以批评和惩罚, 否则会造成课堂的尴尬局面, 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4 结论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世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愈发频繁和深入, 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不可忽视的一环。重视对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及利用,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英语水平, 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者教学水平。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应适时激发学习者的融合性动机, 适度利用工具型动机和适当发展情境型动机。
参考文献
[1]Gardner, 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1985.
[2]Gardner, R.C.&Lambert, 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72.
[3]高一虹, 赵嫒, 程英, 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 2003 (1) .
[4]裴燕萍.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启示[J].外语教学, 2007 (22) :220-221.
[5]施宝林.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J].外语教学, 2007 (15) :182.
[6]周利萍, 商舞.大学新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发策略探讨[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72-74.
激发英语学习动机 篇2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但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等。综合比较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应该是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在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充分发挥潜在能力,他们就一定能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下面就以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如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等)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学习动机理论
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人们对学习动机作用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加利福尼亚大学韦纳教授认为,对学习动机的解释,就如在心理学中许多其他重要概念一样,也可以把它主要归到两个类别中:认知学派的观点和行为派的观点。当然还有广泛流行的人本主义观点。不管这三种观点有多少分歧,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这就是他们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不同意有所谓没有动机的学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用强化概念来解释学习的动机问题,强调外部动机的作用。例如,强调外部事件或来自外部的奖赏、强化的作用,而不大考虑学习本身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于教育工作时,强调分数、等级以及对学习的其他外部奖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所以强调动机的内部和内在因素,如自主的需要、发展能力、实现潜能等。这种观点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特别是在他的自我实现观念中十分突出。简言之,在人本主义看来,动机就是受环境支持或阻碍的某种特定的基本需要或倾向的展现,学习等外部事件则会加速这一进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由我们的思维决定的。动机作用以选择、决策、计划、兴趣、目标以及对可能的成败的分析等为基础,强调的是内部的动机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韦纳的归因理论。
对动机作用的解释除了上述观点之外,还有成就目标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等。各种学习动机理论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际意义
以上对学习动机理论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理论只是强调了不同的侧面。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的目的,每一种理论都能有所帮助,有所启迪。具体来说,可以上述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采取以下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人本主义教育学家将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其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都有学习的自然潜能,都有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传授,而是起到一个促进者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语文老师正要上课,这时空中飞来一架直升机,且高度很低。隆隆的响声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学生们涌到门口、窗口,伸出头往天上看,教室里一片混乱。老师看到这个情景,很生气,本来这堂课准备让学生背课文,现在看来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很难,然而这位老师灵机一动:何不因势利导,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飞机的作文呢?于是,他提起嗓子高声说:“同学们请注意,今天我们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是未来的飞机设计师》,你们可以自己想像去设计一种理想中的飞机,看谁设计得最好。”正在喧哗的孩子们一下被这个题目所吸引,很快安静下来。(下转第60页)(上接第37页)课后所有的同学都交了作文。老师批改后惊喜地发现,自己教孩子几年了,孩子们从来没有这样认真、投入地写过作文,许多学生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设想的飞机也五花八门,充分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意。本来一堂要砸锅的课却成了优质课。
3.2 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成就目标理论的代表人物德维克等人提出,人们对于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建立表现目标,从而避免被人看不起。持有能力增长观有学生,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务。持掌握目标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其个人成长,又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而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被称为自我卷入的学习者。
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持掌握目标的学生。而对于持表现目标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赞扬和鼓励来对待这些学生,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先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再一步一步让其走向成功。鼓励学生自己想解决办法解决问题,即使是教师施以援手,也应该循循善诱,学生动脑筋为主,教师处于辅助的位置。学生只要学会了方法,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3.3 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
归因理论对成败的分析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谓归因理论,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一般地说,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他人的帮助、情绪、环境等多个因素。归因理论研究发现,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分析广泛影响着他们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个体所产生的效应极不相同。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4 正确运用奖与罚
行为主义方法强调积极和消极的外部强化的重要性。积极的强化能提高做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消极的强化则可排除一些不良行为。强化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对学习情境进行相应的控制。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微笑或皱眉、给高分或低分等,都是强化的例证。一般来说,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施奖励时,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一般情况下,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对于少年期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进行评价效果更好;对于自信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严格要求;对女学生宜个别谈话,切忌当众严厉指责等。只有这样,奖惩才能起到激励学习动机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来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篇3
关键词;语文 兴趣 学习动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程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德才兼备,还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所以,无论从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在大力提倡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学科教育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学科教学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識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学生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种知识的掌握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以一定的心理品质为保证,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更取决于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积极性、能力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科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依靠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心态、能力和科学的方法等因素。
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谈几点看法。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常常为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而困惑、忧虑。怎样才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呢?兴趣是学好每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兴趣的桥梁,努力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开课就必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告诉我:“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在讲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创设一种美好的情景,能使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课文导入要做到:1、自然,紧扣题意,切中要害。2、新颖不落俗套,有趣好奇。3、灵活,形式多样,方法多变。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去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是他们兴奋起来,产生求知欲望。
二、转变角色,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课堂上搞“一言堂”。教师对一篇课文如果总是从作者介绍、段落分析、概括中心到艺术特色,面面俱到,尽管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可是学生听得平淡如水,昏昏欲睡。这样,很难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颠倒了“主次关系”。作为主体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哪有不厌烦之理。因此,要解决课堂上的主次问题,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新型的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学习是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做是知识构建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有学生主动地、有目的来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课堂上提倡民主教学,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学生的学习能从个人能动性出发,对学习内容和形式有较大的自主性,对内容的理解也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各抒己见,施展才华,张扬个性。教师积极地旁观,适时的点拨,相机诱导,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一切,随时掌握情况,以便鼓励学生发言,提问,讨论等,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学生兴趣必然会大大增强。
比如,在进行《边城》一文的教学时,因课文较长,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课前作出充分预习,了解翠翠的心理发展过程。课上,我只介绍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情节,余下的问题如:人物形象,淳朴人情等全由学生阅读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结果学生们受到很多启发,收获颇丰。在欣赏小说艺术特色这一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片段,感受散文化倾向,接下来播放影片《边城》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中的风情美和人性美。通过学生自己去亲身感悟,让学生说说作品值得欣赏的地方。这样的良性师生互动教学,使整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要比一味地由教师讲述,学生静静地听能获得更多收益。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学生由台下到台上,变讲台为舞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学生上讲台,能打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的对话与交流向更高层次发展,能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平等化、民主化;学生上讲台,能使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激情与乐趣,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上讲台,能以课内带动课外,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学生上讲台,能使学生更加自信,更主动学习。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曾作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比如开展课堂三分钟的小演讲活动,选取合适的课内外文章让学生做老师,课堂答问释疑时让学生上讲台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电教手段,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处在一个视听信息丰富的环境里,如果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这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来传递信息,那么不仅仅信息量小、速度慢、质量低,而且大大落后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然而,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板书的内容,课后作业,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或景物放映出来,就能大大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四、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际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一个学生如果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维,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发问,鼓励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习动机主动学习英语 篇4
关键词:兴趣,个性,动机
“课程标准”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 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心态去探究科学文化知识。
一、角色扮演, 张扬个性
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强, 大部分小学生有渴望参加各种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因此, 在课堂上多做一些游戏活动是十分必要和科学的, 是学生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 可以让学生自由活泼地表现自我, 以特有的积极心态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形成独立的个性, 同时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例如, 在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自由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Jenny, Li Ming, Mr Wood等。我发现学生特别喜欢角色扮演, 那表演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 读得语气和语调也极个性化, 除了让他们分角色读课本上的英语句子之外, 还让他们编故事, 以特定的角色扮演, 大家畅所欲言, 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发挥运用, 牢固地掌握, 深刻地理解。
二、利用多种感宫, 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小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期, 好奇心和模仿力特别强, 根据这一种心理和生理特点, 在英语课教学中, 不应急于让学生知道英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三、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调节学生大脑的活动神经, 避免疲劳
要想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处于兴奋状态, 就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英语教学中, 尽量避免产生单调的、枯燥的课堂氛围, 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 听故事, 唱歌, 画课本上学过的事物的简笔画, 同桌或小组以提问回答的方式对话, 做一些游戏, 猜谜语等,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既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画、唱、演等基本能力, 又在乐趣中学到了知识, 加深了印象。
四、尊重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产生积极进取的心态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案例 篇5
早上九点,“嘀——”第二节课上课铃声未落,高二(1)班班长急冲冲跑进办公室,“报告老师李小辉又不见了!”
寻找李小辉,已经成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他已不知多少次把李小辉从球场、马路、游戏厅“请”回来。每次李小辉都痛哭流涕,信誓旦旦再也不逃课了,但他的每次誓言都不会是最后一次。
一提起李小辉,数学老师就不由得提高嗓门:“那孩子,根本是神经病!哪次作业好好做了?别的同学交的是本儿,他可好,一张纸!背面还有语文笔记!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发呆,提问答非所问,哪个同学不是笑掉大牙?上次考试卷该答题的地方打满草稿,还画了个哭泣的小人。这次考卷除了选择题,什么都没写,角落里蚊子腿一般的的几个小字:‘老师对不起,我病了,头很痛,请不要给我得零分’。”
语文老师拿出李小辉的作文,字迹非常潦草。有一篇题目叫《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里面写道:“„„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转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做幸福的纪念!”
李小辉的母亲何女士也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年年带初三,年年出好成绩,可是一提到自己的儿子,却一筹莫展:“实在不好意思,我教别人的孩子一套一套,怎么教自己的孩子一点法子也没有呢?小学时可听话了,一放学就做作业,从不出去疯。一上初中怎么成了那个样子?多好的学校,人人都羡墓。小学毕业,班里只保送了他一个,他怎样就不知道珍惜?我和他爸老跟他讲,小辉你可得争气,回家咱们多自学,上课努把力,不也能跟上去吗?他说什么,没用,人人都比我强,我怎么也争不到第一,努力有什么用?”
李小辉说:“在教室里,我一分钟也呆不下去了!”
(引自
李峥嵘《错行的诗句——中学生厌学与辍学问题调查》,1998)李小辉怎么了?他为什么如此地讨厌上学?你能理解他吗?假如你是李小辉的教师或父母,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仔细阅读并思考本章有关学习动机问题的理论分析,将有助于你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答: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因为他再也不是第一!
诊断: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力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拨。
分析: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他自身的因素外,学校、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李小辉本来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不仅小学时是这样,就是到了高中,也还保持着一份好奇心和求知欲,同学们都说“他特别爱看报纸,老买《南方周末》和《北京青年报》。玩电脑游戏,谁也玩不过他。他还爱玩蓝球。”他本来喜欢学数学,但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
对策:第一,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特别是利用他爱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蓝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第二,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答题要点:分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如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师要及时鼓励他的进步,并创造一定的环境让他只要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成果,对他学习上的结果,如作业测试等及时评价和反馈,让他感到自身行为的有效性,另外可以给他制定一些具体的小目标,让他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2)可以对其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进行积极的归因。(3)培养他的意志,增强免疫力,要让他树立一个明确并且适当的目标,并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对策:①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②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案例二:不再辉煌的高中生活
王某,男,17岁,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刚进入高中时,满怀激情,希望三年后考入自己梦想的大学。几个月后,他发现高中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他变的伤感、消沉,表现出很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原来,他在初中时是普通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同学羡慕,老师器重,他有“众星捧月”的优越感。到了重点高中,同学们都是佼佼者,他的比较优势就不存在了,因此感到很不自在,尤其是入学后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排在全班的中等水平,这就彻底打破了他入学时的美好幻想,情绪也一落千丈。他努力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明显的提高。他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开始上课迟到,有时旷课,最后他要求退学。案例分析:
王某表现厌学甚至退学,主要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不适应等挫折使他失去了自信心,最终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研究表明学生内部动机与自身的自我效能、自信、自尊、对自己学习能力的看法有关。心理学家韦纳(1971)认为,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与期待,进而影响其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研究发现,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这种可控制的因素,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并预期今后会再次获胜;如果他们将成功归因于像运气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喜悦之情,并希望今后仍能碰到好运;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像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会听任失败,表现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
2、家庭环境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学习动机有重要的影响。专制型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达不到标准,就对孩子严惩,使孩子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产生反感,从而丧失学习动机。过度保护型父母,偏袒孩子,孩子不须学习上的努力就能获得满足,因此孩子容易丧失学时兴趣。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抓智育,忽视其他素质的发展。教学为升学为目标,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失去自信。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而很少体验到趣味、愉快、成功、自豪感。从而使学生学会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厌学行为。
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
1、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集体干预的归因训练、个别辅导的归因训练)
2、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提高挫折忍受力的方法:(1)正确认识挫折
(2)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学校应当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和勇气,面对人生。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建立自信。自信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自信的学生才有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陶行知先生作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个孩子用石头砸人,陶校长就叫这个孩子待会儿到他的办公室去。孩子忐忑不安的来到校长室,发现校长不在就在外面等。过了一会儿,陶校长来了,看到他却没有批评,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说:“你来了,我却迟到了,奖励你一颗糖。”孩子愣住了,陶校长又摸出了第二颗糖,说:“刚才我错怪你了,你是干部,在管理其他同学,再奖你一颗糖。”孩子拿了两颗糖感到很羞愧,连忙诚恳的承认错误。于是陶校长又给了他第三颗糖:“能自己认识到错误,再奖你一颗。好了,我的糖分完了,你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你可以走了。”瞧,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了三颗糖,三言两语就教育了这
个学生,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相似的错误。
激发英语学习动机 篇6
【关键词】兴趣 ; 动态真实原则 ; 语境 ; 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10-01
大多数孩子是从初一或者小学开始接触英语的,往往一开始是兴趣盎然,可是没到一年,甚至有的不到一学期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如何才能活跃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一直是个头痛的问题。2007年7月,在武夷山举行的英语真实行阅读教学推广交流会,在这次会议上,我了解了鲁子问教授提出的“英语教育动态真实原则”这一课题。回来后,我向校领导汇报,就决定加入这一课题的研究,就英语后进生情况做好实际调查,找出后进生之所以差的原因如下:
其一,从学习英语兴趣出发,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他们学习英语只是新鲜一阵,一遇到困难,挫折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知难而退,弃而不学。
其二,学习英语不得法,较为突出的表现如:念单词用汉语注音,记单词靠死记硬背,学语法好刨根问底,练句型就生吞活剥,写句子搞逐词对译,汉语思维离不了等等。
其三,不了解学习英语的关键和重点。语言的实践与应用至关重要。换句话说,英语是交际工具,学英语的目的是获得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所以,必须要经历大量反复的口,笔语实践练习。
其四,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学习英语一定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逐步提高,如果语言基础没有扎好,就会直接影响听力,词汇,句型和语法的学习,单词学不好就无法组织句子;听力差就不可能说好英语,再加之一段时期没有抓紧,连续出现缺漏,继续学习英语就困难,掉队也就难以避免。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以人为本,努力创新思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英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尤其是激发差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情感教学入手,多角度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1.多表扬,多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课题上我尽量让他们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消除戒备心理。这样就能既能集中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它也是差生提高成绩的前提。
2.多辅导,多关心。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负责,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给与特别的关心和爱护。
3.多练习,多实践。在实践中总是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后进生的成功感,千方百计地为后进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从实践入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和使用各种真实的情景,引导他们积极“浸泡”于这种语境中,参加语言实践,激发学生的热情。
1.让社会生活走入课堂,让学生感知世界,现代中学生对世界和社会十分关注,这对我们将外围生活环境引入英语课堂提供契机。如我在上module 8 Disaster?这个话题时,我就把刚刚发生的5.12汶川earthquake的英语新闻和报道与学生沟通,那些后进生还纠正我的错误,说到目前为止的死亡人数是19247等等,经过这样的实际问答之后,师生得到了共鸣。
2.活化教材,挖掘,处理教材本身的情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Communication Workshop部分关于A complaining Letter時,我就跟学生讲我刚买了一个月的数码相机坏了,我该怎么办?学生们纷纷给我出建议,其中一个学生建议我写投诉信,然后我们又商量该如何写,最后才引出这让学生为言为心声感到情趣盎然,亦学亦用,互为强化,相得益彰。这就意味着教师打破了传统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与监督者的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让校园生活情景成为语言教学的活水源头。学校在校门口设立了“每周一句”英语专栏,英语教书精心挑选出中英文对照的名言警句,鼓励同学们每天默记一遍英语格言。由于这些格言大都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上学来,放学后,课间活动等时间都能看到,也比较简短,大部分同学一周下来都能背下来,这样既增加了学习英语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日积月累,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学校在教学楼,办公楼的楼梯上贴了英语单词,可以使同学们在走路时不经意间记住了一些单词。目前,学校在校园内共张贴了近千个这样的英语单词。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英语老师轮流来到“英语岛”,组织学生练习口语,交流学习心得,这项举措较好的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三、设计合理的评价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论认为,传统教育的评价注重分等排序,评价方式单一刻板,往往忽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求知热情。因此,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是高中新教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应体现出全面性,多元性,调控性,情感性和发展性,使其真正起到英语教学的指路作用。如进行口头,填表格,测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并能把评价信息及时反馈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从而为课堂教学服务,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近两年来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有主体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促进者的身份来组织教育教学,要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要热爱他们,热情帮组这些后进生。多为学生创设动态真实的语言环境,不断启发他们的自觉性,激发,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正如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
[2]《高中英语阅读技巧》2006,中国电力出版社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篇7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 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甲有12本书, 乙有8本书, 甲比乙多几本书?乙比甲少几本书?由于此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不太完善, 理解此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把各自所有的书的本数在桌上摆一摆。甲有12本书, 放在第一行;乙有8本书, 与甲一一对齐, 放在第二行。通过实物, 学生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 教学过程由直观到抽象, 由感官感知到形象思维的升华, 帮助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 学会了比较的方法, 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兴趣盎然。
二、运用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感性化
为减少学生认识事物的困难, 充分调动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 让他们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 利用多种感官多方位进行感知, 获得丰富直观的表象。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概念时,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表象, 教师可找一个圆的实物模型, 周围镶上蓝线作为教具, 让学生仿此法做一实物圆。教学时, 学生观察到明显暴露的圆周长, 然后再沿实物圆周边摸一圈, 在触觉中突出“周界”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伸开手摸一摸圆面, 获得平面的感觉。最后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实物圆上用彩笔描绘圆的周长, 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 以加深印象。这样“圆周”和“圆面”相应的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 不至于二者混淆。
三、发挥学生的特点, 让他们在动口中培养兴趣
说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多样化, 避免单调、无趣。例如:指定单人说, 也可以分组说、前后位讨论说, 全班一齐说;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说 (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抢答等) 。这样越说越明理,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也解决了教学难点,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情趣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意向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去完成教学任务, 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方法都是教与学的密切结合。因此, 数学情境的创设则是激发、启迪学生心智的良好方式, 可以使师生融为一体, 在良好的氛围中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 而情境创设的先决条件必须是教师善于运用教育机制, 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信息刺激,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 (1) 联系身边熟知的事物进行情境创设, 如教学长方体, 可让学生观察文具盒;教学周长, 可让学生触摸黑板一周、课桌面一周等。 (2) 用数学实验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讲重量单位千克时, 可以用天平称1千克沙子, 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分硬币, 也称出正好1千克的重量, 放在天平的两端, 正好平衡, 使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得出1千克=1000克, 由于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师生一起实验得出结果, 记忆也牢固。在创设的情境中, 由于情感贯穿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努力学习,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篇8
一、动机及研究背景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原因。英语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力因素,是学习者激励自己达到英语学习目标的内在驱动力,是学习结果的重要预测因素。
20世纪50年代末Gardner和他的同事就开始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他们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学习动机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占据了主导地位,该模式将动机分为融入型(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instrumental motivation)两类。融入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对外语本身产生了强烈兴趣,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并希望融入所学外语的社会。执有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能体会到学习外语的乐趣,不觉枯燥厌烦,更易于掌握外语。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是学习者出于某种目的或实际需要而掌握外语的愿望,如通过英语考试、就职外企、留学英语国家等。Gardner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有融入型取向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更主动,成就更大,更能获得满足感。该模式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未充分考虑单语环境课堂教学这一背景,未考虑学习者的认知因素和自主能力,是一个静态的模式。
Weiner (1974)提出的动机归因理论总结了个人解释成败的四种因素:自身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是描述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Weiner又从稳定性维度划分以上四种原因:能力和任务难度属稳定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属不稳定因素。Weiner认为内外原因和稳定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对个人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起不同作用。稳定性维度对以后类似情境中的成功期望或预测有重大影响。例如,如某人把在一项任务上的成功归因于稳定原因(他的能力强或这项任务对他而言容易),他自然会期望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继续成功。如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原因(工作努力或运气不错),那么他对下一次的成功就没有把握。Weiner从稳定性和内外原因两个维度来解释人的成就动机和行为得到了许多实际研究资料的证明。该理论是全面客观的,是对成就归因理论的发展。
Deci和Ryan (1985)提出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看作动态的因素,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无动机(amotivation)。其中内部动机又细分为:了解刺激型、取得成就型和体验刺激型。该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将动机按自我决定程度的高低视作一个连续体,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胜任、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该理论体现了动机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众多的动机理论的整合提供了基础。但作为一种新生的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理论推理过多,缺乏严格的实证支持。
Dornyei (1994)提出外语学习动机三维建构模式从语言层面(Language Level)、学习者层面(Learner Level)及学习情景层面(Learning Situation Level)三个维度界定外语学习动机,为动机领域的深入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该模式未能揭示各因素和成分间的内部关系。Dornyei (2000)对其进行了拓展。拓展模式关注学习动机的动态本质提出动机的过程性和发展的时间概念,从而将影响动机的诸多因素有机联系起来。
二、激发动机的策略
动机理论的不断成熟,为教育者的实际教学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机,保持动机水平,将外在动机内化成内在动机成了大学英语需要解决的问题。
Csizer和Dornyei (1998)进行了一项较有影响的相关实验,提出了在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卓有成效的十项宏观策略,即激发语言学习者动机“十诫”(Ten commandments for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2.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氛围;3.正确说明学习任务;4.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5.促进学生的自主语言学习能力;6.使课堂充满乐趣;7.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8.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9.让学生熟悉目的语文化;10.增加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
Oxford和Shearin在全面分析归纳主流动机心理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给教师们提出了五点建议:1.教师应明确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2.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成败归因观;3.即使在同一个班里,学生学外语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教师应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说明学外语的好处;4.教师应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外语的焦虑感;5.教师应将外在奖励设计为外语教学的一部分,但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自我激励机制。
我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培养、激发、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克服困难达成目标上的表现优于目标不明的学生。针对大学生过四级、出国、就业或个人兴趣等实际需求,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充分说明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好处;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把一个较高层次的远期目标分解成多个短期的小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刚上大学的学生往往对高校的英语学习感到不适应:英语课时少、任务重又缺少教师的严格监督,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提出明确的英语学习阶段性目标,让学生在完成小目标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学生才会有持久的动机和耐力去实现较大较高层次的目标。例如以“一个月记忆600词汇”为题,记录每天记忆词汇的时长、词汇在巩固阅读中的再现情况、自己的感受,从而有目标地管理、监督和调整自己记忆词汇的方法和计划,为实现较高层次的远期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短期目标的实现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让他们看到实现远期目标的可能性。
2.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改善课堂氛围。
兴趣最能激发学习动机。英语教师要改变枯燥的只注重篇章,词、句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和实事话题。教师需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大量语言实际操练活动如猜词、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我陈述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英语课堂有趣。在课堂上,教师要能使用幽默的技巧,不失时机地走下讲台和学生互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的拘束感和压抑感,这样课堂学习气氛就自然和谐而活跃,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动机也自然提高了。
3.采用多样的评价措施,引导学生合理归因。
教学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采用纵向评价避免横向比较。大学英语多是大班教学,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个性特点采用多层次的,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标准。当学生表现好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应注重考察每个学生的进步或退步情况,避免将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作比较。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积极评价和自我审视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成长。大学英语学时长、任务重,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效果反复的情况时常发生,如遗忘了上个月记忆的词汇。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度过学习中的低谷时期,引导学生合理归因。例如,大学生的记忆力个体差异并不是很大,词汇的遗忘主要归因于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够,对词汇的及时复习和阅读巩固练习做得还不够。正确归因让学生在挫折面前能作出正确的自我审视。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教师的帮助和外部的刺激最终目的都是要将学生的外在动机内化为内在动机,从而能持久地、坚持不懈地完成大学英语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学改革以来,大学英语增加了上机课,教师可在这样的课程上布置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或分小组完成,让学生熟悉各种任务的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完成任务的程序和策略,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完成任务的成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化。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外语学习动机和动机激发策略的最新成果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 本文概述了主要的动机理论及动机激发策略, 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动机理论,动机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高一虹, 程英.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变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5) :25-28.
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篇9
(一) 定义
20世纪50年代, 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这样定义学习动机:“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以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的综合。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 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学生习得之后, 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会进一步被激发。从而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乐于学, 勤于学。“学习—动机—学习”的良好效果体系是我们共同期待达到的目标。
(二) 分类
动机的分类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从学习目的的角度, 我们把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即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融合型动机即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对于目的语社团的兴趣, 从而希望加入到社团的社会生活。从学习的原因这一角度来看, 我们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者学习动力的出发点不同。内在动机学习的出发点是源自于自身的内在因素。通过学习活动, 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活动本身获得鼓励, 学习动机从而得以维持。外在动机的出发点源于外在因素。在其作用下, 推动学习者习得语言知识。可以看出,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不同。前者能够长期促使学习者自律学习, 并且保持学习兴趣。二后者可能持续时间不长, 在阶段性目的达到之后, 学习动机可能马上消失。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 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二方面, 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向, 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积极学习上。第三方面, 激励学生前进, 使学生具有更远大的目标, 希望更上一层楼。但是, 动机的性质可能不同, 强度不同, 从而对学习效果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三、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选材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欢乐的课堂气氛。
语言的学习, 最终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 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置身于真正的语言环境中, 感受语言的魅力, 通过学习与课堂应用, 获得学习的动力与满足感。比如:T:which movie star do you like best?What’s you favorite animal?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来回答课堂问题, 从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对应于产生探求的渴望与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另外, 可以创设一些情景,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表演天分,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创设多种教学活动, 来活跃课堂。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一人式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学习, 增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二) 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 学生的发展目标最恰当的应比现有能力稍高为恰当。过高目标与过低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确立与发展都是不利的。在教师恰当教学目标引导下, 学生慢慢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在进步中发现自己的潜能与优点, 从而巩固其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负面情感因素, 教师应该注意对动机水平的控制。维持高水平动机适合较为简单的任务。在实行较为复杂的任务时, 应该适当降低动机水平。
(三) 注重师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指的是在日常教学环境下, 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每一位学生都希望成为老师眼中最好的那一个, 这也是学习动机的一个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仅在学习上, 甚至在学生性格与人格发展方面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很多学生反映, 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个学科, 讨厌一个老师甚至讨厌一个学科。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与学生健康关系的培养, 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多多交流, 倾听学生的心声与想法。杜绝对学生的偏见, 挖苦与贬低。教师应该给学生以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合理表扬与批评
通过皮革马翁效应得以证明,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肯定性激励语言, 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对于发展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作用。恰当的表扬与鼓励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使学生在表扬后, 增加良好表现的频率。在一般情况下, 教师正面积极的教育作用比负面批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与学习动机的建立都更具有帮助。如果学生在英语课堂犯了错误, 老师就其正面的成果进行肯定, 再慢慢引导其改正错误, 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学生在犯错的情况下, 也应该及时给与恰当的批评。但是要做到适度的原则。如果老师就其错误夸张、批评扩大, 就很有可能磨灭其信心与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教师应从多方面调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与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王才仁.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2]游志勇, 浅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 2002, (5) :116, 117.
[3]张志红, 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培养[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 :330.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93.
激发学生热情,培养英语学习动机 篇10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材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假如像有的教师那样,一切放给学生,完全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的话,很难达到教学的目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做点文章”,至少在花样上翻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这里面的关键环节,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核心。其实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时候直接联系,好的方法学生容易记住,也爱学习;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厌学,教师教得也费劲。教学就是学生学的内容和教师教的方法完美结合,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就是教学的全部精华。
现在我们举例谈谈。在学习I can’t find my()?这个句型时,我们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在后面的空格里如何填内容,至少讲四五个例句,有时还得多讲几个。在经过这样一些过程后,可以让学生自编对话了,对话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简单,可以复杂,最好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一次教学中有两位学生,完成的对话内容非常精彩,稍微胖点的男生扮演圣诞老人,书包里装有圣诞礼物,另一名瘦小的则扮演小狗。故事情节的开展后,圣诞老人急切地问小狗:“Where are my shoes?I can’t find my shoes.Can you find my shoes?”
小狗抓抓脑门回答:“Yes,I can,but I’m hungry,I want to eat some meat.”
圣诞老人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从书包里掏给小狗“一块肉”,又问:“Where are myshoes?”
小狗一边大口地吞吃一边放大声音说:“You put your shoes in your bag.”
以上对话,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学生的表演技术到位,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有机结合。像这样的对话,学生只要动动脑子就能编辑出来。这种既练习了新句子,又同时复习了旧知识,还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是成功的,我们应该经常使用。
二、营造问题情境,积极思考问题
家长们经常说,学生在家里就不好好学习,希望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长一点,言下之意是学生在学校就能好好学习。我想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家里没有学习的环境,所以就从心里放松了对学习的重视,精力就不集中了,这样看来,营造合理的学习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就能主动地去学习,无需教师敦促。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去设置适合每科的学习情境,就英语而言,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办法,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提问法
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直接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这种方法简洁明了,一问一答很实用。教师提出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不能漫天撒网似的,使学生无从回答。平时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就发现有的教师提问题不注意针对性,感觉提出的问题很“大”,我们教师都无法回答,何况是学生。
有一次,我们听一名女教师的课,她的提问就很好,她在讲解“What are you doing”时,课前变换人称,用“Li Ming,Danny,Jenny and Mrs.Li Ming are at the train station”为过渡,紧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In Lesson 11.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Who is loud?这样的引入新课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就是奔着句型来的,开门见山直接明了,不愧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二)活动法
一节课,不能让学生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年龄越小的学生,他们的坚持力就短。一节课,过了十五分钟左右,就会发现一半的学生屁股就晃动了,不是左右摇晃就是脑袋左右偏转,所以,教师可以在集中精力讲解十分钟左右时,设计一个活动的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动起来,然后再静下来,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这从心理学上讲,就是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来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
一节课当中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适时地去调整,去完善,久而久之就会积累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就是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心得。当然,这个需要我们自己揣摩,自己总结。
三、及时反馈,新旧互补
有的教师喜欢做小测试,出几道题或者是一套微型试卷。爱测试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而有的教师懒于做这些工作,也就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就无法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故而教学成绩就不好。其实,及时反馈不一定是测试的内容,作业的及时反馈也是一项很好的形式。英语教师每天及时地反馈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的公开课或者优质课评选时,往往看不到这一环节。反馈就是更正昨天的错误,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就能有新的体会或者发现。如果不去复习,学生越学越糊涂,在一定程度上说,差学生就是没有及时反馈的原因。英语教师更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复习,因为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课,学生容易忘记,容易厌倦,如果做不到这点,那我们的英语教学就势必会越走越窄,到最后只能感叹学生不好教了。
总之,英语课程的教学,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学生反感不爱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就要在学生、教师两个方面想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学习大潮中来,把英语教学抬高一个层次。
摘要: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不外乎学习环境的影响、文化因素的制约、学习策略不合理、学习动机不纯、教师的教学态度等。在这些因素当中,我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了,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前能够很好地预习,上课能认真听讲,课后能及时地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可以说,教师不教,学生完全能够自己去学习。所以,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决定性的步骤。
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篇11
一、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俗话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比如,在教学“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先提问学生:有哪些同学乘坐过飞机旅行请举手?大家想不想探究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呢?教师再通过课本实验硬币“跳高”比赛来创设问题情境: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这时学生在情境之中产生了各种疑问和猜想,并展开热烈讨论。接着,教师引导、诱发学生提出下面一些问题: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否跟气体压强有关?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这样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推理、分析、判断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很快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更为主动、活泼。
二、动态情景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象直观的教具,巧妙地运用活动投影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教学时可通过创设动态情景,变静为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变难懂为易懂。例如,教学“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内容时,教师让两个学生上来讲台表演:一静一动,同步同向走路、相对而行等情境表演,接着再运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的特点,创设动态情景,抓住“参照物不同”这个关键,加深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等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使学生在观察不同动态情境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内容的结构特点和分析方法。
三、活动情景
物理知识教学置入游戏活动情境中,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透镜”的一课中,为了加深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照相的游戏:屏幕上有一个大头贴,请利用老师提供的照相机在不同位置给大头贴拍照,看谁拍得好,并介绍自己的拍照经验,各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参加活动。由于老师提供的照相机中有学生没有见过的老式照相机,各小组成员马上进行了热列的讨论,有经验的学生也抓住了向别人表现的机会,我马上被学生的聪明和浓厚的氛围所感动。有不少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心得时把物距、像距及像的大小变化描述得很具体、透切,还拓展到了投影仪、放大镜等应用上,所有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超出了我预期的效果。结果是在本节内容小测中出乎意料的优秀率非常高。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思想在这里交流,经验在这里丰富,思维在这儿拓展。
四、成功情境
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愉快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光的传播”时,教师提问:“什么时候会出现日食现象?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利用地理课学过知识和刚学到的知识来回答:“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成一直线时就形成日食,它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教师立即说:“同学们真棒,回答得真好,你们自己表扬自己。”学生很高兴地自我鼓掌一次。这甜滋的情感体验必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驱使他们向第二次的成功迈去,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列宁说过:“一个人的理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责任编辑 黄日暖
激发英语学习动机 篇12
一、英语学习动机激发缺失的原因
课堂学习动机激发是否成功, 是否恰到好处, 是否得以良性保持, 有多方面原因, 如学生主体作用, 班级群体特征, 课堂学习外部环境, 但笔者认为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
1. 观念更新不及时
英语新课标中要求教师需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使学生具备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与促进者。没有这样的认识, 课堂教学就会缺少主动性与创造性, 何谈高效课堂?
2. 能力提升滞后
教师自身学习不够, 不能拓展视野, 没有较高的分析教材、善用教材的能力, 不能明确提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此外, 有些教师缺乏课堂沟通与应变技能, 不能思路清晰、灵活智慧地驾驭课堂学习活动, 此类现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3. 人文素养待提升
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 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激活, 情感得以滋润, 智力得到开启。教师自身没有崇高的追求, 没有深厚的文比底蕴, 又如何能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 如何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影响的因素
众所周知,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 有着相当的权威性, 他可以通过提供指导、支持、限定、养成教育等多种途径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笔者认为, 影响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1. 教师的个性特征
如教师的能力、热情度、同情心、可信度等, 这些品质可以激发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动力。学生会力图通过良好的英语学习表现, 来引起老师的关注, 从而接近老师, 达成心理上的认同感。
2. 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
这里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兴沟通能力, 包括缩小师生间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于以下方式达成知晓并喊出学生姓名:使用幽默技巧, 在教室里走动得多些, 或是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主动谈及自己个人的话题与事例等。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途径
1.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
我在“学讲练探”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 始终强调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主学习”前置, 通过“自主学习导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暴露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为下一步展示做好准备。因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时空和方法,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明显增强, 从而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 情境先导, 赋予语言真实性
成功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设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在教学牛津英语模块Unit2, task (关于防止近视) 这一部分时, 我巧借班上学生的真实情况创设了如下的课堂导入语:Have you ever con-ducted how many students are short-slghted in our class? (Looking around at the students.) Yes,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are wearing glasses.A serious problem.Right?How would you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f you were the headmaster of our school?...yes, good.Now let's listen to the measures from No.1secondary school.Let's see what have they done to protect students'eye-slght.如此一来, 学生的听力训练动机一下子得到了激发, 枯燥的机械训练变成了有意义的活动。
⑴适当运用幽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紧张的课堂不失诙谐
笔者在执教第10模块第2单元Reading部分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USA时, 在课的结尾带领学生欣赏了英语诗歌。教室里在紧张的阅读、会话和写作训练之后, 响起了优美的诗歌朗诵的配乐,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教师所设计的主旨:不断学习进取, 让青春永驻。即便到了下课时分, 学生依然有恋恋不舍之意。
⑵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 对学生做出具体而又恰如其分的形成性评价。比如:1 appreciate our creativity by expresslng yourself;Great!Your idea is so creative.I haven't thought of that.此类评价比起泛泛而谈的评价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学习的成就感。此外, 教师应当多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学生间的评价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总之, 在各种高效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之际, 我们一线教师应当不断学习, 认真研究新课标, 研读教育教学理论, 做一名有自己思想的高中英语教师。学会透过层层迷雾, 探索高效课堂的一般规律, 本文所论述的学习动机激发便是高效课堂创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相信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实践、反思, 我们就一定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走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 即把学生的“学”放在主体地位, 建立“学”的课堂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 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得课堂高效化。
【激发英语学习动机】推荐阅读:
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11-29
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07-08
浅谈理工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09-09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07-27
初中激发学习动机教案08-1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09-24
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12-09
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12-08
激发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策略05-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论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