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2024-07-26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共12篇)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英语词汇教学中更是如此。词汇是制约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我们看到, 凡是英语成绩差的学生, 大都是没有记住多少单词。究其原因, 就是没有兴趣, 缺乏毅力。久而久之, 他们就成为英语学习中的落伍者。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高了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要求, 并对每一个级的词汇学习都做出了词汇量的规定。比如,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量增加到1500~1600, 对这些词基本做了词义和用法注释, 另有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八级词汇的目标是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总是抱怨词汇记忆困难, 不少教师经常将学生英语成绩差的原因归咎于学生词汇量的贫乏。一方面是词汇教学的要求提高了, 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词汇学习面临较多的困难。如何克服学生词汇学习中的困难, 是英语教师面临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词汇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方法、措施, 愿与同仁商讨。

一、利用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 兴趣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精心备课, 适当拓展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词汇。把词汇学习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 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所学词汇。现行的英语教材每一单元都有目标、话题, 围绕这个目标、话题出现相关的词汇。例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nimals in a zoo单元, 动物名称词汇集中, 为了让学生感兴趣, 并尽快记住它们, 教师可用多媒体呈现这些动物, 带领学生逛动物园, 与动物见面。What’s this? It’s a bear/ tiger/ panda/ lion/ elephant/ monkey等。学生每读一个词, 眼、口、脑并用, 生动形象, 达到记忆的最佳效果。如果教师再应用句型What animal sign were you born ? 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____, 让学生用中国十二生肖动物的名称Mouse、Bull、Tiger、Hare、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Cock、Dog、Pig进行练习, 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信心倍增, 通过练习, 记忆这些词汇轻松愉快。

还可以用与动物相关的英语暗喻:as busy as a bee、as black as a bat、as brave as a lion、as cunning as a fox、as fierce as a tiger、as quiet as lamb、as greedy as a wolf、as proud as peacock、as silly as a goose、as strong as a horse等来扩大词汇量, 渗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学习颜色一组词汇时, 教师可以把下面的儿童英语诗歌给学生略作解释, 使学生了解其背景, 再朗读。学生既了解了世界上种族歧视的存在, 又通过语境记住了单词。

Dear white, something you got to know

When I was born, I was black. When I grow up, I am black.

When I'm under the sun, I'm black. When I'm cold, I'm black.

When I'm afraid, I'm black. When I'm sick, I'm black.

When I die, I'm still black.

you - white people,

When you were born, you were pink. When you grow up, you become white.

You're red under the sun. You're blue when you're cold.

You are yellow when you're afraid. You're green when you're sick.

You're gray when you die. And you, call me " color"?

二、利用英语谚语、格言、谜语等激发学生学 习词汇的兴趣

谚语、格言、谜语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它们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蕴藏着英美等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 是了解其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金钥匙, 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载体, 读起来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在词汇教学中, 穿插一些英语谚语、格言、谜语来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谜语:What is the smallest room in the world? —Mushroom ( 蘑菇 ) ;What kind of water should people drink in order to be healthy? —Drink well water ( 井水, 健康的 ) ;学习trouble一词, 可以穿插谚语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 ble troubles you等。通过学习这一谚语, 学生既了解该词具有名词、动词属性, 又附带学习了not... until句型。学习master, servant时, 及时应用谚语like father like son, 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 like master like servant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达到长久记忆。教师还可以精细选编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当, 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的谚语、格言让学生背诵 。例如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Haste makes waste. No pains, no pains. 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Kind hearts are the garden ; kind thoughts are the roots;kind words are the flowers; kind deeds are the fruits等。学生如果能多掌握这样的英语谚语、格言, 记忆词汇就会轻松又有趣, 既记住了单词又陶冶了情操。

三、巧妙运用构词法剖析词汇, 化难为易, 轻 松记单词

英语词汇总量很大, 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 各个词汇之间有联系, 而且系统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 集中呈现,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规律, 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

词汇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牢记英语单词常见的构词方法———合成、派生、转化, 还要精选一些例词加以剖析、比较, 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开拓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巧妙记单词。例如学习moonwalk (月球行走) 、softlanding (soft +landing) (软着陆) 、blackmail (black+mail) (敲诈) 、land- mark (land+mark) (地标) 、shorthand (short+hand) (速记) 、pickpocket (pick+pocket) (扒手) 、downfall (down+fall) (衰落、垮台) 、safeguard (safe+guard) (保护) 。学习nonsense/nonsmoker/nonstop/nonef- fective等时, 可把单词分解为non +sense/non + smoker/non+stop/non+effective。这样学习词汇, 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激发兴趣, 增加学习的动力。教师还可以把一些表示意义相反的前缀、后缀词来比较, 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词汇的构词方法。以over与under为例:overbid (出高价) / underbid (出低价) 、overcharge (多收费) / undercharge (少收费) 、overdone (过火) /underdone (不到家) , overdressed (着装太讲究) /underdressed (着装不太讲究) 、overestimate (估计过高) /underestimate (估计过低) 、overground (地上) /underground (地下) 、overpay (多付) /underpay (少付) 、overweight (超重) /underweight (欠重) 、overprice (定价过高) /un- derprice (定价过低) 等。

通过对词汇的剖析、比较, 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英语词汇构成的一般规律, 从此记忆单词有法可循, 快而长久。

四、整理课外词汇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及娱乐和体育活动层出不穷, 与之相关的新词汇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课堂。学生对这些词汇很有兴趣。教师要及时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词汇, 穿插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例如, 与网络有关的有e-business (电子商务) 、e-trade (电子贸易) 、e-market (电子市场) 、e-service (电子服务) 、e- life (电子生活) 、e-mail (电子邮件) 、online re- cruitment (网上招聘) 、online shopping (网上购物) 、software (软件) hardware (硬件) 、chatroom (聊天室) 、networm (网虫) 、network (网络) 、netciten (网民) 、palmtop (掌上电脑) 、computer hacker (计算机黑客) 等;与娱乐有关的有soap opera (肥皂剧) 、digital camera (数码相机) 、walkman (随身听) 、break dancing (霹雳舞) 等;与篮球运动有关有dribble (运球) 、steal (抢断) 、rebound (篮板球) 、shoot (投篮) 、block shot (盖帽) 、assist (助攻) 、free throw (罚球) 、scoring (得分) 、guest team (客队) 、home game (主场) 、fast break (快攻) 、all-star (全明星) 、final (决赛) 等。教师在精选这类词汇时要紧扣课程标准, 贴近现实生活, 符合学生口味, 让学生在记单词活中见趣, 趣中生巧, 在轻松的气氛中记住单词。

五、用多媒体辅助词汇教学

教师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词汇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Festivals一课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首先呈现出身着红衣的圣诞老人, 并不失时机地提问“Who is this?”学生立刻回答:圣诞老人。于是在屏幕上打出Father Christmas/ Santa Claus这些词, 紧接着屏幕上又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圣诞节图片, 并配有英语单词Christmas tree/ light/gift/ cake/ shopping/ card/stocking/roast turkey/chimney/ fire place等。过完圣诞节, 又要过中华民族的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过年 (have the Spring Festival) 要买年货 (do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贴对联 (Spring Festival cou- plets) 、贴年画 (New Year paintings) 、贴剪纸 (pa- per-cuts) 、放烟花 (fireworks) 、祭祖宗 (offer sacri- fices to) 等。在初一 (the beginning of New Year) 要舞狮 (lion dance) 、舞龙 (dragon dance) 。除了这些活动, 人们还要相互问候 (greeting) 和祝福 (bless- ing) . 祝福语有 : 岁岁安然 (Peace All Year Round) 、心想事成 (May All Your Wishes Come True) 、吉祥如意 (Everything Goes Well) 、一帆风顺 (Wishing You Every Success) 、祝你新的一年欢乐幸福 (Wish you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in the coming year! ) 等。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演示, 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 词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不见意趣, 必不乐学。”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单词识记的兴趣, 引导学生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记忆单词, 使学生乐学、巧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与策略, 高效记忆词汇, 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词汇应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 指导学生系统、规律地学习和记忆词汇,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词汇。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兴趣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2

平定县冠山联校东关小学

[论文摘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总之,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喜爱语文,就会深钻细研、感悟创造,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激趣熏陶竞优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正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高涨。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点尝试。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起到悄无声息的“熏陶”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生的模仿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并适时、适地背诵一些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这样不但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会使他们耳闻濡目染,无形之中感受、体会到语文其乐无穷,明白学语文要日积月累,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开始,并慢慢地喜爱上她。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竞优比赛,所以我在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十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竞赛成绩月月轮换。把学生的预习质量、写字效果、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课外积累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上所讲解的材料,对材料加以分析的事实的处理方法中。”可见,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两个,首先是要深钻教材。教师要细细研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课文结构和表达方式要全面把握,精细地揣摩,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课文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的表演欲极强,在教学文言文《学弈》的时候,分别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自告奋勇抢着上台,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语调乃至性格特征在表演中得到充分表现,变得具体可感,从而

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语文成绩当然参差不齐。要让好的更好,差的变好。老师就要平等对待,提出不同要求。我们对好学生不能骄惯,要求精益求精,比如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更难的作业,抽出时间参加班级活动等。这样既不让他们变成“小书呆子”,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每次少布置作业或布置较简单的作业,让他们慢慢找回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当然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人为拔高,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达到逐步转化。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3

首先是重视学生兴趣的形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面是不行的,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是行不通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处理好以下的辩证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重在“学”,要化“教”为“学”。这是教育思想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费力不讨好。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转变老师要他学为他自己要学,并努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才能使他们真正学好英语。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学。每教一种语法,一定要学生先自己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老师略加点拨。这样学生才学得牢固、踏实。

死与活的关系。“死”与“活”,重在“活”,要化“死”为“活”。这是教育目的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切合生活的实际,学习的效果也不好。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视它的实用性,那是教学目的的偏离。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掌握知识。每教一篇课文,或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样,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效果好。

外与内的关系。“外”与“内”,重在“内”,要化“外”为“内”。这是教育内容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外在的表面的知识,忽略了内在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一毕业,就把所学的所有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内功。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启蒙课内而得益于课外,或引外助内,外为内用,或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讲课中,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迁移能力。

苦与乐的关系。“苦”与“乐”,重在“乐”,要化“苦”为“乐”。这是教育方法的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强调学习的刻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引诱。应该讲,那是良药,但却苦口。我们要给学生以良药,但可以以糖衣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也学得好。

其次是分析学生兴趣形成的条件。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力较牢固,想象力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中学生正处在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愿意表现、争强好胜等特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我们中学教师只能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可以肯定的说,教学中切实处理好以上的辩证关系,是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我们要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下面我结合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激发兴趣”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希望能与大家共享。

化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4

一、运用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初三学生的一门新学科, 对此科的知识和内容感到陌生、感到好奇.每节课的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 实验中变幻莫测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 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上“绪言”课时, 我先避开书本, 做几个趣味实验:“空瓶生烟”;“烧不坏的小手帕”;再把一张事先用酚酞试液写好“化学”两个字的白纸 (晾干) 挂在黑板上, 再用装有10%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喷射白纸, 白纸上立刻显出两个醒目的红字——“化学”;接着学生又看到镁带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 转眼间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白色粉末以及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液体变浑浊等等.学生第一次目睹这些奇妙的变化, 兴趣一下子被激发, 思维活跃, 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 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

二、精彩的语言, 巩固学生兴趣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是教师表达情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而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富于科学性、艺术性的语言, 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

精彩的语言是最能赢得学生的.重点和难点不在于教师的多次重复, 而要少而精, 语言的表达要考虑其简洁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讲过滤操作时给学生提出六个字“一贴、二低、三靠”, 板书少而精, 又便于学生记忆, 促使他们动脑思考, 更增添他们的听课兴趣.

化学的理论教学往往是抽象的, 空洞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厌烦, 教师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 变无趣为有趣, 例如:要求学生熟记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时, 可添上“钾和钙”把它编成四句话:“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化合价是写化学式的重要依据, 因此要求学生对一些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牢牢记住, 可编出顺口溜: (1)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钾钠氢氯银, 二价氧钙镁钡锌, 二四六硫二四碳, 三铝四硅五氮磷, 铁有二三铜一二. (2)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浓厚, 加快了学生的记忆速度,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一堂成功的化学课, 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 学得轻松愉快, 对精彩的化学反应终身难忘;而一堂失败的化学课则会使学生昏昏欲睡, 所教内容随着教师走下讲台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如果在讲授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时, 适当插入某些有趣的化学史或化学小故事, 就能克服满堂灌的通病, 又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讲空气时穿插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拉瓦锡的成才之路;讲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供呼吸时, 适当插入一些小故事, 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一些干涸的深井或地窖人为什么不能进去.课堂上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 这样既让学生动了手, 又让学生动了眼、动了脑, 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化学讲座--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知识与化学有关, 而这些现象是学生经常接触但又缺乏理解和解释的问题, 更不懂得把所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空气与水的污染、原因、防护, 衣服上的油污怎样清洗, 水壶中为什么有水垢、其成分是什么、怎样除去, 玻璃刀为什么能裁玻璃, 自然景物如石钟乳、石笋的形成, 石灰粉刷过的墙壁为什么会变潮湿等等.充分利用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浪花, 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更易掌握相关的知识.

五、增强作业的多样性, 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育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解题型作业, 单调的作业, 学生感到乏味, 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作业, 这对教学十分不利, 若对作业单一的形式作改进, 实现作业形式灵活性和多样化结合, 既可减轻学生的疲劳, 又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兴趣.如制作化学模型、调查环境污染问题、撰写小论文等, 为学生创造机会,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化学是一门生动活泼的学科, 学之有趣, 用之有味,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发展.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篇5

一、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程颢、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中写到:“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里充分肯定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释放学生思维,保持学生有效思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这就说明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对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情感,有效催化学生思维,课堂教学有效性便可大大提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听得专心,说得由心,读得用心,写得贴心的特点,并且这一学习过程会让他们经久回味,难以忘怀,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有:角色朗读、音乐渲染、情境再现、艺术性描述、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经历等等。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注重课堂语言表达,挖掘文本情感之美,通过音乐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引起共鸣;通过回顾自身生活经历来唤醒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心灵上的距离。此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充满激情,深入挖掘体悟并且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从而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师生思维也就异常活跃,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具体方法如下:

1、巧妙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2、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以情激情。实质是新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即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存在着除知识技能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向多元的互动交流。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乐于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同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其中教师的语言是重要的渲染手段。很多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都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并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情来激生情。其中,学生的特色朗读特别能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在朗读中,他们自主地被文章所吸引、所打动,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乐于深入学习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第四、五次幻想的内容是重点段,学生细读后,虽有感悟,但只是浅层次的。第四、五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不解?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兴趣盎然,而后又产生许多疑问。如前三次没有写小女孩的语言,为什么这次写了,而且是叫起来的?前几次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第五次却是毫不犹豫地擦燃一大把火柴,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思想开阔了,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激起探讨的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展开自学讨论。这样,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坚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文本都应该为学生服务,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就明确指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认清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阶段特征,把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其次,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是以往的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再次,我们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合理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话题,平等发表自己的见解,恰当巧妙的把新旧知识、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线索,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及时反馈、点评,教师与学生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真正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成长。如:教学练习三中的口语交际《指路》时,学习完之后,我设计了许多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去新华书店看书,想看有关恐龙的书籍,你又不知道在哪儿,请你去问一问书店的阿姨。等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知识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6

关键词:创设;情境;兴趣;积极

教学情境指在心理学、方法论和教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利用各种现象、规律和教学手段,创设出一些真实性或较真性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启发幼儿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应联系实际,从简单的知识,从幼儿身边的环境、事物和现象入手;也可以利用影视资料以及电脑和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把幼儿的思维带入具体的场景中,还可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活动准备”或“活动延伸”等,为幼儿创设多种课程情境。

一、积极创设问题环境,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小进步,大疑大进步。疑是启发思维活动的钥匙。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开启幼儿思维。如在一节科学课“镜子反光”中,当教师把镜面教具交给孩子时,他们高兴极了,有的拿着在照镜子;有的在晃动找光影;有的小朋友却茫然的不知道怎么办。这时,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你们是怎样玩镜子的?你们发现了什么?假如拿到有阳光和没阳光的地方照一照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不同?小朋友很聪明很快都向有阳光的地方跑去。随着课堂的步步深入,教师又给孩子们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你们还能把光反射到哪里?反射的光会动吗?除了镜子能把光反射到墙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反光?由于这些问题是逐步深入,步步提高,体现出幼儿认知规律的特点,有效地引导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对“光的反射”这一科学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积极创设激励情境,增强幼儿自信心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换起和鼓舞。”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好奇、好问、探究,有些行为不合乎逻辑。如,有些孩子出于好奇把蚂蚁窝搬开;把蚯蚓割成两段;为了明白玩具车为啥能动把崭新的玩具拆开等。此时,作为教师要不失良机地对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激励孩子,让他们产生学习动力,而不是泯灭孩子探索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孩子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情境,用鼓励性的语言和眼神,经常告诉幼儿“你真棒”。在幼儿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时,教师应给与期待和鼓励,只要他的发言有一点点闪光,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班里有个小朋友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我就经常让他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渐渐的他不在怯缩逐渐融入了集体中,自信的笑容也常挂在了脸上。针对不足,则应耐心指出而不是讽刺打击,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教师的有效指导会让孩子增强自信心,让孩子知道“我能行”,这样孩子不仅会感到教师的对他的信任,而且会产生感情的共鸣,从而主动学习。

三、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学会思考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个别差异,每个孩子在课堂表现不一,反映问题时间不一,所以只要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么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严厉呵责所营造的呆板气氛,只能使幼儿一味听从教师指挥,不可能让孩子充分表现他们的才气和个性。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融洽,幼儿精神放松,能有效地调动他们探讨热情与思考的积极性。如,在我组织一次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创设了游戏与幼儿一起玩,先让幼儿观察有哪些动物,并说说动物的神态,再让孩子们去模仿小动物以及动物的睡觉姿势,最后让孩子想想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要这样睡觉呢?小朋友都大胆设想回答:有的说猴子是在树上挂着睡的;有的说熊是躺下的;还有的说鹤是站着睡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有效地掌握了本节课。所以,孩子对课堂的兴趣不仅仅是孩子自己,更多也在与教师能否为孩子创造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求知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思考的过程。所以在孩子面前教师采取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幼儿共同学习,使课堂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孩子积极思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平常生活中,教师应多让孩子自己思考这样做对不对,让他们自己思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教学中,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虽小,但也要允许孩子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指导。

四、积极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来设置教育情境,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如,在《秋天的水果》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具有秋天的特征的情境。教师和孩子一起在墙上贴上秋天的落叶,室内有秋收的果实角;秋天水果的图片,还可以用各种树叶粘贴作品,用橡皮泥捏出各种水果,并将它们布置在教室中。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的教育环境,幼儿能较好地掌握秋季的特征,使教学有了较好的成效,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龄特点来设置操作材料,如,小班分类能力培养的操作材料就可按图形、大小、颜色,用途来投放。事实上色彩鲜艳、新颖,动手可操作的材料,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主动探索的兴趣。通过这些操作体验,让幼儿在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7

要想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进入角色, 就需要教师增强语言魅力, “厚积而薄发”, 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 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是语言。”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 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 获益匪浅, 自然而然地产生美感体验。讲事件, 讲得有声有色, 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讲人物, 讲得栩栩如生, 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直接对话。要增强课堂的语言魅力, 需要教师具有学识、智慧和激情三方面素质。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对作品、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激情投入, 用心激情, 以情感人。

增强语言魅力, 用美的语言去描写自然的美、人物形象的美, 再现生活的美, 揭示人生真谛和科学真理, 这样, 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 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味语文之美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 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 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包括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和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阅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 无论是写人、叙事, 还是描景、状物, 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 很适合反复诵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 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 让学生广泛阅读。开辟了“每周必读”, 读报, 课外阅读摘记, 并不定期进行交流, 从而在班中掀起了阅读的热潮。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欣赏语文之美

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 让学生快乐、喜悦、痴迷。包括情境激趣、小组探究、走向社会等。

1. 情境激趣“乐”语文

在教学《童趣》时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盯着教室里的电扇, 让他们切实的体会到“项为之僵”的感受。教师创设了情境, 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学语文。

2. 小组探究“析”语文

在教学《安塞腰鼓》时, 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美在什么地方, 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最后学生互评, 老师点评, 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 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3. 走向社会“用”语文

学生学习须以生活体验为基础, 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等, 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8

一、趣味记忆法

有人将化学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有很多元素和公式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初中生接触化学是从元素开始的,要让学生记忆元素周期表是一门苦差,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让艰苦的记忆变成愉快的、有吸引力的事情.趣味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图表记忆等方法.此外,还可以借助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来缩短记忆周期.

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重复记忆,牢记元素的顺序表,才能在此基础上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枯燥的记忆耗时耗精力,而且效果甚微.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元素名称的谐音,总结出一套故事情节,让学生很快能够记住.具体如下:钾钙 (一位“高帅富”的名字叫“钾钙”) 钠 (纳,“钠”的谐音) 镁铝 (美女,“镁铝”的谐音) ,锌铁 (美女的父亲“锌铁”) 锡 (失,“锡”的谐音) 铅氢 (千金,“铅氢”的谐音) ,铜汞 (媒婆“铜汞”) 银 (赢,“银”的谐音) 铂金 (百金,“铂金”的谐音) .

这样归纳后,学生通过谐音和故事情节的联想,很快就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而且这种记忆能达到长时效果,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即使“后进生”在这样的课堂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涨.

二、利用与开发图片

为了让黑白的文字表达变得更加丰富与有趣,新版的教材编排了很多彩色的图片,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与开发这些图片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彩的东西一般能较快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图片又具有很直观的表现力,使教材显得更加活泼生动.在以往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注重让学生看图片,记图片,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讲课习惯,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一些问题,并讨论解决,形成结论.面对多彩的图片,学生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发言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图片,得出结论.

例如,在铝质饮料罐的回收利用授课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图片,再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回收生活中可利用的物质,如废旧电池、废塑料、废金属制品的回收利用、实验后废液中可有用物的回收利用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三、趣味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堂离不开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具有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直观性强等特点.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

例如,在讲解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先是把无色的稀硫酸喷到用氢氧化钠溶液浸过的白布上,学生看到没明显变化后可能会认为两种物质之间可能没有发生什么反应.这时,如果教师又把稀硫酸喷到了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浸过的红布上,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红布变成白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时候会被激发:两种物质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值得注意的是,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如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仪器的洗涤等方面都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从而使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印象更加深刻.

四、课外参观调查

对新教材的使用要坚持“依据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的原则,对校本和校外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自来水厂、食品厂、造纸厂、化肥厂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防止工业污染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也可以调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事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课外参观调查应从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化学知识着手,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梅.新课程理念下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25) .

[2]蒋卫星.化学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 (中学版) , 2009 (10) .

[3]李胜.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7) .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9

一、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在国内学三年英语, 不如到国外去学三个月。”由此可看出, 良好的英语氛围和真实的语言情境能激发出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因此,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习惯等特点, 为小学生创设出有利的课堂气氛, 将生活中真实的场景搬到课堂, 充实教学内容, 通过情景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说英语,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来讲课, 虽然小学生在初次接触英语时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 但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便会很轻松地掌握一些日常用语。又如, 在英语课前的几分钟,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玩一些英语的小游戏, 如“Let me guess”“Follow me”等, 或者一起唱一首有趣的英文歌, 如《Happy New Year》《Hello, How Do You Do》《ABCD英文歌》等,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布鲁姆认为, 成功的英语课堂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如今,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妨将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中来, 将生活情境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并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授学生一些文具方面的英文单词时, 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成学生所熟悉的文具店, 并挑选几名学生上台表演买卖文具的情景对话。“售货员”与“顾客”各就各位后, 教师便说“Start”, “售货员”便与“顾客”进行以下对话:

售货员:Can I help you?

顾客:Yes, I want a pencil.

售货员:Here you are.

顾客:How much is it?

售货员:It is 1 yuan.

顾客:Thank you.I'll take it。

由此可看出, 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表演的学生兴致勃勃, 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够大胆地说英语,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利用儿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唱歌能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英语儿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 初次接触英语时往往被母语习惯所困扰, 一时不知如何去学习英语, 而英语儿歌不仅能够使学生迅速地记住一些英语单词和短语, 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时乐在其中。除此之外, 英语儿歌还是化解教学枯燥乏味气氛的一剂良药。例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的问题一时不能被学生所理解, 课堂气氛较为尴尬时, 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唱一首英语儿歌, 如《This A Duck》《动物单词歌》等, 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 使他们振作精神, 保持充沛的精力, 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实践研究表明, 与学生关系好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和尊敬, 而且对于关系好的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也会比较喜欢。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应该深入了解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并且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兴趣爱好,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培养学生。如今, 教师已不再是过去严厉的“教书先生”, 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每个表情和动作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因此, 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亲切感, 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同时, 在教学中还应该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认为上英语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从而在学习英语时更加有动力, 并乐在其中。

例如, 在讲“stop”这一动作时, 教师可以用双手做出“停”的动作;讲到“angry”这一情绪时, 教师可以双手叉腰, 做出生气的样子。在学生在积极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如“Very good”“Well done”等;如果学生回答错误, 教师也不要马上批评, 要以鼓励为主, 委婉地指出其错误的地方。除此之外, 在课后教师也要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为学生排忧解难, 并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 使之重拾信心, 这样教师才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尊敬、爱戴教师, 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因此, 在学习一项新知识时, 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 如果教师不经常改变教学方法, 学生很容易对英语感到厌烦, 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 游戏法

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教学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还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出交际性语言环境, 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其中。例如, 在学习水果的英文单词时, 教师可以在卡片上画出不同的水果, 如苹果、葡萄、橘子、香蕉等, 并随机拿出卡片提问学生, 谁迅速用英文回答出来是什么水果, 教师就把这张卡片当作奖品送给他。通过这种游戏,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大声说英语,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与观察能力。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用游戏法教学时,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游戏内容难度不宜太高, 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习惯, 并且要生动有趣, 这样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参与, 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竞赛法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 希望在各种比赛中都能够获得第一名。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适时在课堂中举办一些小竞赛。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比赛, 或是男女生间的竞赛, 通过让学生比赛读单词或默写英文短语来评选谁最厉害。这样既可以帮助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努力获取知识, 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配合, 从而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 鼓励表扬法

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大多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害羞, 不敢大声说英语, 因此鼓励表扬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不同表现分别给予学生“Wonderful”“Very good”等不同程度的表扬。对于性格较为内向、不敢大声说英语的学生, 教师可以在提问这名同学后, 让全班同学一起表扬和鼓励他, 使他在热烈的气氛中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及时鼓励和表扬的方式, 能够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缺点, 取长补短,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 利用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原本枯燥无味的静态知识变为生动逼真的动态画面, 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让学生认识英语、爱上英语, 被英语所吸引,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参与意识。

五、结语

如何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兴趣 篇10

一、分析其原因

1. 家长因素

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学生传授“重文轻武”的思想,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有的家长直接剥夺学生的活动时间用于学习。在家长的众多干预下,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发生变化,赞同了家长的意见,上体育课时不思进取,完不成学习任务时缺乏应有的耻辱感。

2.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在学生看来,体育课是玩耍的,只要自己参与就行,成绩的好与坏并不关心,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可以说学生没有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想法,处于被动接受的心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 教师因素

首先,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注重了课的结构和外在形式的统一,片面追随课的运动负荷,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上课造成了心理负担,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学习。再次,教师的基本功较差,不能完成正确、标准的示范和详细明了的讲解,课堂上不能吸引学生。

二、如何让学生自愿参加到体育教学中

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体育活动动机是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的内在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驱动力。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欲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自觉不可。”因此,要让学生产生“要我锻炼”向“我要锻炼”的动机转化。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见,学生学习的动机影响着教学效果,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需要是兴趣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这种双重身份,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不是一个消极的客体,而是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人,所以他也是主体。学生在一定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获得各种特有的需要,如体育需要、艺术需要,充分满足需要是兴趣的重要条件。

三、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1. 精心组织好体育课

体育课在室外或操场上进行,学生须参加各种身体活动来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这些处于动态中的教学活动不仅范围大而且复杂多变,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较大,还有各项活动衔接和轮换时,要进行队列、队形的重新调整等。因此,课堂中的组织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环境条件、气候等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工作,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合理利用场地器材,防止外来干扰或伤害事故,确保课程能严密紧凑地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2. 优化教法,助兴固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体育教法,将会对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绪体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跑的练习中,设置一段“危险地带”要求学生快速通过。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情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评价激起学习的动机

根据生物信息反馈原理,应当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的反馈就可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信息。因此,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要客观、公正及时地对学生学习结果给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努力探索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感受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

摘要: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体育课是一直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顽固问题。如何优化体育课堂结构,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直困扰体育教师的难题。本文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入手, 阐明如何提高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发,学生,体育教学,兴趣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学》

[2].《学校体育学》

[3].《心理学》

[4].《儿童心理学》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11

关键词:兴趣 竞赛 爱心 乐学 创新

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实践,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起。

一、学生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准备,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

课前预习指的是学生根据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进行课前自学。一般导学案从易到难的设计为ABCD四个梯度,这样课文的重难点不但容易被学生掌握,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留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心态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多的来自于由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充满自信喜悦的心灵在以后的学习中无疑不是一种激励,这样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二、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竞赛,帮扶结对,提高自主性与协作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便能增加他们在课堂的参与度,通过同组的互助和老师的指导与鼓励,让他们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情感上都有所得,卸下丢脸的包袱,勇于在课堂中发言。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融入到竞赛的机制中,才能事半功倍。那么学生应如何分组,竞赛如何开展,也都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我会把四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1、2、3、4号按照学习的成绩与能力从高到低的排列,1号是讲解员,2号是组织员,3、4号是记录员。在我们班就有10个小组,其中1、2、3小组为第一大组,4、5、6小组为第二大组,7、8、9、10小组为第三大组。最后哪一个大组的得分高就获胜。每天都有统计,每月结算一次,获胜组每人可以得到本和笔之类的小礼物,而成绩最差的组当然也会有适当的惩罚。

再次小组合作的范围不单指课堂上,在课前预习时、课后作业辅导、课后交际对话、表演、短剧的设计与实施中都需要组内的合作与完善。这样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体会成就感与团队精神,那么他无疑会成为自信的,有爱的,充满兴趣和热爱学习生活的人。

三、教师怀有爱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

老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不要只做一个倾诉者,聆听者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朋友。同样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应是遍布课堂内外的,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份进步的小礼物,每一次开心的拥抱,都会让师生间彼此信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师益友的相处模式会让师生在课堂内外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高效的达成学习目标。

第一在课前热身时可以采用英文歌曲合唱表演的方式,在歌曲的选择上我会挑轻快,动感,流行,有意思的歌曲。比如1wantedthatway,Marry you,Callmemaybe.和以往不同的是在演唱的同时,我们设计了个人动作和集体动作,老师也参与其中,像一个MTV表演一样非常和谐有趣。

第二在英语课中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速读、略读、跳读和精读。那么在课堂上我主要检验学生的速读部分。仍然采用上文提到的小组合作竞赛方式,抽查每大组中的同一编号的一个学生来进行速读竞赛,做到公平公正。如果读错发音或漏读都要在记时多加一秒,最后看哪组用的时间少就获胜。

第三任务型活动可以通过游戏、采访、辩论、短剧、对话等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例如在讲到would一词的用法表示想象,推测或可能时,我设计了一个叫做混搭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四个盒子标签为where、who、how、what,每一个盒子都提前装满了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的相关内容的纸条。派一名学生从每个盒子里随意抽取一张纸条,然后由其他学生发问。例如Where would you go?Who would you go with?How would you go?What would you do?该同学根据纸条回答,最后便会形成一个离谱有趣的小故事。这样学生便了解了would的意义也操练了对话,这种在用中得,得中创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

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篇12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

一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为原则,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竞争小组。

二是科学安排座位。可同桌两人为一组, 也可前后两座4人为一组, 既可以表演课本剧, 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还可以合作探究。如此安排座位便于学生交流。

三是合理分配职务。要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职务, 并各司其职。如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 分配发言的机会, 协调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情况;报告员负责汇报学习成果等。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 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 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

一是课前小组预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 并布置给各小组,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的预习。例如, 教学《短歌行》,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关于曹操的资料和诗作, 寻找有关歌行体的知识, 制作成幻灯片, 展示给大家。

二是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课上合作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 讲新闻单元时可进行采访活动, 每组一条新闻, 采访、撰写、编辑让组员们各显其能。

三是课后小组复习。我采用了让学生批改作业的方式进行小组复习。因为每组4至6人, 所以批改的量不大, 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在批改的同时也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所以,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动”起来, 就必须转换教师的角色, 尽可能地发挥多元化的作用。新的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也随之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当学生情绪低落、思维停滞的时候, 教师可以适时作出分析, 促使他们进一步交流意见;当学生讨论受到阻碍、对问题的看法有偏差或者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学生由于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 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合力解决问题;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 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样, 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 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对激发学生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甚至比教师精彩的导入、激情澎湃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而且还能长时间保持他们兴趣的热度。

四、合作学习的收效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多, 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从而使他们兴趣高昂, 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这改变了过去由于班级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提问面窄的现象, 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发表意见,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 组内协商和共享知识与技能, 也使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使他们将来更易于立足社会。此外, 我们知道, 有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 或者一个人看法总是不够全面, 而通过小组的集体讨论, 往往会有创新的办法。

上一篇:探索培养下一篇:保健食品走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