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培养

2024-07-26

探索培养(精选12篇)

探索培养 篇1

“探索”一词,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书中,使用频率颇高,多达70余处。 “探索”之所以得以重视,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将主导今后我们数学教学的方向。即以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取代以往的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探索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习惯。 然而,探索式学习对学生来说亦具有一定的难度,其首要之处,就在于如何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养成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乐趣,以保持持久的探索欲望。

那么,该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的做法是,在数学教学中,致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1. 创设情境,诱发探索兴趣。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以此来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中。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我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我们的图形家园中,有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其中,要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2. 合作交流,引发探索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如教学应用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4天看了80页,正好看了这本书的25%,剩下的几天可以看完?” 一题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不仅可以找到十几种不同的解法,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

3. 实践操作,调动探索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体形象,易于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组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 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学习,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它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使学生在探索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4. 制造悬念,激发探索兴趣。

制造悬念,巧妙生疑,让学生在“心求通而未达,口欲念而未能”的状态下,去思考、去探索,进而产生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强烈欲望。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些数来, 然后迅速准确地说出每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再通过计算来证实老师的判断是否正确。如此几个反复,学生发现老师的判断是如此的准确无误,感到十分惊异、绝妙、不可思议(尤其是对那些大的数字而言),于是,他们就会自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之中来。

探索培养 篇2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多数高校面临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大幅增加,教师队伍质量需要稳步提高的现状。对医学院校而言,一线教师主要来源于医学、生物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尝试构建以成才为目标的成长环境。二级学院是落实教学任务,具体承担学生培养任务的工作单元,从院系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以成才为目标的成长环境需要重视如下五个方面。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培养 成长环境

一、重视思想道德培养

青年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具体体现在如下:①坚信和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是一支完全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生力军;②能坚守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认同民主、平等、公正、诚实、守信等社会广为接受的道德追求;③热爱教育事业、开拓进取,重视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珍惜在工作中的表现。但在如下方面需要加强: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学习,深入理解我国历史和国情,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第二、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建立,通过教育与传承,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逐步成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通过教育与评价机制的改革结合,增强勤奋、敬业精神,减少懈怠和消极情绪,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重视教学能力培养

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青年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并建立对个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能力的两个方面,其中专业水平需要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高,高年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下的观念被广泛认同,以教育理论与实践为导向的教师基本功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其内涵,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①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包括粉笔和钢笔等),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考核认证已经列为高等院校教师上岗必须条件;②具有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虽然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各异,但教学设计均包括确立教学指导思想,分析教学目标,安排备课和课时,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③具有教学评价能力,要求教师通过结课考试、实验和实践能力考核等形式分析评价教学效果。本世纪科技发展迅速,除以上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求教师努力掌握如下基本能力:①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包括检索网络资源,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开展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手段;②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核心,引导学生扩展学习,适当掌握学科前沿;③服务不同培养目标下,协调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及指导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和参与科研活动,从而构建多维度的创新型学习体系。

三、科研和学术能力的拓展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两翼,也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两方面能力。伴随高等院校数量和规模扩大,近年来涌现了大量教学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比较,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师通常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在时间和经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用于教学和科研的经历,科研和学术能力占何种地位成为青年教师需要思考并存在困惑的问题。检验表明,在教学型院校,科研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对青年教师成才同样重要,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兼顾科研可为青年教师切实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增长教学能力提供保障;②兼顾科研适应教师目前通用的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其稳定工作;③兼顾科研增强了青年教师未来发展的可塑性,为高级人才成长、人才合理流动奠定基础;④兼顾科研可缓解高等院校人力、财力等教学资源有限的困难。基于以上背景,青年教师成长需要重视参与科研,而学校也需要重视为其申报课题、开展研究、参加学术交流提供一定支持。

四、辅助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规划

按教师自然情况、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学历和职称等情况的差异,以及教师本人对自身发展的思考,适合每位青年人成长和成才的道路也是异质的。在深入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后,大学和专业院系相关部门应辅助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成长规划。科学而可行的个性化成长规划应在如下方面促进青年教师的成才:①包容青年人“成家”和“立业”阶段的个人需求,在合理分配时间能有精力完成个人工作、外出进修学习,同时保证稳定生活节奏,身心健康;②寻找到个人情趣与工作需要的结合点,细致规划教学领域和学科发展方向,将长远的目标划分为的成长规划,按部就班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③培养活跃思维和开放的思想,伴随教学和科研能力成长,开阔眼界和增长见识,成长为具有赋予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④边培养边使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发挥作用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教学和科研中体验自己的进步和缺憾,合理修正其成长的路径。

五、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对青年教师业绩的评价机制,是长效促进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 “发展性评价”在促进青年教师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并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给予很高热情。“发展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奖惩性评价”而言的,后者是指社会、学校根据需要制定统一标准对教师过去工作进行评价,以达到奖励或处分的目的。与中、老年教师相比,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上还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没有明确定位和丰硕成果,用学校统一标准的各项奖励条目衡量,他们缺乏竞争力并处于劣势。而发展性评价是指教师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实现目标,主动地不断进取、反思、再进取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主体在动态发展中自我目标设计和实现是评价其发展潜力的内核。

【作者简介】李妍(1972-),女,博士,教授,从事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培养宝宝的探索技能 篇3

哪里的果冻适合年龄:3~6个月

玩果冻是向宝宝介绍东西质地的好方法。

搅和果冻粉让它凝结,把凝结的果冻切成小块,放进托盘里。宝宝会很高兴看到果冻颤动的样子。

当你们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朗诵下面这首广为传唱的歌谣: “果冻在碗里,果冻在碗里,抖呀颤呀颤,果冻在碗里。”

专家点评:用有节奏的儿歌让游戏更生动,既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又能让宝宝对游戏更感兴趣。

收集“宝物”

户外是一个有待探索和发现的神奇世界。

带一个小桶到外面去,帮助宝宝找一些石子、树叶以及树杈枝条放进桶里。

带着桶到一个舒服的地方,把里面的东西统统倒出来。

让宝宝手里拿着石子、树叶等,而你告诉宝宝每件东西的名字。

宝宝将会很高兴把这些东西放回桶里,再把它们倒出来。

让宝宝给你一片树叶或者一颗石子。

专家点评,在游戏中还要注意适时地设置疑点,激起宝宝的好奇心,通过宝宝积极操作寻求答案的过程,培养宝宝的试验操作能力。

是哪一只手?

用手遮住一件有趣的小东西。

把手拿开,让宝宝看到小东西。再用手遮住。

问宝宝:“它(小东西的名称)在哪里?”再次把你的手拿开,让宝宝看到它。

用另外一只手重复同样的游戏。

很快宝宝就会抓你的手,以试着够到那个小东西。

专家点评: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被遮住的东西并不是消失了。

在草坪上探索适合年龄:6~9个月

找一片草坪,让宝宝有足够的空间爬来爬去。

坐在草坪上,让宝宝坐到你的大腿上。揪一片草叶,用它在宝宝的鼻子上搔痒,同时说:“草。”

在草地上和宝宝一起爬。

在椅子或者灌木丛后面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宝宝能否找到你。

在草坪上放一些宝宝喜欢的小玩具。要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当宝宝爬过去的时候可以探索到不同的环境。

和宝宝玩“手推车”游戏,抬起宝宝的两条腿,让宝宝用手在地上爬。

专家点评:丰富的环境能够刺激和鼓励宝宝用感官去探索,并试图将周围的事物进行改变,这对于宝宝的大脑发育非常关键。

培养思维能力的探索 篇4

1. 创设思维情境, 诱发思维欲望

在教学中, 学生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动机的形成, 知识的获得, 智能的提高, 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所以,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要精心设计思维情境,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 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 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 在无理数的引入时, 可先给学生出示一个问题情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4, 则边长是多少?学生很快求出边长是2。如果面积为2时呢?学生找不出什么数的平方等于2,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教师指出没有平方等于2的有理数, 学生产生了解无理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数的欲望, 思维被激发起来。

又如, 在讲解“数的乘方”时, 可先给学生讲故事:从前有一个地主, 为人刻薄吝啬, 附近村民都不愿到他那里打工。有一天, 来了一位年轻人, 要求打工两个月, 除包吃住外, 打工的报酬是:第一天的报酬只要2粒大米, 第二天是4粒米, 第三天是8粒米……以后每天的报酬是前一天的2倍, 直到60天期满, 而且为方便计算, 只要最后一天的米。地主不假思索马上就与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合同。这些米到底有多少呢?教师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数的乘方。同时告诉学生, 这个地主应付给年轻打工者的报酬应为60个2相乘即115292104606846976粒米, 约50亿吨, 200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才5亿吨, 学生听到这个数字, 都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 非常惊讶。这样巧设悬念, 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思维能力也逐步深化。

2. 启迪直觉思维, 深化思维能力

数学的思维过程, 一般经历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 假设, 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验, 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直觉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的约束, 对于事物的一种迅速的识别, 敏锐而深入的洞察, 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也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的特点是缺少清晰的确定步骤。它倾向于首先就一下子以对整个问题的理解为基础进行思维, 获得答案 (这个答案可能对或错) , 而意识不到他求答案的过程。许多科学发现, 都是由科学家们一时的直觉得出猜想、假设, 然后再由科学家们自己或几代人, 经过几年,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懈的努力研究而得以证明。如著名的“费马定理”、“黎曼猜想”等等。因此,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 而应正确引导,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

例如, 有一位老师上“两直线的关系”这一节课, 难点是异面直线较难理解, 因为学生习惯在平面上考虑问题。课堂上老师这样提问:“两直线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学生的思考只局限于平面内平行、相交两种。再问:“有没有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情况?”有一位同学立即小声说道:“有。”老师请他举个例子。这位学生只是吞吞吐吐, 词不达意, 说不出所以然。实际上, 这位学生可能凭的是直觉, 只要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盒子的一条棱与其他条棱的位置关系, 相信不少学生会发现异面直线现象。如果这样讲, 不仅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直觉思维的积极性, 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由此可见, 直觉思维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 因此, 在教学中要抓好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 同时要保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直觉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发现结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发散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精神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报纸为材料,用撕的技能给大狮子做头发,打扮大狮子。

2.在打扮大狮子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印有狮子的操作纸幼儿人手一份。

2.ppt

3报纸若干

4.范例两张。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小朋友,有一位小客人特别想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这位小客人正在跑来的路上呢?我要让小朋友看一看猜猜他是谁好不好?好)(播放狮子图片)这是谁呀?谁认识它?(大狮子)大狮子非常想来小一班,小朋友们欢不欢迎?(欢迎)

二、过程:

1、引出主题:那小朋友知不知道大狮子为什么来我们班呢(知道,吧啦吧啦……哦,是这样啊。可是我听说啊,这个大狮子来幼儿园是有事情找小朋友们帮忙的,是这样的,今天晚上,老虎和大象要在森林里呀,开个宴会,邀请大狮子参加,可是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说大狮子的发型不好看,大狮子就想啊,我的发型这么难看,可怎么去参加漂亮的宴会啊,于是,大狮子就来到了我们幼儿园,想问小朋友们能不能帮他换个好看的发型呢?换个漂亮的.,让它也在小动物面前炫耀一下!

2、出示范画:那小朋友们帮不帮大狮子换好看的发型呢?(帮)哦,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非常乐于助人。,那帮大狮子换什么样的新发型呢?这样吧,昨天老师去动物园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小狮子,它的发型,是这样的!(出示范画)

3、操作示范:咦,小朋友们看,它的头发,是什么做的呀?(报纸)那我们今天也用报纸给大狮子做发型怎么样?好,看李老师拿出一个大报纸,哎呀,这张报纸这么大,怎么给大狮子做成头发那样一条一条,一根一根的呢?(剪一剪,撕一撕),好,小朋友小眼睛睁大,看老师是怎样做的(拿起来,慢慢撕,撕个长条,粘上去),(重复)让幼儿跟读。

4、幼儿操作:好了,小朋友们看,老师帮这个小狮子做的发型,好看吗?(好看),那现在小朋友们赶快帮大狮子做发型吧,大狮子马上该等急了。【讲规则】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桌子旁的小板凳上坐好,开始给大狮子做发型,一个小朋友一张白纸,一张报纸,不要拿多了,拿多了其他小朋友就没有了。别忘了,拿起来,慢慢撕,撕个长条,粘上去。

5、幼儿可以参照范例进行探索。老师巡回指导,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6.要求幼儿将废纸放指定地点,保持桌面整洁

三、活动结束

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探索 篇6

【关键词】贡献度;青年人才;培养途径;新格局

Training of young highly skilled exploration

Yu Guo-qing,Xia Ping

(The Jiangxi Shōtai highwa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Jian Jiangxi 343000)

【Abstract】My uni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youth talent development plan, to carry out the exchange of young workers, and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young workers. I take this opportunity enterpri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prepare young talents to make a few comments.

【Key words】Contribution;Young talents;Ways of Training;A new pattern

长期以来,我单位对共青团工作高度重视,热情关心,把共青团的工作纳入党政中心和重要议事日程,融入改革发展的工作大局,为团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共青团组织,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投入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青年人才工作主线,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团員青年,在举荐、培养、凝聚青年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我单位成立后也逐步制定和实施了青年人才发展规划,开展青年职工技术交流会,有效促进青年职工技术素质的整体提升。在广大青年中开展技能评比活动、师傅带徒、相互学习的模式,牢牢把握“引进、培养、选拔”关键环节,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培养学习型职工。借此机会,我就企业共青团组织作好青年人才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1. 紧紧围绕开发青年人才资源,着力提升共青团对企业发展贡献度。

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强弱是企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共青团的先进性就是体现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历来非常重视青年工作,特别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十分关心青年和青年工作,始终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重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世界上的科学家,成名的很多是在三十岁左右。现在再不重视培养提拔年轻人就晚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不行了。”江泽民同志也曾讲过:“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要立足岗位,锐意创新,敢于超越前人。千百万青年的创新实践,必将汇聚成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奔涌洪流。”努力培养一批政治坚定、思想合格、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高素质的青年职工队伍是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也是共青团组织围绕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升共青团对企业发展贡献度的重要内容。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青年人力资源是最紧缺、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在当今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做强做大企业,对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都具有重要影响。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战略创新、价值创新、文化创新,都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青年是人才大军中最具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依靠青年。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现实的挑战。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赢得新的更大的作为,就必须紧紧围绕开发青年人才资源,把蕴藏在青年人才中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把青年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把青年人才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国有企业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速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等方面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从而提升共青团对企业发展贡献度。

2. 牢牢把握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努力探索有共青团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途径

企业是人才的高聚集区,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了党、政、工、团青年人才工作齐抓共管的传统和优势。时代在变化,企业在变化,青年也在变化。共青团组织要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牢牢把握青年人才成长和青年人才工作的规律,把倡导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氛围与切实培养出大批青年人才结合起来,把培养青年劳动者大军与培养高层次人才结合起来,把青年成长发展的愿望与企业岗位供给需求结合起来,把自我学习提高和岗位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共青团培养造就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1 抓学习培训,培养学习型的职业青年。知识经济时代,“知本”已经取代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般五年一个周期,知识的淘汰频率加快。面对空前加快的知识更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員工队伍。终身学习、适时培训,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工掌握劳动技能的需要。

2.2 抓岗位锻炼,培养技能型的青年劳动者。生产劳动的实践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也是劳动者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素质的过程。生产方式的日益现代化,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岗位锻炼和实践积累,是企业青年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积极帮助青年职工设定岗位成才目标,提供实践锻炼和技能培训的机会,增强青年职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青年职工的全面发展。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导师带徒等活动,帮助青年职工掌握技术、设备和工艺,培养多面手、技能尖子和能工。特别注重激发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热情,鼓励青年职工岗位创新,推动青年创造性劳动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3 抓重点培养,着力建设企业高层次青年人才队伍。高层次青年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也是整个社会的稀缺资源。要充分尊重和大力弘扬青年企业家职业精神,调动和保护企业家勇于竞争和持续创业的热情。借助青年企业家协会和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开展企业家论坛、组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青年企业管理人員的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把培养青年高技术人才作为重要职能,总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经验,有计划地建立不同类别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度。

3. 切实加强团的能力建设,努力构筑企业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新格局。

开发企业青年人才资源,做好企业青年人才工作,要求我们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加强企业共青团的能力建设,在保持和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扩大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更大的作为赢得企业和青年的认可。

面对企业青年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团组织要围绕加强团的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和青年变化的时代特点,切实增强企业共青团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努力构筑企业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新格局。

3.1 加强企业共青团的组织建设,为服务青年人才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不断深化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切实将团的建设有机地纳入到党的建设之中,增强企业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抓住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这个根本,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把团的组织、工作和阵地有机地贯穿起来,探索对青年有效的覆盖方式、动員方式和服务方式,把更多的优秀企业青年吸引到团组织周围。

3.2 加强企业共青团的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做好青年人才工作的能力素质。团干部是共青团服务青年人才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德才兼备的企业团干部队伍,对做好青年人才工作至关重要。要求团干部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开阔的政治视野,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

3.3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企业团组织服务青年人才的工作环境。要抓住青年人才的培养、凝聚、举荐三个关键环节,努力构建开放式的企业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格局。积极争取把青年人才开发工作纳入到党政人才工作的统一规划,推动制定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政策和制度,优化青年人才成长环境。逐步建立科学的青年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化的评选表彰体系,促进大批优秀企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广大青工立足本职,学技成才,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企业的需要,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寻求事业发展的需要。放眼荆楚大地,人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知识、技能和创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以这为新起点,增强信心、服务大局、开拓进取,为加快推进新型企业化进程、为本单位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探索培养 篇7

一、“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技能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为此,我院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大素养的目标,并提出了构建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理念,使所培养的高职技能型人才既达到有专业技能特“长”,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基础和较“宽”的人文素养的这样一个长、宽、高的“立体型”高职人才(如图1所示)。

这个立体型三个“面”中的技能素养“面”是由若干能力“线”和一些基本能力“点”所构成,它源于学院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思路,确定了各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能力。

二、“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我系的实践

1.技能素养面的构成。《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矿山工程系的三大支柱专业之一。我们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调研,从工作岗位(群)、工作过程分析、岗位能力确定、核心能力等方面,确定了“会编程,精操作,善管理,重安全”的专业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工程语言能力”、“基本工艺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管理能力”、“基础设计能力”等5个专业基本能力,而每一个专业基本能力又分解成若干能力“点”,根据能力“点”培养要求,确定对应的课程,从而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这就是由每一个专业基本能力“点”构成的能力“线”,进而由这5个专业基本能力“线”构成的技能素养“面”(如图2)。

2.职业素养面的构成。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对学生进行专业、行业形势教育,使学生关心行业发展,关注专业方向,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让他们憧憬未来职业,树立职业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将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荣誉、职业理想落实到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专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树立“6S”意识、团队的相互协作意识、节能环保意识、质量成本意识和勤奋敬业自律精神。

3.人文素养的构成。开设《大学人文》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正义感,具备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开设社团活动和融通讲堂,使学生在各具特色的活动中体验生活、提升素质,拓展心灵。

4.“点、线、面、体”的考核。为了保障“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和效果,我们根据学院“点、线、面、体”立体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分别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了“点、线、面、体”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由过去的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改为对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而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最终由企业人员、学院人员、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用人单位等五方进行综合评价。

(1)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以学院为主体,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点”评价。对大一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所对应的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能力“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从而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对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效果以企业和学院双主体,由企业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进行“线”评价。对大二学生,要求以CAD的形式画出我院教学矿井的生产开采系统、综采工作面的设备的配套情况,标注安全通风线路、设计安全设施、安全避灾线路和避难硐室,并对采煤机等综采设备进行安全运行和常见故障排查,将本专业的《煤矿开采系统》、《矿井通风》、《煤矿机械》、《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管理》、《煤矿安全》、《矿图与采矿CAD》等专业核心开采融为一体,作为对学生技能素养面的综合评价。

(3)在技能素养考核的过程中,以“6S”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态度等方面作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考评,即职业素养面的考评,与此同时以人文知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职业礼仪、审美情趣等方面作为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考核,即人文素养的考评。最终以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个素养“面”,形成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体”的评价。

三、“点、线、面、体”立体考核的感想

1.实现由过去的教师重点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改为对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考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由过去单一的以一卷定成绩考核方式,变为边学习边考核的过程考核方式和最终与“企业、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进行“体”的考核,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3.“点、线、面、体”的考核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背景和文理差别等因素,采取了随机抽样考核的方法,比例为10%。我们将会在此增大抽查比例,使“点、线、面、体”的考核成绩更具有代表性。

总而言之,“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是一项新型的评价机制,我们将会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进行提升和完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发展。

摘要: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教学探索是高校教师的职业使命,是实现人才强校、人才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运用“点、线、面、体”立体型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技能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三大素养,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突出能力本位,循序渐进逐步探索合理的新型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逐步深入专业,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能力本位

参考文献

[1]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点线面体立体型高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Z].

[2]白伟.现代高职教育的教师需具备素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1):13-14.

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探索 篇8

一.着手小处, 让学生拥有“成功”的乐趣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写作情景, 生动逼真,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是颇受学生欢迎的写作训练的好方式。因此, 从小处着手创设情景, 把作文的点滴训练融合于课堂教学之中, 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式的长期训练, 能帮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从初一年级开始, 笔者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写作情景, 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 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如:抓住某位学生穿了新衣服的机会, 组织学生对这位同学进行衣着的描写, 侧重于形容词的训练;又如:在事先征得某位学生同意的情况下, 在课堂上虚构这位学生的“缺点”, 并吹毛求疵地夸大其词。当看到很多学生面露不悦的神情时, 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当堂练笔, 要求一组学生描写老师批评的语气, 一组学生描写老师的神情, 一组学生写出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一组学生写出对老师的建议, 并在练笔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在类似的写作训练时, 学生情绪活跃, 而且在交流时能亮出不少充满真情的好词好句, 令人耳目一新。创设情景式的写作训练, 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次次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乐趣体现在学生有了“人人能为, 人人可为”的发现, 有了“精彩在于细节”“只要注重欢声笑语就会有收获”的领悟。

二.注重积累, 让学生拥有“财富”的乐趣

生活是个广阔的舞台, 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之源。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学生才有可能实现个性化的写作。因此, 要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教师的重要工作是引导全体学生去做留心生活, 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为了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素材库, 笔者从初一起始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写“生活随感录”, 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以“生活随感录”记载本的形式, 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学生才会“财大气粗”起来。在初一年级, 笔者要求学生记录生活故事中的片段, 能写就行, 每周不少于三次, 不作字数限定等其他要求。这样做, 目的是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书面积累的习惯。到初二年级, 则要求学生在叙写片段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感悟, 在表达方式上既有叙事、描写, 又有议论和抒情,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引发独特的思考, 不人云亦云, 逐步亮出个性化的精彩。初三年级, 则要求学生能写一定比例的完整故事, 并在议论和抒情方面实现质的提升, 而且能涉及到各种文体的练习。同时, 必须每天完成300字以上的课外阅读摘抄和自己的点评。

三.巧设文题, 让学生拥有“创新”的乐趣

学生有了广博的见闻和丰厚的素材, 才会写出有血有肉和富有创见的佳作来。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是学生自己人生的“史记”。巧设文题, 切合学生的人生见闻和历练, 让他们自由地选择写作对象, 自由地选择表达方式, 自由地倾诉独到的感受, 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告白, 学生才会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学生有了创新的启示, 才会有创新的飞跃。因此, 笔者十分留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新出的时文, 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灵动的文题, 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到“我笔写我心”的快乐。如采用片段训练的方式, 如果说“创设情景”是从字句着手训练的话, 片段训练则是实现“篇”的提升的必备条件。从初一年级伊始, 笔者在课堂上经常性地渗透片段训练, 组织学生围绕“幸福时分”“苦恼时分”“欢乐时分”“精彩瞬间”等文题进行片段训练, 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此类文题的片段训练学生能在短短的数分钟内完成, 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一亮出自己的创见, 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创设数学问题 培养探索能力 篇9

一、生活信息的搜集处———厚积薄发

搜集信息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问题不是凭空而来的,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这样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

而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是从信息搜集的过程中产生出来,在对信息的整理和选择中,数学问题得以渐渐凸显。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从而获得鲜明的重要条件,根据这些条件,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学会数学化思考,应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入手,逐步学会如何发现数学问题及将问题“数学化”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一步步挖掘出生活现象中隐藏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境界中,拥有了创造数学的乐趣和权利。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思维,才会肯思维,才能敢思维。

二、交流探索的困惑处———探中疑问

新课标中强调了学生要积极参与对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交流中获益。把“疑”作为探究的起点,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提出问题,从活动的内容或从别人的发言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鼓励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给探索的内容以合理的补充和扩展,让学生对同一问题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大胆去设想。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思维是多样变化的,往往会出现思维的碰撞。在交流探索过程中学生产生困惑:“到底还要不要全部罗列?”这问题的出现为思维的碰撞推波助澜,使学生深厚思维“决堤而出”,掀起一个交流的新高潮,激励着学生向知识的更深层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条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从而激起学生更多的思维碰撞,才能打开思维的窗口,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新问题、新创意。

三、多种结论的争辩处———辩中启问

在开放式教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的。对于多种的结论,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零乱无序的,有些结论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有些不合理,他们的思维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适时指点,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对众多结论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在不断探索与创新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逐步发展,促使学生选择出最佳结论,让学生从小学会择优而用。

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之间对于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思维发展的激素。争辩是不同思维活动互相碰撞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学生讨论争辩的是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因此他们能乐此不疲地去评价、探究、发现。在产生不同观点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讨论中听到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认识,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从而修正、调整自己的见解,形成更丰富、更完善、更深刻的理解,使结论达到最优化。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

四、拓展应用的延伸处———用中自问

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不是数学课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生出新的数学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方面。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课堂过程所蕴含的问题因素,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萌发新的数学问题,延伸课堂探究的热情。在课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把新生成的问题带出教室,去问一问自己的长辈与朋友,然后又把新问题带回课堂,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结尾处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大胆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在延伸拓展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数学思考和更持久的学习探索,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知识应用的延伸处呈礼花状展开,从中获得“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的能力。

培养有效探索研究的方法 篇10

一、设计问题情境,有效探索研究

人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发展,探索研究教学更应努力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营造一种学生能“自由呼吸”的环境,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心智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捕捉创造灵感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例如:在教学习题时,我设计如下问题情境,让学生研究,逐步找到合理的解题方法。已知:在△ABC中,AB=AC,点D、E在边BC上,AD=AE。求证:BD=CE。

问题情境:(1)要证什么?(2)你学过什么方法?(3)如何证明?(4)能否改变成探索性问题?

让学生探索讨论,这时大多数学生都只会想到证三角形全等,我请学生用这种方法证明后继续提问: (1) 在图中有什么特殊的三角形? (2) 这种三角形除了以上用的“等边对等角”外,还有什么性质? (3) 利用这种性质你是否能想出另一种证题的方法? (4) 如何证?

用两种方法证明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为简单,然后再来研究(4)的问题。通过比较后学生发现在做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且有些方法会更简捷、更巧妙。

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协作精神

所谓小组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探索研究学习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也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我这样设计问题:在一服装厂里有大量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布料。现找出其中的一种,测得∠C=90°,AC=BC=4,今要从这种三角形中剪出一种扇形,做成不同形状的玩具,使扇形的边缘与半径恰好都在△ABC的边上,且扇形的弧与△ABC的其它边相切。请设计出所有符合题意的方案,并求出扇形的半径。

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最终设计出符合题意的方案,学生马上动手,其中有一组讨论得非常热烈:

(1)方案1,以B点为圆心,半径为4的扇形。

(2)方案2,以A点为圆心,半径为4的扇形。(马上有学生反对:这两种情况不是一样吗?只能算一种,接着又想出一种方案3。)

(3)以A点为圆心,半径为2姨%2的扇形。

学生发现只要以A(或B)为顶点,C为顶点画扇形即可。

我问道:除此之外,有以其它点为顶点呢?

学生又忙着画。最后得出结论:可以以AB中点为顶点,BC(或AC)上的点为顶点,画扇形来满足题意,最后组完满地解决了问题。

这个案例说明,小组分工合作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完整地解决问题,体现合作的优越性。

三、运用多元方法,进行有效探索

1. 类比探究

在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知识间有着内在联系,并有很多知识在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如分式的运算和分数的运算。我在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时,先让学生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再让学生仿照分数的加减进行分式的加减,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同分母分式加减的运算法则。接着在异分数的通分的基础上,探讨异分母分式间的通分。学生既能对新知识加强理解,也能区别新旧知识间的不同。

2. 联想探索

联想探索就是由观察到的问题的具体特征,联想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达到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迅速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梯形中位线定理时,设计探索证明过程,启发学生联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

四、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探索研究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1. 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2. 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3. 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的教学时我就使用了探索研究。课堂上我先精心选择了几个因式分解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再请学生说出他是如何思考的,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展开讨论,总结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激发学生探索研究。

4. 考试评价多元化。以往的考试都是千人一卷,千篇一律闭卷。分层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开卷或闭卷,但要诚实地在卷面上注明是开卷还是闭卷,对考试成绩感到不满意的可让他们利用其它时间重考一次,教师应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实现探索研究的有效方法,不仅要看教师的教,还要看学生的学,只有两者紧密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不断尝到甜头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彦辉.数学启发探索法及教学设计案例.武汉:数学通讯, 2003.

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篇11

幼儿;科学教育;激发兴趣;探索精神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纷纷出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是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注意几方面常见的问题,力求使幼儿科学教育卓有成效。

1.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方法

培养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尤其是幼儿时期的想象,它能让幼儿追逐那富有魅力的知识火花,又能让幼儿超脱真实与现实,肆意挥洒自己的意愿与情感。幼儿的想象不受经验的束缚,只要我们以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开发,将会成为他们成人后创造和发明的基石。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可以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和创造。而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创设环境,激励幼儿探究精神。在幼儿行为管理上也要采取沟通优先原则,注重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幼儿不停的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他们的言行之间充满好奇,很多在成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他们也许会有很多奇特的想法。幼儿的脑中充满着天马行空、无可挑剔的想象。幼儿是环境的一分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幼儿才会主动投入进去,无拘无束、大胆地展开思维活动,进行表达。在活动中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观点和兴趣。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才会根据自已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

开展活动,培养幼儿勤于思考习惯。灵活而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在幼儿教学中,要根据教育活动的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操作材料。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组织《空气在哪里?》这一主题活动时,首先把塞了一块小毛巾的杯子竖着扣在水里,然后拿出毛巾让幼儿观察,孩子们惊奇的发现毛巾没有湿,于是争先恐后的嚷道“老师是个魔术师,老师会变魔术……”然后告诉孩子们这不是魔术,这就是一种科学现象。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地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去的。

在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游戏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幼儿在游戏中的想象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所以,成人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对物体的认识,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各种事物的启发下发挥想象力。通过操作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了幼儿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幼兒的想象思维能力。

2.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注意的事项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而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允许幼儿有失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行为或探索方法。即使是我们认为是破坏行为,老师也应随时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原因。科学教育既要丰富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求科学的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

要重视幼儿的表达与交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交流平台,所谓的“一百个幼儿一百种语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差,决定着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知科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幼儿把科学实践过程和获取的结果用图示或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把实践的经验化为语言存在于意识之中,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

家长的支持参与是孩子学科学的基础。在生活中,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他们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还可以利用幻灯片、电视、电影等多媒体影像让幼儿的视觉、听觉以及其他知识形象更加完整,让他们脑海中产生丰富而形象的事物表象,这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基础。家园共育是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又一个场所。这个场所,时间多,(双休日的时间孩子和家长朋友在一起,会看到、听到许多事情,往往这些事都有许多科学道理,我们要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材料多,家里的工具比较多,可以利用的废旧物也比较多,家长朋友一起参与可以更好的鼓励幼儿的自信心。家长可以启发,引导。更多的时候是观察记录,不干预孩子正常的活动。

如何培养物理能力的探索 篇12

一、教法是学法的示范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传统的教学过程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一言堂。这种方法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死记硬背、照搬照套的不良习惯,学生学得很被动。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即精讲精练,注重解题分析,用实验探索规律。这种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爱动脑、有创造性、讨论热烈、能主动去学习。可见,科学的教法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手脑并用,具有举一反三的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练、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适于阅读理解、探索。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逐渐地增设阅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在阅读前,先出示自学题,使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在阅读中,让他们做到精读与广泛读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发现新问题、互问互答、共同讨论,营造一种学术讨论的氛围。最后,我再次对重点问题“咬文嚼字”,力求让学生理解记忆。

三、研究学生的心理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等。也就是说,我们传授的学习方法必须科学、准确,符合学生的心理,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当今,物理知识的应用比比皆是,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尽力生疑、深思,并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效地把新思想变为新创造。其中必定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极为重要。

虽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培养做出惊天动地的创造发明也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高度责任感,持之以恒地重视探索培养,它必定会见效于学生未来的创造性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五、要求学生学而有法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求解同一道比较复杂的物理应用题,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由于思维敏捷、分析能力强,能较快地从错综复杂的条件中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使问题迎刃而解,甚至可以做出几种不同的解题材方案,并找出最合理、最简便的解法。而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则大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顾“两头”带“中间”,注意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在指导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改进、完善学习方法,使传授的方法科学、准确,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总之,指导学生的学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六、训练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要重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教师要注意引导分析与物理现象对应的物理概念,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哪些是待求量。在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找出与已知和所求都密切相关,即矛盾集中的物体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解题过程中应根据需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认真分析研究对象在整个物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挂起钩来,根据物理现象,灵活而正确地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灵活而正确地选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题,是培养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具体体会如何在不同的条件下灵活选用恰当的物理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七、注重实验,培养能力

物理实验不容忽视。在实验课教学中,除了注意做好实验预习的指导外,更要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和实验数据、现象的分析指导。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手脑并用,会处理实验中的一般故障。对学生操作中不规范之处,注意及时纠正,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求学生认真作好记录,尊重客观事实,实验后进行认真分析,给出科学解释。必要时要求部分学生重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而又科学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将有意的教学指导作用融于学生无意的学习活动中,坚持以导为主,引导和督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八、体现生活之中有物理

上一篇:船舶模拟器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