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共10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篇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是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文章从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区别入手,提出实施现代学制的必要性,并基于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招生与招工方式、教学方案制订、教学队伍组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提出了基于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新路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总结
引言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但对于长期实施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只有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构建和创新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1.现代学徒制内涵和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提出来的,由于大工业化和现代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及教育的规范性方面受到很大挑战。因此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就占据了主要地位,但学校职业教育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因此“现代学徒制”就应运而生了。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其充分继承了传统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优点,又突出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特点,是一种深度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企业主要以实践和学生态度培养为主。学校和企业既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部门又是质量的监管和评价部门。学校和企业以课程为纽带而相互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大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现代学徒制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探索
2.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了深化校企合作,双元共建,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小组,结合合作企业的数控机床机械装调、数控机床机械维修、数控机床电气装调、数控机床电气维修为典型代表类型的企业岗位标准,以提高数控机床维修企业所需的机械装调、电气装调、联机调试、维修维护能力为核心,解析其知识、技能、素养等全方位的要求,再结合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标准、课程标准进行融通,依据职业认知和成长规律,以岗位和现代学徒制项目相结合的“校企融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实施小组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根据职业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实现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三级递进培养模式确出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在学校是项目课程形式,在企业以师带徒形式进行,在培训过程中达到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徒考核与企业录用对接、专兼师资与双导师制对接、学校管理和公司制度对接,使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在工作中学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把学校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
2.2 现代学徒制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的实施
在现代学徒制开始实施时,本专业在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并热衷职业教育的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改革面试考核方式和录取办法。以对口专业岗位需求为基础,由学生自愿报名,通过走进校园专业宣传、企业面试等环节面试筛选学生,从而完成?F代学徒制班级的组建,并以企业进行冠名。
学生进入“现代学徒制”班级后,与企业签订学徒就业三方合同,确定学生的“学徒”身份,职业学校注册学生的学籍。学生在企业即以“学徒”身份接受技能和岗位素养培训、参与生产、获得“准工资”。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委员会制定考核体系和标准,全程参与按对学徒的考核,对达到用工要求的学生即进入企业就业,达不到要求的员工由校企共同商定解决其就业工作。
2.3 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案的制订
学校和企业交替培养方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显著特点,而学徒在企业中的培养是真实工作生产中进行的,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专业现代学徒制在企业实施的环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学徒的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采取“学生→学徒→准员工”交替进行,在学校由校内课程实施理论培训,在企业由师带徒的“岗位+技能”的培养模式开展专项技能培训。
在企业中选聘一批技能熟练、经验丰富专家担任师傅,实施1带1的师带徒工程,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参培的学徒经过定期培训后,再进行岗位轮换,保证每个学徒相关岗位得到全面的锻炼。由此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让学生真刀真枪感受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体验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及专用的设施设备;另一方面,企业经过长时间全面考察、精心培养,可以找到称心的员工,降低挑选员工不当带来的风险。
2.4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开发
为了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制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是必要手段。以培养学徒技术技能为核心,以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校企双方已共同制定数维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配套与之相符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数控机床械和电气装调核心课程,编写配套的企业实训教材,实施“三段”式教学,共同制定和实施考核评价标准,筹备共同两项专业教学研究等,如此深化“校企融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5 现代学徒教学队伍的组建
“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包括培训师傅和教师)建设工作需遵循校企互认和共同指派教师两原则。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导师制”队伍建设。一是从企业请进在本专业工作多年,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企业负责人,辅以教育理论的培训,使其承担“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二是学校遴选现有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由企业职业培训师进行专业技能教学法培训。三是安排优秀高技能人才作为学徒在企业培养期间的师傅,承担学徒在企业中主要教学任务。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
2.6 现代学徒培训的考核
而“现代学徒制”的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根据学徒交替进行的特点,在学校培养部分由学校按课程进行考核,在企业部分由企业按公司管理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对于学徒培训期满,由来自于行业、企业的代表和职业学校教师的专设“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委员会按学徒结业考核标准考核,除了完成数控机床机械装调工、电工特殊工程操作工等的鉴定外,并将合格的学徒评定为企业准员工并被安排到合适岗位实习,逐渐地过渡到企业正式员工。
2.7 现代学徒质量的管理监控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学院与合作企业将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制学徒管理办法,安排专业教师带队,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深入企业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制定了《现代学徒制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实习期工资实施标准》和《现代学徒制准员工工资实施标准》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学院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与之配套的弹性学分制,创新和完善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定期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实习信息。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对专业带队教师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要求学徒实习期间能做好工作记录,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按企业要求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
3.结束语
总之,在探索现代学徒制探索过程中,学校应根据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合作企业的利益核心点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内涵建设,?⒅耙到逃?植根于企业之中,有力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为同类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2]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3]姚燕芬.潘建华.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4,(1).[4]孙结红.新常态下中职教育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2015,(29).[5]徐超,王丽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1).基金项目: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规划项目2015-2016课题,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研究(GZY15C44)。同时该项目被四川省教育厅审批“四川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作者简介:
熊征伟(1974.08-),男,四川广元、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和教育教学。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篇2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社会上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 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 同时, 在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和“求职就业难”与“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的呼声同时响遍市场。其本质是人才结构的失调, 其根源之一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存在脱节, 有待于重新审视与改进。专业设置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按市场需求与就业状况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优化专业结构, 以适应新经济的人才需要。细化市场营销的专业方向。通过对企业用人单位对营销人才需求的调查、明确具体岗位和岗位群,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专业改革的核心。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 应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形成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和顶岗实习为一体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 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基础上, 增加实践或实训课程的教学比重, 但效果并不明显, 实践实训课程并没有完全得到实行。那么,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发展能力的要求, 按照营销工作的过程, 分解学生应具备的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 整合教学内容, 形成核心课程, 构建以学生职业素养为中心的新的课程体系。
首先, 根据已确定的本专业面向的岗位、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要求, 确定市场营销专业的岗位核心技能, 以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一般路径确定组织课程体系及构建专业核心课程。
其次, 按照市场营销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材, 专业课程教学整体安排。
建立健全实训 (实践) 课程体系。增加实训 (实践) 课程的教学比重, 对现有的实训 (实践) 课程进行系统化。首先总结和分析现有实训课程的经验和教训, 充实和完善课程的教法和学法。其次是对现有课程进行课程优化, 编制实训指导大纲和实训课程标准, 编制实训课程的实习报告, 形成制度化和体系化, 规范实训课程的教学活动。最后是根据学院和系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 尽快推进相关课程教学讲义和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及其他实训课程教学资料的完善工作。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环境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里, 而应更多地走出去, 扩大课堂教学的外延。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获得实战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更应如此, 让学生走进市场, 体验商场氛围。只有充分进入职业环境, 体验未来要从事的岗位, 才能有充分的准备去应对工作。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之上, 任课教师还应灵活多效地应用案例教学、课前演讲、角色模拟、换位讲解、企业仿真、场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互动,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教学做一体化, 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评价模式的改革
以校企合作配套的考核体系保证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对接。打破传统的单一考核制度, 校正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本专业“重术轻道、重技巧轻内涵”的错误认知。校内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 由校内主讲教师以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式考核。侧重过程考核, 包括考勤、课堂互动等内容;课外实训部分, 主要由校外教师与企业负责人评价组成, 以实操成绩作为最终的考评结果。
现代学徒制的试行, 我们要立足实际, 放眼长远, 营造有利于促进产教融合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闫春荣.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三融四化职场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J].教改新浪, 2010.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11 (03) :97-103.
[3]孙丽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2) .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篇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是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度推行的教学改革模式。国际上,现代学徒制于1993年英国首次将其纳入国家人才资源开发计划,之后,德国形成“双元制”,澳大利亚形成“新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经多年发展,现代学徒制为西方经济高速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1世纪初,我国高度重视高职教育改革,出台《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 [2014]9 号)指导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本文就国际上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以及我国高职理工科专业发展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进行总结。
一 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
1.古代学徒制
古代学徒制是国内和国际古代各行各业均已出现,比如我国传统行业中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技艺传承方式。据英国的大百科全书记载该技能教学方式:学徒制起源于中世纪,它是手工业行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1]。古代学徒制技能技术的传承,首先往往是以家族为单元,以父子基础关系的学徒制,父亲将自己职业上的技能及秘诀无所保留的传授给儿子。之后,随着工业生产力的提升,手工业发展,社会需求增大等原因,父子关系学徒制转而向契约式师徒学徒制转变。
2.现代学徒制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古代学徒制已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从而逐渐崩溃,教学方式进而呈现出以现代学徒制为特征的现代职业学校教育方式。1993年英国[2]首先实施现代学徒制计划(MA)包括基础现代学徒制(FMA)和高级现代学徒制(AMA)。该计划为16到24岁的英国青年提供了工作内容及能力为目标本位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该计划与英国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VET体系相结合,为英国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工人。1996年澳大利亚[3]提出现代学徒制计划“新学徒制”教学模式。“新学徒制”以将澳大利亚的学徒制和受训生制相结合,全日制和部分时间制相结合,以培训协议建立企业与受训者的契约关系,以国家层面的“培训包”为技能指导标准,培养青年的目标职业能力,并建立全国性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二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4]。建立现代学徒制,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与技能的技术工人。要以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与内容出发,结果国家及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去剖析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求与目标。
2. 人才培养内容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内容上,要强调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培养,招生即招工,以实际岗位任务为引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与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学生工作涉及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要求以及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优化教学体系和内容。建立并完善校内外现代学徒制实训室及实验实训内容,组织老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编制实验实训课程指导教材,并在真实工作环境与条件下进行真实模拟实训。
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技术技能而忽视职业道德,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加强学生良好的实验科研道德、吃苦耐劳、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社会责任心和诚信意识、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等优良品德的教育与形成,确保学生能够融入企业中,并实现人生价值。
3.人才培养方式
基于“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理念[5],现代学徒协议企业,需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建立校企人才培养指导小组,构建现代学徒联合招生招工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确保校企学生培养主导地位,确立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与权益。
三 总结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增加中高技能型技术工人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制造业腾飞,经济与社会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式上全面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技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宏志.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6,6:8-10.
[2] 黄享苟,陈卓,郭自灿.新世纪以来学徒制研究综述[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3] 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8-91.
[4] 关颖.高职能力本位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
[5] 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篇4
关键词:考核评价;学徒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218-03
0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和实施一年多来,笔者意识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学习方式更多是偏重理论,一元化的考核方式,而现代学徒制下的学习方式,更多是承担企业的实际电子商务项目。如果还按照传统的分数来考核显然不合理。因此我们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我校的具体情况,经过摸索与实践,建立并实施了 “德能勤绩,四方共评”的考核评价制度。希望通过考核制度的改革与转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四段递进学徒制培养模式中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德能勤绩,四方共评”考核制度的概念与内涵
“德能勤绩,四方共评”的考核制度是借鉴企业绩效考核模式,采用多方参与评价,即: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从德、能、勤、绩四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开始在企业指定的岗位上开展生产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生产、人际交往都要去和企业,社会对接融合。学生能否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徒,能否很好适应两个角色,均可以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清晰地反映出来。具体内涵如图1所示。
1.1 “德”是评价的首要标准
这里所讲的德主要是指职业道德。它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用高尚的道德指导本职岗位职业活动的具体实践。包括职业上的原则性、事业心、责任感等。根据走访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的反馈结果来看,他们愿意培养一个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哪怕能力有点不足的员工,也不愿意录取一个只是技术好,但是为人自私自利,不顾大局的人。所以必须把学徒的职业道德作为评价的首要标准。
1.2 “能”是评价的基本条件
能是指在考核学徒“能”的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本职岗位的业务专业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所谓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本职岗位的业务专业技术能力是指,能够满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学习能力是指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并加以应用到工作中去的能力。
1.3 “勤”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在考核工作人员“勤”的过程中,关键是考核其工作态度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勤奋敬业精神和劳动工作纪律情况。作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正式员工一般每天都要保证12个小时以上的在线时间。学生在现代学徒体制下跟着师傅轮训时,考虑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更多是利用下午到晚上九点半将近6个小时的实训。在评价过程中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考核并记录在册,作为后面绩效评分的一部分。
1.4 “绩”是评价的核心要素
绩,指的是学徒们的工作业绩,是综合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业务活动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成果。为了更好体现电子商务学生双重身份的绩效,本文把绩分为两个部分:岗位理论成绩+岗位实操考核指标。“德能勤绩,四方共评”评价的构成
在了解评价的概念和内涵后,本文依据现代学徒制特点把整个考核分为学期考核和出师考核两块。由企业师傅、老师和行业专家构成考评小组。
学期考核=德(10分)+能(20分)+勤(10分)+绩(60分)(岗位理论+岗位实操考核)
出师考核=德(10分)+能(20分)+勤(10分)+绩(60分)(毕业设计+岗位理论综合+专业答辩)
我们把考核结果分为优(90~100分)良(80~90分)中(70~80分)差(60分以下)四个等次。每个学期考核为优良的同学,除了可以享受每个月的考核补贴外,还可以有享优先获得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出师考核优秀的同学还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创业扶植基金。“德能勤绩,四方共评”评价的实施 现代学徒制岗位实训处于学生两年在校的正常学习期间,学校有责任做好这一阶段评价的统筹工作。下面将整个评价模式实施分述如下。
3.1 构建考核团队
为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以及公平考核,合理构建考核团队是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一般考核团队由学校专业的授课老师、企业师傅和行业或企业的管理人员参与。结构合理的考核团队能够保障学徒制的质量,同时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3.2 确定评价时间
根据四段递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按照时间表对学生在校的两年时间进行划分这四个阶段:认知性训练阶段(第一学期)、基本岗位技能训练阶段(第二学期)、发展岗位技能训练(第三学期)、综合岗位技能训练(第四学期)。
处在第一个认知性训练阶段时,学生刚进校,刚完成拜师任务,对合作的企业有了初步认知和了解。第一学期的考核主要是以知识技能考核为主,就按学期教学所涉及的科目进行单独考核;科目成绩一般由该科目的平时成绩和科目期末考试成绩构成;从第二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由于每个学期都会涉及到具体岗位实训,那么就开始运用学期考核的方法。到了第四阶段也就是综合岗位技能训练阶段,就要运用出师考核的办法即“毕业设计+岗位理论综合+专业答辩”来综合评定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出师。
3.3 优化考核内容
电子商务不同岗位的要求是不同的,考核内容也不尽相同。必须去挑选和电商实战最为接近的内容。建议在岗位理论和实操考核试题能够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沟通制定。以实操岗位为例,可以从表1所示几个方面设计考核题目。
3.4 创新考核方式
改革之前主要是测试理论,完全可以在教室完成答卷。现在随着考核内容的变化,原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考核的需求。我们需要创新考核方式,比如在做网络营销岗位实战考核时,就可以采用网店数据来说话的方式进行考核。学期结束时,每个人把自己运营网店过程和成交金额、订单转换率等这些实战数据用来答辩和展示将更加具有说服力。还有在最后出师考核中毕业设计的环节时,我们将采取毕业展的方式邀请企业师傅和行业专家前来进行观展并且打分讨论,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和评估。
3.5 做好宣传动员
学生刚进校,就要面临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在开学初,专业老师就需要将考核具体方案、评价指标和企业的文化纪律等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确保后续稳妥开展。不要让学生到学期结束才知道考核的具体方法和指标。
“德能勤绩,四方共评”评价实施的成效
为了更好展现评价制度的效果,笔者从14级电子商务班级30名同学中随机选取了15同学作为试验组成员。这15个同学用的是“德能勤绩,四方共评”评价模式。剩下的15名是沿用过去的评价制度。在一年的观察中可以发现:不管是平时企业师傅布置的项目作业,还是在电商实战中试验组成员的完成任务率及学习的热情都要高出对照组的学生。
评价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5.1 学生层面
经过试运行,发现在评价制度实施一年中,有部分学生由于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认为企业制定的岗位考核目标过高,他们难以完成。从而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应该和企业及时沟通,针对这部分学生对他们进行企业价值,文化的引导。只要制定出来的目标60%的学生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应该多鼓励剩下的40%学生不断去加强自身技能,告诉他们企业的竞争,社会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必须去适应这个体制,而不是盲目让企业降低标准。
5.2 企业层面
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员工们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环境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有些企业师傅认为徒弟是新手,各方面都不是很强,花时间带徒弟会影响自己月绩效。再加上部分学生懒散,不愿意努力完成任务,他们也省得花心思教。因此,在“招聘”时师傅会出现不愿带徒或是随意带徒、随意评价的现象。企业师傅作为现代学徒制过程评价的主体,是整个评价很重要的一环。在这一问题上关键还是激励企业师傅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对师傅的考核评价机制,促使师傅们在过程中敢评、乐评、精评,用心、真实地对学徒的实际操作情况做出评价。
5.3 学校层面
为了支持学徒制,学校要配套出台相关的规定,保障学生和岗位实训的顺利开展。比如在考核方式中,遇到学生逐一答辩的形式,老师评价的工作量会比以往理论考核工作量增加了许多。如何认定这些多出来的工作量。还有在平时进行岗位训练时,老师会利用业务时间指导学生。如何制定相关政策保证老师们的积极性,也是需要出台相关保障制度。
结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篇5
人新模式
摘 要:该文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建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改革思路及对策。同时,针对笔者学校汽车专业方向的教学实际,抓住“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专业特色”的机遇,详细阐述了该校汽车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情况。对探索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创新办学育人新模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构建 育人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74-02
学徒制在东西方国家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推进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国家高度重视学徒制培训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学徒制,使之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现代学徒制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关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1.1 现代学徒制的定义
引用百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因此,学生和员工都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但是,作为一种新模式,在推广中需要企业和学校专门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进行支持。
1.2 现代学徒制内涵
开展现代学徒制,旨在解决校企共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与双重管理,着力解决合作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失问题,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与就业选择空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育人企业不同岗位学习。通过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建立联合培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条件保障等,共同制订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创新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实施途径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途径是关系到推行的优劣与成败的问题,必须落到实处,以校企对接,深度共融为前提,实现校企互补双赢,真正做到落地生根,才能开花结果。
2.1 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新合作模式,实现5个对接
一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制订深度合作的协议与规划;二是实现学校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对接,制订基地建设方案;三是学校专业与企业产业对接,制订精品专业建设的规划;四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制订“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五是?W校培训与企业岗位对接,签订师徒合同。
2.2 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新培养模式,实现3个互通
一是招生与招工互通,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二是上课与上岗互通,实现上课即上岗,上岗即上课;三是毕业与就业互通,实现毕业即就业,完成学徒任务。
2.3 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新学徒制考评体系,实现两化三考评
要使现代学徒制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建立考评体系。一是要建立对学徒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评;二是建立对教师理论指导成绩及实践能力提高的考评体系;三是建立师傅实践指导成绩及专业理论提高的考评体系。推行现代学徒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育人模式具体做法(以笔者学校汽修专业中鑫班为例)
3.1 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协议”
2010年3月,通过该校对中山地区20余家4S店的生产条件、技术情况、产品市场前景、社会信誉度等进行全面考察和论证以及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调研。最终确定了中山市雄鸣汽车维修厂作为合作企业,以保证“校企合作”能够规范、有效、成功地开展。
3.2 推行现代学徒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育人模式保障条件
3.2.1 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领导机构与办事机构
成立了以学校和企业为主的领导机构,机构下设人员互聘委员会、教学资源开发委员会、教学运行协调员会、考核评价委员会等,主要负责制订“校企订单合作”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等,优化了校企资源,实现了校企对接、深度融合。
3.2.2 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
校企为了严格管理共同制定了包括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实习守则、订单班考勤制度、文明生产标准、学生教学成绩评定和考核办法及各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最后形成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2.3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聘请法律顾问
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学校聘请了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按双方要求制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相关进一步合作的其他相关协议等,其中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关于学生人身安全保护的条款进行了明确设定,规定企业必须为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等保险。
3.3 组建“现代学徒试点班”――中鑫班
(1)在学生班级中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2)组织学生报名。
(3)安排企业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
(4)召开家长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共同签订“中鑫班”定向培养协议书。
(5)将选拔出来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组成新的行政班级――中鑫班。
3.4 推行现代学徒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育人模式,形成以企业生产过程相一致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提高育人质量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一致的新型教学,大力推行师徒结对,学做合一,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引入考核中心,实施行业、企业、学校三方都满意的考核机制,让学生在校内厂(中鑫培训基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提高育人质量。
3.4.1 推行师徒结对,构建“团队协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
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班级管理又远远落后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为此,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与企业相对接,实行“企业化车间管理模式”的组织方式与文化制度。分好“车间小组”,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上岗,以团队协作培养为主进行车间小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协作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小组组长优先机制,带动及培养组长,组长带动全组成员为核心,制定共同奖惩制度,培养团队意识,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提高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真正实现学生-企业师傅-学校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师徒结对,以任务驱动,工单作业,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
3.4.2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中鑫基地,校企共同编写基于实际生产过程的“实训工作页”
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企业工作作业的任务工单为前提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并编写符合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的“实训工作页”,让学生既能完成企业的生产实际要求又能满足学校的育人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ψㄒ档娜现?能力,真正实现在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相对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4.3 企业化车间管理与生产性的项目驱动、学做合一,工学交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企业师傅、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企业师傅和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发各种校本教材、“实训工作页”等,并要采用行动导向、小组实训、录制拍摄等多种的形式实现学做合一、工学交替来达到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企业生产性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发展水平及相关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进行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转变的作用。
3.4.4 引入技能考核中心,在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对口就业前提下,由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考核,最大限度提高育人的质量
在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按照国家、行业、企业的标准,依据对企业正式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评定,成立教学考核组,考核成员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担任,并进行听课、指导实训、期末考试等教学进行的质量监控以达到用人标准。除此之外,我们引入中山市技能考核中心对所有专业学生进行相关强化培训最终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确保学生无论在校内厂还是在校外厂都能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当然对于已毕业的学生,我们还要进行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计划与内容。总之,学生在本校学习都必须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方能毕业,其最终是否合格、能不能上岗,完全由企业说了算。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为世人瞩目,因此,在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育人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与内涵,结合笔者学校和地方相关现代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创新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为主体、学生积极参加的现代学徒制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为突破口,以建立稳定的“双师”(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为关键,以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为基础,以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重点,以提高专业与行业契合度,以及学生就业岗位与企业需求岗位相适应为核心,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与发展,推动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与文献
现代学徒制的宁波探索 篇6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举行了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会暨拜师仪式,5位宁波名厨成为该校烹饪专业的第一批师傅,10名烹饪专业的学生成为他们的首批弟子。
古林职高校长俞浩奇告诉记者:“学校2014年9月开始在烹饪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此次举行拜师仪式是对学徒制的深化。”
和古林职高一样,宁波的不少职业院校正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市教育局已将“现代学徒制推进项目”立项为宁波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10个先行先试项目之一。
学徒生在企业实习如鱼得水
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从2011年开始,在原有校企合作冠名班级的基础上,选择吉利汽车等5家企业试行现代学徒制。企业从招生阶段就参与进来,通过学校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采取“面试+中考”的方法录用“学徒”或“学徒生”。
北仑职高校长林绿洋介绍,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当北仑职高首届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龙星物流班的“学徒”进入企业实习时,还在企业内意外地刮起了一阵“蓝色旋风”。原来,为与员工的红色安全帽有所区分,公司为实习生准备了蓝色安全帽。起初,主管布置任务时通常都找“红帽子”。久而久之,客户发现这些“蓝帽子”有礼貌、操作专业且不怕麻烦,就更愿意找他们做事。现在,蓝色安全帽已成为该企业示范岗位的标志。
2010年6月,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相关院校提前进行人才培养,宁波市职教中心是其中之一。委培期间,公司全程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确定培养标准,编写教材,给予师资支持,共建仿真实训室。
2014年5月,宁波地铁正式投入试运营,宁波职教中心首届轨道班的35名学生全部被录用。由于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突出,宁波轨道交通集团今年在宁波职教中心“订单班”的招生名额,从去年的80人增加到170人。
学徒制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
近日,北仑职高物流专业的教师陈方园没在学校上课,经常往企业跑。原来,该校14级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宁波国柜物流有限公司参加实训,陈方园就随学生在企业进行蹲点管理。
除了管理学生,陈方园也趁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下企业后对业务流程、操作规范都更熟悉了,尤其对仓储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执教的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2012级学生邱良峰已经和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邱良峰告诉记者:“高一高二就来企业实习过,顶岗时上手比较快。”
国柜物流副总经理叶锡其告诉记者,公司从2008年起就与北仑职高开展校企合作,2011年开始在该校试点现代学徒制。“经过3年跟踪培养,学生能缩短岗位适应期,就业稳定性和忠诚度也较高,公司招录员工时会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北仑职高副校长江云说,现代学徒制要做的就是使学校教育尽量吻合企业需求。
宁波市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了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进。北仑区每年对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奖励100万元,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基层校长为现代学徒制支招
如何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俞浩奇认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关键。对于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资金来源问题,俞浩奇建议,建立一个用于现代学徒制(或校企合作)的专项发展资金,参与教育合作双方的经费都从这个专项经费中开支。这样许多无法在学校内解决的经费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经费库中统一解决。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俞浩奇说,专业教师参与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监管,其自身也同时参与了企业的实习。俞浩奇建议,该实习折算成一定的培训学时,使之得到有效认可。
面对师资不足问题,林绿洋建议,适当增强教师聘任的灵活性,加强师资队伍。
江云最牵挂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去企业轮岗实训,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学校目前的做法是每天用专车接送。这样做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江云说,“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企业能否提供住宿?如果能提供住宿,学生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相应的管理怎么跟上?这些都是我们日后需要破解的问题。”
还有一个让江云关注的问题是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江云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师傅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学生如果跟着技能不过关或者不懂得如何传授技艺的师傅实习,并不能真正学到技能。“今后能否有专门的部门对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进行鉴定,规范企业师傅队伍。”江云建议。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篇7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必要性
江苏是化工大省, 作为国家级特色化工产业基地, 它的发展使企业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南通职业大学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长期以来通过订单培养、2+1、产学研一体等模式开展校企合作, 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在对几十家用人单位的实地调研中发现,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 与企业用工和产业升级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脱节, 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解决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 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 在企业由师傅传授生产技术及行业前沿技术, 所学即所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解决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之间的矛盾, 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解决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
二、招生方式
采用招生与招工同步进行的方式, 在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3+2”中高职衔接专业学生中招生。学生在中职第5 学期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转段考核, 考核合格者于第6学期进入南通恒力集团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由南通恒力集团组织面试, 合格者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 获得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 学制2 年。毕业后企业对学生进行最终考核, 考核合格者录为企业正式员工。
三、课程体系开发
在现代学徒制中, 学生的学习是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要在高等教育性与职业性、针对性与通用性、现实性与发展性之间寻求平衡,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见图1, 既要以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标准所涉及的知识、技能、素养和典型职业活动为中心, 又要兼顾行业、社会的普遍要求, 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职业发展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精细化工行业专家、学校及企业教师团队共同分析企业典型岗位任务和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 参考相应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围绕企业核心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 遵循学生成长与认知规律, 构建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有机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见图2) 。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 应将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生产工艺改进、设备维护和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核心, 既需考虑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规律, 理论教学应循序渐进, 也应充分考虑企业实践教学的规律, 教学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四、教学过程安排
通过转段考核的学生在中职第6学期全部进入南通恒力集团实习, 了解企业岗位工作, 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实习期间, 前3 个月企业按照实习工资发放薪酬, 3 个月后按照普通职工工资待遇发放薪酬。实习结束后, 学生原则上全部进入高职院校就读。
高职第1 学期,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 训练基本技术技能 (基础化学课程) 。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到校开展专业前瞻教育, 举办专业讲座, 宣讲企业文化,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高职第2学期, 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 训练专业基本技能, 在企业完成化学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根据企业岗位需求, 选择相关岗位, 暑假期间完成8 周的精馏、吸收、干燥、流体输送等单项技能训练。企业教学采用一师多徒与一徒多师相结合的形式, 学徒在多个岗位轮换实习, 配备不同岗位的师傅。
高职第3学期, 学生在校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学习, 训练单项技术能力, 学习化工生产综合实训课程, 熟悉化工生产流程;在企业完成集中实践课程及岗位对接课程的学习, 训练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基本能力。企业教学采用一师多徒与一徒多师结合的形式。
高职第4学期, 通过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 确定学徒将要从事的岗位, 由企业指定师傅和专业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指导, 完成岗位专项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同时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该阶段的企业教学采用一徒一师的方式。学生修完规定学分, 获得毕业证书, 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五、现有基础和推进举措
10多年来, 学校与国内外多家大型化工企业联合办学, 开展订单培养, 先后开办了南通星辰班、江山农化班、信越有机硅班、万洲石化班、海正班、科聚亚班、国核维科班等企业冠名班。学校以“以岗位需求培养人、按专业标准训练人、用企业文化成就人”为指导思想, 为企业量身打造课程, 把企业所需的岗位综合素质、技术标准吸收到课程体系中, 推行套餐课程模式。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共组教师团队。例如, 学校为国核维科班学生开设了锆化学基础、海绵锆MSDS、海绵锆分析检验、海绵锆专业英语、HSE、海绵锆安全评估、海绵锆工艺和设备等课程, 并将“以核为先、以合为贵、以和为本”的企业文化带进课堂。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化工学院教师共同实施。
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办学实践中, 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借鉴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功案例, 加上自身的优势与企业的积极配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进展顺利, 相关管理制度也趋于完善。
(一) 建立了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企业课程的学习以企业评价为主体, 学校课程的学习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 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职业资格考证课程以证书的获取为考评依据。
(二) 学生管理制度
实行现代学徒制, 学校和企业均成为重要的学习场所, 学生管理较普招学生更为复杂。学校制订了学生 (学徒) 管理办法, 保障学生权益, 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岗位。且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 确保学生在学徒期间获得合理报酬, 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 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 由校内教师、企业师傅、班主任共同指导, 建立班级QQ群, 选派专任教师定期去企业走访, 确保能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动态。
(三) 师资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对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专任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与远程辅导以及企业现场教学等。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应是技术能手, 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能力。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师, 学校在福利待遇、评优升档等方面可有一定的倾斜。
(四) 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场所和时间的不固定对教学质量监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借信息化、智慧化校园建设契机, 通过远程监控、视频录像、网络交流、现场听课、作业报告抽查等多种途径,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 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监控制度。
六、基于“3+2”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优点
在“3+2”中高职衔接班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具有明显的优势, 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中职第6 学期, 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安排下进入合作企业开展实习。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环境, 参与企业生产实践, 这将加深他们对高职阶段专业课程的理解, 对专业理论学习有很大帮助。
为期半年的生产实习增加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了解, 这有助于高职阶段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实践岗位, 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也有利于企业选拔优质人才。由于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建立在充分了解对方的基础上, 学生的跳槽率也比其他专业要低。
近年来, 化工行业人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从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 很多企业可谓求贤若渴, 在新生一进校就进行招聘活动, 开办企业冠名班, 设立奖学金, 并给学生提供3 年的生活费。校企合作班的教学大多是在校内进行, 学生进入企业后还要接受相应的岗位实践培训。在“3+2”试点班中, 学生中职阶段在企业实习, 高职阶段的学习场所也有一半在企业, 因此毕业即就业。高职阶段学制2 年, 这大大缩减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学生在进入高职之前, 在企业进行6-7 个月的带薪实习, 也减轻了高职阶段求学的经济负担。
七、结论与展望
基于“3+2”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行, 较好地解决了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校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全程参与育人过程, 解决了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选、用、育、留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环境是企业生产的真实场所, 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学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是江苏省“3+2”中高职衔接首批试点专业、省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与省特色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将推动专业群建设, 带动国内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从而推动中高职衔接改革和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 为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关晶, 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1) .
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篇8
共同招生。学校选择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专业技术含量较高、工资待遇较好的单位开展订单式定制培养,将单位需求与培养目标对接,专业技能与实训课程对接,工作岗位与学生职业发展对接,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降低合作单位的用人风险,培养合作单位所需的专业人才。从2010年开始,秭归县职教中心与县屈原艺术团紧密合作,开办“屈原艺术表演”冠名班,实行定制培养。双方共议录取新生的各项条件,制定招生简章报请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双方成立联合招生组,对具有初步意向的初中毕业生进行面试,对面试合格的学生通过网络集中公示,并告知学生开班计划、培养方式、就业途径、工作待遇等情况。学生在入学时签订联合培养就业合同,明确学校、学生、屈原艺术团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职教中心学生与屈原艺术团职工的双重身份,实现入学即入职。
共商培养方案。学校与合作单位联合办学,必须围绕合作单位岗位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开展个性化技能培养。秭归县职教中心与屈原艺术团经过5年的合作,通过对学生演艺技能的训练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三一制”培养方案。即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在学校实训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二年级,学生进入屈原艺术团上课,艺术团选派业务骨干与学校派驻教师按“一对一”带教方式开展职业标准化现场教学;三年级,学生在艺术团进行顶岗实习,艺术团带教人员根据学生实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寒暑假,学生在屈原艺术团跟团专业训练,“围着舞台学艺术”。学校与屈原艺术团共同研究教学内容,确定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纲要》《质量评价标准》《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共建实训场所。按照学校教育和合作单位的标准、内容和组织要求,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校内外学徒环境,共同按岗位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秭归县职教中心和屈原艺术团共建了学校舞蹈训练室、钢琴室、语音室。屈原艺术团还利用送戏下乡、屈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提供学生工学交替岗位,创建了艺术团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环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篇9
论课
摘 要: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为了避免学生简单机械地模仿师傅或老师的有限操作,把自己在“做”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系统化,进而上升到专业理论高度,内化成自己真正的技能本领。尝试用新的方法教学专业理论。为探索中职专业课“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网络 教学 中职 专业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a)-0153-02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都是在生产和实训相统一的现代学徒岗学习,即“做中学”。为了避免学生简单机械地模仿师傅或老师的有限操作,能把自己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的支离破碎的经验系统化,做到在生产或实训中发现问题,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上升到专业理论高度,内化成自己真正的技能本领。同时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以车工为例,尝试“利用网络教学车工工艺”的方法,来增长同学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同学们分析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
在计划实施前,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模具班的同学进行了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发出问卷75份,收回70份。调查结果如表1。
调查结果表明,经常上网学生很多,采用网络教学是可行的。教学资源整合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新的方法教学,首先要有一套与子相匹配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加适合同学们在网络上学习,小组成员搜集整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一本《车工教学讲义》。该讲义整合了《机械识图》《公差与测量》《机械基础》等与车削加工相关的内容,并配有7个课件和13个视频。同时,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了问题讨论区。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
2.1 准备阶段
(1)制定教学实施方案。(2)定出实施对象,定好实施教师。(3)搜集并整理与车削加工相关的资料,通过《机电园地》网站教学平台,构建《车工》教学软件。
2.2 实施阶段
(1)初步实施:根据《车工》教材及大纲要求,结合实训教学,整合出适应中职学生的网络教学资源。围绕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利用车工网络资源对11级6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教学,探索网络教学车工专业课对教师的要求,并统计有关数据。构建并完成“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评价测试方法”,同时对他们进行测试。(2)全面推进:根据《车工》教材及大纲要求,围绕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利用车工网络资源对12级全班学生进行车工教学,同时对他们进行定期测试,并统计有关数据。(3)实施验证:用观察、访谈及难易程度不同工件的加工等多种方法对12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测试,特别要关注测试工件的完成情况,详细记录,并统计有关数据。
2.3 总结阶段
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理论升华。教学效果的检测
为了验证实验班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提高的情况和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车工的效果,分别抽取了11秋的一个班来和实验班(12秋)进行对照。在选取样本时,同时选取了两个秋季招生的班级11秋和12秋,生源质量相当,又把出勤和作业(练习工件)低于50%的同学剔除,避免因生源质量、学习态度等其他因素影响了试验结果。因此,实验班选取40人,而对照版只有35人。
采取学科知识(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复合工件)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如以下几点。
(1)识图并能选出加工设备,能够分辨出加工内容和选取工、量、刃具。(2)能够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即加工步骤)。(3)能够分析出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找出解决的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
2、表3)。
从表
2、表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组的数据没有特别偏的分布,也没有十分突出的离群值,因此无须变换,可以直接采用参数分析方法来分析。综合设计类型,最终确定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来分析。
由输出结果可以看到:对于两班的成绩来说,F值为2.315,相伴概率为0.132,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成绩方差无显著差异;然后看方差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成绩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的分析结果充分表明:“利用网络教学车工工艺”的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同学们分析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提高。(如表
4、表
5、表6)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该次“利用网络教学车工工艺”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是在理论创新方面,为探索网络环境下,中职机械专业课“在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并为建构“中职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评价方式”积累经验。二是在实践应用方面,不仅能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能促使同学们养成正确地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学会利用现代技术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以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技术能力。可以真正使网络成为同学们的一对翅膀,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岗位上飞的更高、更远。不仅如此,因为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篇10
一、引言
工程造价作为一门建筑与经济交叉的学科,因其适应性强、就业面广而为社会所青睐。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规模也因此成倍地增长。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对建筑物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但表现为量的增长,更表现为质的飞跃。高职学院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并在激烈的人才市场变革中把本专业做大做强,是摆在广大工程造价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二、现代学徒制与“教师工作室”合作教育模式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这就从国家政策层面指明了今后一段时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吸收了传统学徒制“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和学校教育制度“系统、高效”的理论学习优势,力求解决学校职业教育专业与职业分离、理论与实践割裂、学习与就业脱节的现实困境,是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体,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形式。
“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是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是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老师的主导下,以完成技术项目为目标,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这一载体,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践合而为一,实现了理论与技能、教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课堂制”教学模式那种封闭和相对固定的形式,而与 “师徒制”模式更为接近。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实现了学校有满足教学需要的企业工作项目、教师有驾驭工作项目的能力、教学有融入工作项目的内容、学生有操作工作项目的技能的“四有工’的局面(见下图)。
“四有工”教师工作室
三、“教师工作室”模式的构建探索
教师工作室以“打造‘双师型’团队,实现产学研合作”为目标,以自发自由组织为原则,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为创建主体,以专业实训室为主要场地,以承接企业项目和实践教学为主要任务,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教学、科研、实践和培训融为一体,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工作室的组建。按照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的专业性质成立建筑工程预结算和安装工程预结算教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骨干教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作为室长,并由室长负责,并在工程造价班级中根据工作展开的需要挑选9~10名有创新意愿的学生作为成员,实施“教学工作室”模式的教学。
(2)师傅带徒弟模式教学。“教师工作室”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有必要把本专业的抽象理论变成形象的生产实践,把复杂的技术方法分解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学生在实施生产活动中在师傅的引导下很自然地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知识点和方法,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合作对原有的专业知识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删减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增加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把抽象的理论放在实践中解决,让学生在“教师工作室”中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
(3)运行流程的设计。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以“教师工作室”名义承接对外的工程造价咨询项目,包括校内的工程审计项目。为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并结合目前学生实际,在每一工作室内平行设立3个工作小组,由2~3名学生组成小组,并设相应的小组长。工作室内的各小组协作同时完成一项既定的工作任务,完成后各小组之间相互检查核对,查对无误后交室长(老师)审核,室长审核无误后向委托单位送交工作成果。根据各成员完成任务情况计算工作量,并由专人负责登记汇总,并在工作室内建立劳动报酬与工作量直接挂钩的激励制度。
(4)完善工作室考核细则。工作室考核细则从三个方面来考核工作室的建设绩效,引导团队面向社会、提升自我、服务人才培养。第一,考核工作室为社会服务创造的经济效益,引导工作室团队主动对接区域经济需求;第二,考核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获得的产品专利――产生吸引企业参与的动力;第三,考核工作室接受学生实训受益面――个性化、创新以及实际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验证工作室机制在具体运行中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这样的监控会使工作室的三个功能相互促进发展,使工作室成为一个大平台,教师可以提升研发技能,学生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企业可以找到提升产品的渠道。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各种配套政策还有待制订,培养标准及其他教学文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实施措施还需不断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师工作室”是一种类似于“以师带徒”的模式,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学生边做边学反复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这种教学显然会打破传统的采用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模式,必将结出丰硕成果,也必将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推荐阅读: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05-15
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06-12
现代学徒制试点困境09-29
现代学徒制实施案例08-14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09-12
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建筑)08-29
说一说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什么06-04
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07-17
现代学徒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