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部分

2024-06-08

“探索”部分(精选9篇)

“探索”部分 篇1

摘要:发电厂电气部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内容繁杂, 学时少, 需要我们加强课程教学探索。分析了本课程的性质, 从课程内容与学时优化、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丰富课程课外阅读等方面进行探索, 旨在提升课程学习效率,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性质,实用性

一、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性质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内容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它主要介绍了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一次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及运行理论及部分电气二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 使学生掌握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基本形式、各类发电厂的接线特点、主接线设计方法、厂用电接线、配电装置、主要电气设备及其选择方法、控制与信号以及电弧理论、发热理论、电动力理论等内容, 让学生初步掌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以后从事有关电气设计、检修、安装、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优化课程内容与学时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理论性强, 教学学时相对偏少。针对这样的特点, 我们要进行合理的优化。课程内容的优化要达到实效性, 要充分抓住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 合理优化课时分配。

1.抓住教学重点

经过本人长期教学实践, 整合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的内容, 确定以下教学重点:不同类型发电厂的特点;电气主接线的概念, 主要一次设备的功能;300MW、600MW发电机组电气部分接线特点;导体载流量计算的方法, 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各种电气主接线基本接线形式及应用;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型式选择方式;发电厂、变电所典型电气主接线的分析与设计;厂用电接线的原则和接线形式;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电弧的产生和熄灭;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选择;户内、户外配电装置的形式及应用范围;二次回路接线图的类型及应用;断路器的电磁控制电路分析等。在教学中, 我们要在繁多的教学内容里牢牢抓住这些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2.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理论性较强, 难点较多, 这就需要我们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突破以下教学难点: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发电机组电气部分接线分析;载流导体短路时发热计算;带旁路母线的接线、一台半断路器接线、角形接线电路分析;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电动机自启动的校验方法;正确理解电弧的熄灭条件, 互感器的接线形式及用法、误差分析;发电机与配电装置 (或变压器) 的连接方式;断路器的电磁控制电路分析等。

3.优化学时分配

在确定了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 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学时, 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 努力实现最优教学效率。我们要将较多的课时分配在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 常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电气主接线及设计, 厂用电接线及设计, 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 配电装置等相关内容方面。

三、理论知识与能力并重

“确定基础理论教育的范围及相关的要求时, 应重视学生解决基础理论问题能力训练及将来的适用性。”发电厂电气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我们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把握, 同时也要加强相关技能的发展, 做到理论与能力并重。

理论层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发电过程, 掌握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基本形式;理解导体发热、电动力计算的实质, 掌握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熟悉其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理解最小安全净距的概念, 了解配电装置的类型, 掌握配电装置的布置原则;熟悉二次回路不同的接线方式, 掌握断路器的控制与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发电厂变电站运行操作的相关规程、规范;熟悉常用电气设备使用的手册;熟悉3~110kV发电厂变电站设计手册。

学生能力、技能层面。我们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电气设备选择和校验的能力, 电气元件安装、调试的能力;熟悉操作票制度和工作票制度, 掌握常用电气装置之间倒闸操作的操作过程;具备初步的中小型发电厂和变电所主接线设计的能力等。

四、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要根据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特点。目前, 运用较多的是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界面友好和交互性强等优势, 正被广大师生认可和应用。”这种方法将文本、图像、图形、音视频等有效组合起来,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更直观形象;基本理论与电路图、实物图相结合法, 是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 简单却有效;原理媒体模拟法易于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模拟原理, 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课堂教学与课后习题结合法能够通过练习的形式, 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及时查找不足;实践法、工程实例法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能力两个层面都获得发展。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与手段, 都要遵循有利教学原则。

五、丰富课程相关课外阅读

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内容繁杂, 教学学时少。怎样利用有效的时间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呢?加强课外相关书籍的阅读可以有效实现课堂的延伸, 使学生更全面、更丰富的了解与把握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知识。当然这方面的书籍资料资源较为丰富, 教师要进行有效引导, 列出相关的书目。根据我本人的阅读经验列出下列书籍供参阅:

1.《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黄纯华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年出版;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第三版) , 李光琦, 西安交通大学, 2002年出版;

3.《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第一分册, 六院合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4.《发电厂电气部分》, 姚春球, 2007中国电力出版社;

5.《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 刘增良, 2004中国电力出版社等。

六、结论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加强本课程教学研究,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 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使学生较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梅.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改革初探.科技信息, 2011, (08) .

[2]陆明心.高校能力教育与基础理论教育的平衡[G].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5, (03) .

[3]颜玄洲, 龚霞, 蒋天弟.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农机化研究, 2004, (03) .

“探索”部分 篇2

2014年07月01日 07:40

来源:水母网

原标题:事业单位员工将告别铁饭碗 山东正在研究制定配套规章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开始实施。6月30日,记者从山东省人社厅获悉,我省正在研究制定竞聘上岗、考核、培训、奖励、申诉、原标题:事业单位员工将告别铁饭碗 山东正在研究制定配套规章

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开始实施。6月30日,记者从山东省人社厅获悉,我省正在研究制定竞聘上岗、考核、培训、奖励、申诉、交流、退休、人事监管等单项配套规章,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以该《条例》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全省已有6.1万个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此举意味着全国3000余万事业单位员工将告别“终身制”的铁饭碗,实行聘用合同制。省人社厅人士表示,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最大的转变,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将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

据悉,自2002年以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等文件,对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作了统一规范。各级各部门按照省里的部署,研究制定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了单位与受聘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目前,共有6.1万个事业单位实行了人员聘用制度,占事业单位总数的95.3%;已聘用191.8万人,占应实施总人数的95%。

全省累计转企改制单位1287个转企人员22000名

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面,自2007年以来,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我省所有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公开招聘,初步建立起了组织有序、分工明确、程序严格、监督有力的招聘工作机制,实现了公开招聘制度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事业单位共公开招聘26万人,占新进人员总数的95%以上。

在做好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面,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本着先易后难、分批实施的原则,成熟一个,推出实施一个。据统计,2004年以来,全省累计转企改制单位1287个,涉及人员34000名,其中,转为企业人员22000名。

我省已有部分地区展开养老金“并轨”探索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这一规定再一次引发养老金“并轨”改革话题。但是,“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条例》并没有给出可操作性的规定。

目前我省已经有部分地区在此方面展开了有效探索。早在1998年,淄博就出台了《淄博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养老保险费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近年来参保人员的单位缴费比例也逐渐提高。孙晓琪(化名)是淄博市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员工,6月28日领到了当月工资条。初级职称的小孙目前的档案工资是1670元,个人按照3%缴纳养老保险,每个月从工资里扣掉50.1元,单位按38.5%为其缴纳643元。截至2014年5月底,12.2万在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4.9万名退休人员已全部参加社保。

“探索”部分 篇3

关键词:古诗文;美;教学方式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我总是试着去寻找书本中

关于美的东西,并向学生慢慢地传达美育,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关于在古诗当中所存在的美育,至今我都不是特别清晰,但近期我对此做了一些了解,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指正。

一、引导观察感受美

我们要学会感受美。叶圣陶先生的话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身边到处是美景。所以说,学会观察对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很有帮助。在古诗学教材中会存在很多插图,我就让学生先自己认真观察,然后再根据图画进行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画面,去用心感受美。比如说,有一篇名为《小池》的古诗,我就先让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他们很快就找出了有树阴、蜻蜓、河水、荷花等等,然后,我又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物并解释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脑海中就勾勒出带有初夏韵味荷花池水的美丽景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古诗词就快乐多了。

二、绘制彩图感受美

我们要学会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像带有强烈画面感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通过文章描述的画面进行想象并具体体现出来,通过如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比如对于《咏柳》来说,我首先给学生讲解诗意,然后再让他们从整个层面上来把握诗歌中描述的场景,体会诗歌表达的内涵。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翩翩起舞的柳树儿,踱着轻盈的脚步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空间,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有山坡,有绿草,有一片片随风飘动的柳叶;有的画呈现了一个小姑娘徜徉在春天里,柳叶似她飘逸的头发;还有的画展现的是小河边,绿绿的柳树儿慵懒地伸展着腰肢……在《自办报》上也出现了学生的作品,当中有画面,有诗句,互相映托,并深受学校好评。

总的来说,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古诗的美,以此来塑造孩子们美的人格,激发他们对美的生命的敬畏,并体会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蒋光泉.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J].小学教育教学研究,2013.

“探索”部分 篇4

一、循循善诱式

教材中“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内容, 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打开课本, 而是以谈心的方式和学生拉近距离, 询问他们的原籍来自何方, 要他们说点方言, 说点风俗习惯, 聊聊当地的自然环境, 并说说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大家会很快发现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学生表现出相似性, 不同地方的表现出差异较大。从而在悄无声息中让学生了解到“区域”是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其包含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许多要素, “区域差异”就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二、高潮切入式

“探索”不只是导言, 有些“探索”提出的问题也许后面才能够讲到, 但前面一定要有铺垫。如, 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课中, 可先讲太阳常见的活动形式。当学生正思考太阳的神奇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时, 再回到探索部分的黑子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图, 问题会迎刃而解, 树木年轮的变化规律也可以找到答案, 就很自然地提升了这节课的主题。

三、偷换主题式

教材中应用的案例都很典型, 但要想使它们全部接近每个地区的实际、贴近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收集、积累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素材。例如, 在学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 “探索”部分思考题的主旨不变, 其内容却可以用当地的乡土内容。如, 可以用铜川市新区的三幅图片来替换:一幅是建市前的田园风光, 一幅是建设初期的新区图, 一幅是现在的新区商业图。由于新区是当地的新城市, 学生都非常熟悉, 学起来感到十分亲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读图说话式

在“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一节中, 其“探索”部分只有两张图片, 要求学生用笔、文字来描述图中的地理现象。如, 两张图片分别位于世界哪些地方、景观在哪些方面有大的差异, 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地理要素。通过思维的发散,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五、添枝加叶式

学到“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一节时, 其“探索”部分是“反思1998年中国特大洪涝灾”。教材只简单地说了该年受灾面积大、受灾人口多、直接经济损失惨重, 说服力不强。于是我就找到1954年和1998年两年的降水、河水水位、灾害损失等多项指标, 并列表进行对比, 学生最后发现1998年的降水量比1954年的少, 而洪水位却比1954年高, 直接经济损失远比1954年大。再来一个反问, 他们就会得出一个结论:1998年的水灾, 受灾严重、损失惨重。

六、课前实验式

“探索”并非上新课时才用。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 可以让学生预先进行实验。如, 通过观察墨水在地球仪静止及运动状态时轨迹的差异, 得出地转偏向现象的存在。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简单化, 使学生初步领悟我们日常的好多现象与地球运动有关的思想, 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七、课后小议式

有的探索部分内容难度较大, 提的问题广泛而深入, 放在开篇进行, 因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对问题的探索可能会流于表皮。如, 在“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节中, 先不提其“探索”部分, 等上完了新课之后才出一道讨论题:中国与欧洲人口增长的差异及原因。由于有人口增长因素的知识做铺垫, 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效果很好。

以上就是新教材探索内容的几种处理方式。每个探索都是一个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 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处理“探索”时, 要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摘要:以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探索”部分教学处理实践为基础, 总结出对“探索”部分七种不同的教学处理方式, 以达到更好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目的。

“探索”部分 篇5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抢答器;电子技术基础

一、《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的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对电路认识和理解的基本素质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性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但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在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实验课堂上很少考虑到学生对实验项目的需求和兴趣,实验内容所传递的知识和技能也不易被学生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这种状况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深入探讨其教学方法并有效实施,对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路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的提高。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来说,它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知和训练,在此基础上做简单的综合性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素养。以此为指导,笔者吸取了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重教学方法的共同优点,根据《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中职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选择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并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框架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工作流程是“明晰目标”→“设计任务” →“学生完成” →“成绩评定”。

1.明晰课程目标

应用“任务驱动” 教学法首先要明晰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和方法的先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教学目标定位是数字电路基本知识的掌握、焊接装配工艺的掌握、图纸分析能力的培养、故障排除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2.设计任务书

将《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的培养目标分解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据此设计一系列任务书。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技能项目:元器件的识别及检测、识图画图、电路组装、电路焊接工艺、电路测量、电路故障排除,共计6项。素质要求:指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要贯彻到整个培养过程之中。

3.成绩评定

学生按具体项目要求完成任务,教师综合考察给出成绩。成绩分为 “优秀”(90分以上)、“良好”(90-80分)、“中等”(80-70分)“及格”(70-60分)、“不及格”(60分及以下)五级。学生成绩的确定依据是“过程”和“成果”。在过程中评估素质,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评定技能。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

下面以八人数码抢答器电路的锁存器部分为案例展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细节。

1.课程目标

(1)锁存器概述:在数码抢答器中,锁存器是一个中间环节,而且功能相对比较复杂,有锁定和存储两大功能。要实现这两个功能,电路的实现同时涉及到了逻辑组合电路和时序组合电路,综合性较强。而我们的学生在此之前是分别学习分析这两种数字电路,将两者并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提升,这就要求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

(2)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目标的设定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阶段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做个性化的调整。对于数码抢答器电路的锁存器部分,笔者为其设定了4个课程目标: ①会根据锁存器的电路图组装焊接电路。在这个目标下,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元器件的识别能力和焊接技能。对于将来要步入一线岗位的中职生来说,这是他们必备的基本技能。②会分析讲述锁存器的工作原理。在这个目标下,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会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职生就业起点很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升,为中职生就业后拓展发展空间打下一定的基础。③会排除锁存器中典型的简单的故障。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目标,是对第①②目标的综合应用,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实现。④职业素养的培养。

2.任务书

课程目标是制定给教师做指导的,而学生的学习指导就来自于任务书。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课程目标科学地体现在任务书里。下图是笔者为学生制定的锁存器电路的任务书。

任务书2-2

3.成绩评定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活动的收获,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就每一个项目任务来说,都有质量评定标准,学生完成任务不能仅仅达到及格,而要鼓励学生“创造优良工程”,鼓励学生针对同一技能训练项目做第二、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实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自己每一次都会有进步,并且把几次成绩当中的最佳成绩作为这次技能训练项目的成绩。这个过程是任务驱动法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所在。它最有效地发挥了“教师导”、“学生学”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动力。学生在知道了学习成绩的来源与评定方式后,都会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以及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基础差一些的同学,看到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都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学习及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五、教学总结

以前学生学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仍不清楚学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给学生甚至教师都带来了挫败感。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对学习的效果更加关心,对学习有了兴趣和信心。例如在锁存器任务中,将任务③“焊接工艺按要求去做”明确化后,使得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对工艺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工艺的提高也间接提高了电路的成功率,这使得学生成就感大大提升,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也跟着提升了。2010级学生抢答器电路的完成人数为班级67%,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评模式改革后,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提高了。2012级,学生完成情况提升到了84%,而且一次成功率也由原来的38%提高到63%。

另外,改变的不只是完成情况,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前者主要完成了焊接过程,对电路特点、工作过程掌握得很少。后者则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反映。例如:原来的学生都忙于完成电路板的焊接,没有多余精力关心电路原理及分析,对于教师的讲解也就漫不经心了。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提高了制板的效率,学生有多余的精力学习理论,加上任务书中明确的要求,学生更加重视原理的分析并将原理运用到排除故障的分析中,进一步完成了任务中的另一个要求。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3]林理明.电子线路实验与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邓心平.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探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6).

“探索”部分 篇6

关键词: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四大分支学科之一, 也是化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化学专业基础课, 学好了这门课对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而元素化学部分又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特殊性, 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经常有“看懂不难, 掌握不易”的感觉, 老师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的话, 会让学生感觉学习枯燥乏味, 学习兴趣不高。因此结合专业特点, 通过对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改革,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改革缘由

(一) 专业特点。

贵阳学院是由原贵阳师专和金筑大学合并而成, 由于历史原因,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化学专业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化学应用方向和师范方向, 特别是对于以后从事师范教育的学生来说, 掌握扎实的元素知识尤为重要。

(二) 课程特点。

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部分包括物质的存在与制备、元素的通性、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用途等描述性的知识, 还有许多反应方程式及众多化合物的颜色, 要求学生自行记忆的内容很多, 内容繁杂、琐碎。

二、教学结构调整

为了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元素化学部分的知识, 笔者对所授内容进行了一个调整归纳, 具体内容见图1。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是进行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 而是更多地对元素的知识进行归纳, 让学生在掌握其规律性的同时也要记住一些物质的特殊性, 在讲解非金属元素内容时, 先按照族的划分来讲解元素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最后再对所有的非金属元素按照单质、氢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的顺序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从横向和纵向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一) 无机化学理论部分与元素部分相联系。

用上册所学理论来指导下册元素部分的学习, 将无机化学的有关理论和原理 (理论部分) 尽可能应用于具体的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部分) 的学习中, 理论和原理可预言和解释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反过来再用下册元素部分的知识来加深理解所学理论。在进行元素化学部分内容教学时, 利用原子结构理论部分的知识来解释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帮助学生对其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不光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讲解第ⅤA族的元素时, 第二周期的元素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N-N单键的键能反常地比第三周期P-P单键的键能小, 原因是由于第二周期的元素氮它的原子半径小, 参与的原子中又有孤对电子, 其排斥作用抵消了部分键能, 所以单键键能会反常的小。

(二) 无机化学的元素部分与元素性质实验相联系。

下册中的元素部分, 由于涉及到的元素和化合物较多, 其繁多的描述性内容往往使人感到既记不住又抓不住要领。这就要求, 一方面要加强所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通过理解使元素部分知识条理化;另一方面要抓住重点, 采用前后联系、归纳总结的方法加深记忆, 使元素部分内容系统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对性质实验进行设计来加深学生对于元素化学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加深,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卤素元素的实验中,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和卤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在讲解这个实验时, 引导学生利用标准电极电势的知识查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和卤离子的还原性顺序, 然后根据它们的性质合理的设计实验方案。

(三) 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元素化学教学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一些图片的展示, 如元素单质的图片, 可以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元素的形状、颜色;对于一些由于实验室条件不够无法实施的化学实验, 我们也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注意特殊性和一般规律。

元素化学部分知识虽然杂, 但是并不是杂乱无章, 而是有规可循的。在注意特殊性和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要重点抓住重要元素的重要单质、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反复归纳总结, 将所学的知识串成线, 连成片, 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既便于掌握所学内容,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如卤素, 既要特别注意如F2、HF等具有反常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又要掌握从F2→I2和HF→HI等性质递变规律。

四、结语

针对无机化学中元素部分的特点结合本专业的特点, 通过对教学内容结构进行调整, 改变教学方法,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该部分的知识, 走出学习困境, 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李秀玉, 杨家玲.元素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天津化工, 1996

[3] .庞士志.无机化学课启发式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7

[4] .吴国祈.无机化学课堂讨论课浅谈[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 , 1997

[5] .俞巧红.网络信息技术对化学教育模式的影响[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6] .田家华, 高海涛.元素化学教学方法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探索”部分 篇7

( 一) 依法原则

依据《森林法》、《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

( 二) 制度性原则

依据《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制度》 ( 暂行)和《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 ( 暂行) 等相关的会计准则、制度编制。

( 三) 标准原则

依据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438 - 1999《森林资源代码森林调查》、LY/T 1439 - 1999《森林资源代码树种》等相关行业标准编制。

二、研究过程

( 一) 确定试点林场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改革试点要求,以赤峰市翁牛特旗及克什克腾旗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旗县。翁牛特旗是李克强总理党的群众路线联系点。按照部署计划在2014年8月13日内蒙古林业厅组织召开了由林业厅资源处、国有林场局、内蒙林科院、内蒙林业监测规划院、内蒙第二监测规划院、赤峰市林业局、赤峰市林业科学院、赤峰市翁牛特旗林业局等单位参加的会议,共同确定桥头林场、高家梁林场、亿合公林场3家国有林场为森林资源试点林场,克什克腾旗大局长国有林场为湿地林场试点林场。

( 二) 探讨改革方案

积极与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等相关改革部门多次交流座谈,探讨改革方案。

( 三) 组织培训

组织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人员到赤峰培训,邀请美国TNC的学者及内蒙古农大生态专家授课。组织内蒙古林业第二林业设计院对试点地区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 四) 调查研究

到典型省区贵州省及贵州省的试点区荔波、赤水进行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学习。

( 五) 征求意见

网上征求意见,公示林业补贴政策、金融政策和相关制度,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多方面建议,以便更好地探索林业改革。

三、评估方法

( 一) 价值评估理论方法

1. 林地价值核算

林地价值评估方法采用年金资本化法,公式:

式中: V———林地地价;

i———林地类型的种类;

Ai———第i种林地类型的年平均租金;

P———投资收益率。

在本报告中林地的投资收益率采用2. 5% 。

2. 林木价值评估方法

1幼龄林价值评估采用重置成本法,公式:

式中: Vn———第n年林龄的林木价值;

Ci———第i年的以现行工价及生产水平为

标准的生产成本;

P———投资收益率。

2中龄林价值评估采用收益净现值法,公式:

式中: Vn———林木资产评估值;

At———第t年收入;

Ct———第t年成本支出;

u———经营期;

P———折现率;

n———林分年龄。

3近成过熟林价值采用市场倒算法,公式:

V = W - C - F

式中: V———近熟林、成熟 林、过熟林的 评估价值;

W———木材销售总收入;

C———木材生产经营成本 ( 包括采运成本、有关税费) ;

F———木材生产经营利润。

4经济林木价值采用收益现值法,公式:

式中: Vn———经济林评估价值;

A———盛产期内年净收益;

u———经济寿命期;

n———经济林林木年龄。

5竹林林木价值一般采用年金资本化法,新造未成熟竹林可采用重置成本法。公式:

式中: V———竹林价值评估值;

A———竹林的年净收益;

P———投资收益率。

林木的投资收益率采用4. 5% ,经济林和竹林的投资收益率采用6% 。

( 二) 自然资源实物存量价值评估方法

1. 林木价值评估

1幼龄林价值评估采用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按现时的工价及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林木资产相类似的资产所需的成本费用,作为被评估林木资产的评估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Ci—第i年以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地租等;

n———林分年龄;

p———投资收益率。

2中龄林价值评估采用收获现值法。收获现值法是通过测算林木资产在主伐时的纯收益 ( 采伐收入减成本费用) 的折现值,扣除评估基准日到主伐时所支出的营林生产成本、地租等折现值的差额,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Au———标准林分U年主伐时的纯收入 ( 指木材销售收入扣除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关税费、木材经营的合理利润后的部分) ;

Da、Db———标准林分第a年、第b年的间伐纯收入;

Ci———第i年的营林生产成本;

u———经营期;

n———林分年龄;

p———投资收益率。

3近、成、过熟林价值评估采用市场价倒算法 ( 剩余价值法) 。市场价倒算法是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 ( 含有关税费) 及应得的利润后,剩余的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En= W - C - F

式中: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W———销售总收入;

C———木材生产经营成本 ( 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有关税费等) ;

F———木材生产经营合理利润。

4经济林木价值评估采用收益净现值法。收益净现值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的林木资产在未来经营期内各年的预期净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 ( 投资收益率) 折算成为现值,并累计求和得出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Ai———第i年的年收益;

Ci———第i年的年成本支出;

u———经济寿命期;

p———投资收益率 ( 根据当地营林平均投资收益状况具体确定) ;

n———林分的年龄。

5风景林价值评估采用年金资本化法。年金资本化法是将被评估的林木资产每年的稳定收益作为资本投资的收益,按适当的投资收益率估算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En———风景林景观资产评估值;

( Ai- Ci) ———年均纯收益;

P———投资收益率。

其中,年均纯收益可根据最近三至五年的收益规律预测未来三至五年的收益,可通过以下算式求取:

式中: A———年均纯收益;

( Ai- Ci) ———预测年纯收益;

i———预测年份;

P———投资收益率。

6灌木林平茬作业生物量价值评估采用收益现值法。由于成熟期的灌木林可以进行平茬作业,每个平茬周期期末均有稳定的灌木地上生物量收益,则收益现值法公式可以简化为:

式中: En———第n年灌木林资产评估值;

Am———平茬时的平均净收益 ( 指灌木地上生物量销售收入扣除采集、运装、销售税、费等经营成本) ;

V———收益期年平均营林生产成本 ( 主要是灌木林的 管护成本,不扣除地租) ;

m———平茬收益周期 ( 应采取平茬周期的中间值或平均值) ;

n———灌木林林龄;

u———灌木林的经济寿命期;

P———折现率 ( 不含通货膨胀的折现率) 。

7苗木、散生木、四旁树等单株树木价值评估采用现行市价法 ( 市场成交价比较法) 。现行市价法是以相同或类似林木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En= K × Kb× G × M

式中: En———林木资产评估值;

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

Kb———物价指数调整系数,可以用评估基准日工价与参照物交易时工价之比;

G———参照物的单位交易价格;

M———被评估林木资产的数量。

2. 林地价值评估

林地评估方法依据林地使用条件采用林地期望价法或年金资本化法。

林地期望价法是以实行永续、皆伐为前提,将无穷多个轮伐期的纯收入全部折为现值的累加求和值作为林地价值的方法。根据林地经营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分为正常状态下的林地期望价法和异常状态下的林地期望价法。

正常状态是指林地每个轮伐期的长度都相等,而且每次轮伐期的纯收入都相等。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Bu———林地资产评估值;

Au———主伐时的纯收入;

Da、Db———标准林分第a年、第b年的间伐纯收入;

Ci———各年度的营林直接投资 ( 大多数情况下仅有前四年才有) ;

p———利率;

“探索”部分 篇8

在这次体制改革进程中,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些省级政府在省会以外的地级市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含2000年)以来新设置的本科院校有219所,占本科院校总数的29.1%。这些建在地级市的普通本科院校,其中一大部分是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通过合并、升格而成为本科院校的。这些院校秉承了专科时期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应用性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由于这类学校办本科院校的历史不长、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社会声誉不高,无法与传统本科大学竞争;同时在应用性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与示范性高职院校相比,也无明显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尤为突出。资源欠缺与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的矛盾同时存在,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因此,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为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发挥高校之间合作、协作办学的积极作用,安徽省13所新建本科院校(合肥学院、铜陵学院、皖西学院、巢湖学院、滁州学院、黄山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池州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在省教育厅的引导与支持下,实施全方位合作办学,创建了“安徽(部分)高校联盟”,命名为“行知联盟”(取纪念陶行知先生之意,以下简称“联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一、“安徽(部分)高校联盟”的创建

面对同层次、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共同问题,自2004年起,安徽省内新建本科院校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就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问题相互交流经验,探讨发展举措。2008年12月26日,由省教育厅主办,铜陵学院承办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研讨会暨省属新建本科高校第五次协作会召开。会上,在省教育厅的引导与支持下,13所新建本科院校达成合作办学共识,成立“安徽(部分)高校联盟”,旨在促进省内新建本科院校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办学效益和竞争优势,探索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会议商定,联盟内高校实行“教师互聘、学生互派、学分互认、相互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源共享”等,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会议一致通过了《行知宣言》和《行知章程》,签署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协议书》,具体包括: (1) 制定联合培养学生计划,实行校际学生交流; (2) 建立开放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体系; (3) 搭建统一开放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放并共建、共享实验室和实践、实习基地; (4) 组织开展校际科研合作,提升科研整体水平; (5) 开展教师互聘,积极推进教师资源共享,建立院系及有关业务部门“一对一”对口合作关系,互派管理干部挂职锻炼学习; (6) 合作开展教材建设; (7) 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合作,共建信息服务平台; (8) 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和资源共享等。

二、联盟高校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安徽(部分)高校联盟”成立的时间不足5个月,这期间,参与高校积极探索、广泛交流、集思广益、运筹谋划,利用“联盟”这个大平台,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教学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加强内涵建设,实行合作办学、开放办学,稳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取得了多方面的实质性进展。

1.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月26日-27日,联盟高校召开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教学工作协作组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徽(部分)高校联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学生互派、学分互认、学生攻读双学士学位、教师互聘和实验室开放等实施办法。这次会议标志着联盟高校合作办学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根据相关实施办法,联盟高校从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派优秀学生在盟内高校“访学”,在专业对等的基础上互认课程学分;联盟内各高校对外开放,接受学生修读第二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获得第二学位;联盟内各高校提供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优质师资,供联盟内高校互聘;盟内高校所建的特色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逐步互相开放,接受或与盟内高校师生共同开展实验。此外,相关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问题的研讨正在逐步深化,可操作性不断提升。如,联盟高校以省级精品课程、院级重点课程为主要内容, 建立共享网络课程。同时, 建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大学物理》这3门课程的试题库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等工作, 也都在积极推进中。

2. 实现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2009年4月14-15日,联盟高校召开了“安徽(部分)高校联盟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协作组会议”。盟内各高校图书馆馆长就《安徽省联盟高校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了讨论,并在建设共享系统、确立文献共享机制以及申报科研课题、开展文献课教学等问题上达成共识。

3. 建立联盟高校网页,搭建交流平台。

为更好地加强联盟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科研信息的共享,联盟高校建立了“联盟网页”,作为联盟高校教学、科研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信息发布与交流的平台,同时,不定期出版了联盟通讯。

4. 联盟高校积极彰显办学特色,探索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目前,安徽省共有普通本科高校31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13所,占全省普通本科院校数的近42%。这就客观地决定了这一类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生力军,其所培养的人才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安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内各高校围绕坚持“开放性、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积极培育、彰显办学特色,集中优势资源,通过“课程模块池”跨校合作,共建应用性学科专业、精品课程,组建双师教学团队,实现了联盟1+1>2的效果。

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在本土化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学校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课程的模块化建设为目标,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实验课课程。

巢湖学院提出了“四个面向”的发展思路,即面向地方基础教育行业、面向地方重点支柱产业、面向高新技术和信息化建设、面向社会需求变化,以此实现了升本后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应用型和综合化发展。目前,学院已基本形成四类专业集群,即以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的教育专业群;以服务巢湖地方建材及新型建材、化学化工、机械及电工器材、矿产资源开发、旅游等重点支柱产业的产业专业群;以服务高新技术应用和城镇信息化建设的科技专业群;以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综合专业群。

铜陵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的“四个定位”,即: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方面创出特色、办出水平,进一步明确办学类型定位;着力围绕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特点,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面向本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主战场,面向企业技术生产一线,进一步明确服务面向定位;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应用性学科和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专业为重点,狠抓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以高素质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类型定位。

安徽中医学院是省内唯一一所中医药本科院校,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学校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医疗水平、国际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人类健康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学校研发的“蛇伤蛇种的早期快速诊断法”是省内获得的第一个国家发明奖,“断血流”是安徽民间草药第一个进入国家药典的中药。学校以新安医学发源地黄山和全国中药材集散地亳州作为重点,面向全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黄山、亳州、绩溪、舒城等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有26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50多项技术服务,使亳州济人药业、沪谯药业等一批企业迅速提升实力,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思考与启示

同层次、同类型、同区域的高等学校组建发展联盟、实施合作办学,是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及政府对高等学校管理权逐步下放、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强化这一发展趋势,寻求自身发展道路的重要创新;是同层次、同类型、同区域高等学校在积极争取政府投入、社会支持的同时,有效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降低办学成本、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高等学校在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由“单打独斗”难成其事,转变为“握紧拳头、重拳出击”共同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现实举措。

1. 建立高校联盟、实施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大改革、大发展,其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进入到了一个大提高的阶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确立,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服务等任务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又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路,做强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不但能担负起培养和输送各类高级人才的任务,而且还能担负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和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提供知识贡献和技术服务的任务。

现在,就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而言,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了,但我们的高等教育还不强,特别是距离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瓶颈”是资源配置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是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大学合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瓶颈”问题,那么,联盟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则可能是新时期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选择。高校间的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整合国家教育资源,有效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实问题,使地方高等学校集中有限资源,联合打造有区域特色的高等教育品牌,是我国地方高等学校实施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彰显办学特色的发展路径。

从学校个体而言,高校间的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高校自我封闭、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近亲繁殖的学术机制和僵化、高成本的管理方式,有利于高校提升开放办学的理念,促进学科的深度融合和综合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并促使高校更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

高校间的合作办学有利于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使高校面向所在区域开放、面向社会开放、面向企业开放,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开放办学的新思路。

高校间的合作办学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有更多的教育选择权,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需求接受更有针对性、质量更高的高等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各具特色的、异彩纷呈的大学文化中领略、感悟独特的大学精神、严谨的治学传统和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为学生学术生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2. 建立高校联盟、实施合作办学是进一步完善、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10年后的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巩固改革成果,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服务区域经济的全局出发,加强省级统筹,使地方高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实现“科学定位、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安徽省教育厅提出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由“高等教育计划的制订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逐步转向强化“发展趋势的提示和政策引导”,省内高校推进合作办学等,就是新时期完善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新思路、新举措。

3. 建立高校联盟、实施合作办学是探讨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甚至在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同时,发展中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现实中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远离省会城市,属于地市级办学,加之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因此,从整体上来说,这一类学校的办学仍然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专科思维并没有完全消失,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经验不足、资源保障乏力、政策指导不到位。这类高校如果一味仿照一些历史悠久的名牌院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亦步亦趋,可能很难走出他们的阴影,很难正确解决“专升本”后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邯郸学步”。这就需要我们重视与加强对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的研究与探索。要研究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应用性人才的科学内涵、核心要素、关键环节和培养路径,以及其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差异,实施错位发展战略。高校联盟为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实验平台。高校间合作办学可以融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某种凝聚力或整体实力,产生某种聚合效应,使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为现实。

大学是一个有自身价值追求的学术组织,当他选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之时,发展路径的选择就成为了一种价值选择。安徽13所新建本科院校以联盟的形式开展合作办学,使各校的资源得到共享、学科得到发展、办学成本得到降低、整体实力得到提升。他们的探索与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新建本科院校,由“去专升本”,再由“合格到特色化”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历练过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参考文献

[1]程艺.在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研讨会暨省属新建本科高校第五次协作会上的讲话[Z].2008-12-26.

[2]宋飞.大学战略联盟探究[J].石油教育, 2008 (01) .

[3]董志惠, 沈红.论中国大学战略联盟[J].教育研究, 2006 (02) .

“探索”部分 篇9

一、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我们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的工具,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创新的载体。简而言之:语文应是基础学科,担负人生存最基本的语言交际功能,也是人们表达的途径。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传承人类的文化,更应该成为人生命成长的一部分。这不仅是语文的目标,更应该成为语文课程的目标。

二、语文课程,是什么?

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就被天然地黏附在课文上,很多老师把课文内容等同于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学”成了“课文内容的教学”,随文而起,随文而终。由此,我们必须先理清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语文课程内容指的就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通俗的说,课程内容就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则只是指用什么去教。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家普遍认识到,建构明确、合理的语文教学内容也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三、语文课程,怎样学习?

(一)让语文教育在“以人为本”下为学生搭建生命的舞台

教源于学,教为了学。我们必须确定“教”什么。立足儿童本位,基于学生的“学”以及“学的需要”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探寻适合每个儿童生命充分、自由、和谐成长是确定我们语文教学内容的首要出发点。

(二)让语文教育在“学科统整”中为学生打开一个世界

语文学习是文化之旅,是生命之旅,更是一次追寻意义之旅。也就是说,学生在通往语文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皆是该学习的资料。我们相信,涉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语文观”才是我们“教材”的起点,此时语文课程所实现的就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打开”让语文成为通往世界的一条通道。

【例】

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说明了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地球是人类的摇篮,结合我们身边环境的真实状况,孩子们拟定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主题开展学习。在学生的参与下,我将学习内容具体化为“认识”“发现”“寻找”“捍卫”四大板块。

(1)认识。通过网络、图书、图片收集整理资料,全面认识我们可爱的地球。通过文字、绘画、视频交流我们学习所得,共制“地球母亲——美丽的家园”展板;精读《只有一个地球》,赏读学生推荐作品《大自然的秘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自然之道》,观看纪录片《地球的力量》《人类星球》,揭秘地球与生命的关系,完成小诗《地球赞》,诵读欣赏中激发热爱、自豪之情。

(2)发现。分小组多途径获取信息:设计调查问卷,结合学校小记者校本课程开展采访活动,走进生活观察、摄影取证真实反映身边的环境状况,根据相关数据列出图表准确表现,并作相关的数据分析,整理所有资料后交流充实,完成“身边的环境”调查报告。关注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环境中的“三大”问题,并用不同的方式说明(整理收集的资料、编写故事、研究报告、图表比照、绘图说明、视频剪辑等)。

(3)寻找。推荐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初步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学习各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谈谈最近流行的动画片《熊出没》,寻找森林的踪迹——《森林是怎样变化的》;选择生活环境的一个方面,完成《是怎样变化的》(如:小河、天空等)站在科学的角度准确地分析表达。

(4)捍卫。表演课本剧《云雀的心愿》,学唱歌曲《热爱地球妈妈》,精读文章《沙漠中的绿洲》,寻找、讲述身边的环保故事;追问我(们)能做些什么?——开展“变废为宝”交流会,讲述自己作品的故事;同写环保倡议书,号召大家同签名;走进生活做“环保小卫士”“低碳专家”,谈谈我的“绝招”评选最佳奖;绘制“保护地球妈妈”美术宣传画;制作“只有一个地球的专题片”。

在以上实践中,我们打破了学科的壁垒尝试在传统单一的教材学习中,注入了文学、艺术、调查、统计、实践、表达、摄影、视频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们读一读、唱一唱、查一查、算一算、论一论、演一演、写一写、画一画,打开了学科间的大门,实践着课程标准提出的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并且,就此链接了儿童的语文学习与真实的世界,在一个个鲜活的语境中,语文内容更加立体、更加丰满,让语文教学更加适合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三)让语文教育在“自然空气”中带领学生触摸多彩的人生

课程是静态的,不过是为学习搭了个架子,最重要的还必须在课堂上活化。溧阳市实验小学实验班的设置不得不让人喜欢,但这些切切实实的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童年不就该是花花绿绿,追逐嬉戏的吗?而且只有呼吸得到,才有尽情地吐纳!于是,我就思考,承载课堂的教室就应该是个图书馆,就应该是一个植物园,就应该是一个活动场,就应该是一个展览馆……让它充满了色彩,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深意,孩子们想知道什么,随手就可以翻书,伸手就可以打字;孩子们想研究什么,身边就有实物,身后就有场地;孩子们想展示什么,墙上就有展板,前面就有舞台!孩子想游戏,手边就有玩具,心中就有故事。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为学生们的“头脑风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其自由、自主、快乐地成长搭建乐园,让这儿真正成为他们心有所系的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此时,课堂就不再是四十分钟,也许一个小时就只能完成一项任务,也许一个中心需要两周来探索,但就在这样的时空课堂孩子们是那样得真实,在真真切切的合作中交流,借鉴中收获,实现超越自我的攀登。如此的语文教学是那样的自然,自然的就像一株株向日葵在阳光下绽放。

摘要:也许一个中心需要两周来探索,但就在这样的时空课堂孩子们是那样的真实,在真真切切的合作中交流,借鉴中收获,实现超越自我的攀登。如此的语文教学是那样的自然,自然的就像一株株向日葵在阳光下绽放。

【“探索”部分】推荐阅读:

基本部分07-19

部分骨折10-14

部分控制05-10

电气部分06-12

地上部分06-17

土建部分06-30

部分高校07-07

部分大学07-23

配置部分08-08

部分替代09-02

上一篇:不锈钢退火酸洗线下一篇:法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