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调整模型(通用7篇)
部分调整模型 篇1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渐构建和完善, 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向更多的定量分析尤为必要。Laurens和Mainone (2007) 利用1994-2005年的季度数据, 用VAR模型对我国GDP、消费物价指数、汇率、短期利率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发现M2的增速加速了消费物价指数的上升, 但对产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姜波克 (2003) 将证券市场因素纳入货币需求分析的框架中, 对1995-2001年的货币需求进行实证研究, 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预测拟合很好。易纲 (2003) 把货币化因素和通货膨胀因素纳入货币需求模型之中, 分析表明了货币需求会随着经济改革的制度变迁而发生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 部分调整模型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非常有效, 在简单的规定下就能得到合理的长期的参数值的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 金融创新的兴起, 引起了1974年之后一段时期的货币失踪现象, 这些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不再稳定。我国现在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 国内的金融管制还存在, 金融市场也不发达, 金融创新方面很不足, 可以借鉴部分调整模型来对我国的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二、运用我国数据对部分调整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 根据部分调整模型建立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部分调整模型是一个经验型的货币需求函数, 其表达式如下
写成对数表达式:
其中Mt*是理想的或长期的货币需求, Rt是长期利率, Yt是国内生产总值。对于理想的或长期的货币需求量是不可直接观测的, 根据存量调整假说, 有:
方程表示在每一时期 (年) 内, 都有真实的与理想的实际现金余额之间的差距的一定百分比被消去。对数表达形式为:
其中0<δ≤1, 为调整系数, lnMt-lnMt-1是实际变化, 而lnMt*-lnMt-1是理想变化。该式表明t时期货币存量的实际调整是该时期理想变化的某个分数δ。如果δ=1, 则意味着货币的实际存量等于理想存量;如果δ=0, 则意味着时期t的实际存量没有什么改变, 与前一时期的观测量相一致。该式的另一种表达式是:
该式说明在时期t观测到的货币存量的对数是该时期理想的货币存量与前一期实有货币存量分别以δ和 (1-δ) 为权的加权平均。
将lnMt* (28) lnα0 (10) α1lnRt (10) α2lnYt (10) ut代入方程加以整理, 得到:
该部分调整模型 (PAM) 即为短期的货币需求函数。短期中现有的货币存量需求不一定是长期的或理想的货币需求水平, 但只要估计出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并从lnMt-1的系数估计得到调整系数δ, 再将δ去除δlnα0、α1δ和α2δ, 就可以得到长期货币的货币需求函数:
进而得到Mt* (28) α0Rtα1 Ytα2etu。
(二) 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
根据我国2006年1月到2011年3月的数据对货币需求的部分调整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 其中长期利率月度数据Rt采用的是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三个月期的加权平均利率, 货币存量月度数据Mt用每一期的M1表示, 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Yt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GDP统计季度数据。考虑到经济长期的增长趋势, 采用从低频数据向高频数据转换的插值方法 (二次函数—与平均值相匹配) 将GDP的季度数据转换成月度数据。
对模型的初步回归结果后进行h检验和White检验发现模型同时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 因此采用尼威-韦斯特方法对OLS的标准误进行修正。修正后的估计结果如下:
回归得到的估计系数t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统计显著的, 结果也和预计的一样, 短期利率弹性和收入弹性都有正确的符号。F值为5207.363, 对应的P值为零, 方程总体非常显著。R2和调整的R2分别为0.9964、0.9962, 回归的残差平方和为0.017745, 都表明模型的拟合情况非常好。
通过回归模型得到δ=1-0.9585=0.0415, 意味着在理想的和真实的现金余额的差异中约有4%在一个月被消去, 这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调整过程。最后得到长期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从货币需求的长期函数和短期函数可以看出货币需求的长期利率弹性为0.4158, 表明长期内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三个月期的加权平均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 货币需求下降约为0.42个百分点;短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0172, 表明短期内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三个月期的加权平均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 短期货币需求将下降约0.017个百分点。长期利率弹性明显要大于短期利率弹性和收入弹性。货币需求对GDP的弹性短期和长期分别为0.0502、1.2103, 长期大大高于短期, 表明我国GDP的增长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增长有很强的正向效应。
三、结论
1.部分调整模型以前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应用非常有效, 现在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具有相似性, 而上述内容的分析也表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很强, 在对货币的需求分析中值得借鉴;
2.根据模型的分析, 货币需求的长期利率弹高于短期利率弹性, 长期收入弹性高于短期收入弹性;
3.我国GDP的增长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增长有很强的正向效应。
参考文献
[1]张晓锋.关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计量分析[J].财经论坛, 2007 (5) .
[2]张红梅, 焦连英.基于局部调整模型的我国现阶段货币需求函数分析[J].价值工程, 2006 (12) .
[3]庞佳兰, 李伟林.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研究的文献综述[J].理论探讨, 2009 (5) .
[4]易纲.中国的货币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上海:调整部分城镇职工社保费率 篇2
日前从上海市人社局获悉, 上海调整部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费率水平, 总体费率下调2.5个百分点。
据介绍, 此次调整共涉及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4个险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 单位缴费部分下调1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 单位缴费部分下调1个百分点, 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仍按7%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率下调0.7个百分点, 其中单位缴费部分下调0.2个百分点, 个人缴费部分下调0.5个百分点。生育保险费率单位缴费上调0.2个百分点。
此次调整社会保险费率后, 参保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等各项待遇均不受影响。
部分调整模型 篇3
5 月23 日, 一篇新华社社评提到:不能通过加杠杆去库存, 不宜搞大力度刺激。必须遏制地方政府“炒地”、投机资本“炒房”之风, 要通过供给侧改革, 给房地产企业转型创新以机会, 使其轻装上阵, 更多参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这意味着, 一些热点城市比如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合肥、苏州、南京、厦门等热点二线城市调控基调也很快将发生改变。其实, 从近期合肥、苏州、南京等二线城市地方政府表态来看, 地方政府落实新的调控政策的时间应该越来越近了。
从预期的发布时机来看, 笔者认为主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市场继续火爆, “日光盘”频现与“地王”频现的状况持续, 政策不得不继续从严;二是, 待上半年经济数据结果出来之时, 如果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结束, 那么, 经济对于楼市的依赖度降低, 此时楼市调控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加大;从政府出台政策的时机来看, 上半年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些城市比如苏州、南京、合肥等, 土地市场与交易市场的成交量已经得到快速释放, 下半年已经无太多指标上的压力, 再根据最近这三个地方政府的正式或非正式渠道的信息来看, 5 ~ 6 月份成为苏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政策收紧的“窗口期”。
其实, 即使上述城市没有调控政策出台, 楼市也已经步入自发的调整阶段。以苏州为例, 据媒体报道, 现在确实有两个楼盘降价了, 一个是位于苏州吴江的苏州湾壹号, 暴跌8500 元/ 平方米。“不过开发商不承认, 说产品不一样, 但所谓的不同只是楼栋位置不同, 都是高层精装, 差了近9000 元/ 平方米, 的确降了。”另外一个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九龙仓时代上城风华里。5 月20 日, 九龙仓时代上城风华里紧急加推100、120平户型, 不分楼层、朝向全部一口价2.8万元/平方米, 但就在12天前, 5月12日该盘的加推均价还是3.2万元/平方米。
为了证实苏州是否存在降价的现象, 笔者也与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进行沟通。结论是, 当前由于前期市场需求过度市场与地价推动房价过快上涨, 本轮房价已经上涨至高点, 基本停涨了, 现在一些项目定价上更加偏理性, 也就是说不再盲目追高房价, 现在楼盘定价上比前期高点有所回调, 部分个案价格已经开始“阴跌”, 市场已经进入自发的调整阶段 (比如有的楼盘前期市场最高价格卖到2.3 万元/ 平方米, 现在开盘就回落到2.1 万元/ 平方米, 当然, 这个价格仍然比去年下半年1.8 万元/ 平方米的价格还高) 。随着调控政策的落实, 苏州下半年成交量将进入低谷期, 价格方面也有可能会出现个案价格实质性降价。
笔者认为, 在这轮市场调整期在下半年到来之时, 为了更好的财务报表业绩, 上市品牌开发商将率先进行价格调整, 当然, 对于前期获得“地王”的企业来讲, 当市场价格出现回调之时, 自身楼盘又没有办法实现预期定价之时, 其价格必然会出现实质性下降, “亏本大甩卖”的楼盘有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出现。
那么, 是否只有苏州会出现市场调整期的趋势?答案是否定的。从市场现状来看, 京沪深等一线城市在政策发布后已经出现市场交易量的下跌, 市场在下半年进入调整期也是可预期的;从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来看, 政策面也面临调控的风险。比如, 5 月23 日, 合肥房管相关部门领导直接发话, 警告市场不要过热, 限购与限贷等相关措施随时可以落地。
从预期可能出现的政策落实来看, 在上述城市当中, 首套房认定标准或调整, 预计开始“认房”;首套房贷或由当前的首付两成回升至首付三成;二套房贷政策或由当前的首付四成提升至六成;公积金政策或由于贷款余额不足而被动收紧;限购政策或因为楼市过热而重返南京、苏州和合肥这三个城市。
调整部分燃料油消费税政策的规定 篇4
一、2010年1月1日起到2010年12月31日止, 对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国产燃料油免征消费税, 对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进口燃料油返还消费税。燃料油生产企业对外销售的不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燃料油应按规定征收消费税。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的化工企业购进免税燃料油对外销售且未用作生产乙烯、芳烃化工产品原料的, 应补征消费税。
对企业自2010年1月1日起至文到之日前购买的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燃料油所含的消费税予以退还。
二、乙烯等化工产品具体是指乙烯、丙烯、丁二烯及其衍生品等化工产品;芳烃等化工产品具体是指苯、甲苯、二甲苯、重芳烃及混合芳烃等化工产品。
三、用燃料油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产量占本企业用燃料油生产产品总量50%以上 (含50%) 的企业, 享受本规定的优惠政策。
四、燃料油消费税的免、返税管理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石脑油消费税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8]45号) 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口石脑油消费税先征后返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预[2009]347号) 执行。
部分调整模型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促进烯烃类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生产同类产品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经国务院批准,现将部分燃料油消费税政策调整如下:
一、2010年1月1日起到2010年12月31日止,对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国产燃料油免征消费税,对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进口燃料油返还消费税。燃料油生产企业对外销售的不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燃料油应按规定征收消费税。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的化工企业购进免税燃料油对外销售且未用作生产乙烯、芳烃化工产品原料的,应补征消费税。
对企业自2010年1月1日起至文到之日前购买的用作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原料的燃料油所含的消费税予以退还。
二、乙烯等化工产品具体是指乙烯、丙烯、丁二烯及其衍生品等化工产品;芳烃等化工产品具体是指苯、甲苯、二甲苯、重芳烃及混合芳烃等化工产品。
三、用燃料油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产量占本企业用燃料油生产产品总量50%以上(含50%)的企业,享受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
四、燃料油消费税的免、返税管理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石脑油消费税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45号)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口石脑油消费税先征后返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预[2009]347号)执行。
部分调整模型 篇6
关键词:个别报表,合并报表,投资收益
一、引言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规定,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应当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于处置的股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剩余股权,按其账面价值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其他相关金融资产。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原有子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有关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相关利得或损失。
对于上述规定,笔者在现有文献中并没有查询到相关的解释或说明,导致很多注册会计师考生和财务人员无法从理论的高度真正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为此,笔者根据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中的例子,谈谈对上述规定的理解,以抛砖引玉。
二、教学案例
例:20×7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6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商誉100万元。20×7年1月1日至20×8年12月31日,乙公司的净资产增加75万元,其中按购买日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50万元,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升值25万元。20×9年1月8日,甲公司转让乙公司60%的股权,收取现金480万元存入银行,转让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20×9年1月8日,乙公司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20万元,假定甲、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假定乙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并不考虑其他因素。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提供如下解答:
1. 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
(1) 确认部分股权处置收益:借:银行存款4 8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3 600 000,投资收益1 200 000。 (2) 对剩余股权的核算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借:长期股权投资300 000;贷:盈余公积20 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0 000,资本公积100 000。经过调整,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值为270万元。
2.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50万元,由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经确认了120万元的投资收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作如下调整: (1) 对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并作如下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3 2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2 700 000,投资收益500 000。 (2) 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处置收益的归属期进行调整:借:投资收益300 000;贷:未分配利润300 000。 (3) 从资本公积转出与剩余股权相对应的原计入权益的其他综合收益10万元,重分类转入投资收益:借:资本公积100 000;贷;投资收益100 000。
对于本教学案例,很多人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笔者认为,要真正理解上述教学案例,必须回答五个问题。
三、案例解析
第一个问题:处置部分股权的收益是120万元,为什么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要确认投资收益150万元?
笔者认为,尚未出售60%股权时,乙公司应纳入甲公司的合并范围,那么乙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表现为分部资产、分部负债和分部净资产。甲公司处置乙公司的部分股权后丧失对乙公司的控制权,使得期末合并财务报表中体现为分部资产、分部负债和分部净资产的丧失,从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和期初数的对比上看,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将大幅度减少,因此这种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的结果与全部处置子公司股权的结果对合并财务报表而言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按照资产负债观的要求,只要净资产发生增减变化,就应该视作收入或费用(分配股利、股东追加投资或抽回资本除外)。在本例中甲公司尽管处置部分股权,但在合并报表中却体现为处置整个乙公司,因此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应视同全部处置并确认相应的处置损益。需要注意的是,处置前甲公司对乙公司所拥有的股权采用成本法核算,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为了使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其在乙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权益的变动情况,应当将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因此在合并报表中确认处置损益时应“将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权益法下应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将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同时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也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所以在本例中,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为800万元,按权益法核算的原持股比例所拥有的乙公司的权益份额为675万元,应确认处置损益125万元,同时将乙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升值而计入合并财务报表资本公积的25万元结转至投资收益,因此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50万元。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剩余股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要按处置日公允价值计量,而在个别财务报表中按其账面价值计量?
从前文论述来看,由于处置子公司部分股权导致控制权丧失,引起合并财务报表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我们已经将此行为视为全部出售子公司股权并确认相应的损益。但是甲公司处置乙公司股权前,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并没有长期股权投资(甲对乙的长期股权投资已经在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被抵消)。甲公司处置乙公司60%股权后,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出现了长期股权投资,因此从合并财务报表使用者角度上看,这是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按照购置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反映(也就是甲公司部分处置股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我们可以将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的业务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出售全部股权,二是重新购回一部分股权。因此对于剩余的这一部分股权,我们必须按照处置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出售部分股权仅仅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和余额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个别财务报表中仍然按照其账面价值进行计量。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要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股份处置收益的归属期进行调整?
在本例中,甲公司个别报表中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采用成本法,60%股权的出售成本为购置成本的60%,即360万元,其处置收益120万元中包含了上述60%股权所对应的乙公司在20×7年1月1日至20×8年12月31日期间实现的净利润30万元(50×60%),并全部作为20×9年的投资收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处置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购置成本600万元、持有期间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50万元和子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升值25万元三者合计数675万元,因此其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股权处置收益不包括上述30万元,其已经在以前年度合并报表中体现。由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依据是个别财务报表,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将上述30万元作为20×9年的投资收益,因此有必要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对个别财务报表体现的30万元投资收益调整计入以前年度损益。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要将其他综合收益10万元重分类转入投资收益?
笔者认为,按照权益法的要求,被投资单位因资本公积变化而产生的所有者权益变化额中投资方所拥有的部分,在调整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同时对应计入资本公积,投资方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将与该投资相关的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投资收益。本文已经指出“由于处置原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导致丧失了对该子公司的控制权,那么应将部分处置视同全部处置,并结转与该投资相关的全部资本公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所有的依据点),在此,因乙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升值而计入合并财务报表资本公积的金额为25万元,应全部转入20×9年度“投资收益”。但是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剩余40%股权所对应的乙公司其他综合收益10万元体现在“资本公积”,并没有转入“投资收益”,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调整,重分类转入投资收益。
第五个问题:合并财务报表和个别财务报表中的投资收益相差30万元,为什么要分上述三个步骤进行调整?
在本例中,当期合并报表应确认投资收益150万元,而个别报表中的投资收益只有120万元,因此必须将120万元的投资收益调整为150万元,假定全部股权出售收入为A,权益法下股权账面价值为B, C为与该投资相关的资本公积,D为出售股权前的盈利,E为成本法下的成本,调整原理如下:
上式中,60%×(A-E)表示个别报表中的收益,60%×D表示出售部分股权应分享的以前年度盈利,40%(A-E-C-D)表示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价,40%×C表示与剩余股权相关的资本公积。整个计算过程就是将个别报表投资收益调整为合并报表投资收益的过程。
另外,如果处置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后,剩余股权不能对原子公司有重大影响,那么投资方应根据持有目的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确定将剩余股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但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调整思路仍一样。
参考文献
部分调整模型 篇7
为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 加强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口, 增加有效供给, 推进国内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6年关税调整将继续鼓励国内亟需的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 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高速电力机车的牵引变流器、 电视摄像机取像模块、 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机控制器总成、无铬鞣剂、牛羊油脂等商品的进口关税。为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 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2016年将适度扩大日用消费品降税范围, 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相对较高、 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箱包、服装、围巾、毯子、真空保温杯、太阳镜等商品的进口关税。 为充分发挥关税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作用, 根据国内生产满足需求情况, 2016年将对自动络筒机等部分商品关税进行相应调整。 同时, 2016年还将取消磷酸、氨和氨水等商品的出口关税, 适当降低生铁、钢坯等商品的出口关税。
财政部表示, 为扩大双边、多边经贸合作, 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根据我国与其他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贸易或关税优惠协定, 2016年将对中国与冰岛、瑞士、哥斯达黎加、秘鲁、新西兰自贸协定以及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等7个协定实施进一步降税。 同时, 根据我国2012年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 框架下对部分环境产品降税的承诺, 2016年将实施税率高于5%的27项环境产品税率降至5%, 主要有污泥干燥机、 垃圾焚烧炉、 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机组等。
【部分调整模型】推荐阅读:
在部分领导干部调整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06-11
关於取消和调整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核权限及管理措施的通知-201105209-15
基本部分07-19
部分骨折10-14
部分控制05-10
“探索”部分06-08
电气部分06-12
地上部分06-17
土建部分06-30
部分高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