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诉求浅析(通用6篇)
恐怖诉求浅析 篇1
浅谈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的恐怖诉求
一、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现状
环境保护公益广告是公益广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比比皆是,例如,“小草在安眠,请勿打扰”运用的表现手法大多是感性诉求以及拟人的修辞方法,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以情感诉求打动消费者,感性诉求旨在唤醒消费者心中欣喜、怜惜等正面情绪,而忽略了恐惧、内疚等负面情绪可能引起的消费者共鸣。而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的目的在于通过广告引起受众对公共议题的关注或重视,或改变目标受众态度,并指导其行为,其经常是与环境破坏、动植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的不良后果的负面议题有关,因此更适宜采取负面的恐怖诉求。
二、恐怖诉求定义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麦道孤(W.Mcdougall)认为人类具有觅食、性欲、憎恶、好奇、恐惧、自信等一系列的本能。恐惧的发生是因为处在引起恐惧情绪的事物的存在和刺激。当人感到恐惧时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这种不安的状态会促使人寻找安全的保障或解决的办法。事实表明,恐惧是一种最普遍、最基本、最共性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影响最广、力度最强、传播最快的心理情绪。因此,针对受众中普遍存在的担忧、害怕心理,恐怖诉求常常被广告创作人员作为诉求主题来影响说服目标受众。从不使用产品或不按其所倡导理念行事的不良后果中,警诫人们防止不良或不幸结果的发生,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震撼。
因此,恐怖诉求可定义为:展现行动的利端或不行动的弊端,描述某些使人不安、焦虑、担忧、恐惧的事件或发生此类事件的可能性,以引起诉求对象对广告信息的特别关注的一种广告诉求方式。
三、为何要在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使用恐怖诉求?
1.环境污染、动植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增强受众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多,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动植物的捕杀和破坏使得许多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对资源的无止境索求使得资源短缺严重。而受众的环保意识淡薄是其最主要因素,受众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情况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己身的深切联系,总以为与己无关,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个人的微薄力量并不会起作用。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了增强受众环保意识已成为保护环境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环境保护公益广告所用的感性诉求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那我们就要另辟蹊径,用受众负面情绪的恐怖诉求引起受众对于不当行为后果的恐惧心理,将个人的不当行为与己身深切的联系在一起,让受众深切感受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2.恐怖诉求的传播效果更佳
在以往的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大多采用请求的语气、拟人的手法等委婉的方式告诉受众保护环境应采取的行动,但往往收效不大。我认为,这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性诉求就像是求人办事,而事情能否办成要看被请求者的心情;恐怖诉求更多的是抓住别人弱点,威吓别人办事,被请求者有种不得不做的感觉,因为他们很清楚,不
照着做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在到达目标受众的广告中,受众接受的往往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也如此。3.恐怖诉求更能吸引受众注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随着信息的高速膨胀,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广告所表达的信息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哪个能引起受众的注意,以往的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表达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而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人们不断过度追求快乐和舒适,是人对所有引起快乐的刺激情境越来越迟钝,对所有引起不快的刺激越来越敏感。这就说明恐怖诉求恰恰是负面情绪公益广告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四、如何准确运用恐怖诉求? 1.恐怖诉求要行之有效,用之有度
中国施行中庸之道,强调过犹不及。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所展现的恐惧程度太低,不会引起社会受众的关注,恐惧程度太高,又会引起受众的反感、防卫和躲避。因此在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恐怖诉求的运用要讲求“度”。把握广告中恐惧的程度,让受众既接受公益广告所传达的信息,产生恐惧感,又不至于太过恐惧血腥,引起受众反感乃至躲避。
2.争取恐怖诉求本土化
不同国家、民族、群体的人对同一事物所可能引发的恐惧的感受点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广告的制作中把握受众不同的文化心理,了解
受众的不同特点,寻求最佳的相关点。在西方国家中恐惧诉求运用的较多,虽说环境保护是全球通用的,但我们并不能直接把西方的优秀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作品直接搬到中国来展出。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东西方的文化传统与恐怖的表达方式以及恐惧点不同,不能照搬硬套,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优秀广告中的创意与我国的文化国情相结合,从而做出具有本土化意味的优秀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3.要明确诉求目的,提出建议行为
每则有效的恐怖诉求的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信息除了必须成功的激发受众害怕和焦虑的心理外,还应该提供明确的改变态度或行为的指示和建议,而且行动建议应该是一项容易可行和有效的行动方案。(保护动物的平面广告案例)当受众确信广告信息中的某些情况已严重威胁到自己而提出的行动建议是可行、有效的时候,受众控制危险的动机才能被诱发,并最终接受这个建议。相反的,虽然当威胁使受众心生恐惧,但广告却没有提供有效阻止威胁的建议,或者建议不明确、太困难、太过费时、代价高昂时,受众可能就会倾向于控制恐惧,或通过不由自主的否定、转移注意、防御性逃避来降低恐惧感。在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中,它往往展示了森林被砍伐、土地荒漠化的严重景象,却没有提出贴切的保护性的行动指示。这就可能会使受众倾向于控制恐惧,或通过不由自主地否定、转移注意、防御性逃避来降低恐惧感,从而使广告的目的性很难达到。如果在这类广告中加上一句:“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或许可以改变”“节约一滴水,你可以拯救更多”目标就清晰而明确。
4.要准确把握恐惧信息与受众的密切相关性
在通常情况下,所描述的威胁与目标受众越是相关,她们就会越相信遭受威胁的可能性,自觉反应就会越突出,而改变态度和行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也就是说,恐怖诉求信息必须要能使受众产生高自觉威胁性和严重性,才能激发高自觉反应,而受众急欲保护自己免于受害的动机就更为有力而迫切。罗杰斯将此称为“保护动机理论模式”,即当受众接收到一则诉诸恐惧的信息时,他们会在心中掂量其危险的份量。如果他们不相信所描述的危害性的可怕性,或者认为该事件不大可能发生,或者认为所建议的措施对付威胁并不恰当,那么,态度改变便不大可能发生。
5.广告画面不必直面血腥,但表现内容要发人深省
这一方面往往是最难的,一提到恐怖诉求,人们直接的印象就是“吓人的画面”,幽灵、鬼魂、贞子等直面血腥的画面,直观而又深刻,但是中国是一个含蓄的民族,特别是在像是恐惧、血腥这种会产生负面印象的情景中,更趋向于含蓄表达。相比较西方国家的直接陈述,中国更趋向于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广告创意不应该过度追求“恐怖”,而应该注重画面与内涵的和谐统一。恐怖画面也可以是美的,但内涵必须是发人深省的。(疲劳驾驶平面广告案例)
另外,人的态度往往受情绪情感的影响,究竟多大的刺激度才能激发受众的情绪反应,使之处于一种恐惧状态,以致更容易接受消除恐惧的指导,改变态度和行为,从而以最佳的传播效果达到传播者的目 的,这是值得研究的。一般说来,恐惧程度愈高的恐惧诉求激发受众的恐惧和焦虑愈高效果越好。但应该注意到的是不同的人对恐惧的敏感度是有差别的。
总之,恐怖诉求在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中是具有很大效用的,但恐怖诉求的运用要慎重,要用之有度。希望在将来可以看到更多的环境保护公益广告中运用恐怖诉求,但要注意广告创意、广告画面与广告内涵的和谐统一,争取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境界。使得广告画面委婉和谐,不直面血腥,而又能利用恐怖诉求深切的向受众传达保护环境公益广告所表达的内容,并建议受众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出一份贡献,使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再是一句空话、废话!
恐怖诉求浅析 篇2
一、长春市公益广告诉求方式创作风格现状
通过可靠的针对长春多家广告公司及广告从业人员的调查及分析, 在创作风格的多样性上, 70.2%的受访者认为长春市公益广告的创作风格是单一的。在影响公益广告创作的第一客观因素的诸多因素中, 广告受众喜好和广告主题占了相对较大的比重。而受众认为的公益广告创作风格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缺乏创意理念及表现风格单一。
从整个调查结果来看, 长春市公益广告的发展不仅是受到外部环境经济环境的限制, 广告创作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受众不喜爱的公益广告如何能做到吸引受众目光, 达到最好的广告效果?以下是部分长春文明网近期展出的长春市创城广告作品, 非常有代表性的体现了目前长春市公益广告现状调查中所反映的几个关于公益广告创作中存在:重理性说教、风格单一等问题:
二、感性诉求公益广告以长春人文化性格为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公益广告的水平, 是这个城市、地区、国家民众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一则好的公益广告是可以深入百姓心灵的, 它所营造的气氛和声势是其他宣传形式无法比拟。在历史条件下长春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性格——重情感、而弱理性, 重体验、而弱社会分析, 富道义、而弱科学。这样的文化性格为感性诉求的公益广告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一) 长春人文化心理特征
一定的地域文化形成、发展历史根源及现今文化环境对当地人的文化性格、思维方式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春是一个内陆城市, 它所在的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四季风调雨顺、黑土地的肥沃及自然灾害较少使其成为“闯关东”时期难民选择的主要定居地之一。追根溯源来看, 吉林省人口发展中只有极小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外来的。从外来人口的构成来看, 90%以上是为了躲避自然灾害或战乱来自华北的贫苦农民, 上千万移民告别故土、远走关东, 这各种原因情况复杂我们不多做探究。但无疑土地是吸引流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东北历来地广人稀, 人均占有资源相对宽松的环境对颠沛流离的难民来说, 非常容易满足。风调雨顺和土地肥沃使自给自足的农产品往往有剩余, 而剩余产品又不做商品出售。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 能接触到外人的机会有限, 便形成了吉林人浓厚的乡土意识。
长春作为吉林的省会城市, 相较吉林省其他地方更为开放, 但长春人内心深处那种“重感情而弱理性, 重体验而弱社会分析, 富道义而弱科学”的文化心理是根深蒂固的, 至少在近十几年是不会被外来文化所替代抹去的。因为从消费者地域分析的角度来看, 相较于西南、华东等地, 东北人也是以“敢于消费但是接受外部文化的倾向较弱”的乐天型消费者而著称。这样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强, 但却是不太能接受外部文化的顽固分子。
(二) 感性诉求易获情感共鸣
引用克劳德.霍普金斯的话:每一个广告活动都取决于它的心理作用过程, 成功与失败取决于诉求方式的对错。纵观长春市目前的公益广告宣传, 多以理性说教为主。采用说教表现手法的公益广告以它的严肃, 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严谨、端正的形象。但它的弊端:单调, 刻板也是非常明显的。
三、长春市未来公益广告寻“猫”准则
资深创意人吴世延先生曾将广告创意过程比喻为“寻猫”, 公益广告亦然。
一则好的广告从创意到制作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思想碰撞, 这其中必然有一些需要广告从业员遵守的准则与方法, 以便更快地找到“能抓住老鼠的好猫”。
针对长春人的文化性格及普遍受教育水平, 提出“销售社会正义”和“平实语言”两个准则。
(一) “销售社会正义”准则
公益广告不是商业广告, 但它依旧行使着“推销”的职责——它在行使推销社会正义的职责。公益广告要向公民推销对社会有益以及对他们自身有潜在益处的社会观念。公益广告的主题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都离不开“善”字, 都离不开让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东北人一向以乐于助人、侠骨柔肠、以“活雷锋”而著称, 他们同样以这样的特质自居。长春人也不例外, 曾经被评为“最具人情味城市”的长春, 相信对于强调推销“社会正义”的公益广告会保持高热情度与接受度。
(二) “语言平实”准则
公益广告就像一盏明灯, 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美最善的力量。感性诉求策略注重人的接受心理中的情感历程, 强化广告中的情感因素成分, 使消费者愉悦地被传达甚至被说服。鉴于长春人“重体验而弱社会分析, 富道义而弱科学”的文化特性, 那些取材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那些用最平实语言表达最真实情感的公益广告, 会更加获得市民的青睐。
参考文献
[1]袁傲冰.感动而不是说教——谈平面公益广告的创意[J].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 2005
[2]王春月.吉林省公益广告的传播生态环境[J].新闻爱好者, 2012.12
浅析高职院校班风建设的实践诉求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风建设;实践诉求;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156—02
作为最基本的教育管理单元,班级是学生最切近的“小环境”,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最佳载体。高职院校班风建设应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线的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环境,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创造提升学院办学水平的坚实基础。
一、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模式
现代教育学认为,班级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班级管理形成了由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共同目标和具体目标等共同构成的目标体系,产生了制度文化、素质文化、统合型文化和离散型文化等一系列丰富而复杂样态的班级文化,形成了以生活交往和人格交往为主要形式的人际关系。因此,班主任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确立管理战略,强化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实现班级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完善个人素质,提高师德修养。一个师德高尚、灵活施教、言传身带、以生为友的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爱戴与尊敬,从而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想乃至人生选择。高职学生思想复杂、思维活跃,勇于追求个性解放,辨别是非善恶的意识较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热爱学生做起,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要把师德修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文明的举止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变化的要求。
2.适应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班主任不能拘泥于传统教育观念,要广泛吸纳素质教育、民主教育、自我教育和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性和自主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既要注重社会要求的方式,强调行为的一般规律,把重点放在社会要求与角色期望上,也要关心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发展需求,注重动态平衡的方式,在透彻了解社会要求与每个学生需求倾向的基础上,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班级活动,尽可能兼顾社会文化与个性发展两方面的要求,努力实现班级每一个成员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探索学风建设的网络管理模式。网络社会,手机与网络等传媒具有资源丰富性、活动协作性、管理自主性、组织虚拟性、主体平等性和时空无限性等特点,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能够使班主任与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共同参与者,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针对当代大学生喜欢网上冲浪的生活习性,班级学风建设必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要求,利用班级博客、班级QQ群、手机校园网等实现班级管理网络化。
二、遴选人才,实现“三自管理”
班风建设的成效取决于学生,只有当班级的大多数学生能够形成集体观念,树立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学风才能成为可能。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渴望自由发展的心理特点,班级学风建设必须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班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培养是实施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保证。树立良好的班风,仅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组建得力的班委会来管理班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1.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选好、配好、用好学生干部。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班干部,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大半。民主选举能够激发学生管理热情与责任感,也有利于班干部开展工作。班委会应采用竞选的方式产生,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学生自愿报名,进行竞选演说,由全班投票进行民主选举,力争选出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能吃苦耐劳的班干部。
2.强化班干管理意识,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管理机制。班主任要提高班干部的思想认识,既要帮助班干部摆正自己在同学中的位置,要求他们服从班级管理,主动做好班级日常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还要教育他们始终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好班级内部、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与学校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舍小利顾大局的价值立场,能够自觉维护班委会工作的纯洁性。
3.努力开展目标管理,建立“三自管理”运行机制。班主任要通过目标管理将班级管理权下放给班干,发挥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班干部开展工作、施展才华,全面协助班委会做好班级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指导与督查班委开展的各项工作,最终实现“三自管理”。
4.定期开展班干考核,形成良性的班干培养机制。班干部考核是用好班干部的关键环节。班主任要组织全班学生对班干部进行考核,并把评选出的优秀班干部报送系学工部门予以表彰,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干部参加院系团学会干部竞选,形成班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对思想不稳定、工作不认真、失去学生基础的班干部要及时改选,从而强化班干部的责任,形成充满活力的良性竞争与培养机制。
三、完善制度,坚持“德体法用”
完备的制度是班级学风建设成功与否的可靠保障。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制度化管理是贯彻以学生为本,实施自我教育的根本要求。树立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一定要有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班级学风建设过程中,只有完善各项制度,使班级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将班级管理参与者春风化雨般的“德治”成果有规则地巩固和积淀下来。
1.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的制度认同。合理完善的班级制度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良好班风得以树立的重要保证。好的制度应当让学生逐渐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一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制度环境和心理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班级制度建设要充分考虑制度创建与班级管理目标以及班级价值观的匹配性,形成服务班级目标的制度保证。班级制度形成应以学校规章制度为基础,经班干酝酿、学生讨论、班委整理后形成初稿,再交全班讨论修改,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细则,保证班级管理活动有章可依。
2.强调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的及时反馈。班级制度规定了班级成员在共同的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而制度执行的效能又直接决定了制度存废的命运。在制度形成与执行的过程中,各项规章及其运作中的制定、监督与反馈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制度运转有序为评价标准,既要能够形成学生维护班级纪律的自觉性,更要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内聚力,形成一种以“民主、责任、主动、互助”为内涵的群体价值观。
四、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1.改善心理环境,体现“和谐”精神。班级心理环境主要指班级的人际环境和集体舆论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尊重差异,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班主任要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可塑性,相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维护他们的尊严,理解他们的想法,要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改善,创建一个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2.美化生活环境,体现“创新”精神。别具匠心的美的教室、寝室布置,能起到特殊的育人功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班级与宿舍环境的布置、装饰,班级公共物品的摆设等要体现创新精神。教室布置,整体上应把握和谐、庄重、富有文化气息及稳中有变的特点,要充分考虑教室的色调、课桌椅的陈设、班训、标语、警示语文字的创意、图画及其它装饰的搭配。班训是一个班建设、发展的目标,作为班级文化的内核应有特色。标语往往体现一个班的阶段性目标, 具有鼓动激励作用,应豁亮显目。寝室的布置应突出文明、美观、舒适,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幸福。
3.借鉴企业文化,体现“职业”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应当融入企业文化。班主任应与班级同学应从企业形象、企业历史、企业员工、企业精神等方面选取富有代表性的素材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学生对企业文化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正确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改善学生的角色认知,进一步激发学习与成才的动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进取心和拼搏精神。
4.重视集体活动,体现“实践”育人。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学风建设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够引领班级正确航向,培养学生兴趣,在提高素质基础上形成班级合力。班级管理要重视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了解学生的心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扶植和肯定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批评消极的思想和行为。
五、重视“木桶效应”,做好转化工作
班级风气的好坏、班风建设的成效往往由“后进生”的状况来决定。要造就一个好的班集体,建设优良的班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关键。
1.坚定信念,不言放弃。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班主任要善于“情感投资”,将情感天平向“后进生”倾斜,鼓励他们积极上进、改正缺点。“后进生”有不爱学习、沉迷网络游戏、抽烟、打架、不守纪律等坏习惯,“老毛病”多而重。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坚持“后进生”也可以转化的信念,不能一遇挫折就轻言放弃。
2.发现“亮点”,恢复自信。班主任要设法与“后进生”沟通,善于用慧眼发现“后进生”的“亮点”,用耐心和热情去帮助“后进生”展示他的“亮点”,恢复他们的自信心,要充分信任他们,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起步的地方,班风是班级的灵魂。良好的班风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优良的土壤。班主任要克服现代高等职教育大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困难,努力学习,不断创新,运用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建设好班风,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叶谰.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恐怖诉求浅析 篇4
埃德纳的女性朋友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 罗伯特唤醒了她心底的美好爱情憧憬, 这一切促使埃德纳走上了追求自我之路。她对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束缚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反抗意识。她反抗家庭强加在她身上的义务, 当丈夫命令她时,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服从;在从大岛上回到爱奥尔良后, 按照惯例, 她应该每周星期四在家里款待跟丈夫成功生意有关的客人, 但是她拒绝像往常那样待在家里, 而是出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她拒绝参加妹妹的婚礼, 因为通过自己的婚姻, 她看清了婚姻的本质, 它只能限制一个女人的自由。此后, 埃德纳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生活。
为了能得到期待已久的爱情, 她向罗伯特表达了爱意, 向丈夫提出了分居, 并且希望卖自己的素描取得经济上的独立;随后她从庞特里耶的大房子搬出去, 住进了一个“鸽子窝”。在那个简陋的“鸽子窝”里, 她有了自我拥有感, 接着, 她向罗伯特宣布了自己这个重大的决定:“我现在再也不是蓬迪里埃任意处置的财产了。我决定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是她的抗争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荒唐、不可接受的。阿黛尔———这个诱发她内心深处女性特质的人, 费尽心机要把偏离正轨的埃德纳拉回来, 曾恳切地对埃德纳说:“替孩子们想想, 埃德纳。要为孩子们着想!”阿黛尔把自己的身心都奉献给了家庭和孩子。她一心一意地照顾孩子, 连她的休闲活动———弹钢琴, 也是为了给丈夫和孩子解闷而练习的。雷西是文中唯一能从心灵上支持埃德纳的人, 但她深知在这个传统的世界, 要保持自我是多么的困难。当她看出埃德纳想追求自我时, 她告诫埃德纳想飞越传统和偏见的鸟儿必须有坚硬的翅膀, 否则, 它就会“掉在地上, 摔得粉身碎骨”。
在处于男权社会的男性看来, 埃德纳的一切反抗行为是惊世骇俗的。她的丈夫一直以来都以她的主人自居。一天夜里, 他娱乐完回来, 兴致勃勃地唠叨一些无聊的花边新闻, 当他发现被惊醒的妻子只用喃喃的声音应答他时, 非常恼火, 无中生有地指责她一番, 然后酣然大睡, 丢下她一人在黑暗中潸然泪下。当埃德纳拒绝像以前那样生活, 甚至提出要跟他分居时, 他的第一反应是她神经不正常, 认为这只是埃德纳一时兴起做出的决定。那么她深爱的罗伯特呢?在发觉自己对埃德纳的感情后, 罗伯特的第一反应是逃离到墨西哥, 因为所受的教育让他觉得这样的感情是不对的。当埃德纳向他表白后, 他的第一反应是梦想她的丈夫解放她、把她让给他, 所以当埃德纳说:“我不再是庞德利耶先生一件任意放置的东西, 我把我献给我所选择的人。”罗伯特脸色变青了, 说“你这是什么意思?”他无法理解埃德纳这种追求自我的行为。当埃德纳彻底跟她的家庭决裂后, 罗伯特在留下一张纸条后, 不辞而别了。追根究底, 罗伯特与庞德里埃先生不可能理解埃德纳作为人的存在的追求, 因为他们仅仅把埃德纳当做一个女人, 一个男权社会的附属品来看待, 而没有把她当做一个自由的人。
爱在埃德纳的觉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同时也是她内心一直渴望的, 因为文中的埃德纳一直处于孤独中, 她的亲人一直跟她处于一种疏离状态———包括她的丈夫、孩子、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小说中的埃德纳经常一个人独处, 丈夫经常外出做生意, 即使在家也经常出去参加社交活动;精神上的爱人罗伯特也数次离她而去;孩子经常去祖母家度假, 没有在她身边。我们看到独自在走廊上垂泪的埃德纳, 独自在海中游泳的埃德纳, 独自晚上睡在吊床上的埃德纳, 独自待在“鸽子笼的”埃德纳。她孤独的灵魂一直想要有人陪伴,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她却没有得到。
大海在文中反复出现, 对埃德纳一直具有一种神奇的诱惑力。大海在人们的眼中既代表死亡又代表新生, 相传爱神维纳斯就是诞生于大海之中。埃德纳在海中畅游的经历可以视为一种新生:对爱的渴望和爱的能力的觉醒。大海一直用自己的语言对埃德纳诉说着一种莫名的情怀。当罗伯特第一次邀请埃德纳去游泳时, 她虽然拒绝了, 但是当她将视线转到海湾, 大海喃喃之鸣响有如温柔而强制的恳求, 阵阵向她传来。她感觉大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自己到她的身边, 向她诉说一些潜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大海的回响多么诱人, 它不断低语, 忽而喧哗, 忽而呢喃, 似在邀请她的灵魂遨游于孤独的深渊之中, 迷失于沉思里。大海的回响呼唤着她的灵魂。大海的抚触好柔, 他温柔的紧紧拥抱她的身躯。”接下来, 她学习游泳, 当她能自由在海中畅游时, 她感到“好像得到了一股特殊的外在力量”。当褪去了衣衫赤身裸体与大海亲密接触时, 她感觉到了脱去一切束缚的美好, 就像摆脱了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一切束缚, 她感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畅快。“生平第一次赤身裸体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沐浴在温煦的阳光和暖和的海风中;大海在召唤着”。赤裸裸地站在蓝天之下, 埃德纳感到自己像是刚出生的一个生命, 在她从不了解而又熟悉的世界中睁开了双目, 进入大海的怀抱, 让埃德纳融入到宇宙之中, 在这里, 生死连成一体, 死就是生, 是永生。何谓生, 何谓死?我国古代的大哲学家庄子曾说:“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生死本就在一线之间, 天人合一是人所向往的最高境界。当最后一次没有遮蔽地站在晴空下, 她感觉自己回到了婴儿时代;在融入大海时, 儿时的各种回忆萦绕在她的脑海, 在现实生活中尝尽了孤独的埃德纳在海中终于不再孤独了。融入大海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而是让她在另一个世界得到了新生, 让她的梦想以另一种方式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凯特.肖邦著.杨瑛美译.觉醒.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恐怖诉求浅析 篇5
【关键词】 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考核体系
一、高校存在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的弊病
1.评价数字化。无论是社会各界还是高校本身对教师的评价只要是科研成果、论文数量越多就会认为教师越权威,越容易受重视 2.重数量轻质量,忽视成果转化率。对教师评价好坏以科研成果多少来评价,缺少对科研成果能否应用与社会实践、能否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动力的重视 3.教龄长短和学历高低的夸大化。有一些高校只注重那些年长的教师,按思维定势以为会有教学经验,肯定教的好,可现实当中不少教师虽然年长但实际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并不高,不少高校的要职通常是由博士学位担任,而实际教学成果并不一定比其他硕士学位的教师高。
基于以上过分看重科研、论文等原因,不少教授出现学术抄袭,急功近利为攒的科研经费不择手段的情况。由于科研成果直接与奖金、职称晋升相挂钩不少教师乐于拿下短小的科研项目,根本没什么实际成果,使得有影响力的真正成果受到影响。
二、教学技能基本要求不达标
1.普通话不过关,不少教师连二级甲等的要求都达不到。
2.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的教师在备课上不过关,对知识一知半解。
3.教学内容无用化,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达到有效教学。
4.为加强对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国家出台了高校通识教育政策,特别是“211工程”重点大学,但在通识课上并不是充分有效的提高教育水准,存在应付心里。
三、学生亲身感受
通过访谈了解到多数学生因老师讲得不好使之认为课堂学习内容无用,因此学生普遍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校课节多,,而学生实际学到的东西少,这使得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并出现旷课逃课、考试作弊、是挂科如儿戏的明显学习倦怠心里。
四、学生对目前局势的诉求
1.针对教师业绩考核问题,应该以科研成果是否转化为社会发展推动力为唯一准则,同时辅助采用访谈法、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ISPI绩效技术工作模型来综合评价教学水平。
2.要改善教学制度,减少课节量,提高有效教学课节,采用课堂课外主题活动、学习研究小组等多种途径改变从小养成的只会应付考试的机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策略。
3.教师类型应分类.至少应分为实践教学型、科研型、科教结合型这三种类型。对于直接参加一线教学教师,无论学历和科研成果的权威性与否,都必须以教学基本技能够硬为第一标准。
4.建立严密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各教学单位必须组织领导、同行、督学进行日常听课检查,并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体系,期末对教学工作分优质、合格、和不喝的等级来综合测评,并与津贴相挂钩,同时又避免原来的“假考核”现象。
5.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少高校侧重对理论知识培养,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上,以某“211工程”重点高校为例,该校心理学专业在对学生培养上,出现学生整天的任务只是理论学习,缺乏对心理学的应用能力上,培养方案和现实教学差距相当大,使得学生为其真正应用能力感到迷茫。
参考文献:
[1]周文燕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 《吉首大学校刊》
[2]杨俊英 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3]蒙宗宏 王小飞 梁燕玲 大学生学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7期)
恐怖诉求浅析 篇6
一、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议题上的战略诉求
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定基于某种战略诉求, 美国在影响东亚合作进程的战略诉求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
首先, 美国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依靠美元霸权在国际金融领域掌握了制定规则的主导权。为了控制东亚经济走势, 分享发展红利, 压制地区大国的经济崛起, 美国采取各种方式积极的参与到东亚货币合作中来, 绝不允许出现一个与其并行的货币体系来挑战美元霸主地位。
其次, 美国希望重塑美国在东亚地区中的“领导者”角色。东亚地区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美国非常担心东亚区域内的大国借东亚货币合作之机在政治上迅速崛起。为了防患于未然, 美国力图采取积极措施来影响东亚货币合作, 重塑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领导者”地位, 长期保持在本地区的“轮毂—轮辐”式双边安全同盟。
最后, 美国力图掌控东亚地区的经济主导权。美国针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基本政策取向也是维护力图延缓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 防止东亚出现一个“将美国排除在外的”经济集团。因此美国在东亚合作议程中始终扮演着一种“离岸平衡手”的角色, 通过平衡东亚大国之间的关系来避免东亚出现货币合作的领导国, 从而延缓或者瓦解东亚货币合作的努力, 维护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主导权。
二、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进程施加影响的途径和方式
为了实现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战略诉求, 美国通过以IMF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和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东亚货币合作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
1、美国通过掌控IMF对东亚货币合作进程施加影响。
IMF是美国战后提议建立并主导的经济合作组织, 在实际的运作中美国作为IMF最大股东和拥有否决权的国家, 一直保持着对该机构的主导性影响, 在东亚货币合作初期, 美国就曾利用其对IMF的掌权激励反对日本提出的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建议, 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东亚的货币合作对美元霸权形成挑战。
2、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东亚各国的影响。
美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和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 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还加强了同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 同时东亚国家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也在不断的增加。东亚各国对美国市场和货币的非对称相互依赖导致了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的脆弱性。但东亚各国对美国市场和美国的高度依赖客观上使得美国在与东亚的双边关系中拥有较大的权力, 也决定了东亚货币合作进程难以摆脱来自美国的干预。
3、美国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
美国还通过一系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与安排对东亚货币合作施加影响。最初, 美国希望通过实施APEC多边战略来直接介入并主导东亚区域的经济合作。美国希望通过其APEC战略确立和维护它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以对抗马哈蒂尔的东亚经济集团 (EFEG) , 因为美国绝对不可能允许“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超国家经济壁垒, 从而使东亚各国游离于美国的保护伞之外”。但在亚洲金融期间美国的态度使东亚各国普遍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产生了强烈的怀疑态度。此外, APEC区域内各国经济利益不协调、发展程度不平衡、增长速度不均衡也导致区域内合作矛盾重重。因此美国不得不重新定位自身的东亚战略, 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来面对东亚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美国最有效影响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的机制主要采取双边形式:一是传统的联盟机制, 二是通过美国在东亚的FTA战略。美国凭借其与日韩的特殊盟友关系, 利用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 来影响两国, 特别是日本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行为方式。美国作为幕后的操纵者, 让日本在东亚货币合作中担当其发言人角色, 确保日本与中国相互制衡, 避免中国担当东亚货币合作的领导者。另一个方面, 美国把日本作为影响东亚的一个有利砝码, 日本在东亚经济体中占有比较高的地位, 如果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缺少日本的存在和支持, 那么合作进程将严重的受损甚至无法实现。此外, 美国还希望通过FTA战略来实现美国在东亚的经济目标即:推动与东盟各国的FTA谈判, 建立一个包括美国在内、并由美国主导的多边贸易区, 进一步增强自己在东亚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影响。力图利用这种影响力实现以美国为圆心的东亚区域经济竞争自由化, 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获得在区域整合过程中的规则主导权, 这其中当然包括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主导权。
三、小结
在当今美元独大的国际金融体系下, 任何地区性的货币合作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美国的影响。在东亚货币合作议题上, 美国不希望在出现挑战美元霸权的国家。如果在东亚地区实现货币合作, 则不仅意味着美国在该地区权力与影响力的萎缩, 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害。因此美国决不允许出现一个排除它在外的地区货币合作。为使东亚货币合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就需要充分考虑到美国在该问题上的影响力, 并保持适度开放的政策展开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只有这样, 东亚货币合作才能减少阻力, 顺利向前发展。
摘要:在当今世界货币体系中, 任何区域形式的货币安排都无法摆脱美元霸权的影响。货币合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更包含着重大的政治意义。本文试图探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美国因素, 着重分析了美国影响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的战略诉求, 以及对该进程施加影响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美国,东亚货币合作,美元霸权
参考文献
[1]邱丹阳、冯清云.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美国因素探析[J].广州:南方金融.2010 (9) .[1]邱丹阳、冯清云.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美国因素探析[J].广州:南方金融.2010 (9) .
[2][美]C·兰德尔·亨宁著, 陈敏强译.东亚金融合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2][美]C·兰德尔·亨宁著, 陈敏强译.东亚金融合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盛斌、殷晓红.APEC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盛斌、殷晓红.APEC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