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意义.doc

2024-07-18

论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意义.doc(共3篇)

论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意义.doc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作者:白德淳 罗大伟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4期

[摘要]文章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方法,旨在探讨解决当今人才供需脱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软件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白德淳(1955-),男,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技术。(吉林吉林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67-02

自我国高职启动实施“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以来,尽管在高职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从目前软件技术人才就业情况看,高职培养效果仍与市场需求存有较大差距。本文旨在通过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法,探讨解决当今人才供需脱节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目标与原则

作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是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课程体系独立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可概括为:在实践内容上最大限度地涵盖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术方法,能够使学生沿着客观认知规律和近似职岗的实践环境,将课程体系内涵有效地转化为职业能力。其构建原则有以下几点:

其一,必须强调实践教学是对培养目标负责的独立教学体系。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验证知识、熟练技术,形成并积累职业能力。因此,这一过程是面向培养目标最终确认教育成果的过程。其二,必须结合专业特征来确定能力培养的内容与形式。软件技术专业面对一个极具个性的职业领域,技术发展快,团队作业,明确分工,任何成员均独立完成团队最终成果的一部分。因此,必须重视适应这种实践环境的内容体系建设。同时,还需考虑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的课程背景以及社会活动因素。其三,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是一个学识基础不均衡的群体,加之本专业许多课程带有广泛的课外或社会活动背景,随着个人喜好不同,表现出群体发展的不均衡或技术上的多取向。所以,必须明确,高职教育并不提倡按照一个技术规格与标准来培养一个群体,而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因此,构建实践内容体系必须考虑有利于全方位、多层

次培养。其四,必须将核心技术实训抵近职岗前沿。使实践内容和形式接近实际岗位的职业活动,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必须强调核心技术课程向职岗需求的延伸,以求专业培养与职业活动间的平滑过渡以及对职岗的零距离适应。这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重视职业性实训项目资源的建设。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方法

专业培养目标规范了实践教学的技术领域与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则为内容体系提供了基础框架。

1.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指需要以实践方式完成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它应以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为主线,以职业技术与素质内容为基本单元,完整地涵盖能力体系的演进与构成,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教学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构建内容体系的基本依据是形成能力目标体系的学习线路。

第一,构建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1)在高职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并熟练应用职业技术,形成工作能力,表现学习成果。因此,应依据职业活动的内容背景、能力的客观构成,遵循形成职业能力的认知规律,整合课程内涵,从职业工作单元角度组织和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单元。(2)高职教育是面向能力培养的短学历教育,需要实践内容应能从方法性的单元问题快节奏地转向任务性的职业活动。要求学生能以个体或团队的形式,及时地整合、溶解相关的知识、技术以及素质教育成果,以求个性化的能力积累。这时,学生面对的问题不再属于特定课程。因此,必须考虑实践内容、形式和进程间的协调性以及先期教育成果的综合运用,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效率。(3)课程是构成目标能力体系的基础资源模块,控制着专业教学的基本进程。由于能力实训是面向职业活动的任务型综合技术实践,强调特定意义上的技术完整,这难免会需要某些特定小规模技术单元的支持,而这些技术模块又不易纳入课堂教学。因此,构建内容体系必须考虑实际任务需求,切勿忽视无课程背景的特定技术单元,要充分发挥实训活动的学习和训练特点,确保能力训练的针对性与实用性。(4)本着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原则,针对实际岗位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地组织实训项目。尤其注重以能力培养为主题、带有岗位实践特征的内容建设。

第二,实践项目。实践项目代表具有特定内容和既定目标的基本实践单元,也是学生在特定教学形式下的具体实训任务,实践项目总体构成了实践教学的资源体系。项目的课程目标与其内涵必须符合专业培养进程。依据这个观点,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项目可进行以下分类(如表1所示)。

实践项目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技术支撑点、行动领域和进程要求、考核标准等。(2)题目。明确实践活动“根据什么”“做什么”,用什么形式描述训练结果。(3)实践指导书和其他辅助资料。说明如何进行专业实践,据此还能“做什么”。

第三,教学形式。鉴于学历教育特点,教学形式仍可参照传统模式设计,见表2。

3.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评价。实践教学是基于课程体系具体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运行系统,它必须在一系列管理文件的规范下才能有效实施。具体包括:操作规则、基本环境、基本进程、考核方式和教师的职责等。

评价体系是面向培养目标的质量检测机制,它有两个面向:面向学生实践活动,制定成绩考核方法、管理考核信息、分析考核结果、评价教学质量;面向实践教学体系,依培养目标和就业情况,分析、评价当前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条件(教师、设备资源)的可行性,提出改进意见。

三、案例

1.专业背景。目标:软件技术、软件测试、Java、VB.NET开发技术方向。

学制:两年或三年。

2.实践内容体系。基于表

1、表2构建实践内容体系,其中,主要实践项目构成如图所示。

3.实施说明。(1)进程中的三个过程目标。一是掌握典型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和一般设计技术;能够基于面向对象技术,运用Swing和JDBC编制简单C/S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掌握一般网页的编制与发布环境管理技术。二是基本掌握应用SQL语句访问数据库技术、T-SQL编写存储过程技术;运用JSP开发动态网页技术;运用VS.NET编制一般性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技术;能够自主管理开发环境。三是基本掌握应用ASP.NET编制Web环境的数据库应用程序;能够创建和应用XML Web Service,初步掌握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工程参与能力。或者,基于J2EE概念,运用jBuilder2005,Weblogic,Struts,开发一般性JSF体系结构的应用程序。(2)独立技术实践单元。本方案设置XML、水晶报表两个实践单元,以下仅以XML为例。一是课程目标:学习、实践XML基本概念,编写、显示XML文档,XLS转换方法,文档对象模型。掌握一般应用技术和意义。二是课程形式:综合技术实训(24学时,其中以多媒体课堂讲授10学时)。

本文是作者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的有益探索和经验总结,经过两个循环的实践验证,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义宗.实用教学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IT领域高职课程结构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程组.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证课程解决方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论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意义.doc 篇2

课程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实验, 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它的实践成败与否, 取决于是否充分的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衔接, 是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是以学生的学为主, 还是教师的教为主?在课程体系的实践上, 是教学生具体的知识, 还是一套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宽领域的探究之上, 还是深层次的研究之上?对于这种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甚至尚存许多疑虑。另外, 教师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操作上还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倾向, 严重影响着教学效益的发挥。

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发展, 改变课程体系“形式”化的现象, 发挥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改进课程体系实践的功能, 建立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完整体系, 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是一个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从高职院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当前的教育情况来看, 弊病很多。没有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 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不紧密, 课程内容的安排也不合理, 对课程结果的评价也没有定性的标准, 这些问题直接造成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混乱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不平衡, 同时也是导致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和对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会灵活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发现与发展学生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的潜能, 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为将来的就业寻找出路, 必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可以归纳成如下几点:

1.对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尝试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改变教学态度, 促使他们在思想上解放自己, 重视自己的思想要跟上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 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避免出现“穿新鞋、走旧路”的不良现象。我们要接受先进而又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关注终结性评价, 更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样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评价———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践”的形成, 促进了教师们教学观念的转变。

2.每个专业都有支撑其发展的核心课程, 这是区别于其他设计专业的本体特征, 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决定着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 有了好的构建, 就如有好的设计图纸, 具体的实施也是尤其重要, 这两个环节是息息相关的, 要两手抓, 且两手都要硬。

但是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层次院校的发展方式又是不一样的, 就如同一种植物, 长在南方和长在北方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如何让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种子所得的结果一样, 或者说更好, 就需要创造更好的让种子适合生长的外部环境。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也是如此, 在本科院校和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不一样的, 首先培养时间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这直接导致培养方式的不同。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以及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自身的前景发展却不是停留在受教育的层次上, 这使得高职院校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对学生培养的压力很大, 如何构建一个能让学生、让社会都满意的课程体系, 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这是需要一直不断研究和进步的。

3.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育同样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和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双重任务, 我们的设计教育要的不是面面俱到、千人一面的全员发展, 而是每个学生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所以对学生发展性培养就对我们的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估的不断创新, 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课程设计的不断创新, 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学生作业设计的不断创新和思维的不断创新。

既然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能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带来这么多的好处, 那么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我们做好哪些准备呢?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 几乎解决了高职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所遇见的所有问题:

1.研究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和发展的意义。

2.对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完整性、合理性的研究。

3.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讲授方法、课程评价标准等具体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形成对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可行有效的理论模式。

总之, 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以新课程体系实施为平台, 立足于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堂教学, 以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知识素养和能力的要求为导向, 试图克服传统课程体系的“形式”化, 建立由课程体系的结构到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评价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课程体系的不合理性, 用合理的课程体系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完善学生在这一专业的知识结构, 以及充分合理地安排好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时间。对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要结合高职院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模式, 构建可操作性、实践性的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 为广大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促进该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权英卓, 王迟.互动艺术新视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论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意义.doc 篇3

关键词:高职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课程体系 构建

电脑技术的不断更新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信息传播的形式已经由单一的表现形式走向多种表现形式集于一体,这是由技术的进步带来的设计表现形式发展历程的必然趋势。这种由多种媒介组合的新形式,使得不同的院校对它的认识也是百家争鸣,不同的支持者都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着各自的理由。从国内到国外,从高职到本科,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的。高职院校因其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尤其是培养年限上的区别,使得对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它的实践成败与否,取决于是否充分的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衔接,是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还是教师的教为主?在课程体系的实践上,是教学生具体的知识,还是一套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宽领域的探究之上,还是深层次的研究之上?对于这种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还缺乏深入的认识,甚至尚存许多疑虑。另外,教师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操作上还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倾向,严重影响着教学效益的发挥。

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发展,改变课程体系“形式”化的现象,发挥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改进课程体系实践的功能,建立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完整体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从高职院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当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弊病很多。没有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不紧密,课程内容的安排也不合理,对课程结果的评价也没有定性的标准,这些问题直接造成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混乱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不平衡,同时也是导致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和对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会灵活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发现与发展学生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为将来的就业寻找出路,必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可以归纳成如下几点:

1.对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尝试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改变教学态度,促使他们在思想上解放自己,重视自己的思想要跟上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避免出现“穿新鞋、走旧路”的不良现象。我们要接受先进而又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关注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样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评价——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践”的形成,促进了教师们教学观念的转变。

2.每个专业都有支撑其发展的核心课程,这是区别于其他设计专业的本体特征,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决定着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了好的构建,就如有好的设计图纸,具体的实施也是尤其重要,这两个环节是息息相关的,要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

但是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层次院校的发展方式又是不一样的,就如同一种植物,长在南方和长在北方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何让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种子所得的结果一样,或者说更好,就需要创造更好的让种子适合生长的外部环境。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也是如此,在本科院校和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不一样的,首先培养时间上就有很大的区别,这直接导致培养方式的不同。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自身的前景发展却不是停留在受教育的层次上,这使得高职院校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对学生培养的压力很大,如何构建一个能让学生、让社会都满意的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与社会接轨,这是需要一直不断研究和进步的。

3.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育同样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和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双重任务,我们的设计教育要的不是面面俱到、千人一面的全员发展,而是每个学生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所以对学生发展性培养就对我们的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估的不断创新,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课程设计的不断创新,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学生作业设计的不断创新和思维的不断创新。

既然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体系能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带来这么多的好处,那么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我们做好哪些准备呢?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几乎解决了高职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所遇见的所有问题:

1.研究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和发展的意义。

2.对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完整性、合理性的研究。

3.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讲授方法、课程评价标准等具体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形成对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可行有效的理论模式。

总之,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以新课程体系实施为平台,立足于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堂教学,以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知识素养和能力的要求为导向,试图克服传统课程体系的“形式”化,建立由课程体系的结构到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评价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课程体系的不合理性,用合理的课程体系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完善学生在这一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安排好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时间。对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要结合高职院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构建可操作性、实践性的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为广大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课程提供理论指导,促进该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权英卓,王迟.互动艺术新视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泰道控制系统设备硬件开发工程师笔试题下一篇:分散的反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