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生二元经济

2024-10-24

派生二元经济(精选3篇)

派生二元经济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 各地相继出现“地王”、“天价地”等现象, 房地产市场的火暴可见一斑。与其相关的建材、金融等行业经济增长飞快;但与其无关的其他行业的经济并无明显增长, 这就是中国城市的“类二元经济”现象。

二、二元经济理论回顾

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 首次研究和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处于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大多数国家, 其经济不是一元的, 而是二元的, 是高工资经济和低收入经济并存。刘易斯认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和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组成。传统部门的人均产量大都低于现代工业部门, 但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这就保证了现代工业部门规模扩大所需要的劳动力。由于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 且农村的平均收入低, 工资可以保持在低水平上, 从而使现代工业部门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这些高利润再投资, 又能使现代工业部门越来越扩大。因此, 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于落后的农业部门不断扩大, 形成了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

三、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图1清晰见证了中国房地产业21世纪的飞速发展。2000~2007年基本上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由于利率提高、银根紧缩等原因, 2008年全国房地产业进入了一个比较理性的局面。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 196亿元, 实际增幅为23.5%, 出现了明显回落。但是, 我们要明确回落的是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增幅, 并不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本身。从图1还可以清晰地看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07年的18.4%上升至2008年上半年的19.3%, 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日益加强。所以说, 中国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图1)

四、结合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原因

在近年来的中国, 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是过热的, 但与房地产无关的行业经济相对来说是过冷的。中国经济是同时过热、同时过冷, 即所谓的“类二元经济”。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原因, 主要是大量资金向房地产相关行业的挤压。资金转移原因分析:

1、市场方面:

投资环境的急速恶化, 使得大量资金挤压起来进入房地产市场。购买地产的资金按照重要性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 也是最重要的资金, 就是很多企业家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来形成所谓的虚拟资金, 打入房地产市场, 这笔资金是前所未有的, 绝无仅有的;第二类资金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来的腐败现象, 一些贪官污吏的腐败款;第三类资金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国际热钱;第四类资金是我们老百姓的储蓄款。目前, 所有宏观调控的政策所针对的资金基本上是第三类和第四类。外国人不得买房的规定是针对第三类资金, 第二套房贷的问题是针对第四类资金。目前, 并没有任何政策对前两项资金进行调控, 所以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

用古典经济学分析:资金的效用差异导致资金的转移。模型如下:

用图2来描述中国城市经济资金转移模型, 图中Q为投入的资金数额, TU为资金的总效用, TU1为投资房地产相关行业的效用曲线, TU2为投资房地产无关行业的效用曲线, 在任何时候均有TU1>TU2。由图2可知, 随着资金投入量增加 (K1移向K2) , TU2与TU1的差距随之增大。作为理性投资人必然希望自己的资金效用最大化, 所以最后结果是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及其相关行业。

2、政策方面:

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是以GDP为纲的理念推动地方建设, 如此必然把这个社会的有限资源误导到与房地产有关的建设项目上。

虽然中央政府把握大局, 注重全局利益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 因此也出台了很多政策, 比如“国六条”及配套细则“国十五条”。但是, 地方政府往往是地方利益的承载者, 他们往往都会采取各种方式“抵制”相关政策。因为高昂的房价既能增加政府财政税收, 又能拉动GDP增长转化为政绩, 所以地方政府乐此不疲。

五、对宏观调控的相关建议

1、建议中央政府出台针对虚拟资金和腐败款投资地产的政策, 以遏止投资引商环境的恶化。 (1) 增大投资性购房的税率, 相反对于投资与房地产无关行业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尽量使他们的利润率达到均衡; (2) 根据政府官员工资标准出台相关购房限制标准, 尽量避免腐败款进入房地产市场。

2、建议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一种良性的压力, 引导官员的理性行为, 做出有利于组织的选择。 (1) 在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中, 减少GDP因素的权重, 适当增加民众意见的权重; (2) 中央适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地产开发权的控制。

如此双管齐下, 从市场和政策两个角度减少投入房地产的资金, 以达到中央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2]文常明.论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3]ht t p://www.souf un.com/news/2008-09-11/2077567.ht m.

[4]陶美珍.外资大量进入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与政策分析[J].经济学研究, 2006.11.

[5]柯鹏.外资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再陷泡沫[J].上海证券报, 2006.

[6]朗咸平.中国的八大危机之详解[J].三亚热线, 2007.12.9.

破除二元经济——矛盾与解决途径 篇2

二元经济结构最早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创立, 他认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存在两个部门, 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 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工业部门。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移, 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增加这部分劳动力的收入, 还可以增加现代工业部门的产出和积累, 从而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 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与工业工资水平接近, 传统农业部门得到改造, 二元经济逐渐消失。费景汉、拉尼斯在刘易斯的理论基础上, 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们认为二元经济是介于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二元经济的转换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即为:第一阶段, 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 大量的劳动边际生产力为零, 存在隐性失业, 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 不会使工业部门工资率提高。第二阶段, 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零, 但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此时, 农业劳动力的移出将会使农业总产出受到影响, 平均农业剩余呈下降趋势。第三阶段, 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吸收, 出现了转折点, 即完全商业化的农业。

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与产生原因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60%以上, 大多数农村人口从事低产出、低收入的农业活动, 城镇和乡村存在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城镇人口多数从事二、三产业, 而农村人口主要从事第一产业,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相当大。此外, 还存在区域性的二元经济, 东部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内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 且近年来这一差距还在扩大。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形成, 一方面来源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城市偏向政策。中国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实行所谓的“剪刀差”政策, 通过政府扭曲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 创造一种不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环境, 获取农业剩余以补贴工业化。一系列制度造成了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户籍制度的存在, 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村人口即使能进城打工, 也无法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各项福利保障, 且往往从事最底层的工作, 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按照费景汉、拉尼斯的模型, 仍处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过渡的第一阶段。长期存在的户籍制度, 对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 产生较大的障碍。

二元经济是中国的现状, 而减少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总体比重是转型的目标, 这一转型的关键问题在于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城市吸纳, 主要表现为农民工的转移, 二是乡镇就业, 主要表现为乡镇企业吸收农民就业。但以目前现状来看, 这两条渠道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城市吸纳不彻底, 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在中国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的过程中, 还存在许多矛盾, 下文将详细进行分析。

三、中国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上文中提到, 二元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在于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长期以来, 为了建立起经济基础, 国家政策上是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农业部门, 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 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在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第一, 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城市也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口。这就出现一个矛盾, 如何在保证城市失业人口就业的基础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形成“民工潮”, 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是有限的, 并且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 并不能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地位是低下的, 无法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所以, 即使城市能够吸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仍无法解决二元经济的根本问题。

第二, 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不能完全依靠城市来吸纳,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能够吸收一部分劳动力。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可以大大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有助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渐转换。然而, 现阶段中国的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乡镇企业以小企业为主, 只能吸引少量农村劳动力, 此外, 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不够, 很多地方都没有一家标志性的乡镇企业。对农民来说, 第一选择仍是进城打工, 乡镇企业成为一个摆设。

第三, 长期以来, 国家在发展政策上, 是倾向于城市工业部门的发展的, 近年来, 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因素考虑, 国家又加大了对城市经济的扶持力度, 社会保障制度也向城市倾斜。这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更加突出。政府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牺牲了农业的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农民利益严重受损, 使得经济结构的二元性进一步加强。

我国二元经济的突出性和不稳定性, 说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矛盾的焦点集中表现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显著滞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二元结构, 必须要从保护和支持“三农”做起。

四、实现二元经济一元化——实现城乡一体化

破解二元经济的实质是实施城乡一体化, 即使城乡置于同一层次上平等协调发展, 减少发展差距。然而,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不仅要给他们提供住房和配套设施, 还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 许多城市还很难做到这一点, 推进城市一体化, 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改变农村的发展现状, 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托达罗模型中不同的是, 既存在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的二元经济, 还存在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的二元经济, 这一点是中国所特有的。要改变这一现状, 重点在“三农”,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提高农业的地位。

上文提到在实现二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 针对这些矛盾, 有如下途径来解决。

首先, 在转换二元经济的过程中, 政府应重视对“三农”的关注, 长期以来, 政府对经济发展有过多的干预, 片面追求非产业领域的升级, 忽视对农业的投入, 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日益失衡。政府在政策上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 把建设的重点放一部分在“三农”上, 只有解决了“三农”问题, 城乡二元经济才有可能逐步转化。

其次, 加快农业市场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进程

在二元经济一元化的过程中不能完全靠城市来吸收剩余劳动力, 农村本身也需发挥一些作用。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需要从农民中分离出来一部分商品性农产品的消费者。通过农村工业化, 可以实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 是一条较为理想的道路。然而, 乡镇企业发展落后, 即使能够吸纳一部分劳动力, 其待遇也是很差的, 生产率很低, 无法破除二元经济, 而是形成了由城市工业、农村工业和农业构成的“三元经济结构”。为实现二元经济一元化, 需要加大乡镇企业的改造力度, 推动乡镇企业从“传统工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化, 从而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农村城市化过程不仅是人口在地区间的转移, 而且是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 引发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过程。逐步实现乡镇的城市化, 重点发展中小型城市, 既能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 又能实现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换, 实现经济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 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也是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舒尔茨认为, 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关键在于传统农业的现代化, 而传统农业的现代化, 关键在于增加农业的生产要素引入, 并且合理配置。合理配置现代农业生产要素, 就是农民不仅愿意接受和采用现代生产要素, 而且必须懂得如何最好地使用现代生产要素, 必须学习新的有用知识和新的有用技能。正是这种学习构成了作为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率提高的基础。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 可以使得农民获得驾驭现代生产要素的能力, 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五、二元经济的转换——一种设想

中国之所以产生特殊的二元经济, 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有关, 长期以来, 对现代工业部门的重视和对农业的忽视造成了两者发展严重的不均衡。同时也造成了城乡割裂的就业现状,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经济发展失衡。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乡割裂的局面, 主要还是要靠深入农村本身来解决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可以适当考虑将部分乡镇纳入规划区域, 吸收劳动力。发展小城镇, 利用靠近中小城市的优势, 承接城市的技术、产业、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辐射, 承担城市的部分功能。充分利用乡镇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乡镇良好环境, 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吸引外部投资, 真正实现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 沿海特区的建立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契机, 但与此同时, 区域经济不协调、城乡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近些年政策方向有所转变, 去年开始的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也将重点放在了农村建设上, 放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实现全面发展, 需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逐步转变二元经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需要政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实现城乡经济互动。

在未来, 如果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城乡经济互动合作协调, 建立大量特色乡镇,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将会对中国整体经济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实现二元经济一体化, 需要加大力度扶持“三农”, 同时走出中国的特色发展道路。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 需要城市和农村两个渠道同时发挥作用。只有城乡互相配合发展, 才能从源头上破除二元经济结构, 同时也鼓励农民创业, 当地政府要予以扶持, 多管其下, 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 需要各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林杰, 王金玲.基于新二元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2]王胜乐.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9) .

[3]秦嵩, 王震蕾.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均衡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 2009. (2) .

[4]潘旭明, 苏力, 李一鸣.城乡一体化与二元经济结构的破解[J].绿色经济.

[5]张安忠.“复合型二元经济”发展模式、效应及转换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9, (2) .

[6]姜太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造[J].改革与战略, 2008, (11) .

派生二元经济 篇3

关键词:二元经济,非公经济,农村劳动力,统筹发展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经济一直持续着高速增长, 云南的经济社会也得以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2009年, 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424元, 是农村水平的4.3倍;云南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 农村为48.2%。同期,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 是农村水平的3.3倍;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5%, 农村为41.0%。这表明云南城乡差距较为明显, 且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二元经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阶段, 借助发展非公经济从而尽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变, 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途径。就云南而言, 截至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412亿元, 占云南生产总值的39.1%。可以预测, 非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云南整体经济发展将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非公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5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对非公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重要意见。2010年, 成思危特别强调了非公经济在“增强市场活力”和“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两个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研究非公经济与二元经济间的关系、影响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然而, 从笔者查阅的文献来看, 现有对非公经济的实证研究较少, 研究非公经济对二元经济的影响则是一个较为空白的领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有非公经济的统计数据不完整, 无法获得足够的样本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造成的。本文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上述问题。对于数据的选择本文首先考虑的是统计口径的一致性, 而由此带来的困难则是数据样本较少。为此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非公经济与二元经济的关系进行探讨。

2 非公经济与二元经济实证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 年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个种系统分析方法。文献指出灰色系统理论的优势在于从“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以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灰色关联分析作为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种方法同样具备了上述优点。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进行。

步骤一:设被研究系统为X, 记为:X={Xi∈N, N={0, 1, 2, …, m}, m≥2};Xi为系统因素, 其在序号k上的观测数据记为:xi (k) , k=1, 2, …, n, 则Xi=[xi (1) , xi (2) , …, xi (n) ]为因素Xi的指标序列。

步骤二:对系统因素的观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①

undefined (1)

步骤三:计算绝对差值

选取x0=[x0 (1) , x0 (2) , …, x0 (n) ]为参考序列, xi=[xi (1) , xi (2) , …, xi (n) ], i=1, 2, …, n为比较序列。则绝对差值为:

undefined (2)

步骤四:计算关联系数

undefined (3)

ξi (k) 为比较序列xi对参考序列x0在k时刻的关联系数, ρ∈[0, 1]为分辨系数, 在实际计算中一般取ρ=0.5。undefined为二级最小差值;undefined为二级最大差值。

步骤五:计算关联度

undefined (4)

限于2005年前后有关非公经济的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 本研究采用2005—2008年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初始数据如表1所示。本文中采用历年的云南二元反差指数②作为参考序列X0。X1、X3分别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工业总产值, X2、X4分别为私营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总产值, X5、X6分别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云南非公经济对二元经济的影响, 笔者加入了公有制经济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 X1、X3、X5代表公有制经济数据;X2、X4、X6代表非公经济数据。X1、X2为微观层次工业企业的数据。二元经济的转化与工业的深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微观层次的工业企业的发展是推进二元经济转化的直接动力。资产周转率表示的是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效率高低, 用来研究企业效率对二元经济的影响。工业总产值表示的是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整体实力, 用来研究企业整体实力对二元经济的影响。X3、X6为宏观层次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用来研究不同所有制经济对二元经济的宏观影响。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00—2009

将表1中的数据按公式 (1) ~ (4) 所述步骤计算参考序列X0与比较序列X1~X6的灰色关联度, 得到的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各个指标与二元反差指数的关联度排序为X2> X1> X5> X6> X3>X4。从灰色关联度排序结果来看, 云南非公经济与二元经济有着以下一些联系。

(1) 云南非公经济工业企业与二元经济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

私营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率X2与二元反差指数X0的灰色关联度为0.93883, 明显大于其他指标与X0的灰色关联度。私营工业企业与二元反差指数间的高度灰色关联关系可以说明非公经济在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化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2) 工业部门的发展对推进云南二元经济转化作用有限。

工业总产值X3、X4对二元反差指数的灰色关联度排在了最后, 低于固定资产投资X5、X6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从指标包含的信息来说, 工业总产值指标仅代表了工业生产部门, 这一部门又是这个二元经济结构中非农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代表的是包括建筑业、第三产业等更为广泛的非农经济部门。非农经济部门对于参考序列的灰色关联度大于工业部门也就说明了非农经济部门的整体发展对于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作用将大于工业部门的单独作用。

(3) 公有制经济、非公经济对于二元结构转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虽然X2指标与参考序列的灰色关联度最高;但其他代表公有制经济的指标X3、X5都大于相应的代表非公经济X4、X6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本文所选取的6个指标与X0之间的关联度都在0.6以上, 表明所选的因素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云南经济二元性弱化需要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而不能有所偏废。

3 对策与建议

通过前文的计算、分析,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第一, 进一步落实国家、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于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意见。

尽管在200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但是许多学者、专家、非公经济人士都表示相关意见并未得到较好的落实。2010年5月,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再次对发展我国非公经济提出意见。因此, 云南非公经济的首要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第二, 借助“桥头堡”战略促进云南非公经济企业“走出去”。

2009年7月, 胡锦涛主席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云南省工信委数据表明2010年一季度, 云南非公企业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2.1亿美元,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0.5%。经过多年的发展, 云南非公经济已经培养出了一些较有实力的非公经济企业。通过“桥头堡”战略, 帮助这些企业走向东南亚, 对于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云南社会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是有利的。

第三, 以发展非公经济促进云南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从本文研究获得的结果来说, 云南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 笔者认为非公经济在云南省产业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仍将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在云南产业升级过程中, 限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可避免的要承接一些东部淘汰的产业。而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对于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升, 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业已成为未来趋势。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低碳绿色经济发展。因此在产业升级过程中, 非公经济发展不能仅考虑短期收益, 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引进一些能耗低、污染小、发展前景好的产业。

总之, 云南二元经济结构优化关系到云南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 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于云南二元经济转化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发展非公经济推动云南经济一元化是一个值得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发展非公经济意义重大任务艰巨[J].人民论坛, 2010, 18 (1) :8-9.

[2]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4, 36 (2) :267-272.

[3]邵宜航, 刘雅南.二元经济的结构转变与增长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24 (10) :3-13.

上一篇:出勤管理下一篇:山东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