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母猪的关键技术

2024-07-02

饲养母猪的关键技术(精选7篇)

饲养母猪的关键技术 篇1

母猪饲养管理是自繁自育型规模化养猪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母猪的分娩则是母猪饲养与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环节[1]。 做好分娩前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既可以保证母猪顺利分娩, 不使母猪发生难产, 又可以保证母猪正常泌乳, 防止产后发生乳房炎和无乳症,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2]。 故科学合理掌握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能够提高生产质量, 对整个猪场生产效益意义重大[3]。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 针对规模化养猪的管理特点及其要求, 就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供养猪业同行参考。

1 产前准备

1.1 清洗消毒

母猪转入分娩舍前1 周, 必须要先对分娩舍进行彻底清扫、 消毒、 处理[3]。 分娩舍及设备的消毒可用卫康、 农福、消毒威等消毒药连续消毒2 次, 晾干后备用; 但第2 次消毒最好能采用火焰消毒或薰蒸消毒。

1.2 检修设备

对分娩舍内的各类设施要进行1 次大检修, 特别是产床、 保温箱、 电热保温系统、 湿帘降温系统等; 同时要对产房的温度、 湿度进行试调节, 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 湿度控制在65~75%。 由于南方天气闷热, 可给场安装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及滴水装置; 在高温时可采取母猪头颈部滴水降温。

1.3 饲养管理

临产前1 周, 母猪开始转到产床。 上产床前, 要对母猪体表进行清洗、 消毒,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1 次; 临产前3d, 母猪开始逐渐减料, 渐减至日常量的1/2~1/3; 特别是要减少体积大及有糟渣类饲料, 而应适当增加一些麦麸, 防止母猪便秘[4]; 产前3d至产后4d可连续在日粮中加0.75~1.5% 的电解质、 轻泻剂 (如维力康、 小苏打或芒硝等) 以预防产后便秘、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分娩前1d用0.1%高锰酸钾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外阴和乳房, 产前还应肌注德力先等长效土霉素5ml, 产前、 产后母猪料可添加1~2 周呼肠舒、 强力霉素等, 以预防产后仔猪下痢。

1.4 药品工具

要准备好5%碘酊、 0.1%高锰酸钾消毒水、 抗菌素、 催产素、 牙剪、 断尾器、 止血钳、 毛巾、 肥皂、 护仔箱、 保温灯、 照明灯、 秤称等药品及工具。

2 临产征兆

2.1 准确判定预产期

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d, 我们可以根据母猪的发情配种时间来推定预产期, 并作好临产前的相应准备。

2.2 母猪的临产征兆

主要表现为阴道红肿、 频频排尿, 腹部下歪、 尾根下陷, 乳房发胀、 乳头外张等临产征兆。 母猪分娩的具体时间, 可以通过指挤乳头来加以判断: 一般情况下, 母猪前面的乳头挤出浓乳汁后, 24h左右可能分娩; 中间乳头挤出浓乳汁, 12h左右可能分娩; 后面乳头挤出乳汁后, 3~6h左右可能分娩[4]。 另外, 也可观察母猪行为来判断: 若母猪经过一阵不安稳的活动后, 慢慢安静下来, 安静躺下, 四肢伸直, 全身出现颤抖, 子宫和腹部肌肉收缩, 全身用力, 这时第1 头仔猪就要产出[2]。

3 接产技术

3.1 配有专人看护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 规模猪场要安排人员值班, 注意观察, 及时判断, 一旦发现临产, 要选派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担当接产员, 并全程负责看管。 若接产时确需离开, 则不得超过0.5h, 最好是在离开前有人代管看护。

3.2 注意接产细节

仔猪出生后, 应立即将其口鼻黏液清除、 擦净, 用抹布将猪体抹干; 然后再断脐、 称重、 剪牙、 断尾、 打上二维码等。 断脐以留下3~5cm为宜, 断端5%碘酊消毒; 打二维码时, 尽量避开血管处, 缺口处要用5%碘酊消毒; 剪牙钳用5%碘酊消毒后齐牙根处剪掉上下两侧犬齿, 但弱仔不剪牙;断尾时, 尾根部留下3㎝处剪断, 用5%碘酊消毒。 接产时若发现假死仔猪要立刻抢救。 另外, 母猪产后要检查其胎衣是否全部排出, 如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肌注催产素。 此外, 要观察和判断母猪是否属于难产。 母猪正常分娩一般每5~30min产1 头仔猪, 整个分娩时间约需2~5h[4]; 若产仔间隔超过1h或整个分娩过程超过8h, 或有羊水排出、 强烈努责后1h仍无仔猪产出, 即可视为难产, 需要人工助产。

3.3 做好仔猪保暖

产床一侧配置专用仔猪保温箱, 接产后的初生仔猪要及时放入保温箱内, 并将保温箱内温度调至30℃以上。

4 难产处理

4.1 药物处理

有难产史的母猪在临产前1d肌注律胎素或氯前列烯醇, 或预产期当日注射缩宫素; 对于临产母猪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超过0.5h者可注射缩宫素, 但要注意在子宫颈口开张时使用。

4.2 人工助产

注射催产素仍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 胎位不正、 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的, 应立即人工助产。 人工助产时, 要剪平指甲, 润滑手臂并消毒, 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 手掌心向上, 五指并拢, 抓仔猪的两后腿或下颌部, 待母猪子宫扩张时, 开始向外拉仔猪, 努责收缩时停下, 动作要轻; 拉出仔猪后应帮助仔猪呼吸, 若发现假死仔猪, 可将其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并拢、 放开反复数次可恢复呼吸。 产后向阴道内注入抗生素, 同时肌注得力先等抗生素一个疗程, 以防发生子宫炎、 阴道炎。

4.3 事后处理

对难产的母猪, 要检查发生难产的原因, 并在母猪卡上注明, 以便下一产次的正确处理或作为淘汰鉴定的依据。

5 产后护理

5.1 母猪护理

5.1.1 在管理方面

母猪分娩结束后首先要检查和清洗乳头, 并挤掉头两滴奶, 再将初生仔猪放置母猪身旁哺乳[2]。 哺乳期内要注意环境安静、 圈舍清洁、 干燥, 做到冬暖夏凉。 要随时观察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量的变化, 以便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5.1.2 在饲养方面

首次喂量要少, 逐渐增加, 至产后3d恢复到哺乳期饲喂标准。 母猪一般在分娩后6~8h便可站立吃料, 若母猪不愿站立, 应赶母猪站起来。 母猪在产后1~2d内往往食欲不振, 此时应多喂给多汁青绿类饲料, 也可将麦麸和玉米面用温水泡20min后加入少许食盐和白糖后喂食[2]; 产后继续添加电解质、 轻泻剂, 直至产后4d; 夏季日粮中可添加1.2%的碳酸氢钠, 有利提高采食量。

5.2 仔猪护理

5.2.1 早吃初乳, 吃足初乳

要帮助仔猪及时吃上初乳, 因为初乳中的特殊营养及免疫球蛋白能够迅速增加仔猪的免疫力, 提高仔猪的抗病力, 故要尽可能地让初生仔猪在出生后2h内吃上初乳[5]。

5.2.2 训练仔猪, 固定乳头

仔猪在出生后要人工固定乳头, 持续3d强化, 按体重大小、 强弱适当、 人工扶助、 调整训练的方式, 让弱小的仔猪吃中、 前部, 强壮的吃最后的乳头, 能够有效提高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均匀度[5]。

5.2.3 适当调整, 合理寄养

仔猪吃过初乳后3d内要作适当的寄养调整, 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 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 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 寄养时, 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d, 通常把大的仔猪寄出去, 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金大春等研究认为, 窝产活仔数在6~9 头、14~15 头、 16~17 头组间仔猪初生重无显著差异, 说明这些组间初生仔猪个体差异不明显, 可优先考虑并窝或拆分寄养, 并将母猪带仔哺乳数调整为10~13 头, 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断奶窝重[6]。

5.2.4 注意补铁, 预防下痢

仔猪初生后2d内注射血康或富来血、 牲血素等铁剂1ml, 以预防贫血; 口服抗生素如兽友一针、 庆大霉素2ml, 以预防下痢; 注射亚硒酸钠VE0.5ml, 以预防白肌病, 同时也能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5.2.5 温度适宜, 补料及时

产房的适宜温度: 分娩后1 周为27℃, 2 周为26℃, 3周为24℃, 4 周为22℃; 仔猪保温箱的适宜温度: 初生为36℃, 体重2kg为30℃, 4kg为29℃, 6kg为28℃, 6kg以上至断奶为27℃。 补料: 出生后5~7 日龄开始诱食补料, 要保持料槽清洁, 饲料新鲜, 勤添少添, 晚间要补添1 次料。 补料次数以4~5 次/d为好。

参考文献

[1]黄廷立.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 (12) :65.

[2]王璐.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 30 (6) :87.

[3]丁清录.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探讨[J].当代畜牧, 2014 (1) :21-22.

[4]张忠义.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四川畜牧兽医, 2012 (9) :36-37.

[5]钱作清, 池仁春, 金俊杰, 等.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和成活率的关键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 2014 (6) :64-66.

[6]金大春, 金俊杰, 赵燕, 等.长大母猪主要繁殖性状间的相互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 2015, 46 (6) :1096-1100.

饲养母猪的关键技术 篇2

1 抓好母猪妊娠期管理, 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成活率

在母猪妊娠阶段, 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胎儿能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 防止化胎、流产和死胎的发生, 使母猪产出数量多、初生体重大、体质健壮、均匀整齐的仔猪。饲养妊娠母猪的任务: (1) 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 防止流产; (2) 确保每窝都能产出数量较多的、健壮的、生活力强的、初生体重大的仔猪; (3) 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 为哺乳期贮备泌乳所需的营养。

母猪怀孕最初的1个月有2个胚胎死亡高峰期:一是在配种后的9~13 d, 是受精卵的着床期;另一个是在受精后的第3周左右, 为胚胎器官的形成分化期。所以, 妊娠后的第1个月对于胎儿而言, 营养水平并不一定要求很高, 但饲料的质量却要求很高。加强妊娠末期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生长发育, 提高初生体重的关键环节。

1.1 妊娠母猪的饲养

妊娠期应区分为3个阶段, 即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

(1) 妊娠前期 (配种~21 d) 。这一时期胎儿对养分需要很少, 调整采食量应根据母猪的体况和体重需要进行, 一般日采食量为1.8~2.0 kg。

(2) 妊娠中期 (配种后22~84 d) 。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会增加仔猪出生前和出生后的肌纤维发育, 一般日喂量为2.2~2.5 kg。

(3) 妊娠后期 (配种后85 d~产前) 。胚胎到妊娠80 d以后才开始迅速发育, 至110 d完全成熟。增加这一时期的采食量, 能满足快速生长的胎儿对养分的需要, 一般日喂量为3.0~3.5 kg, 但也应防止增加采食量对乳腺发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妊娠期日粮中, 无论是精料还是粗料, 都要特别注意品质优良, 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和带有毒性或有强烈刺激性的饲料, 否则会引起流产。

1.2 妊娠母猪的管理

(1) 妊娠母猪在妊娠前期实行分群饲养, 每群4~5头, 到妊娠后期适当减少头数, 临产前5~7 d转入分娩舍, 实行单圈饲养。

(2) 妊娠母猪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 减少难产发生。每天在运动场内自由活动一定时间, 在产前5~7 d停止运动, 防止母猪感冒发烧等造成胚胎死亡或流产。

(3) 防止妊娠母猪相互拥挤、咬架及滑倒、鞭打、惊吓等发生, 以免造成损伤, 而引起死胎和流产。

(4) 要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防止子宫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5) 更换饲料要逐渐过渡 (一般4~5 d) , 切忌突然变更。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以免引起母猪便秘、腹泻、中毒、胚胎死亡和流产。

2 控制好哺乳母猪产房温度, 创造母仔舒适小环境

仔猪和哺乳母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是不同的, 新生仔猪的最适温度在32℃以上, 而母猪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简单地使舍温升到30℃以上, 虽然比较适应仔猪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加大了增温保温的费用开支, 也给母猪的泌乳、采食带来了负面影响, 同时也增加了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所以, 冬季如何保证母猪舍15~18℃的温度及仔猪舍30℃以上的环境温度, 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是做好母猪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有的养殖户给猪舍生火炉、搭火墙、挂灯泡等, 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最适于农村应用的简便而经济的措施要数扣塑料大棚加仔猪保育箱的方法。猪舍尽可能坐北向南, 采光性好, 背风向阳。为了增加采光面积, 大棚要有一定弧度, 选择无滴膜温棚用塑料, 在舍内较干燥方便的一角置保育箱。箱内面积80 cm×80 cm左右, 箱内用250~500 W远红外线灯泡或红外线取暖器供暖。以取暖器距地面高低而调节温度, 注意取暖器线路必须贴墙固定, 以防母猪拱咬触电。当舍内母猪存栏量少、猪体散热少时, 可适当用火炉增热;舍内饲养量充足时, 可靠猪体散热供暖。实践证明, 在东北地区舍饲15头左右的产仔舍, 仅靠完善的大棚塑料保暖, 在无热源补充的情况下, 单凭母猪自身的热量, 可使舍内温度维持在10~16℃范围内, 保育箱内温度可调控在30℃以上。温度适宜时, 仔猪吃完奶后自动回到保育箱内, 分散睡卧, 不扎堆。温度过高时, 仔猪头伸出保育箱外或拥挤在出口处;温度过低时, 仔猪重叠在热源下, 争夺热源直射位置。

3 适时使用激素制剂, 诱发母猪白天产仔

大多母猪有夜间产仔的习惯, 在生产实践中, 70%以上的母猪在晚上产仔。这给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 一些养殖户因管理不当而导致仔猪伤残、冻死或饿死。如果母猪能在白天产仔, 既便于监控管理, 又易于提高舍内温度, 对提高仔猪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氯前列烯醇有强烈溶解黄体作用, 同时兴奋母畜子宫, 舒张宫颈肌肉, 对诱导母猪提前产仔成功率达95%以上。实践证明, 在母猪临产的前1天8∶00左右肌注氯前列烯醇制剂0.05~0.1 mg, 可使母猪于第2天12:00左右分娩, 效果明显,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4 预防母猪缺乳, 确保仔猪有充足的奶水供应

4.1 母猪缺乳的原因

(1) 饲养管理是影响母猪缺乳的主要原因。母猪形成乳汁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是从饲料中获得的。饲料含有蛋白质、维生素, 饲料营养全面, 饮水充足, 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 相反则降低。饲喂次数的突然变更、猪舍里的嘈杂声等都会降低母猪的泌乳量, 同时有的母猪产仔后因患病、体温升高、不吃食等原因可引起母猪的泌乳量下降。

(2) 气候对泌乳力的影响很大。炎热、潮湿的夏季和严冬季节, 泌乳力都会下降。因此, 饲养哺乳母猪应注意防寒、防暑。

(3) 母猪泌乳力与猪的年龄和分娩胎次有关。初产母猪的泌乳力较经产母猪低, 因为母猪在产第1胎仔猪时, 乳腺发育不完全, 同时又缺乏哺乳经验, 加之身体的其他组织器官的发育还不够健全, 除承担泌乳任务外, 还负担自己的生长发育。2~3产后泌乳量逐渐提高, 8产后母猪泌乳量逐渐减少。

(4) 不同品种的母猪泌乳力也不同。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我国地方良种猪的泌乳力一般比国外引进品种高, 肉用型品种的泌乳力比脂肪型高。

4.2 判断母猪泌乳力高低的方法

(1) 20 d或30 d全窝仔猪总重越大, 母猪泌乳力越高, 反之则相反。

(2) 母猪在妊娠期间复膘迅速, 增重显著, 在哺乳期食欲旺盛, 能吃下大量青绿饲料。“掉膘”或失重显著, 多表现泌乳力高。有的母猪在泌乳期不“掉膘”, 有时甚至还增膘, 表明泌乳力很差。

(3) 泌乳高的母猪乳房丰满, 间隔均匀, 乳头不洁、粘草屑。

(4) 泌乳力高的母猪每昼夜授乳次数多, 间隔时间短。仔猪在吮吸乳前用鼻嘴拱摩母猪的时间少, 吮乳的时间长并吮乳完毕后立刻离开乳头, 没有仔猪叼咬乳头的现象, 否则说明母猪泌乳力低。

(5) “单脊”母猪泌乳量多, “双脊”则少。

4.3 母猪缺乳的解决方法

(1) 采取母猪产前减料、产后逐渐加料的饲喂措施。春产母猪分娩前3 d开始减料, 减到原量的1/3。分娩之前停喂, 分娩后6~8 h饮麸子水 (1 kg麸子加10 kg水) , 产后3 d加至原量。秋产母猪产前5 d减料, 产后5 d加至原量。切不可加料过急, 以免发生乳房炎、产褥热、食欲不振及仔猪拉稀等疾病。产后喂得过饱, 会降低母猪食欲, 影响母猪泌乳机能。

(2) 根据母猪的泌乳曲线采取低-高-低的饲养方法, 即分娩最初几天少喂饲料, 在泌乳高锋到来前多给饲料, 满足其泌乳需要, 离乳前十数日减少饲料给量。

(3) 按摩乳房。对初产母猪产前15 d进行按摩乳房, 乳房增大、发红, 到产前1~2 d乳头中含有大量乳汁。按摩时用手掌前后按摩乳房, 左侧按摩完了再按摩右侧。用温湿巾按摩母猪乳房也有良好的效果, 产后1~2 d用35~40℃温水浸湿棉布, 按摩母猪两侧乳房, 每次按摩10 min, 按摩1个月左右。试验证明, 按摩乳房母猪比未按摩乳房母猪的仔猪断乳重提高15%左右。

(4) 产后缺乳的偏方治疗。用线麻籽3~4 kg炒熟压碎, 分2~3 d拌到饲料中喂给母猪, 效果很好。也可用小鱼、小虾煎汤, 拌入饲料中喂服, 或将胎盘切碎煮熟后喂饲, 可增加母猪泌乳量。在母猪泌乳高峰增喂多汁饲料, 如南瓜、胡萝卜、甜菜等, 也可少量饲喂稀酒糟、甜菜渣、豆腐渣等。

5 及早控制常发疾病, 确保母仔健康发育

5.1 有效预防和控制母猪产道炎症的发生

在母猪产仔结束或开始排胎衣时, 肌注长效青霉素, 每100 kg体重120万IU 2支, 安痛定10~15 m L, 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 催产素20~40 IU。产后3日内母猪厌食或食欲不佳而又无恶露排出时, 采用下列方法治疗: (1) 速效开胃增食灵5~10 m L, 复方胆汁A注射液10 m L, 分别肌肉注射, 每日2次, 连用3 d; (2) 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5 m L, 比塞可灵注射液5 m L, 混合1次肌注, 每日2次, 连用3 d。如产后3 d内仍有恶露现象时, 可选用10%浓盐水清洗子宫, 而后注入庆大霉素16万IU或环丙沙星注射液10 m L。

5.2 仔猪早吃初乳提高仔猪免疫力

初乳中蛋白含量很高, 其中有60%~70%是免疫球蛋白, 由于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 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能获得免疫力。仔猪出生时, 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 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机能, 6 h后开始下降, 12 h后几乎失去此项功能。所以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是提高仔猪抗病力的有效措施。实践中, 常常将仔猪身上、口中黏液擦拭干净, 脐带消毒处理后, 即辅助哺乳, 要使每头新生仔猪都吃足初乳。对个别体质弱、力量微弱的仔猪, 要先将其口中黏液掏净、身上胎液擦干, 滴服50%的温葡萄糖液10~15 m L, 然后置放35℃热源中烘烤, 待其精神状态良好后再吃初乳。以后几天内都应人为地协助吃足乳汁。固定乳头是实现仔猪均衡发育的有效方法, 也是预防仔猪打架争乳的有效措施。固定乳头应当顺从仔猪意愿适当调整, 仅对个别弱小仔猪定位, 其他仔猪以不争食同一乳头为宜。弱仔一般选择固定在前2~3对乳头上。

5.3 及时补铁补硒, 及早预防黄白痢

仔猪3日龄时, 要用含硒牲血素进行及时补铁, 在后股股内侧皮下注射1 m L, 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及腹泻。如果场内有黄白痢威胁时, 此时可同时每头仔猪肌注治菌磺0.4 m L, 3 d后每头再一次注射0.5 m L, 一般可安全渡过危险期。

母猪的高效饲养管理技术 篇3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是指满6月龄, 经选育合格后进入配种群且未参加配种的小母猪,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头胎的产仔数和初生重, 而且还会影响以后多胎生产水平。抓好后备母猪的疾病防控, 就可以为今后的疾病净化和防控打好基础, 节省大量药费, 对控制整个猪场疾病有极明显的效果。

1. 后备母猪的选留

选留数量确定:生产母猪数×母猪淘汰率÷60%。

后备母猪选留时间:本场选留至少在配种前1个月, 外场选留至少在配种前2个月进行。选留方法:根据本场种猪生产育种的目标和标准进行后备猪的选留。出生时后备母猪的选择:检查同窝小猪有无遗传缺陷, 淘汰隐睾、锁肛、内外翻腿、畸形等猪。要求生产母猪产后不患无乳综合症, 产仔数多, 所产仔猪整齐度好;同窝仔猪中公猪所占比例过高不予选留, 对于来自公猪较多的仔猪群的后备母猪, 其配种的成功率较低, 对于窝产仔数达12头的仔猪群, 如果公猪所占比例超过67%, 那么这些猪群中的母猪不宜作为后备母猪, 而只能作为商品猪饲养。凡符合上述条件的仔猪均应打上窝号及个体号, 并记录出生日期、窝产仔数、品种、父母耳号, 对个体应逐头记录其初生重、乳头等。断奶时后备母猪的选择:从产仔头数多、哺育率高、断奶窝重大、同窝仔猪生长发育整齐的窝中选留发育良好的仔猪。应淘汰乳头数小于12个、乳头分布不均及瘦弱的小母猪。要求同窝仔猪中无疝气、隐睾等遗传疾病。4月龄后备母猪的选择:生长发育良好, 骨骼匀称, 体格健壮, 四肢及蹄部强健有力, 行走平稳, 尾高且粗, 被毛光顺, 身体肥瘦适度;具有本品种的典型特征, 如毛色、耳型、背腰长短、体躯宽窄、四肢粗细高短等;乳房发育良好, 乳头6对以上, 排列整齐、匀称, 疏密适中, 无乳头缺陷 (瞎乳头、副乳头等) ;应挑选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的个体, 阴户过小而上翘的母猪往往是发育不良的个体。6月龄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在6月龄时各组织器官已经有了相当的发育, 优缺点更加突出明显。该阶段以日增重 (断奶到6月龄) 或体重, 背膘厚 (活体测膘) 和体长为重点选择指标, 来确定选择指数, 根据留种数的多少, 按指数从高到低选留个体。

X1:个体日增质量 (g) /同期群平均日增质量 (g)

X2:个体体长 (cm) /同期群平均体长 (cm)

X3:个体背膘厚 (mm) /同期群平均背膘厚 (mm)

配种前的选择:是后备母猪初配前的最后一次选择, 淘汰个别性器官发育不良、发情周期不规则、发情症状不明显的后备母猪, 淘汰有繁殖隐患及其他疾病的个体。

2. 后备母猪的隔离与免疫

猪细小病毒感染、猪日本乙型脑炎、猪瘟、猪伪狂犬病等, 皆容易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表现为流产, 不孕等, 因此必须搞好免疫注射。新引进的后备母猪进场前, 必须根据情况隔离30~60 d, 严格检疫, 尽可能减少疾病传入的机会, 同时, 投服药物进行驱虫。

根据种猪场提供的免疫程序和本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免疫。如果条件允许, 在配种前30~40 d, 应当对新引入的后备母猪逐头做猪瘟、细小病毒、乙脑等传染病的抗体检测, 根据情况做好强化免疫。妊娠母猪在预产期前25 d注射第1次大肠杆菌K88、K99、987P, FH及LT联合苗;预产期前20 d, 再注射1次。防止仔猪黄白痢, 提高仔猪成活率。

3. 后备母猪的饲养

无论自繁自养的小母猪或从外地购入的小母猪, 都应根据品种、月龄及体质状况决定其饲养方式。对于遗传性消瘦的母猪, 应通过饲喂中等蛋白质水平的日粮从而适当减缓肌肉生长而增加脂肪沉积, 对体况差的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10~14 d实行短期优饲, 即适当增加精料量, 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 从而提高产仔数。配种结束后恢复至原来的饲喂水平, 以避免胚胎死亡率过高。群饲的小母猪, 很难在同一天内发情配种。为了给减少饲料供给量提供依据, 对群养的小母猪可施行同期发情技术, 有利于精确地确定减少采食的时间。

对于一般瘦度的小母猪, 主要是应该中等程度地增加体脂的量而实现最佳瘦肉生长, 因为长得过肥就会减少以后泌乳期内的采食量从而减少泌乳量, 进而降低窝仔的生长率。小母猪体质量在35 kg前, 任其自由采食, 日粮精饲料比例可高些, 青粗饲料宜少。体质量达到35 kg以后便进入后备母猪阶段, 应该实行限饲, 适当减少含高能量的精饲料, 增加青粗饲料的比例, 以免过肥而降低种用价值。

4. 后备母猪的管理

严禁早配。一般后备母猪体重达95 kg左右时开始初配或者于8月龄后的第2个发情期进行配种, 效果最好。有的饲养户将体重80 kg左右的小母猪一发情就急于配种, 导致其难产、泌乳期无乳、第2胎断奶不发情等不良后果, 得不偿失。一般限食的小母猪发情早, 有必要在小母猪第一次发情时作好日期记录, 并预算下一个发情期。适时配种。后备母猪发情持续时间长, 一般外阴红肿到呆立反射需2~3 d, 后备母猪第1次配种应于出现呆立反射12 h后为好, 间隔12 h再配1次, 若12 h后发情期还没过, 可进行第3次配种, 且配种公猪体型不宜过大, 否则容易损伤小母猪肢蹄, 必要时给予人工辅助配种。减少热应激。夏季高温时间长, 可能会延长后备母猪的性成熟, 原因在于降低了促性腺激素的浓度或降低卵巢对这些激素的反应, 因此, 应抓好防暑降温工作, 减少热应激。及时处理乏情母猪。后备母猪日龄达8月龄以上, 体质量达到或者超过100 kg, 但仍未发情的, 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促使其发情。促进发情的办法有:施以一定程度的应激;公猪诱导发情;利用激素催情。当采取以上办法仍不见发情的母猪, 要及时淘汰。

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阶段的主要管理目标是:提高排卵数, 确保妊娠成功, 保证母猪产出数量多、活力强、个体大的仔猪, 产后母猪能顺利泌乳。关键措施是限制好采食量, 使母猪达到标准体况。

1. 妊娠诊断

配种后母猪转入返发情检查区饲养24 d, 在此发情周期观察母猪是否发情。诊断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超声波诊断法。观察法:配种后在母猪的第1个发情期前后检查母猪是否发情, 称之为返情检查。母猪配种后, 经过第1个发情周期不再发情, 性情温顺, 食欲增加, 被毛日趋光亮, 增膘快, 腹部渐大, 行动稳重且有嗜睡现象, 可判断为妊娠。母猪妊娠时间112~114 d, 如个别母猪在怀孕后出现假发情的, 应认真加以鉴别。超声波诊断法:利用超声波波幅深度分析检测妊娠母猪心动变化和胚胞液, 以诊断胎儿心脏、脐带和子宫血管血流, 此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并且操作方便、快速、省事、母猪不产生应激, 但超声波诊断法对一些非妊娠母猪诊断困难。

2. 妊娠母猪的饲养

由于初配母猪自身还在生长, 同时又怀了孕, 所以需要提供更多的营养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后期是胎儿急剧生长的时期, 所以营养要逐渐加大。对于经产母猪, 胎儿需要营养不多, 所以不需要额外增加营养, 为了防止母猪过度增肥, 精料可适当少喂一些, 多喂些青绿饲料或草粉。增加母猪饱感, 防止因肚空而产生不安。到后期随胎儿生长发育快, 需大量营养物质, 要加大精料量, 减少青绿饲料或草粉量, 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减少胎儿的死亡。

3. 妊娠母猪的管理

对于妊娠母猪的饲养最好采取单圈饲养方式, 这样可保证每头妊娠母猪的采食量均匀, 不会因争食撕咬而引起流产。条件欠缺的猪场可采用小群合养的方式, 就是将配种时间差不多, 体况相近的妊娠母猪 (一般不多于5头) 放在同一圈舍中饲养, 舍外设一个小的运动场, 让猪自由运动, 但食槽必须是每猪一槽, 在食槽前猪站立的地方并排安放铁栅栏, 将猪限制在栅栏里面进食, 这样既可使猪看到其他猪进食而促进其食欲, 又能避免两两互相争斗抢食而受伤。但需注意的是妊娠后期一定要单圈饲养以防止互相碰撞而流产。

猪舍要保持干燥, 清洁卫生, 冬季做好防寒工作,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炉火升温, 设塑料温室等, 使舍温保持在14℃~22℃之间, 防止感冒发烧造成胚胎死亡;夏季要注意防暑, 尤其妊娠初期, 在高温 (32℃以上) 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胚胎死亡, 要采取措施进行降温, 方法有:地面洒水, 安装吊风扇, 设置良好通风等, 尽量把温度控制在30℃以下。保证食槽清洁卫生, 不喂发霉变质有毒饲料, 冬季要防止饲喂冰冻饲料, 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导致胎儿的发育受阻、流产、死胎等, 在更换饲料配方时要逐渐换料, 防止母猪消化不良, 饮水要清洁, 保证无污染, 在妊娠后期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实行少喂多餐的方法, 以利于其消化、大便畅通。算准预产期, 做好产前准备。推算好预产期后, 应提前5~10 d将产房清理好, 用质量分数1%~3%的火碱 (Na OH) 消毒, 并于产前4 d将母猪转入产房, 产房温度应保持在22℃左右, 清洁干燥, 准备好碘酒, 消毒剪刀、绷带和垫草等, 安排好专人值班等待分娩。饲养员态度不要粗鲁, 不要打妊娠母猪, 猪舍要保持安静, 以免造成应激, 引起流产, 圈舍要清洁干净, 防止疾病感染, 注意观察母猪进食、饮水、粪尿等状态, 遇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和母猪的身体健康。由于猪瘟疫苗是活疫苗 (弱毒性) , 能通过母猪的胎盘, 引起仔猪死胎、木乃伊胎和产后不久非典型猪瘟的发生, 因此妊娠期间要禁止注射猪瘟疫苗, 可在配种前2周进行免疫接种。

三、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最关键的生产环节, 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

1. 哺乳母猪的饲养

泌乳期营养负平衡会导致母猪 (特别是初产母猪) 泌乳量降低并影响下个繁殖周期的生产性能, 泌乳期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摄入不足, 会出现哺乳母猪缺奶、少奶、奶水质量差、体重减少过多, 延长断奶后发情间隔以及配种受胎率低等繁殖障碍, 增加了母猪的淘汰率。哺乳母猪泌乳量和乳中的组成成分取决于采食饲料的数量和质量;而泌乳量和乳的质量又直接影响仔猪断奶体质量和成活率;母猪的低泌乳能力可直接导致乳猪营养缺乏、生长滞缓、死亡变增高, 影响仔猪断奶体重, 加剧仔猪断奶应激并影响后续生长发育。

泌乳母猪的饲养重点:一是改善日粮适口性、提高日粮采食量。二是合理添加脂肪, 提高日粮能量水平, 添加脂肪是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的有效措施。三是提高哺乳母猪日粮的赖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水平, 赖氨酸是哺乳母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四是提供有机微量元素铁, 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间, 会丢失大量的铁, 特别是高产母猪, 常常表现临界缺铁性贫血状态, 不但影响健康, 而且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 有机铁有吸收速度快, 效率高, 而且不会引起矿物质间的拮抗作用。五是添加抗生素或其有效替代物, 试验和实践表明, 在母猪产前或产后的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可以提高仔猪成活率和仔猪断奶质量。

2. 哺乳母猪的管理

(1) 接产准备在母猪临产前3~5 d, 可以根据母猪的膘情适当增减饲料, 如膘情好, 可减少喂料量2~3成;如果膘情差, 营养不良, 产前几天乳房还是干瘪的, 不但不能减少饲料, 还应调整饲料, 补充豆饼、豆类或动物性饲料, 防止母猪产后无奶。母猪临产阶段最容易发生便秘, 防止办法是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和麸皮的喂量。在家庭养猪条件下, 母猪可在原圈中产仔, 但临产前应将猪圈打扫干净、消毒, 圈内要准备好干净垫草。

(2) 母猪临产征兆膘情好的母猪, 临产前15 d左右, 乳房便开始发育膨大;到产前3~5 d腹部明显下垂, 乳房隆起;多数母猪产前一昼夜或数小时开始分泌初乳。母猪临产前行动不安, 衔草做窝, 阴部红肿。当母猪站卧不安, 频频排尿, 然后卧倒, 开始阵痛, 阴部流出黏液时, 说明即将分娩。临产前最明显的征兆是衔草做窝和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量多质浓的初乳。这时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随时准备接产。

(3) 分娩与助产母猪分娩时, 要保持安静, 接产人员应在旁助产。待仔猪产出后, 接产人员立即用手将其口、鼻黏液擦净, 并擦干全身黏液, 扭断脐带。断脐带的方法是先用手指将脐血向腹部方向推挤一下, 然后在距离腹壁3~4 cm处, 用手指使劲捏住脐带片刻, 随即用手指掐断 (或用消毒剪刀剪断) 脐带。脐带留长约4 cm, 断端涂上碘酒。母猪分娩后, 通常每隔5~20 min产出一只仔猪。分娩过程一般持续2~3 h;最短的1 h, 最长的约5~6 h, 个别的可能延长到10 h以上。全部仔猪产出后, 经过10~30 min排出胎衣, 胎衣全部排出, 说明分娩结束。胎衣排出后, 接产人员应立即将污染的垫草和胎衣一起从产圈中清出, 防止母猪吞食而引发消化不良症和养成吃仔恶癖。母猪产后30 min, 应喂些温热带盐的麸皮汤, 以补充水分, 既可解除疲劳, 也可防止母猪过度口渴而吃仔。分娩后3~5 d内要减少饲料喂量, 以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4) 假死仔猪的抢救在母猪分娩过程中, 有时会遇到个别仔猪刚刚落地时, 全身发软, 张嘴抽气, 甚至停止呼吸, 但脐带基部仍在跳动, 这种现象称假死。对假死仔猪应立即进行抢救。一般凡脐带基部跳动得厉害的, 大都能救活。急救办法是作人工呼吸, 即把假死仔猪仰卧在垫草上, 用手拉住前肢, 令其前后伸屈, 一紧一松地压迫其胸部。另一种方法是在仔猪口、鼻涂上少许氨水或酒精, 以刺激呼吸。还有一种办法是倒提仔猪后腿, 促使粘液从气管内排出, 并用手连续轻拍其胸部, 直至发出叫声为止。

(5) 母猪难产处理母猪长时间剧烈阵痛, 但仍产不出仔猪, 这可能是难产的征兆。此时如不及时进行人工助产, 有可能引起死亡。助产比较安全的方法是注射人用的合成催产素, 剂量为每100 kg体质量肌肉注射2 m L, 200 kg左右的母猪一次可注射3~4 m L。注射后20~30 min即可能产出仔猪, 如仍无效, 应立即请兽医人员进行助产。

3. 哺乳母猪的管理

安静舒适的环境:圈内应干澡清洁, 温度适宜, 阳光充足, 空气流通, 铺草要勤换、勤垫、勤晒, 以防母猪弄脏乳房引起乳房炎与仔猪下痢的发生.放牧运动放牧运动能促进代谢与消化, 并能增强母猪体质。同时, 可接触土壤与采食野草、野菜或牧草, 能获得微量元素与维生素, 有利于提高泌乳量, 促进仔猪生长发育。一般母猪产后一周即可在猪舍附近的牧地上放牧, 时间开始短些, 以后逐渐增加;半个月后可将仔猪带出, 每天1~2次, 时间可灵活掌握。适当运动产后第3天应让母猪带领仔猪到运动场内活动, 这样既有利干泌乳, 又有利于仔猪生长与早认食。认真清点仔猪当仔猪大群补料时, 每天晚饲后仔猪回窝时要彻底清点一次各圈的仔猪头数, 多者送走, 少者找回, 以免造成偷奶、咬伤或吃不上奶的现象发生, 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保护母猪乳房对乳房下垂的母猪, 应注意保护其乳房, 因为此类乳房极易踢伤、踏伤与擦伤乳头而引起乳房炎一旦发现伤处, 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涂以龙胆紫消炎, 同时在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 以防龟裂, 促进伤口愈合.训练仔猪吃两个乳头如果新生仔猪少于母猪乳头数, 应训练仔猪吃两个乳头的奶, 以防剩余的乳房发生萎缩现象, 以利于下一个哺乳期正常泌乳。

四、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空怀期的时间相对母猪整个生产循环来说是比较短暂的, 仔猪断奶后进入空怀期, 在4~7 d后大多数母猪发情配种, 有些母猪在7 d后10 d内也配种完毕, 只有少数的母猪由于个别原因发情延迟。在这样短暂的几天内, 必须抓好短期优饲, 使母猪产出较多的卵子, 多受胎;对于初产母猪, 还要在断奶后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素 (PMSG) 进行药物催情, 以解决初产后发情延迟和二胎产仔少的问题。

1. 空怀母猪的饲养

供给空怀母猪以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配合饲料, 使之保持适度膘情, 是促进母猪发情和排卵的重要措施。断奶母猪在仔猪断奶前3 d应逐渐减料, 断奶当天可不喂料, 使母猪尽快干乳并防止乳房炎发生。干乳后应给予自由采食, 迅速恢复体况。对极少数断奶时膘情很好, 过于肥胖的母猪, 应限饲并加强运动, 使其减膘, 促使发情配种。母猪配种后应饲喂较低营养水平的日粮, 每天1.5~1.8 kg。业已证明, 维持高营养水平的饲喂, 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

2. 空怀母猪的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4

1 妊娠诊断方法

母猪配种后, 应尽早诊断其是否妊娠。如果已妊娠, 应按妊娠母猪的要求搞好饲养管理工作;如果未妊娠, 应观察其再次发情, 并及时补配, 以缩短其空怀期, 提高母猪利用率。

1.1 外部观察法

发情规律正常的母猪, 妊娠后一般不再发情, 而且神态安静, 行动谨慎, 当其他猪接近时表示厌烦;母猪的外阴部干燥, 皱纹收缩明显;食欲增进, 膘情好转, 被毛光滑, 个别母猪妊娠后有异食现象;母猪妊娠后2个月, 腹围增大, 下腹部突出, 在妊娠后期可以看到胎动;在母猪配种后两个半月, 腹壁触诊可感觉到胎儿。

1.2 根据发情规律来判断

母猪发情周期是18~23天, 平均为21天, 在正常的情况下母猪妊娠后就不再表现发情征状。因此, 可从母猪配种后的18天开始注意观察, 如果在1周左右不见母猪表现发情征状, 就可以初步判断母猪已经妊娠。生产实践中, 分别于母猪配种后的18~23天, 40~45天, 用试情公猪进行返情检查。

1.3 妊娠母猪体重变化

母猪妊娠后即进入妊娠期, 胚胎不断地生长发育, 同时在各种激素的作用下, 母猪本身的各组织器官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正常饲养管理情况下, 整个妊娠期经产母猪可增重40~50 kg, 初产母猪可增重50~60 kg。在妊娠初期, 胚胎重量很轻, 绝对增重不高, 60天以后增重速度逐渐加快。90天以后胎儿增重十分迅速, 胎儿体重的60%是在这一时期增加的。

2 妊娠母猪的饲养技术

2.1 母猪妊娠期的两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关键时期:是在母猪妊娠后的20天左右。这一时期是受精卵附植 (附植是从妊娠后12天开始到24天结束) 到子宫的不同部位, 并逐渐形成胎盘的时期。在胎盘未形成前, 胚胎很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饲养管理上要给予特殊照顾, 如给予营养全面的日粮, 不要喂霉烂变质有毒饲料或冰冻饲料, 禁饮冰水, 要防止踢打、挤压、咬架等机械性刺激, 预防患高热性疾病。第二个关键时期:是在母猪妊娠期90天到产前3~5天。这一时期胎儿的生长发育与增重特别迅速, 母猪消化能力特别强, 体重增加很快, 所需营养显著增加。另外, 由于胎儿体积迅速增大, 致使母猪子宫膨胀, 消化器官受到挤压, 消化机能受到影响。因此, 这个时期要逐渐减少青粗饲料, 增加精饲料, 这样才能满足母猪本身体重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产前3~5天对膘情好的母猪应适当减料, 以防产后乳汁过浓而使初生仔猪消化不良;对于较瘦弱的母猪则不应减料, 反而应增加饲料, 让其吃饱。

2.2 妊娠母猪的饲料

母猪日粮必须具有一定的体积, 即含有一定量的青粗饲料, 使母猪吃后有饱感, 也不会压迫胎儿。更重要的是, 青粗饲料所提供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很丰富, 有利于胚胎的发育。同时, 青粗饲料可防止母猪的卵巢、子宫、乳房发生脂肪浸润, 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与泌乳力。适当增加轻泻性饲料 (如麸皮) 以防便秘, 因为便秘会引起母猪流产。但妊娠3个月后就应该限制青粗饲料的供给。母猪一旦妊娠, 就应改用妊娠母猪料, 并减少至1.8~2.7 kg/天。在此前提下, 应尽量限制饲料摄入量, 以达到控制体重、节约饲养成本的目的。即使膘情差的母猪, 复膘也应安排在妊娠后的1个月后进行。特别是炎热夏季更要注意 (年龄小和膘情差的母猪及寒冷季节适当多喂, 反之适当少喂) 。

通过实践发现, 妊娠期限饲的好处: (1) 增加胚胎成活率; (2) 减少母猪的分娩困难; (3) 减少母猪压死初生仔猪; (4) 母猪在哺乳期体重损耗减少; (5) 饲养成本显著下降; (6) 乳房炎发生率减少; (7) 延长繁殖寿命。母猪在妊娠期平均喂给2~2.5 kg的饲料会有较满意的结果。因为初产或个体小的母猪需较高的体重增长需要, 而体重大的母猪则需较高的维持需要, 所以这个推荐的标准采食量可适用不同类型的母猪。但是, 决不能忽视个别母猪的体况, 必要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妊娠母猪的饲喂方案及注意事项

3.1 饲喂方案

妊娠30~50天:经产母猪1.5~2.5 kg/天, 初产母猪2~3 kg/天, 日喂2次。妊娠50~80天:经产母猪1.5~2.0 kg/天, 初产母猪2~3 kg/天, 此阶段如母猪体况较差, 可适当增加0.5 kg, 日喂2次。妊娠80~110天:经产母猪3~3.5 kg/天, 初产母猪3.5~4 kg/天, 日喂2次。

3.2 饲喂注意事项

根据天气及气候情况, 适当增减饲料喂量;加料不可过快, 以免饲料溢出料槽导致浪费;加料铲应有一定标准, 应定期测量一铲料的重量, 每个人对此应有充分的了解;每天检查饲料质量和颜色、颗粒状态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技术人员;对偏瘦和非常瘦的母猪, 饲料采食量要相应增加。因过多体蛋白的损耗还会导致母猪返情的推迟, 甚至于母猪不再发情。

4 妊娠母猪的管理技术

4.1 饲养方式

可分小群饲养和单栏饲养。 (1) 小群饲养就是将配种期相近, 体重大小和性情强弱相近的3~5头母猪放在一圈饲养, 到妊娠后期每圈饲养2~3头。生产前3天进入产仔舍。小群饲养的优点是妊娠母猪可以自由运动, 吃食时由于争抢可促进食欲;缺点是如果分群不当, 胆小的母猪吃食少, 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2) 单栏饲养也称禁闭式饲养。妊娠母猪从空怀阶段开始到妊娠产仔前均饲养在宽60~70cm的栏中。单栏饲养优点是吃食均匀, 没有相互间碰撞;缺点是不能自由运动, 肢蹄病较多。

4.2环境条件

妊娠母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5~21℃, 湿度为45%~65%。妊娠母猪配种后, 安静与休息是饲养管理的重点, 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 减少胚胎的损失和流产。母猪群饲比单饲要增加15%的饲料, 这样才能保证所有母猪都能获得充分的饲料摄入量。饲养人员要加强责任心, 细心照顾, 切不可粗暴对待。还要注意保持猪舍及猪体的清洁卫生, 对种猪群进行常规驱虫, 既能保证母猪摄入的饲料真正用于生产而不间接用于体内寄生虫, 又可防止猪虱与皮肤病, 以免母猪因奇痒经常蹭痒而导致流产。注意防寒防暑, 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 保证猪舍空气清新。猪圈要平坦、干燥、清洁, 保持冬暖夏凉。积肥坑要浅, 上下坑的坡度不要太陡。

4.3保证饲料质量

妊娠母猪不能吃冰冻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要供给清洁饮水, 后期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减少每次饲喂量。

4.4妊娠母猪产前免疫工作

目的在于保证仔猪通过吸食母猪初乳获得母源被动性免疫。对母猪进行预防, 注射的日期应安排在预产前, 并隔开较长时间, 以便母猪有足够时间产生和积累抗体。一般认为产前3~4周适合于大多数疫苗的免疫预防注射工作。

4.5耐心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篇5

后备母猪应从繁殖性能高的母猪所产的后代中选留, 同胎至少10头以上, 身体健康, 本身及同胞无遗传缺陷 (如脐疝、锁肛等) ;符合品种特征, 体形匀称良好, 肢体健壮, 背线平直, 面目清秀;外生殖器发育良好;至少有7对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有效乳头, 无瞎乳、副乳, 其中3对要在脐部以前;无特定疾病 (如萎缩性鼻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气喘病等) 。

2 后备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

2.1 饲喂要点

生长期 (断奶至90 kg) 为保证小母猪身体得到充分生长发育, 应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90 kg至配种期要限饲, 每天2.5~2.8 kg, 控制膘情, 防止过肥或过瘦, 否则会影响发情及排卵数等。

适配期 (配种前半个月) 应进行短期优饲, 每头母猪日喂量应增至3 kg以上, 配种后饲喂量要降低至2.5 kg左右。

2.2 管理要点

(1) 合理接种疫苗。后备母猪需要免疫必需的疫苗, 如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乙脑等, 其他疫苗可根据当地疾病发生情况、本场的实际情况进行, 后备母猪的免疫与本场的免疫程序应该一致。

(2) 净化猪体内细菌性病原。应用广谱、高效、安全的预防性抗生素, 在配种前2个月用药, 每个月连续用药1周, 直至配种。

(3)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对引进的后备猪应在第2周开始驱虫, 配种前1个月再驱虫1次。所选的添加药物应为广谱驱虫药, 同时用1%~3%的敌百虫水溶液对圈舍喷洒, 使驱虫效果更好。

(4) 对后备母猪采用群养, 每栏饲养4~6头, 饲养密度为1~1.4头/m2。最适舍温为18℃。水质清洁、新鲜, 饮水器距地面0.7 m最为合适, 流速为1.5 L/min。

(5) 后备母猪栏与公猪栏相邻, 使后备母猪能够直接看到、听到、闻到、接触到公猪, 可促进发情。还可以接触经产母猪。在光照和温度适宜时, 将后备母猪放到户外运动。

3 后备母猪达到配种条件的标准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 决定其一生生产潜能的大小, 直接影响对其投资能否得到最高的回报。

母猪初次配种时的体重和年龄, 对母猪本身的生长发育及所产仔猪的成活率、断奶窝重的影响很大, 所以在饲养中应科学合理地确定母猪的初配时间, 以获得更高的饲养效益。一般来说, 早熟的地方品种在出生后6~8月龄、体重50~60 kg即可配种, 晚熟的培育品种应在9~10月龄、体重100~120 kg开始配种利用, 要做到月龄与体重统筹兼顾。

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技术 篇6

1 现代母猪的特点

体型大, 产肉性能高, 体储下降;产仔多, 繁殖性能高, 营养需求多;采食量少, 饲料转化效率高;泌乳期短, 缩短繁殖周期, 繁殖效率高。

1.1 提高仔猪出生重是养好妊娠母猪的关键

仔猪出生重是猪场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第一限制性因素。仔猪出生重与猪场的经济效益有很强的正相关。

具体饲养方法:妊娠期90日龄开始加料;饲喂哺乳母猪料, 料中必需加入脂肪, 使代谢能不低于3300大卡, 粗蛋白高于17%, 赖氨酸不低于0.85%;加料量范围3.5~4.0千克/天。

1.2 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是养好母猪的关键

哺乳母猪采食量不足, 不但母猪体储严重受损, 仔猪生长也会受到影响。哺乳母猪失重过多, 则会降低并影响下个繁殖周期的生产性能;延长断奶后发情间隔;降低排卵率;降低哺乳期的LH (促黄体素) 分泌。

1.3 控制哺乳母猪失重是养好母猪的基础

正常情况下, 哺乳期母猪失重不应超过10千克, 对母猪下一胎的生产性能不会造成影响。哺乳母猪料粗蛋白和赖氨酸不足时, 母猪首先会动用肌肉组织来补充母乳的不足, 肌肉组织的减少是造成母猪连续性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母猪哺乳期体蛋白损失超过9%~10%, 将影响卵泡发育, 下一胎的窝产仔数。哺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时, 母猪首先动用的是脂肪组织, 能量和蛋白质的不足都是造成母猪体储下降的重要原因。

1.4 哺乳期母猪管理的核心技术—提高母猪采食量

哺乳母猪需要动员更多的脂肪体储, 实际可用体储已急剧下降, 从而使母猪哺乳期失重严重、断奶到发情间隔延长、断奶后受胎率下降, 从而降低母猪终生的繁殖能力。只有增加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延缓体储的减少, 才能维持高水平的母猪繁殖性能。

2 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饲养措施

2.1 控制妊娠期母猪采食量

妊娠期采食超量会破坏母猪连续性生产。有研究发现, 当青年母猪妊娠期间的给料量高于1.93千克/天时, 就会发生泌乳期采食量降低的现象;当妊娠期的采食量增加1千克/天时, 泌乳期的采食量第一胎会减少1.48千克/天, 第二胎则减少了2.21千克/天。如果第一产动用了母猪大量的体储, 母猪产后过瘦, 这是造成以后连续性生产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2.2 增加哺乳母猪饮水量

增加哺乳母猪饮水量对提高采食量有明显影响, 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存在线性相关, 饮水量=4.2+2.52×采食量 (千克/天) 。

母猪饮水量减少的原因:如果让母猪从饮水器 (每分钟出水1.5升) 中饮水, 母猪的饮水量每天只有5.2升;但将水加入饲槽中每头母猪每天的饮水量增加到27.8升。

哺乳母猪饮水量减少造成的后果:采食量减少, 粪便中的干物质增加, 引起便秘, 从而导致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征, 哺乳期奶量下降。

2.3 提高哺乳母猪饲粮配方水平

2.3.1 能量达标

哺乳期母猪代谢能标准范围3100~3300大卡/千克;能量过低会限制预混料中有效氨基酸的效果。

2.3.2 添加不饱和脂肪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提高母猪产奶量和奶中脂肪含量的作用。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是母乳的最基本构成物质, 也是仔猪体内最缺少的营养物质, 仔猪初生时体内脂肪含量只有1.0%~1.5%, 特别缺少的是产热的褐色脂肪。

2.3.3 配方中控制大体积的原料

麸皮和稻糠量过大而导致配方中能量不足。

2.3.4 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质和量

注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量。

2.3.5 添加赖氨酸、L-肉碱和有机铬具有积极意义。

赖氨酸与能量互作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高能量日粮状态下赖氨酸日摄入量从20克增加到47克;仔猪断奶体重从5.4千克提高到6.4千克;窝重从40千克提高到50千克;母猪体重损失由19.6千克下降4.5千克。

哺乳母猪对增加赖氨酸的反应受能量摄入水平的限制。日摄入代谢能6.5兆卡时, 赖氨酸日摄入量从9克增加到45克对泌乳量没有影响;但每天摄入代谢能16.5兆卡时, 增加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泌乳量。

2.4 哺乳母猪喂料量的确定

2.4.1 哺乳母猪在产仔后3~5天内开始自由采食;

2.4.2 哺乳母猪日喂料量的确定方法:母猪基础代谢量每天1.5千克

每哺乳1头小猪增加0.5千克的喂料量

如哺乳10头小猪1.5+5.0=6.5千克

38~10天后母猪日喂4次 (晚10时喂最后一次)

哺乳母猪一定要达到充分采食的目的。

2.5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中常见错误

2.5.1 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不足

2.5.2 妊娠期母猪的采食量偏多

2.5.3 一次性配料过多, 使用过久

2.5.4 玉米等原料质量出现霉变

2.6 母猪的饲养在于精细的系统管理

2.6.1 科学的饲粮配制是养好母猪的前提, 饲料原料选择、添加剂筛选、科学的日粮配方。

2.6.2 母猪舍的设施建设是养好母猪的基础, 舍内环境控制、饲喂设备选择、饲养方式筛选等。

2.6.3 采食量的控制是养好妊娠母猪的关键, 妊娠母猪的体况、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出生重。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篇7

1 营养饲料方面的管理

根据妊娠母猪的不同妊娠阶段对饲粮营养的不同需求, 通常是把母猪分成4个阶段进行饲养与饲喂。

1.1 已配待查母猪

指配种1~3周的母猪。此时是受精卵着床期和胚胎器官的形成分化期。母猪对日粮的营养水平要求不高, 但对饲粮质量要求很高, 此时饲喂不能过多, 母猪要严格控制饲喂量, 饲喂量在1.8~2.5 kg/d, 如果饲喂过多, 母猪摄入的能量过高, 会增加胚胎的死亡, 在此期间也不宜对母猪进行调圈, 否则会影响受精卵着床, 也容易产生畸形胎儿。

1.2 妊娠前期母猪

配种后22~88 d的母猪。此时属于母猪维持期。母猪饲粮2~2.5 kg/d, 要求保持中等膘情即可。

1.3 妊娠后期母猪

配种后89~107 d的母猪。此时是胎儿生长发育旺期, 为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 母猪饲粮应增加至2.5~3 kg/d, 以保证出生胎儿体大健康。

1.4 围产期母猪

配种后108 d产仔。此时应每天递减饲喂量, 降低胃肠道对产道的压力保证母猪顺产。

妊娠母猪要求饲喂质高、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 尤其要满足氨基酸的需要, 如能配合饲喂青绿饲料更好。冰冻饲料, 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能喂。

2 妊娠母猪对环境的要求

猪比较喜好干净卫生的环境。要求饲养人员首先要抓好母猪的定位工作, 让它定点排粪排尿, 以后母猪会养成很好的卫生习惯, 减少疾病的发生。猪是群居性动物 (公猪要单饲) , 每头猪躺卧占地面积约1.5 m2, 每个圈舍饲养3~4头, 每头猪要有足够的休息空间。母猪分群饲养时, 要大小分开, 强弱分开, 病残母猪单独饲养, 以避免饲喂时争食打架, 相互咬伤等。猪喜凉怕热, 妊娠母猪适宜的温度10~28℃。由于母猪体脂较高, 汗腺又不发达, 外界温度接近体温时, 母猪会忍耐不了, 出现腹式呼吸, 同时体内胎儿得不到充足的氧, 就会出现流产, 死胎也会增加。定时通风换气, 降低舍内氨气、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尤其是冬季, 许多养母猪户为了保温, 往往忽略了通风换气工作。

3 妊娠母猪的日常管理工作

饲养人员除了每天饲喂工作外, 还要求每天要清除圈舍粪便, 保持圈舍卫生清洁, 观察母猪粪便有无异常,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拉干粪的母猪, 要喂些青绿饲料或健胃药物。同时要勤观察母猪是否有流产痕迹。返情的母猪, 要及时调出, 避免爬跨其它母猪,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流产;母猪耳标脱落的, 要及时补打;母猪有外伤的, 及时隔离治疗;要及时观察围产期母猪是否有产仔的迹象;饮水器、食槽、水管、圈栏、地面、漏粪板如有破损, 要及时调圈修理;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及时掌握舍内温度、湿度情况, 要定期通风换气;舍内粪沟储粪要及时抽粪排出;舍内物品摆放整齐;舍门口消毒池的消毒液每天更换1次;舍外场区的卫生等均应正常进行。母猪的刷拭训练及运动也要正常进行。

4 消毒工作

妊娠母猪常规每周带猪消毒3次, 采取隔日消毒。消毒药物有氯制剂、酸制剂、碘制剂、季胺盐类、甲醛、高锰酸甲等。老猪场要求用强消毒剂。季胺盐类消毒剂多用于母猪上床清洗及新场的日常消毒。带猪消毒切记不能浓度过大, 一定要按标准配制消毒液。带猪消毒, 要不留死角。母猪调走后的空舍净化消毒, 要彻底;净化程序为:清理-火碱闷-冲洗-熏蒸-消毒剂消毒。

5 免疫工作

妊娠期的母猪免疫, 一定要考虑母猪对疫苗的反映。比如:母猪对口蹄疫疫苗 (尤其是亚Ⅰ型口蹄疫疫苗) 的反映就很明显。免疫后体温升高, 不进食等, 建议对刺激性强的疫苗, 后期母猪要推迟免疫, 待产后补免。有的疫苗注射后, 个别猪只甚至出现休克死亡, 要求免疫后饲养人员要勤观察, 发现问题, 及时汇报兽医人员, 并辅助兽医人员及时抢救, 减少损失。

6 饲养妊娠母猪

要求饲养人员要温和耐心细致, 不要打骂惊吓母猪, 培养母猪温顺的习惯, 以利于母猪泌乳阶段带好仔猪。

上一篇:农村流通供应链下一篇:民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