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2024-10-03

蛋鸡的饲养和管理技术(精选10篇)

蛋鸡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篇1

1、温度

春季昼夜温差大, 要特别注意夜间温度管理。鸡舍封闭要好, 舍内温度控制在16~23℃为宜。

2、湿度

由于气温升高, 鸡舍内的水蒸气逐渐增多, 若不及时通风, 极易为细菌的生长创造条件。所以饲养户应在中午、下午打开窗通风, 降低舍内湿度。

3、通风

春季由于气温变化无常, 所以很难处理好鸡舍内通风与保温的关系, 如果过度强调鸡舍保温而忽视通风透气, 极易暴发大肠杆菌病等细菌病;如果过度通风, 则忽冷忽热的天气极易给鸡造成较大应激, 容易诱发支原体病和传染性鼻炎等。若两者出现矛盾, 通风比保温相对重要。

4、光照

育成鸡舍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要维持相对恒定, 半开放式鸡舍在向阳面要做好遮光, 蛋鸡舍一定要维持光照的“只增不减”原则, 光照时间要维持在16~17h。

5、应激

春季蛋鸡由于生理需求的变化, 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因此, 对鸡喂料、加水、捡蛋、消毒都要有一定时间和顺序, 另外, 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 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并做好预防。

6、抗体检测

除给蛋鸡做好正常免疫外, 对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要做好补免工作。有条件的养鸡场要根据鸡群状况进行一次抗体普测, 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补免。

7、药物预防

为减小季节变化给蛋鸡带来的应激, 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如添加鱼肝油、速溶多维、维他金液等预防鸡群应激, 添加抗病毒的药物安康、大败毒、感清等预防病毒性疾病。

(来源:中国养鸡网)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要领 篇2

【关键词】蛋鸡;饲养;管理技术;雏鸡;育成鸡

1 雏鸡饲养管理

小鸡从出壳到六周龄为雏鸡阶段,在此期间要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1.1 温度

3d之内可将温度控制在33~35℃,以后可每周下降3℃,直至与室温相同时即可停止。

1.2 饮水

24h开始饮水。1~3d内可在饮水中加入高锰酸钾,可有效地控制某些疾病的发生。

1.3 采食

雏鸡在饮水后3~4h即可开食。开食应喂一些易消化的饲料,如细碎的玉米、碎米等小颗粒的谷物,一般可在每100只雏鸡料中加入2~3只熟鸡蛋黄拌匀,让其自由采食,也可以直接用全价雏鸡料。做到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适口。每周补饲一次砂砾。

1.4 湿度

育雏室内湿度大小会影响雏鸡体热的散发。l0日龄前,室内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65%;l0日龄后保持在55%~60%。

1.5 通风

室内通风与否,以人进入鸡舍无闷气、无刺激眼鼻的臭气为标准。

1.6 光照

为了让雏鸡很快熟悉环境,学会饮水采食,一般3日龄之内的光照定为23~24h,可用较强的灯光。3日龄之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至育成期达8~9h并保持恒定,光照强度一般以l5㎡地面用25W灯泡、离地2m为宜,在过强的光照下,鸡会烦燥不安、活动量大,易出现互啄的恶癖。

1.7 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可能造成饲养环境的恶化,影响生长和降低抗病力。

1.8 卫生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勤洗饮水器和其它用具,及时更换潮湿的垫料,搞好防疫,谢绝参观。

2 育成鸡饲养管理

7周龄至20周齡的鸡称为育成鸡。为获得适当的开产体重,避免蛋鸡过肥现象,必须实行适当的限制饲养。

2.1 限制饲喂

可分限制日粮质量和日粮数量两种方法。限制日粮质量即降低日粮中的粗蛋白和代谢能的含量,增加部分青料(占日粮15%~30%),农民多采用此法;限制日粮数量就是用质量良好、全价的后备禽饲料喂养,严格控制其喂料量,一般喂料量是其自由采食量的90%。现在从国外引进的品种或我国培育已定型的品种都有提供限制饲料量和标准体重参考指南,在饲养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参考指南上规定的各周龄的饲料喂量和体重控制标准喂养,专业养鸡场多用此法。

2.2 限制光照

对育成鸡增加光照会促进性腺成熟,提早开产。为避免过早开产,应对光照进行限制,育成期光照时间一般不少于8h,以不超过11h为宜。

3 产蛋期饲养管理

根据产蛋量可分为产蛋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3.1 产蛋前、中期的管理

产蛋前、中期是新母鸡最关键的时期。因这一阶段产蛋由小到大,鸡的体重增加很快,鸡的采食量也大增,所以要重点保证其营养需要,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应在18%左右,并要补充维生素A、D、E。

3.2 产蛋后期的管理

产蛋后期不要急于降低日粮中的营养标准,应再维持2~3周,之后可将日粮中的蛋白质降到14%~16%,或适当限制饲喂(限制量为原日粮的6%~l0%),最后几周要达到消耗体重来产蛋,在此期间注意降低营养的同时,要增加钙的摄入,以保证蛋壳的质量。

3.3 四季管理要点

春季气温渐高,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发生繁殖,为减少疾病,应在天气转暖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消毒。另外,春天气温变化较大,应注意舍内的通风换气,通风时要注意保温;夏季气候炎热,鸡的体温高,无汗腺,所以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差。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气温超过30℃时,产蛋量和采食量都急剧下降。因此,夏季主要任务为防暑降温;秋季日照渐短,昼夜温差大。首先要及时调节,尽量减少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其次要补充人工光照,如秋季不补充人工光照,秋末开产的鸡群产蛋高峰往往会推迟到第二年春天,增加了饲养成本;冬季气温低、日照短,鸡的产蛋量少,要注意做好保温工作和增加人工光照。鸡舍北面的窗户应当用塑料薄膜封上,避免寒风直接吹到鸡身上。光照的补充可以采取早晚开灯的方法,产蛋鸡1㎡约需3W灯光,如灯高2m,可以在每15㎡鸡舍设一盏40W灯泡。注意光照时间应是逐渐增加,可以采取每周增加0.5h的方法,加至l6h止,千万不可超过l7h,否则会引起高产鸡脱肛和啄羽率的增加,从而导致死亡率增加。

3.4 蛋鸡利用年限

群鸡在开产300d后重点淘汰低产鸡;开产500d后,当产蛋率下降到50%以下时,应更新整个鸡群。因为鸡的产蛋量以第一年最多,第二年减少15%,死亡率却增加l5%,因此应及时更新鸡群。

参考文献

[1]刘陆军,庄晓薇,郭成亮,刘萍,王小伟.影响蛋鸡产蛋率因素的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10(09).

[2]陈永旺,浦同灿.蛋鸡育雏饲养管理[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05).

[3]杨志国,王志东,王兰美.利于蛋鸡高产稳产的饲养管理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2002(10).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篇3

按肉种鸡各个饲养阶段的营养标准配合日粮, 既要满足营养需求又不致过多, 应特别注意蛋白能量要适宜。此外, 还应注意氨基酸、钙磷的平衡。料槽的结构要合理, 放置高度要适宜, 可根据鸡的日龄大小选择合适的料槽, 放置高度在鸡背上方2cm左右。每次的加料量要适宜。一次加料量过多是浪费饲料的主要原因, 一般一次加料量不应超过料槽的1/3为宜。根据饲料的形状选择合理添加方法。颗粒饲料适口性好、采食多, 鸡只可全部吃净。在粉料中添加部分切短的青饲料, 可以将饲料黏附在青饲料上以防止其甩落造成浪费。提高饲养人员的素质。饲料的贮藏要避光防潮, 日光照射可使脂肪氧化, 而氧化产物又可破坏VA、VE, 较长时间贮存的饲料要加抗氧化剂, 最好给鸡吃新鲜饲料。饲料易吸湿、发霉变质。用变质的饲料喂鸡不仅降低鸡的食欲而且易发生中毒, 贮存过程中要注意检查, 阴雨天更要注意防潮。

肉种鸡至6周末进入育成期, 此时应进行光照调节和限制饲喂。实行限饲的目的是促其生长发育一致, 尽可能地提高鸡群的均匀度。限饲时一定要注意鸡只的饮水。如在喂料前一定要先供给充足的饮水, 否则可能会发生“暴食生病”的现象。一般喂料后1~3h是鸡只饮水最多的时间, 饲养员要随时观察水箱中水的高度, 一方面要及时加入清洁卫生的水, 另一方面要定期检查饮水系统。在炎热季节, 由于鸡只散热, 饮水增多, 此时要注意水的添加, 以免导致鸡只生长发育受阻、体弱易病甚至引起死亡。

2 科学管理

2.1 光照管理

产蛋初要进行合理的光照刺激, AA+父母代种鸡光照程序大体如下:1~3周龄, 24h光照;3~7周龄, 自然光照 (可根据体重适当增加) ;8~21周龄或22周龄中期, 实施8h光照;21~23周龄, 14h光照;24~25周龄, 15h光照;26周龄至淘汰, 16h光照。在产蛋期光照刺激期间, 光照的时间和强度要循序渐进地增加, 以免过度刺激造成脱肛、抱窝、输卵管过度膨大、双黄蛋增多等现象。光照刺激时要注意鸡群的均匀度, 如果均匀度较差则宜采用延后加光的方法。鸡舍光照控制应该有时控和光控, 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打开和关闭电源, 并且在阴雨天可以自动启动补充光照系统, 当自然光满足光照需要时补充光照系统可以自动关闭。其中有反光罩的光照强度比没有所光罩的要增加50%左右, 脏灯泡比清洁灯泡的光照强度要低1/3。鸡只接受光照刺激以后, 20~25周龄是性成熟的关键时期。实践表明, 此阶段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 其体重往往是超过标准体重的, 但不要试图通过减少饲料喂量将体重降到标准体重, 而是要维持较稳定的周体重增长, 这样即使在开产时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但鸡只发育比较完善, 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蛋水平和较高的受精率。产蛋初期要时刻注意鸡只产蛋水平的变化, 每周乃至每天的料量一定要准确。当日产蛋超过5%时, 在原来料量的基础上按产蛋率的增长适当增加料量。同时注意消毒防疫, 坚决杜绝产蛋期发病。

2.2 温度管理

蛋鸡对温度和有害气体的控制是冬季环境控制的主要方面。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二是在温度许可的范围内加大通风量, 还可利用有害气体检测设备, 根据有害气体的浓度决定通风量, 同时配合温度共同控制通风量, 这样比单纯利用温度控制通风量效果更好。冬季还应加强防寒工作, 防止因舍温过低而造成饲料消费, 鸡舍内温度一般不能低于12℃。

3 加强种公鸡饲养

防止超重是种公鸡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 必须从育成期开始注意防止, 否则到40周龄以后体重更加难以控制。产蛋期间公鸡的饲喂量一定要准确, 严禁将饲料撒在公鸡料槽或料桶外面而被母鸡吃掉。公母配比要合适, 一般是100只母鸡配10~12只公鸡。在实际生产中公母鸡配比往往要高于这个数字, 但过多的公鸡互相打斗必然造成伤残。因此, 要定期淘汰病、弱、残鸡。后备公鸡应根据需要及时补充, 但如果种蛋受精率没有明显下降则没有必要补充。种公鸡的替换一般在40~45周龄受精率明显下降时进行。

4 减少应激

在没有其他疾病因素的前提下如果产蛋下降, 首先要考虑是饮水和饲料的影响。因此, 在产蛋期观察鸡只采食的时间和饮水量十分重要。免疫和鸡舍内的不良环境往往导致产蛋下降1%~10%, 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应激:一是在免疫前要提前投喂抗应激药物, 比如电解多维、Vc等, 以减轻鸡群的应激;同时还可提高免疫效果、抗体的整齐度和效价水平;二是产蛋鸡免疫要在晚上完全关闭光照时进行, 可以借助手电筒的微光进行操作, 因为产蛋鸡对暗光不敏感, 易抓鸡, 不会造成惊群;三是抓鸡人员要轻拿轻放避免伤到鸡只, 疫苗操作人员应该逐步推进疫苗, 直到全部注射完毕为止, 保证不漏免;四是疫苗注射前要用水浴加热, 要求20℃左右, 特别是在冬季气温较低时, 疫苗温度越低, 对鸡只的应激越大, 鸡只吸收越慢, 而且吸收不完全;五是加强免疫后的管理, 特别是温度方面, 因为在免疫后如果鸡只受到低温的应激, 疫苗的毒力就会加强, 本来是弱毒的疫苗其造成的应激会相当于强毒苗造成的应激。疫苗的注射一定要认真细心, 等疫苗完全吸收后再放开鸡只, 否则没有吸收的疫苗会被鸡甩出。检测结果表明疫苗操作与抗体效价呈相关性, 同样的疫苗, 如果操作认真其抗体检测结果要高出许多, 并且其整齐度也高。如果从育成期到产蛋期疫苗的操作都相当规范, 40周龄的抗体水平能够基本保护鸡只不受外界因素的侵害。炎热季节要尽一切力量预防热应激, 夏季鸡舍温度高于27℃就应该打开降温系统, 比如湿帘或者高压喷雾降温系统等设备。

5 疾病防治

发生肠道疾病、球虫病、坏死性肠炎等会严重影响饲料的转化率, 故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群的良好体况, 随时淘汰弱残鸡, 减少饲料浪费。做好防病工作, 搞好环境、饮水和带鸡消毒, 切实做好防疫, 并注重抗体检测,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确保万无一失。

摘要:介绍了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包括正确饲喂、科学管理、加强种公鸡饲养、减少应激、疾病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蛋鸡的合理饲喂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毛战胜, 付鑫, 苏用喜.夏季蛋鸡高产的技术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7 (3) :82-83.

[2]迪力拜尔.阿木提.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 :252, 256.

[3]李骁驽, 王忙生, 张和银.无公害蛋鸡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J].陕西农业科学, 2008 (6) :196-197.

[4]王锐锋.高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J].山西农业 (畜牧兽医) , 2008 (8) :16-17.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篇4

【关键词】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

产蛋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育雏饲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成年鸡的产蛋性能,因此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是养好产蛋鸡的关键。在实际饲养管理工作中,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注重育雏前的准备,搞好环境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防疫,全面细致地做好蛋鸡育雏工作。

1 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1 育雏舍的清洁消毒

搞好育雏鸡舍环境控制,消毒是关键。进雏前要对育雏舍内外进行全面清扫,并严格消毒。舍外四周可用5%~8%的烧碱溶液喷雾消毒;舍内经过清扫,冲刷晾干后,可用2%~3% 的热氢氧化钠溶液或3%~5%的来苏水等进行喷雾消毒。间隔1~2d后,进行高锰酸钾密闭熏蒸,封闭24h以上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如果是地面平养育雏,进鸡一周前还要将垫料在阳光下暴晒,进行自然消毒。

1.2 进雏前,供电、供暖、供水等基本设施要准备齐全

在进雏前要对育雏舍提前生火预温,尤其是在秋后季、冬季、早春,提前2~3d生火,让墙壁、地面、设施都热透,保证雏苗入舍时环境温度符合规定标准。

2 育雏期的管理要科学合理

2.1 控制适宜的温度和适当湿度

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雏鸡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要提高育雏成活率,就要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适度,初生雏鸡需要的温度较高,一般一周龄雏鸡所需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平均可降2~3℃,约6-7周后,雏鸡就可适应自然环境了。雏鸡对湿度的要求一般控制在1~10日龄为60%~70%,10日龄后保持在55%~60%。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2.2 注意通风换气

雏鸡的体温高,代谢旺,从第2周起要注意适当进行通风,尽量做到既保证舍内适宜的环境温度,又要保持舍内空气的流通,以防止因空气质量差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2.3 合理的光照和饲养密度

光照能够提高鸡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使红细胞血红素含量增加;促进机体内钙磷代谢。一般多采用渐减式光照法:1~3d采用全天24h光照,4~7d为19h,第二周为15h,自第三周起为每天11~12h光照。光照强度具体为:每15m2鸡舍第一周用40W的灯泡一只,悬于离开地面2m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W的灯泡即可。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雏鸡的整齐度。一般一周龄的雏鸡20只/m2左右为宜,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减少饲养只数。

2.4 飲水与开食

在雏鸡开食前要先饮水。1~7日龄,可在饮水中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利于雏鸡卵黄体的吸收。另外,可视情况有目的地在饮水中适量添加抗菌类药物。要确保饮水的清洁卫生,昼夜不可断水。喂料应掌握少给勤添,喂量以吃八成饱为宜。第1周可日喂7~8次,1周后改为每天饲喂5~6次,饲喂时要少添勤喂,随时注意饲料的消耗变化,饲料消耗过多或过少,都是雏鸡患病的先兆。

2.5 断喙

为防止发生啄癖和减少饲料浪费一般在6~10日龄进行断喙。为减少应激反应,断喙前后3d应在饲料中加2mg维生素K,在操作中应注意断喙位置,可在上喙1/2,下喙1/3处切下,切后应继续将喙在烙片上停留一会以利于止血。断喙后要保证水料的充足,加强通风以增强心肺功能。

3 注意做好日常管理

3.1 保持环境安静,做好卫生消毒

雏鸡非常胆小,外界的干扰会对雏鸡产生严重的惊群,致使雏鸡互相挤压而引起死亡。因此,育雏室要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扰。搞好育雏舍内外及育雏用具卫生和消毒,消毒时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液交叉使用。平时应注意做好舍内环境卫生工作。舍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粪便每天及时清除,饮水、喂料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消毒时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液交叉使用,带鸡消毒每周至少2~3次

3.2 饲料与营养

雏鸡采食量不大,但对饲料品质要求较高,应保证供给适口性强,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以满足其生长需要。

3.3 制定合理的防疫制度,做好防疫和驱虫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篇5

1.1 根据鸡群不同的生长阶段配合不同营养标准的饲料, 满足鸡群的营养需求, 同时也应注意蛋白质的合理搭配、氨基酸、钙磷比例的平衡。

1.2 料槽的大小要合适, 位置要合理, 根据鸡体型的大小使用合适的料槽, 高于鸡背2cm放置。

1.3 饲喂量不宜过多, 否则会导致浪费, 正常情况下, 一次加料加至料槽的1/3处为合适量。

1.4 饲料的形状不同, 添加方式也应有所区别。粒状饲料有较好的适口性, 故鸡采食多, 可全部吃净。而粉状饲料则不然, 容易被甩落, 造成浪费。因此, 可在粉料中添加青饲料, 使其粘在青饲料上而避免浪费。

1.5 注意饲料的的贮藏条件, 应避光、防潮, 因为阳光的照射能够氧化脂肪, 脂肪的氧化物可以破坏饲料中的VA与VE, 如果饲料需要存贮较长时间, 则应添加抗氧化剂。由于饲料容易受潮从而发霉变质, 鸡食用变质饲料后, 食欲会下降甚至中毒而死。因此, 贮存过程中应经常检查, 避免饲料贮存时间过长, 防止受潮。

1.6 6周龄的鸡属于育成期, 这期间的饲料投喂应有所限制, 使鸡群的生长发育趋于一致, 提高鸡群均匀度。同时注意鸡群的饮水, 喂料前一定保证饮水的充足, 否则会导致鸡“暴食生病”。喂料后1~3h是鸡群饮水量最大的时间, 此时一定应时刻观察水箱中水的容量, 及时添加清洁饮水。尤其在炎热的夏季, 更应注意饮水的充足, 避免鸡群中暑。

2 科学管理

2.1 光照管理

产蛋初期应进行适度的光照刺激, 时间和强度应逐渐增加, 不可直接用高强度的光照, 防止鸡群出现脱肛、抱窝、双黄蛋增多等现象。还应注意光照的均匀度, 如果光照均匀度不佳, 则应延后加光。从时间和外界光线明暗两方面来对光照进行控制, 制定好电源打开和关闭的固定时间, 并且在规定时间外当鸡舍内光线较暗 (如阴天) 时, 能够自动打开电源, 等光线充足时再关闭。

鸡群在接受光照刺激后, 20~25周龄能够达到性成熟。此阶段的鸡群体重都会超标, 但不需要养殖户去刻意降低, 而应维持其稳定的增长, 使产蛋水平和受精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产蛋初期应密切关注产蛋水平的变化, 喂料量一定应把握好, 当产蛋率超过5%时, 应根据产蛋率的增长适当增多饲喂量。此外还应注意鸡群的防疫, 避免产蛋期发病。

2.2 温度管理

(1) 加强饲养管理, 及时清除粪便, 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2) 在冬季, 鸡舍温度许可范围内, 可适当的加大通风量。冬季还应注意做好保暖措施, 使鸡舍温度保持在12℃以上。

2.3 加强种公鸡饲养

从育成期开始, 把握好饲喂量, 控制好种公鸡的体重, 防止超重。另外还应注意公母的配比, 一般100只母鸡中应配有10~12只公鸡, 避免公鸡过多而互相打斗。及时淘汰病弱公鸡, 根据种蛋受精率, 按需要补充后备公鸡。在40~45周龄, 种蛋受精率明显下降时, 应全部替换种公鸡。

2.4 减少应激

免疫和环境的突变都能导致产蛋率下降, 因此应从以下方面减轻鸡群的应激反应。

(1) 免疫之前饲喂抗应激药物, 例如电解多维、VC等, 减轻鸡群的应激反应。

(2) 产蛋期鸡群的免疫应在晚上进行, 不可开灯, 用手电筒照明即可, 这样不会使鸡群受到惊吓。

(3) 抓取鸡时动作应轻柔, 防止对鸡造成伤害, 疫苗操作人员注射疫苗时, 速度不应过猛, 逐步推进, 直至注射完, 防止有遗漏现象出现。

(4) 注射疫苗的温度应控制好, 用水浴加热法加热到20℃左右。尤其在冬季, 气温比较低, 如果疫苗温度偏低的话, 则鸡群会产生较大的应激, 而且影响疫苗的吸收或吸收不完。

(5) 免疫后应加强管理, 尤其应控制好温度, 如果鸡只在免疫后受到低温刺激, 则疫苗的毒力会增强, 原本的弱毒疫苗造成的应激可能相当于强毒疫苗造成的应激。

注射疫苗时一定应仔细, 不能还没等疫苗吸收完全就放开鸡只, 会导致鸡只将疫苗甩出的情况。实验表明, 抗体效价的高低与疫苗操作有密切关系, 相同的疫苗, 如果认真操作, 鸡只的抗体检测结果会比马虎操作的鸡只高出许多, 并且其整齐度也很高。如果能一直保持鸡群从育成期到产蛋期的防疫规范操作, 到40周龄时, 鸡只体内的抗体水平能保护鸡只基本不受外界的侵害。炎热的天气下, 注意预防热应激, 当鸡舍温度超过27℃时, 应使用降温系统进行降温, 如高压喷雾系统和湿帘等设备。

3 疾病防治

3.1 笼养疲劳症

蛋鸡在产蛋期会大量动用体内钙质, 如果饲料中含钙少, 钙的摄入量不足则会导致肝脏及肾脏内沉积大量尿盐酸, 引发新陈代谢混乱。病鸡站立无力, 腿部肿胀, 软组织变形, 胸肌萎缩, 体重减轻。可改喂含钙量大于3%~3.5%的饲料, 并在饲料中添加2%~3%的植物油, 保持饲料的营养均衡;保持鸡舍温度均衡, 最佳温度为27~30℃;扩大笼养鸡活动范围;隔离病鸡。

3.2 输卵管脱垂症

由于产蛋过多引起的输卵管油质物分泌不足;经常产过大的蛋, 使泄殖腔过分努责;产蛋后受到惊吓等原因都能导致输卵管脱垂。如果脱出时间过长会引发炎症, 溃烂甚至导致病鸡死亡。适当饲喂青料, 增加光照和运动量, 保持鸡舍安静。

另外, 肠道疾病、球虫病等都会影响鸡群的饲料吸收, 对产蛋率造成影响。因此, 做好预防工作, 改善环境, 按时防疫,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确保蛋鸡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保证养殖效益。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浅析 篇6

1.1 品种选择

蛋鸡主要品种 (组合) 有罗曼、海兰、伊沙、京白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地区, 饲养的品种不同, 这些经过精心培育的品种, 在相应的条件下, 都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1.2 品种选择要点

(1) 应选择当地饲养量大, 生产表现好的鸡种饲养, 切不可求新求异, 由于不了解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而造成失败。

(2) 应选择有一定饲养规模, 饲养管理条件好的场家的鸡苗, 切不可求便宜, 购买无种鸡来源、小炕房孵化的鸡苗。

(3) 对新购进的蛋鸡品种, 要根据不同周龄, 进行科学饲养, 精心培育, 按时进行公母分群, 及时淘汰剔除发育不良的劣质鸡、低产鸡和病弱鸡。

2 创造蛋鸡适宜的生活环境

2.1 环境总体标准

要让产蛋鸡多产蛋, 就必须想法设法尽量给产蛋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和产蛋环境, 要根据不同地域条件、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 选用不同的鸡舍建筑形式, 从而采取相应的、切合实际的饲养管理措施。

2.2 不同季节的要求

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 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 加强舍内通风, 保持干燥的环境卫生。进入冬季, 要特别注意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温和人工补充光照。

3 科学配制蛋鸡日粮

3.1 营养全面

产蛋鸡的饲料配方要营养全面, 若饲料配方不合理会导致营养成分过多而浪费, 过少而营养不足, 从而影响产蛋率。

3.2 因地制宜

产蛋鸡的饲料原料应因地制宜, 坚持就近选择的原则, 饲料应从正规厂家采购, 玉米、麸皮应新鲜、干净、无杂质、无霉烂变质等现象。

3.3 饲料配方

饲料配方应满足不同产蛋季节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如夏季饲料配方的代射能要比冬季配方低, 否则不仅浪费饲料, 而且影响鸡的新陈代谢和采食率。

4 科学饲养、节约饲料

养鸡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饲料, 饲料的费用支出约占整个养鸡费用的70%以上。若饲养管理不当或设施不配套, 会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

4.1 确定适宜的饲槽

饲料槽的安装高度、深度、长度要根据产蛋鸡的不同周龄和笼养密度而进行适时调整。饲料添加量不能超过槽深的1/3, 要采取少喂勤添, 减少槽内剩食, 以产蛋率确定饲料日喂量。

4.2 适时断喙

鸡有刨食的习性, 应在7~9日龄断喙, 15周龄左右, 对断喙不良者需进行修喙。断喙应严格操作, 防止因断喙不当造成岀血或感染。

4.3 及时淘汰不产蛋或产蛋性能不佳的鸡

在育成结束转入产蛋舍时, 应进行一次淘汰。凡发育不良、太小、太肥、有病、精神不振的均应及时淘汰。在产蛋过程中, 应随时淘汰抱窝鸡、病鸡、伤残鸡、停产鸡。进入产蛋后期, 主要淘汰停产鸡, 凡冠髯、脸苍白, 冠萎缩的母鸡应立即淘汰。发现过肥、过瘦的鸡也应立即淘汰。

5 搞好常规管理

5.1 从育雏抓起, 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 为产蛋打好基础

育雏期必须采用高温育雏, 即1~2日龄33℃;3~4日龄32℃;5~7日龄30℃;8~14日龄28℃;以后每周降3℃, 直到21℃, 注意通风换气, 按卫生防疫程序进行免疫和投药预防, 供给优质全价饲料, 雏鸡充分发育, 体重相对较大。

5.2 产蛋期

要维持产蛋鸡有一个较高的产蛋水平, 就要设法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 防止过肥, 造成大量的脂肪侵入生殖腺, 影响滤泡的发育和其它生殖腺体的分泌功能, 导致产蛋量下降。产蛋期应定期称重, 以确定鸡的体重是否正常。蛋鸡对外界各种应激因素特别敏感, 一旦受到刺激, 就会发生应激反应, 造成生理机能紊乱, 使产蛋量下降, 死亡率上升。所以, 应给鸡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稳定的环境, 使鸡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

5.3 日常管理

保持鸡舍清洁、干净, 坚持定时、定量、定质饲喂, 每天观察鸡的吃料、饮水、排粪等情况, 发现异常随时排除。

6 重视光照管理

6.1 光照时间

1~2日龄24h, 以利于摄食, 后逐渐转为恒定光照或自然光照。进入育成期后, 采取以自然光照为主, 有条件的可采取密封遮光的恒定光照8~12h。18周龄至少给予13h的光照剌激, 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15~30min至17h为止。光照时间增加过快, 会引起脱肛、啄肛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6.2 光照强度

一般控制在10~20勒克斯, 产蛋期不可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

7 做好鸡病预防

7.1 制定免疫程序

减少死鸡和杜绝疫情发生, 这是养鸡成败的关键。要按照科学的控制鸡病发生的卫生防疫程序, 根据不同鸡的日龄, 分别注射各种疫苗。

7.2 定期消毒

对鸡舍、用具采取定期药物消毒, 及时清除舍内粪便, 鸡舍周围要做好灭鼠, 防止老鼠和麻雀进入舍内带进疫情。

7.3 加强管理

为了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 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进出, 不准陌生人进入鸡舍, 谢绝参观, 以确保鸡场安全经营。

近年来, 我国家禽生产发展迅速, 一个养殖场饲养着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只鸡。这种养殖方式对发展养鸡业十分有利, 但也容易发生疫病, 而且一旦发病, 可能将全群覆灭, 损失十分严重。所以, 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防治并举”的方针, 针对当前最常见的疾病, 养鸡场一定要采取综合卫生防治措施, 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避免由于疫病所引起的严重损失。

1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清洁卫生是根本措施

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 使鸡群处于健康良好的状态, 是减少疾病发生的首要条件。在饲养管理中要根据鸡的品种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提供科学的全价饲料。保证饲槽、水槽的数量, 摆放的位置要适当。投料要定时定量。鸡群的饲养密度要适中, 一定要按时断喙。鸡舍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设备要适宜鸡的生长。

2彻底消灭传染源

传染源是疾病流行的源头, 不首先消灭传染源, 疫病就有可能随时发生。传染源在哪里?

(1) 患病的病鸡:如新城疫、禽霍乱的病死鸡全身带毒 (菌) , 它们可以直接感染给其它的家禽或污染了外界环境, 间接的传染给其它的家禽。所以, 病死家禽的尸体要按照技术要求, 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严禁上市出售。

(2) 无明显症状的患病鸡也能排毒, 成为传染源。

(3) 患传染病的病愈鸡, 它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还能排毒。所以, 在疾病流行后, 要妥善处理, 清除传染源, 消灭在环境中的病原体, 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4) 防止饲料、用具等传入病源, 日常所用的饲料要妥善保管, 防止霉变。饲槽、水槽要每天清洗。日常使用的垫料要清洁、干燥、不发霉。

3隔离、消毒是消灭病原的主要措施

隔离室防止外界传染源传入场内及场内的相互传染。一般的在疫病传染中, 人和工具、用具的传递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所以, 鸡场必须建立各种隔离消毒制度和措施。要消灭场内残留的病原体, 应特别注意建立鸡粪等污物的管理制度, 粪便必须经发酵后再做肥料。死胚胎须经严格消毒方能做它用。

引进的新品种必须隔离观察一个月, 确认没有疾病, 才可放入原来鸡群, 鸡舍门窗要有完整的防蝇蚊设备。

卫生消毒包括清扫、水冲、洗刷、通风等, 这些做法虽然不能消灭病原体, 但能消除大量微生物。在清扫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用自来水喷头对鸡舍的墙壁、地面等反复冲刷, 达到清洁的目的。

传染源的检疫淘汰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 污染环境中的病原, 更不会经过一次消毒就不存在了, 应该反复进行。而且应在严格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消毒, 隔离和消毒应密切配合, 把病原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直至彻底消灭。

4及时预防接种, 是防疫灭病的重要手段

及时进行预防接种, 使机体获得特异性的抵抗力。当特定的病原侵入时, 不至于发生疾病的流行。所以。预防接种是消灭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疫苗种类的增加和疫苗质量的提高。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及时搞好预防接种, 在综合性防止措施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5培养抗病性能强的品种

随着科学的发展, 以及对家禽科研的不断加强, 培养出对某些疾病具有抵抗力的品种是消灭某些疾病一劳永逸的最好办法。

综合性卫生防治措施, 是有其整体性、连续性。其中的各个具体办法与制度, 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要措施得力, 持之以恒, 消灭危害养鸡业的传染病是完全有可能的。

鸡红梁

病 (军

夏季蛋鸡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篇7

1 严格控制喂料时间

由于中午的温度较高, 而鸡无汗腺, 体表又有羽毛覆盖, 因此体温升高很快, 蛋鸡的采食量降低。据观察, 当气温升高到30℃时, 鸡的采食量减少10%~15%, 有的甚至拒绝采食。为了提高蛋鸡的采食量, 可以将饲喂时间安全排在清晨及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 中午时加喂一次湿拌饲料, 也可加喂适量青绿饲料, 进一步提高蛋鸡的维生素摄入量, 从而达到促进蛋鸡采食, 补充水分的目的。

2 合理调整饲料组分

为了保证热天中蛋鸡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 就要及时调整饲料的日粮结构, 合理调整饲料的组分, 提高饲料的养分浓度, 多加入一些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较高的饲料, 如鱼粉、豆饼、肉粉等。另外, 还要进一步提高蛋鸡钙磷的摄入量, 如在饲料中加入较多的贝壳和蛋壳粉等。一般贝壳粉含碳酸钙96.4%左右, 折合钙38.6%, 而蛋壳粉不仅含钙24.5%~26.5%, 且还含有粗蛋白约12.4%。这两种钙源饲料在加入前一定要经过消毒, 尤其是贝壳粉。为了提高钙磷的利用率, 可以将全天需加入的钙源饲料的3/4在下午拌料时一次性加入, 让蛋鸡在下午及晚上采食。碳酸氢钠直接影响钙的代谢, 因此饲料中仅增加钙质是不够的, 还要加喂碳酸氢钠。经验证明:当气温达到27℃时, 在日粮中每100只鸡一次投喂0.3~0.5g碳酸氢钠可大幅度提高产蛋率。

3 加强蛋鸡的饮水管理

加强蛋鸡的饮水管理、增加蛋鸡的饮水量, 是缓解热应激的措施之一。蛋鸡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卫生指标, 即清洁、卫生、水的pH值以6.8~7.5左右为宜, 其他指标均按有关规定检测。定期对水源进行卫生及理化检验, 必要时还要进行净化处理。夏季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缺水, 鸡最佳饮水时间为上午6:00~10:00较凉爽的时间内, 水温在8~12℃以下, 必要时还可加入冰块, 饮水量应控制在采食量的3~4倍。

4 改善蛋鸡生长环境

蛋鸡生长环境的好环直接影响到产蛋率的高低, 在夏季高温季节尤为重要。蛋鸡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鸡舍卫生、外界对蛋鸡的应激 (人群的喧哗、汽车喇声) 等。资料介绍:蛋鸡最适宜的产蛋温度在18~22℃, 温度达至27℃时会使采食量下降, 32℃以上时产蛋急剧下降, 因此夏季降低鸡舍温度是保证蛋鸡高产的关键。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4.1

加强通风, 增加鸡舍与外界空气的对流, 在鸡舍悬挂湿帘, 并在地面喷洒凉水, 这样不仅可有效降低舍温, 而且还能调节舍内的相对湿度, 使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55%, 避免高温及太低的湿度对蛋鸡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4.2

可以将蛋鸡的翅羽和尾羽剪掉, 增加鸡的传导散热量。

4.3

为了改变鸡舍的卫生条件, 应及时对鸡舍的墙壁、笼具等用喷雾灵等干粉状的消毒剂消毒, 刷洗料槽、水槽、保持舍内环境清洁。

4.4 在鸡舍周围的汽车噪音、人声喧哗等外界因素对蛋鸡的产蛋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降低这些外界的应激因素对蛋鸡的影响也是提高夏季蛋鸡产蛋性的手段之一。

5 调整光照时间

浅谈夏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8

夏季温度高, 湿度大, 也是疾病高发的季节, 所以对饲养管理要求十分高, 一旦有所不当, 会造成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 增加蛋的破损率, 造成经济损失。

1 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因素

1.1 温度、湿度、光照

温度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蛋鸡鸡舍的最适温度为18~23℃, 温度过高时, 鸡群会发生应激反应, 反应为减少运动, 张开翅膀, 并且采食量下降, 体重降低, 从而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同样, 鸡舍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最适湿度是55%~70%,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要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调整。

光线能通过鸡的视网膜和直接通过颅骨作用于下丘脑, 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分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引起卵泡刺激素和排卵激素的分泌, 促使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从而增加产蛋量【1】。蛋鸡饲养的最适为光照为10~20 Lx之间。

1.2 品种

不同品种的蛋鸡产蛋率不同, 一般白羽鸡的产蛋率要高于红羽鸡, 常见的蛋鸡品种产蛋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白来航、939>尼克系列>罗曼系列>海兰系列。

1.3 饲养管理

不同饲养员对蛋鸡的产蛋率有一定的影响, 这与饲养员的责任心, 饲养技术等有密切的关系。

1.4 开产体重

开产体重是蛋鸡初次产蛋是的体重, 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蛋鸡在育成阶段体重较轻, 体格发育不良, 体内能力储备不足, 将会导致开产后产蛋高峰低, 持续时间短, 高峰后产蛋率下降快等;育成阶段体重过重, 鸡只发育肥胖, 影响产蛋, 将会导致耗料增加, 蛋重增大, 影响经济效益【2】。

1.5 日粮结构

蛋鸡的日粮中要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磷脂等营养素, 要根据鸡群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日粮配方。

1.6 传染病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2010年刘陆军等对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寄生虫病对产蛋率的影响做了研究, 得出了以下结论。患有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和寄生虫病时蛋鸡产蛋率与无疾病时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3】。所以, 在蛋鸡的饲养中, 控制疾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2 夏季蛋鸡高产措施

2.1 降低鸡舍环境温度

降低温度的措施有以下几种:通风降温, 通过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增加鸡舍与外界的空气对流, 从而降低鸡舍温度;绿化降温, 在鸡舍向阳面种植植物, 达到降低热辐射, 绿化空气的效果;洒水降温, 每日中午在鸡舍内喷水, 通过水蒸发吸热来降低舍内温度;防暑降温, 在鸡舍的门窗及通风口进行一定程度的遮阳;水帘降温, 在通风口设置水帘。以上方法均能使鸡舍的温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实施过程中, 可以根据鸡舍的实际条件与需求, 选择合适的降温方式, 或采取多种方式统一结合的方法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2.2 降低鸡舍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 不但会增高鸡舍的局部温度, 也会影响蛋鸡的散热。在原有的基础上, 根据鸡舍的条件, 密度减小到原来的70%~80%。能够有效的提高蛋鸡的产量。

自然研究证明:一般笼养中型蛋鸡20~21只/m2为宜【4】。

2.3 保持鸡舍卫生, 定期消毒

鸡舍的粪便要即使清理, 勤换垫料, 每周两次带鸡消毒, 同时进行好灭蚊, 灭虫等工作, 防止鸡群中疾病的产生和传播。随时监控鸡群生长状态及疾病情况, 实行严格的淘汰, 防止疫病的传播带来的经济损失。

2.4 增加饲粮中的营养成分

夏季温度高, 会使蛋鸡的采食量减少, 从而道中蛋白质的摄入不足, 这就需要在日粮中适当增加蛋白质的含量, 保证蛋鸡的营养需求。另外, 钙能够影响蛋壳的硬度, 适量增加饲粮中的钙含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2.5 调整饲喂方式, 充足饮水

采用少食多餐的饲喂方式, 在早晚开灯和熄灯前加饲, 其余在温度清爽的时间饲喂。并给予大量的冷水引用。

2.6 高产蛋鸡开产体重的控制

控制育成期蛋鸡的开产体重, 使鸡群沿着育种公司提供的标准曲线生长。

参考文献

[1]李世云.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7 (2) :63-64.

[2]杨祥碧, 赖守勋, 钟茂伦, 等.不同开产体重和均匀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第五届 (2011) 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2011.

蛋鸡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篇9

一、饲料浪费

1. 饲料采购、保管和加工中的浪费。要购买合格的饲料,如玉米含水量不能超过14%,否则易发霉变质,造成浪费,对鸡群健康不利。在饲料保管过程中應做到:①妥善保管,防止发霉变质。②预防鼠害,老鼠不仅糟蹋、污染饲料,而且传播一些传染病。③饲料入库、出库要有记录,并根据需要量少进勤进、先进先出、定期清仓、防止霉变。饲料还要适当地加工,不能粉碎过细、过粗,否则适口性差,“料尘”飞扬或采食困难,造成饲料浪费。

2. 饲料配制中的浪费。饲料营养不全,尤其是粗蛋白水平低或质量差,都会使饲料利用率低,造成饲料损失,导致成本升高。如日粮中蛋白质含量高而能量低,为了补充能量必然要摄入过多的饲料,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当喂给高能量饲料时,则采食量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使鸡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应根据鸡群的生理阶段、健康状况和季节的变化,结合当地饲料资源和本场的实际情况,使用优质廉价的饲料原料配成营养全价的饲料。在注意饲料能蛋比的同时,还应注意氨基酸、钙磷的平衡。

3. 饲喂中的浪费。①饲槽不合理。饲槽过小过浅或过低则饲料易被鸡拨到槽外,造成饲料浪费;饲槽过大过深或过高则不便于鸡采食。小鸡的饲槽高度尽量与鸡的胸部齐平,大鸡则以高出鸡背2厘米为准,既便于鸡采食,又节约饲料。此外,必须保证每只鸡有一定的采食位。每只鸡所占饲槽长度2~4周龄为4厘米,5~10周龄为5~6厘米,11~12周龄为7~8厘米。②未控制喂料量。鸡在自由采食状态下,除夏天外都有过量采食的现象,这不仅浪费饲料,而且会使鸡蓄积脂肪和超重,影响产蛋力。合理地控制喂料量可以节约饲料10%~15%,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品种、鸡群状况确定日喂量。喂料时应少喂勤添,分次定时,饲料一次添加量以不超过料槽深度的1/3为宜。控制喂料量时还必须考虑到季节差异和舍内小气候。蛋鸡的最佳舍温为13~24℃,这时鸡的产蛋量高,蛋鸡的品质好,饲料报酬高。

4. 白食鸡(低产鸡和停产鸡)带来的浪费。为了节省饲料,提高饲料报酬,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淘汰低产鸡(包括病弱鸡、伤残鸡、大龄未开产鸡、过早换羽鸡及停产鸡)。发现低产蛋鸡的方法有多种:一看冠与肉髯。产蛋鸡的冠与肉髯大,色鲜红细润,触之温暖。不产蛋的鸡冠与肉髯小,色淡干燥,触之无温感;二看泄殖腔。产蛋鸡泄殖腔大而湿润,膨胀而柔软,原来的黄色转淡或消失。不产蛋鸡的泄殖腔小,干燥紧缩,多呈黄色;三看耻骨。产蛋鸡的两耻骨扩张,间距增大可容3指以上,耻骨变薄而富有弹性。不产蛋鸡耻骨间距小且向内弯曲。

二、疫病防治

据了解,绝大多数鸡场疫病防治方面存在漏洞和误区,主要是重治轻防。其实只有从饲养管理环节控制疾病的发生,才能最终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首先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其次必须高度重视消毒尤其是带鸡消毒工作,除常规消毒外,要经常进行带鸡消毒;最后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蛋鸡防疫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蛋鸡防疫的着眼点应使整个鸡群有较高的生产水平,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淘汰一些残次病鸡,消除隐患是值得的。当疫病发生时,一般情况下应进行紧急接种。尽管紧急接种有时可能会加速一些危重病例的死亡,但能及时挽救未感染发病的大多数个体,紧急接种还是值得的。

三、光照管理

鸡的性成熟与光照时间长短有密切联系。光照程序一旦确定,要严格遵守,不能随意更改。无论是延长或缩短光照时间,切忌大幅度地增减,每次增减不能超过1小时。育成期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延长;产蛋期则相反,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冬季昼短夜长,远不能满足产蛋鸡对光照的要求,因此要在早晨4时开灯喂料,晚上20时关灯,保证每天16小时光照。一般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10勒克斯,人工补光鸡舍每平方米应有2.8~3瓦的白炽灯光源,灯与地面的高度为1.8~2米,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保持灯泡清洁。

四、应激因素

蛋鸡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抓鸡、注射、断喙、换料、停水、改变光照时间、新奇颜色和飞鸟窜入,都可能引起鸡群惊恐而发生应激。所以,要保证鸡舍内外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要穿固定颜色的工作服,工作时动作要轻缓,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制剂,可预防应激反应的发生,应激发生时少用和谨慎用药。

五、生产记录

生产记录反映了鸡群的实际生产动态和日常活动等情况,可以及时了解生产、指导生产,也是考核经营管理效果和辨别鸡病的重要依据。走出生产记录可有可无的误区,重视生产记录,是提高养殖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春季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篇10

1 雏鸡饲养管理

1.1 高温育雏

雏鸡刚出壳后卵黄吸收不好, 体质弱, 抵抗力差, 采用高温育雏可以促进卵黄吸收, 降低死亡率。第一周35~36℃, 以后每周降低2℃。

1.2 湿度与通风

育雏期温度较高, 舍内湿度较低, 易干燥, 极易造成气管炎, 因此, 应定期增加湿度, 可带鸡喷雾消毒、也可在炉子上放一铁盆, 定期放入含氯消毒剂, 达到消毒和增加湿度两个目的。一般育雏期湿度为65%~70%。1~2周注意保温, 同时保持通风, 第三周增加通风量;饲养后期鸡只需要氧气相对增加, 此阶段应以通风换气为重点。通风换气可以减少舍内尘埃、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降低舍内湿度, 保持空气新鲜, 以达到减少呼吸道、肠道疾病发生的目的。

1.3 断喙

断喙一般第一次在6~10日龄, 第二次在14~16周龄, 用专门工具将上喙断去1/2~2/3, 下喙断去1/3。

1.4 预防疾病

育雏期易发生鸡白痢、脐炎、肠炎、法氏囊病、球虫等疾病, 应定期投放预防药物, 做好防疫工作。

2 后备鸡群生长发育的调控

后备鸡群体型、体重的达标与否、鸡群均匀度高低、性成熟早晚直接影响产蛋性能的高低, 并直接关系经济效益的好坏。

2.1 控制体重

鸡的骨骼在最初10周内迅速生长, 9周雏鸡龄骨架完成79%, 13周龄完成92%以上, 之后生长缓慢, 至20周龄骨骼发育基本完成。体重发育在20周龄时达全期的75%, 以后发育缓慢, 一直到36~40周龄生长基本停止。

2.2 限饲

一般在8周龄时开始限饲。生产中有限量和限质两种方法但多采用限量法, 这样可保证鸡食入的日量营养平衡。

2.3 光照

控制好光照可以避免出现诸如早产、蛋小、脱肛、推迟开产现象发生。出现下列条件之一, 就应进行光刺激:一是体重达开产体重时, 增加光照刺激其产蛋, 促使卵泡形成, 抑制体型体重继续生长, 以达到提高整个产蛋期的产蛋量和蛋料比。二是当群体产蛋率达5%时, 及时给于集群光刺激, 以满足生殖发育的需要。三是若是轻型蛋鸡达20周龄时还没有见蛋, 应及时给予光刺激以提高产蛋量。

3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开产前的产蛋期母鸡生理变化剧烈, 敏感, 适应力较弱, 抗病力较差, 如果饲养管理不当, 容易影响产蛋性能。

3.1 上笼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20日龄左右见蛋, 因此应在100日龄前上笼, 让新母鸡在开产前熟悉和适应环境, 并且有充裕时间进行免疫接种、修喙、分群等工作。如果上笼过晚, 开产时间会推迟, 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 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 增加死淘数。如过早则影响生长, 费县一养鸡户于60日龄时过早上笼, 因鸡太小, 水槽太高, 喝不上水而造成大批死亡。

3.2 入笼

上笼后及时淘汰体型太小、瘦弱和没有饲养价值的残鸡, 对于体重较小的鸡, 放在温度较高、阳光充足的南侧笼内, 适当增加VE、优质鱼粉、微量元素等营养, 促进其生长发育, 但应适当控制喂料量, 避免鸡只过肥。鸡只过大则应适当限制饲喂。

3.3 免疫接种

开产前, 把需要免疫接种的疫苗全部接种完, 流感灭活苗需要进行两次接种, 时间相隔大约30 d左右, 喉气管炎疫苗擦肛效果最好。接种结束后要检查接种效果, 以确保免疫接种效果, 使鸡群有足够的抗体水平来防御疾病。

3.4 按时驱虫

开产前要驱虫, 主要驱蛔虫和绦虫。110~130日龄, 用左旋咪唑20~40 mg/ (kg体重) , 拌料喂饲, 1次/d, 连用2 d, 以驱除蛔虫;用硫双二氯酚100~200 mg/ (kg体重) , 拌料喂饲, 1次/d, 连用2 d, 以驱绦虫。

3.5 增加光照

体重符合要求或稍大于标准体重的鸡群, 可在16~17周龄时将光照时数增至13 h, 以后每周增加30 min直至光照时数达到16 h, 而体重偏小的鸡群则应在130日龄, 鸡群产蛋时开始光照刺激。光照时数应渐增, 如果突然增加的光照时间过长, 易引起脱肛;光照强度要适当, 避免过强或过弱, 过强则易产生啄癖, 过弱则没有刺激作用。

3.6 及时更换饲料

开产前2周骨骼的钙沉积能力最强, 要使母鸡高产, 降低蛋的破损率, 减少产蛋鸡疲劳症的发生, 增加光照时要将育成料及时转换为产蛋前期料 (含钙2%) 或产蛋高峰料 (含钙量为3.5%) 。

4 产蛋期饲养管理

蛋鸡的产蛋期温度一般在13-23℃最适宜, 低于5℃时, 产蛋量明显下降, 饲料消耗增加。春季气候多变, 要想蛋鸡保持稳产和高产, 就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4.1 通风与保温

注意通风换气, 使舍内空气新鲜。在通风换气时, 还要注意保温。要先开上部的窗户, 后开下部的窗户, 白天开, 夜间关;温度高时开, 温度低时关;无风时开, 有风时关。这样可避免发生呼吸道疾病, 有利于产蛋率的提高。

4.2 光照管理

春季昼短夜长, 自然光照不足, 有必要补充人工光照。要保持蛋鸡15~16 h总光照时间。

4.3 保持充足的营养

高峰期的产蛋鸡产蛋率在85%以上时, 每日蛋白质进食量为18 g, 代谢能为1.26 MJ, 因此饲料中每千克饲料中含代谢能11.56~11.95 MJ、粗蛋白质17%~18%、钙3.6%~3.8%、磷0.6%, 为了保证产蛋鸡所需的能量, 饲料配方中麸皮应低于5%, 在2—3月份可以添加2%的油脂。

4.4 添加预防药物

为防止发生输卵管炎、腹泻、呼吸道等疾病, 应在不同阶段添加预防药物。如临沂某养鸡户饲养的5 000只鸡, 高峰期由于长期慢性腹泻且忽视治疗, 造成鸡冠萎缩, 产蛋下降。

5 产蛋鸡后期饲养管理

产蛋鸡后期体重稳定, 产蛋量下降, 蛋壳质量变差。因此应及时调整饲料营养, 加强管理。

5.1 补钙

为使鸡多产优质蛋, 应合理供钙。一个正常蛋壳约含2~3 g钙, 但钙体内存留率仅为50%~70%, 因此产1枚蛋需4 g钙。如果钙不足则会促进吃料, 使饲料过多消耗, 母鸡体重增加, 肝中脂肪沉积增多, 易造成脂肪肝。饲料中钙过于饱和, 鸡的食欲则会减少, 影响产蛋率。若饲料中钙严重不足会使蛋壳变差, 增加软壳蛋和无壳蛋几率, 严重时母鸡瘫痪, 导致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

5.2 及时淘汰

上一篇:性激素分泌下一篇:广播电台中的民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