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2024-08-26

珍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共6篇)

珍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1

珍珠鸡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肉用特禽, 肉质细嫩, 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珍珠鸡适应性强, 范围广, 既可以家庭饲养, 也可以规模饲养, 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养殖业。

1 品种选择

珍珠鸡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大个珠鸡、羽冠珠鸡、灰色珠鸡, 其中灰色珠鸡是我国饲养量最大的一个品种。人工饲养的珍珠鸡耐高温, 耐严寒, 抵抗疾病能力强, 适宜群居性和归巢性的生活。

2 棚舍建设

珍珠鸡喜登高栖息, 从小就要训练它们上栖架休息的习惯, 平养青年鸡的鸡舍与种鸡舍相似, 在舍内喂料喂水, 并安置栖架。以便使鸡脚少接触鸡粪, 这样可减少鸡脚疾病的发生。舍外设运动场并架网供鸡活动。后备种鸡应采用平养方式, 平养的鸡能有充足的地方活动, 且能常得到光照。这样青年鸡体质健壮, 疾病少, 可培育出优良的生产群。

3 饲料配置

为了获得良好的生长率, 早期饲料的代谢能要高于12130kj/kg。随着日龄的增加, 逐渐降低代谢能。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也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饲料可采用市售的营养成分相似的家鸡的全价饲料, 30~60日龄用青年鸡颗粒饲料。据广东资料介绍, 2月龄后的青年鸡采用自配饲料, 能降低能量和脂肪水平, 从而可避免在出售前沉积较多脂肪而失去野生鸟类的风味, 也可防止留种后备鸡过肥而影响产蛋性能。自配饲料要制成颗粒稍大的碎屑饲料, 珍珠鸡不大喜欢吃过于粉碎的饲料。珍珠鸡还喜欢吃嫩草、青菜, 以及蚱蜢等昆虫。常吃青菜可使羽毛颜色鲜艳, 也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但要注意沾有农药的青菜不能用来喂鸡, 以免引起中毒。

4 珍珠鸡的饲养管理

(1) 珍珠鸡种蛋的孵化期为26d左右。前期孵化温度为38.8℃。23d以后宜采用温度为27.6℃, 相对湿度为55~70%。

(2) 珍珠鸡在育雏期间, 同一日龄和品系的雏鸡应在同一育雏室饲养, 出壳24h内应“喂”水和“喂食”。先给予饮水。育雏应根据具体条件分为地面散养, 地板网饲养和笼养。若采用地面散养, 则冬、春、秋季均应铺以5cm厚的垫草, 夏季则在垫草下面铺上沙土。采用地板网平养时, 网面可用铁丝或木竹制成, 网眼以1.2×1.2cm为宜。这样既可防止网眼夹住鸡脚, 又不致影响粪便落下。网面高度以60~70cm为好。不管采用何种育雏方式, 均要配备并均匀放置水槽和食槽。在条件较好、电力充足的地方, 可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笼育雏。育雏密度以每平方米30~40只为度。刚出壳的雏鸡要生活在35~38℃的保温伞下, 以后每周下降3℃, 直至20℃为止。衡量鸡舍温度合适与否的唯一标准是鸡群的表现:太冷则鸡群扎堆, 太热则鸡张口喘气。在适宜温度下, 鸡群表现精神活泼舒适。育雏室的湿度应保持50~60%, 良好的通气, 尽量做到室内基本无异味。光照强度均匀一致、亮度以不影响雏鸡采食和饮水为宜。为管理方便, 雏鸡出壳后应立即断翅、剪去飞节、注意严格消毒。

(3) 育成鸡要执行全进全出制, 公、母鸡要分开饲养, 在昼夜温度差别不大, 气温偏高的地方, 一般采用开放式鸡舍饲养育成鸡即可, 地面散养, 自由出入。舍内及运动场都要有栖架、水槽、食槽、沙浴地。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10~15只为宜。工作人员进入鸡舍要又轻又稳, 管理要有规律。在鸡舍的墙角处要安装铁丝网, 用以防患珍珠鸡因受惊时发生挤压造成伤亡。注意观察鸡群, 做好鸡群的清洁卫生和防疫工作, 其免疫程序与普通鸡相同。

(4) 四季管理要点: (1) 春季气候转暖, 雨水多, 疾病多, 要定期做好消毒和疾病预防工作。 (2) 夏季是珍珠鸡产蛋季节, 要饲喂优质全价饲料, 供足饮水。注意棚舍内通风, 保持室内干燥。 (3) 秋季气候干燥, 光照时间短, 要供足饮水和青饲料, 并补充光照到17h。 (4) 冬季天气寒冷, 室内温度低, 应尽量保暖, 提高室温, 延长产蛋期。休产阶段适当限制饲养。

5 疾病防治

珍珠鸡的抗病能力较强, 一般很少发病, 用药及免疫程序如下:

1~2日龄, 饮5~10%葡萄糖水;2~3日龄, 饮0.01%高锰酸钾水。

开食3~5日内, 在饲料中加入0.02%土霉素防治雏鸡白痢病。

7~15日龄, 用鸡新城疫Ⅱ系苗滴鼻、点眼或饮水。

10~15日龄和2月龄, 各进行1次驱虫, 可用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片量拌料投服。

15~30日龄和40~50日龄, 各用一个疗程的抗球虫药, 如抗球王、氨丙啉、磺胺类药物等。

30~35日龄, 用鸡新城疫I系或新支H52二联苗免疫接种1次。

养殖中要注意观察鸡群, 发现肠道疾病及时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等药物治疗;发现有营养代谢疾病如瘫痪、跛脚、羽毛散乱等症状, 要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珍珠菜及其栽培技术 篇2

一、植物学特征

珍珠菜株高30~90厘米,为浅根性,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15~20厘米土层中。植株直立,茎呈紫色或青绿色,通常无毛,茎的直径在0.5~0.8厘米之间,分枝能力极强,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个腋芽均可抽出侧枝,因此适宜于多次采收嫩芽叶。茎基部有很强的不定根形成能力,扦插易成活。叶互生,叶片深绿色,呈羽状分裂,叶缘锯齿状,且叶柄长。花比较小,花瓣白色,花期一般有4~5个月,果期也有5~6个月。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珍珠菜喜温,但对温度的要求不严格,当温度在-5℃以下时,地上部叶片会严重受冻,但根茎能安全越冬,在35~38℃的高温下仍可生长良好,具有很强的耐低温和耐高温能力。适宜在土层肥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虽为短日照作物,但植株在较高的光照强度下依旧生长良好。

三、栽培技术

1. 繁殖 可采用种子繁殖,也可采用扦插育苗和分枝繁殖。种子繁殖通常在春季3~5月进行,育苗移栽以4~7月为宜,由于珍珠菜植株分枝能力和形成不定根的能力很强,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分枝繁殖。

2. 整地定植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先将地深耕整平,做成宽120~130厘米、高20~30厘米的畦面,按株行距均为20~30厘米开穴,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20~30千克做基肥,施后覆盖土层。采取分枝繁殖时,选择生长健壮植株,小心挖出后用小刀把各分枝切割开,剪去老根老叶,注意不要损伤到分枝。按株行距要求定植,定植后及时浇定苗水,促其生根。

3. 田间管理 珍珠菜属浅根性作物,根系吸收能力较弱,生长期间应加强肥水供应,才能获得叶片肥厚嫩绿、产量高、品质好的产品。在干旱条件下植株虽然能生长,但叶片小、纤维粗、品质差,因此要及时浇灌;尽管根系也较耐涝,但雨季仍要注意排水防涝。

定植5~7天后,施淡粪水促发根。一般每隔半个月施肥1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钾复合肥10~15千克加尿素5千克。采收后,结合除草松土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三要素配合。要掌握好施肥的原则:弱苗多施、壮苗少施,瘦地多施、肥地少施,晴天水施、雨天干施。施肥量看天、看地、看苗灵活掌握。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珍珠菜的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影响,因此刚进入冬季时,可加扣塑料小拱棚提升温度,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4. 更新复壮 珍珠菜栽种一定年限后,或者种植年限虽然不是很久,但因肥水条件差或者管理不善,地上部分蘖成为密集的株丛,地下部分根条过多、新根少,这时产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更新方法:于冬季以后至春季新芽萌发前,进行深中耕时在老蔸的一边连根挖掉1/3或1/2,这样产量和质量会有明显提高。但这样的办法只能连续进行两次,以后就要将老蔸全部挖掉,重新深翻土地,选苗移栽。

5. 病虫害防治 珍珠菜栽培过程中无明显病害发生,主要虫害有蛴螬、蚂蚁、蛞蝓、蜗牛等。植株地上部分枯死是由根茎蛴螬啃食造成的,可在被害植株根部进行捕杀。珍珠菜含有特殊的芳香物质,采收后的地上部会残留汁液吸引蚂蚁为害韧皮部,要注意防治。地表阴暗潮湿的环境容易发生蛞蝓、蜗牛等为害,可用四聚乙醛(灭蜗灵)颗粒剂防治。

6. 采收 4月份以后定植的珍珠菜40天左右就可采摘,以后每隔15~20天收割1次。采摘适期为植株开展度为20~30厘米,叶片长15~20厘米。如果气温高,珍珠菜的生产就会加快,此时采收的间隔时间可短些。鉴于采收方式对下茬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留茬过低会影响发棵;留茬过高往往侧芽太多,促发侧枝而影响品质),所以收割高度以地面保留2~3厘米,保证主茎生长并抹去全部侧芽为宜。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周宁县农业局 邮编:355400)

珍珠鸡的饲养 篇3

1、珍珠鸡喜干怕湿, 对外界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强, 特别是对炎热的气候环境的耐受力较强。

在鸡舍温度达35℃时, 珍珠鸡仍能保持安静, 甚至产蛋都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2、珍珠鸡仍具有野性, 胆小、机敏、易受惊吓。

一旦遇到意外, 鸡群即出现不安, 发出叫声, 逃避、飞跑或胡乱冲撞, 甚至因惊吓而死亡。因此, 要保持环境安静和有秩序的管理规程。

3、珍珠鸡合群性强, 散养时, 爱集群。

喜食青草、嫩叶、籽实、昆虫等。

4、珍珠鸡两翅发达有力, 善于飞翔, 且活泼好动, 休息时爱攀登于高处, 夜间更是如此。

因此, 珍珠鸡舍内应设栖架, 这样既符合珍珠鸡的生活习性, 又利于珍珠鸡的清洁卫生和减少球虫病的发生。

5、珍珠鸡对异性有选择性, 这也是造成珍珠鸡在自然交配时受精率低的原因之一。

人工授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择偶性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受精率过低的问题。

二、珍珠鸡的饲养管理

1、珍珠鸡种蛋的孵化期为26天左右。

前期孵化温度为38.8℃。23天以后宜采用温度为27.6℃, 相对湿度为55%~70%。

2、珍珠鸡在育雏期间, 同一日龄和品系的雏鸡应在同一育雏室饲养, 出壳24小时内应“开”水和“开食”。先给予饮水。

育雏应根据具体条件分为地面散养, 地板网饲养和笼养。若采用地面散养, 则冬、春、秋季均应铺以5厘米厚的垫草, 夏季则在垫草下面铺上沙土。采用地板网平养时, 网面可用铁丝或木竹制成, 网眼以1.2×1.2厘米为宜。这样既可防止网眼夹住鸡脚, 又不致影响粪便落下。网面高度以60~70厘米为好。不管采用何种育雏方式, 均要配备并均匀放置水槽和食槽。在条件较好、电力充足的地方, 可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笼育雏。育雏密度以每平方米30至40只为度。刚出壳的雏鸡要生活在35℃~38℃的保温伞下, 以后每周下降3℃, 直至20℃为止。衡量鸡舍温度合适与否的唯一标准是鸡群的表现:太冷则鸡群扎堆, 太热则鸡张口喘气。在适宜温度下, 鸡群表现精神活泼舒适。育雏室的湿度应保持50%~60%, 良好的通气, 尽量做到室内基本无异味。光照强度均匀一致、亮度以不影响雏鸡采食和饮水为宜。为管理方便, 雏鸡出壳后应立即断翅、剪去飞节、注意严格消毒。

3、育成鸡要执行全进全出制, 公、母鸡要分开饲养, 在昼夜温度差别不大, 气温偏高的地方, 一般采用开放式鸡舍饲养育成鸡即可, 地面散养, 自由出人。

舍内及运动场都要有栖架、水槽、食槽、沙浴地。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10至15只为宜。工作人员进入鸡舍要又轻又稳, 管理要有规律。在鸡舍的墙角处要安装铁丝网, 用以防患珍珠鸡因受惊时发生挤压造成伤亡。注意观察鸡群, 做好鸡群的清洁卫生和防疫工作, 其免疫程序与普通鸡相同。

4、珍珠鸡应在26周龄时转入产蛋鸡舍饲养, 产蛋鸡应采用笼养和人工授精。

珍珠鸡一般在28周龄开始产蛋, 35周龄达到产蛋高峰, 平均产蛋170枚左右, 其中可孵蛋约150枚, 可获雏鸡120羽。珍珠鸡在进行人工授精时, 公母比例为1:6, 用按摩法采精。公鸡每周町采精两次, 母鸡每5天输精一次。每次每只鸡的输精量10至15微升, 输精深度2至5厘米。

珍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4

1 高标准建园

1.1 选择适宜的园地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较高,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条件良好,无盐碱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建园。

1.2 选用壮苗

选用苗高1.2米以上,嫁接口上10厘米处的直径0.8厘米以上,地上部60-80厘米处具有5个以上的饱满芽,有5条以上的主侧根,根长20厘米以上,须根多,无病虫害的二年生成品苗。

1.3 处理苗木根系

远距离运入的苗木,先用清水浸根10-12小时;近距离运入的苗木可立即栽植。栽前修剪根系,用生根粉、吲哚丁酸或萘乙酸水溶液喷布根系,以促进根系伤口愈合,促发较多的新根,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

1.4 栽植密度与行向

可按2米×4米或3米×4米的株行距定植,行向以南北向为宜,通风透光。

1.5 挖沟(穴)施肥

株距为2米的,栽前挖深0.6~0.8米、宽1米的栽植沟;株距为3米的挖深0.6~0.8米、直径1米的栽植穴。表土与底土分别放置。沟底铺20厘米厚的破碎花生秧或苜蓿,按每公顷腐熟的有机肥45吨、果树专用肥750千克的标准与挖出表土和行间的表土混合均匀后回填,填至距沟(穴)口15厘米时踏成丘状,灌入透水,促使土壤沉实。

1.6 精心栽植

宜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至植株萌芽前栽植。栽时,放人苗木,舒展根系,填人与肥料混合的碎湿表土,要求边填土边微微晃动苗木,填平后再踏实,以促使根土密接。栽植的适宜深度为根颈部与地面相平。栽后灌透水,保证苗木对水分的需要。3-4天后松土,再顺行向覆盖1米宽的无色地膜,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栽植成活率、加快苗木生长。根据天气和地表温度情况,于4月上中旬揭膜。

2 配置授粉树

虽然珍珠油杏自花结实率较高,但配置授粉树可以提高产量和果实商品率。要求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可育花粉量大,与主栽品种授粉亲和性好,并有较高的经济栽培价值。可根据栽植面积大小选用1~2个授粉品种,授粉品种可选用金太阳杏、麦黄杏等。栽植面积小的可按8:1的比例采用中心式配置;栽植面积大的可按4:1~6:1的比例采用行列式配置。

3 加强土肥水管理

3.1 土壤管理

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灌水,3~4天后浅中耕5厘米左右,疏松土壤,然后在树盘内覆盖无色地膜,以起到增温保墒,提早根系生长,增强根系吸收机能,增加营养水平的作用,为树体的春季生长和开花、幼果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4月上中旬揭膜。6月中旬以前,根据灌水和降水情况中耕除草2~3次。6月下旬松土后全园覆草15厘米厚,草上压少许土,以防风吹。覆草可有效降低地温,减少蒸发,防止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结构,给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10月中下旬,结合扩穴深翻将覆盖的草一并埋入施肥沟内。3年内株间和行间全部深翻一遍。以后每年在行间结合施基肥隔行深翻60厘米。10月下旬在距树干1米处向外翻刨树盘,深度由里向外10~20厘米。

3.2 科学施肥

萌芽前施腐熟的人粪尿10千克,株或尿素0.5-1千克/株,谢花后施尿素1.0-1.5千克/株,果实膨大期施果树专用肥1.0-1.5千克/株。展叶后、幼果期各喷施2次0.3%的尿素水溶液,间隔期15天;采果前30天和20天各喷施1次0.3%的磷酸二氢钾+0.2%的光合微肥。10月中下旬施入优质有机肥,2~3年生树每公顷施45吨,4年以上树每公顷施60~75吨。

3.3 适时灌排水

除每次土壤施肥后灌水外,重点保证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的水分供应。花期不宜灌水,采果前15天后应适当控水,其他时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和降水情况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4 合理整形修剪

4.1 适宜树形

树形与栽植密度密切相关。株行距为2米×4米的适宜采用自由纺锤形树形。干高60厘米左右,树高2.5米左右,冠幅2.5~3米,在中心干上均匀着生10个左右的小主枝,基角70°~80°,相邻两个小主枝间距20厘米左右,主枝粗度不超过中心干粗度的1/2,主枝上配置中小枝组,枝组粗度不超过主枝粗度的1/2。株行距为3米×4米的适宜采用小冠疏层形树形。干高50~60厘米,树高和冠幅均为2.5~3米。全树5个主枝,分2层排列,层间距80~100厘米。第1层3个主枝均匀分布,层内距20厘米左右,主枝基角70°,每个主枝上着生2个侧枝,第1侧枝距中心干60厘米左右,第2侧枝距第1侧枝50厘米左右。第2层的2个主枝与第1层主枝插空分布,其上不留侧枝,直接配置各类枝组。

4.2 修剪

定植后在距地面80厘米处定干,剪口下20-30厘米是整形带。萌芽前在整形带内选方位适宜的饱满芽在其上刻芽,促其萌发抽枝。选位置居中、直立向上生长的健壮新梢作为中心干延长枝,在其下选方位适宜的壮枝作为主枝,秋季通过拉枝调整主枝基角和方位角。冬季修剪时,自由纺锤形树形中心干延长枝剪留60~70厘米,小冠疏层形树形中心干延长枝剪留80-90厘米,促其分枝,以后按树形要求在中心干上选留其他主枝。自由纺锤形树形的小主枝一般不短截,使其单轴延伸;小冠疏层形树形的基部3个主枝剪留70-80厘米,以促其分枝,以利选留侧枝。树冠达到预定大小后落头开心,对主枝延长枝采用缩放结合的方法维持树冠大小。自由纺锤形树形的中心干上不留辅养枝。小冠疏层形树形尽量多留辅养枝,但应采用轻剪长放拉平的方法缓和长势,促其早成花结果,待影响主枝生长时,逐年回缩直至疏除。

生长期及时疏除中心干延长枝和主枝延长枝的竞争枝以及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和无空间的背上直立旺枝,维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对有空间的直立枝,在其长至30~40厘米时,用“弓”形开角器开角或采用拧梢的方法使其平生。生长旺的斜生枝长至30厘米时摘心。6月份对结果较多的下垂枝进行吊枝。

5 注重花果管理,提高果实品质

开花前2~3天引人蜜蜂,先使其适应果园的环境,以便花期传粉,每公顷需5箱蜂,也可在盛花期喷施0.3%的硼砂或15毫克,升的赤霉素以促进授粉受精。若花期遇不良气候条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确保当年产量。合理疏花疏果是使树体合理负载、促进果实发育、保证果实均匀一致、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和实现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疏花在盛花期进行,适宜花间距平均为5~8厘米。疏果分2次进行,第1次在幼果长至黄豆粒大小时,疏去黄萎果、小果、枝杈处无生长空间的果,留果量比定果多20%~30%;第2次在果实直径达到1.5厘米时进行定果,主要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并生果、朝天果、附近无叶片的果,留侧生果、下垂果。定果可按果间距8~10厘米留1个果;也可按果枝类型留果,花束状果枝留1个果,短果枝留1~2个果,中果枝留3~4个果,长果枝留4~5果,徒长性果枝留5~6个果。

6 严防病虫害

珍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5

硬件容错技术和软件容错技术经常被结合使用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目前容错技术主要是基于解析模型和智能容错控制方法, 但是由于实际系统建模困难等因素, 导致容错控制理论主要应用于重大科研项目中, 而一般性的自动化过程使用较少。

在研究珍珠岩混料系统工艺基础时, 引入容错技术以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兼顾企业投资成本, 采用对故障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的方式对关键工艺进行硬件冗余。在设计容错控制器时, 采用三级故障检测与分离的方法来快速、可靠地定位故障源, 并整合硬件资源, 力求小故障“容错”不停车, 在线检修;大故障“分离”降效率, 离线检修。确保混料过程在保持规定性能或在可接受的性能降级指标下, 持续稳定运行。

1 混料系统工艺设计

珍珠岩吸声板为一种装饰材料, 主要用于对隔离噪音要求较高的场所。珍珠岩混料系统是吸声板自动生产线的主要辅助工艺系统, 为了满足生产线对原料大的需求量, 就要求混料系统必须有很高的可靠性。因此在设计中采取硬件容错和软件容错两种方式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1~3]。

在确定系统方案之前先规划工艺路径, 如图1所示。

图1表示将整个工艺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 其主要内容与相互之间的关系简述如下:

将硅酸钠固体直接放入水玻璃池中配制水玻璃, 使其与水充分反应、液化;待溶液温度冷却到40C°以下后用螺杆泵将水玻璃溶液输送至配料池;在配料池中按一定质量配比加入其他要求的物料制备成粘合剂, 电机搅拌, 使均匀混合;之后用泵将粘合剂输送到供料罐中储存备用;比例调节阀、流量计等构成流量控制系统, 精确控制粘合剂的流量, 同时利用定量给料器精确地从储料仓中框取出设计体积量要求的珍珠岩粉料, 导入混料搅拌站搅拌;使得粘合剂均匀地浸渍在珍珠岩粉料表面;最后采用振动筛振动的方式, 将直径大于1.5mm的颗粒剔除后, 经导流槽分流, 即完成混料工艺。

2 混料系统硬件容错设计

在工艺基础上, 对系统的可靠性需求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能够明确系统中潜在的功能风险, 为具体方案设计提供依据;二是能够预测系统中的技术重点或难点, 利于提前准备和针对性设计;三是能够节省潜在设计成本, 因为提前预测了潜在影响因素, 并准备了解决方案。

2.1 混料系统中各工艺重要性评估

工艺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器件的可靠性 (前提是设计工艺的原理必需可靠) , 在本混料系统中主要使用泵、电机, 电动阀门、比例调节阀, 流量计、液位计等器件, 输送的液体物料具有一定粘性和腐蚀因而这些器件可能堵塞和腐蚀, 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确定方案之前应对各工艺的特性认真分析和论证, 只有了解工艺“现在的状况”和“可能的状况”才能应对“潜在的状况”。结合工程经验对混料系统的各个工艺的重要性做出评估, 如表1所示。

表1中故障影响是假设功能块出现故障后, 在人工干预情况下对系统连续运行影响程度的估计。

2.2 混料系统硬件冗余度设计

冗余设计, 强调尽量防止单元出现故障, 但保证单元不出故障是很难实现的;容错设计则首先承认各单元会发生故障, 进而设法保证单元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系统仍能完全正常地工作。容错, 就是增加了系统容忍故障的能力, 冗余是容错必不可少的环节[4]。

此系统主要采用“热备份”的方式对关键结构进行局部冗余设计, 因此选用并行结构的处理方式, 即每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具有相同的功能目标, 这一目标可以是产生一个控制信号 (相应于控制器或调节阀的情形) , 或预测一个过程参数 (相应于检测仪表情形) [5], 其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这种并行处理结构, 能提供n个可能的用于产生输出Y的解决方法, 由此可以保证产生的输出Y的潜在可靠性。

图2中, {Xn}为第n个输入参数子集, Fn (Xn) 是第n个处理器的算法, Y为输出, 即为:

式 (1) 中{X1}…{Xn}为n个不同的输入信号经式 (2) 中相对应的不同算法F1 (X1) …Fn (Xn) 而最终获得相同的输出效果Y。假设单回路输出的可靠度为RS=0.7, 当一回路出现故障而采用两回路连机联机监控, 其可靠度为:

当采用n冗余结构时, 其输出可靠度为:

由式 (3) 、式 (4) 计算结果可知冗余结构层数越多系统输出的可靠度就相对越高, 但技术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冗余度的设计要兼顾技术成本, 利用上述模型并参考表1的评估结果, 对混料系统进行硬件冗余度进行设计, 如表2所示。

2.3 混料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

表2根据并行结构模型对混料系统进行热备份, 结合技术成本和维护成本以及现场工人技术能力, 对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解, 把一些技术难度特别大, 或者技术成本特别高的工艺采用自动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系统可靠性。其硬件系统原理图如下图3所示。

图3中A1、A2为配制水玻璃的两个液化池;B、B1、B2为输送水玻璃系统, B为输送管道及电动阀门, B1、B2为两组螺杆泵为输送提供动力;C为粘合剂配制池;D、D1、D2为输送粘合剂系统, D为输送管道及上的电动阀门, D1、D2为两组螺杆泵;E、E1、E2、E3为流量控制系统, E为输送管道及上的电动阀门、过滤器, E1为液下泵, E2为电磁流量计, E3为比例调节阀;F、F1为精确取料系统, F为精确取料器, F1为固体物料储料仓;G为混料系统;H为振动除杂系统;I、I1为排污系统, 结合输送系统定时清理管道内壁污垢, 对混料系统起养护作用。

3 混料系统软件容错设计

混料系统工作流程复杂、工作环境嘈杂、电磁干扰强烈因此低沉本的单片机控制系统无法适应, 故选择PLC作为核心控制器。PLC本身可靠性高, 但其外部设备, 如输入、输出元件、设备及信号线路等的故障率却很高[6]。

因此, 除了要求控制系统硬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外, 利用系统中不同部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功能上的冗余性, 设计适当的容错算法就可以减小当某些部件出现故障时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使系统的性能维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即为解析冗余设计[7]。解析冗余分为重构容错控制和鲁棒容错控制, 其中重构容错控制又分为在线重构和离线重构两种模式。离线重构适合于可能的故障模式事先已经知道, 控制规律可以事先离线确定的情况, 根据检测到的故障把控制器切换到事先设计好的相应的容错控制器中。

3.1 故障检测与分离

在本混料系统中由于硬件资源熟悉, 故障模式清楚, 控制规律已知, 适合采用离线重构的方式设计控制器。虽然已知故障模式, 但却并不清楚故障源, 因此一种可靠地故障检测、定位方法远比控制器本身设计要重要得多。根据目前容错控制理论的应用介绍中虽有多种模型但并不适合本控制系统, 因此在参考故障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8~10], 设计出适合本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模型, 即三级故障检测与分离模型, 如图4所示。

模型第一级使用超时限故障检测法, 快速判断是否发生故障;第二级使用延时复检法核查故障是否为偶发故障, 该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系统对偶然因素造成故障的误判;第三级对第二级判定的故障进行确认, 即利用内在逻辑关系判断是其他设备故障造成虚假故障还是设备本身故障, 以及细分为何种故障;由第三级判定的故障, 也并非真正的故障, 仍可继续向下判别, 但这样做需要进行大量的运算, 消耗控制器大量内部资源。事实上经由第三级判定的故障已经可以较详细的确认故障类型, 误判的可能性非常小, 继续判断已无必要。

3.2 调节阀容错控制器设计

电动比例调节阀是流量控制中最关键的器件之一, 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工艺的可靠性, 因此它的故障识别至关重要, 故以电动比例调节阀为例 (以下简称调节阀) 说明如何使用三级故障检测与分离模型设计调节阀容错控制器。

调节阀自带位置反馈通过模拟量通道读入PLC中, 其输出为PLC读取电磁流量计数值后经过PID运算控制器计算输出控制值, 该值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控制调节阀。管道中流量变化主要是液下泵输出的不恒定以及混料器间歇性工作 (取料和排料时暂停粘合剂的供应) 造成。其调节阀故障检测与分离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中PLC输出调节阀控制值后检测调节阀位置反馈值, 由于PLC输出与调节阀响应存在一定的延时, 因此判断反馈值的变化趋势是否与输出值一致, 若果一致则表明调节阀状态正常;反之, 需要延时0.5s后重新检测判断, 如果正常, 则之前为偶然误差, 可以对偶然误差进行计数, 当超过一定数量后则需对调节阀进行检修等操作。若果复检时仍然不正常则利用其余流量计的内在关系, 通过比较流量计先后的读数值, 判断是否与输出控制值相对应 (此处阀门开度与流量值为正逻辑) , 若一致则可初步断定该故障为调节阀位置反馈异常, 可能是由于反馈线路或位置检测器件出现故障, 此故障为可忽视故障, 只需在正常停车后进行检修即可, 不影响正常生产;若果比较后发现不一致则判定其为调节阀输入故障, 该故障易导致该器件无法使用, 必需使其“离线”检修, 由PLC决策启用备份调节阀等相关器件, 继续工作。

混料系统中其他功能器件的控制模式与此类似, 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当系统完成故障检测后便可以进行控制决策。由于已知故障类型, 和冗余资源, 按照故障类型进行决策控制, 并将相关信息在工业触摸屏显示, 即完成了容错控制器的设计。

3.3 调节阀容错能力检验

一套完善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除了精心设计与精准安装外, 现场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此系统工艺过程复杂, 器件种类繁多, 调试难度极大。为保持与上文的连贯性, 在此只继续对调节阀容错控制器容错能力测试进行说明。当整个系统具备初步运行能力后, 对整个系统的容错能力按模块进行测试。在分析系统安全性后针对调节安排如表3所示试验。

表3中设计4次试验主要用于检验控制器的容错能力, 第1组试验不进行任何改变;第2、3组训练故障检测与分离能力, 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说明这种故障识别模式具有一定分辨能力, 第4组试验与预期不一致是因为切断液下泵电源, 触发了液下泵状态检测开关被识别为线路故障, 系统自动启动备用资源, 同时该部分进入“离线”模式, 这种结果显示出系统内各器件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十分紧密, 在提高容错能力的同时, 也对故障的检测有更高的要求, 倘若检测故障失误可能导致系统异常, 因此在后续调试中还需要设计更加详细的故障处理机制。图6为表3中第四组试验状态显示图。

注:为便于显示, 交互界面将整个硬件资源按控制模式进行了划分, 因此与图3有所区别。

图6中为切断调节阀输入控制信号后状态显示, 由于系统识别出液下泵“断电”, 该故障被定义为严重 (故障器件指示灯点亮) , 所以系统将此部分器件全部“离线” (图中红色线条表示) , 同时启动备用资源 (图中绿色流动块表示) , 继续生产。

4 结束语

可靠性一直是自动控制中追求的目标, 而成本是企业最现实的问题, 因此在此混料系统设计时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生产工艺并结合工程经验, 用故障危害程度评估的方式将可靠性与成本有机结合, 共同作为冗余度的标准, 完成了硬件冗余设计。利用三级故障检测与分离的方法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源并设计容错控制器, 通过后期容错能力测试完善软件设计。

经过现场实际调试发现, 该方法通过采用硬件冗余, 以时间换取可靠性的方式, 提高了整个系统鲁棒性, 实现了精确化的混料工艺, 具有工艺简单, 混料精确, 效率高, 品质好, 便于连续作业和实际操作, 以及在线检修的方式等优点。

参考文献

[1]白锐, 佟绍成, 柴天佑.氧化铝生料浆制备过程的智能优化控制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3, 28 (4) :525-530.

[2]Martnez R, Castillo O, Aguilar L T.Optimization of inter-val type-fuzzy logic controllers for a perturbed autonomous wheeled mobile robot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Information Sciences, 2009, 179 (13) :2158-2174.

[3]高淑敏, 费玉华.基于PLC的动态系统故障诊断与带故障运行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 30 (9) :868-871.

[4]孙怀义.冗余设计技术与可靠性关系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7, 28 (11) :2089-2092.

[5]Relex Software Co.&Intellect.Relaibility:A practitioner’s guide[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ntics Press, 2005.

[6]郑亮, 蒋大明, 戴胜华.PLC可靠性分析与冗余设计[J].工矿自动化, 2005, 2:58-59.

[7]刘小雄, 章卫国, 黄宜军.解析余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 13 (7) :710-747.

[8]胡延平, 赵林峰, 赵斌, 等.基于容错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故障诊断系统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 (1) :20-23.

[9]Liberzon D, Morse A S.Basic problems in stability and design of switched systems[J].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 1999 (10) :1-19.

珍珠绿色染色技术研究 篇6

珍珠是宝石中的“皇后”, 它以珠光灿灿, 圆润凝重而深深吸引着古今中外的女士们。珍珠可分为海水珠和淡水珠两种, 它们在成分、结构和外观特征上有一定差异。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在内部结构和外观上也存在不同。为了使珍珠的色彩看上去更加迷人, 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各色珍珠的需求, 国际上通过多种染色方法得到染色珍珠。我国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对珍珠染色技术进行研究, 但至21世纪初, 大部分还只相当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珍珠加工水平。我国的珍珠加工技术有待提高。

1997年, 潘炳炎对珍珠染色选用的染料、染色剂、染色方法等都进行了说明。2004年, 周佩玲、杨忠耀也对珍珠的前处理、漂白、增白及染色等优化处理方法的具体过程进行了研究。

本次实验拟对白色珍珠进行染色。实验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 运用试探性实验和正交实验等方法, 找出最佳实验方案, 最终得到绿色的染色珍珠。

1 珍珠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

1.1 珍珠的基本性质

珍珠是由珍珠贝类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所分泌的壳角蛋白和碳酸钙结晶围绕成一个核心重叠沉积而成的物体。

珍珠的化学成分[1]:珍珠所含无机物为91%~96%, 有机质为2.5%~7.0%, 水为0.5%~2.0%。

珍珠的矿物组成:优质珍珠矿物成分一般以文石为主, 少量方解石;劣质珍珠则以方解石或有机质为主。

颜色:珍珠的颜色包括珍珠体色、伴色与晕彩。珍珠体色指珍珠本体所具有的颜色, 它取决于珍珠本身所含有的各种色素和微量金属元素。

光泽:珍珠光泽。

密度: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0~2.80g/cm3, 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略有差异。

硬度及其它:珍珠的摩氏硬度一般为3.1~4.5, 优质珍珠的硬度略大于劣质珍珠。海水珠折射率为1.532~1.685, 淡水养殖珠为1.495~1.625。珍珠的抗压强度一般在6.0~7.0MPa以上, 抗压强度愈大, 珍珠质量愈好。珍珠多数不透明, 少数为半透明、透明。珍珠在长、短波紫外线下有亮的浅蓝白色、浅蓝、淡黄、粉红色荧光, 有时无荧光。X射线下发黄白及绿色磷光。

1.2 珍珠的鉴定特征

珍珠的微形貌特征:显微镜下, 可见珍珠表面有各薄层堆积所留下的形态各异的花纹, 扫描电镜下可看到这些条纹表现为叠瓦状的碳酸钙结晶层。

内部结构:天然珍珠的内部结构是以文石小片的长轴方向呈放射状排列, 构成同心结构。

X射线照相术:在X光线照射下, 天然珍珠可显示为一完整由外向中心的同心圆线;无核养殖珍珠, 也显示为一系列同心线条, 但中心部位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中空部分;有核养殖珍珠, 则在同心圆结构的核的部位出现围绕核部的一条强的线。

1.3 珍珠的颜色[2]

珍珠的颜色包括珍珠体色、伴色和变彩。珍珠体色是珍珠本体所具有的颜色, 体色是由珍珠所含有的色素离子形成的。

珍珠的体色按其主要色调分为五大色系, 分别为:

(1) 白色系以白色为底色的珍珠, 有纯白、奶白、黄白等。

(2) 红色系各种红色及带红色调的珍珠, 如粉红、玫瑰红、紫红等。

(3) 黄色系各种黄色的珍珠, 乳黄色、淡黄色等。

(4) 深色系黑、蓝黑、灰黑、蓝褐、紫褐色等。

(5) 杂色系同时含有两个色系的珍珠。

珍珠的伴色是珍珠本身颜色之上的表面颜色, 叠加在体色之上。伴色是物理光学效应, 是由珍珠表面和内部珍珠层对光的干涉、衍射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珍珠是由文石、方解石晶质薄层累积排列堆积起来呈同心圆状的放射状球体, 珍珠表面的反射光与内层反射光的干涉及珍珠各薄层之间的干涉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伴色、似彩虹色。伴色主要有粉红、蓝和绿色等。

变彩的颜色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彩虹色彩, 大多数是混合在一起成为伴色。淡水珠的变彩多混为伴色。

总之, 珍珠的颜色是由其体内的各种色素离子及一些特殊的物理光学效应所形成的, 如干涉、衍射、色散等。

1.4 珍珠颜色的影响因素[4]

1.4.1 珍珠颜色的外部影响因素

影响珍珠颜色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母贝的体色、植入珠核和外套膜小片的颜色、养殖水体中的微量元素、水体的温度、pH值、浓度等。此外, 外界的一些无规律变化如暴雨、寒潮、赤潮、水体的污染、病虫害、污泥侵入等也会影响珍珠颜色的变化。

1.4.2 珍珠颜色的内部影响因素

影响珍珠颜色的内部因素主要有有机色素如卟啉和类胡萝卜素、金属元素如Fe、Mn等和有机质如干氨酸、赖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等。内部因素是珍珠致色的本质原因。珍珠颜色的成因很复杂, 影响因素众多, 目前广为接受、在很多文献中都提到的是金属卟啉致色。

2 珍珠染色的实验准备

2.1 实验目的与原理

本实验是对市场上已经做过处理的白色养殖珍珠进行染色, 使其在不失去珍珠光泽的情况下染成绿色系列的珍珠, 通过多组实验得到最佳的实验条件, 最终得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染色珍珠。

利用化学着色法使其染色, 通过无机颜料或有机染料浸泡颜色灰暗或色彩不理想的珍珠, 得到人们所喜爱的颜色。将经过脱水处理的珍珠放入绿色有机染料中, 染料会通过孔隙进入珍珠, 逐渐从表面到达珍珠内部。染料的扩散是一种浓度平衡的过程, 即当珍珠表层的染料向浓度低的珍珠内部扩散, 而染液中的染料则不断地补充到珍珠的表面。

2.2 珍珠染色实验所用的药品和仪器

(1) 药品

(2) 仪器

带温度控制仪的可用于加热的恒温干燥箱一台

2.3 珍珠染色的前处理及相关条件确定

(1) 染色前处理

(1) 膨化处理

(2) 脱水处理

(2) 珍珠染色溶剂的配置和相关条件的确定

(1) 溶剂的选用:采用水染与酒精染相结合, 同时加入丙酮。

(2) 表面活性剂的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CH3 (CH2) 11SO4Na≥59%)

(3) 实验温度范围选择:35℃~45℃。

(4) 助渗剂的选用:碘化钾 (KI≥98.5%)

3 珍珠染色实验过程及分析

3.1 珍珠的试探性染色实验

进行珍珠绿色染色实验时并不知道应选用哪种染色剂染色效果最好, 因此进行了几组试探性实验。

(1) 试探实验1:染色剂选用绿色硫酸镍溶液

配制染液:硫酸镍溶液∶乙醇∶丙酮=12∶6∶2, 助渗剂KI为0.5g,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5g, 染色温度36℃。

实验结果及分析:配制后溶液为淡绿色溶液, 加热9小时, 但珍珠并未上色, 表面产生微褶皱状, 珠光一定程度受损, 说明硫酸镍溶液不能使珍珠染色。 (如图2 (a) 、图3)

(2) 试探实验2:染色剂选用甲基绿

配制染液:染料甲基绿0.8g, 溶剂比 (蒸馏水∶乙醇∶丙酮) 为10∶6∶4, 助渗剂KI为0.5g,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5g, 染色温度36℃ (注:同时另配两杯染液, 染料甲基绿分别为0.5g、1.2g;溶剂比分别为12∶6∶2、18∶1∶1;其他条件均相同) 。

实验结果及分析:染液呈浓绿色 (或蓝绿色) , 加热9小时后, 珍珠染上淡蓝色, 珠光虹彩均很好 (这颗效果最好用于对比, 其余两颗一颗为蓝绿色另一颗也为蓝色) , 说明甲基绿不能使珍珠染上绿色, 只能使珍珠染上蓝色或蓝绿色, 只是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多会使珍珠的绿色调稍加深。 (如图2 (b) 、图3)

(3) 试探实验3:染色剂选用绿色直接染料[5]

配制染液:绿色直接染料1g, 溶剂比 (蒸馏水∶乙醇∶丙酮) 为12∶6∶2, 助渗剂KI为0.5g,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5g, 染色温度36℃。

实验现象及结论:加热时间为12小时, 珍珠染上浅绿色, 但颜色不均, 呈斑块状, 珠光受损, 且表面光洁度也严重受到腐蚀 (分析是由于珍珠浸泡时间过长所致) 。绿色直接染料可使珍珠染上绿色, 只要缩短浸泡时间会使珍珠受损较轻, 且染料用量稍加大或许会使珍珠染上较好的绿色 (如图2 (c) 、图3) 。

3.2 珍珠的正交染色实验

通过试探试验, 选取绿色直接染料为较好的实验染料, 再通过正交试验, 获取最佳的实验条件。经考虑, 将绿色珍珠染色实验采用三水平三因素的正交试验, 各因素和水平划分如下:

因素一:绿色直接染料用量: (1) 1g/20ml; (2) 1.2g/20ml; (3) 1.4g/20ml

因素二:溶剂比例 (蒸馏水∶乙醇∶丙酮) : (1) 12∶6∶2; (2) 10∶8∶2; (3) 18∶1∶1

因素三:染色温度: (1) 35℃; (2) 40℃; (3) 45℃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助渗剂KI均设为恒定值, 均为0.5g/20ml, 溶液配制为20ml。

3.2.1 列出正交表进行实验 (表1)

3.2.2 实验步骤及方法

将实验按加热温度分成三组进行, 每一组按确定的正交实验表数据在容积为50ml的烧杯中配置20ml溶液, 放入作过预处理的珍珠之后用塑料保鲜膜密封烧杯, 用橡皮筋勒紧烧杯口, 使烧杯内的药品尽量少挥发出来。这样既能减少药品的损耗又能使实验数据尽量精确。之后把密封好的烧杯放入带温度控制仪的恒温干燥箱中加热, 将三次实验温度分别设为35℃、40℃、45℃。因干燥箱内温度偏低故需随时测试箱内温度使其与实验设计温度保持一致。

3.2.3 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正交实验珍珠所染颜色如图4、图5)

35℃的一组实验:共加热19小时, 加热5小时时观察均未上色, 但实验 (1) (6) (8) 均带绿色调, 且实验 (6) 最浓。

实验 (1) :三者中上色最慢, 珍珠染上很淡的蓝绿色, 珠光受损较厉害。

实验 (6) :三者中上色最快, 珍珠染上淡黄绿色, 珠光稍微受损。

实验 (8) :珍珠染上淡蓝绿色, 珠光受损最厉害, 表面有少量染料残留。

40℃的一组实验:共加热18小时, 加热5小时时观察实验 (2) 带淡蓝绿色调。

实验 (2) :珍珠染上淡的蓝绿色且表面附有大量绿色染料, 珠光受损最厉害。

实验 (4) :珍珠染上很淡的蓝绿色, 且珠光受损较厉害。

实验 (9) :珍珠染上淡黄绿色, 珠光有一定程度的受损。

45℃的一组实验:共加热21小时, 加热5小时时观察实验 (5) (7) 染上很淡的蓝绿色。

实验 (3) :珍珠染上淡黄绿色, 珠光三者中受损最轻。

实验 (5) :珍珠染上淡蓝绿色, 但表面有染料附着, 不易清洗。

实验 (7) :珍珠染上很淡的蓝绿色, 珠光有一定程度受损。

从整体对比来看, 实验 (1) (4) (7) 珍珠均染上淡蓝绿色, 实验 (4) 珍珠光泽最强, 受损最轻, 故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过长会造成珍珠腐蚀;实验 (2) (5) (8) 均有大量染料附着于珍珠表面不易清洗, 影响了珍珠的美观且不利于染色;实验 (3) (6) (9) 珍珠均染上淡黄绿色, 且其光泽与同等条件下其他较强, 三者相比之下实验 (6) 光泽最强, 颜色也似乎最浓, 其效果也是这个正交试验中最好的一颗。本次试验的最佳实验条件应为:染料1.2g/20ml, 溶剂比例 (ml) 18∶1∶1, 染色温度35℃。

实验结果表明, 温度越高上色速度越快, 珍珠染上颜色后应马上停止加热, 因为继续加热不但不会使颜色加深而且会使珍珠受损。绿色染料成色不太稳定, 溶剂比例对它影响很大, 实验证明用它染色最好使用水染, 因为加大酒精比例不仅会使染料溶解后偏向蓝绿色, 而且还会使染料附着于珍珠表面不易清洗。

4. 结论

通过对市场上已做过漂白、增光等处理的白色养殖珍珠进行实验室人工染色技术的研究分析, 在实验设计和分析中采用了试探性实验、正交实验, 得出以下结论:

1、在珍珠染色之前, 需对珍珠进行预处理, 如清洗、打孔、膨化处理、脱水处理、漂白处理等。而且膨化处理、脱水处理对染色效果影响很大, 对于利用渗透原理染色的珍珠只有当珍珠核和珍珠层间有足够多的缝隙和空隙时, 染料才能更好地进入珍珠内部。膨化处理过的珍珠内部的缝隙和空隙间通常会有吸附水, 只有把这些水分驱除染料才能最终留在珍珠内。

2、利用渗透原理染色珍珠时, 溶剂中含有酒精、丙酮量大时的染色速度比量少的速度快, 而且染出来的珍珠颜色均匀。前提条件是:要保证酒精、丙酮在实验中不会与其它药剂发生破坏染色的化学反应。

3、染色实验中较好实验方案为:绿色直接染料用量为1.2g/20ml, 溶剂比 (蒸馏水∶乙醇∶丙酮) 为18∶1∶1, 染色温度为35℃, 助渗剂与表面活性剂均为0.5g/20ml。在次实验中所用绿色直接染料不稳定, 当蒸馏水比例增大时所染颜色较好, 建议使用水染法。

参考文献

[1]李娅莉, 薛秦芳.宝石学基础教程 (第二版) [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4.128-132.

[2]周佩玲, 杨忠耀.有机宝石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4.19-71.

[3]王惊涛.珍珠的致色机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 2001.6.5.

[4]杨明月, 郭守国, 史凌云, 王伟忠.淡水养殖珍珠的化学成分与呈色机理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4, 6 (2) :10-14.

[5]杨薇、杨新玮.国内染料工业现状——几类水溶性染料的发展 (一) [J].上海染料, 2002, 30 (2) :1-9.

[6]吴广州, 王慧, 翁文剑, 韩高荣, 杜丕一.淡水养殖珍珠的化学染色及其对珍珠表面形貌的影响[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6, 8 (2) :9-13.

上一篇:学琴兴趣下一篇:光电转换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