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培育

2024-12-22

珍珠培育(精选3篇)

珍珠培育 篇1

摘要:北海市源龙珍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翡翠珍珠培育方法”专利技术,应用ST生物技术和细胞生长分泌的原理,在自然海洋环境下通过培植珍珠母贝及关联互补的通理性研究,使珍珠母贝培育出呈透明或半透明翡翠效果的翡翠珍珠。培育出的翡翠珍珠在源生色彩方面具有耐温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增加了我国翡翠珍珠花色品种,提高了珍珠的性价比。该技术实现对海洋农业、珍珠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技术工艺、技术规范可为我国发展翡翠珍珠养殖、增加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翡翠珍珠,培育,技术工艺,技术规范

广西的海水翡翠珍珠通过优化培育为南珠,创造了一个珍珠新品种,对提高南珠的国际竞争力,振兴南珠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海水养殖南珠中的翡翠珍珠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在首饰、珠宝、服饰等应用广的特点,北海市源龙珍珠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加大了优化培育养殖翡翠珍珠的研发工作,由公司自筹资金并组织相关科研单位人员参与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对翡翠珍珠产业化养殖技术的研究作了大量工作,解决了环境气候变化大、季节性海水比重变化大,母贝术前处理与插核技术、管养潮差现象影响育珠成活率和商品珠率低等有关问题,逐步提高了育珠成活率、源生色控率和商品率,进一步完善了规模化培育养殖翡翠珍珠产业技术及养殖的技术规范,积极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海水翡翠珍珠养殖,提高珍珠品质和市场价格,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效益。

1 实验材料

1.1 育珠珠母贝

育珠珠母贝采用合浦马氏珠母贝,选择1.5~2.5龄无病虫害、健康强壮、生长旺盛、壳厚达到5.5 cm以上的母贝作育珠植核母贝使用。

1.2 育珠珠核

育珠珠核采用淡水贝类贝壳制作最好。要求贝壳厚度大于3 mm,比重、元素所含成分接近珍珠,光泽度好。制作时将贝壳切成正方形小块,然后粗磨去边去角,制成圆粒、粒圆滑、抛光、光洁纯白的珠核,用ST通理性生物技术处理液处理备用。

1.3 插核工具

插核工具包括开口器、固定器、解剖刀、剪刀、镊子、小刀片、解剖盘、小板片、棉球、滴管、手术架、创口刀、送片针、通道针、送核器、整圆器等。

1.4 培育方料配置

包括由本公司自主研究的ST通理性生物技术处理液A、B、C配方以及营养剂、手术伤口生肌消炎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技术路线

翡翠珍珠培育研究采用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2 技术方案

合浦马氏珠母贝是广西北部湾南珠育珠的优势品种资源,它适应性强,对栖息环境、饵料和摄食方式、生长和繁殖生存区域等要求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翡翠珍珠的培育主要是以马氏珠母贝为贝体,采用自主研发的“一种翡翠珍珠培育方法”专利技术,应用ST生物技术和细胞生长分泌的通理性原理,在自然海洋环境下通过培植珍珠母贝,使珍珠母贝优化培育出呈透明或半透明翡翠效果的翡翠珍珠。

2.3 技术原理

项目以合浦马氏珠母贝为贝体,通过ST通理性生物技术,促使母贝体源细胞异体吸纳分泌物质,其分泌物质将植入珠母贝异物,在母贝体内诱导其促使母贝生殖系统色线转化产生分泌带异体分泌源生色彩,母贝通过ST通理性的源生色彩分泌吸纳产生的散石结晶翡翠效果现象,母贝生产翡翠效果现象,工艺创新突破水晶体结晶形成的翡翠效果。

2.4 技术措施

(1)应用合浦马氏珠母贝培育翡翠珍珠养殖技术研究,采用的技术措施研究包括应用ST通理性生物技术培育养殖珠母贝和细胞异体吸纳分泌物质的技术控制,具体包括育珠母贝生长环境、生态环境优选、源生色彩稳实技术、养殖培育技术、养殖管理等技术措施研究。

(2)课题通过在北海市南珠示范基地海区进行试验规模化养殖推广,推广南珠生产基地有玉塘、彬塘和青山头等村,选择谢子明、谢发等5户珠农示范试验养殖,同时对珠农进行8期的翡翠珍珠养殖技术培训,推广应用技术培训珠农41人。使广大珠农在生产中按照制定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规范操作生产,有针对性地对珍珠母贝养育方法进行改进,提高育珠母贝的成活率和含珠率,更好地推广应用该技术养殖翡翠珍珠。

2.5 研究试验地址

研究试验地址为广西北海市南珠养殖基地本公司的养殖场。

2.6 研究试验规模

研究试验场规模为每年4 hm2,育珠贝18万只。

2.7 工艺过程及控制的主要参数

2.7.1 细胞片制作

将选择好制作细胞片的亲贝切开两面,取外套膜色线中各50%部分作细胞片原料,水温低于22℃取色线中内的60%细胞片原料做细胞片,水温高于22℃取色线中外的40%细胞片原料做细胞片。细胞片长2~4 cm,方正无边齿。

2.7.2 开植核口与植核

将选好的母贝送到植核室,再逐个送上手术台,用固定器固定手术母贝,用开口器在1~3 min内完成开口。植核口选择在母贝足黑白交界处,根据母贝大小2.5~7.5 cm口径,用开口刀开植核口在0.5~2 min内完成。开好植核口后,用送核器在1~3 min内送入植核到怀胎育珠位置,最后用送片针在1~3 min内送入细胞片,贴在送入珠核右上角,涂上生肌消炎剂,即完成植核工序。

2.7.3 植核母贝休养与休养管理

母贝完成手术植核后,即移入海水质量清新,浮游生物、藻类丰富,海水流畅、不湍急的休养场所进行休养管理。每笼放养珠贝25~40只,在休养期养殖珠贝应在1~3 d前检查休养死亡情况,做好记录,同时清除敌害和其他附植物,使其水流畅通,休养管理在25~35 d。达到康复的育珠母贝,康复后移入养殖海区管理养殖。

2.7.4 育珠珠母贝养殖管理

休养期康复后的育珠母贝移入养殖海区管理养殖,每笼放养珠贝25~40只,养殖贝行距2~3m,笼距0.3~0.5 m;并做好养殖管理、防台风工作,每7~15 d清洗1~2次,检查珠贝生长情况,做好记录,同时要清除敌害和其他附植物;养殖期在12~31个月,珍珠质量达到采收质量标准,即组织采收珍珠。

2.7.5 珍珠采收与验收入库

育珠母贝经过12~31个月养殖管理,经抽查取样养殖珠层达到0.7~1.5 cm,即组织采收珍珠,将育珠母贝运到采珠场所。珍珠采收先将清水放置盆内25~35 cm,用利刀切开闭壳肌逐个在育珠的胎位取出珍珠,取完珍珠后用清水洗净,用棉质软布擦净水,晾干,做好记录,验收入库。

2.7.6 育珠效果

采用本方法培育翡翠珍珠源生色控率达到90%,育珠贝成活率达到58%,含珠率达到44%,商品珠率达到93%以上。

2.7.7 产品质量

采用本方法培育翡翠珍珠产品经国家珍珠及珍珠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GB/T1 6552—2010、GB/T 16552—2010标准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检验项目均符合标准。

3 问题讨论

(1)培育翡翠珍珠过程,育珠贝成活率、含珠率、商品珠率与育珠母贝术前休养健体、术后休养期伤口的生肌复康有关,并与生长环境、生态环境,后期管理技术有关。

(2)培育翡翠珍珠过程中,植珠环节技术熟化程度也有关联,要深入优化养殖技术规程和季节应变的应对。

(3)本文介绍的翡翠珍珠培育方法技术、工艺流程,适用于我国的淡水彩色珍珠、海水彩色珍珠培育等应用,产品技术开发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石珠成,石海成,石承开.一种翡翠珍珠培育方法[P].中国专利:CN102144586A,2011-08-10.

[2]刘雯雯,李立平.珍珠的金黄色染色工艺及染色珍珠的鉴定[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7(4):33-36.

[3]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彩色珍珠制备技术与高稳定性彩色珍珠开发[Z].2010.

珍珠培育 篇2

1 企鹅珍珠贝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企鹅珍珠贝的分布从红海和阿拉伯湾延伸至整个热带东印度洋到日本南部, 包括东南亚、菲律宾、昆士兰附近海域到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中国南部海域和台湾等地[4]。企鹅珍珠贝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的深水海域, 通过足丝固定在岩石和珊瑚礁等基质上, 营附着生活, 生活水深7~30 m, 适应水温22~30℃, 生长1年的小贝壳长约6 cm, 壳高达9 cm[1]。余祥勇等[5]认为企鹅珍珠贝稚贝生活盐度20~24时, 活力较差, 部分死亡, 盐度26~33较合适。

国外有关企鹅珍珠贝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Beer[6]和Malimali[7]等报道了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区的夏季末和汤加沿海的夏秋交接期间可以采收到企鹅珍珠贝苗, Arjarasirikoon等[8]报道在泰国一整年均可以采集到企鹅珍珠贝苗。我国海南沿海3—5月和7—10月为企鹅珍珠贝繁殖期。

2 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

2.1 人工育苗的研究

1955年日本开始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育苗研究, 1958年获得成功。1999年, Beer[9]描述了企鹅珍珠贝胚胎和幼虫发育。2004年, Arjarasirikoon研究了企鹅珍珠贝配子发育。Wassnig等[10]等研究了附着诱导剂对企鹅珍珠贝幼虫行为和附着的影响。

在国内, 1968年蒙钊美等[11]开始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育苗实验。随后, 梁飞龙等[12,14]进行了企鹅珍珠贝人工育苗和亲贝诱导催产的研究。余祥勇等[13]进行了个体发生和人工育苗的研究。蔡云川[15]研究了精子的激活条件。李治铃等[16]进行了饵料组合对企鹅珍珠贝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目前, 我国企鹅珍珠贝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已经成熟, 能够根据生产需要培育所需的贝苗。

2.2 养成技术研究

养殖企鹅珍珠贝的国家有日本, 澳大利亚,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中国, 泰国, 越南和汤加等。关于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资料比较少, Smitasiri等[17]观察了企鹅珍珠贝在不同水深的生长。企鹅珍珠贝足丝发达, 附着力强, 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进行企鹅珍珠贝养殖, 在清贝和换笼时, 要将母贝从贝笼取出十分困难。根据企鹅珍珠贝的生态特点, 梁飞龙等[18]进行了企鹅珍珠贝养成方式的研究, 符韶等[19,20]进行了养殖笼具和养殖方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稚贝、小贝采用柱形笼 (扇贝养殖笼) 养殖, 中、大贝采用开放式 (穿耳养殖和直接用吊绳捆绑) 养殖, 母贝生长速度快, 成活率高, 还具有养殖管理成本低等优点。

3 育珠技术研究

3.1 附壳珍珠培育技术研究

20世纪50年代, 日本在琉球群岛开始进行附壳珍珠培育的研究工作, 生产企业有3~4家, 年产附壳珍珠约20万个[21]。生产附壳珍珠的珠核材料为塑料, 根据贝体和珠核的大小, 每贝粘贴珠核2~3个。培育附壳珍珠时, 为了便于植核操作, 手术贝经术前麻醉处理, 通过排贝、栓口等操作后模核被快速干涸和防水的粘合剂粘贴在企鹅珍珠贝壳内表面, 随后珍珠贝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表面, 形成附壳珍珠, 待珍珠层厚度达到约1.0 mm时收获。根据养殖场所和养殖方式的不同, 从植核到收获珍珠需要6~12个月, 珍珠层厚度达0.7~2.5 mm[22]。谢玉坎等[23]利用大珠母贝、企鹅珍珠贝和珠母贝进行像形珍珠养殖研究, 成功培育出佛像、十字架等形状的像形珍珠。张志强等[24]利用磨去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圆形蚌壳制作的珠核和蜡质像模进行附壳珍珠培育实验。符韶等[25]使用聚乙烯塑料制作的桃心形、馒头形等形状珠核、铝制和蜡质像模、国产及进口粘合剂进行了附壳珍珠培育的中间试验。梁飞龙等[26]利用四分之三球形、水滴形、佛像等形状珠核、不同壳形企鹅珍珠贝进行附壳珍珠培育试验。冯永勤等[27]采用穿线固定模核的方法进行了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规模化培育试验。谢绍河等[28]采用复合造型模核进行了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养殖研究。

培育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使用的模核大多为单一结构, 材质为有机玻璃、硬塑料、贝壳和玉石等。除了硬塑料和有机玻璃模核可以用机器制作外, 贝壳和玉石等材质的模核需手工雕刻成型, 模核一致性比较差, 制作成本高。其次, 企鹅珍珠贝壳具有一定的弧度, 模核与育珠贝壳内珍珠层粘贴不紧密, 模核与贝壳之间的空隙容易沉积异物, 成珠质量差。使用软质模核因贝壳的弧度而容易变形, 成珠不规则, 立体感不强, 轮廓不清晰。针对养殖附壳珍珠存在的问题, 谢绍河采用复合造型模核培育附壳造型珍珠,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复合造型模核由软质外模和硬质里模组成, 将软、硬两种材质的优点结合在一起。通过软质造型外模的柔软性提高模核与贝壳珍珠层结合的紧密度, 又不容易磨破育珠贝的外套膜, 解决了硬质模核表面的线条、轮廓的凸出部分容易磨破育珠贝外套膜的问题, 提高成珠率;通过硬质造型里模的支撑作用而使软质造型外模不会因育珠贝贝壳的弧度而变形, 保证了成珠整体造型规则。因此, 谢绍河发明的复合造型模核是目前生产附壳珍珠的最理想模核, 可以采用机器批量生产, 模核一致性好, 生产成本低,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生产, 如各种会徽, 纪念章等[28]。

3.2 游离珍珠培育技术研究

1923年日本进行了正圆游离珍珠培育试验, 在2万只企鹅珍珠贝内脏囊中植入直径3.0 mm的珠核, 没有获得成功[3]。近年, 哥伦比亚进行了企鹅珍珠贝近缘种哥伦比亚珍珠贝 (Pteria colymbus) 的养殖试验, 墨西哥进行了企鹅珍珠贝近缘种 (Pteria stina) 的养殖和育珠的研究, 在2000年生产出了游离珍珠[29]。蔡祖林[3]于1966年开始进行企鹅珍珠贝游离珠培育技术研究, 1968年取得初步成功。毛勇等[30,31,32,33]研究了企鹅珍珠贝植核手术后的生理反应、脱核及死亡情况, 不同季节的植核效果, 游离珍珠的颜色和光泽, 以及手术前处理时间、植核操作和术后休养方式等。梁飞龙等[34]进行了企鹅珍珠贝术前处理、手术贝和小片贝的贝龄对育珠效果影响实验。符韶等[35]研究了术前处理方式和植核部位。顾志峰等[36]研究了术前处理和贝体壳高对植核效果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研究, 我国已经能够利用企鹅珍珠贝小规模培育出游离珍珠。但是, 企鹅珍珠贝形态结构特殊, 外套膜比较厚, 达到1.5 mm, 导致植核过程中, 外套膜制作的细胞小片不能与珠核紧密相贴, 成珠质量差。其次, 闭壳肌发达, 足丝发达并深埋于足的基部结缔组织中, 植核位置小, 不能植入较大规格的珠核。第三, “左袋”是珍珠贝最理想的植核位置之一, 而企鹅珍珠贝“左袋”被发达的肠道充满, 植核时容易受伤, 因此不适合进行植核操作。针对企鹅珍珠贝植核育珠存在的问题, 谢绍河等[28]采用可调式送核器, 植核时将珠核固定在送核针上, 再将细胞小片穿入送核针头固定在珠核表面, 使两者紧密相贴, 一次性将珠核和细胞小片送到预定核位, 解决了细胞小片和珠核表面紧密相贴的难题, 避免了尾巴珠等异形珍珠的形成, 一定程度提高了商品珠率。但还存在育珠贝成活率低, 留核率低, 珍珠光泽和颜色一致性差等问题。

4 遗传技术研究

我国有关企鹅珍珠贝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余祥勇等[37,40]进行了企鹅珍珠贝同工酶酶谱特性及其遗传分析的研究、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研究。王梅芳等[38,39,41]进行了同工酶和粘液蛋白电泳比较、同工酶表达多态性的研究。黄桂菊等[42]进行了企鹅珍珠贝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比较分析。彭敏等[43]进行了企鹅珍珠贝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等。

5 病害防治技术

企鹅珍珠贝病害防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研究资料比较贫乏。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过程中, 附着生物和寄生虫对贝体生长发育以及成活影响比较大, 针对生产的实际情况, 王梅芳等[44]进行了企鹅珍珠贝主要污损生物的初步研究, 梁飞龙等[45]进行了养殖企鹅珍珠贝多毛类寄生虫病的调查等。

6 研究建议

6.1 加快优良品种选育的步伐

企鹅珍珠贝壳内珍珠层具有不同的虹彩, 而珍珠层的光泽和颜色与所培育的珍珠色泽密切相关, 应根据育珠的需要进行品种选育。其次, 不同的品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抗病力不同, 要充分利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选择培育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进行推广养殖。

6.2 完善病害防治技术体系

对企鹅珍珠贝人工育苗、母贝养成和育珠各个阶段的病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建立和完善病害防治的技术体系, 为生产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6.3 植核育珠技术有待完善

珍珠培育 篇3

近年来,我国企鹅珍珠贝的养殖面积以及附壳珠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生产作业的人员越来越多。但是,目前还没有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的技术标准,生产上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产品质量没有保证,育珠贝成活率低,优质珠比例低,养殖效益差,严重制约了附壳珠产业的发展。为了使企鹅珍珠贝附壳珠的培育规范化,有效指导生产企业进行生产,促进珍珠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12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了广东省地方标准《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广东海洋大学承担起草制定工作。

1《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编制的主要过程

广东海洋大学是我国现代人工养殖珍珠的重要策源地,在著名珍珠专家熊大仁教授的指导下,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成立珍珠加工研究小组,1978年成立珍珠研究室,2005年发展成为珍珠研究所。10多年来,广东海洋大学主持完成多项省、市有关企鹅珍珠贝养殖技术的研究课题,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对企鹅珍珠贝亲贝培育与诱导催产、育苗、养成、附壳珍珠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在广东、广西沿海珍珠生产企业中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鹅珍珠贝全人工繁殖、育珠和养殖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得了2003年度湛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12月,广东海洋大学接受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编制任务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由长期从事海水珍珠养殖、加工、质检和技术开发并具有制定相关标准的经验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起草小组多次到广东省雷州市、徐闻县以及海南省等企鹅珍珠贝生产企业,深入生产现场考察和调研,搜集了大量的技术资料,结合我国企鹅珍珠贝的生产实践,进行了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培育的的海区环境条件、植核用贝的选择、附壳珍珠植核位置的确定、模核及模核材料的选择、植核操作、术后休养以及育珠期的管理等研究工作。

起草小组对取得的试验验证、市场调研和有关文献等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同时,参考了国内相关标准,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等的规定进行编写。于2009年10月完成了《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有关技术专家和行业管理人员对本标准的意见。发出10份专家征求意见稿,并收回标准征求意见表10份,起草小组针对反馈意见,编写了意见汇总处理表,并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于2009年11月形成本标准的送审稿。2009年12月20日通过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审订,并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2010年3月22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批准DB44/T741-2010《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3]。

2 制定《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的原则

具体采用了以下原因:(1)格式上按照GB/T1.1-2009和GB/T1.3-1997的规定;(2)遵循国家有关渔业政策、方针、法规和规章;(3)参阅大量文献,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验证工作,掌握目前企鹅珍珠贝养殖的实际情况;(4)从规范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的实际出发,提高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珍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主要内容解读

3.1 适用范围

《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规定了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的海区环境、植核用贝的选择、附壳珠植核位置的确定、模核及模核材料的选择、植核操作、术后休养以及育珠期的管理。该标准适用于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其他类似附壳珠,如大珠母贝附壳珠的培育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3.2 术语和定义

手术贝(operation oyster):已经进行模核植入手术的企鹅珍珠贝。模核(nucleus mould):用于粘贴或固定在珍珠贝壳内珍珠层表面上不同形状的模型,形状有半球形或3/4球形、椭圆形、心形、水滴形、像形、十字架等,材料为亚克力(有机玻璃)或聚乙烯塑料等。附壳珠(附壳珍珠)(blister pearl):在企鹅珍珠贝壳内珍珠层上人工固定模核养成的珍珠,形状有半球形、3/4球形、椭圆形、心形、像形和十字架形等[2]。植核(nucleus implantation):将各种形状的模核固定在企鹅珍珠贝壳内珍珠层上的操作过程。

3.3 环境条件

(1)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殖海区选择潮流畅通、水质优良、海水透明度3~5 m、水深>5 m、饵料生物丰富、藤壶等附着生物少、水温和盐度变化幅度小并无污染的海区。

(2)水质条件。水源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的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的规定。盐度26~36,水温20~30℃,p H值7.8~8.3。

本标准提出适合养殖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的海区条件[4],企鹅珍珠贝为外海性珍珠贝类,海水透明度大,水越深养殖效果越好。根据我国海况及生产实践,以水深>5 m,透明度3~5 m比较适合。

3.4 植核用贝的选择

用于手术的企鹅珍珠贝贝龄要达1.5龄以上,壳高12 cm以上,壳表光洁,形状规则,贝壳无分层脱落现象,无病虫害,足丝粗壮,附着与闭壳有力。根据研究结果以及生产经验,植核用贝以壳高达12 cm以上、贝龄1.5龄以上的母贝植核效果比较好。

3.5 附壳珍珠植核位置的确定

植核位置[5]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模核粘贴之处要选择在贝壳内表面比较平坦的位置,使模核粘贴面能够和贝壳内珍珠层紧密结合,不形成缝隙;二是模核应固定在距离黑色的棱柱层和彩虹色的珍珠层交界处2 cm左右的壳内珍珠层上;三是左右两壳粘贴模核的部位要错开,以免影响贝壳的闭合。因此,本标准提出了附壳珠的植核位置:(1)选择平坦位置,模核才能与珍珠层紧密结合,不形成间隙。否则,杂物沉积在间隙处,影响附壳珍珠质量;(2)植核的珍珠层位置,既不靠近闭壳肌,以免影响贝体的活动,又不靠近壳缘,以免形成无价值的棱柱珠和壳皮珠。(3)左右两壳所植的模核不能相对,以免影响贝体闭壳。

3.6 模核及模核材料的选择

模核表面要光滑,底面平坦,边缘无缺刻,对贝体外套膜刺激小,因为模核不光滑会对贝体外套膜造成刺激,引起外套膜溃烂;模核材料为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硬塑料等,应无毒,其他材料模核会被海水腐蚀,影响附壳珠质量;所植模核大小以企鹅珍珠贝外套膜能完整覆盖模核为宜,模核过小,形成的附壳珠价值低,模核过大,贝体外套膜不能完整覆盖,形成不了形状完整的附壳珠。为此,标准提出了模核的外表与材料的质量要求,以为模核的选择提供依据。

3.7 植核

(1)排贝。植核开始前1 d,将待手术贝从养殖海区取回清洗干净,吊养在室内水池中,水深保持80~100 cm,充气暂养,手术前1~2 h进行排贝处理,即将待手术贝腹部向上密排在塑料筐中,水温低于29℃时,排贝30~60 min,水温超过29℃,排贝30 min左右。

(2)栓口。植核开始前,从排贝筐中取出1~2个待手术企鹅珍珠贝,将贝体放松,其他贝自然开口,用开口钳插入两壳之间缓慢用力张大贝壳开口,在两壳之间插入木楔,栓口宽度2~3 cm。

(3)植核季节。3—5月和8—11月。

(4)植核手术。左手用平板针或自制竹片,将外套膜轻轻挑起,右手用镊子夹住涂有粘合剂的模核一次性放到粘贴部位,停顿3~5 min,待粘贴牢固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或不使用粘合剂,将贝壳外套膜拨离贝壳后,用钻孔机在贝壳上打孔,然后用铜丝或尼龙丝穿过小孔将模核固定在贝壳上。左壳粘贴模核2~3个,右壳1~2个[6]。

标准提出了植核操作的具体过程和要求:水温低于29℃时,排贝时间需要30~60 min,水温大于29℃时,排贝30 min左右则可以使大部分贝体自然开口;3—5月和8—11月水温比较高,饵料生物丰富,有利于珍珠贝上层;左壳位置比较宽适合植入模核2~3个,右壳位置要与左壳植核位置错开,植入模核1~2个。

3.8 术后休养方式

(1)室内水泥池休养。植核后的手术贝按4~5个/笼的密度装到休养笼中,移到室内水泥池连续充气暂养,暂养池水深80~100 cm,暂养密度为3~4个/m2,暂养时间为7~10 d。暂养期间,分别于每日8:00—9:00、16:00—17:00投喂单细胞藻2次,每次投喂量为扁藻1.5万~2.0万cells/m L,或金藻5.0万~8.0万cells/m L。

(2)池塘休养。手术贝休养密度为每笼4~5个,吊养手术贝1.5万个/hm2,池塘水深2 m以上,吊养前7~10 d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饵料生物丰富,水色为黄褐色或绿色,环境比较稳定,经约10 d的休养,待贝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后,移至海区进行育珠。

3.9 休养期管理

手术贝在手术后的前5 d,每天早上检查1次,5 d后每隔2 d检查1次,以清除死贝,回收脱落的模核后,清洗休养池,休养池塘水质发生变化时,及时将育珠贝移到室内水池或海区吊养。

标准提出了企鹅珍珠贝附壳珠植核后的休养方式和管理措施,以指导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休养笼的规格为目前生产上使用最普遍的笼具规格;休养方式分为2种,目前只有少部分珠农具备休养水池,部分具有老化的养虾池塘,可以用来短时间休养育珠贝;手术后前5 d,育珠贝脱核和死亡比较多,要每天检查,5 d后死亡较少,可以隔日检查。

3.1 0 育珠管理

手术贝暂养结束后,移到海区进行育珠管理,手术贝笼养密度为4~5个/笼,笼间距为50 cm,吊养水深2~3 m。下海1个月内,每隔8~10 d检查1次,清除死贝并调整养殖密度为每笼4~5个。随后每隔2~3个月,根据附着生物的多寡,进行清理换笼1次。标准提出了手术贝育珠期的管理措施。企鹅珍珠贝手术后1个多月,死亡和脱核比较多,应8~10 d检查1次,1个月后已经稳定,2~3个月检查1次则可。

3.1 1 附壳珠收获

当珠层厚度达1 mm时可收获附壳珍珠,一般在12月、1月和2月采收。具体收获方法为:用小刀将贝体的闭壳肌割断,打开贝壳,刮去贝肉,用清水洗净,用软布擦干或自然晾干,分类保存。

标准提出了附壳珍珠培育的时间和收获季节,可指导企鹅珍珠贝附壳珠的养殖与收获。企鹅珍珠贝附壳珠上层比较快,优良的海区养殖8个月,珠层厚度可达1 mm,水温低、饵料生物少的海区则要养殖12个月以上,珠层厚度才能达到1 mm;国家养殖珍珠分级GB/T18781-2008,要求特厚级珍珠厚度要大于0.6 mm,为了保证附壳珠的质量,建议珠层厚度达1 mm以上时采收;12月及翌年1—2月水温比较低,珍珠层比较细密,珍珠光泽好,此时收获珍珠比较合适。

4 制订《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的意义

《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定,为监督管理部门对企鹅珍珠贝附壳珠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有利于规范企鹅珍珠贝附壳珠生产,提高附壳珍珠的质量,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我国海水附壳珠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该标准发布后,建议在企鹅珍珠贝附壳珠生产企业进行宣传,选择1~2个规模较大的附壳珍珠生产企业进行试点、示范,然后推广实施。在珍珠生产企业中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增强生产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引导企业按《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以促进我国海水附壳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玉坎.珍珠科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4-28,33-35.

[2]谢玉坎,林碧萍,张秀军.海洋像形珍珠养殖研究[J].热带海洋,1985,4(4):83-85.

[3]DB44/T741-2010企鹅珍珠贝附壳珠培育技术规范[S].广州: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

[4]余祥,勇刘永,冯奕成,等.低盐度海水对企鹅珍珠贝存活的影响[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4):22-26.

[5]符韶,梁飞龙.企鹅珍珠贝附壳珍珠培育的中间试验[J].海洋科学,2000,24(2):12-14.

上一篇:乙酸乙酯合成研究下一篇:音乐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