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鳖生态养殖技术

2024-12-06

珍珠鳖生态养殖技术(精选3篇)

珍珠鳖生态养殖技术 篇1

生态鳖由于色泽、肥满度、口感均接近野生鳖,且安全、无公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将池塘生态养鳖技术总结如下:

1 池塘准备和清塘

1.1 池塘准备

池塘位置选择在环境安静、阳光充足、背风朝阳的地方,水源清洁,水深2.5m,注排水系统配套,坡比1﹕2,池塘四周设有高40cm防逃墙,采取砖混结构,距池沿2m,墙顶部向池内出沿10cm,防鳖逃逸,内壁用水泥抹光滑。池沿铲成斜坡,有利鳖晒背。鳖要有专门的食台,用芦苇编制,面积为1m2左右1个,固定于池塘中央,每亩设置1~2个,高出水面15cm。

1.2 清塘消毒

年底干塘后,挖除过多的底质淤泥,修整好池坡和池埂,每亩用生石灰150kg左右清塘,清塘后加水50cm,同时用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培育池水。

2 苗种放养

2.1 萍、螺放养

春季水温适宜的时候,可引入绿萍,每亩放种180~200kg,气温在10~25℃时,绿萍繁殖快,一般5~7天可增长1倍,应每隔7天施肥1次。每亩引入活螺200~300kg,这时候的螺蛳都是带卵的,它们可以繁殖大量的小螺蛳供鳖摄食,螺蛳下塘前最好也用药物消毒后入池,减少病原的传播途径。依靠螺蛳不断增生新螺和大量繁殖的绿萍,即可为鳖持久提供饵料。

2.2 鳖种放养

生态养殖对幼鳖质量要求较高,具体应选择行动活泼、无病无伤的幼鳖,每亩放养规格250g/只左右的幼鳖500~600只,严格控制每亩放养数量,有条件的养殖户尽可能自己配套稚幼鳖的生产,提高养殖成活率,同时放养的规格应尽量一致,以免弱肉强食、相互残杀。为防止疫病发生,苗种须药浴下塘,投放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鳖种10分钟或用15~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分钟消毒,然后轻轻放入水中。

3日常管理

3.1 投饵

鳖主要摄食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如活的螺蛳、动物内脏、小杂鱼、蚯蚓等,也摄食富含淀粉的植物性饵料,如大豆、玉米、麦麸、菜饼等。一般在5月以后,鳖进入生长发育的最佳季节,需要有充足的饵料投喂。在5月底前和10月底后,每日投喂1次;6~10月每日投喂2次,早晚各1次。水温在25~30℃时,日投喂量占鳖体重6%;水温在25℃以下时,占鳖体重2%。同时在饲料投喂上,要坚持“四定、四看”原则,每日投饲量一般在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为准,投饲还要根据天气、水质等综合情况来掌握和调整,如天气恶劣、闷热或气温过高、过低,可不喂或减量,不投喂已腐烂、霉变的饲料。动物饲料做到现采现投,以保新鲜,并及时清扫食场,清除残饵,以防污染水质。

3.2 水质

根据鳖的生长情况和季节、天气变化情况等,适时注新水和换水,每日加水可提高水位10~20cm,保持水质清新,每次换水可为池水总量的20%左右,换水时先排后进。由于鳖生长发育的钙质需要量较多,还需投放适量的生石灰,即可满足鳖、螺的需要,又能改善水质。可放少量水花生,用作鳖在夏日的避荫场所。

3.3 巡塘

养殖期间,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防止非生产性闲杂人员在鳖池边走动,巡塘应轻走细看,观察鳖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及时消灭敌害生物,同时检查防逃、防盗设施。认真做好日常管理记录,是养殖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3.4 鳖病预防

池塘生态养鳖,鳖基本上不发病,但仍要做到无病先防,尽可能清除诱发鳖病的因素:(1)池塘及工具的消毒。放养前或捕捞后均须用生石灰消毒,小型工具可用10×10-6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大型工具在阳光下曝晒后使用。(2)苗种消毒。鱼鳖在套养时,下塘前均要消毒。鱼种下塘前可用1%食盐和1%小苏打混合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主要视鱼的耐受力决定;鳖在下塘前可用3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3mg/L的食盐水浸洗鳖体5~10分钟。(3)池水消毒。池水消毒应该选择鱼、鳖可以共用的药物,例如:生石灰、漂白粉、90%晶体敌百虫、强氯精、硫酸铜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洒。同时清除池边杂草,并保持池塘水环境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4 收获

成鳖的捕捞按市场行情和生长规律,年底商品鳖规格可达600~700g,出售可以采取年底集中干塘捕捉或者地笼抓捕,如一次不能捕完,需进行暂养。活鳖可以在洁净、无毒、无异味的水泥地、水族箱中暂养,暂养和运输过程中应轻放轻运,避免挤压与碰撞,不得脱水,严防蚊子叮咬、曝晒。

珍珠鳖生态养殖技术 篇2

1 预防措施

1.1 创造优良养殖环境

一是池塘设施要仿生态建设。池堤的防逃墙上种植些藤蔓类植物, 用于改善池周边的空气环境和遮挡行人对鳖的应激干扰;池中央水面用竹木围框在其中种植凤眼莲或水浮莲, 数量占水面的1/3~1/6, 其作用是消耗池水中的氨、氮和磷, 起到调节和稳定水质理化因子的作用。二是养殖用水要干净且符合有关标准。养殖用水可来源于水库水、地下水、江河水、溪水等, 外观水体要干净无异味, 水质应经检测证明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三是投饵台和晒背台的设置要科学合理。饵料台长方形, 用长1.5~2.0m、宽40~60cm、厚2.0~3.0cm的水泥预制板或木板搭设, 长边一侧以15~20°角斜插入水中15~20cm, 另一侧露出水面。在池中心区用木板或竹板架设长5~20m、宽30~40cm的浮桥作鳖的晒背台, 其数量按每50只亲鳖设置1条的比例设置。四是苗种下塘前要做好池塘消毒。苗种下塘前对池塘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对预防养殖过程病害的发生很重要, 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养殖前期的准备工作。消毒方法:用生石灰150~200mg/L或漂白粉10mg/L全池泼洒消毒。5d后投放几尾体长10cm左右的白鲢鱼试水, 确定无毒后即可放入鳖苗开展养殖。

1.2 投放健康苗种

苗种质量好坏决定着养殖生产成败。在开展左江鳖庭院生态养殖时, 务必要投放健康的鳖苗。健康鳖苗的判定规则是:稚鳖出壳体重4g以上, 卵黄囊收敛良好, 不发炎, 泄殖孔洁净;体形完整健壮无畸形;头颈伸缩自如, 四肢有力, 平地上背部朝下放置时数秒内立即翻正。

1.3 投喂优质饲料

养殖全过程投喂的饲料都应是既新鲜又营养的饲料。为了保持左江鳖野性和肉质品质, 养殖全过程应以动物性饲料 (尤其是福寿螺、小杂鱼、虾等) 为主, 植物性饲料、配合饲料为辅。

1.4 日常管理要做到“四勤”

一是勤调水质。及时调节水质, 使养殖养池水保持清新, 透明度20~25cm, 溶氧量应在3mg/L以上, 调节水质方法主要有:冲换新水, 每10~15d注换新水1次, 每次注换水量占池水量1/5~1/4;当池水pH值在7以下, 可全池泼洒生石灰, 每次用量为15.0~22.5g/m3, 使池水pH值达到7.0~8.2;每隔15d使用含酵母菌和乳酸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全池泼洒, 具体用量按厂家说明。二是勤观察。观察鳖的日常活动习性, 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勤记录。把每天发生在养殖池的工作内容详细记录下来, 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日后工作经验积累打下基础。四是勤问。养殖过程遇到问题要及时向专业部门或有经验的养殖户询问解决方法。特别是在病害发生时要请有关专家诊断后对症下药, 切莫病急乱投医, 造成滥用药物, 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2 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2.1 疖疮病

病原为多种细菌, 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患鳖身体变黑, 活动力下降。背甲、腹甲或颈部、四肢、裙边等部位长有疖疮, 食欲减退、消瘦, 头只伸不缩。20~30℃流行, 高温易发。温室终年可见, 室外4~10月发生, 5~8月高峰。连续阴雨、闷湿天气、密度大、水质和晒背条件差易流行, 发病率20%~50%。防治方法:一是用50~6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2次, 每5d泼洒1次。二是用0.2mg/L季胺碘盐、50mg/L土霉素、链霉素浸洗过夜, 白天在润湿河沙上晒背数小时后阴凉处暂养, 3~5d后, 放回已消毒的养殖池饲养。三是每100kg鳖用磺胺嘧啶15g或磺胺异恶唑20~40g连喂6d。四是手术挑去病鳖疖疮, 碘酒涂抹, 隔天按第2种方法重复2次。

2.2 细菌性败血病 (红底板、红脖子)

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 还有迟缓爱德华氏菌等。病初, 行动迟缓, 反应迟钝, 厌食, 常钻入泥不动。随后颈部、腹甲充血, 出现红斑, 体色变黑。腹甲布满红斑, 颈脖略肿、充血。病鳖腹甲、四肢充血, 有斑块状腐皮。3~6月流行, 水质不良、突然变更饲料等应激因素都可成为该病诱因。防治方法:一是泼洒含氯消毒剂, 主要有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强氯精等。二是用鳖治灵1号 (15g/kg鳖) 每天2次, 连喂5~7d;鳖必康或强克103等内服药, 连喂4~5d。三是注射硫酸链霉素 (20万国际单位/kg鳖) 。然后隔离饲养, 通常3~5d可愈或好转, 3d未果再注射1次。

2.3 水霉病

病原为水霉, 腐生性, 感染后可分泌毒物。患鳖体表被有灰白色或白色絮状物。防治方法:一是用生石灰严格清塘, 操作小心。二是用水霉净0.6mg/L全池泼洒, 连泼3d, 鳖体上的霉菌会自行脱落而治愈。三是用400mg/kg的NaC和400mg/kg的小苏打 (NaHCO3) 合剂全池遍洒, 或者用1%~3%的NaCl水溶液洗浴。

2.4 腐皮病

患鳖颈部、四肢、尾部、腹甲等处皮肤坏死、糜烂、溃疡。终年可见。防治方法:一是用季胺碘盐0.2mg/L浸泡, 连用3~5d。二是用链霉素10mg/L浸泡2d, 隔天再用, 连用3~5次。三是用五倍子浸泡。

2.5 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体为多种固着类纤毛虫。患鳖四肢、背、腹甲和颈部等呈现一簇簇白毛, 用手触摸有种滑腻感。虫体常随着水环境颜色染成绿色或褐色, “白毛”也就变成绿色或褐色。无明显的流行季节, 终年可见。肥塘、通风不好、淤泥多、水质不好的池塘常见。防治方法:一是冲换新水, 保持水质良好。二是治疗用CuSO4、ZnSO4合剂 (1∶1) 0.5~0.7mg/L全池泼洒, 隔1d重复1次。三是全池泼洒高锰酸钾15mg/L。四是用纤虫净 (硫酸锌粉) 按说明书使用即可。

摘要:介绍了左江鳖庭院生态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以期提高左江鳖养殖成活率和成品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庭院渔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左江鳖,生态养殖,病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张秋明.黄沙鳖品种特征及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 2003 (9) :38-40.

[2]张秋明, 马宁, 何捷.广西黄沙鳖生态养殖设施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3) :270-272.

[3]林逸兰, 张秋明.左江鳖人工繁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2) :252.

[4]汤广强, 张秋明, 覃向东.不同池塘环境和饲料条件对中华鳖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影响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3) :307-310.

茭白与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篇3

茭白田生态养殖鳖, 营养全面, 活动量大, 生长速度快, 成活率达到了98%, 品质接近野生鳖;同时茭白无需施肥、喷药, 生产出了无公害茭白。通过1年实践, 茭白产量12 t/hm2, 平均价格4元/kg, 收入4.8万元/hm2, 产鳖1 687.5 kg/hm2, 价格160元/kg, 收入27万元/hm2, 合计总收入31.8万元/hm2, 减去鳖和茭白成本14.1万元/hm2, 净利润为17.7万元/hm2。现将茭白与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茭白栽培技术

1.1 田块选择与清整消毒

养殖鳖的茭白田要排灌交通方便, 地势低洼, 无污染, 水源充足, 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面积一般以0.53~0.67 hm2为一块为好。然后进行水沟开挖, 在茭白的四周开好宽2~3 m、深1 m左右的水沟, 其总面积约占茭白面积的15%。水沟边建沙和泥滩, 根据需要, 也可以在茭白田内挖十字沟。茭白田清除杂物并曝晒后, 全田用生石灰1 500 kg/hm2对水溶解后泼洒消毒。7~10 d后向田内注水30~40 cm。

1.2 品种选择

在茭白栽培品种的选择上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种选用原则[1], 由于茭白品种在采收时间上差异较大, 所以品种选择的余地也很大, 具体做到:一是了解市场, 确定上市时间, 一般选择在夏秋之间, 当地蔬菜品种和数量较少时上市。以旺补淡栽培应选择早熟品种, 一般以浙茭2号、浙茭911为主。二是注重茭白品质, 茭鳖共生在单季茭和双季茭中都可以采用。9—10月茭白大量上市, 为抢占市场占有率, 要选择肉质细腻、外观洁白、个体大的品种进行栽培, 如美女茭或浙茭2号。

1.3 科学栽植

秧苗可采用宽窄行栽种, 宽行间距为80 cm, 窄行间距为40 cm[2]。茭白宽窄行种植, 有利于鳖生长, 同时也利于茭白的生长, 茭白数量也多, 产量并不低;还能降低茭白叶面的湿度, 减少茭白纹枯病、稻瘟病的发生。

1.4 清理杂草

及时清除杂草, 茭田前期行间空白大, 杂草滋生严重, 常见的杂草有牛毛草、稗草、异型沙草、鸭舌草等几十种恶性杂草, 采用人工拔除及摸田除草加快肥料分解。拉除黄叶, 植株分蘖后期, 正值夏秋高温季节, 茭墩内部植株拥挤, 应将各茎蘖基部已发黄的老叶拉去, 随即踏入田中沤作肥料, 以利植株孕茭和鳖活动休息。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行。

1.5 适时采收

采收适期的外观指标是单株茎蘖假茎基部显著膨大, 一侧“露白”。所谓“露白”, 即相互抱合的叶鞘, 因肉质茎的膨大, 将它们的中部挤开裂缝, 当裂缝长达1~2 cm时, 露出其中白色的茭肉, 即表示肉质茎已达到肥大、白嫩的程度, 正适合采收[3]。“露白”仅在一侧, 采收时必须每株茎蘖两边都查看, 若过期不采, 会发青变老, 失去食用价值。根据气温情况, 每隔2~5 d采收1次。天暖或盛收期要勤采, 以防变老。采收时要穿长袖衣下田, 以防叶片划破皮肤。采收时用手拧断或用小刀割断肉质茎下部拔节的中空茎段, 随即将带有上部叶片和叶鞘的肉质茎成把集中拖出田外, 再用刀铡去上部叶鞘和叶片, 并削平肉质基部, 留下长30~35 cm的内部叶鞘, 保护茭肉, 通称“带壳茭白”或称“水壳”。“水壳”在秋凉天气可保持5~7 d不会变质, 销售时剥去外层2张叶鞘, 仅留贴紧茭肉外1张叶鞘。采收后期, 如见有全墩茎蘖都已结茭白, 应保留2~3支肉质茎不采, 作为通气之用, 以免全墩淹死, 保持翌年萌发生长良好。

1.6 选留良种

孕茭初期巡视全田, 发现特别高大但无孕茭迹象的茭墩, 或肉质茎明显短小、剥开拗断肉质茎为“灰茭”的, 做好标记, 在采收结束后及时连根挖除。在去杂去劣的基础上, 采收过程中发现整个株丛中多数分蘖生长整齐, 茭肉肥大白嫩, 产量较高, 无雄茭和灰茭, 孕茭期集中, 符合品种特性, 则将其作为入选种株, 做明显记号。于采收结束后, 或原田越冬, 或挖出另田假植, 翌年分墩作种。

2 鳖养殖技术

2.1 防逃设施建造

鳖生性好动, 且有一定的攀爬能力, 可在茭白田的四周砌成高100 cm的围墙, 或用厚塑料尼龙膜50 cm高栅栏, 底部埋入泥土中压实, 用木桩固定, 防止鳖外逃和受到老鼠、蟾蜍、蛇等天敌的伤害。在进排水口, 可放置用竹篾编成的拱形栅栏 (高100 cm、宽80 cm、孔隙为3 cm) 。

2.2 苗种选择

所选的鳖苗种要求抗病力强、规格整齐、行动敏捷、体质健壮。一般放养规格为200~300 g/只的鳖2 250~3 000只/hm2, 雌雄比例为2∶1或3∶2[4]。也可把雌、雄鳖分开养殖。

2.3 苗种放养

在茭白苗移栽后20 d左右放养鳖苗种, 一般3—4月放养鳖, 选择天气晴好的中午进行。放养前, 鳖苗种须用10~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 min或用3%~4%食盐溶液浸浴5~10 min, 以杀灭其体表寄生虫或病菌。放养时, 水温温差不能超过2℃。春季可向茭白田中适量投放消过毒的蚬、小虾、小鱼、河蚌、螺等作为鳖的天然饵料, 一般放3 750 kg/hm2。

2.4 科学投喂

鳖在水温约20℃时开始摄食, 可投喂少量饲料, 使鳖尽快开食。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 主要以小虾、螺、小鱼、蚌和水生昆虫为食, 可投喂动物性饲料 (鲜活鱼等) 搭配植物性饲料 (饼粕类、麸类、南瓜等) 或配合饲料, 其中鲜活鱼的比例要占到20%左右。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鳖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达到7成饱即可[5]。投喂时间一般在每天9:00、16:00—17:00为好, 投喂的饲料要无污染、无腐败变质、营养丰富、新鲜, 且饲料中都不能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促生长素。

2.5 肥水管控

在茭白田里养鳖, 鳖排泄的粪便和剩余饵料为茭白提供了有机肥料, 茭白无需施肥, 水质就得到很好的改善, 减少了鳖病虫害。在水质管理上, 每7 d加注1次新水, 使田间水深保持20 cm左右。高温季节在不影响茭白生长的情况下, 尽量加深水位, 最深不超过茭白眼。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摘要:介绍了茭白与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殖模式, 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茭白栽培技术及鳖养殖技术, 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茭白,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明红, 张应团, 余展深.恩施地区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 (23) :5785-5786.

[2]陈建国, 杨武, 拜艳玲.茭白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12 (1) :22-23.

[3]王良吉, 商鲁宁, 周凡.合肥地区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6) :107-108.

[4]王忠, 王金胜.池塘鱼鳖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 2010 (5) :32.

上一篇:重庆维普下一篇:横向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