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和管理

2024-09-18

饲养和管理(共12篇)

饲养和管理 篇1

纵观全国最近几年的养鸡业发展, 现在养殖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白羽肉鸡的市场占有量有所下降, 红羽、黄羽的肉蛋两用杂交商品鸡逐渐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份额。肉杂鸡的饲养优势有3个方面:抗病力比白羽肉鸡强, 饲养条件要求不高, 相对使用兽药较少, 药物残留少;饲养周期较长, 基本都在75d以上, 营养沉积好, 肉紧油少, 味道鲜美;优质肉杂鸡体态紧凑, 结构匀称, 冠高红润, 羽色鲜亮, 深受消费者喜爱, 年平均经济效益比较高。基于这几方面的优势, 现在农村散养户肉杂鸡饲养量有所提升。

1 进雏前消毒

进雏前 (15d内陆续进行) 把鸡舍彻底打扫干净, 聚维酮碘消毒液消毒墙壁、棚顶;仔细检修鸡舍, 查补漏洞, 水电设施齐备安全;用2%的Na OH溶液喷洒地面, 高锰酸钾甲醛或者烟雾消毒弹熏蒸消毒, 通风;地面备用垫料 (稻草或稻壳) 消毒晾干;育雏室进雏前2d预热、消毒;料桶、饮水器清洗消毒后再清水冲洗, 晾干后备用。

2 育雏期饲养管理

2.1 进雏密度

按照8~10只/m2的密度计划进雏量。育雏期0~3周龄内30~50只/m2。饲养密度对雏鸡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密度过高会限制雏鸡活动, 有些弱雏经常吃不到饲料, 体重不够, 很快就被落下。同时, 空气污浊, 湿度大, 易诱发很多疾病。

2.2 进雏温湿度

进雏第1周温度最为重要, 1~3d 33℃, 4~7d 32~30℃;第2周28~30℃。每天降温大约0.5℃, 第5周以后在21℃左右最佳。因为雏鸡出壳后体温在39~41℃, 2周内雏鸡的自身调节体温机能很差, 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 这样就需要舍内适宜的环境温度来维持正常的生存。温度过高, 雏鸡脱水, 羽毛生长不良, 饮水过多, 采食少, 便稀, 生长缓慢, 就是俗话说的“伤热”了。育雏第1周如果温度超过37℃并持续3h以上, 将会影响雏鸡终生的生长发育。相反, 温度过低, 将会影响雏鸡卵黄的吸收, 降低机体抵抗力, 增加患病几率, 同时增加饲料消耗。

进雏湿度最好在第1周维持在65%~70%, 第2周60%~65%, 不能低于50%。湿度过高, 不利于雏鸡腹腔内残余卵黄的吸收, 而且易引发球虫病和霉菌病;湿度过低, 雏鸡易脱水, 空气中饲料、羽毛粉尘增多易诱发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东北地区空气干燥时多, 在育雏初期需要补湿, 补湿的方法是在育雏舍内放水盘或带鸡消毒。带鸡消毒可补充湿度, 又可净化空气。但是大部分养殖户不太重视湿度问题, 经常出现“反盆”现象:育雏初期湿度太小, 有的甚至不到30%, 饲养后期又过高, 有的达到80%, 所以整个养殖过程危机重重, 险象环生。

需要注意的是, 雏鸡饲料要少给勤添, 尽量保持饲料清洁, 每天清理1遍料桶底, 防止剩料霉变。注意通风换气, 保证舍内氧气量的充足, 不能只为了保持温度就不通风, 缺氧会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低于任何1种疾病。

2.3 NH3等有害气体浓度控制

鸡舍内空气质量是养殖成败的关键。雏鸡舍NH3不超过10mg/m3, 成鸡不超过15mg;H2S雏鸡舍不超过2mg, 成鸡不超过10mg;CO2不超过1500mg/m3。空气中的尘埃是细菌的重要携带者, 现实中许多养殖户忽视鸡的生理解剖特点, 没有为鸡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主要表现在:鸡场的选址不当、鸡舍的建造不合理, 没有科学的通风系统, 不重视通风、不敢通风、不会通风;鸡场地势低洼、环境狭窄, 有的在树林建场或在场内种植大量树木, 使得风刮不进去, 有害气体排不出去;鸡舍间距太窄, 气流不能很好流动, 窗户设置不合理, 没有地窗、天窗, 空气形不成对流, 没有通风设备或设置不合理;有的怕鸡冷着、冻着不敢通风, 使鸡长期生活在缺氧并且NH3、H2S、CH4、CO2等气体严重超标的环境下, 外界病原微生物不仅很容易侵入机体引起鸡的发病, 而且长时间通风不良, 组织缺氧, 心、肺功能下降, 血液载氧不足, 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 对于免疫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人们常把通风后, 出现呼吸道疫病, 归结为通风造成的, 其实不然, 往往在天气转暖或天气晴朗之前有2~3d是无风的日子, 此时如紧闭鸡舍, 内外界空气不流通, 鸡舍有害气体超标, 病原微生物极易潜入体内, 形成了发病的潜伏期。气变暖时通风没有循序渐进, 也就出现了随后发生呼吸道病的结果。

3 常见疾病预防

肉杂两用鸡体质较好, 抗病力较强, 只要鸡苗好, 饲养管理到位, 发病率较低。一般常见病有球虫病、大肠杆菌病、肠炎、慢性呼吸道病等, 由于肉杂鸡本身的体质特性, 发病时症状表现都不如白羽肉鸡明显, 需要养殖者在饲养过程中仔细观察和体会, 及时发现症状, 及时控制, 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4 后期饲养管理

由于饲养周期长, 肉杂两用鸡饲养后期的管理就相当重要。这种鸡在上市时要求“冠红毛亮, 体健皮黄, 眼睛滴溜溜转, 尾翎弯又长, 精神抖擞如画上”, 要求好卖相, 活鸡现卖, 所以病鸡、小鸡没有市场。在肉杂鸡饲养后期, 要适量补充维生素, 饲养密度不宜过密, 防止打架抓伤鸡冠和皮毛;舍内地面不能过于潮湿, 防止球虫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以及潮湿造成鸡毛的脏污;一定要根据市场行情和自家鸡群的状态调控售卖时间和速度, 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延误售卖时间, 有时候会得不偿失。

总体来说, 肉杂鸡的年平均效益高于白羽肉鸡, 但是不适于集中大规模饲养, 一定要调剂好饲养时机, 掌握市场需求, 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收益。

摘要:肉杂鸡的品种较多, 在东北市场上多见的有红羽麻鸡、黄羽信鸡、三黄鸡、芦花鸡等多个品种, 其中大型柳麻、中型信鸡的饲养量较大, 在饲养管理方面大同小异。

关键词:肉杂鸡,饲养前景,管理

饲养和管理 篇2

笼养条件下朱q雏鸟的饲养管理和生长发育

2002~,通过对人工繁殖的103只朱q(Nipponia nippon)雏鸟的`饲喂和护理,系统测量了1~35日龄雏鸟的体重、体长、翅长、嘴峰、跗、中爪、尾长生长发育情况,并与野外朱q雏鸟的生长发育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条件下的朱q雏鸟生长发育良好,在不同日龄期,基本达到甚至超过野外朱q雏鸟生长发育指标的水平.35日龄雏鸟出飞,比野外雏鸟出飞提前了一周.

作 者:黄治学 张军风 唐仕兴 马军权 张强 HUANG Zhi-Xue ZHANG Jun-Feng TANG Shi-Xing MA Jun-Quan ZHANG Qiang  作者单位: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繁殖研究中心,周至,710402 刊 名:动物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年,卷(期):2006 41(4) 分类号:Q95 关键词:朱q   雏鸟   饲养管理   生长发育  

哺乳母猪和仔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篇3

哺乳期仔猪窝成活10头以上,母猪断奶至发情间距为3~5天;仔猪3周龄断奶平均个体重6千克以上,4周龄断奶平均个体重7千克以上,5周龄断奶平均个体重8.5千克以上。

二、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1. 产房清洗消毒。母猪临产前10天必须对栏舍和设施工具等用高压水泵彻底清洗,干燥后完成维修保养工作并进行第一次消毒。进猪前24~36小时,采用火焰或药物熏蒸进行第二次全面、彻底消毒。以后每周用聚维酮碘、戊二醛、百胜等药物消毒1次。消毒药物交替使用,并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说明进行配比使用。

2. 生产工具和药械准备。生产工具包括扫帚、拖把、料车、料铲、麻袋、补料槽、耳号钳、记录本、保温灯、牙剪、毛巾、木桶、温水、电子秤、称猪箱、笔、接产布、剪刀等。药械要准备注射器、手术剪、止血钳、结扎绳、消毒液、抗生素、干燥粉、催产素、碘酊、缩宫素、高锰酸钾等。

3. 母猪提前上产床。准确推算预产期,提前将日期记在卡片上并贴到产房墙壁醒目位置。母猪在产前7天左右上产床,同时将预产期标记在产栏或产仔箱上。注意观察母猪临产征兆:母猪食欲减退、时起时卧,频频排尿,乳房饱满,外阴红肿,后部乳头可以挤出乳汁。

4. 难产的处理。有羊水排出、强烈努责后1小时仍无仔猪排出或产仔间隔超过1小时,即视为难产。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的要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人工助产。临产母猪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超过半小时者可注射缩宫素。注射催产素仍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应立即人工助产。人工助产时,要剪平指甲,润滑手臂并消毒,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抓住仔猪的两后腿或下颌部;当母猪子宫扩张时,开始向外拉仔猪,努责收缩时停下,动作要轻。拉出仔猪后应帮助仔猪呼吸,产后阴道内注入青霉素等抗生素。

5. 胎衣不下的处理。母猪分娩后24小时以内,按说明用聚维酮碘、卫可、百胜等药物冲洗子宫,2小时后可将滞留胎衣剥离排出。产后立即清除胎衣、死胎和产后污染物,并擦净母猪会阴部。如果母猪患子宫炎,应尽早采取药液洗宫的方法治疗。

6. 饲料营养与饲喂。提高饲粮营养浓度,洋种猪饲料粗蛋白18%、消化能14.63兆焦/千克、赖氨酸0.86%,饲料中还要分别添加4%~6%的油脂和维生素B粉;土种猪饲料粗蛋白16.8%、消化能13.13兆焦/千克、赖氨酸0.80%。母猪产前3天开始减料,渐减至日常量的1/2~1/3,产后3天恢复正常,自由采食不限量,每头每天5~6.5千克。对于便秘的母猪在产前、产后饲喂0.75%~1.5%的电解质、轻泻剂(维力康、芒硝、小苏打)。母猪日喂2~3次,夏季高温季节可增喂1~2次。

7.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产房内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当舍温低于16℃时,要加热增温;当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超标时,要通风换气。冬季在中午外界气温较高或室内温度较高时开窗通气。夏季当温度超过30℃时,采取喷水、通风等方法降温。

8. 及时清扫。每天至少要清扫猪舍内的灰尘、残料、猪粪、垃圾等2次,产床上的粪便要随时清除,排粪沟要保证畅通,无积粪。

9. 患猪诊治。经常观察猪群,对表现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腹泻或粪干、气喘、子宫(阴道)炎等的患猪要立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治疗,并做好诊疗记录。

三、仔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1. 接产。产前对母猪的乳头、阴部进行清洗消毒并挤掉每个乳头内最初几滴奶。仔猪出生后,立即将其口鼻内黏液清除、擦净,在离仔猪腹部3厘米处断脐并消毒,然后用抹布或干燥粉将猪体擦干。

2. 假死猪的急救。发现假死猪(脉搏跳动,但呼吸停止),用两手分别捏住仔猪前胸与臀部,使其腹部向上,右手由胸部向腹部按压,以促使肺部恢复呼吸活动,当仔猪猛然发出声音后再重复做几次,直到呼吸正常为止;也可一手提后腿,使仔猪头朝下,一手轻轻拍打其胸部,直到发出叫声;如果仔猪鼻腔有黏液,则要一手握住仔猪后脚和脐带,另一手握住颈部,用力将黏液甩出。

3. 注重保温。用电热板或加热灯给仔猪加温保暖,第一周温度控制为30~32℃,以后每周降2℃左右。

4. 仔猪寄养、补铁、补硒。仔猪要尽早吃上初乳,对不能自行吮乳的仔猪挤初乳至注射器中灌哺。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的仔猪可寄养。仔猪2日龄内要注射血康、富来血、牲血素等补铁剂,同时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

5. 称重、打耳号、剪牙。仔猪出生24小时内称重、打耳号、剪牙。用剪牙钳在仔猪牙根处剪掉上下两侧犬齿,弱仔不剪牙。填好哺乳记录和生产管理记录。

6. 固定乳头。3日龄内遵循“前后大、中间小”的原则人工辅助仔猪固定乳头。

7. 仔猪饮水。3日龄仔猪开始训练饮水,专设水槽或将自动饮水器的嘴加垫,使之有少量常流水,引诱仔猪吮吸。冬天供给30~37℃饮用水。

8. 补料、去势。5~7日龄开始补饲专业厂家生产的高档专用开食料,保持饲料新鲜、清洁,少给勤添,夜间补添1次。每天补料4~5次。育肥公仔猪于7~15日龄去势。

9. 做好防疫。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好伪狂犬、圆环病毒、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支原体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10. 断奶。仔猪一般28~35日龄断奶,常见断奶方法如下:①逐渐断奶法。如母猪乳汁充足,仔猪长势很好,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是在预定断奶前4~5天,把母猪与仔猪隔开,每天定时先让仔猪吃饱饲料后再吸乳,逐渐减少哺乳次数,降低仔猪对母乳的兴趣,最后全部断奶。②分批断奶法。将体重大的仔猪先断奶,让个体小的仔猪继续留在母猪身边哺乳。此法可避免出现僵猪,但断奶期较长,影响母猪配种。有弱仔出现时,可采用分批断奶法。③一次性断奶法。如一窝小猪生长发育比较整齐,可实施此法。仔猪断奶时先把母猪赶走,仔猪留在原栏继续饲养7~15天,然后转入保育舍。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保健 篇4

1母猪妊娠的特点

疲倦贪睡不想动, 性情温顺动作稳, 食欲增加上膘快, 皮毛发亮紧贴身, 尾巴下垂很自然, 阴户缩成一条线。除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以外, 尚有阴道活组织检查法、诱导发情检查法、X光透视法、超声波测定法、尿液雌激素测定法和血清沉降速度检查法等。

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 d, 为了便于记忆, 可用“三、三、三”来表示, 即母猪妊娠期为3个月3周零3天。

2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

2.1胎儿发育规律

试验报道, 给妊娠母猪和空怀母猪吃相同数量的同一种饲料, 妊娠母猪产仔后比空怀母猪多增重1.5 kg左右。妊娠前期胎儿发育缓慢, 母猪增重较快。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快营养需要多, 而母猪消化系统受到挤压, 采食量增加不多, 母猪增重减慢。若妊娠期母猪营养不良则胎儿发育不好, 而营养过剩, 腹腔沉积脂肪过多, 又容易发生死胎或产出弱仔。胎儿发育规律:卵子在输卵管受精后, 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向两侧子宫角移动, 附植在子宫黏膜上, 在它周围逐渐形成胎盘, 母体通过胎盘向胎儿供应营养。胎儿在妊娠前期生长缓慢, 各器官形成。妊娠1~90 d胎儿重550 g, 24d后增重很快, 体重可达1 300~1 500 g。妊娠最后1个月胎儿增重占出生重的60%。不同胎龄胚胎的化学组成不同, 随胎龄的增加, 胚胎的水分降低, 干物质增加, 粗蛋白质和矿物质也相应增加。

2.2饲养管理

2.2.1配种后0~30 d这一阶段是胚胎受精着床阶段, 配后母猪转入单体栏中饲养, 配后30d内减少调栏造成的应激, 每1d喂量应控制在2.0~2.3kg, 对膘情不好的加料至3~3.5 kg, 日喂全价配合饲料2次, 这样有利于减少胚胎死亡。蛋白质需要量为13%~14%。应定时定量饲喂, 避免产生应激干扰以保证正常受精卵着床。

2.2.2配种后30~90 d这一阶段由于胚胎已经着床, 流产和死胎很少发生, 胎儿生长缓慢。母猪采食量有所增加, 母猪容易过肥。在饲喂时尽量控制饲料量, 要给予一定的青绿饲料, 既能减轻饥饿感, 又可防止过肥, 还有利于通便。这一阶段要求母猪体况为7~8成膘。一般喂量控制在2.0~2.5kg/d。

2.2.3妊娠后80~110 d妊娠后期胎儿发育很快, 大体到110 d时就完全成熟。为使母猪在产后迅速恢复体力, 同时满足胎儿的生长需要并为泌乳蓄积营养, 必须采取限食, 适当增加饲料投喂量, 比平时增多10%~15%。如果日粮供给量不足, 不仅会使胎儿发育不良, 育成率下降, 而且也会给母猪带来影响。在营养方面要注意钙、磷和维生素的供给, 并适当给予蛋白质饲料。由于胎儿急速生长, 母猪肠胃受到压迫, 为使肠胃蠕动正常, 每天应供给含纤维素较多的青绿饲料。只喂给配合饲料容易引起母猪便秘和食滞, 会导致催产、胎儿死亡或分娩后泌乳恶化等情况。

3分娩管理

母猪在临产前7~10 d, 应减少10%~20%饲料供给量, 限制饲喂母猪易产生饥饿感, 应该加喂青绿饲料或干草。

3.1分娩前的准备

保持分娩的室温在28℃左右, 仔猪保温灯下的温度为31~34℃, 保持相对湿度65%~75%。产床、保温灯、窗户、地板等保持干净干燥, 用生石灰等保持消毒, 以减少初生仔猪疾病。减少噪音, 保持产房安静。保证良好通风, 每天清理粪便, 防止有害气体产生和蚊蝇滋生。及时清除母猪腹部、乳房、阴户周围的污物, 并用消毒液清洗。准备好产仔记录工具。

3.2分娩与接产

母猪分娩时多数侧卧, 腹部阵痛, 全身哆嗦, 呼吸紧迫。阴门流出羊水, 两腿向前伸直, 尾巴向上卷, 产出仔猪。若第1头仔猪与羊水同时被排出, 应立即准备好接产。胎儿产出时, 头部先出来的约占总产仔数的60%, 臀部先出的约占45%, 均属正常分娩。母猪分娩时应保持环境安静, 以利于顺利分娩, 母猪分娩多在夜间或清晨。母猪一般很少难产, 但有时因胎儿过大、母猪体况太弱无力阵缩等情况, 会出现难产, 此时需进行人工助产。如果母猪长时间阵缩产不出仔猪, 接产人员应立即将手臂清洁消毒, 涂上润滑剂, 五指并拢, 手心向上, 在母猪间歇时, 慢慢旋转进入产道检查胎儿情况, 必要时注射催产素。若仍不见效, 则采用上法用手进入产道进行助产, 摸到仔猪后, 再随着母猪阵缩慢慢将仔猪拉出。母猪顺产约需2 h左右分娩完毕, 产程短的仅需0.5 h, 有的则长达8~12 h。生产结束后, 应给母猪注射抗菌素, 防止产道感染。

仔猪产出后, 先用清洁的毛巾擦去口鼻中的黏液, 让仔猪开始呼吸, 然后再擦干全身。接着给仔猪断脐, 方法是先使仔猪躺卧, 把脐带血反复向仔猪脐部方向挤压, 在距仔猪脐部约4~6 cm处剪断, 断面用碘酒消毒。处理完后应人工辅助其尽快吃上初乳, 并放在保温箱内取暖。

4妊娠母猪防疫保健

4.1应有计划配种, 防止近亲繁殖。要掌握好发情规律, 做到适时配种。

4.2妊娠母猪依据其妊娠日龄按批次分区域实行限位饲养或分栏群养。

4.3禁止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的饲料。怀孕母猪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比较大, 建议每个月饮纳维一周, 除了补充维生素, 还能减少应激, 增强抗病能力, 同时在饲料里添加普乐宝, 防止母猪发生便秘。

4.4母猪妊娠后1个月内禁止注射疫苗或使用药物, 否则不利于受精卵着胎, 对胎儿初期发育不利。

4.5妊娠后期可增加饲喂次数, 每次给量不宜过多, 避免胃肠内容物过多而压挤胎儿。产前应给母猪减料。

4.6避免各种应激, 如踢、打、热应激等, 以免造成死胎。应特别做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暖工作, 降温方法有增加通风量、隔热屋顶、淋浴水帘降温、喷雾降温等;保暖可采用生火和增加灯照强度或时间。

4.7应用猪大肠杆菌K88、K99、9878、F41四联苗2 mL或大肠杆菌K88、K99工程苗1头份, 用生理盐水2 mL稀释后, 给分娩前21 d左右的怀孕母猪肌注, 能有效地防止新生仔猪黄痢的发生。

4.8妊娠母猪应于妊娠后期进入产房前10 d左右进行一次驱虫。产前7 d对母猪进行清洗、消毒, 然后转入产房适应环境。

饲养和管理 篇5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

(1)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反,蚯蚓在糙纸上的运动比在玻璃上慢,(糙纸较干,蚯蚓被粘在了纸上)。实验步骤让学生产生是不是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累了,所以才比玻璃板上运动慢。

(2)实验中所用玻璃板干燥时,蚯蚓也可以在玻璃板上较快运动。

实验过程中的.两次运动是分开来做,学生缺少对照,很难进行比较。从以上情况来看,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简单、步骤不够严谨、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

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和利用 篇6

纯种成年个体母猪,按其品种特征选择,同时查系谱看档案。在育种中,要从外形鉴定、繁殖机能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选留种母猪。而在生产中,从二元、三元杂交后代母猪中挑选,选择种用小母猪应当首先挑选其母本繁殖成绩好、个体是同窝猪崽中新生重和断奶重中等以上,体质好、体躯长、背腰平直、后躯丰满,乳头数6对以上,而且排列对称整齐,奶头饱满,不能有瞎乳头、副乳头等,外生殖器正常、下垂、大小适中。

2.种母猪的饲养

种母猪的饲养要注意控制体重,这是一般农户不太注意的问题。控制种母猪的体重要从后备母猪饲养开始做起,母猪达6月龄时应当控制喂料量,到体重达90~100公斤时约7.5月龄,此时应注意观察提早配种(第二性期)。配种后按饲养标准喂料,产崽后使母猪体重维持在120~130公斤(以比产前失重30~40公斤为宜)。这样,对母猪产后发情配种和繁殖护崽均有好处,并能降低养种母猪的成本。

(1)空怀阶段母猪的饲养,一般情况下,每天给母猪1~1.5公斤精料,8~10公斤鲜草,或20%~30%的玉米加10%麦麸与6~7公斤牧草干草粉混合饲喂。

(2)母猪怀孕80天以后,对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利用率较高,加之此时胚胎生长发育,要保证营养成分丰富充足。

(3)母猪怀孕80天后至产崽大约35天,饲料要适当增加能量和蛋白质,同时补充钙。每天加20克骨粉或50克鱼粉,将精料提高1.5~2公斤/天,把优质牧草调整至5~6公斤/天。

(4)哺乳阶段母猪应增加精料的喂量,并适当补钙,精料用60%玉米、30%麦麸、10%母猪浓缩饲料,或用50%玉米、30%麦麸、18%豆饼、2%骨粉,日粮为2~5公斤,再加8~10公斤鲜草,喂猪的牧草一般不用切碎,可以直接投喂。

3.种母猪的利用

二元、三元杂交繁殖生产商品猪。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种猪,杂交方式为杜×长×大或杜×大×长,即用长白公(母)猪与大约克夏母(公)猪交配生产杂交一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终端父本)杂交生产商品猪。二元杂交,母猪用本地猪(地方品种)与大约克夏或长白公猪作父本进行杂交,提高本地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和利用 篇7

1 科学饲养

1.1 营养需要

1.1.1 种公猪的生理特点:

(1) 公猪射精量很大:在正常的情况下, 成年公猪1次射精量可达150~350 mL, 平均为250 mL左右, 高的可达600 m L, 远远的高于其它家畜。

(2) 精液中含有多种物质:精液中水分约占97%, 粗蛋白质约占1.2%~2%, 脂肪约占0.2%, 灰分约占0.9%, 各种有机浸出物约占1%。其中粗蛋白质占干物质的60%以上.

(3) 公猪交配时间比其它家畜长, 一般5~10 min, 长的可达25 min, 长于其它家畜, 牛和羊的射精时间仅有3 s左右。体力与营养物质消耗很大。

由以上特点可见, 对公猪必须保证给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 生产中特别需要给种公猪供应氨基酸平衡的动物性蛋白质, 尤其要供应充足的赖氨酸, 同时还要充分满足维生素A、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锌的需求。由于精液中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 色氨酸、胱氨酸、组氨酸、蛋氨酸等, 因此配制公猪的日粮时, 应选择不同来源的多品种的蛋白质饲料配合使用, 以求得氨基酸的互补, 如:优质鱼粉、膨化大豆等。

1.1.2 种公猪的营养需要:

要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生产性能, 就要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供给等。

(1) 能量:合理供给能量, 是保持种公猪体质健壮, 性机能旺盛和精液品质良好的重要因素。在能量供给量方面, 未成年公猪和成年公猪应有所区别。未成年公猪由于尚未达到体成熟, 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消化能水平以12.6~13.0 MJ/kg为宜, 成年公猪可适量降低, 以12.5~12.8 MJ/kg为宜。

(2) 蛋白质:蛋白质对增加射精量, 提高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以及延长精子存活时间都有重要作用。如果蛋白质不足会造成精液数量少, 精子密度低, 发育不完全并且活力差, 使与配母猪受胎率下降, 严重时, 公猪甚至失去配种能力。因此, 公猪日粮中, 一般应含有15%以上的粗蛋白质。蛋白质饲料可多样化, 可喂些青绿饲料如:苜蓿草等, 此外动物性蛋白质含量更丰富, 可用鱼粉、肉骨粉等, 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有专家实验, 在种公猪正常日粮的基础上每天增喂100 g猪胎衣, 公猪的射精量可以增加1/3, 同时精子活力有一定提高。

(3) 维生素:维生素对种公猪的健康与精液品质关系密切。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时, 公猪性欲下降, 精液品质也下降, 甚至出现死精或无精。缺乏维生素D时, 会影响公猪对钙、磷的吸收, 降低公猪的体质, 间接影响精液品质。缺乏维生素E时, 容易引起睾丸发育不良、精子衰弱或畸形。缺乏维生素B1、B2, 可引起睾丸萎缩与性欲减退等。在公猪日粮中增加青绿多汁饲料 (如:油菜、苋菜、白菜、南瓜、胡萝卜等) , 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和不同的矿物质, 因此, 在生产中每天应给予种公猪1~2 kg的优质青饲料, 这样可以补充公猪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对于生产规模小的猪场, 常使用哺乳母猪饲料或妊娠母猪料饲喂公猪的, 其饲料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不能充分满足种公猪的需要, 更应该给公猪补充足量的优质青绿多汁饲料, 以提高公猪精液品质和公猪性欲, 同时也可以减少种公猪发生便秘疾患的机率。另外根据精液品质检查情况可以添加公猪专用保健品, 比如维生素、鱼肝油等作为保健。

(4) 矿物质对公猪精液品质与健康影响也较大。种公猪日粮中补充矿物质显得特别重要, 如果日粮中缺钙, 则引起精子发育不全, 精子活力不强;缺磷, 引起生殖机能衰退;缺锰, 产生异常精子;缺锌, 睾丸发育不良与精子生成停止;缺硒, 精液品质下降, 睾丸萎缩退化等。因此在公猪日粮中应含有0.65%的钙, 0.46%的磷;以精饲料为主的日粮类型常会磷多而钙少, 故需着重补钙, 可选用碳酸钙, 蛋壳粉等进行补钙。

1.2 饲喂方式

为避免种公猪体重过度增加, 一般采用限量饲喂, 湿拌料每天喂2次, 日喂量根据公猪体重大小和配种任务轻重来决定, 喂量:150 kg以下日喂可酌情加料, 添加量为每天0.5 kg并保证充足的饮水。

1.3 饲料的调整和饲喂技术

饲养种公猪的任务是保持公猪的健壮体质和旺盛的配种能力。因此, 必须根据公猪的年龄、体况、配种忙闲、气候及个体变化, 喂给不同的饲料, 使公猪不要过肥, 也不要过瘦。公猪过肥, 会使公猪整天睡觉, 性欲减弱, 降低配种能力。发现公猪过肥, 就要增加运动量, 同时减少饲料中能量饲料的比例, 让公猪减肥。公猪过瘦, 会使公猪射精量减少, 精液品质下降, 影响母猪正常受胎。对过瘦的公猪要增加饲料喂量, 减少配种次数, 让公猪增膘。

正常情况下, 公猪日粮应以精料为主, 最好是全价配合饲料, 配合适量青饲料, 但不宜过多。籽实饲料中大麦、高梁、粟、蚕豆和豌豆等是饲喂种公猪的优良饲料。玉米、米糠等含脂较高的饲料或其他粗饲料不宜大量饲喂种公猪。组成公猪日粮的精饲料种类最好在3~4种以上, 按鲜重计算, 精青料比例不应超过1∶1~1∶1.5。青、粗料过多, 公猪容易形成腹部下垂, 影响配种。在配种期间应补充饲喂一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以提高精液品质。采精期, 每次采精后加喂1~2个鸡蛋, 或在常规日粮中加5%左右的炒熟黄豆粉。

种公猪的日粮配合可根据配种负担而变动。季节配种的猪在配种前1个月就要提高营养水平, 比非配种期的营养增加20%~25%, 冬季饲粮的营养水平应提高10%~20%;配种期间的日粮中, 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应占80%~90%, 饲料用量和营养水平, 可按哺乳母猪的标准供给 (没有配制专门公猪料的场家) 。非配种期间的日粮中, 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可降低到70%~80%, 其余可由青粗饲料补充。

饲喂种公猪应该定时定量, 一般每天饲喂2~3次, 每次都不要喂得太饱, 每天喂料量1.5~2.5 kg。种公猪体重在90 kg之前自由采食, 90 kg之后要限制采食。

2 良好管理

2.1 公猪实行单栏圈养

种公猪具有好斗性, 任何时间都不要把成年种公猪合栏饲养或者有相互接触的机会, 公猪开始配种后公猪之间便产生敌意, 只要碰面就会咬斗不休, 消耗体力, 甚至咬伤或者损坏肢蹄, 更严重的是伤失配种能力, 使公猪报废;还应避免公猪相互爬跨, 损伤阴茎, 单独圈养公猪能安静休息减少干扰, 保持有旺盛的食欲。公猪栏最好带有外圈, 给公猪足够的活动空间, 能够晒一晒太阳, 增强公猪体质, 增强种公猪性欲和延长使用年限, 种公猪栏的面积不宜过小, 最好大于15 m2。

2.2 加强公猪的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公猪的食欲, 增强体质, 避免肥胖, 提高配种能力, 促进血液的循环, 还可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 调解神经内分泌的机能, 促进精子的生成和提高精子的活力;每天除公猪自由运动外, 还应进行驱赶运动, 上、下午各1次, 每次行程2 km, 每次可以0.5~1 h。夏季要求在早晨和傍晚运动, 冬季可选中午气温升高时运动, 酷暑和严寒、刮风和下雨下雪, 可停止运动。种公猪的运动可与母猪的复发情检查以及空怀母猪和后备母猪的诱情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2.3 保持适宜的环境

公猪要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环境温度控制在18~24℃之间, 最高不超过25℃, 相对湿度在65%左右, 冬季猪舍要注意防寒保暖, 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防暑降温。高温对公猪的影响尤为重要, 特别是长时间的持续高温其精液品质将受到严重影响, 主要表现出精子活力下降, 总精子数和活精子数减少, 畸型精子增加, 采精量减少等, 出现高温季节母猪的受胎率下降, 复配率增高现象。有专家试验, 公猪经受32℃高温1周, 第二周的配种效果就较差或者根本不能配种, 这种影响大约会持续45 d左右。若公猪经受37℃高温1 d, 会造成同样的影响。因此, 要采取不同的降温措施, 如:湿帘降温、空调降温、喷雾喷水降温、用戏水池降温等, 确保公猪在天气炎热时, 精液品质不受影响。

2.4 经常保持猪体清洁

猪舍内每天应清扫, 保持干净卫生, 并定时用梳子刷拭猪体。在炎热夏天, 定时给公猪洗澡或喷淋降温。这样既可以保持猪舍和猪体清洁卫生,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皮肤疾病和寄生虫病, 还可以达到人猪亲和, 便于对公猪的管理。

2.5 定期做好公猪的防疫保健工作

首先根据本场特点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防疫程序, 并按时实施, 特别要搞好春秋2次预防接种;每年定期做好猪瘟、伪狂犬、乙脑、细小病毒、口蹄疫、等传染病的防疫, 根据季节和周围疫情变化, 定期饲料或饮水添加保健药物, 预防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同时做好驱虫、灭鼠、灭蚊蝇工作。

2.6 定期检查精液品质, 保证配种质量, 避免损失

对用于自然交配的种公猪, 每月要对其精液品质检查1~2次, 炎热的夏季应每周进行1次;特别是后备公猪开始使用前或成年公猪由非配种期转入配种期之前, 都必须严格检查精液质量, 以确保配种效果。参照每季度的配种受胎率及产仔数评定每头公猪的优劣, 及时淘汰繁殖成绩差的公猪。

2.7 避免公猪肢蹄损伤

地面不能过于潮湿光滑, 并保持干燥;配种时应轻赶、慢赶, 走平坦, 干净的道路, 配种场地和采精室必须设有防滑、柔软的垫物等, 防止损伤公猪肢蹄,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8 辅助和监督配种

种公猪配种时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守在旁边, 并严格遵循配完1头再开始配另1头的原则, 这样可以避免2头公猪相遇时咬斗, 防止损伤。配种时要根据母猪的体况、大小来选择与配公猪, 确保交配过程稳定, 时间尽可能的长, 并用腿顶住交配的公母猪, 防止母猪因承受不了公猪体重压力而中止交配。需辅助阴茎插入阴道时, 应用手指做个圆圈引导阴茎插入阴道, 切不可用手抓着公猪阴茎牵拉引导。

2.9 种公猪从小要加强调教管理

建立人与猪的和睦关系, 严禁打骂, 要培养其良好的生活规律, 使猪感到自在舒服, 有利于生长发育。及早训练后备公猪进出圈舍及在路上行走, 适应环境, 也可选择后备母猪调整到后备公猪圈舍对其进行训练。及时淘汰性欲低下、配种能力差、精液质量差的公猪。

2.1 0 定期消毒

可以每周2~3次进行圈舍消毒, 定期更换消毒药物。

3 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公猪, 可以提高公猪的利用效率, 延长公猪的使用年限, 减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过度使用会造成公猪的使用年限缩短, 母猪的受胎率下降, 产仔数减少等。

公猪的合理利用, 要根据公猪的年龄和体质弱强来定。后备公猪到性成熟 (有性欲、爬跨母猪) 后, 再过一段时间才到达体成熟, 只有体成熟后, 才可进行配种利用。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 地方品种应在7~8月龄, 体重80~100 kg;国外引入品种, 应在8~9月龄, 体重100~130 kg开始初配。并且使用前要在配种舍饲养30 d左右以适应环境。

一般后备公猪投入配种任务后要控制使用, 开始阶段可每周使用2次, 以后每隔2 d使用1次, 1~2岁的青年公猪每周配种或采精3~4次, 2岁以上的公猪性欲旺盛, 在饲养管理水平较高情况下, 可以每天使用1次, 每周休息2 d,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成年公猪1 d配种2次时, 2次之间要间隔8 h以上, 而且要停用1 d并适当增加饲喂量。在高温季节, 配种次数应酌情减少, 配种时间应放在早晨和晚上进行。

如果公猪长期不配, 附睾丸内储存的精子就会衰老, 用这样的精子配种受胎率降低。所以, 久不配种的公猪开始配种时必须检查精液质量, 以确保使母猪受胎。在配种淡季或非配种季节建议每10 d采精1次, 以维持已建立的采精反射。

每头成年种公猪自然交配, 常年分散产仔, 以负担30~40头母猪为宜。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相结合, 可适当减少种公猪饲养头数, 以降低饲养成本。

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要点 篇8

1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应全年保持均衡的体况, 应维持中上等膘情, 保持健壮、活泼、精力充沛的体质, 不可过肥, 也不可过瘦。

1.1 保证饲料的全价营养

按每生成1m L精液, 需补充可消化粗蛋白质50g的标准, 配合种公羊专用料。注意补充维生素, 当维生素A不足时, 公羊性欲差, 精液品质不佳;维生素E缺乏时, 生殖器上皮和精子形成会引起病理性变化。种公羊于配种期消耗营养和体力最大, 日粮要求营养丰富且全面, 容积小且多样化, 易消化、适口性好, 特别是要求蛋白质饲料应质量好、含蛋白质量高、无毒性。一般应于配种开始前1.5个月加强营养, 精料量可按配种时期喂的60%~70%喂给。到配种旺季, 随着种公羊配种 (或采精) 次数的增加, 除供给足够的植物性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包括钙、磷、锌、硒等微量元素) 外, 日粮还应增喂一定的动物性饲料, 如加喂鲜鸡蛋、牛奶等。

1.2 管理要精心

要经常注意种公羊的食欲好坏, 随时调整种公羊配种计划和膳食结构。防止打架角斗和相互爬跨。坚持适当运动, 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体质。放牧时避开灌木或树枝, 以免划破公羊阴囊, 影响配种。与母羊分圈喂养, 放牧时要注意要远离母羊群。公羊在采精或配种前不宜吃得过饱。经常检查公羊的精液品质, 包括p H值, 精力活力和畸形率等, 及时淘汰受胎低或不育的公羊。

2 种母羊的饲养管理

2.1 保证妊娠母羊的营养需要

妊娠前期主要是形成胎儿各种器官, 此期胎儿生长很慢, 其增重只占初生重的10%左右, 所以此阶段对各种营养的需要较少, 但为保证胎儿各种组织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 对饲料营养水平要求较高。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很快, 增重迅速, 这一时期胎儿增重约占初生重的90%, 此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一般妊娠后期母羊的能量供给量应比平时提高26%~33%。妊娠母羊蛋白质的需要量, 应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增加80%。妊娠时矿物质不足, 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羔羊易患佝偻病, 而母羊为满足胎儿的需要, 则会动用其骨骼中的钙、磷, 导致其骨骼变疏松, 甚至瘫痪。母羊对矿物质的需要量在妊娠前期约为维持营养需要的110%, 妊娠后期则为200%以上。

母羊对维生素较为敏感, 主要是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当维生素缺乏时, 母羊停止发情或发情异常, 母羊易发生流产, 所产胎儿畸形或产弱羔和死羔。妊娠时维生素的需要量约为平时的2倍。

2.2 保证哺乳母羊的营养需要

羊乳中含有丰富的乳蛋白、乳酪、乳糖、乳脂及多种维生素。母羊每生产1kg羊乳, 需消耗约66g可消化蛋白质、2.4g磷、3.6g钙以及3.55MJ的净能。因此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应比乳汁中的蛋白质高1.4~1.6倍。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时, 母羊产奶量减少, 乳脂率降低, 羊的体况变差。维生素对泌乳有重要作用, 一旦维生素缺乏, 羔羊的发育就会受到抑制, 羔羊对钙和磷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 易患软骨症, 因此必须补充足够维生素。

定期对基础母羊进行检定, 及时淘汰受胎低、母性差、产仔少、泌乳量少或不孕的劣质、低产母羊。

3 羔羊的饲养管理

3.1 饲养

初乳对羔羊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一般要求羔羊在产后2h内吃上初乳。吃好初乳, 羔羊才会体质健壮、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1月龄内的羔羊, 应以哺乳为主、草料为辅。

羔羊出生后40~80d为乳料并重期, 此时羔羊已学会吃草料, 要及早补料。早补饲不仅能使羔羊获得更完全的营养物质, 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日粮应以优质青、干草和富含蛋白质的豆饼、鱼粉等精料构成。饲喂时注意少喂勤添, 料不过夜, 定时哺乳, 当然也要供给足够的矿物质如钙、磷等及维生素。

3.2 管理

羔羊出生后, 应尽早吃上初乳, 因为初乳中含有全价的营养物质和母源抗体, 且具轻泻和抗病作用, 这对羔羊的生长和成活极为重要。第一次哺乳应在饲养员的护理下进行。

哺乳期羔羊的发育很快, 若母羊奶水不足, 会影响羔羊的生长, 且羔羊易于患病死亡。对于母羊缺奶的情况, 可使用保姆羊。若保姆羊不让寄养的羊羔吃奶, 可在保姆羊口鼻处和羔羊身上同时涂上一些煤油或用保姆羊的奶汁、尿液涂抹羔羊身体, 并将保姆羊和羔羊一起关在黑暗的屋里, 数小时后保姆羊即会认羔。也可用强迫羔羊多次吃奶的方法, 使保姆羊和羔羊相认。

为方便管理和防止哺乳时混乱, 可在羔羊背部写上母羊的编号, 以便于识别。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 篇9

一、犊牛培育的目的和原则

犊牛培育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为了提高牛群质量与生产水平。牛群质量取决于其遗传基础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在牛的生命周期中, 后备阶段尤其是犊牛对各种环境条件反应极为敏感, 且可塑性强, 此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会直接影响成年牛的体型结构和终生的生产性能。第二是为了获得健康牛群。牛的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对牛群的危害很大。尤其对于乳牛来说, 这些疾病不仅对牛本身有危害, 而且会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 除了对现有牛群进行预防、检疫、隔离及封锁疫区之外, 还应将病牛群中的初生犊牛尽快转移到无病区, 并对其加强培育, 从而获得新一代健康牛群, 杜绝疫病逐代蔓延。第三是为了使牛群不断扩大。犊牛的生理机能尚不健全,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容易因不良环境影响而死亡, 特别是初生犊牛更易因各种意外或疾病而死亡。因此, 此期应早喂初乳, 加强护理, 搞好防疫卫生等。

犊牛培育的一般原则有两个。第一是加强对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促进胚胎的生长发育, 以获得健壮的初生犊牛。牛胚胎在前期发育较快, 细胞分化强烈, 但绝对增重不大;3个月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细胞由强烈分化转入相似细胞的迅速增长。因此, 在胚胎发育早期应重视饲料的全价性, 后期不仅要重视质量, 还要保证数量。第二是要加强对犊牛消化器官的锻炼。犊牛出生后0.5 小时内应吃上初乳, 每隔4~6 小时哺乳1 次;15日龄开始补喂优质干草、青草, 20~30 日龄开始补喂精料;要随时观察其食欲、精神状态和粪便, 了解其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忌用过多精料进行过度饲养。

二、犊牛的饲养

1. 初生期犊牛的饲养。犊牛出生后7 天内为初生期, 也称新生期。初生犊牛不仅抗病力差, 而且在营养方面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初生犊牛抗病力差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免疫力差, 初生犊牛本身没有产生抗体的能力, 到4周龄以后才会自己产生抗体;其次是皮肤的保护机能差, 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保护屏障作用。因此, 初生犊牛易受各种病菌的侵袭引发疾病, 甚至造成死亡。营养方面不适应新环境是因为犊牛出生后, 营养来源从脐带供给转变为经消化系统获得, 但初生犊牛的前胃机能尚未健全, 且瘤胃很小 (只有真胃的一半大小) , 胃肠运动及消化腺的分泌能力还较差。

初生期犊牛的饲养管理关键是尽早喂给初乳。初乳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远高出常乳, 尤其是其中含有比常乳更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生长因子、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这些物质和细胞都有防止感染和增强免疫的功能。但初乳的营养物质含量、抗体含量及酸度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的, 且犊牛吸收抗体的能力亦以初生时为最强, 因此, 生产中要求犊牛出生后要尽可能早地吃上初乳。

2. 早期补饲。犊牛早期补饲特别是植物性饲料的补给能促进其胃肠和消化腺的发育, 对瘤胃的发育尤为重要。可以说, 初生犊牛的补饲水平决定其瘤胃的发育程度:犊牛早期补饲营养水平高, 则生长发育快;反之, 犊牛生长发育延缓。但如果犊牛大量哺乳, 虽然增重较快, 却不利于瘤胃的发育。此外, 全乳虽可满足犊牛对蛋白质的需要, 但不能满足其能量需求。如果犊牛3月龄后的日粮仍以母乳为主, 则其瘤胃的生长发育就会几乎停止, 严重影响其精、粗料的进食量, 从而降低犊牛育成期的生长速度, 不利于后期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犊牛早期补饲方法: (1) 干草。犊牛出生7~10 天开始训练采食干草, 可在犊牛槽或草架上放置优质干草让其自由采食及咀嚼。 (2) 精料。犊牛出生后5~20天开始训练其采食混合精料。初喂时, 可将精料磨成细粉并与食盐、骨粉等矿物质饲料混合, 再将其涂擦于犊牛口鼻处教其舔食。最初每日每头犊牛喂干粉10~20克, 数日后可增到80~100 克, 待其适应一段时间后将干精料用温水拌湿 (即干温料) , 经糖化后喂给, 这样可提高饲料适口性, 增加犊牛采食量。此期严禁喂给腐败饲料, 以防引起腹泻。“干温料”的喂给量随着犊牛的月龄增大而渐增, 1 月龄每日可喂250~500 克, 2 月龄每日喂500 克左右。 (3) 多汁饲料。为促进犊牛消化器官的发育, 从20日龄开始, 可在混合精料中加入切碎的胡萝卜等多汁饲料, 最初每天喂20~25 克, 到2 月龄时可逐渐增喂到1~2千克。 (4) 青贮饲料。从犊牛2 月龄时开始喂给青贮饲料, 最初每日可喂100~150克, 3月龄时可增喂到1.5~2.0千克, 4~6 月龄增至4~5 千克。 (5) 饮水。由于牛乳中的含水量不能满足犊牛正常代谢需要, 因而必须训练犊牛尽早饮水。一般于犊牛出生后1周, 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牛奶诱导其饮水, 最初需饮36~37 ℃的温开水, 10~15天后可改常规饮水, 1 月后可在运动场水池中贮满清水任其自由饮用, 但水温不宜低于15 ℃。 (6) 补饲抗生素。为预防犊牛下痢, 可每天在饲料中补喂金霉素1万国际单位, 30 日龄后停喂。在饲养管理较差的条件下, 补饲抗生素更为重要。

三、犊牛的管理

1. 初生犊牛的护理。 (1) 清除黏液。犊牛出生后要先清除其口鼻中的黏液。如犊牛已经吸入黏液, 可提起其后肢将其倒吊起来, 再拍打其胸部使之吐出黏液, 并用布擦净其周身黏液。 (2) 断脐带。用消过毒的剪刀在距脐孔10~12 厘米处将脐带剪断, 并用碘酊消毒, 防止发炎。 (3) 喂初乳。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应让其吃2升初乳;如犊牛出生24小时内无法吃到初乳, 则其会对许多病原丧失抵抗力, 特别是易感染大肠杆菌病引起下痢甚至死亡。初乳可喂5~7 天, 日喂量为体重的1/8~1/6, 每日3次, 温度为36~38 ℃。

2.哺乳卫生管理。犊牛生后2周内宜用带有橡皮奶嘴的奶壶哺乳。采用这样的哺乳器时, 犊牛只有用力吮吸才能吃到奶, 这样能使其唇、舌、口腔与咽头黏膜的感受器受到足够的刺激, 产生完全的食管沟反射, 使乳汁全部流入真胃。同时, 由于吮吸速度较慢, 乳汁在口腔中能与唾液混匀, 到真胃时已凝成疏松的乳块, 有利于消化。如果直接用奶桶哺乳犊牛, 则刺激强度会大大减小, 再加上犊牛食管沟闭合不全、饮奶过急, 乳汁往往会溢于前胃, 而此时犊牛的前胃机能尚不完善, 乳汁会在前胃中异常发酵导致犊牛生病。因此, 生产中一般在犊牛3周龄后再用奶桶喂奶。每次喂完奶后, 都要将喂奶用具及时洗净, 用前要再次消毒。

互相吸吮是犊牛群养时易养成的一种恶癖。为防止出现这一现象, 可将初生1周内的犊牛独圈饲养, 1周后合圈群养时必须坚持上颈枷喂奶, 喂奶后用干净毛巾将其口角处残余的乳汁擦去, 待犊牛吃奶停止后再将其放开;或在犊牛吃完奶并擦净余奶后, 再喂一些松软饲料, 15 分钟后放开。对于有舔乳头或睾丸恶习的犊牛, 应强行制止;对个别顽皮犊牛应戴箍嘴, 并隔离饲养。有条件的养牛场可采用一牛一圈的办法饲养犊牛, 以防止互相吸吮, 提高犊牛成活率。此外, 还要加强对犊牛的卫生管理, 犊牛笼和犊牛舍均应在使用前彻底清洗消毒, 要求铺足垫草,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最好坚持每天刷拭犊牛身体, 这样不仅可以保持牛体清洁, 防止体表滋生寄生虫, 而且能使其养成温驯性格。

3. 运动与光照。运动对犊牛的骨骼、肌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都有深远影响, 尤其是犊牛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 运动就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 在犊牛出生10 天后就要将其驱赶到运动场, 每天进行0.5~1.0 小时的驱赶运动, 1 月龄后逐渐增至2~3 小时, 可分上午、下午2次进行, 以促进犊牛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增重。光照可增加犊牛淋巴球吞噬细胞的数量与活性, 还可提高日增重, 因此, 要让犊牛适当多晒太阳。

4. 调教管理。为避免犊牛怕人、成年后顶人的现象, 饲养人员必须经常靠近、抚摸刷拭牛体, 使其对人产生好感。为了让初生犊牛尽早吃上牛乳, 必须人工用手蘸奶伸入犊牛口腔, 让其舔舐, 反复多次之后犊牛自然而然地就会吃奶。经过调教训练后, 犊牛不仅在有人在场时会大量采食, 而且会在诱导下很快学会采食新的饲料。

5. 犊牛的早期断奶。犊牛早期断奶不仅可以节约大量鲜奶, 缓解供奶紧张状况, 而且缩短了哺乳期, 降低了培育成本。此外, 由于提早补饲植物性饲料促进了犊牛消化器官特别是瘤胃的生长发育, 降低了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 因而还能提高犊牛成活率。生产中一般在犊牛1~2 月龄时进行断奶, 具体断奶方案要根据犊牛料、代乳料及饲养水平等情况来确定。

犊牛早期断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全乳与开食料混合使用。采用该方法时, 一般在犊牛6 周龄时开始断奶, 全期共用鲜奶150 千克左右、开食料17~23 千克。犊牛出生第1周喂初乳 (每天5 千克) , 从第8 天开始每天喂全乳4.0~4.5 千克, 第10 天开始喂开食料和干草, 开食料从每天100~150 克逐渐增加, 每天饮水量与食料量相同, 其间选优质干草供犊牛自由采食, 断奶后逐渐增加开食料喂量。到犊牛3 月龄时, 开食料喂量增加到2.4~2.5 千克, 然后转为普通精料。换料要逐渐进行, 饮水量应逐渐增加。另一种是将全乳、代乳品和开食料混合使用。采用该方法时, 一般在犊牛1 月龄左右开始断奶, 由于用代乳品替代部分鲜奶, 因而鲜奶用量可控制在100 千克以内。具体方法:犊牛出生第1周每天喂初乳5 千克, 从第8 天开始每天喂全乳2.5 千克、代乳品400 克和少量开食料, 而后逐渐增加代乳品和开食料喂量, 从10 日龄起使其自由采食干草, 至21 日龄开始适当减少喂乳量和代乳品, 至28日龄时每天喂700~800 克开食料, 并逐渐停止鲜奶和代乳品喂量, 以后开食料喂量逐渐增加, 到3 月龄时改喂一般精料。

四、犊牛的疾病防治

犊牛出生后2 周内极易患病, 常见疾病有窒息、便秘、脐带疾病和腹泻等。

1. 窒息。出现难产时, 犊牛在母体内因黏液和羊水的长时间堵塞易出现窒息症状。窒息程度轻的, 犊牛呼吸微弱而急促;时间稍长的, 可见黏膜发绀, 舌垂于口外, 口和鼻腔中充满羊水和黏液, 心跳和脉搏快而弱, 仅角膜存在反射;严重窒息时, 犊牛呼吸停止, 黏膜苍白, 全身松软, 反射消失, 脉搏极弱, 只能听到心跳。发生窒息时, 可立即对病犊牛进行人工呼吸:将其头部放低, 后躯抬高, 由1 人握住两前腿前后来回拉动, 交替扩展和压迫胸腔, 另1 人用纱布或毛巾擦净犊牛鼻孔及口腔中的黏液和羊水。做人工呼吸时需耐心细致, 直到犊牛出现正常呼吸时才可停止。在对窒息犊牛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 还可使用刺激呼吸中枢的药物, 如山梗茶碱5~10 毫克、尼可刹米25%油溶液1.5 毫升等进行救治。

2. 便秘。该病多因犊牛未及时吃到初乳或犊牛体弱而引起。病牛出生后24小时内不排便, 表现不安、努责、拱背, 有腹痛样, 有时出汗;直肠检查有干硬粪块。防治此病的关键在于让犊牛出生后及时吃到初乳;治疗时可用肥皂水灌肠使粪便软化, 也可热敷及按摩腹部。犊牛严重便秘时, 可用植物油或液状石蜡300 毫升直肠灌注, 或用50 毫升内服。

3. 脐带疾病。这是指犊牛出生后脐带断端出现的疾病, 主要有脐出血和脐带炎等。脐出血可发生于脐静脉或脐动脉:若血液呈点滴流出, 表明脐静脉出血;若血液从脐带或脐部涌出, 表明脐动脉出血;有时则为脐动脉和脐静脉同时出血。当脐带断端出血时, 可用消过毒的细绳结扎脐带断端;如果脐带断端过短甚至缩回到脐孔内, 可先用消毒纱布填塞脐孔后缝合。

脐带炎是因为在犊牛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 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脐带和周围组织发炎。在脐带炎初期, 可于脐孔周围注射青霉素;如已发生脓肿, 则应将其切开撒以磺胺粉, 并用锌明胶绷带保护;对坏死性脐带炎, 则要先切除坏死组织, 再用消毒液清洗后用碘酒或硝酸银等进行涂抹。

奶牛春季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篇10

1 饲养管理

1.1 粗饲料

东北地区基本都是以秸秆和羊草为主, 这两种饲草经过一冬的保存绝大多数的维生素已经被氧化或光照损失殆尽。同时一冬的积雪到春季融化, 饲草垛外层甚至内层水份含量已超过15%, 发生霉变, 这种霉变的草继续喂牛将是十分危险的, 因为牛吃进大量发霉的草, 破坏瘤胃内菌群布局, 使瘤胃发酵能力下降, 粗纤维、淀粉的分解、蛋白质合成和改造能力下降, 引起消化不良、紊乱、腹泻、粪便腥臭、营养不良、消瘦、产奶量与奶品质下降。所以冬季要保存好秸秆或羊草, 同时春季在铡草喂牛时要把霉变的部分去除。很多地方进入春季以放牧为主, 随着长势越来越好逐渐转为青草为主的口粮, 但每天应保持干草或秸秆喂量不少于2~4 kg。

1.2 精饲料

使用全价料放入, 养殖户不必过多的担心, 因为一般大型饲料厂家会在春季对饲料配方进行微调, 以适应牛只春季需要。使用浓缩料的养殖户在春季选用玉米时一定要注意玉米的含水量, 如果含水量过高一定要提高玉米使用量, 霉变程度方面, 没有上塔烘干的玉米到春季水份含量虽然不会很高, 但是捂粒、霉变粒比例自然比上塔多很多, 变质玉米如果使用过多, 后果和使用霉变秸秆的情况是一样的, 使用老三样 (玉米、豆饼、麸皮) 自拌料的养殖户, 春季是发情旺季, 同时也是弥补冬季亏欠, 最后结果就是耽误全年生产。脂肪粉或脂肪酸钙是一种专门针对短期进补的高端高浓缩饲料, 针对营养型发情困难, 牛只消瘦, 抗应激, 有很大帮助, 适合春季快速弥补冬季消耗的提膘, 使用量要掌握好, 一般建议饲喂量不超过4%。

1.3 饲喂

春季光照时间变长, 气温变暖牛群虽然减少了维持消耗, 但是运动量也在不断增大, 在舍外时间逐步增加, 这时应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增加补饲时间。同时春季的到来饲料种类不断增加, 这时无论何种饲料变更都应当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在不改变原有喂料量基础上, 换料过渡时间最好达到10~15 d, 有利于维持瘤胃微生物的稳定。切忌一刀切的换料方式造成奶牛应激, 引起减产, 消化不良。

1.4 其他

冬季个别牛只会变的极其虚弱, 针对这样的牛只春季更应该单独饲养, 精细护理, 不易一味加料, 应该先从调节瘤胃入手, 精饲料选择高浓度精料, 量分不刺激瘤胃, 使其多采食粗饲料。注意天气预报, 及时关闭门窗, 避免犊牛、瘦弱奶牛因突然降温或淋冷雨导致发生感冒、肺炎等疾病。注意避免干草、秸秆在切碎过程和饲喂时粉尘危害, 因为此时 (春季) 干草或秸秆大多发霉, 粉尘含有大量霉菌孢子, 人或奶牛吸气时吸入过量霉菌孢子后, 会发生霉菌性肺炎, 病程长, 很难治愈, 造成严重损失。

2 疾病防治

2.1 加强防疫体系

春季历来是防疫的重点阶段, 春季易发生的奶牛流行病有流脑、口蹄疫、寄生虫病等等。要加强春季检验, 有条件的对牛群进行采血化验, 然后进行牛群免疫, 一般口蹄疫一年2~3次, 春季是必须注射免疫疫苗的。奶牛产量要保证牛圈舍的干燥清洁, 有条件的要经常消毒, 最低也要做到出入口处撒白灰消毒, 舍内定期消毒, 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酸性碱性交替使用。

2.2 驱虫

春季一般是驱虫比较好的季节, 可肌肉注射伊维菌素, 也可以口服驱虫药, 例如盐酸左旋咪唑等, 要达到虫卵双驱的效果, 注意犊牛使用剂量, 一般断奶前不建议驱虫, 怀孕中不能驱虫, 产奶中使用驱虫药要按规定停止送奶。

2.3 春季多发病

2.3.1 蹄病

春季开化, 很多时候牛舍或运动场一冬天的粪便很难清除, 牛蹄长时间浸泡在其中引起蹄病, 这时要注意环境清理与消毒, 防患未然, 另外注意修蹄与肢蹄护理, 可使用3.5%硫酸铜或福尔马林对牛群进行蹄洛。如发生蹄病就应该进行修蹄, 局部消炎, 如有外伤就剔除损坏组织, 涂抹高盐酸钾进行包扎。

2.3.2 前胃病

冬季饲料过于单一, 春季很多有条件的养殖户会增加如豆渣, 酒糟等对牛群进行饲喂, 这时候牛群一次采食过多就引起胃病, 有的伴随臌气等等。首先要确诊是否是因采食过多引起的前胃病, 以免误诊, 确诊后可以灌入人工盐缓泻, 饲喂酵母片刺激瘤胃, 静点10%浓盐水, 肌注硫酸新斯的明刺激平肾肌收缩。注意饲喂时逐渐过渡, 掌握好牛群正常采食量就可以预防前胃病。

2.3.3 青草抽搦

属营养代谢病中的地血镁症, 多出现在春季放牧饲养时, 急性表现为采食时突然停止, 角弓反张, 心跳加快, 体温骤升, 有时快速死亡。慢性表现为消化紊乱, 后躯痉挛, 肌肉紧张, 有时共济失调, 趴窝不起, 兴奋敏感, 治疗时静脉缓慢注射钙镁制剂, 同时配合皮下注射硫酸镁, 静点时注意观察心脏, 必要时停止补液减缓心脏压力。

2.3.4 疥癣

又叫螨病, 俗称癞病, 一般是在冬季引发, 但是大面积爆发却是在冬去春初一段时间, 此病很难清除, 一般只能预防, 增加全面通风换气, 保持清洁干燥。发现患牛立即隔离治疗, 可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类药物浇泼剂, 0.05%浓度磷浴或0.5%~1%的辛硫磷药浴;0.5%~1%敌百虫水溶液涂搽患部;土方法可用烟草头或废机油涂擦患部, 防止奶牛舔舐中毒, 注意间隔重复用药, 做到虫卵双驱。

总之, 春季奶牛的饲养尤其重要, 严把各种饲料的质量关, 发霉变质的一定要剔除, 春季是各种疾病防治的关键期, 一定要做好奶牛防检疫和消毒工作, 做到预防为主的方针, 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为全年的奶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吉

·行业动态·

肉牛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一个养殖肉牛的大国, 肉牛品种资源非常的丰富, 为了改良肉牛的品种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优良肉牛。今年肉牛市场上最为走俏的进口品种是西门塔尔。西门塔尔最主要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很快, 一周岁体重可以达到450公斤左右, 另外它的饲料转化率高, 深受养牛专业户的青睐。

有关专家指出, 虽然这些进口品种具有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 但只适合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采取的还是小规模饲养方式, 不宜引进进口肉牛育肥, 那么可不可以直接引进地方品种育肥呢?又有哪些地方品种比较好呢?有关专家说, 在我国今年的肉牛市场上, 比较走俏的地方肉牛主要是黄牛品种。譬如秦川牛, 其被毛为紫红色, 性情温顺、体格高大, 前躯发达, 具有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优点, 日增重率、屠宰率等各项生理指标均居我国黄牛之首。鲁西黄牛也是今年被养殖户比较看好的肉牛品种。这种牛身体高大, 不仅适合于农区作业, 而且肉质也不错, 同时它的繁殖率也比较高, 一般情况下, 一头母牛一年能产下一犊。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黄牛外, 今年在我国肉牛市场上比较走俏的地方肉牛品种还有:产于山西的晋南牛, 产于河南的南阳牛等。吉

奶牛的饲养与管理 篇11

【关键词】 奶牛 饲养 管理

1.犢牛的饲养管理

1.1出生犊牛的护理

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是预防疾病和促进机体的防御机制的发育,因此对犊牛必须细心护理,提高其成活率。犊牛应该生在预先准备好的清洁、干燥、柔软的垫草上,用清洁的软布擦净口鼻腔及其周围的黏液。用干草把犊牛被毛上的黏液清除干净。剥去蹄黄,以利于犊牛站立。犊牛出生后必须在30~60分钟(最晚不超过2小时)喂给初乳,其温度应保持在35℃~38℃,初乳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供犊牛利用。要认真细心,做到“三勤”即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随时观察犊牛的精神状况、粪便状态以及脐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1.2哺乳期犊牛的饲养

在3~5天的初乳期过后,即可开始以常乳或混合初乳喂犊牛。常乳也以其母乳为佳,可从10~15日龄开始,逐渐由母乳改为混合乳或代乳品,哺乳量要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直至断乳。2周龄开始应让其逐渐采食嫩草和营养价值高的精饲料,同时添加粗饲料(以优质干草为宜)。给犊牛以品质好的干草、嫩叶,有利于瘤胃生理机能的发育和锻炼,一般1.5~2月龄已能利用植物性饲料,3~6月龄可喂给较多的品质好的饲草,以使消化系统得到更充分的发育。

1.3犊牛的管理

一般采用单栏培育即移动式牛栏,独舍、单栏、露天半开放式简易棚舍,建于冬季背风向阳、夏天通风良好且排水流畅的地方,做北朝南。围栏设一出入门、一饮奶口和补料槽。犊牛在牛栏中一般饲养2~3个月,然后转入犊牛舍定位饲养。

饲养期间要保证犊牛充足的运动以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饲喂抗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每日喂250mg金霉素,连续1周预防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营养不良,减少肺炎和下痢的发生率。定期对犊牛全身进行刷拭,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保持体表干净,减少体内外寄生虫病。2~3周龄去角,去角后的犊牛要单独饲养,以免被别的犊牛舔舐。乳房上若有副乳,应在4~6周龄时剪除,这有利于成年后清洗乳房和预防乳房炎。20日龄时减少喂奶量,30日龄停止喂奶。8日龄开始调教吃代乳料,不定量,待其日采食量超过0.5kg后改为定量。

2.青年母牛的饲养

对1~2产母牛,由于本身发育尚不完全,在产奶的同时,还要增加体重,因此在饲养上给以的标准,要高于相同产奶量的成年母牛饲养标准。

3.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通常将7月龄至初次配种期称为育成牛阶段。这个期间是育成牛生命旺盛时期;消化器官虽然初步发育,但还没有得到充分发育,需继续得到锻炼;进入育成期,食物有很大变化,由原来吃奶加部分植物性饲料,改为青粗饲料为主。根据以上情况,育成牛的日粮不要突然改变,在一周岁以内要给以优质的禾本科和豆科干草,青粗饲料为主,每天补喂1.5~2.5kg精料;食盐、骨粉每头每天各给25~30g(混在精料中)。日饲喂3次,饲料饲喂顺序是:首先喂精料,其次是多汁饲料,最后是粗料。满周岁以后,可以日给精料1~1.5kg,青贮和块根饲料15kg左右、干草8~9kg和适量的食盐和骨粉。

当母牛长到16~18月龄,体重达到375kg以上时就可以配种。妊娠后由于胎儿发育的需要及青年母牛本身发育的需要,一定要按饲养标准饲养,营养要全面,数量要满足需要。每天只少给精料2~3kg;在管理上要栓系饲养,固定槽位、充分运动、经常刷拭,每日至少二次,合理调教,达到人牛亲和;妊娠后每天二次温水按摩(但不得试挤奶),但在产前1~2个月,乳房膨胀有乳汁时,就应停止按摩。

4.妊娠干奶母牛的饲养管理

通常在产犊前2个月应该使泌乳牛停止泌乳,也就是干奶期。干奶是指从停奶到产犊前15天的经产牛和妊娠7个月以上到产犊前15天的初孕牛。

架子牛和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 篇12

架子牛是我国农村普遍的传统肉牛饲养方式。新购入架子牛的观察期一般为10~15d[1]。“吊架子”阶段的饲养目标是促进幼牛骨骼、肌肉生长发育,在15~18月龄(20月龄)体重达300~400kg。日增重0.6~0.8kg,不得低于0.4kg。对新购入的架子牛,要逐渐更换饲料。第1天喂原精料的95%,喂更换精料5%;第3天喂原精料90%,喂更换精料10%;以后原精料以每天10%递减,新更换精料以每天10%递增,半月左右完成更换[2]。在架子阶段的平均日增重,一般大型品种牛不低于0.45kg,小型品种不低于0.35kg。架子牛的营养需要由维持和生长发育速度两方面决定。架子牛营养贫乏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肌肉发育受阻,影响胴体质量,严重时,丧失补偿生长的机会,形成“僵牛”。营养贫乏也使得消化器官代偿性地生长,内脏比例较大。当小型品种架子牛体重达到250~300kg时,即可开始育肥,架子阶段拉的越长,用于维持营养需要的比例越大,经济效益越低;大型品种牛的架子牛体重在400kg以上即可开始育肥。

架子牛是消化器官发育的高峰阶段,所以饲料应以粗料为主,粗料过少,消化器官发育不良。架子牛体组织的发育以骨骼发育为主,日粮中的钙、磷含量及比例必须合适,以避免形成小架子牛,降低其经济价值。架子牛饲料以粗料为主,适当辅以精饲料,一般控制精粗料之比在3:7,充分保证架子牛骨骼生长良好,即吊架子,减少脂肪沉积。精料中蛋白质量不足,能量较高时,增重的主要为脂肪,会大大降低牛的生产性能;待达300kg以上时,再选择合适的饲养方法育肥。

2 吊架子牛期幼牛的管理

在管理上主要是要根据自身的牛品种、体重、饲料资源、架子牛市场价格、饲料价格和自身的圈舍条件确定是出售还是自育肥或确定何时出售,一般来说是本地牛或小型品种杂交牛体重达280~300kg就可以进行育肥或出售,大型牛最好达到400kg。

2.1 冬季应备足养牛饲草

一般情况下,每头牛应备足青贮草、玉米秸、稻草、青干草等饲草1500kg左右;草料应多样化,青草、稻草、麦秸、玉米秸、花生秧等混合搭配饲喂;应先喂草料,后喂精料;每天除喂足够的粗料外,还应喂给玉米、饼类、麸皮、大麦等精饲料。

2.2 驱虫

架子牛阶段往往是比较寒冷的季节,周围的寄生虫等会聚集于牛体过冬,干扰牛群生长而使牛体消瘦、致病,也使牛皮等产品质量下降,可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体内外驱虫,可选用下列药物:①虫克星(阿福丁,有效成分为阿维菌素)粉剂每100kg体重10g,灌服或拌于饲料中喂给,也可用虫克星针剂(阿维菌素)皮下注射,剂量为100kg体重0.2ml;②左咪唑,剂量8mg/kg体重,混料喂服,饮水内服,或溶水灌服1次;亦可配成5%注射液,进行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③枸橼酸哌嗪,剂量0.2g/kg体重,混饲或饮水,1次内服;④哈乐松,剂量30mg/kg体重,制成混悬剂或糊剂,1次口服;⑤丙硫苯咪唑,剂量10~20mg/kg体重,混饲喂服或制成水悬液,1次口服。

2.3 饮水

由于架子牛是以粗饲料饲养为主,食糜的转移、消化吸收、反刍等都需要大量的水,应供给洁净、充足的温水,自由饮水时,控制水温不结冰即可。

2.4运动

架子牛较为活泼好动,但运动过多会消耗饲料营养,运动一般仅限于放牧。

2.5 称重

称重作为调整日粮的依据,建议每月称重一次,检查牛体生长发育情况,避免形成“僵牛”。

3 繁殖母牛养殖场牛群的管理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养殖观念的转变,尤其是牛源的紧缺,给母牛养殖带来一个机遇,有些规模的肉牛场饲养繁殖母牛,培育犊牛,进行直线育肥生产育肥牛,母牛养殖和肉牛养殖有一定区别。

3.1 卫生防疫工作

肉牛较常见的传染病有口蹄疫、布病、结核、炭疽等,要对牛群按时进行检疫,对患有传染病的牛要及时隔离或淘汰,杜绝传染病传入或传出牛群。常见的寄生虫有线虫、蛔虫、肝蛭、牛皮蝇、蜱、蚤等,应按时进行驱虫工作。驱虫一般在春、秋各进行一次。对牛舍、运动场也要保持清洁,要经常化、制度化进行消毒。

3.2 建立生长发育测定与记录制度

通过定时测量体重、体高和胸围等,判断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日粮调整,以达到预期的要求,并记录入档,以备育种工作的需要。

3.3 编制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有配种产犊计划,牛群生产与周转计划,饲草与饲料供应计划等。及时淘汰繁殖能力低的母牛,选留足量后备母犊和育成母牛,进行牛群周转,做到四季饲草料的均衡供应。

3.4 合理放牧

放牧可降低饲养成本,但要本着保护与利用草坡、草地并重的原则进行。

3.5 分群

断奶后的犊牛要公母分群,充分利用公牛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等优点,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并可避免野交乱配。没有分群条件时,对不留种用的公畜要适时去势。

摘要:阐释架子牛和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重点总结吊架子牛幼牛的饲养和管理及繁殖母牛养殖场牛群的管理。

关键词:养牛,架子牛,繁殖母牛,饲养,管理

参考文献

[1]董志强,战洪波,张延和.等.架子牛育肥的科学饲养与管理[J].畜禽业,2012(10):19-20

上一篇:公共行政伦理下一篇:吸收式制冷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