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成因分析(精选8篇)
母猪繁殖障碍成因分析 篇1
对母猪繁殖常数值的正确计算分析可找到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其方法是根据报表计算出母猪繁殖常数, 与正常值对照, 捋出超标的常数, 从所列的影响因素中找到根源, 并制定规范措施进行实施, 从而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水平的目的。这适用于生产比较平稳的猪场, 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1 建立良好的猪群繁殖档案体系
对母猪繁殖常数值的正确计算分析是建立在有详实完整系统的生产报表的基础上的。母猪繁殖常数值来源猪场的真实完整的周、月、季度、年度生产统计档案。猪群繁殖档案体系包括猪群母猪卡片、配种记录、哺育记录、查情记录、饲养管理日志记录、精液品质记录、种猪免疫日程记录、公猪使用强度记录等。
1.1 母猪卡片
母猪卡片上至少应包含的信息有母猪的编号、胎次、配种日期、与配公猪、分娩日期、活产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日期以及母猪的受胎、流产和疾病历史状况等。此卡片要悬挂在母猪的头部, 并随母猪阶段的移动而移动, 它是对母猪作出历史鉴定的重要依据。
1.2 生产报表
2 母猪繁殖常数的临床意义
2.1 活产仔数的临床意义
代表窝生产水平。头均活产仔数的下降, 代表总体生产水平下滑, 是分析母猪繁殖障碍的入门指标、总体指标;其异常可引导寻找其它常数的情况, 找到真正原因。
2.2 死胎率的临床意义
猪是多胎动物, 有死胎是正常的, 但发生率不应>10%。由25 cm以下体长的死胎造成的死胎率升高意味着妊娠中后期子宫内存在不利于胎儿发育的环境, 其原因有感染、营养 (VitA, E Se, Fe以及蛋白质的不足) , 缺血, 缺氧 (胚胎过多, 母猪缺乏必要的运动, 心肺功能不全, 舍内小环境污秽缺氧) , 肾炎, 肝炎, 毒素 (霉菌毒素, 便秘) 等;产出体长大于27 cm的死胎, 则明示产程过长, 或助产不及时以及传染病。
2.3 木乃伊的临床意义
在胚胎发育的早中期, 死亡胚胎在子宫内膜的自我清洗机制下, 胚胎水份被吸收而形成。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木乃伊的长短明示着胚胎感染的时间:8 cm以下为妊娠头50 d内感染;8~13 cm以下为50~60 d感染, 13~17 cm为60~70 d感染。当木乃伊率>1%时当引起注意。
2.4 窝分散率的临床意义
窝分散率又名小窝指数, 是指一年中, 少于8头 (包括8头) 的窝数占全部产仔窝数的百分比。窝分散率的超标意味着多种原因:头胎或老年母猪过多;过肥或过瘦;热应激环境下配种;公猪精液未达标;配种时间未掌握好;只配种一次等等。单头一惯性小窝 (连续两胎) 多为个体遗传生产性能问题。
2.5 流产率的临床意义
发生流产就意味着有问题。流产的原因有传染性的, 如PRRS, JE布病, 钩体病, 李氏杆菌病, APP, S.S, 弓形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等等;有非传染性的, 如霉菌毒素中毒, 打斗, 粗暴的管理, 中暑等等。
2.6 非生产天数的临床意义
是指在一年时间段, 生产母猪的非妊娠与非哺乳的时间的头均总和。非生产天数增多的原因有断奶后发情推迟, 配种失误, 空怀。这些现象的产生又与传染病、胎次、季节 (夏秋热应激) 体况 (哺乳掉膘) , 产后感染, 跛行、霉菌毒素中毒密切相关。分析非生产天数还应与年均窝产数、平均哺乳期结合, 以便找到增多的真正原因。
2.7 分娩率的临床意义
分娩率是指产仔母猪占配种母猪的百分比。分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发情鉴定与配种失误, 空怀 (内分泌紊乱) , 早期胚胎吸收形成持久黄体、流产。传染病与热应激影响最大。
返情率的临床意义:指配种21 d又发情的母猪占配种母猪的百分数。主要原因有假发情, 配种失误。其中霉菌毒素影响最大。
弱仔率的临床意义:猪是多胎动物, 产出弱仔是不可避免。但产出弱仔不应>10%.弱仔率上升意味着妊娠后期 (12周后) 补料不足、头胎母猪与老龄母猪过多。
3 临时针对性分析
这是养猪人较关心的问题, 也是生产中常见到的。下面论述临时出现的母猪繁殖障碍的问题。
3.1 流产、死胎、木乃伊的分析
3.1.1 病毒性引起的:
(1) 胎儿死于不同发育阶段母猪无临床症状的有:细小病毒病、乙脑、牛病毒性腹泻、肠病毒病、腺病毒病。母猪有临床症状的有:伪狂犬病、猪瘟、猪流感。 (2) 胎儿死于同一发育阶段母猪无临床症状的有:巨细胞病毒感染。母猪有临床症状的有蓝耳病毒病、口蹄疫、水疱病、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病毒性疾病的流产胎儿的病检: (1) 从胎儿大小外观鉴别: (1) 只要出现8 cm以下的木乃伊, 不论其它死胎大小, 考虑为细小病毒病。 (2) 出现8 cm以上木乃伊, 死胎, 弱仔有皮下水肿考虑为乙脑病毒。 (3) 出现8Cm以上木乃伊, 死胎, 弱仔无皮下水肿考虑为细小病毒。 (4) 出现8 cm以上木乃伊, 死胎, 且死胎有软化现象, 或有或无弱仔考虑为伪狂犬病毒。 (5) 妊娠后期流产, 无木乃伊, 只有大小一致的死胎、弱仔, 且死胎无软化现象为蓝耳病毒病。 (2) 从胎儿病变鉴别: (1) 细小病毒病:皮肤出血, 体腔积液, 胎盘部分坏死钙化。 (2) 乙脑病毒:20 cm以上胎儿有皮下广泛水肿, 头部肿大;体腔心包积液, 肝, 脾有灰白色坏死灶。 (3) 伪狂犬病毒:肾充血肿胀, 皮质上有针尖大出血点此为示病性病变, 在常常其它脏器无任何病变的情况下, 据此可诊断。此外, 可见肝脾有2~3 mm黄白色坏死灶, 扁桃体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病变, 出血性坏死性肺炎。 (4) 蓝耳病:胎儿脐带与脐眼严重出血;皮下广泛水肿, 水肿液为黑红色;三腔积液, 为黑红色液体;双肾包膜高度肿大, 呈黑红色, 切开肾包膜流出黑红色液体, 肾实质泥软, 切面无结构;肺高度出血水肿, 间质剧烈增宽。 (5) 猪瘟:皮下水肿, 三腔积液, 部分死胎有特征性头, 四肢, 脑, 肺的发育不全。出生的弱仔尸检认有猪瘟特有的出血性病变。3.1.2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的与病毒性的鉴别点在于细菌性的有胎盘的出血, 纤维素性脓性坏死性胎盘炎或者化脓性坏死性胎盘炎。 (1) 死胎处于同一年龄段母猪无症状:链球菌病, 沙门氏菌病, 大肠杆菌病, 李氏杆菌病, 衣原体感染, 隐秘杆菌感染, 钩体病。母猪有症状体温升高:猪丹毒, 传染性胸膜肺炎, 附红细胞体病 (不属细菌, 暂归此类) 。 (2) 死胎处于不同年龄段流产可发生任何年龄段, 以中后期居多:布氏杆菌病。
3.1.3 霉菌毒素引起的:
母猪无症状, 胎儿无病变, 胎儿大小一致, 有胎盘坏死, 不同孕期母猪同时流产。
3.1.4 有害环境:
主要是7-9月酷热天气导致的季节性流产, 表现母猪无症状或中暑, 胎儿大小一致, 胎儿只有瘀血的病变。
3.2 初情期推迟
是指后备母猪超过8个月仍未发情。其原因很多应努力查情。
3.2.1 过肥:
过肥的母猪垂体-性腺系统活性差, 卵巢为过多脂肪包裹, 发育不良所致。后备母猪的肥度应为八成膘, 背膘在18~22 mm, 达75 kg体重后控料很重要。一般饲喂备母猪料 (2.0±0.3) kg。
3.2.2 缺乏公猪刺激:
6月龄起, 每周应有2~3次与成年公猪近距离接触。
3.2.3 缺乏种猪群刺激:
后备母猪应群养, 至少4头一栏;否则, 部份母猪初情推迟。
3.2.4 社群地位低下母猪的发情推迟或隐性发情:
转栏让其打斗发情, 甚至要转舍才可发情。
3.2.5 热应激:
初情期正处于7~9月份的猪, 因热应激初情期常推迟1个月或更长初情期推迟的治疗是建立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应用PG-600或FD-600只对安静发情与部份热应激性初情期推迟有作用。
3.3 假发情
是指母猪有阴唇红肿, 无静立反应的现象, 仔细检查, 阴门并无透明纤缕状粘液排出。常见于赤霉菌毒素中毒。当彻底清除在饲料中的危害1周, 阴唇红肿消退后可转入发情。
3.4 不发情
是指断奶母猪经过15 d仍不发情的现象, 原因较多。
3.4.1 哺乳期掉膘超过20 kg的母猪不发情增多:
哺乳期掉膘过多原因较多;饲料能量低, 蛋白质不足, 限量饲喂, 饮水不足, 热应激, 产后感染。哺乳期失重, 应控制在10 kg以内。
3.4.2 产后感染:
可发生子宫炎, 乳房炎, 泌尿系炎症, 产后五天恶露应基本排完。反之, 说明有生殖道或子宫感染。
3.4.3 7~9月份酷热天气时断奶:
约有30%~50%母猪出现不发情。为热应激与日照过长对垂体-性腺系统影响的结果。
总之,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原因复杂, 治疗这类疾病, 一定要先找真正的原因, 对因治疗。做好生产技术档案工作, 做好周、月、季、年度的报表分析, 及时找出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 让母猪从限位栏中解放出来, 采用Velos自动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 做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 制订出切合本场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或避免母猪繁殖障碍的根本途径。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预防措施 篇2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 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27-01
一、发病状况
近年来东北地区部分农村的种母猪常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发现其主要病因为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型、伪狂犬病病毒、部分为猪瘟病毒和细小病毒引起、且发病率较高,四季均有发生,多见于初产母猪。以流产、产死胎和弱仔为主,各种品系、各个胎次的种猪都有发生,多为散发生,极少数呈地方性流行。
二、 发病原因
(1)引种混乱、检疫不严。农户购买种猪很少调查供种场的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情况,对种猪的健康状况和质量多数不了解,有时为了省钱甚至从猪贩子手中购买种猪。有时在引种时购入了隐性感染猪只,购进种猪不进行隔离检疫就直接进入饲养舍。
(2) 猪舍简陋、饲养环境恶劣。农村养猪户的猪舍多数比较简陋,秋冬不保温、通风不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夏季高温潮湿,蚊蝇等吸血昆虫和鼠类泛滥,粪尿与污水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饲养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养猪户猪舍相对集中,且对病死尸处理不当,一户发病可影响整个村屯。
(3) 交通工具的传播。运输种猪车辆不进行彻底消毒,甚至有的养殖户不消毒,会通过运输途径传播病原体。
(4) 多种动物混养。农村饲养户将多种动物混养或饲养环境污染严重,不更换工作服和鞋,很少消毒,都增加了疾病发生的可能。
(5) 消毒方法不科学。
(6) 免疫预防存在的问题。
(7) 饲养管理粗放。
三、 解决措施
1. 引入良种,严格检疫
(1) 引种前要先调查供种场的生产管理水平,种猪营养状态及疫病防制情况,避免购入品种不好、生产性能差或隐性感染病原的种猪。
(2) 严禁从猪贩子或从不同的猪场购买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种猪,直接混群饲养易造成疫病的相互传染,威胁种猪群的健康。
(3) 引种前要严格检疫,并取正规的的检疫证书,以防发生问题时查找原因。
(4) 尽可能做到封闭式饲养,禁止多种动物混养,舍内使用的各种物品和工具要专用,不得外借,并定期清洗消毒,防止能过过人的流动或物流带入疫病传染源。
2. 种猪舍的基本要求
(1) 最好选择在远离村屯,交通在、水源方便的地点,便于管理与防疫,舍内按馒头规模设计安排。
(2) 进猪前要彻底清扫各种污物与杂物,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干燥后用2%火碱全面消毒1次,干燥后再用清水冲洗1次,第2天用0.5%强力消毒灵或0.3%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1次,空舍3~5天即可进猪。
(3) 要彻底铲除猪舍周围杂草,清理污物,排除积水,填平坑沟,消除蚊蝇等吸血昆虫的孳生场地。猪舍要安装纱窗、门帘、防止吸血昆虫和昆虫和野鸟进入舍内。
(4) 猪舍平时的消毒:春冬季每月1次,夏秋季每半月1次。带猪消毒可使用0.3%过氧乙酸或者0.1%次氯酸钠等药物。排污沟、污水池、通道及出入口等处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不要长期使用一二种消毒药",定期更换以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3. 免疫预防及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种猪饲养的关键阶段,用药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效果,可在后备母猪配种前,妊娠母猪产前产后坚持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组合。如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0 g、15%金霉素2.5 kg,后备母猪配种前连续使用7 d,可降低细菌性病原体通过母猪早期感染仔猪的比例,同时降低子宫炎、乳房炎的发生。
(2)定期使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6-甲氧嘧啶等,每季度在饲料中添加,可有效预防弓形虫病和萎缩性鼻炎的发生。
(3)寄生虫病也可降低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有必要通过药物净化体内外寄生虫。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也可注射相类似的药物。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妊娠母猪上产床前15~20 d驱虫。
4.发生疫情时的控制措施
当猪群发生疫病时要及时采取有关病料或血清送兽医诊断中心进行检验,及早作出正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猪,有治疗价值的立即治疗,无治疗价值的坚决淘汰。如果发生一类动物疫病要及时向当地有关主管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封锁疫点,等候处理。病死猪一律无害化处理,不准倒卖。全面彻底消毒,控制传染源,尽快扑灭疫情。
5.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工作做得好,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猪群健壮,不易发生传染病,即使受到感染突发疫情,表现也较轻微。因此,应根据猪的品种结构、生理状态、营养需求,制定适合本场或本地区不同阶段猪的饲养标准。
了解猪群现状,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根据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性能等进行合理组群,按照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同时,应为猪只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持猪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防寒,夏天凉爽防暑,促进猪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繁殖生育,提高猪的繁殖率。
母猪繁殖障碍成因分析 篇3
1 原因
1.1 卵巢功能失调
卵巢功能失调是常见的繁殖障碍, 主要是由于卵泡囊肿、黄体囊肿, 持久性黄体而引起的。卵泡囊肿会导致其丧失排卵功能, 但仍能分泌雌激素, 使得母猪表现发情持续期延长或间断发情;黄体囊肿多出现在泌乳盛期, 或近交系中, 或老年母猪中, 使得母猪出现乏情;持久性黄体导致母猪不发情。
1.2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性繁殖障碍是由于饲养不当, 导致母猪生殖机能衰退或受到破坏, 使母猪表现不育。
主要是由于喂料量不足、饲料单一和品质不良, 或者饲料营养不全价, 造成母猪发育不良, 过瘦, 营养不良, 其生殖机能就会受到抑制。另外, 饲料过多而且单纯, 同时又缺少运动, 使母猪过肥, 也会影响生殖机能, 导致不孕。
为了确诊饲养性不育, 必须调查饲养管理制度, 分析饲料的成分及其来源等。瘦弱及过度肥胖引起不育的母畜, 往往在发生生殖扰乱以前即表现出全身变化, 因此不难做出诊断。
针对发病原因, 改善饲料品质, 加强饲养管理, 特别是对营养不良的母畜, 在配种前更应注意, 如增加精料和高质量的青绿饲料和补充必需的一些矿物性饲料;对过肥的, 应给予多汁饲料, 减少精料, 增加运动。也可采取激素疗法。
1.3 繁殖技术性不育
繁殖技术性不育是由繁殖技术不当引起的。例如不能正确判断发情, 错过配种的时机。工作中疏忽大意, 造成漏配或配种不及时, 引起不孕。人工授精技术不良, 精液处理和输精技术不当, 往往可引起大批母猪不孕。不进行怀孕检查或检查技术不准确, 不能及时发现未孕, 也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防止繁殖技术性不育, 首先要提高繁殖技术水平, 制定并严格遵守发情鉴定、怀孕检查、配种的制度和操作规程。
1.4 疾病性繁殖障碍
生殖器官的一些疾病, 如卵巢炎、脑肿瘤等都会造成母猪不能发情排卵;母猪由于长期在限位栏内饲养, 严重缺乏运动, 蹄病明显增加, 上床和下床过程中, 由于驱赶过急, 造成母猪四肢出现疾病, 无法参加配种, 过早淘汰;也可导致传染病中的细小病毒、伪狂犬病、兰耳病等。
2 预防对策
通常查找方法是根据繁殖障碍出现的数量、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
要针对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封闭式饲养管理条件下, 饲养管理是首位, 其次考虑疾病或卵巢功能方面, 最后考虑传染性疾病。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繁殖障碍如果是营养方面的原因, 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对于体况偏肥的母猪应减少能量给量, 改变饲喂方法, 采用限制饲养方法, 防止母猪营养过剩。管理上, 可以适当增加母猪的运动量;封闭式饲养要特别注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使用, 满足繁殖母猪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疾病造成的母猪繁殖障碍有治疗价值的应积极治疗, 否则应及时淘汰;卵巢功能引起的繁殖障碍, 只有持久性黄体较易治愈, 一般可使用前列腺素F2a或其类似物处理, 使黄体溶解, 母猪发情。在第2次发情时即可配种受孕。对于患肢蹄病的母猪视病情考虑是否治疗, 多数情况下, 本次配种的母猪出现肢蹄病后就要淘汰。
传染病引起的繁殖障碍主要是预防。建议免疫程序, 对种公猪春秋两季进行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细小病毒病、猪肺疫的预防注射;对空怀经产母猪进行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肺疫的预防注射;后备猪进行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细小病毒病、猪肺疫的预防注射。不同地区要考虑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 确定注射疫苗种类。
促进后备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如下。
公猪诱情。具体做法是。每天早饲后或晚饲后将体质强壮、性欲旺盛的公猪与不发情母猪放在同一栏内一段时间, 每次20~30min, 通过公猪爬跨和外激素刺激不发情母猪, 一般经过1周左右即可有母猪发情。如果接触1~2周, 无母猪发情应更换公猪, 最好是成年公猪, 最后母猪将陆续发情。此种做法不要过早实行, 防止后备母猪对公猪产生“性习惯”而不发情。
母猪繁殖障碍原因及防治 篇4
1.1先天因素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 卵巢囊肿, 输卵管囊肿或阻塞、子宫发育异常、宫颈口狭窄、双子宫、子宫肥大、双子宫角等。
1.2机能因素
卵巢机能减退、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无节律性发情周期或不完全性周期,产后长时间不发情。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善,长期舍饲,缺乏运动、衰老、内分泌机能紊乱等。
1.3营养因素
能量水平过高,后备母猪过肥,使性成熟推迟;繁殖母猪太肥,卵巢被脂肪浸润,卵泡发育受阻,造成母猪不能繁殖。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母猪瘦弱,可导致卵巢机能运行受阻,使母猪不能正常发情、排卵。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锌缺乏, 母猪生长发育受阻, 生产性能减退, 窝产仔少而弱;碘缺乏, 妊娠母猪胎儿吸收、流产, 产死胎或产下无毛仔猪, 新生仔猪出现黏液性水肿, 成活率低;锰缺乏, 母猪生育能力低下, 乳腺发育不良, 新生仔猪弱小、站立困难;VA缺乏, 母猪发情异常, 流产或产死胎、畸形胎;VB1缺乏, 新生胎儿腹泻、呕吐、生长停滞;VB2缺乏,母猪食欲减退,孕猪早产,产死胎或弱仔;VB12与VE缺乏,母猪易贫血。
1.4疾病因素
1.4.1狂犬病
母猪感染本病后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弱仔产出后第2 d开始发病,3~5 d达发病高峰,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精神沉郁、昏睡、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等,其死亡率达95%以上。
1.4.2猪细小病毒病
怀孕早期感染,胚胎、胎儿死亡,被吸收,仅可见母猪腹围减小,感染母猪可能再度不规则发情;妊娠中期感染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分娩期推迟等;怀孕70 d后感染的母猪多能正常生产,但产出的仔猪带毒。
1.4.3温和型猪瘟
孕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并能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孕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所产仔猪先天性颤抖,存活的仔猪长期带毒,发育受阻。
1.4.4乙型脑炎
其流行季节性明显,青年母猪易感染。患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有的母猪流产后胎衣滞留,导致子宫炎,影响下次发情。
1.4.5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母猪感染初期症状为发热、厌食、少乳;少数病猪出现短暂的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口部发绀;高峰期妊娠母猪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哺乳仔猪死亡率高。
1.4.6猪流行性感冒
孕猪感染可导致流产或造成初生仔猪个体小,早期死亡上升。
1.4.7附红细胞体病发病
症状为发热、贫血、黄疸。主要传播媒介为螨、虱、蚊、蝇和注射器械等。该病可引起孕猪繁殖障碍,表现为产死胎、流产、不孕。
1.4.8猪弓形体病患病
猪高热、呼吸困难、咳嗽。患病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畸形胎。
1.4.9猪布氏杆菌病
母猪感染后流产,其在怀孕2~3个月即发生流产。流产的胎儿常被母猪吃掉,母猪流产后不久即发情重新配种。
1.4.10非传染性疾病因素
子宫内膜炎可使母猪屡配不孕;中毒性疾病,喂给霉变的饲料或含有亚硝酸盐的饲料等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高、孕激素不足可导致胚胎死亡及母猪流产。
2防治
2.1先天性繁殖障碍
难以根治,建议淘汰。
2.2机能性繁殖障碍
首先应消除病因。治疗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0~500单位,一次肌注,间隔1~2 d重复注射1次。母猪长期不发情的可注射孕酮,每2d注射1次,一周后,母猪阴部肿胀时再注射一次性腺激素。
2.3营养性繁殖障碍
母猪过肥时应适当增加运动量,降低日粮能量水平;母猪过瘦时要保证饲料全价营养。锌缺乏,每1 000 kg饲料添加碳酸锌200 g;锰缺乏,每1 000 kg饲料添加20 g;碘缺乏,每日喂碘盐5~10 g;VA缺乏,每日内服鱼肝油20mL,连服数日,饲料中多加胡萝卜;VB1缺乏,VB1肌注,剂量30~50mg,直到症状消失为止;VB12缺乏,B12肌注,每次0.3~0.4 mg,直到症状消失为止;VE缺乏,每1 kg饲料中添加VE10~20 mg。
2.4疾病性繁殖障碍
2.4.1病毒性疾病防制
可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如必须引进种猪,应从未发生过疫病的猪场引进。引进的种猪应隔离半个月,确认无病者方可混群饲养;净化种猪群。发生过伪狂犬病的猪场使用酶联吸附试验方法,发生过细小病毒和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猪场使用血清学检查方法,发生过温和型猪瘟的猪场应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母猪群,阳性猪立即淘汰;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加强饲养管理,杀灭蚊、鼠等传播媒介,搞好环境卫生。
2.4.2附红细胞体病防治
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尼可苏等。治疗可用贝尼尔,每1 kg体重5~7mg,配成5%水溶液,肌肉注射,间隔1~2d重复用药1次。
2.4.3猪弓形虫病防治
本病流行期间用磺胺甲氧嗪内服,每天每次3g,连用3d。治疗:磺胺-6-甲氧嘧啶和甲氧苄氨嘧啶,每1 kg体重前者用7 mg,后者用14 mg,每天2次,连用3~5 d。
2.4.4猪布氏杆菌病防制
定期进行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猪。
2.4.5子宫内膜炎防制
母猪的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 篇5
窝产仔数减少的原因包括:排卵数少、受精率低、死胎和死产。 排卵数减少是由于营养问题、疾病、管理不善或缺乏优势基因型等原因所致。 这也与断奶到发情间隔延长有关。 受精率低常与规律返情有关。 这可能是由于公猪繁殖障碍或配种时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 胚胎和胎儿死亡常与非规律返情有关, 并常与一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有关联。
断奶后7 天内不发情大多是由于母猪体况差, 这是哺乳期营养不良、体重和脂肪损失过多所致。 给所有的泌乳母猪都应该饲喂适口的、足量的饲料。
规律返情、流产率低、母猪空怀、妊娠后期胎儿死亡、 死产和窝产仔数少一般不是由病原感染所致, 除非有阴道脱出或木乃伊猪症状。 对规律返情、产仔数少和母猪空怀等繁殖障碍的防治应以加强配种管理, 提高哺乳期的营养水平, 并在断奶后立即进行补饲为主。 每隔12 小时进行3 次配种常比只进行1 次配种每窝可至少多产1 头仔猪。 母猪配种持续期为24 小时以上。 推迟受精意味着受精时的卵子已经老化, 这样的卵子发育成的胚胎容易死亡。 产仔数也与上次哺乳期的长短有关。 一些猪场将断奶日龄从21 天增加到28 天, 能使每窝增加1 头以上的仔猪 (哺乳期为18、23 和28 天, 产活仔数分别为9、10 和11 头) 。 如果断奶后降低母猪的饲料水平, 其哺乳期失去的体况将得不到恢复, 此时的母猪即处于营养应激状态。 断奶到配种期之间的母猪应该喂给日常食量2 倍的饲料。当母猪的体况下降得很厉害时, 一直到配种后, 每天都应饲喂3~3.5kg的饲料。 改变较差体况对排卵数和胚胎成活的不利影响比提高饲料水平的成本更大。 寒冷的环境和光照不足 (不到16 小时) 也能引起植入期胚胎死亡。 规律返情通常意味着受孕失败, 不规律返情的原因是胚胎死亡, 剩下不足4 个胚胎。
病原可引起子宫感染和阴道脱出, 导致胚胎死亡、不规律返情 (通常在23~40 天) 、胎儿死亡、妊娠中期流产。 引发这些症状最常见的传染源是细菌或病毒, 如真菌毒素、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和钩端螺旋体。 子宫感染和空怀常与膀胱炎有关。 后者会引起血尿, 并使患病猪死亡。 细小病毒可在世界上所有猪群中传播。 然而, 如果感染发生在妊娠的前1/3 时间里, 那么该病的爆发将造成胎儿死亡, 最终形成木乃伊胎。 应当给有患病风险的繁殖群小母猪接种疫苗。
一些猪场在引进青年母猪进入隔离期时, 使之与病原接触, 以提高其对繁殖母猪病原的自然免疫力。做法是让它们在猪场外面与断奶仔猪的粪便或与育肥猪接触。 即从产房和断仔猪舍取来2 周龄左右仔猪的粪便 (有时也用胎盘) , 涂在引进的青年母猪身上。一些兽医喜欢用仔猪粪便, 而不喜欢用胎盘, 因为后者可能含有大量的各种致病物质。 断奶仔猪粪便也比日龄较大的猪的感染性更强。 该做法在受精之前2 周终止。 接着可在妊娠中期和后期再次将粪便涂在猪身上1 周。 在整个猪场, 日龄较小的生长猪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 因此, 引入猪场的猪与日龄较小的生长猪的粪便接触能提高其免疫水平。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措施 篇6
1) 发病特征。该病由猪细小病毒引起, 主要危害初产母猪, 经产母猪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是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病弱仔猪及流产, 母猪本身及其它猪无明显临床症状, 对公猪受精或性欲没有明显影响。母猪在不同孕期感染本病临床表现也不同:怀孕30~50 d感染时主要产木乃伊胎, 怀孕60 d左右感染时多出现产死胎, 怀孕70 d以上感染一般能正常产仔。本病还可引起母猪发情不正常, 屡配不孕及预产期提前或推迟等。
2) 防治措施。无特异治疗药物。预防接种是主要措施, 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 对初产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接种, 每次间隔2~3周。
2 猪蓝耳病
1) 发病特征。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 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易感。新生仔猪表现呼吸综合征、间质性肺炎, 死亡率高。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弱仔, 有时产木乃伊胎, 并有全身症状:初期精神倦怠、厌食、发热, 少数耳部发紫, 耳背部及耳根皮下出现一过性蓝紫色血斑, 有的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症状, 不死亡。发过病的母猪可能影响再次配种。公猪出现咳嗽、喷嚏、食欲不振、运动障碍、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
2) 防治措施。无特效疗法, 采取综合措施消除病猪、带毒猪和彻底消毒, 以切断传播途径。用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接种, 一般认为弱毒苗效果较好。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 间隔1个月;经产母猪随胎免疫;小猪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 消失后补免。
用弱毒苗免疫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疫苗毒在猪体内能保持数周至数月, 可感染其它健康猪;疫苗毒能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先天感染;疫苗毒可通过公猪精液散毒;少数猪接种后可能不产生抗体, 成年母猪免疫效果较好。
3 猪乙型脑炎
1) 发病特征。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我国南方发病高峰一般在5~9月, 常呈散发性流行。侵害各时期胎儿, 母猪常在妊娠后期突然发生流产, 产出死胎和木乃伊胎及个别活胎。流产前除轻度厌食和发热外, 无其他显著症状。少数母猪流产后从阴道流红褐色或灰褐色黏液, 胎衣不下。流产后的母猪不影响继续繁殖。公猪常表现单侧睾丸肿胀、发热、疼痛, 如另一侧睾丸无病变, 则仍有配种能力。
2) 防治措施。无特异性疗法, 预防从消灭蚊虫和免疫接种入手。使用弱毒疫苗, 5月龄以上的母猪, 于当地蚊蝇出现季节前1~2个月接种, 一般接种1次即可。
4 猪伪狂犬病
1) 发病特征。多种动物易感, 新生仔猪和妊娠母猪最易感。新生仔猪主要表现发热和神经症状, 死亡率高。侵害妊娠40 d以上的胎儿, 怀孕母猪表现发热、咳嗽, 随之发生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胎, 其中以死胎为主。弱胎1~2 d内出现呕吐、腹泻和神经症状, 通常36 h内死亡。伪狂犬病还可引起种猪不孕, 母猪表现为屡配不孕, 公猪表现睾丸肿胀和萎缩, 丧失种用能力。
2) 防治措施。无特效治疗措施, 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有积极意义, 免疫接种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目前使用的猪伪狂犬疫苗有弱毒苗、灭活苗和基因缺失苗, 使用时应注意:1个猪场只能用1种基因缺失苗, 无本病的猪场禁用疫苗。
5 非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
5.1 发病特征
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疾病, 除了表现初情期迟缓、断奶后乏情及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外, 基本不表现全身症状, 吃、喝、拉及其他行为外观正常。
1) 初情期迟缓。后备母猪饲养到7月龄后仍未见发情即视为初情期迟缓。多因长期慢性病、寄生虫病、饲料中长期缺乏VE、膘情过肥或过瘦等引起。也可能因先天性器质性因素引起。
2) 断奶后乏情。断奶后10 d仍不发情视为断奶后乏情。多因哺乳失重过大或产仔少哺乳负担过轻导致膘情过肥引起。引进或培育品种母猪在第2胎时乏情现象最为普遍, 可能与第1胎配种时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有关。
3) 屡配不孕。母猪发情后配种超过3次仍不受孕, 即视为屡配不孕。一般因子宫炎症、死胎残留物在子宫内滞留、卵巢囊肿或持久黄体等引起。
5.2 防治措施
1) 营养与膘情控制。一是控制膘情, 达到初情期的后备母猪及空怀母猪要保持中等膘情;哺乳母猪断奶时要保持7成膘情。二是确保营养全面, 在饲料中添加VE、优质鱼粉等。
2) 促进发情的管理措施。一是公猪诱导, 用试情公猪追爬不发情的母猪, 用几头不同的公猪比用, 1头公猪效果好。二是合群并圈, 把空怀母猪并到有发情母猪的圈舍里;后备母猪小群饲养比1头单养初情期来得早, 但不能过分拥挤。三是按摩乳房, 每天早晨喂食后按摩断奶后乏情母猪乳房10 min可促进其发情排卵。四是加强运动, 增加光照时间。五是应激疗法, 对膘情好、体质健壮不发情的母猪, 可采取饥饿 (停料24~48 h但不停水) 、强制驱赶、合圈打斗等措施使其发生应激反应, 也可促进发情。
3) 激素催情。对初情期迟缓的后备母猪和断奶后乏情的母猪, 都可以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 000 IU、孕马血清800~1 000 IU。对卵巢囊肿可用促黄体激素500 IU肌注, 对持久黄体用前列腺素5~10 mg或用垂体促卵泡素10~25 mg肌注。
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篇7
1.1 先天性繁殖障碍
常见为生殖器官如子宫颈和子宫角畸形, 阴道及阴门狭窄。妨碍精子和卵子正常运行, 阻碍精子和卵子结合以及无法进行交配或人工授精等。
1.2 机能性繁殖障碍
卵巢机能不全、减退和萎缩母猪表现发情周期延长, 长期不发情或者发情不明显 (安静发情) 。卵巢机能障碍严重时, 性周期完全停止, 卵巢萎缩。卵巢囊肿临床表现不发情, 直肠检查子宫颈稍前方有葡萄大小囊状物。持久黄体性周期或分娩后卵巢中黄体仍不消退, 临床表现为性周期停止, 不发情, 或者发情配不上种。
1.3 疾病性繁殖障碍
母猪感染伪狂犬病毒, 乙脑病毒, 细小病毒, 蓝耳病毒等或者以上疾病免疫失败引起繁殖障碍。临床表现为流产, 产死胎, 木乃伊, 弱仔多, 存活率低。致病菌感染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等产科疾病。母猪除了体温升高, 减食外, 阴道还流出红色污秽有腥臭气味分泌物, 并夹有胎衣碎片, 病猪尾根、阴户周围有结痂或粘稠分泌物。
1.4 营养性繁殖障碍
饲养过程中, 有的养殖户往往为了降低饲养成本, 没给母猪喂全价配合饲料或者没按要求配制饲料, 造成母猪营养摄入不足, 导致母猪繁殖障碍。
1.5 管理性繁殖障碍
霉菌毒素侵袭发霉饲料中麦角毒素和赤霉烯酮等毒素损害母猪生殖器官, 造成流产、不孕等繁殖障碍。人工授精或助产时消毒不严, 产前没有清洗母猪乳房及后躯等部位, 致病菌通过产道侵入子宫感染产科疾病, 造成不孕等繁殖障碍。
规模养猪场为减少建筑面积方便操作, 采用单体限位栏饲养, 母猪后几对乳头、阴户及臀部长期与粪尿水为伴, 缺乏运动, 抵抗力降低, 影响母猪繁殖。过肥或过瘦母猪在哺乳期体重消耗过大减重明显, 再发情时间将会延长。相反, 母猪喂得过肥, 卵巢内脂肪浸润, 卵泡上皮脂肪变性, 卵泡萎缩而不发情或不受孕。饲喂方法不当常见情况是母猪在配种后3周以及产前2周没有减料, 喂得过多。前者过浓的营养造成代谢旺盛, 不利于胚胎着床影响产仔数, 甚至出现返情;后者胎儿个体过大, 容易出现难产, 死胎等现象。
2 对策
2.1 淘汰先天性繁殖障碍母猪
选留后备母猪时要仔细, 有先天性繁殖障碍的母猪不予留作种用。
2.2 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控制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繁殖障碍, 推荐免疫程序:后备母猪:蓝耳+猪瘟:配种前80d和50d各免疫1次;伪狂犬:配种前70d和40d各免:1次;细小:配种前60d和30d各免疫1次;口蹄疫:配种前60d免疫1次;乙脑:配种前20d免疫1次;经产母猪:蓝耳+猪瘟:每年普免3次;伪狂犬:每年普免3次;细小:产后7d免疫;口蹄疫:每年免疫4次;乙脑:每年3月初和9月初各免疫1次。
2.3 物理催情法
公猪诱情, 将公猪赶入不发情的母猪圈中, 刺激诱导发情;调圈或合群饲养, 将母猪调到距离公猪较近的圈舍;饥饿疗法;加强运动。
2.4 对症治疗
对于卵巢囊肿, 持久黄体, 子宫复旧不全等机能性繁殖障碍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500~1000单位;黄体酮:30~40mg;脑垂体后叶素:10~50单位;孕马血清 (PMS) :10~15m L。若母猪患有子宫内膜炎等产科疾病, 用宫炎净冲洗子宫, 排除炎性产物, 再肌注青链霉素等抗生素。中药催情:当归15g, 川芎15g, 熟地黄15g, 白术15g, 党参15g, 白芍15g, 黄芪15g, 甘草12g, 淫羊藿12g, 阳起石6g, 菟丝子12g, 巴戟天12g煎水候温拌料内服, 2日1剂, 连用2~3剂。
2.5 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人为性繁殖障碍
选用母猪专用配合饲料, 保证原料质量, 防止霉菌毒素侵袭, 保持饲料相对稳定。加强消毒。特别是母猪进入产房时后躯和体表的清洗消毒以及接产助产时的消毒尤为关键。科学饲喂, 维持母猪适中体况。配种前10~14d对体况较差, 产仔数高, 泌乳力强和哺乳期失重严重的母猪采取“短期优饲”, 促进排卵, 提前发情配种。
摘要:母猪繁殖障碍是母猪生产主要疾病, 对养猪生产危害极大。找出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 降低空怀率, 减少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提高母猪繁殖力, 是当前发展养猪业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日常养殖中常见的几种情况作出浅述, 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防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金岳.猪繁殖障碍病防治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2:43-46.
[2]代广军, 蔡雪辉, 苗连叶.规模养猪高热病等流行疫病防控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197-198, 202.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及防治 篇8
病因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疾病性, 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 常呈大面积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 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和新生仔猪死亡, 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先天性繁殖障碍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 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运行, 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常见的生殖器官畸形有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双子宫体、双子宫和双阴道, 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 只能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
2 机能性繁殖障碍
卵巢发育不全猪的正常卵巢重量为5g左右, 发育不全的在3g以下, 原因是脑垂体机能障碍, 卵巢对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
3 卵巢囊肿
表现发情不规律, 青年母猪占一半。
治疗:肌肉注射促黄体素200~500微克/次, 注射1~4次。治疗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为22d, 发情率一般为77.4%, 受胎率可达70.2%。
4 持久黄体
母猪长期不发情, 可用前列腺素使黄体消退, 与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治疗:先用前列腺素3~5mg肌肉注射, 经3-5d后阴部肿胀时再注射性腺激素1000单位, 大多数在3-4d内发情, 配种即可受胎。
5 卵泡发育障碍
包括卵泡机能减退、萎缩及硬化, 不发情母猪中有69%为卵泡发育障碍所引起。
治疗:可用性腺激素200~1000单位肌肉注射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单位, 隔1-2d注射1次。
6 营养性繁殖障碍
能量和蛋白质、高能量饲料使母猪过肥, 尤其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 导致肥胖性不育。如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 母猪瘦弱, 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 卵泡停止发育, 形成卵泡囊肿, 配种前一周每天给母猪增加饲料, 消化能为12兆焦/kg可获较高胚胎存活率。
维生素VA、VB、VD、VE是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严重缺乏会影响受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VA:缺乏会使母猪难以受胎, 中途流产, 产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
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 性机能紊乱, 发情不正常, 产弱仔。
VB2:缺乏时母猪泌乳减少, 所产的仔猪易形成僵猪。
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
VB12: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 产仔少, 易患恶性贫血症。
VB3:缺乏时运动失调、鹅步、肠炎、生殖及泌乳机能受损。
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 受胎率降低, 易患产后瘫痪, 表现流产、死胎、子宫脱垂, 仔猪易患佝偻病。
VE:缺乏时会使生殖道上皮角质化, 母猪不易受胎, 易流产。对公猪扰乱精子形成过程, 严重时精液中无精子。据资料报道:在母猪日粮中添加VA、VD、VE可明显缩短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 提高受胎率。
7 机械性繁殖障碍
主要是母猪受外伤引起胎儿死亡。
8 疾病性繁殖障碍
下列疾病会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细小病毒病。主要特征取决于在哪个阶段感染该病毒。感染后母猪可能再发情, 或既不发情, 也不产仔, 或窝产仔只有几头, 或产出木乃伊胎儿。唯一的症状是在怀孕中期或后期胎儿死亡, 胎水被吸收, 母猪腹围减小。而其他表现为不孕、流产、死产, 新生仔猪死亡和产弱仔。70d后感染可正常产仔, 仔猪带毒。
钩端螺旋转体病。该病能引起胎儿死亡、流产和降低仔猪存活率。该病的潜伏期是1~2周, 在怀孕第一个月感染, 胎儿一般不受影响。第二个月感染, 引起胎儿死亡、木乃伊或流产。第三个月感染引起流产、迟月、产弱仔。
乙型脑炎。除青年母猪以外, 其他猪感染后多为亚临床症状, 经产母猪血液抗体高, 无其他症状。青年母猪死胎、木乃伊的发生率高达40%, 新生仔猪死亡率为42%。
非典型猪瘟。猪体免疫力下降, 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常引起繁殖障碍。妊娠10d感染, 胚胎死亡和吸收, 母猪产仔头数少或返情。妊娠10-50d感染, 死胎多。产前一周感染不影响仔猪存活, 但影响发育。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或一个月免疫猪瘟疫苗, 剂量两头份即可预防非典型猪瘟的发生。
鹦鹉热衣原体病。为地方性流行, 病猪或潜伏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均可带毒传染, 可危害各种年龄的猪, 但对妊娠母猪最敏感, 病原可通过胎盘屏障渗透到子宫内, 导致胎儿死亡。初产青年母猪的发病率为40%~90%, 而基础母猪往往无恙。发病母猪呼吸困难, 体温高, 皮肤发紫, 不吃或少食。该病可用四环素进行治疗。
【母猪繁殖障碍成因分析】推荐阅读:
母猪繁殖障碍防治论文10-16
母猪繁殖07-05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05-30
提高母猪繁殖率措施07-30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10-05
繁殖障碍疾病07-15
猪繁殖障碍综合病06-07
繁殖障碍综合症10-11
奶牛繁殖障碍疾病防治08-12
猪繁殖障碍的防制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