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奶牛繁殖率技术论文

2024-07-19

提高奶牛繁殖率技术论文(精选10篇)

提高奶牛繁殖率技术论文 篇1

要提高奶牛的繁殖力, 首先应在保证正常繁殖力的前提下,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措施, 争取达到或接近最大可能的繁殖潜力。

1 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

牛发情的持续时间短, 约18h, 25%的母牛发情征候不超过8h, 而下午到翌日清晨前发情的要比白天多, 发情后爬跨的时间大部分 (约65%) 在18时至翌日6时, 特别集中在晚上20时到凌晨3时之间, 爬跨活动最为频繁。约80%母牛排卵在发情终止后7~14h, 20%母牛属早排或迟排卵。据报道, 漏情母牛可达20%左右, 其主要原因是辨认发情征候不正确, 怀孕母牛有5%~7%会表现发情。

2 输精时机的掌控

牛一般在发情结束后排卵, 卵子的寿命为6~10h, 故牛在发情期内的最好配种时间应在排卵前6~7h。在实际生产中当母牛发情有下列情况时即可输精: (1) 母牛由神态不安转向安定, 即发情表现开始薄弱; (2) 外阴部肿胀开始消失, 子宫颈稍有收缩, 粘膜由潮红变为粉红或带有紫青色; (3) 粘液量由多到少且成混浊状; (4) 卵泡体积不再增大, 皮变薄有弹力, 泡液波动明显, 有一触即破之感。

3 提高受胎率

除了适时输精外, 尚可在输精的同时净化子宫, 以提高受胎率。其方法为在母牛配种前后用红霉素100万IU, 蒸馏水40m L, 稀释后用于子宫净化。也可在配种前8~12h子宫注射硫酸新斯的明10m L、青霉素80万IU和生理盐水30~50m L混合液。

4 保证牛的营养需求

为了提高牛的繁殖力, 应当加强牛的营养供给, 特别是对于高产牛 (如奶牛) 在妊娠期的营养水平。为牛提供均衡、全面、适量的各种营养成分, 以满足牛本身维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对初情期的牛, 应注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营养的供应, 以满足其性机能和机体发育需要。但对牛的研究表明, 过高的营养水平可导致公牛性欲及母牛发情的异常。所谓种用牛体质是指种牛不应过度肥胖或消瘦。青饲料供应对于非放牧的青年牛很重要, 应尽可能给初情期前后的公母牛供应优质的青饲料或牧草。

5 做好牛的饲养管理工作

在牛的繁殖管理上, 要注意牛场环境的影响, 尽可能避免炎热或严寒。实践证明, 炎热对牛繁殖的危害要大大高于寒冷。在炎热季节, 重点是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例如, 可采取遮荫、水浴等办法降温。

要做好犊牛的接产工作, 特别注意母牛产道的保护和产后子宫的处理。实践证明, 给产后母牛灌服初乳或羊水, 能促使胎衣排出, 在大大减少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同时, 对母牛产后的子宫复旧及有一定效果。

为了提高牛的繁殖效率, 应当保持合理的牛群结构。不同生产类型, 基础母牛占牛群的比例有所区别, 乳用牛约为50%~70%, 肉牛与乳肉兼用牛约为40%~60%比较合理。过高的生产母牛比例, 往往使牛场后备牛减少, 影响牛场的长远发展;但过低的生产母牛比例, 也可影响牛场当时的生产水平, 影响生产效益。

对种公牛, 要注意运动, 以保持牛旺盛的活力和健康的体质;也有利于预防牛蹄病。一般情况下, 牛以自由运动为主。对偏肥的种牛, 一方面可从营养上进行必要的限制, 另一方面, 也可通过强迫运动, 锻炼其体质。

6 做好牛不孕症的综合防治工作

牛的不孕症类型很多, 病因也很复杂。因此, 必须分门别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先天性和生理性的不孕, 如公、母牛生殖器官发育不正常、子宫颈狭窄、位置不正、阴道狭窄、两性畸形、异性孪生母犊、种间杂交后代不育、幼稚病 (即功能性不孕) 等, 应注意选择、淘汰。异性双胎中90%以上母犊先天不孕, 应及早淘汰。此外, 老龄母牛繁殖力减退, 也应及时淘汰更新。

对患传染性疾病的病牛, 应严格执行传染病的防疫和检疫规定, 按规定及时处理。对疑因传染病引起的难孕牛或流产牛, 应尽快地查明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 以减少传染病的蔓延。对于子宫或卵巢炎症等一类非传染性疾病, 应根据发病的原因, 从管理、激素治疗等方面着手, 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另外, 对产后奶牛的繁殖性能及时进行检查, 是防治奶牛不孕的一个重要措施, 有条件者应该对奶牛定期进行繁殖健康检查。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策略分析 篇2

关键词:奶牛;繁殖性能;遗传育种

中图分类号:S823.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73-1

0 前言

奶业、乳品行业的不断壮大和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民族企业不断崛起,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当今,无论是散养户还是大型奶牛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奶牛繁殖性能不强的问题,受胎率低、交配不孕、泌乳期受孕率低、流产、死胎等现象屡见不鲜,成为我国奶业经济亏损、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1 采样与分析

笔者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并根据广泛的数据搜集,利用SAS软件对奶牛群的产犊、配种、产奶及系普等综合繁殖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結果表明,成年母牛繁殖率要略低于青年母牛,平均受胎率为68.72%,而一配受胎率则仅为31.90%。

1.1 产犊及产犊间隔

通过采集、分析及跟踪1712头奶牛的产犊情况发现,排除掉不健康的公犊外,奶牛所产的健康雌犊仅剩下不到一半,而经过了初产后能到达第一泌乳期的奶牛则仅占28.98%,可见当前奶牛的繁殖效率普遍偏低。以上数据是我们分析一头奶牛从长成到第一次生产过程的数据,未包括二次以上生产的情况。对于奶牛的二次生产则要考虑到一个产犊间隔的综合指标,与产犊间隔期望最佳值的365天相比,我们所考察的奶牛样本群体的平均产犊间隔则要比标准值高出近200天,而成功的平均受胎更是少之又少。

1.2 犊牛围产期死亡率对比

行业内的权威数据表明,头胎母牛围产期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多胎母牛,这是由于头胎牛在初次生产期间,其体格发育尚未健全,因此处于难产死亡的高发期,随着胎次的增多,奶牛的身体越发强壮,其围产期的死亡率也会有所下降。

1.3 犊牛性别比率分析

奶牛所产犊牛的性别比例基本持平,受到季节变化、环境差异、地区因素的影响并不大,各个胎次中的公母比例接近各占一半的水平。接着我们对犊牛分性别的围产期的死亡率做进一步分析。我们选取围产期死亡的852头犊牛为研究对象,该牛群的公母性别比为1.61:1,通过数据表明,死亡公犊所占的比例要比活犊牛中占的比例高出许多,因此不难看出公犊的围产期死亡率要比母犊高。

1.4 配种次数及受胎率比对

笔者分别对1322头奶牛不同胎次的平均受孕所配种次数及972头奶牛不同胎次平均受孕的初次配种到受胎的天数进行了全面的比对分析,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小母牛初次配种受胎率明显高,未生产过的奶牛其平均配种次数则明显低于有过生产经验的奶牛,并且其每次受孕初次配种到配准的平均天数也要少于初产和复产的奶牛。同时我们还发现,小母牛虽然初次配种的受胎率较高,在配种阶段均比较正常,但当进入泌乳阶段后,其繁殖问题就会逐步凸显出来。如在规定的配种时间里,无法受孕或发生流产的小母牛数量不是少数,随着数次的再次配种尝试后,他们的初产年龄将会接近3岁,因此这些小母牛在不断的育种中由于繁殖性能低下而将遭到逐步的淘汰。

2 奶牛繁殖性能分析及遗传策略应用

2.1 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下降的因素

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下降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影响奶牛繁殖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不断盲目的追求奶牛高产,却忽视了对奶牛选育、优育技术及政策的应用。人们在显著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放弃了可持续发展、人性化发展的观念,只一味的追求高产、催产等不良手段的运用,从而导致了高产奶牛的繁殖力、长寿性、抵御疾病的能力迅速下降。随着遗传改良技术的出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有了明显的起色,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奶牛个体产奶量己上升到50年前的两倍之多,而头胎泌乳牛高峰奶则为每天40-45kg,二胎以上的牛只高峰奶为每天50-55kg,这些数据充分的表明遗传性状改良技术的应用使奶牛的个体产奶量大大增加,高产牛、优产牛成为广泛培养与繁殖的对象。然而,先进技术在带来广泛优势的同时,却使奶牛的产奶量与繁殖性状的选择呈显出负相关的现象,高产性状奶牛的成功选择却相反导致了母牛繁殖能力的继续下降。很显然,这是由于行业内没有充分重视对奶牛的整体健康性状培养,只注重高产奶牛的差异化培养所造成的。

2.2 改善奶牛繁殖性能的遗传策略

我们只有合理的以育种计划为前提,育种时在生产性状参数的基础上,引入繁殖性状参数进行联合育种,才能真正使奶牛的繁殖性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只有当遗传和繁殖管理共同提高的情况下,奶牛才会更具高水平的繁殖性能。即便是在完美、高档次、高科技的管理水平下,遗传背景不好的奶牛也依然不能受孕。因此,注重奶牛群体的繁殖性能、遗传基础管理才是治标又治本的唯一途径。除了单纯运用常规的育种策略外,还应科学的选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辅助选择技术、单核昔酸多态性标记科学的实施动物遗传育种分析,致力于多发排卵、双胎等技术的研究。同时利用SNP芯片技术高度灵敏性、通用性的特点大大的提高特定基因性状的关联性、可靠性,使区分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研究成为可能。

3 结语

只有在科学的选择育种计划的同时,遵循奶牛产奶的基础性状、生产寿命性状,合理的运用繁殖相关的基因及分子标记技术,将其与传统的育种技术充分结合,才能最终使奶牛的繁殖性能得到根本的改善,使我国的奶品企业实现高效、稳产,促进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阐远征,杨通广.高产奶牛繁殖力的遗传选择[J].中国奶牛,2008,6:32-34.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具体措施 篇3

1 受配率

1.1 加强饲养管理

受配率低的主要因素是奶牛不发情。奶牛五成膘情发情率占29.8%, 六成膘情发情率占55.8%, 到七成以上为92%。要提高受配率, 就必须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保证奶牛吃饱, 吃好, 环境条件良好。

1.2 奶牛产后护理

产后奶牛要及时清洗子宫, 对预防产后胎衣不下和继发产后子宫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冲洗液可用土霉素3~4g, 用0.9%的生理盐水500~1000m L稀释, 分批灌入子宫内, 直到冲洗液透明为止。

1.3 及时治疗产科疾病

如子宫内膜炎、阴道炎, 经过清洗子宫和注入抗生素消炎, 很快即可治愈, 而对卵巢机能不足的乏情奶牛, 经子宫颈内注射0.5%新斯的明溶液2m L/次, 注射3次, 间隔48h, 并在第1次注射时, 同时注入孕马血清性腺激素1000U, 此法效果很好。

1.4 药物催情对那些泌乳和长期不发情奶牛, 用孕马血清性腺激素或三合激素催情, 有效率可达70%以上。

1.5 早期隔离犊牛奶牛产后待犊牛初乳哺乳7d后实行母子隔离, 不让犊牛直接吃母乳, 采取挤乳后喂饮。

2 受胎率

2.1 熟悉发情规律掌握配种时间

奶牛生长到12个月达到性成熟, 18个月就可以配种, 只有掌握好奶牛的发情规律和配种时机才能提高受精机会。

2.2 作好复查补配工作

有的奶牛因为种种因素, 第1次发情没有配种, 有的输精没有受胎, 这是经常现象。一定要将输过精的奶牛, 按时进行妊娠诊断, 发现未妊娠奶牛, 查明原因, 及时复配,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受胎率。

2.3 预防孕牛早期胚胎死亡

奶牛体内缺乏维生素E是引起胚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随着产奶量的增加, 仅靠日粮中的营养不能满足母体的需要, 必须以饲料或针剂补充。

3 产犊成活率

3.1 促使奶牛白天产犊

让妊娠最后1个月的奶牛在夜间采食, 可促使70%以上的奶牛在白天产犊。白天产犊, 便于观察, 有利于助产, 减少产后疾病, 提高产犊成活率。

3.2 助产的准备工作和操作要点

助产前, 应将奶牛外阴部、肛门、尾根及后躯用温水洗干净, 尾巴拉向一侧, 助产人员要消毒手臂, 胎儿的前部进入产道时, 助产员应将手臂涂石腊油, 深入产道检查胎位是否正常, 发现不正常及时纠正。胎儿的嘴唇露出阴户外时, 应将覆盖的羊膜扯破, 接下羊水, 产后喂给奶牛用其预防和治疗胎衣不下。

助产员随着奶牛的努责, 按照骨盆曲的路线, 将胎儿缓缓拉出, 拉出头部, 再拉前肢。助产员将手伸到胎儿腹下, 握住脐带根部, 将胎儿拉出, 以免脐带和血管断在脐孔内。

3.3 新生犊牛的处理

将鼻孔和口腔内的粘液清除干净, 若有吸人羊水的可能, 应提起两后肢, 倒出羊水。若无呼吸, 将新生犊牛前低后高姿势拍打两肋, 同时握住前后肢, 前后来回作人工呼吸。犊牛生后脐带自行断裂, 可在断处涂碘酊溶液, 未断的应距腹壁7~10cm处结扎, 距结扎处1cm处剪断。

3.4 加强犊牛培育

犊牛出生后尽快喂初乳。初乳对增强犊牛抗病力起关键作用。一般做到在产后1~2h内犊牛吃上占体重6%的初乳。以后犊牛哺乳时应定量, 定时3次/d, 按体重的8%~9%确定。饲料的饲喂应从生后1周开始, 添加优质干草, 任其自由咀嚼, 练习采食出生10d后, 可训练犊牛吃精料。犊牛出生1周后, 可以诱导饮水, 最初可在水中加入少量乳液, 以后引诱其饮用, 10d以内给30~37℃温开水, 10d后给常温水, 但水温不能低于15℃。

4 新生犊牛疾病的防控

4.1 围产期胎儿死亡围产期胎儿死亡是指在产出过程中及其前后不久 (产后不超过1d) 所发生的仔畜死亡。

因传染病引起的胎儿死亡, 需根据所患疾病对母畜进行防治。同时, 注意圈舍卫生, 防止仔畜感染。对脐带进行认真处理, 以防止破伤风发生;注意选种选配, 避免近亲繁殖;注意妊娠母畜的营养供应, 改善孕畜饲养管理。

4.2 新生犊牛窒息症仔畜出生后即表现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 但仍保持微弱心跳, 称为新生仔畜窒息。

清除黏液, 促进黏液及羊水排出:尽快清除胎儿口、鼻黏液;将胎儿倒吊起来抖动或用手拍打胸部, 促进鼻腔及气管中的黏液排出;也可用导管吸出气管中的黏液;诱发呼吸反射:用浸有氨水的棉花或纱布, 放在鼻孔让其吸入, 以此刺激诱发呼吸反射;还可用针等物扎刺鼻腔黏膜, 以此来诱发呼吸反射;人工呼吸, 输氧, 保温:人工呼吸时将倒吊的犊牛两前肢用手握住, 有节奏的做“扩胸运动”;有条件的可给犊牛输氧;同时要做好保温工作。

4.3 新生犊牛脱水热新生犊牛脱水热症是荷斯坦奶牛的新生犊在出生后不久, 发生的一种以脱水和发烧为特征的疾病。

机体脱水可以用口服或注射方法来补充水分, 其中静脉输液补水作用迅速, 能迅速解除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剂量一般是20~40m L/kg.bw。

4.4 胎粪停滞本病在新生犊中偶有发生, 此病主要发生于体弱的新生犊。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篇4

1选择优良品种

每个品种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品种不同,繁殖力也不同。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当前的生产水平,选择本地黑猪为母本进行杜×长×本杂交为好。本地黑猪繁殖性能好,产仔数多,有效乳头多,哺乳力强。同时其所产仔猪增重快、饲料报酬高、肉质好。

2繁殖母猪应保持旺盛的生育能力

从母猪初胎起,随胎次和年龄增长其繁殖力逐渐提高,至壮龄时最强,以后逐渐下降。因此,繁殖群中应注意保持有65%~70%的母猪进入旺盛生育期。

3建立母猪繁殖档案,及时淘汰低产母猪

在生产中及时掌握母猪的繁殖状况。根据个体的发情周期、受配率、产仔数、死胎和流产、泌乳和哺乳能力等,对达不到品种要求的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繁殖力有恢复正常可能的要继续留作种用,不能恢复正常的要及时淘汰,同时淘汰6胎以上的母猪。让猪群保持良好的繁殖状态。在正常情况下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10%~20%的母猪不能留做种用。繁殖力较低须进行淘汰。在生产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饲养和管理水平、繁殖方式、繁殖管理水平、疫病等而造成的母猪繁殖障碍,如乏情、不孕、流产、死胎等这些通过治疗可以恢复。有的不易恢复而失去种用价值,则要淘汰更新。

4适时配种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工作要做:一是要选择好配种季节,母猪配种最好安排在4~5月和9~10月份。这样可使母猪在春秋配种产仔,避免了高温酷暑和低温严寒,提高了母猪受胎率和仔猪成活率。二是要搞好发情鉴定进行适时输精。输精或本交距排卵时间越近,受胎率越高,发情后母猪阴门红肿刚开始消退,有黏液流出,用手按压母猪后躯呆立不动时,最适宜配种(发情后12~24h),同时间隔12h进行复配。三是要进行诱导发情,以增加猪有效排卵数。仔猪断奶后,可将公猪放到母猪圈混养,也可采用多种促性腺激素处理,如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促卵泡素(FSH)等。都可以促进母猪发情,提高排卵数。但应注意品种、个体、用药时间和实施量。

5及时断奶

及时断奶可提高母猪年产胎数。一般采取3~5周断奶,年产胎次2.2~2.5胎。断奶后应及时配种。但断奶过早会降低下胎产仔数。一般来说产后间隔长,排卵数较多。

6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死胎和流产

据报道,17%的窝产仔数和76%的总窝重损失是人为造成的。可见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力。高温对受孕影响很大,7~8月份受孕率60%以下,妊娠3~4周内,当环境温度超过28℃以上时死胎率会明显增加,在母猪受孕后期,可造成母猪瘫痪,压迫子宫造成流产,高温和低温都能降低子宫的收缩力,延长产仔时间造成死胎。仔猪对温度较敏感,1~7日龄仔猪的温度要保持在30℃左右才有利于仔猪生长。猪群的密度和空间也能影响母猪的配种和妊娠。青年母猪群体少于4头时,则发情表现减弱,发情比率降低。而15~25头的群体则发情行为和周期较好。母猪配种后留在原圈4周以上,可以减少胚胎死亡,有利于提高窝产仔数。另外,要增加猪的运动。

7实行全价营养供给,避免营养性不孕

由于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而造成的死胎增加和受胎率突然下降,可在母猪配种前注射β胡萝卜素或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窝产仔数。营养原则是要满足母猪营养需要。母猪过肥或过瘦,都可影响受胎。

8搞好卫生防疫,防止发生疾病

浅谈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具体措施 篇5

不同品种及不同个体的奶牛产奶能力相差较大。目前选择最普遍的品种为荷斯坦奶牛,俗称“黑白花奶牛”,该品种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年产奶量可达5~7 t,高产者可达10 t。除黑白花奶牛外,还有丹麦红牛、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等,产奶能力也较强,但种群数量较少。选好品种后还要选好个体。一般是从外形上来选择,好的奶牛要求个体高大,棱角分明,颜色清秀,中躯长,背腰部不塌陷,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乳房发达,附着良好,乳井深,四奶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无副乳头,干乳期乳房柔软,泌乳期要求乳房表面静脉粗壮弯曲,整体丰满而不下垂。有条件的,还应考察其母牛的产乳情况和父本的品质。

1.1 加强选种选配

为提高奶牛的群体素质,增加养殖场户收入,必须注意选种选配。一要选用细管冻精。因为细管冻精制作规范,质量可靠,而且冻精生产情况都详细记录在细管外面,从外观上就可以判断种公牛质量。二要防止近亲繁殖。因为奶牛的血缘关系越近,后代的弊病就越多,常表现为繁殖力减退、死胎与畸胎增多,生活力下降和体质减弱等。因此给奶牛配种时,应有计划地选择使用不同优秀种公牛的精液输配。三要防止难产。应遵循“大配大、小配小、不大不小配中间”的原则,尤其是初产牛及体形较小的母牛,种公牛的体重不宜过大,使其犊牛的初生重不要超过40 kg,以免发生难产。

1.2 防止奶牛隐性流产

奶牛配种后1~2个月(经直检已确认怀孕)又开始发情,再次直肠检查时发现原怀孕迹象消失,即为隐性流产。要有效控制奶牛隐性流产必须做到:一是不喂单一饲料或冰冻、霉变饲料,选择富含维生素A、E、B2、B12和微量元素丰富的优质饲料,保证胚胎正常发育。二要避免对妊娠期内的奶牛进行粗暴直检,以防伤及胚胎;对患病的孕牛要慎重用药,尤其要慎用驱虫药和泻下药。三要为孕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受到惊虾和任意驱打。四要经常刷试牛体,尤其要保持孕牛阴部卫生,防止细菌、病毒侵害,避免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五是奶牛配种后的2个月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隐性流产要适时补配。六要做好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结核病等易引起流产疾病的预防工作。七是奶牛怀孕期要注射保胎药,如孕酮,每次50~100 mg,隔日注射1次,连注3~4次。

1.3 控制奶牛普通性流产

一在营养方面,草料要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并富含维生素A、E、B2、B12等,禁喂变质或冰冻饲料。二在医疗方面,孕牛要忌服大剂量泻剂、驱虫剂和利尿剂,忌灌给大量催情药和注射疫苗等。三要防止孕牛外伤,尤其是应避免腹壁外伤,禁止粗暴的直肠检查和阴道检查。四要避免生殖器官反常,尽早治愈局限性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先天性子宫内膜炎,及时发现和淘汰先天性子宫发育不全和子宫粘连病牛。五要及时补充调节与怀孕有关的生殖激素,如及时纠正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失调,使子宫内环境能适应胚胎发育的需要等。主要及时治疗母畜疾病,如顽固性瘤胃驰缓、真胃阻塞、严重下痢和能引起体温升高及高度贫血的疾病。七要确保胚胎发育良好,防止早期死亡(在牛的流产病中隐性流产可达38%)。故要防止精子或卵子发生损伤及精子或卵子的生命力减弱,并保证妊娠早期生殖器官的内环境能充分适宜受精卵的正常发育等。八要防止胎膜水肿,避免因胎盘发育不良或畸形引起的流产及胎水过多偶尔引起的流产。

1.4 适时治疗不孕症

(1)卵巢静止:即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后处于静止状态。大小如蚕豆,质地正常或较硬,卵巢表面无卵泡、无黄体、子宫收缩无力,体积缩小。治疗上可隔天按摩卵巢、子宫颈、子宫体1次,每次10 min, 4~5次为一疗程,结合注射已烯雌酚20 mg。或选用促卵泡素100~200IU肌注,出现发情和卵泡发育时再肌注促黄体素100~200 IU,以上均用5~1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肌注。(2)持久黄体:即性周期后,卵巢上的黄体超过20~30 d不消退,该黄体分泌的孕酮抑制卵泡发育,使母牛不发情。治疗上选用促卵泡生成素100~200IU,溶于5~10 ml生理盐水中肌注,经7~10d作直肠检查,若黄体不消失可再进行一次,待黄体消失后,再注射小剂量绒毛膜促进腺激素,促使卵泡成熟和排卵;或用孕马血清皮下注射或肌注1000~2 000 IU。(3)卵泡萎缩及交替发育:卵泡萎缩即卵泡发育到中途停止,外部的发情症状也逐渐消失。卵泡交替发育,即一侧卵巢上发育的卵泡停止发育,而对侧或同侧卵巢上又有数目不等的卵泡出现发育,但不等到成熟又开始萎缩,此起彼落,交替不已。治疗上可肌注促卵泡素100~200 IU, 1次/d或隔日1次,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或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000~20 000IU。(4)卵巢萎缩:即卵巢体积缩小,似大豆及蚕豆,卵巢上无黄体与卵泡,质地坚硬,其子宫也缩小,极少发情。治疗上选用促性腺释放激素似物(LRH-Ao) 1000 IU肌注,用生理盐水5~40 ml稀释,隔日1次,连用3 d,接着用三合激素4 ml肌注。(5)排卵延迟:即卵泡发育和外表征侯与正常发情一样,但成熟的卵泡不排卵,发情时间可延长3~5 d或更长。治疗上可在母牛发情中期肌注促黄体生成素100~200 IU,可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或肌注黄体酮50~100 mg。(6)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卵泡囊肿即垂体前叶所分泌的促卵泡素分泌过多,而促黄体生成素不足,使卵泡过度增大,不能正常排卵。母牛表现发情周期短,发情期延长,性欲旺盛。治疗上选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静注1 000IU或肌注2000IU,同时肌注黄体酮10 mg/次,连用14 d,当症状减轻或有效果时,继续用药,直至痊愈。黄体囊肿,即未排卵的卵泡壁上皮形成黄体化,使血液中血液孕酮浓度高达3 800 ng以上,导致母牛不发情。治疗上选用15甲基前列腺素4 mg肌注,或加20 ml灭菌注射用水直接灌注患侧子宫角。

1.5 实施技术措施,提高受胎率

一是给母牛输精后5~7 min,及时肌注催产素100 IU,受胎率可提高28%。二是在母牛输精的当天和第5~6天,给母牛肌注维生素A、D针剂5 ml,按每公斤体重5~10mg的比例肌注维生素E,母牛受胎率可提高15%~17%。三是在母年牛输精后,肌注促性腺激素1 000~2 000IU,可提高受胎率12%~19%。四是在母牛输精后,随即分别1次注射0.2%亚硒酸钠注射液25 ml,维生素E250 mg,母牛受胎率可提高28%以上。五是对卵巢机能不好的乏情母牛,给其注射0.5%新斯的明注射液2 ml,每隔18 h注射1次,共注射3次,在第3次注射时,同时注射孕马血精促性腺激素100IU,可使大多数母牛卵巢机能得到恢复并排卵,配种后易受孕。六是对卵巢囊肿和卵巢机能减退的育龄母牛,每天每头肌注孕酮50 ml,连用6 d后,再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000~5 000 IU,可使7%~8%的不发情母牛发情,配种后可有42%以上的母牛受孕。

2 备足草料

奶牛日粮主要由青、粗精饲料组成。

2.1 青饲料

由于奶牛食量大,种植牧草不易常年供应,青绿秸秆的季节性也很强,因此最好是制作青贮料。青贮料的制作方法是先挖好青贮窖,圆形或长方形均可,四周用砖砌好。再用水泥抹光底部及四周四角做成圆弧形,以便将贮料压紧,上边高出地面20 cm以上,防止雨水流入。专业户最好准备2个窖交替使用。可将各种牧草及秸秆一并铡短,在含水量为65%~70%时填装,装一层,踩实一层,压得愈紧愈好。全部装好后压实封严,确保不漏气。秋季经1个多月,冬季2个月后便可用来饲喂奶牛。饲喂时要由少到多逐渐添加,每日喂多少取多少,取出后盖好塑料布。

2.2 粗饲料

因干草的营养高于干秸秆,有条件的应在夏秋季节多晒些干草。

2.3 混合饲料

能量类饲料(玉米、麸夫等)占70%~75%,饼粕类(豆饼、豆粕、菜籽饼等)占20%,矿物质、盐、添加剂等占5%~10%。一般每头成年奶牛每年需青饲料9 t、粗饲料1 t、精饲料2 t。

3 精心饲养

饲养管理好坏对奶牛产奶量影响最大。牛舍采光通风条件要好。每日打扫干净。冬季拴在户外多晒太阳,夏季拴在荫凉处。青饲料供应充足,以吃饱不剩为宜。粗饲料作为搭配,少量添加。精饲料按产乳量来计算,高产奶牛每产3 kg奶喂1 kg精料,低产奶牛每产4 kg乳喂1 kg精料。定时饲喂,严禁喂霉变饲料,不饮冷水或脏水。产乳10个月左右逐渐干奶。因为此时胎牛发育到7个月左右,奶牛体能消耗很大,干奶有利于奶牛的休养和调整,为下个泌乳期做准备。干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逐渐干奶法,即将挤奶次数从每日3次减到1次,限制饮水,加强运动。产奶量下降到4 kg时停止挤奶,在2周内奶牛逐渐干奶;二是快速干奶法,减少精料控制青料和饮水,加强运动,当天挤1次奶后隔日再挤1次,在1周内使奶牛干奶。

4 正确挤奶

正确的挤奶方法是获得牛奶高产的有效手段。而不当的挤奶方法不仅会降低产奶量,还会损伤乳房。导致乳房发炎。从奶牛分娩的当天开始挤奶,每日挤奶3次。每次挤奶前都要用温水洗擦干净,按摩乳房。第1天每次每只乳房挤2 kg奶,第2天每次每只挤1/3的奶,第3天每次每只乳房1/2的奶,以后就可以正常挤净。特别注意的是第1天不能挤完乳房中的奶,否则容易导致产后瘫痪。手工挤奶前要剪指甲、洗手,双手分别握住乳头均匀而快速地挤奶。每头牛的奶应在6~10 min内挤完,手工挤奶投入少,但费时费力。专业户最好配置挤奶器挤奶,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大大地减少牛奶受污染的机会。

5 保持清洁卫生

提高奶牛繁殖率技术论文 篇6

1 影响奶牛繁殖率的主要因素

1.1 各饲养阶段营养不平衡或各种营养缺乏

不能满足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养殖户在干奶期误认为此时奶牛不产奶, 故只喂玉米、麸皮等能量饲料, 缺乏蛋白质饲料、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供给, 产后易发生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等疾病。有的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 第一情期时间推迟, 暗发情, 卵泡萎缩或不排卵, 严重时会出现发情周期停止, 降低繁殖力。围产期蛋白质与能量不足均可导致子宫复旧延迟, 影响子宫的自净功能, 继发子宫炎症, 还可发生卵巢静止或持久黄体。在冬季, 青绿饲料供给量逐渐减少, 粗饲料的供给量增多, 饲料营养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 不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配比, 出现营养缺乏或营养不平衡的问题, 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在饲喂过程中, 有时能量过高, 奶牛过于肥胖, 卵巢周围脂肪沉积, 阻碍卵泡发育和排卵, 蛋白质水平过高, 会使尿素或氨的水平升高, 会影响胚胎的着床。维生素A、维生素E不足, 微量元素缺乏, 母牛可长期不发情或发情不规律, 受精卵着床困难, 胚胎早期死亡等。

1.2 养殖环境差

部分奶牛养殖户牛舍陈旧, 只有露天牛舍或只在空地上摆放一行饲槽。牛舍采光不足或无通风设施, 不能遮风挡雨或防寒保暖。运动场设计不合理, 无排污水渠, 雨季易积水积尿, 泥泞不堪, 奶牛长时间站立在污泥中, 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致使母牛体力过度透支, 内分泌失调而不发情或发情微弱。有的运动场地面凹凸不平, 粪便不能及时清理, 易感染生殖系统疾病。有的养殖户没有运动场, 奶牛长年累月栓系饲养, 得不到足量的运动, 严重抑制了奶牛的繁殖行为, 多表现不发情或暗发情。

1.3 气候变化

奶牛在天气晴朗, 气温适宜的环境下, 发情表现明显, 而在大风扬沙、阴雨连绵、天气寒冷或曝晒的气候环境下, 表现不发情或隐性发情。温度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很大, 在高温情况下, 母牛激素分泌失调, 热应激会缩短发情期, 减弱发情表现或引起休情, 可干扰受精卵着床, 胚胎早期死亡或流产, 还可造成公牛精液不良、精子活力下降, 畸形率增加。温度过低时, 虽然母牛卵泡发育正常, 生殖系统没有炎症, 但在人工输精的过程中, 由于精子受到冷打击, 活力下降, 可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1.4 消毒防疫意识差

不注重环境 (牛舍、运动场、饲槽) 消毒, 母牛发生细菌和病毒感染可引起一些生殖系统疾病或发生流产现象, 如生殖道弯杆菌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滴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产犊时未对产房进行消毒, 助产时没有对手臂和母牛后躯消毒, 引起子宫炎症, 从而使奶牛繁殖力下降, 淘汰率上升。

1.5 输精和诊断技术不熟练

细管冻精解冻操作不规范, 有的配种员不用温度计调节水温, 而是凭手感调节水温进行冻精的解冻。也有的在冬季用手搓法或怀揣法对冻精进行解冻, 由于温度低解冻时间过长, 精子不能快速通过危险温区而活力降低。输精枪没有严格消毒, 有的输精枪根本不消毒或简单的拿卫生纸擦拭, 直接将细管装进去进行授精。不进行直肠检查确定卵泡的发育程度, 只是根据发情表现确定授精的时间, 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 因为每个卵泡从发育成熟到排卵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 过早或过晚授精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机率会很低。输精技术不熟练, 动作粗暴, 引起子宫内膜感染发炎或直肠出血。有的配种员嫌麻烦不带小型液氮罐, 一次性把所要用的冻精都进行解冻, 因为在短时间内不能将所有的冻精进行输精, 精子的活力下降, 降低了受胎率。不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出现漏配、误配现象。

1.6 子宫或卵巢功能障碍

子宫疾病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炎, 子宫组织内的腺体囊肿和子宫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不全可引起排卵障碍, 包括卵泡成熟后不排卵和排卵延迟, 两方面都均可引起受精失败, 卵巢功能不全还可使卵子发育不全、卵子萎缩和卵子退化。输卵管的任何功能碍障都会影响卵子的受精失败。

1.7 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奶牛产后子宫会自然净化, 自动复旧, 只要生产顺利, 胎衣及时排出, 就不需要冲洗子宫。只有发生胎衣不下, 子宫内膜炎, 子宫复旧发生障碍时, 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适量的抗生素溶液子宫灌住。但部分养殖户往往在母牛产犊后不久, 便开始大剂量, 频繁的向子宫内灌注抗菌素药物液体进行子宫冲洗, 一方面增加子宫内容物的排出负担, 另一方面破坏了子宫内环境, 使子宫复旧时间推迟。对于不发情奶牛, 一些养殖户不是改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调整营养配比, 而是采用大量激素类药物催情, 频繁的使用激素类药物, 可能会打乱母牛正常的激素调节机制, 致使母牛发情周期紊乱, 临床上曾遇到过用大剂量雌二醇催情诱发卵泡囊肿, 持续发情的现象。

2 提高繁殖率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合理搭配饲料, 提高母牛营养水平

奶牛营养的摄入应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合理的日粮搭配, 良好的营养水平是奶牛正常发情、排卵、受精及妊娠的物质基础。当母牛营养缺乏或不平衡时, 内分泌活动将受到影响, 进而性机能减退。母牛摄入的能量不足直接影响促黄体素的释放, 使母牛不能正常发情和排卵, 可以添加脂肪酸钙缓解能量不足。缺乏蛋白质饲料时可添加过瘤胃蛋白, 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增加青绿饲料、多汁饲料的喂量, 以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不足。实践证明, 中上等膘情的母牛发情明显, 卵泡发育良好, 受胎率高。

2.2 改善养殖环境, 提高奶牛福利

牛舍冬季要求能防寒保暖, 光线充足, 夏季能防暑降温, 通风良好。运动场地面要平坦, 土质松软, 粪尿常清理, 在雨季要将污水排出场区, 让奶牛在干燥舒适的环境中休息生活。搭建凉棚或遮阳网降低太阳辐射系数, 减少热应激。休息场区应有自动饮水设备或饮水槽, 使奶牛能够自由饮水, 冬季应供给温水, 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减少流产的发生。避免拴系饲养, 让奶牛自由运动, 以增加其抵抗力和免疫力, 提高繁殖力。

2.3 适时配种, 提高受胎率

不要简单的根据发情时间 (早上发情下午配种, 下午发情第二天上午配种) 和发情症状确定输精的时间, 实践中, 有的奶牛即使有明显的发情表现而此时卵泡已破裂;有的奶牛阴道出血后如还有鸣叫爬跨等发情表现, 直检时可能发现卵泡还没有排卵;有些奶牛卵泡发育较迟缓, 从发情开始到排卵可能要2~3d或更长的时间;有的牛有假发情表现, 如果不进行直检, 直接配种, 可引起流产。因此, 要想获的较高的受胎率, 必须先直肠检查卵泡发育的成熟程度, 确定最佳的输精时间。精液的解冻必须符合操作规程, 最好的解冻方法是用温度计调好水温后进行解冻, 如果用手搓法或怀揣法在气温较高的春夏秋季可用, 冬季气温较低, 解冻慢, 使精液不能顺利通过危险温区 (-15℃~50℃) 而形成冰晶, 降低精子活力。如果外出配种不带液氮罐, 那么解冻的细管冻精最好在1h以内输入母牛的子宫。另外, 解冻后防止精子受到二次热打击和冷打击, 时间过长和冷热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精子活力的下降。实践证明, 只要输精枪经过严格的消毒, 在子宫角输精和子宫体输精感染率没有明显的差异, 且在有卵泡发育一侧子宫角输精, 受胎率比子宫颈和子宫体输精受胎机率要高。输精时保持输精枪前低后高, 缓慢推动枪柄, 使精液全部滴入子宫角而不致倒流。

2.4 加强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对围产期母牛用“引导法”饲养, 以便使其适应产后采食大量精料缓解能量负平衡。产后初期由于子宫颈口开张, 阴道松弛, 子宫内常流出各种粘液, 奶牛在躺卧时, 地面上的粪土粘在黏液上, 极易引起生殖道炎症。在奶牛产犊时, 应对产房和地面进行彻底消毒, 接生时应对外阴消毒, 接生人员要消毒。搞好圈舍的消毒工作, 阻断外界环境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减少机体感染机会。制定消毒防疫规章制度, 圈舍粪便经常清理, 并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人为的驱赶母牛, 使其做适量运动, 增强母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提高繁殖机能。

2.5 加强生殖道疾病的治疗

如何提高奶牛繁殖成活率 篇7

1 合理进行日粮搭配,尽量保证营养平衡

生产中要坚持以青绿饲草为主,精料为辅,保持常年均衡供应的原则,切忌为了追求较高产奶量而大量饲喂精饲料,又无优质青干草的饲喂方式。奶牛每天采食不得少于4kg高品质青干草,且有1/3的长度在5cm左右。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户未能按照奶牛生长、产奶阶段使用精饲料,往往添加玉米过量,造成能量过剩,而蛋白质等其它营养物质相对不足,不仅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导致繁殖机能障碍。在饲养管理中,营养不足与过量均可引起繁殖疾病。产前、产后饲养管理中,蛋白质与能量不足均可导致子宫复旧延迟,继发子宫炎症,可造成卵巢机能不全。维生素A、E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可导致母牛长期不发情或发情无规律、不排卵、受精卵着床困难,胚胎早期死亡等。粗纤维不足除可导致代谢病以外,还可造成胎衣不下与产科疾病。各种营养成分的给予量都应根据《奶牛饲养标准》执行,根据不同类型奶牛不同时期的需要量添加。

2 切实搞好日常管理,确保做到适时配种

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产前3周至产后2周)对提高奶牛繁殖率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牛群生产力和收益的关键控制点。处于围产期的牛喜卧懒动,阴门松弛,产道口处于开张状态,常流出黏液,极易受细菌感染,造成子宫炎症。因此,饲养员应每天在运动场缓慢驱赶牛运动2次,每次1小时。围产期奶牛舍要有良好的卫生环境,适当而有序的管理手段,能保持奶牛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和继续生产的能力。分娩时严格消毒产房和牛体后躯,以自然分娩为主。

注意控制产犊间隔,力争做到一年一胎。要抓住产后42天左右的第一次发情,此时受胎率最高;适当的运动可促进奶牛生长发育,保持旺盛食欲和代谢机能,有利于产后生殖机能恢复,改变大多数农户拴系饲养的管理方式为可自由活动的围栏管理;做好防暑降温,在炎热的夏季,利用遮阳网、屋顶洒水等方式降温,同时保持牛舍干燥和运动场良好的卫生。

正确观察鉴定发情。对于牛场来说,正确鉴定奶牛发情,适时配种,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奶牛发情观察很重要。那么如何进行观察呢?生产中要注意做到“五看”:看行动,食欲下降,嘶叫,产奶量下降;看精神,兴奋,两耳直立,狂躁不安,追逐其他发情牛四处游荡;看爬跨,根据母牛臀部,尾根上毛丛及两肋爬跨痕迹来判断;看生殖道排出新液,若母牛阴户肿胀,流出少量较稀薄黏液,该牛处于发情前期,发情盛期阴户明显肿胀,黏液量多,呈鸡蛋清样,发情后期阴户肿胀逐渐消失,黏液黄稠;看阴门阴唇皱壁红肿、展平。每天不少于三次发情观察,每次观察时间不少于30分种,冬季时牛群在牛舍时间较长,可以通过观察牛床上母牛生殖道所排出的黏液情况来判断奶牛是否发情。在生产实际中有20%左右的漏情,高产奶牛的隐性发情较多,由于奶牛个体差异,其发情表现和持续期亦不同,同时还因气温突变、连阴雨等因素影响发情表现。

适时输精。通过外部观察,并结合直肠检查以卵巢上卵泡发育情况,推测发情持续和排卵时间,当卵泡波动明显,象成熟的葡萄,卵泡壁变薄、软而有弹性,有一触即破之感,为配种最佳期,一般奶牛发情开始后12~18小时输精受胎率较高。如果对一侧卵泡发育情况把握不准时,可采取两侧子宫角同时输精。在输精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输精枪前移时,如遇到阻力,应立即停止输精枪的移动;输精枪进入两侧子宫角的深度不一定一致,但两侧子宫角的输精量要一致。农户应注意在发情鉴定、配种和妊娠诊断时务必请同一技术员,做好记录,确保较高的繁殖力。

3 合理利用微量元素,激发奶牛繁殖潜能

注意日粮磷钙比例。磷在奶牛机体中主要是参与中间物质的代谢,是营养物质吸收与酶活性不可缺少的元素。当奶牛体内磷含量不足时,奶牛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显著下降,采食量大大减少,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能力下降,甚至造成不孕。如果奶牛日粮中缺乏50%的磷,奶牛不孕率增加40%。奶牛日粮中缺磷,往往造成奶牛卵泡萎缩,屡配不孕,或中途流产,或产弱犊。但如果奶牛日粮中磷含量过高,也会抑制奶牛的繁殖机能。这是由于磷含量过高造成锰含量不足引起的。当奶牛日粮中磷钙比小于1.5∶1时,就会导致奶牛受胎率下降,出现难产,同时还容易导致奶牛发生子宫输卵管炎;当奶牛日粮中磷、钙比大于4∶1时,奶牛的繁殖指数明显下降,导致奶牛发生阴道炎或子宫脱出、乳腺炎或产后瘫痪。实践表明,奶牛日粮中的磷、钙比一般以1.5∶1~2∶1效果最好。

合理利用铜钴元素。奶牛缺铜除了会导致奶牛贫血、发生瘤胃疾病外,还会导致奶牛不发情或胚胎早期死亡。当奶牛日粮中铜含量低于31ug/m时,奶牛就会发生严重的贫血,发情期延长,不孕率提高。当奶牛日粮中钴缺乏时,受胎率下降50%,如果注射铜制剂受胎率增加67%。如果在奶牛日粮中适当补充钴元素,可使奶牛的受胎率达到93%以上。

日粮钾钠比例要适当。钾除了维持正常的PH值和酶的活性外,对奶牛的繁殖机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奶牛摄入的钾超量,就会出现奶牛缺钠现象,使奶牛机体中毒,生殖黏膜发生炎症或卵巢囊肿。实践表明,奶牛日粮中钾钠的适宜比例为51。母牛日粮中的钾含量对犊牛的性别有一定的影响,在日粮中添加较多的钾盐或配种前1个月饲喂含钾量较多的饲料,产下的犊牛70%为母犊;在母牛的日粮中大量添加氧化镁和碳酸钙,可增加公犊比例。

注意使用碘锰锌硒。碘是合成甲状腺的重要物质,甲状腺素是保证脑垂体和生殖腺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奶牛饲料中缺碘,则母牛发情中断,不排卵,或是受胎后胚胎死亡、流产。有的母牛虽能产下犊牛,但体质弱,体重轻,成活率低。奶牛对碘的正常需求量为3~12mg/㎏体重干物质,干奶牛需要量较少。奶牛饲喂碘和钾或含碘食盐、海带碎屑等,可使奶牛的受胎率提高到84%以上。锰参与机体内的一系列氧化酶作用,机体缺锰,可引起奶牛酶活性降低,生殖器官发育迟缓,产后母牛发情推迟6个月以上。实践表明,奶牛日粮中锰含量一般以50mg/㎏干物质为宜。母奶牛缺锌,发情紊乱,初情期和产后发情期延迟。日粮长期缺锌,会使奶牛卵泡萎缩,卵巢机能衰退,使奶牛的繁殖机能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在奶牛雌激素水平较高时,适量补硒4~6周,可使奶牛的受胎率由49%提高到76%。在奶牛的日粮中适量添加硒和钼,可使奶牛的双胎率明显提高,但产奶量会明显降低。实践证明,在给奶牛补硒的同时,如果能配合补充维生素E,比单独补硒效果好得多。

4 认真做好保胎防流,力争犊牛全活全壮

奶牛配种受孕后,受精卵或胚胎在子宫内游离时间长,一般在受孕后2个月左右才逐渐完成着床过程,而在妊娠最初18d又是胚胎死亡的高峰期,所以妊娠早期胚胎易受体内外环境的影响,造成胚胎死亡或流产,所以,加强保胎,做到全产成为提高产犊率的主要措施。生产中应实行科学饲养,保证母体及胎儿的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避免因营养不良或过高,以及热应激等环境因素造成母体内分泌失调和体内生理环境的变化;不喂腐烂变质、有强烈刺激性、霜冻等料草和冰冷饮水;防止妊娠牛受惊吓、鞭打、滑跌、拥挤和过度运动,对有流产史的牛更要加强保护措施,必要时可服用安胎药或注射黄体酮保胎。

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尤其是怀孕后期,有助于提高犊牛的初生重。初生犊牛在产后2h内吃上初乳,以增强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生后7d进行早期诱饲,尽快促进牛胃发育。制定合理的犊牛培育方案,保证犊牛生长发育良好。避免犊牛卧在冷湿地面,采食不洁食物,防止拉稀等疾病的发生。

5 注意防治奶牛乏情,认真治疗生殖疾病

奶牛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篇8

1.1 繁殖率。

指一定时间范围内断奶成活的犊牛数占全群适繁母牛数的百分率。根据奶牛繁殖过程的各个环节, 繁殖率可由下列指标计算, 即受配率、受胎率、分娩率 (产犊率) 及犊牛成活率等。因此, 繁殖率又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1.1.1受配率。指本年度参加配种的母牛占牛群中适繁母牛数的百分率, 不含因妊娠、哺乳及各种卵巢疾病等原因造成空怀的母牛, 主要反映适繁母牛发倩配种情况。1.1.2受胎率。指本年受胎母牛数占本年度内参加配种母牛数的百分率。发情期受胎率, 指受胎母牛头数占参加配种母牛总发情周期数的百分率。是以情期为单位的受胎率, 反映母牛发情期的配种质量。

1.2 奶牛正常的繁殖力。

我国奶牛的繁殖水平。成年母牛情期受胎率40%-60%, 年总受胎率75%-95%。分娩率93%-97%, 年繁殖率70%-90%, 母牛产犊间隔13-14个月, 双胎率3%-4%, 繁殖管理好的圈养奶牛养殖者应达到以下指标:a.年总受胎率达到95%以上;b.1次情期受胎率达58%以上;c.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为35-55天;d.青年牛初配年龄为16-18个月;e.年繁殖率90%以上。

2 影响繁殖力的因素

2.1 品种因素。

奶牛的繁殖力受遗传的影响很大, 其繁殖力的强弱不仅表现在品种之间有差异。而且在同一品种内的个体之间也有差异。随着近年对奶牛产奶性能的选育提高, 繁殖力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2.2 管理因素。

奶牛的发情、配种、受胎及犊牛的成活均受营养的影响, 其中能量和蛋白质对繁殖力影响最大。2.2.1能量。能量对奶牛繁殖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能量过剩, 会使奶牛肥胖, 生殖道周围脂肪沉积过多, 卵巢周围脂肪浸润, 阻碍卵泡发育, 甚至阻塞或压迫输卵管, 影响受精。能量不足, 会推迟后备牛的性成熟和适配年龄, 干奶期体况不良, 产后乏情期延长;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可能降低繁殖力, 严重时会出现发情周期停止, 或有发情周期但不表现发情;对妊娠母牛, 能量不足会造成胎儿早期死亡或流产, 生出弱牛等。2.2.2蛋白质。多数资料认为, 饲喂高浓度粗蛋白降低繁殖力, 日粮粗蛋白含量增加, 妊娠配种次数增加, 空怀天数增加, 根据瘤目微生物的消化特点, 粗蛋白质可分为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 其对繁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毒性作用。伺喂过量的可降解蛋白, 使组织中氨、尿素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含量上升, 继们影响内分泌及功能, 延迟首次发情排卵时间, 降低细胞免疫功能延缓子宫残留的清除。二是改变组织代谢。过量的氨基酸通过影响能量平衡和营养分配而间接影响繁殖, 结果延迟排卵和首次配种时间, 降低受胎率;氨苯酸不足也延迟首次排卵和配种时间, 但对受孕率影响较小。三是改变内分泌平衡。饲喂高水平粗蛋白的母牛, 基础浓度上升, 可能与孕酮浓度高低有关, 高蛋白对垂体的影响与低能量的影响相似, 能量缺乏的青年母牛黄体的反应降低。血清葡萄糖低使脉冲频率和幅度降低, 导致黄体孕酮产量下降。所以蛋白质对受胎率的影响, 一部分是由于能量平衡改变造成的, 另一部分是由于影响内分泌功能而致。2.2.3维生素及矿物质。维生素C (抗坏血酸) 可预防牛的某些不育症, 对难以妊娠的母牛进行抗坏血酸治疗, 可使60%的母牛成功地维持妊娠, 还能够刺激排卵后黄体形成。B66维生素缺乏可干扰妊娠, 不过奶牛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B, 因此日粮中不需添加。

2.3 环境管理因素。

气候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日照等都会影响奶牛的繁殖。特别是夏季高温、高温对奶牛造成的热应激, 将导致奶牛不发情或发情症状不明显、受胎率直线下降、胎儿死亡或流产数量增加等。因此, 应尽可能给奶牛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管理对繁殖力影响也很大, 熟练掌握发情规律和繁殖特点, 制定科学的配种计划和精液供应, 调整牛群结构及合理利用, 做好保胎等可有效地提高繁殖力, 否则将会影响繁殖力。

2.4 精液品质及配种技术。

精液品质的优劣及精液保存、解冻过程是否科学是影响繁殖率的重要因素。同时, 科学而准确的发情鉴定, 熟练和精确的输精操作, 准确的输精部位, 严格的消毒措施, 及早的妊娠诊断将对繁殖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 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3.1 提高种牛质量及精液品质。

3.1.1加强种牛选育。繁殖力性状受遗传影响较大, 因此加强选育可提高繁殖力。特别是种公牛, 其品质对后代影响更大, 故选择种牛是提高繁殖力的前提。3.1.2选择优良精液。精液品质对繁殖力的高低有决定作用, 因此, 选择优质的精液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力。这就要求在配种时对精液的品质进行检查即检查精子的活力、畸形率、密度及微生物含量, 以保证品质, 提高受胎率。

3.2 增加适繁母个数量, 做好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

3.2.1增加适繁母牛的数量。母牛是繁殖的基础, 母牛的比例越大, 繁殖速度越快。奶牛养殖场只养母牛, 因此应增加适繁母牛的数量, 淘汰一些繁殖率低或有繁殖障碍的母牛。3.2.2做好发情鉴定。据报道, 在奶牛漏配方面, 约20%母牛是因辨认发情不正确而漏配的, 因此对于圈舍饲养的每一个奶牛, 到达配种时间, 每天应在早、中、晚观察3次, 通过母牛发情的内、外部变化将发情母牛鉴别出来。3.2.3适时配种。适时而准确地把一定量的精液输到母牛子宫内的适当部位, 对提高母牛受胎率至关重要。因此在做到准确发情鉴定的基础上, 应及时将精液输入母牛子宫。具体输精时间的确定:一是母牛开始接受爬跨后18—20小时;二是通过直肠检变, 推测出排卵时间, 根据牛卵子受精能力维持约18—20小时, 精子进入母牛生殖道保持受精时间约为28小时的特点, 输精时间可在预计排卵时间前8-10小时进行。

3.3 提高营养水平, 加强饲养管理。

奶牛饲料中的营养水平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奶牛繁殖力, 因此为奶牛提供最适营养需要及全价日粮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力, 这就要求在奶牛日粮中补充与繁殖有关的营养元素, 如补充一定的硒、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均有利于繁殖力的提高。减少影响生殖力的因子, 如减少含有棉酚的棉籽饼的喂量, 降低对奶牛发情和妊娠有干扰的含雌激素较多的一些豆料牧草的供给。管理方面应做好防暑降温, 设法缩短产犊至受胎的间隔, 通过监测奶或血中孕酮监测生殖疾病。

3.4 治疗繁殖机能障碍, 减少胚胎死亡和流产。

产后50天未发情及经常发情的牛, 应及时进行生殖系统检查, 对确诊为繁殖机能障碍的牛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治疗, 以通过治疗使其恢复生殖功能;奶牛胚胎死亡可达20%-40%, 造成原因较复杂, 实际生产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防止。奶牛因营养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不足、缺乏维生素、缺乏运动以及饲料中毒等均可引起胚胎死亡;因生殖道老化, 输精过早、过晚, 精子卵子老化, 老龄公母牛交配也会引起胚胎死亡;因生殖道疾病、如布氏杆菌病以及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杆菌、化脓性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结核菌等引起的子宫内膜炎也可以引起胚胎死食。因此要有针对性地予以防治。

3.5 采用繁殖新技术。

目前, 我国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超数排卵、同期发情、胚胎移植技术等已应用于生产中, 并取得一定效果。进一步采用这些繁殖新技术, 将对繁殖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8) .

浅谈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篇9

【关键词】母牛;繁殖率;提高;种牛;配种

母牛繁殖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养牛业的发展。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母牛的生理状况、膘情、年龄以及人工授精的时间、技术等,这些因素均能不同程度的影响母牛的繁殖力。因此,提高母牛繁殖力是一个综合性技术课题,采取适宜的措施提高母牛繁殖力显得十分重要。现就此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 選择高繁殖力的种牛

目前,我们多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人工授精使用的冷冻精液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使用劣质冻精配种。人工授精使用的种公牛必须是经过鉴定的,对公牛的繁殖性能作全方位的检查,主要包括睾丸、附睾、阴茎及包皮、性反射时间、射精量、精子密度及活力等指标,要及时淘汰精液质量差或有繁殖障碍的种公牛。

2 科学饲养管理,保持适宜膘情

膘情对母牛的正常发情、受胎率、胎儿的生长等繁殖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科学饲养管理、保持适宜膘情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舍饲生产母牛应依据母牛的不同生理状况分群饲养,合理设计饲料配方,努力做到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的均衡供给。对于山区放牧的生产母牛,可采取放牧加补饲的方式加强母牛的膘情,使母牛卵细胞成熟发育速度加快,提高母牛的情期受胎率。

生产母牛营养不足会降低繁殖力,对生产母牛的发情、受胎率、胚胎质量、生殖系统功能、分娩时的各种并发症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膘情与发情、受配、受胎呈正相关,因此,母牛在配种期应保持中等偏上膘情,以提高母牛的受胎率。

3 提高发情鉴定水平,适时配种

发情鉴定是适时配种的前提,牛一般在发情结束后排卵,卵子的有效受精时间为6~10h,准确估计排卵时间、握配种良机可大大提高受胎率。

生产中主要依据母牛的外观表现与直肠把握结果进行输精。如母牛接受爬跨,神态由不安转向安定,外阴部肿胀开始消失,黏液数量变少、变混浊、牵缕性强,触摸卵巢上卵泡,其有弹性、波动感明显,出现以上现象即可进行输精。

4 提高配种人员的操作水平

人工授精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各种器械使用前后都要严格消毒,精液处理要细心,要镜检其活力和密度,达到标准后方可输精。输完后,对精液进行回检,不达标准时要查找原因并重新输精。技术操作熟练的配种员可使情期受胎率达60%以上,因此须加强人工授精员的技术培训。

5 治疗各类繁殖疾病,淘汰不孕牛

生产母牛群中难孕牛占5%~10%,根据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情况要及时将这部分牛挑出,根据不同的症状采用促卵泡素FSH、前列腺素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马血清PMSG等激素进行治疗,子宫炎症类多采用抗生素进行子宫清洗。对于不孕牛,应依据当地的生产技术水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或直接进行淘汰处理。

6 加强妊娠期管理

配后50d左右,通过直肠把握情况判断母牛是否妊娠。确定妊娠后,须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饲料中钙和维生素A的供给量,禁食霉变饲草料、禁饮冰渣水,每日保持适当的运动,防止拥挤和冲撞。对于习惯性流产母牛,可采取适当的药物进行保胎。

7 加强犊牛的培育

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80d左右。临近产期时要做好接产助产准备工作,使犊牛出生后尽快吃上初乳,早期补料要定量、适量,然后逐渐增加。此外,要注意饲料的质量。

总之,要提高母牛的繁殖力,首先要了解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地提高母牛的繁殖力。

参考文献

[1]苟江.母牛繁殖力低的原因调查[J].畜禽业,2002(02).

[2]张正山.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03).

[3]王英萍,韩亮.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01).

[4]李玉英.浅谈提高牛繁殖力的技术要点[J].山东畜牧兽医,2007(03).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措施 篇10

一、饲养管理措施

㈠确定适宜的营养水平

营养对奶牛的发情、犊牛成活起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能量和蛋白质对繁殖影响最大。

1. 供给适宜的能量。

能量不足会推迟后备母牛的性成熟和适配年龄, 干奶期体况不良, 使产后乏情期延长。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可能会导致繁殖力低下, 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发情周期停止或有发情周期但不表现发情。对于妊娠的奶牛能量不足会造成胎儿早期死亡或流产, 分娩无力, 生出弱犊;而能量过剩又会使奶牛肥胖, 使生殖道周围脂肪沉积过多, 卵巢周围脂肪浸润, 阻碍卵泡发育甚至阻塞或压迫输卵管影响受精。

2. 供给适宜的蛋白质。

蛋白质不足主要指产前低蛋白会提高胎衣不下率, 产后低蛋白可使卵泡发育迟缓, 发情异常, 受胎率低下。蛋白质过剩时, 一方面奶牛为了代谢排出过量的氮, 必须消耗过多的能量更易造成氮不平衡, 进而造成排卵迟缓和受胎率下降。另一方面饲喂高蛋白日粮会降低子宫内p H, 增加血液中尿素浓度和改变子宫内液体的组成, 血液中尿素浓度过高对精子、卵子及胚胎产生毒害作用。另外, 高浓度的氮会降低免疫系统功能, 最终受胎率下降。产后泌乳高峰期日粮干物质中粗蛋白一般不应长期超过17%。

㈡合理供给矿物质元素

产前可采用低钙日粮, 也可在日粮中添加阴离子盐, 不喂缓冲剂, 以酸化日粮为主, 降低血液p H, 刺激甲状旁腺素在产前释放, 提高钙磷的吸收率, 减少产后产乳热的发生, 使胎衣不下率、恶露滞留率及子宫发病率下降, 增加奶牛采食量, 为奶牛产后健康, 高产稳产及维持正常的繁殖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产后应及时提高日粮钙磷水平, 以满足奶牛泌乳生长及繁殖需要, 钙应占日粮干物质的0.8%~1%, 磷应占0.5%~0.6%。如果钙磷不足会引起发情不正常或异常发情, 出现屡配不孕症, 降低受胎率。

㈢根据营养需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

维生素需要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的多种化学反应, 从而保证动物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 以维持奶牛健康和各种生产活动, 缺乏维生素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 影响奶牛健康和繁殖机能。

㈣加强围产期饲养管理

从奶牛产前15 d开始, 每天每头牛增加精料0.2~0.4 kg直到产犊。精料增加到7~10 kg为止, 并适当增加运动。且应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补充, 对产后子宫的恢复、提高产后配种受胎率、降低乳房炎发病率有良好的作用。产后5 d内不挤干奶, 第1天只挤出够犊牛吃即可, 即2~2.5 kg, 第2天每次挤出量约为产奶量的1/3, 第3天约为1/2, 第4天约1/4, 第5天可全部挤干。

㈤改善奶牛养殖环境

牛舍应选取背风向阳较干燥的环境, 通风良好, 运动场及槽位充足, 还应具有供排水设施, 加强卫生防疫措施以减少病原进入奶牛舍。在奶牛场门口和奶牛舍入口要设消毒池, 定期加入5%的烧碱或10%来苏儿溶液, 也可放入生石灰等消毒。牛舍及运动场内的粪便每天都要清除, 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 牛舍入口及牛舍周围每周用火碱、生石灰或来苏儿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牛舍墙壁、牛栏等每2~3周用15%的生石灰或20%的热草木灰进行粉刷消毒一次, 定期用0.1%新洁儿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对牛体进行消毒, 消毒时要避免消毒剂污染牛奶。

㈥热应激对繁殖的影响

在热应激环境中, 奶牛繁殖性能如同生产性能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发情异常, 人工授精妊娠率低, 流产率增加, 胎衣不下, 生殖道及卵巢疾病率高发, 胚胎发育异常等。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热应激。

㈦调整牛群结构增加适繁母牛比例

整个牛群中适繁母牛比例应保持在50%以上, 淘汰老弱病残、无繁殖力和繁殖力低下的奶牛, 增加繁殖性能良好的适繁母牛, 提高整个牛群的繁殖率。

二、繁殖过程中的措施

㈠正确鉴定发情适时输精

对牛场来说正确鉴定奶牛是否发情, 适时配种是提高奶牛繁殖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发情鉴定不及时, 会造成受胎率下降, 直接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奶牛发情时间较短, 为了准确鉴定奶牛发情, 可根据奶牛的爬跨行为来判断发情的生理变化:发情初期, 拒绝接受他牛爬跨;发情盛期, 主动举尾弓腰稳当地接受他牛爬跨;发情后期, 他牛追逐但发情母牛拒绝接受爬跨。母牛最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当母牛拒绝爬跨后, 即发情开始后11~18 h时输精受胎率最高。

㈡提高配种员的技术水平

通过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是奶牛繁殖的主要技术之一, 是提高优质奶牛覆盖率和低产奶牛产量的重要手段, 在生产实践只有正确确保奶牛较高的受胎率, 才能充分发挥奶牛终生产犊数量和产奶总量, 提高奶牛单产, 进一步提高奶牛品质结构, 发挥奶牛最大的养殖效益。因此, 生产中奶牛冻精的保存, 解冻最佳输精时间的掌握, 以及产后配种, 对提高奶牛繁殖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提高配种员的技术水平。

㈢做好早期妊娠诊断提高复配率

早期妊娠诊断是提高奶牛繁殖力的重要手段, 若能尽早地发现空怀, 及时采取复配措施, 则可减少繁殖损失。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很多, 但以直肠检查和阴道检查为主, 前者准确率较高实用价值较大。在牛配种3 d时进行直肠检查, 两侧子宫不对称, 孕角变粗、松软, 有波动感, 弯曲度小, 而空角门维持原有状态, 用手握孕角, 从一端划向另一端, 似有胎泡从指间划过, 若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提起子宫角, 然后放松, 可感到子宫壁内似有一层薄膜滑开, 这就是尚未附植的胎囊。牛妊娠60 d时孕角明显增粗, 孕角波动感明显, 子宫角开始垂入腹腔但仍可摸到整个子宫。

㈣做好奶牛流产的防治

生产中一定要把青年牛的初配年龄控制在17月龄以上, 体重达355~375 kg, 过早配种会因母牛过小, 孕育胚胎时负担过重而导致内分泌紊乱。还要加强对低胎牛的管理, 提供全价配合饲料及足够的青绿多汁饲料, 注意保证能量、蛋白质饲料及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E的供应。产后促进奶牛子宫的复原和净化, 及时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炎等子宫疾病。若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流产的奶牛应考虑淘汰, 切实加强饲养管理, 严禁饲喂变质饲料、惊吓奶牛、粗暴鞭打、增速驱赶, 以防造成流产。

三、奶牛繁殖疾病的治疗措施

㈠繁殖性疾病治疗措施

1. 卵巢发育不全。

由于后备奶牛在性成熟之前饲养管理不当, 营养不足, 而导致初情期甚至体成熟之后也不发情。直肠检查卵巢时体积特别小, 治疗时要加强饲养管理, 可肌注雌二醇, 以促进卵巢的发育, 再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000国际单位, 对伴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的应及时淘汰。

2. 卵巢囊肿。

治疗时每头牛可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静脉注射500~1 000国际单位, 因静脉注射常出现过敏反应, 应选择肌肉注射促排卵素25~50μg/头, 早晚各一次, 连续3d。亦可用长针在臂部穿刺, 刺破囊肿, 放出囊肿内的液体, 再注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000国际单位, 亦可用手术摘除囊肿。

3. 卵巢静止。

卵巢受到扰乱处于静止状态, 卵巢表面无卵泡, 黄体、子宫收缩无力。治疗时可隔天按摩卵巢、子宫1次, 肌注促黄体素200~300国际单位, 7~9 d直检后有功能性黄体再肌注氯前列腺素0.4~0.6 mg。

4. 卵泡交替发育。

可在奶牛出现症状时, 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000~20 000国际单位;在卵泡发育到成熟期再肌注促卵泡素100~200国际单位, 间隔20~30 h输精配种, 并同时肌注促排卵3号2~3支。

5. 卵泡成熟度差, 排卵迟缓。

夏季高温, 奶牛营养不良, 运动不足, 矿物质、维生素缺乏等导致卵泡成熟度差, 卵子受精能力弱。直检发现卵泡体积小, 不够圆润、柔软, 弹性不足, 常有成熟卵泡持续时间稍长, 排卵迟缓。配种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 000~2 000国际单位肌注一次, 促排卵素3号25~50μg/头肌注一次, 促排卵素2号25~40μg/头肌注一次。

㈡合理使用外源性激素

奶牛发情、排卵、妊娠、分娩是一系列正常的生理过程, 只要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 提供的各种营养物质达到生理需求, 母牛就能正常发情、排卵、受孕, 但由于受到饲养环境、饲料中各种营养搭配不合理的影响, 许多奶牛往往是营养性不发情或不孕, 但有些饲养员不是改变饲养管理, 调整营养结构, 而是频繁大剂量地使用激素类药催情, 打乱了奶牛正常的激素调节机能, 致使其屡配不孕。因此, 要合理使用外源性激素。

上一篇:初中议论文的阅读理解下一篇:互联网终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