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奶牛乳脂率论文

2024-07-06

提高奶牛乳脂率论文(精选4篇)

提高奶牛乳脂率论文 篇1

牛奶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营养食品之一。目前,人们对牛奶的消费不仅关注奶产量的多少,而且更多地关注奶的成分(品质)。乳脂是牛奶中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含量一般为3%~5%,与其它动植物脂肪相比,低级挥发性脂肪酸多达14%左右,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极富营养价值,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油酸和花生油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在人的营养上有特殊作用,缺乏时生长停滞。特别是乳脂中的类脂—磷脂,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及神经磷脂,对脑和神经细胞的发育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近年引人注目的一种反式酸———反式亚油酸(CLA),也含于乳脂中,研究证实其具有清除机体自由基,防止细胞衰老、抗肿瘤、延年益寿之功效。乳汁中乳脂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品种、个体、泌乳期、胎次、环境及饲养管理等,目前生产中乳脂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青绿多汁饲料,粗饲料品质差,营养低,缺乏青贮饲料;二是干物质采食少,能量供养不足,除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含脂率可达3.4%~3.6%,其它地区大多在3.0%~3.2%,而日本目前平均含脂率已达3.8%。由于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干物质和热能含量等均呈正相关,并且乳脂是左右乳制品风味的主要因素,所以通常乳脂率视为乳质量的标志。

1 乳脂率高的品种和个体

奶牛品种不同,其产奶量和奶的组成也不同,一般乳牛乳脂率与产奶量呈负相关,即产奶量高的品种,其乳脂率较低,如荷斯坦牛的产奶量高,但乳脂率却低(3.6%);娟珊牛的产乳脂率高(5.2%),但产奶量却低,另外同一种品种内个体间也存在着差异,象荷斯坦牛所产的奶其乳脂率的变异可在2.6%~6.0%。因此,要提高乳脂率必须注意品种和个体的选择,我国目前饲养的奶牛大部分是荷斯坦与本地黄牛杂交选育而成的中国荷斯坦牛,其产奶量高,但乳脂较低,娟珊牛虽然产奶量较荷斯坦牛低,但单位体重产奶率高于荷斯坦牛,且乳脂率高。因此可引进娟珊牛与我国黄牛杂交,培育乳脂率高的奶牛品种,同时也可与中国荷斯坦牛杂交提高乳脂率。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不间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2 合理搭配日粮

2.1 日粮中精粗饲料的比例

饲料中精粗饲料的比例可影响瘤胃发酵性质和挥发性脂肪酸的组成,精料比例大,瘤胃PH值降低,不利于乙酸发酵而有利于丙酸发酵,而乙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碳源,因此要提高乳脂率必须控制精料喂量,多喂优质粗饲料。采食过多的精料将导致酸中毒和出现厌食,不过分多次饲喂精料,不间断地饲喂粗料,可减少这种危险性。据报道,奶牛饲料中精料占40%~60%,粗纤维15%~17%,中性洗涤纤维25%~28%,此时既不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又能保持乳脂率的正常水平;其次应改善精料品质,西北农大动科系研究表明,饲喂碾压籽实可缓解高产时乳脂率下降。辛朝旭(1988)报道,用甲醛处理日粮乳牛生产性能改善。周卫东(1989)报道,用甲醛处理豆饼,乳脂率、产奶量均有提高。周秀英(1989)报道,用热喷精料饲喂乳牛,可以增加产奶量。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将粗料发酵后饲喂奶牛,谢瑞宝(1998)按1%比例用食用酵母制发酵精料,饲喂后奶牛日增奶0.9kg;吴子琳(1996)用酵母培养物益康“XP”(美国Diamond V公司生产)饲喂奶牛,平均日增奶0.91kg,乳脂率提高5.77%。Gunther(1996)试验表明,乳牛日粮中添加10g/头.日酵母培养物可使4%FCM产量提高4.9kg,乳脂率提高0.35个百分点。毛宏伟(1994)用啤酒酵母培养物发酵精料饲喂奶牛,4%FCM产量提高18%~20%,乳脂率提高18%~23%。

2.2 注意粗饲料的质量和加工细度

粗饲料体积大,对乳牛有饱腹感和促进胃肠蠕动作用。粗饲料中以牧草、青干草、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较高,并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因此要有一定的饲料基地种植牧草,并开展饲料青贮工作,保证青贮饲料的常年供应。饲喂青饲料是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混合饲喂,比单喂禾本科牧草效果好,能提高乳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另外,粗饲料的加工细度也影响奶牛的乳脂率,粗饲料粉碎过细,使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发酵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的比例降低,从而使乳脂率降低,适宜的加工细度为3~4cm(常度)。

3 饲料添加剂

3.1 脂肪

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的目的是在不增加精料的前提下,提高奶牛的能量摄入量。目前大量实验证明,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是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时,会妨碍瘤胃功能,降低纤维的消化率。目前大多数采用脂肪钙,已作为添加剂商品使用。添加脂肪酸钙既不影响饲料脂肪的吸收,又可使其中的脂肪酸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使牛乳中的乳脂率提高,必须脂肪酸及其它营养成分增加,提高了牛乳的营养质量。研究资料表明,脂肪酸钙添加200g(田中和宏,1995)牛乳中乳脂率提高11.30%。在奶牛分娩后100~120日内供给400~500g/头.天,一般可使乳脂率提高0.2%左右,产奶量提高幅度更大。Kronfeld等用动物保护脂肪与谷物精料按1:2混合,饲喂产后母牛共14周,乳脂率增加30.4%。Chalupa等(1998)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棕榈油脂肪酸,乳脂率提高0.05%,产奶量每天增加2.4kg。Casper和Snchingoche(1999)用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认为,当日粮中含脂肪6~8%时,养分利用率最大。Chalupa(1999)报道,谷物和牧草组成的普通饲粮约含3%的脂肪,对这种饲粮添加3%的油籽或3%保护脂肪是最适宜。

3.2 乙酸钠

乙酸钠的作用机制也可称“化学粗饲料”,日粮中添加时可使瘤胃内乙酸比例增加、丙酸比例下降,从而使乳脂率和产奶量同时提高。乙酸钠在奶牛体内(瘤胃内)可离解唯乙酸根和钠离子,乙酸是乳脂前提,钠的生理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据国外报道日粮中添加乙酸钠,在乳脂率低的夏季,可提高产奶量17%以上,提高乳脂率0.2~0.3个百分点,而且乳制品质量也得到提高,国内也有类似报道。陈杰(1996、1999)在奶牛正常日粮中添加乙酸钠,产奶量提高5.58%,乳脂率提高10.8%,同时发现添加乙酸钠对奶牛高温季节热应激有一定缓冲作用。一般每头每天补给300g即可。

3.3 异位酸(Isoacids)

异位酸是异丁酸、异戊酸、2-甲酯丁酸和戊酸等化学物质的总称。1984年美国已将其作为商品应用于奶牛生产中。美国科学家用异位酸作全泌乳期试验表明,平均每头每天多产奶0.5~2.3kg,泌乳初期添加产奶量提高10.6%。国内也有类似报道,王加启试验表明,奶牛精料中添加异位酸,产奶量增加15.4%,乳脂率提高0.05个百分点。由于异位酸对适口性稍有影响,故应与精料混合后一起使用。

3.4 缓冲剂

常用的缓冲剂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氧化镁、氢氧化钙和膨润土等。国外报道,缓冲剂可使采食量和产奶量分别提高9%和10%。王书君(1991)报道,奶牛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150g/头·天、硫酸镁7.5g/头·天,乳脂率增加0.27个百分点。大量研究发现,在下列情况下添加缓冲剂对奶牛最为有效:(1)在泌乳早期喂以大量的精料;(2)仅喂或只要饲喂发酵过的饲料;(3)饲喂切的过细的饲料而使唾液分泌减少;(4)由高粗料日粮突然转为高精料日粮;(5)乳脂率过低时。如果日量中含有优质、丰富的粗饲料,或日粮总干物质中含50%以上的长干草时,添加缓冲剂对奶牛的作用不大。总之,饲用缓冲剂和利用量应根据乳牛的生理状态及日量类型计算。

3.5 酵母饲料

酵母饲料富含维生素、各种酶和一些未知促生长因子,其用于反刍动物日粮中,对于促进生产性能有明显的效果。据近期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酵母通常可使产奶量提高7%~10%,乳脂率提高0.1%~1.3%。Gunther(1999)报道,在奶牛日粮中添加10g活性酵母培养物,可使标准奶产量从28.4kg/日提高到34.3kg/日。Huber(1996)报道,给奶牛饲喂酵母培养物。可使产奶量和标准奶产量每日分别提高1.2L和0.8L。G.Diva等(1993)在能量、蛋白质、ADF和NDF都超过NRC标准的混合日粮中添加酵母,也表现出产奶量增加3.1%,校正奶提高9.3%,乳脂率提高0.29%的良好效果。

3.6 维生素

维生素对奶牛的健康、生长、泌乳等都起重要作用。由于瘤胃可以合成B族V及V,故奶牛的维生素营养主要满足V、V、V三中,但近年研究发现,为发挥奶牛生产潜力,B族V和V也需要在饲料中补充。前苏联蒙切戈尔斯克农场,长期给奶牛日粮中每头每周添加一次V60万IU、V50IU及V100mg,同时增加钙、磷用量(高于标准的50%),产奶量增加3.3%~3.80%,乳脂率提高0.03%~0.1%,经济效益极为明显。在B族维生素中研究得最多的是烟酸(尼克酸),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可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提高纤维的消化率,提高乳脂率或产奶量,一般在泌乳早期的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有人报道认为每头每日添加6g,产奶量提高1kg/头.日,乳脂率也有所提高。

3.7 微量元素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C、C、C、I等微量元素盐类,可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利用率,很明显地增加产奶量与乳品质。据报道,在妊娠牛的干奶期添加C、C、C、I等的盐类,试验组母牛的产奶量比对照组高7.4%,乳脂率也从3.4%提高到3.56%。此外,其他诸如复合微量元素添加剂、稀土、麦饭石等补饲效果也较好,方卫江(1999)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矿物质营养添加剂,乳脂率提高0.14%,受胎率提高17.3%。

4 加强奶牛乳腺炎的预防

乳腺炎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有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乳汁会呈水样,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腺炎必须抓好各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称“++”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投药浴工作,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有0.3%~0.5%洗必泰溶液、0.5%~1%碘附等。要对病牛实行隔离饲养,及时淘汰慢性病牛。

5 结语

目前,国内外对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工作日渐重视,国外在这方面进展很快。一般而言,产奶量和乳脂率是两个相反的生理机能,产奶量低时,乳脂率有时反而高,但是不能采取为乳脂率的提高而不顾产奶量的做法。当前的研究成果如添加脂肪、乙酸钠、双乙酸钠等提高乳脂率的措施,对提高牛奶产量也是有效的;另外中草药无毒副作用,在体内及产品中无残留,又具有催奶、抗疾病等作用,比使用激素效果更好,因此,应进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制。今后有关提高奶牛乳脂的营养技术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挖掘,但无论哪一种技术措施在实施时,都必须在正确饲养和合理日粮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乳脂肪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且无患高血脂之忧,人人皆可食用。今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奶脂肪为原料的奶油、干酪等乳制品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会要求奶生产者提供高乳脂率的鲜牛奶,因此对提高乳脂率的研究十分有意义。

摘要:乳脂率是牛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衡量我国奶牛业发展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就目前乳脂率的提高途径及研究进展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概括研究,并指出其研究价值。

关键词:牛乳,乳脂率,饲料

提高奶牛乳脂率论文 篇2

一、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

不同品种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 其产奶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产奶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奶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 乳脂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 如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变异范围在3 000~12 000 kg, 乳脂率为2.6%~6.0%[1]。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 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脂合成影响

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 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2]。乙酸被吸收后, 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 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 输送到肝脏, 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一种短链脂肪酸, 也可与乙酰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 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 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 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 (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 。

㈠粗纤维

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 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 促进丙酸的生成, 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 或者ADF (酸性洗涤纤维) 低于19%, 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 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 从而降低乳脂含量。

㈡脂肪

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 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 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入乳腺, 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 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 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 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 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所以, 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 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 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胃发酵, 采用钙皂化等。

㈢能量及蛋白质

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 乳蛋白含量提高, 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 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 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

㈣无机盐

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 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 由于乙酸的增多, 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 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 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

㈤其他饲料添加剂

烟酸能增加乳脂率或产奶量。据报道, 在奶牛产后120 d内, 每日饲喂烟酸6 g, 可使产奶量提高11.9%, 在泌乳中期给奶牛添喂烟酸其效果远不如泌乳早期, 原因可能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奶牛分娩后由于采食量下降、日粮组成改变及由此引起的瘤胃微生物群体改变等因素, 导致日粮中供应的和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烟酸减少, 造成奶牛烟酸缺乏;而在泌乳中期, 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体稳定, 泌乳量逐渐下降, 奶牛依靠饲料和自身合成的烟酸可满足代谢和生产的需要, 因而在奶牛泌乳早期添加烟酸的效果显著高于泌乳中期。所以, 给奶牛添加烟酸要考虑产奶量、泌乳阶段及饲料条件等因素, 不应盲目添加。对高产奶牛来讲, 为了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能量, 粗饲料的摄入应受到限制[3]。

三、加强饲养管理

㈠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

在奶牛日粮中, 不能过多强调精料, 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 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 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 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 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精料。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 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 丙酸比例增加;反之, 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 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 会影响产奶量。因此, 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 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 保证奶牛高产, 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 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 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㈡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 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 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 玉米相对较差, 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 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 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 而青粗饲料不宜太碎, 一般以8 cm左右为好, 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 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 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 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

㈢补充脂肪

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 而有关资料表明, 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因此, 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 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 掌握在日粮中脂肪含量大体在5%~6%即可。

㈣加强干乳期的管理

产奶牛干乳期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营养的阶段, 改善母牛营养状况也对下一泌乳期有利, 为延长生产年限准备必要的条件;同时干乳期间乳腺分泌活动停止, 是分泌上皮细胞更新对下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 母牛干乳期供给充分的营养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 (如加强干乳中后期乳房的按摩等) , 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㈤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 能增强排乳反射, 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 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 (增幅为10%~20%) , 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O.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 尽可能在5 min内挤完。

㈥适当运动

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 如果给予适当运动, 不仅能锻炼体质, 加强代谢, 增强健康, 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 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 h。据报道, 对奶牛每天驱赶3 km, 可以有效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 但运动不宜剧烈, 时间也不宜过长, 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能量负平衡, 引起酮病[4]。

四、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乳房炎症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由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 乳汁会呈水样, 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 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房炎, 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 采取综合的措施,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 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 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 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药浴工作, 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 常用的有0.3%~0.5%洗必泰溶液、0.5%~1%碘附等。要对病牛实行隔离饲养, 及时淘汰病牛。

参考文献

[1]王鸿英, 隋茁.奶牛养殖关键技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10.

[2]郭宏.奶牛健康养殖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8.

[3]徐照学, 薛允平.奶牛高效饲养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提高奶牛乳脂率论文 篇3

为了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近年来微生物制剂已经体现出巨大的作用。本公司根据微生态理论研发出一种微生物制剂—金倍素, 在养殖业中可使畜禽体内 (肠道) 形成有益的微生物群落, 抑制病菌生长, 提高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 促进生长, 达到提高畜禽产品质量的目的, 同时还有抗腐败和分解、转化有害物质的功能。

本试验探讨金倍素对奶牛的产奶量以及乳的品质情况, 以期探索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关键技术, 服务于奶牛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组预试验期10 d, 正式试验共50 d。

试验牛选择于内蒙古赤峰市养殖场, 选择发育正常, 健康无病, 营养状况中等, 体格差异不大的黑白花奶牛40头,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 即A金倍素组、B对照组。A组20头, B对照组20头。在同一牛舍, 由同一饲养人员进行相同饲养管理条件的饲养对比试验。预试验期内对试验牛进行编号, 记录每天产奶量。

试验所用动物微生物制剂为沈阳科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倍素。

1.2 饲养管理

两组饲料种类、管理方式、环境条件均相同, 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础日粮与营养水平也相同。精料组成:玉米52%、糠12%、花生粉5%、胡麻粕4%、棉粕4%、麸皮18%、豆粕5%、每头日喂青贮饲料8%, 总量15 kg。试验组金倍素按照每天添加60 g, 一日三次饲喂, 对照组不加金倍素。自由饮水, 每天饲喂3次, 挤奶3次。

1.3 产奶量及乳脂率测定

预试期测定产奶量、乳脂率、配制日粮分组。正试期 (试验期间) 每10 d测1次产奶量, 每次3班逐头计量。计算全天产奶量, 乳脂率的测定日期和产奶量的测定日期相同, 两组奶牛各取中班奶样, 用RJ-001型乳脂测定仪测定乳脂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倍素对奶牛产奶量以及乳脂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 投喂金倍素后, 试验组产奶量平均每头日增加1.91kg, 提高了10.08%。

由表2可以看出, 投喂金倍素后, 试验组乳脂率比对照组增加了0.30%, 提高9.43%。

2.2 经济效益分析

对照组产奶量为18.95 kg, 乳脂率为3.18%, 牛奶的价格按1.70元/kg计算;试验组产奶量20.86 kg, 乳脂率为3.48%, 牛奶价格按1.80元/kg计算, 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天每头奶牛增加牛奶产值5.33元 (20.86×1.8-18.95×1.7=5.33) , 若金倍素按每40.00元/kg计算, 每天饲喂60 g, 共2.40元, 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每天日纯增收益2.93元, (5.33–2.4=2.93) 经济效益明显。

3 结论

试验表明, 金倍素含有大量的益生菌, 还含有微生物在发酵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维生素、酶、多肽等多种营养成分, 适口性好。奶牛采食后, 由于含有的益生菌群之间的互惠互利或互利共生以及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竞争作用, 微生物菌群系统发生了变化, 金倍素通过抑制病原菌或有害微生物的增殖, 改善了动物胃肠道的微生态的平衡, 促进了有益菌的增长和数量的增加, 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使产奶量和乳脂率有一定的提高。

本试验添加金倍素后产奶量提高了13.29%, 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9.43%, 表明该微生物制剂金倍素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 是一种值得在奶牛日粮中添加的微生物制剂。

如何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篇4

乳脂就是存在于动物乳汁中的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脂肪, 它比其他脂肪更容易消化, 在人体中的消化率可高达98%, 因此乳脂在牛奶中的含量比率也就是乳脂率越高牛奶的营养价值也就越高。牛奶正常的乳脂率在3%~4%之间, 其含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

在奶牛饲养中, 很多因素都对牛奶中乳脂率的高低产生影响, 若想提高乳脂率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 遗传因素

要想产出乳率高的好牛奶, 牛种必须要好, 基因必须优质。一般产奶量高的奶牛品种, 产奶的乳脂率都比较低, 而低产奶量的品种和乳肉兼用的品种, 乳脂率又较高, 因为产奶量和乳脂率相互矛盾。世界闻名的黑白花奶牛的产奶量最高, 为各奶牛品种之冠, 且驯化能力强, 其踪迹遍布全球。正常情况下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仅为3.7%左右, 若想使其既高产又高质, 必须进行科学选种和选配,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后代的乳脂率。在品种改良过程中要兼顾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高的特点, 尽量选择可以提高乳脂率的公牛冻精进行配种。例如南方热带地区可以引入娟姗、更赛牛杂交, 而北方可以引入爱尔夏和瑞士褐牛进行杂交, 这几个品种乳脂率较高。这样培育出的后代在产奶量显著提高的同时, 乳脂率也能得以相应改善。

2 饲料因素

饲料的搭配和喂养方法也同样需要特别重视。因为饲料不仅要营养丰富还要易消化易发酵, 这样有利于饲料在牛的瘤胃内降解, 从而使奶牛获取较高营养。日粮结构中的精饲料虽然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有重要作用, 但也不能随意增加用量, 这是因为精量过高不但会导致奶牛过度肥胖, 危害健康, 还会影响瘤胃乙酸产量, 从而降低乳脂率, 因此在生产中要合理搭配日粮, 严格控制精料的喂量。在粗饲料自由采食情况下, 日产20kg的牛, 精料喂量8kg;日产20~25kg的牛, 精料喂量8~12kg;日产25kg以上的牛, 精料喂量13kg左右。除此以外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添加剂也不容忽视。被人们称为化学粗饲料的乙酸钠, 可以使乳脂率和产奶量同时提高, 泌乳母牛每天每头添加300~500g乙酸钠, 可以提高乳脂率0.2%~0.3%, 产奶量提高17%。

我国奶牛饲养中普遍存在精料粉碎过细的问题, 大部分养殖户认为精料越细就越利于奶牛的吸收, 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相反地, 饲喂粗粉和碾压谷实可以提高奶牛唾液分泌量, 增加奶牛反刍和减少淀粉在瘤胃内的分解, 从而提高过瘤胃淀粉和能量利用率, 既可以预防瘤胃酸中毒, 以可以促进粗饲料的消化, 缓解泌乳盛期乳脂率的下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提倡用谷实料粗粉或浸泡碾压后喂牛。

3 饲养技术

3.1 饲喂顺序

奶牛的饲喂养顺序会影响到牛的生产性能。一般来讲, 先喂饲草后喂精料, 尤其是在早晨第一次饲喂时, 要保证先粗后精, 这样可以明显提高乳脂率。接下来介绍几种生产中应用广泛的饲喂方法:

(1) 精、粗饲料全混日粮饲喂法:也就是按各种精粗饲料充分混合在一起饲喂;

(2) 粗饲料、青贮料→谷实类 (能量饲料) →蛋白质饲料按照此顺序进行饲喂, 饲料都吃完后再让奶牛饮水, 这样的采食非常符合奶牛的采食特征和消化生理规律;

(3) 以粗料型日粮为主, 先粗后精:奶牛自由采食干草和青贮料, 混合精料定时定量饲喂。此法用优质青贮料来提高能量, 精饲料不宜喂量过大, 精粗比以4:6左右, 这样饲喂养的结果同样可以提高粗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 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

3.2 饲喂次数

要想让牛优质高产也应采用少食多餐。饲喂次数越多, 牛的咀嚼次数越多, 咀嚼时间越长, 分泌乙酸量越大, 牛奶中的乳脂率自然也就越高了。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把原来的早、中、晚每天3次的饲喂改成早、中、晚和半夜各一次共计4次。

除了以上饲养注意事项以外, 在管理上也同样要引起重视。

(1) 要保证奶牛足够的运动量。在晴好的天气要奶牛的体质加强代谢, 而且对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有所帮助。

(2) 做好奶牛乳房的保健工作也非常必要。每天要为奶牛做乳房按摩2~5min, 这样有利于乳脂率的提高。

(3) 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工作。因为乳房炎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品中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乳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会使乳汁成水样, 乳脂率降低。预防措施是要对奶牛做定期检查, 甚至要对每头成年母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 发现病情后马上将患病牛与健康牛分开饲养。在干奶期进行预防是消除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方法是干奶前最后一次挤乳后, 往每个乳区注入适量抗生素, 不仅可以治病泌乳期间留下的感染而且可以预防干乳期间新的感染, 每头奶牛注入青霉素100万IU或金霉素100万IU, 或2%单硬脂酸铝3g, 或新霉素0.5g。

上一篇:脱硝优化下一篇:ED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