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

2024-10-27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精选11篇)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 篇1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目前危害原料奶生产最为严重的疾病。本文综述了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及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致病因素及规律,常用的检测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文中重点对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突出了“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观念,倡导中草药防治技术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隐性,临床型,病原菌,中草药,检测,防治

1 奶牛乳房炎的概念

奶牛乳房炎(Mastitis)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即奶牛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刺激所引起的奶牛乳房的炎症。主要表现为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及细胞学性质的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是奶牛的常发病之一,是一种复杂的、导致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几乎世界各地的牛场均有发生。根据乳房和乳汁有无临床可见的变化可将奶牛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Clinical Mastitis)和隐性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1]。隐性乳房炎表现为患牛乳房和乳汁肉眼观察无异常,需要通过体细胞计数或借助其他诊断方法才能发现的乳房炎症。由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比较高,对奶业生产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临床型的乳房炎[2]。临床型乳房炎表现为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见的变化。更具不同的变化特征,可将临床型乳房炎分为轻度临床型、重度临床型及全身性三种。

2 症状

2.1 轻度临床型乳房炎(Mild clinical mastits)

患轻度临床型乳房炎时,病牛乳汁中有絮状物、乳凝块,有时乳汁则呈水样;乳房有轻度发热和疼痛,可能有肿胀。

2.2 重度临床型乳房炎(Severe

特征是患牛病乳区急性肿胀,出现热、硬、疼,乳汁性状异常、分泌量减少。

2.3 全身性乳房炎(Acute systemic mastitis)

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增速,患牛精神抑郁,衰弱,食欲丧失等全身性症状[3]。

3 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危害

3.1 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奶牛联合会统计,20世纪70年代,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约2%,隐性乳房炎病牛高达50%(Heringstad,2000);美国饲养的1100万头奶牛中,半数患有各种类型乳房炎(Dobblins,1997);日本全国平均乳房炎患病率为45.1%(储明星等,2001)。我国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一般在20~70%(郑州市奶牛乳房炎调查组,1998)。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对西北、华北、东北、华南地区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临床型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5个地区20个奶牛场3384头泌乳牛用兰州乳房炎实验(L.M.T)进行隐性乳房炎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率为73.91%,阳性乳区检出率为44.74%(潘虎,1996)。据蒋次升(1988)报道,北京和天津地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50~80%;兰州和太原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0%左右。王应安等(1988)的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乳头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54.08%和25.89%。多位研究人员(孙福先,1996;萧乾庆,1997;单志贵等,1996;杨章平,1998;李国江,1998)报道,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6.4~85.7%。双金等(1998)对内蒙古大黑河奶牛场泌乳牛283头次1078个乳区检测出隐性乳房炎为61.84%。综上所述,奶牛乳房炎在直接范围内感染率都很高,在我国奶牛乳房炎的感染情况也相当严重,根据各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均普遍高于国外。

3.2 乳房炎的危害

炎对奶牛养殖业、牛奶的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首先乳房炎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外对奶牛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的传统估计是根据奶产量的降低,奶的丢失、药费开支、兽医费用和劳动力费用等的增加来统计。据报道,因果每年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平均花费为每头奶牛187英镑,美国每年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平均花费为180美元左右,芬兰、挪威、瑞典每年因乳房炎问题淘汰的奶牛占淘汰奶牛的35%、19%和22%(储明星等,2002)。可见,乳房炎的发生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在这些经济损失中,由于奶产量降低引起的损失占70%,患病牛提前淘汰造成的损失占14%,废弃乳汁造成的损失占7%,治疗及兽医费用占8%等,而且经济损失主要来原来隐性乳房炎,其造成的损失占母牛每年总生产能力的10~11%。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4],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仅美国的损失就达20亿美元[5]。

其次,乳房炎使乳的品质大大下降。在乳房炎疾病期间,致病菌损害乳腺的分泌细胞,引起乳腺组织损伤,某些营养成分丢失,使营养成分不全而降低牛奶的保健作用(赵兴绪,2002)。隐性乳房炎乳汁中氨基酸总量也由平均2.2387g/100ml(健康乳)降低了21%,其中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5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组氨酸、精氨酸显著降低;乳糖、酪蛋白、脂肪、Ca2+、P3+、K+等有益成分的含量均降低或明显降低;而免疫球蛋白、酯酶、炎性因子、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等有害成分的含量则赠奖,热稳定性降低(赵兴绪,2002)。

4 病因和规律

4.1 致病微生物感染

目前,已经发现约有150余种病原微生物可引起奶牛乳房炎,包括细菌、支原体、真菌、霉形体、病毒等,主要因素是细菌感染。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细菌根据其来源和传播方式可分为传染性病原菌和环境性病原菌两类。传染性病原菌定植于乳腺中,主要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乳房炎易在牛乳区与牛群间传播流行;环境性病原菌有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牛棒状杆菌等,这类病原菌常寄生在牛体表及周围环境中,牛圈垫料是它们最常见的栖息场所,通过进入乳池引起乳房感染(Wilson,1999)。病原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大肠杆菌也较常见,这三种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总发病牛的90%以上(卜仕金,1999)。

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引起隐性乳房炎最主要的细菌,80~90%的病例是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所引起。其中,与乳房炎有关的链球菌主要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牛链球菌和兽疫链球菌(方定一等,1988)。细菌常寄生在乳头皮肤表面,由乳头管口侵入,有时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

引起乳房炎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有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的细菌,其中以埃希氏菌属最为常见,这些细菌属于环境性致病菌,侵入乳房的机会多。近年来,在乳房炎乳汁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如在佛山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菌中大肠杆菌占50%(周庆国等,2002),李宏胜等(2002)报道,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占病原总数的24.44%,仅少于链球菌。大肠杆菌型乳房炎多见于高产奶牛及产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临床症状明显,乳房肿胀、高热,食欲废绝,并伴有胃肠道症状,乳汁水样黄色,泌乳量急剧下降,表现出急性发病。大肠杆菌主要来源于牛粪及其污染的环境,从损伤的生殖道进入血液淋巴而引起感染。

4.2 动物机体因素

动物自身的各种因素也对乳房炎的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包括体型、年龄、遗传等因素。

4.2.1 体型

具有悬垂乳房的奶牛比乳房较小、较结实的奶牛更易引起乳房炎。这种乳房的乳头更接近于地面及其他细菌源。乳头的任何损伤将影响乳头括约肌的闭合,这将暂时地或永久地使细菌有机会进入乳房而发生乳房炎。

4.2.2 年龄

乳房炎发生率将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这主要因为每经过一个泌乳期,乳导管就扩大一些,使得更多的细菌能进入乳房,并造成乳腺组织损伤所引起的。

4.2.3 遗传

遗传因素对乳房炎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国外关于乳房炎遗传因素的报道比较多。据报道,高产奶牛易患乳房炎,并且具有遗传性(Emanuelson,1998;Poso等,1996;Rupp等,1999;Heringstad等,2000;Strandberg等,1989)。结果表明,对高产奶牛进行育种将导致每头母牛患临床乳房炎的几率增加2%。由此可见,遗传因素对奶牛乳房炎疾病发生有影响。

4.2.4 防御机能的影响

乳头导管是微生物入侵的门户,也是抵抗感染的主要屏障。导管的高度角质化表面是维持屏障机能的关键,屏障机能既有物理成分,又有化学成分,在乳头导管角蛋白的内部,有抗菌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防护体系。机器挤奶操作中的某些缺陷能影响乳头导管的防御能力,引起导管内感染,尤其是靠近乳头入口处最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无乳链球菌,这些致病菌破坏机体的自身抵抗能力导致发病。

4.3 饲养管理因素的影响

4.3.1 饲料及饲喂

饲料中维生素A、E和微量元素硒的缺乏可导致乳房炎发病率的上升。饲喂过多的精料影响粗纤维的采食量,这将导致奶牛代谢紊乱,使奶牛对乳房炎的易感性增加。而对于高产奶牛而言,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粮有利于保护和提高产奶量,同时也增加了乳房的负荷,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研究表明,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奶牛体内E和硒、维生素K均会增加乳房炎的感染几率,在配制高产奶牛日粮时,对此应特别注意(付秀花等,2002;林锋强等,2002)。

4.3.2 挤奶

感染乳牛分泌的乳汁含有数量不等的病原菌。挤奶为这些病原菌通过挤奶器、挤奶人员的手和抹布在乳区及牛群之间的传播提供了机会(聂爱琴等,2003)。如果挤奶员未经严格培训、挤奶操作不娴熟、挤奶技术不规范。挤奶时将乳头拉得过长,过度压迫乳头管,损伤乳头粘膜;或用圈握式挤奶时,拇指与食指没有捏紧造成乳汁回流;机器挤奶时,使用时间过长,负压过高或抽动过速,损伤乳头皮肤和粘膜;在挤奶前不洗净手、未挤净乳汁在乳房内蓄积等都能给细菌侵入乳房创造条件。机器挤奶比人工挤奶更容易引发乳房炎。

4.4 其它因素的影响

对奶牛主要进行舍内饲养,粪便、垫草、污水、泥土、运动场及牛舍的结构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奶牛乳房炎的感染情况。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可以大大减少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从根本上切断了感染的途径。温度是影响奶牛乳房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另外奶牛患其它疾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夏季高温潮湿乳房炎的感染率最高,春秋季凉爽则发病率次之,冬季寒冷不利于细菌繁殖则发病率最低;如果奶牛胎衣不下、产后瘫痪、子宫内膜炎、蹄叶炎、流行热等也易继发乳房炎。

4.5 发病规律

4.5.1 乳房炎发病率的季节性差异

据随玉龙报道,不同季节和月份,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6]。黄利权等也报道,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包括头阳性率和乳区阳性率,均以9月份最高而以2月份最低,且气温变化与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7]。

4.5.2 不同乳区乳房炎发病率的差异

据李国江等报道,奶牛不同乳区乳房炎的阳性率均在20~30%,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8]。而杨章平等报道,奶牛左侧乳区乳房炎的发病率比右侧高4.5%,且两侧的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9]。

4.5.3 不同年龄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的差异

有研究表明,乳房细菌感染的几率,特别是乳房链球菌的感染,随奶牛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呈这种趋势[10]。另外,李国江等也有报道,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的乳房炎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8]。

5 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

临床型乳房炎症状明显,根据乳汁和乳房的变化,就可以作出诊断。临床型乳房炎的患病乳区出现红、肿、热、痛等炎型症状,乳汁出现絮状物或乳凝块,乳汁分泌不畅且明显减少,严重者肿胀疼痛明显,食欲减退或废绝,产奶量锐减或产奶停止,乳汁中出现血液、乳状凝块。

6 乳房炎的防治

目前,奶牛乳房炎多由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因素不良引起的,预防奶牛的乳房炎应该重视环境卫生、牛体卫生和乳房清洁。乳头药浴和干奶期的药物保护可以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6.1 乳房炎的预防措施

乳头药浴:挤奶结束后,乳头管括约肌尚未收缩,病原体极易由此侵入乳房。因此,挤奶后应该立即用药液浸泡或喷洒乳头,以杀灭附着在乳头周围和乳头管内的病原体。由试验表明,挤奶前后进行药浴,比挤奶后药浴的效果更好。药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刺激性小,性能稳定,价廉易购买。

乳头保护膜:乳房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乳头管,挤奶后将乳头管封闭,防止病原菌侵入,也是预防乳房炎的一种有效途径。保护膜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侵入乳头管,而且对乳头表皮附着的病原菌有杀灭作用。对于患病奶牛,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其成为传染源。为了防止病原菌产生耐药性,降低抗生素在乳中的残留。

6.2 干奶期预防

干奶期是奶牛泌乳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对乳房健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干奶期机体许多组织,尤其是乳房组织,会进行一次解剖和生理学上的重要调整。乳房在干奶期要经过三个不同阶段变化,即自动退化期、退化稳定期和生乳期。自动退化期是乳房自动停乳的过程,通常需要30天左右。这一阶段是出现新感染的最危险时期,尤其是停奶后的最初三周,因为在此期间乳头部附着的菌群、乳头管内细菌的生存能力、乳头管对细菌渗透性及乳房内防御机能都发生了变化,有利于细菌的侵入和感染。退化稳定期是完全干奶期,约为2周。这一时期乳头管收缩,乳房内抗菌物质增加,使得细菌的渗透性和生存能力大大降低。生乳期为产犊前2周,乳房内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乳房开始冲乳,乳头管扩张,甚至漏奶,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了条件,增加了感染的危害性。同时,干奶期也是治疗乳房炎的最佳时期。在干奶期,药物在乳房内作用的时间长,浓度高而分布均匀,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干奶期治疗,对减少下一泌乳期乳房炎发病率,提高奶产量都有显著的作用[11,12]。

奶牛乳房炎的普遍存在,给奶业生产及奶农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威胁奶制品消费者身体健康。食品安全是当今炙手可热的话题,由于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球的食品生产者、食品消费者敲响了警钟;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以来,奶业安全是目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自从抗生素药物问世以来,由于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不断加大,各种病原菌对抗生素表现出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以至于临床治疗效果大不如前。而且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奶牛,奶中抗生素残留也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国家采取多项措施禁止抗生素奶流入市场,保证了奶源的安全,但给奶农带来了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在中草药上寻找突破口。近几年利用中草药来治疗隐性乳房炎越来越普遍[13],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使用中草药将是今后治疗和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突破口。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 篇2

细胞因子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微生物(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

作 者:许金俊 秦爱建 刘岳龙 金文杰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刊 名: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28(6)分类号:S858.23关键词:乳房炎 防治 细胞因子

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篇3

关键词:乳房炎 预防 治疗 病因 环境 管理

1、临床症状

奶牛乳房炎全年皆有发生,从每年6月份开始,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主要发生于泌乳初期和停乳时。

1.1隐性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都无肉眼可见异常,而乳汁在理性化性质、细菌学上发生明显变化。pH值在7以上,呈偏碱性,乳内含奶块、絮状物,氯化钠含量增加至0.14%以上。

1.2临床型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见的异常。乳房轻度发热,由于痛感而拒绝哺乳和挤乳,患者侧肢跛行。乳汁分泌减少,乳汁中有絮片、凝块,有时呈水样,乳汁颜色、味道异常。急性炎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泌乳减少或停止。

2、乳房炎发病的原因

2.1自身原因

2.2 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2.3 营养因素

3、预防措施

3.1 搞好环境卫生

牛舍、运动场应该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积水、泥泞。垫草应干软、清洁、新鲜,并且要经常更换。定期对运动场和牛舍进行消毒(每隔15天用消毒液喷雾消毒1次),乳房炎高发季节应加强消毒。改善畜舍环境,使畜舍通风良好、向阳性好。经常刷拭畜体,保持乳房清洁。

3.2 加强饲养管理

必须按照科学的饲养标准和饲养制度规范饲养奶牛,保证奶牛机体处于最佳生理功能。给予营养全面的配合日粮,注意各生产阶段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量,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如维生素A、维生素E、硒、锌和铜等,禁喂变质饲草料。

3.3 规范挤奶操作,注意挤奶卫生

良好的挤奶操作程序是预防乳房炎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必须严格遵守。挤奶前应将牛体后部刷擦干净,用已消毒的毛巾擦洗干净乳房,用消毒药液浸泡乳头或喷雾消毒,消毒后再挤奶,最好是一牛一巾,挤完奶15分钟之后,乳头环状括约肌才能恢复收缩功能。

3.4 定期检查

加强对乳房炎的监控,对每头成年母牛定期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发现后及时进行治疗。

3.5 接种乳房炎疫苗

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方法:肩部皮下注射3次,5ml/次。

3.6 加强干奶期奶牛乳区的护理

制定科学的干奶方案是切实可行、省事省钱的预防方法。干奶期对乳房炎进行预防和治疗,能显著减少一个泌乳期乳房炎的发生,例如做好干奶前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对高产奶牛的营养和饮水控制,在最后一次挤净牛乳后,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并连续7~10天每天一次乳头药浴。

4、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消炎、杀菌、止痛,恢复乳房功能。

4.1 干奶期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进入干奶期后,由于停止了挤奶,乳房内的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数也随之骤然减少。又加上取消了每日的乳头药浴,因此在干奶后的3周内,极易发生环境性病原菌的感染。牛群可显著降低下一个泌乳期的乳房炎发病率。

4.1.1 干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步骤

停奶应选在预产期的55~60天之前。最少不得低于40天。否则乳腺的损伤组织和乳腺分泌细胞得不到充分修复和补充。一般有逐步停奶和一次性停奶两种方法,为了配合于奶牛的治疗,降低新感染率,最好采用一次性停奶:对于日产奶量高于lOkg的牛,在停奶前3~4天。要逐步减少饲料及水的喂量。

干奶期乳房炎治疗常采用乳房灌注法。但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方法不当,反而会将环境中抗药性强的细菌带入乳房。这些环境中的病菌比寄生在乳房内的病菌对乳房造成的损伤更广泛,更严重。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按下列方法进行操作:将奶完全挤干净:挤完后迅速进行乳头药浴;用干凈毛巾或纸擦干乳头上多余的浴液;用酒精棉球对乳头消毒,一个棉球只能消毒一个乳头,先消毒外侧的一对;灌注药物时先从近侧的一对乳头开始,为了避免感染。乳针不要插入的太深,6mm即可。灌注后要按摩乳房,一支针头只能用一个乳头,再进行一次乳头药浴。

4.2 奶牛初乳期的乳房炎防治

奶牛初乳期即奶牛分娩后7天以内挤奶的时期。由于此时期多数奶牛患有乳房水肿,以及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使奶牛拒绝挤奶。初乳期无法清奶,当乳房给药时,药物的吸收效果差。水肿的乳房在奶牛休息时易发生挤压,至使乳房局部循环发生障碍而引发肿块,进一步继发乳房炎。

4.2.1 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对有出血性的乳区,应补充钙剂后再进行清奶,防止发生瘫痪,然后再进行乳房输药。在生产上以冷却疗法最为简单、经济、快捷。方法是每日挤奶3~4次;在每次挤奶后用4"C的生理盐水500~1000mL,一次性输入患病乳区,同时肌注止血药物。原理是冷刺激作用于乳房内部,使受伤的组织和血管都能收缩,同时生理盐水的体积也能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5、总结

对临床型乳房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往乳头里送药,常用抗菌类药物,但隐性乳房炎最好不用抗菌素药物,以免造成牛奶废弃。生产中常用一些有效的消毒剂(如双氧水等)进行药浴或乳头中注入,并结合用硫酸镁热盐水清洗按摩,效果显著。乳房炎的种类繁多,致病原因各有所异,所以对乳房炎的治疗原则首先要查明发病原因和类型,取得正确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除腐败坏死型乳房炎之外,其它类型的乳房炎均有治疗的价值和治愈可能。在生产中,着重以预防为主即实行“防重于治”的方针,以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遵循正确的挤奶程序,创造良好的环境,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是减少乳房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靖,阚远征.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预防[J].中国奶牛.2006. (9) .

[2]高志彬.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06. (12) .

[3]杨冲,何太国,徐正国.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预防综合措施[J].奶牛杂志.2007,6.(36).

[4]苏光华,张元跃.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措施[J].湖南农业.2007.(1) .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技术 篇4

1 发病原因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原因十分复杂, 一般是病原微生物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的作用下, 通过乳头、乳导管、血管侵入机体而引发的。常见病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圈舍卫生条件不良, 环境中存在的或奶牛体内的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通过乳头管、乳房外伤或血液进入乳房, 使乳房受到了感染而引起乳腺发炎;2牛体、挤奶人员的手、擦巾及机械消毒不严, 容易发生感染;3挤奶时不严格遵守挤奶程序, 挤奶技术不当, 乳汁未挤尽, 挤奶机不配套, 乳房创伤, 从而使乳房感染发炎;4饲养管理不当, 产前饲喂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产后饲喂大量的精料或多汁饲料也可能引发乳房炎;5应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时, 如生殖系统疾病, 可引起激素平衡失调, 是发生乳房炎的诱因;6其他疾病继发而来, 产后生殖器官疾病如产后败血症、子宫内膜炎, 某些传染病如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等。

2 发病特点

综合来说, 奶牛乳房炎发病时具有下面的几个特点:高产牛发病率高于低产牛;经产牛发病率高于头胎牛;机器挤奶的牛群发病率高于手工挤奶的牛群;干奶期发病率高于泌乳期;分娩期发病率高于泌乳期。

3 临床症状

3.1 轻度临床型乳房炎

患病奶牛乳区病理变化较轻, 触摸乳房时感觉不到异常, 或只有轻度疼痛、肿胀和发热, 奶牛产奶量下降, 奶变稀, 颜色基本正常, 奶中有絮状物或凝乳块。这类乳房炎只要及时治疗便可以痊愈, 乳房不会遗留形态和机能障碍。

3.2 重度临床型乳房炎

患病奶牛乳区急性肿胀, 皮肤发红, 乳房发热、有硬块, 触碰时疼痛。乳房呈现淡灰色或灰白色, 乳房中有凝乳块, 奶牛体温稍高或正常, 全身症状不明显, 产奶量下降。这种类型的乳房炎若能及时治疗, 也可较快痊愈, 乳房不会遗留形态和机能异常。

3.3 急性全身性乳房炎

急性全身性乳房炎常突然发生于两次挤奶之间, 病情严重, 发展迅速。患病乳区严重肿胀, 乳头也随之肿胀, 皮肤发红或发紫。触摸时感觉乳房发热、疼痛, 整个患病乳区质地特别坚硬, 挤不出奶, 或只能挤出一点黄水或清汤。患病奶牛持续发烧, 心率及呼吸频次增加, 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或不食 (图1~2)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危及奶牛生命安全, 死亡率超过10%。患病牛同时伴有腹泻, 治疗时要防治大肠杆菌毒素中毒。多数治愈后, 患病乳区会遗留形态和机能障碍。

3.4 慢性乳房炎

慢性乳房炎多由急性乳房炎转化而来, 或由乳房持续感染引起。一般患病乳区临床症状不明显, 也不表现全身症状, 但产奶量下降, 反复发作, 可导致乳腺萎缩, 这类乳房炎治疗价值不大, 而且会成为牛群中的感染源, 应该及早淘汰。

3.5 隐性乳房炎

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 肉眼看不出乳房和乳汁的异常变化, 但患病牛产奶量减少, 奶质下降, 奶中细菌数、体细胞数增加, 酸碱度及电导率也发生变化。隐形乳房炎是乳房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4.1.1保持奶牛乳房清洁这对防范乳房炎的发生尤其重要, 如果乳房不干净, 粘附泥巴、粪尿, 自然容易感染乳腺炎。所以每次挤奶前进行乳房清洁, 不仅可以启动泌乳反射, 也能保证乳房清洁。清洗乳房的水要及时更换, 擦洗乳房的毛巾也要及时清洗并消毒。

4.1.2保持圈舍及牛体卫生及时清除圈舍粪便, 定期对圈舍进行清扫消毒, 每天刷拭牛体,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牛体及乳房上的病原数量, 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4.1.3做好奶牛接产环节卫生工作奶牛在产前一周左右乳房开始逐渐肿胀, 应该进入产房待产。产房应该保持清洁、干爽、卫生、安静, 而且要保持通风透气。奶牛分娩时, 注意接产的卫生操作, 加强消毒, 预防细菌感染, 控制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可以减少继发乳房炎的机会;保持场地清洁卫生, 挤初乳时做好乳房、乳头消毒, 操作人员的手也要消毒, 可有效降低产后乳房炎的发病率。奶牛分娩后, 应及时清理场地, 做好场地消毒工作, 并及时挤出初乳, 及时给母牛补钙, 奶牛产后前3 d, 乳房肿胀明显, 乳房内压较大, 并且乳头括约肌收缩力较弱, 病原菌容易通过乳头口入侵感染, 引发乳房炎, 最好每天挤奶3次以上, 以减轻奶牛乳房的内压。产后挤奶要彻底, 在此期间临床乳房炎的发生主要与挤奶不彻底和乳房水肿有关。每次挤完奶后, 必须以有效消毒药液浸泡乳头, 最好隔30 min左右再重复浸泡一次。

4.2 规范挤奶技术

挤奶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一个重要环节, 若控制得不好, 可能导致乳房炎发病率明显升高。操作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2.1挤奶时间挤奶时间要固定, 不要随意调整挤奶时间;挤奶员也要保持稳定, 避免频繁更换挤奶员;挤奶环境要保持安静, 不要喧哗, 奶牛在挤奶过程中避免强烈的刺激;挤奶一定要挤净, 不要留有余奶。

4.2.2手工挤奶要采取正确的挤奶方法, 一般采用拳压式挤奶, 遇到乳头过短过细, 则采用指拈式挤奶, 要尽量减少对乳腺组织的损伤。挤奶前须将乳房乳头清洗干净, 消毒后使用单独消毒的毛巾抹干, 经充分按摩, 让乳房充盈后才开始挤奶, 挤奶员挤奶前要洗手消毒, 要剪短指甲, 不要戴戒指操作。

4.2.3机械挤奶挤奶机要经常检查, 精心维护, 确保机械性能正常稳定, 特别是挤奶机的真空压、脉动频率和节拍等指标必须保持正常稳定状态。奶衬及奶管等橡胶部件则要按要求定期检查更换。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做好各个环节的清洗消毒工作, 套杯前须先挤出头几把奶检查, 认真检查乳汁及乳房状况, 发现患有乳房炎的牛只, 则不要套杯, 及时隔离, 由兽医检查处理。

4.2.4挤完奶及时脱杯无自动脱杯装置的挤奶机, 在挤奶过程中必须密切留意奶牛下奶情况, 挤完奶要及时脱杯, 防止挤奶过度, 以免吸伤乳头和乳腺组织, 真空压过高也会造成乳头和乳腺组织被吸伤, 特别是处于泌乳初期的奶牛或头胎泌乳牛, 其乳腺组织较脆弱 , 极易受损 伤 , 因此要将挤奶机真空压调 整到适当的 水平 , 避免过高。

4.2.5挤奶的先后次序患乳房炎奶牛不要与健康牛群混在一起上机挤奶, 患牛应集中在同一牛舍饲养, 集中挤奶, 要先挤健康牛, 后挤乳房炎患牛, 避免交叉感染。

4.2.6加强乳头药浴, 保证有效药浴挤奶结束后, 应立即用有效消毒药液浸泡乳头, 一般选用杀菌力强、刺激性小、粘附力强和作用时间长的消毒液, 可选用洗必泰、碘附、碘甘油或专业乳头消毒液等。一般专业乳头消毒液含有成膜剂成分, 可在乳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在一定的时间内可有效地保护乳头免受病原菌的入侵。奶牛挤完奶回到牛舍后, 尽量不要让其马躺卧在地上, 以免乳头浸泡液失去保护乳头的效果。可实行先挤奶后喂料的生产程序, 奶牛在挤奶前不喂料, 待挤完奶回到牛舍后, 立即投喂饲料, 奶牛在吃料过程中会一直保持较长时间的站立姿势, 直至乳头表面的消毒液干燥, 形成保护膜, 乳头口完全闭合, 这样可有效地减少病原菌经乳头口入侵感染的机会。

4.3 做好干奶环节工作

奶牛一般在预产期前60 d左右实行干奶, 通过干奶期使奶牛身体及乳腺组织得以充分恢复, 为下一泌乳期作准备。

在干奶期的中后阶段, 由于乳腺细胞发生变性及代谢水平下降, 对微生物的抵抗力明显下降, 微生物很容易感染乳腺。由此可见, 干奶期是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比较高的一个时期, 而且对整个泌乳期的泌乳能力影响很大, 所以一定要用干奶药进行停奶。药物停奶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干奶期乳房炎的发病率, 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

一般情况下, 停奶前一周要对乳房及乳汁进行观察, 对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牛要经过治疗后再进行停奶。停奶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乳房变化, 停奶后的最初几天, 乳房会出现肿胀, 但只要不出现表皮发红、疼痛、发亮等异常现象, 就说明停奶正常;3~5 d后乳房中的奶会被逐渐吸收, 乳房体积会逐渐变小;10 d左右, 乳房中的残留乳汁被完全吸收, 乳房恢复柔软, 乳腺进入休息状态。停奶后不要再按摩、刺激乳房, 否则不利于停奶, 也会增加乳腺炎的发病率。停奶后如果发现奶牛患得乳房炎也要进行治疗, 等治愈后再重新停奶。在选用停奶药时, 要选用药效持续时间长、抗菌谱宽, 并能促进乳腺上皮细胞修复的干奶药。单纯用抗生素药膏进行的停奶方法, 预防干奶期乳腺炎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4.4 其他措施

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特别是在围产期, 要严格控制日粮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 控制多汁饲料和渣类饲料的投喂量及盐的含量。在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和硒元素。此外, 还要加强奶牛品种选育工作, 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

5 治疗方法

5.1治疗原则

以乳室局部用药为主, 伴有全身症状的病例, 要结合全身治疗, 对症用药, 消灭病原微生物, 控制炎症的发展, 改善全身状况, 防止败血症。要准确用药, 必要时可接种疫苗。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选用有效药物, 缩短治疗期, 减少经济损失。一般泌乳期内治疗乳房炎, 选用短效药物 ( 快速释放药物) , 而在干奶期配合治疗隐性乳房炎、顽固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或预防出现新病菌感染, 则采用特种长效药物 (慢速释放药物) , 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5.2 治疗方法

治疗乳房炎时, 增加挤奶次数, 充分挤出乳房中的凝乳絮片, 是提高药物治愈率的一个前提条件, 具体方法有以下4种:

5.2.1热敷按摩治疗随着透皮剂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在治疗奶牛乳腺炎上运用热敷按摩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中西药成分中加入透皮剂, 通过涂擦按摩, 可以使药物成分直接进入乳房的病变或硬块中, 从而起到局部的消炎、消肿、止痛、散淤作用。

5.2.2乳房内注射法对于临床型乳房炎, 采用乳房内注射法进行治疗, 不但方便有效, 而且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但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消毒, 防止将其他病原微生物带入乳腺内。用于乳房内注射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80万单位青霉素+100万单位链霉素、氨苄青霉素500 mg、螺旋霉素250 mg、红霉素300~500 mg、先锋霉素0.5~2.0 g等, 一天2次, 挤奶后用奶针从乳头注入。

另外, 由于乳腺发生乳房炎后会影响注入药物的扩散, 可以在灌注治疗之前注射催产素, 使乳腺腺泡中的乳充分排空后再进行注药。对重度临床型乳房炎, 则最好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

5.2.3封闭治疗封闭治疗主要包括乳基封闭和会阴神经封闭两种治疗方法。可以用0.25%~0.5%的普鲁卡因150 ml, 进行乳房基部注射, 再配合全身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 以减轻发病乳区的疼痛感, 加强患病乳区乳腺细胞的新陈代谢;也可以同时加入16万单位青霉素+100单位链霉素进行乳基封闭治疗。

5.2.4全身治疗全身治疗可以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新霉素等, 对重度临床型乳房炎及急性全身型乳房炎, 要注意对症治疗, 补糖、补液、补充维生素, 并要注意酸碱平衡的纠正, 还可以配合抗病毒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奶牛乳房炎发展比较迅速, 因此治疗要及时, 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在临床症状消失后要继续用药2~3次, 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罗齐英, 陆龙燕.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4) :89.

[2]卢杰, 朱战波, 崔玉东, 等.奶牛乳房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 (3) :17-18.

[3]储明星, 石万海, 邝霞, 等.奶牛乳房炎与经济性状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 2002, 38 (5) :44-46.

[4]李成应.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2.

[5]胡松庭.奶牛生产使用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90-202.

[6]肖定汉.奶牛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208-223.

[7]孙雷, 贾伟新, 梁梓森.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用药探讨[J].中国奶牛, 2002 (6) :39-41.

[8]张中文, 吴国娟, 刘凤华, 等.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 17 (4) :42-47.

[9]孙凌志, 陈庆勋.奶牛乳腺炎常见类型及治疗[J].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7 (3) :46-48.

中药治奶牛乳房炎 篇5

1.栝楼散:栝楼60克,当归40克,乳香、没药各30克,甘草15克,研成细末后,用开水冲候温灌服。如肿痛严重,可加清热解毒、行气散结的蒲公英、金银花;有血、乳凝结者,可加川芎、桃仁、炒侧柏叶。

2.防腐生肌散:枯矾500克,陈石灰5克,熟石膏、没药各400克,血竭、乳香各250克,黄丹、轻粉、冰片各50克,共研极细末,混匀装瓶备用,用时撒于创面或填塞创腔,可祛腐、敛疮、生肌。

3.乳炎散:将金银花、蒲公英各100克,连翘60克,黄连35克,花粉55克,赤芍、白芷、皂刺各45克,混拌均匀,加水2000克浸泡60分钟,放在火炉上用大火烧沸后,调至小火煎熬40分钟即成,加入250毫升白酒,分装入啤酒瓶中灌服,每间隔12小时灌服1次。一般2~3次即可痊愈,治疗慢性乳房炎效果好。试验表明,金银花、连翘和蒲公英及其复方制剂对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奶牛乳房炎防治 篇6

一、病因

主要有细菌、霉形体、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较常见的有23种。革兰氏阳性菌是引起乳房炎最常见的细菌, 80%~90%的病例是由其中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所致。还有革兰氏阴性菌, 主要是大肠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和产气杆菌属细菌。已经确定能导致乳房炎的霉形体至少有12种, 较常分离到的6种。真菌感染较少, 且呈散发性, 主要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毛孢子菌属等。病毒大多数为继续感染, 主要有口蹄疫病毒、牛痘病毒等。

奶牛场环境卫生差, 外伤、冻伤和挤奶操作不规范, 干奶期饲养管理不当等也都可引起乳房炎。

二、传播途径

附着在乳头管口的病原体经乳头管口和乳头管进入乳房, 是感染乳房炎的主要途径, 也可以通过消化道、生殖道及损伤的皮肤进入体内, 引起感染。胎衣不下、子宫炎等均易继发乳房炎。

三、症状

以临床上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分为隐性乳房炎和临床性乳房炎两类。隐性乳房炎乳房和乳汁都无肉眼可见变化, 要用特殊的实验才能检出乳汁变化, 但发病率高、影响产奶量和乳的品质, 危及人体健康, 而且容易转为临床型。临床型乳房炎乳房和乳汁都有肉眼可见变化。轻度临床型乳房炎乳汁中有絮片、凝块, 乳房轻度发热和疼痛或不热不痛, 可能肿胀。重度临床型乳房炎患乳区急性肿胀, 热、硬、疼痛, 乳汁异常, 分泌减少, 甚至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增速、食欲丧失等全身症状。

四、治疗

加强检查,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乳房炎治疗总的原则是杀灭已侵入乳房的病原菌, 减轻或消除乳房的炎性症状。

1. 临床型乳房炎

(1) 局部治疗。可乳房内给药, 长效土霉素10毫升/个乳区;10%鱼石脂20~40毫升/个乳区;10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0.5克链霉素、25毫升蒸馏水/个乳区。可外涂10%酒精鱼石脂;10%鱼石脂软膏;凡士林软膏;乳炎康。乳房封闭治疗, 乳房基部与腹壁之间分3~4点, 进针10~20厘米, 注入0.25%~0.5%普鲁卡因 (内加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 100~250毫升;会阴神经封闭, 进针8~10厘米, 注入0.25%~0.5%普鲁卡因 (内加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 10~20毫升。 (2) 全身治疗。肌注200~25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次;青霉素2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200万国际单位/次;2.5%恩诺沙星1毫升/10公斤;长效土霉素5~10毫克/公斤。

2. 隐性乳房炎

可用芸苔子 (油菜子) 治疗, 按牛体重大小, 生芸苔子250~300克为一剂, 拌精料内自食, 隔日一剂, 三剂一疗程。同时配合青链霉素乳头注入, 效果更好。

五、预防

免疫预防可使用国外进口乳房炎疫苗或国内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牛乳腺炎价苗。搞好牛场环境和牛体卫生, 经常刷拭牛体, 保持运动场平整, 排水通畅、干燥, 保持乳房清洁, 冬季最好有垫草, 防止冻伤。减少奶牛间的打斗, 预防外伤。搞好挤奶卫生, 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挤奶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员;严格执行挤奶消毒措施, 挤奶前用50~56℃0.1%新洁尔灭清洗乳头, 做好挤奶前热敷、按摩, 挤奶后用0.3~0.5%洗必泰浸泡乳房。机器挤奶严防空挤。

奶牛乳房炎防治 篇7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结核菌等, 其中以链球菌最常见。生殖器官及其他组织的脓性分泌物污染乳头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 另外子宫内膜炎及生殖器官疾病亦可导致继发本病。

2症状

2.1急性

病牛主要表现为出现浆液性乳房炎, 其乳房间质充血, 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及白细胞游出进入小叶间结缔组织内, 其患叶增大, 坚实而疼痛, 病牛皮肤发红, 食欲减退, 体温升高到41℃, 产乳量减少, 当炎症波及乳房的腺泡部时, 其乳汁稀薄且含有絮状物。患侧的乳上淋巴结肿大时多为急性或亚急性乳房炎。

2.2慢性

慢性乳房炎多为急性或亚急性乳房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转归, 患牛主要表现为乳房组织内的炎症显著减轻, 患叶逐渐缩小, 疼痛消失, 但其乳汁仍然稀薄, 呈淡黄色或黄色, 或乳汁呈豆花样, 触诊乳房, 患牛不敏感, 其泌乳量逐渐减少, 最后仅能挤出少量乳汁或完全停止泌乳, 其体温一般正常。

2.3隐性

患牛临床上无任何症状, 乳汁也无眼观变化, 但其静置半日后会变坏或加入酒精、煮沸后变成豆花奶。

3治疗

3.1炎症初期为减轻病畜乳房刺激, 可减少精料及多汁饲料的喂量, 并限制饮水量。为减轻病畜乳室内压, 并除去输乳管内的炎症渗出物及絮状物, 可以进行多次挤乳, 每天可进行5~6次, 但每次挤乳时须按摩乳房15~20 min。根据不同的炎症, 需用不同的按摩方法, 浆液性炎须从下而上进行按摩, 黏液脓性炎则须自上而下进行按摩。

3.2对急性或亚急性乳房炎要大剂量肌注抗生素, 每日3~4次, 连续5~7 d。必要时可再用氨苄青霉素溶于0.25%普鲁卡因中缓慢静注, 作全身封闭。

3.3当乳房急性化脓过程中伴有全身症状时, 可用抗菌素治疗, 同时可向乳池内注入青霉素, 治疗各种乳房炎用青霉素20~4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 (蒸馏水或0.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均可) 100 m L, 然后挤净乳汁, 再用注射器借导乳管将药物向乳池内注入, 经0.5~1 h再轻轻挤出药液, 每日治疗两次, 连续2~4 d。

4预防

4.1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畜舍及用具卫生, 及时更换垫草, 防止母牛乳房发生外伤, 如有外伤应及时处理。

4.2正确挤乳。人工挤乳时, 最好采用拳握法, 以防母牛乳头受伤。使用机器挤乳的, 挤乳前应仔细清洗器械, 机器开动后应使榨乳机保持380mm水银柱, 每分钟42~48次的搏动。挤乳员挤乳前应穿工作服, 修剪指甲, 注意手部清洁。定时挤乳, 以免母牛乳汁充盈和乳头管过度扩张。

4.3母牛产前要及时、合理停乳, 产后要加强护理。

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 篇8

1 症状

病牛常表现为患病乳房肿大、皮肤潮红、触之较坚硬且温热, 同侧淋巴结肿大, 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 泌乳量减少, 乳汁稀薄、含有絮状物或带有血丝。

2 治疗

1) 冷敷和热敷。乳房炎初期可施以冷敷。方法是:将毛巾浸入冷水中, 拧干敷于患病乳房上, 毛巾发热后立即更换。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每次10~20min, 3~4次/d, 连敷2d。冷敷可使血管收缩, 减轻局部充血程度, 帮助奶牛散失热量、降低体温。从发病后的第3天起, 每天用10%硫酸镁进行2~3次的热敷。方法是:将毛巾放入热硫酸镁中, 不烫手时拧干并敷于患病乳房上, 毛巾冷却后立即更换, 每次15~20 min, 3~4次/d。热敷可活血化瘀, 增强机体抗病力, 消炎止痛, 改善血液循环。

2) 冲洗乳房。挤净乳汁后, 将100~300mL的0.1%新洁尔灭经乳导管注入乳房, 15~30 min后挤出;然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最后把320万IU青霉素和100万IU链霉素稀释后, 加入盐酸普鲁卡因0.5~1.0g, 经乳导管注入乳房, 1次/d。

3) 导入正常乳汁。取正常牛奶150~300 mL, 加热至50℃, 用乳导管注入患病乳房内, 2次/d。本方法对化脓性乳房炎效果较好, 加入青霉素效果会更好。

4) 封闭治疗。封闭疗法是将普鲁卡因等麻醉药物注射到动物神经干或其周围组织, 以减弱或阻断病理性冲动的传导, 阻止病灶对神经组织的刺激, 减轻疼痛, 调节血管机能, 改善组织营养, 促进炎症的修复。治疗乳房炎需采用乳房基部封闭法, 当奶牛前区乳房发炎时, 应从患侧前区乳房基部与腹壁之间进针, 向对侧膝关节方向刺入8~10cm, 边退针边注射2%~3%普鲁卡因溶液20 mL, 1次/d, 连续2~3次;当后区乳房发炎时, 术者应位于牛的后方, 在患侧乳房基部离乳房中线1~2cm处进针, 向同侧腕关节方向刺入8~10cm, 边退针边注射2%~3%普鲁卡因溶液20mL, 1次/d, 连续2~3次。

5) 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以青霉素与链霉素及青霉素与新霉素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四环素用于治疗慢性乳房炎效果较好。对急性、重症乳房炎患牛, 应强心补液, 常用处方为:25%~50%葡萄糖注射液500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 000~1 500mL+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0mL+维生素C注射液40mL, 混合静脉注射。

6) 中药治疗。急性炎症时期, 在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 可用中药方剂进行辅助治疗, 具体方剂 (公英散加减) 为:蒲公英60g, 银花、连翘、木通、皂角刺、栀子各40g, 大黄50g, 紫花地丁80g, 甘草20g, 共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1剂/d, 连用3d。

3 预防

1) 做好乳房护理。牛舍要长期保持卫生、干燥, 以使奶牛乳房保持洁净;挤奶前, 用温水将乳房清洗干净, 再用各奶牛专用的干净毛巾擦干;挤奶要小心, 可采用握拳法挤奶, 避免对乳房造成损伤;乳房有外伤时, 及时进行治疗;牛舍地面要平坦, 以免奶牛俯卧时挤压乳房。

2) 加强饲养管理。如果乳汁中混有脓汁、血液、絮状物等, 必须予以销毁, 且要彻底清洗、消毒盛奶容器;每次挤奶要将病牛安排在最后挤, 挤完病牛后, 要将手、衣物等进行消毒, 病牛的乳汁需废弃;病牛的褥草、粪尿等需单独收集, 并彻底消毒;定期对运动场和牛舍进行消毒 (可每隔15d用消毒液喷雾消毒1次) 。在奶牛患病期, 应尽量限制饮水, 避免饲喂多汁饲料, 保证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运动;牛床内要铺足够的垫料以保持松软, 并及时更换垫料;患牛与健康牛要分开饲养。母牛分娩时, 要加强看护, 使其正常分娩。

3) 加强监测。定期对成年母牛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 发现病牛及时进行治疗;对那些长期检测阳性、乳汁异常、产奶量低、反复发作、长时间医治无效的病牛, 要坚决淘汰。

4) 减少应激的产生。引起奶牛应激的因素很多, 如妊娠、分娩、气候突变、惊吓、饲料霉变等, 都可使奶牛产生应激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 致使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升高。因此, 要尽量避免不良因素的发生, 使奶牛生活在最佳环境之中。

4 小结

奶牛乳房炎病因及防治 篇9

1 发病原因

迄今为止, 报道的引起乳房炎的致病菌约有80多种, 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植于乳房并通过挤奶工或挤奶机械传播, 如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支原体等;另一类是环境性病原体, 如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假单胞菌以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化脓性放线菌及牛棒状菌, 有些是由疱疹病毒和口蹄疫病毒所引起。因此, 饲养管理不当及奶牛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细菌感染是引起乳房炎主要原因。美国和法国的奶牛专家的研究发现,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但是绝大多数的奶牛乳房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亚临床状态, 且从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有94%~10%的带有荚膜多糖, 这种外源性的荚膜多糖允许抗体接近高抗原的细菌壁, 阻碍了中性粒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与吞噬。因此, 中性粒细胞难以充分发挥其免疫杀菌作用。同时研究表明, 金黄色葡萄球菌人源分离株的荚膜多糖依据免疫特异性可以分为n种不同的血清型。在各种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 主要为CPS和CPS型菌株, 约占70%~80%。因此,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荚膜多糖成为中外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

2 乳房炎的分类及症状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原因很多, 其中生物源性因素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 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真菌、病毒等, 以细菌为主, 所以乳房炎可按病原菌分类。

乳房炎病原微生物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传染性病原菌, 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此类菌常定植于被感染的乳腺, 通过挤奶工或挤奶机从病牛向健康牛传播;另一类为环境性病原菌, 包括大肠杆菌类及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环境链球菌等, 是乳牛场的环境中的常在菌, 常由各种原因经乳头口进入乳池而引起感染。

在生产实践中, 多根据临床表现划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是乳房实质、间质或两者都发炎, 临床上表现为乳汁变质、乳内混有凝块、血液或脓汁, 乳房肿大、质硬、温热、疼痛, 甚至有全身症状的乳房炎。

隐性乳房炎, 又称亚临床型乳房炎, 这类乳房炎发生率高于临床型乳房炎, 表观检查通常不表显任何临床症状, 但用细菌学检查和生物学检查可见明显变化, 尤其以乳汁中体细胞数升高为特点。隐性乳房炎的主要影响是使产奶量下降、品质降低, 而且有时会发展成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在我国奶牛群中发病率高。传染性病原菌多引起隐性乳房炎, 而环境性病原菌常引起临床型乳房炎。

在诊断方面, 临床型乳房炎症状明显, 一般经临床检查, 根据乳汁、乳腺和全身的症状变化做出诊断。但对隐性乳房炎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方法主要有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乳汁体细胞计数检查、乳汁生化检验等。

在治疗上, 主要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治疗。对隐性乳房炎, 一般不作临床治疗, 主要靠加强挤奶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范等预防措施, 以降低发病率。

3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3.1 产奶量降低

发生乳房炎时, 奶中体细胞数升高。体细胞数与产奶量损失密切相关。正常乳汁中体细胞计数在5万个/毫升左右, 当牛群体细胞数为50~100万个/毫升时, 潜在损失的产奶量约为12%;体细胞数为100~500万个/毫升时, 损失的产奶量为20%。发生临床型乳房炎时, 体细胞数超过500万个/毫升。发病症状严重者, 出现泌乳停止, 如以每日25千克计, 如在泌乳第三个月发病, 此类病例将损失牛奶4000千克。

3.2 乳营养成分降低

发生乳房炎的病牛, 由于乳腺的分泌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 从而其分泌机能出现障碍, 乳糖、乳脂、总固体及总蛋白减少;由于乳房炎, 乳房血管扩张及渗透压改变, 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碳酸氢钠、蛋白等渗出并进入腺泡, 致使乳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结果PH升高, 白细胞增多, 氯化物增高。因乳中钠、氯离子和PH值与组织损伤和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即组织损伤越大越重, 炎症反应越强, 其升高愈明显。

3.3 影响食品卫生

如乳中有害病菌及其毒素含量过高, 能直接引起消费者发生相关的疾病。对乳房炎病牛的治疗, 目前普遍采用抗生素疗法, 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造成原料奶抗生素残留等问题。敏感者饮用含相应抗生素的乳后, 可引起过敏反应。更多的情况下, 消费者可能因长期饮用残留有抗生素的乳, 而使人体内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给医治疾病带来困难。因此, 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出台了相关的法规, 规定经抗生素治疗的奶牛须有休药期, 休药期内所产的奶不得出售。此外, 由于乳中有抗生素残留, 接种乳酸菌后不易繁殖, 使乳酸生成受阻, 极大地影响乳制品的加工。

3.4 浪费饲料、增加药费

临床型乳房炎病牛, 消耗的饲料不能转换出更多乳汁;有的牛发病后患病乳区泌乳能力永久丧失。如果牛场内有4头损失一个乳区的奶牛, 即损失4个乳区, 意味着饲喂4头奶牛, 而只有3头奶牛泌乳, 造成饲料浪费;乳房炎治疗时, 其药费开支也造成了额外的开销, 而目前, 新药价格越来越贵, 治疗费用高昂。

4乳房炎的诊断和防治

临床型乳房炎可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 如泌乳量下降、乳房肿胀, 乳房的炎症变化等, 较易做出诊断, 确诊特定的病原体须做病原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动物实验。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有多种, 其中体细胞计数, NaGase法, CMT法, 兰州LMT隐乳试验等应用较多, 且方法简单可靠。

目前, 各国奶牛业均强调改善奶牛挤奶卫生条件, 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这有利于减少传染性病原菌的传播, 减少传染性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使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得到降低;另一方面奶中的体细胞数主要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构成, 大量的免疫细胞可以在微生物增殖到造成临床型乳房炎的数量之前吞噬和破坏它们, 因此, 隐性乳房炎控制不好的牛群可能较少发生临床型乳房炎, 而隐性乳房炎较少的牛群发生临床型乳房炎的危险性增高。

奶牛急性乳房炎的诊断和治疗 篇10

一、预防

(1)注意环境卫生和牛体卫生。保持圈舍、运动场清洁,定期消毒;坚持刷拭牛体上的粪便污垢和清洗乳房;圈舍粪便要随时清除并妥善处理。

(2)加强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围产期内要减少日粮中精饲料的比例,因为此期乳腺机能旺盛,易发生乳房水肿,如果大量增加精料,乳汁会过多过稠而不易排出,从而导致乳房炎的发生;应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及青干草的比例,使乳房机能得以调整。

(3)注意挤乳卫生。挤奶前一定要清洗乳房。以调动乳腺的机能,增强乳腺的防御能力。具体方法是:将毛巾在45~50℃的温水中蘸湿,先清洗乳头,然后由下到上依次按摩清洗,要洗得完全彻底。每次挤乳要洗2~3次,洗完后擦干水后再挤奶。清洗乳房的毛巾要专用,洗完乳房后将毛巾洗净并消毒。每次挤完奶要用5%碘酊消毒乳头。

挤奶员要健康,挤奶前要剪短指甲并磨光,以免损伤乳头或乳房,同时洗净双手。挤奶时切不可用手拉拽乳头,以免将乳头拉伤、拉破。

患病奶牛应当单独挤奶,挤出的奶要高温处理并弃掉。经常检查乳房,如发现外伤应及时处理。

二、治疗

(1)对奶呈清水状、有咸味的病例,可涂搽10%的樟脑碘。

配制方法:在配制好的5%碘酊溶液中,按每100克加入10克樟脑粉即可。

使用方法:先把患部用温水洗净抹干,按摩乳房,挤净乳汁,把药液倒在软毛刷上,从下到上逆毛涂刷,直至乳区发热为止,每天2次。

(2)乌洛托品100克,盐酸普鲁卡因5克,碘化钾10克,催產素100国际单位,蒸馏水1000毫升,过滤后根据病情进行乳区注射,剂量为60~100毫升,分3点注射,应缓慢注射,不能过快;操作与普鲁卡因青霉素封闭相同。

(3)糜蛋白酶15毫克,青霉素240万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20毫升注射液稀释,乳房基部注射,每天1次。

对以上处理的病牛,应每2小时挤奶1次,每天注射1次抗生素。

(4)对乳中有絮状物及脓状物的奶牛,必须注射抗生素,再注射后叶催产素。由于乳房疼痛,挤压有痛感,病牛拒绝挤奶,而乳房中含有脓汁或血的乳必须排出。注射后叶催产素1分钟后就会促下乳并挤奶,挤完后再将抗生素从乳头注入,按摩乳房。静脉注射催产素后马上就可挤奶。

三、小结

(1)乳牛急性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和挤奶方法不当,因此改善饲养管理和使用正确的挤奶技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对乳房肿大、热痛、拒绝挤奶的病牛,为了尽快促其排出乳房中的奶,还可用民间传统方法,即用双手将奶牛的阴唇分开,向阴道内吹气,此法简便易行,效果也比较好。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篇11

2006~2009年, 临洮县华威奶牛场和兴达奶牛场, 2 000多头奶牛每年秋季乳房炎发病率都在50%以上, 造成巨大损失。笔者对该场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 发现其发病规律表现为:乳房炎发病率具有季节性差异 , 不同季节和月份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差异极显著, 全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0%~30%, 在7~8月份则达到50%~60%。其次不同年龄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有差异 , 研究表明, 乳房细菌感染的几率, 特别是乳房链球菌的感染, 随奶牛年龄的增加, 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另外, 随着胎次的增加, 奶牛的乳房炎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1 病因

研究表明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侵入, 以及造成感染的各种诱发因素, 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等。其次是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失宜, 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的诱发等。无症状的隐性乳房炎高于临床型乳房炎, 其发病率约占整个牛群的50%。隐性乳房炎约90%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

1.1 浆液性乳房炎

浆液性乳房炎是乳房充血, 在乳腺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物和白血球的一种急性乳腺疾病, 多发于产后头几天。

病因:浆液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它们在乳房发生创伤和挤乳不当造成损伤时, 通过皮肤和血管侵入乳房结缔组织而引起发病。浆液性乳房炎有的由胃肠或子宫疾病继发。

1.2 卡他性乳房炎

卡他性乳房炎是乳腺泡上皮和输乳管上皮发生变性而形成的卡他性炎症。

病因:卡他性乳房炎的病原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 当乳头粘膜受到损伤, 乳头括约肌松驰, 乳房受冻时, 即侵入乳房而引起发病。

1.3 乳头管狭窄及闭锁

乳头管狭窄在挤乳时只可挤出一股细的乳流;乳头管闭锁则根本挤不出乳来。

病因:乳头管狭窄是由于平时挤乳粗鲁和机械性损伤, 使乳头管粘膜结缔组织增生, 致使乳头管狭窄, 排乳困难。乳头管闭锁是由于乳头管括约肌或粘膜破裂, 以及肿胀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乳头管腔内生长肿瘤也可发生闭锁。

2 诊断

2.1 临床症状观察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但基本症状是患病乳房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大、发硬、温热和疼痛, 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最初无显著变化, 以后因炎症波及乳腺的分泌部, 乳汁变稀薄, 且有絮状物或凝块, 有时可见脓汁和血液。

慢性病例, 患区乳房组织弹性减低、僵硬, 泌乳量减少, 泌乳时乳汁不同程度地发黄和变厚, 有时有凝乳块, 乳房肿大。有些患布氏杆菌病的母牛, 乳房很大, 却没有泌乳能力。

2.1.1 浆液性乳房炎的症状:

乳叶肿胀增大, 皮肤充血发红而且很紧张, 触诊有热痛反应, 乳房实质坚硬。患病乳叶的乳量减少, 随着病程的发展, 乳汁变稀薄, 内有絮状物, 患畜食欲减退, 体温升高, 精神不振, 严重时有明显全身症状。

2.1.2 卡他乳房炎的症状:

病初乳房无发热、疼痛等炎症, 也无全身症状。病程进一步发展, 可见乳头壁变厚, 输乳管扩大, 触诊乳头基部时, 可以摸到有波动的结节。

2.1.3 乳头管狭窄及闭锁症状:

外伤性或炎症引起的狭窄, 可以见到局部症状。当仔细捻转乳头时, 可发现乳头管粗硬, 或有豌豆大小的结节;如狭窄部是在末端, 则在挤奶时乳流偏向一侧呈线状流出。乳头管闭锁的症状是乳房充满, 但挤不出乳汁, 仔细捻转触摸, 有增厚变硬的地方。

2.2 实验室诊断

隐性乳房炎不显临床症状, 可借助实验室检验进行诊断。常用体细胞计数法:按照国际奶牛联合会制定的标准, 对乳汁中体细胞进行计数。如每毫升低于50万时, 判为阴性;超过50万的, 判为阳性。

3 治疗方法

3.1 病原菌未确定之前的治疗

对每个患病乳区, 挤奶后经乳头管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 (混合液用150~200 mL蒸馏水溶解青霉素50万单位和链霉素200 mg) , 每天1~2次。注入后用手捏住乳头基部, 向上轻轻按摩, 使药液向上扩散。严重病例, 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00万~240万单位, 每天2~3次。必要时加链霉素, 或应用庆大霉素和红霉素等。

中药治疗:金银花90 g、蒲公英60 g、紫花地丁60 g、瓜蒌60 g、牛蒡子60 g、连翘60 g、黄芩60 g、天花粉60 g、柴胡60 g、青皮60 g、陈皮60 g、皂角刺40 g、白芷50 g、甘草30 g。一剂三煎, 分早、中、晚3次喂服, 连用3剂。

3.2 浆液性乳房炎防治

①病初冷敷, 经过一天后热敷, 每日4~5次, 每次半小时。热敷液可用食盐水。②装加乳房绷带。将患畜乳房吊起, 防止乳房继续增大。③可用40万单位至80万单位青霉素, 分数次注入乳腺实质, 每天2次, 连用2~4 d。也可将青霉素40万单位至80万单位, 蒸馏水100 mL, 或0.25%的奴夫卡因100 mL, 混合后注入乳头腔中。在注入前最好先将乳房内乳汁挤净。④如患畜出现全身症状, 应内服磺胺双甲基嘧啶, 按每千克体重0.15 g的比例给药, 每6 h一次, 连续2~3 d。也可静脉注射磺胺类药物。

3.3 卡他性乳房炎治疗

①增加挤奶次数。每2 h挤奶一次, 夜间6 h一次。有凝块时结合按摩, 用手指捏夹揉碎, 将奶挤净。②在乳头腔或乳腺腔中注入青霉素普鲁卡因溶液, 效果较好。热敷有良效。

4 乳房炎预防

4.1 保持环境卫生

绝大多数奶牛患乳房炎是由于乳区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的, 因此, 预防奶牛患乳房炎的关健是要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要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粪便, 保持牛舍内干燥清洁。要经常刷拭牛体, 尤其要注意保持奶牛的后躯及尾部的清洁。奶牛群的饲养密度要合理, 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4.2 加强挤奶管理

无论是手工挤奶还是用机器挤乳, 在挤奶之前都要先将奶牛的乳房擦洗干净。在挤奶前对乳头进行药浴对预防乳房炎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机器挤奶时还要注意每次挤奶前后要对挤奶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

4.3 合理配制日粮

给奶牛配制的日粮营养要平衡, 要根据饲养标准在日粮中提供充足的维生素, 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提供丰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4.4 加强牛群的日常管理, 避免机械损伤

奶牛在犊牛期时要进行去角, 这样可以避免牛群打斗时牛角划伤乳房。牛舍地面不要太光滑, 避免病牛乳房受到损伤。

5 讨 论

上一篇:生态矿区下一篇:媒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