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精选11篇)
猪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 篇1
猪慢性呼吸道病是地方性流行性肺炎 (俗称喘气病) , 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发病率高, 死亡率低, 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 不能正常生长。
1 流行病学调查
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哺乳子猪最易发病, 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 成年猪呈隐性感染。规模化养猪场的发病率高,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 较为多见。在新疫区多呈暴发性流行, 传染迅速,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且多为急性经过;而老疫区多为慢性经过。如有繁殖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肺炎球菌等继发感染加重病情, 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饲养管理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饲料质量差、卫生条件不好、猪舍拥挤、阴暗潮湿、寒冷、通风不良和环境突变等, 最易发病。
2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程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型。急性型:病猪突然精神不振, 垂头站立或趴伏在地, 呈腹式呼吸。当病原菌首次传入易感猪群时, 很可能暴发急性型呼吸道病。发病率可达100%。持续为2个月, 然后转为慢性型。慢性型:长期明显干咳是本型的特征, 在早晨喂饲和赶猪运动后咳嗽明显。严重时成痉挛性咳嗽。背拱起、颈伸直、头下垂, 一般病猪咳嗽1~3周, 严重病例呈腹式呼吸, 病猪食欲正常, 但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无光泽。病程2~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 病死率高低, 全身状况良好, 生长发育几乎正常, 但在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见气喘病病灶。
3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病变多出现在心叶、尖叶的背侧及中间和隔叶的前缘部分。常见到紫红色或灰色的肉变区。病变大多数是从两侧肺的心叶开始, 其次为尖叶, 然后波及中间叶和隔叶。病变部位是结缔组织增生、硬化, 周围组织膨胀不全。当继发感染时见胸膜炎和心包炎及坏死性支气管肺炎。
4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4.1 与猪流行性感冒区别:猪流感传播迅速, 2~3d猪群大部分发病。
4.2 与猪巴氏杆菌的区别:猪巴氏杆菌病为散发性流行, 最急性病例在24h内死亡。
4.3 与肺线虫病区别:肺线虫病引起咳嗽, 但可在粪便中检出虫卵, 剖检在支气管内发现虫体。
5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 争强猪的抵抗力, 防止感冒。治疗泰妙菌素200mg/kg.bw拌料2d。或盐酸土霉素注射5d一疗程。卡那霉素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6 小结
慢性呼吸道病以干咳, 生长受阻, 发育迟缓, 死亡率低, 扩散缓慢, 反复发作等症状为特征, 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支原体才能够确诊。预防此病, 猪场自繁自养, 是控制本病的最佳办法, 引进的猪必须隔离一个月以上才能进猪场。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饲料质量、卫生条件、饲养密度、温湿度、通风情况等因素影响。
猪高热病的防治 篇2
关键词:猪;高热病;特点;症状;检查;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57-1
1 猪高热病的特点
高热病是猪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病特点是:高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治疗率。其特点决定了此种病症危害广、危害大。而且高热病呈现区域性和季节性,主要发病在高温、高湿季节,病程一般在5~15天,死亡率极高。根据各地区的管理水平不等,死亡率也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死亡率在35%~85%之间,所造成的母猪流产率为60%~80%,母猪的死亡率为20%上下。高热病发病规律是从中猪开始发病,之后大猪、种猪,再到断奶小猪,产房内的小猪是极少发病的。
2 高热病发病症状
一般而言,猪发病时期持续高温,体温可达到41℃~42℃,个别可达到43℃,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在发病初期皮肤发红,耳朵、腹下、四肢末端皮肤会出现蓝色或者紫色斑块,呈败血症变化。呼吸道也会出现不同症状,有些猪出现腹式呼吸,气喘,而且伴有流鼻涕现象,打喷嚏咳嗽。眼睛也会出现明显的不同,眼睛肿胀,有泪斑,流泪且有分泌物。一部分猪粪便干燥,呈块状或液体状,尿量较少且呈黄色,浑浊不清澈,黄色加深,病猪死亡过程加快。对于病情较长的猪全身皮肤发生改变,呈现出苍白色或者黄色,体毛粗乱,个别猪四肢瘫痪,不久死亡。母猪怀孕后期发病会导致流产、死胎、弱胎现象。
3 猪高温病防治措施
猪高温病流行广泛,所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但是这是可防、可控和可治疗的一种病情。下面针对猪高温病简要阐述一下综合防治措施。
3.1 卫生、消毒和检查工作
保持良好的圈舍环境,是猪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环境卫生的好坏与高热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长期的饲养人员要有自己的服装,而且要专人专穿。对猪舍要进行封闭式管理,其他外来人员最好不要入内,如有需要首先要对外来人员进行手脚消毒,之后换上饲养服。对猪舍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可以减少环境中细菌、支原体以及微生物的存在数量,减轻外界对猪群的病毒压力。猪舍内的工具使用一次要清理一次,保证工具的清洁卫生,工具要定期进行更换。猪舍每天早晚进行清洁,每周用清水彻底清理一次,猪舍内或者周围不能长期放置杂物。每天要对猪舍进行巡检并且要做好记录,对于具有异样或者存在疫情的猪多检查2~3次,做好详细病情记录。在仔猪入舍或者肥猪出场的同时要做好检查防疫以及消毒工作,并且要做好隔离工作,确保仔猪或者肥猪无疫情。发现可疑病状的情况下不要私自进行喂药,要及时询问技术人员,做出准确诊断。如发现疫情,且有死亡现象,猪舍要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消毒,并且要在6个月以上才可再次使用,以免残留病毒。
3.2 疏于管理与医治不当
猪舍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因为猪的行情走势来左右管理,管理由始至终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除上述卫生、消毒、检查管理之外还包括饲养密度、营养配比保证猪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在猪舍存在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猪群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必须相应增加。在夏、秋季节要合理分配猪舍猪的密度,以免猪密度过大导致温度上升,进而发病。管理上要讲求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可过于随意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管理,要有规划性。在正确的管理下才能及时发现猪病,增加治愈率,减少财产损失;疏于管理另一表现是不能对症下药。对猪病疫情资料掌握不足,乱用药,导致猪病疫情严重。据部分资料显示,95%以上未使用敏感药,药物中毒时有所见,抗病毒药、磺胺类药中毒,乱用退热药等。
3.3 药物安全使用
对于猪病要对症下药,不可盲目使用。正确使用药物可以切实控制支原体等细菌病的发生和蔓延。下面介绍一下不同年龄段的猪不同药物调控。一是哺乳母猪。从产前7天开始应用到产后14天;二是断奶仔猪。从断奶前6天左右开始到断奶后15天左右;三是生长育肥期。每次在转栏同时饲料中开始添加,连用15天;四是30~40日龄。支原净100ppm+强力霉毒250ppm;五是驱虫。蛔虫和鞭虫等寄生性虫类能够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导致猪免疫力下降,应该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周后,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较好的复方驱虫剂进行驱虫。
3.4 爆发高热病的控制措施
当猪场爆发高热病时,控制的重点是呼吸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细菌、支原体以及弓形体,减少各种应激。同时要给患病的猪增加营养,增强其抵抗力。对于其他猪群要按时接种疫苗。接种时要加以区分,对于患有高热病的猪或者有可能感染的猪群切勿接种任何疫苗,接种会增加或者加快其死亡率。对于健康猪群先注射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A型或者A+B型巴氏杆菌疫苗,再注射猪瘟乳兔脾淋苗,猪瘟疫苗剂量应加大1~2倍。
4 结语
对于猪高热病的防治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还要从预防着手,从日常卫生做起,加强对猪舍的管理。
猪呼吸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篇3
1 病因
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Porcinerespiratorydiseasecomplex, PRDC) 是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的总称, PRDC涉及几种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
1.1 传染性因素
(1) 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巴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链球菌、化脓杆状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
(2) 病毒: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等。
(3) 霉形体:猪肺炎霉形体等。
(4) 寄生虫: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蛔虫等。
1.2 非传染性因素
(1) 有害气体, 如NH3、H2S、CO2等。
(2) 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3) 灰尘中常常有细菌、霉菌或病毒, 易引起传染性肺炎的发生。灰尘是肺炎的诱因, 也可引起非传染性肺炎。
(4) 猪群密度、猪群的流动引起的应激反应。
(5) 异物:吸入固体、液体等异物, 可导致异物肺炎。
以上的一种或多种因素均可引起猪场或猪群PRDC的暴发和流行。在猪群中, 与PRDC相关的疾病主要有猪蓝耳病、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萎缩性鼻炎。如果在猪场存在这些疾病, 经常会继发猪肺疫、猪副伤寒、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所有原发性病原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和猪肺炎支原体是两种与PRDC相关的最常见的病原体, 它们可以改变呼吸道免疫系统对它们以及其它病原体的反应能力, 降低猪只的粘膜免疫抵抗力, 从而增加猪群对其它与PRDC相关的许多病原体的易感性。
2 临床症状
本病多暴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 发病率在25%~60%, 发病猪的死亡率为20%~90%, 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表现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 眼睛分泌物增多, 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体温升高, 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 病猪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 死亡率较高;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 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 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猪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渐康复, 死亡率较低。
3 病理变化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 肺出血、硬变和花斑样病变, 个别肺有化脓灶, 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 有些病猪有广泛性多发性浆膜炎, 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 并造成粘连, 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 除肺部出现病变外, 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 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1~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4 防治对策
如何控制和降低PRDC的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养猪业疾病控制面临的主要难题。养猪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 提供猪群不同时期的营养需要, 提高饲料品质, 增强猪的体质, 一定要把控好饲料的质量, 据多方面的研究资料表明,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超标是猪场的最大“隐形杀手”, 也是最大的免疫抑制因素。猪的体质下降时, 很多的病原微生物都会乘虚而入。
(2) 规模化猪场要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特别是产房和保育舍, 一定要做到全进全出, 不同日龄的猪不要混养在一起, 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 切断病原体的水平传播。作好产房和保育舍的保温和通风, 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 解决好通风和换气的矛盾。
(3) 建立和完善以消毒卫生工作为核心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 消毒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低毒、高效、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如: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等。
(4) 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阳性猪场切忌不要使用活疫苗。因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的导火线, 可在仔猪1周龄和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mL, 以提高猪群免疫力。
(5) 药物的使用应以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发病规律结合本地疾病流行规律以及往年的经验, 诊断或者锁定可能存在的病原因素, 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和霉形体等, 初步诊断或圈定病原, 然后对症对因治疗, 根据发病的轻重, 采用合理药物进行控制, 如小猪和母猪尽量使用, 麻杏石甘散, 清肺止咳散, 二母冬花散, 复方鱼腥草, 定喘止咳散等等, 严重的可以选用敏感的中西医联合控制与治疗。在发生PRDC的猪场, 药物治疗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 因此建议使用药物预防, 可采用母猪和仔猪饲料添加药物的方式, 如:支原净、利高霉素、甲砜霉素、泰妙菌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板蓝根、黄芪多糖等药物, 各猪场可根据本场情况, 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 制定本场的预防保健用药计划和治疗计划。研究表明, 肽制品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和生产性能, 增强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可在饲料内添加0.2%的生物活性肽, 能有效地克服仔猪断奶应激,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原体的传入和猪场内病原体的传播, 减少猪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机率。这在控制PRDC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应避免使用产生盐酸克伦特罗假阳性的药品, 如含氨茶碱的猪喘平等。
(6) 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 防止疫病传播。
(7) 采本场 (在暴发该病时不发病) 的健康老母猪或健康商品猪血清, 在仔猪断奶前一周腹腔注射3~5mL/头, 有一定效果。
猪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 篇4
刘强
(四川省九寨沟县畜牧兽医局,九寨沟
623400)
摘要:本文从猪喘气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分析其发病规律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总结本人的实践经验,提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
关键词
猪喘气病
综合防制
措施
一、发病情况
2013年10月,我县白河乡水口坝村、燕子垭村、新华村的部分村民从外地猪贩子处共购入仔猪约22头,在饲养数日后有些村民发现有的猪有咳嗽和喘气症状,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其后发现同圈舍的其它架子猪和邻舍的母猪也有发病的情况,随后几个村在猪贩子处购买的多数猪只都陆续发病。至12月上旬,村民们购买的22头仔猪中发现有18头发病,发病率81.8%,其中有10头死亡,死亡率45.5%,并波及到其它架子猪和母猪数头,该病对发展养猪业造成严重潜在威胁。
二、临床症状
多数病猪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最短的潜伏期为2-4d,少数病猪呈急性经过。病猪常无前驱期症状,突然精神不振,头下垂,呼吸次数明显增加,每分钟可达60~120次以上。病猪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口鼻流沫,发出哮鸣声,似拉风箱,数米之外可闻,患猪呈犬坐式,后期呈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发生痉挛性阵咳。此时如病猪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易发生死亡。如有继发感染者,则体温常可升至40℃以上。病猪在严重呼吸困难时不愿意采食或食欲减少。
大多数患猪呈慢性经过。常于剧烈运动、清晨赶猪喂食、傍晚、夜间气温变化时发生咳嗽,咳嗽时啃触地,早期连咳4—10声,晚期连咳10-30声,症状由轻而重,严重时呈连续性痉挛性咳嗽。患猪在咳嗽时站立不动,拱背、伸颈,直至将分泌咳出为止。有些甚至咳至呕吐。病程较长者,体质稍差者,身体消瘦而衰弱,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停滞,有的成为僵猪,由于圈舍及周围环境条件差,出现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三、病理剖检
对死亡的病死猪进行了尸体剖检。见两侧肺均显著膨大,有水肿、气肿现象,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缘出现淡红色及灰红色病变,半透明,界限明显,象鲜嫩的肌肉样,切面湿润而致密。小支气管流出微浑浊灰白色带泡沫的液体。肺门淋巴结及膈淋巴结显着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湿润,边缘轻度充血。其它内脏器官如心、肝、脾、肾、胃等无明显病理变化。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情况来看,该病可初步诊断为猪喘气病。
四、综合预防及治疗措施
1、因条件有限,用猪喘气病基因工程疫苗进行紧急免疫不现实,发现病猪时后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该病扩散;对所有猪舍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对患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呕吐物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
2、向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金霉素或泰乐菌素可预防本病
3、预防和控制猪喘气病主要在于: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坚持预防为主、自繁自养的原则,确实需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经检疫证明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发现喘气病可凝的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治愈后再接种疫苗。
4、被污染的猪舍用10%~20%石灰乳或20%热草木灰水或2%烧碱热溶液消毒,也可以用百毒杀消毒。
5、对饲养有母猪的农户对其饲喂的饲料按比例加入支原净,本品9g溶于50kg水中,连续饮水10d。或每10kg饲料加本品25g,用后2~3d见效,连用10d不出现临床症状,且不易复发。架子猪、部分育肥猪按1/1000的浓度加入土霉素粉,饲喂至症状消失后1个月或用土霉素碱:每100kg饲料中加本品40~50g,连喂5~6d。
6、泰乐菌素:10mg/kg肌注,每天1次,连3d,适用于该病急性暴发时;用卡那霉素4~6万单位/kg体重、鱼腥草10ml肌肉注射,一日两次,连续一周为一个疗程,坚持2~3疗程;卡那霉素0.5g与鱼腥草10ml混合肌注,每天2次,连6d,用于10~20kg仔猪。用特效米先或长效抗菌剂按0.1ml/kg体重肌肉注射,隔日一次;或用辉瑞“得米先”:按1ml/10kg体重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连续7d为一个疗程,坚持2~3个疗程,对呼吸困难、咳嗽严重的病猪按15mg/kg体重配合麻黄素肌肉注射;对有继发感染者、休温升高者,可配合其它抗菌素治疗。
7、对有继发感染而且病情危重的患猪可进行输液治疗,首先应 保定好患猪,可通过耳静脉滴注。用硫酸卡拉霉素5~8万单位/kg体重,鱼腥草20ml、Vc20ml、5%的葡萄糖盐水500ml一次性静滴,同时肌肉注射VB15ml。
8、可用鸡蛋清10-20ml肌肉注射,疗效显著;支原净+土霉素防治猪喘气病治愈率高达90%,猪只全期耗料最少,生长良好。支原净与四环素族抗生素配伍可产生较大的增效作用,一般使支原净抗菌力增加4~5倍,使四环素族抗菌效力增加8倍以上。对多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都有效,可以代替其他多种抗菌剂使用。所以单独使用支原净来治疗猪喘气病的效果不如使用支原净+土霉素好。
9、用猪胆汁煮沸消毒后内服25ml,每日3次;或肌注10-20ml,每日2次,连用3~5天;用重庆方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毒亡注射液(复方双花连翘注射液),以0.1ml/kg体重肌肉注射,此药在治疗猪喘气病上效果显著。
10、严重病例,除用上述药物治疗外,可同时皮下注射盐酸麻黄素1~2ml,以松驰支气管平滑肌,使气喘减速,同时喂服VB6,大猪70~90mg,连3~4天效果更佳。
五、分析、讨论及体会
1、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经飞沫传染,但也有从消化道、眼结膜和胎盘传染的,发病率以架子猪发病率高,断奶仔猪次之。本病死亡率较大,危害较严重。
2、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用药治疗情况来看,该病可初步确诊。
3、由于本地散养猪户居多,无法进行猪喘气病防疫针的注射,导致健康猪与病猪相互交叉感染, 对于此病防治的方法和药物很多,但多数只有临床治疗效果,不易根除病原,而且各种药物的疗效,与病情轻重、猪的抵抗力、饲养管理条件、气候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4、从其它地区新引进的猪只,因地理环境、饲养管理、草料等条件的变更,均可引起本病的急性发病经过。
5、咳嗽、喘气、呼吸困难是本病的特征。
6、由于本病病程长,致使患猪生长僵化,生长缓慢,如有严重继发感染者,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将会很快导致死亡,所以对养殖业的危害也较大,无论是购买种猪或者是育肥猪时都应慎重,特别是不要购买那些小商小贩运进的来路不明猪只。
7、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本人曾使用硫酸卡那霉素、特效米先或头胞顶锋效果好,但要根据患猪的体重和病情用足药量,特别是首次用药量一定足量。在咳嗽症状消失后,本人尽量说服畜主坚持用药继续治疗一个疗程,以防病猪死亡,造成损失。对预后不良的患猪本人坚持说服畜主及时淘汰,以减少其它浪费,包括药物、饲料等等的浪费。
8、“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每批猪进栏前,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消毒时应选择广谱、挥发性较大的消毒剂,空间消毒时雾化程度要好。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这对控制本病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控制呼吸道病的措施之
9、季节气候的差异,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猪舍的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氨气浓度,从而减少呼吸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好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等工作,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猪舍内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
10、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猪喘气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喘气病,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比只用药物控制更有效。
11、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喘气病的发病率越高,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同时,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继发其他猪病如猪流感、猪肺疫和猪肺丝虫病等引起的混合感染。
12、要注意猪喘气病与猪肺丝虫病的鉴别诊断,猪肺丝虫病,首先鼻孔有脓样分泌物,而猪喘气病没有这种现象;猪肺丝虫病可用贝尔曼幼虫检查法,从粪便中查出虫卵,而猪喘气病无此现象。
早春肉鸡呼吸道病的防治 篇5
一、非典型新城疫
非典型新城疫主要发生于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或已免疫接种新城疫疫苗的鸡群,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低,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表现不明显,病程长,往往个别发病,零星死亡。任何日龄的鸡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鸡。
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雏鸡和育成鸡感染非典型新城疫后,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生“呼噜”声,咳嗽,甩头,口腔和喉头内有大量黏液,嗉囊内充满液体和气体,倒提时口内流出酸臭黏液,排黄绿色稀粪。病程稍长则出现歪头,扭颈,站立不稳或转圈后退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喉头、气管出血、充血,有大量黏液。肌胃肿大,糜烂,乳头极少出血,肠道卡他性炎症,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黏膜出血。产蛋鸡感染发病后,食欲下降,部分有呼吸道症状,排绿色稀粪,产蛋下降,软壳蛋、薄壳蛋增多。剖检可见喉头、气管黏膜充血、出血,黏液增多,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黏膜出血。
2. 防治。选用质量合格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采用正确的免疫途径并正确操作,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在接种疫苗前后,不要给鸡群饲喂磺胺类或呋喃类药物,尽量减少应激反应,添加维生素C、拜固舒、电解多维等药物以缓解应激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建立新城疫抗体的免疫监测制度,定期随机抽样血液,保证抗体的水平。对于已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可以紧急注射加倍量新城疫Ⅰ系苗,同时配合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使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二、大肠杆菌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集约化养鸡场,不同品种、性别、日龄的鸡只均对本菌易感,特别是幼龄鸡易发病。如处于污秽、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过冷过热或温差很大,有毒有害气体长期存在,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缺乏)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及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應激等均可诱发本病。
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①鸡胚和雏鸡早期死亡。该病型主要通过垂直传染,病雏突然死亡或表现软弱、发抖、昏睡、腹胀、畏寒聚堆、下痢(白色或黄绿色),个别有神经症状。②急性败血症。本病常引起幼雏或成鸡急性死亡。特征病变是肝脏呈绿色和胸肌充血,肝脏边缘钝圆,外有纤维素性白色包膜。③气囊病。气囊病主要发生于3~12周龄幼鸡,特别是3~8周龄肉仔鸡最为多见。④心包炎。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时发生心包炎。心包炎常伴发心肌炎。心外膜水肿,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粘连。
2. 防治。在一些大型和个体养鸡场中,由于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时常暴发鸡大肠杆菌病,因而定期对鸡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及时清扫鸡舍内的粪便,保持良好的通风,是降低大肠杆菌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另外,在水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氯制剂,保证水质的清洁,也可起到防治大肠杆菌病的作用。由于大肠杆菌易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但有的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不具备做药敏试验的条件,当通过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怀疑是大肠杆菌病时,可选用过去很少用过的高敏感药物进行全群治疗,并交替用药,防止产生耐药性,一般可有效控制疫情,使鸡群痊愈。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本病潜伏期很短,一般3天左右。在临床上有3种类型,即呼吸型、肾型、腺胃型。①呼吸型传支。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有的张嘴呼吸,鼻腔有分泌物,常常甩头。病鸡精神、食欲很差。病后1~2天鸡只开始死亡,并且死亡率呈直线上升,约1周后死亡率开始下降。成年鸡发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产蛋率明显下降,畸形蛋增多,蛋壳粗糙,蛋质差,蛋黄与蛋清分离,蛋清稀薄如水。10天后产蛋逐渐恢复。②肾型传支。以20日龄左右的鸡多发。发病鸡精神、食欲差,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或呈一过性,排灰白色稀便。死亡快且呈直线上升。病理变化以肾的变化最为明显,肾脏高度肿胀、苍白,由于尿酸盐的沉积,呈“花斑肾”样。死亡率可达10%~20%。③腺胃型传支。40~80日龄的鸡多发。鸡群发病传播速度较上述两型要慢,病鸡精神、食欲差,有呼吸道症状,比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呼吸道症状明显且严重,下痢。死亡比较缓慢,但病程较长,可达20天以上。死亡的鸡非常瘦弱。病理变化以腺胃的变化最为明显,腺胃肿胀明显,有的可呈圆形,胃壁增厚,腺胃乳头周围出血。
2. 防治。加强鸡舍、环境及饲用工具的消毒,每周带鸡喷雾消毒2~3次。将发病鸡群与健康鸡群隔离,分别投喂抗病毒药0.l%拌料,多种维生素0.l%拌料,同时配合使用中药: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龙胆草、甘草、连翘、蒲公英、桔梗各25克(为1000只鸡1日量),煎水拌料饲喂,连用4天;也可用肾康(含茯苓、黄芩、金银花等)饮水。采用现场分离毒株制备的传支+新城疫双联蜂胶灭活苗,每只鸡肌注0.5毫升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本病的防控,除注意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净化环境外,建议采用分离到的本地流行的传支病毒毒株制成多价蜂胶佐剂灭活苗,防治本病效果确实。
四、低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或疾病综合症。由于受毒株毒力、禽只敏感性、并发症及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禽流感的症状、病变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尽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低致病力毒株,本身并不一定造成鸡群的大规模死亡,但感染后往往造成鸡群的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降低,常常导致继发感染,因而对养鸡业的危害也很严重。
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低致病性禽流感一般与管理有关,如温度忽高忽低,气候突变等。临床上明显的症状是甩鼻咳嗽,眼角有泡沫状眼泪,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死亡很低,但近几年常和支原体、大肠杆菌混感,死亡率上升。病鸡眼睛红肿、流泪、分泌物增多,慢性感染的往往造成单侧眼睛失明,头和脸部水肿,冠和肉髯肿胀、边缘有紫黑色坏死点,咳嗽、打喷嚏等。剖检皮下胶样浸润,颈部皮下、冠、肉髯和眼睑浮肿,喉头、气管充血、出血。腺胃黏膜及乳头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胰腺有坏死斑点,典型的腹膜炎,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卵巢、输卵管、卵子充血、出血,泄殖腔充血、出血、坏死。这些症状和病变中任何一种都有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
2. 防治。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很低,但与大肠杆菌的并发或继发感染的情况居多。由于大肠杆菌是禽流感病毒的“帮凶”,能提高病毒的毒力和繁殖力,在治疗病毒的同时必须杀灭大肠杆菌。肉鸡低致病性禽流感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性衰竭、肾衰竭、毒血症、菌血症,所以从病理变化上看,肾脏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重者花斑肾。常规治疗措施是用市售的解肾药,但市售解肾药多为滋肾药,所以加重了肾衰,特别是病重的病例,这也是禽流感用药后仍有大量鸡只死亡(中等体重偏下者死亡多)的原因之一。缓解肾肿必须要补肾(助阳药),可用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泽泻、菟丝子、杜仲、淫羊霍等份,按0.5%拌料。发病初期使用金刚烷胺有良好效果,但在感染后的十几天鸡群又会出现死亡,且金刚烷胺有致畸作用,停药后蛋中的药物残留可维持3天以上,故不提倡使用金刚烷胺。为了降低本病的病害,流行区域应进行禽流感的防疫,但在临床上应认真鉴别温和型禽流感与新城疫,以免误诊,注射疫苗引起大批量死亡。
鸡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 篇6
1 几种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病原
1.1 冠状病毒
该病毒各种日龄鸡均可感染, 雏鸡死亡率高, 感染这种病毒的鸡呼吸困难, 有音, 流鼻液。产蛋下降, 畸形蛋。其病变特征排白色稀便, 鼻、气管、支气管炎症, 肺水肿, 气囊炎。肾支型肾肿大, 尿酸盐沉积。实验室检测可用中和试验, 分离病毒等。
1.2 副鸡嗜血杆菌
一月龄以上的鸡多发, 呈急性经过, 无继发感染时死亡率不高, 其症状为打喷嚏, 流鼻液, 颜面浮肿, 眼睑和肉髯水肿, 结膜炎症, 感染次病毒鼻腔和鼻窦充血、肿胀, 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眼结膜囊内有干酪样物, 可用凝集试验, 分离培养副鸡嗜血杆菌方法。
1.3 疱疹病毒
成年鸡发病较多, 传播快, 发病率高, 感染这种病毒的鸡呼吸急促, 有音, 咳出带血粘液, 产蛋下降。其病变特征喉头出血, 有大量渗出物。气管内有血样渗出物, 有时有伪膜, 伪膜易剥离。实验室检测可用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 核内有包涵体, 可分离出病毒等。
1.4 败血霉形体
4~8周龄雏鸡多发, 病程较长。感染这种病毒的鸡鼻流粘性或浆性液体, 有喘鸣音, 眼睑肿胀。其病变特征鼻粘膜增厚, 有干酪样物。眼结膜发炎。窦内充血、水肿, 有渗出物。气囊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实验室检测可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 血凝抑制试验, 分离培养霉形体等。
1.5 烟曲霉
雏鸡易感, 经霉变饲料和垫料感染, 感染这种病毒的鸡呼吸困难, 鼻眼发炎, 肉髯发绀, 发育不良。其病变特征肺和气囊有黄白色栗粒大小结节, 气管上有时也有小结节。实验室检测可用取霉斑结节压片镜检曲霉菌。
1.6 鸡痘病毒
各种年龄均可感染, 但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这种病毒的鸡口腔、咽喉、气管或食道有痘斑, 呼吸困难, 吞咽困难。病变特征喉和气管粘膜初期见有湿润隆起, 以后见有干酷样假膜, 假膜不易剥离。实验室检测可用琼脂扩散试验, 分离病毒。
2 鸡呼吸道的特殊组成及常用的几种药物
2.1 家禽呼吸道病的特殊性
家禽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等组成。
(1) 呼吸系统区别于哺乳动物, 有9个气囊;
(2) 没有隔肌, 呼吸道和腹腔相通, 腹膜炎多;
(3) 肺脏位置固定, 性能相对于哺乳动物差;
(4) 呼吸道相对较长;
(5) 呼吸的终点不是肺泡, 气囊壁没有血管, 药物不好到达, 腹气囊和腹腔的结合紧密。 (治疗难)
2.2 常见的治疗呼吸道病药物
病变在不同的部位, 用药以及治疗原则是不同的。 (1) 泰乐菌素类;
(2) 左旋氧氟沙星 (整个肺发紫) ;
(3) 强力霉素——整个肺发黄 (下呼吸道) ;
(4) 甘草+氨茶碱 (支气管——呼吸型传染性支气囊炎)
(5) 磺胺类+强力霉素 (鼻炎) ;
(6) 头孢类 (消炎作用) , 对泌尿系统消炎好, 见效快, 能迅速控制死亡——肾型传染性支气囊炎;
(7) 制霉菌素——整个肺脏发绿;
(8) 肺脏背面有青苔样物质——空气污染严重, 胶体分子。
3 鸡的呼吸道疾病防治
种类繁多的药物, 复杂的呼吸道系统, 会对鸡的养殖带来十分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那么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就显的相当重要了, 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科学有效的防治鸡的呼吸道疾病。
3.1 科学建立鸡舍
无论种鸡或蛋鸡都应采取封闭式饲养方式, 舍养或笼养;鸡舍址应建在地势高并且干燥、周围无其他畜禽圈舍、离开交通要道和机器厂房、有清洁水源或自来水的地方;舍门朝南向阳;鸡舍要求有通风透光、保温防暑设施, 鸡舍内墙和地面应是水泥装饰便于消毒管理;舍门外交通要道要设消毒池;饲养区和生活区要隔开。
3.2 建立健康鸡群
鸡群一旦感染此病, 病源很不容易消失, 因病愈鸡多为带菌者, 所以最根本的防治方法是建立无病鸡群。
3.2.1 自孵自养
有条件应实行自孵自养, 供炕孵的种蛋要在入孵前进行消毒, 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然后侵入100×10-61000×10-6的链霉素溶液中浸洗15~20min。
3.2.2 无疫区引种鸡并隔离观察
引进的种鸡、苗鸡均应来自无疫区, 新引进的种鸡必须隔离观察2个月以上。有条件的场家最好进行血清学检查, 证实无此病方可合群。
3.2.3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在同一时间内进入的同批鸡群同时出栏, 严禁多种鸡群混饲。全部出栏后, 要及时对鸡舍清洗消毒, 并空置1~2周, 进新雏前再对鸡舍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防止病原的循环感染。
3.2.4 建立检测制度
对大型种鸡场的鸡群, 每月在鸡群中抽出10%以上鸡, 利用快速凝集试验进行检测, 阴性者转入健康鸡群, 阳性者不留作种用, 这样就可以建立MG阴性的种鸡群。
3.3 改善鸡舍内小气候
改善鸡舍内小气候, 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目的是抑杀病菌;有利于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3.4 防止或降低鸡的应激危害
长途运输、饲料突然改变、鸡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疫苗频繁接种等都可使鸡体抵抗力降低, 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为了预防本病发生, 对鸡要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千方百计减轻鸡的应激程度。
3.5 消灭传染源
本病传染源是病鸡或带菌鸡, 传染途径为接触感染和带菌蛋感染。另外带菌的珍珠鸡、鹌鹑、松鸡、野雉、鸽子、鹧鸪也是本病传染源。为了消灭传染源可采取下列措施:
3.5.1 防止病从口入
本病虽然以接触感染和经蛋感染, 但也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因此应杜绝饲喂被霉形体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病原体可存在于发病公鸡的精液中和母鸡的输卵管中, 通过交配可传染该病, 因此患病或带菌的公鸡不能作种鸡配种。有条件的鸡场可采用人工输精。
3.5.2 消毒隔离
鸡群一旦发现病鸡, 应将病鸡立即隔离治疗, 对受威胁的鸡群要用1:6000百毒杀带鸡消毒, 并饲喂链霉素、肌注泰乐菌素。作为种鸡群, 对饲养场地作彻底消毒。病死鸡应焚烧, 粪便及污物应作发酵灭菌处理或经药物消毒。
病鸡和带菌鸡产的蛋不能作种蛋入孵。即使认为是健康种蛋, 也要经药物消毒方可入孵。病愈鸡不能入群, 更不能作种鸡, 因为其长期带菌排菌, 为本病传染源。鸡不能和本病易感的野雉、鸽子、鹌鹑等禽类同饲, 以防交叉感染。
3.6 切断传播媒介
(1) 利用安全药品或其他方法扑灭老鼠、苍蝇、甲虫、蟑螂。
(2) 接种或治疗过程中要做好针头消毒工作, 鸡输精器械要绝对清洁卫生, 无污染。
(3) 管理人员进入鸡舍必须换消毒好的鞋帽和工作服, 在工作期间工作人员不宜串舍。
(4) 杜绝其它畜禽进入鸡舍。
3.7 彻底消毒
(1) 鸡舍消毒大的鸡场在鸡全部出栏后, 应彻底清除粪便杂物, 用高压泵、喷枪等将鸡舍墙壁、天花板、鸡笼架及一切饲养工具彻底冲刷干净, 然后用3%的烧碱和20×10-6二氧化氯消毒水交替清洗3次, 每隔1次/3d。雏鸡入舍后, 选择无腐蚀性、无刺激性、无毒性消毒药, 如百毒杀、农福、过氧乙酸等进行带鸡喷雾消毒。
(2) 孵化室消毒孵化室、出雏室每日彻底消毒、孵化机和出雏器整装整出, 便于彻底消毒;种蛋在孵化前连同蛋盘架要经100×10-6-1000×10-6链霉素溶液浸洗15~20min, 或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3.8 药物防治
在雏鸡出壳后1~3d内用12.5×10-6的恩诺沙星代替饮水3d, 也可用链霉素溶液 (每1mL蒸馏水中含链霉素100U) 喷雾, 或用链霉素每只200U滴鼻, 这样既可防止病雏对健康鸡的横向传播又能对病雏起治疗作用。在产蛋前5~10d和产蛋期间, 每隔一个月肌肉注射一次200mg链霉素, 同时饲喂添加土霉素的全价饲料;或者在开产前40d用50×10-6的恩诺沙星代替饮水5d, 可预防本病发生和减少种蛋带菌。对病鸡治疗, 最好先作药物试验, 选取高效药物治疗。鸡败血霉形体对链霉素、恩诺沙星最敏感, 其次是土霉素。
猪囊虫病的综合防治 篇7
猪囊虫病的病原是猪囊虫。猪囊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有钩绦虫的幼虫。患本病的猪是人有钩绦虫的中间宿主。猪囊虫为白色半透明、黄豆大的囊泡、囊壁为薄膜状, 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 囊壁上可见一个绿豆大的白色头节。猪囊虫寄生在肌肉内, 以舌肌、咬肌、肩腰部肌、股内侧肌及心肌较为常见。严重时, 全身肌肉以及脑、肝、肺甚至脂肪内也可发现。有囊虫寄生的猪肉称为“米猪肉”、“豆猪肉”和“米糁子猪”。猪囊虫可以在犬、猫、兔、牛、骆驼等动物和人体内寄生。人吃了未煮熟的囊虫病猪肉或误食了粘有囊虫头节的生冷食品而感染有钩绦虫病。人是有钩绦虫唯一的终末宿主。中间宿主是狗、猪等动物。但食入污染有钩绦虫虫卵也可感染囊虫病, 它是寄生在人脑和眼里, 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它不仅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而且还严重地威胁人体健康。随着散户养猪数量的锐减和散放猪的大量减少, 本病呈下降趋势。
1 流行特点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 多见于温带和热带地区, 我国多数省份均有发生。有吃生肉习惯地区多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多为散发。
人感染有钩绦虫是因吃了未煮熟的猪囊虫肉所致。猪囊虫病猪肉是人体感染有钩绦虫病唯一传染源。当人感染有钩绦虫后, 可随粪便排出大量妊娠节片, 这种粪便或被这种粪便污染的饲料被猪吞食后, 就能感染猪囊虫病, 甚至引起多头猪患本病。若健康人再吃入未煮熟的含有猪囊虫的猪肉, 又可患有钩绦虫病, 如不采取切断某一环节 (改猪散放为圈养、彻底销毁有猪囊虫的猪肉等) 的措施, 人、猪互相感染无限循环往复下去, 定会给人、猪造成严重危害。
2 临床症状
猪患本病后, 多数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极严重感染的猪可能有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贫血和水肿等症状。某些器官严重感染时可出现相适应的临床症状。若侵害与呼吸有关的肌群、肺和喉头时, 则会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和吞食困难等症状;若寄生于眼内, 则会引起视力障碍;若寄生于脑内, 则有癫痫和急性脑炎症状, 甚至死亡;若寄生于肩部和臀部肌肉时, 则表现为肩部显著外张、臀部异常肥胖、宽阔类似哑铃状或狮体状, 触压舌下或眼睑内有大小相似、软骨状小结节。
3 病理变化
病猪屠宰后, 切开臀肌、腰肌、咬肌、心肌等, 可见到大小各异呈椭圆形小结节。结节包膜是致密的结缔组织, 为半透明卵圆形囊包, 囊内充满透明液体, 其中有一个嵌入囊中的小米粒大乳白色头节。
4 诊断要点
活体诊断较为困难, 死后剖检易于确诊。只要在猪的定点屠宰过程中, 头部的咬肌和肉尸检疫的腰肌或其他脏器发现猪囊虫即可确诊。另可活猪检查, 如猪囊虫寄生在舌肌、眼睑内时, 可采用触诊法, 触压舌根和舌的腹面, 有豆状结节、无压痛, 也可确诊。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平时预防本病发生的办法
主要采取“管、检、查、处”的主要办法。
“管”:就是加强对猪实行圈养, 做到猪吞食不到人粪。“检”:就是要做好城乡肉品卫生检查、检验工作。做到生猪定点 (厂) 屠宰、定点 (厂) 检疫 (检验) , 发现有猪囊虫寄生的猪肉, 由政府兽医行政部门依法 (按“四部”规程规定) 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干净、彻底。“查”:就是查清楚囊虫病猪的来源产地, 从源头上进行驱绦灭囊, 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处”:就是要求人有厕所 (气死狗厕所) , 对人粪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做肥料。
5.2 扑灭措施
主要采取“及时净化”、“定点屠宰、定点检疫”和“有效治疗”措施。
“及时净化”:就是及时净化传染源, 在普查基础上, 对患有钩绦虫的病人, 在卫生部门的监督下, 进行指令性驱杀虫体。
处方1:灭绦灵 (氯硝柳胺) 2 g、早晨空腹分2次嚼碎服下 (2次间隔为1 h) , 2 h后服硫酸镁20~30 g (溶于水、顿服) , 导泻。
处方2:南瓜子仁粉200 g (炒熟、去皮、碾成末) 、槟榔50~100 g (煎3次, 每次加水500 m L, 用文火煎1 h, 最后将3次滤液合并, 浓缩成100~150 m L) 、硫酸镁20~30 g (溶于水、顿服) 。其服法是:早晨空腹时将南瓜子粉吃下, 2 h后再将煎成的槟榔汁喝下, 再过30 min将硫酸镁溶液饮下, 可驱出头节完整的虫体;并将虫体深埋, 以防虫卵污染环境, 引起人、猪感染。
“定点屠宰、定点检疫”:就是城乡全面实施生猪定点屠宰, 定点检查、检验制度, 把好“病从口入关”。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 加强城乡肉品卫生检验工作, 一旦发现有囊虫寄生的猪肉应严格按《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禁猪囊虫病猪肉进入流通领域, 把好“病从口入关”。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 篇8
1.1 蓝耳病为主, 混感多种疾病
近几年,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及兽医机构都将该病的病原确定为蓝耳病病毒的变异毒株, 它的毒力及传染性更强, 且由于蓝耳病病毒会破坏肺泡巨噬细胞, 进而损伤免疫系统, 导致免疫力下降, 极易继发或并发其他多种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 使病情非常复杂, 难于控制。
1.2 流行时间长, 单一措施难以控制
由于该病来势急, 蔓延快, 一旦猪场发病, 短时间难以控制住。此外, 猪群发病后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 很多接触过该病的人都有一种感觉, 临床检查, 似乎什么病都存在, 而似乎用什么药都没有用,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 同时采取对症治疗, 才有一定效果, 因此饮水投药, 添加营养物质, 增强抵抗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1.3 经济损失巨大
2 临床症状及病变特点
2.1 传播速度快
该病一旦发生, 迅速在猪群中传播开来, 大批的猪只发烧、厌食, 趴在地上打堆, 有的猪只从发病到死亡只需数小时。
2.2 皮肤变化明显和呼吸道症状
发病初期全身皮肤发红, 后转为耳尖、鼻端、眼睛、腹部、肛门、会阴部等发紫, 伴随着皮肤变化, 猪群出现大批的呼吸急促、腹式呼吸等呼吸道症状, 这与中兽医上讲的“肺主皮毛”相对应, 皮肤发紫, 说明猪只肺部发生了病变, 进而呼吸不畅, 肢体末端出现淤血等相关皮肤症状。
2.3 典型的神经症状
由于蓝耳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 在病猪的大脑里可以检测出大量的蓝耳病病毒, 因此发病猪后期表现为后肢不能站立、磨牙、倒地做划水样运动、抽搐等相关神经症状。
2.4 病理变化
病死猪剖检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水肿, 肺胸膜与肺脏发生粘连, 心冠脂肪发生胶样萎缩, 肺肿胀, 肺间质增宽, 有散在的橡皮状的硬块, 出现黄褐色斑散布于肺表面, 尖叶和心叶萎缩, 呈大理石样变化;气管、支气管内有泡沫状分泌物。个别发病猪还出现扁桃体充血, 喉头黏膜有出血点;肝脏肿大, 呈土黄色, 胆囊肿大, 充满胆汁;脾脏肿大, 边缘梗死;胃溃疡胃底黏膜充血、出血、溃疡脱落;回、盲肠有大量出血点、溃疡灶;肾脏肿大、出血;膀胱黏膜面有大片出血点, 病猪全身淋巴结均肿大, 尤其是腹股沟浅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显著肿胀。
此外, 母猪出现繁殖障碍, 大量母猪出现流产, 产死胎、木乃伊胎, 返情率高等现象。
3 防控措施
该病一旦发生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大, 甚至有好多猪只在长时间注射了大量抗生素后还出现肾衰而亡的现象,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越打越死”, 其实这与用药的时机、配伍、用药量及用药时间有一定关系。许多猪场发病后, 兽医人员搞不清症状和病因就乱用药, 且往往急于求成, 用药一两次无效果后马上更换药物, 加大用药浓度, 或者开食就停药, 此外, 在发病时多次大剂量的注射退烧药, 盲目降温, 磺胺类药或大剂量的使用抗病毒药, 造成肾脏衰竭, 引起肺水肿、酸中毒死亡, 所以, 很多生猪最后不是死在病魔手里而死于药物。
对于该病正确的防控措施应该是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的疫苗免疫和适当的药物保健。
3.1 良好的饲养管理
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降低饲养密度, 降低猪舍温度与湿度, 保持空气流通, 通风良好, 清洁卫生。在该病的高发季节对于猪舍, 加强消毒, 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应经定期更换;对猪群定期驱虫、灭鼠、杀虫。此外, 猪群应给予充足的营养, 全价优质的饲料, 严格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饲料和饮水中定期添加复合维生素和电解质多维等微量元素, 增强猪只抵抗力。
3.2 合理的疫苗免疫
搞好疫苗免疫, 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是关键。对猪群要做好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常发病毒病的疫苗免疫。对于不同的猪群应根据需要 (以往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现在猪场情况) 选择性的使用疫苗。此外, 在疫苗免疫时, 为了确保免疫确实, 还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 例如转移因子, 黄芪多糖等。
3.3 适当的药物保健
在母猪分娩前后、仔猪断奶后、育肥猪转群前后各进行一周的药物预防, 具体方法:每吨饲料中添加80%的双原清 (主要成分:延胡索酸泰妙菌素) 100克配合强力霉素100克 (效价) /金霉素300克 (效价) 和氟苯尼考60克 (效价) 。
3.4 药物治疗
本病一旦发生, 应早确诊, 早用药, 对于未发病猪群实行紧急预防, 进行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 对于已发病猪临床上主要是采取提高机体抵抗力、抗病毒、控制继发感染以及对症治疗等系列措施。
上午:针对呼吸道症状, 肌注氟苯尼考0.1毫升/千克体重, 每天一次;下午:肌注超敌 (2.5%盐酸多西环素) 0.1毫升/千克;柴胡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 每天一次, 连用3天。于第二日下午肌注长效血虫灭 (乙胺嘧啶注射液) 0.1毫升/千克体重, 一周后, 重复一次, 连用三次。
针对拉稀较重严重的猪只使用灭滴灵 (250毫克/片) 控制小袋纤毛虫, 每次内服3片, 每天2次, 连用3天。
猪呼吸道综合症的防治 篇9
1 PRDC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部分个体死亡;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高;仔猪及肥育猪体弱、腹泻、生长缓慢或停滞。
本病自1995年以来, 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多发生于13~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 5~12周龄的保育猪也可发生, 发病率为25%~60%, 病死率为5%~10%。日龄越小发病死亡率越高, 猪只不论大小、年龄及品种均可感染。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寒冷季节多发。猪群饲养密度过大, 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 猪舍卫生条件差, 通风不良, 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 有害气体 (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 浓度过高, 饲料霉变, 仔猪转群、运输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等, 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2 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综合症主要由两类病原引起:一是潜在的原发病原, 包括猪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二是继发病原, 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猪链球菌II型等。其中喘气病是导致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
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包括: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繁转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及喷雾消毒措施不严等。
3 与呼吸道综合症PRDC相关的主要疾病
主要有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圆环病毒病引起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等。
4 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4.1 猪场感染了与PRDC有关的病原体;
4.2 很难在猪群中彻底清除这些病原体, 例如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
4.3 单一感染的病原体危害较小, 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也较少见;
4.4 饲料原料的霉变因素、蓝耳病的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疾病的免疫失败和免疫抑制, 加重了PRDC发病的严重性和控制难度。
5 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病原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5.1 猪肺炎支原体麻痹和破坏呼吸道黏膜系统;
5.2 猪蓝耳病病毒破坏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5.3 猪流感病毒破坏黏膜纤毛系统, 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
5.4 伪狂犬病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 干扰机体的免疫力;
5.5 发热和厌食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6 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的防治措施
PRDC是许多病因混合或协同感染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混合感染比控制单一病原感染更困难, 一种疾病的控制可影响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重点应放在PRDC最重要的原发病-喘气病的控制上。对PRDC的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 即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和药物防治。
6.1 饲养管理措施
6.1.1 全进全出, 每批猪转出后及空栏时彻底清洗消毒;
6.1.2 不要将不同来源的猪混群饲养;
6.1.3 注意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本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饲养密度适宜, 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饲养密度提高一倍, 疾病的发病率会提高4倍以上;
6.1.4采取必要的措施, 改善通风, 降低空气有害气体的浓度。猪舍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和独立的粪尿排放系统。加强通风换气, 保证舍内空气质量, 最大限度降低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6.1.5 加强温度控制。冬天注意防寒保暖, 夏天注意防暑降温。尤其是保育舍必须具备采暖条件, 断奶后第一周保育舍内应维持在26℃~28℃, 第二周在25℃左右, 前两周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6.1.6 引进没有呼吸道症状的种猪, 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6.2 免疫接种预防措施
6.2.1 合理使用疫苗。使用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的疫苗, 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6.2.2 猪场除了用好常规疫苗如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丹毒、猪肺疫外, 还要用好引起猪最大疾病损失的呼吸道病综合症疫苗、伪狂犬疫苗、萎缩性鼻炎疫苗、喘气病疫苗等, 伪狂犬病疫苗的使用一定要重视仔猪免疫。
6.3 采用科学有效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措施
采用科学有效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措施, 是预防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6.3.1 母猪产前、产后7~10d, 在母猪料中添加利高霉素, 能有效预防母源性呼吸道疾病早期传染给仔猪, 有效预防母猪、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6.3.2 母猪产后一针保健。母猪产后身体最虚弱, 一方面容易感染疾病, 另一方面也最容易排毒, 将其身上本身就有的疾病传染给仔猪。母猪产后8小时内尽早肌肉注射得米先或母易安, 同样能有效地预防母源性呼吸道疾病早期传染给仔猪, 有效预防母猪、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6.3.3 仔猪出生后3d、7d、21d分别肌肉注射土霉素、氟苯尼考或头孢0.5mL、0.5mL、1mL, 在乳猪、仔猪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 就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乳猪、仔猪早期感染呼吸道病病原, 预防母源性的疾病传染给仔猪, 使仔猪度过疾病的易发期与生命活动的疾病易感危险期, 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6.4 呼吸道综合症PRDC的治疗方案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 篇10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病;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疾病隐患也呈上升趋势。要获得养猪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必须同时对感染范围大、损害高的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控。目前,猪圆环病毒病是对养猪业威胁较为突出的疾病之一,该病害存在连环感染的特性,一旦爆发将大幅提高猪的死亡率。因此,以实践为基础,查阅相关资料,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做出如下分析。
1 猪圆环病毒的病理概述
在猪传染病的实践历史经验中,猪圆环病毒属于死亡率极高、传染性水平极强的病毒性疾病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该传染性疾病的分布范围囊括全球,以欧亚为首发地,同时也在南北美洲的猪群产业中大面积流行。猪圆环病毒具有相对其他病毒较长的血症期,因此造就了其彻除性极低的特征,对病害防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免疫抑制方面,猪圆环病毒同样具有其独特性,其能在自身繁殖的基础上变异感染,并继而引发其他类型的猪传染性疾病。在生命力方面,猪圆环病毒相对顽强,可在所有类型的猪群中寄生、繁殖并大范围感染。猪圆环病毒的感染能力不受地点、时间等因素的控制,可随时对母猪、幼猪等造成严重侵害,长期将导致猪群的大面积死亡。
从具体的病毒病理学层面上看,猪圆环病毒可在猪的胚胎期始进行侵害与感染,该时期攻毒的猪胎儿容易引发先天性心肌炎,且能在胚胎的肝细胞及心肌细胞、巨噬细胞3部分测出猪圆环病毒;待到猪胚胎成型并出生形成仔猪后,则仅仅在猪的巨噬细胞一部分中测出该病毒。另外,保育猪与育肥猪对猪圆环病毒的感染存在其特殊性,其中,保育猪的病毒性特征容易出现在肺脏及淋巴结中,而育肥猪则表现为肠道损伤。在猪圆环病毒的感染机理方面,当猪群遭受该病毒侵入后,猪圆环病毒则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复制,对B细胞形成致命抑制,并大幅减少T细胞,导致猪的免疫功能急剧下降。此外,猪圆环病毒还会引起淋巴细胞的减少和死亡,最终使其形成极高的免疫抑制功能。
2 猪圆环病毒临床表现
猪圆环病毒在我国的养猪业中同样普遍存在,且具有感染范围广、感染类型多样化等特征,给猪群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一般来说,感染猪圆环病毒的猪以及猪群容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感染猪圆环病毒的仔猪容易产生呼吸系统障碍,通常表现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统障碍的仔猪将继而诱发发育不良、异常消瘦且外表苍白的外症,严重者甚至发生腹泻、关节异常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现象,最终将由于身体衰竭引发死亡。二是感染猪圆环病毒的保育猪容易因细菌感染产生皮炎病害,在猪耳、猪背部及猪的四肢部位将不同程度对出现紫红色病变斑状,存在此种现象的保育猪还可能存在肾脏衰竭的综合症状。三是当猪群感染猪圆环病毒且出现部分猪群存在跛足、体温异常、猪眼部位水腫和生长出现停滞的情形时,则表现为大面积感染,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隔离与防治,将使猪群陷入因衰竭而死亡的境地,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损失。
3 关于防治猪圆环病毒的具体策略
从以上关于猪圆环病毒的病理以及临床症状可知,要保证猪群的健康、顺利养殖,从而获取效益,必须从猪的胚胎期始进行病毒防治,并充分考虑病害感染的环境、饮食、养殖方式等方面,以全面、系统地保证猪群的无害养殖。笔者对猪圆环病毒的具体防治策略做出以下几方面论述。
第一,从猪群养殖环境出发,进行全方位消毒处理。猪圆环病毒具有较低的彻除性,极易在任何环境下繁殖生存,因此,要断绝病毒来源,必须首先对养殖场地以及猪任何可能的生存场地进行全方位的消毒防疫。一般来说,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的药剂应含有无机盐以及硫酸氢钾等成分,或含有一定浓度的氯制剂,例如卫康以及强力消毒灵等。消毒的对象应包括猪圈、养殖场地内外围、饲养用具、养殖用具等。
第二,做好养殖场地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对虫鼠等可能携带病毒的生物进行清除。引进无害生态系统,及时对养殖环境中的猪场排泄物以及其他污物进行清理,以尽可能地保证饲养条件的卫生性与有效性。
第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猪群因为气温变化造成大面积染病的情况,在暑期与寒冬可适当采取降温以及加温措施。若猪圈处于封闭状态,应定期对其进行换气通风,使猪圈内氨气浓度得以控制。
第四,采取药物 控制措施。首先,对已感染或疑似感染的猪群进行隔离,必要时应处理严重感染的猪只。其次,在猪的饮食中添加药物进行疾病防治。另外,在仔猪出生后,应与一周后立即注射排疫肽,且根据药物使用说明进行畜禽生命宝的定期喂养。在仔猪断奶的前后2周内,进行适量的圆环灭饲养,断奶后3天内,应注射适量的转移因子,以帮助幼猪建立良好的免疫功能。当猪圆环病毒病发生且出现皮炎时,须立即对其喷洒适量的卫康,连续3天对感染的猪只进行甲砜霉素与干扰素的注射,可适当辅以肌注复方板蓝根注射液。
第五,提高检疫以及免疫防治的工作力度。对猪养殖场地进行生态、环保的封闭式管理,对外来流动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检查与控制。工作人员应做好工作设施准备方可进入养殖场地,并严格遵循“全进全出”的饲养条例。
4 结语
猪圆环病毒具有高感染性、危害性,对养猪产业造成极大的经营与经济损失。因此,必须从该传染性疾病的病源着手,采取全方位防治策略,才能保证猪群的顺利、有效养殖。
参考文献
[1]宋长绪,梁鹏帅.猪圆环病毒病(PCVD)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9)
[2]赵东升,刘有昌,安福生,等.近年来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状况及分析[J].养猪,2009(1).
[3]徐逸飞,刘樱,邱春霞,等.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及其防控[J].猪业科学,2015(2).
[4]刘建波,张辉,刘长明.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J].动物医学进展,2014(1).
[5]罗黛青.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对策[J].畜禽业,2015(1).
猪流感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篇11
1 病原
甲型 (A型)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有15个H亚型, 9个N型, 在猪群中常发生流行的血清型多为H1N1、H3N2、H1N2、H1N7、H3N6、H3N1和H2N3等。病毒对干燥和低温抵抗力较强, 对热敏感, 75℃即可杀死病毒。病毒对消毒药敏感, 常用消毒药即可杀灭病毒, 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
猪流感病毒感染仅限于呼吸道, 极少出现毒血症病毒在鼻黏膜、扁桃体、气管、肺及支气管淋巴结上皮细胞中繁殖, 而肺脏是主要的靶器官, 猪流感病毒嗜好整个呼吸道的上皮细胞, 它会在气道和气腔上皮中增殖并损坏这些上皮, 造成这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肺部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致使气道梗阻并释放酶, 而使肺组织严重受损导致免疫抑制的问题。
2 流行特点
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气候多变季节, 为发病高峰。当阴雨、潮湿、闷热、拥挤、营养不良以及饲养条件突变时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各种猪只都可感染, 病猪和带毒猪为传染源, 经呼吸道感染, 通过空气传播。发病快, 传播迅速, 2~3 d内可波及全群。
3症状特征
本病的潜伏期为2~7 d, 病程约1周。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热, 体温升高达40~42℃, 精神高度沉郁, 眼结膜潮红, 卧地不起, 寒颤, 关节疼痛, 行走无力, 不食。流黏液性鼻涕, 咳嗽、喘气、腹式呼吸, 呼吸困难。粪便干硬、尿少色黄。妊娠猪流产, 产弱仔, 流产率为10%左右, 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
近年来本病常与蓝耳病病毒, 猪瘟病毒, 呼吸道冠状病毒混合感染, 并常继发副猪嗜血杆菌, 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肺炎支原体和链球菌等, 使病情复杂化, 并发支气管炎, 肺炎、胸膜炎, 心包炎等。从而容易造成误诊, 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造成更大的损失。
4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鼻、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 含有大量的带气泡的黏液。淋巴结肿大、充血;肺呈紫红色, 气肿区, 心叶、尖叶、中间叶切面有大量白色、棕红色泡沫样液体, 肺间质增宽;脾脏肿大, 胸腔与腹腔积液, 含有纤维素性物质;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5 控制措施
5.1 保持圈舍干燥卫生, 特别是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不要经常冲洗, 采用干湿分离。
5.2 消毒正确、有效的消毒可以极大的降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选择大厂家, 如先灵葆蕥的安灭杀, 齐鲁动保的复合酚, 中粮动保的精典等效果较好。
5.3预防性投药, 定期使用防呼吸道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 如威特太妙125 g (袋) +红弓素500~1 000 g拌料1t或兑水1 t饮用, 阿莫西林+泰妙菌素等。
5.4个别治疗。解热镇痛防继发感染, 可选用长效西林肌注+卡巴西林钙饮水等。
【猪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推荐阅读:
猪呼吸道综合症防治06-01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防治09-12
冬季猪呼吸道疾病防治06-26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12-02
猪呼吸道综合征防制07-15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控策略06-0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11-14
常见猪呼吸道病防控07-08
猪呼吸道疾病防控技术08-10
猪呼吸道疫病的防制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