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质量论文

2024-10-16

新生儿体质量论文(共7篇)

新生儿体质量论文 篇1

围产专业技术的发展至今越来越快, 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超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经临床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 生存率已经越来越高。由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皮肤的角质层非常薄, 若受压时间太长, 受到尿液、粪便等污物的刺激后, 护理人员不及时给予清洁, 易导致破损而引起感染[1]。患儿经常会有大小便失禁情况, 在临床护理中患儿使用一次性尿布, 若护理不当, 当尿液及粪便刺激患儿的臀部、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 尿布覆盖的部位就会出现尿布性皮炎, 易导致压疮, 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隐患, 给患儿带来痛苦, 势必影响患儿健康[2], 因此, 在临床中做好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皮肤护理, 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对于防止发生感染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73例, 男39例, 女34例, 平均 (1 060±111) g, 最大体质量1450 g, 最小750 g, 胎龄25~33周。

2 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臀部皮肤的护理非常重要, 若护理不到位, 皮肤发生红、溃烂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治疗不及时亦可引起其他周围组织、器官的转移性脓肿, 重者造成不同组织器官的栓塞而危及生命。新生儿的皮肤角质层非常薄, 渗透性也强, 粪液外溢刺激周围皮肤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皮疹甚至破溃、出血等并发症。小儿肠造口周围皮肤易发皮炎, 加剧患儿痛苦, 降低生活质量, 加大护理难度, 增加医疗费用[3]。因此, 在临床护理中应严格按照以下方法实施。

2.1 保暖

极低体质量儿的身体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均未成熟, 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差, 加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发育不全, 皮下的脂肪组织相对较少, 造成机体散热较快, 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体温会随外界环境及温度变化而随之发生波动[1]。不同出生时体质量和生后日龄及胎龄、温度调节也不同, 护理中采用双层壁暖箱, 另需配置保暖热源提高周围温度。操作中暖箱开门的时间应减少, 因此, 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于出生后迅速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预先调节好“恒温箱”温度, 在保温箱内对患儿进行如穿刺、换尿布、喂乳的各项护理操作, 以免抱出温箱后重新放置引起体温不升。以提高暖箱中的湿度等方式来提高患儿的腋温, 使之维持在36.5~37.0℃, 因为温度过低会影响患儿生长, 还可导致患儿微循环障, 且加重皮肤破损。

2.2 皮肤护理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时胎脂被覆在患儿全身, 由于皮肤上的胎脂保护皮肤的作用, 可减少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对皮肤的侵袭, 但是皮肤上过多的胎脂可以分解脂肪酸, 对皮肤反复刺激会引起糜烂, 而会阴及肛门周围的皮肤更易受到刺激发生损伤, 因此, 加强皮肤护理对预防尿布性皮炎更为重要,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应用温水洗澡。 (2) 会阴及肛门皮肤皱褶处的胎脂及粪便用柔软的温水毛巾轻柔擦去, 防止分解产物刺激皮肤。 (3) 会阴及肛门周围皮肤涂用鞣酸软膏, 保持干燥, 利于愈合。 (4) 要注意患儿皮肤、衣服、尿布, 及时清洁会阴及臀部, 以免大小便刺激导致皮炎及破溃。 (5) 每日保持病室卫生。加抗生素预防感染。

2.3 加强基础护理

每2~4 h更换体位, 防止骨突出部位受压过久。每3 h主动更换尿布, 同时观察肛门处的皮肤有无红、肿、溃烂、皮疹等病变, 有上述症状给予涂消毒的保护油;有皮肤及黏膜溃烂者先局部用碘消毒, 再给予物理治疗, 涂消毒的保护油。每次排便及尿后均及时做皮肤护理。保持病房的床具单元整洁卫生。使用胶带时在胶带下使用皮肤保护剂, 起防止皮肤脱落。

2.4 预防交叉感染

接触患儿前认真洗手, 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患儿的机体抵抗力非常低下, 加之皮肤未发育成熟, 即使无外来的各种损伤, 由于皮肤与床垫的长期摩擦接触, 或自身尿粪的污染, 都可导致感染。所以, 临床上做好手卫生对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3 结果

本组患儿经过精心的护理, 无1例发生感染成尿布性皮炎, 均顺利出院。

4 讨论

极低体质量儿自身的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 抵抗力非常弱, 极低体质量儿皮肤角质层发育差, 表皮被覆单层细胞, 皮肤表面缺乏溶菌酶, 皮肤容易脱落, 外界防御抵抗功能差。皮肤的厚度仅有成人皮肤十分之一, 真皮中所含的胶原纤维相对少、弹性差, 不仅容易被外物渗透, 还易因皮肤摩擦导致受损。本文通过临床73例患儿的观察护理, 证明用精心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尿布性皮炎效果明显。

关键词:极低体质量,新生儿,预防,尿布性皮炎,护理

参考文献

[1]徐广屏, 李静, 李元畅.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皮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0) :936-936.

[2]游葆萍, 陈东玲, 邱卓芳, 等.皮肤保护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系统评价[J].护理学杂志 (综合版) , 2011, 26 (11) :11-11.

[3]潘婧婧, 黄建芬, 温润姑.伤口保护膜联合防漏膏预防小儿肠造口术后周围皮炎的效果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 2013, 18 (2) :147-148.

新生儿体质量论文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湖北省孝感市惠济医院对所属辖区的孕产妇进行体检并对其进行追踪,到孕产妇分娩,共获得完整的研究资料的对象100例,其中低出生体质量的新生儿有5例,巨大儿有6例。

1.2 调查内容与质量控制

对孕产妇从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孕前体检次数、孕前健康教育、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等几个方面有专门的护士进行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问卷的质控包括调查员统一严格培训;调查前的预调查考评;问卷完整性和逻辑性检查,发现问卷不完整或存在逻辑性错误及时进行电话随访。

1.3 诊断标准

1.3.1 孕前BMI指数标准

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推荐,BMI<18.5为消瘦,18.5~23.9为正常,24.0~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孕前BMI计算公式:孕前体质量(kg)/身高(m)2[2]。

1.3.2 孕期增重标准

孕期增重=产前体质量-孕前体质量,一般情况下,整个孕期体增加12.5kg,超过15kg应视为异常[3]。

1.3.3 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巨大儿标准

正常出生体质量儿是指出生体质量为2.50~3.99kg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50kg者为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体质量全4.00kg者为巨大儿[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e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以核查录入的准确性。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两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研究结果

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后,资料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P>0.05),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孕前体检次数、孕前健康教育、孕前BMI、孕期增重的人群中存在差异(P<0.05),具体见表1。

把以上几个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低出生体质量组与正常出生体质量组比较,结果显示:接受孕前教育(OR=0.80,95%CI:0.59~0.94),孕前BMI指数1~24组(OR=0.74,95%CI:0.49~0.86)为保护性的因素。巨大儿组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显示:孕期增重>20(OR=1.30,95%CI:1.11~1.68)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亲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心理状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本研究主要从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孕前体检次数、孕前健康教育、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俞飞燕等[5]的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为高中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而易礼兰等[6]认为父母基础文化素质是影响胎儿宫内体格发育的重要社会因素,影响新生儿期体质量累积增长值。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群,医疗卫生水平相对比城镇低,健康意识薄弱,接受的健康教育也较少,而且经济条件可能相对比较差,所以可能会影响到新生儿的体质量,安琳等[7]的研究发现,农村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少,有的甚至在分娩前才去做检查,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应该提高农村地区的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国外学者认为孕前体质量低于标准体质量和孕期增重不够,是导致胎儿发育障碍及低体质量儿的主要原因[8];孕前体质量指数高和孕期增重较多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性大,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美国IOM(institute of medicine)[9]认为孕期最佳增重指标在11.5~16kg,而且这将影响到新生儿的体质量和健康,与本研究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

注:*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卫生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研究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因素。结果 出生体质量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孕前体检次数、孕前健康教育、孕前BMI、孕期增重的人群中存在差异(P<0.05);低出生体质量组与正常出生体质量组比较,结果显示:接受孕前教育(OR=0.80,95%CI:0.59~0.94),孕前BMI指数1~24组(OR=0.74,95%CI:0.49~0.86)为保护性的因素。巨大儿组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显示:孕期增重>20(OR=1.30,95%CI:1.11~1.68)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为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和巨大儿的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需要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关键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Bell JF,Zimmerman FJ,Diehr PK.Matema1 Work and Birth OuteomeDisparities[J].Matem Child Health,2007,12(4):415-426.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3(1):5-10.

[3]尹玉竹,诺小卫,李小毛,等.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妊高征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2):226-228.

[4]崔众.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107.

[5]俞飞燕,俞纯青,金文琴.母亲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1520-1521.

[6]易礼兰,蒋建国,邓开玉.影响新生儿体重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2):68-69.

[7]安琳,高燕秋,张佳持.中国西部部分贫困地区孕妇产前检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4,15(3):146-149.

[8]Abenhaim HA,Kineh RA,Morin L,et al.Effect of prepregnaneybody mass index eategories on obstetrical and neonatal outeomes[J].Arch Gyneeol Obstet,2007,275(1):39-43.

新生儿体质量论文 篇3

关键词: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血糖,微量血糖检测仪,试纸法

血糖异常在新生儿期比较常见, 尤其是新生儿低血糖, 若反复发作而不及时纠正, 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1]。由于孕妇年龄过大, 或部分孕妇患妊高征、吸烟及酗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足月低体质量儿的出生率呈上升趋势。而足月低体质量儿出生后并发症比较多,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低血糖[2]。因此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制定合理的血糖稳定策略, 对治疗其他并发症有重要作用。本文使用微量血糖检测仪, 试纸法对108例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人收集了清新县人民医院2005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108例。对上述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其中检出低血糖患儿28例, 高血糖患儿3例。检出率分别为25.9%和2.77%。所有108例新生儿中, 男童为60例, 女童为48例, 出生时体质量小于2500g。低血糖患儿临床上部分表现为吸吮力差、反应差、嗜睡、哭声异常、呼吸异常。症状重的表现为发绀、震颤, 尖叫, 肌张力低, 甚至是抽搐。高血糖患儿没有出现特异性临床表现。

1.2 方法

对入院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取足跟血0.3mL, 置于待测的试纸上, 使用微量血糖检测仪, 试纸法进行血糖检测。并且于后每3h进行一次血糖监测[3,4]。

1.3 诊断标准

新生儿出生后全血血糖值<2.2mmol/L, 为低血糖;如果全血血糖值>7.0mmol/L则为高血糖。

1.4 治疗方法

对低血糖患儿予以25%的葡萄糖液2~4mL/kg进行静脉推注。然后使用10%葡萄糖液, 速度为3~5mL/ (kg h) [5], 以维持血糖平衡, 并于24~48h后暂停使用, 同时按需供给热卡。对高血糖患儿, 根据患儿的病情暂时停用或减少葡萄糖用量, 并严格控制输注速度, 同时检查血糖以便调整。对于空腹血糖高于14mmol/L, 尿糖阳性, 或是高血糖持续时间长, 不见好转者可以尝试使用胰岛素1~3U/ (kg d) , 1~2次/d, 而且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血糖和尿糖变化, 防止出现低血糖, 血糖正常后停用。而且对患儿一些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2 结果

所有108名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中, 检出低血糖者28例, 高血糖者3例, 检出率分别为25.9%和2.77%。血糖异常发生率为28.7%。但经过治疗处理后, 大多在12~24h内恢复正常, 最长者可达58h。而溶血、感染、硬肿症等患儿在血糖异常恢复正常后, 根据对症处理, 在24~36h内也恢复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孕妇年龄过大或部分孕妇患妊高征、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致使足月低体质量儿的出生率有所上升, 足月低体质量儿出生后并发症多, 其中并发症之一低血糖影响其他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因此, 动态监测血糖, 制定稳定血糖的治疗策略, 其便于与其他疾病的并发症鉴别, 为保证其他治疗方案有效实施的重要方法之一。

从以往的研究文献来看, 广东惠州翁丽珍等[6]报道探讨袖珍型微量血糖仪带试纸监测新生儿血糖的重要临床意义。其对99例病理新生儿均进行每天常规血糖监测2次, 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对可疑者每2~3h进行一次检测, 并抽血进行化验。从其研究结果来看, 认为袖珍型微量血糖仪监测新生儿血糖变化, 对防止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有积极意义。而吉林长春李玉梅等[7]采用MEDISENSE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患儿进行了血糖测定, 探讨了HIE患儿的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江苏泰兴徐康等[8]采用微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对HIE患儿于出生后24~48h的血糖变化进行了测定, 探讨了HIE患儿的血糖水平的异常与临床分度的关系, 评价了血糖水平监测对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同时浙江的朱小宝等[9]、新疆的吴志琴等[10]对足月新生儿的母婴并发症进行了临床分析, 其低血糖发生率也比较高, 为26.7%。宁夏银川的杨冬梅等[11,12,13,14,15,16,17]对足月小样儿和巨大儿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 发现其对尽早发现和治疗血糖异常有积极作用。

新生儿体质量论文 篇4

关键词:黄疸,新生儿,体重,游泳,抚触

新生儿游泳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对新生儿进行健康锻炼的服务项目。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游泳运动,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改善新生儿的智力状况[1,2]。新生儿抚触是产科常用的一种成本较低、效果好的医疗技术,通过医护人员或者家属对新生儿的各部分皮肤进行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体质量增长和应激能力的提高[3]。本研究探讨了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体质量及黄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永新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90例,患儿Apgar评分≥8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体质量2.5~4.0kg,平均体质量(3.3±0.4)kg;胎龄35~41周,平均胎龄(36.5±2.3)周;生产时间7~12h,平均生产时间(9.2±1.6)h;其中足月儿29例,早产儿16例;剖宫产23例,顺产2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3例;体质量2.4~4.2kg,平均体质量(3.3±0.4)kg;胎龄34~42周,平均胎龄(36.7±1.9)周;生产时间8~11h,平均生产时间(9.1±1.3)h;其中足月儿28例,早产儿17例;剖宫产25例,顺产20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的抚触服务。护士双手涂润肤露,进行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背部-臀部抚触。在抚触的过程中,保证手法柔和,且护士双手不离开婴儿的皮肤;对于不同的身体部位,应采用不同的手法。在头部和背部采用指揉法,四肢部位采用捏揉法,胸部和腹部按摩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划伤婴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游泳服务。具体为:在新生儿出生24h后及吃奶1h后,做好下水的准备,选用特定的游泳池及婴儿专用的游泳圈。下水前,给予新生儿肚脐、脐带防水贴。水温设定在38℃。在专业培训人员看护下医护人员在游泳池的旁边协助婴儿进行肢体伸展运动,主动对其进行抚触,在新生儿游泳时医护人员与新生儿的距离要保持在一臂之长,在游泳过程中,要保证婴儿的头部在泳池水面上,1次/d,10~15min/次。游泳后,对婴儿脐带部采用75%乙醇消毒2~3次。新生儿游泳完毕,将新生儿放置于抚触台上,给予新生儿进行保暖措施,并擦干净身体。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及黄疸指数变化情况,体质量:采用电子体重仪进行体质量测量;黄疸指数: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经皮黄疸仪JH20-1C进行黄疸指数的测定,并对黄疸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质量、黄疸指数

出生时,两组新生儿体质量、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5d后,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黄疸

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24.4%(11/45),低于对照组的55.6%(2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4,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新生儿发育关注度的增高,对于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各种健康锻炼方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新生儿抚触是一种对新生儿全身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抚摸方式进行锻炼的一种服务[4]。通过增加新生儿对外界的感知,刺激新生儿的颅脑发育,进而缩短新生儿胎便转黄的时间,降低新生儿血清中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抚触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种柔和的外在刺激,可使得迷走神经兴奋,进而促使新生儿体内胰岛素和胃泌素水平升高,促进体内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帮助体内食物消化,进而增加新生儿的体质量[5,6]。临床研究显示,新生儿在常规环境中脑细胞按照一般的速度发育,外界的刺激较为强烈时,脑细胞的发育速度也会明显加快,且腹部抚触还有改善新生儿腹胀症状的效果[7]。目前临床中常规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以促进新生儿发育,改善黄疸状况。

此外,近年来提出的新生儿游泳锻炼方式,也是被广泛认为可以通过给予新生儿类似于羊水的外界环境,让新生儿能够安静入睡,减少对外界的恐惧,促进身心发育[8]。游泳过程中,水的浮力可以明显减轻新生儿重力对于其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增加回心血量,进一步锻炼了新生儿的心肌功能和呼吸肌功能。水的按摩作用使新生儿处于较为舒适的生存环境,可改善新生儿的身心状况。游泳的体力消耗使得新生儿能够有更好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体质量[9,10]。本研究中,对新生儿给予抚触联合游泳的服务方式,在专业培训的人员看护下医护人员在游泳池旁边协助新生儿进行肢体的伸展运动,并且主动进行抚触,在新生儿游泳时医护人员与新生儿的距离要保持在一臂之长,在游泳过程中,要保证婴儿的头部在泳池水面上。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生时,两组新生儿体质量、黄疸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出生5d后,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24.4%(11/45),低于对照组的55.6%(25/4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给予新生儿游泳和抚触服务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给予抚触服务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常规抚触服务的新生儿。

综上所述,新生儿游泳和抚触服务可显著增加新生儿的体质量,改善其黄疸状况,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马丽娟,杨丽芸,闫晓燕,等.新生儿游泳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710-711.

[2]黄芳.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3):76-77.

[3]蔡小梅,陈环,赵桂,等.游泳与抚触对剖宫产新生儿黄疸及体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5):36-38.

[4]程通秀.探讨新生儿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98.

[5]张双娥,张爱萍,王爱兰,等.新生儿游泳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7):3537-3540.

[6]黄国珍.游泳对新生儿睡眠及胎便转黄时间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35-136.

[7]Zhong T,Ren F,Huang CS,et al.Swimming exercise ameliorates 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 induced by neonatal exposure to isoflurane and enhances hippocampal histone acetylation in mice[J].Neuroscience,2016,12(316):378-388.

[8]黄素均.抚触联合游泳对新生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6-17.

[9]何池英,樊桂英.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黄疸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15-416.

新生儿体质量论文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足月双胎产妇病历86份作为双胎组,活产儿170名,产妇年龄19~41岁,中位年龄26岁;另抽取同期足月分娩单胎病历250份作为单胎组,活产儿250名,产妇年龄18~41岁,中位年龄28岁。

1.2 方法

按相同分娩孕周、不同性别分类比较足月双胎与单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男婴体质量分布

双胎组活产男婴100名,单胎组活产男婴128名。见表1。双胎组男婴37、38、39、40~41周体质量及平均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女婴体质量分布

双胎组活产女婴70名,单胎组活产女婴122名。见表3。37、38、39、40~41周体质量及平均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 2组男女婴体质量分布

2组37、38、39、40~41周男女婴例数见表5。双胎组男女婴37、38、39、40~41周出生体质量及平均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本结果表明,双胎组男婴、女婴、综合男女婴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的足月孕周条件下,同龄活产双胎男婴体质量均低于单胎。因此,同等时间内双胎生长发育较单胎差。根据WHO生长发育评价(2005年)标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值男婴为3346.40g,中位数为3300g;女婴出生体质量均值为3232.20g,中位数为3200g[1]。本结果显示,除单胎40~41孕周男女婴达相应性别体质量均值外,其他均低于WHO生长发育评价(2005年)标准。丁晓辉等[2]报道足月双胎的体质量为(2620±411)g,其P3-P97的体质量范围为1800~3500g,双胎间体质量差异较明显。李娟[3]报道双胎新生儿体质量为(2.53±0.97)kg。何华玲[4]报道双胎新生儿体质量为(2.35±1.05)kg

注:与单胎组比较,*P<0.05

注:与单胎组比较,*P<0.05

注:与单胎组比较,*P<0.05

双胎妊娠并发症多,双胎妊娠分娩对婴儿的危险性大。覃耀明[5]报道双胎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达57.53%。张悦等[6]报道,双胎妊娠中早产儿占35.0%,低出生体质量儿占49.2%;1min和5min Apgar评分窒息者分别占13.9%和5.6%;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单胎;双胎新生儿病死率为45.9‰;早期新生儿病死率为42.8‰;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李娟[3]报道,双胎新生儿Apgar评分≤3分者占4.44%(11/248),4~7分者占6.05%(15/248),>7分者占89.52%(222/248)。李惠珍[7]报道,134例双胎妊娠并发早产54例(40.30%),低体质量儿71例(52.99%),胎膜早破40例(29.85%),贫血58例(43.28%),低蛋白血症39例(29.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8例(13.43%),剖宫产85例(63.43%),围生儿死亡21例,病死率为11.41%。

综上所述,足月活产双胎男婴、女婴、综合男女婴出生体质量均值较低,并发症多,危险性大,应加强双胎围生保健,确保双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同龄足月活产双胎与单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足月双胎产妇病历86份,活产儿170名,作为双胎组;另抽取同期足月分娩单胎产妇病历250份,活产儿250名,作为单胎组。按相同分娩孕周、不同性别分类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差异。结果 双胎组男婴、女婴、综合男女婴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活产双胎男婴、女婴、男女婴出生体质量均低于足月活产单胎,应加强双胎围生期保健,确保双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双胎,单胎,出生体质量,足月,新生儿

参考文献

[1]赵冬梅,周凤荣,杨良政,等.新编儿童保健指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1-143.

[2]丁晓辉,颜秉霞.双胞胎550例出生体重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5):452-453.

[3]李娟.125例双胎妊娠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932-3933.

[4]何华玲.双胎妊娠168例分析[J].华夏医学,2009,22(1):50-51.

[5]覃耀明.广西农村657例双胎新生儿情况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2):226-227.

[6]张悦,季成叶,周永兰,等.1995年苏州地区双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6):549-551.

新生儿体质量论文 篇6

关键词:脐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1) ,孕母,新生儿体质量,关系

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依赖于胎盘的营养供给, 也受孕妇体内众多激素的共同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是具有胰岛素样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近年来研究证明IGF家族是胎儿宫内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IGF-1循环来控制胎儿与胎盘之间的营养分配调节孕后期胎儿的发育[1]。本文通过测定正常儿、胎儿生长受限儿 (FGR) 和巨大儿母血、脐血IGF-1的含量,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宫内发育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科体检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94例, 分别为FGR孕妇21例、正常妊娠孕妇48例和巨大儿孕妇25例。纳入标准:月经规律, 单胎, 孕周37~41周, 无内外科合并症。FGR标准为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同龄儿体质量的第10百分位, 或低于同龄儿平均体质量2个标准差。巨大儿标准为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4000g。正常组、FGR组和巨大儿组孕周分别为 (39.4±1.5) 周、 (39.3±1.4) 周和 (39.6±1.6) 周, 年龄分别为 (27.45±3.12) 岁、 (28.03±3.75) 岁和 (27.79±3.44) 岁。3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格参数由专人测量其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头围等数据。分娩前抽取孕妇空腹血5ml, 胎儿娩出后即抽脐血5ml, 3000r/min离心10min, 分离上清, 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IGF-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相关性检验用Pearson相关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体格参数

FGR组新生儿出生质量、身长和头围均明显小于正常组, 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质量、身长和头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孕妇静脉血和脐血IGF-1的比较

注:与正常组比较, *P<0.05

孕妇脐血FGR组IGF-1水平均低于血清水平, 孕妇血清及脐血IGF-1水平低于正常组, 巨大儿组孕妇脐血IGF-1水平高于正常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IGF-1水平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注: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血清值比较, #P<0.05

2.3 孕妇血清、脐血IGF-1水平与妊娠结果的相关性

孕妇脐血IGF-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 (r=0.672, P<0.05) 。与新生儿身长和头围无明显相关性。孕妇血清IGF-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无明显相关性。

3 讨论

IGF系统主要包括:IGFs (IGF-1、IGF-2) 、IGFBP1-6、IGFBP-r P1-9及IGF1R和IGF2R。在脊椎动物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内分泌轴可以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 IGFs也可以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而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分裂和分化, 并可以影响细胞的凋亡, IGF系统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人IGF-1基因位于12q22-24.1, 是一个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碱性蛋白, 分子量7649Da, 通过激素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机制在胚胎发育和出生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 (1) IGF-1对卵细胞的生长、成熟有明显影响; (2) 抑制细胞凋亡; (3) 影响胎盘的转运功能。IGF-1主要是通过和IGF1R结合起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整个妊娠期间胎盘及胎膜组织均能分泌IGF-1, 胎盘中IGF-mRNA主要表达于分化的合体滋养层细胞中, 它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调节胎盘合体细胞和其他细胞或母体细胞的功能, 影响胎盘葡萄糖氨基酸转运, 从而促进胎儿生长[3]。缺失基因IGF-1可造成胎儿严重的生长受限[4]。本研究显示孕妇血清中IGF-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关;脐血中IGF-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 脐血中IGF-1水平越高, 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越大。因此, 可以认为孕妇脐血IGF-1水平能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指标。如宫内发育迟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FGR, 孕妇血清IGF-1水平降低;巨大儿的母亲其血清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根据孕妇血清IGF-1水平无法判断巨大儿。

一定水平的孕妇血和脐血IGF-1对维持胎儿生长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孕妇血清中的IGF-1无法通过胎盘屏障, 但可通过调节营养物质经胎盘供给胎儿, 促进胎儿IGF-1的分泌, 提高生物利用度, 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胎儿血清IGF-1水平的降低, 孕妇、胎儿血清IGF-1降低, 将会导致胎盘代谢、营养转运功能下降, 胎儿组织同化过程延缓, 最终导致FGR的发生。因此, 及时监测和调整母儿循环IGF-1水平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开辟新的途径。

尽管脐血中IGF-1含量与出生体质量相关性比孕妇血清更好, 但产前抽取脐血对母儿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可导致早产、流产等风险增加而不易被接受。FGR可以通过孕妇血清IGF-1降低来初步判断, 巨大儿要以脐血IGF-1水平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 许光武, 俞茂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0, 16 (2) :168-170.

[2]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4-95.

[3] Forbes K, Souquet B, Garside R, et 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receptorsⅠ/Ⅱdifferentially regulate TGFβland IGF-binding protein-3 mitogenie effects in the human placenta[J].Endocrinology, 2010, 151:1723-1731.

新生儿体质量论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天津某大学2006年新入学的本科大学生共4 111人, 其中男生2 428名, 占59.1%;女生1 683名, 占40.9%。

1.2 方法

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手册》规定的方法测定身高、体重、血压。按WHO推荐的人群调查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以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 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比较, 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使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血压分布情况

2.1.1 收缩压

表1为本次调查学生不同收缩压的性别分布。收缩压<140 mm HG者占98.8%。学生平均收缩压为 (110.81±8.863) mm HG, 男、女生分别为 (111.83±8.524) 和 (109.34±8.605) mm HG, 男生高于女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186, P=0.000) 。

2.1.2 舒张压

表2为不同性别学生舒张压分布。舒张压<90 mm Hg者占99.5%。学生平均舒张压为 (71.36±6.245) mm HG, 男、女生平均舒张压分别为 (72.07±6.277) 和 (70.33±6.501) 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82, P=0.000) , 男生舒张压高于女生。

2.2 高血压检出情况

本次调查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0.5%, 男、女生分别为0.4%和0.7%, 未显示性别间差异 (χ2=1.643, P=0.200) 。

2.3 高血压与BMI的相关分析

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将BMI (体质量指数 (kg/m2) ) 、舒张压 (mm Hg) 、心率 (次/min) 和性别 (男=1, 女=2) 共同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则显示收缩压 (mm Hg) 与心率 (次/min) 无关, 而仍与另外3个因素呈线性关系, 见表3。

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将BMI (体质量指数 (kg/m2) ) 、收缩压 (mm Hg) 、心率 (次/min) 和性别 (男=1, 女=2) 共同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仍显示舒张压 (mm Hg) 与心率 (次/min) 无关, 而仍与另外3个因素呈线性关系。见表4。

3 讨论

由于调查学生为入学新生, 年龄多在18~19岁, 高血压检出率较低 (0.5%) 。赵联和[4]以山东省19~22岁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高血压检出率男生由2000年的4.13%上升到2005年的14.60% (χ2=51.86, P<0.01) , 女生由2000年的0.25%上升到2005年的1.94% (χ2=10.56, P<0.01) 。显示了大学生高血压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近30 a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5,6]。多数研究表明,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7]。体质量指数是与高血压相关的重要因素。肥胖儿童和青少年血压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 肥胖与血压升高直接相关, 肥胖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美国卫生营养调查显示, 高血压的流行率正常体重男性为27%, 女性为23%, 肥胖男性为49%~64%, 女性为39%~63%;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儿童的3倍;增重5%与增加20%到30%高血压的发生率相关联;体重减轻与降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相关联[8,9]。尼日利亚的调查也发现, 70%高血压患者超重[10]。常虹等[11]对沈阳市3~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血压关系研究显示, 肥胖者与非肥胖者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27.22%和3.52%, 其中学龄前肥胖儿童为3.53%, 小学为26.79%, 初中为26.79%, 高中为38.91%。学龄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为学龄前肥胖儿童的7.6~11.0倍。各年龄组男女肥胖儿童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儿童, 相关分析结果亦显示血压与BMI相关。

本研究将收缩压、舒张压 (mm HG) 和脉压差 (mm HG) 为应变量, 分别与调查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三者均与BMI呈线性关系, 且呈正相关。结果进一步表明, 体重增加可增加血压的危险性。因此, 儿童青少年预防肥胖, 对高血压预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压,人体质量指数,回归分析,学生

参考文献

[1]杨慧敏, 武光林.体重变化及相关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5, 3 (1) :11-14.

[2]武光林, 杨慧敏.临界高血压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心血管杂志, 1994, 22 (4) :271-274.

[3]杨慧敏, 武光林.不同年龄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天津医药, 1996, 24 (5) :308-311.

[4]赵联和.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8 (7) :644-645.

[5]孙桂香, 武光林, 谷奕, 等.天津地区儿童肥胖病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天津医药, 2004, 32 (10) :607-611.

[6]张迎修, 张朋才.山东省肥胖学生筛检及体质评价.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 (3) :163.

[7]王丽娜, 曹丽, 张敬.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5) :629-631.

[8]HAJJAR L, KOTCHEN JM, KOTCHEN TA.Hypertension:Trends in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control.Ann Rev Public Health, 2006, 27 (5) :465-490.

[9]OGHAGBON EK, OKESINA AB.Pattern of some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untreated Nigerian hypertensive patients.West African J Med, 2006, 25 (3) :190-194.

[10]VALERIE HM, CATHERINE M, CHAMPAGNE.Nutritional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Cur Opi in Lipido, 2007, 18 (1) :20-24.

上一篇:风险预警通报下一篇: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