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伤病论文

2024-09-21

新生伤病论文(精选7篇)

新生伤病论文 篇1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是以培养综合型体育人才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教学目标, 培养国家所需的尖端体育人才。因此对于学院课程的建设来讲, 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必修课, 培养提升学生多方面、多项目的运动及教学能力。并且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每年的一年级新生所学习的课程都是多种体育项目的必修课程。但据了解发现, 每届的一年级新生由于伤病请假的人数会比高年级学生要多, 因此,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的一年级新生伤病情况进行调查, 并结合高年级学生进行对比, 对一年级新生伤病的原因,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本次调查研究, 了解体育专业学生因伤病不能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原因, 并将其原因归纳总结, 为一年级新生伤病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建议。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访谈概况

本次访谈研究的流程为访谈资料获得和收集, 编码及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本次研究共访谈32名受访者, 其均为在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内由于伤病不能参加正常的技术课练习的同学, 通过电话联系方式联络受访者, 经允许后进行电话或面谈等方式进行访谈, 访谈时间一般大约5~10 min, 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和和收集。本研究将分为性别、年级、专业、受伤部位、受伤成因以及受伤产生的影响等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总结出体育专业学生受伤成因及对比结果, 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1.2 体育专业学生受伤人数对比分析

根据表1显示, 一年级体育专业学生受伤人数明显多于其他两个年级体育专业学生, 并且数量随年级增长而递减, 且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受伤学生总人数相等, 所以说运动损伤与专业无明显差异。普遍男生受伤的数量要比女生人数多, 这也和学校男女生比例情况有关。

1.3 体育专业学生受伤部位统计分析

在收集的伤病信息中, 踝关节扭伤及膝关节损伤的人数较多, 所占比重最大, 是主要伤病表现;其次是手臂和腰部伤病, 也是易发性损伤;而肩关节、大、小腿及面部损伤则是相对少见的伤病。 (见表2)

1.4 体育专业学生伤后影响程度分析

本研究将损伤依照受影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中度损伤, 分别根据表3中的三个休养时间长短而划分, 休养时间越短损伤度越轻, 反之则越重。

根据表3显示, 三类不同程度的伤病人数中, 轻度损伤人数略高, 中度与重度损伤人数相似, 且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的人数已经占受伤总人数大于1/2, 也就是说在受伤的学生中将有一大半的人要休息两周以上甚至更久。受伤的学生即使能进行技术课训练也仍然不能完全投入到训练课程中, 所以因伤病导致的学生缺课已经严重的危及了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学业进步, 因此, 需要加强对学生伤病防治的重视。

1.5 受伤原因调查、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对32名学生进行访谈, 以试图了解和探究伤病的原因, 并且探究为什么受伤人数会出现随年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最后将其访谈内容做下记录。表4则是访谈中“请说明受伤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受访者回答的记录统计表。

表4是对受访者从1~31进行编号 (注:1~21号为大一年级学生, 22~29号为大二年级学生, 30~32号则是大三的学生) , 并在他们回答的原因中选其根本因素, 并简化回答中心大意填入表4中。

根据表4对受伤原因的调查统计, 将影响运动损伤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准备活动不充分; (2) 注意力不集中; (3) 过度疲劳; (4) 器材不合适; (5) 练习方法和技术动作错误; (6) 旧病复发; (7) 身体素质差; (8) 外力所致或误伤。

通过访谈得知, 新生的技术课程多于其他年级学生, 所以由于课程编排密集而引起过度疲劳最终导致的运动损伤是新生受伤的主要原因, 也是新生受伤人数多于其他年级学生的根本原因。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根据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得出,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与专业无关;通常情况男生受伤的数量普遍要比女生人数多, 这也和学校男女生比例及学院特征情况有关;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受伤的学生中, 踝关节扭伤及膝关节损伤的人数较多, 所占比重最大, 是主要伤病表现;其次是手臂和腰部伤病, 也是易发性损伤;而肩关节、大、小腿及其他损伤则是相对少见的伤病;根据调查得出, 因伤病导致的学生缺课已经严重的危及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相当重大而又棘手的问题, 应该重视此问题。

2.2 建议

(1) 正确对待学生运动损伤问题, 并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 尽快解决及摆脱此问题所带来的阻碍。

(2) 加强安全教育, 使学生提高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并且对重点部位重点保护, 以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3) 学校应优化课程安排, 合理地编排技术课程, 使得技术课程科学合理。

(4) 上前或课中应随时监测器材及场地的安全性, 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5) 严格控制技术课的训练负荷, 避免学生由于过度疲劳而引起运动损伤和旧伤复发。

(6) 在训练课中, 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 使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提高运动能力, 于此同时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以保证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7) 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状态, 以便于区别对待, 避免学生由于不适应练习而出现运动损伤现象。

(8) 学生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课前做热身和准备活动时一定要充分, 使得自身运动机能适应运动的负荷量。

(9) 在练习和学习时应全神贯注, 认真对待, 避免精神分散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摘要:体育专业学生要经常参加大负荷的身体训练, 并且体育运动对抗性逐渐增强, 所以运动损伤是难以避免的。近年来发现, 体育专业学生中, 新生伤病率要多于其他各年级学生, 对于此现状,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学生进行访谈研究, 了解其受伤成因及类型, 探索体育专业新生比其他年级学生受伤频率高的原因并给予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专业,新生伤病,伤病成因

参考文献

[1]陈爱国, 颜军.运动损伤问题的心理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5) :781-786.

[2]刘晓莉, 张琴.体育专业在校生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38 (11) :46-47.

[3]王慧丽.体育教学中常见伤病的预防和急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7 (6) :44-47.

意外伤病败财——反弓水 篇2

反弓水, 如果在一个村旁出现, 整个村都会犯上血光之灾, 以及金钱大量破耗或失意、失败等。真水的反弓力量比假水 (路) 大, 居宅、买楼、办厂、办企业, 商业经营选址时, 要格外小心观察四周环境, 免招损失。

反弓水是凶水, 但涉凶的程度要考虑各方因素才能定夺。建筑如果与反弓马路的距离远至几百米开外, 且马路规模又不大, 或者又有其它建筑阻隔, 则犯凶程度极小。只要在看得见反弓马路位置, 加以阻隔即可。在反弓马路的同一方位, 有其他良好结构的路形, 也可减低此反弓马路对建筑的影响。

建筑外的反弓马路如果规模庞大, 车速又快, 与建筑距离又近, 则犯凶程度大增。对于此种马路, 人为改变的力量已经显得渺小, 尽量能避则避, 迁走为上。

以下是一则来自网络的故事, 反映出反弓水的危害:

在湖北随州至河南南阳的一段国道上, 有一个小店正位于反弓段的顶端。2003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深夜里, 天刚下过小雨雪, 路面有些结冰, 一辆快速行驶的小轿车在转弯的时候因为路滑滑向路边, 车子的外车门把路边小店的灯箱招牌碰倒了, 小轿车刹住后又倒了回来查看。女主人见状, 拦住车子要司机赔偿。因为看是公家的车子, 就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又怕车子要强行开走, 就把已经睡着的男主人喊了起来拦在车子前头, 自己就和司机谈赔偿的价钱。

正在这时, 又有一辆小轿车快速开过来, 也和第一辆一样, 刹车时没刹住发生滑移, 一下子撞在了停着车子的后屁股上, 停着的车子往前一冲, 正撞在男主人身上, 致使男主人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 女主人悔不当初, 是自己的贪心让老公送了命。从小店的位置看门口道路反弓, 就是典型的反弓水所造成的意外灾难, 即使这一次不出事也是早晚跑不了的, 这就是风水学的玄妙所在!

圆形建筑, 属于反弓建筑, 也会不利于周边的住户。买房、门店经营选址应该力求避开这些弯路或者建筑, 否则危害无穷!

2009年6月27日, 上海闵行区梅陇地区一声巨响, 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大楼墙体朝南侧全面倾覆。

此楼位于河边, 经勘查地形, 发现此楼属于反弓水造成的危害, 当然除了反弓水, 还有其他凶水的危害, 为了避免混淆视线, 在此篇只提反弓水。

如图所示, 蓝色是河流, 相信一看都懂, 请注意河流的走向所构成的反弓水。真水所构成的反弓水, 比马路所形成的反弓水, 危害更大。

重庆主城有4大“魔鬼弯道”非常惊险, 车祸频发, 其实这是典型的反弓凶煞所致。

(一) 马家岩下穿道

马家岩立交下穿道像蜗牛壳, 车在里面要转差不多360度的弯, 脑壳都要转晕, 可能是全中国第一弯道了。直击:驾车从石桥铺来到马家岩立交, 按标示右转进入通往天马路的下穿道。该下穿道是单行的两车道, 车在里面几乎要旋一个圆圈, 速度稍快就容易撞到对面墙上。而从天马路上行到小龙坎的另一个下穿道更窄, 只有一车道, 也是同样的旋圈。

(二) 歌乐山三百梯路段

从烈士墓来到歌乐山三百梯路段, 这里坡度陡弯道急, 有时候一拐弯就看到一辆大卡车正面对面往下开, 简直冷汗都要吓出来, 要是这里出车祸, 很可能直接从山坡上摔下去。

驾车驶入歌乐山三百梯路段后, 便能遇见坡度陡峭的直角弯。沿着该路段一直上行, 平均每隔50米就有同样的弯道, 但减速带却非常少, 只在零星几处弯道前设有, 另外, 尽管有些弯道处设有防止大车通过的水泥桩, 但仍然能看到许多大卡车、大货车在行驶。

(三) 融侨立交桥

融侨立交那两圈, 够吓人的, 经过顶点的时候, 往外面一看, 腿都给吓软了, 确实有高度, 像在高空飞车。

在该立交桥经常能看到, 这个螺旋而上的立交桥的外圈上行路段, 加气排队的出租车从桥顶端一直排到接近桥尾, 不时还有出租车为了排进队伍直接从上行路段逆行而下, 而本身上行的车辆只能紧靠左边行驶。

(四) 南区路发卡弯

海上作业意外伤病131例分析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1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18~60岁, 平均41.5岁;意外事件发生至就诊时间4~72h, 平均13.8h。颅脑损伤4例 (3.0%) , 胸部损伤4例 (3.0%) , 腹腔脏器损伤16例 (12.2%) , 肢体外伤82例 (62.6%) , 主要为上下肢皮外伤、肌腱韧带损伤、骨折等;食物中毒21例 (16.0%) , 包括河豚中毒5例 (23.8%) , 硫化氢中毒12例 (57.1%) , 腌菜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4例 (19.0%) , 上消化道出血8例 (6.1%) , 包括胃溃疡出血5例 (5/8) , 肝硬化食道静脉破裂出血3例 (3/8) , 出血量200~1000ml。

1.2 处置

全部患者均经过院前救护。送入我院后即进行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尿液等测定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迅速开通静脉通路,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输液、输血, 维持有效循环量, 纠正酸碱失衡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河豚中毒患者均经洗胃处理;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对71例实施了手术处置, 包括:胃溃疡出血、硬膜外血肿、血气胸各1例 (各1.4%) , 肋骨骨折2例 (2.8%) , 脾破裂4例 (5.6%) , 消化道穿孔6例 (8.4%) , 尿道损伤5例 (7.0%) , 肢体骨折51例 (71.8%) 。

1.3 结果

106例 (80.9%) 痊愈出院, 死亡4例 (3.0%) , 其中3例因严重颅脑外伤致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胸腹挤压伤, 内脏出血死亡。经清创、止血后, 有21例 (16.0%) 重症患者转上级医院继续救治。

2 讨论

射击运动员运动伤病探讨 篇4

1 对象与资料

在国家射击队, 经治疗典型病例24例, 其中男运动员9例, 女运动员12例, 从事专项训练5年以下5例, 8~10年9例, 10年以上10例。年龄20~30岁19例, 30岁以上5例。

1.1 损伤部位

多为慢性损伤, 急性发作。

1.2 病症

颈椎病占65%, 腰椎棘间韧带损伤占25%, 腰背筋膜炎占75%, 颈项肌损伤占75%, 尺神经损伤和肩胛上神经麻痹占25%, 梨状肌综合症占15%, 髌腱腱围炎占6%, 腕部腱鞘炎占28%, 骶髂关节损伤占4%,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占6%, 肩胛间区肌肉筋膜炎占35%, 腰肌劳损占95%, 斜方肌损伤占30%。

以上病症, 女运动员损伤较多, 男运动员损伤少。颈部劳损和腰背部劳损较多, 这可能主要是男运动员力量较好。

2 伤病探讨

2.1 颈部损伤

射击运动员训练时, 颈部长时间扭转一个方向, 例如:步枪, 两侧颈部肌肉协调合作, 一侧收缩, 另一侧舒张, 长期反复这种姿势, 可引起一侧肌肉、韧带出现疲劳, 乳酸堆积。由于个体差异, 病变在颈椎的部位不同, 症状也不同。上颈椎 (C3以上) 发生骨赘更易压迫椎动脉, 影响脑基底动脉血供及延髓前动脉血供, 产生颈僵直、恶心、听视力障碍、发作性昏迷或脑神经症状。

中颈椎C3~5椎孔, 骨赘刺激神经根可引起颈后肌, 椎旁肌僵硬及膈肌麻痹的症状。下颈椎 (C5以下) 颈后上臂肩胛痛或胸前肩臂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姿势, 使颈部积累疲劳产生炎症, 颈椎生理弯曲变直, 颈椎及周围软组织逐渐产生退行性改变。

2.2 腰背部肌肉筋膜炎

覆盖于斜方肌及背阔肌的部分较薄, 但包绕骶棘肌的筋膜却很厚, 称为腰背筋膜。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都要求腰背部肌肉参与, 控制人体重心、人枪重心。所以, 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使腰背部肌肉筋膜长期收到牵扯, 肌纤维脂肪变性, 产生疲劳性劳损。处于发育期的运动员, 年龄小, 训练时间长, 力量的不够, 训练后不注意放松。在训练后, 受凉寒湿侵袭更易产生损伤, 久之, 筋膜粘连发生疼痛。最常见疼痛部位是腰椎3、4、5两侧骶棘肌鞘部或胸背部肩胛骨之间, 疼痛时, 坐站较久或走路时加重, 大部分运动员尚能坚持中小运动量的训练, 往往表现为训练前后疼痛。常表现为某一角度范围内出现腰背痛或于提肩胛或内收肩胛时疼痛。腰背痛局部可有硬结或骶棘肌痉挛。

2.3 其他损伤

桡骨茎突腱鞘炎 (步枪、托枪—小口径步枪练习时间过长) 腰肌劳损或姿势性脊椎侧弯 (立射—手枪或小口径练习时间过长、过多) 尺神经麻痹或肩上神经麻痹。颈部长时间扭转一个方向, 久之则引起颈椎病及颈项肌劳损。手枪运动员眼慢性损伤引起视力下降, 主要是因为头侧转, 需单眼看靶看准星。久之, 不仅视力下降而且导致两眼视力不等, 也常发生震动性耳聋。在寒冷天气或潮湿的场地上, 长期静止性卧位训练, 也常常引起关节风湿症。

3 预防、治疗

3.1 预防

首先, 教练员、运动员要有防病、治病的意识, 多组织学习一些运动损伤常识, 合理安排训练, 自觉接受医务监督。

3.2 加强一般身体训练, 特别是腰背肌及上肢的肌力练习

避免一次或多次训练课中单一姿势的训练, 训练中间或练习后应做身体操, 并应做一些与射击姿势相反的动作练习, 以解除肌肉的紧张痉挛及关节、韧带劳损。眼部可以做眼部保健操和按摩, 以解除眼疲劳。训练时应使用耳塞, 防治震动性、神经性耳聋。训练前、后进行肌肉、关节、韧带牵拉, 注意训练后肌肉放松、按摩及抖动牵拉。及时缓解肌肉长期收缩无氧呼吸而引起的乳酸堆积过多造成的损伤。

3.3 治疗

手法治疗、体疗、物理治疗相结合, 根据伤病的不同合理安排治疗方案。手法推拿按摩:以揉、按、滚、推为主, 辅以针灸、火罐、热敷、理疗仪器 (电脑中频、超短波、神灯频谱仪等仪器) 治疗, 必要时可进行封闭和小针刀治疗。

4 临床病例

赵某, 女, 27岁, 从事射击运动13年, 在训练时常感腰背部酸痛, 于训练前后加重, 常影响动作完成。部位主要为肩胛骨间及骶棘肌两侧侧横突部, 有时痛麻串向颈后和上肢, 腰痛则串向臀部

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

张慧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辽宁庄河1 1 6 4 0 0)

【摘要】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因其临床症状与“脓胞疮”相似, 很容易以“脓胞疮”来诊治, 所以临床上相对它的报道也比较少, 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病例完整的报告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表皮松解症遗传性脓胞疮

【中图分类号】R758.59【文献标识码】A

1临床资料

患儿, 女, 生后4d, 以“皮疹3d, 大面积皮肤破溃1d”来诊。患儿系足月儿, 第1胎, 第1产, 于当地卫生院自然娩出, 出生时无窒息, 体重3400g, 母乳喂养。生后即出院回家。当天晚上家长给患儿换尿布时发现患儿颈部、腋下及下肢散在约黄豆粒大小水疱, 内含黄色混浊液体, 自行在家用“打紫水、消炎粉”等处置, 效果不佳, 水泡逐渐增大, 昨日起部分皮肤有破溃, 遂来我院。生后哺乳好, 吸吮有力, 胎粪已排完, 尿量正常。入院查体:足月新生儿外貌, 体温正常, 哭声响亮, 反应好, 呼吸平稳, 前囟平坦, 张力不高, 颈软, 心、肺、腹无异常。颈后部、双腋下及大腿内侧皮肤见大小约7cm×4cm、5cm×3cm、4cm×3cm等形状不规则的、融合成片的水泡, 内含淡黄色混浊液体。部分皮肤已破溃, 表皮剥脱, 边缘糜烂。血常规正常。以“脓疱疮”收入院。入院后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日4次外用, 头孢噻肟500mg/kg日2次静滴, 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入院第2天, 请皮肤科会诊, 确诊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确诊后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50mg日1次肌注, 地塞米松1.7mg日1次静滴 (连用3d) [1]。1周后, 皮疹干燥并大部分消退, 出院时仍有色素沉着。3个月后随诊, 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局部皮肤可见委缩性疤痕。

2讨论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已明确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一般分为单纯型和营养不良型2种类型, 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皮疹在出生时或生后24h左右发生, 一胎或连续两胎以上发病[2]。到目前为止本病发病原因不明, 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皮肤组及大腿外侧。疼痛于站坐或弯腰时间稍长加重。查体:脊椎曲线正常, 活动范围正常, 但在某一角度时痛。触诊时可摸到有锐利压痛的硬结, 压痛时有时串向上肢或大腿。X线示:腰背各椎体未见异常。考虑其在训练时有扛肩习惯, 一侧腰部肌肉长期受到牵拉, 纤维组织产生疲劳性劳损。诊断为:腰背肌肉筋膜炎。给予针灸 (背部基本是阿是穴, 腰部取志室、肾俞、大肠俞、环跳、殷门及委中穴) , 结合了按摩、拔罐、理疗 (电脑中频、超短波) 3周后好转, 之后嘱咐运动员每天训练后注意放松、按摩, 做好预防伤病。

5 讨论

从伤病分析来看, 损伤原因主要为训练过早或训练量过大, 肌肉及力量发展不协调, 大部分运动员初训练刚刚步入青春期, 训练持续过久, 又缺乏必要的节奏和间隙, 使肌肉群发生不平衡, 超过身体的机能潜力, 破坏了内在的稳定, 就会造成身体过度疲劳的状态, 训练后忽视了疲劳恢复, 不系统不及时, 随着训练增多, 【文章编号】1674-0742 (2010) 03 (b) -0191-01

织中胶原纤维酶活性增高, 细胞间质溶解所致。超微结构研究证明其基本病理缺陷位于真皮或基底膜, 但有些则位于表皮细胞。

本病发病早, 病情进展快, 临床表现严重, 新生儿机体抵抗力弱, 合并感染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故新生儿生后应仔细、全面查体, 留院观察几天很有必要。发现病变应及时给与干预治疗, 防止延误病情, 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本病例就诊时因当班医生经验不足险些耽误治疗。还有, 患儿出生后没有留院观察, 家长发现后没有引起重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2]朱曦怡, 韦敏敏, 李柳青, 等.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J].

广西医药, 2008, 2:302.

强度加大, 疲劳的增加引起不同程度技术动作的变形和不规范缺乏身体全面素质训练, 及破坏了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和作息时间。而且, 射击与运动员大多伤病是长期损伤积累而引起, 在发生伤病后还在继续训练, 造成旧伤未愈, 新伤又产生, 严重影响训练水平的提高。因此, 射击运动员预防伤病要有重要的措施, 做到训、科、医一体化。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训练中调整身体的疲劳, 训练后放松、牵拉, 对预防恢复伤病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主要肌群的针对性训练, 提高教练员科学方法训练, 争取运动员再提高成绩。

复合伤病人手术室抢救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患者, 男24例, 女8例, 年龄21~78岁, 其中21~60岁患者占90%。受伤部位:颅脑损伤伴胸腹伤15人, 胸部伤伴腹部伤5人, 腹部伤伴骨盆骨折、四肢伤12例。创伤性失血休克30例, 占93.8%;死亡4人, 死亡率12.5%。

2 抢救护理

2.1 快速准确生命体征监测

病人进入手术室立即进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的检测。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材。询问医生拟做何手术, 妥善安置病人体位并固定, 准备器械用物。

2.2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快速扩容

对于创伤性失血休克病人的抢救这点尤为重要, 快速扩容、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视血压立即建立一条、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并接好三通连接管3~4个 (此类病人多采用全身麻醉, 接三通方便麻醉师用药) 。头胸部伤选下肢静脉, 腹腔脏器、骨盆、下肢损伤选用上肢静脉, 以免输入的液体在损伤部位分流, 加重局部充血水肿, 而不能有效扩容。如穿刺困难者可进行深静脉置管。补充血容量时应遵循“先快后慢, 先盐后糖, 胶晶搭配”的原则。以失血为主没全血时, 先补代血浆, 抽取血标本, 交叉配血, 尽快补充全血。并根据脉搏、血压、尿量及心脏情况, 随时调整补液速度。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

严重复合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早期给氧可提高组织血氧含量,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同时严重复合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 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 取出假牙血块,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异物,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给予面罩吸氧, 氧气流量4~6L/min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病例紧急行气管插管30例, 气管切开2例, 均收到及时畅通呼吸道, 改善缺氧状况的显著效果。

2.4 急救药的准确有效使用

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的同时按医嘱合理用抢救药。休克病人微循环障碍, 肌注药吸收慢, 一旦休克纠正, 药物大量入血发生中毒, 故静脉给药。休克是体内无氧酵解, 乳酸大量积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纠酸药早期应用, 休克期大量扩容之后尿量少, 24h尿量少于1000ml或补液量的1/10时利尿, 尤以血压18.7/12k Pa以上要放慢输液速度并利尿, 以防止肺水肿、心衰、肾衰及再灌注损伤。

2.5 留置导尿

严重复合伤者手术前须留置导尿, 这也是全身麻醉病人必须做的, 也方便术中、术后尿量的监测。脑外伤的病人在上手术台前就要留置导尿, 这类病人一般都用了甘露醇脱水利尿, 先导尿就能避免手术台的污染, 也方便电刀的使用, 减少意外灼伤。按病情和手术需要摆好体位。

2.6 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

如为胸腹腔手术, 要准备温盐水冲洗, 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2.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监测

此项贯穿病人入院至痊愈整个过程。车祸发生快, 有时受伤部位不清, 昏迷、休克等病人在治疗护理观察中才发现潜在病变, 有时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明显的开放性病变上而发生误诊或漏诊。我们有1例病人, 刚开始时考虑硬膜外血肿, 做了开颅血肿清除术, 术中快速补液输血, 血压还是不断往下掉, 观察腹部有擦痕, 腹较入室时膨隆, 立即请会诊, 做腹腔穿刺有不凝固血液, 又进行剖腹探查为迟发型脾破裂。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脾切除同时进行, 术中大量输血3900ml, 补液和代血浆2500ml, 此病人成功治愈, 为一42岁的男性。

2.8 注意病人的保暖

调节室温, 注意保暖, 监测体温, 静脉输入的液体使用恒温箱, 加温液体冲洗胸腹腔。

2.9 心理护理

严重复合伤者多为青壮年 (85%) , 对突然的致伤打击毫无思想准备且缺乏相关知识, 通常表现为高度紧张、愤怒、焦虑、害怕, 根据其心理特点, 关心安慰患者, 并以沉着、有序、忙而不乱的作风, 高质量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 0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 敷料包扎, 固定, 伤口的保护。麻醉复苏期要配合麻醉师做好工作, 各引流管的观察护理, 做好室内的整理工作, 安全将病人送回重症监护室或病房。

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伤病人手术室的抢救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0年我院32例因车祸引起严重复合伤病人抢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抢救成功率高, 病人及家属对我们手术室的抢救护理比较满意。结论 复合伤病人手术室抢救护理要及时, 做到快、稳、准、温馨。

关键词:复合伤,手术室,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关于外伤后流产的伤病关系探讨 篇6

1 案例资料

XXX , 女, 20岁 , 2014年某月某日 , 在珠海市香洲区前山翠微村翠微大坊街51号被一名男子持刀抢劫并刺伤身体多处部位。检验所见:右锁骨下方有一处3cm的伤口, 右季肋区有一处3.6cm的缝合伤口, 腰部右侧有两处分别为3.5cm、3.3cm的伤口。入院后初步检查失血过多, 急性痛苦面容, 面色苍白, 对答切题, 体查合作。进行全胸卧位X片扫面显示:左肺野透光度减低。建议胸腹部CT扫描, 未发现异常。入院后行“右侧胸前壁伤口廓创术 + 右侧中腹部、腰部伤口清创缝合术”, 因伤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失血过多危及生命危险, 医院在抢救中进行必要的X线检查及CT扫描。伤者伤情治疗稳定后, 因在抢救治疗过程中, 运用了不利于胎儿的禁忌药物及放射检查, 对胎儿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建设伤者伤情稳定后进行人流。于是伤者在伤情稳定后在该院做了人流。

2 外伤性流产的机理

外伤性流产的主要是因母体受到外伤暴力作用后致使胚胎死亡被子宫排除体外或者子宫受外力作用收缩胎盘粘膜提前剥离致使引起胎儿产出。孕妇的身体创伤特别是腹部的创伤, 其创伤组织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 通过血循环可诱发子宫收缩和子宫血管痉挛并引起胎盘早期剥离。若膀胱受伤时, 因其临近子宫, 有神经反射联系, 容易引起子宫收缩而致流产。

3 外伤性流产的分类

a.外伤直接导致流产:该种情况一般案件事实清楚, 伤者在受伤后下体出现血迹或者腹部疼痛而直接送往医院诊治。流产与外伤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时间有连续性, 事实明确, 应依据《人体伤情鉴定标准》给予认定;b.外伤后就医保胎失败导致流产:这种情况比较复杂, 流产与外伤时间存在距离, 在认定的过程中应慎重。需要认真核实案件发生的实体, 伤者受伤的部位, 伤情的轻重, 是否为精神刺激导致妊娠异动致使就医保胎。法医应到医院收集伤者病例资料, 并详细咨询医生伤者就医保胎的原因, 从而判断是否与此次外伤有关联。c.外伤诊治过程中因药物原因或解除放射性检查不利于胎儿发育而人为流产。

4 外伤性流产的确证

外伤性流产一般都有明确的外伤史, 着重在腹部, 非腹部的外伤一般难以引起流产, 但也不能排除孕妇受到惊吓导致的流产, 但是必须有外伤的存在, 这是首要条件。孕妇本身无习惯性流产的病史。如果孕妇本身具有习惯性流产的病史, 那么此次外伤导致的流产就难以认定。这种情况下外伤只是一个诱因, 在伤病关系中只占10%左右。流产的时间也很重要, 一般外伤性流产应发生在3日之内, 如果伤后一个星期才发生的流产, 则难以认定是此次外伤造成的, 故确认外伤性流产的时间因素也很重要。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确证孕妇已经流产, 这个可以从病历资料得到显示, 如果出现死胎或者先天发育不良、畸形的胚胎组织则需要重新考虑是否构成外伤性流产。

5 讨论

本案例中的流产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方式。伤者本身受到了危及

新生伤病论文 篇7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核生化技术的进步,我们所面临的核生化威胁有增无减。一旦核生化意外事件发生,指战员及平民百姓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核生化沾染,这将直接导致受核生化沾染伤病员(“三防”伤病员)伤情加重及核生化沾染进一步扩散[1,2]。

洗消作为核生化条件下卫勤保障链(侦—检—消—防—治)中的关键一环,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在战时核生化条件下以及平时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三防”伤病员的洗消能力是“三防”医学救援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3,4]。

“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的研制,为平时“三防”医学救援训练、集结和重大活动的保障、核生化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处置提供了一个机动、快速、安全、高效的伤病员洗消作业平台,显著提高了“三防”医学救援洗消保障能力。

1 研制技术思路

1.1 功能定位

提供一种现场可快速展开,对“三防”伤病员实施安全、高效的洗消作业平台,用于战时核生化条件下以及平时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对“三防”伤病员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二次污染,全面提升我国“三防”医学救援卫勤保障水平。

1.2 功能分析

根据“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的功能定位,其上装设备主要由洗消类设备、功效保障类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设备设施等构成,并具有如下功能:

(1)部署机动、全天候作业、展收快捷;

(2)高压洗消加热功能;

(3)污水收集功能;

(4)可持续的水、电、气、暖等功效保障功能。

1.3 主要技术指标确定

通过功能定位与分析,确定以下主要技术指标:

(1)洗消能力:每小时通过伤病员不少于50人(轻伤病员25人,中度伤病员15人,重伤病员10人),能同时对4位伤病员进行洗消作业;

(2)洗消水温:0~70℃可调;

(3)工作温度:-25~46℃;

(4)展收时间:不大于30 min。

2 单元整体设计

2.1 整体布局

“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采用车辆与帐篷的技术形式。整个单元由汽车底盘、方舱掩体、帐篷、供电模块、供水模块、供气模块、暖风模块、洗消模块、污水处理模块、洗消附件、保障附件等构成,可完成对单人或多人受到核、生、化污染的洗消工作[5,6,7,8]。

“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一般在接近清洁区展开如图1所示。

“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展开布局如图2所示。

2.2 供水及加热系统

用于为洗消帐篷提供加热的洗消用水(液)。主要由供水、加热、控制、安全保护等4个模块组成,其加热方式为燃油加热式[9,10]。

通过水囊、水车或自来水管供水,经加压泵加压,经洗消机对洗消水加热,并通过控制模块设定水压、流量、水温等,经供水管道系统,实现同时供应2顶帐篷4名伤病员的洗消作业。

安全保护模块确保在额定压力下工作,维持水泵正常工作,避免过载。当系统缺水或关闭水龙头时,将及时发出停止加热信号。当水温超出设定的温度范围时,将及时发出温度调节信号。

2.3 污水收集系统

“三防”伤病员洗消污水不允许随意排放,必须集中收集并做处理。“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对洗消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由“三防”专业队伍进行。污水收集系统主要由污水收集泵、污水管路、封闭式污水袋、吸尘吸水机等构成[11,12]。

污水泵适用于酸碱性液体的供给及排放,自制浮动水位开关。基于安全考虑,采用弱电控制强电的方式,有效控制水位保持在3 cm以内,使其满足作业功能要求。

污水袋采用PVC涂层布加工成型,是一种封闭式软体水袋。污水袋可并联使用,每个污水袋设有1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和1个自闭式排气阀。每个进、出水口均带有开关,可单独使用。连接方式均采用快速接头。

污水收集泵由于浮球开关的作用及自身吸水位所限,不可能将洗消池内的所有存水全部排净,会留有一定水位的存水,当洗消作业任务结束时,应利用吸尘吸水机吸净洗消池内的存水。

2.4 充气帐篷及自动补压系统

研究设计了新型双通道充气帐篷,展收方便,使用安全,可抗击7级风力而正常工作。它由主篷、气肋、地布、地桩、支撑杆、电动气泵等组成。帐篷设2个洗消通道,每个洗消通道分别设去污室、洗消室和更衣室。在洗消室四周设置封闭气柱,形成水池,便于洗消污水的集中收集。

由于充气帐篷一般很难保证它的气密性,为此设计了可持续的自动充气补压系统。当帐篷气压不够工作气压时,充气泵自动开启对帐篷进行补压充气,当达到设定气压时充气泵自动停机。

2.5 供电及照明系统

(1)供电系统:根据“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上装用电设备负荷分析、计算,确定选用一台静音式单相交流柴油发电机组,其额定功率满足用电设备需求。

(2)照明系统:考虑夜间洗消作业,该车提供了照明系统。分别提供帐篷内应急照明及帐篷外的作业空间照明。帐篷内的应急照明采用防水野营吊挂灯。作业空间照明用灯采用自动升降式桅杆结构。

2.6 暖风系统

因伤病员洗消作业可能在冬季进行,因此应为洗消帐篷设计供暖设备,保证洗消作业的正常运行以及洗消舒适性。

根据帐篷的保温性能、作业空间、帐篷内外温差等进行热量计算,选用2台大功率间接式柴油暖风机,保证了冬季洗消对环境温度的要求。

2.7 洗消担架及导向支架

设计的洗消担架主要用于搬运重伤病员,便于进行洗消作业。支架采用铝合金材料,设计为可折叠结构,面料采用透水性好的PVC涂层防水网格布料,便于重伤病员不能翻身时可从担架底面对其背部进行洗消。

通过洗消担架导向支架快速组合设计,实现展收迅捷,搬运轻便。受核化沾染的重伤病员流可安全、迅捷、高效地通过帐篷去污室、洗消室、更衣室,实现整个作业流程的伤病员搬运、洗消无缝衔接。

2.8 其他辅助洗消设备

(1)紧急洗眼器:用于对有毒有害物伤害的眼睛等人体部位进行初步的紧急清洗处理。每套系统配备2台。

(2)手持吹风机:活性炭式核、化、生污染防护服不能水淋清洗,可使用手持吹风机,清理防护服上的沾染物。该手持吹风机还用于帐篷展收时的抽气及协助充气等方面。每套系统配备2台。

3 性能检验

为检验该“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的作业性能,组织进行了作业性能试验。试验情况见表1。

经试验,洗消水温在0~70℃连续可调,能同时对4名伤病员进行洗消作业,每小时可通过伤病员52人(其中轻度伤病员27人、中度伤病员15人、重度伤病员10人)。

4 结论

“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通过系统化、模块化、人机功效学设计,在有限的载荷和空间范围内,综合集成了伤病员洗消先进手段,有效整合了各操作环节,构建了优良的洗消作业与功效保障环境。

“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成功研制以来,先后进行了整车基本性能试验、高低温试验、可靠性试验、功能性试验以及多单位试用与推广。试验与试用均证明,该洗消单元整体设计较为合理,车辆及洗消设备技术性能优良,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较为方便,野外作业性能和机动性能较好,作业适应性强,达到了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实现了“三防”伤病员洗消作业机动、快速、安全、高效的目标,从而显著提升了“三防”医学救援洗消保障能力。

摘要:目的:研制一套可对“三防”伤病员实施快速、安全、高效洗消的机动单元。方法:通过单元功能定位与分析,确定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整个单元采用车辆与帐篷的技术形式,综合集成洗消与功效保障技术。结果:洗消机动单元每小时通过伤病员不少于50人。结论:该洗消单元整体设计较为合理,达到了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三防”医学救援洗消保障能力。

关键词:“三防”伤病员,洗消,机动单元

参考文献

[1]郝丽梅,田涛,吴金辉,等.国内外洗消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2):31-34.

[2]贺赣,蔡忠林,胡睿,等.浅谈外军防化洗消技术与装备发展近况[J].防化研究,2008(4):62-63.

[3]法云智,房彤宇,米献淼,等.重大活动/“三防”医学现场救援准备的做法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27(5):369-370.

[4]孙宇,徐守军,魏晓青,等.核生化恐怖袭击现场救援中洗消技术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0,53(7):740-741.

[5]孙宇,邢丹,高波.核生化恐怖袭击现场医学救援中的洗消技术介绍[J].人民军医,2010,53(8):551-552.

[6]索再萍,王运斗,郭立军,等.核生化洗消装备选型与评估[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69-71.

[7]张文昌,吴文娟,任旭东,等.核化生医学救援装备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9):84-84.

[8]于开录,李培铭,李海平,等.敏感设备洗消技术进展[J].舰船科学技术,2012,32(8):11-14.

[9]胡学明,张全.一种液体按比例均匀混合装置:中国,200920113542.4[P].2009-12-23.

[10]黄淑娟,李强.一次性循环均混输液配药器:中国,200820021625[P].2008-04-30.

[11]马青兰,王增长,李敏敏,等.活性炭净化废水处理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2,17(1):59-61.

上一篇:童话模式论文下一篇:继续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