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

2024-06-19

高校新生(共12篇)

高校新生 篇1

高校的学风是大学知名度的体现, 也是一所大学内在潜质和文化底蕴的体现。目前高校学风整体状况良好, 但也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缺乏钻研精神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缺课、迟到和早退现象较严重, 课堂纪律差———上课玩手机和睡觉等现象较严重。

1 班级学风建设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

为了解新生班级学风建设情况, 为学校构建优良的学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笔者在湖南某高校21个院 (系) 的2014级新生班级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30份, 有效回收319份, 问卷回收率为96.67%。本次调研调查对象为2014级大一新生班级的班长、团支书, 共有21个院 (系) 的319位新生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参与, 男生151人占47.48%, 女生167人占52.52%, 文科类占41.82%, 理工类占49.06%, 艺术类占9.12%。对收集的资料通过第一调查网 (http://club.1diaocha.com) 进行定量的统计和分析。从数据上, 本次调研充分考虑了因专业、性别等原因带来的影响, 力求全面、客观、准确。

为了便于数据统计分析, 我们将调查结果分为以下两个内容:班级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如何创建优良学风。我们将从这两个主要方面出发, 从不同维度对新生班级学风建设进行探讨。

1.1 班级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就班级学风建设的现状, 我们主要从新生班级班长和团支书对班级学风建设的认同感来进行探讨分析。认同感, 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原因主要出于锻炼自我、提升自我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竞选班团干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 48.74%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的能力, 有22.33%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班级做贡献。“扩展交际圈、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其他占28.93%。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 大部分同学竞选班团干部主要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多是出于锻炼自己, 提高自身能力, 其次才是考虑班级的整体利益。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动机对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把班级放在首位的班团干部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客观上更强。 (2) 对院 (系) 学风建设的满意程度。一个学院 (系) 的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学风建设的好坏。当被问及到“你对你所在院 (系) 学风建设的满意度”时, 很满意和满意分别占21.7%和32.7%, 一般占34.59%, 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分别占7.86%和3.14%。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目前我校各院 (系) 总体学风不错, 但仍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3) 学风好与差的决定因素。导致目前高校整个学风下滑的原因很多, 在新生班长和团支书眼里, 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排第一, 占26.1%, 社会风气占18.55%, 校园文化氛围占17.92%, 学生自身占15.72%, 家庭影响占12.26%, 最后是教师教风占9.43%。由此可以看出, 从学校层面来讲, 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严格的管理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肯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整个社会风气不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风建设;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比教师教风的影响大。

1.2 班级学风建设的内容

我们认为, 学风建设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和学习习惯等。 (1) 当被问到“现在的学习目的”时, 37.42%的被调查者觉得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拿更多的证书等硬件, 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占30.82%;为今后的深造做准备占20.13%;只为获得文凭和没想过分别占5.66%和5.97%。由此可以看出, 只有1/3左右的同学有明确的远大的学习目标;50%左右的同学基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还有1/10左右的同学则无明确的学习目标。 (2) 当被问到“如果你所在的班级或寝室学风不佳, 你如何应对”时, 试图改善, 共同进步占42.45%;避而远之, 独善其身占33.33%, 随波逐流, 与之为伍占24.21%。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 不到一半的同学学习态度很端正;1/3的同学学习态度一般;仍有1/4左右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 (3) 学习纪律方面, 我们假设课堂枯燥乏味时, 33.02%的被调查者选择继续听讲, 看其他书占23.27%, 玩手机、睡觉和其他分别占21.38%、12.58%和9.75%。由此可以看出, 当同学们认为上课没意思时, 只有1/3左右的同学选择继续听老师讲课, 剩下的2/3则选择做其他的事情。 (4) 当被问及到“课余时间经常用于干吗”时, 自习和上网分别排第一和第二, 各占20%左右;去图书馆、逛街和校园文化活动各占10%左右;兼职和闲聊各占7%左右;恋爱、听讲座和其他各占4%左右。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 通过此题的调研, 发现同学们在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时, 选择的种类很多, 不同的选择导致完全不同的学习习惯。

2 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笔者通过此次调研, 认为应该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师教风和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来构建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2.1 学校管理层面

从严治学、从严治校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导致目前高校整个学风下滑的原因很多, 在新生班长和团支书眼里, 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排第一, 占26.1%, 因此需要从学校管理层面来思考如何加强学风建设。

2.1.1 建立完整高效的服务机制, 保障学生权益工作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与原则, 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管理, 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凡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 都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 并确保学生的监督机制。

2.1.2 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考务管理制度

学校应对教学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教材应用、课程设置、学生学籍管理和考勤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同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如“双考勤”制度, 对违反制度的教师或学生按规定进行处理, 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要严抓考风考纪, 从考务等各环节入手, 确保从教师出题、监考、阅卷和打分到对监考人员的监察力度, 从对学生加强考试违纪、考试诚信教育到加大宣传形成良好的风气, 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考试管理工作的规章执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违纪的严重性。

2.2 校园文化层面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必然要求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净化校园风气, 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和设施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使学校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地方都有引导学生向上的教育因素。

2.2.1 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通过开设哲学与社会、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管理、科学与技术等系列人文素质课程, 促进大学生“读书修身”。通过一些学术交流年会, 权威教授的讲座以及英语角、辩论赛等, 培养科学精神, 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 保证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同时, 接受科学思维的训练。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才能实现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的良性互动。

2.2.2 积极开拓网络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

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 通过现在最新的微博、微信或微信平台等新媒体, 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 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 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 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2.2.3 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大学生孝文化节、五四团建月、大学生DV艺术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同时注重将弘扬红色文化与打造校园文化精品特色项目相结合, 开展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特色品牌活动, 营造学校浓郁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2.3 教师教风层面

教师直接面对学生, 教师的精神风貌、治学态度、进取心和责任心, 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 所以强调学风建设需要从加强教师教风建设做起。教风正, 则校风正、学风正。

2.3.1 加强理念创新, 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管理理念创新, 淡化行政管理, 强化学术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营造有利于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行政管理观和教学质量观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2.3.2 完善管理机制, 提高教学能力, 营造良好教风

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使广大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教风对学风带来的重要影响。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 努力提高教师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完善各种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倡导课堂教学讲重点、讲观点、讲方法, 采取导向性、启发式、讨论式和开放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2.3.3 加强课堂管理, 坚持齐抓共管, 实行全员育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大学课堂较小学和中学课堂而言, 到课率低和课堂纪律差是不争的事实, 其中有部分原因就是大学教师不管课堂, 对学生来不来和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熟视无睹。因此必须认识到学风建设不光是辅导员的事, 而是全校教职员工齐抓共管的事, 需要实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2.4 学生自身层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 构建优良学风的落脚点最终要靠学生本身来实现。要真正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须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

2.4.1 养成正确的学习观

培养自主学习观, 不断激发主体意识,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激发和增强学习动力, 自觉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专业兴趣, 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 同时也要淡化专业的界限。

2.4.2 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树立自我管理意识,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发挥他们在政治上的导向作用、思想上的引导作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工作上的表率作用和生活上的模范作用, 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2.4.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综合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 学生要积极开展专业实践、社会服务、三下乡等, 使自己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郑廷友, 陈静, 冯亮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6) .

[2]甘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 2009 (06) .

[3]陈钢.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1) .

[4]郑玮华, 吴梦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深层次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0 (02) .

[5]周远清.学风就是质量[N].中国教育报, 2014-04-07.

[6]张德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06) .

高校新生 篇2

大学新生入学注意事项

新生入学时都会很苦恼要准备什么,要怎样和新的朋友相处,怎样进入学生会和社团等等问题而担心,现在就由大学网为小伙伴们一一解答吧。

-1、首先是要仔细阅读通知书上你们学校的说明,比如学校的地点,去学校的路线,还有学校会不会统一购买那个必需品,比如被褥,脸盆等,如果学校通知书上有一个购买清单的话,一般必需品就不用带了,学校会统一发放。

2、如果怕带沐浴用品,卫生纸,生活用品的话,可以到学校的便利超市购买,这样比较轻松。当然,还有带点药品,广东凉茶、夏桑菊必备,及治感冒发烧的常用药、邦迪、风油精等(有病时可睇校医);饼罐;小点的水果刀一把;折叠伞一把,这些还是有必要的带的。

3、还有就是身上必须带着一定数额的现金,不然,到了学校你就得排老长老长的队到ATM机取钱了,那场面真的很残暴。

4、生活方面:不用担心,大学食堂比中学丰富多了(多数是食街形式),适随尊便,如要求不高的话(有荤有素)正餐3-5元食得饱;5-7元食得好。早餐1-2元即可。大城市的高校伙食费开支每月平均450元左右也足够了,大学生活费(含伙食费)正常也就是650元就可以了;当然;未包含你喜欢吃零食、宵夜等其它爱好。其中主要开支是用在买书、文具、电话费、上网等(父母的血汗钱,要节约用哦)

5、新生注册也很方便,报到当天;各高校分学院的学生会都会有“迎新”接车或引导,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学校将有一定数量高年级志愿者,志愿者应该都配有胸卡,如有任何帮助可以直接找他们,报到的场面可能会稍显杂乱,但真的是会很热闹。大家放心,外地生如交通不便;提前一天到校也可先入宿,可先用现金买票在校园饭堂食饭,无需浪费钱物在外租住旅店。多数高校都是“一条龙”服务(不包含排队时间,只用几分钟),有些高校还要即代缴保险费等,注册时办理图书馆、食堂(北方高校包括洗浴计时用)的“一卡通”(可充值)及“银行卡”等。办理注册后;你的学院、班级、学号、学生证、校徽等都一应俱全了。报到后;各学院志愿者学生会带领新生到达寝室,在寝室凭证件领取寝室钥等。

6、最后一个要注意的便是军训了,爱美的妹纸们先准备防晒霜吧,军训一般时间为1到2周,一般开学一两天就会开始,当然有些是冬天军训的。军训还是挺辛苦的,一定要记得带水,还有就是想办法偷懒也是很必要的,这就看你的智慧咯。

高校新生自我意识系统重构 篇3

摘要: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仪式。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行为意向、个人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初进入大学校园,从学习到生活很多问题等待去解决。如果没有健康稳定的自我意识系统为基础,他们的大学生活将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更甚者学生个体自身会出现心理的问题,导致无法完成大学的学业。

关键词:自我意识系统;意识;高校新生

中图分类号:G4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05—02

高校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突然进入大学这一完全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自我意识系统必然受到强烈的冲击,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是必然的趋势,而变化的方向却是不可知的。只有在成年人正确的引导下,才能使这批年轻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安全的转型,建构起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系统。

一、自我意识系统

意识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能力,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人的自我意识是意识作用于自我本身的那部分状态,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仪式。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行为意向、个人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属于有生命的思维系统。自我意识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换信息和能量,在不断的更新过程中达到新的平衡。在这种不断地由平衡到打破平衡再进入平衡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体现出自我意识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功能。

二、高校新生自我意识系统的混乱

刚刚结束了十年寒窗的苦读,在高考的战场中厮杀,终于冲出突围,他们对未来的生活设想得温馨而舒适。当他们迈入高校的门槛,却发现将自己置入了一个完全陌生且无法掌控的环境。当一个人无法控制周围的事物发生、发展的态势的时候,这个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就会发生混乱。

在中学的生活中,父母的保姆式关怀、对子女的期望;社会对高考的认同;学校、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这三股巨大的力量形成的场几乎占据了中学生自我意识系统的大部分。这个系统平衡是经历了十几年的不断调整所达到的。进入大学生活后,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大环境中全部打乱,进入了重新洗牌的过程,个体没有了原有的光环:老师的“爱徒”、朋友中领袖……。大部分学生因外部环境的彻底改变,而出现自我意识系统的不平衡,产生自我意识系统的混乱。

这种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由与纪律的矛盾。新生入学,脱离了家长的管束、中学教师的严格的课业要求,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就是完全的自由,甚至达到了放纵的程度。当他们得知大学中校规校纪的要求时,则对其产生轻视或是抵制的情绪。他们认为,大学生应当张扬自己的个性;自主的学习就应该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可以对学业置之不理;认为应该拥有社会中成年人等同的独立人格的自由,不受学习纪律、劳动纪律、宿舍管理等校规校纪的管束……。

2.情感上的矛盾。新生入学前,生活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的环境中。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学习,学习之外的事物,人与人的交往局限在与亲人、同学和老师的情感交流,这个情感环境基本达到一种平衡。当他们进入高校这个全新的环境,首先遇到的是与同宿舍、同班……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这样庞大而陌生的集体中,在朝夕相处的环境里,他们手足无措,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不免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这些摩擦自然会使得他们对自身或他人产生置疑,留恋从前的生活,抱怨现在的环境,抱怨一切不如意的事情……。

这种情感的矛盾,有些同学会通过交流、自我分析得出解决的办法。但不乏一些同学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绝对的自我,认为所有的不愉快都是别人的错误造成的,表现出孤傲自大;另一种则是绝对的自卑,认为自己的所有都不及周围的同学,承担所有错误的责任,但又无法解决,表现出沉默、自闭。这两种极端的人群都应是学生工作者特别关注的人群。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高考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然而经过严酷的高考筛选,大多数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带着对理想自我无法实现的茫然进入大学,面对陌生的专业,对未来社会角色的一无所知,使他们对之前的理想进行否定,对现实又无法接受,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发生的冲突,随之而来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未知与茫然,自我意识系统陷入了混乱。

三、新的自我意识系统平衡态的建立

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属于有生命的思维系统。所以,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和其他思维系统一样,也是以系统开放为前提的,自我意识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也是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换信息和能量的,如果没有系统环境的“能量”和“信息”输入,人的自我意识系统也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这种交换是个体的人独立地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能量”进行分析、思考、融汇,进行筛选,吸收整合有用的信息和能量,排除不利的无用的能量和信息,完成自我意识系统的更新代谢过程,达到平衡态。1996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学院派领导人普利高津教授在他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中指出,这种“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自组织现象”只能在“自组织系统”中出现。人的自我意识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系统,具有有序的自组织结构。这个自组织系统不接受外界发出的命令,系统的操控受个体大脑的思维来执行,除非自觉自愿,否则无法实现。

进入大学这个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新生的自我意识系统被大量输入新的陌生的信息,使系统内部达到空前的不稳定,只有自组织系统将输入的新信息和能量与原有的能量和信息进行交换,吐陈纳新,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维持系统的稳定和有序。这一新旧更替的过程,依靠新生自身独立完成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大学的学生工作者以成人的角色与之进行真诚的交流,扮演新生体外的大脑,将自身成熟的经历与经验与他们分享,协助、引导他们独立地思考自身的问题。只有在此基础上新生借助老师们的经验与正确的方法,独立地思考、分析,对自身的自我意识系统进行更新换代,达到新的平衡态。

大学学生工作者协助新生自我意识系统更新的进行,基本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通畅的交流桥梁。从事学生工作的班主任、辅导员等应多与学生进行真诚、贴心的交流,拉近与同学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信任感的产生是与学生通畅交流的重要环节。在陌生的环境,学生很难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只有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周围的人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才能让他们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人或事,并以信任的心理接受,进行分析思考,不断校正自我意识系统中的偏差。

2.责任意识的培养。刚入学的学生,他们都普遍认为,自己具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和生活能力。一旦受到挫折、遭遇逆境,他们立刻就会灰心丧气、寻求家长、老师的保护,而不是象一个他们所说的独立的人那样去面对问题,设法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不能批评、责备他们,而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去客观地分析事态,寻求解决的方法;教会他们去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人,才可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常说的:人应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我们祖先所说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当我们事事都从美好的角度来看待,常常发现周围人善良的一面,友好的一面;常常看到事物积极向上的一面。在这中阳光的环境中,人自然也有好的心态。只有拥有了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在遭受打击和挫折的时候保持自我意识系统的稳定。意识的稳定也就意味着乐观和坚强。

四、结语

初进入大学校园,从学习到生活很多问题等待去解决。如果没有健康稳定的自我意识系统为基础,他们的大学生活将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更甚者学生个体自身会出现心理的问题,导致无法完成大学的学业。

大学生健康稳定的自我意识系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尽快建立良好稳定的自我意识系统,是他们尽快进入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由中学过渡到大学角色转换的关键。这一环节是需要在短时间完成的。而新生自我意识系统的不断完善,则是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与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思源.试析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及其原因[J].厦门大学学报,1989,(2):138.

[2]傅建国.试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1988,(1):92.

College new Students Reconstruction of Self-awareness System

TIAN Guang

(Xuzho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 The so-called self-consciousness, that is individuals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condition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bjective world a ceremony. Including self-awareness of their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emotional experience, acts of intentio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gnition, feelings, evaluation and control. Early access to college campuses, from learning to life for a lot of problems to solve. If there is no self-awareness of healthy and stable system based on their university life will not be able to smoothly continue their own individual students What is mo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ill arise, leading unable to complete university studies.

高校新生安全教育概述 篇4

1. 部门简介 (公安机关及学校安保机构)

首先要介绍这一方面的常识, 让学生了解学校及周边的安全管理部门, 这样在事发之际, 学生知道应该找什么部门, 在什么地方, 以便公安机关和学校安保机构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解决问题, 使损失降低。

如长江师范学院就有重庆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团结派出所和长江师范学院保卫处。团结派出所共有7名同志:所长、政委各1人、民警2人。负责学校区域内的治安、稳定工作。保卫处共有工作人员24名 (其中有公安民警7名) :处长、副处长、科长各1人, 副科长2人, 处内设综合科、保卫科。保卫干部17人, 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保卫处下设组织:校卫队、“校园110”。团结派出所实行双重管理, 派出所、保卫处实行合署办公。李渡校区报警电话:72077121, 江东校区报警电话:87807398, 建涪校区值班电话:72028250。

2. 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

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远方, 对学院周边的情况 (包括治安状况) 不甚了解, 而且学生年轻气盛, 容易与周边的人发生冲突, 引起事端, 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有必要对新生进行学院周边治安状况的介绍。

如长江师范学院地处涪陵区, 共3个校区:李渡校区、江东校区、建涪校区。

李渡校区外围治安环境复杂, 学生夜间应按时回校。江东校区的周边治安环境较为复杂, 车流量大, 出校时注意交通安全。建涪校区处于涪陵城市中心, 外来人员流动量大, 重点防案件发生。

3. 新生入学安全须知提示

新学期到来, 为了使同学们有一个良好、安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校保卫处要求广大同学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自我防范, 因此, 要注意防火、防盗、防骗、防事故, 注重交通安全、禁毒, 积极参与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遵纪守法。

3.1 防火

首先是防火的注意事项: (1) 寝室内不私装、乱拉电线, 人离开寝室注意切断电源, 注意用电安全。 (2) 寝室内严禁使用蜡烛照明, 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热得快、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 严禁烧水做饭。 (3) 不要在宿舍及走廊焚烧垃圾。

其次如果发生火灾就应该: (1) 迅速报警。火警电话号码是“119”。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的路名、门牌号码、靠近何处、燃烧物质及数量、火势情况、有无被火灾围困人员。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号码。 (2) 积极灭火。初期火灾火势较小, 比较容易扑灭, 应积极采用各种方法灭火, 如使用就近水源、灭火器, 把可燃物移走等方法灭火。 (3) 迅速疏散逃生, 不要贪恋财物。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 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应弯腰降低身体高度尽量贴近地面。身上衣服着火, 要及时把衣服脱下或就地扑滚, 万不可奔跑, 否则火会越烧越大。居住在楼上的人被火包围时, 要想尽一切办法下楼或向外打手电、扔小物品发出求救信号, 千万不要冒险跳楼。 (4) 对受到火势威胁的物品要及时疏散到安全地点。 (5) 保护好现场, 维护好火场秩序,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火灾现场。

3.2 防盗

(1) 大量现金及时存入银行, 不要将身份证和存折 (卡) 放在一起, 不要以生日作为密码。网上查询、消费注意密码安全。 (2) 宿舍钥匙要随身携带, 不要外借他人。如有丢失要及时报告宿舍管理员。 (3) 外出或就寝时注意断好电, 关好门窗, 养成随手锁门的习惯。 (4) 拒绝推销人员并及时报告宿舍管理人员。 (5) 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提高安全和自防意识。 (6) 在食堂、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所不要用书包等物品占座位;离开座位 (如上厕所等) , 书包随身携带或者委托熟悉的同学保管。

3.3 防骗

(1) 不要轻易相信、“帮助”陌生人, 特别是对方有“借款”请求的, 慎用自己的同情心, 谨防上当受骗。 (2)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 不抽陌生人的香烟。不要将手机借给陌生人使用。 (3) 不随便约见网友, 网上不要暴露自己的隐私, 不窥探别人的隐私, 以防被敲诈勒索。 (4) 防QQ空间回贴发送虚假中奖信息骗取汇款。不法分子假冒“腾讯公司”名义, 通过QQ空间发送虚假QQ中奖信息。

3.4 防交通安全事故

(1) 校内行走时不抢行、不逆行、不骑车带人, 禁止骑自行车时抓住机动车辆尾随行进。 (2) 在市内道路上行走, 要遵守交通规则, 不与机动车抢道, 不突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栏, 过街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不闯红灯, 不进入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区域。 (3) 不要乘坐没有安全保障的“黑巴”、“摩的”等, 乘坐火车、轮船、飞机时必须遵守车站、码头和机场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4) 发生交通事故时要及时报警、保护好现场、控制好肇事者和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等特征。

3.5 禁毒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毒品是全球性公害, 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它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社会安全。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 (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和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6 外出注意事项

高校新生军训方案 篇5

二.军训纪律与要求:

1、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军训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按质按量完成训练任务。

3、操练时,要听从教员的命令,严格遵守纪律。

4、没有特殊情况,不准请假;如请假,需报班主任、系总支书批准,报军训团办公室备案(军训团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如有不适宜军训的疾病(尤其心脏病)应主动报告班主任,以确保军训安全。

5、遵守作息制度,不得迟到、早退;迟到或早退一次批评教育,二次提出警告,三次作旷课处理。

6、凡是集体活动都要整队前往集合地点,服装要穿着整齐。每次训练集队,各排要有自己的口号或军歌(11日开始检查,作为先进排推选条件之一)。

7、宿舍内务、卫生必须按照军训要求做到干净、整齐,军训团办公室每天组织人员进行检查评分。

8、每位学生都要认真写一份军训体会(1000字),每个排从中选出三篇优秀的军训体会交到连队,连队汇总后交到军训团办公室;个人还要填写“军训鉴定”,以便存入档案。

9、班主任每日无课时要到军训现场,配合官兵做好军训工作,每天将本班军训情况等如实记录在“军训考勤表”上。班主任考勤由各系负责,军训结束后将考勤表汇总学生工作处。

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探析 篇6

[摘 要]高校班主任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其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具有挑战性。应用学科的青年教师担任这一工作面临着经验缺乏、定位不清、时间冲突等问题。高校班主任作为大学生的直接教育和管理者,其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及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高校青年班主任必须做到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具有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在工作中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具有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时代进步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 青年教师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05-02

班主任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青年教师应做好班主任工作,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感受学校关怀并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习惯。笔者作为一名高分子加工工程学科的青年教师,结合本人担任新生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探索相关的处理方法。

一、应用学科青年教师担任高校班主任面临的问题

(一)经验缺乏

刚刚迈出校门的应用学科的青年教师,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科研工作,几乎没有教学和带班经验,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管理培训,甚至自己还处于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过渡之中。这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想通过摆架子、装腔作势来建立所谓的“威严”,结果导致学生不信任、疏远班主任;二是和学生过度的拉近距离而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结果反而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找准自己的定位、合理处理师生关系,是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

(二)多重角色

大部分应用学科的教师承担的都是专业课的讲授工作,而这些专业课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学年。虽然没有承担基础课的任务,但班主任却承担着帮助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活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协调学校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多重工作。对于大一新生而言,由于班主任不是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不在同一个校区、班主任与自己年龄差距比较小等因素,学生会感觉高校班主任不像自己熟悉的“班主任”,从而对班主任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此外,由于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于年龄较长、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家长来说,他们对班主任这样的“小年轻”缺乏信任感。如何给予学生和学生家长足够的信任感和专业印象,是应用专业年轻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三)时间分配

高校班主任工作内容繁琐,往往身兼数职。[1] [2]首先,作为专任教师,班主任在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基本教育理念,完成教学任务。其次,作为青年科研人员,班主任要追踪学科前沿,踏实实验,发表科研论文,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同时,作为班级建设的组织者,班主任要了解所在班级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提高班级凝聚力。由于高校应用学科班主任在学校需同时扮演几种角色,如何协调时间和精力问题同时满足不同的角色期待是应用专业年轻教师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二、应用学科青年教师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一)诚做“益友”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8~23岁之间,这一时期是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从心理上说,此时的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他们心理上表现出一些矛盾与疑惑,容易走极端。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1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9%~10%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近几年来,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大学生自残、自杀、杀人等事件在中国高校呈上升趋势。[3]因此,作为高校班主任,首先要帮助新生建立积极正面的人生观,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适应大学的生活。青年教师可以借助年龄差距小的优势,首先从朋友做起,和学生平等、真诚地沟通、交流。当学生遇到生活、学习、情感或其他问题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并且要帮学生保守小秘密,建立师生间的信任。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遇到情感问题,在陌生环境中又不容易找到倾诉对象,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并且经常通过班干部了解学生的情况。笔者曾在带大学一年级的一个班级时,发现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学生有段时间情绪低落,且不愿与人交流。笔者了解情况后就常去这位女学生的宿舍坐坐,先了解她生活是否适应以及平常学习的情况,慢慢熟悉后再和她促膝长谈,最后终于了解到她是因为一些情感问题和家中的特殊情况而情绪低落。了解到原因之后笔者以朋友和大姐姐的角度去安慰她,终于她打开心扉向笔者哭诉,从而发泄出心中的郁闷。

现在是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是“90后”的学生,他们习惯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与人交流,班主任也一定要有效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了解学生所做所想,并且通过网络平台和学生真诚交流,排忧解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建设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二)学做“良师”

在做“益友”的同时,青年班主任一定要明确定位,使自己成为班级的核心,在班中树立威信。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明白教师这一职业有两方面,一是“言传”,二是“身教”。在平时的生活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说偏激、消极和不得当的话,不做损害集体利益、有违道德规范的事。同时,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努力进步。

其次,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品德培养工作。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思想教育既是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班主任要了解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肯定成绩好的学生,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同时也要关怀成绩中等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鼓励。此外,班主任应该找机会与贫困生交谈,帮助他们消除因经济困难而引发的自卑、焦虑等情绪,使其融入班集体大家庭中。[4]班主任应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大学生行为规范。同时,作为班主任,应及早让学生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活与人生目标,想继续深造的应准备考研,准备就业的则要加强能力训练,这样有利于班主任以后有针对性的管理与监督。

班主任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在班上建立良好的学风。青年班主任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例如重视课堂学习、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等。上课出勤率是良好班风的具体体现,为此,作为班风建设的重点,应及时掌握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及时了解缺勤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与之谈话;应尽可能的走进学生基础课课堂听课,并与任课教师配合,有效地促进部分学生的学习。对于需要培养就业能力的学生,班主任应结合自身经历和经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科研活动或社会实践,使该部分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收获,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有志考研、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早协助学生选择报考的学校、专业方向,引导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有目的学习,积极扩大知识面,让班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就有目标的学习、有追求的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

三、结论

总之,高校班主任作为大学生的直接教育和管理者,其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及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高校青年班主任必须做到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具有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5],在工作中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具有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时代进步需求的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明珠.谈专职教师担当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定位[J].时代教育,2011(10).

[2] 万爽.浅谈当前如何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J].理论观察,2013(12).

[3] 李达军.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36).

[4] 濮永仙.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探索与实践[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5] 赵杰.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其重要性[J].师资建设,2014(7).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14-12-17

[基金项目]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QNJJ2012-30)。

高校新生班级集体建设 篇7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办好高校, 教师是主体, 管理是关键, 班级管理则是整个高校管理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目前一部分教育工作者, 对抓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有一种模糊认识, 认为大学生已有较多的知识和较强的自管能力, 无需下功夫去抓班级管理, 最多在宏观上管管就足够了。然而无数事实充分说明, 当前抓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一) 班级需要规范管理制度

在班级制度中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班干部, 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 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或教师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错误行为;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 监视同学不违纪和不犯错。这种管理方式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 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情感和态度被整齐划一的群体要求所取代,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 根据班级情况而设定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二、班集体凝聚力的聚集

2010年12月份北京教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北京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意见》特别强调高校内目前唯一能够覆盖全体学生的组织形式是班集体, 同时它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所以目前高校班集体建设要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为核心目标。

(一) 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高校中开展任何形式的工作都离不开班集体, 班集体是大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 也是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大家庭。有相关调查表明, 高校学生的学风建设和身心健康发展与班级凝聚力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事实证明在班级凝聚力高的班级中, 同学之间的相互支持较多而恶性竞争明显减少, 这样的环境对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此外, 班级凝聚力直接关系到优良班风、学风以及校风的建设。具有高凝聚力的班集体, 可以给班级成员提供重要的社交平台, 为学生形成社交支持网络,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班集体成员间的态度和行为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久而久之, 对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新形势下, 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 高校中普遍实施学分制、社会活动大量增加, 由于班级成员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性日益加大, 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就越来越少, 无形之中班级就成为越来越松散的集体。虽然绝大数大学生主观思想上都希望自己的班级团结融洽, 温暖且有凝聚力, 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对自己的班级并不满意, 而且对于活动的实际参与度也并不高。同学会埋怨班级没有活动, 但班级组织活动, 同学们的积极性却并不高, 这是非常矛盾的两个方面, 值得关注。

三、高校班集体文化的建设

在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出现大学班级观念淡化的现象, 新时期大学班级文化更加自立、自由、多元化, 良好的大学班级文化构建的具体措施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创造条件和机会, 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深究的一个课题。

(一) 设立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 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应该有集体的奋斗目标, 这是班级的理想, 也给班级体前进指明了方向, 通过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 可以使得班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步产生梯次激励效应, 从而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制定目标时应具体细化, 可以结合各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逐个分析, 量身定制, 制定出适合本班发展的奋斗目标。同时, 在努力向班集体奋斗目标靠近的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集体成员的积极性, 使大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只有全体班集体成员共同努力了, 班级的共同目标才能够实现, 这个过程会充满荆棘坎坷, 但是他们共同经历, 共同努力奋斗, 最终分享到集体的欢乐和幸福, 从而就会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而且这种感觉会刻骨铭心。例如, 在各大高校每年举行的学生运动会中, 每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都是要在本次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落实到个人, 就是每个队员在近期根据自己的强项有目的地自觉训练,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然后通过选拔产生运动员, 这样队员们不仅为自己的身体和荣誉而锻炼, 更是为集体的荣誉锻炼, 他们更加有积极性。

(二) 设计班级活动

班级是大学生进行学习、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中介, 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可以不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收获文化科学知识和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班集体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平台, 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和沃土。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班级活动, 比如开展班级形象设计活动, 将形象松散的集体, 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 构建班级的价值观和班级精神, 给自己的班级做好独特的标签, 形成自己的特色, 明确共同的追求目标, 如制定班训、创作班歌、设计班徽、设计班级网页等。

总而言之, 高校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是学校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高校班集体建设理念的逐步深入, 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 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 应该从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体系、实践范围三个方面着手, 增加高校班级集体的具体执行项目就更加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朱新华, 张山, 南守宇.以班集体为载体, 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思想教育研究, 2009.

[2]王斐, 袁丽敏, 孙静.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浅探——依恋理论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3]海国化.积极建设班级文化, 构建学生精神家园.中国教育学刊, 2008.

四川移动真情服务高校新生 篇8

8月31日是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开学的第一天, 清晨5点的阳光照耀着一群忙碌的移动人, 他们在校园、火车站、汽车站和高速路口搭起整齐的迎新帐篷, 张贴好醒目的迎新标识, 隔离出新生休息区, 准备好迎新物品……6点40分, 火车站迎来了该校第一批新生。此时, 天还未大亮, 身着亮丽“动感地带”T恤的移动志愿者显得格外醒目, 他们热情地为刚下车的学子引路、搬运行李, 并向新生发放避暑药品、饮用水, 提供免费报平安电话。为了让新生更方便地与家人、朋友联系, 他们耐心地向学子们介绍“动感地带”资费套餐、学生购机、新生存送礼包等优惠政策, 让远道而来的学子们体会到“家”的感觉。

据了解, 由于各大高校开学时间不统一, 自8月中旬校园迎新工作开展以来, 奋斗在迎新一线的四川移动人每天早上5点就赶到现场开始一天的工作准备, 晚上忙完通常都是10点了。工作最繁重的是移动公司网络部的通信保障人员。为保障校园迎新期间的通信畅通, 网络部人员早在三个月前便提前展开校园通信专项工作, 通过基站建设、优化扩容、增补AP等方式, 保障高校新生在语音通话、手机上网、宽带上网等方面的通信需求。网络维护人员更是24小时轮流驻点, 实时进行网络故障响应和处理。

高校新生党建工作思考 篇9

1 新生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新形势下, 高等院校的新生党建工作还有着一些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

1.1 新生入党申请比例下降

我们对本校近几年新生申请入党情况进行了统计, 总体申请入党的比例还算乐观, 都保持在70%以上, 但是已明显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信仰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青少年学生, 非常容易受到一些诱惑力强的错误思想影响。使他们对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的认识有了动摇, 甚至对国家的发展失去了信心, 所以有部分同学在入学时就有非常明确地不想申请入党的想法。其次, 有一些同学入党动机不端正。有些是家长要求提交申请书, 有些是为了将来能够更方便找工作, 还有些是为了将来的发展等等。这些同学虽然在入党前会积极工作, 学习努力, 但是一旦入了党, 就会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根本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2 高中党员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数高中对学生党建工作比较重视, 通过党员材料统计, 发现高中党员大部分都集中在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份。入党是一件十分严肃、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事情, 必须要严格地按照规范和发展程序来进行。但通过调取新生党员档案、与学生谈话等方式, 发现有一些新生党员存在发展程序不规范、党建材料不齐全等现象。如:入党时年龄还未满法定的18周岁;高中毕业前突击入党、大部分高中党员入党时间都集中在六月份;甚至有一部分是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被入党”的;弄虚作假, 其他人代写入党申请书、志愿书。这样发展的学生党员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考察和考验, 质量和真正通过严格程序培养起来的党员相差甚大, 所以大部分新生党员并没有达到一名党员应有的标准。

1.3 党建工作教育内容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新生党支部多以辅导员作为党支部书记, 每两周一次组织生活。但组织生活的教育内容缺乏创新, 形式多是说教, 过于单一, 根本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很多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往往是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安排, 学习党在每个时间段的不同的重要方针政策文献, 大部分都是念文件、读文章, 学生党员也大多只是形式上的参与, 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先不讨论这种教育能否将理论真正教给学生, 空洞无物的理论一旦碰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 根本不能指导学生党员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慢慢地, 党员对组织生活就失去了兴趣, 甚至产生厌倦感。

2 加强新生党建工作的举措

针对目前新生党员的现状和新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在充分掌握高中党员基本情况及学生需求的基础上, 要结合手中握有的教育条件, 通过广泛调查实践, 对新生党建工作进行了探索创新, 教育形式上不拘泥于单纯的理论讲座、分组讨论, 要以培养党员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为目的, 鼓励新生党员到校园外边去, 走向社会, 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在对高中党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 探索长效机制, 使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多总结, 得出以下几点:

2.1 加大宣传党的基本理论, 激发学生入党的积极性

大一新生在进入学校后, 结合新生入学教育, 及时地向学生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 激发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在军训期间, 就组织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 开展以小班为单位, 以学习党章为主题的团支部活动;以年级团总支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党的根本性质、理想宗旨、最终奋斗目标等内容的教育, 向学生详细介绍入党流程及如何书写入党申请书, 并指导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一名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 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所以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发展学生入党最重要的一环。首先, 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其次, 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 在活动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生活的宗旨, 并最终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总之, 高校新生党建工作一定要按照“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的基本原则, 不断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和素质。

2.2 狠抓高中党员基本素质, 培养成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开学后成立基层党支部, 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 选出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的高中正式党员作为支部委员。一个作风好、战斗力强的党支部, 党支部书记起着灵魂和核心的作用, 支部委员起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 一定要提前就选好学生干部, 在军训期间就给与其足够的锻炼机会, 不断考查。在上岗前加强培训, 明确每一名委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在党支部的活动中不断加强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党性修养。并且对高中党员提出明确的要求, 让其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方向、站稳立场,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敢于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并影响身边的其他同学。鼓励学生党员把集体学习和自学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高中党员的基本资源, 注重培养过程、注重日常考察、注重党员质量, 把党支部建设工作作为高校新生党建工作的重点, 做到学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确保党员质量, 加强预备党员转正后的培养教育, 推行普通同学监督机制, 让高中党员在行动上表现出良好素质并展现给广大同学, 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成为一名合格中国共产党员。

2.3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增强新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新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需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 可以通过学生时事演讲、党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形式, 开展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的学习, 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活力和感召力;比赛的内容不用过于局限, 既可以是党的理论知识, 也可以是高校新生在日常校园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或是近期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组织生活不光可以在室内、在校园内开展, 也可大胆鼓励学生组织社会实践, 只有真正实践过, 才能把知识转换成自己的思想和理论。

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中, 组织新生党员去参观一些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农村党委等基层组织进行体验式学习。加大党支部网络载体建设, 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优势, 加快新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并提供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的QQ群和博客, 开设网站学习党的知识和先进思想, 将网络建设成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

结束语

总之, 大一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最重要的一环, 把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提高高中党员基本素质、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将上述的思考应用到高校新生党建工作中, 将有利于把高校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近年来, 高校越来越重视新生党建工作, 大一党建是大学四年党建工作的基础, 把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提高高中党员基本素质、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新生,党建

参考文献

[1]麻会存.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6 (2) .[1]麻会存.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6 (2) .

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篇10

随着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入学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固化的重要教育内容。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新生入学教育在方法和手段都需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因此,明确新形势下入学教育的任务、掌握入学教育的特点、充实入学教育的内容十分重要。由此,近年来,我们在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大学生活的教育管理的同时,狠抓入学教育第一关,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广深度、力度上下工夫,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引导学生健康扎实地迈好第一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意志品格投身大学生活中。

一、明确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做好入学教育工作的前提。

新生入学教育是对新生在入学后集中一段时间开展的适合新生特点的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系部,了解专业,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学校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教育与被教育的特殊关系,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学生初步确立与大学生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尽快完成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为实现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军训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我们以新生军训为载体,将新生入学教育的诸多活动与军训活动巧妙穿插,有机结合,使入学教育呈现出紧张、充实、富有成就的显著特征。

二、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找准入学教育的切入点,全方位、大容量的入学教育使新生成功过渡到大学生活。

1.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坚持国防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统一,教育学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无防不立,有国才有家”的道理,每个大学生都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是履行公民义务,担任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表现。军事训练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也是必修课。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军训说到底还是对学生进行爱自己的学业、爱自己的学校的教育,使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进入新的集体后,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为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集体做出积极的努力。

2. 法律、法规教育。

严格地说,我们仍处于社会大格局的转型期,当商品经济大潮铺天盖地卷来时,人们的道德素质、法规观念提高的相对滞后似乎不可避免,这也包括我们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增强法纪观念是当前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看事实、听道理,强化法律意识,认真学习校纪校规。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法规、法纪的学习和运用,不仅是保护自我安全,也是维护社会秩序,最终促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并能明是非、辨善恶,勇于和不道德现象、违法乱纪的现象作斗争。

3. 文明习惯的教育。

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而中学阶段“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以升学教育为主体,甚至全部目标的实现,致使有些学生养成多种不良行为习惯,不诚实、早恋、自私、懒惰甚至偷窃等,人为地拉大大学生形象与中学生实际的落差,使新生教育以致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背上沉重的“补课债务”。我们抓住军训活动这个契机,努力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友爱互助的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等。对于第一次远离家门到陌生环境学习、生活的新生,及时给予指导。带领他们熟悉和了解与其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医院等场所及有关管理规定,具体指导他们使用学习、生活设施的方法,组织他们观摩军营、高年级学生的衣食住行;高度关注和关心困难学生,在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宣传国家及学校对困难学生的有关资助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鼓励他们通过刻苦学习勤工助学活动,尽量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特点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4.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后,不少新生的心灵世界交织着理想与现实、优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等矛盾,存在着不少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喜怒无常、自暴自弃、消极悲观、表里不一、自恃清高、妄自菲薄、逃避现实等。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也是学生终生教育的一项艰巨、细致、具有艺术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治“本”的重要工程。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员、举办心理讲座、开设选修课等形式,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个别谈心、教育,经常与新生进行交流,尽快使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为自己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思考、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学会认真处理好人际关系,热爱、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建立起对他人、对集体的良好关系和信任感。

5. 教育实施体系。

(1)组织形式统分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丰富,教育的对象也各有特点,因此需要采取集中统一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例如对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转变思想观念的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适应教育等。我校采取全校集中统一教育;对专业思想、专业认识教育等则按专业相对集中分散组织教育,也需要分班、分宿舍乃至于分个人进行分散教育。只有通过统分结合的教育组织形式,才能高效、全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2)教育、管理结构条块结合

教育入学教育的实施涉及学校各管理层、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大教育、管理、服务人员都要尽其所能、各负其责。我校已形成了由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专职辅导员和社会力量组成的立体化的教育管理网络,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生编办一旦确定,我们的校领导、系领导、职能部门的领导随即明确蹲点班级,亲自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线,与学生促膝谈心,做学生慈祥的长辈、严格的师长、知心的朋友。根据几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因为他们生活在新生的身边,他们的言传身教往往更让学生接受,他们是学生教育、管理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3)教育过程的远近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轰轰烈烈,富有成效,甚至会使人倍感兴奋。但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而且良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完美的结局,这就要求我们清醒地面对一个老话题。如何保持入学教育的强劲势头,巩固入学教育的积极成果,使得阶段性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暂时的积极状态转化为永久的自觉习惯。学生从新生过渡到“老生”,不只是时间、资历的变化,措施不力,教育管理不到位,很可能是一次人品的滑坡、教育效果的倒退,因此,各级领导、各方面的管理力量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形成了“持久战”的牢固意识,信心不减,热情不减,力度不减,学生的教育、管理、培养工作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张力。随着入学时间的不断推进,管理措施不断完善,教育手段不断丰富,各种活动也有序展开,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密切注视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各种问题,加以批评、教育、引导。把所有工作都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宗旨上。

三、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为做好入学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对学生工作人员而言,了解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的特点,直面他们的积极热情和消极困惑,恰如其分地把握学生心态,科学合理地实施思想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到教育方法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说服教育在新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座谈、讲解、介绍、分析等形式使新生了解其中道理,这对他们转变观念、消除疑虑能起到良好效果。同时要严格按照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对违纪现象要严格批评,以严明的纪律凝聚新生群体,是学生从入学校一开始就在耐心说服和严格教育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正面激励与及时疏导相结合。

对新生的教育要注意以激励式的正面教育为主,善于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因素,唤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内在精神,并转化为主动的行为。但新生毕竟处于一个由于环境、角色转变而造成的心理情绪不稳定时期,这就要及时细心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多指导,多启发,消除引起不良情绪行为的种种因素,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行为方式。

3. 个别指导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对新生入学教育要多以集体教育为主,通过多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活动,凝聚学生思想,消除各种困惑。

同时对于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重视。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家庭生活困难或个性突出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要给予真诚的关心,对于他们的疑惑与困难应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使他们尽快放下包袱,跟上集体教育的节奏。

4. 以情动人和关心帮助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富有艺术性。在实施教育的同时,向教育对象输入感情,在双方感情交流与共鸣中,把教育转化为对学生的热爱、真诚、关心、尊重、理解,使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对新生的生活、思想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深入宿舍了解他们的苦恼,共同探讨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热情地解决他们入学后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通过教育与情感的沟通和自身行为、人格力量的影响,凝聚新同学的情感促使其尽快摆脱离开家乡的陌生感,尽快熟悉集体和同学,这种无形的教育最能抓住同学的心,激发他们对校园新生活的渴望与认同感。思想得到启迪,心理得到调试,行为受到约束,这本身就是对教育的强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强化式的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功能,激发起行为实践的自觉。也只有当外在的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入学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5. 新生入学教育为刚刚步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高校新生 篇11

高校禁令,新生与电脑无缘

今年大学入学的新生和往年出现的最明显的不同,在于这些新生随行的行李中少了一样过去几年人人都会带着的装备一电脑!出现这样的改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些高校针对大一新生出台了一项新的规定,在新生收到入学通知书时得到的《入学指南》中明确表示新生将禁止携带电脑或者是笔记本电脑进入校园。

出现这样的禁令的原因,与当前大一新生的生活状态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大一新生对电脑的认识不足,一般在拥有电脑之后,电脑的用途仅仅当成了游戏机或者是影碟机在使用,或者是当成了上网娱乐的工具。电脑的学习作用被弱化,同时变成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大一新生往往自制力不够造成沉迷现象,以至于学习成绩无法跟上进度,于是,很多高校纷纷出台了类似的规定。禁令之下,网吧商机何在?

尽管学校禁了电脑,但是大一新生对电脑,尤其是对网络的渴求是非常强,因此,高校周边的网吧理所当然的就成了这些没有电脑的大一新生的首选之地。

大一新生到网吧的目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娱乐。网吧目前提供的资源是一大批新生所感兴趣的。从目前已有的调查数据来看,的确有很多网吧从中获益,但在这其中,有两点必须提醒各位网吧业主在经营的过程中注意。

一是网吧的道德责任。学校禁止电脑,目的就是在大一期间逐步培养新生正确认识电脑和网络,而不是一上来就因为放得太开而失去控制。如果没有限制,这个时期的学生形成网瘾的可能性很大。尽管网吧的社会道德责任问题还没有一个公论,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公众服务单位,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提醒大一新生的上网时间,适当的限制监管不仅对网吧品牌的建立有好处,良好的口碑也能为网吧带来更好的人缘。

另一个问题则是网吧后续服务和客源的建立。众所周知,网吧的氛围和内容资源是教育网络或者是寝室电脑所不具备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自己有电脑的学生也愿意到网吧上网的原因。如何盘活这类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客源群,就是网吧可以利用这条禁令的地方。如果网吧经营者能够适当的提供大一新生优惠上网政策,或者是大一新生的基础上网指导,那么相信这能够在大一新生的心目中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而这就是网吧赢得后续客源的人缘牌。

高校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浅析 篇12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政党。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巨大考验, 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后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不小的冲击。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一项战略任务, 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与时俱进, 重视大学生群体, 在大学生中发展优秀党员, 培养精英, 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入党启蒙教育的方法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成为社会人的过渡时期, 是青年人进入社会前专业定型、思想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而言, 做好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 为党培养精英, 瞄准青年人大学阶段, 是党建工作的宏伟目标。

1. 围绕一个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它是广大劳动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 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广大劳动者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动方式。[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入党启蒙教育, 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 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各种渗透与侵袭, 增强民族责任心, 树立正确是非观、荣辱观, 勇于担当, 勇于奉献, 有很高的素养, 忠诚于祖国, 忠诚于党, 忠诚于人民, 步入社会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的一代精英,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2. 开展“三大课堂”教育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大课堂, 自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这里所讲的“课堂”, 不是常规教学的狭义课堂, 而是多种形式的广义的“课堂”。“三大课堂”的主旨内容分别是中国近代史教育大课堂、中国共产党党史大课堂、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大课堂。

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迫切要求。[2]

(1) 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应开展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教育。这是由于许多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不甚熟悉, 在中学期间他们为了应付升学, 只死记硬背过相关知识, 但国情观念淡薄。开展这个课堂教育, 能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 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参观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和听专家讲座、革命老前辈作报告的形式开展教学。

(2) 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应开展党史教育大课堂教育。本课堂学习目的是让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90后”大学生大都是在呵护与关注中长大的, 他们大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青年。开展党史大课堂教育, 就是让“90后”大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党的历史,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 从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永远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维护党和国家利益。本阶段主要通过参观党史、校史馆和专家讲座、社会精英作报告的形式开展教学, 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爱校情感。

(3) 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应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大课堂教育。主要是使受教育的学生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是大非问题。从古至今, 有许多仁人志士怀着拯救世界的雄心、善意, 创立了各种学说, 推进社会进步, 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 才是人类得以全面发展, 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学说。本阶段主要通过思想与经验交流论坛、知识竞赛及社会调研等形式开展。

参考文献

[1]谢晓娟, 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课后记下一篇:脑静脉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