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通报

2024-10-16

风险预警通报(通用5篇)

风险预警通报 篇1

201年全年, 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预警系统 (RAPEX) 共发布37例鞋类产品通报, 其中涉及我国鞋类产品25例, 通报数量同比下降56.90%, 降幅高于2011年欧盟鞋类产品通报数量同比下降幅度。通报的鞋类产品分为成人鞋和童鞋两类, 成人鞋19例, 占通报总数的51.35%;其中童鞋已成为高通报率产品, 通报数量占RAPEX系统鞋类产品通报数量的60%, 且覆盖RAPEX系统鞋类通报的所有项目。

有害化学项目成为通报的主要原因

欧盟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通报预警系统 (RAPEX) , 是欧盟于2001年依据《欧盟通用产品安全指令》 (2001/95/EC) 修正案而设立的, 主要用于欧盟成员国的市场监管机构及欧盟委员会互相通报在欧盟市场上发现的相关危险产品信息, 信息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品牌、危险类型和处罚措施等, 每周通报一次, 通过统一的平台告知消费者该产品潜在的或已经产生的健康与安全风险。

纵观2011年RAPEX发布通报的鞋类产品, 总体通报数量虽明显减少, 但从通报项目上分析, 有害化学项目不合格占八成, 已成为通报的主要原因。与2010年相比, 通报的有害化学项目富马酸二甲酯、禁用偶氮、增塑剂数量都有明显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六价铬项目通报数量比上年大幅增长, 由1例增至16例, 增长幅度达16倍级。相比之下, 镍、甲醛、苯乙酮/二苯基丙醇三个有害化学项目和安全防护鞋防护功能都无通报。童鞋小部件通报仍是高频率通报对象。从通报鞋的种类来看, 皮鞋通报占到了七成, 其中涉及中国出口鞋类8例, 占通报量的61.53%。通报发布国新增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通报8例, 德国5例。到目前为止, 未见保加利亚对六价铬项目立法报导。

另外, 2011年又新增了两个通报依据新标准:一是关于轮滑鞋的EN14120;二是西班牙关于童鞋物理安全的UNE40902。物理安全方面又增加了轮滑鞋的安全使用说明这一新项目。

鞋类通报项目成因分析及应对

通报中与鞋材本身有关的项目, 控制好源头, 即可规避风险。像禁用偶氮作为欧盟通报的老项目, 与染料成为有关, 涉及鞋材有真皮、纺织品及革类材料。选择合格供应方, 采取进货验证, 加强检测, 特备关注深颜色和新颜色材料。主要涉及童鞋的增塑剂亦是如此。但鞋类有害化学项目中六价铬和富马酸二甲酯成因较为复杂, 既与鞋材有关, 还与加工过程有关。

铬鞣皮革的六价铬控制仍是国际性难题。鞋类产品六价铬超标材料均为皮革, 皮革加工过程中铬粉的质量、鞣制工序pH值、中和还原剂的使用、不饱和双键的加脂剂的使用均可能导致六价铬的产生;皮革后整理、仓储、鞋子加工及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太阳光、紫外线、高温等因素也均有可能导致六价铬的产生。因此为了彻底杜绝六价铬, 有关专家建议鞋企采用植物鞣皮革, 若继续使用铬鞣皮革必须通过加强皮革供应方评定、科学设定皮革进货检测方案、注意仓储和加工过程控制等办法进一步加强六价铬控制。

富马酸二甲酯可能来源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成品鞋鞋盒中放置以富马酸二甲酯为有效成分的防霉产品, 如防霉片、防霉纸、干燥剂;二是加工过程中喷洒以富马酸二甲酯为有效成分的防霉剂;三是使用湿法工艺生产的合成革, 部分合成革生产企业为了防霉, 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富马酸二甲酯。鞋企往往关注较多的是防霉产品的富马酸二甲酯, 而忽略了加工过程中喷洒的防霉剂和合成革中富马酸二甲酯的风险。

对于富马酸二甲酯项目安全控制上, 可以通过选择不以富马酸二甲酯为有效成分的防霉产品, 加强防霉剂、防霉片、干燥剂等防霉产品和合成革进货检测, 更加关注加工过程中喷洒的防霉剂和合成革中富马酸二甲酯的风险。

在物理安全项目上, 主要是童鞋小部件和滑轮鞋的安全使用和防护说明。童鞋小部件易脱落或边缘锐利, 存在儿童吞噬窒息或划伤隐患。针对小部件自身容易断裂和鞋体连接方式问题, 如粘贴不牢、缝制但针数不够等问题, 为此, 检验检疫部门建议鞋企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EN71和西班牙的UNE40902标准掌握;二是加强设计验证, 从源头控制小部件脱落和边缘锐利问题;三是选择合适牢固的连接方式;四是把小部件列入日常检测项目, 加强小部件拉力和边缘锐利检测。轮滑鞋的安全使用和防护说明项目上, 则要求滑轮鞋企业应加强EN14120的学习, 严格按该标准要求组织生产, 并制作和提供安全使用和安全防护的说明。

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欧盟与中国监管机构的合作正在不断改善, 并在产品可追溯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既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保护欧盟消费者不受危险产品伤害。有关专家建议各企业要时刻关注产品相关法规更新, 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同时关注欧盟RAPEX信息, 及时对产品出口尤其是童鞋进行自检, 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风险预警通报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切实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维护学校信息系统及网站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上级有关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工作应遵循“及时发现、科学认定、有效处置”的原则,通过建立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机制,对风险进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止和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确保信息网络的畅通和安全。

第三条本办法中所包含的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工作的内容指信息网络技术安全事件和安全隐患。

第四条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工作由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

第二章监测机制

第五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通过网络监测设备对全校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含通信线路状态、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和网络基础服务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六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通过技术手段对全校信息系统和网站进行安全监测及防护,监测内容主要包含弱口令、信息泄露、服务器及信息系统漏洞、恶意攻击等各类网络安全隐患。

第七条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各单位网络安全员负责对本单位信息系统及网站开展日常安全检测。检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信息系统和网站有无异常情况;

(二)账号密码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弱密码,重要业务系统是否定期更换管理账号的密码:

(三)服务器重要数据是否定期进行备份;

(四)是否定期对服务器操作系统、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第三章预警机制

第八条网络安全预警信息来源以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机关以及国内外安全组织发布的网络安全威胁信息为主。

第九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汇集可能对我校网络安全产生威胁的有关网络安全信息,在进行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制定解决方案,及时在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主页“网络安全”栏目中发布。

第四章信息通报机制

第十条各二级单位网络安全员为本单位信息通报联络员,负责信息的上传与下达。网络安全员若发生变更,应及时将变更后的人员信息报送至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备案。

第十一条信息通报内容的来源主要包括上级有关部门通报的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自主监测发现的安全问题。

第十二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通过协同办公将安全通报发送给责任部门网络安全员,责任部门根据通报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整改并撰写整改报告,整改报告加盖公章后报送至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复核整改情况,向分管校领导汇报,根据需要向上级部门报送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信息通报实行24小时联络机制,各单位网络安全员应保持通讯畅通。发生安全事件或发现需要紧急处理的安全隐患时,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可先电话通知,后通过协同办公发送。

第十四条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部门应当按照流程及时且如实地报告事件的有关信息,积极完成整改工作,不得瞒报、缓报。

对岀现瞒报、缓报、漏报和整改不力等失职情况,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将视情节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责任。

第十五条各单位检测到本单位网站或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件时,应及时向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报告,避免事态扩大。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风险预警通报 篇3

TBT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布消费品法规修正提案

G/TBT/N/USA/393

据设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WTO/TBT通报咨询中心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2008年5 月19 日发布了G/TBT/N/USA/393号通报。标题:加利福尼亚州消费品法规修正提案。该委员会提议修订关于来自消费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的规则。增加并修改产品种类定义,并规定适合于多种类的新的或较低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该修正提案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提意见截止日期: 2008年6月26日。

加拿大拟制定关于烟草制品信息法规修正提案

G/TBT/N/CAN/243

加拿大卫生部2008年6 月5 日发布了G/TBT/N/CAN/243号通报。标题:烟草制品信息法规修正提案。涉及香烟、烟草、丁香香烟、烟叶和烟丝卷。该烟草制品信息法规规定了在加拿大零售的烟草制品上必须显示的信息要求。该法规修正提案拟批准日期:在加拿大官方公报第I部分公布之后18个月内。拟生效日期: 将在批准之日生效。提意见截止日期: 2008年8月14日。

美国提议修订其关于人用处方药品和生物制品标签要求

G/TBT/N/USA/394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2008年6 月2 日发布了G/TBT/N/USA/394号通报。提议修订其关于人用处方药品和生物制品标签要求的“特殊群体使用”部分的 “妊娠”、“分娩和生产”,以及“哺乳期母亲”分项部分的形式和内容的法规。该修订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提意见截止日期: 2008年8月27日。

欧洲共同体拟将五种活性物质包括在肯定列表中

G/TBT/N/EEC/197

欧洲共同体欧盟委员会2008年6 月2 日发布了G/TBT/N/EEC/197号通报。拟修订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98/8/EC,分别将水合三氯乙醛、磷化铝、溴敌隆、茚虫威、噻虫啉作为一种活性物质包括在欧共体活性物质肯定列表中,这些物质可以在生物农药产品中使用。该修订拟批准日期为2008年9月1日。拟生效日期为2008年10月1日。提意见截止日期: 自通报日期起60天。

日本拟对镍化物等物质的使用制定相关条例

G/TBT/N/JPN/255

日本厚生劳动省2008年6 月2 日发布了G/TBT/N/JPN/255号通报。标题:《工业安全和健康法》执行令,以及有关镍化物(羰基镍除外)、砷和砷化物(三氧化二砷、砷化三氢和砷化镓除外)的相关条例的修正案。日本政府正在强制实行必要的措施,对上述物质及含有这些物质的制品,诸如在制造或处理所覆盖的产品中安装密封系统,以防止对人员健康的损害。该修正案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提意见截止日期: 分发之后60天。

越南拟制定关于玩具安全的国家技术法规

G/TBT/N/VNM/2

越南科学技术部2008年6 月2 日发布了G/TBT/N/VNM/2号通报。标题:关于玩具安全的国家技术法规。涉及关于14岁以下的儿童玩耍中使用的玩具的技术要求、标签、测试方法。法规同样还包括了一份该法规未覆盖的产品列表。该法规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提意见截止日期: 自通报日期起60天。

SPS

巴西制定杀虫剂的决议草案

G/SPS/N/BRA/405

据设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WTO/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消息:巴西近日发出通报,巴西卫生监督局对杀虫剂蚊蝇醚(pyriproxyfen)制定决议草案。将在苹果种植中使用蚊蝇醚纳入该决议,具体要求为:叶用;最大残留限量0.01 mg/kg;安全期45天。该决议草案的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均为 2008年6月。

泰国修订食品包装要求

G/SPS/N/THA/165/Add.1

泰国近日发出通报,对已生效的关于“禁止生产、进口或销售与非食品包装在同一容器中的食品”的措施进行了修订。具体修订内容为:除用于食品保质、调味或辅助食用的目的外,食品外的其他物品不应包装在食品容器内;食品外的其他物品在包装的情况下可放入食品包装,只要其不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或不误导人们食用的要求。

日本修订食品与食品添加剂标准

G/SPS/N/JPN/213

日本近日发出通报,日本厚生劳动省对食品卫生法项下的食品与食品添加剂标准和规范执行令进行了修订,批准将乳酸链球菌素(Nisin)作为食品添加剂,并规定了这些物质的标准与规范。该修订目前正在接受评议。

欧盟修改非人类消费用动物产品及其派生产品法规

G/SPS/N/EEC/103/Add.22

欧盟近日发出通报,对非人类消费用动物产品及其派生产品法规进行了修改。规定了饲料用乳及乳制品的加工和使用方法。对出口到欧盟的动物乳品在原有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生产商对动物副产品加工的选择及替代处理方案。修订后的法规已获批准。

新西兰修订人类消费用特定食品进口卫生标准

G/SPS/N/NZL/397

新西兰近日发出紧急措施通报,鉴于最近进口罐装肉类产品因未蒸馏对新西兰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生物安全风险,特对人类消费用特定食品进口卫生标准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人类消费用特定食品进口卫生标准已经生效。

日本制定植物保护法执行条例的修正案草案

G/SPS/N/JPN/211

日本近日发出通报,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植物保护法执行条例的修正案草案,内容包括:增加无需检疫措施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增加检疫性有害生物,携带这种有害生物的植物为非种植用植物,则不需接受检验。该草案预计于2008年8月末生效。出口国种植地检验措施的执行有1年的宽限期。

欧盟再次修订动植物源性产品内杀虫剂最大残留限量法规

G/SPS/N/EEC/196/Add.10

欧盟近日发出通报,修订动植物源性产品内杀虫剂最大残留限量法规的某些附件。将乙酰甲胺磷(acephate)等40余种杀虫剂纳入法规附件II;将灭螨醌acequinocyl等70余种杀虫剂纳入法规附件III;将1,4-二氨基丁烷1,4-Diaminobutane (aka putrescine)等30余种杀虫剂纳入法规附件IV。此次修订的拟定批准日期为2008年6月底。(以上详细预警信息可从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中心或其网站www.tbt-sps.gov.cn获得。)

(以上详细预警信息请从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中心或其网站www.tbt-sps.gov.cn获得。)

关于撤消《网络家电标准谁主沉浮》一文刊登及道歉信

《网络家电标准谁主沉浮》的作者李文鹣、宋丁伟、谢刚:

因本刊编辑人员工作疏忽,误将有关专家推荐作为学习文章的《网络家电标准谁主沉浮》当作投稿在我刊2008年第5期出版,此举未经三位作者李文鹣、宋丁伟和谢刚同志同意。为此,本刊特向三位作者致歉,并声明撤掉该文,尽最大努力消除对作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WTO经济导刊编辑部

风险预警通报 篇4

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拟修订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机动车辆检验管理法

G/TBT/N/TPKM/66

据设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WTO/TBT通报咨询中心消息: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2008年12月8日发布了G/TBT/N/TPKM/66号通报。标题:修订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机动车辆检验管理法第4、4-1、4-2、5、6条及增加第11-1条的草案。涉及轻型机动车辆和摩托车。该修订提案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 2009年2月1日。提意见截止日期: 自通报之日起60天。

泰国拟制定一次性打火机和可灌装打火机强制性标准

G/TBT/N/THA/285

泰国2008年12月4日发布了G/TBT/N/THA/285号通报。标题:泰国工业标准草案TIS 879-2551 (2008)。泰国工业标准协会提议撤销泰国工业标准TIS 879-2542(1999),将其替换为TIS 879-2551(2008),并且作为强制性标准执行。该标准草案仅涉及一次性打火机和可灌装打火机。该标准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提意见截止日期为自分发日期起60天。

日本发布肉类食品质量标签标准修正案

G/TBT/N/JPN/278、279、280、281、282、283、284

日本农林水产省2008年11月28日连续发布了G/TBT/N/JPN/278、279、280、281、282、283、284号通报。主要是关于咸肉、香肠等肉类食品的质量标签标准修正案综述。

美国发布关于全地形车的标准的最终规则

G/TBT/N/USA/43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2008年11月25日发布了G/TBT/N/USA/43号通报。标题:最终规则:关于全地形车的标准。通报说,2008年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案》要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在联邦纪事上作为一项强制性消费品安全标准,公布四轮全地形车设备构造的美国国家标准,以及由美国特种车辆协会制定的性能要求。这次文件履行了上述要求,并且审议了适用于全地形车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案》的其它规定。该标准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为2009年4月13日。

以色列修订家庭及类似用途电器标准

G/TBT/N/ISR/250、251

以色列2008年11月25日发布了G/TBT/N/ISR/250/251号通报。第一次修订涉及家庭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加热和煮沸用电热水壶的强制性标准SI251。修订更改了引用标准和辐射、毒性及类似危险检测要求。该标准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提意见截止日期为自通报之日起60天。

韩国发布食品标签标准修正提案

G/TBT/N/KOR/196

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2008年11月24日发布了G/TBT/N/KOR/196号通报。标题:食品标签标准修正提案。通报说,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公众健康,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提议食品标签标准,在食品的容器/包装上应当呈现声明“消费者报告和投诉拨打电话1399”。该标签标准修正案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提意见截止日期为通报日期后60天。

美国马萨诸塞州发布汞管理法案执行规定

G/TBT/N/USA/430

美国马萨诸塞州2008年11月21日发布了G/TBT/N/USA/430号通报。标题:2006年法案第190章马萨诸塞州汞管理法案执行规定草案。涉及含汞产品。该州环境保护局提出了执行马萨诸塞州汞管理法案3个要求的规定:禁止销售包含汞的某些测量设备及所有开关和继电器;要求市场上的含汞商品粘贴特殊标签;禁止含汞产品的处理和含汞固体废物的收集。该规定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

SPS

欧盟修订有关防止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生物传入欧盟并在欧盟扩散的保护措施指令

G/SPS/N/EEC/221/Add.5

欧盟近日发出通报,对有关防止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生物传入欧盟并在欧盟扩散的保护措施指令进行了修订。新指令涉及木质包装材料及非木货物木楔或支撑木料的新要求,这些产品进入欧盟或欧盟流通需遵守该要求。新指令拟于2009年1月1日生效。进口新要求还规定了木质包装材料须由去皮圆木生产的要求。此条无皮要求将于2009年7月1日起生效。

巴西制定运动员食品决议草案

G/SPS/N/BRA/503

据设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WTO/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消息:巴西近日发出通报,巴西卫生监督局对运动员食品制定法规草案,规定了运动员食品的要求及其特性。该草案的拟生效日期为2009年9月。

日本修改食品卫生法与食品和添加剂标准规范执行条例

G/SPS/N/JPN/221

日本近日发出通报,日本健康劳动福利部对食品卫生法与食品和添加剂标准规范执行条例进行了修改,将磷酸淀粉钠从指定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删除,并取消其成分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该通报目前正在评议中,拟于2009年2月3日后尽快批准。

泰国拟定“食品辐照与辐照食品储存的方法和设备”条例

G/SPS/N/THA/174

泰国近日发出通报,泰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拟定“食品辐照及辐照食品储存的方法与设备”条例草案,建议辐照厂按照良好辐照规范管理食品辐照进程。草案涉及内容包括:放射源及设施、食品辐照及操作控制、放射量测定及控制等处理程序要求。

加拿大制定种植用植物保护进口要求

G/SPS/N/CAN/350

加拿大近日发出通报,加拿大食品检验局为了防止限定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对种植用植物进口制定了政策指令要求。该要求涉及到的产品包括:可用于繁殖的有/无根植物,人工矮化植物(盆景、盆栽), 体外培植家居植物;球茎及以下其它地被植物部分(非消费用);活藓类等。该通报的拟生效日期为2009年1月26日。

尼泊尔制定2007年植物保护法

G/SPS/N/NPL/11

尼泊尔近日发出通报,尼泊尔政府制定了2007年植物保护法,内容包括:制定了在进/出口植物及植物产品时防止有害生物传入、定殖、流行与扩散的法律规定,以及通过批准对植物与植物产品进行有效控制的相关措施来促进植物及植物产品贸易的法律规定。该通报的拟生效日期为2009年1月30日。

风险预警通报 篇5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实时通报所发现的安全问题。2013年,RASFF系统共发布食品和饲料类产品通报3135项,比2012年通报的3425项下降了38.24%。其中,对中国通报436项,占比13.91%,比2012年通报的5472项(占比15.98%)下降了2.07%。KASFF通报的中国产品包括食品、食品接触材料和饲料三大类,通报次数分别为274项(占比62.84%),152项(占比34.86%)以及10项(2.29%)。综合2013的数据,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类产品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禁止入境通报是通报主要的类型

RASFF通报信息按风险的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措施的等级分为预警、信息和新闻,其中信息又包括提示、禁止入境、跟踪信息和信息,预警是产品在出现严重风险后的通报,要求成员国针立即采取应对措施。2013年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通报类型中,禁止入境通报共328项,占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75.23%;关注信息51项,占比11.70%;跟踪信息29项,占比6.65%;预警通报为28项,占比6.42%。

二、意大利、荷兰和英国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国家

共有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了产品通报。其中,意大利对中国发布通报最多,共123项,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6.74%;其次为荷兰,共55项,占比11.96%;英国列第三位,42项,占比9.13%;德国列第四位,41项,占比8.91%。上述四国合计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56.74%。此外,对中国产品通报较多的欧盟国家还包括:法国、波兰、芬兰和西班牙。

另外,共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荷兰(53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12.16%),德国(35项,占比8.03%)以及英国(34项,占比7.80%)。

再有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意大利(97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2.25%),芬兰(12项,占比2.75%)以及英国、波兰、捷克(均为7项,各占比1.60%)。

还有7个成员国对中国饲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德国、塞浦路斯和比利时,这些国家均对中国饲料发布2次通报,分别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0.46%。

三、食品接触材料、坚果籽实以及水果和蔬菜是引发通报的重点产品

在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436项通报中,与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次数最多,共152项,占比34.86%;其次为坚果、坚果类产品和种子,共69项,占比15.83%;水果和蔬菜位列第三,共58项,占比13.30%。其他被通报较多的产品类别还包括:可可、可可制品、咖啡和茶(29项,6.65%);谷物及烘焙食品(27项,6.19%);营养食品、食品补充剂和强化食品(25项,5.73%)和其他混合食品(20项,4.59%)等(具体情况见图1)。

四、物质迁移、重金属以及真菌毒素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原因

RASFF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通报的原因(注:1项通报可能包含多种原因)中,因重金属含量超标产品数量最多,105项,占比24.08%;其次因真菌毒素(又称霉枝毒素)而被通报的,57项,占比13.07%;位居第三的是农药残留56项,12.84%;位居第四的是物质迁移,共53项,占比12.16%。其他常见的通报原因为合成物污染、转基因/新资源食品及掺假/欺诈等(具体情况见图2)。

其中,中国食品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真菌毒素(57项,占中国食品被通报总数的20.80%)、农药残留(56项,20.44%)、合成物(38项,13.87%)以及转基因/新型食品(27项,9.85%)、掺假/欺诈(24项,8.76%)、重金属(11项,4.01%)、感官异常(11项,4.01%)、兽药残留(9项,3.28%)等。

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重金属(94项,占中国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总数的61.84%)、物质迁移(53项,34.87%)以及掺假/欺诈(6项,3.95%)等。

中国饲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工业污染物(4项,占中国饲料被通报总数的40.00%)、微生物污染(3项,30.00%)以及掺假/欺诈(2项,20.00%)等。

五、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市场官方控制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来源

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来源为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官方市场控制,分别为319项和72项,占比66.00%和23.95%(具体情况见表1)。

六、禁止入境、重新发货和官方调查是通报后的主要处理措施

在欧盟对中国被通报产品采取的措施中,禁止入境被采取的次数最多,达83项,占比19.04%;其次为重新发货,68项,占比15.60%;官方调查位居第三,62项,占比14.22%。其他常被采用的措施包括:销毁、海关封存、销售下架、通知当局、退回至发货人、物理/化学处理及用作饲料等。endprint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实时通报所发现的安全问题。2013年,RASFF系统共发布食品和饲料类产品通报3135项,比2012年通报的3425项下降了38.24%。其中,对中国通报436项,占比13.91%,比2012年通报的5472项(占比15.98%)下降了2.07%。KASFF通报的中国产品包括食品、食品接触材料和饲料三大类,通报次数分别为274项(占比62.84%),152项(占比34.86%)以及10项(2.29%)。综合2013的数据,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类产品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禁止入境通报是通报主要的类型

RASFF通报信息按风险的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措施的等级分为预警、信息和新闻,其中信息又包括提示、禁止入境、跟踪信息和信息,预警是产品在出现严重风险后的通报,要求成员国针立即采取应对措施。2013年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通报类型中,禁止入境通报共328项,占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75.23%;关注信息51项,占比11.70%;跟踪信息29项,占比6.65%;预警通报为28项,占比6.42%。

二、意大利、荷兰和英国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国家

共有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了产品通报。其中,意大利对中国发布通报最多,共123项,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6.74%;其次为荷兰,共55项,占比11.96%;英国列第三位,42项,占比9.13%;德国列第四位,41项,占比8.91%。上述四国合计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56.74%。此外,对中国产品通报较多的欧盟国家还包括:法国、波兰、芬兰和西班牙。

另外,共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荷兰(53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12.16%),德国(35项,占比8.03%)以及英国(34项,占比7.80%)。

再有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意大利(97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2.25%),芬兰(12项,占比2.75%)以及英国、波兰、捷克(均为7项,各占比1.60%)。

还有7个成员国对中国饲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德国、塞浦路斯和比利时,这些国家均对中国饲料发布2次通报,分别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0.46%。

三、食品接触材料、坚果籽实以及水果和蔬菜是引发通报的重点产品

在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436项通报中,与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次数最多,共152项,占比34.86%;其次为坚果、坚果类产品和种子,共69项,占比15.83%;水果和蔬菜位列第三,共58项,占比13.30%。其他被通报较多的产品类别还包括:可可、可可制品、咖啡和茶(29项,6.65%);谷物及烘焙食品(27项,6.19%);营养食品、食品补充剂和强化食品(25项,5.73%)和其他混合食品(20项,4.59%)等(具体情况见图1)。

四、物质迁移、重金属以及真菌毒素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原因

RASFF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通报的原因(注:1项通报可能包含多种原因)中,因重金属含量超标产品数量最多,105项,占比24.08%;其次因真菌毒素(又称霉枝毒素)而被通报的,57项,占比13.07%;位居第三的是农药残留56项,12.84%;位居第四的是物质迁移,共53项,占比12.16%。其他常见的通报原因为合成物污染、转基因/新资源食品及掺假/欺诈等(具体情况见图2)。

其中,中国食品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真菌毒素(57项,占中国食品被通报总数的20.80%)、农药残留(56项,20.44%)、合成物(38项,13.87%)以及转基因/新型食品(27项,9.85%)、掺假/欺诈(24项,8.76%)、重金属(11项,4.01%)、感官异常(11项,4.01%)、兽药残留(9项,3.28%)等。

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重金属(94项,占中国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总数的61.84%)、物质迁移(53项,34.87%)以及掺假/欺诈(6项,3.95%)等。

中国饲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工业污染物(4项,占中国饲料被通报总数的40.00%)、微生物污染(3项,30.00%)以及掺假/欺诈(2项,20.00%)等。

五、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市场官方控制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来源

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来源为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官方市场控制,分别为319项和72项,占比66.00%和23.95%(具体情况见表1)。

六、禁止入境、重新发货和官方调查是通报后的主要处理措施

在欧盟对中国被通报产品采取的措施中,禁止入境被采取的次数最多,达83项,占比19.04%;其次为重新发货,68项,占比15.60%;官方调查位居第三,62项,占比14.22%。其他常被采用的措施包括:销毁、海关封存、销售下架、通知当局、退回至发货人、物理/化学处理及用作饲料等。endprint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实时通报所发现的安全问题。2013年,RASFF系统共发布食品和饲料类产品通报3135项,比2012年通报的3425项下降了38.24%。其中,对中国通报436项,占比13.91%,比2012年通报的5472项(占比15.98%)下降了2.07%。KASFF通报的中国产品包括食品、食品接触材料和饲料三大类,通报次数分别为274项(占比62.84%),152项(占比34.86%)以及10项(2.29%)。综合2013的数据,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类产品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禁止入境通报是通报主要的类型

RASFF通报信息按风险的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措施的等级分为预警、信息和新闻,其中信息又包括提示、禁止入境、跟踪信息和信息,预警是产品在出现严重风险后的通报,要求成员国针立即采取应对措施。2013年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通报类型中,禁止入境通报共328项,占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75.23%;关注信息51项,占比11.70%;跟踪信息29项,占比6.65%;预警通报为28项,占比6.42%。

二、意大利、荷兰和英国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国家

共有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了产品通报。其中,意大利对中国发布通报最多,共123项,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6.74%;其次为荷兰,共55项,占比11.96%;英国列第三位,42项,占比9.13%;德国列第四位,41项,占比8.91%。上述四国合计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56.74%。此外,对中国产品通报较多的欧盟国家还包括:法国、波兰、芬兰和西班牙。

另外,共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荷兰(53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12.16%),德国(35项,占比8.03%)以及英国(34项,占比7.80%)。

再有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意大利(97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2.25%),芬兰(12项,占比2.75%)以及英国、波兰、捷克(均为7项,各占比1.60%)。

还有7个成员国对中国饲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德国、塞浦路斯和比利时,这些国家均对中国饲料发布2次通报,分别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0.46%。

三、食品接触材料、坚果籽实以及水果和蔬菜是引发通报的重点产品

在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436项通报中,与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次数最多,共152项,占比34.86%;其次为坚果、坚果类产品和种子,共69项,占比15.83%;水果和蔬菜位列第三,共58项,占比13.30%。其他被通报较多的产品类别还包括:可可、可可制品、咖啡和茶(29项,6.65%);谷物及烘焙食品(27项,6.19%);营养食品、食品补充剂和强化食品(25项,5.73%)和其他混合食品(20项,4.59%)等(具体情况见图1)。

四、物质迁移、重金属以及真菌毒素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原因

RASFF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通报的原因(注:1项通报可能包含多种原因)中,因重金属含量超标产品数量最多,105项,占比24.08%;其次因真菌毒素(又称霉枝毒素)而被通报的,57项,占比13.07%;位居第三的是农药残留56项,12.84%;位居第四的是物质迁移,共53项,占比12.16%。其他常见的通报原因为合成物污染、转基因/新资源食品及掺假/欺诈等(具体情况见图2)。

其中,中国食品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真菌毒素(57项,占中国食品被通报总数的20.80%)、农药残留(56项,20.44%)、合成物(38项,13.87%)以及转基因/新型食品(27项,9.85%)、掺假/欺诈(24项,8.76%)、重金属(11项,4.01%)、感官异常(11项,4.01%)、兽药残留(9项,3.28%)等。

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重金属(94项,占中国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总数的61.84%)、物质迁移(53项,34.87%)以及掺假/欺诈(6项,3.95%)等。

中国饲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工业污染物(4项,占中国饲料被通报总数的40.00%)、微生物污染(3项,30.00%)以及掺假/欺诈(2项,20.00%)等。

五、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市场官方控制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来源

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来源为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官方市场控制,分别为319项和72项,占比66.00%和23.95%(具体情况见表1)。

六、禁止入境、重新发货和官方调查是通报后的主要处理措施

上一篇:挖掘教学资源下一篇:新生儿体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