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及预警

2024-10-17

风险评估及预警(精选12篇)

风险评估及预警 篇1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许多上市企业都建立了风险管控体系, 但有的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还停留在一些原则性规定, 没有把风险管控同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未能起到有效监控风险、防范风险事件的目的。 本文运用PDCA循环机制, 结合钢铁企业实践加以探讨, 为企业风险管控及预警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近年来, 由于我国钢铁产能过剩,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 钢铁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比以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湘钢通过导入风控体系, 采用PDCA循环机制, 建立三道风险防线, 实施风险评估, 构建重大风险预警体系, 以及开展内外审计, 营造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 将重要业务领域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 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一、设计全面风险管控体系框架

湘钢风险管控采用PDCA循环机制, 运用 “一、二、三”管控模式:即一个中心、二个轮子, 三驾马车。以全面风险管控体系为中心, 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个轮子为支撑, 以业务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 监察审计部门三驾马车共同驾驭和管控风险。风险管控PDCA机制本质上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对象、以控制为手段、用基础平台融合, 不断推进业务流程规范化、重大风险显性化、风险控制常态化, 优化流程和强化管控, 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效融入业务过程, 实现风险、流程、制度、控制相统一, 循环改进, 促进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最终实现风险PDCA循环长效管控。

风险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要进行风险识别、评估评价、风险应对、日常监控。 然后, 再利用日常监控和复核的反馈结果来改进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过程, 如此循环反复, 力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降到最低程度。

内部控制也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它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 确定内部评价具体内容。 通过自查和抽查, 内控测试及外部审计, 对缺陷项实施整改闭环。

“风险管理” 和 “内部控制” 融合成一个大的PDCA循环, 需要借助风险管控基础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流程、组织、绩效、文化、组织、信息、知识、方法、工具等, 见图1。

三驾马车即三个 (业务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 部门共同驾驭和管控风险也分别代表湘钢风险管控体系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业务管理部门 (规划、采购、生产、技术、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 。 各业务部门负责在日常业务过程中控制风险。 业务部门识别出来的风险, 大都体现在财务指标上。 财务部是管理风险牵头部门, 通过财务风险管控, 力争把风险控制在第一道防线可控范围内。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 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 管理创新部负责组织建立湘钢风险管控体系, 组织建立重大风险预警体系, 并推进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包括日常监管、内部测试、外部审计。管理创新部以流程和制度为抓手, 用体系的思路和方法管理企业, 不断提高风险管控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第三道防线:监察审计部, 即独立审计机构, 监察审计部对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及工作效果进行客观、 独立的监督。 以评价内控控制是否足以应对舞弊风险, 风险管控是否到达预期效果为目的。 监察审计部从专业角度审视风险管控、预警体系运行, 提示企业相关风险, 防范风险事件。

二、建立内控风险管控体系

1.健全组织建设

湘钢于2010年启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成立了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 由总经理任主任, 总会计师任副主任。 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管理创新部部长担任, 副主任由监察审计部部长、财务部部长、管理创新部内控与风险主管副部长担任, 成员由管理创新部、监察审计部、财务部的相关主管组成。 各相关部门设内控与风险管理联络员, 其业务工作由办公室统一布置、统一管理。

2.完善制度建设

根据湖南省国资委 《关于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 公司制订了 《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 根据财政部等国家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又制定了《内控手册》。 以《内控手册》、《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为纲领, 以流程管理为主线, 以财务管理为重心, 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管理职能, 将风险管理基本理念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融入到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商业管理、运营管理等重要业务管控环节。 在不变更现行有效制度体系前提下, 将现有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测量等管理体系与风险体系有机结合, 同时针对风险管控体系需要, 新增内控与风险方面专项管理制度, 如《客户信用及应收帐款管理办法》、《营运资金管理办法》、《保兑仓管理办法》等制度, 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企业特色的风险管控体系, 每年通过开展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对制度进行评审, 同时对内控测试底稿进行修订, 重点对本地化控制活动描述进行完善, 夯实本地化控制活动管理基础, 使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公司风险评估涵盖18个部门, 涉及21大业务流程及所辖业务和岗位。 评估涵盖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商业风险和运营风险四个风险领域, 其中包括26个风险种类, 共计222个风险事件。 风险数据库表单如下:

风险成因量化分析:在年度风险辨识的基础上, 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 建立两个评价标准, 以确定需优先关注的重大风险领域。

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价标准 (定性+定量) :极低1分, 较低2分, 中等3分, 较高4分, 极高5分, 5个分值分别规定相应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标准。

风险发生后影响程度评价标准 (定性+定量) :极低1分, 较低2分, 中等3分, 较高4分, 极高5分。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 建立了风险矩阵图谱, 确定重大风险7个, 一般风险54个。

公司按照《内控与风险管理办法》对重大风险和一般风险的管理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和评价 (PDCA) , 其管理流程运行结果纳入内控监督与考核。

三、建立重大风险预警体系

1.强化重大风险预警

为加强重大风险管理, 有效实施风险预警, 防止风险事件发生, 提高重大风险管控效果, 真正将内部风险控制落到实处, 公司构建了重大风险预警体系。针对7个重大风险, 进行了流程分析, 明确了31个预警指标:预警值, 数据来源, 测评次数。 责任部门等, 将《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预警体系及管控方案》以公司文件的形式公布。

2.设立三道防线监控

为确保预警体系有效运行, 公司建立了三道管控防线, 分别由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实施监控, 运用PDCA, 不断循环改进。

业务部门实施预警。 对重大风险实行日监控、周汇总、月报表制度, 当风险达到预警值时, 重大风险业务部门将预警信息反馈公司主管领导、管理创新部, 由责任部门开展预警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实施改进, 从而实现对重大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风险管理部门组织日常风险预警工作, 召开风险讲评会。各风险业务管理部门根据风险控制情况, 对风险情况进行讲评, 掌握现象, 分析问题, 总结经验, 实施动态管理, 确保指标起到预警和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 监察审计部针对预警指标开展专项审计, 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确保各监控指标数据真实、有效。

对重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 管理创新部每半年组织对风险指标进行识别, 评估, 实施动态管理, 确保指标起到预警和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

四、体系运行评价与内控审计

公司每年对内控测试进行周密策划, 对8个公司层面和13个业务层面管理流程制定自我评价工作方案, 编写内控测试计划, 成立内控测试组, 根据上年度内、外审计测试结果、重大风险管控情况, 对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主要业务流程和高风险领域, 安排专业骨干人员实施重点审计。 为了确保内控测试效果, 每次测试前, 首先对内控测试底稿进行完善, 同时开展内控和风险知识培训, 使参加测试人员既懂专业, 又熟悉业务, 测试工作要达到既有广度, 又有深度, 测试组负责编制内控测试报告, 各责任单位针对内控测试发现的缺陷项实施整改。

公司每年外部审计工作, 均安排骨干人员作为向导, 外部审计既是一个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体系的过程, 同时又是一个学习改进的过程, 骨干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也得到提升。 目前, 湘钢通过内控测试、外部审计, 已培养了一批自评骨干, 实现了由三钢互相测试, 转变为自我独立测试, 初步建立了内控自我评价改进机制。

五、结束语

风险管控及预警体系化建设不是新增一套管理体系, 而是以现有管理体系为基础, 融入风险管理理念后, 再优化、完善的过程。 构建符合风险管理与内控要求的管理体系, 需要运用PDCA循环机制, 严把三道防线, 使企业管理进入“螺旋式上升”的PDCA良性循环, 最终为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风险评估及预警 篇2

一、目的

医疗技术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达到及早发现各类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及处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确保医疗活动安全开展,制定本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 失误或过失而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 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 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

预警工作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查找医疗质量 和安全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隐患并警示责 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 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根据日常医疗工作和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 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 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1、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工作时间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故意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信 息;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有关规定;(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2、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三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 师诊治;

(4)门急诊或病区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 者而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5)门急医师不见患者即开具“住院通知单”;(6)病区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及时、不 规范;

(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 导;

(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 迟;

(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13)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术前或术后 24小时内未随访;(14)手术科室未按手术分级管理履行报批手续;

(15)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及时诊查患者,术后 3日内无上级医师 查房;

(16)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后果或未引起患者投诉;(17)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误手术进行;未按医院要求上 午8 :30准时开展手术;

(18)供应或使用过期失效的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尚未造成不良 后果;

(19)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

(20)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导致不能正常检验;(21)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 等方面出现错误,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22)发生严重工伤、重大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及时 上报;

(23)患者转科治疗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前联系妥当或转入科室借 故拒绝或拖延转入。3、医疗保障缺陷

(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 时,账物不符;

(2)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3)医技科室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4)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项目或检查部位;(5)遗失检查检验标本;

(6)特殊标本、病理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上级规定;

(7)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矛盾资料或意外阳性结果时,未进行 复核、未主动报告或通知临床科室及时重查;

(8)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用药不当、用法错误、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等风险;

(9)调配中药处方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 未单包注明;

(10)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

(11)营养餐内有异物或其质量、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12)划价收费错误,导致患方投诉;

(13)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工作。4、诊疗记录缺陷(1)门急诊医师未及时、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

(2)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 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 及规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资料;

(4)对转科、转院患者,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5)对意外死亡病例,未及时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6)未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进行相关手术术前讨论并完成讨论记录;(7)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未及时、规范、严密地签订知情同 意书;

(8)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安全隐 患;

(9)出具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

(10)诊疗记录和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签名不正规、越权签 名或未进行审签;

(11)以刮、涂、擦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

(12)诊疗科室、病案室保管不周,造成病历丢失、损坏或被违规复 制。

(二)二级预警项目

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

2、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一级风险预警项目;

3、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 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低于 5000元人民币。

(三)三级预警项目

1、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

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 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超过5000元人民币;

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 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医院声誉;

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 较坏的社会影响。

六、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一)各级各类查房: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 长行政查房、纪检部门医德医风查房等;

(二)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等;

(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

(四)行风监督员提供;

(五)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提示或通报;

(六)患方反映、投诉、举报;

(七)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启示等。

七、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立案

1、自查立案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 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 义务立案处理。

2、投诉立案 院党办、纪检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医患关系沟 通办公室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 24小时内立案。

(二)处理程序

1、自查立案的,查经属实,则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

2、投诉立案的,在受理投诉后2小时之内与被投诉人或科室联系,如实调查,查经属实,对责任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责任 科室限期整改。责任人或责任科室均需书面形式上报调查部门。

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责任人或责任科室,接到通 知后24小时内必须主动作出情况说明或检讨。、经依法鉴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件,按照处理医疗事故的相关规 定以及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三)处罚

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参照调查中的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力度。

2、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 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

3、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个人和科室,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 则;对于及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积极的奖励。

风险评估及预警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S8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94-02

动物及动物产品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近来国内外连续不断报道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国外的口蹄疫、禽流感及国内链球菌病、瘦肉精等,严重威胁着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为此,在对其实时的监测和防控的同时,构筑管理体系及风险分析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1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及预警的作用

食用安全畜产品的前提是动物健康,只有动物健康了,我们才能获得安全健康的畜产品。而决定动物健康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动物的饲养环境、实用的饲料、动物防疫及饲养管理等。控制好每个过程可能出现的污染源,生产出优质健康的畜产品,以供人们放心的购买食用,解决好其出口贸易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1]。这就需要发挥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的作用。

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安全的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畜牧业的生产、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们健康可能存在的严重后果,源于动物疫病及动物产品的影响,对这种可能存在的严重后果进行分析,就是动物卫生风险分析。预警的本质是一个分析过程,针对提供相关有害事件的信息,其目的是科学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动物病情、保障动物类食品安全及降低养殖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导致动物及其产品损失的风险源头、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都是其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对动物疫病进行分析,提出适宜的科学防治措施,对于重大动物疫病可以发挥预警预报的作用。

2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及预警的现状

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实践中可认识这些风险因素。通过对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管理,即可实现保障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目前,基本都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字化的监控系统。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6年7月24日共同发起了“全球预警同反应系统”,其预期的作用是通过信息相互交流,针对流行性疾病进行分析,结合实地作业,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和控制在动物和人群中突发的疾病。期望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和防止动物疾病的威胁。这将有利于全球协调合作,有利于全球协调合作的应急反应[3]。

在处理动物疾病应急反应的问题中,中国同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总的来说,没有规范疫病的监测和控制手段,疫病监测和控制专家系统也没有建立。因此,很难做到准确预警,也难以做到及早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近来来出现的重大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很多时候不是之前预防,而是之后处理,即便处理,也常常是在传播开来之后,再采取相应的针对对策,这样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就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3]。

3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及预警的措施

从以上分析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及预警的作用和现状中,认识到加强其分析的必要性。快速获取信息和智能分析是预警的关键所在。所以,预警是一个分析过程,针对提供相关有害事件的信息。预警判断包括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及决策。

3.1预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决策

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所以要全面收集和汇总多方面的可能存在的风险信息。具体的作法是,相关部门要发挥积极主动性,只有大家广泛参与,才可以及时有效的收集动物病情信息。其次,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实现风险信息的快速和准确传递,使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更具预见性和超前性[4]。分别从养殖、运输、屠宰、加工、储藏、销售动物及其产品及无疫病区建设与管理、药物使用等实施风险分析和预测。

预警的分析决策是指信息的分析、反馈过程,具体地说,通过对有关信息的获取、分析、归纳等进行处理,去伪存真,准确的判断事态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2加强动物卫生风险管理

从最基本的相关元素开始,关于系统方面的,风险系统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可以借助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要大力加强,这是提高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的科学有效的途径。

3.3风险管理与预警预测相结合

以进行的一系列分析为基础,把风险管理同预警预测结合在一起,对中国和同中国有关联的国家,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重大疫病做出快速反应,预测和监控其流行趋势及流行规模,对该疫病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并及时制定疫病的防控方案,适时或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关于疫情的报告和合理建议,为国家即将或将来制订防治措施及应对政策问题提供关键而重要的依据[4]。

参考文献:

[1]王 华,王君玮,吕 艳,等.浅谈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与公共卫生[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2):108-111.

[2]陆昌华,胡肆农,谭业平,等.浅淡对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华预防医学会,2011.

[3]陆昌华,胡肄农,谭业平,等.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1):48 52.

企业廉政风险预警及干预体系研究 篇4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所在企业实际的工作需求,提出以员工心理平衡指数结合岗位风险指数进行结合作为廉政风险水平综合评定的指标,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等级、风险成因等因素分析,构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廉政风险预警评价模型中的员工心理平衡指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观念在促使各行业工作讲求效益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也同样导致企业员工职务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针对供电公司来说,关注员工职务失范行为及职务风险,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心理失衡”问题。

心理失衡,概言之就是出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常见的不平衡现象,是心理过程中认识、想象、情感、思维等诸多因素的不及或过分。图1是心理失衡与行为表现关系的图示,如图1所示,从相对静止这一理论来看,心理平衡只是暂时的。从一个平衡到另一个平衡的运动过程中所存在的心理状态,就是心理失衡。心理失衡是需要调节又尚未得到调节时的心理波动或心理呆滞状态。当一个人心理出现失衡时,他的所作所为就会不符合他的生活、工作环境对他提出的要求,做出一些离奇和出格的行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功能有两个基本特征:组织和适应。组织是把直觉和认知的信息系统化到认知结构模式中去的倾向;适应是人利用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产生调节环境的倾向,两者密不可分。人通过对认知的不断平衡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而当人体通过认知不能平衡实现对环境的适应时,就发生了心理失衡。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最常见的情况是当外界压力超出员工能够正常承受的范围,员工无法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实现对压力源的适应,便会出现心理失衡;同样,员工对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取决于他与他人进行的社会比较和对自己进行的历史比较所得的相对值。如果比较结果被认为是合理的,该员工就容易达到一种心理的自然平衡,反之就产生不公平感,心理产生失衡。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职务失范行为是其心理失衡的直接表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员工职务行为失范,提升供电公司员工队伍的整体职业行为规范水平,就要从外在调节机制和内在调节机制两方面着手,消解员工的心理失衡问题。(见图1)

对企业员工的廉政心理指数进行评估的关键是找到影响或反映心理失衡水平的相关心理或行为特征,并有针对性地采用对应的测量方法。根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人的心理结构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具体可以分为认知、情绪、意志三个部分;而个性可以分为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部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提出以下有关企业员工心理平衡水平的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主要涉及到的因素包括:

1、员工压力水平。压力是指员工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如果这种压力感受经常因工作原因而持续存在,会演变成个人的职业心理压力。一般来说,压力水平越高,心理平衡指数越低。

2、个体心理能力。个体心理能力主要包括认知方式、情绪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等三个方面内容。认知方式,是指员工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理解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包括对外部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对内部如自我认知等方面。不良的认知方式可能造成心理平衡指数降低。情绪意志,是指员工个体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体验以及为了实现目积极标,员工个体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即为意志过程。不良的情绪意志品质可能造成心理平衡指数降低。个性特征,主要是指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造成的员工不同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需求动机等方面。个人特征越差,需求层次越低,过于关注物质、金钱等低层次需求,可能造成心理平衡指数越低。

3、社会支持。团队支持,是指每名员工所在的工作部门或工作团队内部的关系协调性,个人之间以及团队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水平,具有较好团队支持的员工往往具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心理平衡指数较低。家庭支持,系统理论由穆雷鲍恩博士提出,要理解一个个体不能将其与其他人隔离开,而是应该将其看作为家庭的一部分,因为家庭是一个情感的单位,是家庭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个系统。一般来说,家庭支持较好的员工的心理平衡指数也会越高。对于心理平衡指数的测量,借助于经典心理学专业问卷,针对企业员工工作特点,笔者建立了一套心理评估测试量表。70道题目从员工的压力水平、个体心理能力及社会支持这三大方面来对心理平衡指数进行评估。同时为了避免传统的心理量表及问卷测试可能带来的社会称许性等问题,量表中还引入心理投射技术,并加入测谎题目来考查被评估者答题真实性倾向,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该评估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二、廉政风险预警评价模型中的岗位风险指数

岗位风险指数主要包括反映员工工作岗位特征的岗位风险系数,根据笔者工作实践经验,岗位风险指数主要可以从岗位风险水平系数和在岗履职时长两个维度进行评估。其中岗位风险指数与岗位可支配权力大小密切相关,即岗位可支配权力越大,相关约束机制越少,岗位的廉政风险也越大。同时,岗位风险指数还与员工在该岗位工龄时长存在相关,一般,在同一岗位工作越久,风险等级也越高。

企业易产生廉政风险的权力主要有人事权、财务权、资源支配权等。不同岗位的权力配置结构不同,虽然一般而言,岗位权力越大,廉政风险就越大。但应注意的是,并不能简单认为领导就比一线员工权力大或者职能部门就比现场权力大。对岗位权力的衡量,应建立在对具体权力运行的具体分析上。

1、岗位风险水平系数的测量

在实践上,关于岗位风险水平系数的测量可通过评估岗位所实际拥有的可能引发廉政风险的权力大小来衡量。具体可采取的步骤为:首先界定人事权、财务权、资源支配权三类权力作为风险评估维度(I)。其中人事权主要包括涉及人员岗位调整、干部招录选拔、评先树优等用人方面的所有操作及管理活动;财务权主要包括财务预决算、收支等方面的所有操作及管理活动;资源支配权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控制支配设备、材料、数据等资源的操作及管理活动。然后,邀请企业内外部专家按照决策、经办、参与三个水平,对各个岗位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等级(P)进行评估。最后,根据加总三个维度的分数,并可以根据分数将岗位风险水平系数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

2、在岗履职时长的评估

在同一岗位工作越久,风险等级也越高。根据对企业已有腐败案例的汇总分析,并采用聚类统计分析方法对发生腐败行为的在岗时间进行了统计,提出按照5年作为分界线来表征在岗履职时长的风险水平。然后采用R(f)=f(S,L);其中,R(f)代表每个岗位的风险指数,S代表岗位风险水平系数,L代表在岗履职时长指标。(见表1)根据目前各岗位的风险指数,我们将风险分为:高岗位风险水平(包括A、B、D)、低岗位风险水平(C、E、F)。

三、廉政风险模型的构建

结合以上心理平衡指数以及岗位风险指数两个风险维度,建立四等级廉政风险模型(见图3)所示:

据此,按照上述模型,可采取以下风险防范策略:—高风险:属于高危廉政风险水平,应重点予以关注,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中度风险:属于中等廉政风险水平,应一般性关注,加强监督,防微杜渐。—低风险:属于较低廉政风险水平,只需做好常规检查。

四、廉政风险预警干预体系的构建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综合分析风险等级、风险成因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具体干预措施分为三类,即“心理干预”、“教育干预”、“组织干预”,并按照每类干预的力度再分为五级,即:

五级心理疏导:(1)心理普及讲座,(2)主题心理沙龙,(3)小组心理辅导,(4)心理沙盘治疗,(5)心理专家咨询;

五级教育引导:(1)廉政资料学习,(2)廉政提醒短信,(3)听廉政课、看廉政片,(4)参加廉政理论研讨、作品征集,(5)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法院开庭旁听;

五级组织减压:(1)任务“瘦身”,(2)家庭助廉,(3)员工关系师结对帮扶,(4)领导谈心,(5)岗位轮换。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见表2):

☆心理干预

公司采取五级心理疏导实现对员工的心理干预。按照干预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心理普及讲座(一级);主题心理沙龙(二级);小组心理辅导(三级);心里沙盘治疗(四级);专家咨询(五级)。

心理普及讲座(一级)。开设心理知识普及讲座,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解心理知识、缓解心理压力、疏解心理纠结、化解心理矛盾”的理念,让员工学会正确面对心理压力,用心理学专业技巧对抗负面心理。

主题心理沙龙(二级)。心理沙龙是一种形式自由活泼、参与性强的主题讨论会。根据落入此区域的不同员工的特点选取不同主题的心理沙龙,有针对性地让员工共同面对难题,共同树立廉洁理念,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团体心理辅导(三级)。组织落入此区域的员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公司通过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一种心理辅导,实现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员工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心理沙盘治疗(四级)。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公司对落入此区域的员工进行心理沙盘治疗,通过心理沙盘进行员工心理诊断与综合性心理评估,缓解各种心理压力、紧张和焦虑,分析各种心身疾病的专业性。同时,公司将沙盘游戏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教育技术,在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人格发展,艺术表现与创造力的培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员工(来访者)获得以自性化为目标的人格发展与心性完善,感受心灵所能达到的境界。

心理专家咨询(五级)。落入此区域切存在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的员工,且单纯依靠公司内部力量无法解决的员工,需要转介给外部心理专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在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教育干预

公司采取五级教育引导实现对员工的教育干预。按照干预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廉政资料学习(一级);廉政提醒短信(二级);听廉政课、看廉政片(三级);参加廉政理论研讨、作品征集(四级);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法院开庭旁听(五级)。

廉政资料学习(一级)。一是学习时间“足”。每月下发廉政学习资料,正确处理“工学”关系。采取“小、精、灵”式碎片化学习,基层多利用周末、晚上时间学。二是学习形式“多”。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和专题座谈相结合、网络学习和书面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三是学习要求“严”。严格“两个一”要求(记好一本学习笔记、写好一篇学习体会),提高学习效果,并建立了学习签到制度,定期为缺席人员补课。

廉政提醒短信(二级)。一是短信内容精炼。以“微警示”为出发点,将廉洁从业理念浓缩成精炼的语言,做到“扫一眼、警钟响”。二是短信发送常态。廉政提醒短信的发送频率以周为单位,实行常态化管理。三是短信形式丰富。利用现代化媒介手段,通过手机短信和“掌上清风”微信平台双重途径,向员工推送廉政提醒短信。

听廉政课、看廉政片(三级)。一是开设廉政课。开展思想道德作风纪律建设及依法治企专项教育,公司领导送廉课入基层。开展“三严三实”和“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月”主题活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带头讲专题廉政课。二是播放廉政片。组织相关人员观看公司与检察院共同编写、拍摄的微电影《模拟法庭》,并撰写观后感。

参加廉政理论研讨、作品征集(四级)。一是开展廉政理论研讨。成立廉政理论研讨工作小组,确定廉政课题并深入研究,为廉政建设工作探索全新途径。二是开展廉政作品征集。组织廉洁文化作品征集和廉洁家园打造活动,开设职工廉政作品展和廉政画册编制。落入此区域的员工,可以工作人员、征集对象等不同身份参与。

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法院庭审旁听(五级)。一是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组织此区域人员前往浙江省廉政示范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听取现行服役人员的心路历程,强化廉洁从业意识。二是组织旁听法院庭审。与检察院联系,组织员工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用被告声泪俱下的忏悔敲响员工廉洁从业的警钟。

☆组织干预

公司采取五级组织减压实现对员工的组织干预。按照干预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任务“瘦身”(一级);家庭助廉(二级);员工关系师结对帮扶(三级);领导谈心(四级);岗位轮换(五级)。

任务“瘦身”(一级)。工作任务多,工作节奏快,是造成员工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要求各单位部室负责人、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对工作安排进行有机统筹,提升领导能力,优化工作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减少因安排不当造成的额外工作量,对工作进行合理“瘦身”,有效实现组织一级干预。

家庭助廉(二级)。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指出,隐去管理者的身影,让亲人取而代之,去唤醒当事人的安全意识,是有效的安全管理。廉政安全也是如此。公司积极依靠亲情的力量,针对落入本区域的员工推行“三亲一书”。“三亲一书”即亲人照片、亲情寄语、亲身感言、廉政安全家书。在公司各部门、单位,将亲人照片、亲情寄语和亲身感言进行整合,张贴在办公室醒目位置;撰写廉政安全家书。此外,通过每年签订《家庭助廉责任书》,召开家属年终座谈会等形式,用爱感召廉政安全。

员工关系师结对帮扶(三级)。员工关系管理师也被称为“员工援助师”,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促进社会管理、劳动与家庭和谐的新职业,员工管理管理师们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员工提供社会、心理、经济和健康方面的帮助。公司启动了“员工援助计划”,培养一支持证上岗的国家级内部员工关系管理师专业队伍。开展员工关系师结对帮扶,并将员工关系管理切入“现场模式”,即结对员工关系师走入工作现场,了解员工工作场所、健康、情绪、压力等方面情况,提供心理调适、排疑解惑、压力释放等员工服务。不断促进员工劳动、家庭、身心和谐,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指数。

领导谈心(四级)。实施领导谈心日机制。每周分别由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向落入此区域的员工约谈。谈心内容包括了解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员工存在的思想问题,交流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由员工自身提出应对廉政风险点的预控方案。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动态跟进约谈后的员工情况。对于约谈的员工建立相关的廉政谈心档案,并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岗位轮换(五级)。对于风险过高,不适合再在本岗位上工作的重点专业和关键岗位员工。按重点专业和关键岗位等级,分为两类。第一类重点专业和关键岗位包括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专业、营销管理专业、物资管理专业、综合管理专业、供电(营业)所负责人等。第二类重点专业和关键岗位包括人资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重点专业和关键岗位轮换交流主要形式为在本单位(部门)内,不同岗位之间的轮换交流;在本单位(部门)内,相同岗位不同工作区域、工作职责范围之间的轮换交流;相同岗位或不同岗位在不同单位(部门)之间的轮换交流。

摘要:构建廉政风险预警干预体系是促进企业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根本方法,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具有的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员工的心理平衡指数以及岗位风险指数进行评估,创建廉政风险预警评价模型,从而对员工“岗位廉政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等级、风险成因等因素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做到了廉政建设的“防”、“控”合一,为丰富企业廉政风险预警干预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廉政风险,预警,干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东.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1,2:23-27.

[2]刘雅静.廉洁政治建设——基于廉政心理教育的维度[J].福州党校学报,2014,1:24-26.

[3]马显才,王慧贤,张国成,王占龙.构建领导干部廉政心理建设体系的设想[J].领导科学,2010,5:53-54.

[4]刘东杰.公务员腐败行为的心理逻辑探析[J].揭阳论丛,2015,1:66-72.

[5]张彦君.官员腐败的心理分析及其心理干预[J].廉政文化研究,2014,5:91-92.

[6]陈尤文.用制度遏制腐败心理的产生[J].检察风云,2014,19:12-14.

[7]涂文婷.腐败心理形成轨迹及对策分析[J].黑河学刊,2013,12:181-182.

[8]胡赣江.如何预防、破解“边缘腐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2:77-78.

[9]姚志强.腐败行为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基于环境-个体-行为三元决定论的分析[J].理论导刊,2011,1:54-56.

风险评估及预警 篇5

为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及时、真实地反映和了解信贷资产的动态风险状况,提高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对信贷风险的反应速度和化解能力,为本公司有效控制和处臵信贷风险提供决策依据,特制订本报告制度。

一、风险预警的含义

风险预警是指通过贷款三查收集的资料信息,及时预测和发现各类贷款潜在的风险,分析风险因素,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

二、风险预警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各业务部门在实施“信贷风险预警及报告”制度时,应覆盖公司全部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自然人贷款业务。

2、实事求是原则。各业务部门及信贷管理人员既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借款人,还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反映借款人的潜在风险及已经暴露的风险,绝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而隐瞒风险,知情不报,甚至欺上瞒下,违规操作。

3、及时通报原则。各业务部门在实际信贷工作中,如果发生了对本公司贷款安全回收有重大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应立即在第一时间通报公司董事长、经理、股东和风险管理部门。

三、风险预警的要求

1、快速反应。由于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原材料涨价、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公司信贷资产也将面临各种风险,信贷人员要加强贷款三查与分析研究,密切关注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风险,快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保全信贷资产,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逐步前移。防范风险绝不是要等到借款人出了问题再采取措施进行处臵,而是要把风险防范逐步前移,善于在贷款各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捕捉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分析出潜在的风险,及时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3、落实责任。信贷员是风险预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当借款人出现风险后,信贷员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和部门。

四、风险预警的重点内容

(一)、当借款人发生下列情况时(包括但不限于),信贷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本部门领导汇报,如果本部门领导在一天内无任何答复或反馈意见,信贷员可直接向公司风险管理部预警,并上报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信贷员先用电话向公司董事长、经理、股东和风险管理部口头汇报,三天内补报书面报告。〈1〉、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租赁、分立、承包、联营、并购、重组等;

〈2〉、借款人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3〉、股份制企业主要股东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动。企业经营层或股东之间发生重大意见分歧或闹不团结,且依靠自身难以解决,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严重影响的;

〈4〉、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法人代表或主要股东(包括自然人的借款人)或高级管理人员被拘审、“双规”、监视拘留、逮捕的;意外死亡的;已确认失踪、或连续5天以上无法正常联系的;

〈5〉、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尤其是挪用贷款炒股票或房地产,给贷款偿还带来严重影响的;

〈6〉、借款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提供财务报表、业务信息及抵押担保有关信息的,或拒绝信贷工作人员调查及不配合调查的;

〈7〉、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并将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的; 〈8〉、发生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或其它垫款的;

〈9〉、借款人承接出口业务或大额订单,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保质保量发货,可能承担重大违约责任的;

〈10〉、借款人遭受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侵害,损失严重,或损失虽小,但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的;

〈11〉、借款人抵(质)押、保证担保情况发生明显恶化的。①抵(质)押物严重损坏、缺损或流失的;抵(质)押品价值大幅度下降的;抵(质)押物被非法变卖的;抵(质)押物被人民

法院依法查封的;抵(质)押无效的情况等;②保证人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保证能力严重不足的;

〈12〉、借款人通过不正当手段骗取贷款的、无正当理由拒不还款、恶意逃废金融债权的。保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担保责任的;

〈13〉、借款人或保证人发生重大涉案诉讼的; 〈14〉、借款人连续三个付款期或在合同期内累计六个付款期未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

〈15〉、对贷款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其他突发情况。当借款人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个人类贷款应向借款人和保证人宣布借款提前到期可通过直接从借款人账户扣划或诉讼行使权利维护债权。

(二)、当借款人发生下列情况时,各信贷员必须在次月的5日前将所管的贷款企业发生的风险情况汇总,写出书面预警报告上报公司风险管理部。情况紧急时可随时单独上报。〈1〉、企业法人对外的股本权益性投资超过其净资产50%的;

〈2〉、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未按规定正常年检;

〈3〉、企业管理层主要成员(包括自然人的借款人)违法经营或经常参与黄、赌、毒,或夫妻感情及家庭出现严重问题的; 〈4〉、借款人贷款到期后经常发生借新还旧(经公司批准的

除外)、借款还款或已发生贷款逾期的;

〈5〉、由于市场因素及自身原因,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逐渐萎缩、恶化或产销利逐步下降及出现非正常亏损的;或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明显变差,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净现金流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甚至出现非正常流出的;

〈6〉、借款人项目建设与预定计划发生重大偏差或未获得有效批准手续的。项目建设资金未按预定计划得到落实的;

〈7〉、借款人开始变卖用于生产的设备和原辅材料,可能导致停产歇业的;

〈8〉、借款人设备利用率很低,开台率严重不足,可能引起大额亏损的;

〈9〉、借款人虽然生产经营正常,资产利润率较高,但净资产一直未有增加,贷款数额多年未有下降,明显存在经常性抽资行为(包括由于年终分红后引起流动资金不足)的; 〈10〉、借款人明显存在偷漏税情况或经税务部门检查确实存在偷漏税的;

〈11〉、借款人发生对贷款偿还足以带来不利影响的其他情况。

上述风险预警的内容适用我公司现有各类贷款等业务。

五、风险预警报告(书面报告)的内容

(一)、单个借款人风险预警报告力求能充分说明问题,内容包括:

1、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基本构成、生产经营、财务及相关情况;

2、出现风险的详细情况,包括风险成因、目前事态、风险后果;

3、信贷员对此已采取的措施;

4、贷款情况及抵押担保情况;(包括贷款期限、五级分类形态、抵押物明细、保证人保证能力分析等)

5、信贷员下一步工作对策设想,需要公司帮助协调的事项;

6、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二)、汇总风险预警报告(书面报告)力求简单明了。内容包括:借款人名称、贷款数额、抵押担保情况、简要生产经营情况、发生的风险、已造成或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拟采取的措施等。

六、风险预警的工作要求和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做好风险预警,防范信贷风险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措施,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风险预警工作。公司总经理要经常督促信贷人员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及时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的动态情况,检查分析公司贷款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确保此项工作切实落实。

〈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目前正在逐步显现,信贷资产已进入了风险高发期,这一点必须引起信贷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走势、借款人企业 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状况,实事求是地分析信贷资产已经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如实反映,如实预警。公司重申,坚决反对各部门为了本单位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隐藏风险,有问题不报,弄虚作假,贻误防范和处臵信贷风险的最佳时机,如有发现,公司将严肃查处。对于发生的每笔风险预警,信贷员必须逐笔报风险管理部备案。对于发生的风险,如有备案记录,公司将按实际情况来认定各部门领导、信贷员是否尽职,是否免除相关责任。

〈3〉、落实“三查”,及时预警。要想风险预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工作,将风险防范逐步前移。信贷工作人员要真正做到贷前调查要实,贷时审查要严,贷后检查要勤。公司要求,信贷员在调查报告中都必须对借款人的风险情况进行提示,严禁弄虚作假。凡是贷后检查发现借款人存在上述重大风险情况的,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信贷资产安全。

〈4〉、执行措施,及时反馈。对于发生的风险预警,公司风险管理部将会及时介入调查,提出处臵意见,各业务部门领导、信贷员应认真落实公司提出的处臵意见,及时将落实情况书面反馈给风险管理部。

〈5〉、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公司明确,信贷员是单个借款人风险预警的第一责任人,公司业务发展部部长是汇总风险预警的责任人(汇总预警的内容由信贷员提供),公司经理是公司风险预警的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风险预警工作的组织

和实施,对风险预警不及时、弄虚作假、隐藏风险、贻误时机,或虽已上报但未按计划措施落实的各业务部门领导、信贷员,风险管理部门向股东建议,取消对各部门的授权,并采取相应经济处罚。对工作不负责任,连续多次发生有问题不报、有风险不预警的各部门领导、信贷员,公司将解除劳动关系。

本制度由抚顺市信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制订、解释和修改。

风险评估及预警 篇6

关键词:货币错配;波动平均线交叉模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框架

中图分类号:F8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4-0096-04

1.人民币汇率行情活跃汇率风险不断加大

漠视汇率风险,是相当多的习惯了固定汇率制的涉外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的认识误区。宁愿承担巨额汇率损失,不愿花费小额成本预测和规避风险的现象比比皆是。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之后的三年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不断升值。2005年升值2.49%,2006年升值3.28%,2007年升值6.41%,2008年升值近7%,截至2009年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1 8,累计升幅已达19.33%(见图1)。没有进行风险管理的企业在此期间承担了巨额的风险损失。而我国的外汇储备中五成以上都是美元资产,也使我们的政府在美元持续贬值中损失了巨额资产。也可以预见,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行情将更加活跃,汇率风险会不断加大。

1.1 新交易机制的引入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2006年初,询价交易方式OTC(over the counter)、做市商制度和改变中间价格形成方式被引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汇改的深化改革会带来人民币汇率更大的波动幅度。在汇改之后至引入OTC前的5个月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平稳小幅升值,由8.11至8.07,在引入OTC后,升值幅度明显加大,4个月后的2006年5月15日,首次破8至7.99,小幅震荡调整后自7月开始人民币汇率彻底进入7时代(见图1)。

OTC方式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于传统的撮合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价格,交易的直接性可加强外汇交易员的沟通,有利于形成真实的交易价格。而引入一般被OTC所采用的做市商制度是为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的连续性,也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配套举措。由于此前央行是外汇市场中人民币对外币交易的唯一“做市商”,是外汇市场唯一的买家,在市场操作中难免更多地考虑政策目标,因而人民币汇率市场特征不明显,而在推出做市商制度后,截至目前共有23家中外资商业银行组成的做市商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定价权,将更好的发现人民币市场汇率。在引入OTC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不再由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形成,而是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权重由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这样的价格形成反映了即时的市场供求,市场作用的增强显著增强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相关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必然会增加。

1.2 “原罪”加大了人民币的汇率风险

目前发展中国家汇率所面临的风险极为巨大,不仅仅是由于其货币不可兑换,更是由于其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体现在:货币错配(currency mismatch)或期限错配(maturity mismatch),企业面临一种“魔鬼的选择”(the devil′s choice),这就是“原罪”,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货币错配(Goldstein&Turner,2005)反映了汇率敞口风险,由于一个权益实体的收支活动使用了不同的货币计值,其资产和负债的币种结构不同,导致其净值或(和)净收入对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企业从外国借贷出现货币错配的话,当本币贬值时借款成本上升;从国内借贷出现“借短用长”期限错配的话,当利率上升时借款成本大大增加。因此,无论是汇率或利率稍有波动,都会使企业因成本上升出现财务困难和经营困难,进而波及银行体系和整个经济。

表1和表2为2001以后外债余额按新口径统计的货币错配解释因素分析表,分析中不考虑难以精确统计的外币现钞,设定汇率选取当年12月底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从上表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2002至2008年间:①我国外币资产要远大于外币负债,且差距逐年上升,幅度有不断扩大趋势;②短期外债高速增长,此间的增长率远超中长期外债和外债总额增长率,且占外债余额比重不断攀升,2002年占比为30.9%,至2008年为63.4%,远超国际警戒线25%的标准;③外币资产占M2比率较大,且占比幅度逐年逐年上升,而外币负债占M2比率较小,并有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目前货币错配比较严重。当外币资产远小于外币负债时,其风险在于本币的贬值,贬值将加重负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债务负担;而我国外币资产大于外币负债的货币错配风险则暴露于本币升值方面,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以本币计值的外币净资产缩水。与此同时,货币错配的现实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相关企业也面临的较大的汇率风险。

2.构筑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的框架分析

建立系统性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是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风险不断加大的形势下,规避汇率风险,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必然举措。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掌握汇率变动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协同工作。

2.1 采用高效度的刚性的技术预测方法

首先应选择比较有效的技术方法来预测汇率变动趋势,技术预测方法的特点是,借助汇率过去的走势预测未来的趋势,其建立在市场价格反应一切信息、价格按趋势存在内在规律及历史会在未来重复的假设基础上。技术预测方法很多,本文将三种应用较广的技术分析模型加以对比分析(见表3)。

三种技术预测模型原理简单、应用简便、各有特点。根据比较,总体上,波动平均线交叉模型(MA)从各个方面都更优,在实践中分析结果比较可靠,而且某些其他技术分析指标,如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相对强弱指数(RSI),也就是在MA基础上加上运动加速度和买卖能量交换发展而来的。

本文认为预测汇率风险应以波动平均线交叉模型这个适普模型为主,扬长避短结合使用其他技术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最大的优点是特别适用于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短期剧烈波动的现象,运用刚性的技术方法能帮助我们将注意力从对汇率的胡乱猜测转移到对于其趋势的分析。但其与生俱来的系统性缺陷是忽略了外生变量、排斥了人为的判断,预测结果是否精确和一定有效很难确定。必须结合基本因素指标分析法,才可完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2.2 结合适应我国国情的柔性的基本因素指标分析法

基本因素指标分析借助于统计回归分析,结合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通过对汇率影响较大的指标统计数据分析来预测汇率变动趋势。适合于对长期汇率变化的预测,对于短期特别是每日、每周的汇率走势预测较不适用,短期预测结果经常无法完全与实际情况走势变化相符合。这种特性正好可与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的技术分析结合运用,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表4为美国和日本采用的分析汇率变动趋势的统计指标。

从各因素分析可以预期,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仍然主要是升值预期。这种预期主要来源于国内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和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我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经济的增长有很大比重来源于出口的增加,伴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进口增速将小于出口增速,汇率不会下降而是呈上升趋势;另外,国际收支顺差是人民币升值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贸易账户和资本账户长期的顺差造成了我国目前达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长期的外汇供过于求,人民币升值也是必然结果。但影响汇率的变化因素是复杂的,除涉及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基本面外,还要综合考量国际环境的变化、心里预期因素、政治因素和偶发因素等对于汇率变动的作用。另外,为提高预测结构的精确程度,还需注意各指标统计数据的正确性。

2.3 系统工程需政府、银行与企业各司其职

2.3.1 政府的重中之重: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避险工具。在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除了需要加强对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引导之外,重中之重是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和风险对冲工具。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可供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衍生品种只有远期结售汇和掉期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确定汇率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最早于1997年在中国银行试点,是我国汇率衍生品市场的开端,现开办远期结售汇的币种包括美元、港币、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澳元和加元。2005年8月,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人民币远期交易以及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是交易双方约定一前一后两个不同的交割日、方向相反的两次本外币交换,在前一次货币交换中,一方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另一方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货币交换中,该方再用人民币按照另一约定汇率从另一方换回币种相同的等额外汇;反之亦可。纳入利率互换以完善定价机制的掉期交易于2007年8月推出。现开办掉期的币种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港币和英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需提高现有衍生产品的使用层次。这两类衍生工具的性质是远期衍生类产品,其使用还处于低级层次。其中,远期结售汇是最简单的外汇衍生产品和保值工具,但在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不愿办理远期购汇和远期结汇,因此交易量小、不成规模,银行对远期汇率的报价甚至还要参考和跟随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报价,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极大。加上央行参与了对远期结售汇交易的限制,因而远期结售汇的市场功能并未发挥。而且对于内资企业来说,无法利用NDF规避汇率风险,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削弱了与外资企业的竞争能力。掉期交易由于最初推出时不涉及利率互换,加上限制了公司客户的准入,交易也并不活跃。

其次,需推出期权类衍生产品和人民币外汇期货类产品。目前境外离岸市场不断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除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外,还有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掉期(NDS)和期权(NDO)及人民币期货交易,对人民币远期汇率走势和预期施以较大影响。我们应在不断完善发展程度较低的掉期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出新的衍生品种,如操作灵活的期权交易、信用风险和清算风险低的发现价格的外汇期货交易,大力发展场内市场,以克服流动性的不足。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实际上也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深化改革的必要之举。

2.3.2 银行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同企业做好预警服务。银行的优势是对金融货币政策有透彻的认识和了解,是汇率避险知识和工具的推广和普及者,而目前我国的银企关系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体现在债权债务和资金结算的关系,不仅不能使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还无法充分协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银行应积极开展关于汇率风险与防范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和培训,增强企业对于汇率风险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企业培育和发展具备金融风险知识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对于大量中小外贸企业的CFO的培训,对企业提供即时的专业指导和适当的避险产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这样,在为企业规避风险的同时,通过各种外汇避险业务的大量展开,如进出口押汇、打包放款、远期票据贴现、提货担保、保付代理、出口信贷、福费廷、即期保值、远期结售汇、掉期等等,也可获取丰厚的业务收益,建立与企业的多种合作关系,打造和谐的互惠互利的银企双赢的局面。在2005年汇改之后,由于汇率风险的加大,很多银行开始主动对企业进行风险提示,并协同企业分析国际金融形势和货币汇率走势,根据企业的实际敞口头寸情况建议采用适当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不仅实现了自身外汇业务上的重大突破,也带来了不少的中间业务收入。随着汇改的进一步深化,这样的服务应不断扩大发展。

2.3.3 企业的重中之重:增强独立识别预测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作为汇率风险的直接承担主体,企业的任务非常繁杂,除了需要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加快企业产品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外,最为迫切的任务是需要增强独立识别预测汇率风险的能力,当政府和银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建设和服务之后,能否识别汇率风险并将其不利结果降到最低,关键还是企业自身的作为。当务之急是:①相关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把汇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体系内。实践中,由于长期以来对汇率风险的漠视,相当多的企业是由财务部门监管外汇业务,但不具备对于汇率风险的预测与规避职能,在增加这一职能后,可安排专人专职负责汇率风险的预测和防范。②尽快建立包括管理汇率风险在内的金融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将风险管理部门独立出来,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进行风险管理。无论如何,对于高技术性的风险管理工作,都需要培养和引进专业的金融管理人才,熟知汇率预测的专业知识、懂得对于宏观形势的分析判断,熟练掌握各种金融避险工具的使用技能。在企业内部建立及时的信息传输系统的同时,加强与政府和银行的联系沟通,建立真正有效的汇率风险预警规避机制。

总之,在当前国际外汇市场更加复杂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趋势下、汇率风险已经威胁到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且有愈演愈烈之态势,在构筑汇率风险预警机制框架的过程中,首先需加强对汇率变动的预测,把握汇率的变动方向和波动幅度是对汇率进行预警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技术分析和基本因素分析各适用于短期和中长期汇率预测,二者结合可提高预测的效度;其次,要加大金融市场的改革,衍生产品是转移风险的工具,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再次,充分利用银行的自身业务优势为企业提供必要的预警服务,做到银企双赢;最后,需要相当一部分的风险意识不强的的企业建立汇率风险内控制度。通过宏观与微观层面上的多方协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并由此进一步建立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1]朱孟楠.国际金融学[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科普兰著,康以同等译.汇率与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李扬.关注货币错配风险推进汇率制度改革[J].中国货币市场,2005,8.

[4]潘成夫.发展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相关问题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8.

[5]CQF金融工程研究部.如何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OL].数量成就金融-CQF中国站,2007.

[作者简介]朱贺(1975—),女,汉族,吉林白山人,经济学硕士,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风险评估及预警 篇7

随着信息通信、现代控制、特高压输电等先进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电网发展已进入坚强智能电网新阶段,地区电网承担着分布式电源接入,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配送到用户的功能,地区电网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各类用户的可靠供电。同时,随着电网的发展,调控运行管理任务日趋复杂,运行风险急剧提升,通过对生产作业计划等进行风险校核,对计划进行优化和安全管控,可以消除和预防一些已知的风险,但是无法应对实时电网中极端灾害天气、设备故障、负荷波动等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变化对电网的影响。当前急需开展地区电网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管控,已有研究考虑气象信息、输电线路故障特性等因素对电网风险的影响,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文中提出一种地区电网全景风险实时分析及预警体系,介绍其功能构成,阐述研究内容并指出实现的技术难点,分析系统建设可行性,有效确定各种风险下电网运行风险水平,便于运行部门进行全局性把握,为调控运行等专业人员以及领导层提供关键的决策信息。

1 功能构成

体系功能构成如图1 所示,主要包括信息采集、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四部分。

1.1 信息采集

调控管理系统(OMS) 主要采集检修计划信息,能量管理系统(EMS) 主要采集负荷信息机组出力信息电网拓扑信息,生产管理系统(PMS) 主要采集设备历史故障信息设备状态评价信息,气象信息系统主要采集气象实况信息包括温度、风力等,设备监测系统主要采集雷电、覆冰、导线温度、变压器油气信息等,综合数据平台主要采集水情、煤情等信息,采集方式采用FTP、Web Service、数据库等。

1.2 风险辨识

根据采集的机组和负荷信息、电网拓扑信息和检修计划分析得到实时态或未来态的电网运行状态;利用蒙特卡洛、状态枚举、故障树等多种系统状态选择方法,对当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状态选择,生成多种电网事故场景;根据水情、煤情信息,分析一次能源供应情况,得到一次能源风险场景。

1.3 风险评估

通过对概率和严重程度的定级,完成风险等级的评定。首先,对风险辨识环节生成的电网事故场景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该场景的发生概率,并根据事故发生概率等级的划分,对该场景的事故发生等级进行评定。其次,通过潮流计算和薄弱运行方式识别,对电网事故场景下的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评估,确定线路/ 变压器功率越线、母线电压偏离、厂站/ 重要客户全停、减供负荷等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进行定级。最后,将定级后的故障概率等级和定级后的后果严重程度等级经处理得到综合风险等级,将所有电网事故场景下的同类风险等级按最高等级得到最终风险等级。

1.4 风险管控

对电网风险进行监视,一旦发生严重的风险即进行预警。同时,针对运行操作,评估与其相关的设备或厂站的重要程度,分析不同运行操作方案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大小,并据此对运行操作进行调整,达到风险管控的目的。

2 实施内容

2.1 建立电网风险因素实时分析及风险基础数据库

针对地区电网全景风险源数据多源、异构、海量的大数据特征,收集、分类、筛选出影响地区电网与设备运行的风险因素,在分析各主要风险因素对电网与元件停运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识别、描述并提取出该风险因素的特征参量。针对地区电网运行风险源数据多源、异构、海量且存储于不同安全分区的特征,结合各系统的不同粒度与实时性要求,制定模型之间的适配策略和协调方法,实现各类风险源数据的分类读取和高度集成,建立地区电网历史故障、强迫停运及设备缺陷等风险基础数据库。

2.2 完善设备实时停运率

电力系统时刻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气象灾害、机组出力随机变化、负荷随机变化、设备状态、电网结构等。其中气象灾害如大风、暴雨、高温、雷电等对设备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反映了影响设备的外部风险因素。而设备健康度是设备停运模型的基础,反映了影响设备的内部风险因素。基于收集、加工的实时不确定因素信息,结合相关历史统计数据,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不同风险因素与设备故障率间的关系,辨识地区电网中存在的风险,将电网运行的不确定性定量地落实到设备的停运率。综合考虑设备实时运行条件、设备所处环境条件、设备当前状态以及设备历史信息等,极大地丰富传统的设备状态评价,综合跟踪设备状态,得到设备的实时停运率。

2.3 电网全景风险识别与评估

从系统层、厂站层、设备层和用户层出发,针对重要用户、厂站、设备负载、母线电压、旋转备用、设备状态、一次能源、系统频率、用户负荷等,建立全景风险规则库,包括基态及事故态下风险概率定级规则、风险严重程度定级规则和综合风险定级规则。对基态电网进行潮流分析、静态安全分析,得到电网基态风险。采用状态选取方法,针对预想事故集,评估地区电网风险,得到电网事故态风险。根据风险规则库,对评估得到的风险进行定级。本部分研究内容是对地区电网运行风险进行局部性管理和预控的基础,通过风险全景化识别,全面捕捉地区电网各种潜在风险,从而全面感知电网的风险水平,确保地区电网安全运行。

2.4 电网运行操作校核与预警

在电网风险评估的框架下,通过风险实时追踪方法将预想事故风险评估所得到的运行风险分配到各个元件设备和厂站,量化电网运行状态下各个具体设备和运行厂站对电网风险的贡献程度,根据贡献程度计算电网设备和厂站的紧急重要度和警戒重要度,并对设备和厂站进行重要度排序。从排序结果直观反映各个设备和厂站在电网安全运行中的重要程度。对于重要程度靠前的设备和厂站,如将有运行操作执行,则基于实时风险评估结果考量不同运行操作方案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风险大小,针对可能引发高风险事件的运行操作发出预警,指导电网运行操作选择和调整,从而减低地区电网运行风险水平。操作校核与预警示意图如图2 所示。

基于风险实时追踪方法,根据实时风险评估及设备/ 厂站风险相关性分析,得出设备/ 厂站重要度排序,针对重要度靠前的设备和厂站,根据运行操作方案中的操作指令顺序进行风险相关性分析,通过量化评估指标及评估相关操作方案可能引发的风险大小,最终根据风险量化值的大小选择最优的运行操作方案,从而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 技术关键与难点

3.1 确定风险规则

从系统层、厂站层、设备层和用户层出发,针对基态和事故态电网,通过建立全景风险规则库,全面识别地区电网运行风险。并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特点,建立符合地区电网的覆盖市、县的智能风险评估体系。

3.2 良好人机交互

将全景风险评估结果可视化展示,可以使调控运行人员更方便、更直观地了解当前系统运行的风险情况,以便其采取的运行控制措施更加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

3.3 设备及厂站重要度确定

运用风险实时追踪方法,评估运行设备和运行厂站对电网实时风险的贡献程度,计算其重要程度。对于重要程度靠前的设备和厂站,评估其相关不同运行操作方案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大小,从而实现对运行操作进行实时校核和预警。

3.4 运行操作方案辅助决策

系统在线运行时,自动追踪和实时监测电网风险,对于风险等级高的区域或设备,在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和风险决策支持信息的同时,自动分析计算给出合理的降低风险的运行操作调整方案。

4 结语

文中通过构建地区电网全景风险实时分析及预警体系,考虑机组出力、负荷变动、设备状态、灾害天气、电网结构等风险因素,结合相关历史统计数据,分析其大数据特征,挖掘风险因素间的关系,通过风险因素实时分析与评估,囊括电网全景风险,并进行动态滚动更新,为调控运行人员及时掌握风险水平和优化控制风险决策提供支持,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的预控和驱动能力,促进调控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识别及预警 篇8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特定的事业部和职能部门,为完成特定项目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合体[1]。项目结束之后,联盟的资源组合即解散。动态联盟的价值主要立足于系统的协调一致,如果这个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则整个联盟容易解体,因此,项目动态联盟时刻面临风险和冲突。

目前动态联盟中的风险问题还未引起理论界和应用者的足够重视,在强调“联盟目标”和“利润共享”原则的掩盖下,人们容易忽略联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利润共享,反而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损失[2]。因此,如何认识和有效地防范风险是动态联盟运行成功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这个领域没有被得到深入的研究,现在找不到现成的成熟理论来驾驭之,我们只能把其他风险的研究方法“嫁接”过来使用,使用已经成熟的研究风险体系的方法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得到比较合理的结论。

在针对具体事件的风险分析领域中,已有许多成熟的理论方法,如Flanagan和Norman(1993)的Brainstorming法,Tree diagrams法和Influence Diagrams等识别方法[3]; 此外, 通过风险测量、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模拟技术等方法对风险出现的后果、概率分布进行分析(L.Y.Shen,1990,1993)[4]。Cohen(1997)从资产配置角度, 监理一个以软件项目风险来源和处置动机为核心来识别风险本质、 分配风险的理论模型[5]。经Weber(1999)、 Pfleeger(1997)、 Thurwachter(2000)等努力,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损失额度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6,7,8]。

针对建设项目的风险研究主要有:Prananta Kumar Dey(2002)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研究项目风险评价,对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和严重性进行定量估计[9]; J.H.M.Tah(2000)则使用模糊评价法来评价,使用因果图来表示风险因子、风险和风险结果之间的关系[10];J.H.M.Tah(2000)还使用信息建模方法来评价建设项目风险[10];D.N.Ford等(2002)采用实物期权来研究不确定建设项目战略规划和管理风险评价[11]。王守清等(2004)提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描述风险的层次级别和相互影响关系的风险影响矩阵和外星人眼睛风险模型(alien eye’s risk model),风险具有和外星人类似的特性,如不确定、不精确, 难以理解和可能带来损失或危险,将风险模型类似的称为外星人眼睛风险模型以更好的反映建设项目风险的特性,并将建设项目风险划分为三种层次( 国家、市场和项目),以不同层次风险相互影响的矩阵或表格形式进行分析,能够识别建设项目的28种关键风险[12];贾晓霞等(2004)提出了项目投资区域风险的识别方法和预警模式,利用聚类分析法系统识别了项目投资所面临的六类区域风险,建立了基于界面集成的预警模式,并运用管理熵对风险警度进行了量化[13]。

对于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风险研究目前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正式的资料比较少。但是, 金融系统、股票、 气候、 粮食、 交通等的风险研究已经进行得比较深入细致, 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方法, 针对动态联盟系统的特有特点, 开展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的识别和预警研究。在该领域, Chiristogh Schlueter Langdon等(2000)运用SWARM技术对建设项目的供应链风险进行了仿真研究[14]; C.Riddalls等(2000)对建设项目供应链风险进行了动态模拟[15];彭本红等(2004)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对企业动态联盟敏捷性的评价问题进行一些比较初步研究[16];贺思辉、李家军(2004)运用相对熵对动态联盟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的测度进行了尝试性研究[17];彭本红等(2004)从系统熵的角度上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价值评价模型进行了设计[18];吴英(2005)专门针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中存在的道德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识别与防范研究,运用复熵概念对道德风险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一系列道德风险控制策略[19]。

这些研究对于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风险结构仍然没有统一认识,也没有形成针对动态联盟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的系统研究。我们知道,项目动态联盟的成败不仅取决于项目的技术、物资、市场、财务、资金等条件,也取决于动态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之间的配合、信任以及合约的完整公平性。基于风险和利润两方面的考虑,项目业主以及参与单位决策者必须对面临的动态联盟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作为风险防范和感知侧面,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够对风险现状和未来及时作出准确分析和评价,建立预防控制手段,实践中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针对项目动态联盟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模式,将项目动态联盟前期活动融为一个整体,因此,本文尝试从企业风险管理和管理熵角度出发,提出适合项目动态联盟风险识别预警的模型,并给出量化评价的方法基础,以利于项目动态联盟业主及参与单位能够最大限度回避风险,创造良好的项目管理环境。

2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的基础。Al-Bahar等(1990)指出:企业风险识别是一种系统地、持续地对风险相关事件进行挖掘与分类的过程[20]。英国皇家社科院(The Royal Society,1991)界定了五种类型: 自然危险、 技术危险、 社会危险、 健康危险和财务风险[21]。Chicken(1994)提出了三种主要风险类型:技术型、经济型和社会-政治型,并强调任何风险评估均可基于这一分类体系[22]。而AS/NZS4360(1995)则建议不要对风险进行分类,提出了基于风险源的列表,最初的列表中包括了八种风险来源:商务法律、经济环境、人的行为、自然事件、政治环境、技术、管理活动、个体活动。[23]

本文按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的不确定性来源来进行识别,具体而言,动态联盟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如法规政策的变动,社会稳定,政府干预等;金融风险,利率、汇率、股市波动等;技术风险,如技术成熟度、复杂性、相关性等;市场风险,如需求变动、竞争风险、上下游市场变动等。

内部风险则按动态联盟的寿命周期来分,包括:生成期风险,主要是对市场机遇的识别风险;发展期风险,如伙伴选择、利益分配方案风险等;运作期风险,如沟通、质量、协调、道德风险等;解体期风险,如利益分配、执行风险,结算风险等。具体如表1所示。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内外风险的集成如图1所示。

其风险识别的过程主要有: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要确认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

(2)列出初步清单。列出客观存在和潜在的各种风险。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推测与各类风险相关联的各种合理的可能性后果。

(4)制定风险预测图。

(5)风险分类。对根据风险性质进行分类。

(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对项目动态联盟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排列出轻重缓急。

3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模式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需要与之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为每个子系统确定相应的“雷达”,即危机指标。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战略风险预警、财务风险预警等研究。Altman(1968)首次创立了多元变量判定模型——Z分数模型[24]。Laitinen等(1999)构造了中小企业风险预警系统[25]。随着信息流量和信息集成概念的建立, Aziz、 Emanuel和Lawom在1988年提出用现金流量信息预测财务风险的模型[26]。Jerry Miccolis等(1998)认为应集中利用风险管理资源从战略角度来考虑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及控制[27]。Lucy Nottingham(2002)提出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管理实践,整合组织核心资源来设计合适的风险集成模型[28]。Dickinson Gerry(2001)研究了ERM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将ERM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定位于一种识别、衡量和管理风险的新理念、综合观[29]。国内对于建设项目风险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投资领域,如贾晓霞等(2004)运用界面集成的思路对之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一个集成了六要素的项目区域投资风险预警模式[13]; 周高平等(2005)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30]; 吴国付(2006)对区域港口项目投资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了设计[31]。

以上相关研究都没有从建设项目总体层面来进行风险预警研究,尚缺乏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模式的研究。本文参照贾晓霞等(2004)基于界面集成的投资风险预警模式[13],对之加以全寿命周期的拓展,系统地将管理熵概念引入项目动态联盟集成道德风险预警系统,以从企业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角度提出风险预警识别、量化的初步理论框架。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识别体系要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将企业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活动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该模式又离不开风险预警目标、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及过程。由此提出了基于管理熵的动态联盟集成风险预警模型如图3所示。

该模型集成了动态联盟风险预警的基本6要素(目标、文化、方法、组织、信息、过程),以过程为中轴、战略为基石、组织为实体、方法为中枢、文化为灵魂、信息为纽带,集中反映了管理熵思维下的预警识别的战略、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和过程集成性特点,是风险预警量化的基础。在此模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设置风险预警识别体系的运作过程以及特点:目标是要把所有风险预警活动符合动态联盟的整体战略目标,必须从整体角度集成动态联盟各阶段、各成员的风险预警活动;组织指的是项目动态联盟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构,是一种具有动态性。创新性和灵活性的组织模型;方法是指要求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解决风险预警问题,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各类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类、排序和优化;信息是指要从集成角度研究风险预警的信息特征、原则及模型,建立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文化是指风险预警要形成统一规范的风险预警语言、态度;过程则是指风险预警必须满足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风险预警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各个联盟成员的职能以及需要提供的信息类型与强度、准确性;

(2)必须明确模型中的信息通道的终端是什么部门,以便对风险的处理及时、有效、准确;

(3)必须明确模型中的决策部门,我们建议在模型中引入监督人,它是联盟以外的经过联盟共同认可的中间组织,监督整个联盟的运作状态以及过程;

(4)信息传递的过程应当采用多重联合传输的形式。

4 熵思想在动态联盟风险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4.1 熵的概念

(1)熵与条件熵

当系统可能处于n种不同的状态,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Pi(i=1,2,…,n)时,该系统的熵可表示为:

E=-i=1nΡilnΡi

其中,Pi满足0Ρi1i=1nΡi=1

设系统A,B统计相关,则E(A/B)是系统B已知时,系统A的熵或成为条件熵。

(2)信息准确性与价值的新测度——传递熵

在状态空间xEn上的信息A,对于xi,yix,信息A的条件熵定义为其相应状态的条件概率的下列形式:

Η(A/x)=1nk=1nl=1n|Ρ(yk/xi)lnΡ(yk/xi)|

它反映了信息A的各状态下不确定度的均值。

已知状态空间x的信息A的条件概率为P(yk,xi),k,l=1,2,…,n, 定义A的传递矩阵:E(A)=[e1,e2,…,en],其中el=1n-1k=1n[Ρ(yl/xl)-Ρ(yk/xl)]l=1,2,,n.

很明显,传递矩阵中的元素表示状态l发生是信息A预报的平均准确度,可靠度,数值越大则准确度越高。

令:

hk={-eklnek1e<ek<12e-ekln|ek|-1n-1ek1e

Η(A)=k=1nhk称为信息A的传递熵, 它是一个在[-1n-1,1]n上的非负连续函数,能准确表明信息A传递状态的不确定度。

4.2 熵思想的应用

影响系统熵值的主要因素有很多,这个问题值得考虑进一步研究,根据熵增原理及其应用成果,把熵作为系统的状态函数,数值越大,系统越不稳定,越无序,联盟内道德风险越大。基于上述考虑,列出下列几条影响系统熵值大小的主要因素[33]:①组成元素的多少(系统的规模性)影响熵值,其他条件相同时,规模越大,熵值越大;②元素种类及元素之间的关系(系统复杂性)也影响熵值的大小,元素之间的关系越多、越复杂,熵值越大;③所拥有的有用信息量(系统的确定程度)增多,系统的熵值减少;④系统的目标对熵值起决定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在能够实现联盟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做到各个盟员责、权、利层次分明;尽量增加系统对于外界的信息挖掘量和准确性,使得系统有更加准确的判断力,从而增强系统的与经济环境的融合程度;加强成员企业的思想教育和联盟文化宣传,增强系统的亲和力,加强奖惩和法制的力度;努力追求低熵水平——默契,降低联盟工作效率低下、相互扯皮、人浮于事等资源内耗现象,增强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换数量与质量。所有这些都可以达到降低系统熵值的作用,增强联盟的综合核心竞争能力。

5 动态联盟风险预警系统的量化模型

5.1 内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度量

(1)风险度矩阵确立

设有m个影响因素、n个节点企业,rij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对第j个节点企业的风险度。设a宝石基于i影响因素的节点企业可以采取决策的数目,决策问题的决策矩阵为O=(oij)n×a,条件结果值oij发生的概率为pij,节点企业j的条件结果期望值为:

oj¯=i=1apijoij,j=1,2,,n

标准差为:

σoj=i=1apij(oji-oj¯)2,j=1,2,,n

在多个节点企业存在的动态联盟中,假定彼此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即从长期来看,节点企业在做决策时没有考虑其他企业决策者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即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做出决策,道德风险的影响还没有出现。于是,节点企业的风险度为:

dj=σojojj=1,2,,n

考虑m个影响因素,可得到n个节点企业对于m个影响因素的风险矩阵:

R^=(r^ij)m×n

标准化,可得:

R=(rij)m×n

其中,rij为第j个节点企业在因素i上的值,有:rij[0,1]rij=[r^ij-minj(r^ij)]/[maxj(r^ij)-minj(r^ij)],对于任意的第i个影响因素,可以假定rij大者风险大。

(2)熵权的确定

确定了风险度矩阵之后,要对之进行调整,对于(m,n)评价问题,第i个影响因素的熵定义为:

Ηi=-Κj=1nfijlnfiji=1,2,,m

其中,fij=(1-rij)/i=1m(1-rij)Κ=1/lnn, 且当fij=0时, fijlnfij=0。

则第i个影响因素的熵权wi定义为:

wi=1-Ηim-i=1mΗi0wi1i=1mwi=1

熵权具备的性质有:①各节点企业在影响因素i上的值相差较大,熵值较小, 熵权较大时,说明该影响因素向决策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说明在该问题中,各节点企业在该影响因素上有明显差异,应重点考察。②各节点企业在影响因素i上的值完全相同时,熵值达到最大值1,熵权为0,这也意味着该影响因素向决策者未提供任何有用信息,该影响因素可以考虑被取消。③影响因素的熵值越大,其熵权越小,该影响因素越不重要。

为了反映各个因素对某个节点企业的综合影响,将决策者对各影响因素给出的权重(主观权重)ui与熵权(客观权重)wi相结合,最后得到关于影响因素i的综合权重:Wi=uiwi/i=1muiwi,于是各节点企业的熵权评价值为:λi=i=1mWirij.

因为动态联盟是一个系统,各个节点企业是它的子系统,引起内部风险的因素看作是系统中的要素,我们用风险熵表示整个动态联盟系统的无序程度,即内部风险发生的程度,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动态联盟系统内部的风险熵为:

SΙ=-Κi=1nλilnλi

对之求全微分,可得:

dSΙ=-Κi=1n[λi+λilnλi+ο()]

5.2 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度量

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的变化并不直接带来系统内部风险熵的变化,而是通过使各个节点熵的决策人的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风险熵变化。决策人的行为可以用决策矩阵表示oij. 假设外部因素有b个,它们对内部因素的影响用矩阵die表示,则外部因素对各个节点决策人的风险度矩阵为:

(cje)n×t=(oji)n×m×(die)m×t

计算出熵权之后,得到各个节点企业的熵权评价值λj,由它引起的风险熵为:

SD=-Κi=1nλilnλi

SD求全微分,可得:

dSD=-Κi=1n[λi+λilnλi+ο()]

5.3 总体风险度量

根据上文分析,动态联盟系统风险熵的变化可氛围dSIdSD,因此总体风险度量可表示为:

dS=dSI+dSD

5.4 信息准确性与价值的新测度——传递熵

为更加明确各个元素表示状态l发生是信息A预报的平均准确度,计算信息A的传递矩阵为:

E(A)=[e1,e2,,en]

其中,el=1n-1k=1n[Ρ(yl/xl)-Ρ(yk/xl)]l=1,2,,n.

Η(A)=k=1nhk称为信息A的传递熵,其中

hk={-eklnek1e<ek<12e-ekln|ek|-1n-1ek1e

在准确赋值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上面所得到的动态联盟风险的预测系统的结果,推算出发生的频率,再采用统计学中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我们的每一种状态空间所对应的不同的风险熵模型,从而确定出风险的大小、警度等。

6 结束语

在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范畴下,研究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的预警系统模式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本文提出的风险熵预警量化模型对于大型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风险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方法,通过这个预警系统发出的信息使动态联盟各企业尤其是盟主企业决策者掌握系统中风险程度。但对于更加复杂、动态性更大的动态联盟,在主观判断不可避免成为重要数据来源的情况下,如何强化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科学结合,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摘要: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对于联盟面临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本文针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面临的风险进行了风险识别设计,首先依据风险的来源划分了项目动态联盟可能面临的风险的种类,其次明确了动态联盟风险识别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六元素(目标、文化、方法、组织、信息、过程)的建设项目动态联盟风险预警模式,六个元素构成了风险预警的有机整体,运用管理熵理论对动态联盟风险预警度量进行了量化处理,以熵权从内外两个来源确定动态联盟的风险度量,并以传递熵概念来明确预警信号指标的准确性,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和准确的量化预警模型,以期利于建设项目动态联盟决策者的风险防范应对策略制定。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实证分析 篇9

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 使得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 所以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准确预测财务风险并作出快速的反应。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信号和采取措施改善管理, 从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所谓“风险”, 是指未来事件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状态。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 由于内外部环境影响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财务系统运行产生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整个财务系统和每个财务环节, 是各种风险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本文以大同煤业为例, 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对该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1. 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企业财务评价指标, 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运营活动和分配活动四个方面出发设计了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如图1和表1所示。

2. 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

根据财务指标的多属性特点, 每种属性的功效不同, 决定其在评价中的处理方式不同, 不能以简单的标准无量纲化来处理, 本文对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采用的是功效系数法。功效系数法又叫功效函数法, 它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 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以满意值为上限, 以不允许值为下限, 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 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 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 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业绩评价, 企业中不同的业绩因素得以综合, 包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定量的和非定量的。本文采取综合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预警函数模型如下:

G=ΣGiWi式中, 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 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 Wi为权数。

(1) 功效系数法变量类型的确定。功效系数法对所选择的指标进行分类是指标数值越大越好, 定义为效益型变量;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定义为成本型变量;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 可定义为固定型变量;指标数值在某一区间内最好, 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

(2) 单项功效系数的确定。

(1) 效益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

(2) 成本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

(3) 固定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

(4) 区间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

实际操作中一般如下处理, 要么以历史上最优值、最差值来分别替

代满意值和不允许值;要么在评价总体中分别取最优、最差的若干项数据的平均数来分别替代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3) 权重的确定。可以结合行业、地区和企业具体情况, 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 如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本文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结果见表1。

(4) 计算综合功效系数并依据警度发出风险警报。若综合功效系数小于60, 说明其大多数单项指标的功效系数均在不允许值内, 企业的财务有很大的问题, 迫切需要解决, 而随着数值增大, 各项指标正在改善, 风险在降低, 资产状况在转好, 可设置以下五个警度:巨警、重警、中警、轻警、无警, 具体见表2。

三、实证分析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7月25日注册成立, 公司于2002年12月30日办理了工商注册变更登记, 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55, 685万元, 公司于2006年6月7日至2006年6月19日, 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28, 000万股, 每股面值1元, 每股发行价格6.76元。本公司股票于2006年6月23日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交易, 本次股票发行后的注册资本变更为83, 685万元。主要从事煤炭采掘、加工、销售;机械制造、修理;高岭岩加工、销售;工业设备维修;仪器仪表修理;建筑工程施工;铁路工程施工;铁路运输及本公司铁路线维护。

1. 确定煤炭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标准值。

通过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2009) 、财务分析常用指标指南, 获取煤炭行业的部分标准值, 余下部分采取煤炭行业及相关行业的28个上市公司的平均值、最优值和最差值。

2. 数据计算。

本文选取煤炭行业及相关行业的28个上市公司, 采用熵权法计算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 (见表1) , 选取大同煤业作实证分析。从新浪财经网和证券之星网获取大同煤业2010年第三季度公司财务比率, 计算其财务比率的单项功效系数 (见表4) 。

最后, 计算该企业近五年的综合功效系数:

G=ΣGiWi, 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 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 Wi为权数。代入数据计算得:G=76.27922。则该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为76.27922。

3. 判断该公司的财务预警警度。

大同煤业2010年第三季度的综合功效系数为76.27922。根据表2警情判断表可以判断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处于中警状态, 即企业财务风险很高, 资产状况一般, 从单项功效系数中也能看出, 整体功效系数不高, 企业主要风险是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四、结论

财务风险分析是企业和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有效化解, 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也会给投资者、债权人和银行等造成巨大的损失, 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 造成恶劣的影响。根据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通过综合功效系数法构建煤炭财务预警模型, 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我国消费的主要能源是煤炭, 煤炭企业作为煤炭能源的供求者, 其关乎到国家能源的保障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建立有效的煤炭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预测并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 是财务预警设计的动因。文章按企业财务活动风险, 建立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通过熵权法确立指标权重, 利用功效系数评分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评分, 计算财务预警警度, 从而科学评价煤炭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状况。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警度,财务策略

参考文献

[1].董红.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解析[J].财会研究, 2006 (4)

[2].杨智.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23)

[3].李忠卫, 王立杰, 周大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煤炭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中国矿业, 2008 (2)

[4].陈启明, 陈华友.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模糊评价法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度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1 (3)

[5].刘婷.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10

[6].李夏怡.熵权法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经济论坛, 2010 (7)

风险评估及预警 篇10

1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现状

空中交通管制是以维护空中交通的秩序, 防止航空器之间发生事故为主要目的。而预警理论从经济领域向安全领域的转变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随着合成指数、扩散指数和预警信号指数的出现而逐渐兴起的。目前, 已经有大量关于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EH ER TS提出潜在风险源的识别、风险等级的评估、找寻风险源、控制风险、风险控制效果评估、以及安全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构成了航空风险预警管理的过程。此外, 罗帆和佘廉曾经指出, 预警能够实现对系统灾害的潜在征兆或者诱因进行监测、识别、判断和报警的功能。此外, 预警机制还能自主预控不良的发展趋势并矫正错误。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应加强系统的安全评价的早期预测和预报的功能。并且运用数学运算或者蒙特卡洛等计算方式对系统故障进行快速的识别好的评估。在空中管制的安全风险预警模式的管控和设计上,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方法。欧洲空管采用预测和监测的技术, 使用结构化的和系统化的方法来减弱和评估空管的风险。而美国安全飞行基金会使用飞行风险评估系统、危险因素和相互关系的模糊专家系统, 从而实现对飞行的风险进行定量化的比较, 实现对整个组织的安全风险的预警管理。现阶段, 关于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预警技术的开发、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基于评估方法的模型预警, 但是在实践中缺乏针对风险特征建立指标体系的针对性和根据指标的类型选择风险监控方法的实践性。所以, 应加强对于风险预警决策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研究。

2 空中管理安全风险的预警决策模式

2.1 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概念界定

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设置的备选方案中, 选择和判断最佳方案的过程。而在空管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中, 要考虑到空中交通管制本身所具有的特定风险特征的同时, 利用现代化的决策技术, 优化方案并进行选择的过程。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包括确定风险指标, 选择预警决策器、界定指标阈值等环节来优化预警技术, 以此来提高预警决策机制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所以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机制, 实际上就是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的各个阶段, 对会影响预警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从而提高预警的准确程度, 并利用现代化的决策方法选择最优决策方案的过程。

模式指的是事物客观的运作过程中的标准样式或者可以参照的标准样式。模式既指的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总结, 同时也是能够指导人们高效率地进行生产或者实践活动的参考物。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指的是在预警管理的过程中, 对特定预警阶段的决策性问题决策所设计的标准形式, 它是对预警管理模式外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预警决策模式主要包括:预警决策目标的选择、预警决策的原则、预警决策的主体和对象、预警决策的内容和运行模式等。总的来说, 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是指利用现代的预警决策技术, 以有效防范虚警和漏警, 提高风险信号预警的准确程度为主要目标, 而在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预警管理领域所构建的标准形式。

2.2 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目标和模式

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目标是针对空中交通管制中各个阶段的决策对象, 分析影响预警信号准确性的各种问题, 并采用现代的决策技术, 对方案进行优化与判断, 并以此来提高预警管理系统的效能。其中, 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防治漏警和虚警的发生。预警决策模式是为了保证预警输出信号的准确性, 在预警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诊断评估阶段,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界定阈值的值域, 确定最优诊断方法的过程。在运行预警决策模式的过程中, 首先应由预警部门确定预警对象, 然后根据针对预警对象广泛地收集数据资料, 之后根据最初设定的指标体系选出最优的预警方案。安全风险预警模式具有两个显著优点, 一方面, 风险预警装置能够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 找出与预警对象在某一时段对风险特征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 并对其进行重点的监测, 从而减少了对不必要的风险因子的监控, 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 在风险预警系统的持续监测过程中, 可以确定不同指标类型的最合理的警告阈值, 这样的反馈过程能够不断调整和优化决策系统的过程。

2.3 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的任务导向

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机制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应实现各项指标与安全风险状态特征的匹配。其中, 这里的指标指的是表示风险特征的函数, 在选取指标的过程中要求指标能够代表风险的各类特征。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 风险的动态性使得风险不能够固定地选择某几个特定的指标。同时, 每一个指标都不能够完全明确地代表风险的特征。所以, 在选择指标时, 一定要使得指标能够与风险的特征相匹配。另一方面, 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具有判定指标信息冗余度的任务。在选择指标进行预警的评估或监测时, 应剔除冗余的指标, 防止出现虚警的情况。

3 总结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对于空中交通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空管的风险预警决策中, 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减少虚警和漏警的发生, 对提高空管风险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空中的交通流量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 空域环境的日益复杂, 使人们对空中交通管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人们对空中交通管制的要求已经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所以加强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对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预警决策模式和方法进行研究, 为提升空中交通管制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决策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蒋友.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初探[J].科技视界, 2013.

[2]刘源.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探析[J].中国新通信, 2014.

[3]罗帆, 杨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13.

风险评估及预警 篇11

【关键词】 信贷风险;财务指标;预警系统

进入2010年,银行信贷进一步高速增长可能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风险,业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在银行监管层面,“切实做好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成为今年银行业监管的主基调。银监会陆续发布“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旨在进一步严格执行放贷条件,规范和加强信贷业务管理,促进银行贷款业务健康发展。最近,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个体评级从“C/D”级下调至“D”级,理由是贷款规模大幅增加导致两家银行的资本状况恶化,业务的信用风险上升。尽管中国银行业运行总体稳健,包括遭惠誉下调评级的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也都经营稳健,但坚持稳健经营毫无疑问,仍然需要引起各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银行着力于“防风险”的意思表示明显。

一、目前我国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方面存在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贷款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且缺乏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增多。另外,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3.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像美国J·P·Morgan公司那样的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况且,次贷危机的影响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即使是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一样存在着信贷高风险。

4.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

基于这些内在缺陷,着重研究财务指标体系对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合财务预警系统,进行指标系统的确立,从新的角度研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

二、财务指标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企业财务分析是信贷风险管理中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

1.贷款风险决策管理是以风险度为核心开展的贷款决策活动。根据:贷款风险度=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贷款方式系数×100%,其中,企业信用等级由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经济实力、企业资金结构、经营效益、信誉状况和企业发展前景等六类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决定银行贷款方式的选择,对企业资信状态的评价,必须以真实的财务信息和准确的财务分析为前提,否则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有误,贷款方式选择上产生偏差,以贷款风险度为重要依据的贷款决策将会产生失误。

2.在贷款投向管理上,通过优化贷款增量,调整信贷结构,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对信用等级在AA级(含)以上企业,简化贷款程序,并在服务手段上给予全方位满足;对A级企业贷款需求,有条件投入,严格实行贷款担保;对BBB级企业贷款需求,以短期贷款和贴现为主;对BB 级以下企业,以压缩贷款存量和清收原有贷款为主。如果不以真实的财务信息和准确的财务分析为前提,企业信贷等级评估有误,将使贷款投向出现偏差。

(二)企业财务分析是贷款操作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信贷风险管理将统一的贷款操作程序分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三个环节。贷前调查要求严格调查企业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及考察各项财务比率等,贷时审查要求严格审查借款企业和担保单位的资信等,贷后检查要求严格检查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和财务能力等。在贷款操作程序中,每一环节都包含有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财务分析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预警信号

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建立了一套预警指标体系和预测方式,包括预测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体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项目迅速变化的早期财务报警信号、经营状况变化的早期报警信号和银企关系变化的早期报警信号。其目的就是在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之前发现问题,使银行及早作出决策。

三、财务指标体系及预警系统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一)指标分析

在对目标贷款企业进行财务审查时,首先要关注其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通过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作出初步的风险等级评价,设置准入门槛,将一些财务风险比较高的,偿债能力差的企业拒之门外,预防风险。其次应从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入手,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营业利率率、税前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等,了解并掌握企业一段时期之内的盈利水平和利润指标,降低信贷风险水平。再次应该从发展能力指标入手,对企业的各项资产,利润增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并且预测未来年份的发展水平与能力,为银行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提高银行未来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对以上三项指标及其相关的企业财务资料与银行标准指标进行比较,判断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银行设立的安全控制标准,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的额度,系统地降低未到期偿债的风险指标。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所引发的危机。国外有关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起步很早,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一般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选择并不适用于银行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可以追溯到Fitz-Patrick(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他以19家企业危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企业划分为破产与非破产两组。Beaver(1966)首先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发现营运资金/总负债在破产前一年的预测正确率可以达87%;Altlnan(1968)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并得出著名的Z——Seore模型。Ohlson(1980)使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企业财务危机问题,并得到了高于90%的预测概率。结合银行的特殊性,目前而言生存分析模型—Cox模型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较好选择。

引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结合事前对企业的指标分析,进行银行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达到二者的融会贯通,形成统一的财务分析模型,提高银行的预防信贷风险能力。银行风险预警部分包含对象企业资金链监控、负债规模评测、偿债能力分析、异常波动预警等内容,基本上涵盖了银行信贷风险分析的主要方面:

1.资金链监控。资金链断裂情况频繁出现,如何监控企业资金链,预先知道企业是否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大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资金链情况提出了基本意见:(1)会不会发生资金链断裂。主要判断当企业一旦出现信任危机,会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资金缺口将会是多少;(2)是否存在长期性资金缺口。通过企业长期性资金缺口是否存在的判断,可以确定企业资金结构的稳定性;(3)是否存在经营性资金缺口。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观察企业经营活动是否存在资金缺口。

2.合理负债规模计算。首先根据企业报表所反映的经营情况,计算了企业当前经营活动正常所需要的短期资金、长期资金和资金总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关系、周转速度和盈利水平,计算了企业有能力在一年内偿还的无风险负债规模和企业在二年、三年内有能力偿还的负债规模。从以下五方面内容入手:(1)短期资金需求;(2)长期资金需求;(3)总资金需求;(4)一年内可偿还期负债规模;(5)一年以上可偿还负债规模。通过企业能够偿还的负债规模和银行实际已经给企业发放的贷款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目前是否负债不足或者负债过度。对于放债不足,可以追加贷款。对于负债过度的,应当提出补救或保证措施。

3.现金流量分析。基于现金流量的分析,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银行和企业的重视。本系统从现金流动结构、现金流动的有效性、现金流动的充足性、现金还债能力、现金盈利能力等角度,对贷款企业的资金状况、还债周期、还债能力、造血功能等进行分析,并从现金角度揭示信贷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盈利水平。本部分包括四方面内容:(1)现金流动分析;(2)现金流动充足性评价;(3)现金流动有效性评价;(4)现金还债能力评价。

最后,针对以上提及的盈利,发展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一样设置相关的指标体系,形成全面的财务预测分析模型,充分判断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调整信贷规模,合理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宋雪枫,杨朝军.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M].国际金融研究.2006(5)

[2]李利娜.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M].广西金融研究.2002(6)

[3]孟扬.“有退有进”:2010年银行信贷着力“防风险”[N].金融时报.2010(2)

风险评估及预警 篇12

一、上市公司实行财务风险预警的现状

(一) 上市公司缺乏健全的财务体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内部财务制度缺乏可预见性和科学性, 一方面是现行上市公司高层人员过于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以至于未建立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不利于及时发现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尚未全面贯穿到各个部门, 导致有效的财务体制流于形式, 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 无法起到阻截财务风险的作用, 不利于保障上市公司财产的安全性, 若不加以完善, 势必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缺乏明确的财务指标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是其生产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反映, 而财务指标的制定完全取决于有效的财务数据。通常情况下, 有效的财务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财务状况和预警状况,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未能够全面映射出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

(三) 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认识不足

现行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 不能够及时发现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 给公司种下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其次是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以至于当财务风险出现时, 无法及时应对;最后是部分上市公司虽建立起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但没有将其落实到位, 导致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形同虚设, 未能够起到其作用。

(四)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式针对性不强

当前, 国内外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式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对成熟, 基于不同公司之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 在其制定财务预警风险系统时应具有针对性。环视我国当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知, 其严重脱离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且其制定的预警模型的精确度较低, 难以保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强化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有效对策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均存在着财务风险, 且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各项环节中, 一般情况下,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其竞争力呈现正相关, 与上市公司发展速度呈现负相关, 因此, 上市公司应构建起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实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尽可能的规避各项财务风险, 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一) 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融合

运用定性分析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是规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与定量分析法相比, 定性分析法灵活性相对较差, 难以准确的把握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发展趋势, 但其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又离不开定性分析法的参与, 因此, 上市公司应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效融合, 结合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实际状况, 为其建立起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同时, 企业应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二) 推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升级

现阶段,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点, 推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升级, 同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前提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施行, 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确保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全面挖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会计信息, 有针对性地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可在上市公司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 (如有) 上做二次开发, 可以即时得到相关风险预警数据。在此基础上要完善预警报告机制和解决机制, 建立月度报告和年度报告, 作为管理层月度例会的重要内容。

(三) 科学合理投资, 规避风险

上市公司投资是引发财务风险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这就需要上市公司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和对象, 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 已最大限度上规避各种财务风险, 同时, 回避风险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之一, 回避风险, 应注重项目实施前可研报告, 对项目进程中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风险都有应对预案, 并实时根据情况作出调整决策。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时, 对能够规避的风险一律回避, 宁可降低公司经济效益也要回避风险, 以此, 促进上市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 强化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首先, 上市公司应以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为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上市公司风险与上市公司收益的关系是相对辩证的, 越大的风险有可能带来越大收益;上市公司要想完全规避风险、获得没有风险的收益只是一种空想。作为合格的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应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与积极性做到充分认识。其次, 上市公司应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修养, 将其能动性于主动性充分发挥。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是规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根本, 与此同时是对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让其把工作态度变为主动, 将风险因素合理避免, 将不可控风险变得可控。最后, 上市公司整体人员应树立风险管理概念。把风险控制的理念与做法贯穿于上市公司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 使得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评估和排除风险的能力, 部门员工之间互相协作, 完美配合, 使得风险规避工作顺利进行。

(五) 以优化资本结构为目标, 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1、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上市公

司自身的财务风险、理财目标紧密相连, 所以上市公司在筹资时应考虑相关影响的综合因素, 对最佳资本结构方法运用适当, 并在后续筹资时能持续进行政策, 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最低化。

2、以资金安排方面来说, 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 低成本融资。

上一篇:“候鸟”老人下一篇:职业任职资格